close

孔融讓梨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孔融,作為孔子後裔和少年天才,在東漢末年的政治舞台上也占據著一席之地。然而,孔融的人生謝幕卻是不幸的,他最終被曹操以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的罪名殺死。曹操為什麼要殺掉孔融呢?直接原因是孔融經常嘲諷曹操,再加上大臣郗慮與孔融交惡,讓曹操做出了殺掉孔融的決定。不過,仔細研讀當時的政治環境變化就會發現可能有更為隱秘的原因。
孔融被處死是在建安十三年,而這一年發生了幾件大事。第一件就是東漢罷免了三公,設置了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自己當上了丞相。罷掉東漢沿用多年的三公制度,曹操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進一步實現專權。第二件事是曹操南征劉表,劉表在荊州病死,劉琮代表荊州投降。在這前後,曹操處死了孔融。可以看到,這一年曹操加快了統一天下和篡奪權位的進度。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被曹操滿門抄斬的孔融(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假如之後沒有孫、劉聯盟,沒有赤壁之戰,曹操就將實現事實上的統一全國,交州的士燮、益州的劉璋以及漢中的張魯獨立的意願一直都不強,願意依附於曹操。當時,曹操眼前的敵人只有兩個,漂泊無定的劉備和承繼父兄基業的孫權。
這一切和孔融有什麼關係呢?孔融是忠貞的「擁漢派」,在袁紹與曹操聯手爭奪青州的時候,孔融一直是守護著漢臣的尊嚴,只是與劉備有短暫的聯合,並未完全捲入袁紹與曹操的聯盟,也不依附於不斷擴張的公孫瓚。當時的青州是袁紹曹操、公孫瓚以及代表漢朝的孔融三家爭霸。
孔融被徵召進入中央之後,也一直站在曹操的對立面。曹操如果計劃「代漢」的話,孔融一定是反對者,由於孔融是孔子後裔且聲名遠播,勢必給曹操的「代漢」計劃帶來麻煩。所以,趁著正式開啟「代漢」之前殺掉孔融,提前解決麻煩,對曹操來說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其實,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就不斷與漢朝的忠臣發生衝突,像是楊修的父親楊彪,就被曹操誣陷為與袁術勾結,打下大牢,之後因為孔融等人多方營救,才最終免於一死。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像是董承、伏完等人先後被收回權力,就連一直幫助曹操的荀彧也因為與曹操在「代漢」上意見不合而受到冷落。政治鬥爭總是殘酷的,孔融在被處死之前,其實已經逐漸脫離了當時的政治漩渦,可最終還是因為曹操擔心影響到自己的大業而被殺掉了,實在是有些可惜。天才無用!孔融慘被曹操滿門抄斬 竟因為他的身分毀一生 https://bit.ly/2M1NOQW


最早的禁酒令《酒誥》是《尚書》中的篇章,據稱是周公所作,內容是勸人不要釀酒和酗酒。 周成王即位之時,周公慮其不懂政事,又鑑於殷商帝王愛好飲酒,荒於政事,最後導致亡國,便寫此文章勸成王不要貪杯,只有祭祀時,才能飲酒。 尚書中的篇章,是中國最早的禁酒令,由西周統治者在推翻商代的統治之後發布/《酒誥》中禁酒之教基本上可歸結為,無彝酒,執群飲,戒緬酒,並認為酒是大亂喪德,亡國的根源。這構成了中國古代禁酒的主導思想之一,成為後世人們引經據典 的典範。第一部用政治意識形態思維方式,對飲酒行為與國家政治問題關係進行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2NkDqAT
--------------------------------------------
禁酒又稱禁酒令,就是禁止製造、運輸、進口、出口、銷售、飲用酒(即含酒精飲料)的情形。一般與宗教信仰、政治與醫療有關。各國歷史上行使禁酒令的時期為禁酒令時期。由於禁酒政策在西方社會並不成功,當代禁酒運動(反對者稱為新禁酒運動〔Neo-prohibitionism〕)只能要求立法限制或倡導移風易俗,以減少酒的銷售與消費。禁酒令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36gIUVO
某些宗教禁酒,包括猶太教與伊斯蘭教,在伊斯蘭世界,多以法律的明文禁止平時買賣酒類。佛教規定僧人不得飲酒(日本佛教除外),而普通的佛教善男信女沒有規定。道教規定道士不禁酒,但不得酗酒。
中國傳統祭祀活動(包括祭天、祭祖等)不僅不禁酒,而且必須用酒,《周禮· 天官· 冢宰下》記載:「凡祭祀,以法共五齊三酒,以實八尊,大祭三貳,中祭再貳,小祭壹貳,皆有酌數。唯齊酒不貳,皆有器量。」禁酒令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36gIUVO
----------------------------------
大禹發布世界最早禁酒令:後世必有以酒亡國者
2017-01-14 由 未來網新聞 發表于歷史
年終歲尾,受中央「禁酒令」影響,今年很多政府部門採購酒水較之往年更為「低調」,數量及價位都比往年下降。其實,「禁酒令」進入歷史舞台時間久矣,是最古老的法令之一。雖然全世界不存在完全禁酒的國家,但是有些國家關於禁酒的法律制度還是比較嚴厲的。
世界上最早的酒起源於何時何地,現在已無法考證。一種傳說是:酒的最早發明人是杜康,曹操曾在《短歌行》中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在漢代已經將「杜康」作為酒的代名詞,這種稱謂一直流傳至今。
還有一種說法,酒是一個叫「儀狄」的女子發明的。據《戰國策》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對此,在《太平御覽》中也有同樣記載,「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從《戰國策》的角度看,是「帝女」命令儀狄做的酒,按照現在智慧財產權法的說法,「帝女」才是酒的權利人,儀狄造酒行為實際是一種「職務行為」,所以,在我國上古時期,掌管釀酒的官員也多被統稱為「儀狄」。
不管怎麼講,中國都是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發明酒的國家。
網絡配圖
《酒誥》:中國最早的「禁酒令」
伴隨著酒的產生,禁酒令也成為最古老的法令之一進入了歷史舞台。世界上最早的禁酒令出現在我國,幾乎是伴隨著酒的產生而同時出現的。據《戰國策》記載,「帝女」,即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將儀狄釀的酒進獻給禹,大禹品嘗後覺得很好喝,並說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於是下了一道手諭,詔令儀狄不要再釀酒了。
大禹作為我國第一個王朝夏的高祖,他發布的禁酒令對後世並沒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據記載,夏桀「做瑤台,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夏桀最終因貪杯而丟了天下。然而,繼任統治的殷商,也沒有擺脫縱酒亡國的命運,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最多一次竟然連喝了七天七夜。
商亡於紂後,周武王為了爭取前朝遺老的支持,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在朝歌封了國,同時為了防止他復辟,在旁邊又加封了邶、鄘、衛三國以加強監督,被稱為「三監」。武王旋即死去,剛滿13歲的成王即位,這使得比他年長的很多諸侯心懷不滿。原本是用來監督武庚的「三監」,此時竟然扶植武庚召集殷商遺老叛亂。叛亂被周公鎮壓後,引起了周王室的思索,為什麼原本忠義雙全的「三監」會叛亂呢?除了權力之爭以外,一定是過分的飲酒使他們昏了頭。周公和成王認為禁酒令勢在必行,於是歷史上第一個禁酒令的成文法——《酒誥》形成了。因為衛國是原商朝統治核心區域,此地民俗民風大多以酒為樂,所以這篇禁酒的法令是針對新封在衛國的「康叔」所做,告誡他切不可放縱飲酒誤國誤己。
《酒誥》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第一,只有祭祀的時候才可以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說的就是飲酒誤國的原因是酒後「喪德」,這已經被前代和本朝所驗證。第二,飲酒之時需要用道德約束自己不要喝醉,做到「德將無醉」——有德行的人是不會放任自己喝醉的。第三,要減少釀酒,愛護糧食。「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這裡說的「土物」就是指莊稼,糧食用來釀酒是一種浪費。最後,《酒誥》還對商朝遺老和百姓做了告誡,讓他們愛護糧食不要飲酒,對於隨便聚眾飲酒者,一旦抓到就要殺掉。
從《酒誥》可以看出,這個禁酒令立法目的有兩個:一是防止誤國,二是保護糧食。懲罰措施也很嚴厲——極刑。《酒誥》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成為以後歷代禁酒令所遵循的典範。
三國時期劉備曹操皆禁酒
西周以後,中國曆朝歷代出於各種目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禁酒令。漢初,丞相蕭何曾頒布法令「禁群飲」,「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金四兩」。這主要是為了防止民間私鬥,節省釀酒糧食。到了三國時期,各路勢力的禁酒令一時間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出現了很多趣事。
網絡配圖
劉備剛入蜀之時,為了籌措軍糧,頒布了嚴厲的禁酒令,禁止民間釀酒。《三國志·簡雍傳》記載,劉備和簡雍在路上溜達的時候,偶然看到一農戶家存有釀酒工具,劉備大怒,準備將這家人治罪。為勸諫劉備這過於嚴苛的做法,簡雍手指路邊行走的一對男女,說他們欲將成奸,主公何不治罪?劉備不解。簡雍答道,此男女身藏成奸之器,這與因藏有釀酒之器而被治罪是一個道理。劉備大笑,於是將私藏釀酒工具的農戶放了。
呂布偷襲劉備得了下邳城,卻被曹操軍隊團團包圍。為防止諸將飲酒誤事,呂布特別頒布了禁酒令,軍中任何人不得飲酒。他手下大將侯成等人因找到了走失的馬匹,私自釀酒並進獻呂布,以示慶祝。不料呂布翻臉不認人,將釀酒的諸將統統責打一頓。侯成等將軍因此心懷怨念,趁呂布睡覺之時將其捆綁,然後獻城投降。呂布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因為禁酒令得罪了諸將,淪為階下囚。
同時代的曹操也因為糧食問題和整頓民風,下決心頒布禁酒令。結果禁酒令剛下,少府孔融就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孔融是孔子後裔,本是一路諸侯,投靠曹操後一直桀驁不馴。他雖然才高八斗卻是個酒徒,曾寫下:「歸家酒債多,門客粲幾行。高談驚四座,一夕傾千觴」的豪放詩句。
孔融對禁酒令的反對,不僅表現在朝堂之上大吵大嚷,而且還專門寫了一篇浩浩蕩蕩的文章《論酒禁書》,公開發表以取笑曹操,他以列舉的方式反對禁酒令:天上有叫「酒旗」的星斗,地上有叫「酒泉」的郡城,禁酒難道要將天上的星斗和地上的酒泉郡都改名麼?樊噲借酒勁救沛公,沛公借酒勁斬白蛇,景帝和袁盎也都好喝酒,屈原倒是不喝酒,結果在楚國遭到厄運。所以,孔融得出結論:「由是觀之,酒何負於政哉!」
-----------------------------
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
2019-04-01 由 飄零列車T 發表于歷史
酒誥,出自《尚書·周書》,作者是周公旦,是中國最早的禁酒令。
據記載,夏桀「做瑤台,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夏桀最終因貪杯而丟了天下。然而,繼任統治的殷商,也沒有擺脫縱酒亡國的命運,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最多一次竟然連喝了七天七夜。
商亡於紂後,周武王為了爭取前朝遺老的支持,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在朝歌封了國,同時為了防止他復辟,在旁邊又加封了邶、鄘、衛三國以加強監督,被稱為「三監」。武王旋即死去,剛滿13歲的成王即位,這使得比他年長的很多諸侯心懷不滿。原本是用來監督武庚的「三監」,此時竟然扶植武庚召集殷商遺老叛亂。叛亂被周公鎮壓後,引起了周王室的思索,為什麼原本忠義雙全的「三監」會叛亂呢?除了權力之爭以外,一定是過分的飲酒使他們昏了頭。
周公封小弟康叔為衛國君,令其駐守故商墟,以管理那裡的商朝遺民。周公告誡年幼的康叔:商朝之所以滅亡,是由於紂王酗於酒,淫於婦,以至於朝綱混亂,諸侯舉義。他囑咐說:"你到殷墟後,首先要求訪那裡的賢人長者,向他們討教商朝前興後亡的原因;其次務必要愛民。"周公旦又把上述囑言,寫成《 康誥 》、《酒誥》、《 梓材 》三篇,作為法則送給康叔。 其中說道,不要經常飲酒,只有祭祀時,才能飲酒。對於那些聚眾飲酒的人,抓起來殺掉。《酒誥》中禁酒之教基本上可歸結為,無彝酒,執群飲,戒緬酒,並認為酒是大亂喪德,亡國的根源。這構成了中國禁酒的主導思想之一。成為後世人們引經據典的典範。
《酒誥》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第一,只有祭祀的時候才可以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說的就是飲酒誤國的原因是酒後「喪德」,這已經被前代和本朝所驗證。第二,飲酒之時需要用道德約束自己不要喝醉,做到「德將無醉」——有德行的人是不會放任自己喝醉的。第三,要減少釀酒,愛護糧食。「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這裡說的「土物」就是指莊稼,糧食用來釀酒是一種浪費。最後,《酒誥》還對商朝遺老和百姓做了告誡,讓他們愛護糧食不要飲酒,對於隨便聚眾飲酒者,一旦抓到就要殺掉。
從《酒誥》可以看出,這個禁酒令立法目的有兩個:一是防止誤國,二是保護糧食。懲罰措施也很嚴厲——極刑。《酒誥》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成為以後歷代禁酒令所遵循的典範。
------------------------------
儀狄是夏禹的一個屬下,天帝的女兒讓儀狄造酒獻大禹,大禹飲後覺得甘甜,但大禹很清楚喝酒會亡國,遂疏遠酒的發明者。《戰國策‧魏策》載:「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貪酒誤國亡國
夏桀與商紂都是因酒亡國。從史料記載及出土的大量酒器來看,夏商二代統治者飲酒的風氣十分盛行。夏桀「作瑤臺,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
周成王即位之時,周公慮其不懂政事,又鑒於殷商帝王愛好飲酒,荒於政事,最後導致亡國,便寫此文章勸成王不要貪杯,只有祭祀時,才能飲酒。
周公提出:「無彞酒」(不可經常喝酒);「飲惟祀」(只有祭祀、為父母、老人祝福時,才可以喝—些酒);「德將無醉」(飲酒要有節制);「定辟,矧汝,剛制於酒」(定立法規,你們必須嚴格遵守關於酒的法規)!
儘管如此,他的子孫終於衝破他的禁令,造酒飲酒,以飲酒而亡國。周幽王因貪酒誤國,最終橫屍在驪山。
其實,酒可以看作是一種慾望的象徵,當一個人被私慾左右時,根本談不上治國安民了,上天也就要降罪於他了。
《酒誥》據稱是周公所作,內容是勸人不要釀酒和酗酒:
大祭時才飲酒
王這樣說:「要在衛國宣布一項重大教命。當初,穆考文王在西方創立國家。他早晚告戒各國諸侯、各位卿士和各級官員說:‘祭祀時,才飲酒。’上帝降下教令,勸勉我們臣民,只在大祭時才飲酒。上帝降下懲罰,我們臣民平常大亂失德,也沒有不是以酗酒為罪的。
「文王還告誡在王朝擔任大小官職的子孫,不要經常飲酒。告誡在諸侯國任職的子孫,只有在祭祀時才可以飲酒,並要用德扶持,不要喝醉了。文王還告誡我們的臣民要教導子孫珍惜糧食,使我們的思想善良。我們要聽清前輩的常訓,發揚大大小小的美德!
「殷民們,你們要專心住在衛國,用你們的手足力量,專心種植黍稷,勤勉地奉事你們的父兄。農事完畢以後,勉力牽牛趕車,到外地去從事貿易,孝順贍養父母;父母高興,你們辦了美好豐盛的膳食,可以飲酒。
「各級官員們,你們要經常聽從我的教導!你們都能進獻酒食給老人和君主,你們就能喝醉吃飽。我想,你們能夠長久地觀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中正的美德,你們還能夠參加國君舉行的祭祀。你們如果自己限制行樂飲酒,這樣就能長期成為王家的治事官員。這些是上帝所讚賞的大德,將永遠不會被王家忘記。」
王說:「封啊,我們西土輔導幫助諸侯和官員,常常能夠遵從文王的教導,不多飲酒,所以我們到今天,能夠接受重大的使命。」
不要沉緬於酒
王說:「封啊,我聽到有人說:‘過去,殷的先人明王畏懼天命和百姓,施行德政,保持恭敬。從成湯延續到帝乙,明君賢相都考慮著治理國事,他們頒布政令很認真,不敢自己安閑逸樂,何況敢聚眾飲酒呢?在外地的侯、甸、男、衛的諸侯,在朝中的各級官員、宗室貴族以及退住在家的官員,沒有人敢酣樂在酒中。不但不敢,他們也沒有閑暇,他們只想助成王德使它顯揚,助成長官重視法令。’
「我聽到也有人說:‘在近世的商紂王,好酒,以為有命在天,不明白臣民的痛苦,安於怨恨而不改。他大作淫亂,遊樂在違反常法的活動之中,因宴樂而喪失了威儀,臣民沒有不悲痛傷心的。商紂王只想放縱於酒,不想自己制止其淫樂。他心地狠惡,不能以死來畏懼他。他作惡在商都,對於殷國的滅亡,沒有憂慮過。沒有明德芳香的祭祀升聞於上天;只有老百姓的怨氣、只有群臣私自飲酒的腥氣升聞於上。所以,上帝對殷邦降下了災禍,不喜歡殷國,就是淫樂的緣故。上帝並不暴虐,是殷民自己招來了罪罰。」
王說:「封啊,我不想如此多告了。古人有話說:‘人不要只從水中察看,應當從民情上察看。’現在殷商已喪失了他的福命,我們難道可以不大大地省察這個事實!我想告訴你,你要慎重告誡殷國的賢臣,侯、甸、男、衛的諸侯,又朝中記事記言的史官,賢良的大臣和許多尊貴的官員,還有你的治事官員,管理游宴休息和祭祀的近臣,還有你的三卿,討伐叛亂的圻父,順保百姓的農父,制定法度的宏父:‘你們要強行斷絕飲酒!’
「假若有人報告說:‘有人群聚飲酒。’你不要放縱他們,要全部逮捕起來送到周京,我將殺掉他們。又殷商的輔臣百官酣樂在酒中,不用殺他們,暫且先教育他們。有這樣明顯的勸戒,若還有人不遵從我的教令,我不會憐惜,不會赦免,處置這類人,同群聚飲酒者一樣,要殺之。」
王說:「封啊,你要經常聽從我的告誡,不要使你的官員酣樂在酒中。」
-----------------------------
《酒誥》堪稱中國最早的禁酒令。
  金文銘文拓本《大盂鼎》,銘文大致意思說,殷亡周興的原因之一是殷的文武百官肆意飲酒。
唐代每逢災異之年禁酒便屢見不鮮。
▲聯邦特工人員把威士忌倒入陰溝。
非法蒸餾私酒的團體。
  年終歲尾,受中央“禁酒令”影響,今年很多政府部門採購酒水較之往年更為“低調”,數量及價位都比往年下降。其實,“禁酒令”進入歷史舞台時間久矣,是最古老的法令之一。雖然全世界不存在完全禁酒的國家,但是有些國家關於禁酒的法律制度還是比較嚴厲的。
  世界上最早的酒起源於何時何地,現在已無法考証。一種傳說是:酒的最早發明人是杜康,曹操曾在《短歌行》中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在漢代已經將“杜康”作為酒的代名詞,這種稱謂一直流傳至今。
  還有一種說法,酒是一個叫“儀狄”的女子發明的。據《戰國策》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對此,在《太平御覽》中也有同樣記載,“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從《戰國策》的角度看,是“帝女”命令儀狄做的酒,按照現在知識產權法的說法,“帝女”才是酒的權利人,儀狄造酒行為實際是一種“職務行為”,所以,在我國上古時期,掌管釀酒的官員也多被統稱為“儀狄”。
  不管怎麼講,中國都是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發明酒的國家。
  《酒誥》:中國最早的“禁酒令”
  伴隨著酒的產生,禁酒令也成為最古老的法令之一進入了歷史舞台。世界上最早的禁酒令出現在我國,幾乎是伴隨著酒的產生而同時出現的。據《戰國策》記載,“帝女”,即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將儀狄釀的酒進獻給禹,大禹品嘗后覺得很好喝,並說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於是下了一道手諭,詔令儀狄不要再釀酒了。
  大禹作為我國第一個王朝夏的高祖,他發布的禁酒令對后世並沒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據記載,夏桀“做瑤台,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夏桀最終因貪杯而丟了天下。然而,繼任統治的殷商,也沒有擺脫縱酒亡國的命運,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最多一次竟然連喝了七天七夜。
  商亡於紂后,周武王為了爭取前朝遺老的支持,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在朝歌封了國,同時為了防止他復辟,在旁邊又加封了邶、鄘、衛三國以加強監督,被稱為“三監”。武王旋即死去,剛滿13歲的成王即位,這使得比他年長的很多諸侯心懷不滿。原本是用來監督武庚的“三監”,此時竟然扶植武庚召集殷商遺老叛亂。叛亂被周公鎮壓后,引起了周王室的思索,為什麼原本忠義雙全的“三監”會叛亂呢?除了權力之爭以外,一定是過分的飲酒使他們昏了頭。周公和成王認為禁酒令勢在必行,於是歷史上第一個禁酒令的成文法——《酒誥》形成了。因為衛國是原商朝統治核心區域,此地民俗民風大多以酒為樂,所以這篇禁酒的法令是針對新封在衛國的“康叔”所做,告誡他切不可放縱飲酒誤國誤己。
  《酒誥》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第一,隻有祭祀的時候才可以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說的就是飲酒誤國的原因是酒后“喪德”,這已經被前代和本朝所驗証。第二,飲酒之時需要用道德約束自己不要喝醉,做到“德將無醉”——有德行的人是不會放任自己喝醉的。第三,要減少釀酒,愛護糧食。“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這裡說的“土物”就是指庄稼,糧食用來釀酒是一種浪費。最后,《酒誥》還對商朝遺老和百姓做了告誡,讓他們愛護糧食不要飲酒,對於隨便聚眾飲酒者,一旦抓到就要殺掉。
  從《酒誥》可以看出,這個禁酒令立法目的有兩個:一是防止誤國,二是保護糧食。懲罰措施也很嚴厲——極刑。《酒誥》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成為以后歷代禁酒令所遵循的典范。
  三國時期劉備曹操皆禁酒
  西周以后,中國歷朝歷代出於各種目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禁酒令。漢初,丞相蕭何曾頒布法令“禁群飲”,“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金四兩”。這主要是為了防止民間私斗,節省釀酒糧食。到了三國時期,各路勢力的禁酒令一時間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出現了很多趣事。
  劉備剛入蜀之時,為了籌措軍糧,頒布了嚴厲的禁酒令,禁止民間釀酒。《三國志·簡雍傳》記載,劉備和簡雍在路上溜達的時候,偶然看到一農戶家存有釀酒工具,劉備大怒,准備將這家人治罪。為勸諫劉備這過於嚴苛的做法,簡雍手指路邊行走的一對男女,說他們欲將成奸,主公何不治罪?劉備不解。簡雍答道,此男女身藏成奸之器,這與因藏有釀酒之器而被治罪是一個道理。劉備大笑,於是將私藏釀酒工具的農戶放了。
  呂布偷襲劉備得了下邳城,卻被曹操軍隊團團包圍。為防止諸將飲酒誤事,呂布特別頒布了禁酒令,軍中任何人不得飲酒。他手下大將侯成等人因找到了走失的馬匹,私自釀酒並進獻呂布,以示慶祝。不料呂布翻臉不認人,將釀酒的諸將統統責打一頓。侯成等將軍因此心懷怨念,趁呂布睡覺之時將其捆綁,然后獻城投降。呂布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因為禁酒令得罪了諸將,淪為階下囚。
  同時代的曹操也因為糧食問題和整頓民風,下決心頒布禁酒令。結果禁酒令剛下,少府孔融就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孔融是孔子后裔,本是一路諸侯,投靠曹操后一直桀驁不馴。他雖然才高八斗卻是個酒徒,曾寫下:“歸家酒債多,門客粲幾行。高談驚四座,一夕傾千觴”的豪放詩句。
  孔融對禁酒令的反對,不僅表現在朝堂之上大吵大嚷,而且還專門寫了一篇浩浩蕩蕩的文章《論酒禁書》,公開發表以取笑曹操,他以列舉的方式反對禁酒令:天上有叫“酒旗”的星斗,地上有叫“酒泉”的郡城,禁酒難道要將天上的星斗和地上的酒泉郡都改名麼?樊噲借酒勁救沛公,沛公借酒勁斬白蛇,景帝和袁盎也都好喝酒,屈原倒是不喝酒,結果在楚國遭到厄運。所以,孔融得出結論:“由是觀之,酒何負於政哉!”
  此文一出,曹操也立即發表文章回擊,以列舉歷朝歷代亡國之君嗜酒亂政作為反駁。孔融又寫了一篇更加犀利的文章予以回應:歷史上曾有君主因為過於仁愛和謙讓導致亡國的,是不是也要禁止仁愛和謙讓呢?當年魯國因為過於崇尚文學而滅亡,是不是就要禁止人們寫字呢?夏朝和商朝都是因為寵愛女人而滅亡,是不是就要禁止結婚呢?對此,曹操無言以對。雖然,對禁酒令的爭論使得孔融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這幾篇禁酒和反禁酒的錦繡文章卻流傳千古,成為禁酒史上的花絮。
  榷酒制和稅酒制之爭
  我國歷史上還廣泛存在一種禁酒令,不單為了節省糧食,而且是為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最早對酒課以重稅的人當屬商鞅,他沒有明文禁止釀酒和賣酒,但提出政府要對酒加收十倍成本的賦稅。所以,酒對於秦國的老百姓來說,有點太過奢侈了。到了漢武帝天漢三年之時,為了解決日益增長的軍費開支,漢武帝宣布施行變相的禁酒令——“榷酒”制度,即酒要政府專賣,禁止民間釀酒和賣酒。漢武帝依靠“賣酒”換來的軍費南征北戰,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榷酒制度發展到后來,又演變成“稅酒”制度。榷酒指的是官府全部買辦,而稅酒則由民間商家經營,政府隻負責收稅。縱觀中國歷朝歷代的禁酒令都是在禁酒、榷酒和稅酒三個制度之間徘徊。漢武帝首創的榷酒制度施行了17年,后來因為無法控制民間走私而改成稅酒制度,到王莽篡漢時,又將稅酒改回到榷酒,劉秀打敗王莽后,再次恢復了稅酒制度。到兩晉南北朝時期,兩種制度交替並存。
  隋朝統一后,國力大增,政府已經不需要從酒中與民爭利了,於是在開皇三年,文帝廢除了酒類專賣制度,甚至連政府釀酒的“酒坊”都廢棄了,將釀酒和喝酒的權利還給了百姓。唐朝也是一樣,強大的國力給百姓提供了很高的生活標准,就是這個時代出現了“昔日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的酒仙——李白。安史之亂摧毀了盛唐的強大,唐德宗為籌措軍費於782年重開了榷酒制度,直至唐朝滅亡。
  從此以后,榷酒制度成為常態,在宋代甚至出現了專門主管賣酒的“官監酒務”一職。在宋代,能賣酒的有兩種酒戶,一是政府本身,即國營酒庄,二是持有執照的民間酒戶。這就出現了很多官商勾結的酒庄,比如《水滸傳》中蔣門神強搶施恩的“快活林”就應屬此類,施恩父子本是公務人員,卻私自開設酒庄,生意好的原因就是擁有酒類專營的權利,不僅自己可以釀,可以賣,而且還可以將酒轉賣給別的酒家。從《水滸傳》中看,宋代酒家並不少,甚至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但是,真正有權利自己釀酒的卻沒有多少,那些酒家也隻能算是“二道販子”,將酒從有執照的酒店買來,再販賣而已。
  朱元璋為禁酒不許種糯米
  元代的禁酒令很有意思,因為成吉思汗最討厭飲酒誤事,所以,元代前期對民間的禁酒令非常嚴苛。元世祖在1283年宣布嚴禁私人釀酒、賣酒,“有私造者,財產子女入官,犯人配役”,在1290年又將處罰變更為“犯者死”。但是,元后期以后禁酒令開始放開,於是各類酒館又開始繁盛起來。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以“民間造酒糜費,故行禁酒令”,頒布詔書令國民“無得種糯,以塞造酒之源”,連釀酒的糯米都不許種植。朱元璋執行禁酒令非常嚴苛,大將胡大海之子因觸犯了禁酒令,朱元璋不顧胡大海正領大軍出征在外,親自手刃犯人。自此以后,無人敢再犯。但隨著朱元璋的離世,他和他的禁酒令很快就被后人遺忘,釀酒、賣酒、喝酒一切照舊了。
  清代最著名的禁酒令和對禁酒的爭論發生在乾隆年間。乾隆元年,內閣學士方苞向年輕的乾隆提出針對西北五省(直隸、河南、山西、陝西、甘肅)的禁酒令,理由有兩點:一是這五省本來就窮,每年還浪費“數百萬石糧食”釀酒是不對的﹔二是這五省百姓酒后犯罪率太高了,“載在秋審之冊,十常二三”,也就是說百分之二三十的重大案件都和喝酒有關系。
  乾隆考慮了大半年后,冒失地出台了一個聖旨,令這五省“永禁造酒”,並將如何處置私釀酒的人和違法官員的辦法,交給大臣們商量。這個聖旨一下,朝野沸騰,反對聲不絕於耳。當時的刑部尚書孫嘉淦首先表示將抗旨不遵,他的理由是,燒酒用的是粗糧,黃酒用的是細糧,一旦禁酒,那些粗糧無法儲備,而且可能衍生腐敗和走私。乾隆旋即昭告五省總督進行討論,結果是五個總督都反對“一概禁止”的做法。乾隆採納了他們的建議,改變了在先的詔令,變更為禁止大規模的釀酒活動,受災之年之地減少釀酒等措施。這些措施逐漸被編入了清朝法令之中,演變成通行全國的法律制度。
  全球採風
  美國:曾實施最徹底禁酒令
  在世界范圍內,最徹底的禁酒令當屬美國於1920年1月17日生效的憲法第18修正案——禁酒令。該法案規定,禁止在合眾國及其管轄下的一切領土內釀造、出售或運送作為飲料的致醉酒類﹔禁止此類酒類輸入或輸出合眾國及其管轄下的一切領土。
  美國在1905年有三個州舉起了禁酒大旗,1912年增加到九個州,到了1916年已有26個州加入。於是,在1919年通過憲法第18修正案已是大勢所趨了。
  事與願違的是,美國為這次禁酒令的實施付出了巨大代價,至今仍未完全恢復。首先,這項法案被認為是嚴重侵害了公民的自由﹔然后,禁酒令使得美國黑幫興起,走私泛濫,美國黑幫至此開始登上歷史舞台﹔再次,導致民間私自釀酒質量低下,很多人因此健康受損,甚至喪命﹔最后,美國政府因此損失了每年超過5億美元的稅收。
  這項法案在批評聲和美國大蕭條到來之際,被羅斯福總統中止。1933年美國憲法第21修正案出台,廢止了第18修正案。這一時期的禁酒令對美國影響深遠,那時因勢而起的美國黑幫開始轉做毒品生意,至今仍無法消除。重新開張的美國酒廠再也無法與歐洲競爭,淪為劣等品。
  日本:因缺米被迫實施禁酒令
  日本造酒史最早可追尋到公元前300年,從中國傳來稻米種植以后,日本釀酒才成為可能。據日本地方史料記載,清酒首次出現是在公元400年左右,從中國傳來的造酒技術經過改良而成。
  隨著日本遣唐使的往返,隋唐文化深入到日本文化之中。那個時候的日本將釀酒作為政府的專利,隻有宮廷、廟宇和神社才有資格釀酒。隨著幕府上台,禁酒令隨即頒布。一直到江戶時代(17世紀),禁酒令才全面放開,日本釀酒在民間全面發展起來,據幕府統計,在1698年日本民間酒戶多達27251戶。
  在明治維新后,日本將釀酒權利又收回國有,以增加國家收入。在二戰期間,日本國內一直處於缺米狀態,但是,代表日本精神的清酒卻必須要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政府為了用更少的米釀出更多的酒,將清酒中加入酒精,導致清酒品質下降。到1945年戰敗前后,連加入酒精的清酒也因為缺米造不出來了,於是全面禁酒令開始實施,一直到1949年才恢復正常。
---------------------------------
《酒誥》:中國最早的“禁酒令”
大禹发布世界最早禁酒令: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中新网 http://bit.ly/34gF5yp
  伴隨著酒的產生,禁酒令也成為最古老的法令之一進入了歷史舞台。世界上最早的禁酒令出現在我國,幾乎是伴隨著酒的產生而同時出現的。據《戰國策》記載,“帝女”,即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將儀狄釀的酒進獻給禹,大禹品嚐後覺得很好喝,並說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於是下了一道手諭,詔令儀狄不要再釀酒了。
  大禹作為我國第一個王朝夏的高祖,他發布的禁酒令對後世並沒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據記載,夏桀“做瑤台,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夏桀最終因貪杯而丟了天下。然而,繼任統治的殷商,也沒有擺脫縱酒亡國的命運,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最多一次竟然連喝了七天七夜。
  商亡於紂後,周武王為了爭取前朝遺老的支持,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在朝歌封了國,同時為了防止他復闢,在旁邊又加封了邶、鄘、衛三國以加強監督,被稱為“三監”。武王旋即死去,剛滿13歲的成王即位,這使得比他年長的很多諸侯心懷不滿。原本是用來監督武庚的“三監”,此時竟然扶植武庚召集殷商遺老叛亂。叛亂被周公鎮壓後,引起了周王室的思索,為什麼原本忠義雙全的“三監”會叛亂呢?除了權力之爭以外,一定是過分的飲酒使他們昏了頭。周公和成王認為禁酒令勢在必行,於是歷史上第一個禁酒令的成文法——《酒誥》形成了。因為衛國是原商朝統治核心區域,此地民俗民風大多以酒為樂,所以這篇禁酒的法令是針對新封在衛國的“康叔”所做,告誡他切不可放縱飲酒誤國誤己。
  《酒誥》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第一,只有祭祀的時候才可以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說的就是飲酒誤國的原因是酒後“喪德”,這已經被前代和本朝所驗證。第二,飲酒之時需要用道德約束自己不要喝醉,做到“德將無醉”——有德行的人是不會放任自己喝醉的。第三,要減少釀酒,愛護糧食。“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這裡說的“土物”就是指莊稼,糧食用來釀酒是一種浪費。最後,《酒誥》還對商朝遺老和百姓做了告誡,讓他們愛護糧食不要飲酒,對於隨便聚眾飲酒者,一旦抓到就要殺掉。
  從《酒誥》可以看出,這個禁酒令立法目的有兩個:一是防止誤國,二是保護糧食。懲罰措施也很嚴厲——極刑。《酒誥》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成為以後歷代禁酒令所遵循的典範。
  三國時期劉備曹操皆禁酒
  西周以後,中國歷朝歷代出於各種目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禁酒令。漢初,丞相蕭何曾頒布法令“禁群飲”,“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金四兩”。這主要是為了防止民間私鬥,節省釀酒糧食。到了三國時期,各路勢力的禁酒令一時間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出現了很多趣事。
  劉備剛入蜀之時,為了籌措軍糧,頒布了嚴厲的禁酒令,禁止民間釀酒。《三國志·簡雍傳》記載,劉備和簡雍在路上溜達的時候,偶然看到一農戶家存有釀酒工具,劉備大怒,準備將這家人治罪。為勸諫劉備這過於嚴苛的做法,簡雍手指路邊行走的一對男女,說他們欲將成姦,主公何不治罪?劉備不解。簡雍答道,此男女身藏成姦之器,這與因藏有釀酒之器而被治罪是一個道理。劉備大笑,於是將私藏釀酒工具的農戶放了。
  呂布偷襲劉備得了下邳城,卻被曹操軍隊團團包圍。為防止諸將飲酒誤事,呂布特別頒布了禁酒令,軍中任何人不得飲酒。他手下大將侯成等人因找到了走失的馬匹,私自釀酒並進獻呂布,以示慶祝。不料呂布翻臉不認人,將釀酒的諸將統統責打一頓。侯成等將軍因此心懷怨念,趁呂布睡覺之時將其捆綁,然後獻城投降。呂布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因為禁酒令得罪了諸將,淪為階下囚。
  同時代的曹操也因為糧食問題和整頓民風,下決心頒布禁酒令。結果禁酒令剛下,少府孔融就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孔融是孔子後裔,本是一路諸侯,投靠曹操後一直桀驁不馴。他雖然才高八斗卻是個酒徒,曾寫下:“歸家酒債多,門客粲幾行。高談驚四座,一夕傾千觴”的豪放詩句。
  孔融對禁酒令的反對,不僅表現在朝堂之上大吵大嚷,而且還專門寫了一篇浩浩蕩蕩的文章《論酒禁書》,公開發表以取笑曹操,他以列舉的方式反對禁酒令:天上有叫“酒旗”的星斗,地上有叫“酒泉”的郡城,禁酒難道要將天上的星斗和地上的酒泉郡都改名麼?樊噲借酒勁救沛公,沛公借酒勁斬白蛇,景帝和袁盎也都好喝酒,屈原倒是不喝酒,結果在楚國遭到厄運。所以,孔融得出結論:“由是觀之,酒何負于政哉!”
  此文一出,曹操也立即發表文章回擊,以列舉歷朝歷代亡國之君嗜酒亂政作為反駁。孔融又寫了一篇更加犀利的文章予以回應:歷史上曾有君主因為過於仁愛和謙讓導致亡國的,是不是也要禁止仁愛和謙讓呢?當年魯國因為過於崇尚文學而滅亡,是不是就要禁止人們寫字呢?夏朝和商朝都是因為寵愛女人而滅亡,是不是就要禁止結婚呢?對此,曹操無言以對。雖然,對禁酒令的爭論使得孔融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這幾篇禁酒和反禁酒的錦繡文章卻流傳千古,成為禁酒史上的花絮。大禹发布世界最早禁酒令: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中新网 http://bit.ly/34gF5yp
  俄羅斯:禁止國外酒類廣告
  俄羅斯這個國家一直與酒為伍,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經常會出台一些禁酒令。俄國彼得大帝時期明令禁酒,違者處以監禁或是高額罰款,但收效甚微。前蘇聯戈爾巴喬夫時期,曾下決心禁酒,其結果和1920年美國禁酒的失敗如出一轍,戈爾巴喬夫也因此盡失民心。1995年,俄羅斯政府再次下決心禁酒,要求在公共場所禁止銷售伏特加等烈性酒,並不准在電視上做廣告,其結果竟然使得啤酒銷量大增。
  目前,俄羅斯禁止國外酒類的廣告,並將戒酒的公益性宣傳廣泛傳播,尤其是總統普京不飲酒的形象,為俄羅斯禁酒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普京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多生孩子少喝酒”。
  你知道嗎
  歐洲禁酒令大多與足球有關
  現階段,歐洲各國的禁酒令大多與足球有關。在2012年歐洲杯中,波蘭總統就曾特別簽署了新的集體活動安全法,同意在人群聚集場合銷售酒精含量不超過3.5%的飲料,使得球迷們可以在觀看球賽之時有啤酒喝。但是,俄羅斯在自己球隊預選賽之時,卻在莫斯科下達了一項特別的禁酒令——禁售瓶裝酒,擔心球迷會因為“傷心”或“高興”導致飲酒失控,防止酒瓶傷人。
  與此相同,2008年在羅馬舉辦的歐冠賽中,東道主羅馬隊對陣遠道而來的英國曼聯隊。意大利和英國足球流氓早已臭名昭著,為防患未然,羅馬當局宣布比賽當天全城禁酒,所有的商店同餐館被禁止以任何的方式銷售酒精飲料。
--------------------------
《酒誥》
《酒誥》
1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酒誥: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厥誥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
2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酒誥:    
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聰聽祖考之遺訓,越小大德,小子惟一。
3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酒誥:    
妹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長。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酒。
4 打開字典    酒誥: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爾大克羞耇惟君,爾乃飲食醉飽。丕惟曰爾克永觀省,作稽中德,爾尚克羞饋祀。爾乃自介用逸,茲乃允惟王正事之臣。茲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5 打開字典    酒誥: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
6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酒誥:    
王曰:「封,我聞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德秉哲。自成湯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飲?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越在內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顯越,尹人祗辟。』
7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酒誥:    
我聞亦惟曰:『在今後嗣王,酣,身厥命,罔顯于民祗,保越怨不易。誕惟厥縱,淫泆于非彝,用燕喪威儀,民罔不衋傷心。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國滅,無罹。弗惟德馨香祀,登聞于天;誕惟民怨,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于殷,罔愛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8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酒誥:    
王:「封,予不惟若茲多誥。古人有言曰:『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今惟殷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撫于時!
9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酒誥:    
予惟曰:「汝劼毖殷獻臣、侯、甸、男、衛,矧太史友、內史友、越獻臣百宗工,矧惟爾事服休,服采,矧惟若疇,圻父薄違,農夫若保,宏父定辟,矧汝,剛制于酒。』
10 打開字典顯示相似段落    酒誥:    
厥或誥曰:『群飲。』汝勿佚。盡執拘以歸于周,予其殺。又惟殷之迪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殺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辭,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時同于殺。」
11 打開字典    酒誥:    
王曰:「封,汝典聽朕毖,勿辯乃司民湎于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