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佈施得聰明智慧,財佈施得財富,無畏施離恐得樂,這是人生最迫切、財施、法施、無畏施這三種果報都得到,就要認真去修三種佈施/佛在戒經裡面雖然沒有禁止大家吃肉,佛勸人吃「三淨肉」,三淨肉第一個是不見殺,你沒有看到殺生,你沒有聽到殺生的聲音,第三是決定不是為自己殺的,這叫三淨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三淨肉/釣魚殺魚的方式很殘忍/五淨肉-不自殺+不教他殺+不聞殺+自死+殘食/成佛道,須先長養我們的慈悲心。為免傷害眾生而吃素,是慈悲心/非沒有吃素就不能學佛。佛法有深、有淺,剛開始學佛的人,還沒有吃素的習慣,所以先告訴他可以吃三淨肉/漢傳佛教受如來藏學派影響,出家僧侶通常完全素食,不能食三淨肉。認為三淨肉或五淨肉是幫助初信者過渡到素食的權宜之法。日本佛教僧人仍可食三淨肉不同/梁武帝還提倡臣民吃素,並規定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用三牲豬頭,而改成麵粉做的犧牲品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佛在戒經裡面雖然沒有禁止大家吃肉,佛勸人吃「三淨肉」,三淨肉第一個是不見殺,你沒有看到殺生,你沒有聽到殺生的聲音,第三是決定不是為自己殺的,這叫三淨肉。


原來我們吃魚的方式都很殘忍…研究:魚類有痛覺https://is.gd/361Vz4
分享原來我們吃魚的方式都很殘忍…研究:魚類有痛覺到Facebook分享原來我們吃魚的方式都很殘忍…研究:魚類有痛覺https://is.gd/361Vz4
新研究發現,魚類的痛感與哺乳動物幾乎完全一樣。(法新社)
2019-10-01 15:29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比起牲畜家禽,人類對魚的人道關懷程度低得多,總認為魚的感覺比牛羊雞豬遲鈍,先前也有專家認為,只有腦部有新皮質的動物才會有疼痛感。不過,英國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一份新的研究顯示,魚類有著和人類及哺乳動物相似的痛感。研究人員建議,人類應該改變對待魚類的方式,比如捕魚時應避免傷到牠們的皮膚,宰殺時要用更人道的方式。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該研究發現,在遇到其它動物感到疼痛的情況下,魚類作出的反應類似其它動物躲避或減輕疼痛的行為;當實驗者給魚使用止疼藥後,魚兒這些行為消失,由此推測魚類一樣會感到疼痛。這推翻了之前「魚不會感到疼痛」的說法。
這份研究最近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出版的《自然科學會報B:生物學》(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一期以痛感為主題的特刊。
研究人員發現,疼痛的感覺也會讓魚類出現食慾減退、活動量減小、永久性行為改變等後果,同時還觀察到,當魚的唇部受到痛感刺激時,會用嘴部蹭擦魚缸壁,很像人類踢到腳趾會去揉一揉的動作
事實上,人們對待魚的方式,往往會讓牠們痛苦好幾個小時才死去,是很殘忍的凌遲。以鱸魚為例,將牠們扔在碎冰之中,其實還能呼吸近 1個小時,離開水面,要5個小時才會死去。在大部分的肉類屠宰過程中,人類對魚可能是最殘忍的獵捕者。https://is.gd/361Vz4


活煮螃蟹、章魚和龍蝦將違法?英國報告稱牠們超怕痛
研究發現,章魚有「非常強烈」的感知能力。(法新社資料照)
活煮螃蟹、章魚和龍蝦將違法?英國報告稱牠們超怕痛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g7zb3
2021/11/23 15:09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吃海鮮時,像是龍蝦、螃蟹、蝦類等,人們都喜歡把活生生的牠們丟進滾燙水裡煮,想說這樣吃才新鮮,章魚活吃更是韓國珍饈。然而英國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章魚、螃蟹和龍蝦能夠感受到疼痛或痛苦。根據新的動物福利法,英國政府將章魚、螃蟹和龍蝦列入了受保護的「有知覺生物」(sentient beings )名單。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3日報導,這份報告是由倫敦經濟學院的專家透過對300份科學研究評估得出的結論,頭足類動物(如章魚、魷魚和墨魚)和十足類動物(如螃蟹、龍蝦和小龍蝦)應該被視為有知覺的生物。在英國正在討論的《動物福利感知法》(Animal Welfare Sentience Bill)中,脊椎動物已經被歸類為有知覺動物。
該法案將名言規範任何餐廳和廚師在烹煮這類動物時,禁止「活煮入鍋」,而得先將牠們擊暈或是急速冷凍,以更為人道的考量作法、減少牠們的痛苦
該法案尚未成為法律,該法要求英國成立一個動物感知委員會,負責發布一些有關有情動物福利的情況報告。
前述報告使用了8種不同的方法來衡量感知能力,包括學習能力、有無疼痛感受器、疼痛感受器與特定大腦區域之間的聯繫、對麻醉劑或鎮痛藥的反應,以及行為,包括平衡威脅與機會的回報,以及對傷害或威脅的保護。研究發現,章魚有「非常強烈」的感知能力,而大多數螃蟹也有「強烈」的感知能力。
Netflix最近的紀錄片《我的章魚老師》也展示了章魚的獨特能力。章魚的大腦結構與人類非常不同,但它有一些與哺乳動物大腦相同的功能,比如學習能力,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還有做夢的能力。
早在2018年,瑞士政府就早先一步修訂動保新法,禁止將帶殼海鮮活煮,也要求餐廳業者在烹煮龍蝦之前,只能以電擊或去除龍蝦頭的方式處理。
英國基於人道主義將立法禁止「活煮」龍蝦的料理方式。示意圖。(美聯社)
活煮螃蟹、章魚和龍蝦將違法?英國報告稱牠們超怕痛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g7zb3

2021-11-23_1613132021-11-23_161324

 


弓魚為一種在福建省建甌市傳承了兩百餘年的傳統綁魚技術。新鮮的塘魚經過這一處理,既可以除去塘泥味,還可以使鮮魚存活更長時間。
2008年,建甌的「弓魚」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

d531745imagesimages (1)991  

魚離不開水,這是大眾普遍認定的事實。不過,最近網上流傳一篇文章稱,只要把魚「弓」起來,即使一整天不沾水,魚也不會死。事實上,福建建甌市確實流傳著這種鮮為人知的神技,而且神技已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網上流傳這篇名為「今後菜場買來的魚再也不需用水養了」的文章顯示,「弓」魚具體做法是,在魚嘴唇上札一個洞,將繩子穿入打結,將魚身弓起,繫魚嘴後的延長線札住魚尾,使魚保持弓姿。(下圖/翻拍影片,下同)

對此,浙大動物科學院教授邵慶鈞接受《錢江晚報》訪問時表示,憑他多年研究,本來覺得光一條繩子就能讓魚離開水體而不死,是「不可能實現」,但之後他認真進行了實驗,並糾正了自己的看法。
邵慶鈞解釋,「把魚『弓』起來後,因為頭尾均被繩子固定,它的活動能力大大下降,這樣就使得魚減少了氧的消耗。」
他說,魚能不能活下來歸根到底是因為氧氣,要嘛減少氧氣的消耗,要嘛吸進足夠的氧氣。而弓魚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這2個關鍵點。

「弓好的魚掛起來後,幾乎所有的魚嘴都是張開的,這和其他狀態下的魚完全不同。」邵慶鈞認為,這種情況下,只要保持魚鰓濕潤,魚依然能呼吸,能從空氣中獲得氧氣。一方面魚被固定,在被動的「安靜」環境下耗氧量小,另一方面又能從空氣中獲得部分肌體所需氧氣,自然能活更久,短則10幾、20小時,長則30至40小時。
不過,他表示,魚種不一樣,被弓的魚能活的時間也不一樣。另外,氣溫與濕度也是關鍵,「氣溫太高,耗氧量太高,空氣中的濕度也會降低,一旦魚鰓中的水分被蒸發,魚就無法呼吸,無法從空氣中獲得氧。」
據悉,弓魚是在福建建甌市傳承了兩百餘年的傳統綁魚技術,被視為閩北一絕,始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雖一度被誤解為魚腹灌水欺市,但終因顯著的保活保鮮價值,最終得到保護、延續。2008年,弓魚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

一般魚類無法離水生存相信是大眾普遍認同的事實,福建建甌市流傳着一種鮮為人知的民間神技,能令魚離水不死!這種被稱為「弓魚」的綁魚技藝,漁民只要用一根細繩,將魚綑綁成「弓」狀,即使魚離水後依然能存活10多小時,甚至長達一天,絕技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蘋果》記者由弓魚達人陳氏三兄弟帶領下,親身了解弓魚不死之謎,發覺魚類離水存活確有其事。但隨着活魚運輸技術日新月異,弓魚正面臨失傳危機!

建甌市是著名的淡水魚盛產區,年產1.5萬噸淡水魚,大部份以弓魚形式出售。這種獨特的技術,源自當地漁民古時在魚塘捕魚後,因沒有供氧設備,造成魚在運送時大量死亡。有村民自創弓魚絕技,用草繩綑綁魚頭及魚尾,再將其彎成弓狀,藉此延長魚離水後的存活時間。弓魚達人陳小鋒說:「弓魚奇妙之處,在於魚離水後還能存活,弓魚冬天可10多小時至一日,放在水庫內半個月不進食都不會死,存活時間視乎氣候等因素而定。」

買過百斤弓魚辦喜酒
陳小建、陳小華及陳小鋒三兄弟,是該市享負盛名的弓魚達人,三人由父親傳授技術,每日凌晨5時到山邊魚塘捕魚,再運往管萄市場出售。三弟陳小鋒說,每天出售約500至600斤魚,農曆新年時多則約3,000斤。記者所見,不少市民專誠到市場買弓魚,有人甚至買過百斤弓魚辦喜酒。
為一睹弓魚技藝,早上8時許,記者跟隨陳小鋒到魚塘,池塘養殖約13,000條白鰱、花鰱(大頭魚)、草魚(鯇魚)及鯽魚。陳與拍檔首先張網捕魚,篩選過合適的魚後便開始弓魚。他隨手抓起一條魚,左手捉住鰓位,右手用竹籤利落地刺穿鼻頭,再抽出膠繩穿孔而過及打結。此後,他將魚身彎起來,將膠繩另一端綁住魚尾後拉緊,弓魚過程一氣呵成,僅花7秒。此後,弓魚被放在引入河水的小池內吐污納新,隨後運往市區。

古法「綁水」除魚腥味
二哥陳小華說,弓魚除了延長魚的保活時間,因其不能動彈可避免蹦跳受傷,藉此保持肉質鮮嫩,「魚肉一經碰撞便會受破壞,吃起來肉質爛爛的,猶如豆腐渣」。
有別於現時的弓魚方式,古時弓魚分為兩次弓綁,先用繩綁住魚鼻及肛門偏下位置後,再放入溪河,稱作「初綁」,之後進行稱為「綁水」的第二次弓綁,魚嘴唇繩結不動,只將尾部繩結移到肛門偏上。古法能除去魚腥味,且肚內的水留而不洩,經得起離水運輸。但隨着魚產需求量越來越大,現時已取消綁水步驟。


■漁民清晨時將被弓的鯇魚運往市場出售。

■雖然活魚運輸技術先進,但陳小鋒堅持每日到魚塘弓魚。《蘋果》記者攝
實地證弓魚存活較久
記者實地測試,分別將兩條大頭魚綁成弓魚及直接平放在地,平放的魚存活約10小時,至於弓魚則存活15小時,初步證明弓魚存活時間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魚類學家張春光說,當地濕度高,而弓魚張開了嘴和鰓,令氣體流動性較大,魚鰓能溶解空氣水份中的氧氣維持生命,加上弓魚無法動彈降低新陳代謝,因此能延長壽命。

傳統技藝正瀕臨失傳
不過,弓魚技藝正面臨失傳,當地的弓魚師傅由早年100人減至約二、三十人。原本打算退休的大哥陳小建,幾經說服後放棄退休。他說:「都不知道有沒有人做,做到我們這一輩,不知道下一代有沒有人做!」但有網民質疑,弓魚對魚類太殘忍了。

---------------------------------------------------------------------------

「弓魚」直擊 魚離水半日不死
2014年02月21日

中國福建省「弓魚」的綁魚技法能讓魚離水後存活10多小時。
【動新聞╱綜合報導】中國福建省建甌市,流傳一種名叫「弓魚」的綁魚技法。漁農用繩子將魚捆綁成弓狀,能讓魚離水後存活10多小時,有時甚至長達一天。

當地的弓魚達人陳小鋒說,弓魚過程包括刺穿、打結、初綁及二次弓綁等步驟,不但能除去淡水魚的土腥味,還能讓魚離水運輸。

建甌市是著名的淡水魚盛產區,年產約1.5萬噸淡水魚,大部分以弓魚的形式出售。不過,弓魚技術正面臨失傳,當地的弓魚師傅由早年的100人減至約20至30人。

-----------------------------------------------------------------------------------------------

閩北一絕「弓魚」技藝 活魚離水一天不死 | ETtoday新奇 | ETtoday新聞雲
原文網址: 閩北一絕「弓魚」技藝 活魚離水一天不死 | ETtoday新奇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221/327376.htm#ixzz2txNyVOZV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https://is.gd/rqJMic
「活體弓魚」嘴唇穿線拉到尾巴...痛苦窒息亡!動保「揭真相」籲勿買
▲魚販販售活體弓魚   。(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動保團體呼籲消費者拒絕購「活體弓魚」。(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台灣傳統市場裡,部分魚攤會販賣「活體弓魚」,也就是用尼龍線將金目鱸從嘴唇穿線拉到魚尾端緊緊綁住,將魚體彎曲成不自然的U字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強調,魚是脊椎動物,是台灣「動物保護法」所規範保護的對象,卻也是最被忽視的動物,同時呼籲消費者拒絕購買這種虐待動物的「活體弓魚」
陳玉敏指出,「活體弓魚」強調可以讓魚活比較久,除了造成魚離開水面後的窒息與緊迫外,因為刻意將魚鰓打開增加與空氣的接觸,藉以勉強延長魚的呼吸,卻讓魚陷入長久、緩慢死亡的痛苦。而魚體被綑綁成不自然的U型,更造成魚的極度疼痛。科學研究早已證實魚類能感受疼痛,也會因緊迫和恐懼感到痛苦,任何捕撈、運輸都會造成魚的緊迫,進而影響肉品品質。
動社研究會呼籲消費者絕不購買虐待魚、且魚肉品質不佳的「活綁鱸魚」,同時要求農委會應依動物保護法取締業者綁魚行為積極著手訂定「魚類飼養、捕撈、運送、展售、致昏與宰殺動物福利規範」,推廣教育訓練並宣導消費者認知魚類動物福利。
▲魚販販售活體弓魚   。(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魚販販售活體弓魚 。(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動社研究會公布的調查影片可看到,由於部分消費者不明究裡,誤以為「活著」的魚較好,部分業者也投其所好,額外耗費運輸成本,增加時間與人力,在漁市場將金目鱸活生生綁成U字型,以全國金目鱸年交易量約1035.8萬隻計,該會推估每年約有345萬尾鱸魚遭受此虐待折磨。被虐待綑綁的鱸魚,一方面承受身體的疼痛,一方面開合鰓蓋、嘴巴,痛苦掙扎呼吸,隨著攤商販售時間長短,有的甚至達8~12小時才死亡,或有消費者選購才被鬆綁、宰殺,完全是「不必要的痛苦」
曾應研究會邀請來台的蘇格蘭魚類獸醫集團(FVG)創辦人 Dr. Tony Wall針對「活體弓魚」的作法,以魚類獸醫的角度表示,魚被綑綁成如此不自然的姿勢、身體會承受極大的痛苦,並且延長痛苦死亡的時間魚的痛苦緊迫會讓魚體內釋放的乳酸量變得很高,導致魚肉被污染、肉質下降。因此採用這種做法的魚肉肉質會變差。
Dr. Tony Wall更進一步說明,在自然狀態下,魚從來不會有這樣的姿勢,被綑綁的魚身體弓成U型,必定讓魚產生劇烈疼痛;而用繩線穿扯過魚嘴、鰓、鰓蓋的過程,也會造成魚的疼痛與緊迫。魚的鰓蓋被迫打開,氧氣量緩慢地降低,窒息過程變得十分漫長。攤商為了讓被綁的魚繼續活著,會不斷灑水或浸水,更可能造成魚體被污染或受細菌感染的風險。總之,這樣的作法十分殘忍,魚會非常痛苦,魚肉品質也會下降,魚肉也有被細菌污染的風險。
▲魚販販售活體弓魚   。(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動保團體呼籲農委委會應即刻制定完整的魚類動物福利規範,輔導產業優化。(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動社研究會也指出,根據統計,台灣養殖鱸魚種類有金目鱸、加州鱸、七星鱸、銀花鱸四種。以107年漁市場交易量為例,金目鱸為最大宗占68 %,且市場上也只有金目鱸會採用「活體弓魚」方式販售。根據農委會統計,全台共有24個漁市,其中有金目鱸交易紀錄共17處,該會以電話訪查是否都有「活體弓魚」現象,得到新竹、苗栗、斗南3處漁市表示,只賣冰鮮鱸魚、不賣活魚,消費者一樣可以接受,顯示綁魚只是部分攤商與貨主與消費者共同造成的迷思
另也魚販表示,「消費者以為魚一定要買活的才新鮮,你想嘛,很多魚從南部運上來,一整天的運輸、折磨,要加什麼才能讓魚維持活著?你自己想嘛!你只要解釋給消費者聽,他們就懂了」、「很多消費者以為看到魚被綁著就是活的,那些魚都嘛死很久了!還有攤商故意在死後把魚綁起來,讓消費者以為那是活的」!
動社研究會指出,業者活綁鱸魚的作法,絕非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須,已違反動物保護法第6條規定「任何人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但主管機關農委會卻長期放縱漠視,未能依法取締,也未制定「魚類飼養、運輸、展售、宰殺」的動物福利規範,以供產業從業人員遵循,讓動物保護法對魚類的保護「有名無實」,嚴重失職。
動社研究會最後呼籲,不論OIE或個別國家訂定的魚類動物福利規範,均朝向最大限度減少對活魚的傷害與痛苦。身為OIE會員國之一的台灣不能背道而馳,讓台灣成為虐待動物的「落後國家」,農委會應即刻制定完整的魚類動物福利規範,輔導產業優化。
https://is.gd/rqJMic


在台灣傳統市集中常見的「活體弓魚」,在「世界動物日」的今(4)日,受到動保團體譴責。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魚類能感受疼痛,更會因為緊迫和恐懼而影響肉品品質;因此,消費者應不要購買虐待魚、且魚肉品質不佳的「活綁鱸魚」;同時,農委會也應著手制定相關規範,宣導消費者認知魚類動物福利。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若以去年全國金目鱸年交易量約1035.8萬隻計,推估每年約有345萬尾鱸魚遭受此虐待折磨;這些魚類在痛苦中掙扎,有的甚至達8至12小時才死亡,或有消費者選購才被鬆綁、宰殺,完全是「不必要的痛苦」。
蘇格蘭魚類獸醫集團(FVG)創辦人沃爾(Tony Wall)表示,被綑綁的魚身體弓成U型,必定讓魚產生劇烈疼痛;而用繩線穿扯過魚嘴、鰓、鰓蓋的過程,也會造成魚的疼痛與緊迫;魚的鰓蓋被迫打開,氧氣量緩慢地降低,窒息過程變得十分漫長。
每年345萬鱸魚被綁成「活體弓魚」 動保團籲修法禁止 | 生活 | NOWnews 今日新聞 http://bit.ly/30KGA5z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表示,魚是脊椎動物,能感受疼痛。(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沃爾進一步強調,魚的痛苦緊迫會讓魚體內釋放的乳酸量變得很高,導致魚肉被細菌污染、肉質下降;「總之,這樣的作法十分殘忍,魚會非常痛苦,魚肉品質也會下降,魚肉也有被細菌污染的風險」。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強調,魚是脊椎動物,是台灣動物保護法所規範保護的對象;而業者活綁鱸魚的作法,絕非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須,已違反動物保護法第6條規定「任何人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呼籲,農委會應制定「魚類飼養、運輸、展售、宰殺」的動物福利規範,以供產業從業人員遵循,讓動物保護法對魚類的保護能夠真正落實。


弓魚/以使鮮魚存活更長時間 :: https://bit.ly/3z5tlyj
吃魚的方式都很殘忍-魚類的痛感與哺乳動物幾乎完全一樣/「活體弓魚」已違反動物保護法第6條規定「任何人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 https://bit.ly/31IZCKZ
近年已有研究提到,魚不只擁有記憶,而且普遍對痛覺特別敏感。(圖/*CUP)
------------------------------------------------
物競天擇,雖是大自然法則,但在部分現代人的價值觀中,不求捕獵和殺戮,懂得尊重其他物種的生命,卻是人類靈性的展現。不過,生活中的無知往往最殘酷。綜觀全地球的生物,等死的過程,魚類比人類要清楚得多。魚不只擁有記憶,對痛覺也特別敏感!專家嘆:等死的痛苦與殘酷,魚類比人類還清楚-風傳媒 https://bit.ly/3iZ3d2G
「儘管有些魚類品種會被善待,但我們在美國餐桌上吃到的魚,絕大多數都是從水中被拉出來,直接扔到冰塊或者擺放在空氣中,這是一個又長又殘酷的死亡過程。」科學及健康專題記者 Cat Ferguson 形容,以鱸魚為例:扔在碎冰之中,其實還能呼吸近 1 個小時;離開水面要 5 個小時才會死去。在不同肉類的屠宰流程中,對魚,人類可謂最不人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不少人都慣以某些藉口作開脫,例如認為魚是不會感到痛楚的。他們的理據是,在捕漁船和魚市場上,我們都經常看到魚會不斷用身體撞牆或者在地板生繃活跳。惟近年已有研究提到,魚不只擁有記憶,而且普遍對痛覺特別敏感。
跟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魚的身體會產生鎮痛物質,以對抗痛楚。長期關注動物權益的記者 Dylan Matthews 亦撰文提到,早前有過同類實驗,研究者為虹鱒魚注射常見的人類止痛藥,例如嗎啡,隨即發現牠們的行為會有改變,這表明了他們感到疼痛。
「多數魚類都以相當可怕的方式致死。」Dylan Matthews 形容:「漁民捕獲牠們之後,牠們被扔到堅硬的表面(例如一袋冰),然後慢慢窒息,死於水外。為了掙扎呼吸,在斷氣之前牠們會一直猛烈翻動,拍打身體,令自己渾身是傷。」
魚會感到痛楚,令部分人開始反思是否應該以更人道的方式處理魚類。長久以來,動物團體都可能忽視了魚類,他們過去認為工場式的牲畜飼養是最大問題所在,據指,僅在 2015 年,美國就殺死了大概 92 億隻動物。但最近有調查顯示,每年美國因進食而被殺死的魚類總數,估計高達為 143 億至 1,289 億條,數據浮動範圍頗大,準確性不高,但即使是最低估算,也幾乎是美國每年屠宰雞隻數量的 2 倍。
因此,如果你關心動物權益,除了減少進食魚類之外,另一個值得考慮的事情,是嘗試用更人道的殺魚方法,而不是讓它們經過痛苦而漫長的掙扎,等待窒息。
魚(圖/unsplash)https://unsplash.com/photos/D-AuXgIrqvk
(圖/unsplash)
住在馬里蘭州郊區,熱衷釣魚運動的律師 Andrew Tsui,近年積極在美國改變飲食文化,並鼓勵人們使用一種來自日本的傳統屠宰技術:「活締」,工序較多,亦較費時,這種技術在美國並不常見,但在日本一些高級壽司店裡面,這種做法相當普遍。
「活締」指的是透過刺擊或拍打魚的頭部,令牠們的腦部死亡,然後切開魚鰓放血,再用鐵線從魚尾穿過脊髓,癱瘓其神經系統,魚就會靜止不動。這種快速的屠宰方式,可以縮短魚類的痛楚,亦好過割開魚的喉嚨,令牠們失血至死。
Andrew Tsui 提到,「活締」這種屠宰手法,不僅可以減少魚的痛楚。事實上,它更為善用食材,能夠減低魚肉的腥味。因為魚在窒息瀕死時,牠們會撕裂自己的肌肉,產生大量乳酸和其他化學物質,加速脂肪和肌肉的分解。這最終會令魚肉變酸,並產生大部分人都覺得噁心的腥臭。以「活締」殺魚,就能夠防止這個情況,肉質更可長時間保持鮮嫩。
魚不只擁有記憶,對痛覺也特別敏感!專家嘆:等死的痛苦與殘酷,魚類比人類還清楚-風傳媒 https://bit.ly/3iZ3d2G
活締.日本(圖/Japanese Anglers Secrets)
右為「活締」手法(圖/Japanese Anglers Secrets)
如 Cat Ferguson 所指:「兩片魚肉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以『活締』處理的魚,魚肉邊緣呈白色,中央有淡淡的粉紅色。另一種則呈現暗啞的粉紅色,肌肉顯然有出血現象…… 我不得不同意,『活締』處理的魚確實好得多,幾乎不會察覺到那種魚腥味,而且口感光滑和結實,肉質均勻。」
「不管你怎樣看待這種手法,是人道立場也好,與人道無關也好,能夠愈快解脫魚的痛楚,你就能夠吃得愈好。」
Andrew Tsui 如是說。
你並不需要強迫自己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然而,為人為魚,用心進食,烹煮時應該多講究一點。
魚不只擁有記憶,對痛覺也特別敏感!專家嘆:等死的痛苦與殘酷,魚類比人類還清楚-風傳媒 https://bit.ly/3iZ3d2G

2021-08-20_1513502021-08-20_151429


FireShot Capture 059 - 黃條鰤處理全解,殺魚的時候來根鐵絲,魚乖乖不會動 - 每日頭條 - kknews.cc2023-01-06_113142

想讓魚肉更好吃?得用日本技法「斷筋活殺」!
2019-03-09 由 海之聲助聽器西安旗艦 發表于美食
  對一份魚料理而言,它味道的起點不在烹飪的時刻,而在死掉的瞬間。
 日本人對鯛魚(在日本,一般「鯛」就指紅色的真鯛)的迷戀,開始於很早很早以前,也就是武家社會開啟的時代。武士們看這魚鱗片整齊,顏色喜慶,口感不錯,就常在凱旋時候吃它,圖個吉祥如意。
 其中,德川家康就是鯛魚的頭號粉絲,甚至老有野史認為,他的傳奇人生,就結束在了鯛魚天婦羅中毒上。
  當然,後來史學上認為是胃癌啦
 而對我們而言,最集中一次接觸鯛魚,當然是在《中華小當家》第31集:小當家與雷恩神前刀功大對決,決勝菜品就是一道「真鯛大陸圖」。他使了黑暗料理中的百穴菜刀,把北京、四川、上海、廣東這四種風味做進了一條鯛魚里,可是說是厲害至極了!
  真鯛大陸圖!
 然而,對於一道鯛魚料理而言,決定它味道的起點,並不是廚師烹飪的瞬間,而是它死掉的瞬間——因此,為了讓鯛魚完美的去世,日本人發明了「斷筋活殺」。
 究竟什麼是斷筋活殺?
 日本鯛魚中,最為貴重的品種是明石鯛,產地自然是明石市。上世紀70年代,這裡的廚師研究出了斷筋活殺——用這種方法被殺掉的魚,肉質緊實,新鮮度高,保存期長,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魚肉本身的口感,因此迅速傳遍了日本,甚至一手拉動了日本漁業的發展。
  日本切繪大師久保修筆下的明石鯛
 斷筋活殺,又叫「活締」(活け締め、活〆),「締」在日語中就是「完結」的意思。這種殺魚方法常用於處理銀身魚、紅肉魚、白肉魚(比如鯛魚)。
 相對於傳統一悶棍打暈的殺魚方法,斷筋活殺被認為更加「人道」的結束了魚的生命。同時,它儘早的破壞了魚的神經,延緩了「屍僵」,進而提高了魚肉品質、加長了肉質新鮮的時間——通常而言可在10-24小時。
  斷筋活殺的魚會被標註出來
 手把手斷筋活殺七步走!
 斷筋活殺掉一隻魚,主要可以分為這麼以下七步。開始前,除了普通的殺魚刀之外,你還需要準備的工具是手鉤一個(如果你的殺魚刀足夠尖銳則不需要),竹刺一根,細、直、長、硬的鐵絲一根。
 第一步:刺破魚鰾。用一根細長的竹刺從魚肛門處刺入魚鰾,在不傷害魚內部的情況下弄破氣囊,這樣限制了魚的活動,但又可以讓魚繼續存活很久。
 第二步:放鬆。在魚被釣上來的過程中,它不停的垂死掙扎積累了很多死前的驚恐和乳酸在肉中,會讓肉的味道變得不甜美。想要消解壓力,常用的辦法是把魚放入深色的水箱中(海魚就要用海水),休息一天(時間視魚的大小而定),讓它以為自己又活過來了。
 第三步:刺入腦子。等魚休息得差不多了,就用手鉤(類似於小小的鐮刀)刺入魚的大腦(如果是第一次做,可以先解剖一隻魚,找找腦子在哪),讓魚腦死亡,但它的身體此時還沒意識到自己死了,因此魚肉還保持著好的口感。
 如果刺對了位置,魚鰭會先開始抽搐,然後無力的攤開,最後完全不動。魚嘴會大大張開,身體完全僵直。
  或者是別的尖銳物刺入腦子,也可以
 第四步:切斷脊椎(放血)。沿著骨頭的縫隙切斷魚的脊椎,它會立刻大出血,並且馬上失去呼吸。
  以這隻魚為例,中間那塊方形骨頭就是脊椎
 第五步:切掉尾巴(放血)。在距離尾端5cm左右的位置,一刀切下去直接切到脊柱里(如果骨頭比較硬,可能需要用錘子幫忙),不要完全斬斷,讓另一側的魚皮連著魚身子和尾巴。
 第六步:破壞神經(神経抜き)。這是最關鍵的一步,用一根又細又硬的鐵絲,直接從尾巴切口處露出的神經管穿入(也有從頭部直接穿入,從尾巴放血處穿出的),直穿到深處(也就是神經所在的位置),可以反覆幾次,一舉破壞魚的屍僵,讓肉保持嫩滑。
  圖片來自飲食籽
 第七步:解僵。破壞了神經後,把魚扔到海水+碎冰塊里,讓它慢慢放血、降溫,這樣肉質會變得鮮亮有透明感。
 斷筋活殺的魚一般要等到8-10小時才會解僵,類似於一個熟成的過程。解僵之後便可分解卸魚做成各種魚料理,如果你夠厲害做成真鯛大陸圖也沒問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殺法不適合殺太大的魚,會讓魚肉的口感過於結實,同時,魚的體型越大,解僵需要的時間也就越長。因此日本壽司店的魚通常不做斷筋活殺,因為魚肉太緊實的話,便無法與飯融為一體。
 不要小看簡單殺一條魚,如果不好好對待,菜品便會報復回你。另外不得不說,日本的技藝真是精細、有趣極了,如果想了解更多與日本漁業有關的內容,有一本日本漫畫相當不錯:《築地魚河岸三代目》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od/69rjgrq.html
-----------------------------------------
  黃條鰤處理全解,殺魚的時候來根鐵絲,魚乖乖不會動
   黃條鰤也被稱為黃鰹子,是這些年餐桌上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的海鮮之一。因其肉質緊實香嫩而受到眾食客的青睞,特別是在海鮮餐廳內,黃條鰤刺身可與金槍魚刺身相提並論。黃條鰤DHA含量非常高,有利於大腦發育。
  那黃條鰤是一種怎樣的魚呢?照慣例科普一番。黃條鰤是鱸亞目鰺科鰤屬的一種掠食性魚種,是海洋中上層中位於食物鏈上方的魚種之一,主要分布於北大西洋西部。黃條鰤的體型最大身長可超過1米。紡錘形的身體與細小的密集圓形鱗片能最大限度地減小阻力,所以它的遊動速度極快,是海上游泳健將,最快時可以超過每小時100公里的速度急速遊動。黃條鰤身上從魚頭貫穿到魚尾的黃色紋路就是它名字的由來。
  眾所周知,一般體型越大的魚更鮮美,而黃條鰤與金槍魚一樣是善於運動的類型。其肉質緊實,富有彈性,但價格也較為昂貴。是餐桌上食客的鐘愛,也是海釣愛好者的最佳挑戰目標。
  這次咱們分享如何處理一條完整的黃條鰤。上期分享的視頻中,含有兩種不同處理方法,大家可以觀看視頻學習。
 首先把魚沖洗一遍,如果對於魚皮有需求的話,那麼去鱗,不喜魚皮可以選擇不去魚鱗。到時候整片魚皮切開,鱗片自然也隨著魚皮去除完畢了。
  這第二步也是十分關鍵的一步,但是需要判斷你所處理的魚是凍魚還是活魚。凍魚那就直接沿著魚腮切開魚頭,去腮等。而活魚則需要往腮下先切一刀,放血。放血後的魚,可以減少魚肉腥味,還能更長時間存放魚肉。
  接下來的一步同樣是大家所不常接觸的,只有在處理活魚的時候才會用到。那就是用一根鐵絲,從魚頭或是從魚尾的脊柱中穿入,攪碎魚的神經。這樣一來,接下去的步驟,魚的疼痛感也會消失,而且在處理的過程中,魚不會再拍動。要知道,這時候魚的肌肉收縮是會很大地影響魚肉口感,而且肌肉也會因為運動而產生乳酸,魚肉的味道也會受到影響。這個步驟與放血的步驟順序可以互換,因為時間間隔短,所以先後並沒有太過統一規範,按個人習慣進行就好。
  破魚肚,取掉內臟的過程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就不贅述。只是這裡有兩種手法,一種是常見的一刀切開魚肚,魚腩分成上下兩部分;而另一種就不常見了,只有在高端的餐廳內才有機會遇到。那就是橫刀切下整片完整的下半部分魚腩。這是最昂貴的部位,脂肪含量較高所以也是香味最飽滿的一塊魚肉。
  大多數人沒品嘗過真正新鮮的魚生(刺身),未曾體驗過柔嫩鮮香的魚肉滋味。原因就是魚的處理。黃條鰤粉紅色的魚肉上那一道道整齊的花紋,令人垂涎欲滴。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ature/a4jyxrn.html
-------------------------
最殘忍的殺魚方式,鐵絲戳上3秒就沒感覺了,魚真的不會痛嗎?
最殘忍的殺魚方式,鐵絲戳上3秒就沒感覺了,魚真的不會痛嗎? |魚肉|海鮮|刺身|鯊魚_網易訂閱 https://bit.ly/3Ip1xfW
所在位置較為的獨特,是一個島嶼,這兒的海鮮十分的豐富,因此他們也十分的喜愛,在日本這個地方唯有你想像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並且有各種口味的海鮮刺身。
   聽說他們有著世界上最殘忍的鯊魚方法,並且鐵絲床邊三秒魚就沒了感覺,不如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日本吃魚的方法,十分的奇葩,買回去一條魚以後,還是活生生的,居然用釘子往頭部戳開一個小洞。
   這個時候魚還是活的,生命力非常的強,不過這並非最殘忍的,他居然拿過來一根鐵絲,從魚頭中間戳了進來,見到鐵絲從魚頭一直戳到魚身,不斷三秒以後,整條魚一動不動,見到這種情景感覺十分殘忍。
 其實這就是日本的取魚筋殺魚法,好多人質疑殘忍的時候,日本人卻說這類魚壓根感覺不到疼痛,只見主廚把魚翻過面,用剪刀剪開了魚肚子,把裡邊的魚鰓和內臟扯了出去,剩餘的便是魚肝和魚肉這類鯊魚的方式較為的快。
   網民卻表明根本就沒有必要,畢竟直接上小刀速率會更快一些,同時這種方式解決出去的魚肉並不影響口味。
最殘忍的殺魚方式,鐵絲戳上3秒就沒感覺了,魚真的不會痛嗎? |魚肉|海鮮|刺身|鯊魚_網易訂閱 https://bit.ly/3Ip1xf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