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市養成記」?一場台中文資現勘的觀察
2019-09-09
【投書】「俗市養成記」?一場台中文資現勘的觀察 | 陳建融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8474
保留百年歷史的老屋,如今卻被排除在歷史建築之外。 圖片來源:寫作中區網站提供。
近日仔細瀏覽台中市政府官方網站,盧秀燕市長所提政見分為洋洋灑灑13大項,共67個細目,看似包羅萬象,但卻想不到,裡頭竟沒有一條與台中「文化資產保存」相關!
身為全國第二大城市的市長,六都中文資數量僅次於台北、台南,過往又有「文化城」雅稱的台中,市長卻如此輕忽文化資產所能帶給民眾精神生活和身份認同的正面意義,實在令市民詫異。
不重視文資的市長,在文化治理上也一塌糊塗
市長不重視文資、施政沒有方針指示的結果,就是轄下局處首長面對決策時,會出現許多荒腔走板的行徑。
舉例來說,國定古蹟「台中州廳」的修復工程雖已發包,但目前地方對再利用方向仍未與中央文化部取得共識,未來勢必影響修復進程,顯見市府對舊城區復興並無完善的想法或規劃。
又例如從過去至今的調研資料皆顯示有文資價值的「神岡林淑景宅第」,在審議會上先以黑箱投票被否決,後續還是文化部文資局介入暫緩林宅拆除工程,才換得其苟延殘喘的一線生機。
再例如前陣子民調持續低迷的盧市長欲改組團隊時,傳出要將好不容易從代理到真除的文化局長張大春轉調為觀旅局長,只因為他有主辦燈會活動的經驗,想藉此挽救明年台灣燈會落後的進度,卻無意中展現文化可隨時被霸凌或替代的低落地位。
這些台中文化大事件在在透露:文資保存和文化治理絲毫不在目前市府的考量範疇內,甚至連「有做就好」的最低程度都達不到。
黝脈咖啡:台中過往歷史的真實紀錄
市長不重視文資的影響,還會讓每個行政環節鬆懈,背離民意。最近的案例為上月熱心民眾經所有權人同意,協助提報位於中區成功路的老屋再生──黝脈咖啡(原炎山中藥行)為歷史建築,經文資委員現勘後,竟做出「(本案)雖可展現當時代街屋風格,惟立面泥塑雕飾損壞嚴重,且室內增改建多,部分牆面已遭拆除重砌,建物完整性不高,爰作成不列冊追蹤之決定」的結論。
只要在網路搜尋黝脈咖啡,便能跳出「百年老宅」的關鍵字和許多外觀照片。黝脈咖啡現址最初為約1910年開業的炎山中藥行,店主何炎山開業時正逢台灣第一個都市計畫──台中市區改正的實行尾聲,干城橋通(今成功路)甫新闢,與炎山中藥行同型態以清水紅磚立面和抿石子、泥塑工法等所做出浮雕裝飾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一共有四棟相連街屋,每棟街屋的中央窗台皆製作擁有者之姓氏或商號,且開窗上方塑有扇貝意象的拱圈,山牆為經典的鮑魚紋飾;更特別的是,立柱上依舊可見增添視覺華麗程度的辰野式白色飾帶,具體顯現昔時建築的特徵。然而時至今日,四連棟街屋僅有現存的黝脈咖啡仍保有原貌,其餘的不是拆除,就是立面已遭改建。
座落於成功路上的黝脈咖啡現貌(原炎山中藥行)。圖片來源:寫作中區網站提供。
根據80多歲的何家後代表示,何炎山為「漢醫」,這詞彙在日治時期實有統治者存心貶抑之意味,乃因當時醫生之名專屬西醫,1901年由殖民政府所頒布的「台灣醫生免許規則」規定,全台從事中醫及所謂以「秘方」執行醫業行為者,都被要求於該年年底前向警察機關登記,否則期限一到,未登記立案的中醫或其他從事傳統醫業者,一律嚴格取締;且根據該規則所舉辦的資格認證考試實行一次後,便不再辦理,可看出該時限制傳統中醫人數、希望逐步消滅他們的作為。台灣史學者莊永明便云:「管理漢醫,實施西方醫療的政策,也是殖民政府施政的一項重要環節。」
目前保留完好的炎山中藥行匾額。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不過,面對如此艱難的經營環境,何炎山仍勇敢地請匠師開模製作「西漢丸散」、「蔘茸燕桂」八字,裝飾於二樓紅磚柱面。「蔘茸燕桂」體現自家藥材和選品的優良,「西漢丸散」說明中藥劑型的技術如丸、散、膏、丹等都在行的自信,而「西漢」一詞更挑動著殖民政府的敏感神經。《漢書》記載中國醫藥自先秦開始發展,至西漢晚期已使用「本草」來指稱藥學專著,且擁有一批通曉本草的學者。因此,炎山中藥行上頭的西漢別具意涵,何家後代表示當年確實帶有挑戰威權統治的心態,也彰顯出被殖民者內心深處真實的國族意識。
與炎山中藥行同型貌的街屋,當時建造有四連棟。圖片來源:寫作中區網站提供。
細心維護的百年老宅,竟被排除在歷史建築行列之外?
長期耕耘台中中區史料的「寫作中區」網站進一步指出,炎山中藥行(黝脈咖啡)街屋於昔日中區仍為台中商業重心時,曾極度搶手:一樓為酒吧、二樓是牛排館、三樓經營KTV,自上午6時到隔日凌晨4時,都有店家開門,等於一天營業22個鐘頭,亦可想像中區猶如不夜城般的繁榮過往。
今日造訪黝脈咖啡,除了能品嚐店主自家選豆、烘豆和手沖的精湛之作外,還能見到自百年前即存續至今的完整杉木樑架,以及編竹夾泥牆的部分原貌,其中,頂樓樓板保有樓梯通往上方閣樓,何家後代回憶,這座樓梯也未曾更替,多年歲月的人行走踏,木階清楚可見凹陷的痕跡。這亦是黝脈咖啡店主因有保存意識、負責監工修繕工程之成果。
閣樓上方可見屋頂木樑原貌,左側為編竹夾泥牆。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現勘的文資委員認定「室內增改建多,部分牆面已遭拆除重砌」,實際上目前營業空間所見大部分樓板木料皆為原貌,能保留下來的編竹夾泥牆也予以保護、展示,紅磚結構的強化則是為了百年建築因應現況所需,不可能強求歷經高強度使用和年歲造成材料劣化後,全然不做結構補強;另「立面泥塑雕飾損壞嚴重」之認定,其實已有清晰的舊照片可對比四連棟街屋裝飾,絕對能照樣復原,更不用說查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所提到歷史建築的登錄,應符合下列基準之一:
一、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二、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三、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這豈不是和文資委員所言「展現當時代街屋風格」全然符合嗎?為什麼已符合歷建的登錄基準,卻又畫蛇添足刻意以「完整性」自打嘴巴呢?
此外,當代還有諸多進步且成熟的建築工法,得以進一步評估原建物破壞程度和補強修繕施作方式,給予老屋更完整的保護、更完善的原貌,文資委員竟未將這些可行性列入考量,便驟下「建物完整性不高」之結論。如同醫生不願使用工具,直接表示束手無策,只想開出放棄治療的處方,實則無法說服一心想保存街屋的所有權人和社會大眾。
正立面塑有「西漢丸散 蔘茸燕桂」字樣。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標準不一、態度敷衍的文資判定,讓人失望
若以「建物完整性不高」作為是否認列文資的評斷,這樣的立場應放諸四海皆準吧?不過,請問曾被爬滿植物,屋頂及室內樓地板早已塌陷的台北三井倉庫,建物完整性更低,何以還能登錄為歷史建築?請問曾受創於大火和颱風,幾乎只剩遺構,還被撤銷古蹟身份的台南鶯料理,何以還能再登錄為紀念建築?請問已被怪手拆到僅餘立面及半堵牆面的彰化吳汝祥四連棟街屋,完整性遭到嚴重的人為毀損,何以還能登錄為歷史建築?在80至90年代陸續改建成RC結構建築,原有屋前大魚池還被徵收為公園遭到填平的台中烈美堂,何以還能登錄為歷史建築?上述諸多案例,皆清楚打臉此次文資現勘的結論。
若更深入探討,炎山中藥行街屋現勘只針對建築硬體做觀察,未能對建築存在的歷史脈絡、家族史、經營史或區域史做進一步的探究或有所回應,甚至現勘委員也沒有和家族成員、店主或提報人對談,不曾提出任何有助於理解文資價值判斷的問題,即離開現場進行閉門會議。只能說,委員的洞察力和看透建物的理解力實是高深莫測,是公部門過度為難文資委員的專業?抑或是公部門與文資委員間有著良好的默契,如同洪致文老師曾言試圖要「程序合法地『做掉』文化資產」?
黝脈咖啡自2016年整修建築空間至今,已多次登上由市府所發行的刊物,宣揚老建築活化、振興街區經濟與存舊立新的標竿政績,卻在文資現勘後被認為「建物完整性不高」,不僅甚為諷刺,也標誌著文資價值認定充斥著昨是今非的政治干擾,以及當前市府對於文資保存政策付之闕如的亂象。甚至公部門內部已經傳出,有首長暗示「私有建築指定保存愈少愈好,不做就不會犯錯」的耳語,為的是要避免產權爭議,造成市府陷入公親變事主的情況。但若以文資需長期投入與建構的觀點,現階段台中市府過份消極不作為的行止,無非是戕害一城文化積累的幕後劊子手。
盧市長和市府團隊上任未滿一年,卻一再發生負面或爭議性文資事件,歸咎其因,實是主政者未能勇於任事,無意以更積極的態度和對策面對本就棘手的文資工作,更提不出實質保存政見,亦不重視文化治理的新模式,所以放任不熟稔文化事務的官僚閉門造車,造成脫序的決策。市府若依舊故我,無法從過往的錯誤記取教訓、改善問題,可預期好不容易稍有恢復的台中文化城樣貌,又將在盧市府主政的四年間,上演一齣斷裂歷史的「俗市養成記」災難性戲碼,再走回粗製濫造的風化城印象,令人慨嘆!
(作者為文化工作者。)【投書】「俗市養成記」?一場台中文資現勘的觀察 | 陳建融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84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