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在2007年,就開始推動聯合國所倡議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RPD)。公約中有8大原則,包含了尊重他人與自己做的決定、不歧視、充分融入社會、尊重每人不同之處、機會均等、無障礙、男女平等、尊重兒童的權利等。公約精神特別強調「去機構化」,好達到真正的「共融」,避免身障者或弱勢族群被孤立或隔離於社區之外。
社區共融的新想像:我們真的可能建立一個「天下大同」的社會嗎? | 侯勝宗 / 入世學術 | 獨立評論 http://tinyurl.com/y264hz8e
---------------------------------

費孝通 - 費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江蘇吳江人。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第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http://tinyurl.com/y2xp3pex
------------------
人們要懂得各自欣賞自己創造的美,還要包容的欣賞別人創造的美,這樣將各自之美和別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會實現理想中的大同美。
大同美究其本質而言,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達到的一種平衡。堅持個體美與追求大同美之間並不矛盾,也就是說“各美其美”和“美美與共”是相輔相成的,而且前者是後者的前提和保障。
前輩學者費孝通先生指出,我們應當對中華文化的全部歷史有所自覺,有清醒的認識,有自知之明,有自信,且有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和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
我們先是發現自身之美,然後是發現、欣賞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賞、讚美,最後達到一致和融合。這就是費先生主張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
「各美其美」,就是守護各自的文化特徵,——這是耕耘自己的土壤、收穫自己的果實、不侵略他人的家園土地、不駕馭他人的耕種法則;
「美人之美」,就是尊重他國的文化理念,——這是君子和而不同、有成人之美,而非越俎代庖、掠人之美;
「美美與共」,就是豐富世界的文化多元,——這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非一種標準、一家之言。
「天下大同」,就是人類文明的共同繁榮。「天下大同」出自儒家經典《禮運大同篇》,友愛他人,親如一家,四海之內皆兄弟,人與人之間這樣彼此相親相愛的相處之道,其實也是文明之間彼此理解尊重的相安之法。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樣的文明共處之道,是在中華文明大地上淵遠生長的觀念傳統。
https://is.gd/NbdweG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是費孝通先生在於1990年提出的十六字箴言。簡言之,“各美其美”是各個民族都有一套自身評價美的價值標準;“美人之美”是文化交流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其他民族“美”的接納;“美美與共”是對其他民族文化進一步的認同與文化間共同價值的建立;“天下大同”是人們所嚮往的“美”的最終境界。“美”的內涵是豐富的,我在這裡著重講述“音樂之'美'”,從音樂的角度對上述十六字箴言進行描述。其一,各美其美。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可以說音樂是屬於文化的,有多少種文化就有多少種音樂。世界上每一種音樂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徵:如具有深厚歷史傳統文化的印度就擁有自己高度發達的音樂體系。它的音律、調式、旋律、節奏、曲式、體裁、樂器、樂隊、唱法、音色、音樂表演方式,音樂的功能,審美觀等都帶有特殊的印記,因此即使是一個外國人也很容易辨認印度的音樂風格。又如非洲的黑人音樂,其節奏複雜多變、強烈奔放。不同國家與種族間音樂文化差異巨大,不同的音樂體系具有鮮明的特徵。能夠讓音樂文化競相呈現,世界的音樂千姿百態,百花齊放。這是全世界人民音樂文化之美的共同憧憬。其二,美人之美。這是對各美其美的昇華與遞進。舉一個切身例子,在《世界民族音樂文化開課》之初確實在很多時候對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音樂難以接受,甚至往往覺得刺耳,以至於認為它與美是不沾邊的。現在,我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開始以一種欣賞的態度去聆聽不同國家的音樂,置身音樂世界中,去感悟獨屬於它的、個性鮮明的音樂印記。實際上,音樂文化與社會生活有著極為直接、緊密的聯繫,之所以人們在接受其他音樂文化之處往往難以接納是與不同生活背景密切相關的。當今,人們的接觸更加頻繁,面對異域音樂文化的一種了解和接納的態度是作為新時代公民最基本的音樂文化素養。我認為,這或許也是這門課程的價值所在。其三,美美與共。民族接觸的初期還常常發生強迫別的民族改變他們原有的價值標準來遷就自己的情形,能容忍“美人之美”是一大進步。要做到“美美與共”需要一個民族極大的勇氣和包容力。幸運的是,中華民族就是這樣一個兼容並包的民族。自五四運動期間,蔡元培先生作為五四新音樂的代表人、中國現代新音樂教育體系建立的積極鼓吹者,就曾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的思想觀念;一些國外留學歸來的音樂作曲家們,認為只有全面地學習西洋音樂文化才能救國,這些觀點都為以後以西方音樂為主體的音樂教育做了鋪墊。現在,已經形成多種音樂體係並存的格局。我更是認為,在發展的過程中,理智地借鑒國外的某些技術成分,與本民族的優秀成分融合,才有利於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這種不同民族音樂文化交流與融合的歷程正式世界音樂文化走向繁榮的過程。最後,“天下大同”。這是一種甚至無法言傳的“音樂之美”的無上境界。或許,這與我國古人“大同社會”的政治理想是相契合的。當達到“天下大同”,不再有國家和民族的區分,遠隔重洋的人們也能在音樂的感召下共同起舞,人們不再狹隘的局限於本民族音樂文化之一隅,而是在各民族音樂文化間去發現音樂之美、交流美的感受,進而毫無私心的去保護與傳承世界音樂文化之美,將世界性的音樂之美留給子孫後世。在不做深入探討的前提下,我們可以更簡單的認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是不斷關聯且遞進的關係。音樂之美這樣一種形式,是“美”的一種極具代表性的體現。從十六字箴言中,我尚且不能完全理解費老先生所要傳達的精深奧義,但至少給我的以“音樂之美”為起點的“美”的價值觀的建立以正確引導和積極意義。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就是各個民族自己,弘揚自己優美的文化傳統。第二句話就是“ 美人之美”,假如說你沒有,我學習別人的,或者你即使有了,我也要學習別人。傳統文化很高、很深,但是西方文化也很好,我們也向西方學習。“美人之美”,把別人的優秀文化我們也拿來,也要學習。“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樣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優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學習,那麼它就可以展現一個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這樣的話,培養我們一代一代的人,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大同的社會,“ 天下大同”。這是我們儒家的理想,“天下大同”。“天下大同” 展現世界平等互助祥和.
---------------------
“ 各美其美”是指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價值標準,各自有一套自己認為是美的東西。這些東西在別的民族看來不一定美,甚至會覺得醜惡。然而,民族接觸的初期還常常發生強迫別的民族改變他們原有的價值標準來遷就自己的情形,能容忍“ 各美其美”是一大進步。只有在民族間平等地往來頻繁之後,人們才開始發現別的民族覺得美的東西自己也覺得美。這就是“美人之美”。這是高一級的境界,是超脫了自己生活方式之後才能得到的境界。這種境界的昇華極其重要。再昇華一步就是“美美與共”。不僅能容忍不同價值標準的存在,進而能讚賞不同的價值標準,那麼離開建立共同的價值就不遠了。的確,“美美與共” 是不同標準融合的結果,那不就達到了我們古代人所嚮往的“天下大同”了麼?
---------------------------------
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總的意思是:
世界各國同美共好
世界各國同美共好,也就是實現美好人生美好社會全人類美好一家的意思。
各美其美是說人有男女老少,地有山區和平原,氣候有冷熱,各民族有長處等,這不應一律去相同,還是因地因人因氣候而行合宜的好。
美人之美的意思是他人的優多少是自己的好,你看重我,我看重你,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共構人間大美。
美美與共是說世上的美好事物都有共同點,應求整齊一致。另個意思是:一花獨放不是春,萬枝千紅才春滿園,總體和諧美要看重。
天下大同是對以上三項的概括,只要做成以上三項天下大同便可實現。
費的大同理想在世界大同的各種理論中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是最現實的,是最易產生實效的。
科學的救世理論有時很簡單,但價值很高,費孝通先生出了許多書,它們的總價值也沒有這十六字高。


「大同」
「禮運」大同篇
更新: 2019-09-05 5:16 PM    標籤: 大同, 大道
大同思想為中華傳統文化中固有之思想。《禮記·禮運篇》記載,孔子曾喟然而嘆道:「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1]。」孔子感嘆自己未能看到堯舜以上、三皇五帝時,「大道之行也」的大同之世;也未能看到禹、湯、文、武、成王、周公「三代之英」時,「大道既隱」的小康之治。
按照北宋易學大家邵康節的《皇極經世》,政治可分為皇(三皇)、帝(五帝)、王、霸四種[2]。其書云:「用無為,則皇也。用恩信,則帝也。用公正,則王也。用智力,則霸也。霸以下則夷狄,夷狄而下,是禽獸也。」可見,三皇五帝世代為「無為不爭」、「無私無慾」、「德善德信」、「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大同之世;而在「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過程中,一般儒家所提倡的政治社會,僅為「禮義以為紀」、綱紀「用公正」的小康之治[3]。孔子身處諸侯爭霸的時代,感慨「此世界之黃金時代早已過去矣[4]。」而其「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無私或公正)」的志向,彰顯了儒家淑世新民的理想與使命感。
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曾子解釋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論語集注》:「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盡己,謂真誠地盡己之仁;推己,謂推己及人。孔子把「推己及人」的恕道看成是可以終身行之的德行。明道先生(程顥)也說,君子要做的只有兩件事,一為修己之德,以合於天德;一為「振民育德」,即在民德敗壞時,化育百姓,使其更改惡習,振作自新,日新又新。所謂「君子以振民育德。君子事惟有此二者,餘無他焉。二者,為己為人之道也[5]。」既修己,又善群。由「為己」推及到「為他」,推及到「憂人之憂,樂人之樂」,甚至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大學》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或新民),在止於至善[6]。」大學的道理,在於彰明自己所本有的靈明德性,使其不被氣稟所拘、人慾所蔽,從而復歸於初。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除去舊染之污而自新;並且「擇善固執」,德性厚重不遷,盡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慾之私也。《大學》由修己明明德的「獨善己身」者,推及到親民、新民、振民而「兼善天下」的「欲明明德於天下者」,蓋因「人皆可以為堯舜」。體現了儒家「人性本善」的基本理念,以及對禮運大同之世的嚮往。
根據《辭源》的解釋,大同一辭源自《禮記·禮運篇》[7],但臺灣「日月書院」的馬叔禮先生另有一說,認為大同一辭源出於《易經》的「大有」卦與「同人」卦[8]。所以,我們不妨簡單看一看兩卦的易理。同人(離下乾上),與人相和同,不與人爭的意思,由離、乾兩卦組成。離為火,為明;乾為天,為健。朗朗青天在上,而火性亦往上,應乎剛健、無私之天德。引申為君子內懷文明之德,明理無私,所以能「通天下之志」。文明則能燭理,所以能昌明大同之義;剛健則能克己,所以能全盡大同之道。大有(乾下離上),盛大豐有、所有至大的意思。乾為朗朗青天,離為光明白日,白日在青天之上,所處既高,其明遠照。引申為君子行事剛健而文明,於惡則遏之使復歸於善,於善則揚之使能止於至善,從而「順天休命」[9]。
在與《易經》密切相關的預言文化中,也不難看到人們對「復歸於大同」的期盼。比如,《馬前課》第十三課曰:「賢不遺野 天下一家 無名無德 光耀中華」。《推背圖》第五十九象,讖曰:「無城無府 無爾無我 天下一家 治臻大化」。頌曰:「一人為大世界福 手執籤筒拔去竹 紅黃黑白不分明 東西南北盡和睦」。一些批註本注釋為「大道興」、「聖人傳法」、「天下大同」[10]。清代康有為亦作《大同書》,譚嗣同亦講康有為的「大同之教」。康有為為什麼作《大同書》呢?《論語》言:「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三十年為一世,百世則三千也。)「孔子預知三千年後,必有聖人復作,發揮大同之新教者。」「康有為蓋以此聖人自居」,作《大同書》,以「發揮大同之新教」[11]。既然康有為是為了「兼濟天下」,所以後來者不必多言。
錢穆先生來臺定居時,曾作有關中華文化問題之講演,從「天人合一」的角度,對「天下大同」作了精闢的闡述。[12]
中國人「天人合一」的信仰,乃是天、地、人三者之合一。「天」類似於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後來演變,常把「天地」連在一起。天地有物的部分,同時也具有神性。天地生萬物,萬物各有物的部分,但也具有神性,而人類尤然,即為「人神合一」。《中庸》上說:「天命之謂性。」人的善性稟賦自天,人能盡此性之善,即可為聖,即為「性道合一」。「天人合一」亦是「心物合一」的根源[13]。中國人稱「神」又稱「靈」,性由天賦,故靈由天得;物各有性,所以物各有靈。以「天人合一」為信仰的中華文化,其理想即為「天下大同」。《大學》上說:「欲明明德於天下者,……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是則一切皆從「個人本位」做起,從自己「德性」上做起,使各人的「德性」能與「天」、與「道」合而為一,作自己一小天地的主宰而得自由。宋代理學家說:「萬物一太極,物物一太極。」人若能「天人合一」,則此人便是圓滿無虧一太極。所謂「人皆可以為堯舜」,不是指作為政治領袖,而是說每個人的人格德性都可做得一理想、至高的善人。如果人人都能達至一最高人格,天下自然會大同。不是說人們衣食無憂,人們在法律之下有公正,便是天下大同;而是要達至「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的境界,才能真正到達大同之域,而世界即變成為一個神聖的世界。
既然「天下大同」被人們視為中華文化的理想,那麼以毀滅人類為終極目的的共產主義,必然也要大作文章,誤導人們將「天下大同」等同於以唯物無神、禽獸鬥爭、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邪說為基礎的,反天、反地、反人性的共產主義社會。甚至在臺灣與大陸的文化學術交流過程中,有臺灣學者也不幸地在著作中跟隨中共讚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4],實在令人惋惜;有臺灣出版社也高調出版馬克斯《資本論》,實在令人擔憂。
誠如錢穆先生在上文講演時所言,此世界非唯物,亦非無神。如果要把一切舊的風俗習慣、禮教信仰一起去掉或者置之不理,要把社會趕向一無神、無信仰、無歷史傳統、純物質、純功利的狀態,人們只在此一層薄薄的現世生活面上你爭我奪,是一件很危險的事,馬克斯便可以乘虛而入。而《九評》編輯部「四書」:《九評共產黨》、《解體黨文化》、《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正是在幫助人們認清中共的邪惡本質,遠離中共,從而能夠平順過渡到「大道(大法)之行也」,自由而又昌明的新紀元。  正說「大同」 | 大道 | 大紀元 http://tinyurl.com/yyf93b5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