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世家族譜-明代的賜服-鬥牛服 、飛魚服、蟒服和麒麟服/明初軍制為「衛」和「所」,每衛轄正規軍士約五千人,其下設所。京城的禁衛軍所轄衛所為四十八處,錦衣衛指揮使司則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創設十二親軍衛之一/錦衣衛「鵝帽錦衣」,身著飛魚服、對襟罩甲,腰佩繡春刀、宮禁金牌,手持金瓜或斧鉞,高級官員甚至可身著蟒服、飛魚服和鬥牛服,不愧「錦衣」之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tinyurl.com/y5rnpx2j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錦衣衛》:朱棣這蟄伏多年的毒蛇,比父親朱元璋更加狠毒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tinyurl.com/yy3bhhos
錦衣衛的升級還與一個人有著很大關係,他就是在「惡人榜」留下大名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朱棣南下,身邊帶著一位重要的隨從,就是著名打手紀綱。朱棣高度重視錦衣衛,也與此人有著很大關係。
文:熊劍平
在靖難之役中,僧人道衍的出色謀劃,尤其是大量扎實有效的情報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朱棣能夠隨時掌握京師的動向,從而處處占據主動。宦官在關鍵時候所提供的情報,也幫助朱棣確定了主攻方向,就此改變了戰爭結果,這讓朱棣對宦官陡生好感。
可以說,通過靖難之役,朱棣已經充分認識到情報和宦官的重要作用,這不僅對他的戰爭指揮產生了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他的治國理念。錦衣衛的命運也由此發生改變,藉機獲得升級和加強。
朱棣早些年就曾領教過錦衣衛的厲害。當初,他的父親就派出錦衣衛四處偵察,緝捕不法分子。聽說四兒子朱棣一直在悄悄地招兵買馬,所以他所駐紮的北平自然也是重點監控對象。如何巧妙地逃過錦衣衛的偵察和監控,一直成為朱棣的心病。包括侄子朱允炆,也曾派出大量偵察人員,對其進行嚴密監控。好在他通過巧妙偽裝,躲過了這些偵察。
與父親相比,朱棣志向更加遠大。朱元璋的目標是對內,更多的是想守住既得利益。朱棣的目標則是對外,不斷將觸角向四處延伸。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不僅自己北出荒漠,還派出鄭和遠下西洋。更大的利益需求,需要他做出相應的改變,為這個帝國和軍隊配備更大規模的情報偵察體系。
即便是為了保證皇權的穩定,他也迫切需要構建一張更為嚴密的監控網絡,使得錦衣衛的力量能夠覆蓋各個重要城市,觸及整個帝國的各個角落。在永樂朝,錦衣衛開始參與地方的治安,真正執行「偵緝捕盜」的職能,並自此固定下來。社會上那些「逸夫」和「逸民」以及乞食僧人等,都成為錦衣衛的監控對象。
朱棣重用錦衣衛,就要賦予錦衣衛各種特權,為這支蟄伏多年的毒蛇重新配上一副好牙。他迅速地擴充錦衣衛,並盡可能地擴大其職能。曾在洪武末年被撤的錦衣衛獄,也在朱棣授意之下重新恢復。而且不只是恢復,還得到很大幅度的升級。
明太祖朱元璋在執政末年,一度剝奪了錦衣衛的司法審判權,並試圖就此從重典治國回歸司法傳統。這期間,朱元璋其實也有過猶豫和搖擺,比如他曾兩次下令禁止錦衣衛的審判權,可能就是在撤銷令發出之後有反悔之意,真正的撤銷一直等到藍玉等一批功臣被殺之後才得到執行。
朱棣篡位之後不久就回到了重典治國的時代,各路敵人的窺伺,讓他不能安心。所以,為了使錦衣衛運轉更為流暢,也為了方便該機構貫徹自己的意志,朱棣除了繼續賦予錦衣衛各種特權之外,還特別增設北鎮撫司,自此擔負起更多和更為重要的職責。至於洪武朝所設的鎮撫司,則改為南鎮撫司,慢慢地被邊緣化。
不僅如此,按照錦衣衛的設計模式,詔獄其實完全超越了正常的司法體系,也不用接受任何司法體制的監督。在詔獄中,只有殘酷的法外用刑,而且完全繞過了正常司法程序和審判原則。其中所關押的重刑犯,不少都得到皇帝的特別點名「照顧」,所以也可稱為皇帝的私設監獄。政治官員,包括高級別的政治官員,在談到錦衣衛時,都會談虎色變。他們深知,一旦被錦衣衛抓捕關進詔獄,就意味著皇帝要對其實施政治謀殺,而且根本無法躲避,無從生還。
從洪武末年到建文朝,一直廢棄的各種刑具也重新浮出水面。其中有些酷刑在清洗建文遺臣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變態的作用。
明人沈德潛曾對詔獄的內部設置有過一些描述,下面進行一些簡單的轉述:
詔獄設在陰冷潮溼的地下,地面則有高牆防護。牆體厚實,隔音效果良好,即便是在隔壁高聲呼喊,也是「悄不聞聲」。監獄中不准生火,即便是嚴寒天氣,也只能靠單衣薄衫硬撐。如果犯人親屬想送東西進來,需要經過很多道程序的檢查。無論是吃的,還是喝的,最終能送到犯人手中的不到十分之一。犯人親屬不能進入監獄之中,也不能尋求其他的見面機會,只能等到大堂拷問的時候,膽戰心驚地站在堂下遙遙相望。
其實這種遙遙相望的機會,也不容易覓得。因為很多犯人並沒有福氣撐到過堂開審。其中一些人在經歷廷杖之後,就已經奄奄一息,半死不活了,再被關押到陰冷的監獄中,便很難有逃生的機會。監獄中設有十八套刑具伺候,每一樣都可以奪命。按照沈德潛的說法:「即一二可死,何待十八件盡用哉?」而且,即便是死在獄中,家人也不敢聲張。身為罪犯家屬,不被連坐就已經非常僥倖,如果還想申訴,豈不是自尋死路?
升級版的指揮使
錦衣衛的升級還與一個人有著很大關係,他就是在「惡人榜」留下大名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朱棣南下,身邊帶著一位重要的隨從,就是著名打手紀綱。朱棣高度重視錦衣衛,也與此人有著很大關係。
說紀綱是打手,怕也不準確。因為他是新一任錦衣衛指揮使,還需要擔任諸如護衛皇帝、偵察敵情、緝捕要犯等職責。他在跟隨朱棣南下南京之後,不僅能夠很好地揣摩上意,幫助朱棣出謀劃策,還能衝在抓捕和殘殺建文遺臣的最前線,因而一戰成名,成為新一代「打手」,同時也將錦衣衛帶向一個新高度。
紀綱,臨邑(今山東臨邑)人,本為一介諸生,俗稱秀才。紀綱本來也是一個讀書人,但是他不夠安分,或者說沒有把聖賢書真正讀入心,不久就因為劣行而被趕出校門,學歷就此停留在「秀才」這一檔。
眼看讀書不成,那就乾脆棄文從武。據《明史》記載,紀綱擅長騎射,武藝超群,也許他很早就開始習武,所以能夠迅速另尋出路。而且,史載紀綱為人性格多變,詭詐而且狡猾,尤其善於揣摩他人意圖,即「善鉤人意向」,所以他遇事善於變通,能夠左右逢源。
紀綱究竟是如何引起朱棣的注意並受到重用的呢?其實是紀綱本人毛遂自薦。
燕王朱棣起兵之後,南下途中一直順風順水。紀綱認為這是個建功立業的良機,於是決定投靠燕王。當燕王率軍經過臨邑時,紀綱冒死求見。朱棣正是用人之際,看到紀綱膽略過人,弓馬嫻熟,當即決定將其收為帳下親兵。紀綱果然迎來命運的轉機,很快就被授予忠義衛千戶。
不久,朱棣率軍圍攻濟南,山東參政鐵鉉組織南軍頑強阻擊,給了燕王軍沉重打擊。朱棣只得命令手下寫了一封勸降書,並用弓箭射入城內,希望通過此舉瓦解守城士兵的軍心。
城內有一位秀才叫高賢寧,和紀綱是同學。在看到朱棣的勸降書之後,他寫了一篇〈周公輔成王論〉,也用弓箭射回城下。在這封書信中,高賢寧勸說燕王朱棣應像周公輔助成王那樣輔助建文帝,而不是起兵謀反。
按理說,面對這樣一封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的書信,朱棣應該勃然大怒才是,沒想到他在讀完之後,非但不以為忤,反倒非常高興。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佩服高賢寧的文筆。
由於有高人把守,燕王軍圍攻濟南未果,只得狼狽撤回。朱棣除了對守城主將鐵鉉恨之入骨外,也對高賢寧留有深刻印象。等到建文四年(一四○二)燕軍最終攻破南京城,高賢寧也被逮捕,並押到朱棣面前。
朱棣問:「你是那個給我寫信的高賢寧嗎?」
高賢寧回答說:「是。」
「那麼,你願意接受我的任命,來朝廷為官嗎?」
高賢寧回答說:「不願意。」
看著高賢寧異常堅定的眼神,朱棣歎了一口氣。如果按照以往的慣性思維,他接下來要做的便是殺人。沒想到這一次他忍住了。也許是因為高賢寧是一位人才,也許是因為紀綱與眼前這位有同學關係,也許是為了收買人心總之,朱棣將舉起的屠刀又放下了。
高賢寧態度堅決,朱棣卻仍不死心,又派出紀綱前去勸降。
紀綱與高賢寧,一個是劣等生,一個是優等生,在一起讀書時卻非常友善,相處和睦。因為有這一層背景,紀綱決心對高賢寧好言相勸,希望他能接受朱棣的任命,沒想到還是遭到嚴詞回絕。
高賢寧對紀綱說:「你是被逐出校門的人,投靠燕王、參與造反也就罷了,但我多年食朝廷俸祿,絕不能忘恩負義,更不能辱沒老師當年的教誨!」
紀綱只得將前後經過報告給燕王。估計他也念及舊情,幫助老同學說幾句好話。反正燕王沒有殺他的老同學,而是將高賢寧釋放回家。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紀綱似乎並不是那種滅絕人性的絕情之人,因為他起碼還講點故人之情,沒有對老同學下黑手。
至於朱棣,也需要擺出愛惜人才的態度,還要給紀綱留一個面子,畢竟紀綱是他長期倚重的力量。
如果說在朱棣眼中,高賢寧是一位人才,那麼紀綱更是一位難得的人才,而且非常忠誠可靠。所以,在即帝位之後,朱棣立即任命紀綱為錦衣衛指揮使,「典親軍,司詔獄」。
當時,建文朝舊臣被誅數十族,他們的親屬因為受到株連而被殺的,則高達數萬人之多。在這一場接著一場的殺戮行動中,始終都有紀綱活躍的身影。在搏命的權力場,紀綱展示了他的心計和毒辣,展示了他的絕情與手段,由此而得到朱棣的加倍賞識。
與毛驤等人相比,讀了幾天書的紀綱顯然更可怕,哪怕他只是個劣等生。更加狠毒、更加殘忍、更有謀略的紀綱,可謂升級版的錦衣衛指揮使。
朱元璋狠毒,朱棣更加狠毒。似乎他一生下來,就是要和他爹比狠。為此,他需要找到一些惡漢當他的幫手。紀綱就是這樣的幫手,所以朱棣尤其喜歡紀綱這種飢鷹餓虎,也一定會委以重任。這也正應了那句俗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只有心狠手辣的紀綱,才能成為錦衣衛的新主人。
血腥的殺戮
奪得大位之後,朱棣接連發布A級通緝令,殘酷屠殺建文遺臣。從表面上看,他所發布的通緝名單只不過齊泰、黃子澄等二十九人,但他實際殺戮的人數則難以估量。殺人之多,與其父不相上下;手段之殘忍,則遠超其父。
就在這場殺戮中,錦衣衛在紀綱的指揮下,非常乾脆利落地完成了諸如偵察線索、網羅罪名、審訊緝捕、處決鎮壓等各項任務。
當時負責清剿建文遺臣的頭目是都御史陳瑛。這陳瑛也因生性殘忍而深得朱棣賞識,他和紀綱正好是一文一武,結成狐群狗黨。在紀綱的輔助之下,陳瑛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剿滅建文朝忠臣的任務。不只是建文遺臣被殺,因為不斷株連,在這場大屠殺中,「親屬被戮者數萬人」。
黃子澄被朱棣列為「首惡」的第一人。在兵敗之後,黃子澄微服募兵,結果在太倉因身分暴露而被抓。面對朱棣時,黃子澄一直口稱「殿下」,而不稱「陛下」,令朱棣非常惱怒。朱棣下令抓來黃子澄的全部宗族,威脅其投降,但黃子澄始終不為所動。朱棣先是下令砍去他的雙手,接著又砍掉雙腳,也始終不能使其屈服。手足全無的黃子澄,成為一塊無法移動的肉球,但仍然對朱棣罵聲不絕,直至被凌遲處死。黃氏宗族,無論老幼,一律被處死,只有一個兒子在改名之後僥倖逃脫。
另外一個「首惡」之人是齊泰。在南京城破之時,他也奉命在外募集軍隊。得知朱棣懸賞抓人,他只得化妝逃跑,並將馬匹染色。沒想到逃到安徽廣德之後,他所乘的馬匹開始掉色,引起路人注意,最終被抓。齊泰被抓之後,先是遭受了種種酷刑,後來也被凌遲處死,整個宗族都受牽連而被「族誅」。
兵部尚書鐵鉉是朱棣刻骨銘心的仇人。在濟南之戰中,鐵鉉用詐降計差點砸死朱棣,所以成為朱棣極度痛恨的對象,也受到了重點「照顧」。
鐵鉉被抓之後,一直對朱棣罵不絕口。朱棣下令割去他的耳朵和鼻子,沒想到鐵鉉罵聲變得更加高亢。朱棣下令割掉其身上的一塊肉,硬塞到鐵鉉嘴裡,逼迫其吞食,隨後厲聲斥問「甘否」。鐵鉉答道:「吃的是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朱棣隨即下令施行磔刑。鐵鉉被折磨致死,仍然「喃喃罵不絕」。
禮部尚書陳迪不肯屈服,朱棣將其兒子抓來殺掉,並割下其鼻舌,逼迫陳迪吃掉。陳迪罵聲不絕,最終被凌遲處死。
右副都御史練子寧,磔刑,宗族一百五十一人被殺。
戶部侍郎卓敬,被滅三族。
......
無以計數的人被殺,南京成為人間地獄。在這場殘酷的殺戮中,為了保證殺人的效率,當初朱元璋宣布廢棄的刑具和刑法都被重新拾起。不僅如此,朱棣和紀綱還有一些新發明。
無數的人被殺,其中最慘的一人可能要數「讀書的種子」方孝孺。因為他被「誅十族」,除了親屬之外,他的學生也遭到屠殺。當初朱棣大軍南下攻打南京之時,僧人道衍曾有一託,勸說朱棣無論如何都不要殺掉方孝孺:「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對於道衍的話,朱棣一向都非常重視。在攻占南京之後,他很快就召見方孝孺,想讓其代寫即位詔書。
方孝孺果然來了,沒想到他一進大殿便放聲痛哭,哭聲直上雲霄,連朱棣都為之動容。
朱棣對方孝孺說:「先生不必悲傷,我只是想仿效周公輔助成王。」
方孝孺問朱棣:「成王在哪?」
成祖說:「他已經自焚而死。」
方孝孺追問說:「那為什麼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答道:「國家要交給稍微年長的人才好。」
方孝孺繼續追問:「既然如此,何不立成王之弟?」
朱棣理屈詞窮,惱羞成怒地說道:「這是朕的家事。」然後厲聲對方孝孺說:「我的即位詔書,非先生起草不可。」
方孝孺拿起筆,奮筆疾書「燕賊弒君篡位」,且哭且罵道:「死即死耳,詔不可草。」
朱棣大怒:「你就不怕我誅殺你九族嗎?」
方孝孺答道:「就是殺了我十族又何妨!」
朱棣氣急敗壞,立即派人抓捕方孝孺的故友門生,果真湊齊十族,並全部殺光。當初道衍的重託,朱棣完全忘記。方孝孺不僅被殺,還被株連十族。這件事說明,你要是相信一個暴君的許諾,那就太傻太天真了。「誅十族」還不是最狠、最毒的招法,還有一種叫「瓜蔓抄」,更為狠毒。畢竟「十族」是有界限的,但這個「瓜蔓抄」則毫無界限可言,只能由其隨意殺人。而這一招,就用在了景清身上。
景清在朱棣篡位之後,接受了御史大夫的任命,遭到不少人暗中譏笑。他們並不知道景清只是委曲求全,等待時機圖謀刺殺朱棣。
這一天,景清按照慣例上朝,並試圖行刺。結果,就在他試圖靠近朱棣拔出武器時,被朱棣察覺,刺殺計畫宣告失敗。朱棣的左右護衛很快就在景清身上搜出一把短劍,隨即便打掉景清的牙齒,割去舌頭,但景清仍以滿口鮮血噴向朱棣。朱棣隨即下令以「磔刑」處死景清,並剝皮實草,懸掛示眾。即便是這樣,朱棣仍然覺得心頭之恨未解,隨即實行了慘無人道的「瓜蔓抄」。不僅是景姓的族人被斬盡殺絕,就連他的老師、學生、朋友,甚至是街坊鄰居都受到牽連。只要和景清有一丁點關係,都會被殺。
對建文遺臣的屠殺,前後持續了十多年,手段之狠、株連之廣,為歷朝所罕見。錦衣衛在這場殺戮中,所表現出的凶狠,也令人側目。朱棣對這支隊伍非常滿意,也對紀綱更加信任。
建文遺臣大多都是激烈抵抗,一方面說明建文帝深得人心,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朱棣方法不當
朱棣似乎天生就是為了耍奸比狠,就是為了殺人。明末清初學者谷應泰指出,朱棣的問題在於一直是以「刑威劫人」,而不是以禮待人,所以才會造成「易於抵觸,難於感化」的難局。以「刑威劫人」,所劫多是奴才和順民,忠貞死節之人卻非常難得。以「刑威劫人」,自然需要酷刑,需要錦衣衛。
《錦衣衛》:朱棣這蟄伏多年的毒蛇,比父親朱元璋更加狠毒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tinyurl.com/yy3bhhos


錦衣衛指揮使司[註 1],簡稱錦衣衛,是明朝所設的特務機構,直接向皇帝負責。其出門辦事的校尉被雅稱為緹騎[1]。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原親軍都尉府及所屬的儀鸞司的基礎上改制而成。下轄經歷司、南北鎮撫司及親軍所、馴象所等十四所。永樂後,分為錦衣衛與南京錦衣衛[2]。
錦衣衛指揮使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tinyurl.com/y6kkzxy4
沿革
最早起源是金朝的拱衛直使司(原名龍翔軍、神衛軍),元至元三年(1266年)始置拱衛司,屬禮部。九年升「拱衛直都指揮使司」。有指揮使、副都指使等官。
1361年,朱元璋仍是吳國公時代,改樞密院為都督府轄錦衣衛前身的「拱衛司」(並無「御用」二字),秩正七品,管領校尉,後改拱衛指揮使司,秩正三品。再改為都尉司,終改為「儀鑾司」(《大明會典》云錦衣衛本儀鑾司),洪武二年設置親軍都尉府,儀鑾司改隸親軍都尉府,十五年、罷府及司、置錦衣衛為十二親軍衛之一(天子六軍)。
朱元璋在建國後,因循歷代稗政設錦衣衛鎮撫司,掌本衛刑名,兼理軍匠,其下有專司偵察的官校。錦衣衛於是開始兼掌緝捕、刑獄之事。[註 2]
後來,朱元璋以親信密探曰「檢校」[註 3] ,負責偵察在京中官吏的大小之事[來源請求]。洪武十三年,發生胡惟庸案,朱元璋對臣下更加不信任,至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式建立錦衣衛組織,首任指揮使是楊憲(檢校)[來源請求][註 4],後續是毛驤、蔣瓛、紀綱、夏煜。
爾後洪武二十年,太祖以治錦衣衛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詔內外獄咸歸三法司(即洪武十五年到洪武廿年這幾年期間非法凌虐,藍玉案由三法司審理)。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朱元璋認為此一酷政不可以長期存在,再加上錦衣衛於偵辦藍玉謀反案時「非法凌虐,誅殺為多」,「株連且四萬(人)」[來源請求];於是下令大削錦衣衛的權力(「詔內外獄無得上錦衣衛,大小咸經法司」)。所以胡惟庸案與藍玉案(由皇太孫朱允炆及吏部尚書詹徽審理)皆與錦衣衛無多大幹係。
了明成祖朱棣篡位成功後,為了壓制臣民對他的不滿,於是恢復錦衣衛的所有權力並有所加強,如永樂十三年(1415年)《永樂大典》總裁官解縉被紀綱置於雪地凍死即為一例。袁彬官至特授勳上柱國、左軍都督、升授光祿大夫,是最顯赫的指揮使。憲宗成化年間,錦衣衛北鎮撫司的刑事可以不照會本官廳而直接處理,且即使本司所下達的命令也是由北鎮撫司所草稿完後提呈上去等候批准的。錦衣衛自李自成起事,明思宗任命的都指揮使吳孟明之後,延續至1661年南明昭宗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與掌衛事任子信於咒水之難被殺才可說是正式結束長達290年的歷史。
錦衣衛指揮使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tinyurl.com/y6kkzxy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