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後裔,盧氏,盧懷慎(生年不詳─716年),唐代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他早年以進士及第,累官監察御史、吏部員外郎、御史中丞等。盧懷慎之子盧奐,為官以清白見稱,歷任御史中丞、陝州刺史、兵部侍郎等職,均有政聲。開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回到京都,經過盧奐陝州刺史衙,讚其政績,曾親自在其廳堂上,題寫讚詞,稱讚盧奐「為國之寶,不墜家風」。
盧懷慎(生年不詳-716年),字懷慎,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祖籍范陽涿。
盧懷慎出自范陽盧氏北祖第三房,祖父盧悊為靈昌令,因此遷居於靈昌。懷慎少年清謹,中進士及第,武則天時歷任監察御史、吏部員外郎,唐中宗景龍年間,遷右御史台御史中丞,《舊唐書》載其所上的時政得失三篇。他官職累遷至黃門侍郎,賜爵漁陽伯。為官清廉謹慎,家裡的陳設用具簡陋。
唐玄宗先天二年,他與侍中魏知古在東都洛陽分掌選事,開元元年(713年),征還長安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開元三年(715年)遷黃門監。與紫微令姚崇同為宰相,掌樞密。懷慎才能不及姚崇,遇事推諉,時人稱「伴食宰相」。四年,兼任吏部尚書。同年秋,以疾致仕,旬日而卒,遺言推薦宋璟、李傑、李朝隱、盧從願,唐玄宗哀悼感嘆,贈荊州大都督,諡曰文成。歐陽修《集古錄》記載洛陽盧懷慎碑立於開元八年(720年),禮部尚書蘇頲撰文,玄宗八分書。
子孫
子:盧奐,尚書右丞、漁陽縣伯
孫:盧振,國子主簿
孫:盧鈞,左武衛兵曹參軍
子:盧弈,御史中丞
孫:盧杞,德宗朝位至宰相。
孫:盧橚
-------------------------------
清廉宰相盧懷慎
唐朝宰相盧懷慎是范陽盧氏之後,其祖父盧惁任靈昌縣(今河南滑縣西南)縣令,他便出生在靈昌。與盧懷慎一同為相的姚崇以「善應變成務」著稱,能力超強,深得皇帝信任,每有政務之事,盧懷慎都推給姚崇來處理。外人認為盧懷慎幹不了什麼大事,因此給他起了個綽號叫「伴食宰相」,就是「陪伴吃飯的宰相」。然明代儒學大師李贄評價盧懷慎「當事而讓姚崇,身退而薦宋璟,有識賢之能、讓人之量」。可見盧懷慎是謙讓並非無能。
懷慎清廉儉樸,不經營產業,不僅衣服、器物上沒有用金玉做的豪華裝飾,甚至妻子兒女經常要忍飢受寒。他得到的俸祿加上皇帝的賞賜並不少,可他從不以財產為念,總是毫不吝惜地給予親戚朋友,隨有隨散,無一點積蓄。赴東都掌管選舉,隨身用具只有一個布袋。有一次生病,宋璟、盧從願二人去看望,見他鋪的蓆子單薄而破舊,大門洞開,連個帘子也沒有,適逢風雨來襲,盧懷慎只好舉起草蓆遮擋自己。三人相談甚歡,不知不覺天色已晚,盧懷慎留他們吃飯,結果桌上擺的僅有兩盆蒸豆、數碗蔬菜而已。
盧懷慎去世,玄宗哀悼惋惜,贈荊州大都督,賜予「文成」諡號。治喪時,家中仍無儲蓄。玄宗駕臨東都,頒布詔書說:「盧懷慎是國家之寶,朝廷的濟世之才,善於出謀劃策,學問德行堪稱楷模。和公孫弘輔佐漢室齊等,與季文子弻相魯國相同。節操與古人相傍,勤儉誠實可以作為榜樣。他冰清玉潔,家裡沒有金銀寶物,而且妻子兒女貧窮,頻繁缺糧。我顧念以往的歲月,更感深切哀悼。應該像撫恤凌統的遺孤一樣撫恤他的遺孤,像表揚晏嬰的德行一樣表揚他的德行。」為此,賜織物百段、米粟二百石。後來玄宗在打獵時望見盧懷慎家牆屋低矮簡陋,家人像在辦什麼事,就派使節馳往詢問,使節回來報告說是在舉行盧懷慎去世兩周年祭禮,玄宗憫其貧乏,即賜絹帛,並因此停止了打獵。經過盧懷慎的墓時,其墓碑尚未樹立,玄宗停蹕臨視,潸然淚下,詔令官府為其立碑,令中書侍郎蘇頲草擬碑文,玄宗親自書寫。
為官一生,盧懷慎始終廉潔自律,且舉賢薦能,正直敢言,與姚崇等精誠合作,共同努力,為開元盛世作出了貢獻。
----------------------------
司馬光為盧懷慎辯解之二是說盧懷慎是“難得的清廉之相”。盧懷慎為官清廉是公認的,他從來不經營資產,他把所得俸祿隨手散給親友,雖然貴為宰相,妻兒老小衣食並不豐足,自己外出做主考官主持科考,那是多麼風光的事,有人看到他隨身只是一個布袋而已,顯出他是多麼清廉。有一次盧懷慎生病,宋璟丞相前去探視,發現盧懷慎的住處非常簡陋,只有一領破席子沒有門簾子風雨直往裡灌,只好用破席子當簾子掛門上,留宋璟吃飯,桌子上只有蒸豆和芹菜。
  盧懷慎,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人,唐朝宰相。
  盧懷慎年輕時廉潔謹慎,後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吏部員外郎。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辟,將武則天遷居上陽宮,並十日一去朝見。盧懷慎時任侍御史,進諫道:“昔日漢高祖稱帝后,五日朝見太公一次,是因為他以布衣取天下,故將尊貴歸於父親。如今陛下遵循成法、繼承皇統,怎可效仿漢高祖?應天門離提象門不過二里,騎馬不能成列,乘車不能並行,陛下屢經於此,萬一有愚人犯駕,又該如何?臣認為應該將太后接到內朝奉養,不勞陛下出入。”唐中宗不聽。
  景龍年間,盧懷慎改任右御史台中丞,又上疏朝廷,評論時政得失。他主要提出三條主張:
  諸州都督、刺史、別駕、長史、司馬、畿縣縣令任職不滿四年,不能遷官。政績優異者,可加賜車馬裘服,可提高俸祿官秩,可派使節慰問,可下詔書勸勉,需到有公缺之時再加以提拔。對於毫無政績、貪婪暴虐者,則免官放歸鄉里。
  將員外官中有才能可以擔任地方長官或高級僚佐的官員,加以陞遷外放,由朝廷核查政績。年老有病不能任職者,一併停罷。
  因貪贓而被停罷官職者,罷官不到十年,不得加以錄用。
  奏疏呈上後,唐中宗仍不採納。
  景雲元年(710年),唐睿宗繼位,任命姚崇為兵部尚書、陸象先、盧懷慎為兵部侍郎,整頓中宗以來混亂的武官選舉制度。後來,盧懷慎又改任黃門侍郎,封漁陽縣伯。
  開元元年(713年),盧懷慎與魏知古一同到東都洛陽主持銓選事務。不久,唐玄宗將盧懷慎召回長安,任命他為宰相,授為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
  開元二年(714年),盧懷慎代理黃門監。當時,薛王李業的舅父王仙童侵凌百姓,遭到御史彈劾。李業為他向皇帝求情,唐玄宗便命中書門下進行複審。盧懷慎與中書令姚崇奏道:“王仙童的罪狀清楚明白,御史的彈劾並無冤枉之處,不能對他放縱寬宥。”唐玄宗遂命結案,從此皇親國戚都收斂氣焰。
  開元三年(715年),盧懷慎被正式拜為黃門監,並兼任吏部尚書。當時,姚崇因兒子去世,告假十餘天,以致政務堆積如山。盧懷慎對此無從決斷,惶恐不已,向玄宗請罪。唐玄宗道:“朕將天下之事委付姚崇,只是想讓您對雅士俗人起鎮撫作用而已。”
  開元四年(716年),盧懷慎病重,上表乞骸骨,請求退休,得到玄宗的批准。同年十一月,盧懷慎病逝,並上遺表,向唐玄宗推薦宋璟、李傑、李朝隱、盧從願。唐玄宗感歎不已,追贈盧懷慎為荊州大都督,謚號文成。
  開元六年(718年),唐玄宗在打獵時途遇盧懷慎的家人在進行大祥祭祀(去世兩週年舉行的祭禮),便賞賜縑帛等物,停止打獵。他在盧懷慎的墓前停馬注視,泫然流淚,讓中書侍郎蘇頲草擬碑文,並親自書寫,又命官府為其立碑。


盧鈞(778年-864年),字子和,唐代詩人,祖籍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徙居京兆藍田(今陝西藍田)。出自范陽盧氏北祖大房,盧計子。 盧鈞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生平 盧鈞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元和四年(809年)進士及第,以書判出類拔萃任校書郎。太和五年(831年),遷左補闕,以辨宋申錫之誣,由是知名。出為衢州刺史,太和八年(834年)前後改常州刺史,太和九年(835年)征拜給事中,審覆詔令,駁奏無私。開成元年(836年)出為華州刺史,十二月改嶺南節度使。當時廣州為外貿都會,海外珍奇異寶咸集,不少節度使中飽私囊、滿載北還。盧鈞領監軍兼任市舶使,自己不插手取利。對隨流放嶺南者而來的「孤女稚兒」,有病則「給醫藥」,在職廉潔,不貪商舶之利。又廢採金稅,部內安定。會昌元年(841年)移鎮山南東道,建築堤防六千步以防漢水。會昌四年(844年),劉稹死後,盧鈞徙昭義節度使,厚撫散兵,昭義一鎮安定。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詔盧鈞入朝,拜戶部侍郎、判度支,遷戶部尚書。唐宣宗大中初年,檢校尚書右僕射、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軍節度使、宋亳汴潁觀察使,就加檢校司空。大中九年(855年)官至左僕射,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改任東都留守。唐懿宗初年,以太保致仕。卒年八十七歲。《全唐詩》存詩一首。子盧鄴字漳臣,祕書省校書郎。孫盧肅字子莊。

2020-09-24_083516
----------------------
唐朝宰相盧鈞德義兼備 得神明相助
文/周曉輝
盧鈞去世時,異香充滿了屋子,大概修煉經年的他已得道成仙,返回蓬萊仙宮了吧。圖為清 袁耀《蓬萊仙境圖》。(公有領域)
唐朝中晚期時的名臣盧鈞(778年—864年),唐憲宗時中進士,唐文宗時任左補闕,以審理宰相宋申錫之冤獄而成名。此後,在文宗、武宗、宣宗三朝,先後拜尚書郎、常州刺史、給事中、鎮國軍使、廣州刺史、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山南東道節度使、昭義節度使、宣武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尚書左僕射(宰相)、太保等職,政績顯著,史稱其「踐歷中外,事功益茂」。
神明暗中相助
盧鈞早年就有神奇的經歷。他剛進士及第時,不擅應酬,而且手頭拮据。一天,有一人自薦做他的僕人,該人服飾鮮亮整潔,其幹練亦與尋常人等不同。他常常提點盧鈞如何與人應酬。
一次需要籌備宴會,盧鈞覺得時間緊,難以籌辦,因此很著急。這個僕人就問他何事如此傷神,盧鈞以實告之。僕人卻說這並非難事,並問他最先應該做哪件事。起初,盧鈞懷疑他在說大話,繼而想考驗他是否有真本事,就讓他先找一處大宅邸,作為置備酒宴的場所。
僕人領命而去,頃刻間就回來了,說已經找到了宅邸,請盧鈞前去查看。第二天,抱著試一試態度的盧鈞去看房子,到了才發現是一座堪比宮苑的華貴宅子。他很高興,卻又道:「這個地方雖然符合標準,但不太容易布置。」僕人說只要把宴會的日期告訴他,他就可以幫助布置,並負責此事。盧鈞擔心他是否有這樣的能力,便反覆詰問,僕人只是微笑並不作答。盧鈞猜想他可能不是常人,也就不再猜疑了。
到了宴會那一天,盧鈞看到房子中的窗簾、座墊之類的裝飾一應俱全,華麗無比,松竹花卉等裝飾物品也都各得其所。宴會結束後,出席宴會的公卿大臣無不稱讚。次日,僕人以需要歸還物品的理由告假,卻一去不返。十天後,深覺蹊蹺的盧鈞再次去了那座舉辦宴會的宅邸尋訪僕人,卻發現那裡一無所有,只剩殘垣斷壁而已。時人聽說後,認為是盧鈞的仁厚感動了神明,並在暗中幫助他使宴會得以完美舉辦。
到了宴會那一天,盧鈞看到房子中的窗簾、座墊之類的裝飾一應俱全,華麗無比,松竹花卉等裝飾物品也都各得其所。示意圖,圖為清 冷枚《春夜宴桃李園圖》局部。(公有領域)
修道人的點化
盧鈞因審理宰相宋申錫之冤獄而出名後,被授為尚書郎,帶病出任均州刺史。到了任所後,他的病情加重,瘦得很厲害,無法見人,便在郡後山齋獨居以修身養性。他手下人員也都離他遠遠的,除非盧鈞招呼才上前。
一天,突然有一個衣著破舊之人從院牆外跳入,自說姓王,從山中而來。盧鈞笑著說:「即是王山人,請問有何指教?」王山人道:「大人命貴,當位極人臣,但壽命不長,如今災運正深,有久治不愈的疾病,所以來搭救你。」
山齋沒有備水,盧鈞打算召喚僕從送些茶水過來。王山人阻止了他,然後將腰巾在井水中蘸了蘸,拿出一粒仙丹,讓盧鈞就著腰巾擠出來的水咽下仙丹,並告訴他:「五天後,你的病就會好了,會比以往更加健康。兩年後,你會再次有大厄運。在此期間,你應當努力建立陰功,以救人憫物為念。我們下一次相見會在初夏時分。」
果不其然,五天後,盧鈞的病就好了,十多天後徹底康復。第二年,他解職回京,任鹽鐵判官。當年黃曆夏四月,他在務本東門道旁又一次見到了王山人。到了盧家,王山人很高興地說:「大人原本的第二次壽限之危已經過去了。本來災厄嚴重,但因你去年昭雪冤獄,救活了三個人的性命,所以災厄業已平息。本月內,會有三五天小病,不足為慮。」
第二天,王山人讓兩個僕人拿著十千錢,到狗脊坡分發施捨給貧窮有病的人。之後又離去,臨行前道:「第二十三年五月五日午時,可令一個道士到萬山頂上等我。那時你鎮守漢中,當有仙丹給你,不要誤了期限啊!」從此盧鈞步步高升,富貴難言。
轉眼,二十三年過去了,盧鈞正鎮守漢南。到了約定的那一天,他命道士牛知微登上萬山之頂。王山人早已等候在那裡,他拿出兩粒金丹,讓牛知微吃下,並說:「你有道氣但缺少陰德,不合道品,你需要更加勤修。」又拿出十粒金丹,讓牛知微帶給盧鈞,並轉告他:「可以長壽,但莫忘修煉。塵世大限後,等他回蓬萊仙宮。」說罷就不見了蹤影。
王山人又拿出十粒金丹,讓牛知微帶給盧鈞,並轉告他:「可以長壽,但莫忘修煉。塵世大限後,等他回蓬萊仙宮。」圖為明 唐寅《燒藥圖》。(公有領域)
德義兼備
盧鈞為人仁恕、為政廉潔。嶺南是海上商道的起點,匯聚了大量奇珍異寶,前任節度使想方設法來獲取這些財寶,離任時滿載而歸,但盧鈞在任嶺南節度使時,對於珍寶分毫不取,還請監軍兼領市舶使一職,自己也不加干預。
自德宗貞元年間以來,士人多有獲罪而被流放嶺南者,很多病故在流放地,而他們的後代也大多貧苦不堪,即便遇到大赦也無法返鄉。同情他們遭遇的盧鈞,就拿出自己的俸祿為他們購買棺槨,幫助他們安葬親人;如果他們生病,就幫助他們買藥救治。對於無人照料的孤兒寡女,則資助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婚嫁。盧鈞前後共幫助了數百家人,嶺南人為其德義所感動,當地山越人的舊俗也有所改變,更加人性化。
之前,嶺南當地少數民族與漢人雜居、通婚,常常私占耕地、營建住宅。官吏阻撓,時常導致衝突。盧鈞到任後,下令禁止少數民族與漢人通婚,並嚴禁以私人名義占有田產,由是彼此不相犯,相安無事。
在盧鈞三年任滿時,漢人、少數民族數千人請求為他立生祠,以紀念其功德,但盧鈞極力推辭。
清 冷枚《養正圖冊》。(公有領域)
在盧鈞三年任滿時,漢人、少數民族數千人請求為他立生祠,以紀念其功德,但盧鈞極力推辭。示意圖,圖為清 冷枚《養正圖冊》。(公有領域)
武宗會昌三年(843年),昭義(治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劉稹叛亂。平息叛亂後,武宗派為人寬厚、頗得眾心的盧鈞兼任昭義軍節度使等職。在其抵達前,劉稹部將白惟信率三千餘人抗拒唐軍,拒絕大將石雄的招降。待盧鈞到後,白惟信卻主動歸降。石雄想要殺盡參與叛亂的昭義士兵,盧鈞不許,而是安坐堂上審理,最後僅有白惟信被送至京師處理,其餘部眾都被赦免。
其後盧鈞又任戶部尚書、外授檢校尚書右僕射、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軍節度、宋亳汴潁觀察等使(宣武節度使),並加檢校司空銜等,皆以仁厚待人處事。
唐宣宗大中九年,皇帝下詔曰:「河東軍節度使盧鈞,長才博達,敏識宏深。藹山河之靈,抱瑚璉之器。多能不耀,用晦而彰。由嶺表而至太原,五換節鉞,仁聲載路,公論彌高。藩垣之和氣不衰,臺閣之清風常在,宜升揆路,以表群僚。可尚書左僕射。」
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盧鈞去世,享年八十七歲。朝廷追贈太傅,諡號「元」。 其八十多歲仍耳目聰明、氣力不衰。奇特的是,他去世之時,異香充滿了屋子,大概修煉經年的他已得道成仙,返回蓬萊仙宮了吧
唐朝宰相盧鈞德義兼備 得神明相助 | 蓬萊 | 修道 | 神仙 | 大紀元 https://bit.ly/2FTLSr6
--------------------------------------
盧懷慎(?-716年),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祖籍范陽涿縣,唐代官員。
生平
盧懷慎出自范陽盧氏北祖第三房,祖父盧悊為靈昌令,因此遷居於靈昌。懷慎少年清謹,中進士及第,武則天時歷任監察御史、吏部員外郎,唐中宗景龍年間,遷右御史台御史中丞,《舊唐書》載其所上的時政得失三篇。他官職累遷至黃門侍郎,賜爵漁陽伯。為官清廉謹慎,家裡的陳設用具簡陋。
唐玄宗先天二年,他與侍中魏知古在東都洛陽分掌選事,開元元年(713年),征還長安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開元三年(715年)遷黃門監。與紫微令姚崇同為宰相,掌樞密。懷慎才能不及姚崇,遇事推諉,時人稱「伴食宰相」。四年,兼任吏部尚書。同年秋,以疾致仕,旬日而卒,遺言推薦宋璟、李傑、李朝隱、盧從願,唐玄宗哀悼感嘆,贈荊州大都督,諡曰文成。歐陽修《集古錄》記載洛陽盧懷慎碑立於開元八年(720年),禮部尚書蘇頲撰文,玄宗八分書。
子孫
子:盧奐,尚書右丞、漁陽縣伯
孫:盧振,國子主簿
孫:盧鈞,左武衛兵曹參軍
子:盧弈,御史中丞
孫:盧杞,德宗朝位至宰相。
孫:盧橚
盧懷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05mXH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