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到寶!金門清潔隊清理垃圾 意外發現200多年古契約
撿到寶!金門清潔隊清理垃圾 意外發現200多年古契約 | 高屏離島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tinyurl.com/y3bp3huc
2019-08-20 17:17聯合報 記者蔡家蓁╱即時報導
金城鎮公所員工小心翼翼的整理厚厚一疊「古契」,並清點出契約的年份與數量。記者蔡家...
金城鎮公所員工小心翼翼的整理厚厚一疊「古契」,並清點出契約的年份與數量。記者蔡家蓁/攝影
垃圾中挖到寶!金城鎮公所清潔隊日前在進行例行的資源回收作業,清潔隊員許志行意外發現一個破爛的木盒,當中有不少古老的「地契」,直覺認為是「寶貝」,趕緊通報,找人鑑定後發現這些破爛的紙張,竟是古契約書,金城鎮公所表示,已通報文化局進行後續的接管保存。
金城鎮公所今天表示,這批早年的常民契約文書,是清潔隊日前在體育館附近進行資源回收時,從清運回來的垃圾當中意外發現,隊員許志行趕緊跟課長陳水友通報,並立刻帶著金城鎮長李誠智前往察看。這批意外搶救下來的文書典契,時間最早從乾隆49年間開始,年代跨越200多年,從嘉慶、咸豐、道光、光緒、宣統甚至到民國13年左右的各類文件都有,當中保存的文件共計有46件,還有不少契約是破損的,則有待文化局後續鑑定了解。
地方文史工作者林金榮表示,這批是屬於民間往來「白契(無官方印信的文書)」古文書,內容包含有土地、蚵田的典當、賣買等,書契上都可看到見證人、買賣雙方、代書人等。這些民間書契可以反映乾隆晚期到民國初期金門的經濟狀況是屬於人口增加,但是經濟卻走下坡的現況,也反映先民當時的生活情形,這現象也接續對照日後的下南洋謀生潮
林金榮說,書契主要可以反映金門當地歷史,包括當時典當幣制出現許多英銀、洋元等外幣,代表中國也開始對外交流了,這也顯示金門僑鄉文化,早期金門與外國交流是相通的。另外,較為重要的內容還有「蚵田契」,林金榮指出,金門石蚵養殖4百多年,從書契可見買賣蚵場是以石條為主,而且內容還表明若石條被船隻載走的話,業主是可以不負責的,這也可以顯示當時養蚵的狀況,呈現出養蚵石條很容易被盜取的情形。
李誠智說,由於紙張的保存是需要控制濕度、溫度,金城鎮公所並無相關設備,加上人力與經費拮据,因此將交由文化局統一維護保管較為妥當。
撿到寶!金門清潔隊清理垃圾 意外發現200多年古契約 | 高屏離島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tinyurl.com/y3bp3huc
金城鎮長李誠智(右一)與文史工作者林金榮(中)仔細詳看每張「古契」的內容,直說很有保存的意義。記者蔡家蓁/攝影
撿到寶!金門清潔隊清理垃圾 意外發現200多年古契約 | 高屏離島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tinyurl.com/y3bp3huc
文史工作者林金榮說,由於宣統只有 3 年,宣統 1 年的契書,格外具有歷史意義。記者蔡家蓁/攝影


130972659_3158583914242216_2336086288157490095_o (1)

同治14年(1875) 黃連慶借契
1875年,吉貝嶼黃連慶因乏資費用,托中引就將承自自己父親典過的大瓦厝再典與吉貝課館號,借契如下:
立現耕字人吉貝嶼黃連慶,有承先父典過李家大瓦厝壹平併春腳門窓戶牖俱各斉偹,東至李巳厝、西至林家公巷、南至內春腳壁路斉、北至後壁溝滴水斉,四至批明為界。今因乏資費用,托中引就,向與課館號借出銅錢弍拾仟文,其錢即日仝中收訖。三面言約:錢無利,厝無租,其厝即交與錢主前去管耕,不敢刁難,莫論年數。慶有偹足契項一斉清理要贖,原契錢主亦不得相刁。保此厝是慶承典之業,與房親叔伯弟侄無干,先前亦無重張典帶他人之手為碍,以交加不明情弊。若有斯情,慶自出頭抵敵,不干錢主之事。此係二比甘愿,各不反悔,口恐無憑,立現耕字一帋,付與錢主收執存炤。
即日仝中收過契面銅錢弍拾仟文足再炤
同治壹拾肆年歲次乙亥弍月 日立現耕字黃連慶 作中人族叔向 代書人莊以金
同治13年陰曆12月5日駕崩(1875年1月12日),黃連慶與吉貝鹽館訂約時,同治帝已駕崩兩個月,然海中孤島,尤以冬季風浪濤天,訊息常常隔絕。例如:「光緒4年戊寅春,暴風。吉貝嶼小船不能往來,以書繫於桶內,隨流報饑困狀。」故而出現同治14年之時間點,同治14年實為光緒元年。
契約文中的課館號,為吉貝當地的鹽館。清代,澎湖的鹽館於媽宮設有大館總辦,其他於赤嵌社、吉貝嶼、八罩、網垵澳等地,俱分設小館。清代澎湖銷鹽總量約在一萬三千石,得價五、六千元,為戌兵加餉。緣奸棍販私,守口兵役包庇,致官鹽減銷,課餉日絀。例如,吉貝澳從前每年銷鹽八百石,咸豐年間卻無赴鹽館買食,還得動用澳差立押該澳各戶赴館買鹽。人民不買官鹽,必用私鹽,之所以如此皆因鹽價太貴。尤以孤島之民,專以捕魚為生。然獲魚雖多,必得鹽以醃之,而鹽價甚貴;有計所獲之魚,不能抵償買鹽之價者。漁獲豐收,無鹽可用;倘暴雨時至,則漁獲漂流無蹤,是以漁民常為此所苦。澎湖本地開設鹽埕之議常起。
明治43年( 1910)1月,澎湖廳長橫山虎次委託信太歌之助鹽埕踏勘,初步勘查以以鄰近雙頭掛鄉西側海岸的雙港為鹽場,面積有十五萬坪。同年3月,將該地泥質寄呈試驗的結果不良,因而中止。1913年起又在文澳底開設鹽場,1914年持續購買石材建築鹽田,然以失敗告終。
(3) Facebook https://bit.ly/3ahmZl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