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造,漢人與平埔族透過漢人代書以漢文訂立土地租約(買賣)

清末日初平埔族仍隨身帶刀(非農具)對抗大自然與防身,服裝漢化頗多,蹲姿習慣與高山原住民相似

平埔族手掌印記,漢人代書附註指紋特徵(箕螺數量)以資辨別

由於岸裡社仍有首領土目通事設置,來擔任族社治理,依賴其語言、識漢文與領導專業,同時提升了其地位與經濟

平埔族穿耳習俗引人注目

平埔族生活家具飾物出現卍字符號,此時與佛教及漢人文化應無關

西拉雅新港社,出現荷蘭人以羅馬拼音加註的文書(新港文書),提升平埔族人的契約閱讀權,以免契約權益被漢人或通事,獨攬及欺瞞

漢人官方、漢人平民、平埔族,是台灣當時族群勢力的三角平衡,漢人官方隨時將武力(鎗統)授予可信任的(漢人平民、平埔族)造成三角均勢,聯合治理地方。

漢番勢力的推移,以土牛溝劃界識別

漢化的平埔族漢式服裝,使用筷子用餐,但未用餐桌椅以蹲坐地上方式,以漢式神桌供神仙與祖先


蘇哲夫珍藏 新港文書雙語地契
蘇哲夫將父親蘇東岳傳下的清朝地契、文書,妥善保存。(記者楊美紅攝)
蘇哲夫珍藏 新港文書雙語地契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1hozyD
2008/07/23 06:00
〔記者楊美紅/善化報導〕家住善化的蘇哲夫,收藏13件極具典藏價值的清朝地契,年代最久遠的是康熙60年,距今約288年的一份賣契,蘇哲夫表示,所有古地契都由父親蘇東岳留下,其中最被重視的是新港文書,有羅馬拼音的平埔語和漢語對照,收藏文書都曾交中研院台灣史研所研究人員整理,成為難得的研究資料。
蘇哲夫收藏的清朝賣契,包括了康熙、雍正、乾隆、光緒年代,日治時期的地契也不少,全都由父親蘇東岳留下,蘇東岳為善化知名詩人,在吟詩作對之餘,也熱衷收藏文書、古董。
蘇東岳最珍惜的一份地契是知名的「新港文書」,也是俗稱的「番仔契」,新港文書記載了200多年前,荷蘭人如何透過漢人仲介和平埔族人買賣、租賃土地,新港文書大部分只有羅馬拼音的單語文書,右邊為漢字,左邊為羅馬拼音的雙語文書,相對而言較為少見,也更為珍貴。
蘇哲夫表示,目前收藏的新港文書有仿本,放置於善化慶安宮文物館展出,讓後代更瞭解先人歷史,多數地契內容多大同小異,除了界定土地範圍外,還包括了用哪些方式購得、價值多少等,最後則有仲介、購買人署名。蘇哲夫珍藏 新港文書雙語地契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1hozyD

2021-03-26_083824614afc_d42520622ebd404db1df3faab


241434529_1179661212527964_997118604829282653_n241267699_1179661132527972_3295135369903272103_n241786223_1179661105861308_1995772750517625637_n241481653_1179661079194644_5464336611180498902_n

「平埔」一稱最早出現在約1724年,首任清朝巡臺御史黃叔璥寫的《臺海使槎錄》中。當時文獻多以地緣名稱區別不同的「社」,而「族」的概念則是在1898年由人類學家伊能嘉矩提出。​
​這是 #葉春榮 老師十餘年前策展 #平埔族 展示的背景。展示內容採用 #李壬癸 老師提出的七族十四支,並加上文化遺存幾近消失的猴猴和龜崙,共九族十四支的族群脈絡。​
​近幾年,「族群」的概念正在被重新定義,館內的平埔展櫃也即將更新,換到更大的展櫃,以「#新興族群」和族群認同為題,展出較少人討論的族群與物質文化。​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03215599967031/permalink/3000712730217303/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03215599967031/permalink/3002983673323542/

2021-09-14_2308212021-09-14_23084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03215599967031/permalink/30029836733235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