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_1655655765565_6944323600133871405facebook_1655655674875_6944323219753869382


玩錢
http://my.so-net.net.tw/taiwannote/newpage14.htm


洪武通寶-牧童騎牛
簡介
“洪武通寶”,是明朝通行的貨幣,鑄於朱元璋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公元1398年)所鑄制錢,即所謂“洪武牧牛錢”,洪武通寶是明代開國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時期所鑄造的一種銅幣,是明朝的第一枚古錢幣。朱元璋小的時候曾放牛,之後在花錢上鑄上牧童騎牛圖案,正表明了皇帝也出身困苦,與百姓同甘共苦,以此激勵人民發展生產。 《明史》載:「至正四年(1344年)旱蝗,大飢疫,太祖(即朱元璋)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 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又載「……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
朱元璋為避諱元朝的元字,把所鑄之錢錢文一律叫通寶而不叫元寶,以後所鑄之錢也都沒有元寶錢文。
說明
洪武通寶:直徑35.6mm 重量17.3克
錢幣的正面:為滄勁有力的「洪武通寶」四字,楷體,陽文。
錢幣的背面:牧童騎牛圖,一個戴著斗笠的牧童,背著斗笠,騎在牛背之上,栩栩如生,十分有趣,令人愛不釋手。
市場價值
目前發現的洪武牧童騎牛花錢數量較少,值得珍藏。
成交記錄: 2010-11成交價164萬元。
2016-4-24 成交價:456.45萬,最具收藏價值之一,預估存世量10枚左右。
-----------------
 今展一品鎏金洪武通寶花錢,花錢正面是“洪武通寶”,背面是一光頭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笛。還有一種是背面戴斗笠的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笛。此種錢在民間不止一種,有大有小,有青銅、黃銅、銅鎏金等,牛有拖尾、搖尾,牧童有光頭也有戴斗笠的。
       對於此錢含義說法不一。“洪武”為明太祖朱元璋年號(公元1368-1398年)。朱元璋青年時出身貧苦,曾為人放牛,也曾在皇覺寺做過和尚。所以此種圖案的洪武通寶當與朱元璋的身世、經歷有關。但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是最忌別人提他寒微的出身,如有犯諱者就會有殺頭之禍。朱元璋的疑心是歷代皇帝中最有名的。明初鑄造“洪武通寶”錢,就因為避朱元璋名諱,沒有鑄“洪武元寶”錢。朱元璋出身“微賤”,總怕別人看不起他。由此可想而知,誰吃了熊心豹膽敢去鑄光頭娃娃放牛錢!何況作為錢幣,很少背後鑄有圖案的。我認為這種直接揭朱元璋身世老底的錢是不可能鑄於洪武一朝的。
        那麼是明代其它皇帝在位時鑄造的嗎?也不可能,歷代帝王都對祖宗奉若神靈,對祖宗的遺訓則奉若經典。朱元璋所避諱的也是其子孫們所避諱的。子孫們避祖諱是一件極嚴格的事情。在那個文字獄大興的時代,百姓們誰還敢去自討苦吃。
        此類花錢版本有多種,我認為大多鑄於清末民初(現在市場上的仿製品極多版本也多),此錢絕非普通厭勝錢可比,是為了煽動民間反清復明的思潮所鑄。清末,在民間蘊藏多種反清組織,像太平天國、義和團、小刀會、金錢會等,這種花錢是藉助朱元璋的威名,煽動民眾造反推翻清政府的政宣錢,從新建立漢族大明王朝,燃起民眾反清興漢的熱情。因此,這枚放牛“洪武”花錢帶有“反清復明”民族主義的強烈的政治色彩。敬請師友斧正!!
--------------------
古錢幣鑑賞 以反清復明為號召起義鑄的洪武放牛花錢
2018-05-16 由 銅臭錢幣 發表于歷史
洪武通寶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所鑄制錢。
洪武通寶背牧童放牛圖,俗稱「洪武放牛」花錢,清代高浮雕花錢中的名譽品,常見品大都為民國後仿,到清代的極為少見。
本品背面放牛娃頭戴斗笠,騎在牛背上吹笛子,牛悠然地拖著尾巴,細節處刻畫的栩栩如生,殊為難得。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祖籍江蘇句容,後舉家遷到安徽鳳陽,家境貧困的他17歲時入皇覺寺為僧,
傳說,兒時曾在南京六合金牛湖舅舅家放牛,金牛湖山青水秀,位於南京六合的東北處,因金牛山而得名,素有「南京西湖」的美譽,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
到了清代,漢族愛國人士多以反清復明為號召起義反清,鑄此錢得以明志,故清政府也是不允許民間公開仿鑄「洪武通寶」錢,到了民國時期,後鑄品才逐漸多了起來。有一種被稱為「牧童放牛」的洪武通寶,文為「洪武通寶」四字,錢背為一牧童在牛背吹笛,坐下之牛一邊舉蹄行進,一邊回首翹望。
為什麼要在洪武通寶錢的背面鑄造牧童放牛的形象呢?
因為這種「牧童放牛」厭勝錢的錢文為「洪武通寶」,所以有人認為是明朝鑄造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朱元璋出身貧苦,當過放牛娃,做過和尚,如此身世在他稱帝後是很忌諱人們談論的。
另一種版本的厭勝錢
而且他的猜忌心重,曾因此殺了不少功臣。如做了7年丞相的胡惟庸就以謀逆罪被殺,株連致死者達3萬餘人。又如大將藍玉也以謀反罪被殺,被牽連處死者達1.5萬人。
當時有人曾用「聖德作則」之語歌頌朱元璋,說皇帝能以身作則,為萬民的表率,結果也被他殺了頭,因為朱元璋懷疑此人借用成語典故罵他「作賊」。
在這種情況下,有明一代,誰還敢明目張胆地在洪武通寶錢上鑄造牧童的形象?
其它形象的厭勝錢
「牧童放牛」錢既是一種厭勝錢,因而在鑄造時可以有很大的隨意性。
這種錢幣形狀有大有小,銅質有黃有紅,牧童與牛的形象各有不同,「洪武通寶」四字也不類明錢,因而可以肯定地說,這種厭勝錢並非鑄於明朝,而是清朝中葉以後民間根據上述傳說鑄造的,因為這時已無須對前朝的事情有所忌諱了。
---------------
放牛娃朱元璋之洪武通寶牧童騎黃牛 
2015-08-10 18:11
這枚明代洪武牧童騎牛花錢,直徑為3.4厘米,正面為雄壯有力的“洪武通寶”四字,豎讀楷體,陽文。背面則為牧童騎牛圖,一個光頭牧牛娃,背挎斗笠,騎在牛背之上,逍遙自在地吹著笛子,笛聲悠揚悅耳,那牛兒翹著尾巴,悠然自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十分有趣,令人愛不釋手。
關於洪武牧童騎牛花錢的爭議一直較多,但筆者認為,它就是在大明建國之初,洪武通寶錢流通之後,官方所鑄的具有紀念意義的花錢。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寶源局。朱元璋為避諱元朝的元字,把所鑄之錢錢文一律叫通寶而不叫元寶,以後所鑄之錢也都沒有元寶錢文。當這樣的貨幣制度成功實施之後,朱元璋開始以“洪武通寶”來鑄造紀念幣。為什麼紀念幣上會出現牧童騎牛的圖案呢?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明史》載:“至正四年(1344年)旱蝗,大饑疫,太祖(即朱元璋)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又載“……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至於朱元璋在未入寺為僧以前,是否當過放牛娃,雖無從考證。但從朱元璋的出身貧苦,生活無著,幼年替人家放過牛,也有可能。朱元璋小的時候曾放牛,之後在花錢上鑄上牧童騎牛圖案,正表明了皇帝也出身困苦,與百姓同心相連、同甘共苦,由此激勵人民發展生產。
目前發現的洪武牧童騎牛花錢,圖案並非一種,牧童形態各異,錢的大小也不盡相同,就連牧童騎牛的圖案,也有平面圖和立體圖案兩種。但總的來說,目前發現的洪武牧童騎牛花錢數量較少,值得珍藏。
-----------------
銅錢:洪武牧童騎牛錢
2016/04/07 來源:議古軒
古泉界關於「洪武牧童騎牛錢」的爭議一直較多:有人說它是大明官方所鑄的流通貨幣,有人則說它是民間私鑄的一種花錢,還有人說它是後來朝代為了諷刺朱元璋所鑄的賞玩之物。至於為何鑄造「洪武牧童騎牛錢」,說法更是不勝枚舉,流傳最廣也頗多人認可的是,因為朱元璋出身貧苦,幼年曾做過放牛娃,當了皇帝後為激勵百姓,便在錢上鑄上牧童騎牛圖案來表明自己出身困苦,與百姓同心相連。
「洪武牧童騎牛錢」也可以稱做「杏花村」錢,這是因為它另一段鮮為人知的傳說。1368年,朱元璋稱帝,帝號洪武。王朝新建,亟待發行新貨幣,無奈前朝國庫虧空,鑄幣資源短缺,皇帝便向全國下令籌錢。山西一酒廠老闆劉嘉傑決定捐獻紋銀兩萬兩。但他有個小要求,就是希望負責山西工作的將軍郝景田能夠幫自家親釀的汾酒「杏花村」做做宣傳。幾經商量,山西印製的銅錢便統一採用政府模具,正面印製洪武通寶,背面則是「牧童騎牛吹笛」的圖案。這圖案就是汾酒「杏花村」名字的來源——「牧童遙指杏花村」。廣告鑄在銅錢上,錢幣流行於市,汾酒「杏花村」的大名也便無人不曉了。
這枚「杏花村」錢(見圖),直徑為34毫米,製作規整,正面陽文楷體「洪武通寶」四字渾厚有力,背面則是牧童騎牛圖。圖中只見一光頭牧牛娃手持橫笛,騎在牛背上,牛兒翹蹄回首,場面栩栩如生。其產出年代目前筆者未曾研究,但以其充滿神秘色彩的身世故事,成為值得研究和收藏的泉中佳品。
----------------
「洪武通寶」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公元1398年)所鑄制錢,形制同大中錢。「洪武通寶」背牧童騎牛圖,俗稱「放牛洪武」,花錢,是清末鑄造的。有大有小,有青銅 、黃銅 、淡紅銅,牛有拖尾 、搖尾,牧童有戴斗笠 、有光頭,既是生辰錢,又是吉祥錢。
錢的來源:
明史·食貨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頒洪武通寶錢,其制五等:當十、當五、當三、當二、當一。當十錢重一兩,余遞降至一錢止。」錢文真書,直讀。當十大錢一般徑4.6厘米,重34.4~37克;當一徑2.45厘米,重3.4~3.6克。洪武三年(1370)三月下令戶部及各行省鑄造洪武通寶錢,分為五等,當十重一兩,當五五錢,餘下當三、當二、當一順減,並在各行省設寶泉局與寶源局並鑄。洪武四年(1371)二月開始改鑄大錢為小錢。到了洪武八年(1375)因推行大明寶鈔而罷寶源局鑄錢,第二年又罷各行省寶源局。洪武十年(1377)五月又下令各省設寶泉局鑄小錢,與鈔兼行。二十二年又更改錢式,錢背加鑄重量,並置各省寶源局開鑄。
---------------
洪武通寶背佛馬牛羊;長命富貴雙面花錢一組
2018-08-15 由 中華古玩收藏 發表于收藏
洪武通寶背佛馬牛羊
規格: 直徑:70.6mm 厚:2.9mm 重:70.8g
● 清朝長命富貴花錢
規格: 直徑:70.0mm 厚:4.0mm 重:103g
藏品介紹
洪武通寶背佛馬牛羊藏品介紹:
本期精品推薦的是洪武通寶。洪武通寶大花錢被稱為洪武通寶背菩薩牛馬羊洪武通寶背佛馬牛羊、洪武通寶牛馬圖、洪武三牲等,錢幣直徑:70.6mm,厚2.9mm,重:70.8g 。此錢的圖案反映了當時畜牧業的極其繁盛,以及對研究明朝馬政司有一定借鑑。此枚花錢闊緣大字,洪武通寶四字蒼勁有力,品相極佳,包漿自然,背面鑄有馬牛羊家畜興旺圖案,展現了西部少數民族在草原放牧,馬牛羊家畜在草原吃草、休息活動的場面。祁連山下終年積雪,潺潺流水,水足草豐,廣闊草原,碧綠蕩漾。藍天白雲,菩提樹下,觀世音菩薩端坐在蓮花台上,保佑牧區大吉大利,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家畜興旺。
清朝長命富貴雙面花錢藏品介紹:
清朝長命富貴花錢直徑:70mm,厚:4.0mm,重103g,此枚「花錢」字雙面「長命富貴」寓意吉祥,圖案清晰,紋飾精美,包漿自然,品質上乘,錢體厚重,邊緣寬闊,錢文輪廓清晰,品相保存度完好,存世量稀少,難得存世之珍稀品,具有很高的人文歷史、藝術收藏和投資價值 ,殊為難得的篆書體花錢 。長命富貴這四個字,自古以來,就是吉慶用語,也是許多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它生動具體地表達了人們對富貴、美好生活的嚮往。而這種願望,便體現在了這枚錢幣上
---------------------------------
古錢幣收藏洪武牧牛花錢
by拾古齋 /2019/1/2 20:48:55 / 關注藏家 1575
徵集展示的這枚洪武牧童騎牛花錢,直徑為4.7厘米,正面為雄壯有力的“洪武通寶”四字,豎讀楷體,陽文。背面則為牧童騎牛圖,一個光頭牧牛娃,背挎斗笠,騎在牛背之上,逍遙自在地吹著笛子,笛聲悠揚悅耳,那牛兒翹著尾巴,悠然自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十分有趣,令人愛不釋手。
該錢圖案中牧童與耕牛表情輕鬆自然,神態和諧,栩栩如生,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這種古幣背面所鑄的“牧牛圖”,在歷代古幣中都十分罕見,因此“洪武通寶牧牛錢”一直深受收藏者重視和喜愛。
目前發現的洪武牧童騎牛花錢,圖案並非一種,牧童形態各異,錢的大小也不盡相同,就連牧童騎牛的圖案,也有平面圖和立體圖案兩種。但總的來說,目前發現的洪武牧童騎牛花錢數量較少,值得珍藏。
清代中期以後,封閉的國門被殖民者的大砲轟開,活躍的思想反映到民間風俗方面來,這種反映朱元璋身世的民俗錢應該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它是專供牧人們佩帶的錢形飾,是下層人們一種美好的嚮往。牧人們因朱元璋曾放過牛,便把他作為偶像來崇拜,作為炫耀的對象,只因朱元璋以乞丐、牧童、和尚身世而最終登上皇帝寶座之緣故。這足以證明:帝王將相並非專有種子。
投資錢幣有很多途徑,精美的錢幣歷來都受人追捧,特別是市場少見的錢幣。因工藝難度大、藝術價值高,且傳世量減少,但如買到真品,卻有較大的升值空間。花錢與其他種類的錢幣相比,由於當時不屬於流通幣,而且傳下來的非常少,所以現在收藏人群,對花錢的認識越來越清楚,人們對錢幣越來越青睞。
花錢,雖然不是流通貨幣,但其文字和圖案所表達的內容極為廣泛,比較充分地反映了人們祈求美好生活和幸福的思想、感情和願望,為研究民情民俗、宗教信仰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因此,花錢值得收藏和鑑賞。
------------------
洪武通寶俗稱放牛洪武,歷史意義巨大
2017/05/15 來源:王泡小泡
「洪武通寶」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公元1398年)所鑄制錢,形制同大中錢。「洪武通寶」背牧童騎牛圖,俗稱「放牛洪武」,花錢,是清末鑄造的。有大有小,有青銅 、黃銅 、淡紅銅,牛有拖尾 、搖尾,牧童有戴斗笠 、有光頭,既是生辰錢,又是吉祥錢。
此錢並未流通,因此傳世也少,傳世品中有一背穿右直書"一錢"的記重錢,為孤品。世宗所出的錢比前代各錢要精美
明代錢文不稱元寶,因為朱元璋的名字中有"元"字,要避諱,所以自大中錢到永曆錢,不論大小,都稱通寶。由於鑄局不同,所鑄五等錢徑重大小皆不一,即使同局所鑄,亦有差別。各等錢鑄額大小與存世量多寡亦相差甚遠。此枚錢幣甚是稀少,附帶的歷史意義及收藏意義甚是遠大,請鑑賞!
---------------
祖傳稀少花錢;洪武通寶
2017-01-17 由 古玩市場專業分析 發表于收藏
「洪武通寶」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公元1398年)所鑄制錢,形制同大中錢。「洪武通寶」背牧童騎牛圖,俗稱「放牛洪武」,花錢,是清末鑄造的。有大有小,有青銅 、黃銅 、淡紅銅,牛有拖尾 、搖尾,牧童有戴斗笠 、有光頭,既是生辰錢,又是吉祥錢。
此錢並未流通,因此傳世也少,傳世品中有一背穿右直書"一錢"的記重錢,為孤品。世宗所出的錢比前代各錢要精美。
明代錢文不稱元寶,因為朱元璋的名字中有"元"字,要避諱,所以自大中錢到永曆錢,不論大小,都稱通寶。由於鑄局不同,所鑄五等錢徑重大小皆不一,即使同局所鑄,亦有差別。各等錢鑄額大小與存世量多寡亦相差甚遠。此枚錢幣甚是稀少,附帶的歷史意義及收藏意義甚是遠大
------------------------
解剖:朱元璋推行放牛洪武背後的真實意義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MbKXn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