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封泉寶
乾封泉寶
“乾封泉寶”錢為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鑄,是唐代第一枚年號錢。《新唐書·舊貨志》載,此錢“徑寸,重二銖六分,以一當舊錢之十”。圖為一枚從一唐代錢幣窖藏中尋得的“乾封泉寶”錢,此錢鑄制精美,字口深峻,錢身硬綠銹,徑2.5厘米,穿寬0.7厘米,厚0.14厘米,重4.4克。唐代稀見錢幣之中的“乾封泉寶”,字型楷書,“乾”作“”。該錢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所鑄,鑄時僅八個月。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 姜太公的《九府圓法》指的是”掌財產之官,西周掌管錢幣的九個政府部門分別是:太府.王府.內府.外府.泉府.天府.職內.職金.職幣 “乾封泉寶”大錢,有銅、鐵兩種,背面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而且銅錢較少,幣文多為隸書。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乾封泉寶
主幣單位:枚
首次發行時間: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簡介
有關乾封泉寶的背景,有史籍可證:“乾封元年造乾封泉寶錢,直開元十,周年以後廢。二年詔:開元錢依舊施行,乾封錢貯”。“乾封元年封岳之後,又改鑄新錢,文曰乾封泉寶,徑一寸,重二銖六分。仍與舊錢並行,新錢一文當舊錢之十”。
乾封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個年號,在封泰山後,改麟德為乾封。李治在母舅長孫無忌的幫助下,被立太子,於公
乾封泉寶
乾封泉寶
元649年即皇位。李治性格昏懦,毫無主見,恭聽長孫無忌輔政。尤其是在娶唐太宗李世民幼妾武則天入宮後,唐朝生死大權逐漸操縱在武則天手中。乾封元年,武則天涉理朝政,在泰山舉行規模空前的封禪盛典,參加者竟排數百里,在中國歷史上是絕對的罕聞。同年改元乾封,在泰山立“雙束碑”,意旨武則天與高宗共創天地。並鑄乾封泉寶錢行用於市,帶來的卻是“谷帛騰貴,商賈不行……”。次年便廢止停鑄,鑄時僅八個月,新錢不但未能達到目的,反而造成了不良後果,這是統治者始料未及的。在此期間,李治下詔自批:“采乾封之號,改鑄新錢。靜而思之,將為不可”。李治認為,唐高祖鑄開元錢,在太宗貞觀鼎盛之時都未更改,自己卻鑄新錢取而代之,恐違天意,便即令收回新錢復行開元,予以儲存已作萬代之法。可見造成乾封短暫的直接原因是改鑄虛值錢導致通貨膨脹,造成經濟動盪,儘管迅急而停,但利益驅使,不法之徒仍私鑄牟利,使錢幣更趨泛濫。
唐朝開元之初,在貨幣方面主要是私鑄問題。儘管法律規定“盜鑄者死,沒其家屬”,但是“私錢犯法日蕃”,“盜鑄漸起,而所在用錢濫惡”。“則天長安中……自是盜鑄蜂起,濫惡益眾。江淮之南,盜鑄者或就陂湖、巨海、深山之中,波濤險峻,人跡罕到,州縣莫能禁約……亦堪行用”。錢幣私鑄並非唐代特有,唐以前有之,漢代為重。可是唐前期私鑄的緣由與前代不同,以前發生私鑄、濫鑄情況,均是由於封建帝王遇到財政危機時實施貨幣貶值政策,官府首先鑄造不足值惡錢所致。民間仿鑄牟利,造成“錢益薄小,百物踴貴”。自唐高祖鑄開元以後,直到唐玄宗光天之際,只有高宗鑄“乾封泉寶”提高名價,變相貶值,其名義價值並沒有高於實際價值。“私錢”和“法錢”相比,不具備無限法償的權力。在“法錢”輕小的情況下,大量的“私錢”能在流通中被人們接受,而且未造成“物價踴貴”的後果,這個事實說明了在唐前期私鑄的背後,早已孕育著錢幣匱乏的萌芽,只不過還沒有成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歷史
唐朝初期,尤其是太宗時期,太宗從隋朝滅亡中吸取教訓,加強中央集權,重用人才,採取發展社會生產的政治
乾封泉寶
乾封泉寶
經濟措施,實行了租庸調製,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使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國力強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太宗崩,高宗繼位,此後不久,晉州、定襄之地發生地震,此後到公元665年,十幾年間地震、水災、蝗災不斷。永徽五年五月,大雨,漂溺麟遊縣居人及當番衛士,死三千餘人;六月,恆州大雨,溺五千餘家;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使唐高宗時期的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國家賦稅收入大減。同時竇州、義州蠻,白水蠻多次騷擾邊疆州縣,651年,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反,稱沙缽羅可汗;653年,睦州女子陳碩真舉兵反,自稱文佳皇帝,高宗多次討之;為了加強邊境的防禦,設定了西、北疆都護府,防守大軍幾萬。另外唐高宗從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始,多次用兵,發起對朝鮮半島上高麗國戰爭,頻繁的戰爭造成軍費開支巨增。加之高宗奢侈荒淫,到處營造宮殿、搜羅珍奇,造成國家財政虧空。為了維持軍力、財力,籌措巨額經費,高宗於乾封元年五月下令,改鑄“乾封泉寶”錢,新錢以一當開元錢十行用。
“乾封泉寶”錢鑄後,由於是不足值大錢,商賈百姓為避免在兌換新錢時蒙受損失,紛紛停止貨賣,並匿舊錢拒新錢,引起物價上漲,一年後,高宗即下詔停用,復行開元錢,作了自我批評,並於詔書中提出:“高祖撥亂反正,受創軌模。太宗立極承天,無所改作,今廢舊造新,恐乘先旨,其開元通寶,宜依舊施行,為萬代之法。”
唐代“乾封泉寶”錢,雖鑄期不長,但在唐代錢幣史上留下了珍跡,又因其製作精美、傳世較少,深得泉家珍愛。
乾封泉寶(唐)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太宗崩,高宗繼位,此後不久,晉州、定襄之地發生地震,此後到公元665年,十
乾封泉寶
乾封泉寶
幾年間地震、水災、蝗災不斷。永徽五年五月,大雨,漂溺麟遊縣居人及當番衛士,死三千餘人;六月,恆州大雨,溺五千餘家;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使唐高宗時期的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國家賦稅收入大減。同時竇州、義州蠻,白水蠻多次騷擾邊疆州縣,651年,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反,稱沙缽羅可汗;653年,睦州女子陳碩真舉兵反,自稱文佳皇帝,高宗多次討之;為了加強邊境的防禦,設定了西、北疆都護府,防守大軍幾萬。另外唐高宗從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始,多次用兵,發起對朝鮮半島上高麗國戰爭,頻繁的戰爭造成軍費開支巨增。加之高宗奢侈荒淫,到處營造宮殿、搜羅珍奇,造成國家財政虧空。為了維持軍力、財力,籌措巨額經費,高宗於乾封元年五月下令,改鑄“乾封泉寶”錢,新錢以一當開元錢十行用。
楚馬殷
楚(公元907~951年,共45年)楚國共有6個帝王,其中病的死3帝;在內爭中被勒殺的l帝;內爭導致亡國被廢后病死
乾封泉寶
乾封泉寶
的2帝。馬殷(852年至930年),河南人,少為木匠,應募從軍。以其才智和勇猛,在潭州、瀏陽、朗口(常德)等戰役中屢屢建功,曾被唐任為潭州(長沙)刺史,武安軍節度使。不久,後梁滅唐,被封為武穆王,字霸圖,號天策上將軍,開天策府,都長沙,轄湖南八州及廣西東部地區,始建楚國。據《十國紀年》載“時城中(轄區內)行鉛鐵錢,城外(轄區外)特用銅錢。”之後,又沿用唐乾封泉寶、乾元重寶錢名自鑄之,三類錢銅鐵並用,行使於當時社會。
中國錢幣
唐開元通寶上的文字由歐陽詢手書古錢幣鑑定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包括:中國貨幣史、考古學、錢幣學、錢譜以及金石文物方面的知識等。中國貨幣史中就記述了鑄幣、發行及貨幣。
乾封泉寶:“乾封泉寶”錢為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鑄,是唐代第一枚 -百科知識中文網 http://tinyurl.com/y3zqggtd
----------------------------
首枚以泉寶命名的錢幣乾封泉寶
2018-11-10 04:05:27
首枚以泉寶命名的錢幣乾封泉寶
首枚以泉寶命名的錢幣乾封泉寶
“乾封泉寶”錢為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所鑄,是唐代第一枚年號錢。《新唐書·舊貨志》載,此錢“徑寸,重二銖六分,以一當舊錢之十”。該錢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所鑄,鑄時僅八個月。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存世不多等於稀少,物以稀為貴,因此其收藏價值很高。
另外馬殷還聽從謀臣高鬱獻策,鑄“乾封泉寶”大錢,有銅、鐵兩種,背面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而且銅錢較少,幣文多為隸書。
有關乾封泉寶的背景,有史籍可證:“乾封元年造乾封泉寶錢,直(值)開元十,週年以後廢。二年詔:開元錢依舊施行,乾封錢貯” 。
乾封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個年號,在封泰山後,改麟德為乾封。李治在母舅長孫無忌的幫助下,被立太子,於公元649年即皇位。李治性格昏懦,毫無主見,恭聽長孫無忌輔政。高宗繼位後到公元665年的十幾年間裡,地震、水災、蝗災連年不斷自然災害,使唐高宗時期的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國家賦稅收入大減。同時竇州、義州蠻,白水蠻多次騷擾邊疆州縣,公元651年,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反,稱沙缽羅可汗;公元653年,睦州女子陳碩真舉兵反,自稱文佳皇帝,高宗多次討之;為了加強邊境的防禦,設置了西、北疆都護府,防守大軍幾萬。另外唐高宗從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始,多次用兵,發起對朝鮮半島上高麗國戰爭,頻繁的戰爭造成軍費開支巨增。加之高宗奢侈荒淫,到處營造宮殿、搜羅珍奇,造成國家財政虧空。尤其是在娶唐太宗李世民幼妾武則天入宮後,唐朝生死大權逐漸操縱在武則天手中。乾封元年,武則天涉理朝政,在泰山舉行規模空前的封禪盛典,參加者竟排數百里,在中國歷史上是絕對的罕聞。同年改元乾封,在泰山立“雙束碑”,意旨武則天與高宗共創天地。為了維持軍力、財力,籌措巨額經費,高宗於乾封元年五月下令,改鑄新錢,即“乾封元年封岳之後,又改鑄新錢,文曰乾封泉寶,徑一寸,重二銖六分,仍與舊錢並行,新錢一文當舊錢之十”。乾封泉寶錢鑄行於市後,帶來的卻是“谷帛騰貴,商賈不行……”。次年便廢止停鑄,新錢不但未能達到目的,反而造成了不良後果,這是統治者始料未及的。
鑑於此,高宗李治下詔停用乾封泉寶,復行開元錢,並於詔書中作了自我批評:“高祖撥亂反正,受創軌模。太宗立極承天,無所改作,今廢舊造新,恐乘先旨,其開元通寶,宜依舊施行,為萬代之法”。“採乾封之號,改鑄新錢。靜而思之,將為不可”。李治認為,唐高祖鑄開元錢,在太宗貞觀鼎盛之時都未更改,自己卻鑄新錢取而代之,恐違天意,便即令收回新錢復行開元,予以儲存已作萬代之法。可見造成乾封短暫的直接原因是改鑄虛值錢導致通貨膨脹,造成經濟動盪,儘管迅急而停,但利益驅使,不法之徒仍私鑄牟利,使錢幣更趨氾濫。唐朝開元之初,在貨幣方面主要是私鑄問題。儘管法律規定“盜鑄者死,沒其家屬”,但是“私錢犯法日蕃”,“盜鑄漸起,而所在用錢濫惡”。“則天長安中……自是盜鑄蜂起,濫惡益眾。江淮之南,盜鑄者或就陂湖、巨海、深山之中,波濤險峻,人跡罕到,州縣莫能禁約… …亦堪行用”。錢幣私鑄並非唐代特有,唐以前有之,漢代為重。可是唐前期私鑄的緣由與前代不同,以前發生私鑄、濫鑄情況,均是由於封建帝王遇到財政危機時實施貨幣貶值政策,官府首先鑄造不足值惡錢所致。民間仿鑄牟利,造成“錢益薄小,百物踴貴”。自唐高祖鑄開元以後,直到唐玄宗光天之際,只有高宗鑄“乾封泉寶”提高名價,變相貶值。“私錢”和“法錢”相比,不具備無限法償的權力。在“法錢”輕小的情況下,大量的“私錢”能在流通中被人們接受,而且未造成“物價踴貴”的後果,這個事實說明了在唐前期私鑄的背後,早已孕育著錢幣匱乏的萌芽,只不過還沒有成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乾封泉寶又是如何命名的?這得從唐高宗泰山封禪說起。泰山為五嶽之首。歷代帝王都要到泰山進行封禪活動,這種活動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所謂“封”,即到泰山頂上築壇祭天;所謂“禪”,即在泰山之下掃除以祭地。可見封禪是禮儀的兩個組成部分,是一個極其隆重的曠世大典。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到泰山親自舉行封禪大典,以炫耀他們的文治武功,企盼鞏固他們的封建統治。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十月,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率文武百官及各國使節赴泰山封禪,次年正月登上岱頂設壇祭天,又在泰山下社首山設壇祭地。為了紀念這次泰山封禪,唐高宗專門下詔改年號為“乾封”,並以此年號為名鑄“乾封泉寶”銅錢。
一般人均誤認為唐朝的第一個年號錢是開元通寶,其實這是不對的。開元通寶錢中的“開元”並非年號,而是取“開創新紀元”之意。而“乾封泉寶”才是唐朝的第一個年號錢。另外,它還是我國古錢史上第一個用“泉寶”命名的錢幣。

---------------------------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唐代稀見錢幣之中的“ 乾封泉寶”,該錢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所鑄,鑄時僅八個月。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該錢之所以鑄時僅八個月,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乾封泉寶圖片及價格,乾封泉寶價格表,最新乾封泉寶值多少錢—古錢幣價格網 http://tinyurl.com/y5q474lm
乾封泉寶”錢為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鑄,是唐代第一枚年號錢。《新唐書·食貨志》載,此錢“徑寸,重二銖六分,以一當舊錢之十”。圖為一枚從一唐代錢幣窖藏中尋得的“乾封泉寶”錢,此錢鑄制精美,字口深峻,錢身硬綠銹,徑2.5厘米,穿寬0.7厘米,厚0.14厘米,重4.4克。
乾封泉寶背天鐵錢
乾封泉寶背天鐵錢
乾封泉寶錢文之意,乾封,意為曬乾新築的的祭台。乾;即“幹“字的繁體;封,即封禪時所見的祭台,後泛指天旱。錢文”乾封“二字筆劃中蘊含楷書的意味,“泉”字則完全為楷書,唯“寶”字乃作隸書。以此而言,乾封泉寶錢文,當為楷書入錢文之始。
有關乾封泉寶的背景,有史籍可證:“ 乾封元年造乾封泉寶錢,直開元十,週年以後廢。二年詔:開元錢依舊施行,乾封錢貯”。“乾封元年封岳之後,又改鑄新錢,文曰乾封泉寶,徑一寸,重二銖六分。仍與舊錢並行,新錢一文當舊錢之十”。
乾封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個年號,在封泰山後,改麟德為乾封。李治在母舅長孫無忌的幫助下,被立太子,於公元649年即皇位。李治性格昏懦,毫無主見,恭聽長孫無忌輔政。尤其是在娶唐太宗李世民幼妾武則天入宮後,唐朝生死大權逐漸操縱在武則天手中。乾封元年,武則天涉理朝政,在泰山舉行規模空前的封禪盛典,參加者竟排數百里,在中國歷史上是絕對的罕聞。同年改元乾封,在泰山立“雙束碑”,意旨武則天與高宗共創天地。並鑄乾封泉寶錢行用於市,帶來的卻是“谷帛騰貴,商賈不行……”。次年便廢止停鑄,鑄時僅八個月,新錢不但未能達到目的,反而造成了不良後果,這是統治者始料未及的。在此期間,李治下詔自批:“採乾封之號,改鑄新錢。靜而思之,將為不可”。李治認為,唐高祖鑄開元錢,在太宗貞觀鼎盛之時都未更改,自己卻鑄新錢取而代之,恐違天意,便即令收回新錢復行開元,予以儲存以作萬代之法。可見造成乾封短暫的直接原因是改鑄虛值錢導致通貨膨脹,造成經濟動盪,儘管迅急而停,但利益驅使,不法之徒仍私鑄牟利,使錢幣更趨氾濫。
唐朝開元之初,在貨幣方面主要是私鑄問題。儘管法律規定“盜鑄者死,沒其家屬”,但是“私錢犯法日蕃”,“盜鑄漸起,而所在用錢濫惡”。“則天長安中……自是盜鑄蜂起,濫惡益眾。江淮之南,盜鑄者或就陂湖、巨海、深山之中,波濤險峻,人跡罕到,州縣莫能禁約… …亦堪行用”。錢幣私鑄並非唐代特有,唐以前有之,漢代為重。可是唐前期私鑄的緣由與前代不同,以前發生私鑄、濫鑄情況,均是由於封建帝王遇到財政危機時實施貨幣貶值政策,官府首先鑄造不足值惡錢所致。民間仿鑄牟利,造成“錢益薄小,百物踴貴”。自唐高祖鑄開元以後,直到唐玄宗光天之際,只有高宗鑄“ 乾封泉寶”提高名價,變相貶值,其名義價值並沒有高於實際價值。“私錢”和“法錢”相比,不具備無限法償的權力。在“法錢”輕小的情況下,大量的“私錢”能在流通中被人們接受,而且未造成“物價踴貴”的後果,這個事實說明了在唐前期私鑄的背後,早已孕育著錢幣匱乏的萌芽,只不過還沒有成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從史籍文獻中可知乾封泉寶從乾封元年(666)四月鑄,到乾封二年(667)正月罷鑄並回收停用,該錢正式行用僅八個月,因鑄造時間短鑄量有限又被很快詔令收回,故流通地域不廣,加之行用時間不長,又因以一當十屬於大錢,商民留於手中為免遭損失,亦積極兌換小錢而被官方回爐銷毀,這就是造成該錢難得一見的重要原因。
鑑別
乾封泉寶,唐代:高宗乾封元年鑄,以一當開元通寶錢十。錢體略大於開元錢,徑2.5厘米,重3.3----3.5克,因鑄期短,傳世少,出土多在陝西境內。出土品,銅質發白。市面上常見多為贗品。
價格參考
鑑於乾封泉寶發行的特殊背景,故歷來得到藏家的珍視,在民國時期即可售大洋一元,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泉學又興,著名錢幣學家華光普、孫仲匯等將該泉定為稀有品種,其時市場參考價僅RMB200元左右。而今,隨著錢幣研究的廣泛深入,對歷史人文的日益關注和在錢幣愛好者的大力推捧下,2014年市場價已經飆升至4000元左右,極美10000元以上。但還是有價無貨,藏友偶有所獲也是深藏不讓,隨著時光推移,該幣價格有望得到進一步的攀升。
歷史背景二編輯
五代十國時期,由於缺銅,各割據政權較少鑄造銅錢,民間仍是沿用唐開元舊錢。馬殷建立的楚,都於潭州(即今湖南長沙)馬殷已鑄鉛、鐵錢,行用於城內,而城外則用銅錢,而且鉛鐵等劣錢的鑄量不小。
楚政權,它的建立者是河南鄢陵人馬殷。馬殷,字霸圖,少年當過木工,亂世投軍,唐中和(881至885)初,在唐軍忠武決勝指揮使孫儒與龍驤指揮使劉建鋒軍中,以驍勇著稱,后孫儒被豪強楊行密擊殺,劉建鋒帶殘部沿途收攏逃散約十萬人,以馬殷為先鋒指揮使,逃往江西。但不久被江西軍閥鐘權所敗,於是率軍直趨混亂不已的湖南,並佔領了潭州。但劉建鋒非大器之才,享樂嗜酒不理政事,姦污親兵之妻被親兵所殺,於是以行軍司馬張佶為首推請馬殷作劉建鋒的繼任。乾寧三年(896年)九月,唐王朝承認馬殷,授潭州刺史,判湖南軍府事,從此,馬殷名正言順地統領了這支軍隊。昭宗光化元年(898年),馬殷被唐王朝昇為武安節度使。同年,攻克邵州,從此,馬殷一路凱歌,先後佔領了桂、宜、嚴、柳(均在今廣西境內)等州,後又攻占嶺南五州。在此之後,馬殷又圖謀湘北、荊南一帶。907年四月,朱溫廢唐哀帝自立,史稱後梁。後梁朱溫封馬殷為楚王。馬殷的力量不斷擴大,地盤也不斷拓展,又先後取得昭、賀、梧、蒙、龔、富等州(均在今廣西境內)。隨著地盤的擴大,馬殷越來越不滿足於“楚王”的封號,後梁末帝時,馬殷上章,要求按唐高祖李淵為秦王李世民加天策上將軍先例,加封天策上將軍之號,末帝無奈,按其要求加封。公元923年,李存勗滅後梁,即帝位,改元同光,國號唐,史稱後唐。馬殷又遣子入覲,向後唐稱臣納貢,得授太師、尚書令之銜。天成二年(927年),後唐明宗李嗣源遣冊禮使至湖南,封馬殷為楚國王。馬殷以潭州為長沙府,設丞相,置百官,建楚國。
  公元930年,定湘建楚的馬殷死去,是年79歲。馬殷死後,諸子爭位,政局混亂,公元951年,楚被南唐所滅。馬楚政權共傳五主,歷四十五年,其中馬殷執政24年,馬氏諸子執政21年。
   馬殷定湘建楚的方略,多來自於謀臣高鬱,政治上,高鬱建議馬殷“上奉天子,下撫士民,訓率歷兵,以修霸業”(《資治通鑑》卷二六0《唐紀七六》),馬殷聽從高鬱建議,向後唐稱臣,在佔據了以湖南為中心的大片地盤後,“土宇即廣,仍養士息民,湖南遂安”(《資治通鑑》卷二六七《後梁紀二》),對外戰爭明顯減少,如天成二年(928年),吳國進攻楚轄岳州戰敗,吳將被俘,後“吳遣使求和於楚”,楚即歸其俘將(《資治通鑑》卷二七六《後唐紀五》),從此以後楚、吳很少戰事,並互通商旅。由於高鬱對政治形勢判斷準確,楚國製定保境安民的政策措施恰當,社會保持了相對穩定,為發展經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經濟上,馬殷採取了兩項扶植商貿的政策,效果明顯:一是不徵關稅。“是時王(指馬殷)關市無徵,四方商旅聞風輻輳”(《十國春秋》卷六七《楚一·武穆王世家》)。這一政策引來外商入楚經營,楚賈也樂意外出經商,雖然沒有關稅收入,卻增加了其它稅源,實際是財政增收,經濟發展。二是發展茶葉生產和茶葉貿易。馬殷採納高鬱建議“聽民摘山”、“聽民售茶北客”,且在湖南北上的交通線上,設“回圖務”(即商業貨棧),將茶葉運往北方出售。“令民得自造茶以通商旅,而收其算,歲入凡百萬計”(《十國春秋》卷七二《楚六·高鬱傳》)。茶葉貿易成了馬楚的一個重要財政來源。
  馬殷投軍於唐末亂世,曾被唐王朝封為潭州刺史、判湖南軍府事,使用唐錢,當為常理。加之楚少銅,唐錢又多系銅質,幣值不虛,百姓樂用,其繼續流通於五代十國之一的楚,應無疑議。從五代十國時期的湖南墓中“開元通寶”等錢幣與楚錢的伴出,也能說明這個問題。但尚不知唐錢在楚的流通領域中所佔的比重。
公元911年,馬殷為紀念求封天策上將軍之號成功,鑄造了錢文為“天策府寶”的銅幣。此銅幣銅質厚重,文字遒勁、富有力度。這與馬殷以實力作後盾上奏求封,形成了對應。此幣屬紀念性質,加之湖南銅材不足,鑄量應該很少,所發現的實物,亦屈指可數。天策府寶銅幣,雖鑄量極少,但流傳的故事頗具傳奇:諸如一錢家在病中得到此種錢幣,大喜過望,居然在把玩時多吃了一碗飯,故有“喜遇翁嚐一飯加”的詩句;又如杭州一光棍小販得此種珍品,疑為偽作,遂送靈隱寺高僧鑑定。高僧只說了一句:“你老婆可到手了”。這些趣聞,無疑說明此種錢幣的珍貴,但同時也說明,作為行用錢,此幣在流通中所佔的比重很小。天策府寶除銅質大錢外,還有鐵質大錢,存世數量也極其有限。此外,在馬楚鑄行的錢幣中,還有“乾封泉寶”大錢,此錢也有銅、鐵兩種,鐵錢較多,背文有“天”、“策”、“天府”等字。除天策府寶、乾封泉寶銅、鐵大錢之外,楚鑄行的鉛錢“還有乾封泉寶和乾元重寶”(《中國貨幣史》313頁,彭信威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11月第1版1988年8月第三次印刷)。馬殷所鑄的鉛、鐵錢與銅錢的比價,據《通鑑》卷二七四載,十文當銅錢一文,沒有說明鑄的是什麼錢。故馬殷所鑄的銅、鐵、鉛錢兌換比例,尚不明了。馬殷所鑄的銅、鐵、鉛錢在流通的貨幣總量中各所佔的比重,也不知曉。這些都有待考證。
鑑別
面文“乾封泉寶”,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等,書體有楷書、隸書等。
價格參考
乾封泉寶大銅錢極為罕見,為古錢名珍之一,華夏古泉網藏有一品,隸書背天,疑為鐵母,品相甚佳,鐵錢較多見,背天府市場價格在1000元左右,背天價格在500元左右,背策在1000元左右,鐵錢好品不易得
----------------------
唐代第一枚年號錢—乾封泉寶
2016-11-18 由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唐代稀見錢幣之中的"乾封泉寶",字體楷書。該錢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所鑄,鑄時僅八個月。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該錢之所以鑄時僅八個月,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
乾封泉寶"錢為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鑄,是唐代第一枚年號錢。《新唐書·食貨志》載,此錢"徑寸,重二銖六分,以一當舊錢之十"。圖為一枚從一唐代錢幣窖藏中尋得的"乾封泉寶"錢,此錢鑄制精美,字口深峻,錢身硬綠銹,徑2.5厘米,穿寬0.7厘米,厚0.14厘米,重4.4克。唐代稀見錢幣之中的"乾封泉寶",該錢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所鑄,鑄時僅八個月。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
乾封泉寶錢文之意,乾封,意為曬乾新築的的祭台。乾;即"干"字的繁體;封,即封禪時所見的祭台,後泛指天旱。錢文"乾封"二字筆畫中蘊含楷書的意味,"泉"字則完全為楷書,唯"寶"字乃作隸書。以此而言,乾封泉寶錢文,當為楷書入錢文之始。
有關乾封泉寶的背景,有史籍可證:"乾封元年造乾封泉寶錢,直開元十,周年以後廢。二年詔:開元錢依舊施行,乾封錢貯"。"乾封元年封岳之後,又改鑄新錢,文曰乾封泉寶,徑一寸,重二銖六分。仍與舊錢並行,新錢一文當舊錢之十"。
乾封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個年號,在封泰山後,改麟德為乾封。李治在母舅長孫無忌的幫助下,被立太子,於公元649年即皇位。李治性格昏懦,毫無主見,恭聽長孫無忌輔政。尤其是在娶唐太宗李世民幼妾武則天入宮後,唐朝生死大權逐漸操縱在武則天手中。乾封元年,武則天涉理朝政,在泰山舉行規模空前的封禪盛典,參加者竟排數百里,在中國歷史上是絕對的罕聞。同年改元乾封,在泰山立"雙束碑",意旨武則天與高宗共創天地。並鑄乾封泉寶錢行用於市,帶來的卻是"谷帛騰貴,商賈不行……"。次年便廢止停鑄,鑄時僅八個月,新錢不但未能達到目的,反而造成了不良後果,這是統治者始料未及的。在此期間,李治下詔自批:"采乾封之號,改鑄新錢。靜而思之,將為不可"。李治認為,唐高祖鑄開元錢,在太宗貞觀鼎盛之時都未更改,自己卻鑄新錢取而代之,恐違天意,便即令收回新錢復行開元,予以儲存以作萬代之法。可見造成乾封短暫的直接原因是改鑄虛值錢導致通貨膨脹,造成經濟動盪,儘管迅急而停,但利益驅使,不法之徒仍私鑄牟利,使錢幣更趨泛濫。
唐朝開元之初,在貨幣方面主要是私鑄問題。儘管法律規定"盜鑄者死,沒其家屬",但是"私錢犯法日蕃","盜鑄漸起,而所在用錢濫惡"。"則天長安中……自是盜鑄蜂起,濫惡益眾。江淮之南,盜鑄者或就陂湖、巨海、深山之中,波濤險峻,人跡罕到,州縣莫能禁約……亦堪行用"。錢幣私鑄並非唐代特有,唐以前有之,漢代為重。可是唐前期私鑄的緣由與前代不同,以前發生私鑄、濫鑄情況,均是由於封建帝王遇到財政危機時實施貨幣貶值政策,官府首先鑄造不足值惡錢所致。民間仿鑄牟利,造成"錢益薄小,百物踴貴"。自唐高祖鑄開元以後,直到唐玄宗光天之際,只有高宗鑄"乾封泉寶"提高名價,變相貶值,其名義價值並沒有高於實際價值。"私錢"和"法錢"相比,不具備無限法償的權力。在"法錢"輕小的情況下,大量的"私錢"能在流通中被人們接受,而且未造成"物價踴貴"的後果,這個事實說明了在唐前期私鑄的背後,早已孕育著錢幣匱乏的萌芽,只不過還沒有成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從史籍文獻中可知乾封泉寶從乾封元年(666)四月鑄,到乾封二年(667)正月罷鑄並回收停用,該錢正式行用僅八個月,因鑄造時間短鑄量有限又被很快詔令收回,故流通地域不廣,加之行用時間不長,又因以一當十屬於大錢,商民留於手中為免遭損失,亦積極兌換小錢而被官方回爐銷毀,這就是造成該錢今日難得一見的重要原因。
摺疊鑑別
乾封泉寶,唐代:高宗乾封元年鑄,以一當開元通寶錢十。錢體略大於開元錢,徑2.5厘米,重3.3----3.5克,因鑄期短,傳世少,出土多在陝西境內。出土品,銅質發白。市面上常見多為贗品。
價格參考
鑒於乾封泉寶發行的特殊背景,故歷來得到藏家的珍視,在民國時期即可售大洋一元,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泉學又興,著名錢幣學家華光普、孫仲匯等將該泉定為稀有品種,其時市場參考價僅RMB200元左右。而今,隨著錢幣研究的廣泛深入,對歷史人文的日益關注和在錢幣愛好者的大力推捧下,2014年市場價已經飆升至4000元左右,極美10000元以上。但還是有價無貨,藏友偶有所獲也是深藏不讓,隨著時光推移,該幣價格有望得到進一步的攀升。
-------------------
首枚以泉寶命名的錢幣 乾封泉寶
2018-06-11 由 錢幣圈 發表于收藏
「 乾封泉寶 」 錢為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所鑄,是唐代第一枚年號錢。《新唐書 · 舊貨志》載,此錢 「 徑寸,重二銖六分,以一當舊錢之十 」 。該錢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所鑄,鑄時僅八個月。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 存世不多等於稀少,物以稀為貴,因此其收藏價值很高。
另外馬殷還聽從謀臣高郁獻策,鑄「乾封泉寶」大錢,有銅、鐵兩種,背面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而且銅錢較少,幣文多為隸書。
有關乾封泉寶的背景,有史籍可證:「乾封元年造乾封泉寶錢,直(值)開元十,周年以後廢。二年詔:開元錢依舊施行,乾封錢貯」。
乾封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個年號,在封泰山後,改麟德為乾封。李治在母舅長孫無忌的幫助下,被立太子,於公元649年即皇位。李治性格昏懦,毫無主見,恭聽長孫無忌輔政。高宗繼位後到公元665年的十幾年間裡,地震、水災、蝗災連年不斷自然災害,使唐高宗時期的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國家賦稅收入大減。同時竇州、義州蠻,白水蠻多次騷擾邊疆州縣,公元651年,西突厥阿史那賀魯反,稱沙缽羅可汗;公元653年,睦州女子陳碩真舉兵反,自稱文佳皇帝,高宗多次討之;為了加強邊境的防禦,設置了西、北疆都護府,防守大軍幾萬。另外唐高宗從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始,多次用兵,發起對朝鮮半島上高麗國戰爭,頻繁的戰爭造成軍費開支巨增。加之高宗奢侈荒淫,到處營造宮殿、搜羅珍奇,造成國家財政虧空。尤其是在娶唐太宗李世民幼妾武則天入宮後,唐朝生死大權逐漸操縱在武則天手中。乾封元年,武則天涉理朝政,在泰山舉行規模空前的封禪盛典,參加者竟排數百里,在中國歷史上是絕對的罕聞。同年改元乾封,在泰山立「雙束碑」,意旨武則天與高宗共創天地。為了維持軍力、財力,籌措巨額經費,高宗於乾封元年五月下令,改鑄新錢,即「乾封元年封岳之後,又改鑄新錢,文曰乾封泉寶,徑一寸,重二銖六分,仍與舊錢並行,新錢一文當舊錢之十」。乾封泉寶錢鑄行於市後,帶來的卻是「谷帛騰貴,商賈不行……」。次年便廢止停鑄,新錢不但未能達到目的,反而造成了不良後果,這是統治者始料未及的。
鑒於此,高宗李治下詔停用乾封泉寶,復行開元錢,並於詔書中作了自我批評:「高祖撥亂反正,受創軌模。太宗立極承天,無所改作,今廢舊造新,恐乘先旨,其開元通寶,宜依舊施行,為萬代之法」。「采乾封之號,改鑄新錢。靜而思之,將為不可」。李治認為,唐高祖鑄開元錢,在太宗貞觀鼎盛之時都未更改,自己卻鑄新錢取而代之,恐違天意,便即令收回新錢復行開元,予以儲存已作萬代之法。可見造成乾封短暫的直接原因是改鑄虛值錢導致通貨膨脹,造成經濟動盪,儘管迅急而停,但利益驅使,不法之徒仍私鑄牟利,使錢幣更趨泛濫。唐朝開元之初,在貨幣方面主要是私鑄問題。儘管法律規定「盜鑄者死,沒其家屬」,但是「私錢犯法日蕃」,「盜鑄漸起,而所在用錢濫惡」。「則天長安中……自是盜鑄蜂起,濫惡益眾。江淮之南,盜鑄者或就陂湖、巨海、深山之中,波濤險峻,人跡罕到,州縣莫能禁約……亦堪行用」。錢幣私鑄並非唐代特有,唐以前有之,漢代為重。可是唐前期私鑄的緣由與前代不同,以前發生私鑄、濫鑄情況,均是由於封建帝王遇到財政危機時實施貨幣貶值政策,官府首先鑄造不足值惡錢所致。民間仿鑄牟利,造成「錢益薄小,百物踴貴」。自唐高祖鑄開元以後,直到唐玄宗光天之際,只有高宗鑄「乾封泉寶」提高名價,變相貶值。「私錢」和「法錢」相比,不具備無限法償的權力。在「法錢」輕小的情況下,大量的「私錢」能在流通中被人們接受,而且未造成「物價踴貴」的後果,這個事實說明了在唐前期私鑄的背後,早已孕育著錢幣匱乏的萌芽,只不過還沒有成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乾封泉寶又是如何命名的?這得從唐高宗泰山封禪說起。泰山為五嶽之首。歷代帝王都要到泰山進行封禪活動,這種活動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所謂「封」,即到泰山頂上築壇祭天;所謂「禪」,即在泰山之下掃除以祭地。可見封禪是禮儀的兩個組成部分,是一個極其隆重的曠世大典。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到泰山親自舉行封禪大典,以炫耀他們的文治武功,企盼鞏固他們的封建統治。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十月,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率文武百官及各國使節赴泰山封禪,次年正月登上岱頂設壇祭天,又在泰山下社首山設壇祭地。為了紀念這次泰山封禪,唐高宗專門下詔改年號為「乾封」,並以此年號為名鑄「乾封泉寶」銅錢。
一般人均誤認為唐朝的第一個年號錢是開元通寶,其實這是不對的。開元通寶錢中的「開元」並非年號,而是取「開創新紀元」之意。而「乾封泉寶」才是唐朝的第一個年號錢。另外,它還是我國古錢史上第一個用「泉寶」命名的錢幣。
---------------------
世間罕見古幣之一,乾封泉寶現世
2018-06-29 由 千古名如玉 發表于收藏
乾封泉寶」錢為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鑄,是唐代第一枚年號錢。唐代稀見錢幣之中的「乾封泉寶」,背面天府二字,直徑,3.7CM,重,12.7G,亦為中緣細郭,穿孔適中。面文「乾封泉寶」亦為隸書旋讀,書法與前面介紹錢幣看似相同,實則也有細節差異。例如「泉」字下面一豎這枚錢幣寫得短粗,而前面介紹錢幣寫得細長。錢背穿孔上下亦加鑄楷書「天府」二字。錢幣鑄制異常精整,為用失蠟法鑄制的鍮石大錢無疑。該錢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所鑄,鑄時僅八個月。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
乾封泉寶錢文之意,乾封,意為曬乾新築的的祭台。乾;即「干「字的繁體;封,即封禪時所見的祭台,後泛指天旱。錢文」乾封「二字筆畫中蘊含楷書的意味,「泉」字則完全為楷書,唯「寶」字乃作隸書。以此而言,乾封泉寶錢文,當為楷書入錢文之始。
乾封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個年號,在封泰山後,改麟德為乾封。李治在母舅長孫無忌的幫助下,被立太子,於公元649年即皇位。李治性格昏懦,毫無主見,恭聽長孫無忌輔政。尤其是在娶唐太宗李世民幼妾武則天入宮後,唐朝生死大權逐漸操縱在武則天手中。乾封元年,武則天涉理朝政,在泰山舉行規模空前的封禪盛典,參加者竟排數百里,在中國歷史上是絕對的罕聞。同年改元乾封,在泰山立「雙束碑」,意旨武則天與高宗共創天地。並鑄乾封泉寶錢行用於市,帶來的卻是「谷帛騰貴,商賈不行……」。次年便廢止停鑄,鑄時僅八個月,新錢不但未能達到目的,反而造成了不良後果,這是統治者始料未及的。在此期間,李治下詔自批:「采乾封之號,改鑄新錢。靜而思之,將為不可」。李治認為,唐高祖鑄開元錢,在太宗貞觀鼎盛之時都未更改,自己卻鑄新錢取而代之,恐違天意,便即令收回新錢復行開元,予以儲存以作萬代之法。可見造成乾封短暫的直接原因是改鑄虛值錢導致通貨膨脹,造成經濟動盪,儘管迅急而停,但利益驅使,不法之徒仍私鑄牟利,使錢幣更趨泛濫。
唐朝開元之初,在貨幣方面主要是私鑄問題。儘管法律規定「盜鑄者死,沒其家屬」,但是「私錢犯法日蕃」,「盜鑄漸起,而所在用錢濫惡」。「則天長安中……自是盜鑄蜂起,濫惡益眾。江淮之南,盜鑄者或就陂湖、巨海、深山之中,波濤險峻,人跡罕到,州縣莫能禁約……亦堪行用」。錢幣私鑄並非唐代特有,唐以前有之,漢代為重。可是唐前期私鑄的緣由與前代不同,以前發生私鑄、濫鑄情況,均是由於封建帝王遇到財政危機時實施貨幣貶值政策,官府首先鑄造不足值惡錢所致。民間仿鑄牟利,造成「錢益薄小,百物踴貴」。自唐高祖鑄開元以後,直到唐玄宗光天之際,只有高宗鑄「乾封泉寶」提高名價,變相貶值,其名義價值並沒有高於實際價值。「私錢」和「法錢」相比,不具備無限法償的權力。在「法錢」輕小的情況下,大量的「私錢」能在流通中被人們接受,而且未造成「物價踴貴」的後果,這個事實說明了在唐前期私鑄的背後,早已孕育著錢幣匱乏的萌芽,只不過還沒有成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從史籍文獻中可知乾封泉寶從乾封元年(666)四月鑄,到乾封二年(667)正月罷鑄並回收停用,該錢正式行用僅八個月,因鑄造時間短鑄量有限又被很快詔令收回,故流通地域不廣,加之行用時間不長,又因以一當十屬於大錢,商民留於手中為免遭損失,亦積極兌換小錢而被官方回爐銷毀,這就是造成該錢今日難得一見的重要原因。
-----------------------
揭開乾封泉寶八個月就退出流通的原因!
2015-04-09 由 綠松石大本營 發表于歷史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唐代稀見錢幣之中的「乾封泉寶」,字體楷書。該錢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所鑄,鑄時僅八個月。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該錢之所以鑄時僅八個月,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
乾封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個年號,在封泰山後,改麟德為乾封。李治在母舅長孫無忌的幫助下,被立太子,於公元649年即皇位。李治性格昏懦,毫無主見,恭聽長孫無忌輔政。尤其是在娶唐太宗李世民幼妾武則天入宮後,唐朝生死大權逐漸操縱在武則天手中。乾封元年,武則天涉理朝政,在泰山舉行規模空前的封禪盛典,參加者竟排數百里,在中國歷史上是絕對的罕聞。同年改元乾封,在泰山立「雙束碑」,意旨武則天與高宗共創天地。並鑄乾封泉寶錢行用於市,帶來的卻是「谷帛騰貴,商賈不行……」。次年便廢止停鑄,鑄時僅八個月,新錢不但未能達到目的,反而造成了不良後果,這是統治者始料未及的。在此期間,李治下詔自批:「采乾封之號,改鑄新錢。靜而思之,將為不可」。李治認為,唐高祖鑄開元錢,在太宗貞觀鼎盛之時都未更改,自己卻鑄新錢取而代之,恐違天意,便即令收回新錢復行開元,予以儲存以作萬代之法。可見造成乾封短暫的直接原因是改鑄虛值錢導致通貨膨脹,造成經濟動盪,儘管迅急而停,但利益驅使,不法之徒仍私鑄牟利,使錢幣更趨泛濫。
「乾封泉寶」折十母錢。此錢鑄制精美,字口深峻,錢身硬綠銹,徑45mm,穿寬15mm.厚3.2mm.重26.54g
唐代稀見錢幣之中的「乾封泉寶」,字體楷書,「乾」作「乹」。
--------------------------------
唐代的第一枚年號錢幣「乾封泉寶」的收藏價值!
2018-07-29 由 手機用戶101245473610 發表于收藏
「乾封泉寶」錢為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鑄,是唐代第一枚年號錢。
《新唐書·舊貨志》載,此錢「徑寸,重二銖六分,以一當舊錢之十」。
圖為一枚從一唐代錢幣窖藏中尋得的「乾封泉寶」錢,此錢鑄制精美,字口深峻,錢身硬綠銹,徑2.5厘米,穿寬0.7厘米,厚0.14厘米,重4.4克。唐代稀見錢幣之中的「乾封泉寶」,字體楷書,「乾」作「」。該錢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間所鑄,鑄時僅八個月。
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
---------------------------------
天價的乾封泉寶、專家都說無價之寶!
2016-09-08 由 小布點 發表于歷史
這件十國楚乾封泉寶錢青銅質,直徑3.9厘米,重23克。背穿上有一「天」字。
十國楚乾封泉寶錢鑄於馬殷在位期間(907~930年),有青銅、鐵兩種材質。
十國楚乾封泉寶銅錢為當十錢,一般直徑3.36~4.1厘米,重23~40.8克。面文「乾封泉寶」,隸書,旋讀。光背或背穿上有「天」、「天府」等字。
有關乾封泉寶的背景,有史籍可證:「乾封元年造乾封泉寶錢,直開元十,周年以後廢。二年詔:開元錢依舊施行,乾封錢貯」。「乾封元年封岳之後,又改鑄新錢,文曰乾封泉寶,徑一寸,重二銖六分。仍與舊錢並行,新錢一文當舊錢之十」。
乾封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個年號,在封泰山後,改麟德為乾封。李治在母舅長孫無忌的幫助下,被立太子,於公元649年即皇 位。李治性格昏懦,毫無主見,恭聽長孫無忌輔政。尤其是在娶唐太宗李世民幼妾武則天入宮後,唐朝生死大權逐漸操縱在武則天手中。乾封元年,武則天涉理朝 政,在泰山舉行規模空前的封禪盛典,參加者竟排數百里,在中國歷史上是絕對的罕聞。同年改元乾封,在泰山立「雙束碑」,意旨武則天與高宗共創天地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