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磬幣一組四枚。此組貨幣鑄地為周王畿附近,仿禮磬形制鑄造,很好的向世人反應了兩千多年前周代禮治天下的治國國策。


春秋時期周王畿地區鑄橋形幣,泉界亦稱磬幣,對此幣屬性目前泉界尚有爭議。譜注此幣橋形,單面見有外郭,上端中有穿孔。此為前人著書之所述,目前橋形幣上端中無穿孔也見,古錢收藏與鑑賞盡信書不如無書。三、四十年代的前人趙汝珍在其編述的《古玩指南》一書中說:“吾人今日欲鑑別古錢所有錢譜絕不能盡可信也”。今發幾品橋形幣與泉友共賞


 目前發現的磬幣有兩種:一種整體為磬幣或橋狀平板,無紋飾,一種兩端作獸頭狀,有圖案紋飾或文字。其寬度約為20~30mm,兩端直線距離約為70~110mm,大量出土於春秋末戰國初的墓葬或窖藏,出土時一般是成摞壓疊放置,或與錢幣位置相連。流行於春秋戰國,多見於墓葬,紋飾複雜多樣。是否應定為貨幣,還存在爭議。

-----------

流行於春秋戰國,多見於墓葬,紋飾複雜多樣。是否應定為貨幣,還存在爭議。另南方還出土有戈幣,性質也存在爭議。價格從幾百至上萬元不等。多被放置在棺槨四周,因為和罄樂器樣式相同所以稱之為罄幣,非市場流通,屬於冥幣。目前發現的磬幣有兩種:一種整體為磬幣或橋狀平板,無紋飾,一種兩端作獸頭狀,有圖案紋飾或文字。其寬度約為20~30mm,兩端直線距離約為70~110mm,大量出土於春秋末戰國初的墓葬或窖藏,出土時一般是成摞壓疊放置,或與錢幣位置相連。
「磬幣」是流通貨幣嗎?
2017-03-25 由 袁銀龍 發表于文化
關於這樣的一個裝飾物品,目前中國錢幣學術界對它有些爭議。少數人認為它是貨幣,多數專家認為,它不是貨幣。
第一種觀點認為它是橋樑幣,是因為它的形狀,像一座小橋,由形狀而得名。
第二種看法,認為他叫「磬幣」,也是因為它的形狀類似已出土文物「磬」,上半部分,還有一個圓形的穿孔。確實有些相像。從歷史記載的文獻當中,沒有這種貨幣流通的記錄。所以我們不能輕易地斷言他就是流通的貨幣,具有貨幣的支付功能。從它的形狀圖案,來判斷它與貨幣的功能還是有差距的。
我帶的學生中多次有同學問我,這究竟是不是貨幣?
針對這一問題,我談一下個人的看法。因為它多數出土都是出於墓葬。也有罐藏出土,從數量上來說墓葬出土較多。所以我認為,它是仿生隨葬品。中國古代墓葬,要把生前很多使用的東西,用仿製品來隨葬。它的作用就在這裡,而不是流通使用的貨幣。有人說橋樑,是夫妻雙方在陰間通向天堂的必經之路上等待對方,有橋才能夠相會,才能夠跨過那條天河。從中國傳統的墓葬習俗來講,好像是能夠說得通。
第二點說它是仿製「磬幣」,用來表現生前享受的榮華富貴。以上兩點,都是說它是隨葬品。有可能是二者合一,還是為了彰顯主人的身份。普通老百姓平民的墓葬,沒有這種東西出圖。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物品還是非常稀少的。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的。
我個人的觀點結論是,它是隨葬品,不是流通貨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