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出五銖錢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三大凶錢」之一,其它兩種分別是董卓鑄造的無文五銖錢和隋文帝楊堅所鑄造的開皇五銖錢。

五銖錢-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長達739年最久的錢幣/國寶金匱直萬/泰國貨幣泰銖源於中國五銖錢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2YrUxse
五銖錢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秦統一中國後,規定以半兩錢為國內惟一的流通貨幣 https://tinyurl.com/y68c5dnm
-----------------------------
四出五銖,亦稱“角錢”,五銖錢的一種,鑄行於東漢晚期。其錢形、錢文與東漢早期“五銖”相同,但在錢背內郭四角鑄有四道連接外郭的斜紋,如四路而出,故稱“四出五銖”。
中文名 四出五銖
據《後漢書·靈帝紀》“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春二月,鑄四出文錢”,或《後漢書·張讓傳》:靈帝中平三年“鑄四出文錢,錢皆四道,識者竊言侈虐已甚,形象兆見,此錢成必四道而去,及京師大亂,錢果流布四海”的記載,因其預兆不祥,被視為“三大凶錢”之一。一般把四出五銖錢的?始鑄年代定為東漢靈帝中平三年
---------------------
四出五銖與漢靈帝賣官之典故
2018-10-16 由 河南錢幣收藏 發表于歷史
漢武帝於公元前118年下令廢除漢初郡國制幣權,改由中央統一鑄幣。設「上林三官」,即鍾官掌鑄錢 、辨銅 掌原料 、均輸 掌制范,組成中央鑄幣機構負責鑄造「五銖」錢,也稱「上林錢」和「三官錢」。
由於「五銖」錢質量高,改變了貨幣混亂現象,有利於中央集權和經濟發展從漢武帝起,歷西漢、新莽、東漢,魏、晉、南北朝到隋唐共沿用了七百多年。中國以「五銖」為主要形制的方孔圓錢還影響到周邊鄰國。泰國現在的貨幣仍以「銖」為單位,與此有一定關係也。
公元168年漢靈帝劉宏繼位,當時年僅12歲,是東漢十四帝中的第十二位皇帝。他昏庸無能,任縱宦官妄為,又貪財如命,竟然公開賣官。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張榜出賣官爵,其榜文內容為:「公」要價一千萬,「卿」要價五百萬。其價就是「五銖」錢,這一千萬就是一千萬枚「五銖」錢,有錢者可現錢交易,無錢者上任後加倍交付。官員升級也要先交賣官錢,而無錢者一律不升。
這位靈帝施政無道,但他生財「有方」。在不到十年時間裡,賣官所得已積「五銖」錢巨萬,貯存於庫中。
於中平三年 公元186年,靈帝又令開鑄新的「五銖」錢,為有別於庫中所貯「五銖」錢,他別出心裁,將新的「五銖」錢背鑄出四道斜紋,此紋由穿孔的四角直達外郭,世稱「四出五銖」 見圖。所鑄的「四出五銖」比一般「東漢五銖」鑄造得要好,錢的重量也要重一些。它的直徑為2.5厘米,穿徑約8毫米,廓厚0.15厘米,重3.6克左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堂堂一國之君,如此貪婪;竟以賣官攬錢以充金庫。在這樣的昏君統治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民憤日深。
「四出五銖」鑄行後,老百姓就利用錢上形象,詛咒統治者說:「京師將破,天子下堂,四散而去」。時間不久,終於招惹了黃巾大起義,東漢政權危機四伏,靈帝搜刮百姓積聚的錢財,真像「四出紋」那樣向四處散去了。兩漢400餘年劉家天下數年後終於土崩瓦解。
-----------------
四出五銖錢為什麼被稱為「凶錢」,能收藏嗎,現在價格多少?
2018-05-19 由 歷史趣趣吧 發表于歷史
自漢武帝劉徹開始鑄造五銖錢,到唐朝廢止五銖錢,鑄造開元通寶。五銖錢在我國古代前後通行使用了七百多年,是我國古代流通時間最久的一種幣制。
七百多年間,五銖錢派生出了許多小種類,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四出五銖錢就是其中之一。
鑄造四出五銖錢的東漢漢靈帝劉宏,他本出生在一個沒落皇族的小小侯爵,過著清貧的生活,後來因為漢桓帝劉志沒有後代,在12歲時被迎到長安成為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名著名的荒誕皇帝,他在位時外戚和宦官爭鬥不休,民不聊生,天怒人怨,發生了黃巾暴動,是東漢最為混亂的時期。
荒誕的劉宏以讓所有的宮女穿開襠褲聞名於世
「暴發戶」劉宏最大的願望就是賽過前任劉志,他經常嗤笑劉志經營無方,導致國庫空空如也。而劉宏也確實「生財有道」,他在三十歲時,在皇家花園專門設立賣官機構,規定郡守二千石,中下級官職四百到一千石不等,而三公高達萬石。
這些賣官獲得的錢財太多,他在皇宮中建立了大大的庫房,但是還是不能完全放得下他聚斂的財物。為此,他在自己的故鄉河北省安國縣建立了一個更大的庫房,以儲存自己的私房錢。
在賣官的同時,他下令鑄造「鑄四出文錢」,也就是四出五銖錢。
劉宏所鑄造的新錢直徑約25.3~25. 5毫米,重3. 6~4克,比他老祖宗光武帝劉秀所鑄造的建武五銖錢要略輕一些。之所以把這錢叫做「四出文」,是因為錢幣的背面有四道斜紋,從穿孔的四角直達外郭,四出五銖錢還被叫做「角錢」。
四出五銖錢背面的四道斜紋被認為是預示漢朝分崩離析的凶兆
四出五銖錢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三大凶錢」之一,其它兩種分別是董卓鑄造的無文五銖錢和隋文帝楊堅所鑄造的開皇五銖錢。
「三大凶錢」,有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這些錢幣都是在朝綱崩塌、危機四伏的年代鑄造的,它們流通不久,就因為改朝換代被廢止使用了。
而四出五銖錢因為形制特異,更是被稱為「三大凶錢」之首。五銖錢通常背面是沒有花紋的,而四出文背面的四道斜紋,被認為是預示天下分崩離析的主要「凶兆」。因此,有很多人認為四出五銖錢不適合收藏,怕給自己帶來「霉運」。
其實,我們固然能從錢幣上看到一個朝代最後時刻橫徵暴斂的折影,但是完全把朝代更迭歸因於一種幣制,顯然是不足取的。所以真正的收藏家是不會在意所謂的「凶錢」惡名的,他們更加看重的這種古幣收藏的升值潛力。
四出五銖錢比東漢一般的五銖錢製作要精良許多,文字嚴整,輪郭深峻, 即使和東漢五銖錢中的精品建武五銖相比,也毫不遜色,還是值得收藏的
--------------------------------
五銖是一種中國古銅幣,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字,故名。初鑄於西漢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東漢、蜀漢、魏、晉、南齊、梁、陳、北魏和隋都有鑄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止。但舊五銖仍然在民間流通。五銖跨度大、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
西漢
參見:漢武帝幣制改革
漢五銖,西漢鑄,年代不詳
漢五銖,西漢鑄,年代不詳
漢五銖,漢武帝時期鑄
漢五銖,漢宣帝時期鑄
因錯範而產生花穿的漢五銖,從中可以看到五銖的製作工藝
漢五銖銅範,藏陝西歷史博物館
金五銖,西漢鑄,藏陝西歷史博物館
在五銖發行前,中國通用的貨幣是半兩。這是自先秦時期即出現的具有悠久歷史的銅錢,又隨著秦朝的建立成爲中國的通用貨幣。西漢建立初期至漢武帝統治初期,半兩仍維持了其通用貨幣的地位。
西漢漢武帝時期,由於採取了積極的對外政策,不斷對外征伐,歲出的增加使國庫日益窘迫。五銖的開鑄和發行成爲財政重整的重要步驟。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五銖開鑄。它繼承了半兩的形制,即圓形方孔、內外有郭(標準的五銖的外郭兩面皆有,內郭僅有背面有)。漢朝制定五銖錢的尺寸和重量、金屬構成的標準。五銖的得名源於其重量標準為五銖。
自從鑄造白金幣、五銖錢之後,幾年內,官吏和百姓因私鑄錢幣而被處死的就有數十萬人,至於那些尚未發覺的更是多得無法計算,因為幾乎人人都在私鑄錢幣,犯此法的人太多了,以至於官府不可能將他們全部誅殺。
東漢
三國時期 曹操當政時,復用五銖錢。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因為銅礦不足,不能大量鑄錢,以致於新舊錢並行。
南朝
北朝
北朝初期以穀物、布帛為交易的媒介,以物易物,北魏時孝文帝於建武二年(西元495年)開始鑄造五銖錢,但是卻不廣泛流通。宣武帝和孝武帝時期也各自有鑄銅錢,稱為「永平五銖」和「永安五銖」,文宣之後,漸多私鑄。北周 初期也使用魏的五銖錢



四決文是指錢身方孔四角尖山者。又稱四決
--------------------


南宋「面四決」淳祐通寶暗藏戰史玄機 - 每日頭條 http://tinyurl.com/y5ldz89f
遼代稀見的《福德長壽四決背月》大花錢珍賞_京川遊俠_新浪博客 http://tinyurl.com/y4wjckp9

何謂「四決文」何時出現在五銖錢上? - 每日頭條 http://tinyurl.com/y4hkgq8u
------------
宋“咸平元寶”背四決餅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