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家園》預告片:重現車諾比事件,史上評分最高影集!  https://tinyurl.com/y2h2qzh7


【歷史回眸】共產極權喪鐘:切爾諾貝利事故 | 大紀元

車諾比核事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0-02-10 7:02 PM   【歷史回眸】共產極權喪鐘:切爾諾貝利事故 | 大紀元 http://bit.ly/2UPrxIy
1986年4月26日凌晨,前蘇聯烏克蘭境內切爾諾貝利區普里皮亞季市的核電站4號機組發生爆炸,巨量放射性物質和燃料直噴天頂,大火燒了8天,700萬人受到輻射。當時參加救援的84萬人中,7萬人終身殘疾,三十餘萬人因受放射傷害而死去。專家揭示,此次爆炸相當於1945年投到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的400~500倍。
人們發現,事故的產生和造成的巨大災難歸結於共產極權的惡性官僚作風和一貫隱瞞真相的粗暴傳統。戈爾巴喬夫事後承認核泄露:「證明了原有的那個體制已經奄奄一息。」
核災爆發 車諾比核事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86年4月25日晚,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接到上級命令,進行一次電站在緊急狀態下能否運轉到備用發電機啟動上的安全測試。
工作人員對核電站日常操作程序非常熟悉,但這個突如其來的上級指示在技術規範上跟往常卻大不一樣。可惜當時沒有人採取任何針對性的安全措施,倒並不是他們不想採取,而是根本就意識不到。
當時蘇聯核電站機關的領導幹部們幾乎都是黨內大家族們的裙帶,他們在「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蘇聯」的光環的籠罩下,領著高額的污染補貼費、保健卡、超額工資及各種名堂的優待。他們是一個封閉的小圈子,互相提攜,拒絕批評。他們最大的工作任務,也是唯一會做的,就是執行「黨的號召」。
切爾諾貝利核電廠及周邊地區的空照圖,核電廠旁邊為冷卻池,冷卻池南方為切爾諾貝利市中心。(公有領域)
4月26日凌晨1點23分47秒,4號核反應堆突然發生超負荷10倍功率的三次大爆炸,撕裂了反應堆的頂部,反應堆爐心立即直露於大氣中,銫-137和鍶-90等大量的放射性微粒和氣態殘骸釋放出來,反應堆中超高溫石墨和核燃料像瀑布一樣撒落下來。2名工作人員當場死亡。
4分鐘左右,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第二軍事消防中隊的14名消防隊員趕到現場,晚些時候,普里皮亞季市消防隊員接到報警趕赴過來。4個多小時的撲救,69名消防隊員中有31名死於直接的核輻射。
近50噸核燃料蒸發到大氣中,70噸燃料和1700噸放射性石墨散布在電站四周,反應堆立刻成了一個巨大的核火山,吞沒了四周,大火整整持續了8天,衝上高空一千米的放射性蘑菇雲柱污染了整個天空,放射性粒子隨風跨越了國界。
整個城市仍在酣睡中,危機才剛剛開始。
急救現場的人們竟不知真相
普里皮亞季市醫療急救站的醫生別洛科恩此時正在夜班出診歸來的路上,他顯然看到了天空中的火光,似乎是像閃電,森林阻擋了核電站的位置。夜裡1點40分左右,他接到了急救火災燒傷人員的出診命令電話。
核電站現場一片混亂,奇怪的是看不到燒傷病人,從任何人那裡也打聽不到任何消息,只是有些消防隊員說他們很噁心。別洛科恩一邊努力回憶輻射病衛生學,一邊嘲笑著自己:「有誰需要它呢?廣島長崎離我們太遙遠了!」
別洛科恩觀察到消防隊員們像是酒精食入過度那樣踉踉蹌蹌,但又沒有酒味,便問他們晚上吃了什麼不對勁的東西沒有,並給他們打了鎮痛劑。
別洛科恩勸在行政大樓外面嘔吐的人們上救護車,人們卻說:「我是抽菸抽多了,再有就是我這陣子有點著急上火了……」沒有人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人們只聽到了爆炸聲,看到了火光。
早晨6點,別洛科恩開始感到喉嚨發癢、頭痛,他有點恐懼的感覺了,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和他一樣,沒有戴防毒面具、沒有穿防護服,他多少心裡有點寬慰,也許是自己想多了。等到別洛科恩離開核電站回到急救站的時候,兩腿突然發軟,五臟六腑在翻騰,他再也支撐不下去了,接下來也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莫斯科第六醫院,當別洛科恩醒來後,一個同病室的核電站輻射劑量檢查員告訴他,爆炸之後,各種量表讀數異常,檢查員立刻打電話給總工程師問到底發生了什麼,電話那頭卻是一副典型的官腔:「慌什麼!讓你們領導給我來電話,你這樣不符合報告程序!」
發生爆炸的四號反應爐及覆蓋在上面的「石棺」。攝於2006年。(Carl Montgomery/維基百科)
當普里皮亞季市的特別急救縱隊開赴核電站已經是26日下午5點了,事故已經發生了27個小時。填寫傷員的一大堆表格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時間,還要蓋公章,這比把傷員運上飛機還麻煩。
負責運輸工作的一名飛行員來自蘇聯國家民防司令部,他詢問普里皮亞季市的特別急救縱隊負責人艾薩烏洛夫:「這些人接受了多少?」
艾薩烏洛夫不明白對方的意思:「什麼接受了多少?」飛行員:「接受的輻射劑量是多少?」艾薩烏洛夫:「反正是很多。」飛行員:「我可不願意再從他們身上接受劑量,要知道,我還有老婆和孩子呢!」飛機在駕駛員的不滿中起飛了。
官方緘口不語
4月26日,普里皮亞季市女記者科瓦列芙斯卡婭準備去參加一個文學協會的會議。她出門不遠就看到大街上的各個角落、重點建築物門前都站立了警察,雖然他們什麼也沒幹,但直覺告訴她,他們是在戒嚴。
但大街上,人們在散步、孩子在玩耍,有人正走在垂釣的路上。科瓦列芙斯卡婭折回家告訴媽媽,讓自己的女兒返學回來不要出門。但是科瓦列芙斯卡婭並沒有想到要關上窗戶,因為,整整的一天,只有傳聞說核電站發生了火災。人們從媒體和官方口裡一無所知,關於輻射劑量,更是無從談起。
4月26日下午4點,普里皮亞季市召開政府委員會會議,決定用直升機往反應堆裡面投沙子。晚上,由團市委組織很多青年到碼頭邊用麻袋裝沙子,同樣,沒有人穿防護服,也沒有進行輻射量劑檢測,因為沒有人提到核輻射是什麼。
在核電站工作的巴達耶夫於4月26日上午8點以後回到了家裡,他告訴妻子,他看到了核電站毀壞了的核電機組,嚇壞了,他讓妻子千萬關上窗戶,不要讓孩子們出去。因為過於疲勞,說完,巴達耶夫倒頭便睡。可悲的是,妻子並沒有聽信丈夫的話,轉頭就打發孩子們出去玩了,因為妻子認為廣播裡沒這麼說。
美好的假日在官方的沉默和人們對官方唯一渠道的依賴中進行著,商業中心人滿為患,小狗跟著主人們在街上瞎逛,此時即便有提前知道消息的人說點什麼,市民會表示強烈的不滿和不信任:「我願意散步——就散步,這不關你的事。」
在共產極權統治下,聽久了謊言的人們一旦離開謊言,就像離開了氧氣一樣,不知道怎麼呼吸。
在切爾諾貝利附近的普里皮亞特的廢棄村莊。(slawojar 小山/維基百科)
欺騙民眾的緊急疏散
普里皮亞季市的群眾疏散是在爆炸事故發生的兩天後進行的,疏散時人們並不知道真相,只是被告知要暫時離開。
4月27日早晨5點,普里皮亞季團市委書記得到消息,今天要疏散,只疏散三天,暫時離開。她回家告訴了丈夫,丈夫只準備了證件和換洗的2件單衣。人們已經習慣於輕信,而共產黨的理由是,不這樣說,群眾不會配合疏散的。
27日上午,普里皮亞季全市廣播,下午2點開始疏散,居民隨身帶上身分證件、必備物品和三天的口糧,疏散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
女記者科瓦列芙斯卡婭卻不這麼想,既然是疏散,那就一定不只三天。她把孩子們的保暖衣物全部帶上,把先前準備在冰箱裡的過五一節的食品全部扔進垃圾堆,切斷電源、蓋好冰箱,帶上所有剩下的錢,並給媽媽也帶上了保暖衣物。最後,還有自己的詩稿。
政府同時出動警察和軍隊強制疏散。上千輛汽車點著車燈,排成兩列,載著人們離開了普里皮亞季市。事故發生36小時後,約三萬五千居民全部撤離,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吸收了致命劑量的輻射。撤離的方向是與切爾諾貝利毗連的勃列斯克區和伊凡科沃區村莊,整個5月,這兩個區被疏散過程中因親人失聯而產生的混亂氣氛緊緊籠罩著。
被遺棄的城市普里皮亞季市與在遠方的切爾諾貝利核電廠。(公有領域)
蘇聯共產黨向全世界掩蓋真相
事故發生兩天後,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檢測到空氣中有核放射性物質。事故發生三天後,4月28日,蘇聯在強大的外交壓力下,被迫在國家級晚間新聞上播出了20秒有關切爾諾貝利發生事故的消息,卻絕口不提輻射傷害。這一通稿,4月30日出現在蘇聯報刊上。
為了展示大國形象,5月1日,距離核事故地點一百多公里的基輔市如常舉行了盛大的五一節遊行,那時基輔戶外輻射劑量已是正常值的8倍。但是出席活動的烏克蘭黨政要員們早在活動前就已悄悄地將自己的子女送到了國外。而英法等國也將自己國家的公民撤出基輔。5月9日,莫斯科舉辦了勝利日大遊行,並將活動規模刻意擴大,以示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5月4日,核事故周圍30公里的民眾接到了疏散的命令,但他們已經滿滿地接受了核輻射長達一個多星期而絲毫不知情。
幾乎是大疏散的同時,蘇聯文宣系統發動了對西方國家的攻擊,《莫斯科新聞》在5月11日刊登一篇題為「反蘇聯主義的毒雲」的文章,全面抹黑美國,掩蓋和拒絕承認事故真相,繼續給國內民眾洗腦。
蘇聯解體後,人們在探討著到底是蘇共中央在掩蓋事故真相還是基輔地方在掩蓋真相。戈爾巴喬夫在其回憶錄中透露,事故發生後不到4個小時,他就知道了消息,他諮詢了83歲的蘇聯科學院院長亞歷山德羅夫,亞歷山德羅夫解釋說只是一般性小事故,並勸戈爾巴喬夫好好睡一覺,說什麼後果也沒有。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正是由亞歷山德羅夫主持設計的,1975年,同樣是他主持的列寧格勒核電站也發生事故,但事後不了了之。顯然,核電站涉及到了亞歷山德羅夫的切身利益。
但在1991年12月23日,獨立的烏克蘭政府公布了一份解密調查報告,指出在4月26日爆炸發生不到12小時內,莫斯科即已接到了全部通報,封鎖消息是從蘇共中央下達的。
真相到底是什麼,由於缺乏足夠而準確的資料,人們目前很難辨別。但有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共產黨從上到下的官僚主義、信息混亂、撒謊成性等特質或早或晚都會釀成巨大的災難。
切爾諾貝利事件後的周遭輻射污染劑量分布圖。原作為CIA資料,後由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圖書館贈予wikimedia,本圖片由上傳者從源文件翻譯而來。(維基百科)
一場空前的共產體制人禍
國際原子能總署組織的國際核能安全諮詢小組(INSAG)於1986年和1992年前後發表了兩份關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原因的官方報告。1986年的報告結論是,操作人員因違反了技術操作最重要的安全規定而導致事故發生。1992年的報告認為事故的主因來自反應爐的設計缺陷,操作失誤非主要原因。
INSAG是從技術的角度分析了核事故產生的原因。但是,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認為,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從事故的爆發和蘇聯當局的處理手法,完全見證了共產主義極權在前蘇聯製造的核事故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人禍。
《切爾諾貝利:一部悲劇史》的作者哈佛大學烏克蘭史專家沙希利‧浦洛基指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有著深刻的背景。「當時蘇聯政府控制一切,包括信息。以往類似災難發生時,蘇聯政府就曾向工程師、操作人員等隱瞞信息。……這種極端保密的氣氛,由冷戰導致,也是導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重要因素。」
「另一個重要的背景是,蘇聯經濟衰退,為了遏制這種狀況,『黨代表大會』(1986年2月)決定未來五年興建更多核反應堆,並縮短每個反應堆的建設時間。他們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對安全問題視而不見,是在鋌而走險。」
沙希利‧浦洛基認為在蘇聯當權者眼中,人命不重要,完成某項任務才重要。
「當時的政權是專制統治的工具,民眾既無法改變政策,也不能挑戰權威。政府不對民眾負責,所以會忽視民眾的健康,犧牲人們的生命。專制政權的優點是擅長對突發事件進行處理,能夠迅速動員調動人民,結果卻導致更多人員傷亡。」
敲響共產極權的喪鐘
戈爾巴喬夫曾經這樣說過: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可能是導致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
誠然,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無疑加速了蘇共的解體。事故讓烏克蘭民眾清醒地認識到,共產黨的欺騙手法與推卸責任的本性是永遠也不會改變的,共產黨自始至終就沒有自我糾正的機制與功能。
人們受夠了共產黨的欺騙與蹂躪,事故發生後,烏克蘭、立陶宛和亞美尼亞等地區紛紛揭露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真相。緊接著,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獨立;1991年12月烏克蘭於舉行全民公決宣告獨立;12月25日,蘇聯解體。@*#
參考資料:
尤里‧謝爾巴克:《切爾諾貝利核爆炸》
戈爾巴喬夫:《戈爾巴喬夫回憶錄》 車諾比核事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沈志華:《蘇聯歷史檔案選編》
阿列克謝耶維奇:《切爾諾貝利的悲鳴》 車諾比核事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歷史回眸】共產極權喪鐘:切爾諾貝利事故 | 大紀元 http://bit.ly/2UPrxIy

【歷史回眸】共產極權喪鐘:切爾諾貝利事故 | 大紀元


全球位於極高震災風險區的核反應爐有12座,其中有6座在臺灣+伍焜玉、李遠哲、李遠鵬、吳茂昆、翁啟惠、陳定信、陳建仁、楊泮池、劉紹臣等25名中研院士今發表連署聲明 先公投再決定核四是否續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364472033
中國核電廠/離中台灣最近的核電廠-離你家最近的核電廠,不是北邊的核一、核二、核四,也不是南邊的核三,而是西邊中國福建省的福清核電站,它與台灣本島最近點(苗栗海邊)僅164公里/日本福島災後,100公里範圍外的區域,都曾驗出高輻射物質。/核電廠,在中國竟可公開上市,由股民「用錢投票」,贊助核電廠新建;也只有在中國這個「比資本主義還資本主義」的共產國家,才會發生。/核四停建了。取而代之的,竟是十多個中國核電機組環繞著台灣。看在資深反核人士眼裡,是多麼諷刺的景象啊。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402228388
逃命圈/菅直人:技術無法預防核災 不設核電廠+東京距311核災的福島電廠約250公里, 飲用水都受到污染,翡翠水庫距核一、核二廠約30公里,若發生核安事故,對水庫影響非常大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236452940


切爾諾貝利 第1季 第1集 S1 Ep1 - Movieffm電影線上看 https://www.movieffm.net/?p=10542
---------------
《核爆家園》(英語:Chernobyl,中國大陸譯《切爾諾貝利》,香港譯《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英美合拍的五集時代電視迷你劇,由克雷格·馬津創作,約翰·倫克執導。影片於2019年5月6日在美國HBO和英國天空電視台首播,通過虛實結合的方法展現了於1986年蘇聯烏克蘭發生的車諾比核事故以及其善後工作的故事。
劇情概覽
車諾比核電站爆炸事件迄今仍有仍有許多未解之謎,HBO與Sky影業聯合推出迷你劇《核爆家園》,將史上最慘絕人寰的人為災難之一的真實故事以戲劇化的方式還原,敘述了為拯救即將陷入無法想像之災難的歐洲而勇敢犧牲自己的男性及女性。電視劇主要聚焦在1986年4月發生在烏克蘭的核電廠災難上,揭露了這一事故發生的前因後果,並描繪了這一事故中戰鬥、隕落的英雄們的精彩故事[1]。
----------------
IMDb的評分高達9.6分的影集《核爆家園》,以寫實手法描述車諾比核爆事故。而《核爆家園》的成功之處,在於氣氛的形塑。編劇以事故與官僚殺人兩條線的交錯,推出最大衝突,並透過法庭戲來呈現這一切。
HBO於五月播出迷你影集《核爆家園》(Chernobyl),描述1986年烏克蘭發生的車諾比核爆事故。編劇和導演做了詳細的田野調查、訪談,讓這部影集以相當寫實的風格,重現車諾比核災的畫面。本劇在IMDb的評分高達9.6分,超越《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以及《絕命毒師》。
車諾比事件,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電廠事故,影響更勝福島核災。由於核電廠的反應爐發生爆炸,造成多人死亡。其釋放出來的放射線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 倍。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估算,當時暴露在輻射線物質的60萬人中,至少有4,000名兒童罹患甲狀腺癌。綠色和平組織估計總傷亡人數是九萬多人。事故發生後,以車諾比核電廠為中心的半徑30公里內,被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列為禁止進入的管制區。
https://tinyurl.com/y38gr77l
如此嚴重的事件,要翻拍成影集有許多處理方式。它可以是迷你劇集,也可以發展成好幾季的中篇劇情影集,製作人選擇拍成了五集的迷你劇。
嚴格說來,這個題材要拍成電影也未必不行,但迷你影集五小時左右的長度,其實更能呈現車諾比事故的縱深。
《核爆家園》成功的地方,在於氣氛。氣氛這種事情很微妙。通常可以透過強大的編劇或導演技術,在有限的美術設計與演員演技底下,去營造一種感覺。而本劇的氣氛營造,來自於強大的寫實感。從80年代蘇聯的場景還原,到幾乎沒有特效的畫面,靠的是一種解謎式的強大編劇設定。這麼重大的事故觀眾會期待兩件事,一是核電廠爆炸後會發生什麼狀況,二是整件事到底要由誰負責。而編導Craig Mazin做出了傑出的表現。
如果就一般的敘事邏輯,通常這類災難片的經典範本,就是詹姆士柯麥隆《鐵達尼號》的作法。透過事故的主要人物,依照事件的時序,去展現災難、人物的動作心境,然後引導觀眾逐步地跟隨到事件結束。但Craig Mazin則是兩項兼顧。他一樣順著時序地呈現事故當下的狀況。從核電廠內員工面臨爆炸後的反應,到第一時間的處理,再到車諾比居民的反應,然後推到蘇聯政府的善後。但過程中卻沒有將事故發生的細節具體展現,觀眾只知道看起來是控制室中的人該負絕對責任,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反應爐爆炸,卻不清楚。
這當然是非常真實的敘事方式,它的特徵就是缺乏全知的上帝視角。而上帝視角是許多電影愛用的手法。因為一般觀眾很習慣地跟隨敘事的完整感。很多時候人物的內心想法與事件背後的原因,都會用場景變換來呈現。因此觀眾會被情節的變化追著走。但現實的自然或人為事故,其實每每都是到事後有了調查報告,大家才知道過程的蛛絲馬跡。而《核爆家園》就是採取這個做法。
https://tinyurl.com/y38gr77l
當事故發生, 車諾比核事故調查委員會主任委員瓦列里・列加索夫即奉領導指示,前往車諾比核電廠進行善後。影集前段,除了忠實呈現事故當下的災情,也花費很多篇幅,描寫列加索夫跟人民委員理事會副主席兼燃料和能源局局長,也是被莫斯科任為車諾比事件的負責人鮑里斯謝爾比納,兩人如何動用一切資源,讓災情不再擴大。可以說,兩人的救災是影集中段的主線。
而在救災過程中,壟罩在事故之上的陰影也就慢慢浮現。蘇聯官方在事故中展現了「推卸責任」與「官僚作風」的態度。這種人謀不臧的狀況,不但構成了核電廠事故的遠因,也造成了救災不徹底的狀況
Craig Mazin巧妙地讓「事故的忠實呈現」跟「事故的原因」成為兩條主線,彼此交錯。除了前兩集還必須花篇幅交代車諾比受災者的狀況,三、四集都鎖定在列加索夫跟謝爾比納怎麼面對災禍的狀況。由於現實中,列加索夫率領了數百位蘇聯科學家進行救災,他們也找出事件真正的原因,但由於劇情需要,其他數百位科學家被簡化為白俄羅斯核能研究所中的烏拉娜霍繆克,她是現實中參與處理事故的科學家們所組合而成的虛構人物。
而劇情的高潮,就是第五集當中的法庭戲。列加索夫跟霍繆克雖然找出了事件原因,就來自於核電廠的設計不良,但跟國際原子能總署報告時卻只能說謊。當蘇聯政府要追究責任時,列加索夫打算在法庭上說出這個真相。
也就是說,在詳細的田野調查下,車諾比事故真正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一開始反應爐的設計有缺陷,其次是核電廠人員在不知道缺陷的情況下,進行了大膽的操作。而那個操作觸動了缺陷,於是反應爐爆炸。
MV5BOTlhYjMxYWEtZTljMS00NmI4LTliZjUtMzk2
Photo Credit: 《核爆家園》(Chernobyl)
這個原本可以在故事前端就交代的真實,導演選擇在片尾高潮才啟動。原因在於,他要強化「官僚作風造成核電事故」的恐怖感。在霍繆克調查事故原因的過程中,她不斷受到KGB情治系統的監視,而列加索夫在處理過程中,也受到蘇聯政府的重重拖延與阻礙。層層的蘇聯共產黨官員,完全意識不到事故的嚴重性,每每都等到事情壓不住,才只好動員處理。過程中造成多少人的傷亡,至今仍無法統計。
列加索夫在此就扮演一個良心的角色。當「事故」與「官僚殺人」兩條線交錯,故事到最後勢必要把這兩點推向高峰,進行一個最大的衝突。製作人就透過法庭戲來呈現這一切。
蘇聯的法官試圖把過錯怪到核電廠人員,但其實事故的真正原因是來自設計缺陷。而列加索夫要不要講出這個真相,就是全劇的重點。他選擇在國際上保全了蘇聯的名聲,而蘇聯政府也承諾會修復其他核電廠的設計缺陷。但從事故發生到上法庭的幾年間,完全沒有作為。因此列加索夫選擇在法庭上講出真相。但講了也沒有用,因為蘇俄的獨裁統治可以監控一切,把他的聲音自歷史與紀錄中抹去
列加索夫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從此被冷凍,而他所指出的設計缺陷也繼續被掩蓋。而影集裡面還原了歷史真實,列加索夫最後選擇留下關於真相的錄音檔,然後自殺明志。他的死激勵了無數蘇俄科學家面對真相,最後也逼得蘇聯政府修改了其他核電廠的設計缺陷。
車諾比核事故調查委員會委員瓦列里・列加索夫(傑瑞德・哈里斯飾)
蘇聯政府不承認設計缺陷,跟政權的延續有關。因為黨絕對不會出錯,黨一旦犯錯,就等於共產專制是錯的。而車諾比事件,也成為壓垮蘇聯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事故發生的幾年後,蘇聯解體。而車諾比事件則成了一個歷史寓言,象徵著專制政權下官僚作風造成的核爆級災禍
影集裡面最震撼人心的畫面,並非那無形無影的殺人輻射,而是在法庭上列加索夫用藍色與紅色圖片,僅花了10分鐘不到的篇幅,就完整簡報了車諾比核災的真正原因。把如此複雜的科學原理用最簡化的方式,讓觀眾能一看就看懂。雖然場景調度跟剪輯十分普通,但歷史的真實用最平凡的手法,卻直接造成最大的恐怖感。那個恐怖在於,這件事真的發生過,而原因也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失誤,結果造成人類史上最大的人為災難。
整部劇都在暗示著,人類無法控制非人的力量。更可怕的是,核能發電至今仍是人類最主流的發電方式之一。雖然史上的重大核災還不到五起,也只有車諾比跟福島造成了幾百萬人等級的巨大影響,但每一座核電廠都可能成為比原子彈還可怕的災難,這份恐懼就只會一直在人類頭上,揮之不去。
最諷刺的是,此劇播出後一個月,車諾比荒廢了30多年的核災區,湧入了上萬人次的觀光客,社群媒體上也出現了各種自拍取樂的照片。雖然製作人呼籲遊客要哀矜勿喜,但人類就是一種無法記取教訓的生物。遊客的反應正說明了,人類對於災禍無視的天性。這是人類的動物本能,不遺忘災禍造成的傷痛,人類社會就無法維持,並活在生命危脅的精神恐懼中。從疾病到戰爭都是如此,但卻一直是人類的日常。
而近幾十年,當全世界都流行一股反核潮的同時,擁核的聲浪卻也從不削減,在全球化資本主義造成的貧富不均的效應下,便宜的核電還是許多大眾熱愛的事物。即使車諾比事故不過是30餘年前的歷史,人類顧著眼前,卻也看得雲淡風輕。
要說《核爆家園》能帶給觀眾什麼啟示,也大概就是,人類不要想扮演上帝,要記取前人教訓。說得簡單,要做很難。看看台灣的核電公投的結果,大概就可知道一般人心中,是怎麼看待這種事了。https://tinyurl.com/y38gr77l
----------------
HBO 驚悚影集《核爆家園》揭露毀滅性的真相 還原震撼人心的車諾比事件
2019-05-24孫艾莉
HBO 驚悚影集《核爆家園》揭露毀滅性的真相 還原震撼人心的車諾比事件首圖
車諾比核災,這場史上最慘重的核能事故,自發生以來已經超過 30 年了。這場毀滅性的災難,讓車諾比核電廠所在的地區成為充滿輻射物質的禁區。而 HBO 即將推出的迷你影集《核爆家園》(Chernobyl) 正是根據這場悲劇所改編,在追劇之前,你必須先了解下面這些事實。
《核爆家園》(Chernobyl) 劇照。
「車諾比」(Chernobyl) 是什麼?
車諾比核電廠座落於當時由蘇聯控制的烏克蘭,距離烏克蘭首都基輔 (Kiev) 北方約 68 英里(約等於 110 公里),於 1970 至 1983 年期間建造。事故發生時,這座核電廠包含 4 座核子反應爐,還計畫再建造 2 座核子反應爐。這座核電廠採取「核分裂」(nuclear fission) 的方式發電——當像是鈾 (uranium) 這類元素的原子核分裂時,會釋放出大量能量,這些能量被做為電力使用。
距離這座核電廠最近的城市,就叫作「車諾比」,大約有 14,000 位居民。但因為有太多人在車諾比核電廠工作了,因此在 1970 年,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城市「普里皮亞特」(Pripyat) ,專門提供給在核電廠工作的員工及家眷們居住。普里皮亞特有著約 5 萬名居民,和其他城市一樣擁有學校、工廠、電影院和醫院等建設,還設立了一座遊樂園。就在遊樂園預定開放的前幾天,災難發生了。
車諾比核電廠為什麼會爆炸?
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 1 點 23 分,核電廠的工程師們進行安全測試時,在核反應爐尚在運作的狀態下關閉了安全設備。由於人為疏失及設計不良,引發了大火,進而發生爆炸。這場爆炸將四號核反應爐的頂蓋炸飛,原子核被曝露在外,釋放出大量的輻射物質。當時大氣中所含有的輻射量,比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的時候,還要高出 400 倍之多。
為了抑止大火及輻射擴散,直升機往反應爐撒下大量的沙土、用來阻擋輻射的鉛 (lead) 和用來吸收中子 (neutron) 的硼 (boron) 。然而,這場大火還是延燒了 10 天之久,充滿輻射的粉塵及煙霧遍佈該地區。
有多少人死亡?
根據蘇聯官方統計,這場爆炸直接導致 2 名員工死亡,另外還有 28 名工程師和消防員,在災難發生後的數週內死於急性輻射症候群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 。爆炸發生時,有 600 名員工在現場,共計有 134 名員工患有急性輻射中毒 (acute radiation poisoning) 。第一位回報核電廠發生狀況的人員,其死亡非常痛苦—— 死前遭受嘔吐、腹瀉、全身嚴重燒燙傷的折磨,最後死於器官衰竭。
爆炸發生之後?
直到 4 月 27 日,爆炸發生超過 24 小時後,有關當局才開始疏散車諾比附近的居民。隨著官方開始擴大撤離區,有超過 30 萬的居民被安置在巴士上,從輻射汙染最嚴重的地方開始疏散。為了降低輻射污染繼續擴散,蘇聯政府在爆炸的車諾比核電廠附近,劃定了一個 1,600 平方英里的禁區(約 41 萬公頃,相當於超過 1/10 的台灣面積),並在被摧毀的四號核反應爐外,蓋上了用混凝土做成的「石棺」(sarcophagus) ,用以容納溢出的輻射。然而,其他的核反應爐仍繼續運作,員工每日在核電廠工作 5 小時,每月需有 15 天待在禁區外,好將輻射對身體的影響降至最低。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西元 2000 年,車諾比核電廠徹底停止運作為止。而在 2017 年時,當局放置了一個由鋼鐵做成的新「石棺」,將整個核電廠區給覆蓋住。
車諾比事故照片
普里皮亞特裡一處被廢棄的兒童房,有超過 5 萬名居民被撤離。
關於車諾比核災對人體健康長期影響的報告,結果各有不同,但可確定的是,這場災難污染了數百萬人所居住的區域。雖然專家們還在辯論長期下來核災所造成的死亡人數有多少——聯合國認為是 4 千人,而綠色和平組織則認為是 93,000 人 ——但已有數千件甲狀腺癌案例,且在爆炸發生後繼續於核電廠工作的人們,他們罹患白血病的機率較高,而焦慮與精神健康相關的問題也影響著當時居住在附近的人們。 2010 年,研究人員發現在禁區附近出生的小孩,擁有先天缺陷的機率極高,罹患小腦症 (microcephaly) 、脊柱裂 (spina bifida) 、和連體嬰 (conjoined twins) 的機率比一般人多出二至三倍。
車諾比事故照片
當年未能啟用的遊樂園如今已成觀光熱點。
被劃入禁區內的普里皮亞特及其他社區,變成了衰敗的鬼城。儘管專家表示這些靠近核反應爐的地方,將有 3 千年的時間無法居住,但有部分民眾選擇忽略這些輻射警告,回到禁區外圍的村莊居住。根據 BBC 的報導,禁區內還是有部分區域是安全的,至少可以短暫地進行拜訪,這些安全區域裡包含了普里皮亞特。現在,普里皮亞特每年吸引 6 萬名遊客前往參觀,當年沒能啟用的遊樂園,現在變成了這場核災的怪誕象徵。
HBO 影集《核爆家園》有多還原?
《核爆家園》(Chernobyl) 劇照。
HBO 迷你影集所重現的車諾比大火
關於這部迷你影集,有一件事完全不符合真實情況——那就是演員的口音。這部以英語製作的節目,是 HBO 與英國天空廣播公司共同合作推出,有大量的英國演員出演本片,因此片中還是以演員們天生的英國腔為主,而非俄羅斯或烏克蘭口音。
《核爆家園》(Chernobyl) 劇照。
這部影集講述了參與這場災難及其後果的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回報第一狀況的人們的故事,並密切關注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件。劇中大部分的主要角色都是根據真實人物所改編,例如傑瑞德哈里斯 (Jared Harris) 所飾演的化學家「瓦列里列加索夫」(Valery Legasov,車諾比核事故調查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調查車諾比核災,揭露許多真相)、以及史戴倫史科斯嘉 (Stellan Skarsgaard) 所飾演的「鮑里斯謝爾比納」(Boris Shcherbina,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及人民委員理事會副主席)。不過愛蜜莉華森 (Emily Watson) 所飾演的角色——烏拉娜柯繆克 (Ulana Khomyuk) ,則是結合了多位協助應對災難的科學家而形成的人物。
--------------
https://tinyurl.com/yy3g9fzr
《核爆家園》帶動網紅紛紛跑去車諾比禁區打卡 主創人怒:別忘了那裡發生過可怕悲劇!
嫑嫑的
Facebook 登入
 登入視同註冊並同意JUKSY街星會員條款
核爆家園
車諾比
《核爆家園》帶動網紅紛紛跑去車諾比禁區打卡 主創人怒:別忘了那裡發生過可怕悲劇!
By Neil Juksy 編輯部  2019-06-13 in 影劇
訂閱
TOP
圖片來源:imdb
還記得我們之前介紹了 2019 年至今竄紅速度最快的新「神劇」,絕對就非 HBO 出品的最新時代電視迷你劇《核爆家園》(Chernobyl)莫屬。這部影集透過一季共 5 集,帶領觀眾探討 1986 年蘇聯烏克蘭發生的車諾比核事故的幕後故事,警惕所有觀眾「謊言的代價」,也讓我們看見了當年在第一線清理車諾比核災現場的人民英雄。(不過俄國認為《核爆家園》有抹黑蘇聯之嫌,氣噗噗揚言要自己拍一部俄羅斯版)。
圖片來源:imdb
《核爆家園》在上個月開播之後迅速以好口碑而爆紅,這也帶動了車諾比核災附近遺址的新觀光熱潮,烏克蘭當地旅行社指出該劇播出後,車諾比可觀光的禁區旅遊團預約暴增,尤其是許多年輕人都專程跑來想要觀看歷史事故的遺址現場。
圖片來源:twitter@komacore
▼不過這股觀光潮可能未必全都是好事,因為就有不少《核爆家園》觀眾發現許多網紅都跑去了車諾比災難現場開心拍照打卡,像是這一座知名的地標生鏽摩天輪,它永遠都不會再有任何人乘坐、也永遠不會再運作。
圖片來源:buzzfeednews
圖片來源:buzzfeednews
許多年輕男孩和女孩因為《核爆家園》影集的爆紅,而跟風來到了車諾比遺址旅遊,不過他們分享在 SNS 上的照片卻是一張張細心喬好 Pose、開心比 Ya 的照片,讓許多《核爆家園》的觀眾認為不應該如此對待這個曾經發生過歷史上最嚴重核電事故的地方,尤其是當年許多生命都葬送於此。
延伸閱讀:只播第一集就宣布被砍!溫子仁怒 DC《沼澤異形》無疾而終 觀眾惋惜:這部影集真的好看!
延伸閱讀:《與惡》之後鬧劇荒?盤點今夏必追的 5 部台劇 器捐、靈異事件入題材!
圖片來源:buzzfeednews
圖片來源:buzzfeednews
還有許多年輕男孩進入到了機房區擺姿勢拍照,分享到 Instagram 上。不過許多網友認為車諾比核災事故現場開放觀光的用意,應該是為了提醒活在現代的世人歷史的悲劇苦難,而不是用來讓網紅譁眾取寵。
圖片來源:buzzfeednews
▼最令網友驚呆的是,居然還有一些網紅女孩在車諾比遺址區露骨脫衣,裸上身想要拍下性感美照,引發了大量《核爆家園》觀眾砲轟。
圖片來源:twitter@komacore
在車諾比網紅照被瘋傳之後,《核爆家園》的主創人兼編劇也首度發聲表示:「看到《核爆家園》帶來了大家親自前往車諾比隔離區參觀的熱潮讓人高興。不過沒錯,我也看到了大家很多那樣的照片。如果你要去參觀,請記住那裡發生過一場可怕的悲劇,你的言行舉止請務必尊重當年的逝者和現在仍在遭受此痛苦的人們。」嫑嫑的
Facebook 登入
 登入視同註冊並同意JUKSY街星會員條款
核爆家園
車諾比
《核爆家園》帶動網紅紛紛跑去車諾比禁區打卡 主創人怒:別忘了那裡發生過可怕悲劇!
By Neil Juksy 編輯部  2019-06-13 in 影劇
訂閱
TOP
圖片來源:imdb
還記得我們之前介紹了 2019 年至今竄紅速度最快的新「神劇」,絕對就非 HBO 出品的最新時代電視迷你劇《核爆家園》(Chernobyl)莫屬。這部影集透過一季共 5 集,帶領觀眾探討 1986 年蘇聯烏克蘭發生的車諾比核事故的幕後故事,警惕所有觀眾「謊言的代價」,也讓我們看見了當年在第一線清理車諾比核災現場的人民英雄。(不過俄國認為《核爆家園》有抹黑蘇聯之嫌,氣噗噗揚言要自己拍一部俄羅斯版)。
圖片來源:imdb
《核爆家園》在上個月開播之後迅速以好口碑而爆紅,這也帶動了車諾比核災附近遺址的新觀光熱潮,烏克蘭當地旅行社指出該劇播出後,車諾比可觀光的禁區旅遊團預約暴增,尤其是許多年輕人都專程跑來想要觀看歷史事故的遺址現場。
圖片來源:twitter@komacore
▼不過這股觀光潮可能未必全都是好事,因為就有不少《核爆家園》觀眾發現許多網紅都跑去了車諾比災難現場開心拍照打卡,像是這一座知名的地標生鏽摩天輪,它永遠都不會再有任何人乘坐、也永遠不會再運作。
圖片來源:buzzfeednews
圖片來源:buzzfeednews
許多年輕男孩和女孩因為《核爆家園》影集的爆紅,而跟風來到了車諾比遺址旅遊,不過他們分享在 SNS 上的照片卻是一張張細心喬好 Pose、開心比 Ya 的照片,讓許多《核爆家園》的觀眾認為不應該如此對待這個曾經發生過歷史上最嚴重核電事故的地方,尤其是當年許多生命都葬送於此。
延伸閱讀:只播第一集就宣布被砍!溫子仁怒 DC《沼澤異形》無疾而終 觀眾惋惜:這部影集真的好看!
延伸閱讀:《與惡》之後鬧劇荒?盤點今夏必追的 5 部台劇 器捐、靈異事件入題材!
圖片來源:buzzfeednews
圖片來源:buzzfeednews
還有許多年輕男孩進入到了機房區擺姿勢拍照,分享到 Instagram 上。不過許多網友認為車諾比核災事故現場開放觀光的用意,應該是為了提醒活在現代的世人歷史的悲劇苦難,而不是用來讓網紅譁眾取寵。
圖片來源:buzzfeednews
▼最令網友驚呆的是,居然還有一些網紅女孩在車諾比遺址區露骨脫衣,裸上身想要拍下性感美照,引發了大量《核爆家園》觀眾砲轟。
圖片來源:twitter@komacore
在車諾比網紅照被瘋傳之後,《核爆家園》的主創人兼編劇也首度發聲表示:「看到《核爆家園》帶來了大家親自前往車諾比隔離區參觀的熱潮讓人高興。不過沒錯,我也看到了大家很多那樣的照片。如果你要去參觀,請記住那裡發生過一場可怕的悲劇,你的言行舉止請務必尊重當年的逝者和現在仍在遭受此痛苦的人們。」https://tinyurl.com/yy3g9fzr


---------------------
車諾比核事故(俄語:Авария на Чернобыльской АЭС,烏克蘭語: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а катастрофа,英語:Chernobyl disaster),或簡稱車諾比事件,是1986年4月26日於蘇聯烏克蘭普里皮亞季市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的核子反應爐破裂事故。該事故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最高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事故的主因為反應爐進行緊急停機後的後備供電測試時,因蘇聯省錢,使用不標準的冷卻拌,造成按下緊急按鈕時發生核爆炸,最終使功率急劇增加,破壞反應爐。與早期各國核子反應爐類似,RBMK-1000缺乏嚴重意外下的多重防護措施,設計缺陷使大量的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最初發生的蒸氣爆炸導致兩人死亡,接踵而至的絕大部分受害者的病因及死因都歸咎於事故中釋放的高能量放射線,然而放射線塵少量放射導致的影響依舊爭論不休。在蘇聯建成使用的與車諾比4號機組同型號的15座RBMK-1000反應爐中,除車諾比的4座於2000年前被相繼關閉外,其餘11座均運行至今,預計在2019年後逐步關閉。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3分47秒 (UTC+3),烏克蘭普里比亞特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爐發生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大火並釋放大量高能量放射線物質到大氣層,這些放射性塵埃覆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放射線線劑量是二戰時期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2]被核放射線塵污染的雲層飄往眾多地區,包括前蘇聯西部的部分地區、西歐、東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和北美東部部分地區。此外,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境內均受到嚴重的核污染,超過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離。前蘇聯官方的報告表示[3],約60%受到放射線塵污染的地區皆位於白俄羅斯境內。經濟上,這場災難總共損失大概兩千億美元(已計算通貨膨脹),是近代歷史中代價最大的災難。[4]
這次意外引起了全世界對於蘇聯核電工業上的安全顧慮,並減緩了一系列的核電工程進度。同時,此事件令蘇聯政府的訊息公布更趨透明化。蘇聯解體後的獨立國協及各獨立國家,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至今仍為車諾比事件所遺留下來的污染問題付出極大的代價,以車諾比核電廠為中心半徑30公里內的大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領土至今仍被兩國政府列為管制區。此次事故對當地乃至全球生態造成了難以想像的負面影響,僅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就因多種原因難以精確計算,其中前蘇聯時期的刻意隱瞞,使得統計工作變得非常困難。事實上,前蘇聯當局在事件發生後不久,就禁止醫生在死亡證明文件上提及「放射線」的死因事實[5]。
由國際原子能總署和世界衛生組織所主導的車諾比論壇在2005年所提出的車諾比事件報告中,共56人死亡(47名救災人員,9名罹患甲狀腺癌的兒童),並估算暴露在高度放射線線物質下的大約60萬人中,將額外有4,000人將死於癌症。[6]此數據包括已診斷出的4,000名兒童甲狀腺癌將造成的死亡數字(依據白俄羅斯的經驗,此癌存活率接近99%)。綠色和平組織所估計的總傷亡人數是93,000人,但引用在一份最新出爐的報告中的數據指出發生在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單獨事件在1990年到2004年間可能已經造成20萬起的額外死亡,但此數字來源並非來自經過同儕審查的學術論文。儘管疏散區域和某些限制地區還有些管制,但是大多數的受影響區域已經被認為可以安全地居住和進行經濟活動[7],針對此地附近的廢棄都市進行「放射線觀光」的金額還在逐步成長。
車諾比核電廠
主條目:車諾比核電廠
車諾比核電廠及周邊地區的空照圖,核電廠旁邊為冷卻池,冷卻池南方為車諾比市中心。
車諾比核電廠(51°23′14″N 30°06′41″E)位於現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鎮附近,距車諾比市西北18公里(11英里) ,位於離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邊境16公里(10英里),距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110公里(68英里)。核電廠由四座 RBMK-1000 型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組成,每座反應爐能產生1吉瓦(109瓦)的電能(3200百萬瓦特的熱功率),核事故發生時四個反應爐共提供了烏克蘭10%的電力[8]。電站的建設始於1970年代後期,1號反應爐於1977年啟用,2號、3號、4號亦相繼於1978年、1981年、1983年啟用。另有5號及6號兩座反應爐,每座也能產生1千百萬瓦特電能,事故時仍在建造中。
事故
1986年4月26日星期六,當地時間凌晨1點23分47秒(UTC時間:25日22時23分47秒),因操作不當車諾比核電廠的4號核子反應爐功率在短時間內災難性地激增至最大設計負荷的約10倍,導致蒸汽爆炸,撕裂反應爐的頂部;由於蘇聯的RBMK反應爐為最早期的核能電力系統,只設計了單一的防護層,不像後來的核電廠,在反應爐外還建有安全殼,所以4號核子反應爐爐心立即直接暴露於大氣中,釋放出大量的放射性微粒和氣態殘骸(主要是銫-137和鍶-90);隨後空氣(中的氧氣)與超高溫核心中的1,700噸可燃性石墨減速劑接觸,燃著的石墨減速劑加速了放射性粒子的洩漏,放射性粒子隨風跨越了國界。
當時在控制室內操作反應爐的主要人員包括,擁有主管權限的代理總工程師「阿納托利·斯捷潘諾維奇·迪亞特洛夫」,有運行經驗的第9操作組值班主任「亞歷山大·費奧多羅維奇·阿基莫夫」,還有年輕的新手操作員「列昂尼德‧費奧多羅維奇·托普圖諾夫。事發當時因上級壓力、夜班缺少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以及冷卻水系統和通報系統的混亂,三人對如何在低功率下操作及處理危機的程序並不清楚。事發後成立的特別委員會與設計單位交流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因蒸氣渦輪後備供電測試計劃,反應爐於午夜後的夜班由白天的1600MW半功率逐步降低至700MW功率,在當時的操作條件下未及反應的氙135累積發生反應爐毒化,反應爐功率未能穩定在700MW,而是跌落至30MW。值班主任阿基莫夫正確判斷出反應爐毒化,建議停機,等待24小時待氙135經反應消耗後再逐漸提升反應爐功率;但代理總工程師迪亞特洛夫擔心為影響到日常運行及測試工作負責,以開除兩人要挾,執意要迅速恢復反應爐至計劃所定的700MW。在壓力下值班主任阿基莫夫和操作員托普圖諾夫解除了一系列安全措施,試圖儘快恢復反應爐功率,漸次將211支控制棒中的205支完全拔出,使反應爐處於功率失控的危險狀態;僅因反應爐毒化,反應爐功率的上升滯後,暫時停留在200MW。待反應爐於200MW下燃掉積累的氙135重新激活後,1:23:35僅受6支控制棒束縛的反應爐功率急劇上升。5秒後,1:23:40值班主任阿基莫夫按下緊急停機鈕AZ-5,控制棒立即回插,但為低功率拔出時穩定反應爐而作了負反饋優化的控制棒,在高功率從零插入時短時間內反之帶來正反饋作用,7秒後,1:23:47反應爐功率驟然升至33000MW,超出設計最大功率的10倍,引發蒸汽爆炸,帶來嚴重後果。代理總工程師迪亞特洛夫辯稱當班人員操作無大礙,爆炸緣於反應爐設計缺陷。
蒸氣渦輪測試計劃
在正常狀態下,核分裂反應爐有6%的功率來自反應產物之餘熱。在啟動緊急停機後,儘管連鎖反應停止,但仍會繼續產生餘熱,因此冷卻系統必須持續運作以避免爐心熔毀。
RBMK反應爐使用輕水作為冷卻劑,四號機具有1,600個獨立燃料管道,每個管道每小時需要28噸輕水進行冷卻作業。車諾比核電廠的各機組均配備三台備用柴油發電機,以確保在緊急停機且電網異常時,冷卻水泵持續作動。然而,儘管柴油發電機可在15秒內啟動,卻需要額外的60~75秒暖機,方可輸出水泵運作所需功率5.5MW。長達一分鐘的空窗期是車諾比電廠的一大安全隱憂。
當時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利用蒸氣渦輪的慣性。緊急停機後,蒸氣渦輪仍會持續轉動一小段時間,根據分析,此殘存的渦輪動量可發電供應水泵運作45秒,恰好支應空窗期的電力需求。車諾比電廠為了驗證此一構想,於1982至1985年間進行了三次測試。1982年的第一次測試顯示發電功率不足,在調整系統後,1984、1985年的兩次測試依然失敗。於是電廠計劃於1986年,利用即將進入歲修的四號機進行第四次測試。
由於本次測試主要牽涉電源切換,無明確風險,測試計劃書也就僅由廠長批准,並未跟原設計廠NIKIET和核電管理單位再次確認。然而,問題並非出在測試計劃書上。若測試完全遵守計劃程序,整個反應過程將會是穩定而安全的,並不會發生最終的爆炸災難。
原先的測試程序為:
將機組功率降低至700MW到800MW,但不得低於700MW。
蒸氣渦輪發電機全速運轉。
上述條件滿足後,切斷渦輪發電機之蒸氣供應。
記錄渦輪發電機的發電數據,判斷其是否足夠供應空窗期需求。
緊急發電機暖機完畢,渦輪發電機結束發電。
空窗期問題在車諾比核電廠營運後始終未能妥善解決,是電廠管理方的重點改善項目。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壓力,使現場的管理人員在問題重重的情況下,仍執意進行第四次測試。
測試前置
測試前置作業於1986年4月25日早班前展開。早班工作人員已受過行前訓練,一批電機工程師組成的小組也將在場測試新的穩壓系統。4月25日1點16分,四號機組開始逐漸降低輸出功率。在早班人員上班時,輸出功率已降至正常(3200MW)的一半。
碰巧的是,有個小型發電站無預警跳機,基輔電網調度單位遂要求車諾比優先支援傍晚尖峰用電,延後降低輸出。廠方同意,於是測試被推遲至當日深夜。其他不影響輸出功率的前置作業依然持續進行,包括關閉緊急核心冷卻系統(英語:Emergency Core Cooling System),一個在緊急狀況下向核心注水降溫的系統。儘管ECCS不足以阻止最終的爆炸,但關閉它也反映了本次測試對安全的極端忽視。
當日23點04分,基輔電網允許機組繼續降低輸出。延後測試帶來很大的影響,受過訓練的早班人員早已下班離開,晚班人員正準備交接下班,大夜班人員在午夜後將會獨立作業。根據原先計劃,測試應在早班結束並完成停機,大夜班人員只需管理冷卻系統即可。此時計劃更改,大夜班人員為了在交接結束前做好測試準備,決定極快地降低功率。此時值班主任為亞歷山大·費奧多羅維奇·阿基莫夫,操作員為列昂尼德‧費奧多羅維奇·托普圖諾夫(Леонид Фёдорович Топтунов)。後者在三個月前才升任高級工程師。
測試計劃要求四號機輸出功率緩慢從1,000MW降至700MW。4月26日凌晨12時05分,輸出功率降至700MW,但反應爐內產生的衍生物氙-135持續吸收中子,使得輸出功率持續下降,這個現象稱為「反應爐毒化」(英語:reactor poisoning)。正常功率運作下,充足的中子能將氙-135「燒掉」化為氙-136,但功率過低時,中子供應速度不及於氙-135的產生速度,反應因而逐漸停止。當輸出功率降至500MW時,托普圖諾夫又錯誤地將控制棒插得過深,讓反應爐來到準停機狀態,輸出功率不到30MW。
此刻,反應爐的輸出功率是測試計劃的5%,值班主任阿基莫夫非常不安,和托普圖諾夫共同支持直接停機。但負責指導實驗的代理總工程師阿納托利·斯捷潘諾維奇·佳特洛夫執意繼續進行。兩人被說服後,命令控制室人員關閉控制棒自動控制系統,再以手動控制抽出大量的控制棒。數分鐘過後,反應爐輸出增加,穩定維持在160-200MW,仍然較計劃之測試起始功率700MW為低。這是因為低功率狀態讓氙-135持續生成,毒化反應阻止功率上升。
低功率且充斥氙-135的反應爐造成核心溫度、冷卻水流與中子流的不穩定,觸發了一系列警報。控制室收到大量來自冷卻系統與蒸氣管路的緊急信號。但為了提高反應功率,工作人員對凌晨12時35分至45分之間的警報一概置之不理。
其他前置作業也於功率回升至200MW時展開。4月26日凌晨1時05分,額外的冷卻水泵按照計畫啟動以增大冷卻流。這卻使冷卻流通過冷卻塔的時間減少,冷卻水的均溫因此增加,接近核態沸點,這讓反應爐更不穩定。水流於1時19分超過限定上限,觸發了低蒸氣壓警報。與此同時,增大的水流降低核心溫度,又吸收了一部分中子,使得功率依舊無法上升。夜班人員於是關閉兩個循環水泵,降低水流,並手動移除了更多控制棒。
一系列見招拆招的操作讓反應爐變得極度不穩定。按操作規範,在緊急情況下仍需保留插入至少28支控制棒以確保安全,此時卻只有18支插入。自動SCRAM停機系統與許多自主/被動的安全功能被關閉,只保留了人工緊急停機系統("AZ-5"/迅速緊急停機AZ-5按鈕)。反應爐的配置已經超出原始設計的安全範圍,只要有一點擾動,便足以走向毀滅。 
車諾比核事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8%87%E5%B0%94%E8%AF%BA%E8%B4%9D%E5%88%A9%E6%A0%B8%E4%BA%8B%E6%95%8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