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動區域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西北一帶。
生平
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
在政治態度上的分歧比較明顯。嵇康、阮籍、劉伶等仕魏而對執掌大權、已成取代之勢的司馬氏集團持不合作態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後被迫出仕。阮咸入晉曾為散騎侍郎,但不為司馬炎所重。山濤起先「隱身自晦」,但40歲後出仕,投靠司馬師,歷任尚書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為司馬氏政權的高官。王戎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晉後長期為侍中、吏部尚書、司徒等,歷仕晉武帝、晉惠帝兩朝,在八王之亂中,仍優遊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賢的不合作態度為司馬氏朝廷所不容,最後分崩離析: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竹林七賢最後各散西東。
名稱來由
竹林七賢之名的由來,學界存在爭議。東晉孫盛《魏氏春秋》文云:「(嵇)康寓居河內之山陽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東[來源請求]),與之游者,未嘗見其喜慍之色。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內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游於竹林,號為七賢。」[1]一般認為「竹林七賢」之名與「集於竹林之下」的竹林之遊有關。[2]
傳統說法認為「竹林」位於嵇康在山陽的寓所附近。[3]嵇康與其好友山濤、阮籍以及竹林七賢中的其他四位常在其間暢飲聚會,因而時人稱之為「竹林七賢」。這種說法見於《晉書·嵇康傳》及《世說新語·任誕》竹林七賢條。
陳寅恪認為,「竹林七賢」的活動地方實際上並沒有產「竹林」,竹林七賢是先有「七賢」而後有「竹林」,七賢出自《論語》中「作者七人」的事數,有標榜之義。「竹林」之辭,源於西晉末年,佛教僧徒比附內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乃托天竺「竹林精舍」(Vlenuvena)之名,加於七賢之上,成「竹林七賢」。[4]
王曉毅不認同陳寅恪的觀點,從漢晉時期佛經中「竹林」這一譯名的出現頻率質疑了陳提出的「托天竺竹林精舍」一說,並結合史料實地考察發現魏晉時期黃河流域確實種植有「竹林」,之後又從時間和地點上論證了竹林七賢聚會的可能性,從而認為傳統說法對於「竹林七賢」一名由來的記載是真實可信的。[5]
作品
嵇康:善古琴,作品有《琴賦》、《聲無哀樂論》、《難自然好學論》、《養生論》、《與山巨源絕交書》。
阮咸:製作了同名樂器——「阮琴」,精通音律,然而在文學方面沒有留下作品
劉伶:好飲酒,傳世作品《酒德頌》
向秀:竹林七賢瓦解之後,寫有《思舊賦》
阮籍:傳世作品《大人先生傳》,風格與劉伶《酒德頌》相似,詩存《詠懷詩》八十二首,著有《達莊論》、《為鄭沖勸晉王箋》等
評價
岑逸飛認為,如果分五等,嵇康屬優,隱遁招致殺身之禍,作《管蔡論》為管蔡翻案,認為管蔡之反是疑慮周公篡權,影射司馬氏篡魏,鍾會指他「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輕時傲世,下不為用,無益於今,有敗於俗」,被誅時有3,000名太學生請以他為師;阮籍屬良,狀甚瀟灑,卻能虛與委蛇,聞悉步兵廚人精於釀酒,為飲酒而當步兵校尉,未可厚非,境界及不上稽康;山濤、向秀屬常,雖有學問,但山濤位至三公,向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稽康後與山濤絕交,並非無因;阮咸、劉伶屬可,阮放浪形骸,劉為酒徒,皆乏善可陳;王戎屬劣,神童小時了了,大時壞透,全靠獻媚取容,苟全於世,且貪財聚斂,不知休止[6]。
臺灣高雄市有七賢路以紀念之。

竹林七賢,他們是美男子,卻一個不洗澡,一個裸奔,一個嗜酒如命
竹林七賢,他們是美男子,卻一個不洗澡,一個裸奔,一個嗜酒如命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JhC0HC
2017-03-31 由 物道 發表于資訊
辯論節目《奇葩說》熱播了三季,新的一季又要開播了。有人說,那些辯手是當下中國最受矚目的一群「奇葩」,說的是,他們總有新奇想法,又能辯證地自圓其說,各個智慧耀眼。但說到歷史上的「奇葩之最」,還得數一千多年前的魏晉名士——竹林七賢。
提起他們,眼前總會浮現出一群超凡脫俗之人:枕青石,臥松崗,或酣醉,或撫琴,飄飄欲仙,放浪形骸。
竹林七賢,在他們的年代,或許被視為異類,千年之後,我們看清他們引領了一代風骨,代表了魏晉風度。在我看來,若你喜歡怪人,其實他們很美。
▲ 馮遠 竹林七賢圖
曾有人戲言,嵇康幹什麼都能出名。為什麼?因為他長得帥。
《世說新語》這樣形容他:身長七尺八寸(1米8左右),風姿特秀。傳說某人見到他的兒子嵇紹,氣度非凡,「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王戎卻說:這是你沒有見過他父親而已。可見嵇康容貌超群。
可就是這麼一位美男子,卻「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養,不能沐也」,懶散得很。
他平日喜歡打鐵。在後園一棵茂密的柳樹下,火花四濺,叮叮噹噹,偶有路人來討,他不收錢,一頓簡單酒菜即是報酬。他又引來山泉,繞著柳樹築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就跳進池子裡泡一會兒。
人們問他為何愛打鐵,他笑而不語。對他來說,這是一種生命的改造,一種關於人生隱晦的表達,難以與旁人言說。
倔強的嵇康,一生只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拒絕司馬昭招安,與當官的好友山濤絕交,對前來討教文章的鐘會冷眼待之。太分明的愛恨為他招致了殺身之禍,但又怎樣呢,臨刑前他悠悠然彈了一曲《廣陵散》,風一般從容。
阮籍話很少,但愛用眼睛說話。看到討厭的人,翻白眼;看到喜歡的人,黑眼溜溜,名曰「青白眼」。
據說,他的母親去世後,嵇康的哥哥嵇喜來致哀,但因為嵇喜是在朝為官的,於是他也不管禮節,當場給人家一個大白眼。直到嵇康帶著酒、夾著琴來,他才大喜,正眼視人。
他是出了名的酒鬼,常常到鄰居家的酒店吃酒,醉了直接趴桌子上呼呼大睡,連旁邊坐著貌美的老闆娘也毫不避嫌。
酒也成為他反抗權貴的武器。司馬昭為了拉攏他,想跟他結為親家,派人上門提親。阮籍一聽,趕緊拚命喝酒,一連60天,天天爛醉如泥,來人根本沒法向他開口。司馬昭氣結,「算了,這個酒鬼,隨他便吧!」
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醒我獨醉,到底哪個看得更透?
▲ 唐 孫位 《高逸圖-竹林七賢》阮籍局部
說山濤不能不提嵇康。
當年一起在太學裡讀書,這哥倆曾共同標榜清高,表示一生不要涉足官場。
可山濤後來卻去了當官,還試圖舉薦嵇康,嵇康當即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高調絕交。
看著他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譏諷,山濤默默不語。他覺得,走向山林,一味孤傲悲憤,沒有用。因為這個社會還在變壞,與其躲著,不如出來做官,也許自己能帶出一個好的風尚出來。
▲ 元·趙孟頫·《與山巨源絕交書》局部(文/嵇康)
昔日好友自此殊途。嵇康打他的鐵,山濤當他的官,但其實誰都沒有忘了誰。
嵇康後來上刑場時,一對兒女抱著他的腿哭,他卻淡淡地說:山濤會把你們養大的,不要怕。山濤果真把他的一雙兒女帶大,還將嵇紹舉薦入仕。
後人常常贊山濤寬厚,批嵇康厚臉皮,但其實,能對山濤放心的嵇康未必不可愛,能和嵇康混一塊兒的山濤也未必不叛逆——沒人比他們更了解彼此。
▲ 唐 孫位 《高逸圖-竹林七賢》山濤局部
向秀成為竹林七賢的時候,才20歲。
在這個以喝酒為主要日常的團體里,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嵇康聊天,幫嵇康打鐵。在古畫里,常看見有個年輕人在旁邊拉風箱,這人就是向秀。
夜裡,他還經常和嵇康整宿整宿地討論養生,事後專門寫文章紀念。
▲ 范曾 《向秀造像》
後來嵇康遭禍,向秀目睹他走向刑場的瞬間:「夕陽在天,人影在地」。大悲大痛中,向秀大徹大悟,最終入了淡泊之境,將餘生都寄托在了莊子上。
某日故地重遊,向秀作了一篇《思舊賦》,懷念那些紅塵作伴的日子。如果不是他,我們不可能知道竹林七賢故事,也會覺得那個亂世里會少掉一些人的堅持。
▲ 邊莉娟 《思舊賦》手卷 局部(文/向秀)
據說,劉伶是竹林七賢里長相最丑的,但是他性格奇趣,不像嵇康和阮籍那麼悲憤,人比較幽默。
他平時愛喝酒,喝醉了常耍酒瘋得罪人,有一次就得罪了一位彪形大漢。人家提起砂鍋大的拳頭就要打他,他靈機一動,大喊:雞肋豈足當尊拳?
意思是,我這軟骨頭不是你砂鍋大的拳頭的對手。
人家哈哈大笑,放他一馬。
但說到劉伶最有名的事跡,還是「裸奔」。有天朋友們去他家裡,見他赤身裸體,罵他沒有禮貌。他哈哈大笑: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怎麼跑我褲子裡來了,還說我沒禮貌?
那些看起來瘋瘋癲癲的人,可能是最有智慧的人。
▲ 唐 孫位 《高逸圖-竹林七賢》劉伶局部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叔侄二人有「大小阮」之稱。
小阮很好地繼承了大阮藐視禮法的作風。當時民間有個習俗,七月七日這天,大家都會在院內晾曬衣服。很多富貴人家,將貂皮大衣、綢緞被子全部掛成一片。阮咸見狀,用竹竿挑著自己的粗布大褲衩,朝著富人家掛了起來。
▲ 近現代徐州籍書畫藝術家賀成《阮咸曬布》
王戎在後世一直比較有爭議,倒不是因為他太有個性,而是因為他人比較愛財。
平日最大興趣,就是經商,跟夫人手執象牙籌數錢。侄子結婚他只送了件單衣,婚禮一結束就巴巴要了回來。
阮籍對他這一點頗有些「意見」。一次參加竹林聚會,阮籍當面笑他:這俗人又來壞我們的興致了。王戎卻不以為忤,反答:要是你的興致能被我這種人敗壞,那說明你的興致也沒啥了不起啊!
表面看是兩人針鋒相對,其實這反而是他們坦坦蕩蕩的證明。王戎不太介意別人瞧不瞧得起他自己。在那個時代中,他覺得唯有好好辦實事,才能對社會產生一點點改變。
▲ 唐 孫位 《高逸圖-竹林七賢》王戎局部
這七個風骨脫俗的怪人,因相似而相聚,卻又每個人都活出了不同的故事。
他們彼此相知,卻也明白怎麼去完成自己:不在意彼此的看法,更不在意世界的看法。歸隱的去歸隱,當官的去當官,各自一路從「奇葩」活成了傳說。
原來所謂的奇葩,也可能只是比常人更懂得堅持自己罷了。
世界很複雜,但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待世界的態度和做法。坦蕩蕩做自己,人人都是賢人。
▲ 張大千 《竹林七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