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樂府鐘 
此展品為秦代的青銅器。 鼻形紐,有錯金蟠螭紋、流雲紋、錯銀雲紋、陽線雲雷紋飾于鐘上。 紐部刻有「樂府」二字,證明秦代已經設有樂府機構。 現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中文名稱 秦樂府鐘 出土地點 秦始皇帝陵園西側內外城垣間的飤官 館藏地點 西安市臨潼區秦俑館公路與秦陵北路交叉口 所屬年代 秦 通    高 13.30釐米 所屬博物館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所屬地區 陝西咸陽
展品介紹
1976年,秦始皇帝陵園西側內外城垣間的飤官遺址出土青銅質,鼻形紐,有錯金蟠螭紋、流雲紋、錯銀雲紋、陽線雲雷紋飾于鐘上。 紐部刻有「樂府」二字,證明秦代已經設有樂府機構。 經測試,此鐘聲音清脆悅耳,音調準確,鐘聲屬於C調。 樂府是皇家慶典和祭司時管理音樂的官署。
秦 樂府鐘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高12.8釐米]
1977年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出土,鈕鐘,鈕較長,兩銑斜弧向內收斂,枚作乳丁形。
秦乐府钟
秦樂府鐘 [1]
鉦、篆間及鼓部飾錯金或錯銀雲紋、菱形幾何紋等。 有銘文「樂府」兩字。
秦樂府鐘為青銅所鑄,帶有鼻鈕,通高13.3釐米, 兩銑間7.2釐米,鼓間5.8釐米, 舞廣6釐米×4.8釐米。 雖在地下埋藏了兩千餘年,出土後鐘體上錯金銀的花紋卻清晰而完整,顯示出豪華典雅的風範。 鐘的鉦部和鼓部為錯金蟠紋,篆間及鐘帶為錯金流雲紋,鐘帶為錯銀流雲紋,不同的紋飾相間排列,相互襯托,更顯示出外型的精美。 鐘的內側還有細如髮絲的陰線雲紋,我們以往發現的編鐘內壁均為素面,不裝飾花紋,而這口樂府鐘內壁卻刻有陰線雲紋,在考古上極為罕見。 那麼如此精美的紋飾,是怎樣製作的呢? 秦樂府鐘採用的是嵌錯結合工藝,就是在鑄造好的鐘體上用金銀絲鑲嵌成花紋,然後把器表磨光,使花紋清晰,線條鮮明。 鑄造如此纖細的花紋,一是制模不易,二是燒鑄時銅鬥的溫度難以掌握。 若溫度偏高容易把橫的紋路衝垮,偏低則銅鬥流動不暢,花紋鑄不完整,此鐘的花紋基本完整、清楚,令人驚異。 充分顯示了秦代高超的青銅冶鑄水準和工藝水準,為進一步研究古代錯金銀及鑲嵌工藝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秦樂府鐘不僅精美,同時作為一件古樂器還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樂理知識。 鐘的內壁有四條調音帶,並有銼痕,說明秦人已經對鐘進行過調音。 1982年著名音樂家呂驥先生敲響了樂府鐘兩千年來的第一聲,並鑒定它的音調為c調,音質清脆悅耳,音準度也很高。 這在瞭解和探討秦代音樂成就方面無疑有著重要意義。 [1] 
秦樂府鐘是集中全古代中國最高的文化智慧、精華和人才、集全國之長才得以完成的,這從另一個角度講,正是秦代國家大統一帶來的結果
----------------------------
青銅錯金銀樂府鐘,用象鼻勾成長紐,兩銑斜弧向內收斂,枚作乳釘形。 鉦、篆間及鼓部飾錯金銀和錯銀的雲紋、如意紋等。 此秦樂府鐘的製作工藝十分精湛,是嵌錯結合,在鑄造好的鐘體上用金銀絲鑲嵌成花紋,然後把器表磨光,使線條鮮明,花紋清晰,鐘內壁的花紋雖細如髮絲,但非常清楚。 鑄造如此細小的花紋,一是制模不易,二是燒鑄時銅鬥的溫度難以掌握。 若溫度偏高容易把橫的紋路衝垮,偏低則銅鬥流動不暢,花紋鑄不完整,此鐘的花紋基本完整、清楚,令人驚異。 此鐘與秦始皇陵園臥宮遺址內的青銅樂府鐘十分相似,是一件宮廷內祭祀的禮器,絕對是一件稀世珍品。
-----------------------------
錯金或錯銀裝飾,鐘的內側有細如髮絲的陰線雲紋,而以往發現的編鐘內壁均為素面,在考古上極為罕見。 鐘體曾有銘文「樂府」兩字後被盜者磨去,輾轉十餘年後從香港追回),證明瞭秦代即有樂府。 它的發現者即被稱為「秦俑之父」的原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袁仲一。
----------------------
秦始皇陵中國寶秦樂府鐘被竊 十年後秦俑之父袁仲一讓它重現江湖
2018-09-19 由 鄱陽之窗 發表于資訊
核心提示:1986年,陝西省博物館展出秦樂府鍾。誰想,在展覽中,秦樂府鍾慘遭失竊。1996年,秦樂府鍾「重現江湖」。聽說由香港一個私人收藏家收藏,袁仲一立即被官方派去辨別真偽。「很可惜!『樂府』兩個字已經被銼刀銼掉了,而且鐘體被酸性液體浸泡過。」袁仲一嘆息道,「我之前研究它研究了快十年,有二十多處細微的痕跡是一般人不知道的。我得仔細看看,它是不是原來的那個鐘。如果不是,我們拿回來沒意義;如果是,我們不拿回來,等於丟了一個國寶。」
...
樂府鍾是秦代的青銅器。鼻形紐,有錯金蟠螭紋、流雲紋、錯銀雲紋、陽線雲雷紋飾於鐘上。紐部刻有「樂府」二字,證明秦代已經設有樂府機構。現收藏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資料圖
本文摘自:中國新聞網,作者:付鑫鑫、韓宏,原題:「秦俑之父」袁仲一:當地人曾把陶俑當怪物打碎
一把鏟,一條繩,探幽尋秘驪山陵,朝朝暮暮情。腰如弓,鏟聲聲,奇珍異寶一宗宗。誰知精血凝?
石灘楊,荒漠漠,秦皇御軍八千多,寰宇俱驚愕。人似潮,車如梭,五湖四海秦俑熱。夜長人在何?
——《長相思》(袁仲一)「《長相思》是寫給所有為秦始皇陵、兵馬俑做出貢獻的考古工作者,並對已仙逝的老考古隊員表示懷念。」現年83歲的袁仲一精神矍鑠,時不時從身後的書櫃里翻出一兩本書來展示自己的心得。
談起四十多年考古生涯中的點點滴滴,憶起秦始皇陵、兵馬俑發掘及其研究的一幕幕,袁仲一眸中洋溢著興奮。那一座座陪葬墓(坑)、那一尊尊兵馬俑,在他眼裡,就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活脫脫的生命——他與他們相濡以沫,度過了近半個世紀的春秋。
袁老一再強調:「考古是集體勞動的成果」。這句話,他在採訪中說了4次。「我作為考古隊的一員,幾十年來一直從事兵馬俑的勘探、發掘和研究,收穫頗豐。」
袁仲一曾長期擔任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2003年退休;陸續出版過幾十部發掘報告和專著。有人總結,袁仲一這輩子做了四件事:除了兵馬俑,還有秦始皇帝陵的考古、銅車馬的發掘以及秦陶文的研究,正是這些為袁仲一贏得「秦俑之父」的美譽。
陶俑曾被視作「怪物」打碎
其實,袁仲一的第一份工作並不是考古。1950年,他考入徐州師範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徐州市一小學任教。出於對歷史研究的強烈興趣,1956年7月,袁仲一成功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四年後,就讀古代史專業的研究生。
1964年,他主動響應國家號召,連續三次向黨支部書記遞交申請,要求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鍛鍊自己。
為什麼一個江蘇人,要從繁華的大上海跑到偏遠的西北?
「沒來之前,我也覺得西北『飛沙走石滿窮塞』。來了才發覺,西安環境不錯,沒有南方的梅雨天。作為十三王朝的古都,地上地下有研究不完的寶貝,西安簡直是考古工作者的天堂,放眼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風水寶地。」袁老說完,嘿嘿地笑。
那個年代的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方向大致分為四大類:石器、殷周、秦漢和隋唐。袁仲一學的是古代史,對甲骨文、金文等頗有興趣,也參加過唐墓的發掘,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堂叔李壽墓的發掘。
1973年,當地農民灌溉田地時,李壽墓道塌陷被發現。袁仲一和隊友屈鴻鈞一起去了工地,見墓中壁畫內容豐富,有農耕文化方面的資料,如馬廄、磨坊,還有儀仗出行圖、寺院、道觀圖等等。尤為特別的是,李壽石槨正面有扇雙開門格式的小門,打開鐵鎖,人可以進去;還有罕見的龜形墓誌,體積較大。Bronze Bells of the Qin Dynasty 秦乐府钟 — Steemit http://bit.ly/2PIsBJB
------------------
Bronze Bells of the Qin Dynasty 秦乐府钟 — Steemit http://bit.ly/2PIsBJB
--------------------
秦始皇陵錯金銀鍾失而復得 最關鍵銘文竟然被弄掉了
2017-05-31 由 王朝的廢墟 發表于文化
《漢書·禮樂志》記載漢武帝時「乃立樂府,采詩夜誦。」
漢武帝設立樂府的認識,一直延續到1976年,當陝西的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周邊發現了了一件刻有「樂府」二字的錯金銀鍾,才正式推翻了這一舊觀點。
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錯金銀樂府鍾
很遺憾,去了很多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館,卻無緣一睹這件文物的真容。直到最近去了一次北京,在國家大劇院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陝西古代音樂文物展上」,才首次見到這件文物。
這把青銅鐘體積不大,造型很常見,不過通體金色的紋飾,讓它立刻華貴典雅了許多。樂府」這兩個銘文,更是讓它身價倍增。但按照提示牌的提示,我在鍾鈕上仔細的尋找了許久,卻沒有看到「樂府」這兩個字。
左側未見「樂府」二字
右側也未見「樂府」二字
和曾經兵馬俑的領隊許衛紅老師交流,然後查閱了相關資料,知道這把錯金銀樂府鍾竟然在1986年從博物館裡被盜走,然後音訊全無。直到10年後的1996年才「重出江湖」,輾轉流落至一位香港商人的手中。
消失的「樂府」二字
但令人遺憾的是,「樂府」兩個字已經被銼刀銼掉了,而且青銅鐘也被酸性液體浸泡過。如果不是袁仲一對這把青銅鐘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二十餘處一般人無法覺察細微痕跡袁老全部瞭然於心),沒有證據證明這把錯金銀鍾就是陝西丟失的那把,可能它就永遠深藏於私人之手而徹底無法一見了。
倒賣這把鐘的人其實也很聰明,雖然對文物進行破壞,並挫掉「樂府」二字會讓其價值打些折扣。但如果不這樣做,可能也無法順利的出境交易,畢竟這樣製作精美的秦代青銅鐘本是也是可以賣上價格的。
但這種毀屍滅跡的行徑,造成了無法彌補的遺憾,著實讓人痛心疾首。
刻有「樂府」字樣的石磬
好在這一遺憾在去年有所彌補,在秦咸陽宮遺址內,陝西的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件石磬,經過清理後醒目的「樂府」二字呈現在石磬之上。如果說那把錯金銀鍾證明了樂府在秦代就已經存在了,那麼這件石磬則為尋找秦代樂府所在,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線索。
秦始皇陵錯金銀鍾失而復得 最關鍵銘文竟然被弄掉了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PHjw3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