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外孫-唐叔虞後裔姓氏,主要有晉姓、楊姓、韓姓、何姓、溫姓、賈姓、簡姓、曲姓、解姓、侯姓、欒姓、席姓、先姓、谷姓、冀姓、步姓、籍姓、閻姓等 https://goo.gl/oMoZRb
-----------------------------------------

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漢族,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舉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將軍府同武上將軍,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1949年11月20日至1950年3月1日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務,是中華民國行憲至今唯一一位代理總統職權、形同國家最高領導者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主政期間,其管轄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共軍佔領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軍閥中紀錄最長者。
身世
閻錫山生於山西省五臺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6歲喪母、9歲入私塾讀書、16歲協助其父閻書堂(字子明)經商[1]。
辛亥革命
1901年入山西武備學堂,1904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振武學校。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9年自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返國,出任山西陸軍小學教官、監督。不久應清朝行省鄉試,中舉人。任山西陸軍第二標教官,後任標統。武昌起義發生後,當時的山西巡撫陸鍾琦很早已經意識到山西新軍不穩定不可靠,為防意外,他一方面從外面調配巡防營駐紮省城維護秩序,另一方面將駐守省城的新軍調往外地。陸鍾琦給出的開拔時限為10月28日。當天下午,新軍中具有新思想的軍官黃國梁、閻錫山、張瑜、溫壽泉、喬煦、南桂馨等集會決定利用開拔命令領取武器彈藥,當天夜裡突然發難,駐紮太原城外的新軍第八十五標第三營管帶姚以價率先從南門攻城,駐守在城內的第八十六標標統閻錫山迅即響應。一夜之內,太原全城就被起義軍占領,山西巡撫陸鍾琦、協統譚振德被槍殺,滿城亦降。稍後,山西全省各州縣仿照省城相繼獨立。辛亥革命成功後,閻錫山任山西都督,按新軍起義的順序,山西省是全國的第五個宣布獨立的省份
北洋軍閥
袁世凱洪憲稱帝時,閻手裡只有七千多人馬,袁世凱勢力四面包圍,於是擁護袁世凱稱帝,並因此被封為「中華帝國」一等侯[2]:27。之後閻亦繼續支持北洋政府。1917年護法運動期間,奉段祺瑞令帶兵赴湖南作戰。因晉商富甲天下,山西省於清末與民國初年為中國富庶省份;作為1910年代至1920年代地方領導人,閻錫山因此成爲中國重要人物之一。[3]
農業政策
1917年開始,閻錫山重拳出擊,推出「六政三事」(「六政」:水利、種樹、蠶桑、禁菸、斷辮、天足;「三事」:種棉、造林、牲畜)來發展農業。梁漱溟在1922年到山西考察村政建設時,也曾在山西國民師範發表了一篇誇獎山西農村建設成績的演講:「現在全國各地都亂到極點,個人自由的權力,全被剝奪無遺。……如廣西、廣東、湖南、四川、陝西……,哪處不是民不聊生!……山西這方面,無論如何,我們總是可以讚美地方政府有一種維持治安的功勞。」
兵工業
山西通往外界之鐵路修建於1902年,是跟法國銀行借款,由法國工程師設計、發包來完成;因為成本問題,鐵路被設計成窄軌[2]:26。閻錫山對山西工業特別是軍火業的發展也不遺餘力。他所設立的太原兵工廠和山西火藥廠,曾與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漢陽兵工廠和瀋陽兵工廠並列。生產的彈藥不僅能滿足自己軍隊的需求,也成為他拉攏和要挾其他軍閥勢力的重要工具。由於彈藥充足,閻錫山曾下令官兵在打靶時,一律用實彈。
閻錫山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vzXGGb



閻錫山的「家性教育」
「花錢辦教育是世上第一樣積德之事」
更新: 2019-04-25 7:16 PM    標籤: tags: 民國風流人物, 閻錫山, 義務教育, 民國教育, 民國軍閥
在「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的紛亂年代,閻錫山為山西孩子打造了美國最新樣式的建築,用於校舍與教室。閻錫山認為,什麼錢都可省,唯有教育不能省。
1911年,山西省文盲占總人口的99%,閻錫山治晉近40年期間,山西義務教育普及率達60%~80%,各縣教育經費占行政支出最高時達82%。
中國建設 要本著中國歷史文化去做
閻錫山七歲入私塾,熟讀四書,十歲入義塾,習誦十三經,少年時「四書」、「五經」多能脫口而出,綱鑑大事知其概略。他將山西試行的三民主義的五權政治,闡釋為「建設在中國數千年之文化上」的天下「德」治。
1904年,閻錫山東渡日本求學,期間的幾件小事給他印象深刻。一次,他因野營演習住在一個素不相識的日本平民家中,主人為其洗衣,還要連夜烘乾,為的是不耽誤他第二天演習;在野外做操時,一個士兵見習生折下了一片樹葉,被教官訓斥:「你這種行為能斷送日本前程!」
日本根植東方傳統、潛移默化的國民素質教育,深深影響了閻錫山。他不止一次地強調,在中國搞革命和建設,要本著中國歷史文化去做。
1912年(民國元年)國父孫中山蒞臨太原,與閻錫山合照。(公有領域)
推行義務教育 沒有失學兒童
1917年,閻錫山在孟炳如、柯璜等人建議下,於太原文廟設立洗心社,閻錫山親自擔任總社長,各縣紛紛成立分社。每逢週日,全省各地各界人士自由參加,公開演講,闡明孔孟儒學,介紹歐美新知。一時間,很多國內外名流慕名而至,山西上下習傳統學新學的氣象蔚然成風。
同年,閻錫山在山西開始推行旨在啟民智、育民德的「用民政治」,頒布《人民須知》和《家庭須知》,興辦國民教育,規定孩子七到十三歲之間至少上學四年,學習國文、算術、體操、美術等課程,不收學費。
為了讓孩子接受教育,閻錫山不惜「罰」天下父母,無故不上學者,罰家長1~5元罰金,10歲以後,每歲加1元。
閻錫山不僅「強迫」天下父母,還強迫天下「父母官」,他要求,上至省財政、教育廳局,下至村長和學董,人人都要籌集教育經費,以作財政撥款的補充。而財政撥款針對教育開支是一路綠燈。1919年,財政同比增長的145萬中,竟有120萬是列支教育經費。
1918年,閻錫山還自費在家鄉創辦川至中學及附小,「川至」即百川歸至,校訓為「公毅敏潔」。入學者,頭四年不收學費,每年還給學生發一身校服、一雙鞋。學校建有7排瓦房,一共140間,禮堂、會議室、生化研究室、標本陳列室、運動場等一應俱全。
在閻錫山的努力下,山西學齡前兒童受教育情況獲得極大改善,連僅30戶人家的小村莊都自設有學校,沒有失學兒童。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發文推行山西的義務教育。
閻錫山贈友人照。(公有領域)
「家性教育」
新文化運動以後,很多教育家提倡個性教育、個性解放。閻錫山則有不同想法,「學有實際,人無棄才」是閻錫山的教育理念,他強調 「家性教育」。
「家性教育」就是要求教的課程首先要對家庭有幫助,不能死讀書、讀死書。他認為社會以家庭為單位,學校教育不應忽視對家庭生活的幫助,要根據學生家中的不同情況,確定對村民的教育內容。
閻錫山說:「譬如農家之子,就把摟田作為他的一門功課。評定他們的分數多寡,就以摟田和打場的勤惰為標準,總要使上過學的男子,比沒上過學的男子愛鋤田。」
他認為這樣培養出的人才,對家庭有益,可以替父母解憂,同時父母也願意把孩子送到學校,能夠形成良性循環。
閻錫山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能夠體諒他人父母心境的閻錫山,告誡他的孩子,生活中碰碰釘子、挨挨罵,有時也是一種收穫和進步。
兩個兒子將去美國創業,閻錫山送給他們16個字:「輕財重義,訥言敏行,儉己厚人,恭己恕人。」
閻錫山與四子閻志敏(右)、五子閻志惠合影。(公有領域)
閻錫山對兒子說:「我負責山西時,你祖父跟我說,要早知道我要負這麼大的責任,一定叫我背幾回炭、掏幾回廁所,這樣我才知道生活的困難和工作的艱苦,處理民事才有標準。」
閻錫山認為,人心好了,政治才會好,社會才會好。1920年,他召開著名的「進山會議」,確定了道藝並重的教育法則,強調教育的道德功能。在他治晉期間,山西土匪幾乎絕跡,犯罪率極低,1924年全省只有17次搶劫事件。
世上第一樣積德之事
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流傳著這樣一幅漫畫,畫面中的閻錫山一手提一桿秤,一手拿著算盤。閻錫山的節約和精算是出了名的。
可是他對國民義務教育的投入大手筆是讓人驚歎不已。閻錫山認為,什麼錢都可省,唯有教育不能省,並說:「要知學校是永遠的,無論誰家將來必有子弟入學。況且花錢辦教育是世上第一樣積德之事,你們須以此理告人民知之。」
1932年,忻縣、定襄縣、大同縣三縣的全年教育經費分別為122,021元、64,543元、91,789元,占本縣該年行政費總開支之比例分別為61%、50%、57%。
閻錫山甚至用軍費當作教育經費。為解決義務教育師資問題,他推廣師範教育,因此將山西整編軍第五旅的一個旅的軍費用來興建太原國民師範學院,學校全部公費。
他花大筆經費用來修繕校舍和購置設備。1925年8月21日,全國教育界名流到山西國民師範附小觀摩,當年的《申報》對此作了報道。校舍全部為特建,堪比北師大,「全校有18個教室,小學低年級教室均採用美國最新式樣建築,三面黑板一面採光,使學生在教室中多活動地步,並省目力也。全校有男女教員32人,職員2人,一切設備均極完備」。
在閻錫山的規劃與努力下,1921年,山西省內普通高等小學校達500所,在校生5萬人,男女國民學校近2萬處,學生72萬多人,當時山西千萬人口中學齡人近百萬,閻錫山的國民教育普及率在72%以上。
在戰亂的三四十年代,閻錫山創造了中國的義務教育奇蹟。陶行知曾前後三次考察山西義務教育,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除山西省外,均無義務教育可言。」
閻錫山1948年在辦公室的留影。閻錫山時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公有領域)
參考文獻:
雒春《閻錫山傳》
申國昌《閻錫山治下的義務教育奇蹟》
郭學旺《閻錫山與傳統儒學》
成新文《閻錫山早期的儒學思想》
蘇煒《談閻錫山的教育思想及其實踐》@*


防疫典範!軍閥閻錫山防堵肺疫 保境安民 | 瘟疫 | 武漢肺炎 | 大紀元

防疫典範!軍閥閻錫山防堵肺疫 保境安民
2020-02-20_2251162020-02-20_225211
閻錫山。(公有領域)
更新: 2020-02-19 5:40 PM    標籤: 閻錫山, 瘟疫, 武漢肺炎
因中共隱瞞疫情真相,導致武漢肺炎蔓延全國,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到了使用近20台「移動式焚化爐」的地步。此消息引發網友熱議:「到底死了多少人?」「不夠燒,還要調派移動焚化爐……」大疫之下,中共在多地實行「戰時管制」,隔離醫院如同集中營,將急欲求生的中國百姓推向苦難的深淵。中共對外封鎖疫情真相,對內打壓異議人士,抓捕尋求自救的平民百姓,又以「文革」式暴力防疫:隨便抓人、打人、牽繩索遊街示眾等,侮辱國人人格尊嚴,引發民眾憤怒。
追昔撫今,我們且回顧一百多年前,軍閥閻錫山的防疫舉措,其展現的行政效率,實屬罕見,也對當下是為借鑑。
閻錫山與孫中山合照。(公有領域)
1912年(民國元年)孫中山蒞臨太原與閻錫山合照。(公有領域)
民國七年(1918年),晉北爆發嚴重肺鼠疫。此次疫情源自內蒙古,後波及山西北、中部二十多縣。1月1日,北京通告山西省府,內蒙綏遠、五原、薩拉齊及包頭鎮等地發生肺疫。1月5號,山西督軍兼省長閻錫山接到山西省內疫情報告。1月7日,時任總統段祺瑞作出批覆,任命伍連德、陳祀邦、何守仁三人為檢疫委員,負責防疫事務,調查處理山西大同一帶疫情。
1月5號,閻錫山接獲疫情報告後,遂即公開訊息,著令山西各縣迅速阻斷交通,設立檢疫站,嚴格檢查疫症,要求各地官民加強消毒與隔離,掩埋疫斃者屍體。他借鑑1910年東北鼠疫經驗,當機立斷做出主要防治決定。閻錫山調用手下官員、軍警,聯合紳商協助警隊消毒等事宜。同時授予醫官權力,聘請數十位中外醫師協助治療和防疫。
由北京派來的三位專業防疫委員商議後,設置了三道防禦線:綏遠為第一區,由伍連德負責;豐鎮為第二區,由何守仁處理;大同為第三區,由陳祀邦擔任。交通部命令京綏鐵路管理局全力配合防疫,暫停相關鐵路交通。
閻錫山坐鎮山西,治理晉地,其政經政策自成一體。他致力於經濟建設,對外保境安民,對內自存自固。因瘟疫人命關天,他全力運作防疫系統,力主保全更多百姓的命。由中央分發文告,普及疫病流行及預防之知識。閻錫山以電報要求防疫最前線的縣知事、縣佐和警佐將疫病資訊各印二十多萬張,務使傳單送達每個村莊,並責成省、縣、村級行政官員切實將疫情對各村落民眾宣講明白,讓人民知道如何自我防範,避免染疫。這些政策,用今天的話講,是由專業公共衛生官員負責區域防疫統籌,中央和地方配合,對民眾完全公開疫情事實,儘量做到資訊透明。
中央政府內務部派了一位美國醫學博士楊懷德(Dr. W.Yeung)趕赴山西。閻錫山在這非常時刻,授以楊博士醫務全權,並動員一切社會力量,一切人力資源,請在山西的各國醫生和宗教界人士參與防疫和救治。他做出了許多決策,調動人力物資,施行有效的政令,迅速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閻錫山1948年在辦公室的留影。閻錫山時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公有領域)
閻錫山1948年在辦公室的留影。閻錫山時任太原綏靖公署主任兼山西省政府主席。(公有領域)
據《山西省疫事報告書》記載,閻錫山下令遮斷疫區內外交通,展開整段鐵、公路線的檢疫工作,不僅停開前往疫區的火車,而且乘車前往非疫區的乘客也都要接受檢查,認真防檢客流與物流。對來自疫區的百姓,必須截留七日察看,先以石炭酸水對其消毒,為其更換新衣後,送入隔離所,每天由醫士進行診視。若無疫症則給證明放行,若出現疫症,則立即送入醫院,並將病患所住的房屋重新消毒。
當時遮斷交通後,官方也同時施展救濟。因山西疫情發生在寒冬,一旦阻斷交通,官兵、商賈與百姓的生活供給就成了巨大難題,但不能因此導致無數工商百姓凍死和餓死,所以雖遮斷交通,但仍行變通,「日常需求當然由公家接濟」,並對外來商旅和工人提供食物(分付費和免費二種)。
凡是流徙的貧民、老弱及乞丐,被檢疫員截停後,暫居官府指定的收容所,免費由官方給付棉衣褲,以及早晚二餐飲食。如果一家連斃數口人,餘者不能自謀生活,必須由地方官實施救濟,則撥付公款作為補助,或發放糧米救濟。負責運糧的馬車和車夫都需要經過消毒,到指定地點發放糧米。
對防疫人員、官員、各國派駐的醫師、輸送醫療物資的官兵、郵政信差等人,由總局發給通行證或臨時放行證。即便持有通行證的人,也必須在消毒後進入防疫區。
閻錫山作為山西督軍兼省長,所率領的地方政府工作得力有效,措施採取得當。疫情從1月5日開始,蔓延70多天後,至3月19日全部肅清。
此前,閻錫山曾於3月3日電呈內務部,請求北京政府撫恤因公病故的山西官立醫院院長石亮熙。由於「防疫人員獎懲及恤金條例」尚未出台,暫時參照《警察和官吏恤金給與條例》,「給予一次恤金二百元,遺族恤金四年,年給一百元以資撫恤」。幾天之後,內務部於3月8日頒布《防疫人員獎懲及恤金條例》,對防疫有功的相關人員頒發勳章、獎章,或特保實職、升階。對現任職防疫人員和非現任職防疫人員,發放不同等額的撫恤金。
肺疫平息後,閻錫山派人總結防疫工作,纂修了《山西省疫事報告書》,對消毒法、防疫措施、診斷標準、死亡情況、市場遞接規則、防疫期間的電文法令等等都作了詳細記載,甚至還製作屍檢表統計疫斃者情況,也對各地人事安排繪製了詳細的圖表。報告書體例完備,內容詳實,書中使用了大量真實照片、專業的疫情圖片以及統計表,為後世防疫提供了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防疫經驗。
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國,儘管還沒有現代化的通訊工具、檢疫、醫療設備,但閻錫山率領的山西地方政府對防堵大規模疫情、解決疫災的種種舉措,均能有條不紊地進行。表現出的行政效率,堪為典範。
防疫典範!軍閥閻錫山防堵肺疫 保境安民 | 瘟疫 | 武漢肺炎 | 大紀元 http://bit.ly/2ukR7dK

防疫典範!軍閥閻錫山防堵肺疫 保境安民 | 瘟疫 | 武漢肺炎 | 大紀元


1960年 聖心幼稚園 閻錫山
台北第一座天主教堂毀於戰爭

118853738_10221290159541962_3117954950604531377_o118923712_10221290159941972_1760248020081954570_o (1)

照片源自   (4) 達觀情懷繫北台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466035573522369/permalink/4936088046517097/


仁厚賢德的邑姜應該是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示意圖。圖為清焦秉貞《歷代賢后圖》冊,絹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姜子牙之女做王后 歷經千年賢名傳 | 姬昌 | 周文王 | 邑姜 | 大紀元 https://bit.ly/39CPNoN
典故「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說的是有著雄才大略和治國安邦之能的姜子牙與周文王相遇的故事。一直隱居海濱的姜子牙在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釣魚,以便與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相見,並輔佐其消滅無道的商紂政權。而姬昌在此期間外出狩獵前占卜的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出獵,果然在渭河之濱遇到姜子牙。姬昌與他交談後大喜,還一同乘車而歸,尊其為太師 。
姜子牙輔佐姬昌後,告訴他要積善修德、明道行仁,這使得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姬昌死後,姬發即後來的周武王即位。姬發尊稱姜子牙為「師尚父」,「師」是三公之首太師的簡稱,「尚」是姜子牙的名,「父」是對德高望重的姜子牙的尊稱。在其輔佐下,姬發成就了功業,建立了周朝。姜子牙因為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即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
不過,姜子牙不僅僅是輔佐大臣,更是周武王的岳父,武王的王后正是姜子牙的女兒邑姜。對此,史書業已確證。西晉初年的《春秋經傳集解》裡說:「邑姜,晉之妣也。」杜預的注說:「邑姜,齊太公女,晉唐叔之母。」比杜預稍早的皇甫謐在其《帝王世紀》中也說:「武王妃(一作納),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
此外,清代王聘珍在《大戴禮記‧解詁》一書中也明確注曰:「后妃,武王邑姜也。」關於邑姜留下的史料雖然不多,但亦可從中窺見其品行。
邑姜嫁給周武王之時,正是武王南征北戰、征討商紂王政權的關鍵時候。作為王后,她盡職盡責。對於邑姜的才幹,武王在與諸侯會盟時的《泰誓》中說:「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意思是我有十位治亂的大臣,這十人同心同德才贏得天下。他們是周公旦、召公奭、姜太公、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和邑姜。十人中唯一的女性正是王后邑姜。
一直隱居海濱的姜子牙在渭水之濱的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釣魚,以便與周文王相見。圖為明 戴進《渭濱垂釣圖》。(公有領域)
關於邑姜的功績,宋朝理學大家朱熹注釋《泰誓》時認為是:九人主外,一人主內。《禮記‧婚義》有云:「后正位宮闈,同體天王。」王后的地位跟王等同,她的職責就是管理後宮,保證王不至於後院起火。
顯然,仁厚賢德的邑姜應該是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嬪妃之間都能和睦相處,孩子教育也是毫不含糊,這讓武王從來不必為家務事操心。
教育子女上,邑姜從胎教就早早開始。邑姜和武王成婚後,一年後生下了太子姬誦,即後來的周成王。史載,邑姜在懷孕時非常注重胎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大意是站立的時候不東倒西歪,坐著的時候端正嚴肅,獨處的時候不隨地蹲坐,有了脾氣的時候也不隨便亂罵人。由此可見,邑姜是一位注重德行且毅力非凡的女子。
姬誦作太子時,為了保證他的根性純正,邑姜請周公等三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擔任他的老師,分別負責太子的身體、德義和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為了讓太子健康成長,還將其周圍品行不端的人逐去,挑選天下品行端正、孝悌有學問的人和他一起生活。這樣使太子每天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為了太子的成長,邑姜可謂殫精竭慮。
與文王、武王等一樣,邑姜對上天也是非常敬畏的。她在懷第二個兒子太叔時,夢見上天對自己說:「我賜予你的兒子名為『虞』,將把唐國封給他,讓其在那裡繁衍他的子孫。」等孩子降生後,邑姜發現他的掌心中有清晰的紋路,好像一個「虞」字,就給他取名為虞,亦稱叔虞。
武王在與諸侯會盟時的《泰誓》中說:「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圖為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唐虞夏商周).周武王》。(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武王去世後,年僅13歲的成王即位,周公旦輔政。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朝諸侯國唐國(唐國地處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有一百里)發生叛亂,威脅周王室在河東地區的統治。周公旦率軍平息唐國叛亂後,將周王室子孫遷到唐地。
叔虞年少時,周成王曾與其戲耍,摘下一片梧桐葉裁成玉圭的形狀交給他,並說:「把這個封給你。」叔虞很高興,就把此事告訴了周公旦。周公旦詢問成王,成王說自己是在與叔虞開玩笑。周公旦嚴肅地說:「我聽說過,天子沒有開玩笑的話。天子一說話,史官就記下來,樂人就吟誦,士人就頌揚。」周成王於是將叔虞封在唐地,叔虞成為唐國國君,故稱「唐叔虞」果然應了邑姜的夢。叔虞之子燮繼位後,改國號為「晉」。
成王在位22年後,因病去世,其子周康王姬釗即位。邑姜忍著悲痛,以先太后的身分教導康王,讓他尊重大臣、愛護人民。康王在位期間,繼續推行周成王的政策,平定東夷叛亂,北征略地,西伐鬼方,進一步加強了統治。周成王至周康王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這背後無疑也有著邑姜的功績。
據說,坐落在今天山西太原市西南的晉祠,有一座專為祭奠邑姜的宋代建築「聖母殿」,殿內聖母像為北宋天聖年間雕塑,已有了近千年的歷史。這說明,邑姜的賢名並不曾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湮滅。@*#
姜子牙之女做王后 歷經千年賢名傳 | 姬昌 | 周文王 | 邑姜 | 大紀元 https://bit.ly/39CPNoN

2020-12-04_113623a15e0a5c7319e23bff906e10477c0a36-450x5472020-12-04_1137152020-12-04_11370120170217185379487948-450x83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