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猴子變的 千名科學家公開質疑進化論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13日, 2019
在達爾文210年忌日時,有超過1000名科學家公開聲明,質疑「進化論」的科學性。(Matthew Cole / Fotolia)
【大紀元2019年0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編譯報導)每年2月12日是《物種起源》作者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忌日。今年比較特別的是,在他210年忌日時,有超過1,000名科學家公開質疑其「進化論」的科學性。
「我們質疑達爾文宣稱的生物隨機突變和自然選擇論來解釋複雜的生命,我們鼓勵謹慎檢驗達爾文理論存在的證據。」美國智庫發現研究所(Discovery Institute)於2001年在發起的「對達爾文主義進化論的科學質疑」宣言中寫道。
2001年,有約100名科學家簽署該宣言。但到今年2月,對達爾文進化論持質疑態度的科學家名單已達到1,043人。
實際上,從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以來,不斷受到宇宙學、物理學、生物學等多學科、新發現的挑戰。但進入20世紀,「進化論」卻逐步占領學術和教育領域,尤其將神創論排斥出學校教育後,「進化論」進而壟斷了西方乃至全球的教育領域,堂而皇之變身為科學界不允許被質疑的威權理論,以及攻擊宗教、維護「無神論」的盾牌。
千名科學家聯合上書 質疑進化論
這1,000多名科學家多為美國各大學的生物學、化學和其它自然科學的教授和科研人員,包括曾得到諾貝爾獎提名的科學家。
比如:進化生物學家士丹利·薩尓斯(Stanley Salthe)、佐治亞大學的量子化學家亨利·捨費爾(Henry Schaefer)、俄羅斯自然科學院胚胎學家利瓦伊·比洛斯夫(Lev Beloussov)和美國科學促進會研究員賴尓·詹森(Lyle Jensen,已去世)。
此外,還有來自多所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學者,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布朗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的教授或研究員。
根據宣言的要求,凡獲得自然科學、生物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或醫學方面的博士學位的人士都可以簽名,公開質疑「進化論」。
發起宣言的發現研究所強調,「對達爾文主義確實存在科學的異議,而這種異議的聲音應該被聽到。」
「這是科學家關於他們——對與新達爾文主義有關的科學證據的評估以及對現代達爾文理論證據有仔細審查的必要性——給予肯定的專業聲明,」發現研究所的網站上寫道。
簽署這份宣言的科學家也表示,發表這一聲明是必要的,因為達爾文理論的一些支持者在試圖壓制反對進化論的聲音。
「近年來,現代達爾文理論的部分支持者否認新達爾文主義的科學批評,並阻止公開討論支持和反對新達爾文主義的科學證據」,對達爾文的異議(DissentFromDarwin.org)網站上寫道。
「達爾文主義的科學異議聲明是為了糾正公共記錄,表明有科學家支持公開審查與現代達爾文理論有關的證據,並質疑新達爾文主義能否解釋自然世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敢於質疑進化論
幾乎每位簽署聲明的科學家都需要勇氣、承受異樣的眼神,甚至被懷疑是否有什麼不光彩的動機。愛達荷大學微生物學副教授斯科特·明尼希(Scott Minnich)因公開簽署這一聲明,而被他人扣上「反科學」的帽子。
「名單首次出來時,我就簽署了。因為我對進化論持懷疑態度——大自然的隨機非智能力量怎會產生超出我們自身智能的體系,」他告訴The Fix。
明尼希引用英國作家克利夫·斯特普爾斯·路易斯(C.S. Lewis)的話說:「人變得科學,是因為他們尊崇自然法則;他們遵從自然法則,是因為他們相信他們是神造的。」
其實,許多科學家不敢公開反對「進化論」,或是因為自身沒有仔細驗查揣摩,或是安於政治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而非科學正確(scientifically correct)的基點,避免公開質疑後受排斥、損失個人利益。
自由大學生物學和化學系主任達維德·德威特(David Dewitt)也簽署了這份名單。他說,他並不孤單,「我認為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正在認識到達爾文理論的局限性,特別是關於生命的起源和細胞的複雜性。」
「細胞的實際工作原理揭示了生命是不可能由突變和自然選擇引起的。隨著我們越來越多地了解分子和細胞生物學,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懷疑達爾文理論,儘管他們因為害怕威權而不敢承認它,」德威特在回覆The Fix的電子郵件中寫道。
他表示,他「不相信達爾文理論可以解釋所有生物來源。自然選擇不可能,也不會產生新的信息」。
埃默里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鐘春(Shun Cheung)也是簽署人之一。他表示,「當達爾文在推論他的進化論時,(他可能)沒有好的顯微鏡,細胞對他來說就似一塊沒有任何結構的斑點。達爾文認為細胞很簡單,沒有結構。」
「(而)我們現在知道一個細胞就像一座複雜的工廠,由許多不同的組件組成——每個組件都有不同的功能,而每部分/組件在整個細胞運動中都是必需的。」鐘春在他的網站上寫道。
遭質疑的進化論被堂而皇之引入學校課堂
其實,對達爾文進化論的質疑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為何這樣一個理論卻能堂而皇之地進入教育系統?因為在進化論存在的大部分時間裡,不少生物學家都對這一理論持全盤或部分反對態度。
新西蘭醫學博士和遺傳學家米歇爾·旦頓(Michael Denton)在1985年出版的《出現危機的理論:進化論》(Evolution: A Theory in Crisis)一書中曾發出嚴厲質疑,稱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二十世紀最大的謊言」。
旦頓指出,在高等生命形式中所見到的高度複雜的水平,不可能像達爾文所說的是來自「自然選擇」突變的偶然性,而生命的複雜性更表明自然界中存在著智慧,物種的進化是由這種智慧設計的。
利哈伊大學生物科學教授邁克爾·貝赫(Michael Behe)在1996年出版的《達爾文的黑匣子:生化理論對進化論的挑戰》(Darwin’s Black Box: The Biochemical Challenge to Evolution)中也提出,達爾文理論無法解釋高度複雜構建的生命材料的起源,細胞生命高度複雜的水平絕不是進化演變來的。
「面對現代生化學所揭示出來的極為複雜的細胞結構,科學界似乎完全癱瘓了,無人能詳細說明:如此複雜精密的生化系統是如何以達爾文的進化方式演變而來的。」他說。
貝赫近日接受The College Fix新聞網站採訪時表示,達爾文的理論聲稱其解釋了生命的所有主要特徵,這是不太可能的。
「但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家認為,達爾文的理論存在很多缺漏,且對生物學界的很多東西都無法給予合理的解釋。」他表示,一份科學家聯合簽署的質疑名單可以說明,有人不相信進化論,這也有利於開放人們的一些思維。
同時,他對科學界以及教育界把進化論擺到如此「威權」的地步甚感不解。「科學界不經思考地接受它,還不假思索地把它教給孩子們。」貝赫說。
以美國為例,自20世紀以來,美國公立教育系統一方面以「政教分離」的名義把對神的信仰從學校裡剔除出去,另一方面以「科學」的名義,把毫無科學根據、漏洞百出的「進化論」當成不證自明的「真理」灌輸給沒有思想準備和抵禦能力的孩子。
在進化論被威權化之後,連科學家要公開質疑都需要十足的勇氣,對判斷能力不強的孩子更是先入為主、毒害巨大。
大紀元《九評》編輯部最新社論《魔鬼在統治我們的世界》中也揭示了「進化論」盛行教育領域的深層原因。
「達爾文的進化論原是沒有根據的假說,其立論之魯莽滅裂、推理之粗糙荒謬有目共睹。魔鬼要切斷人與神的聯繫,把神造的人貶損成動物,並進一步使人喪失自尊,推廣進化論邪說。」
美國智庫發現研究所發起「對達爾文主義進化論的科學質疑」宣言,簽署名單見英文網頁:A Scientific Dissent From Darwinism。#

 


【人類誕生CG】370万年前の人類は虫を食べていた!【NHKスペシャル×NHK1.5ch】 - YouTube - https://goo.gl/v25EtQ

紀錄片《人類誕生》猴子變的-進化論/3萬年前台灣的人類祖先。

3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如何從台灣小島開枝散葉?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圖片來源:人類誕生臉書專頁。
台灣公共電視與日本NHK合作拍攝4K紀錄片《人類誕生》(Out of the Cradle),從全人類的角度講述人類誕生、演化和遷徙的故事。我們會驚奇的發現,台灣不是歷史的邊陲或邊緣,而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節點」。
雖然,台灣進入文字社會的時間很晚,但是在歷史過程長河中,人類由此向東北亞、向南(島嶼東南亞、南太平洋)開枝散葉,我們台灣都不曾缺席,而且極其重要。
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海洋的實驗計畫
《人類誕生》第三集〈遠大的擴張旅程〉中,描繪智人離開非洲、往外遷徙之後,以驚人的速度擴張。考古證據顯示,人類在大約4萬年前便已經可以使用船隻從事遠洋漁業、甚至在巔峰的冰河時期居住在北極地區。究竟,史前人類在當時如何克服海上巨浪、酷寒等地理和氣候的障礙呢?
日本考古學界研究發現,史前舊石器時代人類進入日本列島的路徑其中之一,是大約3萬年前跨越黑潮的「台灣沖繩海路」因此,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海部陽介教授和我所服務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作推動了「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海洋的實驗計畫」,從台灣東部海岸出發,跨越黑潮,預定航抵沖繩縣與那國島,企圖追蹤並解開智人如何從台灣到日本沖繩這個謎團。
NHK與公視的團隊在台灣拍攝期間,記錄了2017年實驗航行的準備與航程。阿美族工藝師Laway等人模擬史前工法,製作傳統無動力竹筏「IRA號」,集結台日兩地的划船好手,實證史前人類如何在沒有手錶、航海圖、GPS等科技協助下,靠著太陽和星象定位航海。而他們首次就挑戰從台東大武航向41公里外的綠島。
雖然因為天候問題、黑潮遠超過預估的強勁流速,再加上能見度低、陸地暗礁險灘及湧流難以掌握,「IRA號」最後在離綠島約5公里處由伴隨船拖入南寮漁港。但是划手們歷經15小時曝曬與暴風雨,在體力與耐力高度消耗的情況下,仍共同完成第一階段越洋實驗研究。
重新發現人類的探索精神
2019年,這項計畫就會完成。我們除了釐清當年行動的內容之外,更藉此重新發現人類的探索精神。
人類的遷徙行動,很多時候會被解讀成被環境、氣候變遷等因素所迫,或是訴諸於諸如漂流之類偶然因素,像是人類神話故事中的漂流傳說。但是這樣的說法忽略了人(包含了現代人和遠古時代的史前人)其實都具備「勇於探索、冒險前進」的精神。放眼人類演化遷徙的大歷史,這種精神特別容易被看見。在征服海洋的行動中,更是清晰浮現在我們面前。聞名人類歷史的哥倫布發現美洲事件、中國的鄭和下西洋就是明證。哥倫布憑藉他的知識信仰及果敢的行動力,促進西方社會地理大發現的成果。但是,在人類歷史長流中,像哥倫布、鄭和這般大氣魄的行動,應該有很多,只是不為人知而已。
稍微想想看,在認識有限,技術有限,條件極為有限的情況下,那些1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遠古祖先們,不可能只憑上帝之力劃開紅海離開非洲,向世界擴散。4或5萬年前的澳洲原住民,也不可能僅靠漂流的機率,渡過新幾內亞海域到達新天地,形成人類社會。
更晚一點,4或5千年前,那些屬於新石器時代南島民族的祖先們更讓人著迷。他們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如何橫渡千里大洋,精準地到達大海中如彈丸大小的島嶼呢?若只是因為逃命、逃荒而被迫離開,沒有充分的準備,他們不可能做到。他們必須擁有穿越海洋意志、能力和努力才可能做到至今仍然讓我們驚嘆的探索冒險行動。而這群人當時擁有的研究探索精神,絕不亞於現今聚集在美國NASA的科學家們,他們一樣經驗了類似現代人在研究「如何移民火星」時的探索精神。只是我們對祖先曾經創下的偉業過程和內容不清楚罷了。
一小撮願意冒險的人,引領了整個人類社會前進
160餘座島嶼的沖繩列島,特別是其中的八重山群島(包含宮古島、石垣島或最靠近台灣的與那國島)是個令人著迷的地方。由考古的資料顯示,3萬年前後,人類社會忽然出現在許多島嶼之中。此種現象很難以偶然機率的漂流論解釋。挑除偶然因素之後,我們會發現,就在我們身邊,台灣到日本沖繩的海域上,曾經發生人類歷史上一次或多次偉大的航海活動。那時還是舊石器時代,冰河時期,綜覽人類遠離非洲的遷徙行動,台灣到沖繩這趟旅程長達200公里以上,是當時人類所面對最長的航程,還要面對流速最急最險的洋流「黑潮」!
所以,讓我們抱著敬意,懷想一下3萬年前這一小群在舊石器時代居住於台灣的人類祖先。他們的志氣與偉業,實不輸給哥倫布和NASA。寫到此處,我們不得不要向每一個不同時代裡懷抱探索與冒險心志的人致敬,他們從來就是極少數人,但是,他們卻不斷引領人類社會跨越與前進。
(作者為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公視與NHK合製《人類誕生》顧問。)
《人類誕生》系列紀錄片的前置研究與攝製作業費時3年、耗資4億日圓、橫跨17個國家、拍攝時數超過300個小時;從科學上最新的研究發現出發,帶領觀眾探索人類演化的過程,解開人類進化700萬年的謎團,於2019年2月5日至2月7日晚上九點,公視主頻播出,並播出精采的《人類誕生幕後花絮》,詳情請上《人類誕生》官方粉專。




猴猴做同志!雄猴同性性行為竟比與母猴普遍 甚至有助繁衍後代
 科學家發現恆河猴同性之間的性行為比與異性還高。(圖擷自《自然生態與進化》期刊)
猴猴做同志!雄猴同性性行為竟比與母猴普遍 甚至有助繁衍後代 - 蒐奇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pSvmhU
 2023/07/12 13:3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在波多黎各的一個小島上,有1700多隻恆河猴在那生活,當地稱為猴島,科學家在那建立了一個研究基地,研究這裡的猴群發展演化情況,結果竟發現,雄性猴子同性之間的性行為,竟高於雄猴與雌猴之間的性行為,更令科學家訝異的是,與同性之間發生更多性行為的雄猴往往會生育更多的後代。
 《自然生態與進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上刊登一篇研究,在波多黎各的一個小島上,有一座猴島,那裏有1700多隻恆河猴在那生活,科學家在這裡建立了一個研究基地,將所有的猴子身上進行了標記,進行長時間的研究,結果他們意外發現雄猴同性之間的性行為,竟高於雄猴與雌猴,同性間性行為比例高達72%,比與異性的46%還高。
 研究人員通常認為同性性行為會降低動物的繁殖能力,但在分析中,他們意外發現這種行為提高了繁殖成功率,深入研究後發現,雄性猴子之間的性行為,有助於他們結成聯盟,也就是說當它們通過性行為來聯繫在一起時,牠們會一起與其他沒有參與的個體發生戰鬥。因此,當這種比例越來越上升後,在群體中佔據優勢,從而會接觸到更多的雌性個體,最終生下更多的後代。
 科學家認為,人類與恆河猴有一個共同的祖先,也許在遙遠的古代,同性戀行為可能在人類身上進化而來,其作用也可能像目前在恒河猴身上看到的那樣有益。
猴猴做同志!雄猴同性性行為竟比與母猴普遍 甚至有助繁衍後代 - 蒐奇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pSvmhU

紀錄片《人類誕生》猴子變的-進化論/3萬年前台灣的人類祖先。


顛覆認知! 研究:160萬年前人類已能說話
顛覆認知! 研究:160萬年前人類已能說話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3yYURl
新研究指出,人類最早語言形式可追溯至160萬年前。圖為德國博物館重建的尼安德塔人(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塑像。(美聯社資料照)
2024/03/28 12:40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人類是何時開始能夠使用語言溝通?這個看似基本卻令許多科學家感到困惑的問題,或許終於找到解答。最新研究指出,人類最早的語言形式大約可追溯至160萬年前,遠早於之前廣為接受約20萬年前的說法。這項發現顛覆了人類語言起源的傳統認知,雖然細節尚待深入探索,但它為人類演化史提供了新的視角。
英國《獨立報》27日報導,英國考古學家米森(Steven Mithen)在新書《語言之謎》中,綜合了考古、解剖古生物學、基因、神經科學和語言學等多方面的證據,分析出人類語言的起源可能發生在160萬年前的東非或南非地區。
米森博士任教於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他表示:「人類學會說話的能力毫無疑問是其後續身體和文化演化之關鍵。因此,確定語言最早形式出現的時間非常重要。」
根據目前的科學研究,160萬年前地球上的人類是智人(Homo sapiens)的祖先,也被稱為早期智人(Early Homo sapiens)或直立人(Homo erectus)。他們已經具備了一些現代人類的特徵,例如直立行走、使用石器工具和火等。
在研究中,米森注意到人類大腦在200萬年至150萬年前期間出現快速增長,並在額葉區域首次出現與語言產生和理解相關的「布洛卡區」(Broca's area)。這一區域可能演化自負責手勢溝通的早期結構。
同時,約180萬年前雙足直立行走能力的提升,以及頭骨形狀的改變,可能改變了人類發聲道的形狀和位置,為發音做好了準備。
此外,考古紀錄顯示,在身體條件相對較弱的情況下,人類約200萬年前開始獵捕大型動物,這需要團隊規劃和協調,語言的出現無疑是人類發展這種能力的重要因素。
研究中指出,大約160萬年前,人類開始傳承複雜的石器製作技術,這需要跨代傳遞知識,同樣暗示語言的存在。而大約140萬年前,人類大規模擴散到不同的生態環境,語言協助了這一過程的規劃和實施。
米森教授認為,在160萬年前,人類只能發出有限的聲音和手勢,無法用於規劃未來行為。真正的語言必須包含單詞、基本語法等元素。他相信某些現代語言中的單詞透過發音或長度,來描述它們所代表的對象,可能源自人類最初的語言形式。未來,科學家或可試圖重建這種原始語言的組織結構。
顛覆認知! 研究:160萬年前人類已能說話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3yYURl

小腳36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570萬年前的人的腳印/考古發現


法國研究:人類700萬年前即開始直立行走
法國研究:人類700萬年前即開始直立行走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Ao0W8K
法國科學家團隊研究發現,21年前於查德境內沙漠出土的查德沙赫人,除了可以在樹叢間攀爬之外,還能以雙足直立行走。(法新社檔案照)
2022/08/26 05:42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法國波提耶大學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團隊,24日發表於《自然》期刊之最新研究,透過進一步分析近21年前於查德境內沙漠出土的查德沙赫人(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過去被輕忽之大腿骨化石,重新證明這種出現於距今700萬年前的最古老人屬除了可以在樹叢間攀爬之外,還能以雙足直立行走,為其做為目前所知人類最早祖先打下「更好的立足點」。
在科學分類上,現代人類為靈長目人猿總科人科人亞科人族的人屬,黑猩猩屬為該族另一倖存物種,兩者基因僅1%至2%差異;此外,只有人亞科的大猩猩族和人族,不像其他猿擅長爬樹,用兩腳走路而非四肢更是人類重要特徵。
2001年出土的查德沙赫人化石,當時將人族歷史一舉推前100萬年;但是否為最古老的人屬祖先,以及人類、黑猩猩最近共同祖先,或只是一種只有化石的猿,至今仍在科學界引發激辯
波提耶大學科學家最初根據查德沙赫人的頭顱骨、顎骨與牙齒,由其脊髓與大腦相連的顱骨孔洞位置研判,該生物必定以兩腳走路並保持頭部挺直。但其他專家並未因此信服,波提耶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可能屬於查德沙赫人的大腿骨後,進一步證實:和用指關節四腳走路的猿類相比,查德沙赫人的確和直立行走的人類更接近。
不過,最新研究結果再次引起學界激辯,包括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伍德(Bernard Wood)、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科學家哈蒙德( Ashley Hammond)都表示無法信服,認為該研究選擇性擷取結果,完全忽略先前科學界的努力。
但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科學家史普爾(Fred Spoor)讚揚該研究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查德沙赫人的確可以用雙足行走。史密森尼人類起源計畫主任波茨(Rick Potts)則認為,新發現的大腿骨給了研究結論「更好的立足點」,但要弭平爭議,「還需要拿出更多化石」。
法國科學家研究查德沙赫人的大腿骨化石,重新證明這種出現於距今700萬年前的最古老人屬,除了可以在樹叢間攀爬之外,還能以雙足直立行走。(美聯社)
法國研究:人類700萬年前即開始直立行走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Ao0W8K

小腳36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570萬年前的人的腳印/考古發現小腳36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570萬年前的人的腳印/考古發現

法國學者研究稱找到史前人直立行走證據 反對者吐槽:只是黑猩猩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36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公諸於世
www.natgeomedia.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12日, 2017
組合「小腳」,非洲南部史上發現最古老的人科骨骸,耗費了20多年的努力。
普羅米修斯南猿(Australopithecus prometheus),又稱「小腳」的顱骨正在展出。PHOTOGRAPH BY MUJAHID SAFODIEN, AFP, GETTY
史上頭一遭,一副近乎完整的367萬歲骨骸將公諸於世。
12月6日,一副暱稱「小腳」的南猿化石在南非約翰尼斯堡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演化研究所(Evolutionary Studies Institute)的人族典藏室(Hominin Vault)展出。遺骸經過清潔與重建,展現一副90%完整的骨骸,只缺腳的一部分、骨盆和膝蓋。
「它坐擁許多第一,」發現小腳的史前人類學家榮恩.克拉克(Ron Clarke)告訴《目擊者新聞》(Eyewitness News)。「它是第一副完整的成人骨骼,它是第一副在同一個個體身上有一隻完整的手臂和一隻完整的腿骨可供比較的骨骸,而且它是非洲南部最古老的人族骨骸。」
小腳長久以來都沒有被公開,1994年克拉克在南非斯泰克方丹洞穴(Sterkfontein Caves)挖到一些動物骨頭的時候發現四片它的足部碎片,然後他在1997年7月派其他研究人員進洞穴裡尋找線索。在那之後,研究人員辛苦發掘並整備這些化石,直到現在才展出。
克拉克和其他國際專家很快就會針對這項研究發表超過25篇科學論文。這些成果預計明年出版。
化石化的骨骼是罕見的發現,完整的骨骸更幾乎前所未見。有將近400萬年歷史的小腳匹敵來自東非且更為出名的露西(Lucy)骨骸。露西大約320萬歲,40%完整,而且少了顱骨。
「這是人類起源研究史上最重大的化石發現之一,」克拉克在一份新聞稿裡說。「今天能夠揭露這麼重要的發現,我們感到相當榮幸。」

小腳36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570萬年前的人的腳印/考古發現小腳36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570萬年前的人的腳印/考古發現  


 

小腳36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570萬年前的人的腳印/考古發現  

德國發現古牙齒化石 或有970萬年歷史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20日, 2017
德國研究人員20日公布他們發現的兩顆有著970萬年歷史的牙齒。(美因茨自然歷史博物館)
【大紀元2017年10月21日訊】在德國,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或將改寫人類的歷史記錄。
德國美因茨(Mainz)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週五(20日)宣布,他們從萊茵河挖掘到有著970萬年歷史的牙齒化石。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牙齒似乎比在非洲發現的類似化石更久遠。
在ResearchGate發布的一份預印本中,由自然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赫伯特.盧茨(Herbert Lutz)領銜的研究團隊寫道,他們發現兩顆牙齒:一顆左上方的犬齒和一隻右上角的臼齒,尤其這顆犬齒,與在北歐所發現的任何其它化石都有所不同。「保存得非常好,顯然來自不明性別的身體。」
其實這兩顆牙齒是一年前發掘到的,但直到今天,德國研究人員才有信心公布於眾,並表示是970萬前遺留下來的。
如果隨後更多的分析證明這些牙齒確實來自970萬年前的話,這個發現可能會改寫人類的歷史。
「這是一個全新的,以前科學所不了解的東西。」盧茨告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