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難得一見的通膨已經來了 -通膨很重要原因之一是錢太多造成物價上漲,從2008年金融海嘯到最近兩年的疫情,全世界各國都在大印鈔票,美國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規模在2008年時為2兆美元,到去年底達到8.97兆美元,且其中結構品質很差,美國國家債更突破了30兆美元,「滿地都是錢」,物價上漲到了通膨程度是錢太多造成的:https://bit.ly/346hlC0


台灣歷年也發生過幾次通膨大事件。1946年二次世界大戰後隔年,台灣爆發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由於國民政府在接收台灣後,持續與中國保持貿易往來,而中國同樣在二戰後經濟受到重創、貨幣劇烈貶值,台灣因此被捲入中國的惡性通膨中。
根據官方統計,1946~1949年,平均每年物價漲幅高達922%,當時台灣人民多年的積蓄早已因惡性通膨蒸發,一疊疊鈔票宛如廢紙,物資缺乏更凸顯出貨幣的價值遠不及生活不可欠缺的糧食。
為了避免貨幣崩盤,台灣隨後發行新台幣,即「4萬換1元」的政策,等同於4萬舊台幣只能換得1元新台幣,試圖防堵中國通膨透過輸入的方式打擊台灣經濟,直到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國民政府失去對中國的統治權,新台幣徹底脫離中國經貿圈後,台灣惡性通膨的噩夢才終於結束。LTN經濟通》4萬變1元 乾洗台灣人財富的通膨惡夢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mWhM8i

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


通膨2%多可怕?想存退休金千萬元35年後只剩一半
通膨2%多可怕?想存退休金千萬元35年後只剩一半 https://bit.ly/3vLzjUE
2022年4月27日 週三 上午11:49
通膨2%有多可怕?專家提醒,35年後,資產價值縮水一半。換句話說,當你以為退休金存1000萬可能夠用,但在通膨影響下,35年後的貨幣價值僅剩下500萬,會不會不夠用?公勝保經培訓總監林如喬提出「二不三要」訣竅,才能有機會順利達成安穩退休目標。
你想幾歲退休呢?根據勞動部統計,國人平均退休年齡為63歲,若想未來退休有足額的生活費,除了需要提前做退休準備,更要注意通膨是否會侵蝕到退休金。
25歲青年工作38年只拿萬餘元勞退金 維持開銷都有困難
以台灣為例,在不確定未來是否還有勞保老年給付的情況下,以勞退新制用勞工個人退休金試算表算一下,25歲的青年預計在63歲退休,起薪3萬元,每年薪資成長率2%,投資報酬率3%,工作38年後,每月只能拿到10,395元的勞退月退金,即使再加上有破產之虞的勞保退休金,可能連維持退休後的基本開銷都有困難,因此,民眾還是要靠自己,趁現在就要多存一筆,才能讓老後退休生活無後顧之憂。
專家教戰退休規劃首重「二不三要」原則
公勝保經培訓總監林如喬認為退休規劃最重要心法有「二不政策」以及「三要」的原則,即是「不能忽略通膨」、「不能重來」、及「退休趁早起步」、「拿出部分薪水強迫存」、「避開高波動理財商品」。
該拿出多少薪水比例來做退休規劃呢?公勝保經資深行銷副總詹采蓁建議,不妨參考136原則來分配預算,以年薪50萬左右的年輕人為例的話,用來規劃風險保障,例如壽險、醫療險、意外險保障的年繳保費約為5萬元(收入1成)。其他的6成則作為生活開銷,剩下3成則可用來做退休儲蓄或投資。在理財商品的選擇,也要避免重壓在高波動風險的股票或ETF等工具上,因為報酬率起起落落,無法為資產創造穩健增值的效果,反而可能因為市場震盪,被洗出市場。
退休規劃因人而異,公勝保經培訓總監林如喬建議,相較於其他投資工具,保險商品具有波動度低、穩健增值的效果,且有多種商品都可以約定在一定年期後,進入年金給付,例如63歲後開始每年、每月領回一筆錢,作為退休後的現金流來源之一。
至於險種的部分,則可考慮具有壽險保障的利變型壽險,在存退休金、累積資產的同時,也兼顧了家庭責任風險轉嫁,適合小資族或是夾薪族作為長期規劃退休之途。(審核:呂俊儀)通膨2%多可怕?想存退休金千萬元35年後只剩一半 https://bit.ly/3vLzjUE


4萬舊台幣換1元新台幣 紙鈔見證動盪年代 - 地方新聞 - 中國時報


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

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暨台史所合聘教授)
1945年10月接收台灣以後,陳儀在蔣介石的支持下,透過不採用法幣而實施台幣的政策,試圖防堵中國大陸嚴重的通貨膨脹,透過輸入的方式衝擊台灣的經濟。[1]
但是,此一政策是否有效,實際上是以國民政府的匯率政策作為依歸的。而此一戰後台灣史中短暫的「一國兩制」經驗的意義,比起對國民黨當局統治政策,或是陳儀不當施政的批判,過去較不受重視。但是對戰後初期的台灣經濟而言,則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一、初期匯率問題的影響
對此,汪彝定的回憶錄便清楚地指出,(中央的)國民政府所訂的匯率如何對台灣造成不公,而有利於中國大陸來台取得物資,過程中以匯兌不當的狀態,取得財經上的利益,這也就是低估台幣的價格所帶來的影響。
《走過關鍵年代:汪彝定回憶錄》
《走過關鍵年代:汪彝定回憶錄》
汪彝定回憶:「1946年初來臺時最令我驚喜,後來卻深感遺憾的是臺幣與法幣匯率(一比二十)不公平。拜此匯率之賜,我們這些早期來臺的窮公務員,忽然之間發了一筆小財。我帶來臺灣約有一、二十萬元法幣,按照二十比一的匯率,變成六、七千元,甚至上萬元臺幣。
我穿著一條舊卡其褲子來到臺灣,這時趕緊去太平町(延平北路)做衣服,一口氣做了兩套款式不甚高明的西服,共花了我二、三千元而已。如果在重慶,這筆錢(六萬元法幣)連一條卡其布褲都買不到。不公平的匯率,是臺人怨懟的一個原因。」[2]
另一方面,也由於台灣的廠商或個人,要在中國大陸購買物資必須使用法幣,而台灣的法幣供給相對不足,而導致法幣價格被高估的一個狀態。但是,台幣與法幣的匯兌制度,所帶來的不良的影響,在當時少被提起,因此在後二二八之後的狀態,不比二二八事件當時更為嚴重。
二、後二二八的通貨膨脹問題
後二二八台灣的通貨膨脹問題,與二二八之前造成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1945年10月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以後,積極建立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經貿網絡。大量的糖、茶、香蕉與鳳梨等產品,被輸入中國各省。但是,國民政府(及其後的中華民國政府)發行的貨幣(法幣、金圓劵改革後此一狀況依然)對台幣明顯高估,[3] 且因中國大陸嚴重惡化的通貨膨脹及貨幣劇烈貶值的狀況下,由於買方付款的延遲,貿易局壟斷對外貿易,導致經貿利潤遭到嚴重侵蝕。[4]而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匯兌,更嚴重的是造成台灣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除了原有的問題外,1948年8月中華民國政府推動金圓券改革,同時實施的經濟管制,不僅沒有改善台灣的經濟,反進一步傷害了臺灣的經濟。根據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的〈幣制改革在臺灣〉一文:金圓券改革實施後,中央政府於8月25日實施物價管制,規定全台物價以8月19日金圓所標示的各項定價為準。臺幣對法幣的比率的與貨物售價之調整皆需經行政院核定。
由於此一政策的實施,韓麗珍在〈幣制改革後的臺灣經濟〉便指出:「採購外國貨物,在8月19日以前,是要結匯,美金一元結匯法幣八百萬元;8月19日以後,結匯須一千二百萬元,即等於8月19日前的美鈔黑市。因此,商人要多花四百萬元,才能買到同樣美金一元的東西。成本提高,售價不提高,商人是無人敢去採辦的;此外腳踏車零件、車胎、西藥也有同樣的情形。」
臺灣銀行(舊台幣)本票
臺灣銀行(舊台幣)本票
透過前述的管制機制,台灣的物價受到相當大的影響,因為不僅是台灣的物價將直接而完全的受制於中國的京滬市場,更因為工業品多係由中國大陸輸入,結果台灣成為高物價區域。原本1948年8月19日的台灣物價比起中國大陸京滬市場,不但輸入品的價格與原採辦地的價格有距離,而且台灣特產品的價格也偏低。結果以當日的水準作為限價的起點,對台灣的商人和生產者就造成嚴重的損失。
整體而言,二二八事件過後,雖然國民政府撤換陳儀,並將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台灣省政府,但是,原本的財經政策並沒有徹底的改弦易轍,也就是對台灣不利的匯兌制度不僅沒有改善,而且在之後出現了更嚴重的問題,而中央駐台各機關不斷地要求台灣省政府代墊相關款項,也造成台幣發行數目持續增加,這是後二二八之後,台灣嚴重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
換言之,透過不當的匯兌制度低估台幣的價格,以及台灣與中國緊密的經濟聯繫、貨物流通,彼此的輸入輸出狀態,導致台灣在二二八之後,原本的通貨膨脹問題不僅始終沒有改善,甚至出現更為嚴重的狀態,這樣的狀態越往新台幣改革的時間點逼近,問題就更為嚴重。而這種匯兌問題的解決,或是台灣與中國緊密經貿關係問題的解決,基本上是在1949年新台幣改革之時,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根據林鐘雄的研究,除了1948年1月15日至8月18日,及1948年11月12日至1949年6月15日之外,台幣對法幣或是金圓券的匯率都是由中央政府決定。因此,匯率政策對台灣財經情勢的負面影響,或是台灣物資價值被低估地輸往中國大陸,相關責任也都應該由中央政府層級承擔。
1946/8/20~1948/8/18 法幣兌換台幣變動圖(作者自繪)
1946/8/20~1948/8/18 法幣兌換台幣變動圖(作者自繪)
省政府決定本省金融經濟問題處置案三點:1.各省營機關的輸出入物資必須經過台灣省物資調節委員會處理。2.各省營機關在上海的法幣餘額,全部存入台灣銀行上海分行,禁止自行保存或存入其他銀行之用。3.各省營機關的存款由台灣銀行限定。
1946/8/20~1948/8/18 匯率問題重要紀事(作者自製)
1946/8/20~1948/8/18 匯率問題重要紀事(作者自製)
三、新台幣改革政策及其後續問題
1948年12月,中國大陸金圓券改革失敗以後,中國大陸巨額資金迅速流入台灣,進行避險或謀取匯兌上的利益,透過匯兌導致台灣的通貨膨脹更加激烈。[5] 整體而言,當時台灣經濟情況不佳,民間更只有小型工商業活動,民間部門的資金需要很難獲得官營銀行的支持,因此,既有的研究便指出,台灣惡性貨幣膨脹的兩個主要原因都是外來的。
一是台灣銀行以省庫的角色,採取增加通貨發行的方式而墊付中央政府的各項墊支款項;二是台灣銀行係以法幣(後來改為金圓券)作為發行準備,且舊台幣與法幣、金圓券之間長期採用固定匯率制度,因而法幣及金圓券在大陸之惡性通貨膨脹乃藉固定匯率而輸入台灣,轉變成舊台幣的惡性通貨膨脹。
由此可知,陳誠主政的台灣省政府如欲壓制台灣的通貨膨脹,先須控制貨幣供給額的增加;而為控制貨幣供給額的增加,則須斷絕這兩項外來不利影響因素的關係。[6] 從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不到一年的時間,台幣從1835比1兌換金圓券,成為1比2000,[7] 這是台灣被迫推動新台幣一元兌換舊台幣四萬元的幣制改革的重要背景。
新臺幣壹分
新臺幣壹分
1949年5月,由於台灣情況特殊,及財政廳嚴家淦廳長力爭結果,中央政府同意對台灣財政予以特別支持,關於過去台灣省替中央在台機關所墊款項,中央政府特准全部以存台黃金美鈔歸還。[8] 6月15日,台灣省政府以中央銀行撥還台灣銀行的八十萬兩黃金作為發行準備,並撥借一千萬美元外匯作為進口貿易資金,公告新台幣發行辦法,進行幣制改革。[9] 其中除舊台幣四萬元折合新台幣一元之外,並規定新台幣最高發行額為兩億元,及一美元兌換新台幣五元。[10]
此一政策對台灣被捲入中國大陸經濟風暴所引發的通貨膨脹,有相當程度的改善效果,但是此一效果之所以產生,並不是因為四萬元舊台幣換新台幣一元這種單純面額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台灣貨幣供給額的控制基本上必須切斷與中國大陸的匯兌關係,以及台灣銀行不再藉增加通貨發行墊付中央政府各項墊支款項,才得以根本解決。
就在新台幣幣制改革的第二天,陳誠主政下的台灣省政府下令停止與金圓券及中國大陸其他貨幣的匯兌措施。[11] 此後,台灣雖曾恢復與中國大陸通匯,但是不僅時斷時續,而且商匯更見限制。[12] 加上中共政權已經逐漸控制了中國大陸的大部分區域,因此,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幾乎中斷。
1948/8/20~1949/5/27 台幣兌換金圓券變動圖(作者自繪)
1948/8/20~1949/5/27 台幣兌換金圓券變動圖(作者自繪)
1948/8/20~1949/5/27 匯率問題重要紀事(作者自製)
1948/8/20~1949/5/27 匯率問題重要紀事(作者自製)
四、結語
純就財金政策來看,從陳儀接收台灣開始,最晚到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敗退到台灣,台灣和中國大陸曾經處於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一國兩制」。由於台灣對主導政權的國民黨當局無法發生足夠的影響力,整體財金政策也出現對台灣嚴重不利的狀況。從台幣對法幣的匯率,到台幣對金圓券的匯率,始終如此。
這也是造成戰後初期台灣被捲入中國嚴重的通貨膨脹之中,無法自拔的關鍵性因素。必須等到新台幣改革之後,台灣脫離中國經貿圈,特別是在中華民國政府失去中國大陸的統治權,終結此一短暫「一國兩制」時期,台灣才能擺脫中國嚴重通貨膨脹的影響。而在美援來了之後,透過經貿制度與對外經貿關係的重整,開啟後續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契機。
舊台幣4萬元兌換新台幣1元的故事:戰後台灣為何被捲入中國嚴重的通膨風暴?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bUwEh6


1949年國民政府試圖穩定物價,改發行新台幣。圖為鄭成功文物館特展模擬4萬舊台幣兌換1元新台幣。(資料照)
(編者按:自疫情爆發後,全球央行大動作調降利率,紛紛祭出無限量QE(量化寬鬆),承諾將維持超寬鬆政策一段時間,儘管QE的救市效果立即可見,但也難免令人擔心各國瘋狂「印鈔」將帶來的後續效應歷史上曾有幾次劇烈的通膨事件,造成人民財產的嚴重損失,甚至衍變成世界大戰。面對滾滾洪流般的資金潮,究竟會將大家帶往何處去?相信是人們最關心的,以古為鏡,希望藉由史上幾次惡性通膨的回顧,鑑往知來,助大家覓得方法安然渡過此次危機。)
中國金圓券改革殃及台幣
〔編譯王惠慧/綜合報導〕台灣在二次大戰後,歷經了史上最嚴重的通膨,1945-1949年間,受到國共內戰影響,加上舊台幣與中國法幣及金圓券固定匯率,使台幣被捲入中國的惡性通膨,舊台幣形同廢紙」的慘痛經驗,更令許多老一輩人痛徹心扉、記憶猶新。
二戰後中國雖然戰勝,但經濟受到重創、百業蕭條,中國的央行授權地方視需要印鈔,造成嚴重通膨。而國民政府在1945年10月接收台灣後,積極建立台灣與中國間的經貿網,大量的糖、茶等產品被輸往中國各省,加上中央駐台各機關不斷要求台灣省政府代墊各種款項,台銀只好不斷印製發行台幣。
1948年國民政府在中國實行「八一九」幣制改革,發行金圓券取代法幣;在八一九前,台幣兌法幣匯率由省政府機動調整,而在八一九後,政府規定匯率為固定。然而在固定匯率下,因預期台幣兌金圓券將升值,大量熱錢從上海湧入台灣,對貨幣發行產生壓力,直到匯率恢復機動調整才緩解。
1946-1949年台幣發行暴增175倍
雖然在日治時期末期,台灣物價就已上升,但是在1946年,台銀貨幣發行如脫疆野馬,一發不可收拾。1946年5月22日發行舊台幣發行限額為30億元,半年後增為53億元,改制前夕發行額更高達5270億餘元,足足比一開始多了175倍。
從1946年舊台幣1元,到1949年發行最大面額達舊台幣100萬元,只花了短短3年。時任中央銀行發行局局長的鍾光新也指出,「舊台幣等於說是惡性通貨膨脹,是不可收拾的地步」。隨著台銀大量發行貨幣,物價也隨之飆升。官方統計顯示,1946年-1949年這3年半,每年平均物價漲幅達922%。
台灣在2次大戰後,也歷經了史上最嚴重的通膨。圖為台銀1949發行的面額1萬元舊台幣。(資料照)
綜合學者分析,引發台灣當時惡性通膨的原因主要有4:首先,日治時期台銀承購巨額日本發行的公債,埋下通膨壓力的種子;第2,戰後歷經重創,生產力尚未恢復,國民政府來台期間人口大量移入,物資嚴重缺乏,也引發物價上漲壓力。
第3,為了因應公營企業融資需求,和國民政府的龐大財政赤字,台銀大量發行貨幣,導致貨幣供給量大增;最後,受國共內戰的影響,加上舊台幣與中國法幣及金圓券的固定匯率制,低估台幣價格,導致中國在經濟上對台輸入惡性通膨。
1948年國共內戰局勢逐漸明朗,國民政府計畫撤遷台灣,才著手改革台幣試圖止血。國民政府從中國運來大量黃金,1949年6月15日改發行新台幣,以黃金當作新台幣發行準備金,規定4萬元舊台幣換1元新台幣,限定發行額不得超過5億元。
扛著1扁擔的舊台幣買1碗麵 民間重回以物易物
當時的通膨有多嚴重?1斗米要價舊台幣24.5萬元,肉每斤7萬5千元,雞蛋每顆7200元。人們一拿到錢就要趕快花掉,扛著1扁擔的錢去買1碗麵是常有的事。且價格一日數變,早午晚價錢不同,點麵若不先付錢,點餐時1碗12萬,結帳就變20萬。民間甚至回到過去以物易物的方式,把家裡養的雞、鴨,拿去市場上換米、柴及豬肉。
4萬元舊台幣換1元新台幣的政策,也讓許多老一輩人記憶猶新。台灣人的大半財產早在之前就已經憑空蒸發,物資缺乏造成民眾生活更加困苦,鈔票的價值遠不如米糧,民眾爭相領取美援透過教會發放的食物。
有學者估計,如果以當時的美元匯率換算,台灣人民整體財富縮水到原來的1/555。曾經有庄頭本來要蓋廟,但一覺醒來,發現成千上萬的紙鈔淪為廢紙,什麼事都做不了;農民家中養的牛1頭後來只剩2元的價值,損失慘重。
台灣人民整體財富縮水到原來的1/555
直到國民政府失去中國大陸的統治權,台幣徹底脫離中國經貿圈,台灣才擺脫中國惡性通膨的影響;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恢復對台武器、物資及技術援助,直接幫助到台灣財政,重整制度和對外經貿關係,加上台灣農工業生產力陸續恢復,才解決財政赤字的問題,結束惡性通膨,開啟經濟發展新局。全球通膨史1》「4萬換 1元」台灣人永遠的痛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2FqIxj3


「四萬換一元」復刻印章背後的歷史
2020-04-10  
相信有些朋友曾看過在網路流傳,由北港信用購買組合到戰後改為北港農業會的存摺,忽然在某一天被蓋上「奉令以四萬元比一元折成新台幣」的印章。
這份收藏家甘記豪藏品,訴說戰後臺灣捲入中國本土惡性通貨膨脹風暴的珍貴文獻,裡面震撼的印章被原件復刻出來囉!!
許多人看到「四萬換一塊」,很容易誤以為錢的價值是在那一刻才瞬間變少。其實事情並非如想像的這樣,而是臺灣被當權者作為「免費提款機」捲入戰後中國惡性通貨膨脹的過程中,臺幣的價值早就跟著急速貶值了,導致原本只要幾塊錢的米到後來竟變成要價上萬元還買不到。
了1948年下旬,國共內戰局勢明朗,全面潰敗的蔣介石勢力準備逃往臺灣,為了避免臺灣情勢惡化無法逃亡,才對已被掏空嚴重貶值的臺幣進行貨幣改革 -「發行新臺幣」,1949年6月15日,宣布將臺幣以四萬元比一折成新臺幣試圖避免貨幣繼續崩跌。
所以這個止血的動作在以往教育中,常被外來威權統治者詮釋為「德政」。外來威權勢力支持者也常仗著很多人其實搞不清楚而訕笑「讓你花幾塊買東西不要難道要花幾萬買」,或是主張戰後通膨很正常,卻絲毫不提臺灣被如何不合理的對待而造成權益損失。而我們又該用什麼觀點來看待這段歷史呢?
為了讓更多人正確了解這段歷史,這個由 臺灣製腦會社 製作的精美印章,裡面也附上描述來龍去脈的說明書,自己收藏或送給朋友都很適合哦
「四萬換一元」復刻印章背後的歷史 - 聚珍臺灣 https://bit.ly/3dw6lgS
-----------------------------
你知道1949年5月12日當天,臺幣兌美圓匯率是多少嗎?
29:1? 30:1? 40:1?
全錯。答案是 80000:1 !
二戰後蔣介石派員代表盟軍來臺進行軍事代管,原本臺灣使用的日本臺銀券,戰後頓失市場管制物價增加約10倍,並於1946年中以1:1兌換為國府發行之臺幣,自此貨幣走勢與日本時代脫鉤。
臺灣人面對戰後物價瞬間飆漲已感覺痛苦,卻不知更恐怖的才剛要開始。中國政權一連串倒行逆施下,爆發二二八屠殺,更對臺幣訂定不合理的匯率、印製臺幣支付他們中央政府支出,導致臺幣捲入中國戰後之惡性通貨膨脹,原本幾圓幾十圓的支出到1949年初竟要以萬計算。
1949年5月12日當天,臺幣兌美圓匯率,竟高達八萬比一!!看到這種數字,再怎麼沒概念的人,應該也能感受到當時手上的鈔票是如何的形同壁紙。
國共內戰局勢底定,蔣介石開始計畫逃亡來臺,故著手對臺灣的貨幣改革嘗試止血,並停止印臺幣支付中央支出,以免臺灣情勢惡化連逃都沒地方逃1949年6月15日,以「四萬換一塊」發行新臺幣試圖遏止惡性通貨膨脹延燒但臺灣人血汗錢在那之前早已大半憑空蒸發。曾經八萬比一的美圓匯率,就是臺灣被掠奪一空的血淋淋證據。
回顧歷史記憶,四萬換一塊復刻印章
台灣回憶探險團 - 貼文 https://bit.ly/2WNy9qh
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


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

新台幣的秘辛:70 年前的現在,4 萬元只能換 1 塊新台幣
你知道為何叫做新台幣,而非台幣嗎?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1945 年 8 月,二次大戰結束,台灣人民歡欣脫離日本人的殖民統治,也對前來接收的中國政府抱著極大的期待。當時或許沒有人想到,大家迎來的,竟然是另外一個殖民統治的政權。
隨著二次大戰的結束,國共內戰開始從中國的東北延燒到華北,到了 1946 年 8 月演變成為全國性的戰爭。熊熊的烽火下,地處邊陲, 被中國人認為不應當是祖國發展重心的台灣,卻成了國民黨政府後勤補給的最重要來源 ,各項台灣出產的物資被源源不斷的運往中國內地。以米糧為例,僅在 1946 年,就有一百多萬石的食米由台灣被運送到中國蘇北和華北充作軍糧。台灣在日治時期,一直都是米和糖的重要產地和輸出地, 但是在 1946 年,台灣卻遭受到了前所未見的米荒,當時物資外流的嚴重程度可見一班。
除了各項物資的外流, 資金也一樣的被國民黨政府撥轉到中國內地 。二次大戰末期,台糖公司原來有 15 萬噸的存糖,是用來當作戰後復員與營運的資金。但是 國民黨政府下令「接收所有日人存糖,撥歸中央,集運上海銷售」,所有的存糖都被無償的運往上海變賣。台糖失去了復員基金,只得向台灣銀行借貸。這樣的事例並非只有在台糖發生, 國民黨政府也透過許多其他的公營企業,將其物資不斷的轉運大陸 ,再要求台灣銀行擴大放款給這些公營企業作為週轉資金。台灣銀行只有不斷加印貨幣,因而造成了戰後台灣嚴重的通貨膨脹。
從 1946 年 5 月 22 日發行舊「台幣」原限發行額為 30 億元,發行半年後即增為 53 億元,直至三十八年六月十四日改制新台幣前夕, 台幣發行額更高達 5,270 億餘元,較原訂發行額增加 175 倍。
台灣銀行並於 1948 年開始發行面額達 5 千、1 萬、10 萬的「定額本票」,與舊台幣並行在市場上流通。 三年時間 (至 1949 年 5 月 28 日),舊「台幣」的最大面額已經發行到 100 萬元。 中央銀行發行局局長鍾光新:「原來是三十億,後來變成一兆七千多億,差不多五百二十八倍, 所以舊台幣等於說是惡性通貨膨脹,是不可收拾的地步。」
隨後,1949 年 6 月 15 日改發行「新台幣」,並要求台灣人於當年 12 月 31 日兌換完畢(後來延至隔年 1 月 14 日)。
舊台幣 1 元(1946 年 5 月 22 日發行)— 到舊台幣 100 萬元(1949 年 5 月 28 日發行)—– 其中只間隔 3 年。
新台幣 1 元(1949 年 6 月 15 日發行)— 到新台幣 2000 元(2002 年 7 月 1 日發行)—- 間隔 53 年。
在這之間,毫無節制大量印製台幣,搜括台灣的物資,強盜式的剝削,不是運往中國供國民黨揮霍,就是黨官貪污中飽私囊。 在台灣流通的貨幣,台幣,從面額 1 元到 100 萬元,面額膨脹了「一百萬倍」,前後不到 3 年,顯示通貨膨脹多麼嚴重!
後來透過改發行「新台幣」手法, 並限定台灣人於 1949 年 12 月 31 日前(後延至 1950 年 1 月 14 日止)以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且無限制收兌(舊)台幣。 細數台幣之發行,僅經歷短暫的三年又十二日。 由於濫印鈔票導致舊台幣大幅度的貶值。於是 1949 年 6 月 15 日,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發行新台幣,明訂四萬塊舊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的匯率 , 民間習稱為「四萬換一塊」。


新台幣的秘辛:70 年前的現在,4 萬元只能換 1 塊新台幣
新台幣的秘辛:70 年前的現在,4 萬元只能換 1 塊新台幣 | BuzzOrange https://bit.ly/3mkTy5V
你知道為何叫做新台幣,而非台幣嗎?
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1945 年 8 月,二次大戰結束,台灣人民歡欣脫離日本人的殖民統治,也對前來接收的中國政府抱著極大的期待。當時或許沒有人想到,大家迎來的,竟然是另外一個殖民統治的政權。
隨著二次大戰的結束,國共內戰開始從中國的東北延燒到華北,到了 1946 年 8 月演變成為全國性的戰爭。熊熊的烽火下,地處邊陲, 被中國人認為不應當是祖國發展重心的台灣,卻成了國民黨政府後勤補給的最重要來源 ,各項台灣出產的物資被源源不斷的運往中國內地。以米糧為例,僅在 1946 年,就有一百多萬石的食米由台灣被運送到中國蘇北和華北充作軍糧。台灣在日治時期,一直都是米和糖的重要產地和輸出地, 但是在 1946 年,台灣卻遭受到了前所未見的米荒,當時物資外流的嚴重程度可見一班。
除了各項物資的外流, 資金也一樣的被國民黨政府撥轉到中國內地 。二次大戰末期,台糖公司原來有 15 萬噸的存糖,是用來當作戰後復員與營運的資金。但是 國民黨政府下令「接收所有日人存糖,撥歸中央,集運上海銷售」,所有的存糖都被無償的運往上海變賣。台糖失去了復員基金,只得向台灣銀行借貸。這樣的事例並非只有在台糖發生, 國民黨政府也透過許多其他的公營企業,將其物資不斷的轉運大陸 ,再要求台灣銀行擴大放款給這些公營企業作為週轉資金。台灣銀行只有不斷加印貨幣,因而造成了戰後台灣嚴重的通貨膨脹。
從 1946 年 5 月 22 日發行舊「台幣」原限發行額為 30 億元,發行半年後即增為 53 億元,直至三十八年六月十四日改制新台幣前夕, 台幣發行額更高達 5,270 億餘元,較原訂發行額增加 175 倍。
台灣銀行並於 1948 年開始發行面額達 5 千、1 萬、10 萬的「定額本票」,與舊台幣並行在市場上流通。 三年時間 (至 1949 年 5 月 28 日),舊「台幣」的最大面額已經發行到 100 萬元。 中央銀行發行局局長鍾光新:「原來是三十億,後來變成一兆七千多億,差不多五百二十八倍,所以舊台幣等於說是惡性通貨膨脹,是不可收拾的地步。」
隨後,1949 年 6 月 15 日改發行「新台幣」,並要求台灣人於當年 12 月 31 日兌換完畢(後來延至隔年 1 月 14 日)。
舊台幣 1 元(1946 年 5 月 22 日發行)— 到舊台幣 100 萬元(1949 年 5 月 28 日發行)—– 其中只間隔 3 年。
新台幣 1 元(1949 年 6 月 15 日發行)— 到新台幣 2000 元(2002 年 7 月 1 日發行)—- 間隔 53 年。
在這之間,毫無節制大量印製台幣,搜括台灣的物資,強盜式的剝削,不是運往中國供國民黨揮霍,就是黨官貪污中飽私囊。 在台灣流通的貨幣,台幣,從面額 1 元到 100 萬元,面額膨脹了「一百萬倍」,前後不到 3 年,顯示通貨膨脹多麼嚴重!
後來透過改發行「新台幣」手法,並限定台灣人於 1949 年 12 月 31 日前(後延至 1950 年 1 月 14 日止)以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且無限制收兌(舊)台幣。細數台幣之發行,僅經歷短暫的三年又十二日。 由於濫印鈔票導致舊台幣大幅度的貶值。於是 1949 年 6 月 15 日,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發行新台幣,明訂四萬塊舊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的匯率 , 民間習稱為「四萬換一塊」。
新台幣的秘辛:70 年前的現在,4 萬元只能換 1 塊新台幣 | BuzzOrange https://bit.ly/3mkTy5V


二戰後匈牙利 曾發行1億兆面額紙鈔
2020/09/17 08:01全球通膨史4》二戰後匈牙利 曾發行1億兆面額紙鈔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3FxnPo
匈牙利曾在1946年發行過面額1億兆的帕戈,也寫下歷史上惡性通膨最嚴重的紀錄。取自Magyar Nemzeti Bank (Hungarian National Bank) / Public domain
(編者按:自疫情爆發後,全球央行大動作調降利率,紛紛祭出無限量QE(量化寬鬆),承諾將維持超寬鬆政策一段時間,儘管QE的救市效果立即可見,但也難免令人擔心各國瘋狂「印鈔」將帶來的後續效應,歷史上曾有幾次劇烈的通貨膨脹事件,造成人民財產的嚴重損失,甚至衍變成世界大戰。面對滾滾洪流般的資金潮,究竟會將大家帶往何處去?相信是人們最關心的,以古為鏡,希望藉由史上幾次惡性通膨的回顧,鑑往知來,助大家覓得方法安然渡過此次危機。)
二戰後匈牙利 每15.6小時物價就翻倍
〔編譯王惠慧/綜合報導〕如果提到世界上面額最高的鈔票,很多人會想到辛巴威或南斯拉夫,但其實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匈牙利,才真正印出了鈔票的世界之最。1946年匈牙利曾發行過面額1億兆(One Hundred Quintillion, 10的20次方)帕戈(Pengő),當時通膨率高達13,600,000,000,000,000%,平均每15.6小時價格就翻倍,寫下歷史上惡性通膨最嚴重的紀錄。
奧匈帝國在一戰後解體,然而匈牙利的新政權缺乏適當的政府結構,選擇印鈔填補預算缺口。在1920年代經濟大蕭條,匈牙利農業部門遭受重創,債務不斷增加,匈牙利央行不得不繼續透過放寬貨幣和金融政策,藉由貨幣貶值來降低債務成本。1938-1940年,透過維也納仲裁,匈牙利拿回該國宣稱在一戰丟失的領土,然而這些地方經濟並不發達,最終也為匈牙利整體經濟帶來壓力。
二次大戰期間,匈牙利經濟盪至谷底,央行完全被政府所控制,不斷根據政府的預算需求印製鈔票,沒有訂出任何發行上限額度。最終,匈牙利通膨環境惡化,從銀幣、銅幣到鎳幣,甚至直接從貨幣流通中消失,因為金屬成份比硬幣本身更有價值。
隨著二次大戰結束,長期戰火重創經濟,戰爭共抹去了匈牙利40%的財富,首都布達佩斯80%遭毀,更慘的是,戰敗後被迫支付數百萬美元的賠償。該國一半以上的工業產能完全被破壞,基礎建設也一團混亂,生產力下降也對供應造成衝擊,最終對通貨的災難性影響終於爆發。
匈牙利人把紙幣都丟到馬路上,清潔人員不得不在大街上打掃「錢的海洋」。取自Magyar Nemzeti Múzeum
發行1億兆面額紙幣 創鈔票之最
為了恢復生產力、基礎建設及經濟活力,匈牙利政府沒有試圖減少貨幣供應或提高利率來抑制通膨,反而決定對銀行提供低利貸款,透過銀行對企業活動提供新資金,直接雇用工人、提供消費者貸款,或直接提供現金紓困。
匈牙利政府大肆印鈔,且沒有任何實質擔保。1945年7月在外流通的貨幣為250億帕戈,1946年1月增加至1.646兆帕戈,到了7月甚至到達1兆兆(septillion,10的24次方)帕戈,突破一般人對數字的理解。
1944年匈牙利帕戈最大面值是1千,1945年底已發展到1千萬,到了1946年甚至發行了面額高達1億兆的紙幣,寫下鈔票之最,但在通膨結束後,這張紙鈔約只值12美分。帕戈面值最大曾印到10億兆,但最終未發行就作廢,沒有在市面上流通。
在通膨最嚴重時,匈牙利每日通膨率高達150,000%,約每15.6小時物價就會翻倍。換言之,人們無論上午擁有多少錢,到了晚上都只剩下一半的價值。
1945年8月,匈牙利1公斤的麵包只需要6帕戈,而在11個月後,已經漲價到58.5億帕戈;惡性通膨也讓政府收稅變得困難,人民的稅收和郵政付款只能使用特殊的代幣,而且價格每日由電台播送通知,隨時可能有變化。
當時可以看到,匈牙利人把紙幣都丟到馬路上,由於街道上的鈔票太多,導致清潔人員不得不在大街上打掃「錢的海洋」的情景。
帕戈在誕生20年後,1946年被新貨幣福林取代。Magyar Nemzeti Bank (Hungarian National Bank), CC BY-SA 3.0
惡性通膨搞毀經濟 16年後才恢復平穩
匈牙利意識到這樣的惡性通膨和面值增加速度無法維持下去,帕戈在誕生20年後,1946年被新貨幣「福林(Forint)」取代,才結束這場鬧劇,當時40穰(400 Octillion, 穰為10的28次方)帕戈才能換到1福林。
1946年8月1日,匈牙利政府採行激進的穩定措施,包括大型稅制改革、收回海外黃金資產,發行新幣並以黃金及外匯作為擔保,最終在1960年代,匈牙利物價恢復到穩定的水準。分析指出,匈牙利當時的印鈔策略確實帶動了工業產能,但代價是工人失去了80%的薪資,多數債權人血本無歸。
全球通膨史4》二戰後匈牙利 曾發行1億兆面額紙鈔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3FxnPo

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


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

愛蘭教會百年文物 見證台灣近代史
有148年歷史的愛蘭教會外觀。(記者陳鳳麗攝)
愛蘭教會百年文物 見證台灣近代史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81SMVW
2019/06/23 05:30
〔記者陳鳳麗/埔里報導〕一八七一年創立的南投縣埔里鎮的愛蘭教會,悉心保存一百多年來的文物,見證埔里甚至台灣近代史,像存入教友捐獻建堂基金的存摺存款兩天內就從十二萬元變三元,即見證舊台幣變新台幣劇貶的歷史,另因該部落都是巴宰族人(平埔族的一支),一本百餘年前的捐獻紀錄簿,可一窺當時巴宰族人的姓名,不少人名字長達五、六個字。
埔里鎮愛蘭教會已有一百四十八年歷史,是鎮內最老的教會,最近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梁志忠到該教會進行宗教普查,發現教會悉心保存文物,而這些文物極其珍貴,讓梁志忠對教會的用心讚嘆不已。
教友獻金簿 看出巴宰族多姓潘
梁志忠表示,教會保存的文物中,有一本「烏牛欄禮拜堂寄附修繕受領根帳」,紀錄明治四十三年到四十七年(即一九一○到一九一三年)教友捐獻教會修繕金,每一筆都清楚記載,從紀錄簿可了解巴宰族人很多姓潘之外,且讓外界知道原來一百多年前的巴宰族人姓名,有人多達五或六個字
建堂金存摺 一頁舊台幣劇貶史
梁志忠也說,教會文物中還有一本存摺,是教友捐獻建堂基金,當時教會慢慢地存,存到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已有廿多萬元,在當年六月十三日領出八萬元後還有十二萬元,但隔了兩天,存簿就被蓋上「奉命以四萬換一元折合」的文字,存款變成三元,而這本存摺就見證當年國民政府來台後重印新台幣,讓舊台幣劇貶的歷史。
巴宰族女性 因教會獲教育機會
現任牧師陳清恩則說,基督教是一八六五年來台宣教,愛蘭教會算是台灣極早設立的教會,當時該聚落居民巴宰族人,從教會資料得知,整個聚落在一八七一年十二月底改信基督教。當時台灣社會重男輕女,女生普遍教育程度不高,但愛蘭地區的巴宰族女性,就有多人被教會送到台南長榮女中唸書,畢業後都回到愛蘭國小任教。
愛蘭教會的存摺從十二萬變三元見證新舊台幣歷史。(愛蘭教會提供)
教友捐獻紀錄簿可一窺當時巴宰族人的姓名。(梁志忠提供)
愛蘭教會在日治時期是使用聚落的建物當禮拜堂。(記者陳鳳麗翻攝)愛蘭教會百年文物 見證台灣近代史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81SMVW


謝謝網友梁麗緹分享舊時的彰化商業銀行存摺,裡面記載了存款金額於民國38年(1949年)6月15日奉令以四萬元台幣折成一元新台幣,於是原本帳戶裡的台幣29,500元在一夕間變成了新台幣0.74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這個通貨膨脹把台灣人過去存下來的財富瞬間吞噬掉!
1946年5月20日,台灣銀行經財政部核准,改組成立,仍稱「台灣銀行」,並繼續取得紙幣發行特權。先發行壹圓、伍圓、拾圓面值的新版 「台幣」(現在稱為「舊台幣」),後因為通膨壓力,不斷提高發行的面值;這時期的紙幣上的圖案主題,是以「國父肖像」、「台灣地圖」、「台灣銀行」、「鄭荷海戰圖」等交替使用,其中的「鄭荷海戰圖」相當具有時代意義。
1948年,台灣發生通貨膨脹,民眾對台銀發放浮濫的舊台幣失去信心,台幣日益貶值,發行額大增,在尚無有效改革幣制之政策實施之前,為了維持台灣貨幣體系的流通,台灣銀行特別發行了「定額本票」,與原有的舊台幣共同流通,其面值有伍仟圓、壹萬圓、拾萬圓,最後甚至發行壹佰萬圓面值的本票,台灣此時通膨的惡化程度可想而知。
財政部最初核定台幣的最高發行額為30億元,但因為烽火連年導致生產停頓,台灣需要大量資金供應重建,再加上國共內戰,中國大陸的通貨膨脹也直接影響到台灣,令台幣匯率隨著法幣水漲船高,發行額亦直線上昇;短短三年內,就從預計的30億元上限增加到5270多億元,另外還有1兆2136億元的即期定額本票在市面上流通。1兆7000多億差不多是30億的528倍,所以舊台幣等於是惡性通貨膨脹,而且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陳誠從上海運來80萬兩黃金,作為發行新台幣的後盾,從此,剪斷了舊台幣與金元券的臍帶。
1949年6月15日,台灣實施幣制改革,將原來的台幣(舊台幣)收回,換發新的鈔券(新台幣),每四萬舊台幣可兌換一元新台幣,兌換時間到當年的12月31日為止,後來因為實際需要,又延長了兩個星期。那時候,一麻袋的舊台幣,只能換到幾塊錢的新台幣。
物資缺乏造成民眾生活更加艱苦,鈔票的價值遠不如米糧,美援透過教會在各地發放食糧,民眾更是爭相領取,沒有什麼事比填飽肚子更重要。
於是,政府陸續實施了多項用以穩定經濟的政策,包括舉辦優利存款以鼓勵儲蓄、充實財政收入以撙節支出、積極修復生產設備以增加工業生產、鼓勵農民生產以提高農業產量…等,終於使台灣的物價漸趨平穩,而奠定了後來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
事實上,台灣在二戰後初期也曾遭遇惡性通貨膨脹;1945年到1949年之間,台灣的物價幾乎是一日數變,每年的物價漲幅都在500%至1200%之間,不少年長者回憶起那段歷史仍是餘悸猶存。
造成戰後台灣發生通貨膨脹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六點:
一、戰時盟軍空襲使台灣經濟受到嚴重的損害,多數工廠全毀或半毀,交通運輸體系遭破壞,勞動與原料的供給中斷,而未毀於空襲的生產設備亦未能妥善維護。因此在戰後初期,台灣的工業產量遠不及日治時期最高紀錄的三分之一。由於農村勞動缺乏、肥料供應不足,以及水利荒廢令農業生產銳減,「商品供給不足」成為引起通貨膨脹的重要因素。
二、雖然在台灣實施地區性貨幣,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匯率亦時常調整,然而以上海與台北兩地的物價水準作比較,大多數時期中國大陸貨幣被高估,造成大量資金從中國大陸流向台灣。也就是說,中國大陸的惡性通貨膨脹連帶波及台灣的金融體系。「貨幣供給過量」成為引起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三、1946年國共內戰擴大,國民政府動員台灣的物資支援國共內戰,使得台灣市場上的物資嚴重缺乏,加深了供給不足的困境。
四、國民政府在接收台灣時,雖然接收過程尚稱順利,但是官員貪污現象嚴重,一方面造成物資供應不順暢,一方面民眾對於行政長官公署的施政日漸失去信心。上述狀況表現在貨幣上,即是對於貨幣流通的不信任感,終致貨幣發行額日增,造成惡性通膨之勢難以阻擋。
五、從1949年初開始,有大量中國大陸的人口隨著國民政府來台,其中包括不少公務員和軍人,人數約在五十萬左右。為了維持軍公教人員的生活,政府只得持續發鈔供應,結果造成貨幣供給增加,令貨幣市場雪上加霜。
六、除了上述無生產性的支出以外,政府軍政方面的支出亦相當龐大,此舉令政府赤字大增,而為了彌補預算赤字,只好依靠兼具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性質的台灣銀行來進行融通,而且是以增加貨幣發行來彌補。此種「以增加貨幣供給額來支應資金缺口」的政策,持續惡化了台灣的通貨膨脹現象。
資料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posts/313902530304262

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


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


國民黨1949潰敗慘狀 40萬陸軍僅有12萬把步槍丶105砲6門來台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根據國史館檔案記載,1950年7月國軍概況,僅能以慘不忍睹來形容。(圖取自國史館、資料照,本報合成)
國民黨1949潰敗慘狀 40萬陸軍僅有12萬把步槍丶105砲6門來台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Wa0bzm
2021/08/18 17:11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國民黨主席候選人朱立倫17日強調「沒有1949的國民黨,就沒有今日的台灣」,事實上,根據國史館檔案史料記載,1949年國民黨政府丶軍隊潰敗來台時,雖然在金門古寧頭之役中獲得勝利,但三軍武器裝備嚴重不足,政權岌岌可危,1950年6月底爆發韓戰丶美國總統杜魯門派遣第七艦隊巡邏台灣海峽,以防中國解放軍渡海進攻台灣,同時決定大規模提供軍援給台灣,為台灣建立起嚇阻力量,這才是台灣能夠翻盤逆轉的關鍵原因。
國史館史料檔案中可見,美國在抗戰勝利後軍援國軍105榴砲24個營,但在1949年國民黨敗戰來台時,隨軍來台的105榴砲僅剩一個連。1950年的陸軍部隊共約40萬餘人,但步槍僅有12萬3千餘枝,那麼大的陸軍部隊,105榴砲僅剩6門丶75山砲數量竟然僅有102門,當時的部隊狀況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國民黨政府丶軍隊在1949年潰敗來台時的狀況,過去在國民黨執政時期以大內宣方式美化宣揚,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國史館解密檔案記載,韓戰爆發後,美軍為提供台灣軍援所需,曾要求台灣提出三軍概況以及希望美援武器裝備項目等報告,在國史館檔案中出現的1950年7月國軍概況,僅能以慘不忍睹來形容,若非美國軍艦巡弋台海丶大量美援裝備運抵台灣,那裡還有國民黨之後在台長期執政的機會。
國民黨過去宣稱率領百萬軍民來台,根據國史館檔案記載,1950年的國軍陸軍部隊(共有12個軍部丶40個師丶1個裝甲兵旅及5個砲兵團),人數為40萬餘人,但步槍僅有12萬3千餘枝丶火砲及戰鬥車輛數量嚴重短缺;當時海軍有4個艦隊丶軍艦及輔助艦艇共65艘,但各艦逾齡時有損壞丶配件缺乏修理困難;空軍各型飛機300餘架,但妥善飛機約199架。國防部當年更直言,台灣的防空雷達網未建立,砲兵與反潛丶軍艦不足,三軍彈藥更是嚴重不足。
然而在美軍決定快速丶大量提供軍援台灣之後,兩岸軍事戰力平衡開始有了反轉,根據國史館檔案記載,在1951年至1961年的10年期間,美軍為台灣提供了大量的三軍武器及彈藥,主要包括:陸軍(240丶155丶105等2895門各式火砲,M24丶M41等戰鬥車輛475輛,勝利女神飛彈125枚丶各式輕兵器達35萬件),海軍(包括驅逐艦在內的各式艦艇339艘丶艦用火砲306門丶陸戰隊火砲749門丶陸戰隊戰車278輛),空軍(各型噴射戰機928架丶螺槳式機322架丶火砲630門丶響尾蛇飛彈2284枚)。
這項1961年3月提出的美國軍援實施及檢討報告,政府在當年呈報給老蔣的報告中所下的結論是,美援之獲得為不可求之事,必須靠吾人本身之努力與奮鬥,贏得盟邦之同情與敬佩;自助而後人助,今後美援如何或美國新政府之態度如何,其關鍵仍操之在我,以我今日地位之重要,及對自由世界反共大業之貢獻而言,如能把握時機努力不懈,改進現存缺點,深信必可得到多助,而能繼續獲得我盟邦有力之援助。
政府在1950年爭取美國軍援時,也曾提報當時三軍概況,三軍主要作戰裝備嚴重不足,台灣的防空雷達網未建立,砲兵與反潛丶軍艦不足,三軍彈藥更是嚴重短缺,75山砲更是僅存102門。圖為國史館檔案中有關1950年台灣陸軍的概況表。(資料來源:國史館)
美國在1951至1961年的10年間,提供台灣三軍大量軍援,光在陸軍部隊就有240丶155丶105等2895門各式火砲,M24丶M41等戰鬥車輛475輛,勝利女神飛彈125枚丶各式輕兵器達35萬件。(資料來源:國史館)
朱立倫臉書稱沒有1949的國民黨,就沒有今日的台灣,遭到網友砲轟。(圖片擷取自臉書)
國民黨1949潰敗慘狀 40萬陸軍僅有12萬把步槍丶105砲6門來台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Wa0bzm

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

國民黨1949潰敗慘狀 40萬陸軍僅有12萬把步槍丶105砲6門來台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誰是高物價凶手|史上最複雜通膨》台灣影響、財富對策一次看2021/12/2 
誰是高物價凶手|史上最複雜通膨》台灣影響、財富對策一次看 https://bit.ly/3xXMQtb
2021/12/2 誰是高物價凶手|史上最複雜通膨》台灣影響、財富對策一次看© 商業周刊 誰是高物價凶手|史上最複雜通膨》台灣影響、財富對策一次看
台灣主計總處最新預測,今年2021消費者物價將上漲1.98%,創13年新高;美甚至預估未來2至3年內,累積通膨率將達20%至25%。
這是因為造成通膨的原因,從原本的央行放水、財政擴張,如今又加上變種病毒Omicron、綠色通膨(Greenflation)等各種非典型因素,各種力量同時發生,促成了「史上最複雜通膨」。它將引發哪些影響?又將如何影響你我財富?
綠色通膨,是指全球推動綠色經濟、節能減碳,對舊經濟投資、供應都下滑,結果推高原物料、金屬等相關產品價格。它是最新、也最可能帶來長久影響的因素。
資訊分析機構《銀行之日》說,「綠色通膨將是下一場金融危機。」對沖基金大老艾克曼(Bill Ackman)也說,與ESG投資相關的需求,「正在助長通膨飆升。」
舊經濟能源供應下降,帶來了連鎖效應。印度塔塔鋼鐵執行長表示,未來全球鋼鐵價格將「遠高於」過去十年。新舊經濟都需要的物資,包括太陽能或風力發電使用的銅、車廠標榜減碳使用的鋁,也同樣漲價。除了金屬,節能減碳風大盛,越來越多業者發現「以農養綠」有利可圖,攻生物燃料的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價格也在上漲。
這代表,用來填飽肚子的食物會減少。如近來巴西甘蔗多被用來做生物燃料,糖原料缺乏,導致糖價今年來漲約50%,其他農作物也有同樣情況,聯合國統計,如今全球食品成本升至10年來最高水準。
然而,這波綠色通膨不只出現在原物料、農作物,也出現在終端產品。在英國,政府正在制定計畫,用更環保、昂貴的暖氣系統,取代傳統燃氣鍋爐。這意味著一般家庭將因此花更多錢;歐美決策者甚至還打算推出碳關稅—對生產過程中碳排放較多的進口品,加徵額外關稅,此舉也將推高生產成本和價格。
綠色通膨讓不少人引以為憂。綠色體系金融網絡(NGFS)即指出,目前全球碳均價是每噸3美元,但若要實現2050年零碳排目標,2030年前須推行每噸160美元碳價。希臘央行行長就說,「遏制氣候變遷的碳定價,將助漲物價漲勢。」
這種綠色通膨,並非央行透過貨幣政策就能消除。未來如何避免推動綠色經濟導致「劫貧濟富」,將是各國政府的挑戰。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上漲,也助長通膨。
研究機構公民科學今年10月調查,在美國數千名受訪者中,11%表示,他們或他們認識的人因投資虛幣賺錢而辭掉工作。這比率看似不高,但如今比特幣在5萬美元上下震盪,每10人就有1人炒幣不工作。未來比特幣價格漲到10萬、20萬美元時,只怕工作誘因更低,將使缺工更嚴重
這種因為金融市場上漲帶來的缺工,使企業必須以更高工資招聘工人:美國勞動部今年第3季工資年成長率,漲幅就創下20年來最高。
面對工資大漲,大企業短期內也將因此增加資本支出,成本同樣會上升。對一般企業來說,只能被迫接受持續上漲的工資,雇用量與時數下降,導致產品供應減少,物價因此上揚,即所謂的「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都會使通膨加劇。
此外,中國越來越極端的清零政策,也阻礙了航運業全面復甦,並延長了全球港口和缺貨危機。為將病毒拒於門外,中國禁止外國船隻更換船員,對回國船員實施7週強制隔離。這導致中國成為全球港口壅塞率最高的地區,大批貨櫃空等無法入港。
清零的代價,是加劇全球供應鏈危機。全球最大油輪業者Euronav,光花在處理船員更換導致的業務中斷、隔離、旅行成本等,至今已達600萬美元。航運成本與2019年時的5年平均水準相比,運費飆升6倍。
綠色通膨、炒幣缺工、中國清零,這些非典型因素都對通膨推波助瀾。就算各國央行收水升息,也難一夕間讓物價平穩。
若疫情捲土重來,或能讓通膨暫時降溫。但若疫情重創經濟,各國央行為救經濟,若又再對貨幣放水、開始撒錢,將埋下通膨攀升的導火線
這也意味著人們手上現金能換到的商品服務,將不斷縮水。如持有新台幣現金1萬元,以每年物價漲1.5%計算,10年後這筆財富將打85折。若投入股市,9年就可翻倍。若投入定存,翻倍須等35年。若死抱現金,此生不得翻倍。
從綠色通膨、勞工短缺、航運斷鏈等因素,都顯示擁抱實體經濟的邊際報酬率上升。以大宗商品來說,不僅是綠色通膨下的搶手商品,舊經濟也有需求,因此易漲難跌。高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GSCI)今年來漲逾3成,遠勝各國股市漲幅,顯示「實物為王」仍是優勢策略。
在「非典型通膨」之下,未來的物價水準,對各國央行來說將越來越難控制。不是單純在「升息」或「降息」裡二選一,就能解決。隨著市場起伏不定,人們恐怕要有迎接更大波動的心理準備。
誰是高物價凶手|史上最複雜通膨》台灣影響、財富對策一次看 https://bit.ly/3xXMQtb


2021年公視大手筆的二大歷史電視劇《斯卡羅》、《茶金》,都引起廣大討論。
有價值的歷史小說影劇,趣味好看外,是可讓觀眾了解相關時代的歷史社會,與先民走過的足跡,來關懷鄉土歷史文化。所以,內容情節不能違背那年代的重大史實。
像金庸武俠小說夾入歷史人物,明教教主張無忌武功再高強,皇帝還是要讓明教教徒朱元璋做。
民國38年(1949),國民黨政府在物價暴漲,台幣暴貶,連續印行壹萬圓鈔票後,宣布「四萬元換一元」,35年至38年發行的「舊台幣」,每四萬元,皆須在12月31日前,兌換成新發行的「新台幣」一元。
《茶金》電視劇中,把這「四萬元換一元」,造成台灣人民財產災難的政策,說成是受到美國鼓勵執行,被議論為歪曲造假、不符史實。
國民政府35年開始印行的台灣銀行台幣,是以日幣台灣銀行券「一比一」,每日幣一元換台幣一元的方式,維持人民現金錢財的相同價值。
說起「四萬元換一元」,勾起了我這高雄大崗山後田寮月世界荒山子弟,對四萬元換一元的一些記憶。
民國38年我尚未讀國校,不知什麼「四萬換一塊」。長大後卻常聽大人說起「四萬塊換一塊」的事,就記憶起幼小時,曾看到家父晚上點著小油燈(燈斗火),在數著很多一大疊一大疊的鈔票,分成大小堆。
1940、50年代小油燈。高雄田寮月世界山村未有電燈,晚上都點這種小油燈。圖/呂自揚提供
原來那是有位呂家人在台北豬市場食頭路,家父曾和他弟弟合夥「抓豬」,在本庄和鄰庄抓買肥豬,叫拖拉庫(貨運車)配運豬到台北豬市場去拍賣了二、三次。
家父二人曾跟人說,他們配豬到台北拍賣後,領到錢都用大麻布袋裝著,二人從台北坐火車回岡山要坐很久,在車上過夜,怕錢被搶,一路都坐躺在裝錢的麻布袋上,都不敢睡著。
那時候錢已變薄,買賣較多錢的物件,鈔票都是一大疊。家父在晚上點燈斗火,算很多一大疊的鈔票,就是四萬換一元之前台幣貶值時,在算賣豬錢要發給養豬人。
我念國校(國小)時,大人給的壓歲錢和零用錢,都是新台幣1角、2角的硬幣,買糖果、鉛筆、簿子,也是1角、2角和5角,也有紙鈔。童伴過年玩錢輸贏,都用一角硬幣。印象中一斤豬肉是一塊多。
民國37年物價暴漲 印舊台幣壹萬圓綠色紙鈔。圖/呂自揚提供
民國38年印舊台幣壹萬圓紅色紙鈔。圖/呂自揚提供
還記得月世界山村南勢湖,世居呂、林二家族,幾個流傳「四萬換一塊」的辛酸故事:
呂家有二位兄弟分家時分了一些現金。那時候錢借人或寄存銀行,月利息都有一分(百分之十)以上。那位哥哥把錢拿去買了一塊田來耕種,小弟說把錢寄存合作社(等於後來的鄉鎮農會)吃利息就好,何必那麼辛苦。結果,被四萬換一元之後,哥哥仍有一塊田,小弟的錢變成沒幾元,大罵賊仔政府。
那年代,山村人家農作稻米、雜糧、水果外,都要種番薯養豬,黑豬要養約一年才能賣。賣豬的錢是一家人一年辛辛苦苦,從早忙到晚的收成和積蓄。
林家有一戶兄妹五、六人,養了一批豬八隻,辛辛苦苦養了一年賣掉,才拿到錢沒幾天,就碰到四萬元換一元。又要重新養豬,結果賣八隻大豬的錢,只能買三隻小豬仔回來養,一家人哀嘆被土匪搶劫。
另有一林家,把一塊路遠不方便耕種的田賣掉,想換買塊路近的田。一位在旗山開店做生意的親戚,不知是否聽到風聲,叫他先把借錢給他,利息很高。未多久,借出的錢就全部每四萬元變成只有一元了。
政府重大財經政策,常造成有人獲暴利,很多人受重大傷害。
談起七十年前的「四萬元換一元」,不禁驚心聯想起,近幾年房價炒作暴漲,本來幾年前,一般薪水與收入有限(基本工資仍2萬多,大學畢業平均月薪不到3K),正想購買和將來成年須購買自用住宅安居的廣大辛苦弱勢小民,即使儉食節用很多年,以貸款一、二十年,想買一間約五百萬的普通住宅安居,已很困苦艱難。
那知才幾年之間,房價忽然恣肆暴漲了一、二倍,變成想買間普通住宅,幾乎皆要一千萬以上。
想想,比起七十年前小民哀嘆「四萬換一元」的被搶劫災難,現在廣大哀哀無屋小民,忽然面對須多出約五百萬的龐大高房價災難,相差多少?是否更被傷害痛苦難翻身呢?
民國38年印新台幣拾圓紙鈔。圖/呂自揚提供
民國38年至44年新台幣1角2角5角錢幣。圖/呂自揚提供
民國38年印新台幣伍角紙鈔。圖/呂自揚提供
民國38年印新台幣壹分、伍分紙鈔。圖/呂自揚提供
民國38年金門限用新台幣壹圓紙鈔。圖/呂自揚提供
附記:
一、多年前我寫《那流逝的鄉村歲月》,收集一些四萬換一元前後的紙鈔與硬幣來拍照。
二、戰後台灣銀行的一角以上的台幣紙鈔硬幣,正面都印孫中山像,背面印台灣地圖,所以戰後民間都戲稱台幣、金錢叫「孫中山」。日幣大鈔的百元紙鈔,正面印有檳榔樹,檳榔台語叫菁仔欉,所以日本時代民間皆戲稱金錢、日幣叫菁仔欉。
日治時代台灣銀行券百圓鈔,印有台灣檳榔樹。檳榔台語叫菁仔欉。圖/呂自揚提供
【詩寫台灣】四萬元換一元的山村記憶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https://bit.ly/3FKmKN6

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FireShot 01-01-2022 #021 - '【詩寫台灣】四萬元換一元的山村記憶 I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www.peoplenews.twFireShot 01-01-2022 #020 - '【詩寫台灣】四萬元換一元的山村記憶 I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www.peoplenews.twFireShot 01-01-2022 #019 - '【詩寫台灣】四萬元換一元的山村記憶 I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www.peoplenews.tw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FireShot 01-01-2022 #018 - '【詩寫台灣】四萬元換一元的山村記憶 I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www.peoplenews.tw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


彭博:美國對全世界輸出通膨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2022-07-18 15:15
彭博:美國對全世界輸出通膨 | 美國即時 | 美國 | 世界新聞網 https://bit.ly/3PvyGXO
美國透過產品需求激增及美元強勁升值這兩條管道,對全球大力輸出通膨。(美聯社)
彭博報導,美國從新冠疫情期間直到現在,先後透過產品需求激增及美元強勁升值這兩條管道,對全球大力輸出通膨。
在新冠疫情期間,美國民眾居家避疫,大買電視機、筆記型電腦及運動器材;沃爾瑪、目標百貨等零售商為因應消費者需求,累積大量庫存;由於這些產品多屬進口,因此美國需求增加也帶動其他國家的產品物價上漲。這是美國對全球輸出通膨的第一條管道。
哈佛經濟學教授佛爾曼指出,「以往全球一直是需求太少,現在則是供給太少,因此像美國這種全力創造需求的國家,就是在輸出本身的問題,也就是通膨」。
當然,消費需求激增只是全球通膨飆高的肇因之一,儘管這是主要原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帶動能源及糧食價格高漲,使疫情引發的供應鏈瓶頸益發糾結難解,也推升全球通膨。
但貝倫堡銀行首席經濟學者席米丁表示,歐洲通膨升高,至少一部分是因美國進口強勁所致,因為美國龐大的刺激經濟措施,造成全球供應鏈瓶頸與價格上漲。
現在聯準會(Fed)開始快速升息,使經濟降溫以對抗通膨,美國消費者的需求也在退潮中。但這又為其他國家帶來另一項頭痛的問題:美元超強。由於全球所有原料都以美元計價,因此美元升值也威升各國進口品的價格。
佛爾曼指出,「美國需求將會減少,但抑制需求機制必然使美元升值,因此未必能解決美國輸出通膨的問題」。
美元猛升降低美國進口品的價格,有助抑制通膨,卻使其他國家通膨升高,引發所謂的「反向匯率戰」,即各國不再壓低本國貨幣匯率以促進出口,反而設法使本國貨幣升值以抑制國內通膨。
美國目前顯然是「反向匯率戰」的贏家,亞洲卻相當脆弱,因為亞洲央行的升息速度一向比美國節制。野村控股全球市場研究主任蘇巴拉曼表示,這可能提高美元升值對亞洲通膨的衝擊,風險在於美國和亞洲的利差擴大,導致資金流出亞洲,使亞幣重貶,加重亞洲的通膨壓力。彭博:美國對全世界輸出通膨 | 美國即時 | 美國 | 世界新聞網 https://bit.ly/3PvyGXO


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

the global inflation outlook
全球通脹展望
通貨膨脹 Chart: The Global Inflation Outlook | Statista
Chart: The Global Inflation Outlook | Statista https://bit.ly/3TRf6rh
2022 年 10 月 20 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表示,預計 2022 年全球通脹壓力將很大。預計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脹將更加嚴重,預計今年全年物價平均漲幅將達到 9.9%。在發達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這一數字定為 7.2%。
在 2 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該組織上調了他們的通脹預測——發達國家為 3.3%,發展中國家為 4%。這表明,即使在烏克蘭戰爭擾亂全球能源和食品供應之前,通脹預測就已經相當高,因為在 Covid-19 主要封鎖結束後補貨需求導致供應鏈過度緊張,這已經導致通脹升至自大蕭條的後果。由於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經歷經濟增長,這組國家的平均通貨膨脹率普遍較高。但這並不意味著通脹不會在非工業化國家經濟陷入困境的時候對其造成嚴重打擊。
預計 2022 年經歷衝突、動盪或重大經濟問題的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將遠高於8.8%的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包括委內瑞拉、蘇丹、津巴布韋、土耳其和阿根廷。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 95 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預計將高於 5% 但低於 10%。這超過了預計將通脹保持在或低於 5% 大關的約 40 個。 Chart: The Global Inflation Outlook | Statista
Chart: The Global Inflation Outlook | Statista https://bit.ly/3TRf6rh


通膨惡化 阿根廷央行暴力升息60碼
2023/10/13 09:05
通膨惡化 阿根廷央行暴力升息60碼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PSTl9Y
阿根廷央行週四(12日),宣佈將基準利率從118%上調至133%。(路透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距離阿根廷總統大選僅剩10天,在經濟危機不斷加深的情況下,阿根廷央行週四(12日)表示,由於最新通膨數據惡化,宣佈將基準利率從118%上調至133%,升息60碼(15個百分點)。
《路透》報導,阿根廷9月通膨數據顯示,通膨率月增12.7%,年增率則來到138%,高於預期,加劇了物價飆升,導致薪資、儲蓄下降,並將阿根廷5分之2的人推至貧窮線之下。阿根廷央行正竭力使基準利率和通膨預期保持一致步調,根據央行對分析師進行的民調預測,今年底通膨率恐飆破180%。
部份人士則質疑,在經濟惡化的情況下,最新的升息行動是否為時已晚。1名銀行經理表示,升息已不再有用,期望已消失,現在這時候升息也不能阻止民眾從披索轉而擁抱美元的趨勢。
今年8月中旬,阿根廷結束總統初選後,披索官方匯率重貶18%,進一步加劇了通膨的影響,當時阿根廷央行才剛升息,將利率從97%調至118%。此後,披索持續走貶,隨著阿根廷即將在本(10)月22日迎來總統大選,披索也貶破了1美元兌1000披索大關。
通膨惡化 阿根廷央行暴力升息60碼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PSTl9Y

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


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每四萬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通貨膨脹/1949 年 6 月 15

「4萬換1元」的年代
(1) 梁志忠 - 「4萬換1元」的年代... | Facebook https://bit.ly/4aQHrXB
民國38年6月15日是舊台幣4萬元換新台幣1元的年代,超級通貨膨脹,物價幾乎每天上漲,有時一日三市,而且一發不可收拾,舊台幣貶到一文不值,有的人入不敷出,一夜之間破產,變賣家產來還債還不夠,這是一個悲劇的時代。
我們可以當時隸屬交通部的草屯郵電局收據看出一些端倪
這是電信局租給民間每個月的牆機費用,
所有電話不但沒有自動撥號,且電話是掛在牆壁上,也沒有私人電話機,每個月要付話機的租金,使用牆機電話時要搖動手把,由電信局的總機小姐轉接插孔才能收聽,各鄉、鎮、市的電信局都有多名總機小姐為客戶端服務,人口越多的城市,總機小姐就越多
由37年8月開始的牆機租金收據數據得知,
37年8月是2200元。
37年9月4400元,漲了一倍。
37年10月是4400元。
38年1月變54000元漲了12.3倍。
38年2月是54000元。
38年4月變76000元。
38年5月、38年6月都是189000元。
38年6月30日變為11元0角2分。
38年7月15日又調高為15元7角5分。
由這些數據可分析出:
同樣的一台電話,民國37年8月每月租金是2200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38年6月租金卻漲到189000元,漲幅85.9倍,草屯郵電局是隸屬於交通部的,公家單位帶頭漲,這是超級恐怖的通貨膨脹,台灣當時的物價上漲幅度已經遠遠超過收入所得,當時稻米價格每一百斤要價舊台幣一百六十萬元至一百七十萬元,豬肉每斤七萬五千元,鴨蛋每顆五千元,民眾生活苦不堪言,台灣等於經濟大崩盤了。
更嚴重的是台灣省政府因物價狂飆以及面對諸多資金缺口,超額發行台幣,當時鈔票面額本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因各項民生物資的飛漲,只好發行高面額票券,五百元、一千元、一萬元鈔券,甚至十萬元定期本票,因應而生,但仍無法遏止舊台幣的大幅貶值。
民國38年年6月15日,臺灣省政府公布〈臺灣省幣制改革方案〉,發行新臺幣,省政府同步頒布〈新臺幣發行辦法〉,規定新臺幣與美元匯率為5:1,再以1元美金折合舊臺幣200,000萬元為標準,規定舊臺幣40,000元折算新臺幣1元。
安定、繁榮、幸福的日子得來不易,由俄烏及以阿戰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是目前還在演繹活生生的實例,我們要懂得珍惜,更要感恩寶𡷊台灣目前的生活環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55471551433053/permalink/3481298408850348/?mibextid=xfxF2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