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納妾的王安石和司馬光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16日, 2019
王安石和司馬光二人,可謂是宋朝模範丈夫。圖為王安石像。(公有領域)
王安石拒絕納妾
《歷代聖賢名人像冊》王安石像。(公有領域)
王安石(1021年─1086年)22歲就中進士第,並開始當地方官。46 歲登上宰相高位,一做又是8年,一度呼風喚雨、權高一世。長達二十多年的官職,以王安石的社會地位,在北宋那個時候,娶個妾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但他卻堅守一夫一妻制。
王安石40歲擔任知制誥時(知制誥為唐宋兩朝專掌內命,典司詔誥的官吏),有一天,他的妻子吳夫人替他買了一個小妾回來,想要小妾好好侍奉平時公務繁忙的王安石。想不到,王安石退朝回來看到陌生且年輕貌美的女子在自己家中,嚇了一跳,問她:「你是誰?幹什麼的?」
女子羞答答地說:「我是吳夫人買來要侍奉老爺您的啊。」接著,女子把自己家中情況跟王安石說了:她本是一個將官的妻子,日前,她的丈夫在一次奉命押送軍糧的途中,不幸遇到大風,船翻了,軍糧也沒了。丈夫為了賠償損失的軍糧,把家中所有東西都變賣、典當了,但還是湊不夠錢。無奈之下,只好把她也賣了。
王安石聽了女子的泣訴,很感動也很同情,便問她:「夫人用多少錢把你買回來的?」女子說:「90萬錢。」
這筆錢在宋朝當時不是個小數目,但王安石沒有說什麼。之後,王安石命人把女子的丈夫找來,讓他把妻子領回去,告訴他們夫妻倆好好團圓,過他們原本的生活。不但不必退還90萬錢,臨走時,王安石還送給他們一筆錢,讓他們可以重新過日子。
美女當前,王安石如柳下惠一樣「坐懷不亂」,不但沒有趁人之危,將女子占為己有,反而出了善念,將女子歸還,成就一樁好事。
司馬光不好聲色
宋丞相司馬溫公光。(公有領域)
至和元年,司馬光(1019年─1086年)隨龐籍至并州為官,任職太原府通判,那時他三十好幾,尚無子嗣。
司馬光夫人主動給他納了一妾,但是司馬光卻不理不睬。夫人剛開始以為是司馬光有她在不好意思,就囑咐小妾,等夫人出去了,梳妝打扮後,去書房侍奉相公。
小妾好生打扮一番,來到司馬光書房之後,司馬光很是驚訝,對小妾說:「夫人出門去了,你來做什麼?」趕忙把她打發走了。
司馬光夫人終身未育,司馬光也沒有納妾,所以沒有一兒半女,後來收養族人之子為嗣,即司馬康。(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另一方面,也讓世人看到王安石潔身自愛,對妻子感情如一。而吳夫人看到自己的丈夫如此專情對待,想必也更加體貼敬愛,以之回報丈夫吧,這樣的夫妻相處不是很令人羨慕嗎?
《邵氏聞見錄》作者邵伯溫說:「荊公(王安石)、溫公(司馬光)不好聲色,不愛官職,不殖貨利皆同。」王安石和司馬光二人,可謂是宋朝模範丈夫。@*#
據《邵氏聞見錄》


20200918-054229_U5965_M640143_967e

為何王安石變法會失敗?王安石為富國強兵力推改革,最後竟被認為是滅亡宋朝的元兇?揭歷史課本沒教真相-風傳媒 https://bit.ly/2ZSyGtb
一心想要「富國強兵」,積極推動各項改革,結果卻被後世認為是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把他與童貫這樣的公認奸臣相提並論。此人正是王安石。
公元一〇六七年,中國歷史在波瀾不驚中再一次發生了皇位更替,年僅二十歲的趙頊登上歷史舞台,史稱宋神宗。是時,北宋的政權面臨一系列危機,軍費開支龐大,官僚機構充斥著冗官、冗兵而政費繁多。繁重的開支使北宋財政年年虧空,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到一〇六五年,國庫虧空已達一千五百七十多萬。財政的捉襟見肘使神宗很是頭痛,甚至取消了春季祭天大典的賞賜,以節省開支。歷史上將這個局面稱為:「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於夷狄。」
神宗讓大臣列條陳,希望得到一些建議和幫助。可他聽到不是要他恪守祖宗成法,就是要他布德行惠,或者選賢任能、疏遠奸佞,唯獨沒有人告訴他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在神宗鬱悶的時候,他想起了一個曾讓自己欣喜的聲音,這個聲音正是來自王安石。
王安石在嘉佑三年(公元一〇五八年)遞交給當時的皇帝宋仁宗趙禎的一份萬言書中,倡議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以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在趙頊登基前,有個叫韓維的祕書郎,每每在趙頊面前推薦王安石。熙寧初,王安石以翰林學士侍從之臣的身分,同太子議論治國之道,深得趙頊賞識。正是在那個時候,王安石告訴趙頊:「我可以幫您使國庫充盈。」這正是趙頊最想要的。
公元一〇六九年,王安石被已經登基的趙頊提為參知政事,次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改革推行新法,史稱「熙寧變法」。
從變法推行開始,反對的聲浪此起彼落。御史呂誨上書彈劾王安石,宋神宗不聽,貶呂誨去鄧州;《青苗法》剛一頒布,宰相富弼即稱病辭職;翰林學士司馬光公開出來反對《青苗法》,與呂惠卿在宋神宗面前辯論;開封府推官蘇軾上七千餘言的長篇奏疏,強烈反對變法;翰林學士范鎮,右正言李常、孫覺等也上書指責《青苗法》;元老重臣韓琦出判大名府,上書大力攻擊《青苗法》,曾公亮、陳升之等人也附議支持。
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我們知道是以失敗告終的。簡單地把變法失敗歸結於反對派的「徇私利己」顯然是過於粗淺了,很多人反對王安石變法不是因為他的目的和初衷,而是因為他的改革方式。其實反對派的司馬光也主張改革現狀。
司馬光不止一次向神宗進言,要從用人、理財等方面緩解已經出現的各種弊端。但隨著變法的深入,司馬光與主持變法的王安石之間分歧越來越大。就其竭誠為國來說,二人的方向是相同的,但路線各有不同。從發展的結果來看,雖然不知道司馬光的路線是否正確,但王安石的方式一定有問題,否則他理想中的改革受益者——老百姓不會反對變法。
熙寧七年(公元一〇七四年),有個叫鄭俠的人上書神宗,並提交了一幅《流民圖》。圖中描繪了當時民間百姓賣兒賣女、典當妻子、拆毀房屋、砍伐桑柘等悲慘的景象。這幅真實生動的《流民圖》給宋神宗極大的震撼。他改革的本意是希望百姓都能得到幸福,可事與願違。神宗因此夜不能寐,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第二天,宋神宗下令暫時罷免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十八項法令,這也導致了王安石的第一次罷相。
雖然王安石後來官復原職,各項法令也恢復執行,但由此可見神宗對變法也產生了動搖。《流民圖》反映出了當時百姓的真實生活狀態,身處水深火熱中的百姓當然也不支持變法。據說在神宗皇帝去世後,司馬光由洛陽返回開封,參加皇帝的治喪事宜,曾經被京城數百名百姓攔截在首都街頭,群眾高呼:「請先生不要回洛陽,留下來輔佐皇帝,救救百姓!」為什麼百姓覺得司馬光好?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百姓求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司馬光主政,這實際上是從側面反映出了百姓的遭遇。作為變法受益者的百姓都不支持變法,可見王安石的變法存在嚴重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韓琦(前宰相)、富弼(抵禦西夏,守護西北疆土的能臣,前宰相)、司馬光(《資治通鑑》作者)、文彥博(樞密使、一代諍臣)、范純仁(范仲淹之子),甚至蘇軾、蘇轍兄弟,幾乎宋史上有名的一代名臣、名人,全都不約而同地成了王安石變法的反對者。如果他們真的是因反對變法而斷送了宋朝,為何無論是在當時或者後世,對這些人品格和才能的評價都很高呢?一個人是徇私,兩個人是勾結,但幾乎所有人都反對,如果上上下下都認為你有錯的時候,若非方向錯誤,就是路線錯誤,或者技術上有偏差。即便說王安石的方向和方法沒有錯誤,至少他的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古代人除姓名外,還會有大小字、別名之類。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我對這個小字獾郎很感興趣。把獾的一些習性與王安石的行事做對比,可以發現一些有意思的事。獾性喜清潔,洞道內保持乾淨,不存糞便等汙物。如果按人的習性來理解,獾是「眼裡揉不得沙子」的。袋獾可以在三十分鐘之內吃下差不多相當於自己體重百分之四十的食物,可以理解為是個急性子。在王安石的性格特點中,排他、急進、富於攻擊性都很明顯。
王安石為人特立獨行。據載,他常不梳洗就出門會客,看書入神時則會隨手拿東西吃,吃了魚食也不知道。蘇洵曾做《辨奸論》,公認的就是影射王安石,其中寫道:「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你喜歡怎麼穿怎麼打扮是你的權利,但你不是一個人,出面會客,其實就是一種社交互動。而王安石居然蓬頭垢面,說得好聽一點是「做自己」,但其實更多的是不尊重他人。老百姓尚且知道見朋友要穿件好衣服,王是當朝宰相,見人卻不知道洗把臉?從這些事可以看出王安石自我中心的排他性格
前面提到司馬光是支持變法的,只不過路線不同於王,但王安石就直接將司馬光列入「敵對」名單之內。司馬光曾私下裡寫了三封信與王安石探討改革的一些問題,可王安石只回覆了第一封信,而且還弄成了「公開信」的形式,名為〈答司馬諫議書〉。裡面有一段:「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辯。」王安石的意思是:我倆的爭論是出於不同的政治路線,既然如此就不用一一爭辯了。王安石居然不在乎司馬光?很難想像司馬光這樣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人,一個改革的推動者居然不在乎。司馬光尚且被如此排擠,何況他人?
還有一個故事。韓琦也曾做過宰相,在未當宰相之前做過揚州太守,當時王安石是他的下屬。韓琦曾勸導王安石:「君少年,無廢書,不可自棄。」意思是:「少年啊,你還年輕,多讀點書吧。不要自暴自棄。」顯然是好意的一句話。王安石卻認為韓琦看不起自己,於是和韓琦疏遠,即便韓琦把他作為自己的老部下看待並加以提攜,王安石毫不領情。後來王安石在日記中這樣評價韓琦:「韓琦別無長處,唯面目姣好耳。」王安石確實有能力,可這種自信到有些自負的人,對自己的老師和長官都如此評價,還能聽得進其他人的意見嗎?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這首〈商鞅〉是王安石所作,幾行字豪氣沖天,從王安石自比商鞅這點來看,可以知道他預想到改革過程中的流言蜚語。但換個角度看,也為他堅持自己是對的、其他人是錯的排他思想埋下伏筆。其實王安石的變法進程並未推進多少,很多時候都是在和所謂的反對派進行鬥爭。但所爭論的並不是該不該改革,而是具體路線。
改革的主要工作,並不僅僅是改變事情,更重要的是改變世人固有的思想觀念。因此,改革過程中的爭論就是一個調節、溝通的過程,是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王安石現在一律排除反對聲音,其實就是拒絕與人溝通,不溝通怎麼能順暢?如果能虛懷若谷地博采眾家之益言,忍辱負重,就能爭得這些人的支持,大家團結合作,不會有那麼多的內耗,也不至於後來變法的走樣,他也不會提拔那麼多奸臣,給宋朝滅亡留下隱患,而被後世唾罵。
王安石的急進表現在兩方面:推事及用人。從熙寧二年到熙寧九年這八年,王安石圍繞「富國強兵」這一目標,陸續實行了均輸、青苗、農田水利、募役、市易、免行、方田均稅、將兵、保甲、保馬等十幾項新法,平均一年頒布兩項新法。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吃」,可王安石就是想一口吃成胖子,希望明天國家就能國富民強。他的初衷雖好,但從結果上看,過程是很有問題的。
由於新法的經常性頒布,使得每一次新法的頒布都會引發一場爭論,一次爭論的停歇就是下次爭論的開始。使得改革者每天都在做一件事情:與反對派鬥嘴,而沒有時間去把頒布的法律落實、督察、適應改變。這種急進的、沒有計畫的改革,與成功改革的典範商鞅變法形成了鮮明對比。商鞅變法,變法二十一年(還只是計算了其主持變法時間,未算其身後變法的延續時間),推出的新法還不足十項。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商鞅才有時間去精心籌劃每一項法令的內容,以保證法令適應實際需求,並能夠實際執行,確保了改革的順利進行。再反觀王安石的變法,新法推出之前沒考慮周詳,使得推行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在執行過程中由於下面人的「自有對策」而使新法推行更加困難;出現問題後又未能及時更正,最終導致目標和結果完全不符。
例如,《青苗法》的推行。所謂《青苗法》,按今天的理解就是農業貸款,在禾苗青黃不接時,農民以地中青苗做抵押,國家以低息貸款給農民,解決農民燃眉之急,國家收取利息以作收入。如此說來,它應該是一個好政策,但在制定新法時只考慮到農民能還上錢,沒有考慮到若出現天災,農民沒錢可還的情況。不巧,新法剛推行,全國各地就連續數年旱、水、蝗災不斷。受災面積既大,災害烈度亦強。官府為了減輕自己的損失和連帶產生的責任,唯有逼迫農民還債。農民只好變賣家當,歸還貸款本息。嚴重者需要賣房賣地,甚至賣兒賣女。最後,部分農民流離失所,許多農民無力或者不敢貸款,這就是事前考慮不周的後果。
推行過程中,底下人的執行也很有問題。當時國家給各級地方下達指標,如果貸款發放不出去,地方官員便無法完成那百分之二的貸款利息(即價值增值)的任務,這可影響前途啊!為前途計,下面人自有對策,最常見的方式是提高利率,或者根本不給最需要的、經濟狀況不好的人貸款,青苗法也因此流於形式。很多事情不是壞在最上面,也不壞在下面,而是壞在中間。執行力差一方面說明官員能力不佳,一方面也說明了法令的執行和監管考核體系有問題。同時在災害問題出現後,王安石沒能及時調整法令,使得法令推行更加困難。環境已經改變,就不能再堅持原來的老方法,既然已經遭到災害,就應該想想其他的調整辦法。這就如同冬天穿棉襖很暖和,但夏天還穿著棉襖就是傻子了。
在用人上,王安石也很急進。王安石變法的最重要支持者、參與者、助手、學生和繼承人,幾乎全部被列入奸臣的行列。前面說到了,變法從一開始就被許多朝中大臣反對,王安石為培養自己的「改革集團」,就只能提拔一些「青年幹部」。而這些人雖然表面上支持變法,其實都有著政治目的:支持就能升遷!自己能飛黃騰達才是最要緊的,他們並不是真的想擁護變法。
眾所公認的奸臣、北宋最腐敗昏庸的宰相蔡京就是其中一員。熙寧三年,熙寧變法的第二年,蔡京進京應試,得中進士。短短數年,蔡京由地方政府官員變成朝中大臣,受到朝廷的重用。這一切都源於王安石的保薦,之所以會被保薦,是因為蔡京是變法的支持者。
曾布、魏繼宗、韓絳、呂惠卿等,在後世大都被列入了奸臣之列。除開能力外,更多的是其個人品行。例如曾布和魏繼宗,在受朝臣極力反對和神宗對變法有所動搖之後,便聯合起來攻訐呂嘉問。而此三人都是王安石一手提拔,如曾布就是被王安石介紹為主管變法的司農寺少卿。宋神宗後,蔡確、章惇、呂惠卿、蔡京、蔡卞無不被視為北宋奸臣。可這些北宋奸臣卻都是直接或者間接靠王安石舉薦起家。不能說王安石故意為之,只能說王安石太想有人支持了,因此非此即彼,不反對我的都是好人,好人就要重用,進而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如果王安石不如此急躁地提拔任用那些不知底細的人——至少先對其品行考察一番,也不至於受此連累,被反對派抓住這點而屢遭彈劾,也不至於陷入內外交困的兩難之境。
王安石憑藉變法一鳴驚人,卻也因變法聲名狼藉,但不可否認他對國家和百姓的一片熱忱。王安石志不在做官,朝廷再三請他出仕,他一再拒絕任命。他在慶曆二年中進士,時年二十一歲。一直到四十六歲才得意,經歷了宋仁宗、宋英宗兩朝,一共二十五年之久。在此之前,「館閣之命屢下,安石屢辭,士大夫謂其無意於世,恨不識其面。朝廷每欲俾美於官,唯患其不就也。」由於他謝絕到朝廷就任,朝野上下就越希望他出來做官,一時間,朝拜者、請安者、侍奉者絡繹不絕,「以金陵不作執政為屈」。他總希望能「得因吏事之力,少施其所學」,到外地州郡做地方官。宰相始於州府,王安石志存高遠。他先後十幾次上書請求外任。
王安石一生為官清廉,就連其政敵都不得不承認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無一汙點」,他是典型的好人。結果卻因變法一事,自己留得身後罵名,更有人將王安石視為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毀譽從來不可聽,是非終久自分明。一時輕信人言語,自有明人話不平。」借用馮夢龍的這首詩,向王安石道一份尊敬!
深入解析
為了國富民強的理想,王安石走上了推動改革的道路。在世時,司馬光、蘇軾、蘇轍等宋史上一代名臣、名人幾乎都是他的對手。王安石的經歷很值得玩味。
筆者認為,將王安石與呂惠卿、蔡京這些奸臣相提並論是很讓人痛心的。
要知道,王安石所做的一切,無不希望為國家增加財富,希望減輕百姓的負擔,但無論是當朝者、同朝官僚還是百姓蒼生,似乎都不約而同地對王安石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表示不滿。為什麼一心做事的他卻落得裡外不是人?王安石的方向出現錯誤了嗎?當然不是。從青苗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但歷史無數次地證明,出發點正確不一定就能得到正確的結果。王安石的失敗為我們昭示了一條生存法則:方式與方向同樣重要!
為什麼王安石的方法會出問題?根據上述文章分析,我們知道王安石在做事和用人上操之過急了。是的,一下子推出那麼多新政策,事前沒有充分的時間把事情規劃好,事中沒辦法有效率地落實執行,事後更沒有時間追蹤回饋。為了推廣新政策,王安石需要大量的人做這些工作。由於對人才的需求過於迫切,王安石不調查背景、不問原因提拔新人,所以蔡京、韓絳、呂惠卿等被後世稱為奸臣的人就被王安石提攜起來了。事情沒做成,還培養那麼多破壞分子,王安石想不挨罵都難。王安石變法的失敗為我們昭示了一條生存法則:欲速則不達,愈急進愈容易犯錯誤!
作者介紹│商振
企業諮詢顧問及培訓師,暢銷書《職業精神》作者,擅長領域為企業文化、職業素養。一直從事企業文化、員工素養提升方面的諮詢、培訓工作。在管理諮詢和培訓工作中,宣導以順應、提升員工價值觀等意識形態來引導、改變員工行為。現兼任多家企事業單位及機構專家團顧問成員、特聘培訓師。《銷售與市場》、《人力資本》等媒體特約撰稿人、專欄作家。參與多家服務行業企業的CIS導入實施、服務流程標準化設計、全員化品牌管理培訓、客戶滿意的員工服務培訓專案。王安石為富國強兵力推改革,最後竟被認為是滅亡宋朝的元兇?揭歷史課本沒教真相-風傳媒 https://bit.ly/2ZSyGtb


123150158154-221873109123150158154-221873126123150158154-221873121123150158154-221873115

蔣兆和《流民圖》-艺术鉴赏-人本網

p67199304qpn4o03no42r375s038q8p9 (1)

認識《流民圖》_作者:邵明 - 每日頭條


鄭俠《流民圖》:一張畫 竟斷送了北宋改革路? - 每日頭條

17rr0004p32911nno66q16q1000379sq3s6n038517rq0004ososp4p4q4q917rr0004p2np6p8q24p417rr0004p295qp4880on2020-09-20_153727

《流民圖》是中國四川畫家蔣兆和在1943年繪成的一幅畫作。
正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四川瀘州畫家蔣兆和居於北平,見侵華日軍占領中國國土,使得大批當地農民淪為失所流民,飽受饑寒、疾病的摧殘。蔣兆和於是走往多地,觀察流民,繪製素材,於1942年開始繪畫《流民圖》,歷時一年,終於北平完成,全圖高200厘米,寬2700厘米。[1]
1943年10月29日,《流民圖》易名為《群像圖》,在北平太廟展出,然而遭到日本憲兵的盤查、禁展。1944年,《流民圖》在上海展出,展出結束後,作品被強行「借」走而下落不明。1953年,上海文化局工作人員在整理舊倉庫時,發現了已經霉爛不堪、殘缺不全的《流民圖》上半卷,使丟失十年的畫作回到作者手中。經過揭裱修補後,殘缺的部分依稀可見。「文革」時期,《流民圖》被定性爲「反共賣國的大毒草」,蔣兆和因此成爲「有歷史問題的人」。「文革」結束後,中央美術學院上報文化部批准,肯定《流民圖》為「一幅現實主義的愛國主義的作品」。1993年,蔣兆和的弟子複製了畫卷的下半卷,重現畫作全卷。1998年,蔣兆和夫人蕭瓊將《流民圖》原作捐獻給中國美術館,由該館永久收藏。[1]
《流民圖》草圖
1989年4月,瀘縣玉蟾山景區將流民圖以浮雕的方式雕刻在石頭上,陳列於景區內,作爲一道景觀

800px-流民图(蒋兆和)_Refugees_by_Chiang_Chao-ho_012020-09-20_153956

流民圖 (蔣兆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