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大勢至菩薩在《觀無量壽經》中被認為,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寶瓶盛著不可思議的光明,能夠普現諸佛的事業。《觀無量壽經》:「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悲華經》卷三說,當阿彌陀佛入滅後,由觀世音菩薩補其位;觀世音菩薩入滅後,則由大勢至菩薩補處成佛


 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大勢至菩薩則以智慧光普照一切,大勢至菩薩在中國民間的影響並不如觀世音菩薩,但在日本受到廣泛崇拜。

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悲華經》卷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悲華經》卷三

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悲華經》卷三

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句子/「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為了往生極樂佛國去修行成佛的信願來念佛」,不是為了得到人間的富貴平順而念佛。這樣就是清淨的願力,願力成立後,再下來就要研究如何以清淨心念佛,如何「淨念相繼」,才能念念啟發自己的清淨佛性,自然與阿彌陀佛的清淨正報、依報感應道交。品位就高了/念佛時要「用心」。用心就是要專注堅定的念佛,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任何一根觸到六塵,皆能「意識」到六根本空,六塵也非實。一念彌陀一念佛; 念念彌陀念念佛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悲華經》卷三
------------------------
西方三聖,日本稱作阿彌陀三尊,指的是西方極樂世界三尊主要的佛菩薩,即教主阿彌陀佛,和他的左脅侍觀世音菩薩、右脅侍大勢至菩薩。
造像上,三者皆在蓮座上,蓮象徵出淤泥而不染,於一真法界而能應化在十法界;阿彌陀佛居中,觀音菩薩脅侍在左,大勢至菩薩脅侍在右。三者塑像或畫像為修行淨土宗者禮敬的對象。
《觀無量壽佛經》中所觀想之佛菩薩身相即為此三尊之身相。
西方三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4MuusC
-------------------------------------------
據《悲華經》卷二稱,刪提嵐世界的無諍念王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叫不眴,第二個兒子叫尼摩。無諍念王成佛為阿彌陀佛,不眴太子成為觀世音菩薩。而尼摩則成了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其左右脅侍就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位合稱「西方三聖」。其形象據《觀無量壽經》記載,身放紫金色光,法相與裝飾皆同於觀音菩薩。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大勢至菩薩頭上的寶冠有寶瓶為標誌,而觀音菩薩頭上的寶冠則以一化佛(阿彌陀佛)為標誌。
按藏傳佛教的一般說法,大勢至菩薩以神通力聞名,號稱「大勇」,現憤怒相時為金剛手菩薩,跟代表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和代表大智慧的文殊菩薩一起,為密教最受尊崇的三大菩薩之一。另一說認為金剛手菩薩為普賢菩薩之化身。
大勢至菩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B15Ukg
-------------------------------
西方三聖: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西方三聖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覺者,教主「阿彌陀佛」,他的左脅侍「觀音菩薩」和右脅侍「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又叫「阿彌陀三尊」。
  阿彌陀佛,梵語Amitabha,意思是:無量光,無量壽,又義甘露(密教稱爲甘露王)。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發願成就一個盡善盡美的佛國,並要以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衆生,後來成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則成爲阿彌陀佛。爲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記載阿彌陀佛故事的經典,早在東漢即有翻譯。六朝時強調往生極樂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信仰上。並逐漸形成後來的淨土宗。隨著淨土宗在中國的普及,阿彌陀佛成爲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彌陀佛四字成爲一般中國佛教徒間相互問候語。
  「南無阿彌陀佛」義曰:皈依阿彌陀佛。「南無」是梵文Namas的音譯,意爲致敬、歸敬、歸命的意思,是佛教徒一心歸順與佛的用語。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爲一念,如是十氣名爲十念。亦稱爲無量壽佛。
  大勢至是梵文Mahasthamaprapta的音譯,音譯「摩訶那缽」簡稱「大勢」、「勢至」,也有稱「得大勢」的。大勢至是佛教傳說中的一位大菩薩,據前引【悲華經】卷二稱,刪提嵐世界的吳諍念王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後無諍念王成佛為「阿彌陀如來」,不眴太子為觀世音菩薩,尼摩太子成了大勢至菩薩。
  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大勢至菩薩則以智慧光普照一切,大勢至菩薩在中國民間的影響並不如觀世音菩薩,但在日本受到廣泛崇拜。
  大勢至菩薩幾乎沒有單獨供奉,一般都與觀音菩薩一起隨侍在阿彌陀佛的身邊,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大勢至菩薩頭上的寶冠有寶瓶為標誌,而觀世音菩薩頭上的寶冠則是以一小化佛(阿彌陀佛)為標誌。
  觀世音又稱觀自在,梵文Avalokitesvara。觀世音者,觀世人稱此菩薩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觀世音。觀自在者,觀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之意。
  觀世音菩薩為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是慈悲的象徵,當眾生有苦難時,只要稱念他的名號,即可獲得解脫苦厄。他還會就眾生的因緣,化作種種不同的身分度化之。因此又有各種別稱,如水月觀音、魚籃觀音、馬郎婦觀音等,又名三十三應化身。關於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南北朝多依經典作男子,唐以後常作女相。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薩。觀世音或譯作觀自在,古譯作光世音,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名'世',故略稱為觀音,亦有別稱為白衣大士、觀世音、觀自在菩薩、觀音菩薩、觀音媽、觀音大士。
-----------------------
西方極樂世界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西方三聖,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裡的三聖,佛教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叫西方三聖。
西方三聖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尊主要的佛菩薩。在佛教造像上,三者皆在蓮花座上,蓮花象徵出淤泥而不染,於一真法界而能應化在十法界;阿彌陀佛居中,觀音菩薩脅侍在左,大勢至菩薩脅侍在右,三者為修行凈土宗者禮敬的對象。阿彌陀佛是表無量光明,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功德;觀音菩薩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勢至菩薩是代表喜舍。
阿彌陀佛:
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的導師也,梵語「Amitā阿彌陀」,中文稱「無量」,因為阿彌陀佛光明無量西方三聖、壽命無量,所以號阿彌陀,按《無量壽經》之記載:在過去久遠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時代的世界中,有一個國王聽聞了世自在王佛的說法後,內心充滿愉悅喜樂,發起趨向無上菩提正覺的真實向道之心。放棄國土捐舍王位,出家作沙門,名為「法藏」。恭敬前往世自在王佛處所,請求佛陀開示說法,當時世自在王佛,為法藏比丘廣泛地說出二百一十億諸佛世界,及其世界中天、人之善惡行為,國土之粗劣惡濁或善妙殊勝,並應法藏比丘之願,將所有國土的情況全部顯現給他看。
觀世音菩薩
梵語稱「阿那婆婁吉低輸」,現今在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生即可續補佛位的大菩薩。按照《悲華經》的記載,在過去的時劫中,當阿彌陀佛仍然為轉輪聖王的時候,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即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為「不眴」。當時寶藏如來為轉輪王授記以後,不眴太子上前稟白佛陀說:『世尊,今日我以廣大音聲,告知一切的眾生,我所具有的種種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願我行菩薩道的時候,若有眾生遭受到種種苦惱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的時候,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著我,稱念我的名號,而那個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者,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果。世尊,我今天更當為了眾生的緣故,發起最上殊勝的大願,期願假使當轉輪聖王(阿彌陀佛),在西方凈土安樂世界,作完種種諸佛度化眾生的勝事,入於無餘涅盤之後,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時,我將在那時,修菩薩道利益眾生。當無量壽佛正法,在初夜分滅去之後,我即刻在其後的夜裡,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佛果,繼續度化一切眾生。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大。梵語稱「摩訶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是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根據《悲華經》的記載,過去阿彌陀佛仍為轉輪王時,大勢至菩薩為第二王子,名字為「尼摩」。當時寶藏如來幫轉輪王(阿彌陀佛)及第一太子(觀世音菩薩)授記以後,第二王子也稟白佛陀說:『世尊,如我種種所有身口意業清凈無染的福德善根,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觀世音菩薩),剛剛初成佛道時,我必於當時首先請佛大轉法輪。隨著彼佛說法度眾生所經歷的時間,於其中間行菩薩道利益有情。此佛入涅盤之後,等到正法滅盡之時,我緊臨其後,入補佛位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當我成佛之後,所作弘法利生的種種佛事、我國土世界的種種清凈莊嚴,以及入涅盤後,正法住世的時間,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的所有的,平等無差異。
那個時候寶藏如來告訴第二王子:『你今日所願攝取的清凈莊嚴國土世界,必定如你所願。你將於如是最殊勝的清凈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珍寶山王如來」。由於你發願攝取廣大殊勝清凈莊嚴的世界故,因此命名你為「得大勢」。』結合上一篇(觀世音菩薩)所收錄的受記因緣一起來看,應當知道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行同願,經過無量劫以來,彼此不相違背遠離,乃至莊嚴凈土,先後次第成佛,其所修行的功德也都相等。
---------------------------
大勢至菩薩,梵音名號Mahāsthāmaprāpta,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又稱大精進菩薩,簡稱為勢至,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合稱為“西方三聖”。《悲華經》中說過去有個轉輪聖王,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四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大勢至菩薩,梵語稱“摩訶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為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觀無量壽經》載,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根據《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量,威勢自在,因此,大勢至菩薩被認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免受邪魔所害。
一、受記緣起
根據《悲華經》記載,過去阿彌陀佛仍為轉輪王時,大勢至菩薩為第二王子,名字為'尼摩'。當時寶藏如來為轉輪王(阿彌陀佛)及第一太子(觀世音菩薩)授記以後,第二王子也禀白佛陀:“世尊,如我以所有身口意業清淨無染的福德善根,全部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觀世音菩薩)初成佛道時,我必於時首先請佛轉大法-輪。跟隨彼佛說法度化,於其中間行菩薩道利益有情。此佛進入涅槃之後,直至正法滅盡之時,我緊臨其後,入補佛位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當我成佛之後,所作弘法利生的種種佛事,我國土世界的種種清淨莊嚴,以及入涅槃後,正法住世的時間,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所有,平等無異。”此時寶藏如來告訴第二王子:“你今日所願攝取的清淨莊嚴國土世界,必定如你所願。你將於如是最殊勝的清淨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 善住珍寶山王如來 '。由於你發願攝取廣大殊勝清淨莊嚴的世界,因此命名你為'得大勢'。
”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行同願,無量劫以來,彼此不相違離,乃至莊嚴淨土,先後次第成佛,其所修功德也等無差別。據《觀無量壽經》說:“以智慧力,拔三塗苦,得無上樂,故名大勢至。”《思益經》說:“我投足一處,震動大千,及魔宮殿,故名得大勢。”大勢所證之法身,以法身豎窮橫遍,故名大;勢是能證之般若,以般若智內破煩惱惑,外伏諸魔怨,故名勢;至是究竟義,即解脫德,以菩薩位鄰極聖,證近於佛故名至。所以《悲華經》卷三說,當阿彌陀佛入滅後,由觀世音菩薩補其位;觀世音菩薩入滅後,則由大勢至菩薩補處成佛,掌握化權,號善住珍寶山王如來。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趨')得無上力”,因此稱為大勢至菩薩。他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火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二、念佛成就大勢至菩薩以都攝六根,念佛法門而證道,他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及等覺、妙覺,由念佛至成道的52個階段;據《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大勢至菩薩於往昔劫中,得遇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即以念佛法門,而開示之。這超日月光佛,實際上就是阿彌陀佛。按《無量壽經》稱阿彌陀佛亦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以光明立佛,分十二號,阿彌陀佛一名,具十二光明;全歸於阿彌陀佛一名,包含無遺。這超日月光佛所示之法,圓頓直捷,甚深切要。大勢至菩薩於聞法後,嚴謹受教,精進修持,即由念佛而證得三昧。這便是大勢至往昔發心修行之因緣與證得念佛三昧之來源。此法門圓頓真捷,簡便易修,勝過一切法門。
三、化現形象關於大勢至菩薩的形象,據《觀無量壽經》說,這位菩薩的身量大小與觀世音菩薩相等,圓光四射的範圍是各一百二十五由旬,照至二百五十由旬。全身光量呈紫金色,也是照遍十方國土,讓有緣眾生親眼得見。只要見其一毛孔所放之光,就等於見到十方無量諸佛的淨妙光明,所以大勢至菩薩也名叫無量光菩薩。因為他一個毛孔的光,就與十方無量諸佛光明一樣地廣照無邊。就像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光遍照一切眾生一樣,此菩薩以智慧光遍照一切處,具有使眾生脫離三途之苦的無上光明力量,所以大勢至菩薩名號的意思,就是智慧的大勢遍至十方。大勢至菩薩的天冠上有五百寶華,一寶華有五百寶台,一一台中,皆能顯現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大勢至菩薩的肉髻像紅蓮花,肉髻上有一寶瓶,內裡裝著智慧光明,用以濟度一切眾生。其他一切相好與觀世音菩薩正等無異。大勢至菩薩舉足行路時,十方世界的一切都會震動,而當大地震動的地方,會生出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都顯得高尚莊嚴,其莊嚴就像極樂世界一般。
大勢至菩薩坐下來時,本國七寶地面會一時為之搖動,隨著勢力逐漸擴展,下至金光佛國,上至光明王佛國都震動起來。上下兩國土之間出現塵數般三尊之分身,全都雲集到極樂國土,充塞整個空中,坐於寶蓮座上,演說甚深妙法,以渡濟苦惱眾生。據《阿喇多羅陀羅尼阿嚕力品》載,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俱呈純金色白焰光,右手執白拂,左手執蓮花,大勢至菩薩之形體比觀世音菩薩略小。在密教胎藏界曼茶羅中,位於觀音院內列上方第二位,全身肉色,左手持開合蓮花,右手屈中間三指,置於胸前,坐於赤蓮花上。密號持輪金剛,三昧耶形為未開敷之蓮花。
四、其他傳說大勢至菩薩為盤古外甥女,媽祖第二女,名妙生,在西方又名雅典娜戰神,西洋女王,聖母,在如來佛降世時助其傳教而顯菩薩相,其道場在雲南雞足山。
五、圓通念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刺蜜帝譯)


迦葉和阿難形象一老一少,以老喻示持重,表示苦行;以少表示敏捷,表示記憶;合起來在釋迦牟尼左右,喻示佛教修行中的持戒(苦行)與誦經(多聞)兩大法門
佛祖左邊年長抱拳的一位是迦葉尊者,右邊年輕合掌的一位是阿難尊者。迦葉和阿難是釋迦牟尼最親近的弟子,被佛教弟子看作是佛身邊的脅侍。
迦葉抱著拳是有寓意的,他只能抱拳、而一松開拳發出的光芒就會遮蓋佛祖。他身上為何有這樣大的光明呢?原來過去有一尊佛像的金脫落了,當時有一個討飯的女子,生活很困苦,為了求佛的加被,每天都到佛前去禮拜。禮拜時,他看見佛臉上的金脫掉一塊,心裡很難過,心想若我有了錢,一定要為佛裝金。她發了這個願馬上就有感應,一天走到路上撿了一枚金幣。印度以前最尊貴的錢是用黃金造的,這枚金幣可賣得很多錢,等於發了一筆財,這下可滿她的願了,於是就拿到金店裡去找打金的師傅。
而迦葉尊者的前身就是這個造金師,他見了這貧窮討飯的女子,就問道:「你從那裡得來的金錢呢?」貧女答:「我在路上撿的!」造金師再問:「撿了金錢,為什麽不買衣服穿,買些吃的,或者住間好的房子呢?」她說:「我曾經發了願,要為佛像裝金的,我不能用這些錢,請您替我把佛像裝金,我就滿願了!」這下子把造金師傅感動了!世上竟然有這樣的人,寧願貧窮得沒飯吃,撿到錢還要為佛裝金。造金師就說:「好,我也隨喜你的功德,我去替佛像裝金不要工錢!」從此以後,第二生,貧女和造金師兩人都感得了果報,身上有光明。到了釋迦佛成佛時,他們的善根都成熟了,同時都出了家。男的叫迦葉比丘,女的叫迦葉比丘尼。我們現在所造的釋迦佛像,佛旁有兩位侍者,一位年輕的是阿難尊者,另外一位較老的就是迦葉尊者。迦葉尊者抱拳不合掌,就因為他曾為佛親手裝金,十指的光明特別大。若是合掌,光明刺眼,來禮佛的人,眼睛便會睜不開。因此佛開方便,令他抱拳,不必合掌。釋迦佛滅度後他是第一代祖師,這位大飲光尊者是「頭陀第一」,頭陀華言抖擻,即抖擻精神,精進用功,終身修持頭陀苦行,故稱為頭陀第一。
迦葉是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的大富豪,釋迦牟尼成佛的第三年化度他為弟子,八天就成為阿羅漢。迦葉曾率領500弟子在韋提河山修習頭陀苦行,因此被稱為「頭陀第一」,頭陀在佛教中是苦行僧的意思。迦葉領導佛教二十年,涅槃後由阿難陀接任佛教領導權。
阿難是佛陀的同父異母的兄弟,25歲時出家成為釋迦弟子,在釋迦身邊忠心耿耿服侍了25年,深得佛陀的真傳。傳說阿難博聞強記,是佛陀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阿難老時深感「眾生污垢太重,難以教誨。久留世間沒有益處,可以趕快涅槃」於是離開摩揭陀國,前往吠舍厘國,來到兩國的界河——恆河中間時,雙方國王都派兵來搶,想讓阿難留在各自的國家。阿難擔心雙方交戰,就從船上升入天空涅槃,並化出烈火焚燒骨骸,骨骸又折斷成兩半,一半落在南岸,一半落在北岸。兩位國王各得一份後回國建塔加以供奉。
迦葉和阿難形象一老一少,以老喻示持重,表示苦行;以少表示敏捷,表示記憶;合起來在釋迦牟尼左右,喻示佛教修行中的持戒(苦行)與誦經(多聞)兩大法門。佛陀身邊阿難尊者和迦葉尊者的表法意義 – 菩提心 https://bit.ly/3RrwIbA

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悲華經》卷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悲華經》卷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悲華經》卷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