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可得福報嗎?
道教的經典都是神的話語的傳真嗎?會不會有些經典是人假借神的名義而杜撰的?怎樣區別?
  答:道教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其淵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鬼神和自然崇拜,又以鄒衍陰陽五行學說及黃老之學為理論基礎,而它的直接源頭是古代的神仙傳說;包括崑崙和蓬萊兩個神話系統。崑崙神話發源於中國西南高原地區,在戰國時期大量流到中原地區,這是由於秦、楚向西南開拓,並和西方羌、戎有了頻繁的接觸,巫師們便把崑崙的神奇故事和不死的觀念傳到東方。從《史記.封禪書》所記載,可見遠在西元前四世紀已有探險家到海上尋找住在蓬萊諸島的仙人,求取不死仙丹。這些都為神仙道教開了源頭。道教推崇古代聖賢及名著經典,那些書中常常提到崑崙及黃帝諸神,從道教發展的淵源來看,神話傳說和經典所註已成為道教的內容,後人難免添加、刪減,從史實裏得能分析考證得很清楚。
對一個道教徒而言,讀經有什麼好處?
  答:道教經典,以天人感應論貫穿內容,反映出庶民對天下太平、民富年豐和求取清靜、規律自己等的願望;對於歷代政綱不振,也指出其原因及整飭吏治之道。《老子五千文》具有教化民俗,建立以重生思想為中心的教義。道教徒讀經,可以了解修身養性的理論,達到真思志道、內自清明的理想目標。
  道教徒讀經,可以提高精神文明,具有美化人生與促進社會和諧的功能。道教以濟世、救世為目標,教徒讀經能培養濟世作功德的資源,為服務世人的神聖使命奠定基礎。
道教徒經常誦唸的經書有哪些?在哪些特定的場合或時機,要專門誦唸哪些經?
  答:出家道士每天要上殿奉誦經文。誦經對道士來講,又稱為「玄門功課」、「日誦功課」。日誦功課通常早、晚各一次,每次各一小時左右。早課奉誦《常清常靜經》、《消災護命妙經》、《禳災度厄經》、《玉皇心印妙經》。晚課奉誦經文有《太乙天尊救苦拔罪妙經》、《元始天尊說升天得道真經》、《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等。
  早課的儀式,道教徒隨著道士而做,每逢初一、十五日加祝聖文,然後接念懺悔文和回向、三皈依等禮法。早課唸《常清常靜經》,靜坐修煉、修身養性。晚壇所誦的經,主要是超陰渡亡。齋醮多誦《太上三五火車經》、《太上祿庫受生經》。
有人過世常延請道士誦經,如果喪家自己也能誦經,就不必延請道士嗎?其效力是否一樣?
  答:道士是專業神職人員,對道教的經文、科儀學有專精,在什麼場合唸什麼經、唸經時所需注意的儀式事項都依循道教禮制。喪事延請道士誦經,是對亡者喪禮之尊重,使喪禮具有正規的宗教儀式。喪家自己雖能誦經,但是與神職人員誦經意義和效力全然不同。喪家遭遇親人過世,其心情變化更需要旁人關注。喪家自己誦經亦可表達追思,不過,如果亡者有宗教信仰,平常即與道廟宗教或慈善事務有關,由道士來喪禮上誦經同時可以安慰亡者、弔問生者節哀;最重要的是介引亡者受生往功德鄉。   
市面上有許多誦經的錄音帶,自己不會唸經,放錄音帶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效用?
  答:自己不會唸經,買錄音帶的誦經回來,自己可以聽,也可以放給亡靈或絕症末期患者聽。經文是宗教文化的精華,聽經文可以達到至善境界。放誦經錄音帶給亡靈聽,是生者向死者表達追思、禱祝亡靈往極樂世界超生的方式。
  傳播文化事業的發達,也是人類智慧進步的成果,為眾生所共享。眾生可以多多利用傳播文化事業來宣揚宗教奧義,錄製誦經的錄音帶,價廉物美,對於消除社會暴戾之氣、致祥和,有很大功效,也能促進陰陽兩利。即使道教徒自己會誦經,也可以多多聽誦經錄音帶,充實個人的宗教精神生活。自己不會唸經,誦經錄音帶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宗教文化品,雖然效果不如有修道士之效力,但對喪家或靈堂亡者有很清祥的作用。
經文都由文字寫成,不識字的人當然無法閱讀,他們不會唸經就得不到福報嗎?
  答:經自心靈而出,不識字的人雖然無法讀經文,但是他們虔誠的宗教信仰,透過學習、背誦,日久也會背經;他們得到福報絕不會少於識字的信徒。
  有些不識字的信徒,常常到寺廟做義工,默默做,不求回報。他們在做義工時,由於時時浸在宗教的祥和氣氛裏,也常有機會接觸到寺廟渡生濟世的工作,無形中都在為自己和子孫累積福報。即使會唸經,也需要修養心性、做功德;所以並不是識字或不識字來決定一個人能不能得到福報。
經文歷經千百年,其中意義許多已經難解,有的經文根本只是咒語。讀經者不知經文的意義,亂讀一通,有什麼好處?
  答:道教以修身養性、延身保安為主,每天早晨早起唸經,認為早上陽氣上升,靜坐唸經可以保養精氣神,排除雜念,達到「定心」、「不動心」的境界,充分發揮老莊「清靜無為」的宗旨。經文內容有時是字少意簡,然而透過念經來修身養性的功效是很大的
  道教的經文也有為超陰渡亡,助眾生脫離苦海,道教徒在唸經過程中達到自我煉養,作為普渡眾生的基礎。讀經者若不知道經文的意義,可以請教有修養的道教徒,不該不知經文而亂讀;只要有心了解,是可以追溯出經文的內容和意義。咒語則是一種制衡陰陽、役使鬼神之作用。
佛教的神,有時也是道教的神;佛教的經有沒有適合道教來誦唸的?
  答:道教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宗教,它與中國古代文化的各方面都產生關係。道教既吸收了佛教因果報應、地獄等觀念,也吸收了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對於民間的各種神靈精怪信仰也予吸收。因此,在廟堂裏有佛教的神、有佛教的經,可以證明道教徒的包容之大;尤其道教徒認為無論是仙是佛、或聖或真皆稱為神,其實神是沒有區別的,其有名則是道。譬如有人在臨急時呼救,雖然你呼救的神是王爺或媽祖,但事實來救助你的是耶穌或佛陀,各教徒都有這種現狀。
道教的經典和《道藏》有什麼關係?
  答:世界上的各大宗教,都有其專門經典。中國道教的經典很多,教徒們為了便於學習和保存,便把這些典籍匯集起來,編成一部大叢書,叫《道藏》。《道藏》之名始於唐代,它是匯集收藏所有道教經典及有關書籍的大叢書,從編纂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道教創始於漢代,最初經典很少。魏晉南北朝時,隨著道教的發展,經典日漸增多,例如南朝劉宋時的《三洞經書目錄》,著錄各類道經、符圖及醫藥。唐玄宗時,編成《開元道藏》,這是道書最早結集成《藏》。然而,唐宋金元時期的《道藏》,現均已亡佚。今天我們所見的《道藏》是明朝時編修的,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被焚毀,印成的經書只有北京白雲觀收藏的一部尚完整。二0年代,上海涵芬樓印書館曾借白雲觀所藏《正統道藏》影印,改為線裝冊頁本。近年來,台灣和大陸一些出版社新印的《道藏》,都是從涵芬樓本影印的。《道藏》是研究、了解道教教義及其歷史的百科全書。
道教徒讀經需要守什麼戒律?是不是只要讀經就可得福報?
  答:道教徒讀經最忌四病,即:矜、躁、偏、急。一、矜則心嫉。二、急則喜功。三、偏則易廢。四、躁則無成。
  念經修道,但修道在修心向善;讀經在重誠,以德為本,勉強無益,不然日日跪拜,或一日幾次念誦,亦無成效。念經不是唱歌,不是演唱,更不是伴奏,需由內涵表現於行為;切不可只口誦而心不思維。道教界認為,人人皆有一本心文,轉為心經,則人人皆有一本自己之經。此本心經,務必從心明口實中,一句合一句行誼,發揚歷代神佛經文之精神。切不可流於形式,假做道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