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始祖+窈窕淑女/“太太”一詞的由來,以女德化育千秋百代的周初「三太」:太姜、太任和太姒三位賢妃/周有三母,乃王季之母太姜,昌之母太妊,武王之母太姒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UJ5gX9
太任良好的胎教才讓姬昌生下來/姬昌回想起自己的祖母太姜,她是以貞敬順從而聞名的;太姜輔佐著太王,帶領子民們躲過戎狄的侵擾/迎娶了這位內外俱美的女子=太姒。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j29XWQ
《女孝經》 胎教寶典/孝子傳/姜詩/列女傳/《列女仁智圖》/多宣揚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胡孝子傳/聖諭廣訓以孝治天下(1724年)出版的官修典籍訓諭世人守法和應有的德行、道理。源於滿清康熙皇帝1670年的《聖諭十六條》,雍正皇帝繼位後加以推衍解釋/為強調統治的合理性,把忠列於孝前,在《聖諭廣訓》的宣傳中,則多把父子放在君臣之前,使於移孝作忠。以孝治天下的強化,是為了加強異民族君主及王朝的統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5JPKdg
胎教寶典《女孝經》古人很重視胎教:婦人懷孕後,睡覺時不側臥,靠邊的地方不坐,不會一隻腳站著,也不吃味道不正確的食物。食物切得不正不吃,蓆子鋪得不正不坐,眼睛不看不好的顏色,耳朵不聽靡靡之音,手裡不拿有邪氣的器物。晚上誦讀經書,白天談論禮樂。通過這樣的胎教,生下來的孩子容貌端正,才智德行過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1uoBrs
晉祠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聖母即周武王之妻子邑姜,亦為姜子牙之女兒。為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之王后,周成王、唐叔虞之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6G2ri2
-----------------------------------


元代《太公胎教》
《太公胎教》所云:“母常居靜室,多聽美言,講論詩書,陳說禮樂,不聽惡言,不視惡事,不起邪念,令生男女福壽敦厚、忠孝兩全”。
------------------
劉向所著的《古列女傳·母儀傳》,因為在此以前雖早有胎教之說,但正式文字記載則見於該書所說:
太任,文王之母,摯任氏之仲女也,王季娶以為妃。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娠文王,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
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單腳站立),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頌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
這段兩百多字的文獻,可以引申發揮的很多,只就第一段指出下列三點:
一、太任的德性、行為本來就很好,而根據史料記載,王季也是位有德的賢君。故可說這對夫婦已具有良好的素質(即今天所謂的遺傳因子。);
二、太任在妊娠期間非常重視眼、耳、口的防護;
三、生了文王之後,太任又親自加以教育。
至於第二段,也可指出下列三點:
一、擴大到行住坐臥日常生活中,均講求正;
二、進而講求“誦詩、道正事”等積極面的胎教;
三、特別重視孕婦眼、耳所見所聞之善惡對胎兒的影響。
劉向在該書中也談到週後胎教法:“週妃後妊成王於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諠,獨處不倨,雖怒不罵,胎教之謂也”,可並供參考。
雖然我國古代還沒有“遺傳”這個字眼,不過,漢代賈誼在《新書·胎教》中所說的“素成”,即有今天所說先天基因的意思。他說:
《易》曰:“正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素成,謹為子孫婚妻嫁女,必擇孝悌世世有行義者。如是,則其子孫慈孝,不敢淫暴,黨無不善,三族輔之。故鳳凰生而有仁義之意,虎狼生而有貪戾之心,兩者不等,各以其母。嗚呼!戒之哉!無養乳虎,將傷天下。故曰“素成”。
這裡強調的是“慎始”,如果夫妻雙方都是來自“孝悌”門風的家庭,那麼無論是胎養、胎教,都將事半功倍;要是夫妻失和,自然就很難做到好的胎養、胎教了。
漢代王充在所著《論衡·命義篇》中提到的“性”,也很接近於今天所稱的遺傳,他認為“性”有三種:一、“正性”,即所禀是五常之正,可以說是特別良好的遺傳;二、“隨性”,即隨父母之性,可以說是尋常的遺傳;三、“遭性”,那就是妊娠期所感受的印象了。為什麼說是“遭”呢?他說:
遭得惡物象之故也。……性命在本,故禮有胎教之法,子在身時,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非正色目不視,非正聲耳不聽……受氣時母不謹慎,心妄慮邪,則子長大,狂悖不善,形體醜惡。
---------------------------------
論教本書
作者:元稹 唐
臣伏見陛下降明詔,修廢學,增胄子,選司成,大哉堯之為君,伯夷典禮,夔教胄子之深旨也。然而事有萬萬急於此者,敢冒死而言之。
臣聞諸賈生曰:「三代之君仁且久者,教之然也。」誠哉是言!且夫周成王,人之中才也,近管、蔡則讒入,有周、召則義聞,豈可謂天聰明哉?然而克終於道者,得不謂教之然耶?始其為太子也,未生胎教,既生保教,太公為之師,周公為之傅,召公為之保,伯禽、唐叔與之遊,《禮》《樂》《詩》《書》為之習,目不得閱淫豔妖誘之色,耳不得聞優笑淩亂之聲,口不得習操斷擊搏之書,居不得近容順陰邪之黨,遊不得恣追禽逐獸之樂,玩不得有遐異僻絕之珍,凡此數者,非謂備之於前而不為也,亦將不得見而為之矣。及其長而為君也,血氣既定,遊習既成,雖有放心快已之事日陳於前,固不能奪已成之習、已定之心矣。則彼忠直道德之言,固吾之所習聞也,陳之者有以諭焉;回佞庸違之說,固吾之所積懼也,諂之者有以辨焉。人之情,莫不欲耀其所能,而黨其所近,苟將得誌,則必快其所蘊矣。物之性亦然,是以魚得水而遊,馬逸駕而走,鳥乘風而翔,火得薪而熾,此皆物之快其所蘊也。今夫成王,所蘊道德也,所近聖賢也,是以舉其近,則周公左而召公右,伯禽魯而太公齊,快其蘊,則興禮樂而朝諸侯,措刑罰而美教化。教之至也,可不謂信然哉!
及夫秦則不然。滅先王之學,曰將以愚天下;黜師保之位,曰將以明君臣。胡亥之生也,《詩》《書》不得聞,聖賢不得近。彼趙高者,詐宦之戮人也,而傅之以殘忍戕賊之術。且日恣睢天下以為貴,莫見其麵以為尊。是以天下之人未盡愚,而胡亥固已不能分獸畜矣;趙高之威懾天下,而胡亥已自幽於深宮矣。彼李斯者,秦之寵丞相也,因讒冤死,無以自明,而況於疏遠之臣庶乎?若此,則秦之亡,有以致之也。漢高承之以兵革,漢文守之以廉謹,卒不能蘇複大訓。是以景、武、昭、宣,天資甚美,才可以免禍亂,哀、平之間,則不能虞篡弒矣。然而惠帝廢易之際,猶賴羽翼以勝其邪心。是後有國之君議教化者,莫不以興廉、舉孝、設學、崇儒為意,曾不知教化之不行,自貴者始,略其貴者,教其賤者,無乃鄰於倒置乎?
洎我太宗文皇帝之在藩邸以至於為太子也,選知道德者十八人,與之遊習。即位之後,雖宴遊飲食之間,若十八人者實在其中。上失無不言,下情無不達,不四三年,而名高盛古,豈一日二日而致是乎,遊習之漸也。貞觀已還,師傅之官,皆宰相兼領,其餘宮僚,選亦甚重,馬周以位高,恨不得為司議郎,此其驗也。文皇之後,漸疏賤之,至於母後臨朝,剪棄王族,當中、睿二聖危難之際,雖有骨鯁敢言之士,既不得在調護保安之職,終不能措扶衛之一詞,而令匠胡安金藏剖腹以明之,豈不大哀哉!兵興以來,茲弊尤甚。師資保傅之官,非疾廢毛瞶不任事者為之,即休戎罷帥不知書者處之。至於友諭讚議之徒,疏冗散賤之士,甚者搢紳恥之。夫以匹夫之愛其子,猶求明哲慈惠之師以教之,直諒多聞之友以成之,豈天下之元子,而可以疾廢毛瞶不知書者為之師,疏冗散賤不適用者為之友乎?此何不及上古之甚也!近制,宮僚之外,往往以沉滯僻老之儒,充侍直、侍讀之選,而又疏棄斥遠之,越月逾時,不得召見,彼又安能傅成道德而保養其躬哉!臣以為積此弊者,豈不以皇天眷佑,祚我唐德,以舜繼舜,以堯繼堯,傳陛下十一聖矣,莫不生而神明,長而仁聖,以是為屑屑習儀者,故不之省耳。臣獨以為於列聖之謀則可也,計無窮之業以傳後嗣則不可。脫或萬代之後,有若周成王之中才者,而又生於深宮優笑之間,無周、召保助之教,則將不能知喜怒哀樂之所自矣,況稼穡之艱難乎!
今陛下以上聖之資,肇臨海內,是天下之人傾耳注目之日也。特願陛下思成王訓導之功,念文皇遊習之漸,選重師保,慎簡宮寮,皆用博厚宏深之儒,而又練達機務者為之,更進迭見,日就月將。因令皇太子洎諸王定齒胄講業之儀,行嚴師問道之禮,至德要道以成之,撤膳記過以警之。血氣未定,則輟禽色之娛以就學;聖質既備,則資遊習之善以宏德。此所謂「一人元良,萬國以貞」之化也,豈直修廢學、選司成而足倫匹其盛哉!而又俾則百王,莫不幼同師,長同術,識君道之素定,知天倫之自然,然後選用賢良,樹為藩屏,出則有晉、鄭、魯、衛之盛,入則有東牟、朱虛之強,蓋所謂宗子維城,犬牙磐石之勢也,又豈與夫魏晉以降,囚賊其兄弟,而自剪其本枝者,同年而語乎?微臣竊不自揆,思為陛下建永永無窮之長算,輒敢冒昧殊死而言之。臣稹謹奏。
-----------------------------------------
三太之太任,中國胎教第一人
這次來說說三太之太任,中國胎教第一人。太任,生卒年不詳,任姓,又稱大任,汝南平輿(今河南平輿縣北)人。商朝時期西伯侯季歷之正妃。周文王姬昌之母,歷史上有記載的胎教先驅。
太任
關於太任,相對三太之太姒,她的素材相對而言比較少。不過關於太任,後人評價她為中國胎教第一人。想想她的兒子是誰?太任有身,生此文王。周朝開國君主周文王(姬昌)。
姬昌
《列女傳》評價太任:端一誠莊,為能胎教。記載如下:
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摯任氏中女也。王季娶為妃。大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於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聖,大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大任為能胎教。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
胎教第一人
相傳太任懷孕的時候,眼不看邪曲的場景,耳不聽淫逸無禮的聲音,口不講傲慢自大的言語。從不歪着身子睡覺,也不偏斜着坐、跛着腳站。切割不正氣味不良的食物不吃,擺放不正的蓆子不坐,夜裏就讓樂師朗誦詩歌。姬昌生下來就非常聰明,太任教他一,他就知道十。人們讚嘆說,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
太任孕文王
想想現在的准媽媽,有誰能做到像太任那樣。其實個人感覺胎教這一東西還是有科學依據的,在懷孕期間實行胎教,可以更好的激發胎兒的潛在能力。希望每一位準媽媽都可以從太任孕文王的故事上有所感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vkanx34.html
----------------------
劉向所著的《古列女傳·母儀傳》,因為在他以前雖早已相傳胎教之說,但正式文字記載則見於該書所說:
    太任,文王之母,摯任氏之仲女也,王季娶以為妃。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娠文王,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
    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跸(單腳站立),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頌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
    這段兩百多字的文獻,可以引申發揮的很多,不過,這裡限於時間的關系,無法多講,只就第一段指出下列三點:一、太任的德性、行為本來就很好,而根劇史料記載,王季也是位有德的賢君。故可說這對夫婦已具有良好的素質(即今天所謂的遺傳因子。);二、太任在妊娠期間更重視眼、耳、口的防護;三、生了文王之後,太任又親自加以教育。至於第二段,也可指出下列三點:一、擴大到行住坐臥日常生活中,均講求正;二、進而講求“頌詩、道正事”等積極面的胎教;三、特別重視眼、耳所見所聞善惡對象的感受,會影響到胎兒。劉向在該書中也談到周後胎教法:“周妃後妊成王於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諠,獨處不倨,雖怒不罵,胎教之謂也”,可並供參考。
-------------------------------
邑姜,生卒年不詳,姜姓,齊太公呂尚之女,周武王姬發的王后,周成王姬誦、唐叔虞的母親。
據傳她懷成王的時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山西太原的晉祠就是供奉的唐叔虞和邑姜。
邑姜,姜姓,齊太公呂尚之女。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姬發的王后,周成王姬誦、唐叔虞的母親。
據傳她懷成王的時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山西太原的晉祠就是供奉的唐叔虞和邑姜。
邑姜是商周之交一個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有關她的身份,《左傳·昭公元年》說:「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予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繁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
晉祠的邑姜塑像
晉祠的邑姜塑像
《史記·晉世家》里說得更為詳細:「唐叔虞者,周武王子,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予命汝生子名虞,余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爾。』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
邑姜關於身份
邑姜周武王王妃
以上兩項史料足以說明,邑姜是周武王的王妃,並為武王生了晉國的開國君主唐叔虞。另外,坐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的晉祠,仍保留有一座專為祭奠邑姜的宋代建築「聖母殿」,殿內聖母像為北宋天聖年間雕塑,已有了近千年的歷史。近見網上有稱邑姜另有大名為姜淑祥者,乃姜太公與其妻桃花女所生,可備一說。
在商末周初,已經有了王妃和王后的明確區別。比如,《呂氏春秋》里就說,殷朝的微子啟和紂王本是同母兄弟。然而,由於生啟時其母尚系次妃,而生紂時已為皇后。故「啟長而庶,紂幼而嫡」,還是讓紂繼承了大統。
那麼,邑姜是否又有王后的身份呢?我們說,有的。請看《大戴禮記·保傅》篇里的話:「周后妃任(孕)成王於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
對於「周后妃」的身份,王聘珍在《大戴禮記解詁》一書中明確注曰:「后妃,武王邑姜也。」王聘珍雖為清人,但所注應是其來有自。關於這一點,我們在下節還有進一步的討論,這裡,不妨先舉《論語·泰伯》里有一段十分有名的話:
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侍殷,周之德,可謂至德也已矣!」對於這段話中的「有婦人焉」,北宋的理學大家朱熹作注時,就是遵從的前人之說,認為所指的就是邑姜。並說在武王的十位「治亂」之臣當中,是「九人治外,邑姜治內」。還有其弟子蔡沈,在為偽《泰誓》作注時,採取的也是乃師的說法⑶。總之,通過上述幾項史料可知,邑姜乃武王正妃或者說皇后,並生了太子誦(即成王)和唐叔虞,是無可懷疑的。
邑姜姜太公之女
成書於西晉初年的《春秋經傳集解》里說:「邑姜,晉之妣也。」杜預(公元222—284年)註:「邑姜,齊太公女,晉唐叔之母。」比杜預稍早的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在他的《帝王世紀》也說:「武王妃(一作納),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帝王世紀》雖在宋以後陸續散佚了,但有幸的是上面這段話,在唐代的《藝文類聚》和宋代的《太平御覽》里都有轉引。也就是說,在魏晉至唐宋的人們心目中,邑姜確系姜太公之女。
再往前追尋,我們可以看到在《史記·楚世家》里有一段記述,對上述說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持,而這段記述又幾乎是脫胎於《左傳·昭公十二年》的一段對話。為了避免重複,請看《左傳》里的這段對話: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周,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右尹子革)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是以無分,而彼皆有。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從楚和齊、晉、魯、衛等五國「並事康王」(公元前1020—996年)、「共御王事」,到「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即楚靈王 公元前539—529年),惟命是從」,正應了「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話,暫且不去管它。我們要關注的是「齊,王舅也」。
我們知道,呂伋乃是姜太公之子,《史記·齊太公世家》里說得十分清楚:「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公呂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現在,我們又知道,呂伋有王舅的身份,沒有別的,只能因邑姜為太公之女、武王之後、成王之母。以往,對於姜太公被「首封」於齊,人們看重的多是他「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的功勞;現在看來,更深一層的原由,還在於他更有著國丈的地位。《蘇轍集》里說的「成王之母邑姜,齊侯世受其祉;宣王之母申後,申伯亦賴其寵」,可謂這一分析的最好補充。周人「為親是用」。
邑姜墓葬發掘
2012年,當地村民在開挖房屋地基時發現青銅器,立即報告文物部門。隨後開展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使一個埋藏了眾多珍貴青銅器的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重見天日,其出土的289件青銅器,包括了罕見的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被認為是我國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2013年8月起,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寶雞地區乃至關中地區商周考古學文化,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以及渭濱區博物館聯合組建石鼓山考古隊,開展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
通過發掘,考古專家發現了目前石鼓山西周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該墓葬呈長方形,深8米、寬約4米,為豎穴土壙墓,口小底大,約16.26平方米,棺室周圍有熟土或生土二層台。屬於單人葬,頭向朝著地勢較高的方向,有東向、南向及西北向。葬具均為木質,隨葬品一般置於頭部附近的二層台或壁龕內。
「M4墓中出土的刻有龍紋的四角青銅簠,目前除了故宮有一件傳世品之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還屬首次,十分罕見。不僅如此,在該墓葬中還發現2012年在M3墓葬中出土的高領袋足鬲,由此可以推斷,墓主人的身份極其尊貴。」主持考古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表示,從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器形主要有鼎、壺、簋、罍、甗等,有著酒器少而食器多的特點,且未發現兵器,據此推測,該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
目前,學術界也普遍認為邑姜,也叫王姜,是周武王姬發的王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之女,她為周武王生了成王和晉國的開國君主唐叔虞
邑姜趣聞軼事
邑姜懷第一個兒子周成王時,站立的時候不東倒西歪,坐著的時候端正嚴肅,說笑的時候不喧鬧,獨處的時候不隨地蹲坐,有了脾氣的時候也不隨便亂罵人。這些條例,說起來簡單,若非有極大的毅力和剋制力,是很難貫徹到底的。而邑姜之所以如此重視胎教,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她對「母以子貴」這一權力中心的必然法則有著清醒的認識。
---------------------------------------
胎教的典範:周文王為什麼會成為聖人|每日一學
每日一學·教子之道
胎教要養虛,養虛就是要得慧根,慧根就是我們的心清靜得來的。胎教的典範就是文王的母親太任。周文王約生於公元前 900年,中國從那時候起便有了胎教,比西方亞里士多德發表的關於胎教的論述(亞里士多德曾說:婦人有孕,每日須親詣神堂,身體雖動,內心必須保持平靜, 則所生之子,稟承其母之性質,與草木受土壤之影響無異)早500多年。
據西漢學者賈誼記述:「文王生而明聖,大(通「太」,下同)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大任為能胎教。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bì),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
周文王為什麼成為聖人啊?就是他的母親太任懷他的時候能夠很好地胎教,做到了眼睛不看邪惡的東西,耳朵不聽不健康的音樂,嘴裏不說惡語髒話,她認識到,母親所接觸的外界事物都會感應給胎兒,並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接觸惡的事物就會產生惡,接觸善的事物就會產生善,所以她晚上就命樂官朗誦詩歌,演奏高雅的音樂給她聽。她用非常正確的思想灌輸給孩子,這叫「道正事,如此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所以周文王一生下來就很聰明,後來成為歷史上著名的篤行仁義、敬老慈少、禮賢下士、具備聖智慈理的君王,這與母親太任的教育
現在很多人懷孕了,沒事幹,就天天看電視,凈看什麼烏七八糟的肥皂劇啊,恐怖片啊……你想想,這個孩子在肚子裏面能待得住嗎?
——選自孫一乃著述《夫婦和睦與教子之道》,高建林摘錄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92o2r8q.html
-----------------------------------
姜太公決定了800年不衰周朝?錯!真正的內因是源於胎教!
說起大周800年輝煌基業,大家津津樂道的都是姜子牙牛逼拉風的渭水垂釣。就如同現如今的職場應聘見面會,姜太公別出心裁地拋出了誘人的「魚餌」,先是媒體狂轟亂炸大肆渲染無鈎釣魚,後是守株待兔靜等着周文王這條大魚上鈎。
結果眾所周知,姜太公如願以償應聘成功,周文王也如獲至寶,皆大歡喜。自此,大周有了姜太公的輔佐,如魚得水,打造了800年經久不衰的歷史橋段。正史野史論之所及都把功勞給了滿腹經綸的姜子牙,其實大家都忽略了盛德卓著,禮賢下士的周文王。
廣告鋪天蓋地,媒體蜂擁而上,周文王並非不知道姜太公的別有用心。難能可貴的是明明知道仍舊放下身段躬身相迎,這些卓越的品質追根溯源都來自於周文王自小所受的胎教。
《史記》有載:「太任之性,端一成莊,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生文王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
國人歷來重視開端伊始,西漢學者劉向在《列女傳》中提及:「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馨誦詩書,道正色。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父母者…」
《顏氏家訓》中也有提及「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懷孕三個月,胎兒基本就定型了。准媽媽就應該尋一景色宜人之所,聽着莫扎特的小夜曲,吃着無公害的胡蘿蔔,喝着富含礦物質的山泉水,廳堂居所最好再擺放好文房四寶經史子集。居住環境最好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樣瓜熟蒂落養出來的寶寶才稱得上天資聰慧德行崇善。
二胎政策已經放開,要想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就正兒八經地對待下一個生命。准媽媽們效仿一下太任,即使孕育不出來千載難遇的周文王,至少生個活波可愛,聰明伶俐的寶寶。
-----------------------
古代胎教方式
很多人認為胎教是從西方傳播過來的,我告訴你這樣你就大錯特錯,我國古代就有胎教一說據說在周朝之前就有胎教記載了,我國古人對胎教有不少詳盡準確的記載。
胎教之說秦漢時就有「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的論述。
西漢劉向的《烈女卷》中講到:「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馨誦詩書,道正色。 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父母者…」
《醫心方·求子》中的胎教之道記述的更為詳盡:「凡女子懷孕之後,須行善事,勿視惡聲,勿聽惡語,省淫語,勿咒詛,勿罵詈,勿驚恐,勿勞倦,勿妄語,勿憂愁,勿食生冷醋滑熱食,勿乘車馬,勿登高,勿臨深,勿下坂,勿急行,勿服餌,勿針灸,皆須端心正念,常聽經書,遂今男女,如是聰明,智慧,忠真,貞良,所謂胎教是也。」書中還建議:「彈琴瑟,調心神,和情性,節嗜欲,庶事清凈。」以上胎教之法是古人經驗的總結,對現代人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雖然古時候人們對於胎教的理解與現在不同,不過目的卻有着相似之處,通過對古代胎教歷史的了解,對於我們進行胎教、開發新的胎教方式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ov98a3q.html
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孕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顏之推《顏氏家訓》
有人說,孩子小的時候不用教育,樹大自然直。還有人說,從他出生的那一天開始教育。其實,這兩句話都說錯了,且看古代家教專家是怎麼說的。顏之推說:「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孕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其中包含了我國古代胎教最珍貴的核心理念,這個理念是什麼?且聽我慢慢講來。
古代的聖王是指那些最有道德、最有智慧的人,同時也是最高領導人。他們的胎教思想是最先進、最「科學」、最富含智慧的,他們怎麼進行胎教呢?懷孕三個月以後,要求孕婦搬到清凈的地方去住,眼睛不看邪惡的事物,耳朵不聽醜惡的聲音。聽什麼聲音、吃什麼飯菜,都要根據一定的法則,要有節制,不能隨心所欲。
聖王舜帝
為什麼要搬到清靜的地方去呢?因為世俗社會免不了看到和聽到很多煩心事,噁心事,會影響孕婦的心情,也會影響胎兒的身心發展。為了下一代着想,要遠離這些塵勞和喧囂。
眼睛,不能邪視!就是不看邪惡的事物,比如兇殺、暴力、骷髏、墳場、血腥、衰敗、醜陋而巨大的動物等等。也不能看非常刺激的顏色,比如血紅、煞白等等。要看平和而美麗的東西,如藍天白雲、自然美景,以祥雲瑞靄為佳,以淡泊空靈微妙,人物畫的表情應該安詳優雅,如同佛菩薩像那樣的感覺
----------------
儒家經典《小學》記載:「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過人矣。」
大意是說,古代婦女懷孕後,睡覺不能側身子,坐席不靠邊,不用一隻腳站着,不吃有異味的食物,食物切正才吃,蓆子放正了才坐,不看邪僻的東西,不聽頹廢的聲音,晚上讓樂官吟誦詩歌,講述正人君子的故事,如此生下的孩子一定相貌端莊,才智品德過人。
《顏氏家訓》寫道:「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斜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
大意是說,賢明的君王都有胎教的方法,王后懷胎三月就應該住到安靜的宮殿,眼睛不看不好的東西,耳朵不聽不好的聲音,音樂、飲食都按照禮制加以節制。
古代的這些胎教方法,其實就是對孕婦進行孕期保健,增強孕媽素養。提供良好的外界環境,讓孕婦保持良好的心態,端莊的舉止,進而對胎兒產生積極的影響,其中的科學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
胎教門
求嗣已明,須知胎教,故以次之。
妊娠總論第一
夫婦人妊娠十月,其說見於古書有不同者多矣。按《巢氏病源》論婦人妊娠,一月名始胚,足厥陰脈養之。二月名始膏,足少陽脈養之。三月名始胎,當此之時,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欲子端正莊嚴,當令母見貴人,不可見狀貌醜惡人也。欲生男,宜操弓矢,乘牡馬。欲生女,宜著珥,施環佩。欲子美好,玩白璧,觀孔雀。欲子賢能,宜讀詩書,務和雅,手心脈養之。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手少陽脈養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足太陰脈養之。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足陽明脈養之。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手太陰脈養之。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膚革,手陽明脈養之。九月始受石精以成毛髮,足少陰脈養之。十月五臟六腑、關節、人神皆備,此其大略也。又《五臟論》有稱耆婆者,論一月如珠露。二月如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髮生。七月遊其魂,兒能動左手。八月遊其魄,兒能動右手。九月三轉身。十月受氣足。更有稱張仲景者亦然。又《顱囟經》雲∶一月為胎胞,精血凝也。二月為胎形成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四月陰靈為七魄。五月五行分五臟也。六月六律定六腑也。七月精關竅通光明也。八月元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生人也。十月受氣足,萬象成也。今推究數說之理,如《五臟論》者,類皆淺鄙不經,往往妄託其名。至於三藏佛書,且語涉怪誕,謾不可考。今按《顱囟經》三卷雲∶中古巫方所撰,隋人巢氏方亦嘗序之。今巢氏論婦人妊娠,乃不見言之。《聖濟經·原化篇》亦獨取《顱囟經》,更不言巢氏論者何哉!《嬰童寶鑑集》雲∶小兒方論起自巫方。黃帝雲∶吾不能察幼小,賴國有巫方,能知小兒之壽夭耳。及觀巢氏論小兒候亦云∶中古有巫方,立小兒《顱囟經》以佔壽夭,世所相傳者,有少小方焉。是巢氏論小兒則取於《顱囟經》,則是未盡其理,故不言之。若《聖濟經》者,但取其文句,不若巢氏之論,其間有胎教之法為可取。所以巢氏論妊娠至三月始胎之時,欲令見貴人莊嚴。若操弓矢、施環 、觀孔雀、讀詩書之類,豈非胎教之理乎!嘗試推巢氏所論妊娠脈養之理,若足厥陰肝脈也,足少陽膽脈也。為一臟腑之經,餘皆如此。且四時之令,必始於春木,故十二經之養,始於肝也,所以一月、二月。手心主心胞絡脈也,手少陽三焦脈也,屬火而夏旺,所以胎養在三月、四月也。屬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者,以君主之官,無為而尊也。足太陰脾脈也,足陽明胃脈也,屬土而旺長夏,所以養胎而五月、六月。手太陰肺脈也,手陽明大腸脈也,屬金而旺秋,所以養胎在七月、八月。足少陰腎脈也,屬水而旺冬,所以養胎在九月。又況母之腎臟係於胎,是母之真氣、子之所賴也。至十月,兒於母腹之中,受足諸臟氣脈所養,然後待時而生。此論奧微而有至理,餘書所論皆不能及也。觀此測知巢氏之論,世更有明之者,亦未有過於巢氏之論矣,餘因述其說。
娠子論第二
夫至精才化,一氣方凝,始受胞胎,漸成形質,子在腹中,隨母聽聞。自妊娠之後,則須行坐端嚴,性情和悅,常處靜室,多聽美言,令人講讀詩書、陳禮說樂,耳不聞非言,目不觀惡事,如此則生男女福壽敦濃,忠孝賢明。不然則男女既生,則多鄙賤不壽而愚,此所謂因外象而內感也。昔太壬娠文王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口不談惡言,世傳胎教之道,是謂此也。前論亦略敘之矣。然則婦人有終身無子者,何也?按《巢氏病源》雲∶婦人無子者,蓋有三焉∶一者墳墓不嗣;二者夫婦年命相剋;三者夫疹婦病,皆令無子。若夫疹婦病,可以服藥,而後能有子,餘皆不可致也。今觀是說,亦未盡善。有人以婦人無子,問西京常器之者,乃曰∶婦人自少多病,服燥藥無節,使天癸耗動且早,故終身無子。又有問襄陽宋大亨者,亦然。然則婦人妊娠有兩胎者,何也?按古今方書並無論及此者,惟巢氏論云∶陽施陰化,精氣有餘,故生二胎。且謂成一胎之理,其精有幾耶?今觀婦人有兩胎者,其精神氣宇略無小異。至於數有兩胎,或間成兩胎者,有俱男俱女者,有一男一女者。《道藏經》云有求子法,雲婦人月信初止後,一日、三日、五日,值男女旺相日,陽日陽時交合,有子多男。若男女禀受皆壯,則多子。一有怯弱,則少子。以此推之,理可概見焉。又婦人妊娠,男女之別何也?按《顱囟經》雲∶陽盛發陰,當孕成男,六脈諸經,皆舉其陽;陰盛發陽,當孕成女,六脈諸經,皆舉其陰。《巢氏病源》雲∶三陽所會則生男,三陰所會則生女。葛洪《肘後方》雲∶男從父氣,女從母氣。《聖濟經》雲∶天之德,地之氣,陰陽之至和,相為流薄於一體,因氣而左動則屬陽,陽資之則成男;因氣而右動則屬陰,陰資而成女。《易》稱幹道成男,坤道成女。此男女之別也。凡妊娠有疾,投以湯藥,有傷胎破血者之忌,何也?《內經》雲∶婦人重身,毒之奈何?岐伯答曰∶有故無殞,衰其大半而已也。蓋妊婦有疾不可不投藥也,必在醫者審度疾勢輕重,量度藥性高下,處以中庸,不必多品。視其疾勢已衰,藥宜便止,則病去母安,子亦無損,復何懼於攻治哉!
受形篇第三
(齊光祿大夫褚澄)
男女之合,二精交暢,陰血先至,陽精後衝,血開裹精,精入為骨,而男形成矣;陽精先入,陰血後參,精開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陽氣聚面,故男子麵重,溺死者必伏;陰氣聚背,故女子背重,溺死者必仰。走獸溺死,仰伏皆然。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駢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產女必羸;母壯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工,首察乎此,受氣偏瘁,與之補之。補羸女則養血壯脾,補弱男則壯脾節色。羸女宜及時而嫁,弱男宜待壯而婚。此疾外所務之本,不可不察也。
論胎教第四
(馬益卿先生)
論曰∶胎教、產圖之書,不可謂之迂而不加信,然亦不可狎泥之。方今俚俗之家,與不正之屬,將息避忌,略不如儀。或藥毒不侑,或產於風露。既無產厄,子母均安固有之,如不利嗣續,或僑居太甚,卻動必成咎。雖鄰家有所興修,亦且犯其胎氣,令兒破形殞命。如刀犯者,形必傷;泥犯者,竅必塞;打擊者,色青黯;系縛者,相拘攣。諸如此等,驗如返掌,福善禍淫,殆不可曉。
孕元立本章第五
有泰初、有泰始,渾沌一判。既見氣矣,故曰泰初;既立形矣,故曰泰始。氣初形始,天地相因,生生化化,品物彰矣。故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吳注云∶渾沌未判,則氣形俱泯;渾沌既判,則氣形已分。既見氣矣,是為泰初;既立形矣,是為泰始。泰初者,凡有氣之所本,故天得之以統元氣。泰始者,凡有形之所本,故地得之以統元氣。天地交泰,相因為氣形。生生而生者,得所以生;化化而化者,得所以化。品物流形,而形色,名聲者彰矣。大哉乾元,泰初之所寓也,故以萬物之資始為言。至哉坤元,泰始之所寓也,故以萬物資生為言。惟萬物資始,生於乾坤,故乾元則兆象。至哉坤元,然後形無不成)。有生之初雖陽,予之正育而充之,必陰為之主(薛左丞注∶《陰陽離合論》曰∶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陽予之正,陰為之主。王冰謂陽施正氣,萬物方生;陰為主持,群形乃立。《字說》∶始而生之春,天地也;育而充之者,人也)。因形移易,日改月化,無非坤道之代終也(《列子·週穆篇》嚴文先生曰∶因形移易,謂之化。《莊子·田子方篇》混元曰∶消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為,而莫見其功。《易》坤卦文言曰∶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地之承天,其弗成而有終也。豈迫於不得已耶!蓋道之所在,萬物失之則死,逆之則有生之類,聽命於此。故無成而代有終者,以道言之也)。謂之妊,陽既受始,陰壬之也(壬子謂之妊。《字說》壬,一陽也,二陰也。陽既受始,陰壬之而謂之妊。解曰∶壬,陽水之壬也。
位在亥子之間,陰至亥極矣。陽复受胎,而謂之妊於壬至子然後生)。謂之胞,巳為正陽,陰包之也(巳,正陽也,而陰能包之,陰與陽更用事故也。巳者,孟夏之月,於卦為乾,純陽用事,故《詩》謂之正月。正月者,正陽之月也。陰方用事,而為物之主,則雖正陽,亦在所包而退聽焉)。謂之胚,未成器,猶之坯也(《說文》瓦未燒者,謂之坯。胚,婦孕一月也。《字說》坯未成為器,猶坯也)。謂之胎也,既食於母為口以也。(《說文》胎,婦孕二月也。《字說》元胎既食於母,為口以焉)若娠,則以時動也。(《字說》女娠以時動)若懷,則以身根據之也。(《字說》心所懷,則身根據焉,目隸焉)天之德,地之氣,陰陽之至和,相與流薄於一體。(《靈樞經》曰∶天之在我者德,地之在我者氣,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唯能順時數,謹人事,勿動而傷,則生育之道德矣。(自一月積之至於十月所謂時數也。保衛輔翼有其道,防閒忌慎適其宜,所謂人事也。)觀四序之運,生、長、收、藏,貸出萬物,有儀則咸備。而天地之氣,未始或虧者,蓋陰陽相養以相濟也。(《陰陽離合論》曰∶天覆地載,萬物方生,陽予之正,陰為之主。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 《莊子·天地篇》曰∶流動而生物,物生成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生。)
昧者曾不知此,乃欲拂自然之理,謬為求息之術。方且推生死於五行,蘄補養於藥石,以偽勝真,以人助天,雖或有子,孕而不育,育而不壽者眾矣。昔人論年老有子者,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則知氣血在人,固自有量,夫豈能逃陰陽之至數哉。(《天真論》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注∶雖老而生子,子壽亦不能過天癸之數。)
凝形殊禀章第六
天地者,形之大也;陰陽者,氣之大也。惟形與氣相資而立,未始偏廢。(《莊子·則陽篇》太公調曰∶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道者為之公,氣以形載,形以氣充。惟氣與形兩者相待,故曰相資而立,未始偏廢)。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天地陰陽之形氣寓焉。(《繫辭》曰∶天地,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語七八之數。七,少陽也;八,少陰也,相感而流通。故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天癸至,則以陰陽交合而兆始故也。(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傳曰∶女子十四有為人母之道,四十九絕生育之理;男子十六有為人父之道,六十四絕陽化之理)。語九十之數。九,老陽也;十,老陰也。相包而賦形。故陰窮於十,男能圍之;陽窮於九,女能方之。則以陰陽相生而成終故也(《字說》∶陰窮於十,圍之者男;陽窮於九,方之者女。九有變也,女方之不足;十無變也,男足以圍之。解曰∶男有家,所從圍陰於外;女有室,所以方陽於內。《易》曰∶婦人正吉,從一而終也。夫子製儀,從婦兇也,圍圓也,君道也,夫道也。圓則可以製儀而行仁。方也,臣道也,婦道也。方則從一而已。男從圍與規,從夫同意;女從仁與臣,從仁同意)。元氣孕毓,皆始於子。自子推之,男左旋,積歲三十而至巳;女右旋,積歲二十而至巳。巳為正陽,陰實從之。自巳懷妊,男左旋,十月而生於寅;女右旋,十月而生於申。申為三陰,寅為三陽,而生育之時著矣。其禀賦也!體有剛柔,脈有強弱,氣有多寡,血有盛衰,皆一定而不易也。(《十九難》曰∶男生於寅,寅為木,陽也;女子生於申,申為金,陰也。楊氏注云∶元氣起於子,人之所生也。男從子,左行三十;女從子,右行二十,俱至於巳,為夫婦懷妊也。古者男子三十、女年二十,然後行嫁娶,法於此也。十月而生男從巳左行,至寅為十月,故男行年起於丙寅。女從巳右行,至申為十月,故女行年起於壬申。
)以至分野異域,則所產有多寡之宜,吉事有祥,則所夢各應其類。是故荊揚薄壤多女,雍冀濃壤多男。熊羆為男子之祥,蛇虺為女子之祥,是皆理之可推也(周官職方氏,揚州其民,二男五女;荊州其民,一男二女;壅州其民,三男二女;冀州其民,五男三女。《詩斯干篇》名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胎化之法,有所謂轉女為男者,亦皆理之自然。如食牡雞,取陽精之全於天產者;帶雄黃,取陽精之全於地產者。(《千金方》轉女為男,丹參丸。用東門上雄雞頭。又方取雄黃一兩,縫囊盛帶之。《本草》∶丹雄雞補虛溫中,通神殺毒;其肝補腎;其冠血益陽。
雄黃人佩之,鬼神不能近,毒物不能傷。)操弓矢,藉斧斤,取剛物之見於人事者,氣類潛通,造化密移,必於三月兆形之先。蓋方儀則未具,陽可以勝陰,變女為男,理固然也(巢氏論云∶妊娠三月,始胎形,象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欲得男者,操弓夭,射雄雞。)
氣質生成章第七
具天地之性,集萬物之靈,陰陽平均,氣質完備,咸其自爾。然而奇偶異數,有衍有耗;剛柔異用,或強或弱。血榮氣衛,不能逃於消息、盈虛之理。則禀質之初,詎可一概論是。以附贅垂疣,駢拇枝指,侏儒跛蹩,形氣所賦有如此者;瘡瘍癰腫,聾盲喑啞,瘦瘠疲瘵,氣形之病有如此者。然則胚胎造化之始,精移氣變之後,保衛輔翼,固有道矣。(《孝經》雲∶天地之性,人為貴。《書·泰誓》曰∶唯人,萬物之靈。)天有五氣,各有所湊;地有五味,各有所入。所湊有節適,所入有度量。凡所畏忌,悉知戒慎,資物為養者,理固然也。寢興以時,出處以節。(《六節臟象論》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王冰雲∶天以五氣食人者,臊氣湊肝,焦氣湊心,香氣湊脾,腥氣湊肺,腐氣湊腎也。以五味食人者,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鹹味入腎也。)可以高明,可以周密,使霧露風邪,不得投間而入。因時為養者,理宜然也。以至調喜怒,寡嗜欲。(《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可以處臺榭。《脈要精微論》雲∶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夏則順陽在上,故可以高明;冬則順陽氣之伏藏,故可以周密。)作勞不妄,而氣血從之,皆所以保攝妊娠,使諸邪不得乾焉。(《天真論》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通天論》曰∶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苟為不然,方授受之時,一失調養則內不足以為中之守,外不足以為身之強。氣形弗充而疾 因之。(《脈要》曰∶五臟者,中之守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又曰∶夫五臟者,身之強也。得強則生,失強則死。)若食兔唇缺,食犬無聲,食雜魚麵瘡癬之屬,皆以食物不戒之過也。(孫思邈《養胎法》雲∶妊娠食兔肉,令子缺唇。食犬肉,令子無音聲。食幹鯉魚,令子多瘡癬。《異法方宜論》雲∶魚者使人熱中。注云∶魚發瘡。)心氣大驚而癲疾。(《奇病論》帝曰∶人生而病癲疾者何?岐伯曰∶名為胎病。此得之在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也。)腎氣不足而解顱。(巢氏雲∶解顱者,其狀小兒年大,囟應合而不合,頭縫開解是也,由腎氣不成故也。腎主骨髓,而腦為髓海。腎氣不盛,則腦髓不足,不能結成,故頭顱開解。)脾胃不和而羸瘦。(巢氏雲∶夫羸瘦不生肌膚,皆為脾胃不和,不能飲食,故血氣衰弱,不能榮於肌膚。凡小兒在胎而遇寒冷或生而挾伏熱,皆令兒不能食,故羸瘦也。)心氣虛乏而神不足之屬,皆以氣血不調之過也。誠能食飲知所戒,推而達之,五味無所傷。誠能於氣血知所調,推而達之,邪氣無所乘,茲乃生育相待而成者。
(《病源》雲∶肺主氣,心主血脈,病血氣,通榮腑臟,遍循經絡。產則血氣傷損,臟腑不足。而心統領諸臟,其勞傷不足,則令驚悸恍惚,是心氣虛也。)故曰∶天不人不因。(《法言》曰∶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
轉女為男法第八
論曰∶陽施陰化,所以有娠。遇三陰所會,多生女子。但懷娠三月,名曰始胎。血脈不流,象形而變。是時男女未定,故令於未滿三月間服藥方術,轉令生男也。其法以斧置妊婦床下,系刃向下,勿令人知。恐不信者,令待雞抱卵時,根據此置窠下,一窠盡出雄雞。此雖未試,亦不可不知。凡受胎三月,遂物變化。故古人立胎教,能令子生良善、長壽、忠效、仁義、聰明、無疾,蓋須十月之內常見好景象。毋近邪僻,真良教也。如有觸忤傷胎,治各有法。
又自初覺有娠,取弓弩弦縛婦人腰下,滿百日去之,紫宮玉女祕法也。妊娠三月以前,取雄雞尾尖上長毛三莖,潛安婦人臥席下,勿令知之,驗。
又取夫發及手、足甲,潛安臥席下,勿令知之。
又妊娠才滿三月,要男者,以雄黃半兩衣中帶之;要女者,以雌黃帶之。
------------------------
胎教在我國自古有之
很多人都以為胎教是源於西方醫學的產物,其實不然,胎教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古代中國婦人已經開始進行胎教了。在我國古籍中,時常見到胎養與胎教這兩個名詞,它們是有所區別的。簡單地說,在懷孕期間,偏重於生理方面的保養是胎養,偏重於心理健康的調養是胎教。但在我國古代醫書中,則往往將這兩方面雜記在一起,以見其間的緊密關係。如明代徐春甫在《古今醫統大全》中所說:“古人胎教、胎養之方,最為慎重,所以上古之人多壽多賢良。”
漢代《古列女傳·母儀傳》
漢代劉向所著的《古列女傳· 母儀傳》中早有胎教之說,“太妊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娠文王,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單腳站立),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頌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
元代《太公胎教》
《太公胎教》所云:“母常居靜室,多聽美言,講論詩書,陳說禮樂,不聽惡言,不視惡事,不起邪念,令生男女福壽敦厚、忠孝兩全”。
明代《育嬰家秘》明代萬全的《育嬰家秘》提到:“子在腹中,隨母聽聞。自妊以後,則須行坐端嚴,性情和悅,常處靜處,多聽美言,令人誦讀詩書,陳說禮樂。耳不聞非言,目不視惡事。如此則生男女福壽敦厚,忠孝賢明;不然則生男女多鄙賤不壽而愚頑,此所謂因外象而內感也。”
--------------------------------------
說起大周800年輝煌基業,大家津津樂道的都是姜子牙牛逼拉風的渭水垂釣。就如同現如今的職場應聘見面會,姜太公別出心裁地拋出了誘人的“魚餌”,先是媒體狂轟亂炸大肆渲染無鉤釣魚,後是守株待兔靜等著周文王這條大魚姍姍來到。結果眾所周知,姜太公如願以償應聘成功,周文王也皆大歡喜如獲至寶。自此,大周有了姜太公的輔佐,如魚得水,打造了800年經久不衰的歷史橋段。正史野史論之所及都把功勞給了滿腹經綸的姜子牙,其實大家都忽略了盛德卓著,禮賢下士的周文王。
廣告鋪天蓋地,媒體蜂擁而上,周文王並非不知道姜太公的別有用心。難能可貴的是明明知道仍舊放下身段躬身相迎,這些卓越的品質追根溯源都來自於周文王自小所受的胎教。
《史記》有載:“太任之性,端一成莊,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生文王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
國人歷來重視開端伊始,西漢學者劉向在《列女傳》中提及:“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馨誦詩書,道正色。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父母者…”
《顏氏家訓》中也有提及“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懷孕三個月,胎兒基本就定型了。準媽媽就應該尋一景色宜人之所,聽著莫扎特的小夜曲,吃著無公害的胡蘿蔔,喝著富含礦物質的山泉水,廳堂居所最好再擺放好文房四寶經史子集。居住環境最好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樣瓜熟蒂落養出來的寶寶才稱得上天資聰慧德行崇善。
要想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父母們就應該正兒八經地對待下一個生命。準媽媽們大可以效仿一下太任,即使孕育不出來千載難遇的周文王,那至少能生個活波可愛,聰明伶俐的乖寶寶。
-----------------------------------------
元代《太公胎教》
  《太公胎教》所云:“母常居靜室,多聽美言,講論詩書,陳說禮樂,不聽惡言,不視惡事,不起邪念,令生男女福壽敦厚、忠孝兩全”。
  明代《育嬰家秘》明代萬全的《育嬰家秘》提到:“子在腹中,隨母聽聞。自妊以後,則須行坐端嚴,性情和悅,常處靜處,多聽美言,令人誦讀詩書,陳說禮樂。耳不聞非言,目不視惡事。如此則生男女福壽敦厚,忠孝賢明;不然則生男女多鄙賤不壽而愚頑,此所謂因外象而內感也。”
  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可愛,從寶寶還在媽媽腹中的時候,父母就開始了“教育”。近年來胎教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青睞,而閱讀作為一種既能陶冶媽媽情操,又能對寶寶進行胎教的方式,受到更多的關注。究竟閱讀胎教是什麼樣的胎教方法呢?
  閱讀胎教的方法
  現在,胎教是被現代人廣為接受的概念了,即通過母親聽到的聲音,來影響和促進胎兒的智力發育。但大多數人只是將聽音樂作為胎教的手段,卻很少有準爸爸、準媽媽想到過要給肚子裡的寶寶讀上一段好聽的胎教故事。
胎教在我國自古有之準爸媽怎麼做閱讀胎教?
  其實,對胎兒來說,母親的說話聲和母親的情緒變化,是要比音樂對其影響更大的,因此,如果母親本人是個愛讀書的人,在懷孕期以閱讀作為胎教的方式,那麼對母子雙方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閱讀胎教,可由丈夫大聲讀給妻子聽,這會安定孕婦的情緒,同時又起到了增進夫妻感情的作用;也可由母親自己以溫柔的聲音讀給胎兒聽,這可在孕婦閒暇時、或在公園小坐時、或睡覺前進行,這樣做既可以給孕婦增加適當的肺活量,又可以幫助孕婦更好地調整情緒,進入休息狀態,更有利於新生命熟悉媽媽的聲音,早早培養起日後的母子親情。
  進行閱讀胎教需要考一考爸爸媽媽的文化底蘊到底深不深,因為在故事的選取上,有一定的講究,而且閱讀的時候要充滿感情,首先要令人聽起來饒有趣味,這樣才會打動胎寶寶,胎寶寶才會有興趣繼續聽下去。閱讀的時候盡量將場景和人物描述出來,將故事形式化。進行閱讀胎教的時候最後爸爸媽媽每天各念一次給小寶寶,加深他的印象,這樣可以令他的神經系統對於語言更加敏銳。
  閱讀胎教的最佳時間
  1、清晨9-10點:
  在房子裡的某一個角落,找到最舒服的姿勢躺下,翻開一頁頁用優美文字表達情感和思想的讀物,理解過後,輕聲誦讀給肚子裡的寶寶聽。
  2、午後15-17點:
  午休醒來,睡意已散去,整個人都清醒了,別人的下午茶時光,自己的閱讀時光。翻開一本書在窗台坐下,微風吹起輕如細沙的白色的簾,風兒捲起秀發,這一刻,和寶寶一起細細感受書中的鳥兒、樹木、清風的一動一靜。
  3、睡前19-21點:
  躺在被窩裡,點開柔和的黃色床頭燈,瞬間被溫馨包圍的母子,以及一頁一頁被翻開的書籍,此情此景,十分的溫暖感人,外面的風撕裂吹著,溫柔的誦讀聲卻是這個房間的主旋律。
胎教在我國自古有之準爸媽怎麼做閱讀胎教?
  閱讀胎教要拒絕哪些內容?
  1、拒絕長篇小說
  一篇好的長篇小說,勢必會懸念迭出,引人沉浸在書中。孕婦如果選擇長篇小說進行閱讀,很容易過分沉迷於小說中,很難控制自己的閱讀時間,不僅無法穩定情緒,還會耗費太多心神,不利於孕婦的身體的健康,甚至會影響胎兒的健康。
  2、拒絕悲劇小說
  女性一般都比較感性,而懷孕之後,會變得更加感性,如果在這個時候,閱讀文筆優美,代入感強的悲劇小說,很容易讓準媽媽情緒低落。而偏敏感的準媽媽,更加容易陷入悲觀情感而無法自拔,長時間保持這種悲觀情緒,甚至會導致產前抑鬱症。
  3、拒絕驚險、恐怖小說
  有人喜歡驚險小說,感覺很刺激,有人喜歡恐怖小說,感覺很詭異。不能否認,這些小說很容易讓人看進去,喜歡的人特別喜歡。不過,各位準媽媽,看這類小說,很容易心跳加速,影響胎寶寶健康。無論多喜歡,請學會拒絕吧!
胎教在我國自古有之準爸媽怎麼做閱讀胎教?
  4、拒絕不衛生的書
  無論是油墨味太重還是存放太久的書,都不適合準媽媽。孕婦要拒絕吸入過多的油墨味,以及拒絕存放太久的書,上面會有許多灰塵及細菌。
  5、拒絕舊書、二手書
  從健康角度出發,孕婦的抵抗力會低於常人,這時候舊書或是二手書上面的細菌、蟎蟲對孕婦的危害極大,閱讀選擇時,請拒絕舊書或二手書。
  閱讀胎教對孕婦和胎兒來說,都非常適合,不過,在選擇讀本的時候,要拒絕不適合的小說,在閱讀的時候,也要拒絕不好的閱讀習慣,更加要注意書本的衛生。各位準媽媽,開始你們的閱讀吧!
-----------------------------
天地者,形之大也;陰陽者,氣之大也。惟形與氣相資而立,未始偏廢。《莊子?則陽篇》太公調曰: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道者為之公,氣以形載,形以氣充。惟氣與形兩者相待,故曰相資而立,未始偏廢。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天地陰陽之形氣寓焉。《系辭》曰:天地 ,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語七八之數。七,少陽也;八,少陰也,相感而流通。故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天癸至,則以陰陽交合而兆始故也。岐伯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傳曰:女子十四有為人母之道,四十九絕生育之理;男子十六有為人父之道,六十四絕陽化之理。語九十之數。九,老陽也;十,老陰也。相包而賦形。故陰窮於十,男能圍之;陽窮於九,女能方之。則以陰陽相生而成終故也《字說》:陰窮於十,圍之者男;陽窮於九,方之者女。九有變也,女方之不足;十無變也,男足以圍之。解曰:男有家,所從圍陰於外;女有室,所以方陽於內。《易》曰:婦人正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儀,從婦凶也,圍圓也,君道也,夫道也。圓則可以制儀而行仁。方也,臣道也,婦道也。方則從一而已。男從圍與規,從夫同意;女從仁與臣,從仁同意。元氣孕毓,皆始於子。自子推之,男左旋,積歲三十而至巳;女右旋,積歲二十而至巳。巳為正陽,陰實從之。自巳懷妊,男左旋,十月而生於寅;女右旋,十月而生於申。申為三陰,寅為三陽,而生育之時著矣。其稟賦也!體有剛柔,脈有強弱,氣有多寡,血有盛衰,皆一定而不易也。《十九難》曰:男生於寅,寅為木,陽也;女子生於申,申為金,陰也。楊氏注云:元氣起於子,人之所生也。男從子,左行三十;女從子,右行二十,俱至於巳,為夫婦懷妊也。古者男子三十、女年二十,然後行嫁娶,法於此也。十月而生男從巳左行,至寅為十月,故男行年起於丙寅。女從巳右行,至申為十月,故女行年起於壬申。
17     以至分野異域,則所產有多寡之宜,吉事有祥,則所夢各應其類。是故荊揚薄壤多女,雍冀濃壤多男。熊羆為男子之祥,蛇虺為女子之祥,是皆理之可推也周官職方氏,揚州其民,二男五女;荊州其民,一男二女;壅州其民,三男二女;冀州其民,五男三女。《詩斯干篇》名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胎化之法,有所謂轉女為男者,亦皆理之自然。如食牡雞,取陽精之全於天產者;帶雄黃,取陽精之全於地產者。《千金方》轉女為男,丹參丸。用東門上雄雞頭。又方取雄黃一兩,縫囊盛帶之。《本草》:丹雄雞補虛溫中,通神殺毒;其肝補腎;其冠血益陽。
18     雄黃人佩之,鬼神不能近,毒物不能傷。操弓矢,藉斧斤,取剛物之見於人事者,氣類潛通,造化密移,必於三月兆形之先。蓋方儀則未具,陽可以勝陰,變女為男,理固然也巢氏論云:妊娠三月,始胎形,象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欲得男者,操弓夭,射雄雞。
----------------------------------------------
劉向所著的《古列女傳·母儀傳》,因為在此以前雖早有胎教之說,但正式文字記載則見於該書所說:
太任,文王之母,摯任氏之仲女也,王季娶以為妃。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娠文王,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
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單腳站立),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頌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
這段兩百多字的文獻,可以引申發揮的很多,只就第一段指出下列三點:
一、太任的德性、行為本來就很好,而根據史料記載,王季也是位有德的賢君。故可說這對夫婦已具有良好的素質(即今天所謂的遺傳因子。);
二、太任在妊娠期間非常重視眼、耳、口的防護;
三、生了文王之後,太任又親自加以教育。
至於第二段,也可指出下列三點:
一、擴大到行住坐臥日常生活中,均講求正;
二、進而講求“誦詩、道正事”等積極面的胎教;
三、特別重視孕婦眼、耳所見所聞之善惡對胎兒的影響。
劉向在該書中也談到週後胎教法:“週妃後妊成王於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諠,獨處不倨,雖怒不罵,胎教之謂也”,可並供參考。
雖然我國古代還沒有“遺傳”這個字眼,不過,漢代賈誼在《新書·胎教》中所說的“素成”,即有今天所說先天基因的意思。他說:
《易》曰:“正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素成,謹為子孫婚妻嫁女,必擇孝悌世世有行義者。如是,則其子孫慈孝,不敢淫暴,黨無不善,三族輔之。故鳳凰生而有仁義之意,虎狼生而有貪戾之心,兩者不等,各以其母。嗚呼!戒之哉!無養乳虎,將傷天下。故曰“素成”。
這裡強調的是“慎始”,如果夫妻雙方都是來自“孝悌”門風的家庭,那麼無論是胎養、胎教,都將事半功倍;要是夫妻失和,自然就很難做到好的胎養、胎教了。
漢代王充在所著《論衡·命義篇》中提到的“性”,也很接近於今天所稱的遺傳,他認為“性”有三種:一、“正性”,即所禀是五常之正,可以說是特別良好的遺傳;二、“隨性”,即隨父母之性,可以說是尋常的遺傳;三、“遭性”,那就是妊娠期所感受的印象了。為什麼說是“遭”呢?他說:
遭得惡物象之故也。……性命在本,故禮有胎教之法,子在身時,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非正色目不視,非正聲耳不聽……受氣時母不謹慎,心妄慮邪,則子長大,狂悖不善,形體醜惡。
如果說“遭性”強調的是孕婦在妊娠期間心性行為不正所產生的副作用,那麼“正性”,就接近於今天所稱的優生學了。
魏晉南北朝至唐代的發展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我國養胎學有了縱深的發展,如晉代王叔和所著《脈經》,即記載了有關婦女妊娠、產後、帶下、月經疾病及婦女雜病的脈法與辨證。當然,最負盛名的要算是北齊的徐之才(公元四七二——五七二年),他著有《逐月養胎法》,逐月論述了胚胎、胎兒的生長發育過程,並對各月常發生的疾病,確立了逐月養胎、安胎的治療方法,以及針灸禁忌、孕婦衛生保健及疾病的防治方法等。
故徐之才的著作甚為後世醫學家所推崇,影響甚為深遠。我們這裡只引述他有關胎教的幾段話:“妊娠三月始胎。當此之時,未有定儀,見物而化……欲子美好,數視壁玉;欲子賢良,端坐清虛,是謂外象而內感也。”因此他強調“當靜形體,和心志”、“無悲哀,無思慮驚動”、“無大言,無號哭”,以免孕婦不好的精神變化會影響到胎兒的生長發育,以及出生後所形成的性格。此外,顏之推的《顏氏家訓》中,也提到胎教的方法。
從隋唐到兩宋之間,有關養胎、保胎的代表著作,有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侯論》,論述妊娠的脈象、診斷胎兒的性別、孕婦飲食起居的注意事項,以及妊娠期中各種常見病、胎兒發育不正常及死胎等等。而唐代的孫思邈在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更系統地總結了唐代以前的醫學成就,不但彌補了《諸病源候論》有論述而無藥方的不足,而且對於妊娠期中各種疾病也比以前進步。我們在這裡只引述他的有關胎教說法:
舊說凡受胎三月,逐物變化,禀質未定。故妊娠三月,欲得觀犀象、猛獸、珠玉、寶物,欲得見賢人君子、盛德大師,觀禮樂、鐘鼓、俎豆、軍旅陳設,焚燒名香,口誦詩經、古今箴誡。居處簡靜,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彈琴瑟,調心神,和性情,節嗜欲,庶事清淨,生子皆良,長壽,忠孝,仁義,聰慧,無疾。斯蓋文王胎教者也。
類似的說法,也見於《洞玄子》中所說:“凡女懷孕之後,須行善事,勿視惡色,勿聽惡語,省淫欲,勿咒詛,審罵詈,勿驚恐,勿勞倦,勿妄語,勿憂愁……遂令男女如是聰明智慧,忠直貞良,所謂教胎者也。”教胎,也就是胎教。除了心理、行為的禁忌外,“須行善事”是道家提出的觀念,至於重視因果的佛家則更為徹底,不僅女性懷孕前後,連男性也要一起來規範,一生都做善事才對。像袁了凡夫婦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範例,欲知其詳,可看拙述《了凡四訓新解》(以及了凡所著《祈嗣真詮》及《靜坐要訣》二書,老古出版)。
宋代到元代的發展
到了宋代,朝廷設立了專門培養醫學人才的“太醫局”,該局分九科,學生三百人,其中產科十人,設有產科教授,所以刻印了不少婦產科專書,如薛軒的《坤元是寶》、楊子建的《十產論》等等,較為有名的是朱瑞章的《衛生家寶產科備要》,這是他走遍東南各地,匯集了宋以前婦產科著作及其他有關胎前諸病資料而編成的,到今天還有相當的借鑒價值。此外,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共分八門,前三門是婦科,後五門是產科:胎教、候胎、妊娠疾病、產難、產後,也是值得研讀的,至於他的《孕婦藥忌歌》則是中醫界人士所熟知的。
到了元代,忽思慧所著的《飲膳正要·妊娠食忌》中,也加入了一段胎教的說法:“ 聖人多感生,妊娠故忌見喪服、破體、殘疾、貧窮之人;宜見賢良、喜慶、美麗之事。欲子多智,觀看鯉魚、孔雀;欲子美麗,觀看珍珠、美玉;欲子雄壯,觀看飛鷹、走犬”此段說法,我們在此沒有時間評論,只是提出資料,以備參研。元代提出有關胎教說法的,還有朱震亨所著的《格致餘論·慈幼論》以及李鵬飛的《三元延壽參贊書》,也可一讀。
尤其李鵬飛這本書除了轉述《太公胎教》所云:“ 母常居靜室,多聽美言,講論詩書,陳說禮樂,不聽惡言,不視惡事,不起邪念,令生男女福壽敦厚、忠孝兩全 ”外,還轉載了宋代醫學家王岳所撰的《產書》(原書久佚,僅為朝鮮《醫方類聚》收錄,後來才由日本丹波元堅輯出),其中談到妊娠期間胚胎及胎兒經脈的發展及孕婦應注意事項,值得一讀:
一月,足厥陰肝養血,不可縱慾,疲極筋力,冒觸邪風。
二月,足少陽膽合於肝,不可驚動。
三月,手心主右腎養精,不可縱慾悲哀,觸冒寒冷。
四月,手少陽三焦合腎,不可勞役。
五月,足太陰脾養肉,不可妄思、飢餓,觸冒卑濕。
六月,足陽明胃合脾,不得雜食。
七月,手太陰肺養皮毛,不可憂鬱、叫呼。
八月,手陽明太陽合肺以養氣,勿食燥物。
九月,足少陰腎養骨,不可懷恐、房勞。
十月,足太陽膀胱合腎,以太陽為諸陽主氣,使兒脈縷皆成,六腑調暢,與母分氣,神氣各全,俟時而生。
周勛男先生:中國古代的胎教與胎養_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_新浪博客 - https://goo.gl/3jFn4w
----------------------
胎教之道 書之玉板:中國古代的胎教
胎教一詞源於中國古代,古人認為,胎兒在母體中能夠容易被孕婦情緒、言行同化,所以孕婦必需謹守禮儀,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名為胎教。
《大戴禮記·保傅》:胎教之道,書之玉板,藏之金匱,置之宗廟,以為後世戒。青史氏之記曰:「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太史持銅而御戶左,太宰持斗而御戶右。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聲音非禮樂,則太師縕瑟而稱不習,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則太宰倚斗而言曰:不敢以待王太子。太子生而泣,太師吹銅曰:聲中其律。太宰曰:滋味上某。」
古人重視胎教,胎教之道,要寫在玉板上,藏在金制的藏書匱,放置在宗廟,以為後世所戒。青史氏記載:王后懷孕七個月以後,來到宴室,太史持銅在她的左面,太宰持斗在她的右面,諸官皆按官職侍立門內。王后要聽聲音不是禮樂,太史就撫樂稱「不習」,所要求的滋味不是正味的,太宰就倚斗說:不敢用來侍奉太子。
劉向《列女傳》記載周氏三母,大姜、大任(太任)、大姒。周文王之母大任在妊娠期間,「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溲於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聖,大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大任為能胎教。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
以前周文王的母親懷孕時身體沒有變化,小便的時候在廁所里生下文王,沒有添加任何痛苦。太王說:「我們家族將有興起的人,這個人就是姬昌吧!」姬昌,這就是周文王。文王不讓母親增添憂慮,無需保傅多操心思,未讓師長感到煩擾,事奉父王不讓他生氣,對兩個弟弟虢仲和虢叔很友愛,對兩個兒子大蔡和小蔡很慈惠,為自己的妻子大姒做出榜樣,與同宗的兄弟也很親近。
文王生而明聖,大任教導他,教他就就能認識百,最終成為周室的宗族人物。君子稱稱大任會胎教。古代的婦人懷孕以後,睡覺時就不能側着身子,座席不靠邊,不用一隻腳站立,不吃有異味的東西。食物切得不正不吃,蓆子放得不正不坐,眼睛不看邪僻的色彩,耳朵不聽浮靡頹廢的聲音。夜晚讓樂官吟誦詩歌,講述正人君子的事跡。這樣生下的兒子必定相貌端莊,才智和品德都出類拔萃。
所以妊娠之時,母親一定要小心所感受的事物。感受到善的就是善的,感受到惡的就是惡的。人生來而似萬物的原因,就是母親感知於物,所以形貌、聲音象它。肖化的意思是古人謂胎兒在母體中受母親的意念而轉化。文王的母親可以說是知道肖化的道理了。
在我國古代典籍中,有關胎教的論述頗多。如西漢劉向的《列女傳》、賈誼的《新書·胎教》、《醫心方·求子》,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方·養胎》一書中記有「調心神,和惰性,節嗜欲,庶事清靜」,並闡明了逐月養胎法。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aqboon.html
-----------------------------
到了宋代,朝廷設立了專門培養醫學人才的“太醫局”,該局分九科,學生三百人,其中產科十人,設有產科教授,所以刻印了不少婦產科專書,如薛軒的《坤元是寶》、楊子建的《十產論》等等,較為有名的是朱瑞章的《衛生家寶產科備要》,這是他走遍東南各地,匯集了宋以前婦產科著作及其他有關胎前諸病資料而編成的,到今天還有相當的借鑒價值。此外,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共分八門,前三門是婦科,後五門是產科:胎教、候胎、妊娠疾病、產難、產後,也是值得研讀的,至於他的《孕婦藥忌歌》則是中醫界人士所熟知的。
到了元代,忽思慧所著的《飲膳正要·妊娠食忌》中,也加入了一段胎教的說法:“聖人多感生,妊娠故忌見喪服、破體、殘疾、貧窮之人;宜見賢良、喜慶、美麗之事。欲子多智,觀看鯉魚、孔雀;欲子美麗,觀看珍珠、美玉;欲子雄壯,觀看飛鷹、走犬”此段說法,我們在此沒有時間評論,只是提出資料,以備參研。元代提出有關胎教說法的,還有朱震亨所著的《格致餘論·慈幼論》以及李鵬飛的《三元延壽參贊書》,也可一讀。
尤其李鵬飛這本書除了轉述《太公胎教》所云:“母常居靜室,多聽美言,講論詩書,陳說禮樂,不聽惡言,不視惡事,不起邪念,令生男女福壽敦厚、忠孝兩全”外,還轉載了宋代醫學家王岳所撰的《產書》(原書久佚,僅為朝鮮《醫方類聚》收錄,後來才由日本丹波元堅輯出),其中談到妊娠期間胚胎及胎兒經脈的發展及孕婦應注意事項,值得一讀:
一月,足厥陰肝養血,不可縱慾,疲極筋力,冒觸邪風。 
二月,足少陽膽合於肝,不可驚動。 
三月,手心主右腎養精,不可縱慾悲哀,觸冒寒冷。 
四月,手少陽三焦合腎,不可勞役。 
五月,足太陰脾養肉,不可妄思、飢餓,觸冒卑濕。 
六月,足陽明胃合脾,不得雜食。 
七月,手太陰肺養皮毛,不可憂鬱、叫呼。 
八月,手陽明太陽合肺以養氣,勿食燥物。 
九月,足少陰腎養骨,不可懷恐、房勞。 
十月,足太陽膀胱合腎,以太陽為諸陽主氣,使兒脈縷皆成,六腑調暢,與母分氣,神氣各全,俟時而生。
將此論述與《佛說入胎經》、《禪秘要經》、《修行地道經》、《大威德陀羅尼經》、《俱舍論》中有關住胎的說法,跟現代人體胚胎學配合起來比較研究,一定很有趣,也一定很有意義。當然,有關​​中陰身入胎的說法,恐尚非目前胚胎學研究的對象。目前喜好密宗的人漸多,這裡也不妨把西藏札莫朗頓所著《甚深內義根本頌》中,有關住胎十月氣脈的發展,順便提出來以供比較研究:
生誕生盪與生動生團是為四七日 
業氣蕩漾而變動生硬五七第一日 
有如十二指半量具此量中脈命氣 
生後心與臍二者具輪為十氣所依 
胎兒如一小魚然母兒之臍兩相遠 
氣血得由此增長此後從第二月起 
一晝夜生二百脈持命氣分生下氣 
胎兒有如龜狀然三月乃生上行氣 
上身由此而出生四月乃有遍行氣 
手足之脈皆出生五月始有平住氣 
身內所依由此生名為野豬獅子時 
平住遍行氣圓滿胎兒始具有活動 
骨節各處段段生總數為三百六十 
如此五蘊圓滿後直至第六月之時 
以龍氣力增盛故於地大上生二眼 
七月烏龜氣出生於水大上生二耳 
八月火界生鼻孔是時海馬氣出生 
九月提婆氣出生能知五味舌出生 
十月財生氣出生十氣由是皆圓滿 
一月六千脈出生母陽初生五萬四 
其後三月七萬二九月以後食穢食 
此後不清淨界出由氣感覺飢與渴 
受極其厲害之苦此時有倒氣出生 
由是乘氣從胎出是為人獅子之時
住胎圓滿,則出胎嬰兒猶如獅子。講胎教、胎養,也不外希望出生的是身心健康的嬰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