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望(?-前1015年),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軍師,姜姓,呂氏,名尚,史冊記載名字有「姜尚」、「姜望」、「姜牙」、「姜子牙」、「呂尚」、「呂望」、「呂涓」、「呂牙」,稱呼有「姜太公」、「呂太公」、「齊太公」、「太公」、「太公望」、「尚父」、「師尚父」[3]追封「武成王」、「昭烈武成王」,由於稱呼較多,本文主要以太公稱之,太公輔佐周朝取代殷商有功,受封於齊國,是姜齊的始祖,也因其戰功,被後代視為武聖、兵家之聖,唐初起設置武成王廟,主祀姜尚,儀典與文廟相同。
民間傳說稱太公望在商朝時當過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紂王暴政年年,太公望辭官離開商都朝歌,隱居於蟠溪峽。據説曾在磁泉邊以長杆、短線、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釣魚,因而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之説法
太公望是殷商末年東海(今山東省莒縣東呂鄉)人,周文王拜太公為師。周文王曾對姜尚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後人尊稱姜尚為姜太公、太公望。周文王死後,周武王仍以太公為師,在公元前1046年率兵大敗商軍於牧野。《詩經·大雅·大明》中贊此事:「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因輔佐武王克殷有功,同時為了討伐東夷,姜尚被分封於齊(現今山東),是齊國的始祖。
太公活躍於前11世紀,生卒年眾說紛紜,沒有史書說其生年,卒年有《古本竹書紀年》記有「周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西元前1015年,太公的生卒年大致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歲。當然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說法,另《資治通鑑外紀》記載太公卒於周成王年代,大致卒約為前1026年,即103歲,《史記》記載太公卒有百餘年。
五胡十六國時期,呂光以太公為祖先,加上廟號始祖。
《封神演義》中的姜尚    編輯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姜尚是一個闡教的老仙人,七旬時奉元始天尊之命,騎著四不像,帶著神器打神鞭及杏黃旗下山,扶助周朝,取代商朝,並執行封神的計畫,打神鞭是姜子牙的武器,可以擊落有修為的神仙。杏黃旗全名為中央戊己杏黃旗,以大地之力護身。
太公在釣魚時遇見周文王姬昌,兩人相談甚歡,由於文王祖父周太公曾預言「聖人將現,周得以興」,所以姜尚又通稱太公望(太公所期望之人),之後,姜尚便致力於輔佐文王,文王死後,姜尚繼續輔佐繼位的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並率兵討伐商朝,漫長的戰鬥中姜尚面臨了七次死亡,三次災厄,但最終平安無事,成功讓武王一統江山。姜尚也將戰鬥中陣亡的英雄義士們,冊封為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為仙界注入新血。
姜尚由於小說與民間傳說的風行,受人奉為神明。有時會以色紙,上書「姜太公至此」貼於家門等處,以求避邪消災。
太公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fb3Xqi


考古發現姜太公

豐觥,是商末周初時期的一件青銅觥。
來源
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隊在山東高青縣陳莊西周遺址進行了5次勘探和發掘,共發現50餘件青銅器,其中近10件有銘文,豐觥即其中之一[1]。其銘文為兩行十一字:「豐啟乍(作)厥且(祖)甲齊公寶尊彝」,同時出土的青銅器中還有銘文為「豐啟乍文祖齊公尊彝」,李學勤、李伯謙、李零、張學海、王恩田、王樹明、方輝、鄭同修等人均認為銘文中的「祖甲齊公」、「文祖齊公」就是姜齊始祖太公望[2][3],而王恩田和李學勤還指出銘文中的「甲」是日名,為太公望的廟號。

首次在山東發現周代卜甲和「文祖甲齊公」銘文。該遺址還出土周代卜甲、卜骨,其中一片有刻辭。青銅器銘文內容有「豐般作文祖甲齊公尊彝」等。最新出土的2件銅簋銘文長達70餘字,陳莊遺址發掘在許多方面填補了山東地區的考古空白,是半個世紀以來山東周代考古特別是齊國歷史考古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該城址位於齊國近畿,年代屬西周早中期,是目前山東地區能夠確認的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魯北地區發現的第一座西周城址。貴族墓葬出土銅器銘文中的「齊公」表明其與齊國有直接的關聯「祖甲」的稱謂又屬商代遺風,這些發現將對周代齊國早期歷史研究產生重要影響,對解讀該城址的地位與屬性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祖甲,商朝國王,姓子名載,生卒年不詳。商王武丁第三子,商王祖庚之弟,祖庚死後繼位,在位33年,病死,葬於殷。商代鼎盛時期,高宗武丁偏愛幼子祖甲,打算廢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祖甲創立的周祭之法是祖先崇拜和宗教制度的最好體現。在上古文明中,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祭祀體系,週祭之法和古巴比倫、古埃及的祭祀法各不相同,是中國古代特有的祭祀系統 祖甲_互動百科 - https://goo.gl/c5UBuV

从引簋看周代的命卿制度_爱学术 - https://goo.gl/2AaCWm


“豐般作文祖甲齊公尊彝”銘文是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發掘高青縣陳莊村西周遺址時的重大發現。13日,在中國社科院“200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考古學論壇上,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同修講到,這一遺址是山東地區發現最早的西周遺址,而且與“齊公”直接相關。
位於山東淄博市高青縣花溝鎮陳莊村東南的西周遺址,總面積約8-9萬平方米。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目前已發掘6500平方米,清理灰坑、窖穴近千座,另有夯土台基、房基、道路和陶窯、水井及墓葬等遺跡,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及較多銅器、玉器等遺物。
鄭同修認為陳莊村西周遺址填補山東周代考古的諸多空白:一、該城址為山東地區發現的最早西周遺址,屬於西周早中期,又因所處地域為齊都臨淄近畿之地,對研究齊國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二、發現的夯土台基很可能是祭壇,在山東地區首次發現,在全國也屬罕見。三、西周刻辭卜甲在山東地區為首次發現。四、西周貴族墓葬特別是甲字形大型墓葬是又一收穫。五、“豐般作文祖甲齊公”銘文資料為首次發現,不僅反映“豐”與“齊國”有密切關係,更表明這批墓葬與齊公直接相關。
在出土銅器上的“豐般作文祖甲齊公尊彝”等銘文引發考古學界的震動。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伯謙在評論該遺址的意義時說,西周滅商以後為鞏固新成立的政權在全國范圍內至少有兩次推行分封制。當時的封國有70多個,但是目前考古發現知道的很少,尤其對齊、魯兩個大諸侯國的情況知之甚少。所以,陳莊村西周遺址的發現對於研究對研究西周早期的分封制度和齊國早期的歷史有著重要意義。劉源:淄博陳莊遺址出土“豐”簋及西周甲骨_友生_新浪博客 - https://goo.gl/E9B9UA
------------------------
陳莊西周城址確認"姜太公"真實性"齊公"為其真人
2012年08月11日16:18來源:山東商報 參與互動( 0 ) 
陳莊西周城址確認“姜太公”真實性
  到底有沒有姜太公這個人?姜太公能活139歲,他是不是只是神話而根本不存在?人們包括專家學者的這些疑問,隨著陳莊西周城址的發現迎刃而解。
  陳莊西周城址的發現,確認了姜太公的存在,讓姜太公這個傳說中的人物走下了神壇。
  高青陳莊西周城址出土的帶有“豐啓厥作文祖甲齊公”字樣的銅觥,這是考古界第一次發現有關姜太公的準確記載,也是有關這位傳說中呼風喚雨的齊國第一代國君的最早文字記載。據了解,有關姜太公的記載一般出自文獻的記載,陳莊西周城址的發現,確認了姜太公的存在,讓姜太公這個傳說中的人物走下了神壇。
  何以認定銘文中的“齊公”就是姜太公?北京大學原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認為,“貴族墓葬出土的銅器銘文中的'齊公'即是文獻記載封於'營丘'的薑太公,一定是姜太公本人,是齊國的第一代君王。兩座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不論墓主是齊國早期國君還是有學者推測的土著'豊'國的後裔,都將由此揭開齊國開國的秘密,復原山東商周之際這段撲朔迷離的歷史。”
  著名歷史學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中國社科院原歷史研究所所長李學勤介紹,銘文中提到的“齊公”即為姜太公,70多個字的銘文揭示了齊胡公被烹這一重要歷史事件,陳莊西周城址與營丘關係密切。銅簋銘文大意是:“正月壬申日,周王召見引,引到周太室,周王如是說:'引,過去我已任命你繼承你先祖的官職,管理齊國的軍隊。現在我再任命你,賜你彤弓(紅色的弓)一件,彤矢百枚,馬四匹,望恪盡職守,不要打敗仗。'引叩謝王恩,用追擊敵軍繳獲的兵器,鑄造了這個寶簋,子子孫孫永寶用之。”“引”這個人是誰呢?經專家進一步研究,發現“引”應為“申”字,極有可能是齊獻公山。
  山東省考古專家王恩田認為,“齊公”就是姜太公,根據金文通例,凡是公前加國名的,都應該是這個國家的第一任國君。例如,魯國的國君是侯爵,在金文中一律稱魯侯,不稱魯公。“魯侯熙鬲”是魯侯熙為“文孝魯公”鑄造的祭器。魯侯熙是魯國第一代國君伯禽的兒子魯煬公熙,煬公是死後的諡稱,“文孝”是對亡父的尊稱。“文孝魯公”就只能是魯煬公的父親,魯國第一國君伯禽。同理,“齊公”當然是齊國的第一代國君姜太公。
  城址內兩大發現實屬“罕見”
  城址內祭壇
  或是中國最早天壇遺址
  陳莊城址內發現的祭壇也是這次城址發掘的重要成果。王宇信說,祭壇位於發掘中心區域,共9層,內圓外方,系夯土築成,層層環向套疊,形制奇特,“有學者認為此夯土基本可以名為'環丘'。 
  據《齊詩》有“子之(至)還兮”,而《漢書》作“子之營兮”,屈原《楚辭·天問》曰:“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此何功,孰初作之。”等文獻,疑此九層築台即是齊相晏嬰所言“先君太公築營之丘”。因此,王宇信認為,這個圓形九層築台,當是今北京天壇的始祖。“國之大事,與祀與戎”,祭祀是國家的大事,祭祀天地、祖神之權,為天子或諸侯王所壟斷,這也為推斷陳莊城址為西周早期齊國諸侯貴族所盤踞提供了有力證據。
  山東考古專家王恩田認為,這種祭壇國內罕見,整座祭壇保存完整,“根據土層顯示,一直歷經數百年。陳莊西周城址9層堆積的夯土台基是天壇,而不是祭壇,明清北京城的天壇並不是標誌性建築祈年殿,而是天壇南側的圜丘,圜丘中心是一塊圓形巨石,周圍有正方形的壇牆環繞。陳莊西周城址台基是圓形夯土建築,台基中心是一個圓圈,顯然體現了天圓地方的觀念。”王恩田認為,儘管北京天壇與陳莊西周城址台基兩者建築用材不同,建築構造的繁簡程度不同,但都是凸顯天有9層的理念,因此,陳莊西周城址台基可以看作北京天壇的原始形態,是北京天壇的鼻祖。
  同時,王恩田也認為,祭天是從周人開始的,陳莊西周城址遺址的祭壇極有可能是我國第一個或者唯一一個天壇遺址,其在中國思想史和建築史上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2
  “直立跪伏”殉馬形制罕見
  陳莊西周城址首次發現的直立跪伏陪葬車馬坑,配飾精美、規格極高,引起了國內考古界的廣泛關注。
  “出土的馬頭豎立高昂或略偏,脊柱和肋骨保存狀態完好。馬所處的馬槽是專門用於固定馬的站立姿勢的,由於沒有掙扎的痕跡,馬應該是死後被人卡在槽中,才得以保留了現在的姿勢。周朝有天子駕六、諸侯駕四的葬俗制度,這個車馬坑有兩輛車是4匹馬,一輛車是兩匹馬,可以初步推斷是諸侯墓。”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震中說。
  更令人稱奇的是,在馬坑的中間居然還設置有一個牛角,到底是墓主人的陪葬馬坑,還是專門用於祭祀的殉馬坑?這種殉馬坑的形制國內非常罕見。
  - 專家觀點  姜太公並未  沉睡於此  城中陵墓屬其直系後裔
  專家一致認定,陳莊西周城址出土的銘文中所寫“齊公”即姜太公。而在陳莊遺址中發現了14座大中型墓葬,甚至有人提出:姜太公是否沉睡於此?
  專家對墓葬的年代認定否定了“姜太公沉睡於此”的想法,“墓葬年代多屬西周中期,當然個別可早到西周早期晚段。”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原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宇信告訴記者。
  雖然,姜太公並非沉睡於此,但仍擋不住這14座大中型墓葬的歷史研究價值。“墓葬多為甲字形大中型墓葬,首次發現的'直立跪伏'陪葬車馬,配飾精美,規格較高,一、二號車均駕四匹馬,符合周禮諸侯駕四的葬俗制度。太公封齊建國(公元前11世紀)至周平王東遷(前771年)進入春秋時期,西周時期的齊國歷約300年,姜氏直系包括太公姜尚至齊莊公共歷13世諸侯,陳莊西周城址目前已發掘的14座大中型墓葬與齊王室世次相合,或為西周時期齊國姜氏諸侯貴族之陵墓。”王宇信介紹說。
  王宇信認為,春秋時期齊諸侯陵墓在臨淄齊故城東北部今河崖頭一帶,而戰國至漢代齊王陵墓主要分佈在齊故城南部及其周邊。應注意的是,迄今臨淄齊故城內未發現西周時期齊國大型貴族墓葬,但陳莊城址發掘的14座墓葬中,出土青銅器50餘件,其中首次發現的銘文中的“齊公”字樣,權威專家認為即指太公姜尚,為確定該城址的國別、年代提供了證據,並據此可以進一步推斷陳莊城址早期當為西周早期齊國的一處政治文化中心,而墓地或為西周中晚期姜氏齊國諸侯的陵墓區。(朱彩玲王立晴潘炳)陳莊西周城址確認"姜太公"真實性"齊公"為其真人-中新網 - https://goo.gl/QDETBa
----------------
2008年10月到2009年11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高青陳莊進行發掘,發現西周城址,並在城內東南部找到墓葬群,已清理其中七座,多有收穫。2010年1月13日,該所鄭同修所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0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上作了介紹,訊息見1月18日《光明日報》。隨後,2月5日的《中國文物報》又刊載了鄭同修等先生執筆的報導———《山東高青陳莊西周遺址考古發掘獲重大成果》②。這處遺址的重大發現,業已引起考古、歷史學界的廣泛注意。上述報導提到陳莊“M18出土青銅器有鼎、簋、觥、甗、卣、觚、爵等,其中簋、觥、甗、卣等器物之上皆有銘文,……清晰可辨,內容有'豐般作文祖甲齊公尊彝'等,”看所附簋銘照片,結合鄭同修先生在中國社科院那次“論壇”的介紹,銘文當為:豐啟作氒祖甲齊公寶阝尊彝“豐”作器者名。字形曾見於殷墟卜辭③及一些西周金文,《金文編》釋之為“豊”,嚴志斌先生已糾正為“豐”(簡體作豐)④​​。“啟”,讀為訓初、始的“肇”...
-----------------
姜子牙歷史上真有其人,不過殷周時期,世襲階級身份是不可能改變的,根本不會有出身平民的暴發戶。《史記》中的姜太公在周滅商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2004年在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出土過一個青銅的「觥」,上面的銘文寫道「豐般作文祖甲齊公尊彝」,考古學家推測,這裡的「齊公」指的就是齊國的開過諸侯姜太公姜子牙,「文祖」就是周文王,「甲」通嘉,這隻「觥」很有可能是周文王獎賞給姜太公的禮器。
姜子牙本是羌部落的一位首領的兒子,在殷商的首都朝歌認識了周昌父子,並結成政治聯盟,從此開始了伐殷興周之路。司馬遷《史記》記載,太公給文王周昌、武王周發父子策劃的,都是陰謀詭計、密室之謀,大多沒有記載下來。
那麼,姜子牙最後是如何被推上神壇的呢?其實這要到唐代以後。唐太宗繼位的時候,就聲稱自己是姜子牙轉世。唐玄宗的時候,玄宗封姜子牙為武聖人,與文聖人孔子並列。
順帶說一句,後世大家知道的武聖人關公,那是明朝嘉靖皇帝封的。嘉靖皇帝特別喜歡給人各種封號,孔子在唐代被唐玄宗封為「文宣王」,嘉靖封孔子為「至聖先師」。所以明嘉靖以前,武聖人都是姜子牙,而不是關羽。
宋神宗時期,皇帝要求所有文臣武將都要研讀《太公兵法》。《太公兵法》又稱《太公六韜》,相傳張良當年不得志的時候,從一個糟老頭那裡獲得的。但是這本書其實是本偽書,大約成書於戰國時代。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過竹簡殘本,而最早收錄這本書的歷史著作是《隋書》。
到了明代,當時學者整理了宋代《武王伐紂白話文》、《商周演義》、《崑崙八仙東遊記》等小說、評書,編撰出一百回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至此,姜子牙也完成了由人至神的轉變。
搞笑地是,民間傳說中的姜子牙,本來想封自己為玉皇大帝。在封神的過程中,封神台上的玉皇大帝位置一直空著。有人問,「玉皇大帝這個位置由誰來坐?」姜子牙回答道,「不著急,這個位置自然有人。」
這時候姜子牙的書童,名叫張友仁,撲通一身跪下,應聲道「謝謝丞相,友仁在此」。玉皇大帝的位置被書童占據之後,姜子牙跳上房梁,大喊「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
直到現在,在很多農村地區,建房子的時候,還要在房上用朱筆寫上「太公在此,諸神迴避」。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中國人對待神仙,其實也是蠻搞笑的,與西方宗教中的神文化,其根本上還是不一樣的。
-----------------------------
山東高青陳莊西周遺址 
高青陳莊西周城址位於淄博市高青縣花溝鎮陳莊村東南,總面積約8~9萬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部分。目前已經發掘出一座城址。城址近方形,南北長200米,東西寬約190米,面積近4萬平方米。城址的年代為西周中早期,是目前魯北地區發現的第一座西周城址。
發掘單位: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發掘領隊:鄭同修
在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建設工程中,自2008年10月~201O年1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高青縣陳莊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目前已發掘面積達近9000平方米,發現西周早中期城址、西周貴族墓葬、祭壇、馬坑、車馬坑等重要遺跡,出土大量陶器及較多的骨器、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在許多方面填補了山東周代考古的空白。西周城址是這次發掘的重要收穫,時代屬西周早中期,是目前山東地區所確認的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魯北地區目前所發現的第一座西周城址。另一重要發現是位於城內中部偏南的夯土台基。由其結構和所處位置,初步判斷其與祭祀有關,或為“祭壇”,此為山東周代考古的首次發現,在全國這一時期也十分罕見,為研究周代的祭祀禮儀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這次發現的一批大中型墓葬,由其墓葬規模和隨葬品的情況來看應屬於西周時期的貴族墓葬。其中兩座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屬於西周時期高規格的貴族墓,對解讀該城址的地位與屬性可能具有重大意義。墓葬出土銅器上的銘文內容也表明其與齊國有直接的關係,尤其是銘文中的“齊公”字樣,為金文資料中首次發現,對研究早期齊國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此外,此次發掘還發現了山東地區首例西周刻辭卜甲。陳莊遺址的考古發掘在許多方面填補了山東周代考古的空白,是半個世紀以來山東周代考古特別是齊國歷史考古的突破性進展。
專家點評
許宏(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眾所周知,西周王朝採用『封建親戚,以藩屏週』(《左傳》)的策略,通過分封建立起了大量臣屬於周王朝的諸侯國。西周大分封,奠定了古代『中國』的基礎,同時也導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城市(都邑)建設高潮的到來。
遺憾的是,我們對這次城市(都邑)建設高潮的了解,更多地還限於文獻記載,而缺少考古學的印證。各地所發現的西周前期城邑屈指可數。
如果眾多的『山東之最』,填補多項山東周代考古空白的分析還不足以使你印象深刻的話,請把高青陳莊西周遺址的發現,放到波瀾壯闊的西周大分封的歷史視角下來看,可能就會更明晰它的意義之所在。
雄踞東方的齊國,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國。它的都城臨淄以經濟繁榮、文教發達而著稱於世。但定都臨淄,是距周初始封近200年之後的事了。之前的齊國史,撲朔迷離。始封地與早期都城在哪兒,文化面貌和禮樂制度如何,都是霧裡看花。
這也就難怪當山東高青陳莊發現了西周前期的夯上城址、包括甲字形大墓在內的貴族墓葬、祭壇,(車)馬坑、帶有『齊公』字樣的有銘銅器、刻辭卜甲等等重要遺存時,一貫矜持的學術界也興奮起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陳莊遺址地處齊國近畿地區,如此高規格的遺存集中出土,使人有理由把它們與齊國早期權力中心的活動聯繫在一起考慮。
對這一遺址的定性,學界當然會有不同的認識,但匆席置疑,這一發現揭開了早期齊文明的面紗。
發掘價值與亮點
高青陳莊遺址發掘出土的齊公銘文、夯土祭台、直立跪伏車馬坑、刻辭卜甲、甲字形貴族墓等重要文物,引發了考古學界對齊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學術討論,填補了山東周代考古多項空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太公疑雲
姜太公走下“神壇” 陳莊西周遺址發掘出土了100多件有極高價值的文物,其中含有70多字銘文的銅簋及“齊公”銘文最令人關注。
在中國歷史上,姜太公一直是個傳說中的人物,關於他的史料太少,在更多人的心目中,他是一個能夠呼風喚雨的神仙。姜太公是否真有其人,曾經是史學界不解之謎。而陳莊遺址的發現及“豐般作文祖甲齊公尊彝”銘文的發掘,說明了姜太公的真實存在。“齊公即是文獻記載封於營丘的薑太公,是齊國的第一代君王。兩座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都將由此揭開齊國開國的秘密,復原山東商周之際這段撲朔迷離的歷史。”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介紹說。
九層“祭壇”
在陳莊遺址發掘現場,最令專家感興趣的是九層夯土祭壇。祭壇台基是圓形夯土建築,中心是一個圓圈,周圍有正方形的夯土牆相環繞,依次是長方形、圓圈、橢圓形等環環相套,並由多層土色深淺有別的花土夯築而成。
夯土台基的祭壇,是山東周代考古的首次發現,在全國也屬罕見,為研究周代的祭祀禮儀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山東省著名考古專家王恩田解釋說,其9層堆積應該就是後世尊稱的天壇,主要功能是祭天,這或許是中國最早甚至是唯一的天壇遺址。這對於研究中國古人的意識形態,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高青陳莊遺址台基可以看作北京天壇的原始形態,是天壇的鼻祖。如果能確定,將是世界級的考古發現,可申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王恩田說。目前,陳莊西周遺址發掘的直立跪伏殉馬、牛角殉馬坑等均屬國內首次發現,對於研究齊國祭祀文化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遺址文化旅遊
天壇、天書、直立跪伏車馬坑等重要文物的出土,為早期齊文化的研究留下了寶貴資料。如何利用這一珍貴的歷史資源,引起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關注。
為了充分、科學開發利用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高青縣緊緊抓住列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重大機遇,著力打造黃河三角洲溫泉養生文化產業基地。依托豐富的黃河水資源、溫泉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建設黃河樓博物館、大蘆湖溫泉度假村和陳莊遺址公園、青城古商業街恢復等項目。
目前,整個西周遺址的保護工作已經啟動,國家文物局、省市文物主管部門和高青縣委、縣政府正在規劃建設遺址公園,將陳莊遺址進行原址整體保護,並規劃建設遺址博物館、西周生活體驗館等景點,打造集遺址保護、文物展示研究、體驗參與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功能區。項目建成後,不僅完整保護了歷史文化遺產,也向世人呈現出一條齊文明的探幽之路。
源頭疑雲
關於陳莊遺址,現在最大的懸念是墓主身份的認定。齊國是周朝諸侯國,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城域在今山東省東北部,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呂尚的封國。山東媒體據此推測:姜太公也許葬身於此城址。但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長、研究員張學海持懷疑態度,他認為城址可能與其他小國國都,或是齊國都以下的邑。
-----------------------------
山東高青縣陳莊西周遺址
發佈時間:2011-04-07文章出處:中國考古網作者:尤柔螭點擊率:1110
    陳莊遺址位於魯北平原的小清河北岸,隸屬於高青縣花溝鎮。北距黃河約18公里,東北距高青縣城約12公里。遺址坐落於陳莊村和唐口村之間。該區域為黃河衝擊平原,地勢低平。整個遺址東西長約350、寬約300米,總面積約9萬平方米。為配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的建設,2003年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該地展開調查並發現此遺址。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歷經17個月對該遺址展開了勘探及發掘工作,分5次發掘,共發掘約9000平方米。
    通過發掘認識到該遺址文化內涵以周代遺存為主,其中西周時期的遺存最為豐富,其次為春秋、戰國,也有少量唐、宋、金時期的遺存。其中的兩週遺存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這一時期的主要遺存有西周城址和東周時期的環壕聚落,大量灰坑、窖穴及房基、道路、水井、陶窯等生活遺跡,以及西周時期的貴族墓葬、車馬坑、祭祀台基等重要遺跡。遺物有大量的陶器、蚌器、骨器和50餘件青銅器,青銅器中近10件有銘文。此外還有少量精美玉器及蚌、貝串飾等。唐代大型磚窯和金代的陶窯、道路、墓葬等遺跡也均有發現。
    該遺址發現的西周城址近方形,面積不足4萬平方米。東、北兩面城牆保存略好,尚存高約0.4~1.2米,頂部寬約6~7、底部寬約9~10米。西牆大部分尚存,殘高不足0.4米。南牆基本被水沖掉,局部僅存底部。南牆中部有城門疑似存在,但已被唐代磚窯破壞。其餘三面城牆經密探後未發現缺口。牆體四周有壕溝圍繞。在解剖東牆過程中,考古工作者發現牆體由兩大塊夯土組成。其中主體夯土是在黃色粉沙生土上水平夯築而成,夯層堅硬,分層清晰。城牆外壕溝先後有4條,其中一條與牆體同時,另外三條為東周時期。
    遺址發現西周時期灰坑1000餘座。以橢圓形和不規則形居多。多斜壁,多未見加工痕跡。坑內堆積較亂,根據形制、堆積形態及包含物判斷,這些坑多為填平低窪地形成,可能與人們的建築行為有關。此外也有少量加工完整的窖穴,其形狀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坑璧多呈袋狀、平底,壁面修整光滑,有的局部有進一步加工,似有火烤。在發掘的灰坑中,遺物有陶片、蚌殼、獸骨等,可辨陶器器形有罐、豆、簋、鬲、盆等。
    該遺址發掘的西周時期墓葬共14座。位於城內中偏南和東南部。其中長方形豎穴土坑墓9座,“甲”字形大墓2座,小型甕棺葬3座。在這14座墓葬中,有6座出有銅器。墓壙長多在3.5~5、寬2.5~3.5、深5~8米不等。大多一棺一槨。隨葬陶器、銅器多在頭端的棺槨之間或槨外的器物箱內。個別棺內有少量玉器或貝、蚌串飾。在編號為M18的墓葬中,出土有9件銅器,均嚴重鏽蝕。其中有銘銅器7件。內容為“豐啟作厥祖甲齊公寶尊彝”、“豐啟作文祖齊公尊彝”、“豐作厥祖齊公尊彝”、“豐啟作祖甲寶尊彝”等。
    該遺址還發現馬坑5座,集中發現於西發掘區大墓及夯土台基之間。皆為長方形豎穴土坑。車馬坑1座。
    研究者認為,陳莊西周城址可能始建於西周早期,至中期廢棄。墓葬約在城址廢棄階段或略晚時開始埋葬,約延續至西周晚期。該城址的發現,填補了山東周代考古的多項空白。陳莊城址是目前山東地區所確認的最早的西周城址,其地理位置位於西周重要分封國齊國核心地區,對於推斷曾為齊國都城之一的薄姑有重要意義。該遺址還首次發現有“齊公”字樣的銘文材料。表明該城址或與齊國有關。城內的夯土台基或為“祭壇”,國內同時期罕見。為研究周代祭祀制度提供了寶貴材料。
參考資料: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高青縣陳莊西周遺存發掘簡報》,《考古》2011年第2期;
李學勤、李伯謙等:《山東高青縣陳莊西周遺址筆談》,《考古》2011年第2期


“豐般作文祖甲齊公尊彝”銘文是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發掘高青縣陳莊村西周遺址時的重大發現。13日,在中國社科院“200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考古學論壇上,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同修講到,這一遺址是山東地區發現最早的西周遺址,而且與“齊公”直接相關。
位於山東淄博市高青縣花溝鎮陳莊村東南的西周遺址,總面積約8-9萬平方米。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目前已發掘6500平方米,清理灰坑、窖穴近千座,另有夯土台基、房基、道路和陶窯、水井及墓葬等遺跡,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及較多銅器、玉器等遺物。
鄭同修認為陳莊村西周遺址填補山東周代考古的諸多空白:一、該城址為山東地區發現的最早西周遺址,屬於西周早中期,又因所處地域為齊都臨淄近畿之地,對研究齊國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二、發現的夯土台基很可能是祭壇,在山東地區首次發現,在全國也屬罕見。三、西周刻辭卜甲在山東地區為首次發現。四、西周貴族墓葬特別是甲字形大型墓葬是又一收穫。五、“豐般作文祖甲齊公”銘文資料為首次發現,不僅反映“豐”與“齊國”有密切關係,更表明這批墓葬與齊公直接相關。
在出土銅器上的“豐般作文祖甲齊公尊彝”等銘文引發考古學界的震動。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伯謙在評論該遺址的意義時說,西周滅商以後為鞏固新成立的政權在全國范圍內至少有兩次推行分封制。當時的封國有70多個,但是目前考古發現知道的很少,尤其對齊、魯兩個大諸侯國的情況知之甚少。所以,陳莊村西周遺址的發現對於研究對研究西周早期的分封制度和齊國早期的歷史有著重要意義。劉源:淄博陳莊遺址出土“豐”簋及西周甲骨_友生_新浪博客 - https://goo.gl/E9B9UA
------------------------
陳莊西周城址確認"姜太公"真實性"齊公"為其真人
2012年08月11日16:18來源:山東商報 參與互動( 0 ) 
陳莊西周城址確認“姜太公”真實性
  到底有沒有姜太公這個人?姜太公能活139歲,他是不是只是神話而根本不存在?人們包括專家學者的這些疑問,隨著陳莊西周城址的發現迎刃而解。
  陳莊西周城址的發現,確認了姜太公的存在,讓姜太公這個傳說中的人物走下了神壇。
  高青陳莊西周城址出土的帶有“豐啓厥作文祖甲齊公”字樣的銅觥,這是考古界第一次發現有關姜太公的準確記載,也是有關這位傳說中呼風喚雨的齊國第一代國君的最早文字記載。據了解,有關姜太公的記載一般出自文獻的記載,陳莊西周城址的發現,確認了姜太公的存在,讓姜太公這個傳說中的人物走下了神壇。
  何以認定銘文中的“齊公”就是姜太公?北京大學原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認為,“貴族墓葬出土的銅器銘文中的'齊公'即是文獻記載封於'營丘'的薑太公,一定是姜太公本人,是齊國的第一代君王。兩座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不論墓主是齊國早期國君還是有學者推測的土著'豊'國的後裔,都將由此揭開齊國開國的秘密,復原山東商周之際這段撲朔迷離的歷史。”
  著名歷史學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中國社科院原歷史研究所所長李學勤介紹,銘文中提到的“齊公”即為姜太公,70多個字的銘文揭示了齊胡公被烹這一重要歷史事件,陳莊西周城址與營丘關係密切。銅簋銘文大意是:“正月壬申日,周王召見引,引到周太室,周王如是說:'引,過去我已任命你繼承你先祖的官職,管理齊國的軍隊。現在我再任命你,賜你彤弓(紅色的弓)一件,彤矢百枚,馬四匹,望恪盡職守,不要打敗仗。'引叩謝王恩,用追擊敵軍繳獲的兵器,鑄造了這個寶簋,子子孫孫永寶用之。”“引”這個人是誰呢?經專家進一步研究,發現“引”應為“申”字,極有可能是齊獻公山。
  山東省考古專家王恩田認為,“齊公”就是姜太公,根據金文通例,凡是公前加國名的,都應該是這個國家的第一任國君。例如,魯國的國君是侯爵,在金文中一律稱魯侯,不稱魯公。“魯侯熙鬲”是魯侯熙為“文孝魯公”鑄造的祭器。魯侯熙是魯國第一代國君伯禽的兒子魯煬公熙,煬公是死後的諡稱,“文孝”是對亡父的尊稱。“文孝魯公”就只能是魯煬公的父親,魯國第一國君伯禽。同理,“齊公”當然是齊國的第一代國君姜太公。
  城址內兩大發現實屬“罕見”
  城址內祭壇
  或是中國最早天壇遺址
  陳莊城址內發現的祭壇也是這次城址發掘的重要成果。王宇信說,祭壇位於發掘中心區域,共9層,內圓外方,系夯土築成,層層環向套疊,形制奇特,“有學者認為此夯土基本可以名為'環丘'。
  據《齊詩》有“子之(至)還兮”,而《漢書》作“子之營兮”,屈原《楚辭·天問》曰:“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此何功,孰初作之。”等文獻,疑此九層築台即是齊相晏嬰所言“先君太公築營之丘”。因此,王宇信認為,這個圓形九層築台,當是今北京天壇的始祖。“國之大事,與祀與戎”,祭祀是國家的大事,祭祀天地、祖神之權,為天子或諸侯王所壟斷,這也為推斷陳莊城址為西周早期齊國諸侯貴族所盤踞提供了有力證據。
  山東考古專家王恩田認為,這種祭壇國內罕見,整座祭壇保存完整,“根據土層顯示,一直歷經數百年。陳莊西周城址9層堆積的夯土台基是天壇,而不是祭壇,明清北京城的天壇並不是標誌性建築祈年殿,而是天壇南側的圜丘,圜丘中心是一塊圓形巨石,周圍有正方形的壇牆環繞。陳莊西周城址台基是圓形夯土建築,台基中心是一個圓圈,顯然體現了天圓地方的觀念。”王恩田認為,儘管北京天壇與陳莊西周城址台基兩者建築用材不同,建築構造的繁簡程度不同,但都是凸顯天有9層的理念,因此,陳莊西周城址台基可以看作北京天壇的原始形態,是北京天壇的鼻祖。
  同時,王恩田也認為,祭天是從周人開始的,陳莊西周城址遺址的祭壇極有可能是我國第一個或者唯一一個天壇遺址,其在中國思想史和建築史上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直立跪伏”殉馬形制罕見
  陳莊西周城址首次發現的直立跪伏陪葬車馬坑,配飾精美、規格極高,引起了國內考古界的廣泛關注。
  “出土的馬頭豎立高昂或略偏,脊柱和肋骨保存狀態完好。馬所處的馬槽是專門用於固定馬的站立姿勢的,由於沒有掙扎的痕跡,馬應該是死後被人卡在槽中,才得以保留了現在的姿勢。周朝有天子駕六、諸侯駕四的葬俗制度,這個車馬坑有兩輛車是4匹馬,一輛車是兩匹馬,可以初步推斷是諸侯墓。”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震中說。
  更令人稱奇的是,在馬坑的中間居然還設置有一個牛角,到底是墓主人的陪葬馬坑,還是專門用於祭祀的殉馬坑?這種殉馬坑的形制國內非常罕見。
  - 專家觀點  姜太公並未  沉睡於此  城中陵墓屬其直系後裔
  專家一致認定,陳莊西周城址出土的銘文中所寫“齊公”即姜太公。而在陳莊遺址中發現了14座大中型墓葬,甚至有人提出:姜太公是否沉睡於此?
  專家對墓葬的年代認定否定了“姜太公沉睡於此”的想法,“墓葬年代多屬西周中期,當然個別可早到西周早期晚段。”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原殷商文化學會會長王宇信告訴記者。
  雖然,姜太公並非沉睡於此,但仍擋不住這14座大中型墓葬的歷史研究價值。“墓葬多為甲字形大中型墓葬,首次發現的'直立跪伏'陪葬車馬,配飾精美,規格較高,一、二號車均駕四匹馬,符合周禮諸侯駕四的葬俗制度。太公封齊建國(公元前11世紀)至周平王東遷(前771年)進入春秋時期,西周時期的齊國歷約300年,姜氏直系包括太公姜尚至齊莊公共歷13世諸侯,陳莊西周城址目前已發掘的14座大中型墓葬與齊王室世次相合,或為西周時期齊國姜氏諸侯貴族之陵墓。”王宇信介紹說。
  王宇信認為,春秋時期齊諸侯陵墓在臨淄齊故城東北部今河崖頭一帶,而戰國至漢代齊王陵墓主要分佈在齊故城南部及其周邊。應注意的是,迄今臨淄齊故城內未發現西周時期齊國大型貴族墓葬,但陳莊城址發掘的14座墓葬中,出土青銅器50餘件,其中首次發現的銘文中的“齊公”字樣,權威專家認為即指太公姜尚,為確定該城址的國別、年代提供了證據,並據此可以進一步推斷陳莊城址早期當為西周早期齊國的一處政治文化中心,而墓地或為西周中晚期姜氏齊國諸侯的陵墓區。(朱彩玲王立晴潘炳)陳莊西周城址確認"姜太公"真實性"齊公"為其真人-中新網 - https://goo.gl/QDETBa
----------------
2008年10月到2009年11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高青陳莊進行發掘,發現西周城址,並在城內東南部找到墓葬群,已清理其中七座,多有收穫。2010年1月13日,該所鄭同修所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09年中國考古新發現”上作了介紹,訊息見1月18日《光明日報》。隨後,2月5日的《中國文物報》又刊載了鄭同修等先生執筆的報導———《山東高青陳莊西周遺址考古發掘獲重大成果》②。這處遺址的重大發現,業已引起考古、歷史學界的廣泛注意。上述報導提到陳莊“M18出土青銅器有鼎、簋、觥、甗、卣、觚、爵等,其中簋、觥、甗、卣等器物之上皆有銘文,……清晰可辨,內容有'豐般作文祖甲齊公尊彝'等,”看所附簋銘照片,結合鄭同修先生在中國社科院那次“論壇”的介紹,銘文當為:豐啟作氒祖甲齊公寶阝尊彝“豐”作器者名。字形曾見於殷墟卜辭③及一些西周金文,《金文編》釋之為“豊”,嚴志斌先生已糾正為“豐”(簡體作豐)④​​。“啟”,讀為訓初、始的“肇”...
-----------------
姜子牙歷史上真有其人,不過殷周時期,世襲階級身份是不可能改變的,根本不會有出身平民的暴發戶。《史記》中的姜太公在周滅商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2004年在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出土過一個青銅的「觥」,上面的銘文寫道「豐般作文祖甲齊公尊彝」,考古學家推測,這裡的「齊公」指的就是齊國的開過諸侯姜太公姜子牙,「文祖」就是周文王,「甲」通嘉,這隻「觥」很有可能是周文王獎賞給姜太公的禮器。
姜子牙本是羌部落的一位首領的兒子,在殷商的首都朝歌認識了周昌父子,並結成政治聯盟,從此開始了伐殷興周之路。司馬遷《史記》記載,太公給文王周昌、武王周發父子策劃的,都是陰謀詭計、密室之謀,大多沒有記載下來。
那麼,姜子牙最後是如何被推上神壇的呢?其實這要到唐代以後。唐太宗繼位的時候,就聲稱自己是姜子牙轉世。唐玄宗的時候,玄宗封姜子牙為武聖人,與文聖人孔子並列。
順帶說一句,後世大家知道的武聖人關公,那是明朝嘉靖皇帝封的。嘉靖皇帝特別喜歡給人各種封號,孔子在唐代被唐玄宗封為「文宣王」,嘉靖封孔子為「至聖先師」。所以明嘉靖以前,武聖人都是姜子牙,而不是關羽。
宋神宗時期,皇帝要求所有文臣武將都要研讀《太公兵法》。《太公兵法》又稱《太公六韜》,相傳張良當年不得志的時候,從一個糟老頭那裡獲得的。但是這本書其實是本偽書,大約成書於戰國時代。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過竹簡殘本,而最早收錄這本書的歷史著作是《隋書》。
到了明代,當時學者整理了宋代《武王伐紂白話文》、《商周演義》、《崑崙八仙東遊記》等小說、評書,編撰出一百回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至此,姜子牙也完成了由人至神的轉變。
搞笑地是,民間傳說中的姜子牙,本來想封自己為玉皇大帝。在封神的過程中,封神台上的玉皇大帝位置一直空著。有人問,「玉皇大帝這個位置由誰來坐?」姜子牙回答道,「不著急,這個位置自然有人。」
這時候姜子牙的書童,名叫張友仁,撲通一身跪下,應聲道「謝謝丞相,友仁在此」。玉皇大帝的位置被書童占據之後,姜子牙跳上房梁,大喊「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
直到現在,在很多農村地區,建房子的時候,還要在房上用朱筆寫上「太公在此,諸神迴避」。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中國人對待神仙,其實也是蠻搞笑的,與西方宗教中的神文化,其根本上還是不一樣的。
-----------------------------
山東高青陳莊西周遺址 
高青陳莊西周城址位於淄博市高青縣花溝鎮陳莊村東南,總面積約8~9萬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部分。目前已經發掘出一座城址。城址近方形,南北長200米,東西寬約190米,面積近4萬平方米。城址的年代為西周中早期,是目前魯北地區發現的第一座西周城址。
發掘單位: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發掘領隊:鄭同修
在南水北調東線山東段建設工程中,自2008年10月~201O年1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高青縣陳莊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目前已發掘面積達近9000平方米,發現西周早中期城址、西周貴族墓葬、祭壇、馬坑、車馬坑等重要遺跡,出土大量陶器及較多的骨器、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在許多方面填補了山東周代考古的空白。西周城址是這次發掘的重要收穫,時代屬西周早中期,是目前山東地區所確認的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魯北地區目前所發現的第一座西周城址。另一重要發現是位於城內中部偏南的夯土台基。由其結構和所處位置,初步判斷其與祭祀有關,或為“祭壇”,此為山東周代考古的首次發現,在全國這一時期也十分罕見,為研究周代的祭祀禮儀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這次發現的一批大中型墓葬,由其墓葬規模和隨葬品的情況來看應屬於西周時期的貴族墓葬。其中兩座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屬於西周時期高規格的貴族墓,對解讀該城址的地位與屬性可能具有重大意義。墓葬出土銅器上的銘文內容也表明其與齊國有直接的關係,尤其是銘文中的“齊公”字樣,為金文資料中首次發現,對研究早期齊國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此外,此次發掘還發現了山東地區首例西周刻辭卜甲。陳莊遺址的考古發掘在許多方面填補了山東周代考古的空白,是半個世紀以來山東周代考古特別是齊國歷史考古的突破性進展。
專家點評
許宏(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眾所周知,西周王朝採用『封建親戚,以藩屏週』(《左傳》)的策略,通過分封建立起了大量臣屬於周王朝的諸侯國。西周大分封,奠定了古代『中國』的基礎,同時也導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城市(都邑)建設高潮的到來。
遺憾的是,我們對這次城市(都邑)建設高潮的了解,更多地還限於文獻記載,而缺少考古學的印證。各地所發現的西周前期城邑屈指可數。
如果眾多的『山東之最』,填補多項山東周代考古空白的分析還不足以使你印象深刻的話,請把高青陳莊西周遺址的發現,放到波瀾壯闊的西周大分封的歷史視角下來看,可能就會更明晰它的意義之所在。
雄踞東方的齊國,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國。它的都城臨淄以經濟繁榮、文教發達而著稱於世。但定都臨淄,是距周初始封近200年之後的事了。之前的齊國史,撲朔迷離。始封地與早期都城在哪兒,文化面貌和禮樂制度如何,都是霧裡看花。
這也就難怪當山東高青陳莊發現了西周前期的夯上城址、包括甲字形大墓在內的貴族墓葬、祭壇,(車)馬坑、帶有『齊公』字樣的有銘銅器、刻辭卜甲等等重要遺存時,一貫矜持的學術界也興奮起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陳莊遺址地處齊國近畿地區,如此高規格的遺存集中出土,使人有理由把它們與齊國早期權力中心的活動聯繫在一起考慮。
對這一遺址的定性,學界當然會有不同的認識,但匆席置疑,這一發現揭開了早期齊文明的面紗。
發掘價值與亮點
高青陳莊遺址發掘出土的齊公銘文、夯土祭台、直立跪伏車馬坑、刻辭卜甲、甲字形貴族墓等重要文物,引發了考古學界對齊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學術討論,填補了山東周代考古多項空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太公疑雲
姜太公走下“神壇” 陳莊西周遺址發掘出土了100多件有極高價值的文物,其中含有70多字銘文的銅簋及“齊公”銘文最令人關注。
在中國歷史上,姜太公一直是個傳說中的人物,關於他的史料太少,在更多人的心目中,他是一個能夠呼風喚雨的神仙。姜太公是否真有其人,曾經是史學界不解之謎。而陳莊遺址的發現及“豐般作文祖甲齊公尊彝”銘文的發掘,說明了姜太公的真實存在。“齊公即是文獻記載封於營丘的薑太公,是齊國的第一代君王。兩座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都將由此揭開齊國開國的秘密,復原山東商周之際這段撲朔迷離的歷史。”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介紹說。
九層“祭壇”
在陳莊遺址發掘現場,最令專家感興趣的是九層夯土祭壇。祭壇台基是圓形夯土建築,中心是一個圓圈,周圍有正方形的夯土牆相環繞,依次是長方形、圓圈、橢圓形等環環相套,並由多層土色深淺有別的花土夯築而成。
夯土台基的祭壇,是山東周代考古的首次發現,在全國也屬罕見,為研究周代的祭祀禮儀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山東省著名考古專家王恩田解釋說,其9層堆積應該就是後世尊稱的天壇,主要功能是祭天,這或許是中國最早甚至是唯一的天壇遺址。這對於研究中國古人的意識形態,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高青陳莊遺址台基可以看作北京天壇的原始形態,是天壇的鼻祖。如果能確定,將是世界級的考古發現,可申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王恩田說。目前,陳莊西周遺址發掘的直立跪伏殉馬、牛角殉馬坑等均屬國內首次發現,對於研究齊國祭祀文化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遺址文化旅遊
天壇、天書、直立跪伏車馬坑等重要文物的出土,為早期齊文化的研究留下了寶貴資料。如何利用這一珍貴的歷史資源,引起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關注。
為了充分、科學開發利用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高青縣緊緊抓住列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重大機遇,著力打造黃河三角洲溫泉養生文化產業基地。依托豐富的黃河水資源、溫泉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建設黃河樓博物館、大蘆湖溫泉度假村和陳莊遺址公園、青城古商業街恢復等項目。
目前,整個西周遺址的保護工作已經啟動,國家文物局、省市文物主管部門和高青縣委、縣政府正在規劃建設遺址公園,將陳莊遺址進行原址整體保護,並規劃建設遺址博物館、西周生活體驗館等景點,打造集遺址保護、文物展示研究、體驗參與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功能區。項目建成後,不僅完整保護了歷史文化遺產,也向世人呈現出一條齊文明的探幽之路。
源頭疑雲
關於陳莊遺址,現在最大的懸念是墓主身份的認定。齊國是周朝諸侯國,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城域在今山東省東北部,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呂尚的封國。山東媒體據此推測:姜太公也許葬身於此城址。但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長、研究員張學海持懷疑態度,他認為城址可能與其他小國國都,或是齊國都以下的邑。
-----------------------------
山東高青縣陳莊西周遺址
發佈時間:2011-04-07文章出處:中國考古網作者:尤柔螭點擊率:1110
    陳莊遺址位於魯北平原的小清河北岸,隸屬於高青縣花溝鎮。北距黃河約18公里,東北距高青縣城約12公里。遺址坐落於陳莊村和唐口村之間。該區域為黃河衝擊平原,地勢低平。整個遺址東西長約350、寬約300米,總面積約9萬平方米。為配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的建設,2003年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該地展開調查並發現此遺址。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歷經17個月對該遺址展開了勘探及發掘工作,分5次發掘,共發掘約9000平方米。
    通過發掘認識到該遺址文化內涵以周代遺存為主,其中西周時期的遺存最為豐富,其次為春秋、戰國,也有少量唐、宋、金時期的遺存。其中的兩週遺存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這一時期的主要遺存有西周城址和東周時期的環壕聚落,大量灰坑、窖穴及房基、道路、水井、陶窯等生活遺跡,以及西周時期的貴族墓葬、車馬坑、祭祀台基等重要遺跡。遺物有大量的陶器、蚌器、骨器和50餘件青銅器,青銅器中近10件有銘文。此外還有少量精美玉器及蚌、貝串飾等。唐代大型磚窯和金代的陶窯、道路、墓葬等遺跡也均有發現。
    該遺址發現的西周城址近方形,面積不足4萬平方米。東、北兩面城牆保存略好,尚存高約0.4~1.2米,頂部寬約6~7、底部寬約9~10米。西牆大部分尚存,殘高不足0.4米。南牆基本被水沖掉,局部僅存底部。南牆中部有城門疑似存在,但已被唐代磚窯破壞。其餘三面城牆經密探後未發現缺口。牆體四周有壕溝圍繞。在解剖東牆過程中,考古工作者發現牆體由兩大塊夯土組成。其中主體夯土是在黃色粉沙生土上水平夯築而成,夯層堅硬,分層清晰。城牆外壕溝先後有4條,其中一條與牆體同時,另外三條為東周時期。
    遺址發現西周時期灰坑1000餘座。以橢圓形和不規則形居多。多斜壁,多未見加工痕跡。坑內堆積較亂,根據形制、堆積形態及包含物判斷,這些坑多為填平低窪地形成,可能與人們的建築行為有關。此外也有少量加工完整的窖穴,其形狀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坑璧多呈袋狀、平底,壁面修整光滑,有的局部有進一步加工,似有火烤。在發掘的灰坑中,遺物有陶片、蚌殼、獸骨等,可辨陶器器形有罐、豆、簋、鬲、盆等。
    該遺址發掘的西周時期墓葬共14座。位於城內中偏南和東南部。其中長方形豎穴土坑墓9座,“甲”字形大墓2座,小型甕棺葬3座。在這14座墓葬中,有6座出有銅器。墓壙長多在3.5~5、寬2.5~3.5、深5~8米不等。大多一棺一槨。隨葬陶器、銅器多在頭端的棺槨之間或槨外的器物箱內。個別棺內有少量玉器或貝、蚌串飾。在編號為M18的墓葬中,出土有9件銅器,均嚴重鏽蝕。其中有銘銅器7件。內容為“豐啟作厥祖甲齊公寶尊彝”、“豐啟作文祖齊公尊彝”、“豐作厥祖齊公尊彝”、“豐啟作祖甲寶尊彝”等。
    該遺址還發現馬坑5座,集中發現於西發掘區大墓及夯土台基之間。皆為長方形豎穴土坑。車馬坑1座。
    研究者認為,陳莊西周城址可能始建於西周早期,至中期廢棄。墓葬約在城址廢棄階段或略晚時開始埋葬,約延續至西周晚期。該城址的發現,填補了山東周代考古的多項空白。陳莊城址是目前山東地區所確認的最早的西周城址,其地理位置位於西周重要分封國齊國核心地區,對於推斷曾為齊國都城之一的薄姑有重要意義。該遺址還首次發現有“齊公”字樣的銘文材料。表明該城址或與齊國有關。城內的夯土台基或為“祭壇”,國內同時期罕見。為研究周代祭祀制度提供了寶貴材料。
參考資料: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東高青縣陳莊西周遺存發掘簡報》,《考古》2011年第2期;
李學勤、李伯謙等:《山東高青縣陳莊西周遺址筆談》,《考古》2011年第2期
----------------------------------------------------
齊太公呂尚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
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姦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彨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週,週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
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或曰,呂尚處士,隱海濱。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呂尚亦曰「吾聞西伯賢,又善養老,盍往焉」。三人者為西伯求美女奇物,獻之於紂,以贖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國。言呂尚所以事週雖異,然要之為文武師。
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週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周西伯政平,及斷虞芮之訟,而詩人稱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須、犬夷,大作豐邑。天下三分,其二歸週者,太公之謀計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業,東伐以觀諸侯集否。師行,師尚父左杖黃鉞,右把白旄以誓,曰:「蒼兕蒼兕,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遂至盟津。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也。」武王曰:「未可。」還師,與太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紂殺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將伐紂,卜龜兆,不吉,風雨暴至。群公盡懼,唯太公彊之勸武王,武王於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於牧野,伐商紂。紂師敗績。紂反走,登鹿臺,遂追斬紂。明日,武王立於社,群公奉明水,衛康叔封布採席,師尚父牽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討紂之罪。散鹿臺之錢,發鉅橋之粟,以振貧民。封比干墓,釋箕子囚。遷九鼎,修周政,與天下更始。師尚父謀居多。
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太公聞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畔週,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都營丘。
蓋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公呂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
史記/卷032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 https://goo.gl/tNHZcr
太史公曰:吾適齊,自泰山屬之瑯邪,北被於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闊達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聖,建國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為諸侯會盟,稱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國之風也!
【索隱述贊】太公佐週,實秉陰謀。既表東海,乃居營丘。小白致霸,九合諸侯。及溺內寵,釁鍾蟲流。莊公失德,崔杼作仇。陳氏專政,厚貨輕收。悼、簡遘禍,田、闞非儔。渢渢餘烈,一變何由?
--------------------------------------------
田齊立國時,已進入戰國時期,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田和是第一代田齊之君,是為太公和。田和之孫齊桓公午臨淄置稷下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到威王、宣王時,稷下人才濟濟,成為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
田齊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t1vY1M
-------------------------------
田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34zyZ7
-----------------------------------
齊康公,姜姓,名貸。最後一任姜齊國君,在位時淫於酒色,以田完的後代田和為相,後田氏代齊。
周威烈王廿三年(前404年),三晉趙氏、魏氏、韓氏伐齊至長城,俘虜齊康公,朝見周天子,請求冊封為諸侯。
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齊康公被田和放逐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後來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鈄坡上挖洞為灶;而田和自立為田齊國君,是為齊太公。
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周天子任命田和為諸候。
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年)齊康公死,隔年齊威王出生。
現今山東省煙台芝罘島老爺頂有康公墓。
------------------------------------
齊宣公,姜姓,名積,齊平公之子。齊宣公時期,以田莊子(田白)為相,這時春秋時期已接近尾聲,齊宣公三年,發生三家分晉。齊宣公十五年,田莊子卒,子太公田和立。
生平
齊宣公四十三年,出兵伐晉,毀黃城(今山東冠縣以南),圍陽狐(今河北大名縣東北),隔年伐魯、葛、安陵,第三年又攻取魯國一座城池。齊宣公四十八年(前408年),取魯之郕邑(山東泗水縣西北五十里)魯孟孫氏滅亡。齊宣公五十一年(前405年),齊宣公積卒,子齊康公貸繼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