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中平路故事館-「入母屋造」歇山頂,即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斜脊構成,故稱「九脊殿」/歇山頂-單檐廡殿頂,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pTodjQ


關於臺靜農故居的文資價值,筆者認為具備歷史性,是地方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原因是臺靜農故居屬於日治時期昭和町內之建築,該整體建築群本身就是「臺北設市百年」之重要都市計畫。即使就單一建築體而言,本身亦可朝古蹟或歷史建築方式來保護。
臺靜農本身在文學、藝術、經史等多種領域的成就,使臺靜農故居也符合文資法「紀念建築」的規範。舉例來說,臺靜農1984年與梁實秋同時得到中華民國國家文藝獎。1985年獲得行政院頒發的行政院文化獎。張大千對臺靜農也讚許「三百年來,能得倪書神髓者,靜農一人而已。」
甚至,目前「國立臺灣大學」的招牌字體,就是取自臺靜農書法集字,這樣的歷史人物對臺大怎麼會不重要?而且最早在調查報告中主張應該保存的,也是身兼文資委員的臺大城鄉所夏鑄九教授。
臺靜農故居就現況來說,結構雖有部分因管理不當,欠缺維護而損壞,但不至於無法修復,該建築屬於昭和町之重要元素,其庭院老樹具備城市綠蔭的生態價值,其人文價值更不亞於俞大維故居,呼籲臺台北市文化局重新評估臺靜農故居文資價值,並召開文資會議予以保存。
自毀臺大「招牌」?國學大師臺靜農故居將被拆 | 蕭文杰 | 鳴人堂 http://bit.ly/383SgUZ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日式木屋的結構及特點有哪些? - 知乎 - https://goo.gl/XzKcsb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屋根の種類を全部見せます!選ぶ際に参考にすべき2つのポイント - https://goo.gl/kw7GkP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日式宿舍群約略創建於昭和15年(1940)年,也就是民雄放送局成立階段。放送局也就是日治時期廣播電台的稱謂。 
民雄放送所對於台灣廣播事業發展之重要與代表性,也加深了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日式宿舍群之歷史價值。若以大正11(1922)年頒布之「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為標準,現今民雄分台保存之宿舍區可分為高等官官舍、判任官甲種二戶建官舍、判任官乙種二戶建官舍及判任官丙種二戶建官舍等四種官舍標準。群聚之聚落比起單棟建築再保存上更具意義及困難度,因為他保留了當時的環境與氛圍,而這種特有的環境與芬圍,配合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環境與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日式招待所等建築,形成一種重要之歷史文化保存區,完整的呈現了台灣日治時期產業建築之特色,實屬難得而具有獨特性。 
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日式宿舍群相關之歷史空間仍保存良好,具歷史價值已於民國89年7月6日經嘉義縣政府公告登錄為嘉義縣歷史建築。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

民國七十一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公佈施行後,才算受到政府的重視 小張的部落格: 新營市大同路39號老宿舍 有沒有未來? - https://goo.gl/ixTH4s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
日 式宿舍移植入台灣後,由於日本本島氣候與台灣大不相同,日式宿舍發展也產生了和日本傳統住宅不同的變化,以因應台灣特殊的氣候環境。此外,當時的台灣總督 府曾針對官舍的興建制定法令,規定了官舍標準的等級型式,造成官舍制式化。甚至是日據後期營團住宅仍有其標準的形式。因此,本節將透過日式宿舍的演變過 程,了解日式宿舍在台的發展,然後依據總督府法令規定及官制官等的類型關係還有營團住宅的計畫,了解日式宿舍的等級大小關係與類型。
一、日式宿舍在台發展
如 第二節所述,為了解決來台日人的居住問題而在台興建了大量的日式宿舍。但日人的生活習慣及居住方式皆有其特殊的風俗民情,因此日人在台灣興建其居住的住宅 時,便直覺得將自己家鄉所熟悉的建築樣式移植到台灣來,因此從日本本土住宅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藉由探索日式住宅的基本風貌而推想出最早期台灣日式宿舍的 原型。而台灣受日本統治的時期正好是屬於日本受洋風及社會思潮劇烈衝擊的年代,因此當時台灣的官舍與日本國內經由明治維新以來發展成的中流住宅基本上相 同,都屬於所謂的中央走廊型住宅。換言之,官舍、社宅就是當時典型的都市中流住宅
而這些在台日人都承認和洋生活方式各具獨特性,待客空間的客廳、書房、餐廳等空間已經歸類到使用洋式空間的安排。其他如日式的座敷、居間、茶間等空間也歸結為和式的空間安排。雖然生活的和洋雙重性格所呈現問題仍在,但已不拘泥而較能重視日人生活現實的需要。
然而,除了接收來自於日本本土的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外,因為台灣特殊的風土氣候與日本國內不同,將日本本地的宿舍樣式直接移植入台灣使用居住後發現同樣的建築並不適用於台灣,於是為了解決台灣氣候潮溼多雨及暑氣所帶來的問題,再 將原來的宿舍樣式加以改善,增添防暑、防潮措施,包括雨淋板的使用,將基座抬高,並增設通風口,一方面將木造屋身抬高避免溼氣直接對木構造屋身造成危害, 另一方面透過通風口進行自然換氣,以利防潮、防蟲。而為因應日晒的問題,利用緣側避免陽光直設,而主要的起居空間,也以南向為主,達到防暑的效用。此外為 了有利通風對流,室內隔間少用固定牆面,以推拉門替代,一般窗戶下另開氣窗等,都是為了適應本土氣候所作的改良(中原建研所,1999 :8)於是便發展出獨特的殖民地建築特色。如鄭吉鈞在「台灣涼台殖民地樣式建築發展歷程之研究」一書中提到關於判任官舍的變遷,我們可以看到官舍針對氣候所作的一些改變。
第一代的判任官舍,1896年建,為磚、木造建物,位於東門街文武町、書院町共約五千餘坪,由總督府營繕課設計。建物分為甲、乙、丙、丁四種標準樣式,樓樓板抬高約5、6尺,開有小窗,基礎抬高,周圍有陽台圍繞。據總督府技師回憶錄(時川嘉太郎):
〝總督府高等官以下官舍,規定周圍必須有六尺寬的涼台走廊圍繞在磚造的熱帶建物四周。〞
第二代判任官舍由森山松之助設計,亦分甲、乙、丙、丁,建物為長條性家屋式,前有保留三尺涼台,建物開小窗,緣側空間近似涼台
大正中期後,高等官以下官舍無涼台,開小窗,有避雨棚、日式屋瓦。
同時我們可以以下述平面案例為例來看這樣的演變: 
左側的平面(圖3-3-1)(圖3-3-3)是領台初期文武町原始的判任官丙種官舍及書院町原始的高等官官舍,右側平面(圖3-3-2)(圖3-3-4)即是後期改造過的官舍,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改造後的官舍不僅將原有的背面走道擴建,入口因面向南方,亦增添了緣側空間以避免陽光直接射入,此外,因為官舍為開放式空間,亦在房屋結構構造上下工夫,增添防暑設備
一、官任等級與宿舍類型關係
1922年總督府發佈「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根據官舍建築標準所訂定的內容,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當時總督府對於日式宿舍的分配依據官等的大小是有一定的類型規定,反應在建築的面積、敷地與建築類型上。宿舍分八等級分配[1],每一等級所分配皆不同。建築型態分為高等官舍第一到第四種為獨棟建築(一間造或一棟兩間造)判任官舍甲種到丙種為二戶合併建築(雙併式木造),判任官舍丁種為四戶合併住宅,其中,高等官舍為一間造或一棟兩間造,而判任官官舍為一棟數間之長屋式。其詳細坪數及大小內容如表3-3-1所列:
雖然,日式宿舍並不全然由中央總督府營繕組織所規劃,尚有其他產業宿舍與私人興建房舍,但由於當時來台日人多是屬於管理階層擔任公職,且「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又是由中央頒佈通過,具有其公信力與參考價值,自然成為當時宿舍興建的規範[2]。由此,我們可以將其當成是判斷官舍類型的主要參考工具,除了可以藉此了解不同官舍種類的規模大小、建築類型關係外,更可以知道當時官制體系下,對於不同官等大小所對應分配的官舍種類。
而由日據時期的官制,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台灣領導階級的層級關係,最高等級的官員即是屬於親任式敘任官的台灣總督,相當於日本國內的總理大臣、外務大臣階級。除親任式敘任官外,高等官分為九等:
親任式敘任官及高等官一等官、二等官為敕任官,是由天皇任命的官員,包含親任的台灣總督、一等官的民政長官及二等官的各局長皆是敕任官。
三等官乃至九等官為奏任官是由內閣總理大臣奏任其各省及各省所屬官廳任命的官員,包含總督府各官衙長、事務官、中小學校長…等。
然後其下為判任官,是由高等長官在某種持有資格中挑選任命,類似現今公務人員,包含二等機關各課長、巡查、看守、書記…等。而判任官的等級,基本上是以其俸級來分別,大約有五個等級,特別俸、一級、二級俸為一等判任官;三、四級俸為二等判任官;五、六級俸為三等判任官;七、八級俸為四等判任官;九、十級俸為五等判任官。
關於職務與官等的對應關係,參考表3-3-2,表3-3-3所列:
綜合「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及文武官等表可知,高等官官舍第一種是等級最高的宿舍,建築坪數為100坪以內,基地面積為建築面積6-7倍,約600-700坪, 建築類型為一戶建獨棟建物。其居住的官階為敕任官與稅關長,亦即親任至高等官二等官。由於此級官舍居住者即是台灣權力核心象徵,其所興建的官舍便極其的豪 華奢侈,甚至已不受「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之基地與建築面積之規範。此外,由於當時日本建築正值西洋風衝擊影響的年代,大多數的官廳機構皆採用西洋古 典建築,象徵殖民主義的權威與階級,而上流階級亦流行使用西洋的樣式表彰其身分。故總督官舍、民政長官官舍皆是採西洋式做法的二層建物,具有西式的門廊、 老虎窗及屋頂,而材料上跳脫傳統的木造屋舍,有石造,甚至是當時剛試驗的新興材料混凝土此外,台北帝國大學總長官舍亦是屬於此等級,由此可以看出日人從 事教育事業者地位的崇高及其傳統觀念中對教育事業的尊敬。另外,值得玩味的是稅關長的宿舍,官舍建築標準中特別將其列為高等官官舍第一種,但就文武官等表 中查知,稅關長是屬於三等官至六等官,是否是其對外的特殊身分所致就不得而知了。
高等官第二種宿舍是第二等級的宿舍,建築坪數為55坪以內,基地面積為建築面積5.5倍,約300坪左右。其居住的官階為高等官三等、總督府屬各官衙長、各課長、參事官、事務官及中等以上學校長…等。這個等級宿舍,可以說是我們目前所見較大型的日式宿舍,由於在地位上不如前述第一種宿舍地位之崇高,因此反應在建築樣式上便不大張旗鼓的使用洋風的建築,反而較為遵循其傳統使用的木造和風建築或日西合併的折衷住宅。
高等官第三種宿舍屬第三等級的宿舍,建築坪數為46坪以內,基地面積為建築面積4.5倍,約200坪左右。居住的官階是高等官四等以下的各官員。總督府內的技師也是屬於此階級。
第四等級宿舍是高等官第四種宿舍,建築坪數為33坪以內,基地面積為建築面積4倍,約130坪 左右。居住的官階是高等官六等以下的奏任官。這個階級和其上兩個階級宿舍大約即是我們所稱的中流階級住宅。在宿舍及生活環境有一定的品質,室內空間使用亦 模仿上流社會,但由於基地空間及建築面積皆不如上層宿舍,便採取和洋折衷的空間組成。將玄關、座敷等待客空間放上桌椅,改為不脫鞋的洋式空間。
判任官的官舍是屬於較低層的宿舍,但也比較接近一般常民使用的常民宿舍,例如當時住宅營團所興建規劃的營團宿舍類型便和判任官舍大致相同。第五級的判任官甲種宿舍建築坪數為25坪以內,基地為建築面積4倍,約100坪左右。由判任官二級俸以上的一等判任官官員居住。
第六級的判任官乙種宿舍,建築坪數為20坪以內,基地為建築面積3.5倍,約70坪左右。由判任官五級俸以上,相當於二、三等判任官的郡課長居住。
第七級的判任官丙種宿舍,建築坪數為15坪以內,基地為建築面積3倍,約50坪左右。由判任官六級俸以下的四等判任官居住。
最低的階級即是判任官丁種宿舍,建築坪數只有12坪,基地為建築面積3倍,即36坪左右。由巡查、看所同級待遇官,相當五等判任官居住。
由於判任官的官舍建築坪數極小,因此在空間的使用上會減少許多次要的空間,甚至會有居室合併使用的情形出現。白天為接待及用餐空間,到了夜晚轉為睡眠空間,因此空間較不具私密性,且多採用日式的榻榻米。詳細的情形將在下節敘述。
關於官舍平面類型與官等大小對應關係之系譜請參閱表3-3-4及表3-3-5:
三﹑營團住宅類型
1937年(昭和12年)中日戰爭爆發,日本、朝鮮軍需產業擴大的同時,台灣作為南方發展的基地,生產力廣大,都市人口集中,農產、資源豐富,且因為戰事成為重要的軍需基地,軍需勞務者增加,加上當時地價高騰,住宅敷地難以取得,建築資材不足伴隨價格高揚,因此住宅難求(富井正憲,522)。於是制定了許多間接的住宅政策,包括各企業從業員住宅建設獎勵、低利資金流通、地方公共團體積極的住宅建設等,而台灣總督府住宅對策直接而確實的方法是台灣住宅營團特殊法人設立及計畫大量低廉中小住宅建設供給。1942年(昭和17年)1月21日台灣住宅營團設立,10月住宅計畫圖案募集,1943年(昭和18年)起開始住宅地建設。
台灣住宅營團設立計畫前調查昭和15年的全島主要都市不足數達12000戶,因此營團設立前計畫建設住宅的種類及量已有概念,將在四年內每年興建1800戶,達7200戶。而根據昭和16年營團設立前的設定,其建設住宅總類及量為甲型(分讓住宅)敷地50坪建坪22坪、乙型(貸住宅)敷地35坪建坪15坪、丙型(貸住宅)敷地25坪建坪10坪等三種,形式為為甲型為1戶建、乙型為2戶建、丙型為4戶建,每年甲型9百戶、乙型4百戶、丙型5百戶合計1800戶。
及至昭和17年度台灣住宅營團正式成立,開始其業務的第一期建築計畫(昭和16及17年度建築計畫)分為四種建築規格[3],合計3050戶在台北、高雄、台南興建。同年,發行「台灣住宅營團17年型各種平面」將平面規格化分為甲、乙、丙、特丁、丁、戊等六個型態(圖3-3-5)﹙圖3-3-6﹚,確立了營團住宅的基本標準平面形式。其後,昭和18、19年由於戰爭的影響,為節省物資、增強戰力發展出「決戰型住宅」巳型,因為資財的不足改善台灣傳統土角造發展出「土角住宅」、「竹造住宅」
小張的部落格: 新營市大同路39號老宿舍 有沒有未來? - https://goo.gl/ixTH4s


民權里日式宿舍群 首棟完成修繕 
 分享〈南部〉民權里日式宿舍群 首棟完成修繕到Facebook 分享〈南部〉民權里日式宿舍群 首棟完成修繕到Line 分享〈南部〉民權里日式宿舍群 首棟完成修繕到Google+
2016-03-18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台東市民權里日式建築宿舍群」有廿八棟日式老屋,在縣府指定為歷史建築後,第一棟修復完成的建物昨天開門迎客,縣府已完成十二棟撥用程序,並爭取其餘房舍撥用,將繼續修繕,保護台東最大的老屋建築群。
 台東女中前的日式宿舍群,首棟修復完成,昨天開門迎客。(記者黃明堂攝)
台東女中前的日式宿舍群,首棟修復完成,昨天開門迎客。(記者黃明堂攝)
 圖為修復後內部景觀,未來縣府將繼續爭取中央補助,完成宿舍群的整修。(記者黃明堂攝)
圖為修復後內部景觀,未來縣府將繼續爭取中央補助,完成宿舍群的整修。(記者黃明堂攝)
總共28棟 指定為歷史建築
這棟重生的日式宿舍地址是四維路一段六七一號,位於東女對面,原為東女教師宿舍,於九十六年間登錄為歷史建築後,去年撥用給縣政府後,因原建築損壞,縣府爭取文化部補助,以貼近日式建物老技藝的方式完成修繕。
全部修繕 預估須2億經費
雖然已非昔日老屋,但接近原貌,童年在此居住十二年的謝秉衡、謝秉純、謝秉奇三兄弟,重回故居,仿彿時光倒流。縣府則以縮時攝影記錄整個修復過程,讓新與舊完成連結。
文化處指出,民權里日式宿舍群共有廿八棟木造老屋,多數建於日治末期,保有木屋、老樹、庭園風格,多數閒置毀損,如全部修繕,估計花費兩億元,在經費有限情況下,只能逐年修復。
縣長黃健庭昨天身著光復後服裝吊帶褲進入老屋,他說,自己小時候也住過日式建築,去年並為縣長公館辦理百年慶活動,自上任後即積極與國有財產署協商辦理日式建築或宿舍的撥用手續,未來,縣府將繼續爭取中央補助,完成宿舍群的整修,為台東的歷史發展軌跡,留下註記。〈南部〉民權里日式宿舍群 首棟完成修繕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wMnZoH

2016-11-25
修復台東民權里舊日式宿舍 獨缺一區塊
今年6月,文化部通過逐年編列預算共1.8億,協助台東市民權里保留修復27棟舊日式宿舍區,不過,整區保留目前卻缺了約1500坪的一個角落,原因是這個區塊,被認定不是歷史建物,但里長認為,這樣的混雜式建築樣式,反而見證了台灣歷史變遷,希望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能通盤考量,以區域保留來思考,讓民權里日式文化街廓能更加完整保存。
台東市民權里在日治時期,是台東重要的行政官員宿舍區,被稱為「寶町」,現在還看得到27棟舊日式宿舍,而且早期舊街小巷弄的特殊生活風貌還很完整,更有台灣民間信仰的廟宇文化,已經成為觀光景點和文化教學的場域。
遊客 陳彥勳:「我覺得最可惜的是,就感覺有關單位在之前,一直都沒有很重視這塊地方,所以讓很多建築已經傾頹了。」
今年6月文化部同意,逐年編列共1.8億元預算,作為重建台東市「寶町」,舊日式宿舍文化園區面積大約有6000坪,不過,其中有1500坪的土地建物,有瓦房、磚塊洋房和鋼筋混凝土建築,被排除在外,使得整區保留缺了一角,但里長認為,這樣多樣式的建築,反而是台灣歷史變遷的小縮影,應該一併被保留。
台東市民權里里長 余岱沅:「歷史的緣由裡面,它是相當需要,幫它保留下來的區域,這是一個記憶。」
台東縣文化處說,由於寶町日式文化園區的保留計畫已經通過,要修改還要再提案,並取得這1500坪土地的管理機關,台東生活美學館同意繳回國有財產署,再撥給台東縣政府,但還要通過文資委員審議通過,才能確定,能不能把缺角的文化區保留下來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重建之路 Part 1:研究篇
關於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
1956年爺爺奶奶到台東女中教書,舉家自台南遷往台東,學校安排一家人入住位於女中對面,現址台東市民權里四維路一段659號的宿舍(點選此處看Google街景),奶奶在女中擔任訓導主任,爺爺則兼任導師,為了多賺些錢來養活一家八口,在缺乏師資的台東,偶爾還可以到台東中學和台東商業職業學校兼課教國文,全家人在這兒渡過了十年的歲月,直到1965年北上至台北定居。
全家人在台東民權里舊宅前合影,約攝於1957年
台東民權里的這一批日式宿舍群建於昭和15年(1940),當初為了安置新設立的台東廳立台東高等女學校(台東女中前身)的教職員而興建,一共有27棟,如今多數都已無人居住,全區已被台東縣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保留該區並計劃逐棟重建。
臺東廳臺東高等女學校敷地建物配置圖:可看出在成立初期已於現址規劃校長宿舍,在經費規劃的檔案中亦可看到計劃於接下來數年內分批興建宿舍。「臺東廳一般經費(指令第八七三七號)」(1940年06月01日),<昭和十五年永久保存第二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901001。
我在1998年和老爹回台東時曾去看過該屋,拍了些照片留念,依當時屋內遺留物件判斷,該屋已經約10年無人居住,年久失修,屋況很差,院子裏雜草叢生,也堆了不少廢棄物,屋內還留了許多前屋主的雜物,現在想想當時沒尋個寶真是有點可惜。
在台東民權里舊宅前留影,攝於1998年
2007年全家回台東玩的時候該屋已經全部拆除,僅存圍牆與爺爺種的兩棵樟樹,奶奶當時只能隔著牆回憶往昔(點選此處看Google街景)。
台東民權里舊宅已拆除,只留下圍牆與老樟樹,攝於2007年
在虛擬世界中重建
這幾年VR開始流行,前一陣子在用SketchUp畫3D時,突然發現原來現在已經有一些軟體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將SketchUp模型轉進VR環境,就可以使用VR設備進入模型中,由於玉婷一直希望將來有一天能夠幫小喬舉行畫展,當時突發奇想,打算在虛擬實境中辦個「畫展」看看,於是一步一步地開始畫出了一個虛擬的美術館,把小喬的作品放到裏頭展示,再用VR設備進去參觀,感受一下氣氛,請點選此處參考小喬的虛擬畫展。
小喬的虛擬畫展
個人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VR應用,全部所需要的技術並不困難,只需要一些邏輯與規劃概念即可,透過這段影片希望能引起美術班的小朋友們的興趣,之後可以與老師討論看看如何利用這個軟體來做些有創意的事情,也希望學校能夠稍微投資一下設備與資源,能夠應用新科技在教學上。
該專案完成後,已經畫上癮而停不下來,只能繼續尋找下一個創作,此時,「讓老爹重回舊宅」的念頭就湧上來了!
由於台東舊宅已經拆了,在現實生活中重建應該是不太可能(除非我中了樂透…很多次),但如果能在虛擬世界中重建,讓老爹與親友透過新科技重遊舊地,實在是很有意義的科技運用模式。
重建第一步就是要有正確的格局,最簡單的自然就是去現場測量,但老爹那棟房子十年前已經拆了,雖然老爹說隔壁的宿舍格局是一樣的,但多年來已經做了許多變動,也不知道內部到底還有沒有參考價值,去年台東縣府重建完成的四維路一段671號(點選此處看Google Map),內部格局亦不相同,因此僅能參考,不能做為完全的依據。
對照1998年現場拍的照片,發現光要靠這幾張照片和姑姑、叔叔、老爹等家人的記憶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有正確的平面圖才能開始,1998年第一次造訪台東舊宅返回台北後,曾用當時流行的3D Home Architect繪製出簡單的平面及3D圖,但當時未有任何考證,僅憑模糊的記憶與照片為本而成,畫完後也沒打算做什麼,就這樣擱在一旁,數年後曾一度想要使用SketchUp重新繪製,但圖面已不齊全,當初的檔案早已沒有軟體可開啟,所幸3D Home Architect公司仍然持續存在,上了它們的論壇求救,果然尋到高手幫我用十幾年前的舊軟體開啟檔案轉存新檔,才將檔案內容救了回來。
1998年繪製的3D Home Architect檔案,完全未經考證的格局,但仍有些蛛絲馬跡可供參考
看了救回來的檔案,只有些許片段資訊有利用價值,對於完全解決平面圖的問題並沒有太大幫助,因此只能繼續找資料,日治時期其實有蠻多的資料可以比對,我手邊主要的資料來源包括:
日治時代政府相關資料許多都來自於台灣總督府檔案、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等處(點選此處),在已公開的網路資料庫中可找到蠻多日治時期各地建物的平面圖和詳細工事圖,我的重點起先僅放在台東地區,過程中找到蠻多珍貴且有趣的歷史資料,當初台東女中設立的計劃書、校舍建地圖、甚至還有首任校長高橋安世的到任書等,原本一度覺得有希望從中找到該宿舍的原始平面圖,但後來並未如願,據說可能原因之一是由於1945年的台北空襲,總督府遭轟炸起火,導致諸多存放在內的昭和時期檔案燒毀,但當初到底有沒有原始平面圖或建圖存在也頗有疑問。
引用資訊:「高橋安世(任臺灣總督府高女校長;臺東)」(1940年04月01日),《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103004X001。
此外,國內各相關系所亦有許多論文涉及日治時期的建築研究,也是研究時期很重要的資料來源,從建築的規範制定、歷史沿革、保存修復,到用料規格、拆除再利用都有人研究,綜合研究其中的相關資料亦解答了許多家人的疑問。但因為非本科系出身,論文部份內容較為艱深難懂,自己想破頭還不如直接詢問專家,這時身邊的友人就派上用場,致力於文化歷史建物保存的文化恐怖份子洪致文就一直被我騷擾,也經由他介紹了其他專家諮詢,特別感謝洪大哥的協助。
台灣各地有蠻多日式建築已進行或即將進行修復,因此各地文化局都有蠻豐富的研究資料報告,多數亦都公開在網路上供民眾直接下載,例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的《臺北市市定古蹟齊東街日式宿舍修復及再利用計畫》、臺中市文化資產處《歷史建築林之助畫室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歷史建築-中壢國小日式宿舍調查研究》、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嘉義市市定古蹟原嘉義農林學校校長官舍調查研究》等諸多相關報告,撰文方式及內容與論文相較之下簡單許多,讀起來淺顯易懂,從中取得的不僅是文字資訊,由於報告多為實際修復過程研究記錄,亦有蠻多參考圖樣可供我推敲鑽研。
在重建過程中亦曾洽詢台東縣政府尋求協助,非常感謝台東文化局很熱心地提供了一些寶貴的資料,由於文化局已有實際修復民權里其他日式宿舍之實務經驗,所獲得的資料有直接的幫助,透過資料確認了不少細節,用來與家人回憶對照非常有助益。且經由文化局的研究資料,得知現存於寶桑路404巷4號及28號的日式宿舍格局應屬雷同,雖然內部已有不少後期改建,但兩相對照仍可推測出原始狀況,尤其研究報告中許多珍貴的圖片亦非常有參考價值。
我也曾與實際負責修復該建物的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AMASS DESIGN GROUP聯繫,與之請教量測的專業意見,也非常感謝對方不吝指教。
其他
尋找資料的過程需要發揮想像力及運用創意、聯想力來善用各個管道的資訊,例如民權里已重建完成的671號雖然內格局不同,但由於曾經在裏頭辦過展覽,展覽單位特別將內部拍攝了360度環景照上傳到Google去,因此可以透過Google很方便的進入其中觀看結構細節,對於研究內部構造頗有幫助(點選此處看Google Map)。
此外,台北市著名的青田七六也有內部環景照可供參考,偶爾在繪製細節時可以直接上網觀察,幫我釐清了許多自己鑽研不通之處。
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重建之路 Part 1:研究篇 – OU Online 大頭歐的網站 - https://goo.gl/pZvDQ2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重建之路 Part 2:格局篇 – OU Online 大頭歐的網站 - https://goo.gl/CP3cHa
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重建之路 Part 2:格局篇
關於台東舊宅歷史
台東舊宅是日本人在台興建的日式官舍,為了安置統治初期來台工作服務的日人而在全台各地大量興建,且因應與日本本土氣候、地形、人文、產物不同的差異,為符合台灣的風土特性,日本人其實在官舍上下了很大的工夫,統治五十年來針對建築地點、形式、格局、用料都有許多詳細的規範,主要係依據明治38年( 1905)的「判任官官舍以下設計標準」、大正6年(1917)「判任官官舍標準改正」、大正11年(1922)「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等條文制定。
官舍最基本的區別為為「高等官舍」,供高級官員居住,和一般基層居住的「判任官舍」。
夠資格住進所謂高等官舍的高級官員大概指的是總督及核心幕僚,包括敕任官、稅關長等總督府編制內的直屬官員,建物一蓋就是一百坪,基地面積則可高達700坪左右,不可不謂之豪華,二戰結束時全台高等官中有資格住在第一種的官舍只有寥寥數十人,其稀有性可見一般,1901年落成的台北賓館即為當時的台灣總督官邸,與僅一街之隔的民政長官官邸(1945年轟炸中損毀)及台灣軍司令長官官邸(現 陸軍聯誼社 ,曾為孫立人住所)為全台最豪華的三大官邸,由於三者之屋主為台灣地區的最高統治者,官邸除了一般生活需要外,亦兼具行政辦公、社交,甚至殖民統治的權威象徵意義,早期規範尚未明確時期,皆坐擁上千坪基地,後來規範更為明確後,此景已不復見。
台灣軍司令官舍平面圖,是當時僅次於總督官舍的私人豪宅。資料來源:臺灣建築會誌第2輯第1號(昭和5年1月)
而人數超過二萬人的判任官所居住的官舍則比較接近一般民宅,以生活機能為取向,依照「判任官官舍標準改正」,台東舊宅應屬判任官甲種一戶建官舍(意思就是獨棟的,乙種以降皆是雙併甚至四併),標準坪數約25坪左右,適用對象為判任官二級俸以上,州廳郡課長、支廳長、法院監督書記、監獄支監長、二等郵便局長、稅關支署長、專賣支局長等官員所住,地坪則為100坪(建物4倍),室內空間格局、設備、用品皆有詳細規範,主要構成包含座敷(8帖)、居間(6帖)、應接間(6帖)、茶之間、台所、浴室、便所等設置規則,居住空間與生活機能與一般民宅雷同。
官舍的建築有詳細的規範可依循。引用資訊:「判任官官舍標準改正ニ付民政長官依命通達」(1917年06月05日),<大正六年會計永久保存第一冊>,《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100182018。
根據家人回憶及手邊資料匯整後,繪製出的台東舊宅格局(參考下圖)大致上符合一般甲種官舍的建築標準。
依據眾人回憶及收集之資料繪製的台東舊宅格局圖
比對當時多種類似的甲種一戶建官舍可發現格局頗有雷同之處,若參考昭合18年民間機構出版的《台灣並南方向小住宅懸賞圖面集》,亦可從中發現不少類似的格局設計,綜合以上資料,再將其與家人的回憶、現存的建築一同評斷,即可歸納出正確的格局。
1919年的布袋嘴北門嶼兩支局甲種官舍平面圖,與台東舊宅頗為類似。引用資訊:「布袋嘴北門嶼兩支局官舍新築 (指令第二一九一三號(督府) 指令第一0七號( 本局)」(1919年08月08日),<大正八年會計永久保存第四冊>,《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100215001。
《台灣並南方向小住宅懸賞圖面集》第54頁之設計
初步完成了格局圖後,找了一天先約了全部家人來家裏吃飯討論,拿著五十多年前與二十年前的照片、近百年的文獻、新繪製的格局草圖給大家參考,希望能結合大家的回憶,建構出完整的老家模型,但相隔半個世紀之久,每個人在那間老屋中停留的時間長短、當時的年紀、居住空間皆有所不同,對於家裏的回憶亦有些許差異,尤其是在那些日常生活中不為人注意的細節上,大家想到的都不盡相同,但真實感往往就決定在這些細節之中。
大夥兒整晚伴著酒菜熱烈討論兩個多小時下來,收穫不能算少,一些存疑的環結上部份獲得了解答,但也有一部份愈討論愈僵,大家講的都兜不起來,記憶能及之處看來已到極限,除了發明時光機回到過去之外,下一步理應回台東一趟走訪實地,看看尚存的其他建物值得參考之處,實地觀察後或許能獲得解答。
本階段最主要的困難在於確認格局配置,部份空間經由長輩們的記憶已可重建,但其中一些記憶較模糊的空間合理性就有爭議,最簡單的方式當然是實際跑一趟現存建物去測量,但台東舊宅十多年前早以拆除,只能從週邊建物、其他同期日式宿舍中推測,很幸運的在將我的需求提出後,獲得台東縣文化局的熱心協助,取得了同一區域正在進行調查研究的日式宿舍資料,經其中發現現存於寶桑路404巷4號及28號的日式宿舍格局與台東舊宅相同,比對專業單位測繪的平面圖後,藉之檢驗了之前研究後繪出的平面圖的正確性。
寶桑路404巷4號及28號的內部格局圖,後方緣側往外推、左側出入口方式與台東舊宅不同,推斷應屬後期增建。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重建之路 Part 3:外觀篇 – OU Online 大頭歐的網站 - https://goo.gl/1F6etA
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重建之路 Part 3:外觀篇
初步重建完成的草稿,仍有許多細節待確認及調整。
1998年外觀舊照
先從屋外說起,由於台灣濕氣重,為了隔絕濕氣及保持通風,日式住宅皆規定床板需離地至少60公分以上(部份有到70公分),因此建築第一層即為興建連續基礎「勒腳牆」(稱為布基礎),將屋底拉高,用以支撐上方的木地板及樑柱等設施,基礎保持中空,四側皆留有通氣孔,但為避免爬蟲類(尤其是蛇)住到屋底下陰涼空間,然後沒事爬進屋內嚇主人,通氣孔皆有柵欄阻隔,有些是金屬,也有些是泥作,台東舊宅的舊制已不可考。
日式建築著重衛生與通風,第一層連續基礎「勒腳牆」將屋子架高至少60公分(這只是我為了畫屋子而做的示意,實際應不是完全一致)
台東舊宅的布基礎之通氣孔,不過據家人回憶當初應該已經沒有任何柵欄,因為時常會有蛇爬進爬出,小孩也會趴在通氣孔邊往裏頭瞧。
台東舊宅屋頂形式
主屋頂的形式是所謂的「寄棟屋根」(四落水),意思就是屋頂由一條水平的屋脊/正脊與四個方向的斜脊/垂脊組成,共有四個斜面可分別排水;後方便所凸出部份則是「切妻屋根」(二落水),只有兩個斜面。
左為切妻屋根,右為寄棟屋根。
從1998年殘破的舊照片和671號重建的建築綜合推斷,屋緣的瓦片應唐草瓦,原本在繪製3D時只想找個類似的材質貼一貼就算了,但我真的沒事就喜歡幫自己找麻煩,畫了這麼多細節之後,連整棟建築的牆面雨淋板都是一片一片畫好,怎麼可以在屋頂上這麼隨便呢?一但動了這個念頭就停不下來,於是趁著前一陣子在泰國出差前先畫好瓦片,出差那一整週晚上回房間沒事時就一片一片的複製、貼上、調整位置、傾斜角度,但因為當時畫的一個數字誤差,且省略了其中某個步驟,導致回國後發現尺寸有誤,只好整批重畫,所幸掌握了訣竅後,重畫並沒有花上多少時間。
屋頂斜脊收尾用的鬼瓦我只能參考照片畫出約略的形貌,但完全不是實際的造型,只能意會。
1998年屋頂舊照
院子裏有兩棵爺爺當時種下的大樟樹,連同舊宅的圍牆,成為現在唯二尚存的回憶,但因為圍牆其實是後期才增建的,所以家人們對於圍牆本身其實沒什麼感覺,叔叔還一直叫我拆掉它。
1970年代左右照片,應是後期回去探訪時所攝,可看出門口兩棵樟樹已非常茂盛。
3D重建示意圖
廚房外側牆面,據家人回憶,以往這兒有很多彈孔,偶爾小朋友們會跑來這兒挖彈殼。

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重建之路 Part 3:外觀篇 – OU Online 大頭歐的網站 - https://goo.gl/1F6etA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重建之路 Part 4:室內上篇
玄關
推開大門首先面對的就是玄關,進門左側設有鞋櫃(稱為「下駄箱」),但大家不太記得鞋櫃裏到底是幾層,以約90公分(3尺)的高度推算,應該至少有三至四層。玄關與室內空間有約30-45公分的落差,因此設有一台階,小叔叔說以前老爹坐在玄關處教他綁鞋帶,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地模仿哥哥,當時情境歷歷在目。
玄關3D示意圖
位於進門右側的「應接室」,是大姑姑以前的房間,原本官舍設置此一空間之目的是用來與客人會面,由於此區房舍當初是給學校教職員(可能是校長、教諭等較為資深的)因此為顧及身份地位,多設有與日常生活空間區隔開的獨立會客室。
應接室的3D示意圖
1998年的應接室照片,當時部份屋頂已坍塌。
應接室與走道有門相通,進出方式是使用以門軸為主,旋轉拉開的「開戶」形式(就是一般的門啦!),至於其他空間多是用橫向水平推拉的橫拉門,稱為「引戶」,雖然一開始問大家的時候,大家都說當時室內沒有一般的門,只有橫拉門,還一直跟我強調:「日本人那有在用推門的?」但事實上自明治時期開始,民宅和官舍普遍都流行和洋混搭的設計風格,僅主要空間鋪設榻榻米,其餘各間多為木地板且使用西式傢俱,台東舊宅興建於1940年(昭和十五年),應接室使用推門亦是同時期非常普遍的設計。
座敷與居間
日式家屋最主要的空間「座敷」,也是當時一家人生活的客廳。
日式家屋最主要的空間稱為「座敷」,大小是8張榻榻米(8帖),老爹很多年以前跟我形容時就說房子裏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客廳是8帖,爺爺奶奶房間(稱為「居間」)則是6帖,我也是依此做為格局推估的出發點。
全家在客廳合影,可看到後方的「床之間」,內有十字架及聖像,據說這張照片是鄭鴻聲神父照的。
床之間(亦稱為凹間,壁龕)是位於客廳內側,一般接比室內地板高出一節,日本人會在裏頭掛些字畫、花卉、盆栽等裝飾物件,用以展示主人的品味,老爹一家人入住期間,在這普遍被視為家屋中最重要的空間則是放了電唱機和十字架等物,以彰顯天主教對我們家庭的重要性。
1998年的殘破狀況,為何會知道那時房子已經十年無人居住呢?其實是從牆上掛的民國77年曆推斷的。
床之間旁的儲物櫃平常是放被子等物品,姑姑晚上還會睡到裏頭去,就像哆啦A夢一樣,原本是紙門,我們1998年去時已改為木板門。
與座敷相連的是居間,當初是爺爺奶奶的房間,大小是6張榻榻米,裏頭有放雙人床和一張書桌,居間與座敷中間以紙門(稱之為「襖」,紙糊的、不透光的隔間用門)做為區隔。
與座敷緊臨的稱為居間,共六帖,可拉開紙門與座敷連成一大間。
茶之間與炊事場
餐廳3D示意圖
走廊左側另一個主要生活空間則是餐廳(茶之間),大小是4帖,餐廳內側有一個平台,依日本家屋設計的原理推測,此處原始應為儲物空間(押入),老爹他們入住時可能已經沒有原來的紙門,所以當時是利用這個空間準備餐點和放碗盤,老爹說他以前都在這裡幫奶奶桿麵,大姑姑則是在吃飯時間用這裡分配食物給弟弟妹妹,把大家要吃的一份一份排好。
餐廳旁的出格子窗可直接看到院子,小時候大夥兒會坐在窗邊,腳掛到窗外晃來晃去玩耍(窗口可遠眺隔街的女中宿舍群)。
餐廳與廚房之間的櫥櫃3D重建圖。
經過餐廳後到達廚房(台所或炊事場),餐廳與廚房之間有一櫥櫃(食器櫃),1998年造訪時櫥櫃仍保存良好,現存的寶桑路404巷28號宿舍中亦有相同設計,家人說當時飯後會將剩菜剩飯收到櫥櫃中,到了下一個用餐時間大家再一一端出上桌。
1998年所攝的餐廳櫥櫃。
至於廚房的變動應該頗大,由於早期並沒有瓦斯爐等現代設備,1940年代的原貌應為燒柴的灶台,老爹依稀記得以前面向正門側是洗碗筷的水槽,右側則是炒菜作飯的地方,早上起床後在戶外燒煤球,著了以後再拿進來使用,叔叔則說灶台腳落有一個洞,裏頭很多蟑螂,但由於大家的形容模糊不清,且實際構造已不可考,我只能依照網路上找到的一些參考資料依樣畫葫蘆。
餐廳與廚房示意圖
廚房側邊有一組橫拉門可以通往戶外。
廚房側邊有一組橫拉門可以通往戶外,日式住宅多半都有「裏玄關」的設置,位於廚房與浴室之間,讓家中的婦孺日常生活出入之用,與給尊貴的客人所使用的玄關功能區隔。
浴室
廚房另一邊則是接著進入浴室,也是我這次重建中困難最多的地方。
各人說法最大的出入就在於浴室的格局,大家的記憶頗為凌亂,根據大家的說法,當初通往戶外的是橫拉門,大小與正面玄關門同寬(約6呎),這兩扇橫拉門一半是開往浴室,一半是開往廚房,我在許多圖面中都看過類似的設計,但問題就在於:「從廚房進入浴室後,兩者之間該如何隔開?」家人們對此眾說紛云,有些人說沒有門,有些人說是另一扇橫拉門,沒有門理論上是不太可能,難道說進浴室洗澡然後給廚房的人看光光嗎?橫拉門是可能的選項,但從室內配置的邏輯、常理、僅存照片中卻又找不到較為合理通用的設置方式,如果是橫拉門,應是從內牆往通往戶外那一組橫拉門拉過去,兩者呈垂直狀態,但感覺頗不合理,難道浴室的拉門就這樣拉過去頂在側門上嗎?側門中間應該也不會有根柱子做底吧?
在《台灣並南方向小住宅懸賞圖面集》第10-11頁的圖片看到幾乎相同的設計,所以在平面配置上應該沒有疑慮,但轉成3D立體造型時,鑽研許久仍不瞭解其運作方式,目前只能依靠多數人不是很肯定的說法暫時繪製。
《台灣並南方向小住宅懸賞圖面集》第10-11頁原圖及局部放大圖,畫面上虛線的意思是?實線的意思又是?
有些人問我為什麼浴室要有門通往戶外,其實很簡單,早期都是燒水都是在戶外,靠著燒柴或煤炭做為燃料,浴室對外開門可以方便取水及倒水。
我們1998年造訪時發現最後的住戶利用浴室側的儲櫃空間(稱為「物置」)建了一個現代的抽水馬桶,據家人回憶,原始空間是面走廊開的櫥櫃,爺爺在裡頭儲存私釀的酒,看來我找到了我們家族釀酒的基因源頭了。
另外,浴室另一側可通往後方的女中室,但老爹等人入住時期是常閉狀態,而門的形式據老爹等人回憶應該是橫拉門,但實際舊制不詳。
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重建之路 Part 4:室內上篇 – OU Online 大頭歐的網站 - https://goo.gl/h5RPiv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重建之路 Part 5:室內下篇
緣側
房屋後方緊臨座敷與居間的是稱之為「緣側」的長廊,可以引入室外光線及保持通風,唯老爹一家入住的時期緣側內側門窗已不在,僅保有一片片木板門,稱為「雨戶」,雨戶是設置在緣側外牆處、門或窗最外層的一層木板,用來遮風避雨,是當年防颱的必要工具,好幾次颱風時幾個男生都在夜晚風雨正強時頂著雨戶一整晚,以防被風雨吹垮時。據老爹說當時這一片片木板門不用時則可以一路推到緣側盡頭收納起來,因此推測當時牆外應設有「戶袋」,即收納雨戶的地方。
緣側示意圖
雨戶因為年代久遠,木板上有許多小洞,老爹說晚上把雨戶關起來時,他睡在客廳地上,可以看到小洞透出光線,好像很多動物的眼睛在盯著他一樣。
收納雨戶的戶袋,理論上應該是長這樣吧?
緣側與主要兩個房間之間的紙拉門形式正式名稱為橫繫障子,障子是以木作出小格子的框,糊以和紙的門,用可透光以引入更多光線至主房內。
1998年舊照,當時已經往外拓建
1998年造訪時可發現緣側已往外拓建變成室內空間的一部份,現存的寶桑路404巷4號及28號亦有一樣的改建。由於緣側外與地面有落差,一般日式宿舍會於外側設置稱為「沓脫石」的踏腳石,作為戶外土地與建物加高地板間的階梯,根據家人回憶當時應該設有二處沓脫石。
外側設置稱為「沓脫石」的踏腳石(示意圖)
便所
緣側的盡頭是便所,其中分成兩間,一間是洗手台和小便斗,另一間則是蹲式馬桶,蹲式馬桶大家比較沒有爭議,都說馬桶面對後方下擺處設有開窗通風,平時在上廁所時還口看到後面院子地上,不過老爹說通風窗上方有一片小木板的平台可以放置衛生紙之類的雜物,但我並未找到類似的設計或合里的設置方式。
1998年舊照,馬桶方向和早期相反;馬桶蓋,早期類似形式
而男生們對於小便斗的回憶都很模糊,材質是木頭或陶瓷皆無法確定,而洗手台造型更不可考,大家回憶不起,畢竟這種生活瑣事誰會記得那麼清楚,而我到現在也還未找到可供參考的圖面樣式,僅在臺北縣政府文化局《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報告中找到洗手台可能的參考資料。
題外話:在畫便所的時候,我問老爹上完廁所後怎麼沖水?他說那時候那有沖水這種事?上完廁所後要拿蓋子把馬桶蓋上,定期會有人來清位於戶外的化糞池。
進出廁所的門應為開戶,雖然老爹說以前是橫拉門(引戶),但參考同時期之圖樣設計,並未看到以引戶為進出方式之設計,由於廁所等空間長期以來應以開戶為主,推測仍應是使用開戶。
子供室
重建示意圖
經過便所的後方角落則是子供室(或女中室),當初是老爹的房間,在老爹上了大學離家之後,就變成二叔叔使用,姑姑們說叔叔一天到晚關在裏頭不出來,很神秘,但老爹和叔叔都不記得當時是否有門,不過根據大家的形容和實際推測,理論上應該是有一扇門(開戶),參考1998年舊照,可看到老爹身後應為房間的門,形式正式名稱應為「吹寄舞良戶」。
1998年舊照
大家都想不起來室內天花板的造型,畢竟誰會沒事注意這些事呢?不過還好我1998年有拍了一張,根據資料,多數的房間應是一樣,如果我的理解沒錯,正確名稱應為「吹寄天井」。
後記
繪圖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由於圖面已失,僅存的照片角度不多,僅能靠大家的記憶、為數不多的照片、其他類似建物推敲,因為並非科班出身,只能自學,光是理解那些文字就花了點時間,但一但搞懂了相關的邏輯之後,許多原本看不懂的資料馬上迎刃而解。
這次的初稿畫了兩個月,比我想像中要快了一些,原本是打算在所有的細節都確認後才開始繪製,但因為是利用下班後的業餘時間進行,很多資料取得不易,慢慢做的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可以開始繪製,因此轉了個念頭,先畫出來再慢慢修細節,而且讓大家實地進去體驗之後,或許會激出更多的回憶。
畫成3D的好處是能夠協助彼此溝通,以前有時候老爹和家人們形容小時候的畫面時,我們也只能靠想像去嘗試瞭解,但透過VR的時候,叔叔可以明確的指著房間中某個角落,說明當初在這兒發生了什麼事,在院子裏那個點上種了什麼植物,在那個櫃子裏放了什麼東西,好像我們也在那兒目睹一般的清析。
在進行這個計劃的時候,同時看了很多其他歷史建物的復原過程,我一直好奇,這棟七十餘歲的建築,到底要恢復到那個階段在最有意義?當文史學家在進行重建時,該如何認定、判斷每一個時代的意義?
就跟當年在高鐵主張修復零系新幹線一樣,修復歷史文物的過程一直面對修好 vs 恢復,但一般人不能理解這兩者的差異,恢復早年使用時期的狀態,和讓文物修好又可以重新再利用,其實有時候並不能劃上等號,但孰優孰劣就是見人見智了。
我的3D重建是藉由實際住過的人的回憶,結合史料及現存建物,綜合評估後來判斷到底那些部份是後期增建,那些部份是原始設計,依此在電腦環境中建出最接近實際的狀況。
但過程中我也觀察到,現今許多正在進行修復的建物,有些直接找了建築事務所,就尚存部份進行量測後,簡單的推估一下,以符合現代思考模式的方式直接重建,對於史料研究、使用人經驗等部份似乎有所忽略,以致於修復完成的建物與實際狀況有所出入,這點或許也是強人所難,各縣市的經費有所不同,也許因此而導致主事者心有餘而力不足,亦或許負責單位並未具備充足的史實考察能力、技術、或意願,一般民眾也不會要求那麼多,也沒人知道五十年前這些建物的真實像貌,就照大家認為、同意的方向差不多的概起來了事。
但如果不仔細審慎,今天錯誤的重建就會成為以後的範本,久了以後積非成是,影響不可謂不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但透過重建的過程我也與這老宅培養了感情,它不再只是照片中一棟建築,仿佛我也曾經在那兒住過一般。
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重建之路 Part 5:室內下篇 – OU Online 大頭歐的網站 - https://goo.gl/764uKU


老建築總是帶給人溫潤的歷史感,寶町藝文中心是日式建築活化的絕佳例子,前身是舊市長官舍建築群的寶町藝文中心,距今已有77年的歷史。整建完成後,風華再現,為臺東市又增添一處值得細細品味的藝文空間。
寶町藝文中心 | 台東觀光旅遊網 https://bit.ly/3FJH2bz
「寶町藝文中心」原為臺東市中山路與寶桑路口處的舊市長官舍建築群,是昭和11年(1936)所興建的職務宿舍,共有6間日式木造建築。這幾棟日式宿舍全為地面一層的木造結構,包括宿舍、庭園等,形制完整,建築完美,具有歷史價值。
 這些日式官舍原本年久失修,影響市容觀瞻,整建完成後,將室內空間規劃成小型藝廊、藝文團體交誼室、藝文資料室等,庭院增設小型展演場,不僅可舉辦藝文展演活動,夜間亦可設置蚊子電影院。寶町藝文中心的出現,不僅改善了市容,也提供一處臺東市民可以休憩、遊戲的空間,並且成為市政資料展示中心及地方藝術家或藝文社團交流、聯誼的場所。寶町濃濃的懷舊感與藝文氣息,值得來此漫步,感受老建築新生的活力。寶町藝文中心 | 台東觀光旅遊網 https://bit.ly/3FJH2bz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小張的部落格: 新營市大同路39號老宿舍 有沒有未來? - https://goo.gl/ixTH4s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一秒到日本!日式老宅改建 文青系甜點店金錦町正式開幕一秒到日本!日式老宅改建 文青系甜點店金錦町正式開幕 | ETtoday 旅遊雲 | ETtoday旅遊新聞(旅遊) - https://goo.gl/ncHNyp
By Ettoday旅遊雲, travel.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二月 20日, 2019
▲文青系甜點店金錦町正式開幕,這個緣廊將成為打卡熱點。
記者黃士原/台北報導、攝影
台北市金華街沿街曾經是許多日本公務員的宿舍,這些至今將近80-90年的建築物,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老房子文化運動」及許多民間團隊的規劃下,陸續有了新的生命,像是剛開幕的文青系伴手禮甜點「金錦町」旗艦店,邀請到創造出藍曬圖劉國滄團隊,使老宅完美重現日式建築的傳統特色,讓人有著身在日本的錯覺。
20日正式開幕的金錦町,就位於錦町日式宿舍群,是台灣日治時代建於台北市錦町的中等階級官舍群,年代約為昭和時代,錦町的日本宿舍屬於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的員工宿舍,在當時稱為「錦町六條通」,而「金錦町」旗艦店則是其中位於金華街84及86號的一棟。
▲20日正式開幕的金錦町,就位於錦町日式宿舍群。
▲很有日本味的建築。 
▲房子邊的小路。
錦町日式宿舍群之空間格局為日式住宅風格,外觀特徵是編竹泥牆外貼雨淋板、屋架為木桁架、屋面舖日式黑瓦,經過修復之後,右邊主建築物是伴手禮區,除了金箔蜂蜜蛋糕、鳳梨酥之外,還有各種特別的伴手禮,例如有四款幾何造型的常溫幾何蛋糕,口味分別有抹茶、甜菜根、南瓜及竹炭芝麻口。另外還有豬年限定的金豬幾何常溫蛋糕。
往伴手禮區裡頭再走,可以看到由木造房屋隔起來的小庭院,而許多小房子則被改裝成用餐區,有點像是包廂。至於另一棟主建築物也是用餐區,座位比較多,擁有現代摩登的座椅。
▲小庭院。
▲後半部小房間內的座位。
▲同樣也是在小房間裡的座位區。
金錦町不只有招牌的金箔蜂蜜蛋糕,此次更推出了許多視覺系甜點,以幾何為概念出發,將不同的線條與輪廓幻化融入在每個的甜點中,其中「小胭脂」幾何蛋糕表達出內心無來由的悸動躍上心頭,內陷夾帶草莓果泥及覆盆莓果泥,酸甜的滋味醞釀出愛情的風情萬種。看似以數個圓形堆疊而出的「貴妃」,染上沉穩的莫蘭迪藕紫色系,結合荔枝果泥與茉莉綠茶,呈現東方美人如花一般的雍容。
▲招牌金箔蜂蜜蛋糕。
▲常溫幾何蛋糕。
▲看似以數個圓形堆疊而出的「貴妃」。
▲白日夢慕斯蛋糕。
▲琥珀糖。
除了慕斯蛋糕,金錦町更創作出了可以吃的寶石,這款琥珀糖「琉璃」成分單純,以寒天與砂糖製成的日式傳統和果子,外皮是爽脆的砂糖結晶,一口咬下卻是軟芯清爽的寒天。
金錦町不只是熱搜的文青系伴手禮甜點店,未來也會開放人文沙龍空間供所有喜愛藝術及文創的民眾使用。 
金錦町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86號 
電話:02-2396-1528


台大日式宿舍戴運軌故居 修復開工
台北市直轄市定古蹟「台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潮州街九號」,昨舉行修復工程開工鑿榫祈福典禮。(記者甘孟霖攝)
台大日式宿舍戴運軌故居 修復開工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8846g9
2023/11/04 05:30
〔記者甘孟霖/台北報導〕台北市直轄市定古蹟「台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潮州街九號」,昨舉行修復工程開工鑿榫祈福典禮,這項工程由文化局補助,投入總經費約一億元,預計於二○二五年底修復完成,重現北市兩棟現存最高等級的高一種日式官舍風貌,以及橫跨日治到民國時期展現的豐富文化記憶。
台北市長蔣萬安出席典禮表示,台北市現存文化資產已達五百多處,為全國最多,市府很重視古蹟修復活化,此次文化局除了補助台大相關修復經費,也接受校方委託代辦工程。他說,戴運軌是台灣物理界的教父級人物,創立台大物理系,不僅是教育家,更是一位先驅者,希望古蹟修復完成後,能再現戴運軌在這裡生活過卅五年的軌跡與故事。
文化局指出,戴運軌寓所及潮州街九號在二○一七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二○一二年完成兩棟建物調查研究,其規模及平面形式在台灣日式宿舍相當罕見,且尚保存原有構建,具有高度建築及歷史價值,兩棟建物自二○○二年起就無人居住,閒置多年期間遭遇颱風、地震及蟲蟻蛀蝕等損害,至今年才完成修復規劃設計
台大校長陳文章說,戴運軌對台灣貢獻良多,修復建築更能在精神層面與歷史上賦予更多意義,台大有許多歷史建物,修復費用龐大,感謝北市府能協助修復。
台大日式宿舍戴運軌故居 修復開工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8846g9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

修復物理教父戴運軌寓所 蔣萬安期許最高等日式官舍風華再現
2023-11-03 14:56 聯合報/ 記者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修復物理教父戴運軌寓所 蔣萬安期許最高等日式官舍風華再現 | 大台北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6PZ6eS
台北市長蔣萬安上午參加直轄市定古蹟「國立台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潮州街9號」修復工程開工鑿榫祈福典禮。記者楊正海/攝影
台灣大學擁有豐富文化資產,其中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潮州街9號,列為市定古蹟,年久失修,上午舉行修復工程開工鑿榫祈福典禮。蔣萬安指出,戴運軌是台灣物理學之父,也是教育家,曾在這住了35年,有許多故事,今開工後期待民國114年完工,讓風華再現;文資委員也希望修復後不是做餐廳、咖啡廳,而是將戴運軌至愛的物理學在這發揚光大。
北市文化局這次除補助台大工程修復經費外,也首次接受台大委託代辦古蹟修復工程,維護北市文化資產,修復工程將投入總經費約1億元,其中主體修復工程經費近8000萬元,預計於114年底竣工修復完成,重現兩棟台北市現存最高等級的高一種日式官舍。
文化局指出,戴運軌寓所及潮州街9號在96年登錄為歷史建築,101年完成兩棟建物調查研究。因為是戴運軌長達35年的生活空間,具有高度硬體建築及歷史文化的價值,文化局在106年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此兩棟建物於91年起即無人居住,閒置多年,遭遇颱風、地震及蟲蟻蛀蝕等損害,今年完成修復規畫設計,並接受台灣大學委託進行古蹟修復作業。
蔣萬安指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古蹟是城市記憶,談到文化資產,大家也許以為是台南、新北市或台中市最多,其實最多的是台北市,有500多處,就像大型博物館;戴運軌是物理教父,是教育家也是先驅者,在這住了35年,有許多故事,希望修復後能讓風華再現,為北市百年歷史增添色彩。
台大校長陳文章表示,戴運軌曾是台大代理校長,對台灣貢獻非常多,不只是修復建築,而是賦予更多精神和歷史意義。台大校區有62棟古蹟、歷史建物和紀念建築,修復經費若用一坪55至60萬來算,修復要300多億,不是一間學校所能負擔,很高興北市府能幫助修復。
文資委員薛琴指出,戴運軌在這間房子住了這麼多年,希望修復以後再利用,不是做餐廳、咖啡廳,而是把戴運軌至愛的物理學,能夠在這充實、發揚光大。
修復物理教父戴運軌寓所 蔣萬安期許最高等日式官舍風華再現 | 大台北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6PZ6eS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戴運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
經調查研究後,發現潮州街7號及9號之規模及平面形式在臺灣日式宿舍為孤例;為本市難得之巨大日式宿舍,屬臺灣少見具「入母屋頂」極高等之官舍,室內格局保留完整,具古蹟價值潛力。保存原有構件多,其規模及建築室內空間的構成,以及細部設計都很精彩。本建物日據時期為高等官二等官舍,曾作為臺大醫院前身之臺北醫院醫長官舍使用,戰後為戴運軌寓所。戴運軌為當年臺北帝國大學改制為臺灣大學之重要推手,曾任臺大首任教務長及代理校長,為臺灣物理界之教育及先驅研究者,本建物具歷史人文之保存價值。本建築以紅磚(#d26537)、褐色(#90856b)部分結構與藍色(#828a93)大門為建築外觀顏色。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Rra0Dk
--------------------
台大3歷史宿舍 可望升格古蹟
全台格局最大的日式官舍
04:102017/08/30 中國時報 陳燕珩
台大3歷史宿舍 可望升格古蹟 - 地方新聞 - 中國時報 https://bit.ly/47IOFLu
位在潮州街7號的日式宿舍,曾是台灣物理學之父戴運軌寓所,由於年久失修,屋頂坍塌嚴重,需緊急搶修。(陳燕珩攝)
台灣大學擁有豐富文化資產,其中3處宿舍早年被列為歷史建築,文資委員昨現勘指出,司法院前院長戴炎輝故居保存擺放「淡新檔案」的老書櫃潮州街2處宿舍分別是物理學之父戴運軌和總督府教育廳長宿舍,為全台建築格局最大的日式官舍,3處皆有古蹟價值,預計9月提送文資會審議。
9月提報文資審議
文資委員發現,戴炎輝故居等3處歷史建築宿舍,指定歷史建築至今已10年,具備古蹟價值潛力,昨重新現勘審查。
位在南昌路2段的「戴炎輝寓所」,建築保存狀況良好,戴炎輝早年擔任法學教授、司法院長時曾在此居住,著名的「淡新檔案」就是他由命名、整理,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清朝行政檔案。走進屋內,還可看到當年存放淡新檔案的老書櫃,上頭還有檔案編碼,讓文資委員直呼是「新發現」。
屋頂坍塌需緊急搶修
另外,位在潮州街7號、9號的房舍,分別是台灣物理學之父戴運軌和日據時期教育廳長宿舍,2處加起來約1000坪,完整保存大型庭院和室內格局,還擁有少見的「入母屋頂」。不過,由於年久失修,屋頂坍塌嚴重,落葉、瓦片堆滿地,需要緊急搶修,避免房舍持續損壞。
文資委員薛琴認為,校方要盡快處理坍塌,但絕對要謹慎,一片一瓦都要收集起來,避免有價值的材料被誤丟,另外,建物構法特殊,整理時要詳盡記錄,未來修繕才不會太麻煩;至於文資價值提升部分,現勘委員一致認同3處均有古蹟潛力,預計9月中送入文資會審議「升格」。
台大表示,9月中改善期限前會做好室內外的環境清理,針對潮州街宿舍會提送緊急加固計畫,做局部的棚架支撐,這2處已進入促參程序,通過中央審核後,近期會積極對外招商。
台大3歷史宿舍 可望升格古蹟 - 地方新聞 - 中國時報 https://bit.ly/47IOFLu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新生南路1段97巷5號|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代表圖像_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新生南路1段97巷5號_20220617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炎輝寓所-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台北最高等日式官舍百年古蹟動工整修 文化局補助台大8千萬!後年完工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台北市直轄市定古蹟「台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潮州街9號」,今(3)日舉行修復工程開工鑿榫祈福典禮。本工程由文化局補助,投入總經費約1億元,預計於2025年底修復完成,重現北市兩棟現存最高等級的高一種日式官舍風貌,以及橫跨日治到民國時期展現的豐富文化記憶
「台灣物理學之父」戴運軌寓所修復啟動 預計2025年底重現高等日式官舍風貌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41aunbh
---------------------
蔣萬安擔任主典者,為修復工程祈福祝禱。(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台大日式宿舍修復工程 動工 https://bit.ly/417Ct4g
直轄市定古蹟「國立台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潮州街九號」三日辦理修復工程開工鑿榫祈福典禮,台北市文化局三日表示,除了補助台大工程修復經費之外,也首次接受台大委託代辦古蹟修復工程,期待台北市政府與台灣大學共同合作,維護台北市重要文化資產。這次修復工程將投入總經費約一億元,並由文化局補助經費近八千萬元,預計於一一四年底竣工修復完成。
修復完成後,能夠重現兩棟台北市現存最高等級的高一種日式官舍風貌,橫跨日治到民國時期所展現出的豐富歷史、建築、人文涵養與城市的文化記憶,也期待台灣大學未來在營運上能兼顧古蹟活化再利用與公益性。
台北市長蔣萬安致詞表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而古蹟是城市的記憶,台北市是全國文化資產數量最多的城市,目前已有超過五百處文化資產,民眾在街頭巷弄中常會發現有在地特色的空間,兩棟進行開工修復的日式建築是台北市僅存的高一種日式宿舍,非常珍貴,因此文化局也支持補助台灣大學相關經費。
蔣萬安也提到,台灣物理學界的先驅者戴運軌曾在此處住了三十五年,建物中充滿許多記憶與故事。蔣市長也表示台北市的百年歷史就像百年的教科書,期待兩棟建物於一一四年修復完工後再現風華,讓台北百年歷史再添光彩。
戴運軌寓所及潮州街九號於九十六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一○一年完成兩棟建物調查研究。有鑑於此兩棟建物之規模及平面形式在台灣的日式宿舍中相當罕見,且仍保存原有構件;同時也是台灣物理學之父—戴運軌先生長達三十五年的生活空間,具有高度硬體建築及歷史文化的價值。
台北市現有文化資產已達五百多處,由台灣大學管理的文資數量約佔十分之一,作為全國文化資產數量最多的城市及管理文化資產佔全市比例最高的單位來說,龐大的維護、修復費用及吃緊的人力,對於北市府及台大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文化局除補助台灣大學本案修復經費,並接受台灣大學委託代辦修復工程,代表北市府積極協助台灣大學進行文化資產保存。台大日式宿舍修復工程 動工 https://bit.ly/417Ct4g


臺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市府新聞稿-臺北最高等官舍古蹟戴運軌寓所、潮州街9號今日修復動工 https://bit.ly/3Rb48Nf
臺北最高等官舍古蹟戴運軌寓所、潮州街9號今日修復動工
北市府與臺大合作修復文資 再現百年古蹟歷史風貌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直轄市定古蹟「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潮州街9號」今日辦理修復工程開工鑿榫祈福典禮,由蔣萬安市長及國立臺灣大學陳文章校長親自出席,同時新營里莊柏辰里長、臺北市議員徐立信及吳志剛辦公室代表也共同出席宣告修復工程正式啟動。文化局除補助臺大工程修復經費外,也首次接受臺大委託代辦古蹟修復工程,期待臺北市政府與臺灣大學共同合作,維護臺北市重要文化資產。本修復工程將投入總經費約1億元,並由文化局補助經費近8,000萬元,預計於114年底竣工修復完成後,能夠重現兩棟臺北市現存最高等級的高一種日式官舍風貌,橫跨日治到民國時期所展現出的豐富歷史、建築、人文涵養與城市的文化記憶,也期待臺灣大學未來在營運上能兼顧古蹟活化再利用與公益性。
蔣萬安市長致詞時表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而古蹟是城市的記憶,臺北市是全國文化資產數量最多的城市,目前已有超過五百處文化資產,民眾在街頭巷弄中常會發現有在地特色的空間,今天兩棟進行開工修復的日式建築是臺北市僅存的高一種日式宿舍,非常珍貴,因此文化局也支持補助臺灣大學相關經費。蔣市長也提到,臺灣物理學界的先驅者戴運軌曾在此處住了三十五年,建物中充滿許多記憶與故事。蔣市長也表示臺北市的百年歷史就像百年的教科書,期待兩棟建物於114年修復完工後再現風華,讓臺北百年歷史再添光彩。
戴運軌寓所及潮州街9號於96年登錄為歷史建築,101年完成兩棟建物調查研究。有鑑於此兩棟建物之規模及平面形式在臺灣的日式宿舍中相當罕見,且仍保存原有構件;同時也是臺灣物理學之父—戴運軌先生長達35年的生活空間,具有高度硬體建築及歷史文化的價值,文化局於106年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此兩棟建物於91年起即無人居住,閒置多年來又遭遇颱風、地震及蟲蟻蛀蝕等損害,惟因建築量體龐大及修復經費高昂,使得修復工程一直遲未啟動。文化局考量此兩棟古蹟的價值極高,若不再進行修復工程將影響其文化資產價值,遂積極協助臺灣大學辦理保存工作,分別於109年完成兩棟建物的修復及再利用計畫、110年完成搭設保護性鋼棚架,111年完成大木作加固與屋瓦材料整理,完成重要文化資產訊息保存並進行規劃設計,112年完成修復規劃設計,並接受臺灣大學委託進行古蹟修復作業。
戴運軌寓所及潮州街9號分別於1921及1922年興建,屬於1922年頒布「臺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中的高一種官舍,為官舍等級中最高的,且為現今臺北市僅存的兩棟高一種官舍建物,其中1棟又為戴運軌先生長年居住的寓所,戴運軌曾任臺灣大學代理校長,並創辦臺灣大學物理系,為臺灣物理界之教育及先驅研究者,兩棟建物整體見證了1920年代臺北都市的發展歷程、高等官舍建築的建築史物證與戴運軌先生的歷史生活場域獨特性。兩棟日式宿舍配置有踏込、玄關、待合室、應接室、書齋、座敷、次の間、茶の間、小兒室、書生部屋、中口、女中部屋、炊事場……等空間,可歸納為「待客」、「居住」及「服務」三大部分,具有單獨的洋式待客空間及和洋折衷的空間配置、明確的空間使用性質及出入口動線與集中設置的服務空間,構造為全木造日式宿舍,其建築構造特殊,於入口處採「入母屋」之形式,並將雄偉之「破風」設於入口上方,氣勢非凡;因應地域性氣候,於「外壁」採用「押椽式下見板張」,並於末梢安設「雨押」以防止雨水回流,且整體下見板寬度較寬,與一般常見的日式宿舍有所不同;運用不同天井(如洋風式的「漆喰天井」與傳統的和風式「竿緣天井」)區分空間使用性質。
臺北市現有文化資產已達五百多處,由臺灣大學管理的文資數量約佔十分之一,作為全國文化資產數量最多的城市及管理文化資產佔全市比例最高的單位來說,龐大的維護、修復費用及吃緊的人力,對於北市府及臺大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文化局除補助臺灣大學本案修復經費,並接受臺灣大學委託代辦修復工程,代表北市府積極協助臺灣大學進行文化資產保存。本次修復工程針對主體建物及兩處再利用必要設施建物進行修復,除恢復高一種官舍的外貌及空間格局,亦將保存戴運軌的生活空間及傢俱,未來將透過展示的方式呈現,讓此兩棟建物的建築及歷史文化價值都能完整保存。古蹟將由臺灣大學辦理後續營運招商,再由營運廠商依營運方向,進行圍牆、庭院景觀敷地、室內及必要性設備等的再利用設施。未來北市府會盡力持續協助公私有文化資產管有人保存臺北市的文化資產,期望未來的活化能兼顧歷史文化展示與永續經營活化,讓這兩棟百年古蹟能展現豐富歷史人文底蘊,讓屬於臺北的歷史文化故事得以永久流傳下去。
臺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市府新聞稿-臺北最高等官舍古蹟戴運軌寓所、潮州街9號今日修復動工 https://bit.ly/3Rb48Nf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台灣日式建築:官舍 —— 台灣樣.建築百科財團法人空間母語文化藝術基金會

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台灣日式宿舍的發展與類型/台東民權里日式宿舍群重建之路-文官

台灣日式建築:官舍 —— 台灣樣.建築百科財團法人空間母語文化藝術基金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