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農田竟成垃圾堆/滅農的國家/「狗屋式」農舍/臨路農地因交通運輸便利非常搶手,近三年國道沿途農地漲幅超過一倍,其中農地附廠房每坪成交價約10-12萬元,租金每坪約280-350元,若僅有農地買賣,每坪成交價約6-8萬元,農地租金每坪約80元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SzvNHt


台灣水田多樣性功能之價值 - Google 搜尋 - https://goo.gl/w9KCzT

活化水田彰顯農業三生功能 - 水利技師公會 http://www.hydraulic.org.tw/new/upfile/post/%E8%83%BD_(100-110).pdf
休耕農田對地下水補註技術探討(I) - 交大土木工程學系 - 國立交通大學 http://www.cv.nctu.edu.tw/chinese/teacher/paper_teacher04/53.pdf


休耕/耕地之減少主要來自水田之流失/農地具有生產、生態、景觀、遊憩及開放空間之功能/「保育地役權(Conservation Easement,以下簡稱為CE)」以保護農地並合理補償地主/米貴傷民與穀賤傷農竟同時在台灣出現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Z76HXG
台灣農業的困境/全國農地總價/每戶人口及耕地面積則分別降為四點九六人及一點0八公頃/政府每年花費一百億元補貼休耕。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R2rJWu
全國農地總價/台灣農民為什麼比大陸農民有錢/台灣農民人均年收入是大陸農民的25倍/大陸人均耕地面積為1.4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4.8畝,大陸每畝耕地創造出的產值為2,360元元/台灣人均耕地約0.4畝,但每個農業活動人口擁有耕地面積接近14畝,人均每年創造的產值超過5.8萬元.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BhgVsj
投資農地/農舍變身民宿/贈與農地要免稅「雙要件」/公告土地現值/路線價/目前台灣地區採用綮榮街道路線價法者大約只有3%,一般路線價法約15%,其餘都是區段價法。休耕等補助:為免生產過剩,農地休耕種綠肥植物,政府每年提供2次休耕補助金,以1分地(約300坪)補助4,500元計算,如果僱請農民以大型機具種植綠肥的人事成本為1分地2,000元,扣除成本,還淨賺2,500元,等於1分地1年就有5,000元的收入。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DHpq87
水費/自來水之父巴爾頓/每人日生活用水量/2016年國人生活用水量調查/人日均用水量卻逼近276公升/每人日均用水降到250公升/台北仍是全台用水量最高縣市,每人日均用水量仍超過333公升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V66GtS
「人社精神」除了對於人以及社會理解與關懷,更要以人文社會科學的能力作為基礎-奠基在人文社會科學能力上的「人社精神」,才能達成真正的理解與關懷/關懷也不僅止於是口頭上的,而是實踐的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yCLkBT
以訛傳訛的「大安」到底是什麼?台北東區原來有個大水池-從「大灣」到今天的SOGO百貨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1yQFEm


農業用水7成太浪費?農委會研究:農用水入滲地下水,每年可補注6座翡翠水庫的量 | 上下游News&Market - https://goo.gl/meyNcd
農業用水7成太浪費?農委會研究:農用水入滲地下水,每年可補注6座翡翠水庫的量
by 上下游記者林慧貞上下游記者林慧貞 on 2014 年 12 月 29 日 in 十年大旱缺水休耕系列報導, 系列專題, 農學堂
農業用水7成太浪費?農委會研究:農用水入滲地下水,每年可補注6座翡翠水庫的量 | 上下游News&Market - https://goo.gl/meyNcd
台灣面臨十年大旱,明年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嘉義等地將停灌4萬多公頃,經濟部解釋,農用水佔國內用水七成,旱象未解,「不得已」才休耕。攤開經濟部2012年的資料,農用水比例確實佔了72%,其次為民生用水18%、工業用水10%,也因此每年旱災時,農用水總是背上浪費用水的黑鍋。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很多學者的研究推翻了這個想法。
農委會曾委託台大調查「水田公益機能評估」,依據各地水田面積、土壤入滲性質、水稻生長期田面湛水深變化,估算全台稻田灌溉水,補注到地下水的效益,結果發現全台38萬公頃水田,每年可補注的地下水,高達20億立方公尺,等於6座翡翠水庫的有效蓄水容量。若以水庫開發的原水平均價每噸11.15元計算,地下水涵養效益高達223億。
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也統計,民國99年,彰雲水稻田兩期作,農用水入滲到地下水的比例高達四成。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則指出,2002 年到2004年, 水稻田停灌總面積約 20.8萬 公頃,減少6.5萬噸地下水補注量,接連停灌更間接讓河川汙染更嚴重,也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
農委會近幾年不斷提倡「藏水於農」的概念,諷刺的是,這次停灌休耕支付給農民的30億補貼,身為被斷水的主管機關,農委會必須負擔近五成,經濟部二成,科技部只佔一成,農委會坦言,未來應研議是否調整經費比例。
學者研究,四成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每年用掉173億噸水,農用水就佔了120億,其中有六成、約73.4億用在水稻,每當水資源缺乏,農用水總是成為第一個被借調的對象,2002年到2006年,五年間就出現四次停灌紀錄;包含這一次,近14年(2002年到2015年),農用水已六次共體時艱,停灌休耕。
單從數據來看,農用水確實是用水大戶,因此有部分民眾認為,農業用了七成水,卻只貢獻不到2% GDP,本就不符成本效益;然而,許多研究報告都指出,相對於工商業,用過的水隨即成為廢水,或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淨化再利用,農用水不僅可補助地下水,還有滯洪、自給自足的功能,卻往往被隱藏在數字之下。
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長期研究地層下陷,曾和農委會農田水利處,共同撰寫《彰雲地區農業水資源利用之現況與建議》,推翻了許多人對於農業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的刻板印象。
文中指出,由於水稻耕作時,長時間維持湛水狀態,灌溉用水經垂直與側向,入滲進地下水體,以民國99年為例,彰化稻田平均每天入滲率約3.57釐米,雲林縣則是3.63釐米,以120天耕作期,對應兩地的稻田面積,該年度田間入滲量約為3.93億立方公尺(編按:一立方公尺等於一噸,等於一度水)。
每公頃稻田約需1萬立方公尺水量,彰雲該年度稻田的總用水量為9.09億噸。對照之下可發現,這些水有43.2%匯入滲到地下,補充地下水。也因此,該研究認為,每逢乾旱期間,農用水總被要求調整支援,「然而農業灌溉用水之效益不僅只是生產農作物之獲利,對於環境維護更是具有實質之助益。」且相較於工業及民生用水的抽水型態,農業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的比例,「應相對輕微。」
10872358_10204835799589783_417480890_n-600x400
全台農用水補注地下水量,相當於6座翡翠水庫
農委會為了將稻田效益生態環境效益量化,2006年起,特別委託台灣大學團隊,研究「水田公益機能評估」,得出了更驚人的結論。
台灣農田水利會水稻田灌溉面積約38萬公頃,不同生長時期,水深高度也會有所不同,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劉振宇以現地試驗,結合入滲理論數學模式,以及現有灌溉制度,考量各地水田面積、土壤入滲性質,以及水稻生長期田面湛水深變化,估算台灣水田地下水補注量,每年達20億立方公尺,等於6座翡翠水庫的有效蓄水容量。
這些由稻田入滲的水,可說是天然的「地下水庫」,若以水庫開發的原水,平均單價每噸11.15元計算,效益高達223億。
類似的研究,也出現在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發表的《北部地區乾旱時期農業用水調用機制之研擬》,文中指出,水田地下水補注每年達 20 億立方公尺, 「能有效減緩西南沿海地區,因大量抽取地下水而日益嚴重的地層下陷問題」。
從以上研究看來,農田灌溉的同時,也是在幫土地涵養水分。值得注意的是,農業工程研究中心指出,從 2002 年至 2004 ,水稻田停灌總面積約 20.7萬公頃,減少地下水補注6.5億立方公尺。換句話說,雖然因農田停灌,讓民生、工業用水得以如常運用,但同時也損失了近兩座翡翠水庫蓄水量。
10887790_10204835798789763_2057864696_n
每公頃農田等於2600部冷氣機
若拿出數據比較,農田的經濟效益可能大出許多人意料。除了涵養地下水,稻田中的水蒸發時,會帶走一部分熱能,台大團隊曾對照2004年10月8日桃園、新竹、宜蘭等地的水田溫度,平均約為23.8℃,都會區為30.9℃,可見水田有調節氣溫的功能。
團隊也曾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實地測量稻田的蒸發潛熱,共計5127kW,扣掉土壤本身的蒸發散功效,換算成冷氣開機度數,種稻每公頃可節省4497度電。農業工程研究中心進一步換算,每公頃水田蓄水,相當於 2600 部家用冷氣機的冷房效果。
此外,水田還具有吸納洪水、減少碳排放、淨化水質、防止土壤沖蝕等功能,台大團隊以2009年稻田可耕地41萬公頃計算,全台灣稻田公益機能高達886億元,尚未包括其所帶來的生態效益、減緩地層下陷的功能。
上述這些效益,從未出現在GDP或水利署的考量,農業工程研究中心也為稻田抱不平,報告中指出,稻田不斷停灌休耕,可能影響儲水的功能,一旦棄耕,圳路失修、雜草叢生,未來要恢復必須付出昂貴成本,甚至永遠無法恢復;對農家而言,停灌迫使農民生活習慣改變,造成勞動力外流。
「雖然就產值而言,農業較其他標的來說相對較低,然而「三生農業」用水上的外部效益驚人,對於國土水資源具有重大貢獻,移用農業用水需將此納入考量。」
農委會:已考量三生功能和效益
對此,水利署發言人賴建信表示,分配用水絕對不是只有考慮生產,生態和生活也是評估考量,但實際的評估由農委會負責。
對於水田公益評估,農委會農田水利處處長張敬昌表示,確有這個委託案,農田在滿水時有滯洪、補注地下水功能,屬於不可量化的效益,「問題是今天就是水不夠」,農委會評估時已有考量三生功能,不只著重在農田的生產效益。
但身為被斷水的主管機關,農委會必須負擔近五成補償費,經濟部二成,科技部只佔一成,張敬昌坦言,未來應研議是否調整經費比例


善用伏流水 屏東二峰圳九十年不斷水
by 上下游記者楊鎮宇上下游記者楊鎮宇 on 2014 年 12 月 27 日 in 十年大旱缺水休耕系列報導, 系列專題, 綠生活.旅遊.國際通信
善用伏流水 屏東二峰圳九十年不斷水 | 上下游News&Market - https://goo.gl/EQBBvM
最近台灣面臨乾旱危機,用水拉警報,許多水庫蓄水量不到六成,乾涸見底,經濟部甚至決議明年第一期稻作停灌面積達四萬一千多公頃,造成這些農田無水可用。但屏東來義的二峰圳,即使面臨乾旱,依舊有水源源不絕流出,興建九十年來,即使面臨乾旱也不曾斷過水,下游的林邊溪灌區3000公頃不必面臨休耕問題。
二峰圳在九十年前由日本水利技師鳥居信平建造,以「地下水庫」方式收集河床下的伏流水,每天供應8.2萬噸的水給下游,九十年來沒有斷過。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丁澈士長期研究地下水,他認為台灣應重新調整水資源政策,有效運用地下水資源。
收集河床下的伏流水 每天供水量比白河水庫還多
水量穩定充沛的二峰圳(圖片來源:屏東社區營造中心)
一九二○年代,日本水利技師鳥居信平在屏東來義的林邊溪上游興建二峰圳,這項取水工程不同於一般「地面水庫」,而是在林邊溪河床下約九公尺深的地方興建地下堰堤,收集河床下的伏流水,再開鑿3436公尺的渠道,讓下游兩千甲的台糖農場得以享有灌溉用水。
二峰圳這項「地下水庫」取水工程,興建完成至今九十年,不論豐水期還是枯水期,水圳都能穩定供水,平均每天提供8.2萬公噸的水給下游,供應量比台南的白河水庫還多。二○○八年二峰圳還被文建會登錄為文化景觀資產。
二峰圳有四部分,包括地下集水堰堤、引水工、分水工和灌溉工。地下集水堰堤位於來義大橋附近,主要在瓦魯斯溪、來社溪匯流處的河床下九公尺處,堰堤橫跨河床,與流水方向垂直。
蒐集伏流水 形同地下水庫
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丁澈士解釋,屏東來義當地為屬於砂礫地質,水下滲的速度快,因此形成河床下的伏流水,二峰圳便是運用地形、地質的特性興建「地下水庫」,不但工程費用低於地面水庫,而且集水過程中經過砂礫過濾,使得二峰圳的水質清澈,不若一般水庫水那邊混濁。
二峰圳的地下取水工程至今仍然發揮功效,每天穩定供水八萬多公噸,但為何無法將這種工法推廣至其他地區?丁澈士認為,這與台灣的水資源開發歷史有關,地下水運用之所以沒法推廣,是因為戰後美國在台灣鼓勵推行地上水庫有關,由美方提供相關技術與知識,但是台灣其實可以運用伏流水,就如同二峰圳,豐水期、枯水期都有水可用,枯水期時河床看起來沒什麼水,但伏流水其實很充沛,豐水期的水都冒出來了。
伏流水帶示意圖
二峰圳當年興建時沒有用抽水機,而是用地形高低差取水,跟現在台灣其他用伏流水的方式有些微不同(圖:經濟部水利署 南區水資源局)
多運用伏流水 取代蓋水庫為主的水資源政策

丁澈士在二峰圳建造者鳥居信平銅像前講解 提供/農委會
二峰圳雖然是九十年前的地下取水工程,仍讓丁澈士敬佩不已,他認為以台灣的地形、氣候,「蓋水庫」並不適合作為水資源取得的主要方法,應多多開發運用伏流水。
一般的水庫的蓄水方式是將上游的水全部攔截,但二峰圳只使用足夠的水量,多餘的水會透過當初設計的「側向溢流堰」流回林邊溪,讓下游的鄉鎮仍能分到水源。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的二峰圳講解導覽員林湘玲說,「二峰圳不會因為特定區域的開發而犧牲其他地區用水的權力」。
長期研究二峰圳的丁澈士認為,近來不斷傳出旱情的情況下,台灣應該重新檢討水資源政策,目前台灣的豐水期的用水以水庫水為主、地下水為輔,等到枯水期時,水庫的水就有點不夠用了,但其實地下水本來就是蓄水大庫,應該改成豐水期使用地下水為主,枯水期再來用水庫水。
丁澈士解釋,運用地下水得宜,並不會有地層下陷的問題。雨季時雨水大量流入地下,可能會有地下水飽和湧出的情況,因此豐水期若能有效運用地下水,不但可以避免水災,而且可以留存水庫水,慢慢沈澱,讓濁度下降,等到枯水期時,比如現在的十二月旱情,就有水庫水可用。
系列閱讀:十年大旱缺水休耕系列報導
新聞小辭典:地下水庫(地下集水堰堤)
地下集水堰堤是梯形形狀,與地下伏流水接觸的那一面,由一根根傾斜的混凝土柱排列而成,混凝土柱間的空隙是滲水面,在混凝土柱的外層舖上黃荊的枝條,用意在於避免小石子進入堤體造成阻塞。伏流水從混凝土柱的空隙進入裡頭的三角形空間,便是集水廊道,順著坡度1%的渠道往下游走。

二峰圳的地下堰堤在河床底下約九公尺深的地方,一般人不易理解其構造。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設計了實體模型,讓原先在河床底下的地下堰堤浮出地面。地下取水的原理為,以此圖為例,河床下的伏流水若從右邊向左邊流,水接觸到傾斜的滲水面,通過有混凝土柱、黃荊的枝條,流入裡頭的三角空間後,順著渠道流往下游。
善用伏流水 屏東二峰圳九十年不斷水 | 上下游News&Market - https://goo.gl/EQBBvM


水田之功能與效益評析
蔡昇甫
一、前言
稻米為人類主要糧食之一,稻作栽培分佈地區甚廣。以稻米為主食者,約佔全球人口之半,尤以亞洲國家為主,亞洲的稻作栽培面積約佔全世界栽培面積之90%以上。水稻灌溉發展地區,有其自然環境背景及歷史社會背景,且其存在已有相當長之時間,對地域水之循環生態,已有相當定型與貢獻。水稻灌溉,可說是在溫暖多雨地區,利用自然環境資源系統所形成之土地利用及經濟活動方式,已是農業社會之一種生活文化。
水田灌溉所持有之作用,可視為其本身之屬性,稱為功能;依其功能對人類活動與生態環境產生之影響,稱之為效果,作為經濟效益評估之對象。水田灌溉之成本負擔者,主要為灌溉受益地區之稻農,其獲致之效果視為直接經濟效益或內在經濟效益;如受益之對象為非負擔成本之稻農,該效果可視為外在經濟效益。水稻灌溉對國家總體經濟之效益,除農民由水田灌溉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及稻米品質獲致之內在經濟效益外,尚有調蓄洪水、補注地下水、淨化水質、調節微氣候、防止土壤沖蝕、提供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豐富農村景觀等貢獻;乾旱時期,亦具有支援工業、民生用水之貢獻。以上除生產面機能外,可謂屬公益機能,其受益對象非僅農民本身,而是廣及該地域之社會大眾,因此,其效益係屬外在經濟效益。近三十餘年來,台灣西部地區之土地,被大量用於作工業、都市、道路等建設而變成為不透水之地面,對雨水之入滲及流出均產生很大衝擊及影響,故今後水田之存在,其所具外在經濟效益貢獻,相對地將益形重要。本文蒐集國內外學者就水田功能之研究作一整理,期使讓社會一般大眾更進一步瞭解,以重視其真正效能,讓水田灌溉能獲得較客觀之定位,對灌溉用水之合理維護政策更能確立。
二、水田之功能
水田之功能可分為內在功能及外在功能。內在功能主要有增加單位面積作物產量,提昇農產品品質,擴大生產面積等功能。外在功能主要分為水環境保育面、生活環境面、生態維護面、調配用水面及社會面等功能,分別闡述如下:
(一)水環境保育面功能
1.    調蓄洪水、安定流況:水田具有高約20~30cm之田埂,可用以蓄水,水稻亦能容許相當程度之湛水深,故大雨時,水田即成為天然之防洪蓄水庫,具調蓄洪水之功能,對減低下游地區之排水尖峰流量,具甚大貢獻。灌溉用水庫及蓄水池,在降雨時亦全力發揮蓄洪功能,對下游排水尖峰流量,更大有減低尖峰流量之機能。水田灌溉用之水路系統,在大雨時,有的亦兼作排水路使用,對疏導地區排水,亦發揮機能。以上所述,對安定下游河川流況、提高地表水之有效利用,均有正面貢獻,並對減少下游洪水災害損失或減少防洪設施投資,均有重大貢獻。尤其台灣係屬多雨且雨量集中之地區,水田在此方面之功能顯著,不可忽視。
2.補注地下水:一般水田灌溉方式,係長時間保持田面呈湛水狀態。水田之用水量,除往上空蒸發之蒸發散量外,剩下的幾全為往地下滲之滲透水量,即為地下水涵養之主要來源。水田地區之長期大量滲透,對地下水利用地區及已超抽利用之地區,其補注之貢獻尤其顯著。
3.淨化水質:水田滲透水向下滲透過程,土壤具有良好之過濾作用,水中浮游物在滲透過程中被過濾而留下,且水田田面流速突然減緩,亦造成浮游物質沉澱效果。水庫、蓄水池、水田等儲水過程,具酸化池作用,並具沈澱淤砂功能,水庫可減低下游土石流災害。灌溉水自水源輸送至田間,經長距離之流動,在流動過程中,具曝氣淨化水質之作用,尤其在高低差異大之跌水工處,更發揮水質曝氣淨化作用,流速緩和時刻溶氧增加。水路採淨化機能高之材質設計者(如採接觸酸化之濾材),可改善水質。灌排水之反復利用,利用程度愈高,愈能淨化水質。水路設計有污水流入防止溝者,可淨化水質。土壤是一種離子交換介質,水中污濁物質如磷酸等離子,經水田土壤離子之交換吸附、固定而去除。水田設施可還元氮氣而擴散於大氣中,據日本文獻之調查報告,某一水田進口處水中之氮濃度為200ppm,經田面之滯留,到出口處可減至4ppm,有明顯淨化效果。
(二)生活環境面功能
1.調節微氣候:水田之蒸發散作用,將水分蒸發散入空氣中,與大氣之水文循環關係密切。水稻田在炎熱之氣候下,生長盛期每日之蒸發散量約7mm,即每公頃大約為蒸發散70噸之水,其中約5%用於維持原生質的功能及光合作用,其餘95%係以蒸氣及水珠形態從葉片的氣孔和水孔排出,換算每公頃之散熱效果相當於一部70噸型冷氣機,對於調適氣候頗有貢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面積之水稻田蒸發散,可調節微氣候,在夏季高溫時,對農村社區或鄰近市鎮形成「涼化作用」,可改善環境品質,促使生活環境有舒適感。水田因湛水,熱容量較乾燥之地表土壤為高,對熱流尚有調節之作用,相對使氣溫、濕度安定化,對於氣溫、地溫及調節濕度等變異之舒緩,產生正面效果,為人類察覺者諸如晝夜溫差縮小、最高氣溫下降、最高地溫降低及空氣濕度增高等。
2.淨化空氣:水稻生長過程之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氣化碳、供給氧氣,並淨化塵芥,對大氣具淨化機能,據日本研究,作物產量每1kg可產生1.2kg氧氣,估計每公頃每期作約可產生24噸氧氣,對生活環境品質貢獻卓著。
3.防止風蝕:水田可防止風蝕、淨化塵芥、避免沙漠化,嘉南地區過去是沙漠,風蝕情形嚴重,烏山頭水庫建設完竣,經灌溉水之濕潤,不僅使荒漠蛻變成生產力高之綠洲,且使該地區成為適合居住之處。
4.防止土壤沖蝕:水田因經常保持湛水狀態,且田區田面整成水平,可防止水蝕,對國土保全有相當大貢獻,尤其坡地水田較旱田對表土保育之效果更顯著。因坡地水田崩壞對下游之沖蝕為害甚巨,故日本最近積極強調,重視獎勵坡地梯田仍應維持水稻栽培,以期保育國土。若坡地梯田守護成良好之水田時,下雨時,對防止或抑減土石流發生及對表土之保育效果,較坡地呈旱田狀態者更為顯著。
(三)生態維護面功能
1.提供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水田為濕地之一,眾多種類的魚及兩棲動物皆能在水田與灌溉渠道中存活,其中並包含不少稀有物種,亦提供水鳥庇護、繁殖、覓食場所,生物相極為豐富。水圳因與河川、水庫、水田串接成水域生態系,對生物之生存、流動、擴散發生重大影響。據文獻指出,河流與水田的定期連通才有這個多樣性存在,對於含侯鳥在內的水鳥,水田可提供餵養及棲息雙重服務;但若稻米不在這些水田中生長,連接河流與水田供魚來魚往之水路將消失不見。而水田地區的減少造成餵養地減損,加上不作區別的狩獵,曾被指為是稀有鳥類絕種之因素。
2.生物養分之儲存與循環:農田水利建設所建構成廣大面分布之灌溉及排水系統,在環境中之功能猶如人體中之血管,進行能量、物質、物種之流動與交換;非僅增加水域和陸地動、植物生長機會,對所衍生出多樣性的物種及微生物,亦有益其生態系統上營養之儲存與增進生物營養鏈之循環活絡化,生產力可謂旺盛。
(四)調配用水面功能
農業用水是水資源利用之最大宗,依據民國90年統計,農業灌溉、養殖及畜牧用水,占水資源總用水量之比例約為70%。由於農業忍耐缺水之容忍度,較民生及產業為高,可在乾旱缺水期間,在民生或工業用水遭遇供水不足,需向農業用水尋求調整支援時,由農田水利會運用灌溉管理之專業技術能力及組織機制,採取輪灌、噴灌、滴灌等現代化節水措施,甚至停灌休耕措施,在兼顧糧食安全及農民權益原則下,彼此協商水的合理調配措施,使民生用水及工業用水不致因缺水而造成生活不便或產業重大損害。
(五)社會面之功能
水田灌溉需要大量及長距離輸水及調配,需有健全之水管理營運團體,農田水利會迄今所建立之組織體系及運作服務,對農村互助合作及協調聯繫,已形成農村習慣及文化,對增進農村人際關係及社會安定生活、繁榮農村等,均發揮直接或間接貢獻。
三、水田之效益評析
水田之內在經濟效益評估,可由水田面積乘以單位面積稻穀產量,再乘以稻穀價格,推求而得。以計算台灣九十一年度水田內在經濟效益為例,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統計年報,台灣九十一年度稻穀生產量為180萬公噸,而稻穀的產地價格約為18元/公斤,因此可推求台灣地區九十一年度稻米產值約為324億元。
至於水田之外在經濟效益,因功能價值隨水田所在區位、地勢、地形、土壤、水利條件、與都市之距離、在都市或社區之上游或下游等情況而有相當大之差異,尚無標準之評估方法。近年亞洲各國陸續採用享用價格法(或稱特徵價格法)、替代法(或稱替代成本法)、附加價值法(或稱假想市場價格法)進行評價,茲將近五年來,台灣、日本及韓國之學術機構所研究結果整理如表一、表二及表三。
由表三可知,台灣、日本、韓國等三國所推算之水田外在經濟效益均遠比稻米產值高,雖然各國之外在經濟效益評估方法,不盡相同,但卻得到水田外在機能非常重要之結論。 
四、結語
由於亞洲季風地區水田擁有一個綿延千年之久的堅實生產歷史,稻米耕作與生產活動曾在累積人類資源上擔任要角,其永續性業經農耕與土壤科學證實,水田農業是一個未來糧食安全之可靠手段;水田生產功能非僅供應現有糧食,亦強化了未來糧食之供給。基此,多數季風亞洲國家政府,已宣示藉由增高稻米自給率,在全國之共識支持下,糧食安全將獲保障。農業水資源利用過程,不僅對農業生產發揮貢獻,對於生態環境及生活環境面亦發揮積極貢獻。受益對象包括農民及地區居民,效果不僅反映於使用之當年,亦可能影響到嗣後之年期,甚至可澤恩及後代子孫,全民應共同維護支持。
鑒於全球氣候變異及暖化效應衍生出全球與區域在大氣溫度、降水量與逕流量之劇烈變化,台灣地區目前已陸續顯現季節性之水資源不足及標的間用水之爭議,加上地狹人稠,耕地利用集約程度已高,台灣農業水資源利用之經濟效益評價,應考量農業永續發展,通盤兼顧生態、環境、經濟、社會等層面內在及外在之效益,並有賴產官學研各界關注重視,才能獲得客觀之正確定位。
今後應繼續擴大農業水資源之利用層面,配合天然降雨情況作彈性管理,與自然環境和諧利用,提昇水資源之利用率,豐水期儘量蓄存天然水資源於水田及農地環境系統內,供永續利用;枯水期則推廣節水方法,兼籌並顧農業經營生產條件下,共渡缺水難關。
五、參考文獻
1.蔡明華,「水田灌溉之公益效能剖析研究」,民國82年12月。
2.吳淑麗、陳鈞華、李選卿、謝振環,「台灣水田外部經濟效益評估」,1997邁向管理新紀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6年。
3.吳淑麗、張可盈、陳鈞華,「應用假想市場價格評估法對台灣地區水田外部效益評估之研究」,八十九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9年12月。
4.吳淑麗、張可盈、陳鈞華,「水田之溫度和緩效應量化評估之研究」,九十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0年12月。
5.蔡明華,「台灣農業水資源利用之內外在多功能經濟效益」,台灣農業水資源之學術研究,民國91年10月。
6.譚智宏、陳立人,「亞洲地區稻米生產國灌溉外在機能之比較」,九十二年度農業工程研討會論文集,民國92年12月。    ■
(作者現任職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www.tjia.gov.tw/upload/publish/2004/20051229154620-2004-02-T10-17.txt - https://goo.gl/821J2A
www.tjia.gov.tw/upload/publish/2004/20051229154620-2004-02-T10-17.txt - https://goo.gl/821J2A


台灣水田公益機能評估與實例探討計畫執行成果
農水處 楊晁晟
壹 . 前言
  在台灣農業生態系統中,水稻田仍為最重要的一環,水稻田除了傳統之糧食生產功能外,尚具有安定河川流況、調蓄暴雨洪水以減低下游排水尖峰流量、涵養地下水源、淨化水質、調節微氣候、防止土壤沖蝕、洗鹽及提供水鳥庇護、繁殖、覓食場所等生態性機能,也具有提供農村美麗景觀及良好居住環境等生活機能。
  惟近年隨著國民飲食習慣改變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進口稻米價位優勢,造成我國稻作栽植面積逐年減少,且近年來水資源缺乏問題,外界常以農業產值偏低為由,要求農業部門將農地及農業水資源釋出。為了避免水稻田因生產功能降低,而實施休耕、轉作、農地釋出等因素未妥善管理時,造成生態環境之負面影響,必須就水田之公益機能加以量化評估,期能使社會大眾對於水田外部效益,有進一步的認識。
貳 . 水田公益機能評估及研究成果
  為喚起國人重視水田經營環境維護與水田多元功能的價值,自 2006 年起,行政院農委會特委託台灣大學團隊,進行水田三生機能外部效益之量化分析,探討水田除「生產」功能外,有關「生活」及「生態」公益機能量化效益研究,茲就各項分析結果,簡要概述如下︰
一 . 水田對於「生活」效益量化指標
(一)氣溫調節
  根據農業工程研究中心譚智宏博士 2004 年之「水田於農業及都會區域溫度和緩之評估」,利用 2004 年 10 月 8 日之衛星影像資料,進行土地利用及地表溫度推演,發現桃園、新竹、宜蘭等地區水田區域之平均溫度約為 23.8 ℃(屬舒適範圍)、都會區則為 30.9 ℃(屬悶熱範圍),顯示水田區域之溫度較都會區低 7.15 ℃,可見水田對於區域溫度涼化之效果顯著。
  另根據台灣大學吳富春教授 2003 年之研究,以現地實測資料推算水稻田耕種期間每公頃土地消耗蒸發潛熱功率,上午 10 時至下午 2 時共計 5,127 千瓦,其中以下午 1 時為最高,利用線性外差推算自上午 9 時至下午 5 時共計 8 小時之蒸發潛熱,並換算成冷氣開機度數,水稻種植期間每公頃約可節省 8,033 度電。
(二)吸收溫室氣體
  水田對於溫室氣體之吸收,係透過大面積作物栽培吸收二氧化碳,對於減少溫室氣體及淨化塵芥具有顯著功效,依據吳富春教授 2004 年以二氧化碳流通量模式,估計關渡地區水田之二氧化碳吸收量,第 1 期作每公頃水田每日約可吸收 715 公斤 / 日二氧化碳、第 2 期作每公頃水田則可吸收 640 公斤 / 日二氧化碳,其效果則相當於吸收台北都會地區 800 輛公車行駛一公里所排放之二氧化碳,另考量水稻田對於大氣之二氧化碳減量有將近 1/4 之效益被土壤釋出之二氧化碳所抵消,其經濟價值以二氧化碳減量成本平均約為 1,937.32 元 / 公噸估算,則每公頃水田吸收二氧化碳效益為 984.4 元 / 日。
(三)農村休閒遊憩
  近年來,國人重視休閒活動,水稻田耕種期間景緻豐富多變、生物種類繁多,提升農村生活品質,更為假日休閒及生態旅遊之極佳場所,而假日時,休閒遊樂區卻交通壅塞、人滿為患,因此鄰近都會區之農村若能妥善規劃為生態觀光景點,並搭配米食推廣活動,實為國人休閒遊憩之最佳去處,同時可使民眾重新瞭解水田環境所具有之經濟價值,其效益可由下式進行推估。
  遊憩效益 = 每年國內旅遊人次×每人每次旅遊平均花費金額×以休閒遊憩為目的之比例×水田面積占休閒遊憩地區總面積之比例
二 . 水田對於「生態」效益量化指標
(一)調洪蓄水
  水稻田宛如人工濕地,可以大面積蓄水,具顯著之調洪功能(如圖 1 )。水田區在休耕時期可有效提供調蓄洪水之功能。水稻體之阻水效應可調滯洪水於田區內,能有效降低洪峰流量,使得洪水在洪峰過後能緩緩流出水田區。台灣大學張倉榮教授於 2004 年以三維水田區紊流模式,對台北市洲美地區水田特定區之調洪蓄水功能進行實地研究,驗證結果顯示,台灣地區水稻田所具有之調蓄洪水容量約為 3.3 億噸,約等於 1 座翡翠水庫之有效蓄水容量,另台灣大學劉振宇教授以湛水深度( 6 公分)與田埂高度( 20 公分)間之容積估算耕作期間水田所能蓄積之洪水量,其經濟效益以水庫開發之平均原水單價 11.15 元 / 立方公尺為估算基準,計算出水田可發揮 36.8 億元之調洪蓄水經濟效益。
(二)地下水補注
  水田的深層滲漏有補注地下水的作用(如圖 2 )。由劉振宇教授之研究顯示,以現地試驗,配合入滲理論數學模式及現有灌溉制度進行推估,台灣地區農田水利會水稻田灌溉地面積約 38 萬公頃,依據各地水田面積、土壤入滲性質及水稻生長期田面湛水深度變化,估算全省水田地下水補注量每年達 20 億立方公尺,等於 6 座翡翠水庫之有效蓄水容量,對涵養地下水之功效顯著。將以上地下水補注量,乘以水庫開發之原水平均單價每噸 11.15 元,可評估出地下水涵養效益約每年 223 億元。
參 . 未來展望
  依據世界糧農組織( FAO )估計, 2011 年全世界人口已突破 70 億人,復加上全球氣候變遷水文事件極端化,往往造成農業嚴重損失,因此糧食安全供應已成為全球面臨之新挑戰,如何提高糧食生產效能已成為世界各國重要課題,是以在台灣水田耕地面積保育更顯重要性,故近年來所完成之水田內外部經濟價值評估可凸顯水田於生產之外「生活」及「生態」公益機能效益,進一步提升水田存在之價值,做為推廣水田環境永續發展之基石。
  農田水利會灌區內水田可研究以水域進行多元化經營,茲利用農田水利設施與優良水質作為後盾,經營發展休閒農業,提供多樣化之休閒遊憩選擇,並結合當地生態資源與農業生產,迎合現代生活田園體驗之趨勢,以有效發揮三生功能,建立水田長久保存之經營模式。惟近年來大面積休耕造成之外部效益損失乃不容忽視之問題,因此有必要將評估所得之數據與結果向社會大眾說明,讓民眾充分瞭解水田農業之外部機能及多元效益價值,而共同維護水田農業之永續發展環境。
  農業與生態系統密切相關,採取適當的水田保護政策和措施有助於阻止生態系統的退化,確保農業持續發展與糧食安全。未來本會將研擬休耕水田蓄水實施策略,促進休耕水田對於生態維護之積極作為。台灣水田公益機能評估與實例探討計畫執行成果(農委會) - https://goo.gl/Xn4oYx


漏算223億元的水田公益機能
2014-12-31 06:00

漏算223億元的水田公益機能 -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 https://goo.gl/26uAsP
經濟部水利署宣布強制休耕,但依水利法第十八條之用水優先順序,實是農業優先於工業。(資料照,記者叢昌瑾攝)
◎ 呂東杰
經濟部水利署宣布強制休耕,但依水利法第十八條之用水優先順序,實是農業優先於工業。
農用水不僅可補助地下水,還有滯洪、自給自足的功能,卻往往被隱藏在數字之下。實際上農委會曾委託台大調查「水田公益機能評估」,以及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結果發現全台卅八萬公頃水田,每年可補注的地下水,高達二十億立方公尺,等於六座翡翠水庫的有效蓄水容量。若以水庫開發的原水平均價每噸十一.一五元計算,地下水涵養效益高達二二三億。貿然停灌,不僅在地表讓生物棲息地產生巨大變化,而地下水源滲入率減少,還會造成河川水量減少而影響生態,以致水污染更為嚴重。
而將水用在工廠生產,用過的水即成廢水,或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淨化再利用,但許多廠商根本沒有任何淨化就排入排水系統。這些環境污染都由全民買單,政府卻隱匿不說明。
農民長期以來照顧農地,辛苦為台灣人民種植糧食,而政府機關卻一直向財團靠攏,工廠蓋在農地裡,污水往田裡排,錢讓廠商賺走了,農地污染卻由農民承受。且事實上,農業耕作者與土地持有者不一定是同一人,使得休耕補助未能確保補助到真正耕作者,反而要求耕作者與地主自行協調,造成兩造的對立與紛爭。
綠黨要求,經濟部水利署應依水利法第十八條之法規,民生用水後應順序優先提供農業用水,勿再違法行事。同時,政府應對現有農業耕作者與土地持有者進行地方普查,並製作成冊,確保農業的補助能確實直接補助至耕農身上。往後農民遭政府強迫休耕時,補助金亦不該由全民買單;應於旱季時調高工業用水費,將增加之收入專款貼補遭強制休耕農民的損失。(作者為綠黨中執委,桃園市民)


休耕面積破4萬公頃史上第二 重創水稻產業 農民:沒配套措施逼大家革命
by 上下游記者林慧貞上下游記者林慧貞 on 2014 年 12 月 26 日 in 十年大旱缺水休耕系列報導, 種好田, 系列專題
經濟部昨天邀集農委會舉辦抗旱會議,由於降雨未見起色,會中決議明年一期停灌面積擴大到新竹、桃園、嘉義,加上上周公告的苗栗、台中部分地區,受影響面積多達4萬1千公頃,史上第二多。
農委會雖表示會補償每公頃8.5萬元,但許多農民都表示,補助是地主拿,實際耕作者只是「過路財神」。協助農民插秧、收割的代耕業者也拿不到一毛錢,整個上半年度都沒收入,還要負擔上百萬元農機貸款,已經有人揚言,若不提出配套措施,要到縣府和水利署抗議。
休耕面積破4萬公頃,史上第二多
台灣面臨10年來最嚴重乾旱,10月至今的西半部雨量,僅去年同期四成,上周經濟部已公告,明年一期苗栗明德水庫流域、台中大安溪流域北岸共5千680公頃停灌,昨傍晚5點半,經濟部再度邀集農委會、科技部、氣象局、水利會等召開抗旱會議,再度擴大停灌面積,其中又以桃園影響最大,大漢溪流域石門水庫灌區2萬2677公頃停灌,影響遍及昔日糧倉新屋、桃園市、大園、觀音等等。
其餘停灌區還有新竹頭前溪流域灌區與鳳山溪流域灌區4小組,共4千606公頃、嘉南地區曾文溪流域曾文-烏山頭水庫嘉義縣市灌區,及白河水庫白水溪灌區,共8千493公頃,加上上周公告的地區,停灌總面積高達4萬1576公頃,僅次於2004年的6萬5385公頃,預估節省4億9百萬噸水。
水利署主秘賴建信表示,過去一周,全台降雨量都在10公釐以下,水情相當不樂觀,1月15日將再召開會議,討論苗栗中港溪地區是否停灌,高雄、屏東地區目前未列入範圍,將來變動可能性應該也不大。
農委會農田水利處處長張敬昌表示,目前只剩中港溪流域尚未定案,就算日後下雨,已公告停灌的地區仍不會變動,苗栗、台中將在1月5日前,和經濟部正式會銜公告,嘉義預計在1月9日前,其餘地區最慢1月15日正式公告。
會中決定,停灌區每公頃補助金額,為前一年度水稻農家賺款加5%,張敬昌表示,今年一期的農家賺款約為8萬元,再加5%,每公頃大約補助8萬5千元,將由經濟部、農委會、科技部、自來水公司共同分配負擔。實際休耕面積仍須經農委會清查,換算目前停灌面積,補助總額最高約34億元。
412191013871.jpg
補助給地主,實際務農者看得到吃不到
許多農民早有心理準備,但聽到這個消息還是哀鴻遍野,更有農民擔憂,農委會的補助,認地主不認耕作者,實際務農者根本領不到。
今年農委會全國名米冠軍的竹北農民田守喜,也在這次停灌區域,聽到消息後他長嘆一聲說,目前大約種6甲地,大部份都是租來的,「8萬5一毛都拿不到,」他粗估,一期稻往年總收益約80萬,扣掉成本,約進帳40萬,明年無法耕種,不知該如何是好,「我要種比賽米的地都選好了,現在這樣(指休耕)就沒辦法比了。」
桃園新屋農民徐同權的狀況更慘烈,配合農委會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明年預計種26公頃,以往他每公頃未扣成本,收益約13~15萬,明年一次少掉上百萬收入。
「真的覺得很委屈,」他無奈表示,依照農委會規定,小地主大佃農的補助,應給實際耕種者,但實務上,佃農害怕地主不爽解約,根本不敢搶8.5萬的補助金,「我們只是過路財神。」他已和地主協調好,明年可以不付租金,但8.5萬補助全歸地主,二期再種稻。
農糧署署長李蒼郎表示,若農民和地主有正式簽約,依規定,補助歸務農者而非地主。但記者以上述案例反問,他回應,「這部分只能由地主和佃農自己協商。」
他補充,停灌區4萬公頃,大約一半種稻,預計最多影響12萬噸生產量,農委會一年收的公糧就有30幾萬噸,若市場缺米,會優先釋放今年最新鮮的公糧米。
44.jpg
周邊業者沒收入,揚言上街抗議
事實上,休耕農民不只上半年沒收入,一期稻耕種時間約在3月到7月,二期則是11月才收割,也就是說,若拿不到補助金,農民必須到11月才有錢進帳。
休耕重創的不只農民,包括育苗業、肥料農藥業、幫忙插秧收割的業者、烘穀碾米廠、糧商、通路商,全都逃不掉,但農委會目前公告的補助僅止於地主。台中育苗業者翁良材批評,稻種都已經準備好了,農委會才慢半拍宣佈,又無相關的配套措施,叫那些休耕地區的業者怎麼活,「難道要大家上街頭抗議嗎?」
徐同權表示,一台耕耘機200多萬,插秧機也要上百萬,當初自己購買時,半年要繳超過10萬元貸款,有些參與「小大」的農民可能才剛買農機,用不到一、兩期就遇上休耕,要養家活口還要繳貸款,農委會應儘快擬訂配套措施,緩徵休耕地區的農機貸款。
田守喜也為相關業者抱屈,「這件事沒處理好,就是逼大家革命。」已有代耕業者說,如果沒補償,就要圍縣府抗議。
對此,張敬昌表示,往年因旱休耕,農糧署皆會補助育苗業者,一公頃約250箱秧苗,一箱6塊錢,假設停灌100公頃,就會補助15萬元,育苗業者大多加入育苗協會,因此補助將經由協會發給業者。
代耕業者部分,張敬昌說,由於農民必須種植綠肥,才能領到8.5萬元停灌補助,因此業者還是有一定收入,但確實會比原先少,是否補助須問農糧署意見。李蒼郎則表示,現行農機貸款有規定,若農民因沒收獲繳不出貸款,可以延期,如果農民有反映此需要,農糧署再和農業金融局討論。
休耕面積破4萬公頃史上第二 重創水稻產業 農民:沒配套措施逼大家革命 | 上下游News&Market - https://goo.gl/FUiZvE


打臉休耕 學者:4成回流相當於6翡翠水庫
出版時間:2014/12/29 17:22      
灌溉用水。資料照片
為了因應降雨量不足,水庫蓄水量下滑,經濟部、農委會等共同決議明年起桃竹苗、台中等農地實施休耕。但根據農委會委託台大調查的「水田公益機能評估」,發現有四成的灌溉用水會回流變成地下水,效益高達20億立方公尺,相當於6座翡翠水庫,這份研究報告,打臉休耕政策。
據《上下游》報導,從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劉振宇的研究,結合入滲理論數學模式,以及現有灌溉制度,各地水田面積、土壤入滲性質和水稻生長期田面湛水深變化,算出台灣水田地下水補注量,每年達20億立方公尺,等於6座翡翠水庫的有效蓄水容量。
不只如此,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也顛覆以往民眾對於超抽地下水灌溉導致地層下陷的印象,從這份報告裏頭能看到,民國99年,彰雲水稻田兩期作,農用水入滲到地下水的比例高達四成,這個論點顛覆一般人對農業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的印象。換句話來說,稻田入滲的水,等於天然「地下水庫」,如果以水庫開發水來看,稻田灌溉的水,以每噸11.15換算,效益高達223億。
此外,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也曾發表過《北部地區乾旱時期農業用水調用機制之研擬》,文中寫道,水田地下水補注量每年達20億立方公尺,能夠有效的減緩西南沿海地區超收地下水地層下陷問題。
水利會發言人賴明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分配用水不是只考量生產,生態和生活也在評估考量範圍內,而農委會農田水利處長張敬昌表示,當初確實有委託台大調查,但問題是水不夠用,農委會評估時考量三生功能,不只有著重在農田生產效益。(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
放水入休耕田是維護農田水利系統,否則有老鼠在灌溉溝渠或土堤打洞築窩,恐破壞水利系統和農田,也可防止農田雜草叢生,還可涵養農地地下水層,保持土質鬆軟,以利一年兩次翻耕和隨時復耕之用
166談天說地
〔記者李容萍/大園報導〕大園鄉橫峰村九鄰玫瑰社區四周有一大片休耕農田,長年儲水養田,居民擔心田水滲透至房屋地基,造成地層下陷,水田佈滿青苔引來蚊蠅孳生,夏季飽受蚊蟲叮咬苦不堪言,大罵政府休耕政策惹禍。
公機關說合法
玫瑰社區居民近兩年來寄出不少存證信函給休耕農田的地主,也多次寫信到總統府、桃園縣長、大園鄉長信箱陳情,但公部門回覆的答案都是制式的「農地泡水是農人的自由」、「農地儲水是合法的,無法可管」等,居民感嘆求助無門。
居民們主張鄉公所應查明該水田是否屬休耕農地,若為休耕農地,也應輔導地主種植景觀綠肥等來美化社區,而不是任由農民長期大量放水,尤其是與房屋為鄰的水田,之前曾種過蓮花,挖深超過一公尺。
鄉公所農業課日前二次邀縣府農業發展局、環保局到場會勘時,兩局認為農地農用,只要不廢耕,保持清潔、不放垃圾,就不算違法。對地方擔心病媒蚊問題,將會勸導農民保持田水流通。
據統計,大園鄉現有農田約三千公頃,因為水稻產量偏低,農民種稻意願不高,一期作面積約五百公頃,二期作剩二百公頃。從民國七十四年政府開辦休耕補助措施以來,休耕面積從早期的幾百公頃,到現今每期申請休耕面積超過二千公頃。
國際大鬧糧荒,鄉長呂水田強調,休耕補助施行雖有其歷史背景,但時代不同,他認為此舉造成農民寧願領錢不耕作,難怪有越來越多人主張要廢掉休耕政策。
=========================
〔記者席艷俠/桃園報導〕大園鄉玫瑰社區要求停止放水入休耕田,縣政府農業局則解釋,這是維護農田水利系統,否則有老鼠在灌溉溝渠或土堤打洞築窩,恐破壞水利系統和農田,也可防止農田雜草叢生,還可涵養農地地下水層,保持土質鬆軟,以利一年兩次翻耕和隨時復耕之用。
縣府表示,若改種景觀綠肥當然就沒有引水入田問題,但現實是,種景觀綠肥一年補助九萬元,綠肥種子農民自行負擔,休耕一年補助七萬四千元,兩者相差一萬六千元,兩利相權,農民寧放水休耕,省事也省錢。
另一方面,政府鼓勵家戶把容器的水倒掉才不孳生病媒蚊,如今偌大農田長年積水,居民擔心引發登革熱,對此衛生局建議,住家安裝紗門紗窗,早晚經過田邊一定要穿長袖及淺色衣褲,保護自己別被白線斑蚊叮咬;萬一被叮咬感染登革熱,除了發燒、頭疼,最典型的症狀是骨頭、關節、眼窩都痛。
至於農田長年放水是否浸蝕房屋基礎造成下陷呢?工務局表示,桃園縣地質較硬,屬卵礫石層,地表下三到四公尺左右就是硬的地層,除非在泥巴地,否則屋子不會下陷的。
至於田水是否滲漏進屋?工務局說,房屋外牆是磚塊形態沒粉刷水泥,田水是容易滲漏造成龜裂。因此建議小縫隙龜裂用防水工程上俗稱的「小針美容」補強,若大面積就要做防水。
--------------------------------
河北臨西涵養地下水源有新招 讓農田多喝“地上水”
本報記者 史自強
2018年05月07日14: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讓農田多喝“地上水”
  天氣轉暖,氣溫回升,正是澆灌小麥返青水的好時節。
  近日,河北省臨西縣搖鞍鎮鄉東來寨村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當地農民利用溝渠水灌溉小麥,分布在農田間的灌溉機井全部閑置。村支書鄭殿臣介紹,用溝渠水灌溉農田,每畝成本僅10元左右,而且水質好,水量大,農作物畝均收成能提高50公斤以上。“現在,機井成了農田灌溉的‘備胎’,溝渠水供應不足時偶爾用一用。”
  臨西縣農田中,有28萬畝能夠引用溝渠水灌溉。按每畝農田灌溉兩次計算,每年可以為農民節約灌溉成本1400萬元左右,促進農作物增產1800多萬公斤。臨西縣水務局工作人員郭杰表示,溝渠水灌溉農田,除了節支增效外,每年能節約地下水開採1160多萬立方米,有效補給了地下水源,提升了地下水位。
  “前些年修建房屋時,在自家庭院裡打了一口深40多米的小型‘沙管井’,沒用一年的時間,井水就干涸了,一直封蓋到現在。”搖鞍鎮鄉萬庄村農民萬廣成說。前一段時間,他偶然發現,干涸的井底又泛起水花,地下水位上升了,令他十分驚喜。
  多年的枯井能夠再次出現水源,萬廣成認為,這是村子周圍的溝渠水起到了“補水”作用。
  和萬廣成有同感的,還有從事鑽打機井業務的張玉海。5年前,他所在的鑽井隊打一眼灌溉機井,最少要60多米才能出水,而且出水量不大。現在鑽40多米就沒問題了。張玉海說,這主要得益於農民澆地用溝渠水多,用井水少了。“地下水位上升了,生態環境變好了,俺這打井專業戶‘失業’也值!”張玉海感慨道。
  為改善水生態環境,臨西縣緊緊扭住農業灌溉這一耗水大戶,啟動引用地上水灌溉農田工程。近年來,先后投入2400多萬元資金,對現有灌溉水渠進行疏通治理,新建設覆蓋12.8萬畝農田、配有專門設備的小型揚水站202座,形成21條、總長195.54公裡的水渠,水渠網絡輻射全縣。臨西縣年均獲得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調劑漳河、運河水源6800多萬立方米,輸送到縣內各個河渠,供給農田灌溉用水。
  臨西縣還嚴格控制新鑽打農用機井數量,分步驟地對灌溉機井實施封存、填埋。目前,全縣已經封存、填埋機井195眼。
  “用溝渠水澆地,省時、省錢還增產,就算機井不封存,群眾也不會用。”臨西縣水務局工作人員申偉說,漳河、運河水源調配充足、及時,能滿足農業生產基本需要,縣內4000多眼農用機井有2500多眼閑置。隨著全縣噴灌、滴灌等節水農業灌溉設施推廣普及,機井年採水量以15%的速度遞減。今后全縣的地下水源將會得到更好涵養。


台積電竹南先進封測廠開始環評 最快1年半完成建廠 | 科技產業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 https://goo.gl/x6VKfZ


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吳振榮指出,要解決台灣缺水問題,開發伏流水是必要課題。(記者胡志愷攝)
《首長早餐會》吳振榮:伏流水 百年用水大計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98Ngl7
(吳振榮為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台大土木研究所碩士)
11月到4月 是台灣枯水期
台灣的雨量雖然很豐富,但是它大部分都集中每一年的5月到10月,降雨量大概佔了全年70%左右,到了11月到隔年的4月,所謂的枯水期,就會進入所謂的缺水時期,對自來水公司來講,我們能夠應用的自來水水源,大概就是有水庫水、地面水、伏流水跟井水,井水的部分,一般都採用是在緊急的時候,我們才來使用,所以嚴格的講,我們能夠用的就是水庫水、伏流水跟地面水。
什麼是伏流水?伏流水目前在乾旱的時候,常很廣泛的被提到,台灣的河川河床的地質,常常是有透水性很強的礫石,所組成的含水層,在這個河床底下,依照各個地方不同,大概5到20米,甚至30米的深度,會是黏土所組成的阻水層,然後在這個阻水層跟河床之間,這個就所謂的含水層。
伏流水經層層過濾 水質清淨
雨水降到河床以後,會先滲到含水層裡面,等到含水層蓄滿以後,它才會浮出水面,地面河床才會浮出河床,用地面水的方式來流動,所以我們在豐水期的時候,事實上除了我們看到的,地面上有水在流動以外,其實在河床底下,也有所謂的伏流水在流動,從這裡各位可以看到,伏流水因為經過層層的粒料過濾,所以它的水會比地面水,還要來得乾淨
以高屏溪為例,今年遇到57年來這麼嚴重的旱災,水利署在前瞻基礎建設水環境建設裡面,有一個開發伏流水的工程,水公司也配合這個前瞻計畫,已經完成了溪埔跟大泉伏流水工程,在今年的乾旱,剛好也派上用場,在豐水期的時候,每一天都可以各抽取15萬噸的伏流水,加上我們早已經完成的竹寮跟翁公園,以及水利署它的興田伏流水,在正常的情況之下,這5個伏流水,大概可以抽到每天60萬噸的水量。
目前高屏溪,由於川流水逕流量已經降低到每秒6立方公尺(CMS),就是每秒6立方公尺這麼少,但是我們這幾條伏流水,仍然可以提供每天35萬左右的伏流水水量,這個對於整個大高雄地區供水穩定,有關鍵性的幫助。
大台中地區百年用水大計 應速開發伏流水
因應57年最嚴重的乾旱,水利署也推出緊急的水源開發,裡面就包括在烏溪,大安溪、大甲溪的伏流水,要來當作大台中地區的緊急水源,所以今天年來談伏流水,這不僅是目前我們要解決乾旱緊急水源的來源,同時也是我們整個水資源的百年大計,伏流水的工程開發,對於往後我們台灣的水資源,應該會是一個很重要的項目。
伏流水一般要取得,大概就是在,人家古時候講傍河取水,大概就是在河道的旁邊,來做一些水利設施,然後來取水,一般我們伏流水的取用,大概有4種方法,1種就是做所謂的輻射井,比如說我們興田伏流水,就是輻射井的1個例子;再來就是集水廊道,像我們很有名的屏東二峰圳,二峰圳是日本水利專家來設計的,它完成時間是1923年,就民國12年,到現在已經快要100年了,各位有機會可以到屏東去看,二峰圳目前在正常的情況下,每天還可以提供10萬噸的水,尤其在八八水災過後,很多地方的水都很混濁,但是二峰圳的水非常清澈。
屏東二峰圳伏流水 已使用100年
第3種就是水平式的集水管,水平式的集水管工程,在我們的溪埔,還有大泉,竹寮、高雄翁公園,甚至濁水溪觸口,那邊也有做了1個5萬噸的伏流水工程,這個都是屬於水平式的集管工程。
最後一種就是所謂的寬口井,寬口井工程在我們烏溪貓羅溪的地方,自來水公司也做了一個寬口井的工程,寬口井工程取的水量不像水平式的集水管工程取到那麼多,
如果順利度過此次旱災,為長遠考量,在大甲溪、大安溪還有烏溪的地方,應來建造伏流水工程,依照高屏溪的例子,對整個中部地區的供水穩定,應該會有很大幫助,而且它還可以提供更乾淨的1個水源,我想這個是百年大計,是我們自來水從業人員應該要思考的問題
《首長早餐會》吳振榮:伏流水 百年用水大計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98Ngl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