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陝西】寶雞 - 法門寺.珍寶館.舍利地宮.關中塔廟始祖 @ Boyce Traveler 旅人時光 - 旅行.朝聖.探索.旅遊部落格 :: 痞客邦 ::

File:Famensi.jpg


法門寺,又稱法雲寺、阿育王寺,位於中國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桓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
今天
1980年以來,法門寺在前任方丈澄觀、淨一法師的住持下,相繼建成大雄寶殿、玉佛殿、禪堂、祖堂、齋堂、寮房、佛學院等仿唐建築。現任主持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
歷史沿革
建寺
關於建寺時間,從唐代時就已無法準確確定了。有一種說法認為法門寺及真身寶塔始建於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前273年~前232年)時期。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了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送世界各地,興建八萬四千塔。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先建塔後建寺。北周以前法門寺名為阿育王寺,寺塔名為阿育王塔。另一種說法受到了出土的漢代瓦當、磚刻的支持,認為法門寺建於東漢桓靈之世。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北魏宗室拓跋育曾擴建法門寺。
有文字記載,北魏時法門寺已經存在並有較大的規模。在北周武帝時大興滅佛運動,法門寺也幾乎完全被毀。隋朝建立後推崇佛教,法門寺得以重建,但未恢復到北魏時的規模。隋文帝開皇三年(583)改稱「成實道場」,仁壽二年(602年)右內史李敏二次開塔瞻禮。後併入鄰近的寶昌寺,成為寺院田莊。
唐代
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每次迎送聲勢浩大,朝野轟動,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後來法門寺收留避隋末戰亂中的流民,不幸失火,後在僧眾的努力下重建。
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5年)敕建並改名「法門寺」。唐貞觀年間曾三次開塔就地瞻禮舍利。原塔俗名「聖冢」,後改建成四級木塔。高宗顯慶年間修成瑰琳宮二十四院,建築極為壯觀。
貞觀五年時,一個叫張亮的人獲准拆望雲宮來修塔,高宗顯慶五年重建,建成一座四層方形樓閣式塔,後唐中宗提名為「真身寶塔」。唐中宗殷勤事佛,曾與韋后等人下發入塔(於1978年秋出土),景龍四年改法門寺為「聖朝無憂王寺」,並為塔提名為「大聖真身寶塔」。在文宗開成三年曾更名為法雲寺,但不久仍成法門寺。唐武宗會昌滅佛時,法門寺受到了波及。唐懿宗時舉行了唐朝最後一次迎奉佛骨的活動,法門寺在這時得以重修,地宮的情況在此後就未曾改變過。唐朝皇帝曾迎奉佛骨七次,每次都對寺院大施財物,這為寺塔的擴建提供了方便。法門寺經過多次修築增建,形成了二十四院的形制。
據史載 「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和」,可干戈平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按照佛教儀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稀世珍寶一同封入塔下地宮,用唐密曼荼羅結壇供養。唐代諸帝篤信佛法,對舍利虔誠供養,寺院大小乘並弘,顯密圓融,使法門寺成為皇家寺院及舉世仰望的佛教聖地。佛塔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五代時期
五代時期,秦王李茂貞對法門寺大加修繕,歷時三十餘年。後周世宗時,雖限制佛教,但法門寺沒有被廢除。
宋明
北宋建立後,法門寺再度復興。宋代法門寺承襲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闊氣勢,被恢復到最大規模,當時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書「皇帝佛國」四字于山門之上。金元之際,法門寺仍是關中名剎,「藏經碑」中有寺僧抄寫大藏經5000卷之記載。多次修葺後,到金朝大安二年法門寺仍具有「寺塔倚天」的宏偉氣勢。金人也刻「詩碑」盛讚其寺塔:「三級風檐壓魯地,九盤輪相壯秦川」。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法門寺逐漸衰落。明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法門寺在關中地震中受到重創,唐代所建的木塔坍塌。萬曆七年重修「真身寶塔」,為磚仿木結構的十三層樓閣式塔。明隆慶三年(1569),歷經數百年歷史的唐代四級木塔崩塌。明神宗萬曆七年(1579),地方紳士楊禹臣、黨萬良等捐資修塔,歷時30年建成八棱十三級磚塔,高四十七米,極為壯觀。清順治十一年(1654)因地震塔體傾斜裂縫。清朝順治十二年、乾隆三十四年、光緒十年對法門寺都做過修繕。同治元年法門寺在同治陝甘回變中受到破壞,此後重修,規模縮小了許多。
民國時期
民國成立後,法門寺駐軍不斷,寺院建築大受破壞。由於天災人禍、民不聊生,華北慈善會準備重修寺塔,以工代賑,救濟災民。民國二十八年(1939)在愛國志士朱子橋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來最大規模的維修。維修工程從1938年開始,1940年7月完成,一個月後佛事活動恢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參見:良卿法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6年8月將法門寺列入省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此後廟產還是被法門鎮學校占用或征為公用。文革期間,紅衛兵以破四舊之名破壞殿堂和佛像,並欲挖地開塔。寺中住持良卿法師為保護佛院地宮而自焚圓寂於真身寶塔前,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塔下珍寶。後開啟地宮時,仍可見當時的遺蹟。其它僧侶也被遣散和迫害,寺院成為「扶風縣無產階級造反派臨時總指揮部」。
1979年後,陝西省撥款重修了一次大雄寶殿和銅佛閣。1981年8月4日凌晨1時57分,真身寶塔的半壁在大雨中崩塌。這件事引起各方關注。1984年政府落實宗教政策將法門寺交由佛教界管理。1985年陝西省政府決定重修法門寺於真身寶塔,僅存的半壁寶塔被拆除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寶塔。適逢四月初八佛誕日,「從地湧出多寶龕,照古騰今無與並」。在沉寂了1113年之後,2499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1987年4月3日,法門寺真身寶塔的地宮被打開,出土大量珍貴文物,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地宮內出土的稀世珍寶,不論在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1988年,法門寺正式開放並舉辦了國際性的佛指舍利瞻禮法會。海內外諸山長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餘人參加法會。此後法門寺的擴建和寺塔的重修工程於1988年10月竣工,同年11月9日法門寺博物館對外開放。
1994年應泰國僧王邀請,佛指舍利在泰國瞻禮供奉。2002年應台灣星雲大師等邀請,佛指舍利到台灣瞻禮供奉。2004年應香港佛教領袖覺光長老等邀請,佛指舍利在香港瞻禮供奉。盛況空前、影響極大。法門寺開放以來,先後接待了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吳官正、華國鋒、喬石、李瑞環、錢其琛、李鐵映、遲浩田、傅全有、張萬年、習仲勛、姜春雲、鄒家華、田紀雲、陳錦華、王光英、趙朴初、班禪大師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駐華大使及諸多佛教團體前來瞻仰禮拜。
2004年1月16日,法門寺兩序大眾禮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大和尚榮膺住持。大和尚住持法門寺以來,不斷加強信仰、道風、組織、人才、教制等五項建設,大力創辦教育,培育僧才,安居、誦戒,進一步完善了寺院各項管理制度。譜寫出住持正法、續佛命脈的新篇章。現常住僧眾230餘人,法門寺正在展現昔日「皇家寺院」的風采,同時也為世界佛教「朝聖中心」這一宏偉的目標而精進不懈。
2009年5月,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陝西法門寺文化景區舉行[1],這是自唐朝後中國最大規模的佛祖舍利安奉大典[2]。
2014年10月16日,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The 27th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簡稱「第27屆世佛聯」,於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在中國寶雞市法門寺舉行。這是「世佛聯」大會首次在中國內地舉辦。[3]「世佛聯」大會截至2014年已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舉辦過26次。 2014年6月30日下午,該大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宣布本屆大會主題是「佛教與公益慈善」。[4]本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將邀請來自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兩千餘名高僧,其中十一世班禪、星雲法師等高僧亦在邀請名單之中。
建築特色
法門寺塔
法門寺目前保持了塔前殿後的格局。現在的法門寺以真身寶塔為寺院中軸,塔前是山門、前殿,塔後是大雄寶殿,這是中國早期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但需要注意的是,法門寺本寺外的旅遊景點不屬於寺院的範圍和管轄區域。真身寶塔幾經易改,由唐的四層樓閣式塔到明朝的十三層磚塔,現如今是按坍塌前的明塔實測圖施工復原,以鋼筋水泥為骨架,青磚砌色而成。塔內還修建了平台供遊人登高眺望。
地宮按唐朝狀況復原,只對個別損壞嚴重者予以更換。整個地宮用漢白玉和石灰石板構築而成,內壁和石門上布滿雕刻。在地宮修復過程中,設置了環繞唐地宮的環形地下室,並設有佛龕。僅存於世的佛指舍利原在地宮中央供奉。合什舍利塔建成後,已移往合什舍利塔供奉。
寺院的西院是法門寺博物館,現有多功能接待廳、珍寶閣等建築。
收藏文物
法門珍寶館
法門寺地宮寶藏,現存法門寺內的法門珍寶館。珍寶館有江澤民題寫「法門珍寶」額匾。
舍利
在地宮打開後,1987年5月5日至12日期間共發現四枚舍利。其中兩枚為白玉所制,另一枚為一高僧的舍利。這三枚都屬於「影骨」,和「靈骨」放置在一起是為了保護後者。「靈骨」色黃而有似骨質的顆粒分泌物,經專家鑑定,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法門寺也隨著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為佛教聖地。
金銀器
法門寺地宮中珍藏的金銀器多達120多件(組),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這些金銀器多是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動而專門製造的禮器,做工極為考究,多刻有鏨銘,為判斷物主、斷代提供了方便。其中還出土了許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與今天日本茶道的器具幾乎完全相同,證明了日本茶道來源於中國唐代。
琉璃器
中國的琉璃加工技術長期受西亞地區的影響,風格多是伊斯蘭式的。由於難得,琉璃器同金玉之類一樣珍貴。地宮中的琉璃器多是盤、碟、碗等承托器皿。共有20餘件。
瓷器
秘色瓷
在法門寺地宮開啟前,對秘色瓷一直有各種說法,有認為秘色指的是一種釉色的隱秘,也有人認為是對一種顏色的叫法。地宮物帳碑中記載,以及十三件秘色瓷器珍品的出土揭開了這個謎團。
絲織品
唐朝時中國的絲綢織物已發展到一個高峰,地宮中的絲織品就成了很好的佐證。這些物品多是歷代皇后所供奉的,其中還有武則天的「武后繡裙」一件。
佛經
現在所指法門寺中最早的佛經是武則天時的「千佛碑」所刻《大般涅槃經》,但現已無存。唐武宗時的滅佛運動焚毀了許多法門寺的藏經,但收集、修補佛經的工作一直在進行。真身寶塔半壁坍塌後,藏經得到了清理,所藏經卷有《毗盧藏》的全部資料、《普寧藏》的全部題記和《秘密經》的目錄。
佛像
明代的13層寶塔上共有88個佛龕,每龕一佛,到1939年整修時只剩下68尊。後經清理共有98尊佛像,許多都裝有佛經,為明代和民國的裝藏。
法門寺與法門寺景區
主條目:法門寺文化景區
法門寺文化景區位於中國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在陝西省政府統一部署下,委派曲江新區管委會依託法門寺(法門寺是由佛教界僧眾管理的佛教宗教場所) [5]寺院開發建設的佛文化景區,[6][7],俗稱「法門寺文化景區」。景區整體占地面積達1300畝。景區佛光大道盡頭處的合十舍利塔內供奉著釋迦牟尼佛指舍利 [7]。2013年10月因為飽受爭議的經營行為曲江管委會已經退出法門寺文化景區管理[8],法門寺文化景區改由寶雞市政府成立的法門寺管委會[9]進行管理[8],法門寺管委會由寶雞市政府副市長張敬原擔任主任[10],法門寺監院智超法師[11]擔任法門寺景區管委會副主任[10] ,法門寺監院賢空法師[12]擔任法門寺景區管委會委員[10] ,代表法門寺僧團與寶雞市政府共同對法門寺文化景區進行管理[13][10][14],法門寺管委會隨後對法門寺景區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13][15] 。2014年6月30日,中國佛教協會新聞發言人明傑法師在第27屆世佛聯大會新聞發布會上代表中國佛教協會正式對法門寺之前的問題作出說明[16],明傑法師表示「法門寺景區確實出現過借佛斂財、過度商業化的現象,但不法分子強迫遊客燒高香等現象已經得到了整治。陝西省宗教工作部門已批准將法門寺合十舍利塔一層包括地宮中廳交由法門寺僧團管理使用。」 [17]本次新聞發布會也正式對外宣布法門寺承辦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大會。[13]


法門寺的興盛,當然與佛教的發展息息相關,但也有它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條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一、因寺內有瘞埋釋迦牟尼佛舍利(指骨)的「大聖真身寶塔」,是「靈迹」之所在;二、法門寺所在之地是關中西部的軍事重鎮,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要道旁,這裡又是通往隋仁壽宮和唐九成宮的必經之地;三、位於西周發祥地的周原之上。
大約在周武王之後,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美陽村(今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毗鄰為法門寺)有個叫法阿門的窮書生崇佛,設壇教化,並上書周天子弘揚佛教。周天子視為異端邪說,下令緝拿法阿門,並砍掉法阿門的雙腿、雙手,乃至割舌剜眼削耳。法阿門堅決護法教傳的事蹟傳到釋迦牟尼耳朵裡,頗受感動,對阿育王留下遺囑:「我入化後,汝將吾體斷成八萬四千塊,一塊送往東土周朝法阿門的故居,其餘分送世界各地。」釋迦牟尼死後,阿育王便遵囑差鬼神,送一份舍利到法阿門住的美陽村,於是法阿門誦經壇之處聳起一座10丈高的寶塔。塔底洞穴水銀鋪地,金船泛其上,船內有金匣,匣內珍藏佛指舍利。為了紀念法阿門以身殉教,阿育王寺被改為法門寺。這個民間傳說解釋了法門寺塔及地宮的由來、佛指舍利的由來和寺名更改的緣故,對於研究法門寺有一定參考價值。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全盛時期,同時也是中國佛教的全盛時期,法門寺因供奉佛的舍利而被重視。唐代歷史上曾有唐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等八位皇帝先後六次迎奉法門寺舍利入皇宮供養,並施以金、玉、錦繡、瓷器等用品來供奉
高宗禮佛首開諸帝迎佛骨入宮供養的先例,在此之前只是啟塔開示。供養之地在東都洛陽,是唐宮內道場;內道場是皇宮內舉辦佛事的地方,是佛教深入宮廷內部的標誌。法門寺佛指舍利入宮,實已將法門寺等同內道場,該寺在諸多叢林中的地位較太宗時代又升了一格,日漸顯露出以佛指舍利供養而冠絕群寺的特點和優勢。
唐代末年,法門寺寶塔下用以安置佛舍利及皇室供養品的地宮封門。經過歷史上的幾次滅佛事件,法門寺亦隨之而更形衰落;中國佛教史上所謂的「三武一帝」之難,法門寺亦深受其害,與全國各地的寺院一樣,遭到了殿宇被拆、地宮被毀、僧尼還俗、佛教經典焚毀散失的厄運,更嚴重的是佛骨舍利險些也被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