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後裔 - https://goo.gl/SPLQY3


南懷瑾 講述文天祥

有些學佛學道的朋友常常問念什麼經、什麼咒可以消災免難、驅邪避鬼,我說最好是念文天祥的《正氣歌》。可惜大家聽了都不大相信,我也無可奈何!

對於孟子的「浩然之氣」瞭解得最為深刻、在行為上表現得最徹底的,南宋末代的文天祥要算是第一人。。他那首名垂千古的《正氣歌》對浩然之氣有很精彩的發揮,不但說出了孔孟的心法,更把佛家道家的精神也表現出來了宋朝自有理學創宗以來,修養成功的結晶人物可以說就是文天祥了。他是中國理學家的光榮,他的學問修養是宋明理學的精神所在


正氣歌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闢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譯文:
天地間存在著一股正氣,紛雜地散佈在各種形體:在地面上的就是江河和山嶽的英氣,在天上的就是太陽和星辰的光輝,在人身上的就是浩然正氣,它盛大地充滿在天地間。當清明太平的時候,為臣下的含蘊著和順之氣,效力於盛明的朝廷;一旦時局艱難,忠臣的節義才會表現出來,一一留在史冊之上:
在齊國有太史記載崔抒弒君的簡冊,在晉國有董狐記載趙盾弒君的文字,在秦朝有張良狙擊始皇的鐵椎,在漢朝有蘇武出使匈奴所持的旄節;有寧可斷頭的嚴將軍,有血濺帝衣的嵇侍中,有被賊剔齒的張睢陽,有罵賊割舌的顏常山;或是早帽布衣隱居遼東的管寧,他清白的節操,比冰雪還要堅貞皎潔;或是寫出師表的諸葛亮,連鬼神都感泣他壯烈的節搽;或是渡江擊漿的祖逖,激昂憤概誓吞胡羯;或是奪笏擊賊的段秀實,使叛逆的小子頭破血流。
這種廣大充塞的浩然正氣,嚴肅壯烈地永存宇宙之間。當它貫通日月時,個人的生死又那裡值得計較呢?大地的綱維依靠著它才能永久而不斷,天柱有了它,才能顯得它的崇高,人類君臣,父子,夫婦的綱常有了它,才能維繫而不墜,而道義則是正氣的根源。
可嘆的是我遭遇到窮厄的時運,現在國家滅亡了,實在也是我這做臣子的沒有為國家竭盡心力啊!倉促之間成了俘虜,用驛車押送到極北的大都。如果敵人要我受鼎鑊烹煮的酷刑,我也會把它當做像喝糖漿一樣約甘美。我祇求痛快的一死卻不能啊!在陰暗寂靜的囚房裡,處處閃著鬼火;即使在春天,院門深閉,白晝一如黑夜。把我和一般囚犯關在一起,就好比千里馬與牛同槽共食、雞與鳳凰同住同吃一般。一旦罹患疾病,自料將死棄溝壑,而成枯瘠的屍骸。像這樣經過了兩年,各種惡氣自然退避。可悲呀!這塊低溼的地方,竟然成為我的極樂世界:難道我有其他巧妙的方法?使得陰陽寒暑沴惡之氣不能為害我。只不過此心光明,永存不變,視富貴如浮雲罷了。無盡的憂思,何時能了!古人雖已遠去,但其模範事蹟永留人間。在風涼的屋簷下翻閱古聖賢書,前哲的道義風範,如在眼前,光芒映照著我的顏面。


中共刪除歷史教科書中「民族英雄」的目的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30日, 2018
文天祥雕像。(維基百科網站)
【大紀元2018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易如採訪報導)日前,中共將歷史人物文天祥的內容及文天祥「民族英雄」的稱謂從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刪除,引發網民熱議。評論表示,中共的做法是混淆歷史觀,刪除「民族英雄」是讓中國人喪失辨別是非善惡曲直的標準,以達到愚民統治、毀滅道德的邪惡目的。
有網民近日稱,中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又刪除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隨後回應稱,2018年2月已投入使用的統編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中有專門介紹文天祥事蹟的文章,在第10課《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中明確寫到:「南宋大臣陸秀夫、文天祥等人擁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員,繼續展開抗元鬥爭」。
不過,在人教社的回應中,沒有提及「民族英雄」幾個字。有媒體報導說,相關部分被放在了並非必教的「知識拓展」欄目中,內容也避開了漢族、蒙古族等字眼。
中共顛倒黑白是非的歷史觀
掀開中華民族的史冊,可以看到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仁人志士捨生取義。文天祥也是其中之一,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浩然正氣之歌。(圖:大紀元)
綜合國內媒體報導,官方刪除的理由是,文天祥之所以成為民族英雄,是因為當時文天祥作為宋朝的丞僚,不向蒙元屈服。而現在內蒙古是在中國版圖內、漢族跟蒙古族都同屬於一個中國,所以,現在把文天祥繼續作為民族英雄,可能會傷害民族感情,影響民族之間的和睦相處。
對此,中國歷史學專家、原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元華對大紀元表示,中共自建政以來,一向把歷史作為政治宣傳、洗腦的愚民政治工具,「在所謂歷史研究這塊,包括在延安時期,它運用所謂的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等顛倒黑白、顛倒是非的歷史觀,把整個中國歷史全搞亂了。」
李元華說,中國現在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官員,主導課程改革、教材修訂的專家學者都是在這個混亂的歷史觀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受基礎文化教育的時候正好是文革,是中共49年後對中國傳統文化破壞最厲害的一段時期,這批人現在長大了,如果他們一直秉承中共灌輸的歷史觀,對中華5000年歷史沒有一種真實與敬意,他就不會覺得這些民族英雄對一個民族來說是一個很珍貴的文化遺產。」
「所以,他們現在也搞不明白,認為在一個中國版圖內就不是民族英雄。其實各民族之間當時是屬於不同的國家之間,有戰爭,當然就有保家衛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代表南宋,南宋有南宋的民族英雄,元代有元代的民族英雄,南宋有賣國賊,元代也有賣國賊,保衛國家你就是民族英雄,就是值得稱讚,而出賣自己的祖國就是應該譴責。」
從刪除「民族英雄」看中共的邪惡目的
除文天祥之外,近年來,中共把一批歷史人物及他們相關的「民族英雄」稱為相繼從中國的歷史課本中刪除了,如霍去病、衛青、岳飛等,引發網民熱議。
大部分網民對官方在教材中刪除這些內容表達不滿,質疑官方真正動機。
有網民感嘆:千古名將正式從初中歷史課本裡消失,以後孩子們要了解中華英雄的偉業,恐怕只能靠家長和老師的良心了。也有網民質疑,歷史人物從新教材中消失,不知道這樣的歷史教科書是著史還是滅史。
自由學者,大陸微博知名博主彭海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的目的很明顯,除搞亂人們的歷史觀外,最主要是混亂是非善惡標準。「當局不會疏忽,尤其是愚民。」
文天祥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民族英雄,曾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等警句名言。他在遺書中寫道:「孔子說仁,孟子說義,只要做到忠義,也就算成仁了。讀聖賢之書,所學者何?自今起無愧了。」
彭海說,文天祥可以喚起人民對文明的記憶,「大概文天祥真正的沾了『義』字,義可以使人善,使人不冷漠。而古人都講『義』,人有了義,他會向上,他會尋找道,他會尋找善、尋找美、尋找真,『義』這個字表示天道,是人類文明的主題。」
李元華說,中國歷史上一直是通過具體人物去展現儒家的傳統仁義禮智信、還有義、對國家的忠誠,這些實際上是一個民族長存的道德基礎,「中共任意去刪改真實歷史的時候,等於是把中華文明優良傳統道德基礎等一併給破壞了、摧毀了,人們沒有辨別是非的標準了。」
每日頭條2017年12月14曾刊文分析這些歷史人物從教科書中消失的原因中,就質疑歷史上究竟有沒有扁鵲、屈原等人,並指出目前學術界對此沒有共識,存在爭議。
彭海說,不僅古人遭打壓,就連林昭、楊佳也不敢叫人紀念,「這說明共產黨它們自己知道喪盡天良,索性唆使所有人都去為非作歹。那樣,它假扮佈道者也還像點。關鍵是善的、義的都存在,它怎麼裝都不像了。」
彭海提醒世人,面對這個歷史上最邪惡的政權,「不能說政權,實際上就是黑幫,所以不可以用你的善良去揣度邪惡,它的邪惡你甚至一開始根本就看不懂,當你真正被戕害的時候,你才意識到原來竟是如此之惡毒。」
李元華表示,中共為了讓它專制邪惡政權延續下去,一直在做著歪曲歷史,篡改歷史、刪改歷史、編制歷史、顛倒是非善惡曲直、毀滅傳統道德的事情。
很多網民表示,雖然這些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從課本中消失了,但他們的光輝事蹟仍永載史冊,廣大網友也都會記住他們的。#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官員、抗元英雄。南宋末期吉州廬陵富川(今江西吉安縣)人,漢族江右民系,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在殿試中被宋理宗拔為第一後(狀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在宋朝最後被封為信國公。
宋亡後,被俘到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對他提出做官或處死的條件,希望文天祥考慮,文天祥卻提出希望隱居深山的條件。最終,文天祥選擇處死,與陸秀夫和張世傑當時被並稱為「宋末三傑」。
明景泰七年,追諡忠烈(一稱文正)。
生平
文天祥狀元及第榜
文天祥在朱熹《蓬戶手卷》中的題記
興國縣大烏山寺里由文天祥手書的「永鎮江南」題額
文天祥墓
文天祥18歲時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並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宋理宗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但四天後父親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
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他上疏請斬董宋臣,建議禦敵之計,未被採納;後歷任簽書甯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鬥爭。然最終因為孤立無援,抗爭失敗,到最後僅餘六人。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希望以談判的方式來刺探蒙古軍情,在談判過程中,文天祥據理力爭,怒罵伯顏,但與此同時,南宋朝廷卻派人前往文天祥軍營,宣布解散文天祥的軍隊。伯顏得知文天祥軍隊已經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押解北方。當文天祥被押送到鎮江的時候,得當地義士相救脫險。此後力圖恢復,轉戰東南。這時,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陳宜中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文天祥與當時朝臣張世傑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岩、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十縣、吉州四縣,人心振奮,抗元形勢轉好。但好景不長,元軍主力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到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兒也被元軍擄走。
祥興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崖山,為擺脫艱難處境,請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計畫失敗,文天祥率軍退往潮陽縣。當年八月南宋朝廷封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再敗逃走[1];文天祥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在五坡嶺(廣東海豐北)造飯時遭到元將張弘范的攻擊而兵敗,文天祥吞下隨身攜帶的冰片企圖自殺,不過卻未死,僅昏迷過去,隨後文天祥被俘。張弘范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胡同,拘囚四年。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忽必烈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忽必烈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元朝又請出當時已經降元的南宋大臣,出面勸降,結果遭到文天祥的痛罵;元朝又派出已經被俘的宋恭帝趙㬎勸降,文天祥置之不理。次日押赴刑場(柴市口,今北京東城區交道口),文天祥向南宋首都臨安方向跪拜,從容就義,享年47歲。行刑後不久,「俄有詔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歐陽氏收屍時,在其衣帶中發現絕筆自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句。他生前所用的硯台玉帶生硯仍保留至今。
評價
宋朝王應麟在評文天祥的科舉試卷時,盛讚文天祥的忠肝義膽、文章流露古代賢人之風,可以作為檢視的借鏡,並且向宋理宗表示祝賀國得人才:『應麟讀之,乃頓首曰:「是卷古誼若龜鏡,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士賀。』[2]
宋史脫脫評價文天祥將「仁」視為比生命還更重要的事物,也盛讚宋朝經由科舉取進士,培養出真正的仁義之士:『為論曰:自古志士,欲信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爾。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師不期而會者八百國。伯夷、叔齊以兩男子欲扣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賢之,則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來兵間,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無成,奉兩孱王崎嶇嶺海,以圖興復,兵敗身執。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壯其節,又惜其才,留之數年,如虎兕在柙,百計馴之,終不可得。觀其從容伏質,就死如歸,是其所欲有甚於生者,可不謂之「仁」哉。宋三百餘年,取士之科,莫盛於進士,進士莫盛於倫魁。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3]
紀念
雙溪三忠廟內的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像
為了紀念文天祥,在北京文天祥曾被關押的地方,成立了文丞相祠,後成立文天祥紀念館。明朝正德年間在文天祥被俘虜的五坡嶺建立「方飯亭」紀念[4]。
在浙江省溫州市江心嶼上建有文信國公祠[5]。
在台灣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因中部橫貫公路開發,於塔比多社的佐久間神社舊址興建文天祥紀念公園,並改稱天祥。在大沙溪原名深水溫泉,則取其號改稱文山溫泉。花蓮縣秀林鄉天祥路、臺中市北區與北屯區交界處的天祥街、臺北市中山區亦有道路以天祥為名。
台灣新北市雙溪區亦有全台唯一供奉宋末三傑的「三忠廟」。興建於同治7年(1868年),是雙溪居民的信仰中心[6]。
而香港元朗新田及大埔泰亨鄉文氏族人(香港原居民新界五大氏族之一),源自江西吉安,他們的先祖文天瑞是文天祥之堂弟,於宋末避元兵禍入居東莞,故此文族子弟(包括文祿星、文壽強、文洪磋、文肇偉等人在內),在分別在新田及泰亨祠堂村興建文天祥紀念公園及文山公園,並文天祥像及《正氣歌》的碑刻。[7]
深圳大學校區南面的兩大湖泊被命名為「文山湖」(東北泊為「上文山湖」,西南泊為「下文山湖」)。深圳南山區南頭城亦有信國公文天祥祠。
廣東汕頭市潮陽區谷饒鎮域建立紀念宋末抗元民族英雄的「宋大元帥墓園」。潮陽區谷饒鎮一帶流傳著不少關於文天祥的傳說。相傳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右丞相文天祥在潮陽整軍圖謀復國,征戰中于海豐縣被俘。而都統陳懿勾結叛將張弘范,與宋軍血戰於小北山麓。由於雙方兵力懸殊,宋軍大都戰死於此。明太祖追封宋末抗元陣亡將士為「元帥」,欽定貴山都赤寮(谷饒舊稱)等毗鄰抗元戰場的村莊定期祭祀當年犧牲的將士,谷饒等地才開始了祭社。民間修葺宋末殉國將士之孤冢,稱為「宋大元帥之墓」,各鄉各族分期依時拜祭。據查,谷饒以及周圍鄰鄉共有宋墓九處。谷饒祭社歷來隆重,在海外也有影響力。每逢祭社,各村都披紅掛綠,村民們穿街走巷進行民間藝術巡演。海外遊子也紛紛回鄉參加。
馬來西亞馬六甲三威宮在1993建廟供奉「大宋三忠王」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是該州規模頗巨,香火鼎盛的廟宇。
後代
毛澤東之母文七妹是文天祥的22世孫女。
國民政府陸軍中將文強是文天祥的23世孫,他的兒子文貫中是24世孫。
此外,香港新界文氏始祖文天瑞,為逃避元兵追捕,於宋末元初年間移居廣東寶安三門東清後坑,至明初分支遷入新界。因為文氏族人曾領導1899年的新界抗英戰爭,所以文氏早年被港英政府認定為新界五大氏族之一。現時,文氏主要於元朗新田及大埔泰亨一帶聚居


朱虞夫書法:文天祥的【正氣歌】
 人氣: 191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8-07-02 9:55 PM       標籤: 朱虞夫, 文天祥, 正氣歌
【大紀元2018年07月02日訊】
編者黃慈萍注:
我們浙江,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富饒的土地,優越的生活條件,並沒有消弱人們的意志與向上的精神。浙江的才子文人,是中華文明的傑出代表,這其中包括眾多的浙江民主黨人。1998年6月25日,王有才、王東海、林輝向浙江省民政廳公開申請註冊,成立中國民主黨,試圖衝破黨禁,首啟中國大陸合法且公開的組黨運動。二十年來,他們不懼壓迫,堅持理念,前赴後繼,英勇不屈,可歌可泣。
我自1990年參加組織中國在海外的第一個反對黨並當選其中央的委員以來,始終相信成立反對黨是與中共對抗並在中國最終實現民主政治體制的首要條件。為此,我深知付出沉痛個人與家庭的代價時的艱難與痛苦。也正因此,我更崇敬國內那些在更加艱巨的環境中努力的同道們的勇敢與犧牲。在今天這個中共建黨周年的日子,我們介紹的就是承受多年牢獄之災卻理念不滅,堅持不懈的優秀的浙江民主黨人朱虞夫先生,及他在獄中的書法作品:文天祥的【正氣歌】。
【正氣歌】是文天祥在獄中所作。文天祥年僅21歲就考取了狀元。他精通天文地理,還是一個優秀的棋手和詩人。他書法出眾,官拜丞相。他的能力甚至為他的敵人所欣賞。面臨強大的蒙古軍隊的侵犯,他捐出全部家財作軍費,組織了一支以農民為主、知識份子為輔的軍隊抗禦侵略。然而,1278年,國破家亡且妻離子散的文天祥還是被俘了。敵人採用各種軟硬兼施的手段想征服他,元軍的元帥要求被囚中文天祥給其它的抵抗部隊寫招降書,被文天祥斷然拒絕。1283年1月9日,上萬人聚集街道兩旁,見證了文天祥的英勇無畏。行刑前,監斬官問:」丞相有什麼話要說?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卻不再說話,從容就義。文天祥傳給後人的不僅僅是他能文能武的優秀才能,更是他威武不屈的高尚品格。他是中國文人中學位最高卻結局最為慘烈之人。他更是現代中國知識份子應當學習的榜樣。
朱虞夫先生在獄中書寫文天祥的獄中【正氣歌】明志,跨越時空七百多年。時代雖不同,但正義的氣慨與不屈的精神卻是相同的。
__  __  __
關於本篇的書法家朱虞夫先生:
朱虞夫(金將),字癡翁,出生於1953年2月13日,是浙江杭州人,1998年中國民主黨創辦者之一。
1971年6月,朱虞夫先生畢業於杭州教育學院中文系,被分配到杭州植物園工作。他自學美工,是著名書法家沙夢海先生的入室弟子。朱虞夫青年時擅長油畫和雕塑,曾參與繪製《城市綠化樹種選擇》一書、參加西湖風景區的雕塑工作。
1978年底,朱虞夫投身杭州民主牆運動,為發起人之一。1979年,他組建杭州主要民刊《四五月刊》社並當選為負責人。此後被當局多次傳喚和抄家。1989年,朱虞夫聲援學運再次被傳喚。1998年6月,他積極投入民主黨的籌備工作。朱虞夫於1999年6月19日被拘留,9月15日正式逮捕。因顛覆國家政權罪,他被判有期徒刑七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
2007年5月18日,朱虞夫再次被捕。7月10日,杭州市上城區法院以妨害公務罪判處他有期徒刑二年。2011年3月5日,朱虞夫因公開支持中國茉莉花革命又被捕,4月11日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罪。2012年2月10日,杭州中級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朱虞夫有期徒刑7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最後一次七年的服刑期間,監獄嚴禁朱虞夫走出監室,經過抗爭後獄方終於允許他在監室練字。
附:以下為文天祥【正氣歌】的內容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曆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文天祥捨生取義 留浩然正氣於世間
周慧心
掀開中華民族的史冊,可以看到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仁人志士捨生取義。文天祥也是其中之一,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浩然正氣之歌。(圖:大紀元)
更新: 2015-06-06 9:10 PM       標籤: 文天祥, 歷史今日
【大紀元2015年06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就像一部充滿正氣、風骨、節操的長篇史書。宋朝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也同樣演繹了捨生取義的悲壯一幕。文天祥在獄中寫下了千古流傳、擲地有聲的鏗鏘之作《正氣歌》,而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也在後人心中豎起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嶄露頭角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779年前,1236年6月6日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宋史》記載,文天祥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他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謚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寶佑四年,他20歲時,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臨安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參加殿試時,理宗皇帝親自定其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考官王應麟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
文天祥後歷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抗爭。然最終因為孤立無援,抗爭失敗,到最後僅餘六人
痛定思痛 痛何如哉
1276年正月,謝太后執意投降。元將伯顏指定須由丞相出城商議,丞相陳宜中竟連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出使議和。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伯顏,慨然表示要抗戰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最初以絕食抗議,後在鎮江虎口脫險。由於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為元軍賺城取地,文天祥屢遭猜疑戒備,顛沛流離,千難萬死兩個月,輾轉抵溫州。
他聽說恭帝的弟弟端宗,在福州即位,就乘海船奔赴福州。沿途,文天祥寫了許多感人肺腑的詩篇,他把這些詩匯成一集,並用「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句意,將詩集命名為《指南錄》,表明了他對宋王朝的一片忠心。在他為《指南錄》所作的後序中,更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一語,表達他回憶當時在險境中極度悲痛的心情,以此來激勵自己,昭示後人。
凜然正氣 讓敵將欽佩
文天祥兵敗被俘,在敵營與南宋降將呂文煥見面。呂文煥是南宋鎮守襄陽的統帥,守城六年,因為彈盡援絕而開城投降,成了南宋的叛將。所以,文天祥一見到呂文煥、呂師孟叔侄,便罵他們為「亂賊」,並斥責道:「在彈盡援絕時,應該以死報國,你們只為一己之私,愧對國家的托付,也毀壞自己的家族名聲,使呂氏世代都成了千古罪人。」
呂師孟不服氣地挖苦文天祥說:「你曾經上疏奏要皇上斬殺我這個叛徒,現在為甚麼不乾脆親自動手呢?」文天祥又罵道:「朝廷沒能將你們這樣的叛賊處死,但奇怪的是你們居然還有臉見人?我的確恨不得親自動手!現在你們可以輕易地殺了我,但是我一點都不怕,殺了我反倒成全我當大宋忠臣!」
一旁的人見他在這樣的局勢下居然還能正氣凜然、無所畏懼地說出這番話,都不禁動容,有人轉述給元將伯顏聽,伯顏稱讚其說:「文丞相心直口快,男子心。」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人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高官厚祿不能亂其心,家貧位卑不能改變其志向,威力相逼也不能使其卑躬屈膝,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稱得上大丈夫。
文天祥被俘後,張弘范再三脅迫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沒有能力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於是將自己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拿給張弘范看。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1279年,宋朝滅亡。張弘范再次勸說文天祥:「宋朝已經滅亡,你的忠孝也已經盡到了。如果你能以事宋朝之心來為元朝做事,你一定會當上元朝的宰相。」文天祥痛苦流涕,說道:「國家滅亡不能救,我身為大臣,已經死有餘辜,難道還能貪生怕死改變心意嗎?」張弘范只好把文天祥送到了元大都。
元世祖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希望勸降文天祥。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破口大罵,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派宋恭帝來勸降。文天祥一見恭帝就跪於地,痛哭流涕說:「聖駕請回!」恭帝無法說話,只好怏怏而去。
接著元朝丞相親自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丞相問文天祥:「國家亡了,你不投降還有甚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盛有衰敗。國家滅亡,臣子應當受戮。我為宋盡忠,只願早死!」丞相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直到你屈服為止!」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最後,元世祖親自勸降文天祥。文天祥對元世祖仍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只說:「你如能改變心意,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任命你為宰相。」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想久生。」元世祖又問:「那你願意怎麼樣?」文天祥回答:「只要一死就夠了!」元世祖只好下令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場,向南方跪拜,從容赴死。死後在他的衣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死時年僅四十七歲。行刑之際,「俄有詔使止之」,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地說:「真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捨生取義 留浩然正氣於世間
文天祥儘管他出身文人輔佐宋廷,可一旦面臨國破家亡的困境,他毅然散盡家產,義無反顧的募集民兵,化身為武將,執干戈以保家衛國,誓死抗元。雖然國事難、不可為,使他命運多舛、遭誤解被排斥,但他仍然盡心盡力,不避艱危,奮鬥到底,終以兵敗被俘、囚於北庭,從容就義。
在那四年的拘禁生涯裡,在那污穢幽暗的狹小土室中,反而成就了那名垂千古、可歌可泣、成仁取義的史詩──《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是氣所磅礡,凜冽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幸紫在其網文「時窮節乃見。後記」中寫道:古時,神傳文化裡「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認為天有天柱支撐,地有四維(四角)賴以安定;而「正氣」支持了天,安定了地,世界才成個世界;「君臣、父子、夫婦」為三綱;人間的綱常靠「正氣」來維繫;人生的真理和正義,都以「正氣」為根本、為依歸。當人全身心充塞了磅礡的正氣,這種精誠即能感動天地,就能置生死於度外。當然並非得選擇一死,而是在威逼利誘、艱難困苦、抉擇時刻,展現出堅守志節不屈不撓的正氣與情操。
孔子在《論語》中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意思是說,志士仁人不苟全性命去損傷仁德,而是寧肯犧牲生命來成就仁德。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十分寶貴的,然而比生命更可貴的是仁德與對宇宙真理的信仰,「捨身成仁」是指人在生死關頭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德。文天祥慷慨就義,視死如歸,以自己的生命捍衛了民族氣節。為五千年璀璨「正氣」文化再添一筆


南懷瑾 講述文天祥
          我常說,對於孔孟形而上的道與形而下的用,尤其對於孟子的「浩然之氣」瞭解得最為深刻、在行為上表現得最徹底的,南宋末代的文天祥要算是第一人。。他那首名垂千古的《正氣歌》對浩然之氣有很精彩的發揮,不但說出了孔孟的心法,更把佛家道家的精神也表現出來了宋朝自有理學創宗以來,修養成功的結晶人物可以說就是文天祥了。他是中國理學家的光榮,他的學問修養是宋明理學的精神所在
          歷史解釋《孟子》的浩然之氣,對「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解釋得最好的,我認為就是文天祥《正氣歌》的頭一段,最為扼要精簡。《正氣歌》後面幾段當然也好,不過我們暫時不討論。文天祥的學術思想,把宋明理學家們有時自相矛盾的「心氣二元」直截了當統一成為「心氣一元」。他認為宇宙生命的根本來源就在於氣。這個氣不是指我們呼吸之氣的氣,這個「氣」字只是個代名詞,一個代號而已。
         《正氣歌》一開頭便說「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我們要注意這個「雜」字,「雜」就是「叢」的意思。古人學問著作都有所根據,哪怕是作首詩、填個詞,他們用字都有所依據。這裡「雜」字是由《易經》的觀念變化而來,《易經》認為宇宙萬有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我們要注意啊!錯綜複雜並不是說它亂,而是說條理很嚴謹,彼此之間都有層層的關聯。我們平常一聽到錯綜複雜,就想到是亂,這是後世以訛傳訛的錯誤。所以文天祥在《正氣歌》裡說「雜然賦流形」,萬物都由氣的變化而來。形而下的萬有就是形而上的本體功能的投影,叫做「正氣」,把儒家、佛家、道家的最高哲理都包括進去了。
           他又接著說「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他把宇宙分為兩層,這也是仿照《易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觀念而來。他把氣也分為兩種,一種陰氣,一種陽氣。我們不要一看到「陰陽」就覺得很玄奧,其實「陰陽」就好比我們現在數學上加和減的代號。由陰陽二氣的變化,就形成了我們這個物理世界。「下則為河嶽」,氣之重濁者,也就是屬陰的氣,下凝成為形而下的地球物理世界,例如山川草木萬物等。「上則為日星」,氣之輕清者,也就是屬陽的氣,上升成為天空、日月星辰等萬象。
           下面一句他就說「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這氣,對天地萬物而言,總名為正氣,對人而言,便叫它是浩然之氣,宇宙萬有乃至人類,都是它所變的。這又是中國文化的特色。
           在中國文化裡,人占著很重要的分量,因為有所謂「天、地、人」三才的說法。人和天、地是處於平等地位的,是同樣偉大的,天地也常有缺陷,並不一定圓滿,而生在天地間的人,卻能運用智慧來彌補天地的缺陷,輔相天地,參贊化育。往往天所賦有的特點,不是地所具備的功能;而地所賦有的特點,又不是天所具備的功能。但是人卻能運用智慧就當時需要來截長補短,使天地二者溝通而調和。所以說人可以輔相天地。
           那麼文天祥就說了「於人曰浩然」,這股正氣在人的身體生命中,和在宇宙中一樣,遵循二元一體的原理,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物理的、生理的,一部分是精神的、心理的。這股正氣到了人的生命中,才叫「浩然之氣」。我們如果好好修煉,培養這股與生俱來的浩然之氣,就可以發揮生命的功能,和宇宙溝通,所以說「沛乎塞蒼冥」。
           整個宇宙,包括了人類,都與「正氣」同體,都為「正氣」所化;在人身上,則特別叫它為「浩然之氣」。兩個氣名稱不同,代表一體兩用。
          他這幾句話,對「浩然之氣」解釋得比什麼都好,翻開宋明理學家的著作,都沒有他說得乾脆俐落、簡單明瞭。我們由文天祥這一傑作的發揮,對於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我」與「吾」兩個字的意義也就更加清楚了。
          那麼我們要問「文先生!既然你有浩然之氣,應該不會被元朝敵人俘虜坐牢才對呀!」其實他被關起來、被殺害,也正是浩然之氣的發揮,他的《正氣歌》接著列舉許多歷史上的忠臣烈士,這也就是孟子所說的「以直養而無害」,義所當為,赴湯蹈火在所不惜,該如何便如何,生死早就置之度外。所以文天祥的《正氣歌》最後便說:「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這說明「是氣所磅礴,凜冽萬古存」,其中隱含的最高道理使人深思,同時也描繪出一個智者踽踽獨行的心境,何其蒼涼悲壯,崇高偉大!
          重點還是上面的幾句話,尤其是「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大家要注意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只要活著,就有這股浩然正氣,這是生命本有的,只要肯下功夫,每個人都能夠由薄地凡夫,修養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是文天祥在苦難中體驗出來的真理,他這牢獄中的三年太不簡單了,他只要肯點頭,元朝一定請他當宰相。他在宋朝的殘破局面中,面臨亡國時,到處奔走,只是個無權無勢、又無富貴可享受的虛位宰相。他不向元人點頭服從,就只有坐在牢裡,面對著牛糞馬尿、蒼蠅蚊蟲,但他就是硬不點頭忽必烈最後一次和他談話時,他謝謝忽必烈對他人品才華賞識,引為知已。但是他仍不肯點頭,要求忽必烈成全他。到這個時候,忽必烈雖然愛惜他,卻也氣極了,答應他第二天行刑。這時他才站起來,作揖拜謝忽必烈的成全。我們看,這是何等的修養!這是何等的氣象!這就是「沛乎塞蒼冥」的浩然之氣。
          文天祥在剛被俘的途中遇到一位異人,傳給他大光明法,他當下頓悟,已了生死,所以三年坐牢,蚊叮蟲咬,但他在那裡打坐,一切不在乎。所以他說只要持心正所,一切的苦難都會過去,傳染病都不會上身了,當然做元朝的宰相更算不了什麼。有些學佛學道的朋友常常問念什麼經、什麼咒可以消災免難、驅邪避鬼,我說最好是念文天祥的《正氣歌》。可惜大家聽了都不大相信,我也無可奈何!至於後世道家的咒語,便有一個根本的咒語《金光咒》,起首就是「天地玄宗,萬氣本根」,也可以說是從《正氣歌》中套出來的
附錄:文天祥 正氣歌並序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約)四尋(古代八尺稱為一尋), 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聚集);雨潦四集,浮動床几,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ㄓㄥ ㄡˋ ㄌ|ˋ ㄌㄢˊ;形容溼熱地區汙水積久了, 冒泡糜爛的樣子。),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ㄘㄨㄢˋ;炊), 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ㄆ|ㄢˊ ㄐ|ㄢ ㄗㄚˊ ㄊㄚˋ; 駢肩﹑並肩。雜遝,眾多的樣子。駢肩雜遝形容人多擁擠的樣子。),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圂(ㄑ|ㄥ ㄏㄨㄣˋ;廁所。)、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疾病)。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變化成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指國家太平時),含和吐明庭(為臣子的含蘊著和順之氣在朝廷);
時窮節乃見, 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太史記載崔抒弒君的簡冊),
在晉董狐筆(晉國有董狐不畏死而記載趙盾弒君)。
在秦張良椎(在秦朝有張良狙擊始皇的大鐵椎),
在漢蘇武節(漢朝有蘇武出使匈奴,十九年不屈服於匈如,所持的旄節)。
為嚴將軍頭(蜀漢的嚴將軍,寧可斷頭,也不願投降),
為嵇侍中血(西晉嵇紹,為嵇康之子。嵇紹為保護皇帝司馬衷而死,血濺帝衣)。
為張睢陽齒(安史之亂,張巡死守睢陽不降,被賊剔齒殺死),
為顏常山舌(安史之亂,顏常山被俘拒降,被賊割舌而仍罵賊不止)。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曹魏時,管寧隱居遼東,衣帽布,節操清白,比冰雪還要皎潔);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諸葛亮寫出師表,連鬼神都為他的忠貞壯烈而感泣);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東晉祖逖渡江擊漿,激昂憤概誓復中原,消滅胡羯);
或為擊賊笏(ㄏㄨˋ;古代大臣朝見君主時所執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製成。),
逆豎頭破裂(唐朝段秀實奪笏擊賊,使叛徒頭破血流。)。
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君臣,父子,夫婦為三網)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ㄍㄡˋ;遭遇)陽九(困厄的時運。)
隸(賤屬也,僕也)也實不力(指身為臣子沒有盡力衛國)。
楚囚纓其冠(把帽帶纏住頭髮。形容匆忙不及整束。),傳車送窮北。
鼎鑊(古代用鼎鑊煮死罪犯的刑罰)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ㄑㄩˋ;寂靜無聲)鬼火,春院閟(ㄅ|ˋ;幽深的)天黑。
牛驥同一皂(ㄗㄠˋ;餵食牛馬的食槽。),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蒙,蒙受。霧露,指陰陽不和調之氣。蒙霧露指人罹患疾病),分作溝中瘠(一旦罹疾病,自料當死,棄屍溝中)。
如此再寒暑,百沴(ㄅㄞˇ ㄌ|ˋ;沴,惡氣。百沴指各種惡氣)自辟易(ㄅ|ˋ |ˋ;退避)。
哀哉沮洳(ㄐㄩˋ ㄖㄨˋ;低溼的地方)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ㄇ|ㄡˋ ㄑ|ㄠˇ;智謀與巧詐),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光明安靜的樣子),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宋朝末年,文天祥兵敗遭俘,被元世祖囚禁三年,作正氣歌以明心志。傳誦後世,讀者無不動容、肅然起敬。因不受威脅利誘,寧死不屈,遂被處決;時元世祖稱為真男子。
 歷史記載文天祥殉國後,自其衣帶中取出所留遺言: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岳飛與文天祥紀念郵票,台灣郵票,三十年郵藏品拍賣目錄,集郵 - https://goo.gl/bqyTdL

55年9月3日為第10屆軍人節,以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畫像為圖案,繼續印製歷代名人肖像郵票。
2元5角 岳飛字鵬舉,宋代河南湯陰人,文武兼備。少年從軍報國,抵禦入侵中原之金兵,所向皆捷,屢立戰功,累官至太尉加少保,驅逐敵虜,收復失土,指日可待,惜為奸相秦檜誣害死,時年39。孝宗時追封為鄂王,謚武穆。岳飛像採自故宮博物院所藏「南薰殿圖像」,原畫為絹本。
3元5角 文天祥號文山,宋代江西吉水人,少有大志,舉進士第1名,元兵入寇,應詔勤王,不幸失利,後退保宋帝於閩粵,拜右丞相,封信國公,募兵轉戰,力圖抗元復國,奈難挽狂瀾,卒因兵敗被俘,囚禁3年,不屈被害,時年47。


文天祥的佛教因緣
2014/05/27 
文/許美中
文天祥書《正氣歌》
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吉水人。他生於南宋端平三年(1236),卒於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
天祥從小就有報效國家的盡忠志向,最喜讀忠臣烈士的傳記。十七歲時,他赴廬陵參加鄉校考試,名列第一。二十一歲時,他考中進士,在集英殿考策論,他直抒政見,皇帝親自選擇他為第一。
由於文天祥剛正不阿,仕途蹭蹬,在十幾年當另,時而出仕,時而罷官,除了在進行供職,還出任過瑞州知府、江西提刑、安徽寧國知府、湖南提刑等職。天祥任職地方,常有善政,萬民稱頌。
德二年,元兵圍臨安,除右丞相兼樞密使,赴元軍議和被扣留。解送北方,至鎮江得脫走,回溫州擁立瑞宗,圖謀恢復,轉戰東南。景炎三年,兵敗被俘。〈耆舊續聞〉載:「文天祥被執,北行次信安,館人供帳甚盛。天祥達曰不寐,題詞於壁,詞名〈南樓令〉:『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懊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華,烏在日又斜。說興亡,燕入誰家?』」天祥在北上途中,曾絕食八天,末死。至燕京,被囚三年。元世祖知他不肯屈之,乃殺之。
天祥臨刑,作〈正氣歌〉以明志,又從容對吏卒道:「吾事畢矣。」南向拜而死。元帝嘆為「真男子」,天祥被害之前,作絕自贊,繫於衣帶之間,文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宋丞相文天祥絕筆。」這便是有名的〈衣帶贊〉。
據說文天祥就義那天,大風揚沙,天地昏暗,咫尺莫辨。此後連日陰晦,以至於皇宮中白天也要點燭。大臣們上朝都要舉火把照明。元世祖很後悔,下令追封文天祥為太保、中書平章事、盧陵郡公,並設壇祭祀,無丞相孛羅在行禮時,忽起狂風,走石飛沙,天色陰暗,狂風捲起文天祥牌位至半空,並有雷聲隱隱,元世祖明白這是文天祥的英靈不接受無朝的封典,於是改稱他南宋的官職:前宋少保、右丞相、信國公。這樣,天才復霽。文天祥有摯友張毅夫,當文天祥在南宋做官時,多次請他出任官職,他均推辭了。天祥被俘北上,張曰:「今日丞相赴北,某當同行。」至大都,他住於監獄附近,每天給文天祥,送飯,三年如一日,他又制一木匣,天祥就義後,張用木匣盛了天祥首級,運回文天祥的親人家歸葬。
明洪武九年,按察副使劉崧,於當年囚禁文天祥的地方棗府學之械,建文丞相祠2,以紀念文天祥,祠內除了殿堂及文天祥塑像外,院內並有相傳為文天祥手植的一株棗樹,這棵棗樹由於感受了文天祥的忠義之氣,樹幹樹枝都朝向南方。
文天祥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而且是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愛國詩人,他的詩充滿了一腔愛國熱情,每當人們讀起他的愛國詩篇,無不由衷地生起敬仰之情。
文天祥平生大節,照耀古今,其詩文著作亦極豐富,如長江大河浩瀚無際。其所著《文山集》二十卷,為我們留下了彪炳千秋的文學遺產。
文天祥在生命之旅的最後一程上,為後人寫下了《過零丁洋》和《正氣歌》這一篇傳世佳作。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詩作於南宋祥興二年正月,天祥被元兵所俘,押上海船。十二日,船隊過珠江口的零丁洋,面對起伏的波濤,天祥奮筆寫下此詩,表現了他在敵人面前至死不屈、堅持民族氣節的光輝品質。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科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稽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勵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烈;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佶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決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脊。如此再寒暑,百珍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全詩大意: 天地間存在著剛正之氣, 雜亂地構成了各種變化形式; 在下的是黃河和五嶽, 在上的是太陽和星星。 有人就名之曰為「浩然」, 浩蕩無邊充塞著蒼天大地。 在天下太平清凈的時候, 蘊蓄祥和表現為清明政治。 國運艱危才見出操守氣節, 一個接一個地永垂青史。 在齊國有太史的簡冊, 在晉國有董孤的直筆; 在秦國有張良的鐵椎; 在漢朝有蘇武的符節; 是將軍嚴顏不屈的頭顱, 是侍中稽紹噴洒的鮮血; 是瞧陽城張巡咬碎的牙齒, 是常山顏杲卯鉤出的斷舌; 或者是遼東管寧頭上皂帽, 清高的節操來函得像冰清雪潔; 或者是諸葛亮草擬的《出師表》, 壯懷激烈令鬼神都感動哭泣; 或者是祖逖江心誓師的船槳, 慷慨激昂誓把胡羯一舉吞滅; 或者是段秀實擊賊的笏板, 打得叛逆的壞蛋頭破額裂; 這種剛正之氣浩蕩無邊, 可歌可畏流傳千秋萬年。 當它和日月相通相貫, 生生死死哪裡值得多談! 維地的大繩靠它來立身, 擎天的巨柱靠它來支撐。 三綱靠它維繫而長存, 道義是它產生的根本。 可惜我命運不佳國難當頭, 身為卿相無力把危局挽救。 急迫忙亂之際成了階下囚, 押上驛車向極北之地送走。 視鼎鑊之刑如飴糖般甘甜, 再三求死卻不能如我所願。 陰濕寂靜的牢記鬼火閃閃, 春天緊閉的院子裡無邊黑暗。 笨牛和千里馬同廄棲息, 鳳凰在雞窩裡與雞同食。 哪一天受到霧露的侵害, 註定會成為溝壑之脊。 就這樣過了兩個年頭, 一切惡氣卻自己遠遠逃去, 可悲可哀的低下潮濕之場。 成了我安然享樂的地方。 豈會有其他什麼機智謀巧, 嚴寒酷暑都不能將我損傷。 顧視自己有耿耿正氣在胸中。 抬頭望天,與浮雲相低昂。 憂心仲仲心中有無限悲傷, 就像哪無邊無際的蒼天一樣。 賢能的哲人已經日漸遙遠, 留下了昔日光輝榜樣。 不蔽風雨的屋檐下潛心讀史冊, 古人的氣節閃爍著光芒。
《正氣歌》為文天祥死前一年所作,詩中歌頌了古代為正義而鬥爭的人們,揭示出傳統的民族氣節,表現自己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經得起考驗的堅強意志。
文天祥崇信佛教,在其詩文中有不少佛教作品,如《游青原二首》:
鍾魚閒日月,竹樹老風煙。
一徑溪聲滿,四山天影圓。
無言都是趣,有想便成緣。
夢破啼猿雨,開元六百年。
空庭橫螮練,斷碣偃龍蛇。
活火參禪筍,真泉透佛茶。
晚鐘何處雨,春水滿城花。
夜影燈前客,江西七祖家。
第一首「開元六百年」和第二首「江西七祖家」參看,此「青原」,指青原行思也,青原行思為六祖惠能之弟子,又是江西廬陵人,與文天祥是同鄉,故稱「江西七祖」。全詩充滿禪味,感情親切,意境空靈。
青原行思由廬陵往曹溪,謁見六祖,並成為六祖的上首弟子,得法之後,返回吉州,住青原山靜居寺闡化。六祖寂後,其弟子如希遷、神會等均往依青原,從行思參禮。因此,廬陵成為禪宗一大聖地。文天祥游青原,正是懷著崇敬的心情,寫了上面二首詩的。文天祥還有一首禪詩《南華山》,也表達了對六祖的敬仰,並對六祖肉身的毀壞,還作了佛理的解釋:
北行近千里,迷復忘西東。
行行至南華,忽忽如夢中。
佛化知幾塵,患乃與我同,
有形終歸滅,不滅惟真空。
笑看曹溪水,門前坐春風。
曹溪,在南華山下,《廣東考古輯要》載:「南朝蕭梁時,天竺僧智藥自西土來,泛舶尋流,至韶州曹溪水口,聞其香,掬嘗其味,曰:『此水上流,必有勝地。』尋之,遂開山立石寶林,云:『後百七十年,當有無上法師在此演法。』今六祖南華寺是也。」文天祥在此詩後面附記中說:「六祖禪師真身,蓋數百年矣,為亂兵封其心肝,乃知有患難,佛不免,況人乎!」
此詩重點在第三聯,作者從佛教的哲理中,引出了對生死問題的達觀思想,因此,能安坐松風之中,笑看曹浮水,禪宗勝地南華寺對文天祥產生了積極作用。
文天祥還接受佛家思想的影響,例如他在《至揚州》詩中,寫到受盡困厄,向人乞食,寄居破廟時,便寫了「眼前境界身何許?始悟人間萬法空」的詩句,文天祥多次從險境中得救,屢次疑有佛祖相助,「誰知真患難,得遇大光明」。
文天祥有《離亂歌》六首,這六首詩,是作者在至元十六年秋,被押送北上途中所作,詩中悲嘆妻、妾、子、女、妹和自己在戰亂中的悲慘遭遇,表達對親人的深情和悲憫。
在離亂的年代,文天祥懷念兒子還在身邊,寫出了這樣的詩:《離亂歌》第四首:
有子有子風骨殊,釋氏抱送徐卿雛。
四月八日摩尼珠,榴花犀錢絡鄉襦。
蘭湯百沸香似酥, 隨飛藿飄泥塗。
汝兄十三騎鯨去,汝今三歲知在無?
鳴呼四歌兮歌吁,燈前老影明月孤。
此詩大意是: 兒子啊兒子風骨真奇妙, 徐卿的後代,佛祖釋迦世尊親抱送。 四月八日的摩尼珠無價寶, 榴花犀錢綴滿鄉花小圍腰。 百沸蘭湯浴後恰似酥香飄, 轉眼間隨著飛藿落泥塗。 你哥哥十三歲騎鯨魚入海魂魄杳, 三年來你是否活著誰知道? 鳴呼四歌啊長歌悲嘆心如焦, 殘燈下我的老影有如孤月當空照。
杜甫《徐卿二子歌》云:「君不見,徐卿二子生奇絕,感應吉夢相追隨便。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詩中以徐卿二子喻文天祥次子佛生。
浴佛節,舊時以夏曆四月八日為浴佛節,《荊楚歲時記》載:「荊楚以四月八日諸寺香湯浴佛,共作龍華會,以為彌勒下生之徵也。」摩尼,梵語,譯為珠、寶、如意等,摩尼珠,就是佛珠。《涅經·九》:「如摩尼珠,投之濁水,水即為清。」《圓覺經》云:「譬如清凈麾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見。」詩中以珠喻佛生。
文天祥有二子,長曰道生,姿性可教,不幸亂離,隨家飄泊。空坑之敗,天祥脫身篡自全,道生鍾愛於太夫人(天祥之母)後太夫人死於惠州郡治中,時道生已十二歲矣。次子佛生。二子均於離亂中夭折。
此詩寫次子佛生,天祥認為佛生是釋迦牟尼抱送出生的,其佛教信仰也就可見了。空坑兵敗,佛生與歐陽夫人(天祥之妻)被同俘,自隆興北行時失散。歐陽夫人曰:「至無帥所,已失佛生,必有愛其俊秀,養為已子矣。」尋聞自隆興北行,惟佛生已死。
天祥之母曾德慈,於祥興元年九月七日,卒於惠州,年六十五,天祥與弟文壁、文璋及次妹淑孫哭斂。
天祥二子在戰亂中喪亡命,天祥弟文壁將子文陛過繼天祥,以續香火。天祥之妻歐陽氏,景炎三年八月二十七日,為元兵所俘,後至燕京,與二女柳琅環皆留東宮,服道冠敝衣,日育道經。天祥有六女:長定娘、次柳娘、次環娘、次監娘、次奉娘、次壽娘。景炎元年,定娘、壽娘病逝於河源,惟監娘、奉娘得存。祥興元年,潮陽兵敗,復死亂兵中。天祥有二妄:一為環娘生母顏儒人,一為黃孺人,為佛生生母。天祥有三妹:懿孫、淑孫、順孫。景炎二年,為元軍俘者凡六人:夫人歐陽氏、佛生、柳娘、環娘、顏孺人、黃孺人。天祥寫有《得兒女消息》詩:
故國斜陽草自春,爭元作想總成塵。孔明已負金也志,元亮又憐典午身。骯髒到頭方是漢,娉婷更欲向何人。痴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
厲鶚《宋詩紀事·卷六十七》文天祥《離亂歌》有附註「收柳女信,痛割腸胃」語。這首詩,便是收到柳娘信後所寫,文天祥相信佛教輪迴因果之說認為人死之後還會轉生。天祥此處意謂今生父女之緣已盡,只好等待來生再會了。
文天祥有佛詩多首,茲錄於後:
(一)馬祖岩
曾將飛錫破苔痕,一片雲根鎖洞門。
山外人家山下路,石頭心事付無言。
(二)禪關
秋風吹胩日禪關,路入松花第一彎。
只願四時煙霧少,滿樓城閣見青山。
(三)題黃岡寺次吳履齋韻
長江幾千里,萬折必歸東。
南浦驚新雁,廬山隔晚風。
人行荒樹外,秋在斷蕪中。
何日洗兵馬,車書四海同。
文天祥的佛教文學作品還有:1、與濟和尚西極說;2、慧和尚說;3、跋惠上人詩卷;4、送僧了敬序;5、道林寺衍六堂記;6、本州宮寺保安疏;7、鈐司宮寺保安曾疏;8、僧疏。
文天祥忠肝義膽,是名垂史冊的民族英雄,他堅持抗元鬥爭,最後三年活動的地區就在廣東;
元至元十四年正月,元軍占汀州,天祥率部轉移至漳州,三月,移屯廣東梅州。在梅州,他巧遇四處飄泊的母親和親人,才得知長女和幼女前一年病死於河源,大敵當前,也顧不得個人的痛苦了。天祥率部攻贛州,兵敗,妻妾子女被俘,二子死在路上。
天祥收集殘部進駐龍川,屯兵南嶺。至元十五年三月,進駐海豐。這年四月,端宗病死於廣州灣,陸秀夫等立趙為帝,改為無祥興,六月,朝廷遷至新會崖山,八月,朝廷封文天祥為太保、信國公。此時疾疫流行,士卒亡者數百,天祥之母也亡故了。天祥引兵駐潮陽,元軍來攻,天祥退至海豐,行至五坡嶺吃飯時,元兵追至,天祥被俘,拘燕三年,壯烈殉國。
文天祥在廣東留下了英雄的足跡,粵省人民對這位民族英雄十分懷念和崇敬,保留了一些勝跡。明代在五坡嶺建起表忠祠,祠後有方飯亭,亭內立文天祥畫像,聯曰:
熱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嶺外更何人
明代潮州狀元林大欽有《五坡懷古》詩:
江山有色長靈秀,草木無知也感傷。
百十年前雙眼孔,幾人生死為綱常。
廣東潮陽東山有「文馬碣」,相傳為文天祥葬馬處,潮陽「和平里」三字,是文天祥駐軍於此,親為鄉人題寫的里名、留下的遺蹟。潮陽蓮花峰有「終南」石刻,相傳為文天祥用劍刻劃而成,今古蹟尚存。潮陽東山有雙忠廟,祀唐張巡、許遠二公,天祥曾賦《沁園春》詞,後人刻石置於廟內,成為遊人留連觀賞的勝跡。
潮州鳳凰山,有文天祥後代。晚清詩人丘逢甲曾訪其地,曹有《訪鳳凰文家祠》詩並序:
鳳凰山下投宿文氏家,詢之,蓋信國公裔也。出其廬陵所刊族譜及公詩文集,自訂年譜,遺像三,手書一軸見示,感而有作:
鳳凰山下野人村,中有廬陵舊德門。
世系一篇唐相表,衣冠世代信國孫。
畫圖重省雲中夢,剪紙曾招海上魂。
慚愧斬蛟長劍在,行秋心事共誰論。
為紀念文天祥,浙江溫州江心寺建有文信國公祠,祀文天祥,祀聯云:
久要不忘平生有言,古誼若龜鑑,忠肝基鐵石;
敢問何為浩然正氣,鎮地為河嶽,麗天為日星。
北京也有文丞相祠,祠文天祥。
《筆記小說大觀》載有文天祥事跡,茲錄三則:
(一)文文山正氣歌有所本
宋人儒林公議云:孔道輔為寧州軍事推官,州天慶觀有蛇妖,郎將而下,日兩往拜焉,道輔以笏擊蛇首斃之。鄆人石介作《擊蛇笏銘》,有云:夫天地有純正至剛之氣,鍾物與人,人有死,物有盡,此氣不滅,烈烈然亘百世而長在。在堯為指草,在魯為孔子誅少正卯刃在齊在晉為董狐筆,在漢武朝為東方朔戟,在成帝朝為朱雲劍,在東漢為張輪,在唐在韓愈諫迎佛骨表,逐鱷魚文,為段太尉擊朱小組笏,今為公擊蛇笏云云。文信國《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以下一段,全本此。(《茶香室室叢鈔》)
(二)文文山弟
宋文文山《指南後錄》有《聞季方至》一首云:「去年我別旋山嶺,今年汝來亦至燕。兄弟一囚一乘馬,同父同母不同天。可憐骨肉相聚散,人生不滿五十年。三仁生死各有意,悠悠白日橫蒼煙。」按此即所謂「南枝和暖北枝寒者」也。文山以三仁生死為解。則亦不甚以弟為非矣。又《先母兩國夫人哀辭》云:「二郎已作戶游,江南葬母麥滿舟。不知何日葬兒骨,狐死亦應正首丘。」觀此,則知其弟子降元,也非得已者。文山且以歸骨望其弟雲。(《茶香室續鈔》)
(三)文信國頂有拳發
《癸辛雜識》云:有金鉤相土,遍閱諸館職云:「末坐一少年,最不佳,官雖極尊,然當受極刑。」叩其何以知之,曰:「頂有拳發,此受刑之相也。」蓋文信國時為正字,居末坐也。(《茶香室叢鈔》)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oAa0ez.html


文天祥的資料簡介
南宋末年,宋理宗昏庸無能,寵幸奸相賈似道,致使軍國大事步步錯漏,最終使大宋江山到了滅亡的邊緣。據歷史上文天祥的資料顯示,文天祥是理宗末年的金科狀元,也是賈似道的門生,不過他並不與賈似道同流合污,甚至在起草的製誥中諷刺賈似道,由此被強迫退休,這時的文天祥37歲。
宋理宗畫像
理宗死後,宋度宗沒當多久皇帝就死了,垂簾聽政的謝太后繼續寵幸賈似道,對文天祥等人的正確朕略方針不屑一顧,這就等於掐斷了南宋王朝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公元1275年,為討好元朝政府,謝太后下令封已經降元的呂文德為郡王。呂文德是誰呢?想必看過金庸武俠小說的人對此人不會陌生,他就是南宋駐守襄陽的大將。雖然歷史上的呂文德並不像小說中那般窩囊,但在大軍壓境之際封一名降將為王,無疑是鼓勵投降行為。一時間,投降氣氛籠罩著整個臨安城。以文天祥為首的主戰派積極備戰,反對投降,謝太后逃跑不及,最終抱著5歲的孫子宋恭帝降元。
文天祥等主戰派不甘為亡國奴,擁立益王為帝,組織軍隊繼續抗元。但此時的南宋大勢已去,文天祥最終兵敗被俘。被俘後的文天祥始終拒絕元朝的威逼利誘,表示不會“事二主”。南宋的降官王積翁等人是文天祥的故交,想一起上奏皇帝釋放文天祥,不過因為有人反對而放棄,所以文天祥最後還是死在了元朝的大刀之下。文天祥死後,留下許多愛國詩篇,這些詩篇是文天祥精神世界的反映,至今廣為傳頌。
文天祥千秋祭美文欣賞
文天祥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名臣,他忠貞報國、誓死不屈的精神成為後世之榜樣。幾百年來,文天祥從來不乏仰慕者,歷來學者對他也頗多讚譽之詞,《文天祥千秋祭》即是當代作家書寫文天祥精神的優秀作品。《文天祥千秋祭》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卞毓方,他以洋洋灑灑五千多字,通過對史實的運用和豐富的想像力,寫下了一篇動人心弦的大散文。
文天祥畫像
文天祥畫像
文章的前面部分是引子,通過對比喻手法的運用間接塑造了一個高大的文天祥形象,並藉以引出下文。“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七百六十歲。七個多世紀,一個不朽的生命,從南宋跨元、明、清、民國昂昂而來,並將踏著無窮的歲月凜凜而去……當他死時,不,當他走向永生,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豎起了又一根立柱,雖共工也觸不倒的擎天玉柱。”
文章的中間部分寫文天祥被羈押之後,元政府對他的幾次勸降,不僅正面表現了文天祥視死如歸的品格,也從側面體現了文天祥的投降對元朝政府統治江南的重要性。“在北地,考驗他的人格的,是比殺頭更嚴峻的誘降。誘降決無刀光劍影,卻能戕滅一個人的靈魂。但見,各種身份的說客輪番登門……”文章的後面部分則集中描述了文天祥創作五言律詩《正氣歌》的原因及過程、影響。“既然無法复宋,那就留下了一腔正氣在人間,激勵後人吧......”在歷史上,文天祥被俘後自殺未成便忍辱活了下來,但他活著不是為了殘喘性命,而是為了完成使命,而他的使命便是創作《正氣歌》。
《文天祥千秋祭》這篇文章是卞毓方“大散文”的代表之作,作者於文中多處運用誇張、比喻的手法,給予了文天祥的人格以高度肯定。
愛國英雄文天祥是怎麼死的
自蒙古國建立起開始,歐亞大陸就漸漸成為了蒙古人的天下,而南宋則是蒙古人自北向南擴張中的最後一個障礙。面對蒙古鐵蹄,不敢為亡國奴的南宋志士奮起抵抗,即使在半壁河山被佔、皇帝投降的情況下,仍然湧現出文天祥等抗元英雄。那麼,文天祥是怎麼死的,是不是戰死的呢?
文天祥抗元
文天祥抗元
文天祥是歷史上著名的英傑,在當時屬於主戰派。公元1273年,南宋都城告急,身在外地的文天祥毀家紓難,奉詔勤王,從此開始了長達6年的艱辛之路。公元1278年底,文天祥在吃飯的時候遇到敵軍突襲,來不及躲避的文天祥和部下大多被抓住,除文天祥外,生者無幾。文天祥不願投降,先後吞龍腦和絕食自殺,都沒有成功,
當時的元朝皇帝是元世祖,他在統治之初,對漢人官僚還比較重視,於是在滅了南宋之後,開始四處搜羅南宋賢良。官員王積翁推薦文天祥。文天祥說:“國破家亡,唯有以死報國。但若能得到寬容赦為道士,那麼他日作為一個世俗的顧問還可以。如果接受高官厚祿,那麼一個亡國的人這樣求生存是不對的,而且這也代表我放棄了生平的全部抱負,要這樣的人有何用呢?”王積翁不想文天祥死,就想聯絡其他十位宋朝的降官一起請求放了文天祥。但一個叫留夢炎的人認為不可:“如果文天祥出去之後再次抗元,那將致我們於什麼境地?”於是,這件事就此作罷。
公元1279年,元世祖下令處死文天祥,過了一會兒又後悔了,可是為時已晚。就這樣,一代英傑文天祥被害於大都菜市口,時年四十七歲。因此,文天祥是怎麼死的,是不是戰死的就很明顯了。
文天祥的字是什麼
古人稱謂繁多,光父母取的名字和官家給的封號、諡號就夠多的了,偏偏古人還愛給自己改改名、字,取個“號”什麼的,所以導致幾百年後的現代人有點犯暈。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字履善,生前被朝廷封為信國公,死後被後世追謚為“忠烈”,所以有時也被稱為“文履善”“文信國公”“文忠烈公”。
文天祥
文天祥
後來,文天祥又給自己取了“號”,先是“文山”,後來大概仰慕到家的清靜無為,又取了個“浮沐道人”。說到這裡,現代人一定覺得文天祥的名稱已經不能再多了。事實上,文天祥還有一個“字”叫“宋瑞”,這“宋瑞”二字大有來頭,既不是父母取的,也不是自己加的,其來歷頗有故事性。
文天祥少有才名,21歲就進京趕考。不巧的是,在殿試前文天祥生病了,只好帶病參考,如果一直病著,可能會名落孫山也說不定。可是,也許是老天幫忙,進考場的時候眾多考生一擁而入,夾在中間的文天祥被擠出了一身汗,居然身體舒服了,頭腦也清醒了。於是,滿腹才學的文天祥草稿也沒打,就洋洋灑灑寫了一萬多字,而正是這一萬多次的文章讓文天祥走入仕途,名垂史冊。
按照宋朝的常規,殿試排名由皇帝親自拍板。當時的南宋皇帝是宋理宗趙貴和,此人出身於民間,在即位之初還有點抱負,沒幾年就寵幸阿諛奉承的賈似道,成了南宋有名的昏君。昏君歸昏君,眼光還是有一點的,當宋理宗看到文天祥的試卷時,眼前一亮,立即就欽點文天祥為金科狀元。接著,宋理宗拆開“糊名”的試卷,看到考生的大名是“文天祥”,覺得很吉利,更加喜出望外,他對在場的學者王應麟說道:“此天之祥,宋之瑞也!”於是,文天祥改字“宋瑞”,文天祥字宋瑞,就是這樣來的。
文天祥書法賞析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在歷史上以寧死不屈的精神而著稱,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書法也不錯。實際上,文天祥在書法上的造詣相當高,僅存的幾幅墨寶被後人爭相收藏,而《木雞集序卷》是文天祥書法的代表作。
《木雞集序卷》真跡
《木雞集序卷》真跡
《木雞集序卷》是文天祥應友人張疆所請,為其《木雞集》寫的序言。據史料記載,1273年冬,37歲的文天祥在湖南任職,好友張疆請其為自己的作品作序,於是便有了行草《木雞集序卷》。《木雞集序卷》首先是一篇治學的文章,其中包含了文天祥對治學的見解。文天祥認為,學習應從“難”和“嚴”下手,應先學《詩》,再學《文選》,才能更有進益。從書法的角度上來看,《木雞集序卷》一氣呵成,下筆如虹,氣勢豪邁,是行草中的佳作。
自文天祥死後,《木雞集序卷》“失踪”了近三百年,直到明代中葉才在蘇州出現,旋即被文徵明之子收購。到了明朝末年,該卷被書畫家王稚登收藏,至清朝前期又被收藏家宋犖得到,輾轉又成為皇宮藏品。到了民國初年,末代皇帝宣統將大批故宮文物盜出,其中就包括《木雞集序》。解放後,《木雞集序》被遼寧省博物館收藏至今。
文天祥傳世墨寶極少,現存的文天祥的書法作品除《木雞集序卷》外,《宏齋帖》被收藏於故宮博物院,而《謝昌元座右自警辭卷》則被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文天祥過零丁洋賞析
公元1236年,雄霸中原百年的金國滅亡,南宋成為了蒙古帝國稱霸大陸的最大阻礙。當時的蒙古帝國以迅雷之勢踏平了中亞和東歐各國,東亞的高麗、西夏、大理、吐蕃以及金國先後為蒙古所滅,蒙古大軍對南方的趙宋形成合圍之勢。南宋雖然有很多像文天祥這樣的仁人誌士,卻阻擋不了天下大勢。
男宋末帝宋恭宗
南宋末帝宋恭宗
1279年,陸秀夫在崖山背著小皇帝趙昺跳海身亡,於前一年被俘的文天祥則被押往燕京。文天祥過零丁洋時,在船上寫下了《過零丁洋》一詩。
《過零丁洋》共八句,全詩如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前二句是文天祥對生平遭遇的回顧,從“辛苦”“寥落”等字可以看出作者此時已身心疲憊,倍感悲涼;中間四句是客觀描述了當前的天下局勢,表現了作者雖未囚徒,卻頭腦清醒;最後兩句是全詩的昇華,是作者明誌之句,作者藉此向元朝政府表明自己寧死不屈的決心。在淪為囚徒之際,文天祥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性命和前途,而是國家的出路和興亡,那種對國破家亡的無力感,以及對於自己身為宰相卻不能救國的痛心和自責在字裡行間表露無疑。
《過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後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單是作者自己誓死明誌之句,也成為後世仁人誌士用以自勵的名言


 文天祥《草書木雞集序卷》,紙本,縱24.5厘米,橫96.5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卷書於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冬至,作者時年三十八歲。文章是應同鄉張強之請而作。全卷通篇筆勢迅疾,清秀瘦勁,具有俊逸豪邁之氣。
譯文
       三百五篇,優柔而篤厚,選出焉,故極其平易,而極不易學。予嘗讀詩,以選求之。如曰:駕言陟崔嵬。我馬何虺隤。我姑酌金罍。維以不永懷。如曰:自子之東方,我首如飛蓬。豈無膏與沭。為誰作春容。詩非選也。而詩未嘗不選。以此見選實出於詩,特從魏而下,多作五言耳。故嘗謂學選而以選為法。則選為吾祖宗以詩求選,則吾視選為兄弟之國。予言之而莫予信也。一日,吉水張彊宗甫以木雞集示予,何其酷似選也。從宗甫道予素,宗甫欣然。便有平視曹劉沈謝意思。三百五篇,家有其書,子歸而求之,所謂吾道東矣。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草書木雞集序卷》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UDpBkh

文天祥-草書木雞集紙本序卷 - https://goo.gl/JstHxS


文天祥十八歲,鄉試第一名,二十歲貢士,入京殿試,寫“禦試策”,提出改革方案,宋理宗定為狀元。二十歲就靠真才實學中全國狀元了。
1275年,元兵渡江。知州文天祥散盡家財,組織義軍三萬反元,戰至只剩六人。
為右丞相,怒斥伯顏。被擒,脫身。是為忠。
在福建的朝廷,都督軍馬,建立政府,繼續組織抗元。是為文韜。
1277年,臨安宋朝政府投降已經兩年,文天祥率軍攻入江西,收復贛州十縣,吉州四縣。是為武略。
次年被元軍大軍壓境,兵敗,輾轉游擊戰四年,服毒未死,被擒。
開始寫詩。
忽必烈派兩位宰相級人物勸降。甚至派已經投降的宋朝皇帝


正氣歌並序                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几,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圂、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正氣歌》是南宋末代右宰相文天祥所作的詞,創作於元大都的監獄中。景炎三年(1279年)陰曆十月一日,文天祥絕食八日未死,被押送抵達大都,安置在館驛。十月初五日被關進兵馬司牢房,與宋右丞相賴旦臣同囚。文天祥在大都監獄中度過了三年,與賴旦臣常被忽必烈傳召上殿,就中華道統存續問題與忽必烈、喇嘛國師八思巴開始四人精彩激烈文化辯論近三年;終讓二人開始佩服中華道統文化之博大精深,遂改採行漢化政策。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其中《正氣歌》這首不朽名作是在獄中寫出的。開卷點出獄中有「水、土、日、火、米、人、穢」七氣,而文天祥說要「以一正氣而敵七氣」,歌中吟道:「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乃千古絕唱。

正氣歌
正氣歌注釋
《正氣歌》一口氣列舉歷史上十二位義士的事跡。錢鍾書指出,這種寫法實本於石介《擊蛇笏銘》。[1]
原文
“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評價
三峽行修宮內會稽陳樹華敬書「宋文信國公正氣歌」,1965年10月
錢鍾書《宋詩選注》不選《正氣歌》。楊絳說錢「選詩按照自己的標準」,「不選文天祥《正氣歌》,是很大膽的不選」。[2]1959年8月1日,錢鍾書致函日本學者荒井健提到:「同志諸君評騭拙書之文,義正詞嚴而自愧顓愚,殊無領悟。即如文山『正氣』一歌,排比近俗調,於石徂徠《擊蛇笏銘》,尤傷蹈襲,誠未敢隨眾叫好,一笑。」[3]1978年5月24日錢本人寫信給《宋詩選注》的責任編輯彌松頤信中說:「《正氣歌》一起全取蘇軾《韓文公廟碑》,整篇全本石介《擊蛇笏銘》,明董斯張《吹景集》、清俞樾《茶香室叢鈔》等早言之;中間邏輯亦尚有問題。」[4]陳衍《宋詩精華錄》也不選《正氣歌》。但看正氣歌文字,並沒有全取韓文公廟碑,全篇與擊蛇笏銘重合亦僅僅是「董狐筆」、「擊賊笏」兩處,錢鍾書評語未明。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汙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几,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音:竄),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音:胼)肩雜遝(音:踏),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圂(音:清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音:禪)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笏(音:戶),遘(音:夠),闃(音:去),閟(音:必),沴(音:力),沮洳(音:句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尋:古代八尺稱為一尋。
扉:門扇。
萃然:聚集。
潦:積水。
蒸漚歷瀾:形容溼熱地區汙水積久了,冒泡糜爛的樣子。
爨:以火燒煮食物。
駢肩雜遝: 駢肩,並肩。雜遝,眾多的樣子。駢肩雜遝形容人多擁擠的樣子。
圊圂:廁所。
厲:疾病。
流形:變化成形。
皇路當清夷:指國家太平時。
含和吐明庭:為臣子的含蘊著和順之氣在朝廷。
丹青:丹,丹冊,記載功勛。青,青史,紀錄史事。丹青泛指史籍。
在齊太史簡:太史記載崔抒弒君的簡冊。 
在晉董狐筆:晉國有董狐不畏死而記載趙盾弒君。 
在秦張良椎:秦朝有張良狙擊始皇的大鐵椎。
在漢蘇武節:漢朝有蘇武出使匈奴,十九年不屈服於匈奴,如所持的旄節。 
為嚴將軍頭:蜀漢的嚴將軍,寧可斷頭,也不願投降。 
為嵇侍中血:西晉嵇紹,為嵇康之子。嵇紹為保護皇帝司馬衷而死,血濺帝衣。
為張睢陽齒:安史之亂,張巡死守睢陽不降,被賊剔齒殺死。 
為顏常山舌:安史之亂,顏常山被俘拒降,被賊割舌而仍罵賊不止。 
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曹魏時,管寧隱居遼東,衣帽布,節操清白,比冰雪還要皎潔。
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諸葛亮寫出師表,連鬼神都為他的忠貞壯烈而感泣。
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東晉祖逖渡江擊漿,激昂憤概誓復中原,消滅胡羯。 
為擊賊,逆豎頭破裂:唐朝段秀實奪笏擊賊,使叛徒頭破血流。笏,古代大臣朝見君主時所執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製成。 
三綱:君臣、父子、夫婦之道。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
遘:遭遇。
陽九:困厄的時運。
隸:賤屬也,僕也。
楚囚纓其冠:把帽帶纏住頭髮。形容匆忙不及整束。纓,繫帽的帶子。
鼎鑊:鼎,三足兩耳的金屬器具。鑊,無足無耳的金屬器具。鼎鑊皆為烹煮食物的器具。古代以鼎鑊烹煮罪犯的酷刑。
闃:寂靜無聲。
閟:幽深的。
牛驥同一皂:餵食牛馬的食槽。
雞棲鳳凰食:雞與鳳凰同住同吃。比喻賢愚不分。
蒙霧露:蒙,蒙受。霧露,指陰陽不和調之氣。蒙霧露指人罹患疾病。
溝中瘠:一旦罹疾病,自料當死,棄屍溝中。
百沴:沴,惡氣。百沴,指各種惡氣。
辟易:退避。 
沮洳:低溼的地方。
繆巧:智謀與巧詐。
悠悠:憂思的樣子。
耿耿:光明安靜的樣子。
夙昔:從前、往昔。
作者介紹
文天祥(1236—1283年),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他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佑四年(1256年)中狀元後,他又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寶佑四年,其年二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臨安殿試中,他作“禦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參加殿試時,帝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
後歷任簽書甯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鬥爭。然最終因為孤立無援,抗爭失敗,到最後僅餘六人。
次年,任右丞相,赴元營談判,不意被伯顏拘留,押解北方。後於鎮江脫險。力圖恢復,轉戰東南。但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投降,文天祥為此屢遭猜疑戒備,不得不顛沛流離至溫州。這時,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文天祥與當時朝臣張世傑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岩、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十縣、吉州四縣,人心振奮,抗元形勢轉好。但好景不長,元軍主力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到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兒也被元軍擄走。
祥興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崖山,為擺脫艱難處境,請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計畫失敗,文天祥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文天祥在五坡嶺兵敗被俘。張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胡同,拘囚四年。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元世祖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於柴巿口執行死刑,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死掉。死後在他的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死時年僅四十七歲。行刑之際,“俄有詔使止之”,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地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唱。(http://www.dajiyuan.com)

---------------------------------------------------
【名句故事】臣心一片磁針石 | 文天祥 | 大紀元

【名句故事】臣心一片磁針石 | 文天祥 | 大紀元 - https://goo.gl/mqMYP5
【名句故事】臣心一片磁針石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8日, 2018
我的心像一塊磁鐵,不指向南方誓不罷休 
比喻堅定不移的愛國精神 
語出文天祥《揚子江》
文天祥是南宋名臣 
忠於宋朝 以身殉國 
20歲時高中狀元
考官讚他忠肝如膽石 
前任宰相也鼓勵他 
擔任治理國家重任的 
不就是你嗎
他不與奸臣同流合污 
宋元交戰時力主抗敵 
雖遭貶謫卻散盡家財 
招募數萬義兵勤王
有人認為是羊入虎口 
他卻說 
國家養育臣民幾百年 
危難時豈能無人
文天祥擔任丞相後 
赴元營談判時被扣留 
在押送途中逃走 
乘船輾轉南下 
欲再次起兵抗元
他經過長江口時寫道 
幾日隨風北海遊 
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詩人在風浪中漂流 
終於回到揚子江頭 
他雖然歷盡千辛萬苦 
卻不改對南宋的忠誠 
就像指南針永遠向南
這首詩言淺意深 
以磁針比喻愛國丹心 
文天祥的詩集也因此 
命名為《指南錄》
南宋滅亡後 
文天祥對元廷說 
我是宋朝宰相 
不能侍奉二姓 
賜我一死就滿足了
他向南跪拜後赴死 
用自己的生命 
譜寫忠肝義膽的壯歌
撰稿:柳笛,製作:笑顏,責任編輯:李婧鋮


三字經
【原文】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十七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字詞義解釋】
(1)炎宋:指宋朝,炎是火的意思。宋朝人認為宋太祖因為具有五行中的火德而得天下,所以稱為炎宋。
(2)興:興盛、興起。
(3)受:接受。
(4)周:指的是後周。
(5)禪:古代天子巡守四岳,則有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因此把傳帝位給賢者稱為禪。這裡指的是宋太祖接受周恭帝的禪讓。
(6)十八傳:指宋朝總共傳了十八位皇帝。
(7)混:混亂。南北混指的是北方的遼、金、元等時常攻打中原,局勢混亂。
(8)十七史:十七部史書。指史記、前漢書、後漢書、三國誌、晉書、宋書、齊書、梁書、陳書、北魏書、北齊書、北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唐書、五代史等。
(9)茲:此、這裡。
(10)載:記錄。
(11)治:太平盛世。
(12)亂:天下不安,亂世。
(13)興衰:興盛和衰亡。
【譯文參考】
趙匡胤接受後周禪讓的帝位,建立宋朝,建都汴京,傳了十八位皇帝後被元朝所滅。欽宗(九世)的時候,金人來攻汴京,把徽宗和欽宗都擄了去。宋高宗遷都杭州,此後稱為南宋,高宗之前的稱為北宋。宋朝時期,遼國、金國與元都入侵中原而形成南北混亂的局勢。
古往今來所發生的歷史,上自三皇五帝下至五代(宋朝之前),歷朝歷代發生的史事都在十七部史書中包括君之聖愚,臣之賢奸,人之善惡,各世代的太平與動亂,全在史書裡詳細記載。讀了它我們就可以明白國家興盛與衰亡的原因,從而得到寶貴的智慧與教訓。
【讀書筆談】
宋朝的歷史,十分的悲壯,帝王作為不大,但卻演繹了一場楊家將、范仲淹、岳飛和文天祥的千古忠魂和浩然正氣。楊家將的傳奇,岳飛的神武和「精忠報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捨身成仁,慷慨就義,寫就了中國歷史上武將文臣中最能激勵人的忠義無私的民族精神。他們的故事被後人千古傳頌,融進了整個中華民族的血脈裡,只要聽到他們的故事,誰人不肅然起敬,不升起仰慕嚮往之心,從而立下男兒的雄心壯志呢?
今天的孩子們如果讀到這樣的故事,必能懂得何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君子之風,就會胸懷正氣,從小立志。就不會沉迷電子遊戲,也不會胸無大志,斤斤計較,只剩下狹隘的兒女私情和對名利的執著。對比他們,人人皆會感到羞愧。
由於《三字經》是宋代所寫,所以歷史到了宋,就出現了一個總結。 也在這最後部分,講歷史的最後,終於告訴大家讀歷史的目的,就是要從歷史的治亂興衰中得到人生的啟悟,學會做人重德的道理。這個朝代最該學習的就是這些英雄人物的一身正氣和高尚的節操。這才是曾經受到過全世界敬仰的中華民族的傳統人格。
【故事天地】 宋史簡介
宋太祖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將領,他奉命率軍北上抵禦契丹,行至陳橋驛時,將士拿出事先準備的黃袍,擁立他為皇帝。因此年幼的後周恭帝讓位給他,宋太祖封後周恭帝為鄭王。次年,太祖準備了豐盛的筵席宴請重要將領,酒酣之間,太祖勸告他們到地方買好田,建華宅,多置產業,安享清福。次日眾將領皆稱病辭官。這就是著名的「陳橋兵變」與「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北宋初期主要的外患是北方的遼國與西北的西夏。太宗時遼國入侵,名將楊業在雁門關以數千兵力破遼的十萬大軍,開啟歷史上「楊家將」的動人事跡。北宋第一名將楊延昭(六郎)為楊業之子,楊業率軍北伐時,延昭任先鋒與契丹激戰。廝殺中,延昭被亂箭射穿手臂,仍威風凜凜,率眾大敗契丹軍。
真宗時,遼軍在蕭太后的親自督軍下進攻遂城,楊延昭以冰城奇計挽救城破之危。數年後,蕭太后又率數十萬大軍南下,並趁虛繞道直抵澶州,宰相寇准深信延昭等將士之能,力主真宗親征,宋軍大振,遼國求和。宋遼訂立「澶淵之盟」。
仁宗時西夏屢攻宋朝,當時有韓琦與范仲淹固守邊疆,范仲淹看到西夏物資匱乏,而宋朝兵弱,因此提出以守代攻的策略,最後西夏稱臣求和。范仲淹並且曾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
宋朝人畢升所發明的活字印刷是改變世界的重大發明。《夢溪筆談》是沈括所寫,記載了包括古代的數學、天文、醫學、社會學與奇聞異事等包羅萬象的內容,其中就記載了畢升發明活字印刷這件事。
神宗時名相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史書,但是考慮史書過多,難以盡讀,於是費十年之力編寫了《資治通鑒》,以編年的方式記錄重要史實。
金滅遼,並於欽宗時攻陷宋朝首都汴京,擄走了徽、欽二帝,史稱「靖康之禍」。北宋終結。高宗即位,建都臨安,南宋開始。名震古今的「精忠報國」岳飛就是此時之人。
岳飛,喜讀《左傳》,武藝超群,有智謀,是難見的文武雙全之人。他能以寡勝眾,曾領兵八百大破五十萬盜賊;在朱仙鎮以五百騎親兵,大破兀朮率領的十萬金兵。郾城之戰兀朮派出一萬五千名所向無敵的「拐子馬」軍隊,眾將領都感到畏懼,岳飛從容的命士兵以刀入陣砍馬足,而大破金兵,「拐子馬」從此就廢了。在岳飛即將攻入汴京,迎回徽、欽二帝時,可惜秦檜力主和議,於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還,誣以「莫須有」的罪名而死於獄。
南宋末年,蒙古興起,忽必烈雄才大略,滅了宋朝建立元朝。時宋相文天祥寧死不屈,在獄中寫下著名的《正氣歌》,忽必烈招撫不成。文天祥就義之後,人們在他的腰帶找到紙條寫著:「孔曰成仁,孟云取義,從今而後,庶幾無愧。」


2019-12-27_1501432019-12-27_1503052019-12-27_1502542019-12-27_1502472019-12-27_15023220066613835-450x53620066613823-450x590The_ranking_list_of_Jinshi_examination_in_the_Southern_Song_Dynasty-450x6322019-12-27_150208Zhu_Xi-Thatched_Hut_Hand_Scroll-07-450x404

狀元宰相文天祥:道之所在 雖千萬人吾往矣
文/秦順天
香港文天祥公園,文天祥銅像。(shutterstock)
征服了半個世界的蒙元鐵騎 卻未能降伏一位士子——狀元宰相文天祥 | 正氣歌 | 忠義 | 大紀元 http://bit.ly/37ebJSM
更新: 2019-12-26 1:06 AM    標籤: 文天祥, 正氣歌, 忠義
即使是兩朝皇帝的親自勸降,也難折其志。曾征服了半個世界的蒙元鐵騎,征服過歐亞40多個國家、700多個民族,卻始終未能征服一個書生!
這就是一個中國士子的氣節,他真正踐行了儒家仁義之道。鮮為人知的是,他幸遇高人,「誰知真患難,忽悟大光明」。
少年立誓做忠賢
文天祥的名字有個由來,其父曾夢見一兒乘紫雲而下,接著又開始上行,所以後來生了兒子,就起名雲孫,字天祥,又字履善。
文天祥祖籍成都,1236年生於江西吉水(今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鄉文家村)一富庶之家。其父文儀為當地名儒,藏書甚豐,設法聘名師為天祥兄弟授課,督促他們朝夕苦讀。母親曾德慈,出身詩禮之家,教子有方。
文天祥在朱熹《蓬戶手卷》中的題記。(公有領域)
當時廬陵疫病流行,很多人病死,文家本來備了很多木材準備蓋房子,見街頭暴屍無錢下葬,文儀便立刻將木材打造成棺材,免費安葬窮人。有農民租種文家土地,荒年欠收,文儀也「不忍直於有司」。
在這樣敦厚的家風的影響下,文天祥博覽群書,多才多藝,常讀聖賢之書,愛覽忠臣之傳。因父親經常禮佛參禪,廬陵青原山又是禪宗聖地,文天祥從小也深受佛家思想的薰陶。
一次去廬陵學宮遊覽,見祠堂內供奉著被朝廷諡為「忠」的三位鄉賢:歐陽修、楊邦、胡銓,少年文天祥心慕之,便發誓說,將來如果不能成為這樣的英雄,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20歲即為狀元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第一名,後入白鷺洲書院讀書,中選貢士,隨父前往臨安應試。
殿試上,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他言萬餘不為稿,以史為鑑,一揮而成,表述了經世濟國的抱負,被讚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主考官慶賀國家喜得人才。宋理宗皇帝親自選拔,文天祥成為601名進士中的第一名狀元,當時他只有20歲。理宗見其名曾曰:「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故文天祥又字宋瑞。
不久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
清朝出版的《南宋群賢小集》一頁,翻刻南宋寶佑四年文天祥狀元及第榜單。(公有領域)
宦海浮沉 壯年歸隱
服喪三年期滿後,文天祥被任命為寧海軍節度判官,時國運見衰,蒙古軍威逼,宦官董宋臣提出遷都,百官皆不敢反對,唯文天祥上書,「請求斬殺董宋臣,以統一人心」,時朝廷未採納,幾次得不到回應,文天祥便主動請求任閒職。
從1259年到1274年的十五年裡,文天祥出任過瑞州知府、江西提刑、安徽寧國知府、湖南提刑等職,因剛介正潔,勇於直諫,他五度被罷官,二度退回家鄉文山。
壯年回鄉後,文天祥興建了歸隱的山莊,他寄情山水,不問世事,「以功名富貴為飄風」, 潛心修道,自拔於流俗。
當時文天祥以才華與風雅聞名,且相貌堂堂,《宋史》描寫他「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身為一介書生,文天祥還習得一身好武藝,體魄健壯,尤擅游泳,會下盲棋。
然而,一場驚天國難,改變了他瀟灑倜儻的閒適生活。
文天祥畫像,清人繪。(公有領域)
書生本弱 國破則剛
1275年,元軍入侵,宋軍防線崩潰,朝廷下詔各地組織兵馬勤王。國難當頭,當時只有張世傑及39歲的文天祥響應。有人勸止文天祥,謂之「羊虎相拼」,文天祥說,國家危急,卻無一人一騎入衛京師,甚感遺憾痛心,所以不自量力,以身殉國,望天下義士,由此而奮起。
那時每談國事,文天祥就痛哭流涕,撫案感慨:「以他人的快樂為快樂的人,也憂慮他人憂慮的事情,以他人的衣食為衣食來源的人,應為他人的事而至死不辭。」
文天祥為自己平日的奢華而自責,立捐全部家財以充軍資,招募抗元義軍三萬餘人,義無反顧地執干戈以衛家國。其母曾氏深明大義,支持兒子毀家紓難,並隨子輾轉各地游擊。文天祥認為,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
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紛紛出逃。文天祥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至元營與元將伯顏談判時,他被扣留。見大勢已去,謝太皇太后抱著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出城向元軍投降。
伯顏試圖誘降文天祥,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到北方。途中,文天祥冒險脫逃,一路歷盡艱險輾轉到福州,被小皇帝宋端宗趙昰任命為右丞相。他與張世傑、陸秀夫堅持抗元, 三人被稱為「宋末三傑」。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成功收復了十四個州縣,那時南宋已經降元兩年了。
兵敗被俘
後端宗病亡,陸秀夫等再擁立6歲的小皇帝,文天祥被加封信國公。忽必烈命元將張弘范征討南宋小朝廷。
1278年12月,文天祥義軍寡不敵眾,兵敗五坡嶺(今廣東海豐),文天祥吞下隨身備用的冰片,自殺未遂,昏迷中被俘。元兵捆綁文天祥至張弘范軍營,以槍矛威脅他叩拜張弘范,文天祥拒不下拜。張弘范為其不阿所動,讓左右給文天祥鬆綁,以客禮相見。
立於廣東海豐五坡嶺方飯亭的文天祥石刻碑。方飯亭是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在方飯五坡嶺不幸被捕而建。(公有領域)
張弘范請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范一再逼迫,文天祥遂將自己寫的《過零丁洋》抄錄給他。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時,張弘范歎服其忠義及詩才,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1279年2月,張弘范向宋軍所在的崖山發動總攻。其時,張世傑已指揮宋皇室及全體軍民搬到千艘海船上。海戰慘烈,絕境中陸秀夫將國璽繫於腰間,背負7歲少帝跳入大海,其他宮眷、大臣和將士等十萬人也紛紛投水殉國,宋全軍覆沒,幾天後,海上浮屍數萬。張世傑突圍後,遭遇颶風,也溺水而亡。至此,建國三百多年的大宋徹底滅亡。
被困於元軍船上,從遠處眼睜睜觀看的文天祥,痛不欲生,欲蹈海而死,為元軍所阻,只能向南慟哭,抗元三傑,如今只剩身為俘虜的文天祥了。
張弘范擺酒慶功,向文天祥敬酒說:「如今宋朝已亡,作為臣子,您已竭盡忠孝,應該問心無愧了。誰還給您記錄?如您能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豈不非你莫屬?」文天祥說:「國亡而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餘罪,怎敢懷有二心苟且偷生?商朝滅亡時,伯齊叔夷義不食周粟,其義節不因國亡而改變。作為一臣子,我就是竭盡自己的努力,談什麼記錄不記錄?」張弘范為之動容,感其仁義,心生敬佩。
從此,張弘范在生活上優待文天祥,並上書忽必烈,詳陳不可殺文天祥的諸多理由,忽必烈感慨說:「誰家無忠臣」,命以禮相待文天祥,將之押往大都。幾個月後,張弘范派人護送文天祥北上,行前他訓誡下屬,不許折辱文天祥。
進入江西地界時,文天祥開始絕食,他計劃以死殉國,埋骨家鄉。期間文天祥被強行灌食,他拒不張口。絕食8天後,身體並不見衰竭,而船已駛過盧陵了,想到自己不能死於故土,文天祥便放棄了絕食。
江西興國縣大烏山寺里由文天祥手書的「永鎮江南」匾額。(Sino Yu/維基百科)
勸降逼降
10月初,輾轉萬里的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帶至接待賓客的「會同館」,「供帳飲食如上賓」。 文天祥的錚錚鐵骨,使忽必烈甚是欣賞,他希望降伏文天祥。
第一個來勸降的,就是跟文天祥一樣中過狀元的留夢炎,他是南宋丞相,危難時棄位逃走,不久就投降了元朝,任元朝禮部尚書。一見留夢炎,文天祥便厲聲斥罵,留夢炎只得愧窘退下。
小皇帝宋恭帝降元後,被封為瀛國公,當時也被元朝逼迫前來勸降。見是小皇帝,文天祥鄭重行臣子大禮,面北而跪,伏地痛哭,他對小皇帝只重複「乞回聖駕!乞回聖駕!」四字,以示自己殉國的決心,恭帝無由啟齒,怏怏而回。
元朝平章政事阿合馬也召見了文天祥。見文天祥長揖就坐,阿合馬喝問:「見宰相為何不跪?」文天祥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憑何要跪?」後阿合馬默然離去。
元朝宰相孛羅決定親自出馬,他先下令讓文天祥嚐嚐坐牢的滋味,文天祥被戴上木枷,捆綁了雙手,關進了兵馬司的牢房。入獄十幾天後,文天祥才被鬆了手縛,又過半月,才給他褪下木枷,頸上還繫著鐵鏈。
不久文天祥被押上樞密院堂審問,他泰然站定,不跪。孛羅叱左右按倒他,被拽倒後,文天祥拚死坐地不跪,又數人上來掰他的腿,強制他做跪狀。文天祥說:「現唯有一死,不必多言!」孛羅喝道:「你要死,我偏不叫你死,要把你關起來!」文天祥答說:「我以義死,何懼監禁!」最後孛羅只好命獄吏把文天祥帶回牢房。
牢獄中的正氣
文天祥曾記錄了自己作為一個犯人的感受:「地獄何須問,人間見夜叉」,「丞相豈能堪獄吏,故侯安得作園人?」但他對囚禁的折辱安之若素,「朝餐淡薄神還爽,夜睡崎嶇夢自安」,「解衣烘稚虱,勻摷救殘須」。
兵馬司牢獄污穢不堪。每逢暴雨,牢房積水即成沼澤,泥水沒過囚床,文天祥只能在水中站立。牆裡的老鼠洞灌滿了水,黑暗中,老鼠爭相竄出,淹死在水中。太陽出來後,牢房像蒸籠一樣悶濕,空氣中夾雜著糧食的霉腐味、廁所的騷臭味、死老鼠的穢濁味,令人窒息難忍。另一次大暴雨,牆壁多處坍塌,文天祥不得不被暫時轉移至他處。當他遷回修好的牢獄時,文天祥寫道:「向之所謂臭腐溫蒸,依然故在。回視吾所挾,亦浩然而獨存。」
文天祥以浩然正氣,抵禦了逆境中所有的不堪。如此短窄幽暗的骯髒牢房裡,成就了他名垂千古的《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詩中,文天祥歷數十二位歷朝忠烈,以他們彪炳日月的丹心壯舉,激勵自己困而益奮。囚中他吟哦不絕,「母親曾教我忠,我不違母志」,「靜傳方外學,晴寫獄中詩」,「直弦不似曲如鉤,自古聖賢多被囚」,「熊魚自古無雙得,鵠雀如何可共謀」。
此後的三年兩個月,文天祥始終難中不改其節,誓死不降。
南宋將領文天祥,在元人的濕寒監牢裡,寫下歌以詠志的五言長詩《正氣歌》。(羊妹/大紀元製圖)
文天祥的兒女情長
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囚禁中,文天祥也有「夢裡尚還家」的思念。自他起兵勤王,家小便隨他轉戰南北,長子和母親都死於軍中流行的瘟疫,妻子及兩個女兒被俘虜,還有兩女病死軍中,另有兩女死於亂軍之中。次子被俘,傳聞已死。三年來,妻女杳無音訊。
髮妻歐陽夫人出身書香門第,文天祥與之夫妻情深,他曾詩曰:我為綱常謀,有身不得顧。妻兮莫望夫,子兮莫望父。天長與地久,此恨極千古。來生業緣在,骨肉當如此。
1280年春天,文天祥接到女兒柳娘的來信,知道歐陽夫人和兩個女兒都在大都宮中,穿道服誦道經,過著囚徒般的生活。
文天祥明白只要他投降,即可與親人團聚,但他不能選擇變節。親人咫尺不得相見,心如刀割的文天祥淚下哽咽,在給妹妹的信中,他說:「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他請妹妹囑咐妻子「歸之天命,毋怨毋怨」,囑咐女兒「好好做人」。
後來他寫詩道:「痴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作為宋朝丞相的責任和使命,使自己不得不以身許國,他希望女兒勿以己為念,今生緣份已盡,來生再續親緣吧。
文天祥的胞弟文天璧當時也已降元,他與弟弟感情篤厚,理解人各有志、人各有責,嘆道:「弟兄一囚一乘馬,同父同母不同天。」
誰知真患難 忽悟大光明
文天祥崇信佛教、道教,與諸多道士都有交往,寫過很多詩抒發自已求仙修道的願望,行軍打仗之時,文天祥還讀道經,同道士一同探討道教祕術。他給長子起名為「道生」、次子起名為「佛生」,可見其心之所向。
文天祥曾記述道家高人「靈陽子」向他傳授過的道家學問,寫有《遇靈陽子談道贈以詩》:
……至人不可見,世塵忽相纓。業風吹浩劫,蝸角爭浮名。偶逢大呂翁,如有宿世盟。相從語寥廓,俯仰萬念輕。天地不知老,日月交其精。人一陰陽性,本來自長生。指點虛無間,引我歸員明。……
塵世中的名韁利鎖與情網,把人捆綁得難以掙脫,累世欠下的業債帶來生命中的劫難,人在世間「蝸牛角」這樣的微小之地,為富貴虛名相爭相鬥。短促人生,人不過是匆匆過客,遇到仙翁指教,他豁然明了生命的意義,返回仙界才是人真正的歸宿。
獄中,文天祥寫詩曾署名「浮休道人」,他以莊子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為喻,抒發其悟道所得。
文天祥也過寫多篇與佛家有關的詩,被俘後,他在獄中遇到異人,寫《遇異人指示以大光明正法》志之:「誰知真患難,忽悟大光明。日出雲俱靜,風消水自平;功名幾滅性,忠孝大勞生。天下惟豪傑,神仙立地成。」
患難中,命在旦夕之間,他忽然悟到大光明的正法,生死隨緣而置於度外,頓感身心塵落,了無掛礙。
1281年除夕,文天祥寫下:「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如今生命隨著這一年將要結束,以後再也夢不到和家人一起暢飲屠蘇酒的歡樂了,撥動一豆燈火,我度過了漫漫長夜。這是文天祥度過的最後一個除夕。
除夕不久,文天祥生毒瘡,流膿發燒,寒顫不止,「平生痛苦未嘗有此」,當時他左眼患了眼疾,幾近失明。
春天的時候,文天祥寫好了遺書,他已經隨時準備赴死了,但每天還鑽研自己最愛的象棋。
香港文天祥公園,有一幅石碑描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蹟,也刻有《正氣歌》。(shutterstock)
拒絕忽必烈親自勸降
元朝一直不殺文天祥,主要因為包括忽必烈在內的元朝君臣,對文天祥的忠貞都很敬仰。張弘范多次請求忽必烈善待文天祥,病危之際,張弘范仍關心文天祥,諫言說文天祥是忠貞之士,又是奇才,不可殺之。
前朝大臣曾聯名請求忽必烈釋放文天祥,安排他到道觀做道士,留夢炎卻堅決反對:「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吾十人於何地。」
1282年8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渠能?」答曰:「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於是,元世祖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
1283年1月8日,忽必烈召文天祥來,親自勸降。身為階下囚的文天祥,仍是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風範,他長揖為禮,不卑不亢。左右武士強制讓他對皇帝行跪拜禮,以金棒敲擊他受傷的膝蓋,但文天祥挺立不動。忽必烈見狀,也不強求他跪拜。
忽必烈勸他不必固執,「你在這裡也待了些時日,如能夠改變心意,以盡忠宋朝那樣來效忠我,我可以讓你做丞相。」
文天祥回答:「深受宋朝的恩惠,我作為宰相,如何能侍奉二姓?國家滅亡,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
元世祖又問:「那你有什麼願望?」文天祥說,「如果你真對我好,望賜一死,我就滿足了。」忽必烈知終不可得其心,無奈應允,文天祥依禮拜謝了忽必烈的成全,他終於可以一死盡忠了。
從容赴死
次日,1月9日,文天祥被帶出牢獄,他非常從容地對獄吏說:「我的事完結了。」
刑場設在柴市口(今北京東城區交道口)。監斬官問:「丞相還有什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有什麼可說?」監禁日久,文天祥已不辨東西,他問左右的人:「哪邊是南方?」旁邊的人指了方位,但見寧折不彎的文天祥端正衣冠,莊重地面南跪拜,大聲道:「臣報國至此矣!」遂引頸就戮,圍觀的人無不涕淚。
不久,元世祖派使者送救命詔書制止行刑,但文天祥已身首異處了,終年47歲。忽必烈後來痛悔道:好男兒,惜不為朕所用!
數日後,文天祥妻子歐陽氏收斂遺體,發現文天祥面容不變、栩栩如生。其衣帶中藏有絕筆辭,中有這樣幾句贊文:孔曰成仁,孟雲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據說行刑那天,狂風揚沙,白日裡竟天地昏暗,咫尺之內都看不清。此後數天,京城連日陰晦,皇宮中白天也要點燭。追悔不及的元世祖下令追封文天祥為太保、中書平章事、盧陵郡公,並設壇祭祀。丞相孛羅行禮時,忽天地俱暗,走石飛沙,文天祥的牌位竟被狂風捲至半空,空中還有隱隱的雷聲,元世祖明白,此乃英靈不受元朝封典之故,於是改稱文天祥南宋官職:前宋少保、右丞相、信國公,如此,天空才放晴。
明洪武九年,在當年囚禁文天祥的地方,建立了文丞相祠(北京東城區府學胡同),內有一株棗樹,相傳為文天祥手植,此樹枝幹均傾斜朝向南方,似乎感應了文天祥的忠義節氣: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即使兩朝皇帝親自勸降,也難折其志。曾征服半個世界的蒙元鐵騎,征服了歐亞40多個國家、700多個民族,無論多少軟硬兼施、恩威並用的方法,卻始終未能征服一介書生,這就是一個古代士子的氣節!文天祥生而無虧、死而無愧,百折而不悔,正所謂: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北京東城區府學胡同文丞相祠。(用心閣/Wikimedia Commons)
參考史料:
《堯山堂外紀-卷六十三‧宋》
《指南錄》
《宋少保右丞相兼樞密使信國公文山先生紀年錄》
《宋史‧文天祥傳》
《文山先生全集》
《筆記小說大觀》
《宋人軼事彙編》卷十九
《古今筆記精華錄 文文山遇仙》
《南宋末雜事》卷七《夢占類考》
征服了半個世界的蒙元鐵騎 卻未能降伏一位士子——狀元宰相文天祥 | 正氣歌 | 忠義 | 大紀元 http://bit.ly/37ebJSM


當你踏進城隍廟時是否有注意到高懸門上的大算盤呢?為什麼城隍廟裡總是會看到大算盤?大算盤意為要彰顯城隍爺的公正無私,以及告誡世人「千算萬算,不如天算」,所以到城隍爺面前再怎麼狡辯,只要城隍爺的大算盤一拿出來,功過賞罰例例分明,這就是掌管每人一生善惡紀錄的城隍爺。
身分大解密!橫跨陰陽的城隍爺 其實只是普通老百姓? https://bit.ly/2KSF5Am
信眾將城隍爺視為陰間的地方官,也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才被誤會成「陰神」。(圖/台北府城隍爺,記者連宜方攝)
信眾將城隍爺視為陰間的地方官,也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才被誤會成「陰神」。(圖/台北府城隍爺,記者連宜方攝)
城隍爺實屬為一種「官職」,並非某人的獨稱,而較類似於我們較熟悉的縣長、市長一職,特別的是,城隍爺這個職務也是有任期的,升官免職等大權則掌握在玉皇大帝手中。
那麼,又是誰可以來擔任城隍爺呢?選拔條件可大略分為三大類:
(一)在世的時候是忠良孝悌有德行的人。例如:《聊齋誌異》首篇〈考城隍〉裡的宋燾公
(二)生前有才學教養、正直無私或是個好官。例如:漢朝紀信、宋朝文天祥、明代楊椒山和周新
(三)其他。例如:鴨母王朱一貴變城隍、好心腸水鬼變城隍
「城隍」一詞原本的意思,指的即是保護人民身家安全的城牆和護城河。而城隍的宗教觀念源自道教,其後與儒教結合相互影響。
城隍爺兼管陰陽兩界,在陽間懲兇罰惡導正社會風氣,在陰間掌管人間善惡紀錄,且通報、審判、移送都是其職務範圍,似乎有點類似警察、檢察官、法官的綜合體。而城隍之下除了左右文武判官之外,還設有六司、六將爺,以及陰陽司公。也因為城隍爺特殊的神格和職務內容,導致許多人常會誤解城隍爺為「陰神」,那可是大錯特錯!(編輯:連宜方)身分大解密!橫跨陰陽的城隍爺 其實只是普通老百姓? https://bit.ly/2KSF5Am



正氣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https://bit.ly/31r1wSX
《正氣歌》是南宋末代宰相文天祥所作的詞,創作於元大都( 今北京)的監獄中。景炎三年(1279年)陰曆十月一日,文天祥絕食八日未死,被押送抵達大都,安置在館驛。十月初五日被關進兵馬司牢房,與宋右丞相賴旦臣同囚。文天祥在大都監獄中度過了三年,與賴旦臣常被忽必烈傳召上殿,就中華道統存續問題與忽必烈、喇嘛國師八思巴開始四人精彩激烈文化辯論近三年;終讓二人開始佩服中華道統文化之博大精深,遂改採行漢化政策。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其中《正氣歌》這首不朽名作是在獄中寫出的。開卷點出獄中有「水、土、日、火、米、人、穢」七氣,而文天祥說要「以一正氣而敵七氣」,歌中吟道:「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乃千古絕唱。
正氣歌 -文天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4uZ3bL
岳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aYzPnp
文天祥《正氣歌》原文及注釋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1rbbc7
正氣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4uZ3bL


正氣歌-宋/文天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22453387859386/permalink/5117418028362874/

310210656_5356961287749798_2396634458250419507_n


文天祥等15位書法名家寫《陋室銘》,有龍則靈! - 每日頭條

0 - 2022-11-16T162646.5630 - 2022-11-16T162737.0420 - 2022-11-16T162726.362

文天祥等15位書法名家寫《陋室銘》,有龍則靈! - 每日頭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