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顯卿“衣冠傳”——《徐顯卿宦跡圖》中的明代服飾_擷芳主人_新浪博客

徐顯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公門裡面好修行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25日, 2018
巡撫認為胡老先生收了賄賂,在案卷上作弊,所以才敢縱輕量刑。當即下令捕官把胡老先生帶進來,他要親自審問。圖為《王瓊事蹟圖冊》之《職專巡撫》。(公有領域)
胡向山太守的父親胡老太公曾在金山縣擔任刑房(掌管刑事的官吏),是一介小官。胡老先生向來忠厚,對於受賄舞弊之事,他都不屑一顧。
有一年,金山縣發生一起盜竊案,失主被盜賊所傷致死。縣衙逮捕了首犯從犯一共三十多人。
金山縣發生一起盜竊案,失主因盜賊所傷致死。縣衙逮捕了首犯從犯一共三十多人。圖為清 孫家鼐《欽定書經圖說》插圖。(公有領域)
量刑從寬 體恤貧民
當時司法律令很嚴,搶劫偷盜傷人者,無論首犯從犯,都一律問斬。這件案子正好由胡老先生負責。

胡老先生看到這三十多人都是失業貧民,不忍心讓他們引頸受戮。於是以他們動機是搶劫,下手作案時誤傷人命為由,擬判處其中首犯二人問斬,其他人判為充軍流放。
縣令認為此案量刑太輕,胡老先生據理說道:「這件案子雖是搶劫,但閱覽供詞,他們都不是慣犯。至於受害人的死亡,是因事情發生在夜裡,眾人慌忙倉促中推擠跌倒所致,並非用刀刺傷而死,因此從輕量刑。」
縣令擔心上級會嚴厲駁斥,對此,胡老先生說:「如果受到駁斥,上級問罪,請把我押解進省,治我的過失之罪!」
縣令聽後嚴肅地說:「假如你都肯為民請命,難道我就沒有仁心嗎?」於是按照胡老先生的建議作了定案處理,將案件詳情上報。
縣令對胡老先生說:「假如你都肯為民請命,難道我就沒有仁心嗎?」圖為《今古奇觀》插圖。(公有領域)
案卷三駁三頂 刑房甘願承擔責任
果然,上級駁回此案,要另行改判。胡老先生重寫案件詳情,將上級的回執頂了回去。
這件案子三駁三頂,胡老先生不改初衷。巡撫大怒,發下公文,要提案親自審訊,並下令縣長帶上官印到蘇州聽候處理,準備糾劾地方縣令。
縣令驚恐不已,埋怨胡老先生。胡老先生表示願意隨長官一起進省,他說:「您見到巡撫大人,請把一切責任都推到我身上。如果有幸得到寬釋,是您的福。如果不行,我就獨自承擔責任!」縣令就帶著胡老先生一起來到蘇州。
縣令入府謁見巡撫,胡先生就在轅門外等待著。巡撫斥責縣令量刑太輕,說話非常嚴厲。巡撫問:「你剛上任,是誰教你這樣做的?」縣令說是刑房胡吏。
巡撫大怒,要提案親自審訊,並下令縣長帶上官印到蘇州聽候處理。圖為漢 「部曲督印」 。(示意圖,公有領域)
不屈不撓 為人尋生路
巡撫認為胡老先生收了賄賂,在案卷上舞弊,所以才敢從輕量刑。當即下令捕官把胡老先生帶進來,他要親自審問。
巡撫當面喝斥胡老先生,說:「你身為刑房,難道不知道搶劫偷盜致人於死的,不分首犯從犯應一律問斬嗎?」
胡老先生叩頭說:「雖然條律有此規定,但判刑輕重,應當有權衡的空間。」巡撫憤怒地問他:「同時搶劫偷盜,傷人性命,還分什麼輕重?」
胡老先生說:「條律規定的是積年大盜,明火執械,殺死事主者才處死。這件案子案犯者都是失業貧民,因飢寒交迫,所以鋌而走險,而受害者是因推擠跌倒致死,並非利器所傷。所以似乎應該稍微從寬處理。」
巡撫厲聲斥問說:「說!你到底收了盜賊多少賄賂,竟敢滿口巧言,為他們開脫?如不實說,就用夾棍夾你!」
胡老先生再次叩頭說:「如果說我有意為盜賊開脫,我不敢推卸責任。至於說受賄在案卷上舞弊,我從來不屑做這種事。別說像這樣的大案了,就是一般的鬥毆小案,我也不敢昧此良心!」
公門裡好修行 刑房滿臉和善之氣
巡撫覺得實在太奇怪了,既然沒受賄,為什麼還要竭力為盜賊開脫呢?巡撫執意要他說出原因。
胡老先生說:「沒有其它理由,只是公門裡面好修行罷了!大人是否聽說過歐陽修的父親歐陽觀說過的一句話,『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如果我盡力幫助死刑犯謀求生路,即使最後沒能保住他的性命,那麼被處死的犯人和我也都不會有遺憾了」
巡撫聽了,覺得很詫異,就叫胡老先生走到桌案旁。仔細一看,見老先生滿臉和善之氣,一看就知道是位忠厚的長者。
巡撫收起怒氣,和顏悅色地問胡老先生,有幾個兒子,都是從事什麼職業的?胡老先生答說,有四個兒子。長子令儀,僥倖考中舉人。其他三個孩子,都是縣學的學生,第四子今年承蒙府尊,選拔為貢生第一名。
巡撫滿懷敬意地說:「這就是你公門裡面好修行的回報啊!」巡撫就依照胡老先生的建議,保住了那些從犯的性命。還對胡老先生說:「這又是你兒子明年考中進士的先兆了!」於是,案子徹底了結了。
胡先生的孩子都是飽讀詩書的人,門風頗有書香之韻。圖為清院《十二月令圖.二月》局部。(公有領域)
福報連連 福蔭子孫 光耀門庭
第二年,胡老先生長子果然考中進士,其他三個兒子都成為貢生,進入太學(太學是古代中央官學,為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父親身為刑房,孩子卻都是飽讀詩書的人,門風頗有書香之韻。
坐花主人汪道鼎認為,人不僅要常懷仁善之心,還應有「定識定力」,具備卓越的見識,堅定的信心,才能不被權勢嚇倒,不被邪見動搖。
胡老先生只是一介卑微的小官員,面臨巡撫斥責逼迫以及嚴刑的威脅,仍然能堅持信念,不屈不撓,陳述自己的見解,最終感化了盛氣凌人的巡撫大人,使他接受了寬刑的建議。
胡老先生出於善心,挽救了迫於生活鋌而走險的貧民,不僅福惠他人,也福蔭門庭。@*#
第二年,胡老先生長子果然考中進士,其他三個兒子都成為貢生,進入太學。圖為《徐顯卿宦蹟圖.瓊林登第》。(公有領域)


書生天資愚鈍 魁星為何為他「換心」
文╱宋寶藍
圖為《徐顯卿宦跡圖.瓊林登第》(公有領域)
書生天資愚鈍 魁星為何為他「換心」 | 宋寶藍 | 顧光旭 | 積德 | 大紀元 http://bit.ly/2QN5AI1
更新: 2019-11-25 9:00 AM    標籤: 宋寶藍, 顧光旭, 魁星, 積德
清朝一名官員自小天資愚鈍,為了讀書,吃盡苦頭,依然一無所獲。後來經歷一場特別的「手術」,豁然變得冰雪聰明,文采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連他的塾師都驚訝地說:「你可以做我的老師了。」
說來,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不甘心洗夜壺 讀書卻也不成
清朝官員顧光旭(1731年—1797年,字華陽,號響泉),無錫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登進士。他從御史官至甘肅按察使。若說起他的文采,在當時風靡一時,可謂榮耀江左。
不過,據清朝外交官薛福成所述,顧光旭小時天資極其愚鈍。到了十四五歲,顧父見他讀書不成,就讓他到市區學做生意。依吳地風俗,凡是初入店鋪的學徒,都要負責一切灑掃、傳餐、雜役等事,還必須為人洗刷夜壺。
當了一天學徒,光旭心中不悅,悻悻辭去。他說:「幹雜活,我不敢推辭;為人洗尿壺為的是什麼呢?」於是他向父親發誓,必會奮發讀書,即便餓死也不願學做生意。
從此,光旭每天刻苦攻讀,若未熟讀書本,他就焚香跪著讀;若還讀不熟,就夜以繼曰地讀。稍有睡意,就用冷水洗臉,或以錐刺腿,加強讀書的意志,直到天亮都不休息。
但遺憾的是,面對塾師背誦時,光旭卻是茫然如故。塾師為他講解書義,每每講到口乾舌燥,諄諄告戒他千萬要牢記勿忘。但到次日,光旭依然感到茫然。他苦苦勤讀,可文義篇章始終不入大腦。
高士圖 唐寅
塾師向顧父辭謝,說:「這孩子雖然專一心志地讀書,而我也已用盡心力教導他,很慚愧的是依然沒有起色。何不讓他儘早改行,不要白白受苦。」圖為明 唐寅《高士圖》局部。(公有領域)
過了一年,塾師向顧父辭謝,說:「這孩子雖然專一心志地讀書,而我也已用盡心力教導他,很慚愧的是依然沒有起色。何不讓他儘早改行,不要白白受苦。」光旭哭著,懇請老師留下。塾師憐憫他,只好答應。
賣書帖賑災
時逢吳中一帶發生大饑荒,顧家素來清貧,想要賑濟災民,然而力不從心。顧父想到家中珍藏一通古代書帖。他聽說某位學使大人酷愛書法繪畫,想將書帖賣給他,但不知如何聯繫。
當地有個曹姓書商,因為人不很道德,鄰里稱他為曹作惡。曹書商常常出入學使門庭。於是,顧父對曹說:「我的書帖價值千金,因為急著賑救災民,即使減價我也會賣。」
曹書商將書帖呈給學使大人,並告訴他出售的原因。學使說:「這通書帖價值千金,我也想賑救饑民,自當出雙倍價錢。」於是出資二千金買下。
然而,曹書商回來後,告訴顧父:「學使大人說,這書帖僅僅價值百金,因賑災之故,就出雙倍價錢買下了。如今買得二百金,都在這兒。」顧父沒有辦法,只得接受。用這二百金買穀米,搭了ㄧ個棚房,施粥賑濟災民,並繼續勸人募捐。顧父親自規劃賑災一事,歷盡艱辛,救活了許多人。
書商貪吞賑災款 夢見二家福禍
《地獄十王圖》
曹書商說:「陰司以民命至重,侵吞賑款心地不仁,譴責罰我非常嚴酷,既要奪我的壽數,又將絕我的後嗣。」圖為明代《地獄十王圖》之一,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當顧父賑災時,曹書商忽然得病死了。臨死前,他將所作之夢,告訴妻子,他說:「我一生貪沒了許多人的錢財,然而這尚可以被原諒。而這次侵占顧先生書帖價一千八百金,數目雖不很多,然而陰司以民命至重,侵吞賑款心地不仁,譴責罰我非常嚴酷,既要奪我的壽數,又將絕我的後嗣。」
「顧先生雖然財力有限,施粥賑濟也不很周全,然而他的仁心出於至誠,所以善德充溢,福蔭其子,其子不久可以登科,日後官階顯赫。我因為一念貪財,禍及妻子,曹氏祖宗都因我的行為感到氣餒。」曹說罷,啜泣而逝。
不到一年,曹書商的妻子及其三子相繼去世,曹氏一門遂絕。
百姓聽說此事,有人說顧家孩子生性愚鈍,怎能驟然登科及第?所以眾人對曹生前之言,將信將疑。
魁星入夢「換心」
這年顧光旭十七八歲,學業依然無成,塾師教他作文,每命一題,光旭要耗盡晝夜之力,也僅能寫出隻言片語,並且不成文理。光旭更加發奮研思,每每廢寢忘食。
一天夜裡,他正冥思苦想寫作文,卻想不出一字,精神疲倦到極點,於是躺下休息。忽然看見一位神明,形象猶如學宮裡所塑造的魁星[注]。
魁星左手拿一個盤子,上面盛著一枚人心,右手拿一把鋒利的刀。他走上前,驟然剖開光旭的前胸,遂即將手伸進去,取出心臟,再將盤上那顆心放入填補。魁星撫摸按摩幾遍,使光旭胸前吻合如故,繼而才離開。
光旭從夢中驚醒,摸摸自己的心,一開始還怦然而跳,繼而感覺神智豁然開朗。他坐起,注視著作文命題,竟輕鬆地徹頭徹尾融會貫通,即刻振筆疾書,完成了全篇。
翌日,塾師一看既懷疑又震驚,不相信愚鈍的孩子能寫出這篇佳作,認為他是抄襲的,想教訓他。光旭便請老師再出一題,頃刻間他即揮筆完成。
顧光旭圖於乾隆年間進士及第。為《徐顯卿宦跡圖.瓊林登第》,描繪徐顯卿考中進士,身著進士冠服赴恩榮宴的場景。(示意圖,公有領域)
塾師讀罷,驚訝地說:「你可以做我的老師了。即便是我百思也寫不出來。」從此,顧光旭讀書一目十行,博覽群書,寫文章揮筆立就。冰雪聰明的他,名震一時。後來,於乾隆年間進士及第
管子曾說:「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將通之。」顧光旭誠心向學,勤奮苦讀,沒有讀書不通的道理,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然而,若不是顧父積下大德,光旭感通也不會如此神速。想必是二者同時兼至,讀書自然融會貫通。魁星換心奇夢,這或許就是天道善報於人的表現吧!
[注]:魁星,指北斗七星的前四顆星星,稱為斗魁,又稱璇璣,而另三顆星星為斗杓。在中國古代,儒士和學子尊奉魁星。
書生天資愚鈍 魁星為何為他「換心」 | 宋寶藍 | 顧光旭 | 積德 | 大紀元 http://bit.ly/2QN5AI1


管子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功也,精誠之極也。”
《管子》是一部中國古代經濟管理學的百科全書。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齊國成為春秋諸侯霸主。由於《管子》一書討論了經濟與管理方面的問題,在各朝各代都有其現實意義,在歷史上的實際影響頗大。即使到了今天的新經濟時代,《管子》對於當代中國新一代的企業家也仍然有其特殊的意義及偉大的啟示。
春秋時期《管子》首先提出“心的管理”思想:“正德靜心”和“靜因之道”。
人們可以從內心真切地感受到、體驗到一種遠靜動人、悲情怨解、令人神往的美德,從而達到“賢者不肖者化焉”的境界。
“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氣之極也。”
“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是要人們暫時放下一切妄想雜念,凝神專精地進入如禪宗所謂的“熟參”境界。當心念專精百思不得其解時,也就是“思而不通”之時,有時就像神來之筆,突然會閃現出智慧的靈光,這時的智慧靈光即體現了“心”和“道”的“本來面目”,而感受到“心”的無限內蘊和“道”的無限功能。形成這種智慧靈光的“證悟”,不由外來之力,恰恰是本自具足的專精之念。
後來荀子繼承和發展了管子“心的管理”之道。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道?曰虛壹而靜。”
“壹於道以參稽之,萬物可兼知也。”
當人在一定時間內思想集中於“參究”之時,大腦皮層有關區域就會形成優勢興奮中心,此時,大腦即會產生“直覺”、“智慧”。因此,養心、治心、安心到“虛壹而靜”時,即是“大清明”。後來的禪宗秉承了荀子對“心”的體驗,充實了禪門的“心法”,由“參禪”到“明心見性” (大清明),而完成了禪文化的使命。
思之,思之,又重思之。對於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當我們遇到問題不得其解時,當遇到煩惱無法排遣時,靜心凝神,心一境性,慢慢讓自己的心念純靜下來,虛壹而靜,就可以跳出局限,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與靈感;就可以跳出煩惱本身來觀察煩惱,不隨著煩惱而迷失,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是開發大腦的方法。我們通過學禪、參禪,就可以掌握這個開發大腦的金鑰匙,於煩惱中得超脫,於困難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
《管子·內業》《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誠之極也.》
思考思考, 再進一步地思考。對問題思考不通, 鬼神會幫助你搞通; 不是鬼神的力量, 是你鑽研到極點的結果。
--------------
謂日夜思索,一旦豁然開悟。《管子.心術下》:“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管子.內業》:“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
思考思考, 再進一步地思考。對問題思考不通, 鬼神會幫助你搞通; 不是鬼神的力量, 是你鑽研到極點的結果。
 《管子》書中說:「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將通之。」強調要多思,思考不通,更要不停的思考,必定有豁然開通的時候,這是非常神妙的事
-------------------------------
《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誠之極也。》
句子出處:《管子·內業》,慎思精研類名言句子
思考思考, 再進一步地思考。對問題思考不通, 鬼神會幫助你搞通; 不是鬼神的力量, 是你鑽研到極點的結果。


徐顯卿(明嘉靖十六年-萬曆三十年,西曆1537年-1602年),字公望,號檢庵,直隸長洲縣(今屬蘇州市)人。明朝翰林、政治人物。隆慶二年中進士,選庶吉士,在翰林院、詹事府任職多年,曾主持經筵,參修世宗、穆宗《實錄》及《大明會典》等重要典籍。歷官國子監祭酒、詹事府詹事,陞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萬曆十五年補禮部右侍郎,次年轉吏部右侍郎,因遭言官攻訐,上疏請求致仕,返回江南,在宜興縣終老。
徐顯卿平生所任官職,多為清華之選,其詩文亦別具一格,有《天遠樓集》傳世。徐顯卿晚年,曾延請畫師余壬、吳鉞描繪一生際遇,並逐張親題詠記,作成《徐顯卿宦跡圖》,流轉至今,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生平
《徐顯卿宦跡圖·瓊林登第》,描繪徐顯卿考中進士,身著進士冠服赴恩榮宴的場景
科名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徐顯卿生於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少年喪母[1]。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進學。嘉靖四十年(1561年),為學院案首,深得蘇州府知府王道行、同知徐節賞識。閏五月,在準備辛酉科應天鄉試之時,其父暴卒。徐顯卿回家治喪,王、徐二人都來弔唁。王道行惋惜顯卿因守孝錯過本科鄉試,破例為其父撰寫祭文,並延請其教授自家幼子[2]。
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徐顯卿參加丁卯科應天鄉試中舉。隆慶二年(1568年),徐顯卿赴京師會試聯捷,殿試位列二甲第十六名,賜進士出身。[3]
翰苑
同年六月,徐顯卿獲館選第一,為翰林院庶吉士,殷士儋、趙貞吉任教習[4]。隆慶四年(1570年)三月,授翰林院編修[5]。五月,任纂修官,參修《世宗實錄》[6]。
《徐顯卿宦跡圖·經筵進講》,描繪徐顯卿主持經筵,為神宗講授的場景
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正月,張居正請開經筵,徐顯卿任展書官[7]。萬曆三年(1575年)三月,張居正題請以日講官丁士美等六人輪流赴館修起居注,以修撰王家屏、徐顯卿、張位、于慎行、沈懋孝,編修沈一貫編纂奏章[8]。萬曆四年(1576年)六月,張居正又提請徐顯卿充纂修官,參纂《大明會典》[9]。萬曆五年(1577年)八月,徐顯卿以修實錄之功升任侍讀[10]。
徐顯卿自少年患有㿗疝,萬曆七年(1579年)春,病情惡化。四月,朝廷遣永康侯徐喬松、右通政朱南雍為正使,光祿寺丞周弘祖和時任侍讀的徐顯卿為副使,持節冊封荊府世子朱常泴為荊王,封丘王妃陳氏等為妃[11]。徐顯卿帶病前往武昌,事畢告假,順長江而下,八月,抵達宜興,避居芙蓉山養病[12]。次年,嫁長女與崑山朱氏。萬曆十年(1582年)底,沿陸路北上,冒雪還朝[13]。十二月,補翰林院侍讀[14]。
萬曆十二年(1584年)二月,詹事府坊局掌印官空缺,徐顯卿升任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掌管本坊印信[15]。十一月,升任國子監祭酒[16]。萬曆十三年(1585年)二月,充任經筵講官[17]。四月十六日,神宗布袍步行前往天壇禱雨,百官遂從,顯卿以祭酒導駕前驅[18]。十月,改任詹事府少詹事,充日講官[19]。萬曆十四年(1586年)五月,充《大明會典》纂修官[20]。六月,升任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並掌院事[21]。
《徐顯卿宦跡圖·玉堂視篆》,描繪徐顯卿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坐視用印的場景
萬曆十五年(1587年)二月,《大明會典》終於編纂完成,負責官員張位、于慎行、徐顯卿等各升俸一級,並得以封贈家人[22]。
侍郎
萬曆十五年年底,禮部右侍郎于慎行轉任左侍郎,徐顯卿補其缺[23]。
萬曆十六年(1588年)八月,朝鮮陪臣韓准到京進賀表,朝廷按例賜宴,徐顯卿奉命陪同[24][25]。九月,神宗親自查驗陵寢建設,見工程次第開展,徐顯卿因功加級得賞[26]。十月,徐顯卿轉任吏部右侍郎[27][28]。
致仕
萬曆十七年(1589年)二月,南京雲南道御史方萬策、江西道御史林可成等人,交章彈劾徐顯卿[29],稱其排擠張位、沈一貫、李長春、韓世能等人,又指責其勾結富商,諂媚太監,行為不端,收受賄賂。朝廷命下吏部調查[30]。徐顯卿上疏抗辯不成[31],遂連上三疏請求致仕,獲准[32]。
徐顯卿因其弟顯宰死於非命,舉家徙居宜興縣。曾創建義倉,並帶頭捐金五百[33]。萬曆三十年(1602年)十月,卒於家。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禮部上奏,稱徐顯卿「纂述功多,啟沃勞久,偶以坦衷招議,旋亦日久論明,遡厥勤勞」,朝廷終於為其平反,按例賜祭葬[34]

徐顯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CiK2Fx



果斷除亂 再開盛世的唐玄宗
《明皇幸蜀圖》描繪唐玄宗到四川避難場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明皇幸蜀圖》描繪唐玄宗到四川避難場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皇甫容
2018年01月15日
仰望大唐星空,在不到三百年的歲月中, 出現了兩座輝煌的盛世王朝,至今依然難以企及。重新記憶天朝盛世,歌賦大唐文明新風。
唐玄宗像。(公有領域) 
唐玄宗像。(公有領域)
唐玄宗李隆基沿用太宗貞觀遺策,勤心庶政締下盛唐輝煌,又因他天賦異稟,在大唐盡展風流才華,創梨園、遊月宮,一曲霓裳羽衣,將天籟之音傾灑人間。開元之治,作為盛世標竿,讓玄宗名號永鐫青史;一場安史之亂,又讓多少文人墨客唱盡長恨輓歌。 
三郎的膽識
武則天稱制亂唐,大肆誅殺李唐宗室諸王、公主、貴戚等數百人,其次是大臣數百家,而刺史、良將以下的官員被誅殺的更是不可勝數。每殺一官,戶婢就竊竊私語說道:「鬼僕又來了。」當時唐室宗親死後,都沒有人敢去埋葬。
李隆基是唐睿宗第三子,宮中長輩稱呼他為「三郎」。不過他稍長成後自稱為「阿瞞」,和三國時的曹操小名相同。
李隆基5歲時,他的父親唐睿宗李旦被武則天廢除帝位,武氏將三郎過繼給孝敬帝為子。後來他的母親竇德妃被武則天暗害,以致屍骨無存。榮華和屈辱同時在他身上產生深刻的交集,使他很早就顯現不同尋常的膽識和老成。
按照當時的慣例,每月初一、十五,李隆基都要去朝堂拜見武則天。金吾將軍武懿宗看到三郎的車隊威嚴而整齊,就想滅滅他的威風,於是大聲訓斥他的侍從。當時年僅7歲的三郎理直氣壯地叱喝道:「這是我家的朝堂,干你甚麼事,竟敢威脅我的車騎侍從?」
這個武懿宗曾經誣陷殺害宰相李元素、孫元亨等36家數千人。他是比酷吏周興、來俊臣更為殘酷的人。7歲的三郎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聲怒斥他,或許,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或許天賦其人膽量,成就他日後剷除禍源的懾人威嚴。
李隆基果斷除亂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唐中宗被韋后等人毒殺,韋后頒發矯詔,自立為皇太后,臨朝攝政。韋后稱制,改元唐隆。
李隆基成年後,為人英明果斷,頗有抱負。他聯合太平公主誅殺韋后一黨及武氏宗族,恢復唐睿宗的帝位,平定大唐內亂。睿宗當時抱著李隆基哭著說:「這是仰賴你的才能,終於平定社稷的災難。天下的神祇、萬民將來都要享受你的恩惠啊!」
因此靖亂之功,晉封他為平王。
睿宗冊立太子之際,曾在宋王和平王之間搖擺不定。宋王成器是嫡長子,而平王李隆基勘定國難立下大功,因此猶疑不決。
《明人五王醉歸圖》,唐玄宗少時與四位兄弟感情和睦,經常相從宴飲,此幅畫描敘五位皇子夜宴歡飲的情景,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明人五王醉歸圖》,唐玄宗少時與四位兄弟感情和睦,經常相從宴飲,此幅畫描敘五位皇子夜宴歡飲的情景,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宋王謙讓說:「國家安寧時,應以嫡長為先;國家危難時,應以功勛為先。如果違背此理,恐怕四海臣民都會大失所望。」
宋王稱他不敢居於平王之上,哭泣數日,堅持辭讓太子位。
劉幽求說:「能除天下之禍者,當享天下之福。平王拯救社稷君親危難,論功最大,論德最賢,應立為太子。」
因此唐睿宗冊立李隆基為太子。
大唐聲威 被及西域
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自武則天亂唐以來,朝廷很少再看到正直君子,多是一些阿諛奉承的奸佞小輩。唐玄宗即位後,修正典刑,推行文德禮樂,重用賢臣,使得貞觀之風在開元年間再次振興,締下盛唐的文明花果。
至唐玄宗天寶元年,大唐聲教已被及331個州,以及800個羈縻之州,大唐境內設置10個節度使、經略使,以及6個都護府,分別是安西、單于、安東、安北、安南、北庭,以鎮守邊陲。大唐皇帝監管天下,也擁有極大的聲威,譬如冊封西域、北荒君長,或調停、出兵解決各國紛爭等,儼然是天下共主。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毗伽可汗為紀念其弟闕特勤所立的《闕特勤碑》,其碑文由突厥語和漢語寫成,其中漢文部份以唐玄宗名義撰寫。
碑文突厥語部份講到:唐朝皇帝贈賜他們大量金銀和絲綢。突厥貴族放棄突厥官銜進入大唐擔任官職,擁有漢人官銜,他們隨侍唐朝皇帝長達五十年。
這些突厥貴族為了大唐王廷,能夠領兵出征,從日出之地一直打到莫利可汗之處;向西能夠抵達鐵門。為了唐廷,這些突厥的將領們征服了許多國家。
毗伽可汗為鐫刻此碑,向唐朝皇帝招請畫工,唐玄宗派去宮廷畫師,幫助他們建造裝飾陵墓。
當時位於中亞阿姆河、錫爾河一帶的粟特人,在唐朝時被稱為昭武九姓,與大唐交往也頗為密切。
粟特人精通多種語言,他們入唐做官,或擔任翻譯、或擔任出訪使者。唐玄宗有一個洋人妃子名叫曹野那姬,就是來自粟特,他們育有一位女兒,後來封為壽安公主。
粟特的眾多國家中,有一個何國屈霜你迦城(Kusanik)。這個國家的城樓上,東面繪有突厥、印度諸王圖像,西面繪有波斯、羅馬諸王的圖像,而北面則是描繪著華夏帝王的圖像。而在康國故城(Afrasiab)的宮廷遺址上,從保存完整的唐朝壁畫中,可以看到當時的唐朝禮樂文明對當地的影響。◇

五王醉歸圖 歷史人物躍然紙上
時間:2017-11-29 03:15:54來源:大公網
下一篇:蛻變熟男
  圖:圖中居首穿深紅色衣服大醉、被兩個侍從攙扶者為李隆基,坐騎為「照夜白」   受訪者供圖
  二○一六年十二月四日,保利秋拍,清宮舊藏元代《五王醉歸圖》以三點○三六億元人民幣成交,全場矚目,而投得此畫、正在籌建開張中的內地民營博物新館——蘇寧藝術館亦聲名鵲起。《五王醉歸圖》為元代一流鞍馬畫大師任仁發所作,以盛唐皇室宴飲為題材,描繪唐代臨淄王李隆基、宋王李成器、申王李成禮、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在花萼樓宴罷醉歸的情景。書畫鑒定名家徐邦達評點此卷:「《五王醉歸圖》(美國)真跡,上上。」歷經了七百五十多年的輾轉,此件國寶漂洋過海,終究回歸故土。
  大公報記者 陳 旻
  《五王醉歸圖》卷用的是宋代紙本,高三十五點五厘米,長二百一十二點五厘米。描繪的是登基之前的唐明皇李隆基與他的四個兄弟出遊飲酒,醉後騎馬歸途中的情景。
  唐代鄭處誨《明皇雜錄》中記有這段歷史。按照古代皇帝繼承制,繼承唐睿宗帝位的應當是嫡長子、李隆基的哥哥李憲。但是,李隆基驍勇善戰平息內亂,功勳卓著。睿宗想立李隆基為太子,卻不合舊禮,想立李憲又有所猶豫。仁厚的李憲深明義理,主動放棄太子之位,睿宗才得以將帝位傳於隆基。玄宗感念哥哥義舉,繼位以後,在興慶宮裏專門為兄弟們修建了花萼樓,時常登臨,一同奏樂飲酒,情誼融融。
  明成化年間,程敏政在《篁墩文集》寫下一首題為《任月山五王醉歸圖》的七言古體詩,每四句為一組,被認為是最早出現的任仁發與《五王醉歸圖》的文獻記載。
  清代阮元在《石渠隨筆》中寫道:「一紅衣伏鞍二人挾之;二淡黃衣黑馬;三碧衣驄馬;四紅衣據鞍點子馬;五綠衣棗紅馬後從騎二。設色鮮明可愛,人物態度規矩入神。」詳盡敘述《五王醉歸圖》。
  唐明皇與兄弟策騎醉歸
  《五王醉歸圖》卷繪有五個王爺,四個侍從,九騎九乘。開篇「何處離宮春宴罷,五馬如龍自天下。錦韉蹀躞搖東風,不用金吾候隨駕。」意為:時值春日,「五王」在花萼樓痛飲後,不用衛隊護侍,在溫煦東風吹拂下,乘騎搖曳而歸。「大醉不醒危欲墮,雙擁官奴卻鞍座。」居首穿深紅色衣服大醉、被兩個侍從攙扶者為李隆基,坐騎為「照夜白」;「彩策烏騅衣柘黃,顏赬不奈流霞漿。」在李隆基後面的是身着淡黃衣、騎烏騅馬、表情憨厚的長兄宋王李憲。「岐王薛王年尚少,酒力禁持美風調。」接着是顧前盼後、騎玉花驄的岐王李範和騎黃驄驃的薛王李業;「申王伏馬思吐茵,絲繮側控勞奚人。」需要侍從側騎服侍、伏鞍欲吐者為申王李撝,坐騎為九花虬。
  「夜漏歸時嚴禁垣,花萼樓中金炬繁。」據蘇寧文化產業集團副總裁馬莉莉介紹,唐代長安的宮廷建築中,花萼樓是興慶宮的精華建築之一,代表了盛唐宮廷建築的最高成就,號稱大唐第一樓,見證了盛唐的繁華,承載了中晚唐的追思。
  花萼樓全名花萼相輝樓,建於開元八年(七二○年),位於興慶宮的西南,毀於唐末戰亂。樓名取自《詩經.小雅》棠棣篇「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李隆基建此樓命名「花萼相輝樓」,以花和萼相互扶持、相互輝映之天性,來象徵兄弟之間的友悌之愛,目的就是為了表達對兄長出讓皇位的感激之情。
  《五王醉歸圖》卷第一次拍賣是在二○○九年香港佳士得,成交價為四千六百五十八萬港元。時隔七年再露面,《五王醉歸圖》刷新了中國藝術品個人作品拍賣紀錄。
  在保利秋拍會上,《五王醉歸圖》以六千八百萬元人民幣起拍,價格迅速升至八千萬元人民幣,隨後價格以一百萬元人民幣一次交替上升。經近一小時、一百四十七次激烈競價,最終以二點六四億元人民幣落槌,按照百分之十五的佣金計算,最終成交價為三點○三六億元人民幣,創下了二○一六年中國藝術品在全球的最高成交紀錄。
  流傳有序 一經著錄價倍增
  著錄是影響古代書畫以及其他文物藝術品價格的重要因素。部分重要的、可信度較高的著錄,甚至會影響到學術研究。就古代書畫拍賣而言,若是一件書畫真跡,有無着錄,以及有何人的何種着錄會直接影響其拍賣成交價。畫家同水準的作品,著錄清晰且可靠者,其成交價通常會高於無着作品,有時是一、二成,有時可能是數倍甚至數十倍。
  《石渠寶笈續編》中對《五王醉歸圖》的描述為:「宋箋本,縱一尺一寸橫六尺六寸三分,設色畫五王伏鞍倚側騎而挾,且從者四人。」這份重要的紀錄,與《石渠寶笈》著錄緊密相連起來,令此畫的遞藏經歷敘述得更加明晰。
  馬莉莉介紹道,《五王醉歸圖》流傳有序,明確的收藏記錄自明代開始,迭經朱尚賓、王麟郭、王永吉、梁清標、耿昭忠、耿嘉祚等遞藏,乾隆年間被納入內府,並被編入《石渠寶笈》,乾隆、嘉慶、宣統皇帝等都在上面鈐有收藏印。畫卷上有清初梁清標、耿昭忠的鈐印,以及晚明陳繼儒、王永吉的題跋等。
  《五王醉歸圖》自明清以來曾經多次被權威的著錄出版,包括《石渠寶芨》續篇〈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一卷,程敏政《篁墩文集》八十二卷,阮元撰《石渠隨筆》卷四,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館編《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賞溥傑書畫目》,Sherman E. Lee、何惠鑒《任仁發、三馬四士》克里夫蘭藝術館場刊、加州大學出版社高居翰《唐宋元——中國早期書畫目錄》,徐邦達編《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楊仁愷著《國寶沉浮錄——故宮散佚書畫見聞考略》等。
  馬莉莉還介紹道,目前全球已知任仁發存世的畫作約二十一件,均被海內外博物館或私人收藏,經歷代著錄的有十一件:台北故宮博物院《飲中八仙圖》卷、《貢馬圖》卷、《橫琴高士圖》卷、《秋林訪友圖》冊頁三十幀;北京故宮博物院《二馬圖》卷、《出圉圖》卷、《張果老見明皇圖》卷;上海博物館《春水鳧騖圖》軸;美國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神駿圖》卷;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三駿圖》卷。
  蘇寧藝術館收藏的這件流傳於海外的《五王醉歸圖》,被現代鑒定大家徐邦達鑒定為真跡上上品,並稱此畫作藝術水準超過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任仁發畫。
  《五王醉歸圖》是清宮舊藏,歷經清九帝,卷上有乾隆、嘉慶、宣統三位帝王的鈐印,更用清宮最高規格的裝裱重裝並記錄在冊。據保利拍賣行介紹,「乾隆皇帝共收藏了任仁發九件作品,其中有八件現存博物館,因此這件作品非常罕見。」
  溥儀帶出宮 盧芹齋轉售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溥儀為自己安排後路。他差人選出一千二百幅宮內珍藏的歷代著名書畫,在每幅字畫上蓋上「宣統」字樣的章。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四日,溥儀以賞賜溥傑的名義將包括《五王醉歸圖》在內的二十一件書畫精品私帶出紫禁城。這批書畫中,還有宋徽宗《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趙孟頫《洪範授受圖並書》和王振鵬《江山勝覽圖》等名畫。這批書畫被帶到偽「滿洲國」,存於吉林小白樓。一九四五年,偽「滿洲國」消亡,這批清宮舊藏書畫散落民間。
  《五王醉歸圖卷》輾轉流入「琉璃廠八仙」博聞簃經理郝葆初之手後,被他售賣給大古董商盧芹齋的女婿杜博思,後落入盧芹齋手中。
  新編《徐邦達集第九卷.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繪畫》中記載:「一九四八年間經琉璃廠郝葆初售於美人杜博思,想已攜去美洲矣」。
  盧芹齋是二十世紀上半葉國際古玩行業的風雲人物,大量中國藝術精品通過他在北京、上海、紐約和巴黎的古玩店銷往歐美。
  據法國學者羅拉女士所著《盧芹齋傳》介紹,讓.皮埃爾.杜博思(Jean Pierre Dubosc),生於一九○四年。三十四歲時,娶盧芹齋女兒珍妮為妻。因杜博思為法國駐華使館屬員,夫妻倆在中國一住八年。杜博思在華期間,與著名山水畫家、書畫鑒定家吳湖帆、中國書畫鑒定大師張蔥玉等名家多有過往,對中國古畫具有不凡的鑒賞水準。
  至於杜博思是否曾為盧芹齋的中國古代書畫買賣「掌眼」出力,楊仁愷在專述清宮舊藏書畫散佚始末的《國寶沉浮錄》中,推測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抗日戰爭勝利、偽「滿洲國」滅亡之際,盧芹齋在獵購、倒賣俗稱「東北貨」的故宮流散書畫文物時,杜博思作為盧家女婿,很可能多有經手。
  《五王醉歸圖》被盧芹齋轉手售於德裔收藏家侯士泰。一九一四年出生於德國的侯士泰,酷愛中國文化,他的藏品中有兩件最著名的中國古畫武宗元《朝元仙仗圖》和任仁發《五王醉歸圖》。在出售《朝元仙仗圖》認為被騙後,侯士泰憤而與書畫圈斷交,直至去世。他珍藏的《五王醉歸圖》秘不示人,連照片都不外傳。二○○七年,侯士泰去世,其家族將此卷拿出,○九年於香港佳士得首次拍賣,在當年亦為天價成交。
  《五王醉歸圖》的畫家任仁發為元代朝廷官員,以修繕水利聞名,卻以畫作流傳至今。任仁發是歷史上的上海名人,世居上海青浦。十七歲考取舉人的任仁發,才華橫溢,其一生主要從事水利事業,曾主持浙西吳淞江、北京通惠河以及黃河等的疏浚工程,在中國水利史上有突出貢獻。
  因為畫馬技藝高超,任仁發曾被皇帝要求畫御苑馬廄中的名馬。任仁發的繪畫用筆遒勁,線條簡練,設色典雅,形象生動,能傳神刻畫人物的鮮明個性和所處的環境背景。
  任仁發畫馬比肩趙孟頫
  選擇盛唐時期的故事作為繪畫題材是元代初期重要的文化現象,此《五王醉歸圖》不僅題材取材於唐,畫法也師承於唐代韓幹和北宋李公麟。任仁發在繪畫過程中,常以鐵線勾勒、淡彩暈染,遵循唐代畫馬風格,並將人物與馬的場景描繪在同一幅畫卷中。
  元代較負盛名的鑒藏家柯九思題任氏《二馬圖》雲:「自曹(曹霸)、韓(韓幹)之後,數百年來,未有捨其法而逾之者,唯宋李龍眠(李公麟)得其神,本朝趙文敏公(趙孟頫)得其骨,若秘書監任公(任仁發),則甚得其形容氣韻矣,豈易得哉!」意為,在畫馬方面,自唐代的曹霸、韓幹之後,數百年來沒有人能超越他們,只有北宋李公麟得其神韻,本朝趙孟頫得其風骨,而任仁發則是神韻風骨皆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