讖緯是中國古代讖書和緯書的合稱/五德終始說雖然是用「青、白、赤、黃、黑」/「讖」,指的是對不可知未來的吉凶預言,而「緯」,則是指以儒家經典為詮釋對象的衍生書籍/讖書就不一樣,它的內容充滿著神怪符應之說,為的是替某些人的利益取得尋求神學上的合法性,歷代只要有民變、政爭、教亂發生,就會有相應的讖書出現,因而讖書只會愈來愈多,不像緯書永遠只有「七緯」而已/讖緯是一種庸俗經學和神學的混合物。讖是用詭秘的隱語、預言作為神的啟示,向人們昭告吉凶禍福、治亂興衰的圖書符籙。這類宣揚迷信的作品,往往有圖有文,所以也叫圖書或圖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mYnWRa


【命理篇】兩句話道出一朝代興亡的讖語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1日, 2018
宋太祖趙匡胤結束五代十國,成立宋朝,定都開封,科學藝術急速發展,開創中國文藝復興時代。開封在11世紀達至頂峰,為世界最大城市,維持一世紀。(圖|安德烈提供)
不僅人的命運是天定的,一個國家的命運,一個朝代的興亡,也是天定的。
《宋史‧志第十九‧五行四》中記載了兩句圖讖,這兩句話就無比準確地道出了整個宋代皇朝的興衰盛亡。這兩句話就是:「過唐不及漢,一汴、二杭、三閩、四廣。」(註)宋朝於後周顯德七年庚申得天下,圖讖說,宋朝國運的時間會超過唐朝,而不及漢朝。
圖讖,是指符命占驗的書。《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上》註:「圖,河圖也。讖,符命之書。讖,驗也。謂王者受之徵驗也。」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建立宋朝,至1279年元軍對崖山發動總攻,宋軍全線潰敗,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宋朝徹底滅亡,共享國三百一十九年。超過了唐朝的二百八十九年,不及漢朝的四百二十多年。這就是「過唐不及漢。」
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即位,因其發跡在宋州,故國號曰「宋」,定都汴梁(今開封)。這就是指「一汴」。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公有領域)
公元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去,高宗趙構遷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南宋。這就是指「二杭」。
公元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軍手中。惟殘餘勢力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於福州擁立益王趙昰為帝(端宗),繼續抵抗蒙元。這就是指「三閩」。福州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閩都。
公元1278年端宗死後,陸秀夫繼立衛王趙昺為帝,移駐崖山(今廣東新會縣南海中),次年為蒙古兵所敗,宋軍全軍覆滅,陸秀夫負帝昺投海而死,宋王朝徹底滅亡。這就是指「四廣」。
可見,上述這二句讖語是非常靈驗的了,把大宋王朝三百多年的興盛衰亡的歷史簡潔地概述出來,亦唯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神傳文化才能達到這一水平。
註:《宋史‧志第十九‧五行四》原文是:「宋以周顯德七年庚申得天下。圖讖謂『過唐不及漢,一汴、二杭、三閩、四廣』」@*#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妙遣白丁 不戰而屈人之兵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12日, 2018
徐鉉善於辭令,趙匡胤心生一計,派遣大字不識的侍衛,成功使對方轉為沉默。圖為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宋元明).宋太祖二》。(公有領域)
徐鉉,字鼎臣,以博學多才聞名,曾經輔佐南唐三位皇帝。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一統天下,徐鉉跟隨南唐後主李煜歸順宋朝。徐鉉官至散騎常侍,相當於皇帝的顧問,是規諫帝王過失的官職,世人就以官職稱他為「徐騎省」。
侍衛大字不識 奉命隨扈使者
二徐石刻像,圖左為徐鉉,圖右為其弟徐鍇。(公有領域)
宋朝開國之初,南唐後主李煜派遣徐鉉朝貢稱賀,歸附宋朝。按照慣例,宋廷要派使者隨侍徐鉉,不離左右。
徐鉉能言善辯,有些臣子擔心,隨侍的使者如果口才比不上徐鉉,會有辱國風。宰相一時很難選擇,就上奏此事,請示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說:「你們先退下,由朕親自來選。」一會兒,皇帝傳下詔令,要掌管御前禁軍的官員準備一份名單,列上十個不識字的侍衛名字。
名單呈上後,太祖揮起御筆,圈中一個名字,吩咐道:「這個人可以。讓他陪侍朝貢使者。」
宋太祖趙匡胤畫像。(公有領域)
侍衛不擅辭令 徐鉉說累而止
皇帝派一個侍衛隨侍朝貢的使者,而且這名侍衛大字不識,這事讓眾臣很驚訝,但誰也不敢過問。掌管國政的中書省不敢繼續請示,就催著侍衛趕緊上路,奉命而行。
這名侍衛也感覺奇怪,自己不是文臣,也不善於辭令,但皇命在身,只好奉命渡江,去見徐鉉。
起初,徐鉉侃侃而談,詞鋒犀利,口若懸河,令眾人皆驚歎不已。而這名侍衛是一介武將,不擅言辭,也不懂文墨,所以只是陪在徐鉉身邊,聽他高談闊論,並點頭應和,完全沒有辦法與徐鉉對談。
幾天之後,徐鉉發現自始至終,都是他一個人在朗朗高談,沒有人回應。漸漸地,徐鉉也說累了,轉而沉默。
對此,岳飛的孫子岳珂說:「當時,陶谷、竇儀等大臣,都是有名的學者,都在朝為官。如果派他們去辯論,怎麼會比不上徐鉉?因為太祖認為,這樣有違大國風範。太祖派侍衛隨侍使者,這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上策吧!」
皇帝派一個侍衛當隨侍朝貢的使者,而且這名侍衛大字不識,引起眾臣的驚訝。圖為明人《出警入蹕圖》局部。(公有領域)
不戰屈人之兵是上策
《智囊》的作者馮夢龍談及此事時,也舉了一個例子。白沙先生(陳公甫)是明朝著名的大儒,兼善文學和書法。有一年,白沙先生拜訪定山先生(莊孔易),回程時,定山先生準備了船隻,為他送行。
當時船上有一名書生,為人滑稽風趣,很愛開玩笑,他在船上肆無忌憚地講了一些市井笑談。定山先生見書生口無遮攔,講了那麼多渾話,氣就不打一處來。
白沙先生呢?書生喋喋不休時,白沙先生就像沒有聽見一樣;書生下船離開後,白沙先生就像沒見過他一樣。
定山先生見狀,非常欽佩白沙先生的定力和修養。
所以《智囊》說到,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策。@*#
船上有一個書生,為人向來滑稽風趣,很愛開玩笑,他在船上肆無忌憚地講了一些市井笑談。定山先生見書生口無遮攔,講了那麼多渾話,氣就不打一處來。圖為金代武元直《赤壁圖》局部。(公有領域)


不戰而屈人之兵———戰略戰爭
美國「九一一事件」及一系列軍事行動之後,世界的安全和軍事形勢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一種特殊戰爭形式———戰略戰爭,也由此而益顯突出。所謂的「戰略戰爭」,即大國為達成一定政治目的,利用最新科學技術,針對特定較強對手在全時段、全空域綜合運用各種手段,進行的體現政治意志的全面較量。
  早在冷戰白熱化時期,學者就對當時的戰爭型態問題進行過深入探討。法國戰略學家薄 富爾先生在《戰略入門》中曾指出:「現代化的戰爭本質是一種戰略性的戰爭,政治權威對它的控制,遠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嚴密。」多年來,科學技術和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既促成也印證了這種戰爭型態的產生。「戰略戰爭」是種全新的、具無形殺傷力的戰爭型態,融合政治、經濟、外交、思想、心理以及軍事於一體,擾亂對方陣營,削弱對方國力,使之在國際上孤立,以至於潰滅的戰略。
  一般而言,戰略戰爭是一種避免引發毀滅性大戰的選擇,因此,通常發生在大國之間。由於戰略戰爭需要較強的綜合實力和不可言傳的特殊目的,並要在較長時間內、在所有領域綜合運用戰爭與非戰爭手段,便可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薄富爾曾宣稱:「大規模的戰爭與真正的和平將一起進入墳墓。」冷戰以來的世界形勢一步步印證這一點。前蘇聯解體便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典型戰例。核武器誕生後,美蘇雙方形成「恐怖平衡」。一旦局部戰爭能夠達到目的,世界大戰就沒有存在的價值;軍事威脅能達成目的,就不需真刀真槍較量;能以謀略決勝負,便無須干戈定乾坤
不戰而屈人之兵_百度百科 - https://goo.gl/m1TQvU
皇帝派一個侍衛當隨侍朝貢的使者,而且這名侍衛大字不識,也不善於辭令。這名侍衛陪在徐鉉身邊,聽到他高談闊論,只是點頭應和,完全沒有辦法回答。幾天之後,徐鉉發現自始至終,都是他一個人在侃侃而談,沒有人回應,漸漸地他也說累了,轉而沉默。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