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隴:「破壞生豬」罪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9日, 2018
【大紀元2018年05月10日訊】農業社會裡,養豬是農村家庭的重要副業,也是家庭收入的一個重要補充。在1949年後,對於農村養豬,當局一直採取了鼓勵的措施,號召農民多養豬、養好豬。五十年代末,大躍進運動開始,為追求糧食高產,提出「養豬積肥」的口號,使得養豬更加得到重視,各地興辦了許多養豬場,並且部分地區為追求集體化,將私人養的豬也歸為了集體所有。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豬的地位大大提高,如果出現一頭豬未經許可而被屠宰或非正常死亡,則被視為一件嚴重的事件,更有甚者會被以刑事案件來處理,定罪名為「破壞生豬罪」。《貴州省志審判志》上就曾介紹過一個案例:
【遵義市新舟公社農民黃萬才,對1959年9月公社上調生豬建立「萬頭豬場」不滿,認為「早下手得肉吃,晚下手毛都得不著」,將自養的生豬殺來吃了。被遵義市法院以「破壞萬頭豬場」、「破壞生豬事業的發展」論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
這樣的案例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應該有許多,對牲畜的重視程度高於對人的重視程度,看到有本書上提到,大饑荒時期,父親快被餓死,兒子借錢從別地方買回了一隻小豬,殺了吃了,救回了父親一命,但卻被生產隊發現,被狠狠批鬥了一番。
以下是筆者收到的一個有關「破壞生豬」的材料:
【申訴人:羅榮相,男,現年42歲,家庭出身下中農,本人成份農民,文化程度初小,漢族,住蒼溪縣白橋公社團結三隊。
本院1960年以(60)法刑字第17號刑事判決,認定申訴人羅榮相破壞生豬,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羅榮相不服申訴,現經複查審理完結,查明:
1959年白橋公社合力管理區的公共食堂設在羅榮相的家裡。10月1日中午,社員龔樹蘭餵的一頭約七十斤重的母豬掉在羅榮相的糞坑裡,被羅榮相發現後打撈起來,當時疑是羅家中的人未關門造成的,決定賠款十五元。後又以「破壞生豬」判刑,顯屬不當。據此,特依法判決如下:
一、撤銷本院(60)法刑字第17號刑事判決;
二、對羅榮相宣告無罪。
蒼溪縣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
一九七九年十月十五日】
根據這份判決書所說的事實,羅榮相實在是冤枉,別人家的豬掉進自家的糞坑中,自己不但賠了錢而且還以「破壞生豬」罪被判了三年刑,讓人沒有地方說理。
在這份判決書上有一個細節,「後又以破壞生豬判刑」,這個「後」的時間應該指1960年,也就是說1959年10月1日發生事情後,最初的處理是「決定賠款十五元」,而時隔幾個月後,又被判刑,這是為什麼呢?由於沒有原始檔案可以查詢,筆者只能猜測其原因應該是,在1959年10月31日,毛澤東發出了《關於養豬的一封信》的最高指示,提出「一人一豬,一畝一豬」號召,使得養豬成為了一項政治任務,為了重視養豬,自然會對破壞生豬的行為更加嚴厲地打擊,因此重新處理了羅榮相,判處了有期徒刑3年。
就寫到這,不多說了……
----------------------------------------
子貢辯才一流 為何沒說動鄉民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9日, 2018
九韶,古代的樂章名稱,傳說是舜帝創作,此樂曲能夠通神,非常優美。孔子聽到這首樂章後,一連三月吃肉時,都感覺不到肉的味道,完全沉醉在美妙的音樂中。圖為明 仇英《孔子聖蹟圖》之「在齊聞韶」局部。(公有領域)
子貢,孔子的高徒,才思敏捷善於辯論,也善於做生意。子貢經營有道,賺下千金產業,是中國史上第一位儒商。子貢跟列國國君交往,常常是坐著高車駟馬,甚至和諸侯分庭抗禮。子貢有德有財,各國國君都很尊敬他。
宋高宗書孝經馬和之繪圖「諸侯章」。(公有領域)
子貢一使 改變五國局面
子貢在魯國任職時,齊國田常想要叛亂,因為忌憚齊國幾位重臣,就想調動這幾位重臣的軍隊攻打魯國,為自己謀得時機。
孔子聽說此事,就派子貢遊說列國。子貢憑著卓越的辯才,改變了五國十年之內的局勢,既保全了魯國,擾亂了齊國,滅了吳國,還使晉國更強大,同時促使越國稱霸。這次出使在史上很有名,成為千載傳奇。
子貢辯才一流,在史上留下佳話。不過,子貢也有不能達成使命的時候。一次他的能力沒有派上用場,使一個馬伕有了出頭的機會。
鄉民不領情 子貢無功而返
孔子周遊列國,半路上自家的馬偷吃鄉民的莊稼,鄉民非常生氣。鄉民辛辛苦苦地種地,照顧一家人生計,全部依賴於這些莊稼,卻被孔子的馬給偷吃了。
鄉民就扣下馬,要以此作為賠償。孔子先派子貢去勸鄉民。子貢跟鄉民說了半天的道理,好話都說盡了,那人絲毫不領情。子貢沒有辦法,只好回去稟報。
孔子說:「唉!你用農夫聽不懂的話去說,不就像以隆重大典中的豐盛祭品招待野獸,以能夠通神的《九韶》古樂取悅飛鳥嗎?」
孔子對子貢說:「唉!你用農夫聽不懂的話去說,不就像以隆重大典中的豐盛祭品招待野獸,以能夠通神的《九韶》古樂取悅飛鳥嗎?」圖為清 孫家鼐《欽定書經圖說》插圖「新邑祭歲圖」。(公有領域)
孔子在齊國聽過韶樂後讚嘆「三月不知肉味」。圖為清 孫家鼐《欽定書經圖說》插圖「簫韶九成圖」。(公有領域)
馬伕誠善 要回馬匹
於是,孔子改派馬伕去勸說鄉民。馬伕對鄉民說:「你從來沒有離開過家,到遙遠的東海種地;我也沒有到過西海來閒逛。巧的是,這兩地的莊稼都長一個樣兒。我家的馬怎麼會知道那是你家的莊稼,而不自己家的莊稼,所以不能吃呢?」
鄉民一聽,是啊!馬兒是牲畜,牠怎麼能分得清莊稼是誰家的呢?於是高興地解開馬繩,把馬還給了馬伕。
馬伕的這番話,如果讓子貢去說,興許鄉民還是不會接受。因為子貢的詩書修養和見識都遠超於馬伕,一開口都是詩書的用詞和邏輯;而馬伕心地誠善,說話也很質樸,反而很容易就說通了鄉民。
所以待人的智慧,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非常靈活,就像水流,可以為泉、為溪,也可以是大川大河,就看水所在的環境了。@*#
馬伕對鄉民說:「你從來沒有離開過家,到遙遠的東海種地;我也沒有到過西海來閒逛。巧的是,這兩地的莊稼都長一個樣兒。我家的馬怎麼會知道那是你家的莊稼,而不自己家的莊稼,所以不能吃呢?」圖為民國 倪田《相馬圖》。(公有領域)
參考資料: 
《智囊.見大 》第一卷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卷六十七
-------------------------
順從內心 能看見自己的不平凡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9日, 2018
順從你的內心,展現你與生俱來的特質,就能找到自己該扮演的角色了。
攝像者: 文:摘自渡瀨謙/圖:pixabay
作者渡瀨謙在小的時候就極度怕生,總是班上最安靜的學生。但進入職場後,卻成為日本的超級業務員。他因此出了許多本書,分享與人聊天的秘訣。如果你在社交場合感到彆扭、不自在,不妨參考渡瀨謙的建議:順從你的內心,展現你與生俱來的特質,就能找到自己該扮演的角色了。
作者渡瀨謙是日本超級業務員,分享成功的秘訣。(方言文化提供圖文)
依循特質,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角色
個性放不開的人,只要待在群體之中,就容易坐立難安,他們向來很在意外界與他人的眼光。尤其,剛進入新的職場、來到新的團隊或部門,四周投來的好奇眼光與落在自己身上的視線,總讓人渾身不自在;個性積極外向的人,從找人談話聊天、到請教工作方面等問題,都能主動出擊,但對這類型的人而言,並不容易。
以前和一群同事舉行烤肉大會,我總是不知道自己該在哪裡就定位,閒得發慌,只能在旁邊晃來晃去。看著周圍烤肉的人,專心處理食材的、負責生火的、飲料區的就負責分配大家的飲料,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忙自己的事,就只有我無所適從;找不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會讓你在團體裡更顯突兀,曾如此徬徨的我,現在已經能掌握自己真正的定位與歸屬。
你我都是如此與眾不同,當然就會有各自的特質與專長。
這樣一想,就知道帶動烤肉大會氣氛並不是我該做的,有些事交給專業的來就好,不需刻意強迫自己和大家並肩作戰。在團體中,我要負責的就只有傾聽別人說話與適時微笑,想通這個道理,就能如釋重負。
你要確認自己在整個團體中,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而不是各別來看。
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你的職場生活便能游刃有餘。
回想起小學時光,總會有幾個同學的面孔浮現在腦海。這些人不外乎是班上成績優秀、體型高碩、長相可愛或人緣好的同學,越是有著「鮮明形象」也就越容易讓他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可以說,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專屬定位、知道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班級裡也能站穩自己的一席之地。
「可是,像我就沒有那種明確的形象可言……」會感到納悶的不是只有你一人,請放心,看著這本書的你,已經擁有一種別人所沒有的特質。
順從你的內心,展現你與生俱來的特質,就會看到自己的不同凡響。「但我還是不太喜歡這種靦腆的性格設定……」也許你還是會有點彆扭,但我希望你想想看─其實,身邊的人幾乎都已經知道你的個性。這代表你給外界的形象早已確立,只是本人還不願意承認,才呈現這種不上不下的尷尬狀態。
只要認同自己的個性並順其自然,就能為自己打造「內斂沉穩」的形象,確立自己的人格屬性,你就更能從容自處;從此以後,再也不需小心翼翼偽裝自己,也不需要再打腫臉充胖子,成為公司內最安靜穩重的人。@


不同境界中的得失觀──孔子和子姪輩的小故事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8日, 2019
宓不齊(前521年─前445年),字子賤,中國春秋時期人,孔子弟子。(公有領域)
這是春秋時期孔子和子姪輩的一個小故事,其中孔蔑是孔子的姪子,宓子賤是孔子的學生,這兩個人都做了縣令。
一次,孔子前往孔蔑那裡,當時正值春季農忙時節。孔子在路上看到一些田地荒蕪,百姓站在田邊,樣子非常愁苦,孔子問道:「為什麼不去耕種?」百姓說:「因為半年之內沒有交足稅,按照規定受到不允許種地的處罰。」孔子聽了很憂慮。
孔子見到孔蔑後問道:「自從你出仕以來,有何收穫?有何損失?」
孔蔑說:「沒有什麼收穫,卻有三樣損失。君王讓人做的事情就像一層一層的衣服一樣那麼多,政務繁忙整日憂心忡忡,哪兒有時間治學?所以雖然學習也不能夠領悟到什麼道理,這是第一個損失。所得到的俸祿少的像粥裡的米粒一樣,不能照顧到親戚,親友們日益疏遠,這是第二個損失。公務急迫,很多事不能遵照禮節去做,也沒有時間去探視病人,別人又不理解,這是第三個損失。」
明仇英畫、文徵明書《孔子聖蹟圖》之《問津圖》。(公有領域)
孔子說:「我聽說,懂得為官之道的人,從『仁愛』思想出發,明德慎罰。用政令引導,用刑罰約束,你這樣做,民眾只想到如何免於刑罰,不會想到是不是可恥。用德行來教化,用禮儀來約束,民眾不但守法知恥而且能明理向善。可使責罰的事情不發生啊!指導思想正確,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孔子又來到宓子賤那裡,看到當地物阜民豐,百姓誠實、有禮,孔子問宓子賤:「自從你出仕以來,有何收穫?有何損失?」
宓子賤說:「沒有什麼損失,卻有三樣收穫。無論做任何事情,即使處理繁冗的公務,都以聖賢之理為指導,把它當作實踐真理的機會,這樣再學習道理就更加透徹明白,這是第一個收穫。俸祿雖然少的像粥裡的米粒一樣,也分散給親戚一些,因此親友關係更加密切,這是第二個收穫。公事雖然緊迫,仍然不忘記遵守禮節,擠時間去慰問病人,因此得到大家的支持,這是第三個收穫。」
他們寒暄問候的時候,城中傳來陣陣彈奏琴瑟、演唱詩歌的聲音,孔子笑著說:「治理縣城也用禮樂教化嗎?看來百姓們都很祥和,你是怎樣做的?」宓子賤回答:「您對我們講過『君子學習道理就應該愛護他人』,我既然跟您學習了禮樂等教化之道,當然要把它應用在實踐中。我以對待父親之禮對待老人,以對待子女的心腸看待孩子們;減輕賦稅,幫助窮困的人;招賢任能,對比我賢能的人,就恭敬地向他們請教治理的方法。」
孔子高興地讚歎說:「子賤真是個君子啊!以仁德服人,以禮樂治世,遵守天命,百姓歸向於你,而神明也會暗中助你。你所治理的地方雖不大,但是你所治理的方法卻很正大,可以說是繼承了堯舜啊,可以治理天下,又何況一個縣城呢?!」
宓子賤後來成為歷史上「仁政教化」的名人,一生實踐儒家倡導的「禮樂」之風和「匡時濟世」的理想,使德入民心,史稱「鳴琴而治」。
為人處世,即使面對逆境,是能夠堅持實踐真理,仁愛為懷,還是執著個人的東西、裹足不前?這是人的思想境界問題。正因為人生境界的不同,才使一個人處世態度、思維與行為方式產生了差異,最終導致了結果的不同。一切以善為念,正己化人,上合天理,下應民心,才會道路越走越寬廣,前程越來越遠大、光明。
(據《孔子家語》子路初見第十九)
宓子賤後來成為歷史上「仁政教化」的名人,一生實踐儒家倡導的「禮樂」之風和「匡時濟世」的理想,使德入民心,史稱「鳴琴而治」。圖為宓子賤像。(公有領域)
──轉載自《明慧網》


華商始祖與儒商鼻祖
作者:劉曉
孔子十大弟子之一的子貢,以儒家思想指導經商。(公有領域)https://bit.ly/2JVo7zf
更新: 2019-06-02 3:42 AM       標籤: 中華商道, 儒商
大約在近五千年前的黃帝時期,中國人就有了早期的商業行為,即進行商品交換。《淮南子‧覽冥訓》中說黃帝時「市不豫賈(價)」,意思是說沒有亂喊價錢的商業欺詐行為。上古百姓天性淳樸,樂天知命,自然在商品交換中也保持了一種美好的狀態。
其後,周代史官編撰的《世本》中有顓頊時「祝融作市」之說。唐代顏師古注釋說:「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曰市井。」大意是古代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市場之說,人們在打水時把貨物置於井邊售賣,所以稱為「市井」。
到了商朝王亥的時候,才有了真正的商業實踐。《墨子‧貴義》中說,「商人之四方,市賈倍徙,雖有關梁之難、盜賊之危,必為之。」也就是說,商朝人已開始遊走四方進行商品交換了。
王亥「服牛」 推進商業發展
據考證,商人的「商」原是一個部落的名稱,位於今河南商丘的南部地區。部落始祖名叫契,因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虞舜任命為司徒,負責掌管教育人民的權力,同時封於商地。
契的八世孫叫相土,相土之子叫冥,擔任夏朝少康帝時的司空。少康十一年,冥接受朝廷的命令去治理黃河,冥的兒子王亥協助他。後來,冥在黃河身亡,王亥正式成為商族的新任首領。
據《世本‧作篇》記載:「相土作乘馬,亥作服牛。」意思是相土馴養了馬匹,並製作了「乘馬」(最原始的馬車);而王亥馴服了牛,用牛拉車以「引重」。還有《管子‧輕重戊》記載說,商的祖先「立皂牢,服牛馬,以為民利」。「皂」是餵牛馬的槽,「牢」是養牛羊用的圈,這說明牛馬都實現了圈養,方便了百姓。
那時,「服牛」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眾多的部落中,只有王亥想到了牽牛要牽牛鼻子的訣竅。而牛的被馴服,使得農業快速發展和長途運輸進行大批量的部落交易成為可能。事實也是如此。在王亥的帶領下,商部落的農業和畜牧業快速地發展起來,整個部落亦隨之強大。夏芒三十三年,王亥帶領族人遷居於殷。
後來,商部落的物品有了富餘。於是王亥便帶領族人駕著牛車,載著貨物,遊走在各個部落之間。這在當時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他用帛和牛作為貨幣,與各個部落進行交易。《周書‧酒誥》記載,他們「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這些從事貨物交易的商族人,被外部落的人稱為「商族人」或「商人」。
「商人」很快富裕起來,其房屋成片、人口眾多,《詩經‧商頌‧玄鳥》如此描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夏帝泄十二年,大約是公元前1810年,王亥和弟弟王恆趕著牛車、載著貨物,長途跋涉到了有易氏(今河北易水一帶)。有易氏首領綿臣見財起歹意,殺害了王亥,趕走了王亥的隨行人員,並奪走了財貨。王亥的弟弟王恆則幸免於難。
在其後人湯建立了商朝後,商王追封王亥為高祖。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很多條關於王亥的記載。他的子孫寫了很多優美的辭令來讚美他,並用祭天的禮節來祭祀他。據說,祭祀他的牲畜最高達五十頭牛,連他的配偶也極為罕見地一起被祭祀,遠遠超過了對一個諸侯王的愛戴。清末國學大師王國維說:「然則王亥祀典之隆,亦以其為製作之聖人,非徒以其為先祖。」
商湯王真像,出自清乾隆繪本《歷代帝王真像》。(公有領域)
王亥後人湯建立了商朝後,追封他為高祖。圖為商湯王真像,出自清乾隆繪本《歷代帝王真像》。(公有領域)
大概是因為王亥使商業成為一個部族的生活方式,並讓商族走上了富強之路,所以王亥被後世稱為中國商人的始祖,或許他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位大商人。商丘也成為了中國「商人」和「商業」的發源地。「商人」一詞一直沿襲至今。
儒家思想指導經商的子貢
在商人興起的河南,一千多年後,又出了一名大商人,名叫子貢(前520年—前446年),是春秋時衛國的貴族,而他的先祖乃是商朝的後裔。
《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家累千金。」這裡說的「賜」就是子貢,「賜」是他的名,其複姓端木。子貢性格豁達、直率,樂善好施。25歲那年,子貢在孔子出仕衛國時與其結識,從此追隨孔子,並成為孔子最為著名的七十二弟子之一,也是儒家學說的有力支持者。
端木賜,字子貢,孔子十大弟子之一。(公有領域)
在追隨孔子期間,子貢在精神上不斷得到提升,對孔子的「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次子貢向孔子問政。孔子說:「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國防穩固、老百姓誠信,這才是理想的社會狀態。」子貢便問道:「逼不得已,如果這三者都要捨棄,哪方面應先捨棄?」孔子說,先捨棄國防。子貢追問,如果迫不得已剩下的二者再捨棄一個,應捨棄哪個方面?孔子說捨棄發展經濟。因為「信」是不能捨棄的,「信」是立國之本、立身之本,至死都不能丟的。子貢對此亦謹記在心,並成為了一個非常講信義的人。
從記載孔子言行和與弟子答問的《論語》中,可以看到經過儒家思想薰陶的子貢高尚謙遜的品格,比如「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子貢學成後,曾出仕做官,但後來轉而經商。孔子認為「利者,義之合也」,即要獲取利益,必須要符合道義,也就是不能損人利己,要講誠信,不能為了利益失去「義」。子貢也是嚴格遵循。因為在經商中以儒家思想指導自己從事商業活動,子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在具體經營方面,子貢也懂得隨時令變化和市場供需狀況的不同來獲取利潤,因此孔子評價他擅長揣度行情,而且預測準確。他的經商論點是:有美玉在櫃子裡,就該等待善價出售,而非永遠貯藏。他還認為商品價格的高低取決於供求關係,並提出了「物以稀為貴」的理論。
在獲取了巨額利潤後,子貢還廣泛幫助民眾,實現了儒家「兼濟天下」的理想。《呂氏春秋‧察微篇》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彼時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就可以從國家獲得補償和獎勵。一次,四處經商的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了回來,但卻沒有向國家領取金錢,或許他覺得自己不差錢
但孔子告訴他這麼做是不對的,因為這樣一來,魯國人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落難的同胞了。換言之,本來能夠行善的人就有了道德負擔:如果做了反而要被別人質疑,那還不如不做。可見,孔子更看重一個人德行的影響。子貢謹記在心。
孔子去世後,子貢為其守孝6年。古代子女為父母守孝通常只有3年,但子貢卻超過了這一時間,不僅見其師徒情深,更彰顯其商人的信和義的本質。
此後,子貢繼續經商,同時四處宣揚孔子的思想,並成為孔子衣缽的繼承人。由於其在商業中的特殊才能,所以後來被稱為中國「儒商」的鼻祖。@*#
明仇英畫、文徵明書《孔子聖蹟圖》之《子貢廬墓圖》,繪孔子去世後,子貢為其守孝6年 https://bit.ly/2JVo7z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