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歧視+文化挪用/Gigi Hadid 拿著一塊佛像模仿瞇眼,迅速被各方大批這是對於亞裔的種族歧視/“瞇瞇眼”是西方社會對亞裔族群的刻板印象,被故意模仿的時候,在美國社會其實會被普遍認為是嘲諷東亞人,雖然沒有嚴重的冒犯的意味,但也已經是約定俗成的嘲諷之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tinyurl.com/y4o388yl


台灣服旗袍/月份牌年畫/1930年台灣流行上海傳來的緊身窄袖旗袍/旗袍在臺灣流行3次。第一次是起源於1919年日本總督田健治郎在臺灣推行「同化政策」,要求臺灣人放棄漢族的意識和文化,直接導致臺籍菁英份子的反彈,發展出臺灣首次的「新文化運動」。展現在服飾上的即是在30年代風行一時的單件式旗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ttPhT3


文化挪用(英語:Cultural Appropriation),是指較強勢的個體或文化群體對於相對弱勢的個體或文化群體時,在不理解、誤解、惡意或有害的詮釋弱勢文化;或取笑、歧視、不尊重弱勢文化;或直接採用、侵佔、剝削、抄襲或複製(宣稱擁有)弱勢文化的現象。
文化挪用的指涉對象,範疇包含傳統、食物、時尚、象徵意義、科技、語言、歌曲等領域。
文化挪用也有其指涉的條件,不同於理解與尊重對方文化,出自善意的文化交流


毛利人的面部刺青「塔莫克」Ta Mok(moko kauae)毛利男性的莫克(moko)刺青會覆蓋整張臉,而女性則在下巴處/紐西蘭一位白人女性依照毛利傳統在下巴紋了圖騰,引起了「文化挪用」的爭議,有學者批評「這是不能接受的,有毛利人族系身分才能有這個」/紐西蘭自從1907年起禁任何教導與實踐毛利文化的行為,自此「塔莫克」消失了數個時代。直到1970年代,毛利語和毛利的藝術開始復興/作為毛利人的祖先,台灣紋面的原住民除了阿美族,還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賽夏族等-目前僅剩新北市的賽德克族長者林智妹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白人塗黑臉扮野蠻人」是種族歧視!比利時「巨人遊行」傳統節慶遭抗議「世界文化遺產」地位可能不保-風傳媒 http://tinyurl.com/y2734zap
「白人塗黑臉扮野蠻人」是種族歧視!比利時「巨人遊行」傳統節慶遭抗議「世界文化遺產」地位可能不保
2019-09-15 14:08
比利時小城阿特每年8月都會舉行盛大遊行,絢麗奪目的巨大塑像吸引許多觀光客參訪,然而遊行實行150年的慣例「白人塗黑臉扮野蠻人」引起平權組織疑慮與批評,於是他們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請願,希望這大肆宣揚殖民歷史與種族歧視的活動,可以從「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除名
阿特遊行(Ducasse d'Ath) 於比利時西南部市鎮阿特舉行,時間為每年8月的第4個星期日,吸引大批遊客參訪。阿特遊行起源於14世紀,原本是為了紀念當地教區與守護聖者的聖職受任(consecration),之後也發展出盛大的遊行,包括22台花車,上頭載著聖經和歷史人物的彩色巨大塑像,因此阿特又被稱作「巨人之城」。
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阿特的巨人遊行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名單。根據UNESCO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說明,世界各地代表性的傳統習俗容易失傳,卻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保留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面向,而「了解不同社群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幫助跨文化對話,並鼓勵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平權倡議組織「布魯塞爾黑豹」(Bruxelles Panthères)認為遊行中的「野蠻人」角色違背了UNESCO指定文化遺產的初衷,因而向UNESCO總幹事阿祖莱(Audrey Azoulay)請願,希望將阿特遊行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移除,因為「塗黑臉的遊行活動對比利時的黑人社群加諸象徵性的暴力,與他們實際遭受的暴力行徑與歧視非常相似」。布魯塞爾黑豹的請願獲得全球平權倡議者與學者的連署支持,但目前尚未獲得官方回應。
下午8:22 - 2019年8月19日
從1873年開始,每年的阿特遊行都有一名比利時白人塗黑臉(blackface)、配戴誇張的鼻環、耳環、鎖鏈和頭飾站上遊行花車。根據阿特城網站的介紹,這名「野蠻人」反映19世紀的異國風情想像。反種族主義倡議者則譴責「野蠻人」遊行代表種族歧視,以及歌頌比利時的殖民歷史。
「塗黑臉」一詞源於19世紀美國風行的黑臉滑稽劇(blackface minstrelsy),白人演員故意把臉抹黑,穿上寬鬆破爛的衣服,誇張模仿黑人口音和歌舞逗樂觀眾黑臉滑稽劇嘲弄黑人處境,強調白人中心的刻板印象,被視為種族歧視的展現,然而在比利時和其他歐洲殖民國,塗黑臉的離譜行徑依舊經常發生,例如2015年比利時外交部長雷恩戴爾(Didier Reynders)便塗黑臉參加遊行,而荷蘭仍保有耶誕節塗黑臉的慶祝習俗


文化遺產慘了! 白人塗黑臉扮野蠻人爆種族歧視列印
分享文化遺產慘了! 白人塗黑臉扮野蠻人爆種族歧視到Facebook分享文化遺產慘了! 白人塗黑臉扮野蠻人爆種族歧視到Line
比利時25日舉辦「Ducasse d'Ath」民俗慶典,引起反種族歧視團體抨擊。(路透社)
2019-08-26 17:3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比利時城鎮阿特(Ath)25日舉辦「Ducasse d'Ath」民俗慶典,每年吸引大批觀光客前來朝聖,不過其中扮演「野蠻人」的巨人角色,卻是由白人塗成黑臉,引來反種族歧視團體的批評聲浪。
據路透社報導,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在2005年將阿特巨人遊行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項源自16世紀歷史,在每年8月的第4個週日,阿特都會舉辦盛大的巨人節遊行慶典,節慶的一大特色即是一名比利時「白人」塗成黑臉、穿戴鼻環及耳飾等造型,並站在花車上遊街,不過反種族主義者則譴責將臉塗黑的行為,認為含有種族歧視意味。
報導指出,反種族歧視組織「布魯塞爾黑豹」發言人莫哈德.雷吉夫(Mouhad Reghif)認為,「野蠻人角色保有黑人墮落的形象,這是有辱人格的表現」。該組織在本月贊助一場由數十個倡議團體和個人連署的請願活動,要求教科文組織撤回對「Ducasse d'Ath」慶典的文化遺產認可。



糗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被挖出黑臉照2019/09/19 08:56 報導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被挖出一張二十年前、畫了黑臉的扮裝照,在選情緊繃之際,這張可能引發種族歧視聯想的照片,效應不容小覷。(夏明珠報導)
杜魯道領導的自由黨,證實照片上的人確實是他,那是杜魯道在2001
年一所學校的活動留影,當時,他是學校老師,他在名為阿拉伯之夜的同樂會上,扮演阿拉丁。不過加拿大的穆斯林組織非常憤怒,認為杜魯道侮辱了他們。
這件事可能會有政治效應,特別是種族平等是杜魯道主打的政見。加拿大下個月要改選國會,杜魯道要尋求第二個任期,目前距離投票日,只剩下一個月多一點,他的連任之路,競選活動剛上路,就有壞兆頭,專機機翼被載送記者團的巴士擦撞,被迫停飛。
因為黑臉扮裝而惹上爭議,杜魯道並非美加政界第一人,幾個月前,維吉尼亞州長諾罕也被挖出打扮成麥可傑克森的一張老照片,諾罕否認照片上的人是他
-----------------------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為“塗黑臉”舊照致歉
距議會選舉一個月,一段舊史給加拿大政府首腦特魯多找上麻煩:《時代》雜誌公佈了18年前的一張老照片;照片上,他滿臉抹黑。
照片發表後不久,特魯多很快向公眾道歉
(德國之聲中文網)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公開致歉說,18年前曾在他任教的一所私立學校的一次化妝晚會上將皮膚塗成棕色出場,晚會的主題是"阿拉伯之夜"。照片攝於2001年。特魯多當時29歲。《時代》雜誌報導說,該照片在溫哥華的一所私立學校的年鑑上發表過。特魯多在該校執教。
Exclusive: Justin Trudeau wore brownface at 2001 ‘Arabian Nights’ party while he taught at a private school, Canada's Liberal Party admits http://mag.time.com/chJRuX6 
特魯多日前在加拿大全國廣播公司CBC上表示,他當時化妝成阿拉丁。他說,"我本不該這麼做。這我應該是知道的,但我沒有。我真的很抱歉。"特魯多還表示,"當時的我沒有想到,這是種族主義,但現在我認識到,這裡有某種種族主義" 。他說,雖然過去顯然犯過錯誤,但他會繼續作出努力,抵制不寬容和歧視。
塗黑臉是種族主義
所謂的塗黑臉指的是白人把自己的皮膚抹上某種深一些的顏色,在戲劇或電影裡扮演有色人種角色。這一實踐的歷史超過百年,但直到今天依然引發爭議。在德黑人動議組織一再抨擊"塗黑臉"是種族主義。
1950年影片" Sierra Passage"中一幕,展示了"塗黑臉"在電影中的實踐
語言學家、評委會主席斯特凡諾維奇(Anatol Stefanowitsch)當時解釋說,塗黑臉被視為種族主義,"因為,它把黑人的認同和經驗當作白人可以隨意穿上、脫下的化妝服。通過塗黑臉,很多白人自以為可以替黑人說話、行動,從而剝奪了他們的自為空間。"
敏感時刻
10月21日,加拿大將舉行議會選舉。該照片發表之時正值選戰方酣。雖然經濟強勢增長、失業率低下,特魯多之再度當選仍未保險。民調結果顯示,特魯多的自由黨和他最強有力競爭者希爾(Andrew Scheer)領導的保守黨的選民支持率難分高下。
希爾指責特魯多總理"缺乏判斷力和親和力",稱他不適合治理國家。在野的新民主黨主席辛格(Jagmeet Singh)抨擊特魯多的行為"令人震驚","侮辱人格"。
加拿大穆斯林全國委員會則感謝特魯多總理在照片公佈後不久就作了道歉。
干預調查?
過去數月,一樁涉及對加拿大建築工程公司SNC-蘭萬靈(SNC-Lavalin)腐敗行賄調查的醜聞讓特魯多糟心。他受到指控,曾以總理身份意圖阻止時任司法部長對該公司的調查。上月中旬,一個倫理委員會得出結論,認定特魯多行為不當。今年年初,圍繞該公司的醜聞曾導致特魯多政府陷入危機,司法部長、預算部長和特魯多兩名黨內幕僚辭職。
凝煉/李魚(德新社、路透社)


影/涉種族歧視!杜魯多被挖出「黑臉照」急道歉 | 國際焦點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http://tinyurl.com/yyep44h4

為「黑臉」歧視照道歉 加總理杜魯多:年輕時不懂事 - 世界新聞網 http://tinyurl.com/yxu2b86c


荷蘭:熱門節慶,扮裝與種族歧視
翻譯發表日期 18 十二月 2011 22:31 GMT  荷蘭:熱門節慶,扮裝與種族歧視 ·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https://zht.globalvoices.org/?p=12347
2010年11月,在荷蘭Hague的Zwarte Piets ,由Flickr使用者Gerard Stolk所提供。
在荷蘭的冬季,有一個角色稱之為Zwarte Piet(黑色皮特),與Sinterklaas(聖尼古拉斯,聖誕老人的原始由來)一年出現一次,帶著許多甜食與禮物於12月5日晚上與12月6日早晨和孩子們一起慶祝。這個傳統節日的重要性不輸給聖誕節。
近幾年來,Zwarte Piet這個角色不斷受到爭論,因為有部份公民認為為了節慶裝扮將臉塗黑,冒犯了特定族群。故事是說這位聖尼古拉斯的同伴是北非的摩爾人(Moors),在尼古拉斯的船從西班牙啟程,到達荷蘭之後,負責幫忙扛給孩子的禮物。
這項傳統一直十分受歡迎,然而還是有部份人認為這帶有種族歧視意象因此挺身抗議。在2011年11月12日,一位抗議者穿著一件印著「Zwarte Piet是一個種族主義者(黑色皮特是種族主義)」的T恤,於多爾雷赫特市(Dordrecht)被逮捕,他更控訴警察對他施加暴力。這起T恤運動有自己的Tumblr部落格以及臉書頁面,並擁有超過八百名支持者。
2010年,部落格『荷蘭人所喜歡的』發表了這篇關於Zwatre Piet傳統的看法:
又到了這個時候,當你走在街上,你會遇上臉孔塗黑,戴著非洲黑人式蓬鬆卷髮,嘴唇鮮紅以,穿著可笑小丑服裝的荷蘭人。
2008年11月,聖誕尼古拉和Zwarte Piet於荷蘭的 The Hague所拍攝,照片由Zemistor所提供。
荷蘭塗鴉藝術家與部落客BNE貼上幾張Zwarte Piet的照片,並且問道:聖尼古拉斯的傳統節慶因為黑色皮特而成了種族歧視嗎?
這項「傳統」隨著時間演變,部分原因乃是抗議團體認為這樣的描繪顯得冒犯。如今,根據最新說法,抹成黑臉是因為這位(聖尼古拉斯 的)助手通過煙囪,所以臉才會是黑的。依舊,沒有人可以清楚解釋,是什麼樣的煤灰能在人臉上留下如此整齊且均勻的殘餘?更糟的是,為什麼這些『煙囪中人』 說話的口音,似乎是在模仿荷蘭前殖民地蘇里南(Suriname)的黑人族群口音。
人類學家和部落格CLOSER的作者Martijn de Koning在Jolly黑僕-荷蘭的傳統與種族主義一文中提出解釋:
我並不期待此一傳統會快速改變。很明顯,黑色皮特是被建構出來的發明,隨著歷史而改變。現今的傳統早已失去了許多負面含義,某方 面來說是好的,但是這也讓不好的部份變得難以察覺,像是讓種族主義藏到更深處去了。然而,我認為此一荷蘭傳統正好可以用來教導孩子種族主義,殖民主義和歷 史上的宗教。或許這會是一個改變未來的起始點?
在旅行網站Off Track Planet,Anna Starostinetskaya給了這問題一個答案:到底Zwarte Piet是他X的什麼東西?
所以皮特究竟是孩子的童話故事還是一個種族歧視下的人物?這裡沒有百分之百的答案,我們並非否認傳統將黑人以種族主義的方式物 化,也可以理解美國人對於此類主題有強烈的情緒,因為Zwarte Piet在視覺上符合種族主義根源的樣子。但是美國人必須也要了解,我們自己的歷史正在帶領我們去了解以前自己傳統的種族歧視,而除了黑色的臉龐以外,沒 有其他的共通點。雖然從某方面來看是種族歧視,我們卻不能將自己的種族歷史和他國的傳統重疊,然後說他們是一樣的。不管怎樣,我們希望有一個中立的存在, 不包括藍色小精靈,侏儒和全盤美國化的世界傳統。
聖誕尼古拉搭船於2011年11月抵達Arnhem,照片由 Bas Boerman所提供。
在部落格Tiger Beatdown上,Flavia貼了一則訊息:『在荷蘭,如果你在黑臉繪面季抗議種族歧視,你會被打一頓然後逮捕。』,底下由Elfe所下的評語正和上述相呼應:
我看了你的貼文,因為我需要了解為什麼我不覺得這傳統有何種族歧視?你提到的『奴隸』與『助手』都不可笑:這網頁不是小丑,且他們穿著漂亮的服裝,他們不是半裸著身體,一根骨頭穿過鼻孔像野蠻人那樣遊行(或是像Josephine Baker 和他的香蕉裙)。就如同丁丁歷險記『Tintin in the Congo』,Zwarte Piets提醒我們記住過去。我知道這對美國黑人來說是十分污辱的,看著白人將自己的臉彩繪成黑色的(自從我在美國生活過後,才明白為什麼:有一個時期甚 至不允許黑人在舞台上去飾演他們自己的角色。)就像饒舌音樂人決定掌握N開頭的那個字一樣,我們也可以忽略使我們惱怒的傳統,我個人對此毫不在乎。但身為 一個非洲人,在Zwarte Piets的身上,我看不到一個黑人的影子(他們看起來不像我,也不像任何一個我認識的非洲人),如果你感受到這份污辱,那你的自尊心肯定得非常低落。抱 歉發表了政治不太正確的言論。 荷蘭:熱門節慶,扮裝與種族歧視 ·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https://zht.globalvoices.org/?p=12347


35年前曾塗黑臉扮黑人 加拿大相聲演員大山道歉 - 每日頭條 http://tinyurl.com/yy7twry4


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意指「單一個人或另一個文化群體未經許可,採用、侵佔、抄襲複製某一文化的現象」,指涉的範疇包含傳統、食物、時尚、象徵意義、科技、語言、歌曲等領域。而當主流族群未經思考地在去脈絡的情況下,直接複製、借用弱勢族群特定的文化元素,不平等關係會讓弱勢族群更以特定元素被看待,強化既有刻板印象,進而造成歧視與壓迫。
「我的文化不是妳的舞會禮服」!?美國白人少女穿旗袍參加舞會 華裔網友痛批:這是種族歧視-風傳媒 http://tinyurl.com/y2netrx6


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春晚每年都成為焦點,吸引數以億計觀眾收看。今年內容就變得很國際化,有外國歌手在春晚高唱《我愛你中國》,亦有非洲人參與演出,但也引發了「種族主義」的討論。
其中引發爭議的環節,是一個名為「同喜同樂」的小品。來自加納、肯尼亞、烏干達及科特迪瓦等國的表演者與鄭愷、婁乃鳴、大兵等共同演出。這些非洲裔表演者在春晚中操流利普通話,故事提到中國在非洲修建鐵路,有非洲人希望去中國留學,嫁給高富帥等等,整體而言是歌頌中非合作,顯示非洲人受惠於中國投資,對中國表示感激。
中國女藝人婁乃鳴為此塗黑臉、刻意把臀部弄大扮演黑人,另外一名非洲裔表演者飾演猴子角色。
節目播出之後隨即引來網民熱議,不論是在微博還是推特上,均有人批評這個節目是「種族主義」(racist)、生硬的「文化輸出」,質疑「這怎麼能夠過審?」,認為有關單位應該道歉。
一些網民提出,如果將心比己,也不願意看到外國電影嘲諷華人。又指他們沒有從2016年一則把黑人洗到變亞洲人的洗衣液廣告中汲取教訓。激烈討論下,微博上的一些留言和評論一度被刪除。


滿族旗袍與馬蹄袖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szHjmc


美國人穿旗袍 為什麼引發反彈?|天下雜誌
達姆告訴《Buzzfeed》,她沒想過一件禮服會引發這麼多反應,或許文化挪用是我們應該要討論的重要議題。
「文化挪用」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指支配者文化採用了弱勢群體的文化要素,而由於牽涉到殖民統治與權力不均等問題,這不能算是平等的文化交流。
一般認為文化挪用對當代文化有害,也侵犯了原生、弱勢文化的集體智慧財產權特別是原住民文化和殖民統治對象。文化挪用可能包括其他人的文化與宗教傳統、時尚、象徵、語言、歌曲等等。
有些人認為對「文化挪用」的指責已經太過政治正確,但它確實是個重要、嚴肅的議題,與殖民主義、種族特權、族裔刻板印象密切相關。先前NBA台裔球員林書豪留雷鬼辮髮型,也曾引來非裔球員不滿,這同樣與文化挪用有關。
所以,一位非華裔人士穿中國風的衣服,是不是罪無可逭?
《CNN》的答案是,看情形。
也就是說,要考慮到這個人穿中國服飾是為了帶有種族歧視地模仿、嘲笑、呈現刻板印象嗎?衣服本身是否經過不當改變?穿著的場合、主題、活動是否企圖利用亞洲美學服務白人特權?
我們也應該想想,旗袍的真正起源到底是什麼?
《CNN》指出,當代旗袍遠遠稱不上是「傳統」中國服飾,在歷史上也不是「女性」服飾,更不能說是「中國」服飾。
根據《CNN》,旗袍是滿族人的傳統服飾,滿人建立清朝後,要求所有從軍的漢族成年男性穿著旗袍,旗袍同時象徵著菁英地位與滿族的絕對支配。這段期間,滿人男女的旗裝逐漸與漢人服飾互相融合,最後旗袍成為不限滿人、不一定是政府官員也可以穿的男性服飾,但漢人女性直到清朝終結依然穿著漢人傳統服飾
民國創立以後,女權主義者呼籲放足、斷髮並開始穿著旗袍,彰顯男女平權。到了1930年代,在遭到殖民的上海和香港,傳統滿族男性旗袍被改款得更女性化、更有型,即縮短長度、改變剪裁以凸顯女性身體曲線,並加上複雜的圖案,成為現代版旗袍,在現今中國除了出席婚禮、社交晚宴或擔任餐廳侍者、空姐等特殊場合,比較少看到女性穿著這種膝上緊身旗袍現身。
那美國女高中生達姆的情況是怎麼一回事?《CNN》認為,她顯然沒有考慮周詳,就不經解釋把穿著旗袍的照片上傳到臉書,而從她對媒體的發言來看,她完全沒有意識到穿著與其他文化有關的服飾本身就是一種特權展現。不過至少她選擇旗袍是想要彰顯女性權力,而且她願意與反對她的人展開文明的對話,以青少年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不只女高中生,知名品牌也會犯錯。今年稍早,Gucci讓白人模特兒戴上許多亞非錫克教徒、穆斯林或貴族會戴的特本頭巾,被批評為大不敬,教徒深信特本頭巾是信仰的象徵,而不是時尚配件
2017年,Victoria’s Secret讓模特兒戴上美洲原住民的頭飾被罵,香奈兒的S/S17系列服飾也曾被批評是「剽竊」原住民文化。
設計師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2016年讓白人模特兒綁雷鬼辮挨批,當時他回應:「很好笑,你們都不會批評有色人種女性燙直頭髮。」他後來為此道歉。
文化研究學者馬哈瓦特(Dr Royce Mahawatte)表示,我們已經逐漸學會碰觸到種族議題時要更加敏感。你如何去理解一種服飾,反映出你是否具有種族歧視。我們也要知道,弱勢民族歷史上曾因為白人的審美標準受到壓迫,各種權力、機會因此受限,而在這段過程中,弱勢民族的流行時尚與認同象徵,對他們意義重大。
美國女高中生達姆顯然沒想得這麼複雜。她在社群網站貼文說:「我絕對沒有不尊重中國文化,只是想表示我很喜愛他們的文化。我不會刪除貼文,因為我只是表現出我對中國文化的喜愛。這是件他X的洋裝,而且它很漂亮。」
馬哈瓦特說,時尚產業、西方人的時尚概念、時髦洋裝本身就與西方人的殖民與帝國主義歷史分不開,不可能完全避免相關批判
他深信,服飾依然會推動結構性的種族歧視,而時尚產業在這方面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馬哈瓦特表示:「如果有人明知可能引發殖民壓迫相關的反彈,依然堅持要穿,沒人能阻止他們,他們也要知道,一定會有人問他們腦子裡在想什麼。」美國人穿旗袍 為什麼引發反彈?|國際|美洲|2018-05-03|即時|天下雜誌 - https://goo.gl/ZcuVvD


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意指不同文化間的人們,透過簡化的文化元素打扮成該文化的人們或帶有該文化的氣息,尤指強勢文化利用弱勢文化的元素,舉例來說,像是西方殖民者頭戴印第安人的頭飾。
從時尚界奧斯卡一窺西方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地球圖輯隊 帶你看透全世界 - https://goo.gl/L5Fxmy

穿和服錯了嗎_波士頓美術館遭批種族歧視-地球圖輯隊 帶你看透全世界 - https://goo.gl/JFdVkb

穿和服錯了嗎_波士頓美術館遭批種族歧視-地球圖輯隊 帶你看透全世界 - https://goo.gl/JFdVkb



「這不過是件裙子」 美高中生穿旗袍引爆「文化挪用」論戰 | DQ 地球圖輯隊 帶你看透全世界 - https://goo.gl/DjdsFF

為什麼旗袍在生活中還有女性穿而長衫卻沒有男性穿了?
第一點當然是不方便了,看他們穿長衫的過個門檻都要伸手撩起來。現在學生有體育課,上班族天天快節奏生活,沒空。第二是不好配,女人反正裙子旗袍下面都穿高跟鞋,你見過穿長衫下面穿皮鞋或者是穿西褲下面穿布鞋的嘛。別說男人可以穿布鞋,跟著時代潮流走,那個男生還穿著布鞋。第三點有那種書生氣質的人少了,怎麼穿都沒有味道了!其實,我想說,女人穿旗袍也很少見了好吧。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吧,除了演戲或者出席活動穿的有特色一點才會有女星穿。主要也是駕馭不了的原因。
------------------
美女生穿旗袍掀「文化挪用」論戰
2018-05-02
■多姆與男同學合照,展現旗袍美。 網上圖片■多姆與男同學合照,展現旗袍美。 網上圖片
歐美地區近年興起一種所謂「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概念,主要用來批評主流文化個體或群體在行為中直接採用某種少數文化,例如白人表演時穿上某個亞洲民族服飾等,但這種做法是欣賞抑或「挪用」,卻往往難以區分。最近一名美國女高中生便因為穿着高叉旗袍出席畢業舞會,結果竟被一名華裔男網友炮轟,引起熱議。部分網民附和該名男子的意見,批評女生做法不當,但不少網民也認為華裔男太過敏感,還為女事主懂得欣賞中國文化讚好。
18歲的女事主多姆表示,上月到鹽湖城下城區一間懷舊服裝店尋寶,希望找一襲搶眼的裙子出席舞會。當她看見一條紅色旗袍時便立即愛上,特別是旗袍的高領口設計,與一般舞會裙很不一樣。
女性解放標誌淪消費主義
舞會結束後,多姆在twitter上載照片,沒想到竟引來不滿,林姓華裔網民Jeremy Lam轉發她的照片並評論道:「我的文化不是你該死的舞會服裝。」林解釋了為什麼覺得這些照片令人不悅。他表示,旗袍一開始是打掃房子時使用,後來成為了女性權力的一種象徵,「在亞洲女性被噤聲的時代,她們創造出的不僅是一種藝術,而且是一種社會活動的象徵。這一種服裝通過美麗而吸引目光的款式展現女性魅力、自信以及性別平等。這種風格之後傳遍亞洲,成為一種漂亮的禮服,以及女性解放的標誌。」
林說:「我為我的文化而自豪,包括在這個文化當中被邊緣化的人所竭力跨越過的那些障礙。讓它單純變成美式消費主義為白人受眾服務,就等同於殖民意識形態。」林的帖子顯然獲得不少人贊同,幾日內已獲轉發近4.2萬次。
華裔網民為女生抱不平
多姆從未想到一條裙子會引起軒然大波,她周日發文解釋稱,完全明白網民的關注和意見,強調自己沒有冒犯意圖或種族歧視,上傳照片只是為了與親人分享,對無理批評感厭倦。不少網民亦為多姆抱不平,認為批評者的理據荒謬,當中不乏華裔人士,部分稱讚多姆穿上旗袍美得令人羨慕,亦有一名譯音姓陳的網民批評Jeremy Lam:「你無權代表我的文化。」 ■《華盛頓郵報》
--------------------------------------
「這不過是件裙子」 美高中生穿旗袍引爆「文化挪用」論戰
2018-05-03 by:徽徽 29685    
當看到金髮碧眼的外國人穿著帶有濃濃中國風味的旗袍時,你會覺得哪裡不對勁嗎?近日,一名美國高中生在畢業舞會上穿了旗袍,引爆了網路上對她是否「文化挪用」的論戰。
post title
圖為住在美國猶他州的高中生唐恩,她身上穿的就是造成網友吵翻天的旗袍。
Photo: Keziah‏
為高中生活留下最美的回憶
時值美國高中畢業舞會的季節,不少高中生都會穿上漂亮的禮服,為這個難得的場合留下美麗的回憶。住在美國猶他州的高三生唐恩(Keziah Daum)也不例外,她在一間復古商店中找到了一件大紅色繡有金色圖案的旗袍,並且穿上這件旗袍去參加了高中舞會。
旗袍之美令她讚嘆
唐恩說:「我認為它非常美,它真的讓我欣賞和讚嘆其他文化和它們的美麗。」
她不是個中國人
在高中舞會過後,唐恩將自己身穿旗袍的美照上傳到了Twitter,然而這個看似平常的舉動,卻為她惹來了排山倒海的批評,關鍵在:她不是個中國人。
post title
在一堆穿著西式長禮服的女生中,唐恩的旗袍打扮獨樹一格,卻也為她招來「文化挪用」的批評。
Photo: Keziah‏
我的文化不是你的
在Twitter上對唐恩開第一槍的是網友Jeremy Lam,他寫到:「我的文化不是你的...舞會禮服。」他認為唐恩的旗袍照很有問題,也引發網友針對唐恩是否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的論戰。
小補充:小心,你可能「文化挪用」了!
聽起來很難的「文化挪用」是什麼?過去已有學者指出,挪用(appropriation)原指「直接複製、抄襲、採用他人的圖像作品,改變其原創性與真確性」,文化挪用的意思大略可以解釋為霸權者用特定元素來看待受壓迫一方的文化,舉例來說,美國人把美洲原住民的「羽毛頭飾」(war bonnet)戴在頭上,就是典型的文化挪用。
post title
在天安門廣場前,穿著紅色旗袍的接待員一字排開,供攝影師捕捉她們美麗的倩影。
路透社
女性解放的象徵
在後續的解釋貼文中,Jeremy Lam相信旗袍是「透過美麗、吸睛的設計來擁護女人味、自信和性別平等」,他寫到:「當過去亞洲女性保持沈默無法發聲時,旗袍對於她們來說不只是一件藝術品,而是行動主義的象徵」、「隨後,這種款式的服裝流行到整個亞洲,作為一件美麗的衣裳和女性解放的象徵。」
當旗袍服從美國消費主義
「我以我的文化為傲,包含在這個文化中,那些被邊緣化的人們必須去克服的障礙。然而,當旗袍服從美國消費主義並且迎合白人觀眾時,這和殖民主義意識形態是類似的。」


旗袍是現代流行服裝之一,在國際服飾櫥窗裏,享有很高的盛譽。旗袍是從滿族古老的服裝演變而來的。
 男子的長袍多是藍、灰、青色,女子的旗裝多為白色。
旗袍,滿語稱"衣介"。古時泛指滿洲、蒙古、漢軍八旗男女穿的衣袍。旗袍是滿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著的服飾,它裁剪簡單,圓領,前後襟寬大,而袖子較窄,四片裁製,衣衩較長,便於開工下馬;窄窄的袖子,便於射箭。由於袖子口附有馬蹄狀的護袖,又稱馬蹄袖。在滿族人逐漸脫離騎射生涯後,馬蹄袖已成裝飾,而放下馬蹄袖仍然是滿族人對長者、尊者致敬的禮儀。婦女旗袍的裝飾性比男性旗袍更強。領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繡花裝飾。
清初衣袍式樣有幾大特點:無領、箭袖、左衽、四開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塊半圓形袖頭,形似馬蹄,又稱“馬蹄袖”。馬蹄袖平日綰起,出獵作戰時則放下,覆蓋手背,冬季可禦寒。四開衩,即袍下襬前後左右,開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緊身保暖,腰帶一束,行豬時,可將乾糧、用具裝進前襟。
在滿族南遷遼沈,入中原後,與漢族同田共耦,受漢族"大領大袖"服飾的影響,由箭袖變成了喇叭袖,四開衩演變為左右開衩40年代後,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襬回收,長及踝 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旗袍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朵一奇葩,在國際流行服飾界享有很高的盛譽。旗袍能很好表現婦女的身段和曲線。受到國內外婦女的青睞和讚賞。
  滿族旗袍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對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騎馬馳聘顯得十分精幹利落。
  在滿族南遷遼沈,入中原後,與漢族同田共耦,受漢族“大領大袖”服飾的影響,由箭袖變成了喇叭袖,四開衩演變為左右開衩。
  至本世紀30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統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襬至(左骨右幹)(小腿),有繡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襬及踝,無紋飾。40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衝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襬回收,長及踝。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由於旗袍非常適合中國婦女的體形和賢淑的個性、民族的氣質,後來這一源於滿族的傳統服裝漸漸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朵苛葩,受到國內外婦女的青睞和讚賞。

「這不過是件裙子」 美高中生穿旗袍引爆「文化挪用」論戰 | DQ 地球圖輯隊 帶你看透全世界 - https://goo.gl/DjdsFF


知識點|關於滿族你一定不知道的二三事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z6oM7M


清代滿族宮廷服飾制度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jiTzWN



致我們最愛的旗袍- 簡書 - https://goo.gl/rEu62u


旗袍舞、和服秀 福岡競豔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14日, 2018
台灣中華旗袍文化藝術交流學會與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日前連袂應九州日本文化協會之邀,齊聚日本福岡,展現兩岸與東瀛傳統服飾之美,迎來一場中華旗袍與日本和服文化的藝術交流饗宴。
大會11日由主辦單位九州日本文化協會會長張晶致歡迎詞揭幕,節目包含台灣旗袍舞、日本茶道花藝、舞藝、日本傳統和服及中華百年旗袍展示。
中華旗袍學會理事長石淑平表示,她帶領學會組成一支橫跨30至60歲年齡層,兼具優異表演經驗的美麗隊伍,代表台灣前往福岡交流。期間,以新古典時尚藝術合併旗袍現代爵士舞,獲得熱烈掌聲與一致好評。
同台有來自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旗袍藝術專門委員會會長劉佩珠率領的近50位會員,一同展示優雅婉約的百年旗袍藝術。活動內容精彩富高度藝術性,文化底蘊豐富,是一場極成功的中日文化藝術交流。
石淑平指出,中華旗袍學會以行動展現推動旗袍文化決心,肩負傳承文化重要使命,繼首次前往模里西斯做時尚旗袍表演交流後,再次代表台灣與日本和服藝術交流,此舉亦是引領台灣旗袍界新創舉,雙方暢談為中華旗袍文化、日本和服及傳統藝術研討永續交流計畫。
兩岸與日本三地表演者齊聚於福岡,展開盛大文藝交流。大陸駐福岡副總領事孫忠寶、福岡縣地域振興部國際局局長武濤研二郎、福岡市議員喬田和義、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副會長王國富及九州日本文化協會理事長小川忠義等貴賓與會。


政治大學 90 週年校慶創意啦啦隊錦標競賽在 5 月 19 日舉辦,其中財政學系(下稱「財政啦啦」)的表演以迪士尼電影《海洋奇緣》作為主題,由於隨意拼湊類似「原住民文化」的服飾引來爭議,政大搭蘆灣社批評「當天的表演產生錯誤的文化傳遞,使得觀賞者留下錯誤的刻板印象」。https://is.gd/PvDuM5
隨意拼湊原民服裝,政大財政啦啦隊致歉
今天穿著服裝或許我們無意,但在觀者眼裡我們可能就代表了其文化,更甚可能定奪或影響觀者們對其文化的認知。政大搭蘆灣社(Talu′an)經過內部討論後,向財政啦啦的負責團隊提出疑問,在獲得財政啦啦善意的回應後,他們在 6 月 3 日發表聲明。
首先,財政啦啦承認服裝選用並未善盡了解文化的事前功課,僅是透過服飾店任意的搭配來呈現「海洋奇緣」的主題。在服飾店任意的搭配下,女生的表演上衣與阿美族的服飾類似,但頭飾的羽毛與下身的裝扮卻不屬於該族的服飾,除了整體服裝的混搭造成傳遞錯誤文化資訊外,也將屬於台灣原住民族的阿美族文化誤植在源於波里尼西亞原住民族文化的《海洋奇緣》。
「當不正確的文化面貌被表演於眾時,對我們來說是種文化消費,缺乏對於文化、對於原住民族的基本尊重。」政大搭蘆灣社在聲明裡強調,在對不瞭解文化之前就將它拿來表演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對於文化的無意識,導致服飾店老闆、教練隨意拼湊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樣貌,下意識地將《海洋奇緣》的想像連結到印地安羽毛、紅紅的上衣、有圖騰模樣的服飾,甚至造成錯誤的資訊被散佈,例如《政大校訊》的報導提到:「財政系則頭戴印地安羽毛頭飾、身穿台灣原住民圖騰上衣。」
財政啦啦承認這次表演服裝選用是「在資訊蒐集不完全以及對原住民文化不夠了解的情況下」做的錯誤決定,「當下並未意識到所造成的後果會多巨大」,「今天穿著服裝或許我們無意,但在觀者眼裡我們可能就代表了其文化,更甚可能定奪或影響觀者們對其文化的認知。
對此我們必須致上歉意,也答應盡我們所能在往後的任何活動裡避免去侵犯到或甚至傷害到原住民的文化。」
政大搭蘆灣社:原民服裝承載的不只是文化
搭蘆灣社在聲明表示,他們相信財政啦啦的同學、教練無意傷害原住民族文化,「但他們疏忽的是,當表演選擇這樣的衣服來呈現時,凸顯了自己對於所選題材中應有的行為舉止與故事背景的不瞭解」:
「當服飾作為表演元素的時候,它所代表的就不再只是服飾,更多的是服飾背後所代表的文化意義。原住民族服飾上面的花紋圖樣、穿搭方式本就有其意義,之於個人,是我們對於自身文化的認同;之於集體,是我們實踐族群文化的方式。
對於原住民族來說,服飾所承載的重量不只是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有的是家族歷史的延續,有的存在著族群集體的記憶。」
對原住民族來說,服飾所承載的重量不只是文化內涵。圖攝於高雄市聯合豐年祭。(Credit: Mata Taiwan)
事件延燒,部分社員不滿草率道歉
然而當兩方聲明發出後,政大交流版上卻傳出財政啦啦內部意見分歧,有人無法接受搭蘆灣社的指正,因此海洋奇緣服裝混搭爭議仍持續延燒;5 日深夜,「黑特政大」還出現一則自稱搭蘆灣社原住民社員的匿名發言:
「我認為不是小題大作,而是反應出我們原住民一個很大的缺點,自信心不足而自以為被歧視。」
針對事件後續在交流版上的討論,財政啦啦在昨日(6/11)下午發佈聲明回應,並再次道歉:「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因此系上有許多不同的聲音甚至嘲諷出現,並不是不尊重原住民文化,只是對於聲明中的某些字句希望能再斟酌,這部分是我們的疏失,很抱歉在未與系上同學取得共識前就已同意發出共同聲明文而造成這麼大的風波,在處理這次的事件上我們的確不夠謹慎,也再次跟搭蘆灣社致歉。」
搭蘆灣社則在後續回應聲明解釋,之前發佈聲明的目的是在於「導正錯誤的文化傳遞及訴說服飾在原住民族心中所承載的重量與意義,以期望大家在未來準備相關活動時,能負起善盡資訊確認的責任及對族群文化的基本尊重。」「從許多人不友善的言論到現在網路上層出不窮的文章,字字句句顯露原住民族長期所受的刻板印象與歧視言論⋯⋯」
爭議也是溝通契機  應省思原民處境歷史脈絡
前搭蘆灣社社長、Lima 台灣原住民青年團團員 Eleng Kazangiljan(郭文萱)接受《Mata.Taiwan》訪問,認為這次事件後續引發的討論,某方面來說也是打開溝通的契機,「寧可他真實地表達感受,也不要只是用華麗語言的包裝,假裝尊重卻不知道文化的深層內涵。」
例如此事爆發後,黑特版上開始有人藉機爭論原民有加分、補助政策是不是特別優惠,或質疑原住民談傳統文化缺乏正當性,「在教育沒有去提點,也在缺乏了解的情況下,(刻板印象)不斷透過世代傳遞下來」,「但這些都不能是藉口。」Eleng 認為這些政策固然有其該檢討之處,但非原民也應該要瞭解「為何原住民有這些原民權利」。
「會有人把都市原住民與低收入戶去比較誰更值得受到保護,但這兩種身份不能直接類比,因為權利內涵不一樣」,原住民族歷經被現代國家殖民、邊緣化,對於山林的管理、傳統領域及文化等權利被國家剝奪,因此原住民爭取的是自然主權,以及和中華民國政府是國與國的關係 ; 而依社會救助法規範的低收入戶則是表示國家對於國民的照護責任。
談到相互理解,是真實的相互理解,所以也不該對原住民抱著和現實脫鉤的浪漫想像。「就現實來說,當代原住民長期受到資本主義、貨幣經濟的衝擊,既有的傳統文化規範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有實踐的困難,我們也必須承認,有部分族人,因為生活需求而觸犯禁忌,像是狩獵規定或者山林資源的使用。」但 Eleng 提醒,原住民族也開始找回這樣的傳統規範來維持社會秩序,訂立部落的狩獵公約、獵人自我管理組織等等。
「我們也必須思考,今日原住民族傳統秩序式微的處境是誰造成的,背後的歷史原因是什麼?」
在歷史記憶的爭執裡,讓每個人去說他們的故事,無論哪種聲音都應該被聽到,促進相互傾聽與理解。「無論如何,中華民國政府也不能說原住民無法管理自己就不恢復原住民族應有的權利,」她說這像是輔仁大學法律系教授吳豪人曾做的比喻 ——「我偷了你的錢,然後我覺得你不會管理,所以我不要還你的錢。」
「但問題是,你偷了人家的錢,本來就該歸還給人家。」 https://is.gd/PvDuM5
曾有同學批評 Eleng 是「原民沙文主義」,會導致「非原民被歧視」,僅管當時她感到很氣憤,卻也對於「為什麼可以加分」這類指控覺得難以解釋;現在回想起來,Eleng 覺得在主流教育與媒體對原民不斷形塑的刻板印象下,似乎會發生這種爭論也不是很意外。
Eleng 最後援引台大歷史系花亦芬教授所說,現在轉型正義的工作應推動「社會的大訴說」:在歷史記憶的爭執裡,讓每個人去說他們的故事,無論哪種聲音都應該被聽到,促進相互傾聽與理解。
「不是帶著報復的心態去溝通,而是更理解過去歷史的錯誤,才能在這塊土地上和解,如果都不去面對,停留在過去的想像,那這種言論就還會再出現」 https://is.gd/PvDuM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