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儒生肚中消麵蟲 被少數民族視為奇寶貴於黃金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20日, 2018
唐代時景。圖為《望賢迎駕圖》,描敘唐玄宗從四川回到長安的場景。(公有領域)
唐朝時,吳郡的陸顒,家住長城,家中世代都是考取「明經」後作官。陸顒從小喜歡吃麵食,但吃得越多身體越瘦。長大後,以本郡貢生的身分被送到禮部參加會試。結果沒考中,便做了太學中的學生。
過了幾個月,有幾個異族人帶著酒和食物到了他的住處。領頭的人對陸顒說:「我是南越人,生長在少數民族地區。聽說唐朝天子的學校,網羅天下優秀人才,並且打算用文化教化四方的少數民族,所以我航海爬山來到中國,想觀賞太學中文物的丰采。您戴著高高的帽子、衣襟飄動著,容貌莊重、儀表端整,真無愧是唐朝的儒生,所以我願意跟您友好交往。」
陸顒很感謝,說:「我陸顒僥倖進入太學,可是並無別的才能,您怎麼竟如此喜愛我呢?」於是一起痛快地吃喝,極盡歡樂才離去。
陸顒是個誠實的人,認為胡人們不會欺騙自己。過了十幾天,胡人們又來了,並拿來了黃金和絲綢贈給陸顒。陸顒很疑心胡人們有別的用意,堅決不接受禮物。胡人說:「您雖然住在長安,但生活很窘迫,面有饑寒之色。所以我拿來些黃金和絲綢,供作您的僕人和馬匹的費用。我們是為了跟您交好,哪有別的用意呢?希望不要懷疑我們。」
陸顒沒辦法,只好接受了黃金和絲綢。等胡人走了以後,太學中的一些學生知道了這件事,都來對陸顒說:「那些胡人都貪財不惜命的,為爭奪鹽米這樣的小東西,都會相互殘殺,難道竟肯犧牲黃金和絲綢送給別人嗎?再說太學中學生很多,為什麼單單厚待你呢?你可暫到郊外藏身,以避免他們再來。」
離開人群,山水為伴。( 張曉芳/大紀元)
移居渭水上
陸顒便寄住在渭水上,閉門不出。只過了一個月,胡人們又來到他住的地方。陸顒很吃驚。胡人高興地說:「在太學中跟您結交,我不能敞懷把話都說出來,現在您住郊外,正合乎我的心意。」
坐下後,胡人拉著陸顒的手說道:「我來不是偶然的,原是有求於您的,希望答應我。再說我所要求的,對您原本無害,對我則有很大的好處。」 
陸顒說:「願意聽您的指教。」 
胡人說:「您不是喜歡吃麵嗎?」 
陸回答說:「是的。」 
胡人又說:「愛吃麵的不是您,而是您肚子中的蟲子。我想拿一丸藥給您,您吃下它,就會吐出蟲子。我就用優厚的價格從您那裡把蟲子買下來。可以嗎?」
奇寶消麵蟲貴於黃金
陸顒說:「如果果真有這個蟲子,又怎麼不可以呢?」 
胡人拿出一粒泛著紫色光彩的丸藥,叫陸顒吃下它。過一會兒,陸便吐出一條青色蟲,長二寸左右。
胡人說:「這蟲叫消麵蟲,實際上是天下的奇寶。」 
陸顒說:「憑什麼識別它?」 
胡人說:「我每天早晨看到寶氣連著天空,位於太學中,所以我特意拜訪您以便找到它。從一個多月前,清晨遠望時,看到那團氣移到了渭水上,果然是您遷居到這裡來了。這種蟲子是承受天地的中和之氣而凝結成的,所以喜歡吃麵。因為麥子從秋天開始種,到來年夏季,才結穗實,接受了天地四季的全部精氣,所以蟲子才特別喜歡它的滋味。您如果用麵餵它,就可以證實。」
陸顒就把一斗多麵放到蟲子面前,蟲子立刻就吃光了。陸顒又問道:「這個蟲子用它幹什麼呢?」
胡人說:「天下的奇特寶貝,都承受了中和之氣,這個蟲子是中和之氣的精華。拿著精華之根而去索取次要的,難道次要的還會得不到嗎?」
然後,胡人就用竹筒盛了那隻蟲子,又把筒鎖在一個金屬的匣子裡,讓陸顒放到寢室中。對陸顒說:「明天我們會再來。」
到了第二天早晨,胡人將十兩重的銀錠和大約數萬的金玉絲綢送給了陸顒,換得了金屬匣子中的蟲子,連同匣子帶走了。
陸顒從此生活非常富裕,購置了房子花園,並置辦了生活用品。每天享受上等飲食,穿戴華服貴冠,在長安城中遊覽,號稱豪士。
鎏金嵌琉璃鳥形鐏,現藏西安市文物館。(公有領域)
尋海中奇寶
過了一年多,胡人們又來了,對陸顒說:「您能和我們一同到海中一遊嗎?我想探尋海中奇特的寶貝,以便向天下炫耀。而您不是好奇的讀書人嗎?」
因為陸顒已經很富有了,又一向閒散喜歡安逸生活,就與胡人們一塊出海。胡人們在浮島上搭起了房子住在裡面,在銀鼎中放上了油膏,在鼎下點起了火,把蟲子扔到鼎中煉,七天沒斷火。
忽然有一個頭髮兩側分開的小孩,穿著青色的短襖,從海水中出現。小孩捧著圓形的盤子,盤中有很多直徑一寸的珍珠,要獻給胡人。胡人大聲叱責他,那個小孩顯得很害怕,捧著盤子回去了。
小男孩回去才一頓飯工夫,又有一位容貌極美的玉女,穿著如薄霧的輕紗,佩戴著玉石,耳朵上裝飾著珍珠,輕盈自如地從海水中走出來。她手上捧著一個紫玉盤,裡面有數十枚珍珠,也是來獻給胡人的。胡人也罵她,玉女捧著盤子離去。
不一會兒有一位仙人出現了。仙人頭戴美瑤碧冠,身上披著雲霞般的披肩,捧著個大紅綢面的冊子,冊子中有一枚珠子,直徑三寸左右,散發出奇異的光彩映滿空中,光亮照射到十幾步遠。仙人把珠子獻給胡人,胡人才笑著收下了。高興地對陸顒說:「最好的寶貝終於來了。」胡人立即叫人停火,從鼎中收起了蟲子,放在金匣子中。那蟲子雖然被煉了很久,可卻蹦跳如初。
遊覽龍宮
胡人張口吞下了那顆大珠,對陸顒說:「你隨著我到海裡面去,千萬別害怕。」陸顒就抓住胡人身上的帶子,跟著進入海水中。在海中,那海水都分開了數十步,魚鱉之類的都驚退離去。
胡人帶著陸顒遊覽龍宮,進入蛟人住的地方。在那裡無數的珍珠和奇異的寶貝,任他們隨意選擇,才一晚上就收穫不少。
胡人對陸顒說:「這些可以換得億萬的錢了。」胡人又把好幾種珍貴的寶貝送給了陸顒。他們帶到南越販賣,獲得黃金一千鎰(古代重量單位),從此更是富有了。那以後陸顒始終沒做官,直到老死在閩越。@*#


 

[轉載]史上最有名的《九龍圖》——上博“翰墨薈萃”美國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展(一)_秋月_新浪博客

陳容(1189-1258年後),字公儲,號所翁,福唐(今福清)人,活動於南宋後期。文獻記載:其才氣過人,詩文豪放,長章巨篇,傑壯奇詭。他於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值中年時才中進士,後任莆田縣主簿,其身世經歷坎坷。
    陳容善畫龍,亦擅畫竹。陳容畫龍“得變化之意。潑墨成雲,噀水成霧,醉餘大叫,脫中濡墨,信手塗抹,然後以筆成之,或全體,或一臂一首,隱約而不可名狀者,曾不經意而得,皆神妙”。(《圖繪寶鑑·宋》)。陳容畫龍不但刻畫龍形、抒發情思,最主要是表達其政治觀點與遠大抱負。
    陳容喜歡酒後乘興作畫,用潑墨法畫雲水怪石,襯托出矯健遒勁、追逐糾結、出沒隱現的群龍,用墨沉厚,筆勢雄健老辣,具有很強的動態、實體感和神秘氣氛。後人以“雲蒸雨飛、天垂海立、騰驤夭驕、幽怪潛見”來形容他的作品。
    陳容的作品傳世很少,至今僅發現3幅。作於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的《九龍圖》(長卷,紙本,水墨)為其代表作,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有評論說,《九龍圖》開元代以後詩、書、畫三位一體的先河。此圖共畫九龍,九條形態各異的龍,怒目圓睜,或遊行於雲空之中,雷電雲霧掩映,或龍戲水珠、波濤洶湧,或雌雄相待,欲追欲逐,或老龍仰首眷顧小龍,小龍嬉戲於旁,或分置於山石、雲霧和急流之中,將龍的種​​種神態情勢,刻劃的非常生動。九龍動態各不相同,生動有致,陰森恐怖,極富想像力。構圖上虛實相映,有張有弛,氣勢驚人。
    《九龍圖》,此件作於淳祐四年(1244年),是陳容存世的稀有精品。卷首卷尾均有作者題跋,後有董思學、張嗣成(第三十九代天師,至正四年羽化,以墨龍著名)、吳全節、歐陽元(玄)、張翥、王伯易、清高宗詩跋,經耿昭忠、清乾隆、嘉慶內府、恭親王府收藏,《石渠寶笈》亦曾著錄,晚清、民國初年流往海外。
    陳容所作《九龍圖》,已是非常典型的文人畫了,水墨寫意,在探討筆墨語言的表現力上,成為寫意畫的卓越先軀。陳容則將龍之情態、狀貌開始作極大的發揮,在向文人畫發展方向前有力地推進了一步。繪畫到兩宋時期,仍然是宮廷畫師佔據主流的時代,北宋晚期興起的文人畫運動在南宋已有了很大的發展,到了元朝文人畫開始佔據主流,在這一轉化過程中,陳容無疑起了相當的作用,他已非常自然地在作品中進行題跋,《九龍圖》前後均有他的題記,詩、書、畫結合,這是文人畫與宮廷繪畫的一個重大區別,作為過渡型的重要代表,此幅《九龍圖》卷無疑也有重大的研究價值。 (文字選自網絡,有刪節)
李凇先生在《一個陳容,兩個所翁—— 從書法角度看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九龍圖》的作者與年代》一文中指出:
    這一卷《九龍圖》的作者是陳容之四世孫陳亦所—— 另一個“ 所翁” 。依據有:
       1 、陳容一家多善書畫之人,陳容四世孫陳亦所也以畫龍著名。陳亦所畫的龍圖不署“ 亦所” ,而是署“ 所翁” 。
       2 、波士頓的《九龍圖》並沒有署“ 陳容” ,而是含糊地說“ 所翁寫出九龍圖” 。
       3 、《九龍圖》中題跋書法與真正的陳容書法不合。
       結論:題跋中的“ 甲辰” 應是1304 年(元大德八年),而不是學術界普遍認為的1244 年(南宋淳祐四年),作者為陳亦所。後面董思學、歐陽玄、張天師等人題跋均為真。
    本人認為,李文從書法角度論述,極有道理,他所舉出的陳容書跡與《九龍圖》題跋確實不太相符。但沒有從龍圖本身的繪畫技法與風格角度論析,還是缺少一些說服力。如,不能解決“ 龍圖為陳容所畫,題跋為陳亦所所補” 等之類的疑問。
        此龍圖究竟是南宋風格,還是元代風格,或是“ 一脈相承,無甚變化” ,
[轉載]史上最有名的《九龍圖》——上博“翰墨薈萃”美國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展(一)_秋月_新浪博客 - https://goo.gl/Kq73Rv


 

不一樣的龍緣!康熙帝和臣子見龍 耶律阿保機射龍

紙本,墨筆淡色,縱46.3、橫1096.4厘米。此圖繪九龍攫珠、穿雲、追逐嬉戲於白浪蒼茫間,極盡騰挪變化之態。用筆亦豪縱雄健,為其傳世代表作。卷後有限陳容自題長詩,尾鈐所翁一印。卷前又自識《九龍圖》作於甲辰之春,此畫復歸於甥館仙李之家,神物固有所屬耶。甲辰為理宗淳祐四年(公元一二四四年),約為作者中年之後的作品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19日, 2018
有關龍的記載,古籍中屢見不鮮,在古代,確實有不少名人見過真龍呢!圖為陳容《九龍圖》(局部)。(公有領域)
有關龍的記載,古籍中屢見不鮮。現代也有不少網友拍到龍,真龍現身的話題,也在顛覆著現代人的觀念。在古代,確實有不少名人見過真龍呢!
‧ 康熙皇帝南巡目睹真龍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曾兩次小住在金山寺裡。四月三十日那天沒有風雷,只下過一陣微微細雨。
康熙帝望江遠眺,忽然看見西南方出現一條巨龍,長約數十丈,橫亘盤旋在天空,又迅速進入雲端。康熙帝見到這樣的景象,提筆寫下《見龍行》。
《見龍行》中說,龍行剛健,透著純陽的氣息,它能夠變化萬千。龍在地面上,不會毀壞莊稼和民房;在空中盤旋,也不會破壞果園樹林;翱翔雲中,還能放出祥瑞的光彩。康熙帝感歎,大哉龍德,身為萬物統領,含著純粹的德行。
康熙皇帝是一代聖君,常常為國為民勞心勞神,此番見龍,心中自然對龍德感悟多一些。圖為北海九龍壁(局部),位於北京市北海公園內,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
攝像者: Shizhao/Wikimedia Commons
‧ 白龍朝山  五穀豐登
晚清名臣薛福曾經出使英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他在《庸庵筆記》中講到白龍朝山的故事,是他親眼所見。
他說,浙江上虞縣的西門外,有一座夏蓋山。山頂上有夏蓋夫人的廟祠,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夏禹的王妃塗山氏。上虞縣臨近海濱,海中有一條白龍。每年中秋節之際,白龍都會例行朝山。當地百姓在這幾天內,看到雲中顯現出鱗腳,就知道白龍朝山來了。
光緒四年(1878年)八月十四日下午,下過一陣涼雨,海波平靜得猶如鏡子。忽然西北方的雲層中出現鱗甲,非常整齊細密。
隨後,人們看到一道白光衝向雲霄,白龍在空中矯健地盤旋著,變化莫測。龍的全身和四爪全都顯露出來,密密的鱗甲看得一清二楚,非常分明,唯獨雲中的龍首看不清楚。隨著白龍飛舞,龍尾一掃,立刻海水壁立,霎時間狂風捲地,電閃雷鳴,大雨狂下。
縣中的老人說,四、五十年來只要看到這樣的景象,看到白龍,今年莊稼一定會大豐收。
道光二年(1822年),薛福成曾經親眼看到白龍,那一年果然禾稼豐收。
宋人《霖雨圖》軸。(公有領域)
‧ 耶律阿保機射黑龍
南宋禮部尚書洪皓出使金國,被金人扣留了十多年。他返回南宋之後,編撰了一部書《松漠紀聞》,其中講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射龍的事。
洪皓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曾住在西樓(地名,阿保機的創業之地,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一帶)。一天早上,阿保機起床後,走出帳篷,看見天上盤旋著一條十幾丈的黑龍。阿保機很神勇,當即就向黑龍射了一箭。黑龍中箭就迅速飛走了,最後墜落在一千五百多里外的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縣)西邊。
奇怪的是,黑龍墜地就縮小了,變成幾尺長。遼國將黑龍的遺骸當成聖物收藏。大金滅掉遼國之後,黑龍遺骸就被收入金朝的國庫,保存了起來。契丹丞相陳王悟室的長子源曾經見過黑龍遺骨。根據他的說法,黑龍的尾巴、肢體都還完好,只有龍角被人鋸掉了。
耶律阿保機射龍一事,在《遼史‧太祖本紀下》、《夢溪筆談》以及《續夷堅志》中都有記載。
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一直認為龍的存在只是傳說。但古籍記載鑿鑿有據,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拍到高山或雲層中的龍。在飄渺的虛空中,或許真的存在著現代人未知的生命。#


2021-02-27_104918

美國《聖經》專家邁爾(Tom Meyer)指出,龍不只是傳說,牠們是曾與人類同時存在的真實生物。圖為西方的龍。(Pixabay)
《聖經》專家:龍確實存在 曾與人類共存 | 古羅馬 | 歷史學家 | 大紀元 https://bit.ly/37U1y8x
【大紀元2021年0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報導)在東西方都有與龍相關的傳說,但牠們的形象有所不同。美國一名研究《聖經》的專家表示,龍不只是傳說,牠們是真實的生物,《聖經》和古羅馬歷史學家的記載都能證明,牠們曾經與人類同時存在。
據英國《每日快報》報導,從英國作家托爾金(JRR Tolkien)的文學作品到美國電視劇《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人們都可以看到龍的奇幻角色。而在歐洲、亞洲、中東和古埃及等地,有關龍的傳說也歷久不衰。
龍甚至也在《聖經》中出現過,光是在《舊約全書》中,就提到這種嚇人的生物超過20次。
美國加州沙斯塔聖經學院與研究生院(Shasta Bible College and Graduate School)教授邁爾(Tom Meyer)指出,龍(dragon)這個字(在西方)是個概括詞,用來描述所有形狀和尺寸的生物,很像恐龍(dinosaur)這個字是用來描述很多種類的生物。
邁爾說,古羅馬歷史學家的記載和《聖經》內容都能證明,龍確實與人類同時存在過,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出現在3世紀的屠龍者聖喬治(Saint George)的故事。
然而,邁爾表示,早在聖喬治的時代之前,多種文獻記載就提到了龍的存在。比如說,古羅馬政治家暨作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在其著作《論神性》 (De Natura Deorum)中曾寫道,風將飛蛇從利比亞沙漠帶到埃及。
幾百年後,古羅馬歷史學家馬爾切利努斯(Ammianus Marcellinus)也提及,「有翅膀的蛇類軍隊」從阿拉伯的土地上出現。
邁爾說:「不光是古羅馬歷史學家記載了與龍的衝突,《聖經》中也經常提到龍,從《創世紀》到《啟示錄》,一共出現了35次。」
他補充說,儘管我們可能不知道古羅馬歷史學家和《聖經》所描述的龍在種類上有何不同,但我們可以明確地說,龍和人類確實共存過
《聖經》專家:龍確實存在 曾與人類共存 | 古羅馬 | 歷史學家 | 大紀元 https://bit.ly/37U1y8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