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基還財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8日, 2018
張孝基幫助富翁的兒子改過自新。圖為明朝馬軾所繪的《歸去來兮圖 問征夫以前路》。(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古代造字很有趣,單獨看這個「財」字,含有「貝」和「才」雙重的意思。貝,在中國古代是一種原始的貨幣,它只是作為等價物,在商品交換時才能起到作用。才,含有德才、資質、才能的意思,涉及的意義很廣泛。也就是說,光有「貝」還不能稱為「財」,還必須有一定的才德、心智等作為「貝」的支撐,才能成為完整的一個「財」字
古時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包含著道德的意義。說完財的含義,讓我們來看看孝基還財所成就的一段佳話吧。
張孝基是宋朝許昌的一個讀書人。他長大成人後,鄉裡的一個富紳中意他的才華,就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這個富翁只有一個兒子,一副紈絝子弟的模樣,整日遊街串鄉,嬉戲玩樂,非常敗家。一天,富翁見他整日浪蕩,實在是不肖,盛怒之下,把兒子趕出了家門,和他斷了父子的關係。
後來,富翁得了一場大病。他見女婿孝基為人厚道,頗有仁愛之心,臨死前就將所有的財產都交給了他。孝基像親生兒子一樣,好好地安葬了岳父。他遵照岳父的囑咐,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條。
孝基遵照岳父的囑咐,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條。圖為清院本《十二月令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那個富家子弟被趕出家門後,在鄉里淪為乞丐,因為無力養活自己,只好以乞討為生。一天,他正在乞討時,正巧碰上張孝基。當時,乞丐並不認識孝基;孝基認出了他。如果是一般人,完全可以裝作不認識,悄悄地離開,也不會受到非議。但孝基沒有那麼做。
孝基見他如此落魄,心中很不忍心,於是就問他:「你能澆園子嗎?」富翁的兒子說:「如果澆園子,能混口飯吃,那也挺好。」孝基就讓他澆灌菜園。這件小事,他做得倒也不錯,漸漸擺脫了落魄的樣子,能夠自食其力了。
孝基看到他的變化,也感到有些驚訝,就又問他說:「你能管理倉庫嗎?」他說:「你讓我澆園子,已經讓我很知足了,現在讓我管倉庫,要真能那樣,那我可就實在太幸運了。」於是這富人的兒子接下管理倉庫的工作,行事作風也很謹慎,很規矩,沒有出現什麼過失。
富人的兒子接下管理倉庫的工作,行事作風也很謹慎,很規矩,沒有出現什麼過失。圖為房梁彩繪畫《耕織圖》之進糧倉。(公有領域)
孝基仔細觀察一段時間後,知道他能夠改過自新,不再犯以前吃喝玩樂的毛病了,就把岳父當年交給自己的財產,全部還給了他的兒子。
儘管孝基是合法繼承了岳父的家產,但在岳父的兒子落魄之時,孝基全心全意地幫他改過自新,使他有能力繼承父業,並將岳父家產全部還給了他,並沒有貪占岳父的家產。
這段故事,很好地詮釋了「財」的意義,也很契合「財」字創造時的初衷呢!
孝基把岳父當年交給自己的財產,全部還給了他的兒子。圖為唐寅繪《桐陰高士圖》。(公有領域)
(根據宋代李元綱《厚德錄》改編)


他侵吞賑災銀 兩次昏死 為何又復生
文/杜若
閻君要盧教諭告訴大眾,賑災之銀萬萬不可私自侵吞。(公有領域)
更新: 2019-06-24 8:24 PM       標籤: 賑災, 復生
常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倘若取財無道,就會付出相應的代價。清朝時期,有一官員昧心侵占賑災銀,連續昏死兩次,他之所以再次醒來,只是為了完成閻君的囑託
金陵人盧止泉,學問高深,品行尤為端正。曾考取國子監學正,不知何故,他沒有赴補,而是直接回家了。
盧有一個兒子在山陽縣任教諭。由於縣裡發生水災,盧教諭幫著處理賑災事務,並趁權力之便,私自侵吞四百兩賑災銀,寄回老家。看到兒子寄回這麼多錢,盧止泉心裡生疑,特意寫信質問兒子這些錢的來源。盧教諭回信說,那些錢是友人好意相贈,特意資助他的。
不久之後,盧家的僕人忽然看見幾名官差,氣勢洶洶地進入盧家大門,進去後,一轉眼,就都不見了蹤影。就在此時,盧教諭陡然昏厥過去,過了大半日才甦醒過來。原來是盧教諭私吞賑災銀一事被餓死的冤魂控告,城隍暫時將他放還歸陽,所以他才能醒過來
過了幾天,這名僕人再次在盧家門外看見那幾名官差。跟上次一樣,盧教諭又暈死過去,看著好像是死了,但還留著一口氣兒,一連幾天都沒有醒過來。
盧教諭的兒子很有孝心,救父心切的他跪在神像前,苦苦哀求祝禱。為使其父早日醒來,他悄悄地燒自己的手指頭,以表示至誠之意,盧家人也不知道此事。
不出幾日,盧教諭忽然自個兒坐起來,甦醒了,家人都很驚喜。只見教諭搖搖手,說:「不要高興得太早。前幾天,餓死的冤魂控告我侵吞賑銀,經城隍審斷後,眾冤魂不服,他們轉而去向閻君控告。閻君審訊此事,說侵吞賑銀一事確鑿無疑,當即判定我要下油鍋。我剛要脫下衣服受烹刑時,閻君忽然叫住我,說『你的兒子在陽世為了你,燒自己的指頭,孝心至誠,感動天神,因此暫且免除你的鼎烹之罪,然而還是不能逃過一死。此次本王讓你還陽復生,是要你回去後告訴世人,賑災之銀萬萬不可私自侵吞』。」
盧教諭當眾說完這番話,即刻去世了。眾人沒有想到盧子如此孝順父親,為驗其真偽,讓他伸出手指,果然看見一隻手指已經被燒去了大半。人們憐憫盧子之孝,更厭惡教諭之貪
當時在金陵,很多人都知道這件奇聞。盧教諭的父親盧止泉也親自向人們講述這件事。
發生天災時,平民百姓忍飢挨餓,都在等待救濟。若有幸得到賑濟,家家戶戶便能夠安然無恙,渡過難關,所以那些處理賑災之事的官員更應該盡心履行賑濟職責。一旦私自侵吞賑災銀,致使無辜百姓死於饑荒,這樣的心地與豺狼有何差別?即便不被冤魂怒斥,也必會遭到上天譴責。
《庸閒宅筆記》的作者陳其元感慨地說道:「盧教諭之事,怎能不令人警醒?」
陳其元在青浦辦理「豐備倉」一事[注],胥吏都來請領經費,陳其元對他們說:「你們領取的這些小錢,都是荒年時,可換取用來救濟窮苦人的糧食。你們今天有幸能夠吃得飽,穿得暖,又怎麼忍心侵奪日後饑民的口中之糧呢?」眾差吏聽完後頗感慚愧,紛紛放棄申領經費。再有官吏來索要房費,陳其元也都是堅持不給,他們也無可奈何。
相對於此,上海的前任官員則是定下文書,提供役使的經費有幾十萬文,還提供房費上百萬文,而且年年給發,發給的人數已逾千。
為此,陳其元不禁嘆息,大發感慨:「那些把這些錢拿回家的人,怎能蔭福子孫而使他們日後仁厚富貴呢?」
注釋:
豐備倉:州縣中每鄉每村各設立一糧倉,秋收後由民間量力捐輸,儲存於倉內。若逢災年,就以當地積存的穀物,散施給本地之人。一切出納,聽民間自擇殷實、年高德劭者管理,不經官吏之手,簡便易行。以豐年之有餘,備荒年之不足,所以稱為「豐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