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mIJLlw

少女11歲攻讀數學碩士 智商162、夢想殖民火星
 現年11歲少女阿達拉接受智商測試結果高達162,目前正在攻讀數學碩士,她表示夢想是成為一名太空人。(圖擷取自「adhara_perez11」Instagram)
少女11歲攻讀數學碩士 智商162、夢想殖民火星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MapZDn
 2023/05/09 11:1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墨西哥11歲少女自小住在低收入戶社區,因患有自閉症遭同學訕笑和欺負造成個性更加封閉,母親安排她接受心理治療並送往天才兒童學校就讀,沒想到意外發現少女智商比諾貝爾物理學家獎得主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還高,且5歲就念完小學,6歲完成國中與高中學業,目前正在攻讀數學碩士,她日前受訪表示,夢想是成為一名太空人。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現年11歲阿達拉(Adhara psamurez Sánchez)居住墨西哥城,她從小住在低收入戶社區特拉毫克(Tláhauc)長大,3歲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在學校被老師和同學訕笑和欺負迫使轉學3次,造成個性更加封閉。
 阿達拉母親日前受訪說,「當時察覺女兒那段期間做很多事情提不起興致,還發現她自學代數、背起元素週期表,當時以為女兒只是太過無聊」,察覺情況有異安排她接受心理治療,隨後經治療師建議,將阿達拉送往專收天才兒童學校「關注人才中心(CDEAT)」就讀,沒想阿達拉在CDEAT接受智商測試結果竟高達162,超過物理學家史愛因斯坦、蒂芬·霍金博士(Stephen Hawking),後者智商皆為160。
 報導指出,阿達拉具備優異學習能力,僅5歲就念完小學,6歲完成國中、高中學業,現年11歲的她已取得CICN大學系統工程學士學位,目前正在攻讀墨西哥科技大學數學碩士。
 阿達拉日前受訪表示,她的夢想是成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人,希望未來能踏上火星,「我想到太空,殖民火星!」;此外,現在阿達拉與墨西哥航太機構(AEM)共同合作,對更多年輕女性推廣太空探索和數學。少女11歲攻讀數學碩士 智商162、夢想殖民火星
 現年11歲少女阿達拉接受智商測試結果高達162,目前正在攻讀數學碩士,她表示夢想是成為一名太空人。(圖擷取自「adhara_perez11」Instagram)
現年11歲少女阿達拉接受智商測試結果高達162,目前正在攻讀數學碩士,她表示夢想是成為一名太空人。(圖擷取自「adhara_perez11」Instagram)
 2023/05/09 11:1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墨西哥11歲少女自小住在低收入戶社區,因患有自閉症遭同學訕笑和欺負造成個性更加封閉,母親安排她接受心理治療並送往天才兒童學校就讀,沒想到意外發現少女智商比諾貝爾物理學家獎得主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還高,且5歲就念完小學,6歲完成國中與高中學業,目前正在攻讀數學碩士,她日前受訪表示,夢想是成為一名太空人。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現年11歲阿達拉(Adhara psamurez Sánchez)居住墨西哥城,她從小住在低收入戶社區特拉毫克(Tláhauc)長大,3歲被診斷出患有自閉症,在學校被老師和同學訕笑和欺負迫使轉學3次,造成個性更加封閉。
 阿達拉母親日前受訪說,「當時察覺女兒那段期間做很多事情提不起興致,還發現她自學代數、背起元素週期表,當時以為女兒只是太過無聊」,察覺情況有異安排她接受心理治療,隨後經治療師建議,將阿達拉送往專收天才兒童學校「關注人才中心(CDEAT)」就讀,沒想阿達拉在CDEAT接受智商測試結果竟高達162,超過物理學家史愛因斯坦、蒂芬·霍金博士(Stephen Hawking),後者智商皆為160。
 報導指出,阿達拉具備優異學習能力,僅5歲就念完小學,6歲完成國中、高中學業,現年11歲的她已取得CICN大學系統工程學士學位,目前正在攻讀墨西哥科技大學數學碩士。
 阿達拉日前受訪表示,她的夢想是成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人,希望未來能踏上火星,「我想到太空,殖民火星!」;此外,現在阿達拉與墨西哥航太機構(AEM)共同合作,對更多年輕女性推廣太空探索和數學。少女11歲攻讀數學碩士 智商162、夢想殖民火星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MapZDn


從意外誕生的天才:不可思議的「後天」學者症候群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youtu.be/2oEwt40SAeU
尋找誘發腦中天賦的方法-學者症候群
無論是早年就出現或因腦傷而來的學者症候群,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天賦,有可能是透過某種遺傳方式而來。我們的生命一開始並不是一面乾淨的白板,然後才經過後天刻畫上各種教育和生命經驗。我們的大腦可能一出生就裝載了許多天生的屬性,讓我們可以處理各種資訊,並理解音樂、藝術或數學的「規則」,這些學者症候群患者,比一般人更能接觸到這些內在天賦
雕刻家克雷蒙沒有受過藝術訓練,卻本能地知道如何製作雕刻品的內骨架,讓他雕塑的馬匹作品可以展現出動作中的姿態-傑出雕刻家克雷蒙(Alonzo Clemons)的雕塑展覽後,才改變了這樣的想法。克雷蒙在嬰兒時期似乎學習能力極佳,但大約3歲時,因為意外摔落,腦部受到嚴重的創傷,認知發展急遽減緩並造成嚴重的智能損害,包括詞彙和語言方面的障礙。但是同時,他也開始發展出特殊的雕塑能力,他可以用手邊任何的材料來雕塑,甚至是廚房裡的酥油。隨著他對動物形體的興趣越來越高,他可以在看了一眼雜誌上的馬兒照片後,半小時內就雕塑出栩栩如生、包含肌肉和肌腱等細節的立體馬兒。
一名3歲兒童在腦膜炎後出現驚人的音樂能力;1980年,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布林克(T. L. Brink)記錄了一名遭子彈打傷左腦的9歲男童所展現的卓越技能,這名男童能夠拆解、重組並改造零件複雜的腳踏車,他還發明了一個可以模擬拳擊對手閃躲動作的練拳袋。 https://is.gd/2GoA1d


台神童13歲進紐約大學 行政院長賴揆送筆電
13歲的江璟亮(前左),以低齡錄取美國紐約大學(NYU)等名校。(台北市民生國中提供/中央社)
 人氣: 1834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8-02-01 3:33 AM       標籤: 江璟亮, 天才, 紐約大學
【大紀元2018年01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郭曜榮台北報導)以13歲之齡被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錄取的「天才兒童」江璟亮,31日接受行政院長賴清德接見。賴揆除了感謝到場的民間捐贈單位協助江璟亮赴美就學之外,也送了一台筆記型電腦給江,希望他健康快樂成長,並在未來將所學回饋社會。
江璟亮以13歲之齡錄取紐約大學,創下該校大學部錄取的最低年齡紀錄。圖為示意照。
江璟亮以13歲之齡被紐約大學錄取,創下該校大學部錄取的最低年齡紀錄。圖為示意照。(WikiMedia Commons)
江璟亮(中)與母親江稜裕(左)31日與行政院長賴清德(右)見面。
江璟亮(中)與母親江稜裕(左)31日與行政院長賴清德(右)見面。(行政院)
江璟亮(中)生長於低收入戶家庭,由單親媽媽江稜裕(左)一手拉拔長大。
江璟亮(中)生長於低收入戶家庭,由單親媽媽江稜裕(左)一手拉拔長大。(行政院)
錄取美國紐約大學的「天才兒童」江璟亮(左)31日與行政院長賴清德(中)見面。
錄取美國紐約大學的「天才兒童」江璟亮(左)31日與行政院長賴清德(中)見面。(行政院)
江璟亮曾獲英國門薩天才協會(Mensa)頒發的天才兒童證書,認證智商160,並在9歲時就拿到劍橋英檢大學程度,10歲就以627分通過托福PBT測驗。他生長於低收入戶家庭,由單親媽媽江稜裕一手拉拔長大,但透過自學,以全美成績前1%的高分通過美國大學入學測驗(SAT),被紐約大學錄取,創下該校大學部錄取的最低年齡紀錄。
出身清寒家庭 民間捐1,320萬助求學
在教育部的促成下,江璟亮接受民間單位包括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及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等資助前往美國求學。賴揆表示,台灣人才輩出,江璟亮雖是資優生,但求學過程非常努力與認真。當時從媒體相關報導中,看到江璟亮的認真與母親的辛苦,令他非常感動,因此請教育部長潘文忠尋求民間資源協助其赴美就讀紐約大學。
賴揆提到,安排江璟亮及其母親江稜裕與民間捐贈單位在行政院見面,不僅要給予江璟亮鼓勵,也要感謝各捐贈基金會的善心。他強調,台灣社會充滿愛心,前年(2016年)台南發生50年來最嚴重的地震,除了警、義、消在第一時間即協助救災外,一週內也湧入四十多萬筆捐款,總計超過新台幣40億元。
賴揆說,儘管江璟亮目前需要他人協助,但未來卻可以幫助許多人,不應由江璟亮母親獨自面對,而應由充滿愛心的台灣社會協助他,也是為台灣及國際社會栽培人才。
教育部表示,江璟亮預計今年5月赴美就學,需由監護人陪同到美國就學,學費、生活費及租房費用均需資助,賴揆日前指示該部尋求民間資源協助其赴美圓夢,經媒合總計獲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永齡慈善」教育基金會、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及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共捐助新台幣1,320萬元。#
台神童13歲進紐約大學 行政院長賴揆送筆電 | 江璟亮 | 天才 | 大紀元 - https://goo.gl/SCUYja




聰明未必是件好事 高智商也有不幸
聰明未必是件好事 高智商也有不幸 - BBC 英伦网 https://bbc.in/2ukIYFO
2015年 7月 17日
聰明未必是件好事 高智商也有不幸 - BBC 英伦网 https://bbc.in/2ukIYFO
高智商者常常存在焦慮感
如果俗話說傻人有傻福,那反過來高智商就意味著不幸?很多人都這樣認為。我們的看法是天才往往受焦慮、挫敗感和孤單困擾。想想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艾倫·圖靈(Alan Turing)、麗薩·辛普森(Lisa Simpson)——他們就像一顆顆孤星,但即使在他們燃燒最耀眼的時刻也倍感孤獨,正如海明威曾說的那樣:「聰明人擁有幸福——這樣的事我幾乎從未遇到。」
這似乎只是關於一小部分人的小問題——但是它可能會給很多人帶來啟發和影響。我們的教育體系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提高學術智力。儘管存在很多眾所周知的缺陷和局限性,智商測試仍然是衡量認知能力的主要方法。我們在大腦訓練和認知提高方面投入了大量的金錢,試圖提高參與相關測試的分數。但是,假如對才能的追求本身就是一場徒勞呢?
聰明者總是很孤單(圖片來源:Thinkstock)
早在近一百年前就有人嘗試尋找以上問題的答案。在那時,美國爵士樂正處於黃金時代,智商測試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開始引起關注。此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徵兵中心,智商測試已得到驗證,1926年,心理學家路易斯·特曼(Lewis Terman)決定用智商測試來找出天才兒童,並對他們進行研究。
通過對加利福尼亞州各個學校的地毯式搜索,他挑選出了1500名智商在140以上的小學生,其中80人的智商超過170。這些學生後來被稱為「特曼神童」。時至今日,對他們人生跌宕起伏的發展軌跡的研究仍在進行中。
和預期一樣,很多「特曼神童」都獲得了財富和名聲——最著名的是傑西·奧本海默(Jess Oppenheimer),20世紀50年代經典情景喜劇《我愛露西》(I Love Lucy)的作者。的確,當他的電視劇在CBS電視台上播出時,「特曼神童」們的平均薪水已經是普通白領平均薪水的兩倍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達到了特曼的期望——有很多人選擇了比較「平凡」的工作,如警察、船員、打字員等。因此,特曼總結道,「智力和成就之間並沒有完美的相關關係」。此外,高智商也沒能讓他們過得比常人更幸福。在他們一生之中,離婚、酗酒和自殺水平和國家平均水平大致相當。
早年就獲得成功的人,未必能夠一帆風順(圖片來源:Thinkstock)
當「特曼神童」步入晚年時,他們故事的寓意——高智商並不等同於更好的生活——已經被人們重覆了無數遍。在最好的情況下,他們會認為高智商頂多讓你的生活滿意度與常人無異;而在最壞的情況下,他們會說實際上意味著你懷才不遇壯志未酬。
這並不意味著,只要擁有高智商,就必然要遭遇磨難,儘管一些流行的觀點這樣認為。但這確實令人困惑。為什麼從長期來看,卓越的智商並沒有帶來應有的回報呢?
沉重的負擔
一種可能是,知道自己是高智商反而變成了束縛自己的鎖鏈。的確,在上世紀90年代,研究者請那些仍在世的「特曼神童」回顧他們過去80年人生中的大事。他們不僅沒有從自己的成功中感到滿足,反而感覺自己似乎沒能實現年少時曾經被賦予的期望,並深受這種失敗感折磨。
這種負擔——特別是再加上他人的期望——往往是許多天資兒童的共同困擾。其中最著名、也是最令人難過的案例便是數學神童蘇菲亞·尤瑟夫(Sufiah Yusof)。她在12歲時被牛津大學錄取,卻中途退學,當了一名服務員。後來她成了一名應召女郎,邊做愛邊背誦數學公式來取悅客人
Image copyrightBBC WORLD SERVICE
在學生酒吧和網絡論壇上常常聽到另一種抱怨:聰明的人對這個世界的缺點看得更加清楚。與目光狹隘的普通人不同,聰明人時刻保持清醒,為人類的現狀感到痛苦,或是為其他人的愚蠢感到悲憤。
事實上,持續的擔憂也許是高智商的標誌——但其原因並非是那些書齋式的哲學家們所想像的那樣。加拿大麥克埃文大學(MacEwan University)的亞歷山大·潘尼(Alexander Penney)就各種各樣的話題,對學校裏的學生進行了採訪。他發現那些智商更高的學生的確更容易感到焦慮。而有趣的是,他們的大多數煩惱都是日常瑣事。
高智商學生更可能重覆一段令人尷尬的對話,而不是問一些「宏大的問題」。「事實並不是他們的擔憂就更加深刻,而是他們擔憂的東西更多,擔憂的程度也更深。」潘尼說道,「如果某件消極的事情發生了,他們就會比別人想得更多。」
進行進一步研究時,潘尼發現這也許和語言智力有關——即智商測試中以文字遊戲形式進行的測試。相比之下,這些擔憂和與空間有關的智力關係要小一些(事實上,空間智力似乎能減少焦慮程度)。他認為,高超的口才可能讓你更容易把焦慮變成語言,並進行再三思考。不過,這未必是一個缺點。「也許他們比常人更擅長解決問題。」潘尼說道——這或許能幫助他們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
心理盲點
然而,殘酷的現實是,卓越的智商並不等同於明智的決策。事實上,在有些情況下,高智商反而會讓你的選擇更加愚蠢。
門薩國際(Mensa)的高智商會員也不免相信超自然現象(圖片來源:Thinkstock)
過去十年間,多倫多大學的基斯·斯塔諾維奇(Keith Stanovich)一直在設計有關理性的測試,他發現,公正、無偏見的決策往往和高智商無關。由於存在「主關偏見」——即我們在搜集信息時往往會進行特定的選擇,以此來加強我們此前的觀點。
在進行辯駁時,更明智的做法是將你自己的假設置於一旁——但斯塔諾維奇發現,聰明的人做到這一點的可能性並不高於智商只有平均水平的人。
這還不是全部。事實上,那些在標凖認知測試中名列前茅的人往往更可能存在「偏見盲點」。雖然他們非常擅長批評他人的錯誤,卻更難認清自身的缺陷。
此外,他們還更容易陷入「賭徒謬誤」中去——即一枚硬幣落地時,如果頭十次都是正面朝上,第十一次就更可能是反面朝上。在輪盤賭遊戲中,如果玩家連續得了一連串黑色,就會計劃接下來押紅色,而這一謬誤會導致他們滿盤皆輸。
此外,它還可能使股票投資者在股票價格見頂之前就將股票拋出——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好運遲早都會用光的
很多高智商的人往往更傾向於依賴直覺,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那麼多門薩會員相信超自然現象的存在,這也是很多智商140的人刷爆信用卡的機率是普通人兩倍的原因。
智商超過140的人刷爆信用卡的機率是普通人的兩倍(圖片來源:Thinkstock)
的確,斯塔諾維奇發現社會各個階層都存在這些偏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理性障礙』現象——很多智商很高的人,卻依舊會做出不理性的事情。」他說道,「那些宣傳反對疫苗接種、在網絡上傳播虛假信息的人往往智商很高,並受過良好教育。」顯然,聰明的人也可能被危險而愚蠢的誤導。
那麼,如果高智商沒法保證我們做出理智的決策,獲得更好的生活,我們應該依靠什麼?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伊戈爾·格勞斯曼恩(Igor Grossmann)認為,我們應當將目光轉向一個古老的概念:「智慧」。他的方法可能乍看之下並不怎麼科學。「智慧這一概念本身就很虛無縹緲,」他坦言,「但如果你看一下智慧的定義,很多人都會同意,它形容的是能夠做出正確的、沒有偏見的決策的人。」
在一項實驗中,格勞斯曼恩向志願者們展示了一些社會困局——從我們如何處理克里米亞戰爭,到華盛頓郵報專欄「親愛的艾比」(Dear Abby)中闡述的那些令人感同身受的危機。
在志願者們進行交談的同時,一個由心理學家組成的專家小組會對志願者的推理和偏見進行評判:他們的論點是否全面,參選人是否能承認自身知識的局限——即「理智的謙遜」——他們是否會忽略不符合自己理論的重要細節等。
功成名就的人往往會慨嘆人生中錯過的機會。(圖片來源:Thinkstock)
結果是,獲得高分意味著將來生活滿意度更高,人際關係質量更好,以及最重要的是,焦慮和重覆思考較少——這些似乎都是典型的傳統意識裏的聰明人所缺乏的素養。
明智的推理能力甚至能讓人活得更長——那些獲得高分的志願者在實驗進行的數年間死亡機率更低。關鍵是,格勞斯曼恩發現,智商和這些衡量因素都沒有什麼關係,高智商顯然也不意味著更高的智慧。「聰明人可能會很快作出論證,證明自己的論點是正確的——但他們採取的方式也許帶有嚴重的偏見。」
後天智慧
未來的雇主們很可能對這些能力進行測試,以取代智商測試。谷歌已經宣佈計劃對候選人的智力謙遜程度等方面進行測試,而不僅僅是考察他們的認知能力。
未來的雇主們很可能用綜合能力測試,以取代智商測試
幸運的是,不管你的智商是多少,智慧可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堅定地相信,智慧是可以訓練出來的。」格勞斯曼恩說道。他指出,當我們以他人為重的時候,就很容易放下我們的偏見。
他發現,如果以第三人稱的形式討論自己遇到的問題(用「他」或「她」來代替「我」),就能創造出必要的情緒距離, 減少自己的偏見,從而做出更明智的辯駁。今後的研究將有望可以發現更多類似的小技巧。
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人們承認自身的不足。如果你終其一生都活在自己智力帶來的光環之下,你就很難接受你的智力實際上在蒙蔽你的決策這一事實。正如蘇格拉底所說的那樣:最智慧的人也許正是那些能承認自己一無所知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