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三國時代「戰神」呂布-.妾:貂蟬/方天畫戟-呂布是項羽轉世/「下邳古城」遺址/明清時期古城遺址下疊壓有魏晉、宋代的下邳古城城址,更下層還有東漢時期的下邳古城遺址。下邳古城「城上有城、城下有城」。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1aXy8Z


 

 

趙雲轉世之龍騰異世全文閱讀-趙雲轉世之龍騰異世快眼看書-九品文學網 - https://goo.gl/Sv62g9

趙雲是怎麼死的?一身是膽竟死在一根繡花針上

tp1jtc6moeh77legetxggzh2k5fx92pfcz5pf8wghgkx1u8a5n2wgev588czbeyjpu7k644plct5neqqtetc9qaf1x2017-11-25_1056312017-11-25_1056412017-11-25_1056482017-11-25_105657Zhaoyun-wuhouci1200px-Zhaoyunfightsatchangban1200px-Mask_of_Zhao_Yun  
2016-06-28 由 歷史之迷 發表于歷史
趙雲是劉備的五虎將之一,在長坂坡一戰中,趙雲懷抱幼主衝破曹軍圍困,斬殺曹營五十四員大將士兵數百名,張合許褚徐晃張遼等十將敗走,被劉備稱作趙子龍一身是膽,在劉備的五虎將中,關羽死於剛愎自用,張飛死於小人,馬超英年早逝,黃忠中箭病死,唯有趙雲的死因鮮為人知,實際上,趙雲死於一根繡花針,那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書中描寫他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公元194趙雲初仕公孫瓚,三國演義中趙雲在磐河之戰解救了公孫瓚,並與河北名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在三國演義的記述趙雲是一名萬人敵的猛將,他一生中與他交手的名將並不多,所殺名將則更少。
趙雲之死
在三國演義的記述趙雲是一名萬人敵的猛將,他一生中與他交手的名將並不多,所殺名將則更少,就三國演義里提到的,在公元201年汝南與曹操軍作戰時斬殺「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覽,三十餘合戰敗「河北四庭柱」之一張頜。劉備初到荊州時,趙雲斬殺山賊張武,搶得的盧馬獻與劉備。公元207年趙雲斬殺來犯新野曹仁部將呂曠,並以十數合戰敗李典。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擊劉備至當陽長坂,劉備丟下妻子南奔,趙雲一面抱著幼主劉禪,一面保護劉備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倖免,後趙雲被封為牙門將軍。
在三國演義中當陽長坂是趙雲的成名戰,長坂坡中趙雲進出先後救出陷入敵陣的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殺夏侯恩奪得名劍青gang,斬殺曹洪部將晏明,夏侯dun部將鍾縉、鍾紳,唬退張he,力戰焦觸、張南、馬延、張(豈頁)四將,在曹操軍陣中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共斬曹營名將50餘員,當時曹操亦贊曰:「真虎將也!」。
諸葛亮對於智勇雙全的趙雲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借東風畢後就是依靠趙雲接應,那時趙雲射斷吳將徐盛船上篷索,也顯示出了他過人的射技。
劉備到東吳娶親時,諸葛亮也放心地將保衛工作交給趙雲,而趙雲也不負所托達成了諸葛亮的計謀,這也是與趙雲本身謹慎細緻的個性分不開的。
孫權為了奪回荊州所使用長使張昭的計謀,欲將劉備之子劉禪作人質換取荊州,「趙雲截江奪阿斗」更是他勇武與見識獨到之處。公元211年趙雲入川沿江西上江陽,與諸葛亮會師成都。攻克成都後,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
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因劫糧被魏將張賀、徐晃圍困,趙雲於漢水營前往接應,斬殺魏將焦炳,沖入曹軍重圍,戰退張賀、徐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趙雲救出黃忠,所到之處,無人敢阻。
趙雲死亡之謎
曹操見亦驚嘆:「昔日當陽長坂英雄尚在!」。後在漢水以拒曹軍,占得曹軍營寨,劉備贊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稱趙云為「虎威將軍」。公元223年,趙雲升中護軍、征南將軍,封為永昌亭侯,再遷為鎮東將軍。
公元225年,南蠻叛亂,趙雲、魏延為大將隨諸葛亮征討南蠻,趙雲斬殺三洞洞主之首金環三結。
在三國演義里趙雲於公元228年隨諸葛亮北伐,在鳳鳴山與西涼魏將韓德一家作戰,趙雲刺死長子韓瑛,刺倒四子韓琪,射死三子韓瓊,生擒二子韓瑤,後再刺殺韓德(滅門?),威震諸軍,而此時趙雲年已七旬。
三國志里公元228年趙雲與鄧芝與魏帥曹真對陣,兵少敵強,在箕谷失利,但由於趙雲召集部眾,固守陣地,不至大敗,撤軍後趙雲被降為鎮軍將軍。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因馬謖失守街亭而撤兵,趙雲、鄧芝斷後,趙雲抵擋郭淮,刺死蘇喁,殺退萬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騎,輜重等物,亦無遺失」。
公元230年,趙雲於成都病故,享年76歲,追諡為順平侯。在三國演義中縱觀趙雲一生,一世英名從未受挫,得善始善終,與他同為五虎上將的關羽、張飛則顯得不如他了。
趙雲怎麼死的
趙雲有二子,長子趙統,承襲父爵,官至虎賁中朗,督行領軍;次子趙廣,任牙門將,隨姜維出征,參加沓中之戰陣亡。
在整個三國時代,武藝最高強的將軍乃是常山趙子龍也。他身經百戰,從未失過手。有「打遍天下無敵手」之美稱。關羽厲害?對啊,是有點厲害,可是他中過箭傷。而趙雲在其征戰生涯里,卻從未受過一點傷,流過一滴血。而這一點,竟是趙雲死因真相。
某日,趙雲正在家裡洗澡,他老婆就幫他搓背,發現他年紀雖大,皮膚卻白嫩光潔。全身上下,竟沒有一點疤痕。他老婆很奇怪,便問道:「老公,你征戰那麼多年,竟然從來沒負過傷嗎?」趙雲傲然答道:「當然,我身經百戰,殺敵無數,可至今還未曾遇見任何人有這個本事讓我受一點點傷,流一點點血。「他老婆聽了,心中童心頓起,偷偷地到外屋拿了一根繡花針,又悄悄地掩回趙雲的身邊,調皮地說:「老公,我就有這個本領讓你受點小傷,流點小血。」說完,就在趙雲的手臂上輕輕地刺了一下。趙雲吃了一痛,驀見一滴鮮血從手臂上流出,頓時驚恐萬狀,臉上肌肉僵硬,呼吸困難。不多久,就被活活地嚇死了。
一代名將,今天竟死在自己最愛的妻子的繡花針下!這便是趙雲之死真相!嗚呼哀哉!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l8y38b.html
趙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SyiFnM
--------------------------------------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云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讚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趙雲去世後被追謚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像被廣為流傳。
-----------------------------
諸葛亮獨攬大權為何卻不重用趙雲?
趙雲武藝高強,品德高尚 (圖/sina)
2016年05月24日 13:33 李珮雲/綜合整理
《三國演義》中,五虎將之一的趙雲看上去似乎是個很精明的人物。諸葛亮每次出兵必帶著趙雲,二人似乎也是黃金搭檔。例如諸葛亮赤壁借東風,是指定要趙雲前來接應;諸葛亮弔孝,也是要求趙雲一路護送;甚至就連劉備招親,諸葛亮也派的趙雲保駕,諸葛亮和趙雲配合看上去世那麼得天衣無縫。那麼,為何劉備死後,趙雲為何得不到獨攬大權的諸葛亮的重用呢?
諸葛亮最怕的人是誰? (圖/www.diyad.cn)
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攬大權為何卻不重用趙雲? (圖/www.diyad.cn)
一、趙雲只算得上是劉備的私人保鏢,自身是沒有獨當一面的資歷的。趙雲雖說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但他的大多都在武功上,至於軍事才華,應該不能說是很突出。在當年劉備宣布抵擋曹操的人選中,就連名不見經傳的魏延都榜上有名,而趙雲卻一直默默無聞。書中記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於沔陽自封漢中王,並定都於成都,於是當留大將以鎮漢中,當時朝廷內大多數人的意見是讓張飛來擔任漢中太守一職,張飛本人也覺得這個位置肯定是非自己莫屬的了,但是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太守,並還專門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此消息一出,全軍上下一片震驚。
某日,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道:「今天委任了你這個重任,你有什麼想說的嗎?」魏延朗聲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劉備聽後感到十分滿意,群臣也為魏延這番話而稱讚其雄豪。謹慎的趙雲從來不會做此事。
二、趙雲在劉備手下一直不受重用,形成了一種傳統。根據三國志記載:劉備稱王封賞時,關、張、馬、黃,分別是前、後、左、右四將軍。關羽是蕩寇將軍,張飛是車騎將軍,馬超是鎮西將軍,黃忠是征西將軍,左、右、前、後是兼任的.​​從頭到尾都沒有趙雲的名字出現過,蕭規曹隨,自然諸葛亮掌握大權的時候,對趙雲也不會做太大的重用。
趙子龍身為五虎將之一,為何《三國志》排名卻沒有他?
趙雲長坂坡救阿斗。(圖/今日頭條)
三、趙雲在演義裡最驚心動魄的長坂坡孤身救主,在百萬軍中殺個三進三出,神話而已。趙雲確實救過阿斗,但是沒有演義裡打得那麼熱鬧,誇張。在歷史材料裡,最能顯示趙雲英雄色彩的,還是漢中一戰。為了救黃忠,他帶領偵察兵小分隊與曹軍激戰,然後大開營門,使曹軍不敢輕進,劉備誇他「一身是膽」,這倒是實事,這段歷史後來被引用到「資治通鑑」。史書對趙雲的評價是「精摯壯猛」,身高呢,《三國志》所引的《趙雲別傳》說他「身長八尺」。不過這只是小戰爭,不是大的戰役,而且不像黃忠在定軍山,刀斬曹操大將夏侯淵。趙雲槍下,死的很少有名將。
四、諸葛亮大權獨攬,趙雲是劉備的舊將,和劉禪關係很好,和劉備手下的將領們關係也不錯,趙雲又是個謙虛低調的人,諸葛亮也是個很謹慎的人,他不過分重用趙雲,畢竟趙雲屬於元老派,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他無法應付。諸葛亮屬於荊州派系,他重用黃忠、馬謖等人,這些人在當時地位很高。
-----------------------------------------
劉備手稿出土:三國名將趙雲竟是女生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一九九九年三月,中央政府的一支考古隊伍將劉備墓出土,發現了一大批東漢未年的文物。當中最叫人咋舌的,是發現了漢先主劉備的手稿, 揭開了二千年來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三國名將趙雲,竟然是女扮男裝的花木蘭,而且與劉備有著不只是君臣的關係!
  手稿中劉備多次提到與諸葛亮討論趙雲的名份問題。可惜因為內部政策關係,官方只公開了部分的手稿內容,且不多提到關鍵內容。可是有學者就本身三國廣為人知的故事作出分析,提出多點指出本身趙雲的性別也是有跡可尋的,且看以下分析。
  一、趙雲廿十歲出頭便跟著劉備,從界橋到長阪坡的時候十八年,後來還跟著劉備、諸葛亮幾次出訪東吳,但照樣年輕貌美,面孔白晰,不像別的那些男人,鬍子拉碴的。
  二、長阪坡一戰,劉備自己也把妻兒老小都丟了,自個兒逃命。反倒是趙雲,單槍匹馬七進七出,把小阿斗 救了出來,這不是女人的母性是什?而且惡戰當中,小阿斗不但不哭,反而睡得香甜,試問哪個大男人有這樣的本事
  三,趙雲救出了小阿斗,回到劉備陣。劉備居然說出“小娃兒險折吾大將!”的說話,再扔低自己的孩子調趙雲的重要性。這分明是劉備無法用言語表?趙雲對自己所奉獻的感激,只好扔阿斗表示趙雲的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
  四,趙雲本身跟從公孫瓚,在北海救孔融一役中與劉備懈逅,根據陳壽三國誌的說法,劉備與趙雲臨別時“執雲之手依依不捨”。男人見到男人,頂多是識英雄重英雄,互相尊重,何來依依不捨?可見趙雲是一個清麗脫俗的美女。
  五,趙雲不願意結婚,趙范要把守寡的嫂子介紹給趙雲。按照常理,趙雲不願意也就算了,但他竟然和和趙范翻臉,逼得趙范再次反對劉備。一個男人為甚麼會對娶一個女子那麼厭惡?這一點也是十分可疑的。
  六、趙雲是女扮男裝,劉備、諸葛亮肯定是知道的,所以劉備安排趙雲保護家小,換了別人,關羽憋得紅著臉,既不忍心也不放心, 張飛又是粗人,不夠細心,別的人就更信不過了。
  七、趙雲本領高強,對劉備這忠心耿耿,劉備、諸葛亮卻一直不肯重用趙雲,極少給予趙雲獨領三軍的機會。趙雲從未試過當一城太守,每次也只是跟隨劉備當私人保鑣。如果說門第之見,那關、張不也是出身低微?如果說是不信任,那也不會把一家老小的性命托付給趙雲;如果說不知道他的膽略,劉備自己不也說過“子龍一身都是膽”。一個一身都是膽的武將為其麼會不被重用?原因很簡單,就是劉備不太願意自己的女人冒太多的險。  
八、曹操在長阪坡為什下令不准放箭,只要活捉趙雲?如果說愛惜人才,文的如審配、 陳宮,武的有顏良、文丑,還有活捉的呂布,他都照殺可也,毫不在乎,為什這在乎趙雲?只要想想曹操是個花心的老色鬼,就該知道答案了。曹操怎會知道這個秘密呢?最大的可能該是徐庶告訴他的。
  九,劉備在策封五虎將時,關羽曾大發雷霆,表示不與黃忠等老將為伍。可是關羽在效力曹操時曾謙虛地說自己不如張飛勇猛,試問一個如此謙虛的人為甚麼會為與老將為伍發怒?可見事實的真相是關羽根本不是為與老將為伍發怒,而是為與女子為伍而發怒。
  十、正因為趙雲是女扮男裝,又長期跟隨劉備,所以和劉備的幾個夫人也有恩恩怨怨。麋夫人跳井自殺,只是趙雲一面之詞,死無對證,難保這不是爭風吃醋,趁亂加害的一起謀殺。
  十一、趙雲和劉備的特殊關係,使他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跨江截阿斗,趙雲作為一個武將,卻能管劉備的家事,還能對孫夫人拔劍相向,差一點把孫夫人逼得跳江,連張飛這個結義的大老粗都覺得過分了,趙雲卻做得出,這完全由趙雲在劉家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
  十二、劉備去東吳娶親,帶著趙雲去,諸葛亮給趙雲三個錦囊,過去的密信有蠟丸,或者象曹操那樣送個盒子,偏偏諸葛亮給趙雲的卻是女人用的錦囊,本來送給別人女人的東西會惹得別人不高興的,諸葛亮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在五丈原把女人的衣服送給司馬懿,目的是為了激怒他。可他送趙雲錦囊,一個送得,一個收得,用心良苦,可見一斑。
  十三、趙雲之死,是給趙夫人用針扎死的,趙夫人為什這深仇大恨?分析起來,一定是趙雲為了掩人耳目,假意娶了親, 還領養了兩個孩子,但趙夫人肯定是知道真相的,想到一輩子就這給騙了,能不生氣嗎?所以說,趙雲其實和聖女貞德一樣,是個在亂世年頭,敢於在男權社會中,以自己本領和膽量展示自己才華的獨特女性。只是在那個封建社會裡,她們只能喬裝改扮,扮演了一個扭曲的男性形象以逃避社會的排斥。聖女貞德阻止了英國人的南侵, 歷史性地拯救了整個法蘭西。趙雲雖然沒有聖女貞德般的影響力,可是兩千年過去了,她依然以特殊的魅力活在世人心裡。
------------------------------------------
三國猛將- 常山趙子龍(趙雲) 永遠都沒有負傷的原因, 簡直就是戰鬥之神!!!!
比卡超 | 2016-03-10| 檢舉
常山趙子龍可以說是最受三國迷歡迎的人氣角色,文韜武略,機謀膽色,趙將軍無不是上上之選。作為一員虎將,他實在完美。長坂坡一戰,趙子龍縱橫曹營幾萬大軍之中,出入自如,斬殺曹軍50多員將領,竟然全身而退,沒有受傷,雖然曹操在戰鬥中期曾經下令不許射箭,但畢竟以一敵萬!一人一騎在千軍萬馬中往來奔突,如入無人之境,通篇三國之中,除子龍之外又有誰能夠?論衝鋒陷陣能力、防禦能力堪稱三國第一!
但是,趙雲無論是在三國志中還是在三國演義中,其實都很不得重用,甚至可以說一生鬱郁不得志。
趙雲是三國時期蜀漢僅有的十二位被賜予諡號的大臣之一,但他在名位上遠遠不及其他十一位大臣,為什麼年資在前,仕宦卻不及諸人呢?讓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對其一生進行探討並給予評價。
1、趙雲本來是奮武將軍公孫瓚的部下,公孫瓚派趙雲協助劉備的時候,劉備對他十分喜愛,百般勸說趙雲歸順自己。可惜當時劉備實力實在太弱,趙雲沒敢答應。等到公孫瓚被滅了,無處可去,只能落草為寇,後來遇到劉備,即歸順劉備。但這個時候再投靠劉備,信任度已經打了折扣。這也為他在劉備時代不得重用埋下禍根。
劉備在青州因軍功升至平原相,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轄軍隊,而趙雲未見升賞。東漢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司空曹操表薦劉備為左將軍,關羽、張飛為中郎將,而亦未有趙雲,可見趙雲不為時人所重。按說此時劉備南征北戰,戎馬倥傯,趙雲不可能沒有機會立功受賞,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趙雲擔任的主騎一職,不是從事衝鋒陷陣,而是作為劉備的侍衛長,保護劉備的安全。
三國猛將- 常山趙子龍(趙雲) 永遠都沒有負傷的原因, 簡直就是戰鬥之神!!!!
2、但是趙雲終於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時來運轉。曹操平定了盤踞冀、青、幽、並四州的袁氏父子,自為丞相,南征荊州。劉備倉皇南撤,被曹操騎兵追上,不得不丟棄妻子兒女逃跑。趙雲保護劉備身邊唯一的兒子劉禪及其母甘氏,得以免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長阪坡之戰。在劉備平定荊州江南諸郡以後,獎賞功臣,趙雲提拔為牙門將軍,一個不入流的將軍,但趙雲終於有了自己統率的軍隊。後來有孫尚香想將劉禪帶到吳國,趙雲截江救阿斗,再次讓劉禪感恩不已,這是他以後在劉禪朝被封賞的重要原因。
3、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討伐割據漢中的張魯。以軍師中郎將諸葛亮,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關羽留鎮荊州,趙雲則被劃歸到諸葛亮的麾下,受其節制。諸葛亮分遣趙雲從江陽北上平定漢安、資中、牛髀,益州平定以後,諸葛亮晉升為軍師將軍,署理左將軍府事,負責處理政事。趙雲晉升為翊軍將軍。
4、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諸葛亮執政,以趙云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不久又升遷為鎮東將軍,對趙雲的封賞遠遠超過劉備。但趙雲似乎辜負了他的期望。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北伐魏國,派趙雲和鄧芝為疑軍,據守箕谷,抵禦曹真;自己親率主力進攻祁山,隴右三郡紛紛響應諸葛亮,魏國朝野震動。諸葛亮以馬謖守街亭。馬謖部署錯誤,不據守街亭城,而是依山為營。張郃斷絕其水道,蜀軍缺水大亂,被張郃大敗。而趙雲、鄧芝疏於戒備,在箕谷與曹真對壘時以優勢兵力失利,燒毀褒斜道赤崖以北的閣道,迫使魏軍停止追擊。
趙雲唯一的一次獨自領兵,卻以失敗告終。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鎮東將軍趙雲去世。終其一生,他的業績很平凡也很普通。甚至後來追諡了五個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也沒有趙雲。時朝野輿論認為趙雲曾經救過劉禪,應當賜諡,最後終於成為十二個大臣中最後一個被賜諡的大臣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此後,趙雲除了帥度加倍,功勞也在後世傳頌為原來的數倍。合理推論,我們今天看到的趙子龍其實融合了趙雲加上陳到兩個人的形象。
蜀漢五虎將中,趙雲的功績最少、地位最低?
雖然魅力襲捲漫畫、電玩、電影,但帥氣英勇的趙子龍純屬虛構?
關於趙雲(字子龍),首先得澄清三件事:
一、趙雲不賣年糕
相聲經典段子:「五虎上將,那時候其中四個已經過世了,只剩下趙子龍他老邁年高──」然而說書人遍查《三國志》、《獻帝春秋》、《蜀記》趙雲家底並沒有賣過任何一次年糕、更沒有老賣年糕!
二、趙雲不是路痴
《三國志》引注雲別傳記載,劉備敗走當陽長阪時,有人說趙雲往北方去了,肯定是投降曹操,劉備怒罵:「子龍不棄我走也。」
那麼忠心耿耿的趙雲為什麼要往北方去呢?為什麼要七進七出救劉禪呢?
啊!原來是擅長迷路的朋友呢!一次兩次找不到阿斗,七次終於找到了。
(以上純屬網路謠言,真實的趙雲並不像索隆,請勿擅自新增路痴屬性)
三、趙雲不是貼身保鏢、不是常敗將軍、不是女兒身
貌似越說越扯了,但很遺憾的,確實有派說法言之鑿鑿,說趙雲跟隨劉備甚久、幾乎毫無戰績、未封重要官職──原因只有一個!因為趙雲就是劉備身邊的女人!
說書人講故事的原則總是希望聽眾多思考,歷史與人性並不會只有一面,劉備實行仁德之中也有心計、曹操滿足野心之餘亦有恩澤,所以說,趙雲也有威猛陽剛男性之外的另一面⋯⋯?
有可能,可能性大概有0.87%這麼高。
根據歷史,趙雲帶兵打仗的記載較少,聲望不如前將軍關羽、左將軍馬超,戰功不及右將軍張飛、後將軍黃忠,正史中並沒有五虎將之說,劉備漢中稱王,確實以此四位將軍為首;至於趙雲,陳壽撰《三國志》將關張馬黃趙五人同列為一傳,可見就算功績未及關羽等人,仍不可抹滅趙雲在蜀漢的重要性。
《三國志》文字精煉,趙雲傳只有四百餘字,探究趙雲能夠與萬人敵關羽、張飛並列的原因,帶給後世無盡的想像。君不見燎原火、見龍卸甲、真三國無雙等作品,或有創作將趙子龍捧為天神,或有翻案說趙子龍一事無成,但真實的趙雲究竟是什麼模樣呢?
17499322_1663745623641684_48386671685183
Photo Credit: 大豫言家-說書人柳豫
關於趙雲,在史實上,能夠確定的事蹟如下:
常山趙子龍,出身於河北省,當時群豪多投靠袁紹,但他並不趨炎附勢,選擇了有「白馬義從」美名的公孫瓚。
而後公孫瓚行為漸漸偏離仁義,殺害幽州刺史劉虞、迫害賢良。當公孫瓚與袁紹爭戰時,公孫瓚遣劉備帶兵支援,趙雲作為軍隊中的主力騎兵,兩人首次共同征戰,肯定在趙雲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終不背德也。」趙雲以兄喪告假,離開公孫瓚時,對劉備說了這麼一句話。
多年後,官渡大戰,劉備隻身依附袁紹,身邊並無關羽、張飛,在這個最困苦潦倒的時候,趙雲出現了。
兩人久別重逢,自有一番感人光景。
這些年,劉備以仁義之師奔走江湖,儘管未能建立功業,趙雲確信這就是他尋尋覓覓的明主,自此一路相隨。
論忠義,趙雲可以與關張並稱;論私德,恐怕劉備帳下無人能及。
《魏氏春秋》與《蜀記》有云,曹操攻打呂布時,呂布的部下秦宜祿之妻杜氏以美貌聞名,當時關羽向曹操開口,希望攻陷下邳城後納杜氏為妾,曹操答應了,然而當秦宜祿投降,曹操親眼見到杜氏,心生反悔,於是自己私吞了杜氏。
引述這則故事別無他意,與其說關羽、曹操有色心,倒不如說人皆有私欲,尤其在東漢末年,納寡婦、搶人妻並不算是什麼離經叛道之事。
然而趙雲的反應卻不相同。赤壁之戰後,劉備任命趙雲為偏將軍,取代投降的趙範,這個趙範有個女神等級的寡嫂樊氏,他將嫂子介紹給趙雲,想藉由趙雲的身份來鞏固自己地位,想不到趙雲竟然毫不動心,回答:「你姓趙、我也姓趙,你的嫂子也就是我的嫂子,餃子可以亂吃,嫂子卻萬萬不能亂吃。」
其後,趙範反叛劉備而逃,趙雲的品德與識見也因此更為人稱道。
此外,當劉備平定益州,正是蜀漢最強盛的時期,眾人議論勸劉備將成都城中房屋及城外田地分封賜給諸將,趙雲義正嚴詞反對道:「霍去病曾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何況現今強敵環伺,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百姓,人民安居樂業之後始得徵稅、徵兵,如此才能真正得到民心。」(註)
趙雲不受美色誘惑、不因利益薰心,自始至終不曾背離一個「義」字,他忠於劉備,但當君主忽略了正道,趙雲比誰都敢於直言上諫。
如果說趙雲的操守與諸葛亮相若,孔明一生鞠躬盡瘁,可視為回報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但趙雲只被劉備封為翊軍將軍,其地位根本無法與諸葛亮、關羽、張飛相比。
然而,為了大義、為了大漢,趙雲從未有過任何怨言。
正因為這種偉大的情操,後世所描畫的趙雲都背負著一個沉重的招牌。
這個金字招牌,就是帥。
三國創作中,趙雲的形象不只是帥,而且精益求精、帥益求帥,每一代都要做得比前一代更帥──畢竟忠義高節都是看不到的,只有帥才是真的。
長得越帥,責任越重。趙雲身兼多職,往往讓人誤會他是劉備的貼身保鑣;但趙雲並不像是曹操身邊的典韋、許褚,若要說起直屬於劉備帳下的親兵侍衛,其實另有其人。
陳到,字叔至,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雲──雖說名位與趙雲接近,陳到這個陌生的名字在三國演義中從未出現過,在三國志中也只有幾句描述,「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說的是趙雲厚重、陳到忠勇,而堪稱猛將的陳到最後被封為永安都督、征西將軍。
對照諸葛亮於書信中說過:「到所督則先主帳下白眊,西方上兵也。」白眊兵為劉備帳下的精兵,由陳到所督統,由此可推測負責劉備親兵的並不是趙雲,應為陳到。
趙雲忠勇護主救阿斗、協助劉備管理東吳娶來的河東獅,並不能就此認定他只掌管內事;趙雲一向是個任勞任怨的好員工,而劉備更是個知名的慣老闆,能者多勞,於是趙雲同時接下參一(管人事)與參三(管作戰),造成了許多觀眾對趙子龍的誤解。
此後,趙雲除了帥度加倍,功勞也在後世傳頌為原來的數倍。合理推論,我們今天看到的趙子龍其實融合了趙雲加上陳到兩個人的形象。
ZhaoYun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 public domain
趙雲像
下文提及趙雲在戰場上的傳說,看官可以自由想像,或許陳到也曾在其背後默默付出,但我們就當作這些全都是趙雲的功勞,普天之帥全都讓趙雲一個人承擔──
於是,傳說開始。
趙雲的忠義情操堪稱完美,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在戰場上同樣毫無破綻。
有人說趙雲一生中沒有重大戰績,關羽樊城之戰威震華夏,張飛巴西之戰大敗張郃,趙雲無法與之相提並論;事實上正好相反,若說關羽、張飛是最強的矛,那麼趙雲就是最強的盾。
你相信嗎?趙雲一生當中,竟未曾有過任何敗績。
當劉表過世,劉琮投降曹操,曹軍輕騎追擊劉備,那時候劉備帶著百姓一路奔走,終於在當陽長阪被追上,劉備慌忙丟下財物輜重、甚至拋妻棄子,僅帶著數十騎逃跑,莫要嘲笑劉備,其實他做出的只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然而,趙雲選擇了常人無法理解之路,他回頭保護劉備的夫人孩子,硬是殺出一條生路。
「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此為《三國志》認證的史實,面對五千精銳騎兵,趙雲究竟如何突圍而出,是個難以解開的謎題,我們已看不見他臉上表情,看不清他身上血花點點,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讓趙雲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最強之盾的傳說,不只是一次。
劉備攻漢中,黃忠斬殺夏侯淵立下首功;但是當黃忠領兵出擊時,趙雲手中只有少許兵馬留守軍營,此時遇上曹操大軍來襲,趙雲衝鋒突擊敵軍,其後引兵回圍柵內,大開柵門,偃旗息鼓,曹軍雖然勢眾,料想其中必有埋伏,向後退卻,趙雲下令擊鼓放箭迎擊,大敗曹軍,這正是知名的「空城計」原型。
劉備知道此事後,親自察看趙雲的兵營佈陣,讚道:「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或許趙雲不像關羽、張飛、黃忠那樣受矚目,他只是在後方,確實而堅實地默默守護一切。
當劉備稱帝東征,兵敗孫吳,趙雲進軍至永安保護劉備,送這位與他肝膽相照的君主最後一程。
劉備逝世後,趙子龍已過了知天命之年,仍繼續燃燒自己、奉獻為國。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令趙雲、鄧芝為偏師牽制敵軍,然而主力軍隊卻在街亭大敗,此次失利,諸葛亮自請貶為右將軍、趙雲貶為鎮軍將軍,事實上,趙雲在此戰不但無過、甚至有功。
「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三國志》再次認證,作為兵力較弱的偏師能夠頑強固守、進退有據,實在難得,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劉備、諸葛亮總是讓趙雲擔任如此角色,正因為有趙雲,前線才能夠奮勇作戰;正因為有趙雲,後防才沒有後顧之憂。
此次北伐兵敗的主因在於馬謖失街亭,這筆帳若不算在趙雲頭上,那麼趙子龍生涯中再沒有任何敗績。
我們也看清楚了趙雲的一生,今人塑造出的趙子龍形象著重於武藝,然而,與其將他比作光芒耀眼的神兵,趙雲更像是一面純白高潔的盾牌,一而再、再而三,誓死守護重要仁義之盾──
最強神盾,沒有之一。
-------------------------------------------
如果說要大家從三國中票選「文武雙全」的人才,我想趙雲即
使沒有第一,要排到前十應該沒什麼問題!
每次討論到趙雲,如同預料,一堆趙雲的粉絲就要跳出來啦-
「趙雲真的是好帥!七進七出曹軍太猛啦!」
「趙雲又帥又猛,智謀也不輸他人!簡直是個完人!」
既然有他的粉絲群,當然也會建立另一派「反趙集團」,他們
或許是相應這些粉絲而生的,對於崇拜趙雲這件事情不屑一顧
,甚至反過來,討厭趙雲了-
「趙雲根本言過其實!被三國演義嚴重美化了!三國裡有一堆
 人比他猛!」
「實際上他只是個保鑣而已~連上品將軍都沒封到~」
以上所有言論都能在網路上見到,接下來較為理性的,又要分
為兩派(討厭他的和欣賞他的),三國演義非歷史所述,這早
被大家所理解。因此兩方都會完完整整地拿出史料。
對趙雲最有利的史料,當然莫過於宋斐松之著的「雲別傳」。
反方於是就質疑「雲別傳」的正確性,唯有三國志為唯一正史
。兩方可說是爭論不休。
爭論這些當然無可厚非,很多都參雜入個人定見。比方說反趙
雲者常大批斐松之對三國志的編注。可是在另個地方舉史料時
候,卻又引斐松之注並列為正史。可說是:「人人都只挑對自
己立論有利的史料」
那究竟真實歷史上的趙雲是什麼形象呢?這邊就引述三國志以
及斐松之注,讓大家自我評斷吧!
---------------------------
三國志‧趙雲傳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雲 別傳曰: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時袁紹稱冀州牧,瓚深憂州人之從紹也,善雲來附,嘲雲曰:「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回 心,迷而能反乎?」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遂與瓚徵討。時先主亦依讬瓚,每接納 雲,雲得深自結讬。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床眠臥,密遣雲合募得數百 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遂隨先主至荊州。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雲 別傳曰:初,先主之敗,有人言雲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範。范寡嫂曰樊 氏,有國色,範欲以配雲。雲辭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固辭不許。時有人勸雲納之,雲曰:「範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遂不取。範果逃走, 雲無纖介。先是,與夏侯惇戰於博望,生獲夏侯蘭。蘭是雲鄉里人,少小相知,雲白先主活之,薦蘭明於法律,以為軍正。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先主入益 州,雲領留營司馬。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權聞備西徵,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 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成都既定,以雲為翊軍將軍。雲 別傳曰: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雲駮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 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複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 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雲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偪,遂前突其 陳,且鬥且卻。公軍散,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複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 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 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雲為虎威將軍。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 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聽,遂東徵,留雲 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五年,隨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雲別傳曰:亮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穀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七年卒,追諡順平侯。
  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諡;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諡;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複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雲 別傳載後主詔曰:「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 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 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雲子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遝中,臨陳戰死。
  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
其實,無論歷史正確性如何,大家對於趙雲這號歷史人物,大
多都已心有定見。
即使不去考據史書真實性亦然!就以趙雲在長阪坡的表現來說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
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三國志)
這一點成為羅貫中編寫三國演義時候,單騎救主、七進七出,
浴血力敵曹操大軍的基礎。這場戰役也是很多人對於趙雲形象
的一個基本雛型。
趙雲擁護方當然以這段表述趙雲的勇猛。可是反趙雲方則會反
過來拿這段當做「趙雲果然只是個保鑣哪!」的立論基礎。
無論如何,雙方都有其定見,也不能說哪邊不對。只是這一番
唇槍舌戰下來,對方仍各持己見,又有何益處呢?或許,只是
幫雙方補補歷史功課吧!
剛開始,很多人都是由KOEI三國志裡,開始接觸三國時代歷史
的,自然深受遊戲影響。而遊戲中,也確實把趙雲描寫成一個
英俊瀟灑(圖像)、文武雙全(能力值)的完人。
接著,為了更進一步了解三國,大家會去讀三國演義(大多也
是讀後人又再編寫過的白話文三國演義),更進一步就會去讀
三國志。儘管他被認為是四部史書中最簡短的。
再接著,擁護方和反對者出現後,雙方為了引經據典、打敗對
方,又繼續去挖出更多史料、補充自己的各項知識。這過程中
,雙方都能有所增長、藉由交流知道更多自己的不足。我想,
這大概就是這場無止盡的文戰最大益處吧
至於趙雲到底是不是那麼勇猛?到底趙雲是否是個可敬的將才
?我想,答案在每個人心中....
---------------------------------------------------------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雲受常山郡(時為常山王國,建安十一年改為郡治。[1] )百姓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公孫瓚對趙雲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
趙雲畫像
趙雲畫像(5張)
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為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趙云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征討。[2]
當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瓚處,趙雲得以與劉備深交。[3] 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派遣青州刺史田楷佔據山東附近的土地,袁紹亦派數万大軍前來爭,公孫瓚便上表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抵抗袁紹。趙云隨劉備出征,為劉備掌管騎兵。[4]
後來,趙云因為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劉備知道趙雲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握著趙雲的手不捨得分別。趙雲向劉備辭別說:“終究不能做有違德操的事。” [5]
跟隨劉備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之後前去依附袁紹。趙雲到鄴城見到劉備,二人同床眠臥。劉備秘密派譴趙雲招募兵士數百,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的部曲,而此事袁紹並不知道。而後趙云隨劉備輾轉來到荊州。[6]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於新野,曹操派夏侯惇、於禁等領軍進攻劉備,雙方戰於博望。劉備以伏兵計擊破曹軍,趙雲於戰鬥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趙雲與夏侯蘭是同鄉,自小相知,於是向劉備求情,免夏侯蘭一死。而夏侯蘭又明於法律,劉備用他為軍正。[7]
兩扶幼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南下荊州,劉備軍勢力弱小,不足以抵抗,往江陵敗逃,因為荊州十餘萬百姓相隨,致使行軍速度非常緩慢。曹操派麾下精騎快馬追趕,於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危急之下,劉備丟下妻子和孩子,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向逃跑,混亂中不見了趙雲,有人對劉備說趙雲往北邊曹操那裡去了,劉備直接用手戟打過去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而後,趙雲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8] 此戰之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9]
赤壁之戰後,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四郡。劉備任命趙雲為偏將軍,並取代投降的趙範,兼任桂陽太守。趙範有一個守寡的嫂嫂姓樊,有傾國的美貌,趙範想將她許配給趙雲。但是趙云不同意,推辭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當時有人勸趙雲接受這名美女,趙雲回答說:“趙範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測,何況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後,趙範果然藉機逃走,而趙雲則毫無牽涉。[10]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劉備在平定荊南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建議雙方結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而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11] 並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管理軍事事務。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也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曉後特命趙雲掌管內事。孫權獲知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孫夫人趁機將劉禪也一併帶走,幸虧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並成功奪回劉禪。[12]
克定禍亂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並召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諸葛亮與趙雲、張飛等率軍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在攻克江州後,兵分兩路,趙雲率軍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陽、犍為等郡。次年與劉備、諸葛亮於成都會合。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13]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人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反駁說:“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所以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後,再使眾人返回家鄉去耕耘田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當即便採納了趙雲的建議。[14]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劉備聽從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進攻漢中,漢中守將夏侯淵被黃忠所斬,三月,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運送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趙雲於是授予黃忠兵力去取北山。但是黃忠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趙雲便帶著數十騎出了營寨,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恰巧遇到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剛與敵人交手,曹操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突擊曹軍陣列,且戰且退。曹軍散而復合,趙雲突圍而出並退入漢軍的營寨內,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營寨內。此時曹軍已追至漢軍的營寨前,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營寨,見曹操大軍殺到,便要閉門拒守。趙雲進入大營之後,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後令漢軍偃旗息鼓。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去。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軍士以弩箭射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讚歎說:“子龍一身是膽也!”於是設宴歡慶直到黃昏,軍中稱呼趙雲為“虎威將軍”。[15-16]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殺害關羽之仇,趙雲上諫說:“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已經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奪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占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曹魏,反而先打東吳。而且與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留趙雲都督江州。[17]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東征大軍敗於夷陵,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趙雲進軍至永安,而吳軍已退。[18]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永安宮。後主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征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19]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在平定南中並和東吳結盟之後,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云隨諸葛亮轉駐漢中。[20]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出兵,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雲、鄧芝由於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但趙雲及時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21]
而在祁山戰場,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舉動失宜,被魏將張郃大敗於街亭,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也被貶為鎮軍將軍(一說是減少俸祿)。
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問:“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鄧芝回答說:“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制整齊。”當時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趙雲說:“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諸葛亮對趙雲品行大為稱讚。[22]
壽終正寢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
趙雲雕塑
趙雲雕塑(15張)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詔說:“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23]
趙云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繼承其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死沙場。[24]
歷史評價編輯
漢末三國
劉備:子龍一身是膽也。
劉禪: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
姜維: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陳壽: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25]
楊戲:征南(趙雲)厚重,征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26]

大唐平百濟國碑銘
大唐平百濟國碑銘
《舊唐書·薛登傳》:至如武藝,則趙雲雖勇,資諸葛之指捴;周勃雖雄,乏陳平之計略。若使樊噲居蕭何之任,必失指縱之機;使蕭何入戲下之軍,亦無免主之效。鬥將長於摧鋒,謀將審於料事。[27]
《大唐平百濟國碑銘》:標秀氣於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韓而高視,趙雲一身之膽,勇冠三軍;關羽萬人之敵,聲雄百代。捐軀殉國之志,冒流鏑而逾堅;輕生重義之(闕四字)而難(闕一字)心懸水鏡,鬼神無以蔽其形;質過松筠,風霜不能改其色。[28]

蕭常《蕭氏續後漢書》:雲雖虎臣,其所建明通達國體,如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賜,舍吳而專事魏,有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納趙範之兄嫂,以遠同姓之嫌,律己之嚴如此。方時諸將。其最優乎。
朱黼《三國六朝五代紀年總辨》(論趙雲伐吳之諫):可謂深切著明。知天下大體矣。[29]
陳造《江湖長翁集》(論漢水之謀):皆可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謂出死入生轉敗為功者。[30]

郝經《續後漢書》:雲忠繾綣禦侮。始終不渝。為漢爪士。功烈志膽。曹樊之儔。雲尤識慮經遠。壯而不疏。每進忠益。輒中幾會。[31]
鄭元佑《鄭元佑集》:如趙雲之安民於蜀,亦豈宜以有限之屋共無窮之求。[32]

鍾惺《史懷十七卷》: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獨名將而已。[33]
范光宙《史評》:然則云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豈名將雲乎哉?[34]
王士騏《諸葛忠武侯全書》:光明洞達,可為濫賞之戒。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將而已。[35]
沈國元《二十一史論贊》:而趙雲之辭田宅請滅魏,皆有古大臣識量,寧得僅以以名將律之。
李賢《明一統志》:智勇兼全。子龍可謂有古大臣之風。[36]
萬應隆《三峰史論》:趙雲以漢賊不可不討,故授以室而不顧,漢賊未滅一語,嚴於春秋,大哉即己溺天下之心也。[37]
張溥《歷代史論》(論趙雲伐吳之言):其明大義,斷大策,同於魯肅,然度先主不能聽也。[34]
李紀《詳註史略補遺大成》:(昭烈)用趙雲而取漢中,遣關羽而攻樊城。[38]
楊時偉《狂狷裁中》:子龍心貫金石,義薄雲天,不減關張。[39]
葉山:斯趙子龍所以艱難百戰而求先主也。然則舜之於堯;禹之於舜;皋陶稷契之於禹;伊尹之於湯;太公之於武;幸之幸者也。孔明之於劉禪;陸贄之於唐德;李綱趙鼎之於宋高;其有良工之苦心乎。
徐奮鵬:子龍不特渾身是膽。殆渾身是智。為三分之完人歟。
王夫之《讀通鑑論》:迨猇亭敗矣,先主殂矣,國之精銳盡於夷陵,老將如趙雲與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餘民,承愚暗之衝主,以向北方,而事無可為矣。公故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敗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篤信羽者信公,聽趙雲之言,輟東征之駕,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時,連吳好以問中原,力尚全,氣尚銳,雖漢運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灑於許、雒,而徒流於猇亭乎?[40]
沈一貫:趙雲遇曹瞞而開璧,李廣值匈奴而反前,皆不足而虛示之有餘者也,卒以疑敵人之心,一因以破虜,一因以全師,益膽略過人哉。(《百大家評註史記》引)
方孝孺:“夫昭烈至仁厚,孔明之忠順,固可以為君臣師表;而蔣琬、費禕、董允之治國,關、張、趙、馬之用兵,與夫諸葛氏之有瞻、尚,關氏之有彝,張氏、趙氏之有遵及廣,推其所由來,昭烈、孔明之事,蓋有出乎區區功業之外、成敗之表者。”
張萱《西園聞見錄》:趙雲,文鴦,出入萬眾,單槍匹馬,所向無前。
宋徵璧《左氏兵法測要》:張遼、趙雲出入敵壘,使敵披靡,以英風猛氣自足懾敵,敵不敢害也,然非大將之道。

李光地:①趙雲、張嶷不獨有將畧,其見事明決持重老成,實古重臣之選。②蜀漢雖小,年數不多,卻有可觀。人物之盛,亦不止一武侯,即如關侯對張遼言:“吾極知曹公待我厚,但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悖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何等磊落。趙子龍不受第宅,曰:“霍去病尚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漢室未復,無所用此。”又謂“漢賊曹操,非孫權。”都中義理。張翼德釋嚴顏,奉之上坐而受教,何等風誼,受劉子初之侮慢而不怒,何等氣度,至後尚有蔣公琰、費文偉,即姜伯約亦有意思。朱子以正統歸之,允當。“熒惑守心”之說,渺茫不可知,惟以人道大義為定,方是正理。
王復禮《季漢五志》:順平真儒將哉。其律己也嚴。接人也慎。其見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當陽救主。奮不顧身。漢水立功。威還似虎。語云。膽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圓而行欲方。其順平之謂乎。[41]
王復禮《季漢五志》:當陽之戰、孫夫人之歸,微子龍則後主將不免矣,故無論功烈才品逈出三國諸人之上。
計大受《史林測義》(論趙雲諫東征):時則不愧諸葛忠武之大節。而有古大臣之風烈已。[42]
易佩紳《通鑑觸緒》:雲固武臣之有本末者,而兼有儒臣體用矣。
陳允錫《史緯》(論趙雲諫東征):此策甚高,備不從以取敗,天不祚漢也。[43]
李景星《四史評議》: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皆為蜀之名將,故合傳。
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使如趙雲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漢事未必無成。
魏裔介《兼濟堂文集》:倘用順平之言,舍孫權而取關中,秦隴響應,漢室可興矣。[44]
趙作羹《季漢記》(評分田之諫):觀雲此議,得為治之本矣。
朱可亭:①《歷代名臣錄》:雲與關張及馬超黃忠。號五虎將。陳壽以其強摯壯猛。比於灌滕。②《史傳三編》:故孫臏減灶而虞詡增灶,趙奢增壘而趙雲開壘,虛實強弱之形,兵事固倏忽而異變也。[45]
林暢園師:以孫夫人之橫,但任趙雲、法正二人便足以製之,賢者之有益於人國如此。[46]
《同治桂陽直隸州記》:順平虎臣,略地領鎮。卻婚辭宅,毅志彌奮。
嚴如熤《三省山內邊防論》:褒中棧道棧閣,用趙雲王平輩忠謹慎密,良將專司之。其意固有在也。
陳淡野《相理衡真》: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聖賢帝王之所效焉。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則焉。古夷齊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氣量,範文正公有濟世之德量,郭子儀有福量,諸葛武侯有智量,歐陽永叔有才量,呂蒙正有度量,趙子龍有膽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遠大之器。
牛運震《讀史糾謬》:趙雲別傳載雲從先主本末及辭賜田諫東征,皆卓然識大體。
盧弼《三國志集解》:樊氏國色,而子龍不取,賢於關羽之乞娶秦宜祿妻去遠矣。
李澄宇《讀三國志蠡述》:趙雲於長阪一役,抱後主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又孫夫人還吳,雲與張飛截江奪後主,此兩事至今赫赫在目,卒與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同獲美諡,有以哉。[47]
黃彭年《選將論》:趙雲以數十騎遇敵,開軍門偃旗息鼓,勇在膽也。
近現代
吳雲《兩罍軒尺牘》:天性勇毅,身為大帥​​仍復親冒矢石,為士卒先,此趙順平,常開平之遺風。
主要成就編輯
軍事貢獻
單騎救主
趙雲曾兩次救出了幼年時期的劉禪。長坂坡之戰,劉備在逃亡過程中,丟下了妻子和兒女,兩個女兒都被曹操帳下虎豹騎統領曹純擄走,劉禪及甘夫人賴於趙雲的保護才倖免於難。後來孫東吳孫權趁劉備入川時派遣船隊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帶走了劉禪。當時劉備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駐守荊州的治所公安,劉備的家眷及孫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為孫夫人驕橫跋扈,劉備又特命趙雲掌管內事,獲知孫夫人攜帶劉禪逃走後,趙雲及時追趕,與張飛一同在江面上將劉禪截回。兩次差點落入敵手的劉禪成為了後來蜀漢的皇帝。蜀漢後期,劉禪下令追諡趙雲時說趙雲當初跟隨劉備的時候不但功績顯著,更是在艱難險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維等認為趙雲當時救主行為的情義是可以貫穿金石的。
趙雲單騎救主的故事也在民間以各種形式流傳。但同時受民間藝術的影響,劉禪的形象逐漸被塑造成了“沒用的阿斗”,一些小說家卻為趙雲救主的行為感到不值,毛宗崗在點評《三國演義》長坂坡這裡的時候,認為“英雄趙雲”救“無用阿斗”,還不如不救。[48]
領土貢獻
劉備入川與劉璋決裂後,趙雲與諸葛亮、張飛等帶兵開始了對西川的掃蕩行動,在共同攻下巴東郡以及巴郡以後,趙雲與張飛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陽、犍為兩郡。犍為郡是當時蜀中的大郡,與蜀郡、廣漢郡號稱三蜀,也是蜀中賦稅的主要來源。[49] 趙雲獨自率軍平定蜀中大郡後從成都南面與劉備等完成對成都的合圍。
漢水破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軍處理好與東吳孫權的關係,並擊退了多次進犯巴西的張郃後,開始爭奪漢中,同年七月,曹操開始治兵,準備支援漢中攻打劉備,九月,軍隊進駐長安。[50] 次年,劉備軍將夏侯淵斬殺,而曹操的大軍到這一年三月份才開到漢中,劉備雖然很自信的說“我必有漢川”,但卻採取了佔據險要、固守不戰的策略。[51] 此時曹操運送幾千萬囊軍糧到北山下,黃忠提議並帶兵前去截取,但沒有在與趙雲約好的時間裡回來,趙雲便僅帶了幾十個騎兵前去尋找,途中遇到了曹操的大軍並與之交戰。趙雲利用騎兵的優勢,多次突擊曹軍的陣列,且戰且退,回到營中後,偃旗息鼓,曹操軍認為趙雲設有伏兵,不再進攻。趙雲趁曹軍撤退時,擂鼓吶喊,並用勁弩攻擊其後軍,致使曹軍大為驚駭,自相踐踏,潰不成軍,甚至有大量的士兵墜入漢水淹死。此戰趙雲在己方軍勢不利的情況大挫曹軍,給曹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也使得漢中戰局劉備軍變被動為主動,開始向曹操軍挑戰,而曹操軍卻按兵不出,[ 52] 致使準備了半年有餘的曹操軍,在到達漢中後,僅僅兩個月就敗走了。[53-54] 後世一些史書在記載漢中之戰中,直接記載曹操219年三月來爭漢中,被趙雲打的大敗而退走。[55-57]
內政貢獻
劉備在拿下成都之前,因為和將士約定,不會干預城破之後將士爭取成都府庫裡的財物,導致經濟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幸虧在劉巴的建議下發行值百錢的銅板,並統一物價才解決。[58] 但就在此時,仍然有人向劉備建議將成都的房產、田產賞賜給諸將。趙雲引用霍去病故事對此事進行勸諫,他認為應該把房地產歸還給百姓,讓剛剛遭遇戰禍的益州百姓安居樂業,不但保障了農業發展,而且可以順利徵兵。該建議被劉備所採納。
軼事典故編輯
常勝將軍
《見龍卸甲》趙雲形象
《見龍卸甲》趙雲形象
趙雲被稱作常勝將軍的稱號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早的出處難以考證,明清一些學者在自己私撰的個人作品裡有說到過,但也並未直接說“常勝將軍”四個字,而是用諸如“身經百戰未嘗敗”、“無敵之將”等來表述。[59-60]
1984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的評書《興唐傳》裡,羅成被比為是常勝將軍趙子龍。[61]
2008年由李仁港執導,劉德華主演的電影《見龍卸甲》裡,將趙雲塑造成常勝將軍。
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流傳甚廣,但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卻在百家講壇欄目裡提出了四虎將之說,並為趙雲叫屈。
陳壽在撰寫《三國志》的時候,將關張馬黃趙合為一傳,這五人雖然各自有著勇猛一類的評價,但還並未說有五虎上將,五人共同的評價是都被比作“國之爪牙”。[62-63]
五虎上將一說何時出現已不可考,元代戲曲裡他們被稱為“五將軍”或“五兄弟”,《三國志平話》稱其為“五虎將軍”,《三國演義》稱“五虎上將”。
除了民間藝術,五虎將也見於一些史料記載,如《山堂肆考》、《歷代名臣錄》等,至清代,五虎將一說被收錄於《四庫全書》。[64-65]
蜀主八劍
據《古今刀劍錄》記載,章武元年,劉備在金牛山採得鐵礦,鑄造八柄寶劍,一把劉備自己佩戴,其餘七把分別賜予劉禪、劉永、劉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每把劍都由諸葛亮在上面銘字,但劍名卻難考。一種說法是劍上刻的就是“章武”二字。[66] 諸葛亮那把劍後來被李師古所得,改名為師古劍。
桂陽軼事
歷史上記載趙云隨劉備攻占桂陽、零陵、武陵、長沙等江南四郡,戰後被任命為桂陽郡太守,小說《三國演義》裡有“趙子龍計取桂陽”的情節。桂陽城西南面有一座山名叫芙蓉峰,據傳趙雲曾經在山上屯兵,石壁上曾有唐代摩崖石刻,上面寫著“趙雲屯兵處”,唐宋時期,山上還建有“趙侯祠” 。趙侯祠又叫護英祠,經歷朝代更迭,趙侯祠屢被破壞,又屢屢修葺,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原城關鎮街道居委會在芙蓉峰開闢社隊企業石灰窯、砂石場,將趙侯祠及石刻炸毀,只有碑記石刻、碑文、謁詩等流傳下來,碑記石刻叫《漢順平侯趙將軍廟碑記》,被收藏在蒙泉亭內。[67] 詩為順平熊虎將,遺壘至今傳。界憾瀟湘水,人思戰伐年。卻婚輕國色,攜膽鎮蠻天。祠樹聞啼鳥,還疑拜杜鵑。
改革開放以來,當地人生產的商品喜歡貫以趙雲的名號,如趙子龍酒廠、趙子龍壇子肉等等。
趙雲防羌
大邑縣城北有一靜惠山,山頂有一望羌台,相傳趙雲曾駐軍在此,並築一土城用以防羌。趙雲去世後,蜀漢後主劉禪就將趙雲葬於此處,並建有趙雲墓祠。[68-69]
趙雲(三國時期蜀漢儒將)_百度百科 - https://goo.gl/rMJS32
--------------------------------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史載其「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屬於那種標準的河北漢子。現在很多人受演義和遊戲的影響,往往將趙雲視為文武雙全的代表,但其實歷史上真正的趙雲與其說是智勇兼備,不如說他雖然武勇過人,但卻缺乏統帥大軍作戰能力。若將他與同時代的武將相比較,他應該是和典韋、許諸較相像。
  趙雲初出山時可以選擇的勢力有兩個,一個是袁紹,一個是公孫瓚。可能是考慮到自己無顯赫的身世背景,況且袁紹手下良將如雲,較難會受重用,於是就率領當地的一些義勇兵投靠了公孫瓚。當然,史書上借他與公孫瓚的交談,將他選擇公孫瓚的動機作了十足的美化。(雲答曰:「天下 ,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在跟隨公孫瓚幾年後,趙雲終於遇上了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劉備。當時寄身於公孫瓚的劉備缺兵少將,對勇猛的趙雲自然是禮遇有加,而趙雲也看中劉備是成大器之人,雙方很快便「情投意合」。不久,趙雲便借口兄喪,離開了公孫瓚,臨行前更是向劉備信誓旦旦的保證:「終不背德也」。果然,劉備轉投袁紹不久,趙雲即到鄴與劉備會合。此時劉備為了取得趙雲的忠誠,又使出他拿手的一套方法,與趙雲「同床眠臥」,以表示對他的無條件信任。受到如此恩寵的趙雲自然對劉備忠心耿耿,當時他奉劉備密令,私下裏招募了數百人。雖然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招募這些人的用意,但以常理推測,這些人應該是作為劉備的秘密警衛隊而存在的,那么作為這支部隊統領的趙雲,他當時的身份應該是類似於劉備的警衛長之類。
  之後趙雲跟著劉備東奔西跑,直到荊州。這期間內他顯然並沒有立下什么功勞,因為不但史書上缺少他這段時間的活動記載,而且最重要的證據就是趙雲一直沒有受封官職。再然後便是到了趙雲一生中最輝煌的地點——當陽長阪。由於受到曹操精銳騎兵的連夜追擊,劉備在長阪一敗塗地,拋棄嬌妻幼子,獨自與幾個手下倉皇逃竄。史載趙雲此時懷抱後主劉禪,同時還保護著劉禪之母甘夫人,在一片混亂之中將他們平安帶出戰區,並以此功勞受封為牙門將軍。這一段經歷其實是趙雲研究中很重要的一段,有很多可以探討的地方。其一,劉備當初逃竄時重臣如徐庶、諸葛亮、張飛等都在身邊,獨獨趙雲卻和劉禪母子在一起,那么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問題大可打個問號;其二,史書上至此才終於出現趙雲受封官職的記載,而且還是品級很低的牙門將軍,這更進一步應證了在此前趙雲雖然跟隨劉備多年,但始終是毫無功績的推斷。而如果依作者在前面文章中的臆斷,趙雲在劉備集團中多是以警衛長身份立足的話,那么以上這兩條都可以有較圓滿的解釋。正是因為趙雲警衛長的特殊身份,他才會在長阪之戰中待在後方負責保衛家眷,從而得以保護了劉禪母子,而徐庶、諸葛亮、張飛等應該是作為大本營成員與劉備共同迎敵,而後一同逃亡。作為警衛長,自然不象將領上陣殺敵般容易取得功勞,領受封賞,那么趙雲多年來沒有官職也是正常的了
  那麼,接下來問題就又擺在我們面前,為何長期以來劉備只是將趙雲作為一介警衛長使用,而不是讓他上陣殺敵?以劉備用人之能,斷無屈才之事,這應該能說明兩點。其一,劉、趙關係密切,正因為對趙雲的信任,劉備才會委以貼身警衛的重職;其二,劉備認為趙雲擅長格鬥而不擅長領兵作戰,故不讓他帶兵。
  長阪之後,本書上直接轉到劉備入蜀,而趙雲則被留在荊州,關於趙雲在赤壁大戰以及隨後的荊州攻略戰中的表現如何,只字未提。倒是裴注所引的趙雲別傳中記載著趙雲在荊州攻略戰後受封偏將軍,領桂陽太守,劉備入蜀時他出任留營司馬,並隨後與張飛一起“橫江截阿鬥”。但該別傳以史料而論並不嚴謹,所記載的多是與趙雲相關的逸事,真實性有待商榷。雖然前文有幾處引用了別傳中的記述,但在涉及到趙雲所立功績,受封官職等重大事件上,還是依從本書。
  劉備在蜀中的攻略中遇到頑強的抵抗,損失慘重,陷入進退不能的窘境,只得急招諸葛亮率領張飛、趙雲增援,此時趙雲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已經發生了改變,正從單純的貼身警衛而過渡為上陣搏殺的武將。乍看之下,這與文章前面的觀點有所矛盾,但其實不然。一方面,此時劉備已經有了自己的地盤,不再象以前寄人籬下時需要時時刻刻防備他人的暗害;另一方面,赤壁戰後劉備勢力急劇擴充,而身邊舊部下人數太少,新歸附的荊州人士又不放心將兵權交付給他們。相比之下,趙雲的忠誠是毫無疑問的,即使缺乏統兵的能力,但他的武勇始終是影響戰鬥結局的一個重大因素。因此,此後趙雲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或領兵作後備,或在他人的指揮下參加戰鬥。以入蜀為例,趙雲先是在諸葛亮率領下「溯江西上」,到江州後又領偏師「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避開了與劉璋主力的正面交鋒,始終沒有獨自與劉璋大軍交戰。蜀中平定後,趙雲以援軍之功受封翊軍將軍。
  這之後本書上對趙雲的記載又有很長時間的闕如,而趙雲別傳中倒是記載漢中戰役時趙雲與黃忠曾共同作戰,劉備東徵伐吳時趙雲被留在江州為劉備後援等事。單以史料而言,趙雲在漢中時遇曹操大軍,在營地被包圍的情況下以「空城計」嚇退曹操一事的真實性相當可疑;而劉備東徵前力諫劉備先魏後吳,以至於被劉備留在江州一事則較有可能。
  建興元年,劉禪登基後大行封賞,趙雲受封中護軍、徵南將軍,永昌亭侯等職啣,不久又晉升為鎮東將軍。這些封賞,應該和當時趙雲在蜀漢集團中的地位密不可分。蜀漢政權的權力其實是在原從集團、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三者之間共同分配的。劉備死後,原從集團中的元老級人物只剩下趙雲一人而已,而新皇帝登基後,為了安定人心,對三個集團的代表進行賞賜也在常理之中。
  原從集團的代表人物,趙雲這一特殊的身份在為他帶來了榮譽和地位的同時,也意味著他要卷入復雜的政治鬥爭之中。蜀漢軍制,分為內軍和外軍兩種,內軍由皇帝親自統帥,在建興年間,基本上為諸葛亮所掌控;外軍是劉備推行都督制的產物,其代表為駐漢中的魏延以及駐永安的李嚴。趙雲雖然身為鎮東將軍,但他並不屬於外軍之列,沒有都督的官職就是最好的證據。當然,如依本文的一貫論點,趙雲自身缺乏統兵才能,自然不會受封重要的都督職位。以此推論,趙雲應該屬於內軍編制。而這也符合本書記載的「五年,隨諸葛亮駐漢中」,即與諸葛亮同以內軍將領身份北伐。而正是這次北伐,標志著趙雲在內部權力鬥爭中的全面落敗,也意味著他政治生命的結束。
  建興六年,諸葛亮北伐,派趙雲、鄧芝領偏師出箕谷,吸引曹真主力,自己率大軍往攻祁山。肩負重任的趙雲在與曹真作戰中失利,被迫據險固守,直到終戰。回成都後,因此過被貶為鎮軍將軍,直至建興七年病逝,再無升遷。這段經歷看似簡單,但其中卻大有可以推敲之處。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是本書所記趙雲第一次獨自領兵與敵人大軍作戰,而所負的責任又相當重大。作為偏師,目的是與曹軍周旋,進可能的拖延其趕赴主戰場的時間,甚至還可以配合主力部隊對敵軍前後夾擊,其意義絕不能小視。就是這么一個關鍵的職位,諸葛亮卻偏偏派給了缺乏統兵經驗與能力的趙雲,這個戰略失誤,不在其誤用馬謖之下。
  其實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的表現有很多值得探討之處,不過這不在本文的範圍內,暫且擱置。這次北伐的直接後果,即是以諸葛亮為代表,融合了荊州人士以及新進益州人士的新荊州集團在蜀漢權力架構中站上了頂點,而原從集團和原益州集團逐漸趨向沒落。尤其是原從集團,唯一的元老趙雲從此一蹶不振,不久即病逝,勞苦功高的原從集團也就此消亡。
  趙雲雖然在最後幾乎是以一個政治鬥爭失敗者的身份病逝的,但他畢竟跟隨劉備多年,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加上曾經於亂軍之中救下劉禪,素為後主感恩。因而在他死後多年,蜀漢滅亡前的景耀四年三月,劉禪終於下詔追謚其為順平侯。這在趙雲別傳記載的劉禪詔書裏反映的很明顯:「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謚。」姑且不論該詔書的真偽,其中所敘的趙雲得以受謚的原因則不會有太大的偏差。其實,看一下趙雲所受封的謚號就可以大致明白對他所謂的蓋棺定論了:「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也就是說,趙雲獲此殊榮憑借的並不主要是戰功。也正因功績的不著,他才會成為蜀漢最後一批才追謚的宿將。
  另:其實陳壽對趙雲的評價就足以說明一切了:「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能想象灌、滕等人文物雙全的樣子嗎?
-------------------------------
趙雲是怎麼死的?一身是膽竟死在一根繡花針上
2016-06-28 由 歷史之迷 發表于歷史
趙雲是劉備的五虎將之一,在長坂坡一戰中,趙雲懷抱幼主衝破曹軍圍困,斬殺曹營五十四員大將士兵數百名,張合許褚徐晃張遼等十將敗走,被劉備稱作趙子龍一身是膽,在劉備的五虎將中,關羽死於剛愎自用,張飛死於小人,馬超英年早逝,黃忠中箭病死,唯有趙雲的死因鮮為人知,實際上,趙雲死於一根繡花針,那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書中描寫他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公元194趙雲初仕公孫瓚,三國演義中趙雲在磐河之戰解救了公孫瓚,並與河北名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在三國演義的記述趙雲是一名萬人敵的猛將,他一生中與他交手的名將並不多,所殺名將則更少。
趙雲之死
在三國演義的記述趙雲是一名萬人敵的猛將,他一生中與他交手的名將並不多,所殺名將則更少,就三國演義里提到的,在公元201年汝南與曹操軍作戰時斬殺「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覽,三十餘合戰敗「河北四庭柱」之一張頜。劉備初到荊州時,趙雲斬殺山賊張武,搶得的盧馬獻與劉備。公元207年趙雲斬殺來犯新野曹仁部將呂曠,並以十數合戰敗李典。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擊劉備至當陽長坂,劉備丟下妻子南奔,趙雲一面抱著幼主劉禪,一面保護劉備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倖免,後趙雲被封為牙門將軍。
在三國演義中當陽長坂是趙雲的成名戰,長坂坡中趙雲進出先後救出陷入敵陣的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殺夏侯恩奪得名劍青gang,斬殺曹洪部將晏明,夏侯dun部將鍾縉、鍾紳,唬退張he,力戰焦觸、張南、馬延、張(豈頁)四將,在曹操軍陣中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共斬曹營名將50餘員,當時曹操亦贊曰:「真虎將也!」。
諸葛亮對於智勇雙全的趙雲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借東風畢後就是依靠趙雲接應,那時趙雲射斷吳將徐盛船上篷索,也顯示出了他過人的射技。
劉備到東吳娶親時,諸葛亮也放心地將保衛工作交給趙雲,而趙雲也不負所托達成了諸葛亮的計謀,這也是與趙雲本身謹慎細緻的個性分不開的。
孫權為了奪回荊州所使用長使張昭的計謀,欲將劉備之子劉禪作人質換取荊州,「趙雲截江奪阿斗」更是他勇武與見識獨到之處。公元211年趙雲入川沿江西上江陽,與諸葛亮會師成都。攻克成都後,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
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因劫糧被魏將張賀、徐晃圍困,趙雲於漢水營前往接應,斬殺魏將焦炳,沖入曹軍重圍,戰退張賀、徐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趙雲救出黃忠,所到之處,無人敢阻。
趙雲死亡之謎
曹操見亦驚嘆:「昔日當陽長坂英雄尚在!」。後在漢水以拒曹軍,占得曹軍營寨,劉備贊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稱趙云為「虎威將軍」。公元223年,趙雲升中護軍、征南將軍,封為永昌亭侯,再遷為鎮東將軍。
公元225年,南蠻叛亂,趙雲、魏延為大將隨諸葛亮征討南蠻,趙雲斬殺三洞洞主之首金環三結。
在三國演義里趙雲於公元228年隨諸葛亮北伐,在鳳鳴山與西涼魏將韓德一家作戰,趙雲刺死長子韓瑛,刺倒四子韓琪,射死三子韓瓊,生擒二子韓瑤,後再刺殺韓德(滅門?),威震諸軍,而此時趙雲年已七旬。
三國志里公元228年趙雲與鄧芝與魏帥曹真對陣,兵少敵強,在箕谷失利,但由於趙雲召集部眾,固守陣地,不至大敗,撤軍後趙雲被降為鎮軍將軍。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因馬謖失守街亭而撤兵,趙雲、鄧芝斷後,趙雲抵擋郭淮,刺死蘇喁,殺退萬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騎,輜重等物,亦無遺失」。
公元230年,趙雲於成都病故,享年76歲,追諡為順平侯。在三國演義中縱觀趙雲一生,一世英名從未受挫,得善始善終,與他同為五虎上將的關羽、張飛則顯得不如他了。
趙雲怎麼死的
趙雲有二子,長子趙統,承襲父爵,官至虎賁中朗,督行領軍;次子趙廣,任牙門將,隨姜維出征,參加沓中之戰陣亡。
在整個三國時代,武藝最高強的將軍乃是常山趙子龍也。他身經百戰,從未失過手。有「打遍天下無敵手」之美稱。關羽厲害?對啊,是有點厲害,可是他中過箭傷。而趙雲在其征戰生涯里,卻從未受過一點傷,流過一滴血。而這一點,竟是趙雲死因真相。
某日,趙雲正在家裡洗澡,他老婆就幫他搓背,發現他年紀雖大,皮膚卻白嫩光潔。全身上下,竟沒有一點疤痕。他老婆很奇怪,便問道:「老公,你征戰那麼多年,竟然從來沒負過傷嗎?」趙雲傲然答道:「當然,我身經百戰,殺敵無數,可至今還未曾遇見任何人有這個本事讓我受一點點傷,流一點點血。「他老婆聽了,心中童心頓起,偷偷地到外屋拿了一根繡花針,又悄悄地掩回趙雲的身邊,調皮地說:「老公,我就有這個本領讓你受點小傷,流點小血。」說完,就在趙雲的手臂上輕輕地刺了一下。趙雲吃了一痛,驀見一滴鮮血從手臂上流出,頓時驚恐萬狀,臉上肌肉僵硬,呼吸困難。不多久,就被活活地嚇死了。
一代名將,今天竟死在自己最愛的妻子的繡花針下!這便是趙雲之死真相!嗚呼哀哉!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l8y38b.html
-----------------------------------------
趙雲(?-229年),字子龍,是中國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身高八尺,姿顏雄偉。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劉禪。歷任牙門將軍,偏將軍、領桂陽太守,翊軍將軍,領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鎮東將軍。箕谷失利自請貶為鎮軍將軍。故後追諡曰順平侯,是為永昌亭順平侯。[1]
陳壽在撰寫《三國志》的時候,將趙雲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的事跡合記成《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羅貫中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中又將該五人並稱「五虎上將」,廣為世人所知。
人生經歷
欲求仁主
初平二年(191年),諸侯互相征戰,公孫越助袁術與孫堅一同攻打周昂,中流矢而死。公孫瓚以其弟被殺歸罪袁紹,屯兵槃河並上書朝廷細數袁紹十項罪狀,號召諸州郡共同討伐,常山郡商議後推舉趙雲率領該郡義軍去投奔公孫瓚。
韓馥被迫冀州讓給袁紹,袁氏四世三公,聲名遠播。公孫瓚問趙雲:「聽說冀州的人都欲依附袁紹[2],為何你獨與他們不同,難道是迷而知返嗎?」
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未知誰是明主,民有倒懸之危,鄙州議論,要投奔仁政之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紹而投將軍。」趙雲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征討。
時任高唐令的劉備被襲,依附公孫瓚。公孫瓚與袁紹交戰,派遣青州刺史田楷佔據山東附近的土地,袁紹亦派數萬大軍前來爭地,公孫瓚便上表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派劉備助田楷抵抗袁紹,趙雲隨劉備軍出征,執掌著軍中騎兵[3]。兩人合作互留好印象。
後來,趙雲因兄長逝世,向公孫瓚請求回鄉服喪。劉備知道他此去便不會再回到公孫瓚身邊,因此握著趙雲的手不捨分別。趙雲向劉備辭別說:「終不背德也。」
建安五年(200年),劉備被曹操打敗而依附袁紹。趙雲在鄴城和劉備相認,感情好至同床眠臥,期間密遣趙雲招募數百名士兵,對外宣稱左將軍劉備部曲,趙雲從此追隨劉備。
平定荊州
參見:長坂坡之戰
建安五年(200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新野,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派夏侯惇、于禁領軍進攻,雙方戰於博望。劉備以伏兵計擊破曹軍,生擒敵將同鄉夏侯蘭,向劉備請命推薦讓成為軍正。
趙雲救主於長阪坡圖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再次派遣大軍南攻,劉表剛死,其子劉琮繼位,遣使者向曹操請降。劉備措手不及,率軍南逃江陵,不願放棄自願跟隨他的人民,每天僅能行走十幾里,曹操便派輕騎兵快馬追趕,一天之中追襲了三百里,終於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便丟下妻兒,僅帶著數十騎向南逃逸。當時有人對劉備說,趙雲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聞言便用手戟打那告狀的人說:「子龍不會棄我而去。」不久之後,趙雲果然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到劉備身邊。之後,劉備便任命趙雲為牙門將軍[4]。
赤壁之戰後,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江南之地。劉備任命趙雲為偏將軍,取代趙範,兼任桂陽(今湖南郴縣)太守。趙範有寡嫂名為樊氏,有國色之貌,欲將她許配給趙雲結親。趙雲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加以婉拒。有人勸趙雲接受,趙雲說:「趙範才剛投降,心意還未知。何況天下女子不少。」堅拒。後來趙範叛逃未受牽連。[5]
留守荊州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平定荊南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後,劉備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乃建議雙方結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乃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並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
劉備出征之後,孫夫人開始放縱驕傲,放任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道消息之後,認為趙雲為人威嚴、態度慎重,一定能加以整頓,因此特別命趙雲掌管內事。
孫權聽說劉備西征益州之後,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並叫她帶劉禪一起歸吳。幸得趙雲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並成功奪回劉禪,亦即著名的「趙雲截江奪阿斗」。
攻取益州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勢力,並召諸葛亮率軍入蜀。
諸葛亮率領趙雲與張飛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直到江州(今重慶),然後兵分兩路,諸葛亮、張飛走北路,趙雲則另領一軍走南路,從外水沿長江而上進至江陽(今四川瀘州)、犍為,最後在成都會合。劉備攻下成都之後,任命趙雲為翊軍將軍[6]。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議論勸劉備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反駁說:「從前霍去病曾說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何況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必須等到天下的亂賊都平定之後,才可讓眾人返回家鄉去種植桑梓,回歸故土去耕作田地,這樣才是正道。益州的人民是第一次遭遇到戰爭,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才能叫他們服兵役,納錢糧,也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便聽從趙雲的建議。
漢水之戰
參見:漢中之戰
成都武侯祠中的趙雲塑像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率軍進攻漢中,次年黃忠在定軍山打敗夏侯淵,斬其首,於是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先運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便領軍出擊,當時趙雲屬下的士兵也隨著黃忠一起出擊。
但是黃忠的軍隊過了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擔心的趙雲便帶著數十騎的小部隊出了兵營的圍柵,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結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趙雲才剛和敵人交手,敵人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
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的突擊曹軍士兵的陣列,且戰且退。曹軍雖然被趙雲擊散,但是仍憑藉數量優勢將趙雲包圍起來,趙雲便突圍並退入蜀軍的圍柵內,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圍柵內。此時曹軍已追至蜀軍的圍柵,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圍柵,見曹操大軍殺到,便欲閉門拒守。趙雲進入主營之後,卻下令大開柵門,然後令蜀軍偃旗息鼓[7]。
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卻。此時趙雲下令打響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蜀軍以弩箭射向曹軍,曹軍為之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讚歎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於是飲宴直到黃昏,軍中號趙雲為「虎威將軍」(非將軍名,只是外號)。
諫東征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之仇,趙雲上諫說:「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而且滅了魏國之後,吳國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斃命,但其子曹丕篡盜大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氣,先攻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魏國,反而先打吳國。而且與吳國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8]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並留趙雲都督江州。
章武二年(222年),劉備東征大軍與吳軍於猇亭爆發猇亭之戰,劉備大敗,由秭歸逃回永安(今四川奉節),趙雲乃進軍至永安以保衛先主,而吳軍已退卻。
北伐
建興元年(223年),後主劉禪繼位,因趙雲此時於永安防衛東吳,故將趙雲為中護軍,征南將軍遷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9]。建興五年(227年),在平定南中並和東吳結盟之後,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雲亦轉駐漢中。
次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取郿,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反擊,諸葛亮下令趙雲、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然而趙雲、鄧芝的疑軍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但兩人仍斂攏敗軍固守,一戍赤崖口,一戍赤崖屯田,意在持續牽制曹真所轄大軍於箕谷使其不得西顧。不料蜀軍主力因督軍馬謖自作聰明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而被魏軍找到破綻,遭張郃大敗於街亭,箕谷魏軍聞訊開始全力進攻,趙雲乃親自斷後,又燒燬棧道阻止曹軍的追擊,因此軍需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當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驚訝地說:「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 」鄧芝回答說:「趙將軍親自斷後,因此軍需沒有遺失,人員無亂,編制整齊。」當時趙雲軍中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將士,趙雲推辭道:「我軍失利,為何要賞賜呢?請將其物全入府庫,在十月的時候再給眾人做冬衣。」諸葛亮因此大為稱讚。
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亦自請貶為鎮軍將軍。
逝世與追諡
建興七年(229年),趙雲逝世,後主於景耀四年(261年)追諡他為順平侯。
蜀漢初期少給諡號,劉備在位時只有法正有諡號。劉禪時,諸葛亮、蔣琬、費禕三位宰相、寵臣陳祗以及由魏國投誠的夏侯霸等人先後得到諡號,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龐統亦被追諡,時為景耀三年秋九月。後主劉禪念及曾受趙雲保護,又於隔年春三月追諡趙雲。當時的輿論認為這是很大的榮譽。
家族
親族

據《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及裴松之引《雲別傳》注所載,兄長於趙雲效力於公孫瓚期間逝世。
子嗣
趙統:長子,趙雲死後承繼爵位,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
趙廣:官至牙門將,沓中追隨姜維戰死沙場。
趙氏:趙雲之女關平之妻,生關樾。記載於清朝地方志《江陵縣誌》。
歷史評價
陳壽:「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灌嬰)、滕(夏侯嬰)[10]之徒歟?」
劉備:「子龍一身是膽也。」
劉禪:「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聰,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忘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雲別傳》引後主詔曰)
姜維:「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楊戲《季漢輔臣贊》「征南厚重,征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唐朝大臣薛登上疏時引前代故事曰:「至如武藝,則趙雲雖勇。資諸葛之指撝;周勃雖雄,乏陳平之計略。若使樊噲居蕭何之任,必失指縱之機;使蕭何入戲下之軍,亦無免主之。將長於摧鋒,謀將審於料事。」(《舊唐書•薛登傳》)
賀遂亮:「標秀氣於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韓而高視,趙雲一身之膽,勇冠三軍;關羽萬人之敵,聲雄百代。捐軀殉國之志,冒流鏑而逾堅;輕生重義之(闕四字)而難(闕一字)心懸水鏡,鬼神無以蔽其形;質過松筠,風霜不能改其色。」(《大唐平百濟國碑銘》)
宋朝蕭常: 「雲雖虎臣。其所建明。通達國體。如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賜。赦吳而專事魏。有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納趙範之兄嫂。以遠同姓之嫌。律己之嚴如此。方時諸將。其最優乎。」」(《蕭氏續後漢書》)
朱黼論趙雲伐吳之諫:「可謂深切著明。知天下大體矣。」(《三國六朝五代紀年總辨》)
陳造論漢水之謀:「皆可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謂出死入生轉敗為功者。」(《江湖長翁集》)
程公許:「智勇絕倫,足以當一面。」
元朝郝經:「雲忠繾綣禦侮。始終不渝。為漢爪士。功烈志膽。曹樊之儔。雲尤識慮經遠。壯而不疏。每進忠益輙中。」
鄭元佑:「如趙雲之安民於蜀,亦豈宜以有限之屋共無窮之求。」(《鄭元佑集》)
鍾惺:「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獨名將而已。」(《史懷十七卷》)
范光宙:「然則雲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豈名將云乎哉?」(《史評》)
王士騏:「光明洞達,可為濫賞之戒。觀雲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將而已。」(《諸葛忠武侯全書》)
沈國元:「而趙雲之辭田宅請滅魏,皆有古大臣識量,寧得僅以以名將律之。」(《二十一史論贊》)
李賢:「智勇兼全。子龍可謂有古大臣之風。」(《明一統志》)
萬應隆:「趙雲以漢賊不可不討,故授以室而不顧,漢賊未滅一語,嚴於春秋,大哉即己溺天下之心也。」(《三峰史論》)
張溥論趙雲伐吳之言:「其明大義,斷大策,同於魯肅,然度先主不能聽也。」(《歷代史論》)
李紀:「(昭烈)用趙雲而取漢中,遣關羽而攻樊城。」(《詳註史略補遺大成》)
楊時偉:「子龍心貫金石,義薄雲天,不減關張。」(《狂狷裁中》)
葉山:「趙子龍所以艱難百戰而求先主也。然則舜之於堯;禹之於舜;皋陶稷契之於禹;伊尹之於湯;太公之於武;幸之幸者也。孔明之於劉禪;陸贄之於唐德;李綱趙鼎之於宋高;其有良工之苦心乎。」
徐奮鵬:「子龍不特渾身是膽。殆渾身是智。為三分之完人歟。」
王夫之:「迨猇亭敗矣,先主殂矣,國之精銳盡於夷陵,老將如趙雲與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餘民,承愚暗之沖主,以向北方,而事無可為矣。公故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敗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篤信羽者信公,聽趙雲之言,輟東征之駕,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時,連吳好以問中原,力尚全,氣尚銳,雖漢運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灑於許、雒,而徒流於猇亭乎?」(《讀通鑑論》)
沈一貫:「趙雲遇曹瞞而開璧,李廣值匈奴而反前,皆不足而虛示之有餘者也,卒以疑敵人之心,一因以破虜,一因以全師,益膽略過人哉。」(《百大家評註史記》引)
方孝孺:「夫昭烈至仁厚,孔明之忠順,固可以為君臣師表;而蔣琬、費禕、董允之治國,關、張、趙、馬之用兵,與夫諸葛氏之有瞻、尚,關氏之有彝,張氏、趙氏之有遵及廣,推其所由來,昭烈、孔明之事,蓋有出乎區區功業之外、成敗之表者。」
張萱:「趙雲,文鴦,出入萬眾,單槍匹馬,所向無前。」(《西園聞見錄》)
宋徵璧:「張遼、趙雲出入敵壘,使敵披靡,以英風猛氣自足懾敵,敵不敢害也,然非大將之道。」(《左氏兵法測要》)
清安溪先生李光地:「趙雲、張嶷不獨有將畧,其見事明決持重老成,實古重臣之選。」;「蜀漢雖小,年數不多,卻有可觀。人物之盛,亦不止一武侯,即如關侯對張遼言:「吾極知曹公待我厚,但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悖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何等磊落。趙子龍不受第宅,曰:「霍去病尚曰,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漢室未復,無所用此。」又謂「漢賊曹操,非孫權。」都中義理。張翼德釋嚴顏,奉之上坐而受教,何等風誼,受劉子初之侮慢而不怒,何等氣度,至後尚有蔣公琰、費文偉,即姜伯約亦有意思。朱子以正統歸之,允當。「熒惑守心」之說,渺茫不可知,惟以人道大義為定,方是正理。」;「灌摧項羽於垓下,滕脫孝惠於彭城,比於定軍當陽之事。」
清學者王複禮:「順平真儒將哉。其律己也嚴。接人也慎。其見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當陽救主,奮不顧身。漢水立功,威還似虎。語雲,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其順平之謂乎。」;「當陽之戰、孫夫人之歸,微子龍則後主將不免矣,故無論功烈才品逈出三國諸人之上。」(《季漢五志》)
清文史學者姜宸英:「趙關張及武侯之後。先後殉國。一時君臣相得之雅。奕世猷同。休戚千載。而下為之慨慕不已。」
盧弼《三國志集解》:「樊氏國色,而子龍不取,賢於關羽之乞娶秦宜祿妻去遠矣。」
計大受《史林測義》(論趙雲諫東征):「時則不愧諸葛忠武之大節。而有古大臣之風烈已。」
易佩紳《通鑑觸緒》:「雲固武臣之有本末者,而兼有儒臣體用矣。」
陳允錫《史緯》(論趙雲諫東征):「此策甚高,備不從以取敗,天不祚漢也。」
李景星《四史評議》:「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皆為蜀之名將,故合傳。」
乾隆:「使如趙雲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漢事未必無成。」
魏裔介《兼濟堂文集》:「倘用順平之言,舍孫權而取關中,秦隴響應,漢室可興矣。」
趙作羹《季漢記》(評分田之諫):「觀雲此議,得為治之本矣。」
朱可亭:「雲與關張及馬超黃忠。號五虎將。陳壽以其強摯壯猛。比於灌滕。」;「故孫臏減灶而虞詡增灶,趙奢增壘而趙雲開壘,虛實強弱之形,兵事固倏忽而異變也。」
林暢園:「以孫夫人之橫,但任趙雲、法正二人便足以制之,賢者之有益於人國如此。」
嚴如熤《三省山內邊防論》:「褒中棧道棧閣,用趙雲王平輩忠謹慎密,良將專司之。其意固有在也。」
陳淡野《相理衡真》:「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聖賢帝王之所效焉。山嶽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則焉。古夷齊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氣量,范文正公有濟世之德量,郭子儀有福量,諸葛武侯有智量,歐陽永叔有才量,呂蒙正有度量,趙子龍有膽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遠大之器。」
牛運震《讀史糾謬》:「趙雲別傳載雲從先主本末及辭賜田諫東征,皆卓然識大體。」
李澄宇《讀三國志蠡述》:「趙雲於長阪一役,抱後主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又孫夫人還吳,雲與張飛截江奪後主,此兩事至今赫赫在目,卒與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同獲美諡,有以哉。」
黃彭年《選將論》:「趙雲以數十騎遇敵,開軍門偃旗息鼓,勇在膽也。」
吳雲《兩罍軒尺牘》:「天性勇毅,身為大帥仍復親冒矢石,為士卒先,此趙順平,常開平之遺風。」
梅公毅:「為將之道,膽欲大而心欲細;膽大則勇,心細則智,所以能戰勝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敗塗地。三國時將材,可當此者,魏之張遼,漢之趙雲而已。」
三國志與雲別傳
趙雲在《三國志》卷三十六,蜀志第六卷「關張馬黃趙傳」有傳,由於蜀無史官[11],陳壽選擇史料又嚴謹,因此本傳中關於趙雲生平的記載僅有二百四十五字。 另外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補註了《雲別傳》的大量資料,其中記載了趙雲在求仁、秉公、忠君、慎行、論理、驍勇、受諡等各方面的事蹟,讓趙雲的生平得以較完整的呈現給後人,歷代的小說家、劇作家及說書人便是在此基礎上,創作出了許多精彩的民間藝術作品,描繪出令後世喜愛的常山趙子龍。
但亦有史學家認為《雲別傳》內容以史料而論並不嚴謹,所記載的內容皆是與趙雲相關的軼事,且與《三國志》本身有所矛盾,真實性有待商榷。清朝義門先生何焯指出,劉備於221年準備東征吳國時,由身為將軍的趙雲,而非身為丞相的諸葛亮勸阻劉備不要東征,不合情理;另外,蜀漢於228年第一次北伐,趙雲戰敗於箕谷後被貶,按常理,趙雲所帶領的部隊不大可能得到賞賜,而諸葛亮卻居然吩咐他分賜屬下餘絹,令人費解。故此他認為《雲別傳》是根據趙家家傳改編,語多溢美。然而,此類觀點並不多見考,並被一些史學者指過分疑古。
五虎將
歷史與演義的不同
歷史上,劉備於漢中稱王之時,分封關馬張黃為前、左、右、後將軍[12],趙雲則被封為翊軍將軍[13],而《三國演義》卻將此事改寫為劉備封關張趙馬黃為五虎上將。
劉備為漢中王時的封官 華陽國志描寫: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皆假節鉞。又以黃忠為後將軍,趙雲翊軍將軍。其餘各進官號。 說明在那段時期劉備的武將還是以這五人為首。這與之後陳壽的三國志蜀志六關張馬黃趙相呼應,也有可能是後來《三國演義》改寫為封這五人為五虎上將的原因。
因此有一種看法認為趙雲的地位其實不如關馬張黃四位將軍,甚至不如劉備在漢中時突然拔擢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的魏延,如知名的三國研究學者沈伯俊和易中天便支持此說法。雖則此說法較接近目前史書證據,但須注意的是依照此說法的話則相較於魏書,是否許褚或曹純之地位之於曹操也低於張遼、徐晃等將領,值得深思。
地位
對趙雲的地位有一種肯定的看法是:趙雲曾經擔任過的一個職位是中護軍,依東漢軍制,前、左、右、後將軍乃是負責統軍鎮守在外的戰略要地[14],而中領軍、中護軍則掌管禁軍,負責鎮守京城[15]。
依三國魏制,中護軍掌禁兵、總統諸將、任主武官選舉[16],因此趙雲的職務乃是負責統率蜀漢中央的武將與禁軍,並負責選拔武官,因此趙雲實際上的權力相當大。如同時期於曹魏擔任中護軍之職位者,如韓浩、夏侯玄、司馬望、司馬炎、司馬師、賈充等,皆為當朝之親信重臣,如根據魏史的記載,曹操寧可把韓浩留在自己身邊擔任中護軍,而不放他去都督諸軍、鎮守漢中,可見其地位不亞於一方之都督也[17]。
在司馬氏篡魏之前,一直長期把持魏國中央軍權,即是透過掌握中護軍這個職務之便,因此趙雲應是受到劉備皇室相當大的信賴,才能得到這個職位[18]。而依趙雲多次救主的表現看來,劉備的這種信賴亦是相當合理的,這也能解釋趙雲為何能多次面對劉備提出軍國方面的諫言。然而須注意的是目前大多證據都來自魏制,是否等同於蜀漢制度仍需更多的考據。
不過根據楊戲的《季漢輔臣贊》「征南(趙雲)厚重,征西(陳到)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裡面也明確寫出「統時選士」之敘述,與上述多點不謀而合,且楊戲為蜀國後期官員,理論上對於蜀國官職應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升遷之謎
由於趙雲本傳在平定益州至後主即位這段時間沒有其官職有變化的記載,給人一種趙雲長期沒有升遷的印象,於是有看法認為趙雲在劉備時期並未得到重用,如學者禚夢庵即持此一看法[19]。 但是有兩個有爭議的問題:一、趙雲何時成為翊軍將軍?二、趙雲是在何時成為中護軍、征南將軍?
《三國志》本傳中,趙雲是在益州平定時,「成都既定,以雲為翊軍將軍。」漢中戰後,劉備即漢中王位,封賞功臣,牙門將軍魏延甚至拔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卻不見趙雲官職有變化。有人藉此質疑《雲別傳》中記載的漢水戰,若非虛構,便是過於誇大溢美,否則趙雲沒理由沒被褒賞。但《華陽國志》記載趙雲是在劉備即漢中王時才升任翊軍將軍,就比較合理。
在《三國志》本傳中陳壽的記載為:「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這句話可以解釋為「建興元年時,趙雲由中護軍、征南將軍,進封為永昌亭侯,進遷為鎮東將軍」[20],也就是說,趙雲在建興元年前即已為中護軍、征南將軍。
由於蜀無史官,許多漢國歷史事跡都缺失[21],對照《雲別傳》也可看出陳壽對趙雲的官位職務變化的相關記載有許多的缺漏,陳壽可能無法確定趙雲是何時成為中護軍、征南將軍的,只知道該年他由中護軍、征南將軍,進封為永昌亭侯,進遷為鎮東將軍。
由於後主劉禪即位時是以封侯為主,同年的記載多如是,在《華陽國志》劉後主志中就有「建興元年夏五月,後主即位。……(略)……中護軍趙雲(註)、江州都督費觀,屯騎校尉、丞相長史王連,中部督襄陽向寵,及魏延、吳懿皆封都亭侯。(註:為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的記載。則趙雲在後主即位前應已為中護軍、征南將軍矣。不過需要更嚴謹的考古資料來證明。
民間藝術
清代安順地戲面具趙雲像
三國志平話
“ 趙雲使一條槍名曰涯角槍,天涯海角無對。「三國志」除張飛,第一條槍。 ”
《三國志平話》為元代新安虞氏所刊,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三國故事小說。
三國故事在中國流傳甚久,在李昉《太平廣記》的卷二百二十六有引用杜寶《大業拾遺記》的記載,其中就有六種三國傀儡戲的劇目;而晚唐李商隱的《驕兒詩》則有「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記載。即在隋唐時民間就已有表演與談說三國故事的風氣。根據《東京夢華錄》及《東坡志林》記載,北宋時就有專門「說三分」的說書人。宋、元、金的戲曲中,也出現不少三國的相關戲劇,其中已出現明顯的「尊劉貶曹」的傾向,因此屬於劉備一方的武將常被視為正義的代表[22]。
趙雲在《三國志平話》中登場時為袁紹之將,當時劉備失了徐州,與關張相失,欲向袁譚借兵以討曹操,袁譚久不能決,因此在晚上歸館之後,帶酒口念短歌一首,歌曰:
天下大亂兮,黃巾遍地;四海皇皇兮,賊若螻蟻。曹操無端兮,有意為君;獻帝無力兮,全無靠倚。我合有志兮,復興劉氏。袁譚無仁兮,歎息不已!
此時,西廊下有一將聽得玄德此歌,應聲而和曰:
我有長劍,則空揮歎息。朝內不正,則賊若蛟虯。壯士潛隱,則風雷未遂。欲興干戈,則朝廷有倚。英雄相遇,則扶持劉邦。斬除曹賊,則與君一體!
此將即為常山趙子龍也。
後來趙雲便以劉備為仁德之人,捨了袁紹跟隨劉備。之後劉備、趙雲聽說古城有一「無姓大王」,使一條槍丈八蛇矛,萬人難敵。劉備懷疑是張飛,趙雲便出戰「無姓大王」,硬戰六十合,趙雲氣力不加,敗回馬本陣裡來。劉備乃認出「無姓大王」果然就是張飛,兄弟相認。
當陽長坂一役,趙雲單馬入曹軍中,欲尋劉備家族,遇見糜夫人時,她右腹已受箭傷,深可見腸,在把阿斗託附給趙雲之後,於牆下身死。趙雲乃推倒牆,蓋其屍。之後趙雲懷抱阿斗南走,撞入曹軍軍陣,曰:「我於百萬軍中與主公救阿斗!」後有詩曰:
奇哉趙子龍,凜凜一心忠;先主敗荊州,家族又不從。一生不顧死,再入虎狼叢;
忠孝保弱子,敢當百萬雄。春秋有伍相,漢世有子龍;到今千載後,誰不仰高風?
趙雲血戰之後抱著阿斗終於見到劉備。劉備接過阿斗,擲於地上曰:「為辱子,幾乎折了吾之良將趙雲!」。至劉備平定益州乃恩封五虎將軍,將關公封壽亭侯,張飛封西長侯,馬超封定遠侯,黃忠封定亂侯,趙雲則封為立國侯,被世人稱為「蜀國五大將」。
《三國志平話》雖然文筆粗鄙,與歷史大勢不符處甚多,但已可看出《三國演義》的基礎。其中描寫古城會時,趙雲曾戰敗於張飛;當陽長坂一役,趙雲亦只射殺一將;恩封五虎將軍時,趙雲居於末位,對照明代《三國演義》中的描寫,可以明顯看出趙雲在民間傳說形象的提升。
三國演義
“ 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鎗,直取文醜。公孫瓚爬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醜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
《三國演義》為明人羅貫中所著,他將《三國志平話》大幅改寫,多以歷史史實為基礎,增加了元宋時說書話本和戲劇中的精彩部分,大幅擴充內容[23],使《三國演義》成為中國小說史上影響力深遠的巨著。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為趙雲塑造的形象,是一名威武雄壯、武藝高強、忠義勇敢、賢慈愛民的武將。
他一登場即和河北將領文醜大戰,救了公孫瓚,曾和多名三國將領對戰,衝鋒陷陣從來未嘗敗績,在長坂坡救阿斗時,連續殺死曹營將領十餘員,還奪得有名寶劍曰「青釭劍」。子龍的驍勇善戰,連敵人曹操都為之震撼,派曹洪問子龍之姓名,子龍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操知道後,想要捉子龍並降之,於是下令軍士不可放箭,但子龍還是逃回了劉備休憩處。智取桂陽時,更是展現了他過人的機智和出眾的謀略。隨諸葛亮弔祭周瑜時,因趙雲帶劍相隨,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將領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劉備去世之後,曹魏五路犯蜀,趙雲把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七十幾歲時仍為蜀軍前鋒,陣前斬殺被作者稱為『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漢中王時封趙雲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五位將軍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五虎將之名因此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國勇將代名詞。而趙雲又有許多機智應變、忠君為民的出色表現,因此在《三國演義》中的趙雲,其形象是文武雙全、近乎完美無缺的。
《三國演義》有贊趙雲詩曰: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衝開長阪圍,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應得顯神威。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昔日戰長阪,威風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鬼哭與神號,天驚並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衝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張。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留百世芳。
演義另寫道趙雲過世後,由趙雲的兩個兒子趙統、趙廣向皇帝劉禪報喪。劉禪聽聞趙雲過世,當場痛哭(比諸葛亮過世還悲傷),對趙雲的兩個兒子曰:「朕憶尚襁褓時,遭遇兵亂,因爾父所護乃全!」於是下令替趙雲厚葬之,再令趙雲之子襲承趙雲之位。
反三國演義
《反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民國時人周大荒,他自稱要「為一干英雄代造完成一統時局,為馬超、趙雲一時將領打抱不平,令其吐氣」,而將《三國演義》從徐庶收母信而歸曹操之後的情節完全翻案,改寫為《反三國演義》,並於1930年出版。
如周大荒所言,馬超、趙雲兩人成為全書主角,兩人一從北路、一從南路,分別掃蕩魏吳,最後一統天下。趙雲成為扭轉歷史發展的關鍵人物,不但救出徐母留下徐庶,還識破呂蒙白衣渡江之計,並與關羽一起夾擊許昌,會同蜀漢諸虎將擊敗司馬、東吳聯軍,改變了歷史走向。
也許是認為自古英雄配美人,周大荒還虛構一名武藝高超的西涼女將,馬超之妹馬雲祿,讓她嫁給趙雲,夫妻兩人一起作戰。
趙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SyiFn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