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灣

日本網友發現《80年前的地理課本》當時台灣從南到北都是田……
news.gamme.com.tw查看原始檔
大家知道自己住的地方以前是做什麼的土地嗎?又住過什麼樣的人呢?最近有位日本網友發現80年前的日本地理課本,裡面也包含各種關於台灣的地圖資料,這才發現台灣以前竟然從南到北有這麼多的農田,人口也不會像現在一樣過度集中在北部啊!說不定現在住的高樓大廈就蓋在以前的農村之上呢…… 原汁原味的內容在這裡   80年前日本使用的「外國地理」課本 日本地理學者田中啓爾曾經幫國家編寫國內外的地理課本,有位日本網友最近就發現他在昭和13年(1938年)編寫的「日本地理」課本對比現在的發展非常有趣…… 「這是昭和13年地理教科書的土地分區圖」 當時的台灣與朝鮮半島等地還編在「日本地理」的課程當中,而從這個分區圖可以看出當時台灣大部分都是灰色的「樹林」,其次是綠色的「水田」以及黃色的「旱田」和紫色的「果樹園」! 台灣的田地好多啊!!! 除了土地分區圖之外,教課書還附了人口密度圖…… 同一本教課書中的「日本人口密度圖」 這張圖片也可以看出台灣在這80年來的轉變…… 以前的人口沒有像現在一樣過度集中在北部? (⊙д⊙)好想看看這一本地理課本寫些什麼啊!
圖片來自:https://ameblo.jp/3yuchan9
大家知道自己住的地方以前是做什麼的土地嗎?又住過什麼樣的人呢?最近有位日本網友發現80年前的日本地理課本,裡面也包含各種關於台灣的地圖資料,這才發現台灣以前竟然從南到北有這麼多的農田,人口也不會像現在一樣過度集中在北部啊!說不定現在住的高樓大廈就蓋在以前的農村之上呢……
原汁原味的內容在這裡
80年前日本使用的「外國地理」課本
圖片來自:https://buyee.jp/item/yahoo/auction/e269998632
圖片來自:https://buyee.jp/item/yahoo/auction/e269998632
日本地理學者田中啓爾曾經幫國家編寫國內外的地理課本,有位日本網友最近就發現他在昭和13年(1938年)編寫的「日本地理」課本對比現在的發展非常有趣……
「這是昭和13年地理教科書的土地分區圖」
圖片來自:https://twitter.com/hongji86563161
當時的台灣與朝鮮半島等地還編在「日本地理」的課程當中,而從這個分區圖可以看出當時台灣大部分都是灰色的「樹林」,其次是綠色的「水田」以及黃色的「旱田」和紫色的「果樹園」!
台灣的田地好多啊!!!
圖片來自:https://twitter.com/hongji86563161
除了土地分區圖之外,教課書還附了人口密度圖……
同一本教課書中的「日本人口密度圖」
圖片來自:https://twitter.com/hongji86563161
這張圖片也可以看出台灣在這80年來的轉變……
以前的人口沒有像現在一樣過度集中在北部?
圖片來自:https://twitter.com/hongji86563161
日本網友發現《80年前的地理課本》當時台灣從南到北都是田…… - https://goo.gl/6CQwD8


台南麻豆電姬老戲院

電姬戲院就在眼前囉!
電姬戲院是由麻豆望族陳福德所建,開業於一九三七年,最初名為「電姬館」,是台南縣曾文區與北門區十二個鄉鎮中最早的戲院,總共二百八十多坪,九百多平方公尺,花費日幣兩萬五千元,是當時麻豆最大的建築。電姬戲院的規模在當時是屬於二級戲院,和台南的赤崁戲院相當。一級戲院台南才一家,就是延平戲院(前身是宮古座戲院)
電姬戲院建築上頭的三個圓框,分別寫著「電」、「姬」、「戲院」等四個字,至今清晰可見;兩側嵌有七隻石獅立體浮雕,象徵每週七天都放映電影,全年無休。
站在對街為它留影;走近、仰頭,想像當時戲院榮景。
電姬戲院建立時期約是戰後至民國五十年左右,恰好於電視出現之前,這十幾年的黃金時期,電姬戲院幾乎天天客滿,一個戲團檔期約10天然後再換另一團。那時的大夥身沒什麼娛樂,戲班特別多,好幾百團戲班,大家除了工作之外,看戲便是最大的娛樂。
舊時的售票口。上頭的時間與票價,似乎是曾有人到此取景而重新佈置後留下的...
電影方面,早期是無聲電影,再來是有聲黑白電影,爾後為七彩伊士曼彩色電影。初期演改良劇和默片為主,默片上演時由辯士解說劇情,生動解說方式吸引了許多有錢有閒的人前往觀賞,是麻豆當地主要的娛樂場所,演出戲碼以歌仔戲為主。光復後日本電影進來,當時是戲院的黃金時期,戲院都客滿,連舞台後的銀幕都有人看。
光復後改名「電姬戲院」,第一齣戲是上海拍攝的「山伯英台」,布袋戲、改良戲和台語片也曾興盛一時。一九六0年間,電視普及後,歌舞團表演的歌舞劇和脫衣舞曾使電姬戲院迴光返照,但仍敵不過電視的普及。
與現代街道比鄰而居的電姬戲院,在興中路上不顯得突兀,它就這麼一直與我們共存著。我們沒有遺忘它,但我們也沒有記起它
陳家的子孫眾多,現在也無法定言此處將會被永久保留,也可能會面臨到拆除的命運也說不定。只希望這風韻猶存的電姬戲院能被完善地保存下去...
(部分資料引用自南瀛總爺藝文中心)
※更多關於電姬戲院的照片(請點此)
※景點資訊※
名稱:電姬戲院
地點:台南縣麻豆鎮中山路112號
※台灣老戲院特輯※
《北縣。瑞芳鎮》愈夜愈美,九份老街、昇平戲院
[ 台南/麻豆 ] 故鄉故事。電姬戲院 @ 娜娜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8CaxCQ

640px-電姬戲院File:電姬戲院售票口.JPGFile:電姬戲院.jpg2017-11-17_101218  2017-11-17_1007512017-11-17_1008012017-11-17_1008092017-11-17_100823  


 

電姬戲院位於臺灣臺南市麻豆區中山路上,當地人慣稱為「電姬館」。該戲院落成於日治時期的昭和十三年(1938年),是由當地望族陳臣所興建,而目前該戲院已經歇業[1]。
據陳臣之孫陳昇揚表示舊稱「電姬館」中的「電」便是指「電影」,「姬」是從日文本義「公主」引申出「雍榮尊貴」之義[1]。
電姬戲院的創立由來是因為當地士紳考量麻豆只有上帝爺廟後的竹仔戲院,遂提出申請希望再成立一間戲院,但遭曾文郡郡守駁回,理由是仕紳們的財力不足以經營戲院,並點名只有陳臣[註 1]才有足夠的財力,於是仕紳們就拜託陳臣出面申請才獲准[1]。戲院興建約耗資25000日圓,分成250股,大多由陳臣父子與陳家親戚承攬[1]。
電姬館一開幕,陳臣便聘請專業經理管理,放映黑白默劇片[1],不過因費用偏高,所以顧客多為日本人[2],二次大戰期間一度歇業。二次大戰後,電姬館的經營改由陳臣三子陳福德接手,並於1949年改名電姬戲院,而在戲院除了上映過默片與黑白電影外[註 2],也曾上演過布袋戲與歌仔戲。後來電影業逐漸不景氣,戲院1960年代也曾做為歌舞團的表演場所[2],約於1987年歇業[1]。
1999年,導演張志勇拍攝電影《沙河悲歌》(原著七等生)時,曾以電姬戲院為背景[1]。
2007年,導演侯孝賢因應坎城影展60週年邀約各國導演拍攝關於電影院為主題之相關短片,執導坎城影展60周年紀念短片集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英文:To Each His Own Cinema 法文: Chacun son cinéma)之短片:The Electric Princess House - 電姬館,全片於電姬戲院拍攝,片中的軍人夫妻由張震與舒淇飾演。侯導並邀請老師父顏振發重出江湖繪製「秋水伊人」、「養鴨人家」等六十年代大型電影海報看板,讓電姬戲院重返昔日風華。
建築
電姬戲院是由陳臣聘請日本建築師所設計[1],正面有三個圓框,分別框著「電」、「姬」、「戲院」四字,而在其兩旁各有七個石獅浮雕,象徵著每週七天都在營業的意思[2]。而建築物裡面有兩層觀眾席,一樓可坐300人,而二樓則可容納100人。此外在戲院的舞臺下方,為了達到立體回音的效果,還埋有甕缸[2]。
註釋
移至 ^ 麻豆富商,與長子陳福牛經營「金聚利」,主要製品是化學肥料[1]。
移至 ^ 片源來自周天素的清水百代巡業團、自營播放(自行到臺北安排檔期)、童春華的華亮巡業團[1]。

2017-11-17_100020normal_729fac999c82cdb192cacd7aa8f741e92017-11-17_1003062017-11-17_1003152017-11-17_1003262017-11-17_1003382017-11-17_1003472017-11-17_1004012017-11-17_100448  

《南瀛學》電子報第115期〔學術文摘〕戲院—電姬戲院
摘自陳桂蘭、王朝賜著,《南瀛戲院誌》,台南︰台南縣政府,2009年3月,頁191-197。
前言
臺南縣目前仍保留完整的老戲院,以麻豆鎮的「電姬戲院」最受囑目。它的建築風格具獨特之美,風韻猶存,並將戲院藝術文化內涵體現而出,因而吸引了許多歷史界和藝術界的研究焦點,同時也是南瀛老戲院中相當重要的指標性建築。
B1-02a電姬館.jpg
▲電姬戲院剛興建落成時的樣子
創建年代及沿革
電姬戲院原名為「電姬館」,在日昭和13年(1938)興建,並由麻豆當地望族陳氏家族所經營,主要興建者為陳臣。「電」代表電影的播放,「姬」則代表日本的公主,寓意雍容華貴,「館」則是日本人對戲院的稱呼。所以電姬館所象徵的時代意義,是蘊含高雅時尚氣質的空間場所,並走在流行的尖端,引領戲院播放電影的先驅。
電姬戲院是由麻豆的陳臣所創建。他本白手起家,並擔著雜貨四處拍賣,生意穩定後並經營布店,並設有染布間。直到長子陳福牛與日本生意人合作,並替日本公司代理臺灣最有名的飼料用豆餅,又因接觸了三菱公司,並以肥料為主要銷售商品,於是陳臣於陳福牛在麻豆開設「金聚利」,且又擁有了土地資本,於是陳家就成為了日本三菱商事株式會社臺南州的總代理商。因為當時臺灣正大力推廣農業,使得肥料的需求量大增,而透過流動宣傳隊的廣告,使得「金聚利」的化學肥料家喻互曉,此外,陳家又還經營水泥、肥料、明治糖等民生必需品,因而陳臣的事業如日中天,並成為了麻豆富商之一,因而有了資本可創立電姬戲院。
日治時代,麻豆只有上帝爺廟後的竹仔戲院,當時部份地方上的士紳要再成立另一家戲院,於是提出申請,但遭到曾文郡郡守的駁回。他認為只有陳臣才有財力來經營戲院。因此,這些士紳就拜託陳臣出面經營戲院,而由於戲院的成本過高,其他士紳並負擔不起,因此最後股份皆由陳家人所承攬,最後戲院也就納入了陳家事業的版圖。
電姬戲院很幸運地逃過了二戰的戰火摧殘,民國38年,由於政府的排日情結,以將「電姬館」改名為「電姬戲院」。電姬戲院在戰後由陳臣的三子陳福德接手。他將戲院經營的有聲有色,人戲與電影皆具,為一種綜合性質的戲院。
1964年,白河大地震強烈震撼了南台灣,但「電姬戲院」很幸運地未遭到太大的損傷。經歷了數十年風風雨雨的侵擾,它也依然在麻豆老街上驕傲的矗立到了現在。
B1-02b陳臣.jpg
▲電姬戲院的興建者陳臣
B1-02c陳福德.jpg
▲戰後經營電姬戲院的陳臣三子陳福德
建築物特徵
由於陳臣事業龐大,無暇處理戲院的興建事項,因此建築方面是委託日本技師設計建造。當時日本建築風氣影響台灣建築甚巨,而由於日本建築師多留學於西方,並吸收歐化建築技法,因此西方之建築風格也影響了日本。電姬戲院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一方面採用歐化的仿巴洛克藝術裝飾建築風格,另一方面又融入了日式的圖騰與裝飾。建築本身運用了幾何線條,左右均衡對稱平衡,展現出了簡潔剛強的氣勢,以及摩登的意味與精神。
在結構方面,電姬戲院總共280多坪,900多平方公尺,並採用「洗石子」材質,以及綱骨的結構,而室內二樓則設有罕見的警察監視座席,舞臺下方還放置甕缸,以當作共鳴箱之用。
在裝飾方面,電姬戲院亦獨具特色。在外牆兩側,各有七個獅子、以及日本
福神與迴旋花紋的浮雕,並搭配了幾何鏤空的空雕花窗,點綴了與眾不同的草綠色調牆面。整體而言,建築的材料優質,結構又穩固紮實,裝飾亦相當漂亮,是當時麻豆最大的建築物。
B1-02g電姬戲院福神花飾.jpg
▲日本福神與迴旋花紋的浮雕
B1-02h鏤空窗.jpg
▲鏤空雕花窗
歷史見證及更易
電姬戲院才一開業,放映的是無聲默劇的黑白電影,迅速引來了如潮的觀眾,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台灣時有空襲,電姬戲院因而被迫歇業,直到二戰結束後,戲院才再度開放。當時戲院的片子來源有三—周天素的清水百代巡業團,自營播放電影片,以及童春華所負責的華亮巡業團。當時電姬戲院的客源是近悅遠來,戲院走道與舞臺擠滿觀眾,甚至觀眾還搶到舞臺布幕後,從反面倒著看電影,由此可看出當年盛況。
早期戲院的經營方式與現代戲院的經營方式相當不同。早期戲院需要設計廣告單來宣傳,如電姬戲院就曾設計上面蓋有「女神」的廣告單,以呼應「姬」—公主的意涵。另外,早期戲院還有所謂的「辯士」,即在戲院跟民眾講解電影大約的情節內容,可說是相當有趣。
B1-02j電姬戲院重生.jpg
▲電姬戲院的今貌
電姬戲院於1987年歇業,今日所見電姬戲院四字仍在牆上,但大門深鎖,屋後牆身任憑藤蔓肆意蔓延,難掩歲月的痕跡。僅管如此,電姬戲院仍有機會繼續被加以運用,如1999年張志勇導演拍攝作家七等生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沙河悲歌」,就是借用了電姬戲院當作場景;2007年,侯孝賢拍攝坎城影展宣傳短片〈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亦是將電姬戲院重新裝潢,以重返榮耀之光景。由此可見,電姬戲院可說是南部非常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戲院。
結語
電姬戲院雖然已歇業,但有心要重振電姬戲院之士,例如臺南藝術大學的林信誼老師等,皆希望電姬戲院能夠再展風華。如此漂亮的文化資產,若能妥善規劃,必能使老戲院枯木逢春,並使南瀛戲院的歷史發揚光大。
《南瀛學》電子報第115期〔學術文摘〕戲院—電姬戲院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學部落格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dExxSZ


台南百年戲院重見光明!中正路的「戎座戲院」、「赤崁戲院」
台南百年戲院重見光明!中正路的「戎座戲院」、「赤崁戲院」~ - 倫敦男孩の台南美食旅遊記事 https://bit.ly/3kLMwoT
戎座戲院在1915年風光開幕,位置正是現今中正路的黑橋牌香腸,這棟建築物迄今有超過100年的歷史,前陣子黑橋牌香腸展開翻修工程,讓原本優美、被掩蓋的建築原貌,終於重見天日,還原當年最風華、璀璨的模樣!
「戎座戲院」位於現在中正路與國華街的路口處,之前分享「回顧台南百貨系列-千大百貨公司」時有介紹到,當年的宮古座、世界館、大舞台、戎座,併稱台南四大戲院。
戎座戲院在1915年開幕,因經營問題,在1946改名赤崁戲院,直到1961年才結束營業,為長達半世紀的劇院生涯畫下句點。
▲早期赤崁大戲院街景(圖片由網友Thomas Wen J. Chen提供)
隨著台南中正路商圈的起伏,戎座戲院的原址幾經更替,現代的商家進駐營業,當年典雅的外觀,便逐漸被招牌、帆布和廉價的板材給覆蓋住,絲毫不見當年的樣貌。
從2008年的老屋欣力開始,不論是政府、財團、民間,都越來越重視保留老建築的原貌,尤其近三到五年,明顯可見有許多特色小店,都是建立在賦予老屋新生命的基礎下進行的。
繼前陣子的「寶美樓-多那之咖啡」之後,很開心又有百年歷史的建築,可以褪下現代外衣,重現最初、最樸實的風貌。
仔細和老照片對比一下,雖然有許多細節和以往已經不大相同,不過整體的韻味猶存,令人期待翻修完工後的模樣,敬請期待~台南百年戲院重見光明!中正路的「戎座戲院」、「赤崁戲院」~ - 倫敦男孩の台南美食旅遊記事 https://bit.ly/3kLMwoT
▲當年戎座戲院照片(圖片轉載自臺灣老戲院文史地圖)
黑橋牌香腸中正店(原戎座戲院、赤崁戲院)
黑橋牌香腸中正店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20號
營業時間:10:00 – 21:00
電話:06 – 2295248

20201118180105_7220201118180110_7920201118180111_3020201118180105_72 (1)20201118180108_10020201118180109_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