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禪老祖鬼谷仙師廟/元始天尊說神農五穀真經/諸葛孔明的前世正是鬼穀子,而他的上一世正是姜子牙,可謂三代轉世,一脈相承/弟子以蘇秦、張儀、孫臏與龐涓四人最為有名/「王禪老祖鬼谷仙師廟」是「竹東摸手先生」劉逢清為報答仙師聖恩,獨資興建,在寺廟登記完成後,成立「財團法人王禪老祖鬼谷仙師」,將寺廟所有的動產與不動產,圓滿歸還給仙師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KhXWY1

韋皋/玉簫女兩世姻緣-《兩世姻緣》/中國第一個女「校書郎」 薛濤的愛情故事/樂山大佛即由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年)凌雲寺的海通和尚發起造像,直到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才由韋皋完成,歷時 九十年。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vPXpKj

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大臣姜皎-官至秘書監,封楚國公。善畫鷹烏。杜甫有《姜楚公畫角鷹歌》/姜皎之子姜慶初-唐朝秦州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唐玄宗的駙馬/韋堅+韋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v56Mmt


 

003kEaHCgy6U0qe12It65&690

姜子牙封神轉世三千年,神州國神機妙算演神局 
在華夏神州光輝燦爛的歷史畫卷中,曾經出現了很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也出現了很多的聖人、賢人,雖然這些人數不勝數,但唯獨一類人卻並不常見,甚至是這個世界上最稀有的品種。這類人,我們稱之為神人。何為神人?通曉天機,擁有像神一樣本事的人。這種本事就是:洞徹天機、 經天緯地、神機妙算、未卜先知…… 如果有人比較熟悉神州歷史的話,在神州歷史的這條長河裡,中國祇有六個神人,六個通曉天機的人。這六個人分別是:西周開國元勳—— 姜太公,戰國不老的傳說—— 鬼穀子,漢朝首席功臣—— 張良,三國第一謀臣—— 諸葛亮,大唐第一軍師—— 徐茂公,以及元末明初的神算軍師—— 劉伯溫。這些神人是與明君是相輔相成的,可謂明君與神臣:姜子牙與周文王,劉備與諸葛亮,劉邦與張良,李世民與徐茂公,朱元璋與劉伯溫,毛澤東與周恩來等,而姜子牙與周文王的相輔相成,伐商滅紂統一華夏則開創了華夏神州歷史的明君與神相的典範。
[轉載]姜子牙封神轉世三千年,神州國神機妙算演神局
1 、姜子牙(約公元前1156 年— 約公元前1017 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道號飛熊。商朝末年人。出生地據說是在今河南省新蔡縣(城西關外的古蔡城遺址據說就是古呂國的都城)。姜子牙後輔佐了西周王,稱“ 太公望” ,俗稱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 太師”(武官名),被尊為“ 師尚父” 。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 百家宗師” 。
2 、王詡(公元前400—— 公元前320 年):又名王禪、王通、王利,號玄微子,民間稱為王禪老祖,自稱鬼谷先生。“ 鬼谷” 之名, 由其出生地或隱居地( 今河南登封縣內的歸谷山) 而得, 因“ 歸谷” 亦習稱為“ 鬼谷”, 故得其名。因終其一生隱居(至於為什麼如此,本文後面將會交代)鬼谷洞, 神秘至極, 故有鬼穀子之稱。鬼穀子博學多藝,既通曉自然宇宙地理,又會達算術陰陽八卦!是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人類有史以來培養奇才偉人最多的祖師級人物!
3 、諸葛亮(181 年- 234 年),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 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4 、劉基(1311 年-1375 年),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明洪武三年(1370 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儘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 吾之子房也。” 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5 、周恩來(1898 ~1976 ),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淮安。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他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來同志的卓著功勳、崇高品德、光輝人格,深深銘記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
以上歷史上的著名神秘的五個人物之間,他們究竟有什麼神秘的關係?當我們的眼光不再局限在商周的薑子牙時代,當我們的眼光進行跨越三千年的“觀复”,是否可以發現某些驚人的一脈相承的東西?古今中外有春秋,世界烽火起戰國。神機妙算天地間,自有神人演神局。
在華夏神州的歷史傳統文化中,不管是佛家、道家還是各種修煉法門,都承認輪迴轉世,古代很多傳說也都提到過輪迴轉世。輪迴轉世是否存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很多人都隱隱約約的記得自己的前世,有的多有的少,但是都是真實的。當然我們更關心自己的前世和名人的前世與轉世。
人生經歷的轉世全息重演,歷史神局的反复再現: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周恩來四人的人生經歷是不是很相像?他們都為開國出謀劃策而建功立業,都是輔佐皇帝 / 領袖總理百政的最高行政官,都是皇帝/ 領袖的首席將相軍師,都有神機妙算的神奇傳說:姜子牙用奇門遁甲幫助周武王建立了周朝;諸葛亮用奇門遁甲幫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諸葛亮著名的《八陣圖》便是其據奇門之理所造,《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施法術、借東風所用的也是奇門之術;王禪老祖的弟子徐茂功用奇門遁甲為李世民統一河山;元末劉伯溫運用奇門遁甲為朱元璋建立大明江山;近代的周恩來總理據傳是佛門皈依弟子,其皈依師父是現代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周恩來還是共產黨內難得一見的“武林高手”,其武術授業恩師竟然是足可與津門大俠霍元甲比肩的韓纂俠,周恩來曾在黃埔軍校講授奇門遁甲,用兵如神的毛澤東則更是靈活運用奇門遁甲的偉大神手,。。。。。。
他們之間的生卒年代的“五百年”巧合:當然,這個五百年僅僅是個大約數,而非精確數。他們中的有些人的生卒年月與地點目前都存在不少的爭論,雲遊導師只是根據網絡“大數據”進行初步的簡單推算,看看他們之間的出生年代的關係究竟如何?姜  子牙之後707 年(1107-400=707 )王禪出生,王禪之後501 年(320+181=501 )諸葛亮出生,諸葛亮之後512 年[746-234=512] 韋皋出生,韋皋之後506 年(1311-805=506 )劉基出生,劉基之後523 年(1898-1375=523 )周恩來出生。 “五百年前一家” 是句婦孺皆知的俗語,五百年必有王者興,這個思想流傳到後世,有很深的影響。由堯舜至湯五百年,由湯至文王五百年,由文王至孔子五百年...... 從朱元璋到洪秀全剛好五百年。由此看來“五百年世道一更”和“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 的神機預言就好像有神人在演神局一樣,“五百年間出聖君,周流天下賢良輔”。這就是超科學的歷史規律和神秘的歷史格局之迷。
[轉載]姜子牙封神轉世三千年,神州國神機妙算演神局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他們之間突然出現了一個好像不怎麼出名的人物韋皋?韋皋是何許人也?下面就由雲遊導師來插敘這個韋皋的生平簡歷吧。
韋皋(746 年—805 年):字城武,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唐代中期名臣,韋元禮七世孫,韋賁之子,出身京兆韋氏,排行二十三。代宗廣德元年(763 年)為建陵挽郎。大歷初任華州參軍,後歷佐使府。德宗建中四年(783 年)以功擢隴州節度使,興元元年(784 年)入為左金吾衛大將軍。貞元元年(785 年),韋皋出任劍南節度使,在蜀二十一年,和南詔,拒吐蕃,累加至中書令、檢校太尉,封南康郡王。順宗永貞元年(805 年)卒,年六十,贈太師,諡忠武。《全唐詩》存其詩三首。
古籍《宣室志》中就記錄了諸葛亮轉世韋皋的神奇身世:韋皋是中唐德宗時的名臣,他出生的時候就非常神奇。家裡給他辦“洗三”(雲遊導師注:這是中國古代誕生禮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儀式。嬰兒出生後第三日,要舉行沐浴儀式,會集親友為嬰兒祝吉,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兒”)時,擺宴席請了很多高僧來為小寶寶祈福祝壽。有一胡僧不曾為韋家所請,自己登門受供,韋家的僮僕,對這位不速之僧,既嫌他面貌醜陋,又感到多他一個齋供的預算,所以很不高興的另外給他獨自設了一席,菜飯也粗糙無味,可那胡僧毫不介意。大家都吃過齋以後,韋家抱出小寶寶,請法師們為其祝福。那胡僧起座搶前一步,問小寶寶:“君侯別來無恙乎?”說來也奇,小韋皋似乎聽懂了胡僧的話一般,直對著他笑,大家都很驚異。韋父問道:“這孩子才出生三天,您怎麼問他'別來無恙'呢?”胡僧說:“此非檀越所知。”韋父一再追問,這個胡僧才說:“這孩子是諸葛武侯轉世,武侯為蜀國丞相,蜀人受其教化惠賜。他這次轉世,是要庇護蜀地的。我當年與他關係很好,知道他這次轉生到您家,所以不遠千里來見他一面。”後來韋皋的人生經歷果如胡僧所言。
關於姜子牙的轉世: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縱觀太公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為最,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週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姜子牙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周朝從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個聖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來輔助周國實現滅殷興周的任務,所以稱太公為“太公望”,到武王執政時,又以“師尚父”相稱,尊寵權貴無以復加。文王所命太公為“太師”,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長官,既主軍,也問政。時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之言,足見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姜子牙治國,確立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治國方針,在齊國數百年的發展史上,代代相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齊文化的歷史地位。
據說姜子牙曾在崑崙山學道,後奉師命下山助週滅商。當年,姜子牙在蟠溪釣魚的時候,周文王訪賢,碰到姜子牙,君臣問對,頗為相得。文王遂請子牙出山。並騰出自已的車駕請姜子牙坐,而文王則親自替姜子牙拉車,子牙公也不客氣,大咧咧往車上一坐,任由文王拉,文王嬌生慣養,拉了一段就沒力氣了,本不想再拉,誰知子牙居然不依不饒,讓他再拉一段,文王無奈,又走了數步,實在走不動了。讓手下軍士來拉。此時子牙方道:“ 你替我拉車八百零八步,我保你周朝八百零八年。”文王一驚,要再拉幾步,卻被子牙阻止,言道天數已定,再難更改。後周朝果然延續了八百多年(東西周一塊算)。
姜子牙在滅商之後又奉師命發榜封神。封神之後,姜尚本想回崑崙成仙道,元始天尊對他說,他根骨太差,讓他轉世重修,並親口許了大羅神仙之位,元始天尊本身就護短,又因為姜子牙封神對本教有大功,故特意讓人傳話到地府,姜尚轉世須聰明絕頂有九竅玲瓏心才可以轉。雖是好意,姜子牙卻倒了大霉,在他經過北海的時侯,因為念舊之情復發,突然就想到了要去探望被禁制在北海之眼的申公豹,經過幾番寒暄之後,姜子牙洩露自己正在等待轉世的“天機”,又被詭計多端的申公豹給算計了。姜子牙轉世投錯胎入了七竅玲瓏心的王禪,而九竅玲瓏心的奇人則一直等到春秋戰國時期才出現,這個人就是孫賓孫賓後來雖然做了王禪的徒弟,卻也被王禪給算計了,因為申公豹的詭計,使得孫賓慘變孫臏(受臏刑),這就是計中計局中局,究竟誰在演神局?
鬼穀子(公元前400—— 公元前320 年):姓王,名詡,又名王禪、王通、王利,號玄微子,別號鬼谷先生,又號鬼穀子。王禪老祖/鬼穀子據傳天生就是七竅玲瓏心,他就是姜子牙的轉世,鬼穀子本人的身世在歷史上被賦予了很多神話色彩,他也知道自己的來歷。鬼穀子隱居鬼谷,四處探尋九竅玲瓏心者,於是鬼穀子廣收弟子,鬼穀子是當時最富神秘色彩的人物,因為他既是隱者,卻又天下聞名,畢竟鬼穀子的前世是姜子牙,今世的師父又是地仙之祖,自然厲害。終有一日,兩個年青的後生來鬼谷求教,鬼穀子抬眼間登時看出此人便是擁有九竅玲瓏心的人,不由上下打量了一番這個少年,只見這少年生得果然是英俊非凡,眉清目秀,根骨極佳,雖未修行,舉手投足間卻透著瀟灑飄逸,比起自己勝卻無數,再看自己,不由嘆息,看著這個年青而剛毅的少年道:那少年垂首恭敬道:“弟子姓孫名賓。”鬼穀子見到這孫賓,心願便已了,他本不想收他為徒,孫賓使自己不得入仕,恨的牙根直癢呢,可是轉念又一想,我倒要看看這九竅玲瓏心究竟有何本事,轉眼一看,同來的還有一個人,便笑著問道:“你又叫什麼名字?”那人答道:“晚生龐涓,特來拜會老師。”鬼穀子細細算計,不由心底一樂,果然一物降一物,自有天數,孫賓雖是九竅玲瓏心,龐涓卻是青丘山轉世來的,那青丘山也就是封神之時蘇妲己那群狐狸精的府邸,其祖先是挖過比甘七竅玲瓏心的,七竅靈瓏心都挖過,九竅靈瓏心想必也挖的得 總之,這兩個人鬼穀子都決定收了,只是決定是決定了,卻也要試試這二人的本事,於是,鬼穀子說:“你們既想拜我為師,我卻也要看看你們二人有沒有這種資質。如今你們二人誰若能讓我走出洞外,我就收誰為徒。”龐涓素來狡詐,心道:這有何難?於是便說道:“師父,外面紅日映的人厲害,請師父看看是怎麼回事?”鬼穀子卻如老僧入定般紋絲不動,龐涓看一計不成,心又生計道:“師父,洞外千年鐵樹開花卻是何故?”龐涓雖是誤打誤撞,不料原來這鬼谷中卻真有一棵鐵樹,只是這鬼穀子本就善算,當然知道這鐵樹開花還未到時節。孫賓衝龐涓一笑道:“看我的。”龐涓知這孫賓心中有計,尷尬地笑了笑,只見孫賓對鬼穀子恭敬道:“師父,您早有準備,弟子自然不能將您騙出洞去,不過,你若在洞外,我卻能將您騙進洞內。”鬼穀子在洞內聽聞孫臏竟如此誇下海口,不禁暗想:此子能有何本事,能將我逛入洞中。他本就想試探九竅玲瓏心之才,當即哈哈笑道:“好,我就允了你。”話畢,鬼穀子大踏步走出洞外,剛剛站定,只見孫賓深施一禮微微笑道:“師傅,我把您誑出來了。”鬼穀子頓時恍然,心下不敢對這孫賓小覷,此子權謀卻不在自己之下。自此以後,鬼穀子便開始教兩人兵法,但只教孫賓兵法的基礎,卻傳那龐涓兵法韜略,可謂用心良苦。卻不料這九 竅玲瓏心者,確實聰明絕頂,一點便透。孫賓鋒芒太露,姜子牙心下不服,而且姜子牙知道自已若入仕必會死於此人之手,但他又不能將孫賓如何,因為這九竅玲瓏心者乃是千古難得一見的好根骨,身後必定是有後台,鬼穀子不敢輕易出手,於是鬼穀子將平生絕學悉數傳給龐涓,不僅狠辣非常,且極為實用。因為傳授不同,龐涓所學自然遠勝於孫賓,但鬼穀子卻常說龐涓不如孫賓,此正是鬼穀子為龐涓和孫賓做的結,使其成為天生宿敵。孫賓本以為鬼穀子會傳他什麼兵書,可是鬼穀子什麼也沒給他,孫賓無奈只得跟隨使者下山,到了魏國,龐涓果然問起師父託他給的兵書一事,孫賓老實,就直言師父並沒有給他什麼兵書,這可惹怒了龐涓,心道,必是這孫賓私藏了兵書。於是便與孫賓交惡,論資質,龐涓是拍馬也追不上孫賓,但龐涓此時為大將軍,掌兵符,統領魏國兵馬,便逼迫孫賓交出兵書,孫賓哪有什麼兵書,於是這龐涓便屢屢刁難孫賓,更把孫賓的膝蓋骨都給搞沒了,落了個終身殘疾,自此取名孫臏。此時孫臏雖然一直處於下風,可姜子牙卻不曾料到孫臏是孫武的後人,更是對孫武的孫子兵法了若執掌,由此可見孫臏的後台之硬,竟給了孫臏如此身世。隨著時間推移,漸漸自已總結了孫子兵法名,在其之上又悟出了一套兵法——孫臏兵法,後與龐涓屢次交兵,最後更是將龐涓數次擊敗,在馬陵道上將其亂箭射死,卻也正應了那句遇馬而卒。與孫賓交惡,論資質,龐涓是拍馬也追不上孫賓,但龐涓此時為大將軍,掌兵符,統領魏國兵馬,便逼迫孫賓交出兵書,孫賓哪有什麼兵書,於是這龐涓便屢屢刁難孫賓,更把孫賓的膝蓋骨都給搞沒了,落了個終身殘疾,自此取名孫臏。此時孫臏雖然一直處於下風,可姜子牙卻不曾料到孫臏是孫武的後人,更是對孫武的孫子兵法了若執掌,由此可見孫臏的後台之硬,竟給了孫臏如此身世。隨著時間推移,漸漸自已總結了孫子兵法名,在其之上又悟出了一套兵法——孫臏兵法,後與龐涓屢次交兵,最後更是將龐涓數次擊敗,在馬陵道上將其亂箭射死,卻也正應了那句遇馬而卒。與孫賓交惡,論資質,龐涓是拍馬也追不上孫賓,但龐涓此時為大將軍,掌兵符,統領魏國兵馬,便逼迫孫賓交出兵書,孫賓哪有什麼兵書,於是這龐涓便屢屢刁難孫賓,更把孫賓的膝蓋骨都給搞沒了,落了個終身殘疾,自此取名孫臏。此時孫臏雖然一直處於下風,可姜子牙卻不曾料到孫臏是孫武的後人,更是對孫武的孫子兵法了若執掌,由此可見孫臏的後台之硬,竟給了孫臏如此身世。隨著時間推移,漸漸自已總結了孫子兵法名,在其之上又悟出了一套兵法——孫臏兵法,後與龐涓屢次交兵,最後更是將龐涓數次擊敗,在馬陵道上將其亂箭射死,卻也正應了那句遇馬而卒。
鬼穀子生平博學多藝,既通曉自然宇宙地理,又會達算術陰陽八卦!是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人類有史以來培養奇才偉人最多的祖師級人物!鬼穀子在人世間這一呆便又是五百年,五百年間,鬼穀子也沒有閒著,見到資質好的便收為弟子(雲遊導師注:我們都說孔子門人三千,但真正有名可查的只有七十二賢人。其中真正有所大作為者也不過二三。然而鬼穀子的徒弟眾多,在戰國時期,屢屢登上歷史的舞台,左右著歷史的方向,如:龐涓、孫臏、蘇秦、張儀、商鞅、毛遂、甘茂、樂毅、范雎、蔡澤、鄒忌、酈食其、司馬錯、蒯通、黃石、公孫衍、李牧、魏僚、李斯、李靖、魏徵、房玄齡、徐福等一干記名與不記名弟子,他們對中國歷史的進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鬼谷門人遍布各地、風雲一時,個個都建立了不朽之功業:龐涓遇羊而榮,孫臏逢戰不輸,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做秦國宰相;還有商鞅李斯,一個為孝公改革變法,一個助始皇一統山河!至於後來東渡尋仙的徐福,據 則成了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如今日本民間遍立廟堂朝拜,不少日本人甚至公開聲稱自己就是徐福後代,並留有家傳徐氏族譜可供閱覽。。。。。。 ),也時常云遊四方,這一晃便又過了五百年,鬼穀子終於等到了這個意外之喜--------- 九竅玲瓏心!天生就有九竅玲瓏心的奇人是數千年也未必有一個,不想只過了五百年便應運而生,是天事還是人為?也許只有聖人知道,而此時正值那個神魔亂舞的亂世東漢末年——三國。
九竅玲瓏心應運而生,不錯,諸葛孔明的前世正是鬼穀子,而他的上一世正是姜子牙,可謂三代轉世,一脈相承。也正是因為前世的種種機緣,所以諸葛亮才有了鬼神之機,神鬼之策。而且諸葛亮的儀表極為不俗,風流倜儻,這也正是因為其是奪天地之大造化的九竅玲瓏心。
相傳, 諸葛亮在水鏡先生司馬徽門下修習仙道,諸葛亮獨自修行了些許年,道果雖有精進,畢竟無人指點,再難有所寸進,後聽同道中人言,南漳有處水鏡莊有位水鏡先生收弟子,此人道法高深,通曉奇門遁甲排兵布陣之術,但其收徒頗講究因緣,諸葛亮便去南漳尋訪。在白馬澗終得知水鏡莊的所在,原來這水鏡先生不是別人,正是地祖之仙鎮元子,故而諸葛亮覺得眼熟,九竅玲瓏心者果然非同凡響,遠勝當年的鬼穀子。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讓諸葛亮大為感動,更兼看到劉備的兒子劉阿斗確是真龍轉世,(阿斗的龍魂雖然給趙雲弄跑了,但必竟有真龍之形),遂傾力相助。但當時劉備的情況實在是太慘了點,可謂上無片瓦,下無立錐,諸葛亮也急眼了,仗著自己身有大功德,不怕報應,是什麼計策毒辣,就用什麼計,三國裡面諸葛亮可以說是最毒辣,最不擇手段的,什麼火燒博望,火燒赤壁,三氣周瑜,一直到最後火燒藤甲軍。直到燒完之後,看到慘不忍睹的景象,諸葛亮才醒悟過來,自己過了頭了,就算再大的功德也難抵滅人種族的大錯,不但把自己以前的功德折了個乾淨,還折了數十年陽壽,這也是為什麼最後老諸葛亮火燒司馬一家,天降大雨以及最後為自己延壽,魏延踢翻七星燈的原故,殺人太多陰鬼索命啊。。。。。雖然諸葛亮最後明白了,但為時已晚。只落的個“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下場。(諸葛亮的《馬前課》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幾部預言之一,這部預言非常簡潔明了,只有十四課,每一課預言一個歷史時代,而且每一課都按順序排列。每一個歷史時代過去後,人們回頭一看就會發現諸葛亮的預言驚人地準確。)
諸葛亮因為傷了太多的陰德,所以還是不能成仙,無奈500 年後再轉一世成為韋皋。韋皋成年後,以建陵(唐肅宗陵)挽郎入仕,後在涇原兵變時平叛有功,授御史大夫、隴州刺史,置奉義軍,拜節度使。唐德宗還都後,召他為左金吾衛將軍,不久升遷為大將軍。貞元元年(785 年),韋皋被委任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應了那胡僧的預言,成為蜀地的守護者。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總共擊破吐蕃軍隊四十八萬,擒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一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和韋皋同時代的武將幾乎無人能出其右。韋皋保境安民,功在社稷,澤及蒼生,深得蜀人愛戴,以至蜀人見到他的遺像都會拜祭。永貞元年(805年)八月,韋皋突然去世,被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歷史的畫卷又翻過了500年,九竅玲瓏心再次應運而生,諸葛亮的轉世韋皋再次轉世成為劉伯溫。
提起劉伯溫,在中國,幾乎稍稍有些文化的人都會多少知道他的一些傳奇故事。即便是在眾多人認為很是神秘的命理學界,此人的名字也是讓人如雷貫耳的。因為命理學界所共認的最高著作《滴天髓》相傳就是劉伯溫所作。劉伯溫在民間傳說中被塑造成一位臥龍式的傳奇人物,他不但武略文韜,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通。其神機妙算,簡直有鬼神不測之機。
伯溫自幼神智過人,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三歲開始識字,五歲就能熟背唐詩,十二歲時,劉伯溫遵照父訓來到處州府城括城研讀《春秋經》。1327年,當時著名的理學家鄭復初到距離青田縣七十里的石門洞講學,在一次拜訪中對劉伯溫的父親讚揚說:“您的祖先積德深厚,庇蔭了後代子孫;這個孩子如此出眾,將來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門楣。”
劉伯溫,助朱元璋搞定蒙元。功成身退,了道成仙,相傳劉伯溫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系孔明之後的又一大人物。劉伯溫居住於少城的時候恰好住在孔明府,府上有一牌匾:“ 天下第一人” 。他就問這是誰這麼大的膽子敢說自己是天下第一人,隨從告知是三國時的孔明先生劉伯溫聽後很是生氣,心想:孔明雖是奇才,但也不能自稱是天下第一人啊,我伯溫如果早出生幾百年的話沒準比孔明還厲害。“ 來人,把牌匾給我拆了。” 隨從拆牌匾的時候發現中間還有一個牌匾,一行四言詩露了出來:“ 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五百年前吾知濡,五百年後濡知誰?” 劉伯溫面對牌匾,長跪不起
相傳《燒餅歌》是明朝護國軍師劉伯溫所作的一首甚為準確的預言詩歌,全文共計一千九百一十二字,用四十餘首隱語歌謠組成,是用隱語寫成的“預言”歌謠,據卦撰詞,從一定的“像數”規律排來,涉及到“象、數、理、佔”的入化應用,也是前人“觀像玩佔”的遺著,在民間流傳很廣,民間認為其概括了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以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各種大事。影響極深,難於理解,視為神撰。

[轉載]姜子牙封神轉世三千年,神州國神機妙算演神局_果實_新浪博客 - https://goo.gl/T7k9m9

2017-11-15_0848152017-11-15_122125  


 

20300001006285143938071714451_s2017-11-15_125139b7003af33a87e950a336793b19385343fbf2b4402017-11-15_130655  2017-11-15_1301472017-11-15_130158  

韋皋(745年-805年),字城武,京兆萬年縣(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境)人,唐朝官員。
生平
韋皋屬京兆韋氏鶥城公房,是韋元禮的七世孫,韋賁之子,以建陵(唐肅宗陵)挽郎入仕,調補華州參軍,累授使府監察御史。宰相張鎰出為鳳翔隴右節度使,署皋為營田判官,並任殿中侍御史,權知隴州行營留後事。涇原兵變時助朝廷平叛有功,授御史大夫、隴州刺史,置奉義軍,拜節度使。唐德宗自梁州還,召為左金吾衛將軍,不久升遷為大將軍。
貞元元年(785年),出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曾遣使通好南詔,屢敗吐蕃軍。[1]貞元十七年(801年),吐蕃攻靈、朔,陷麟州。德宗令皋出兵深入蕃界以牽制之。皋乃自八月諸軍齊入,破蕃兵十六萬,拔城奪寨,遂進攻維州。蕃軍連敗,於是攻靈、朔之眾引而南下,贊普遣論莽熱以內大相兼東境五道節度兵馬都群牧大使,率眾十萬而來解維州之圍。蜀師萬人據險設伏掩擊,蕃兵自潰,虜眾十萬,殲夷者半,生擒論莽熱,獻俘於朝。以功加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封南康郡王。永貞元年(805年),上書請兼領劍南三川,不許,又請太子(唐憲宗)監國。八月暴卒,贈太師,諡曰忠武。韋皋死後,節度副使劉闢復求兼領三川,圖不軌,蓋有由然。後唐憲宗削平之。
有子韋行全。
評價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六》:「八月……癸丑,西川節度使南康忠武王韋皋薨。皋在蜀二十一年,重加賦斂,豐貢獻以結主恩,厚給賜以撫士卒。士卒婚嫁死喪,皆供其資費,以是得久安其位而士卒樂為之用,服南詔,摧吐蕃。幕僚歲久官崇者則為刺史,已復還幕府,終不使還朝,恐泄其所為故也。府庫既實,時寬其民,三年一復租賦,蜀人服其智謀而畏其威,至今畫像以為土神,家家祀之。支度副使劉闢自為留後。」
注釋
移至 ^ 《冊府元龜》卷三五九載:「十年,臯奏西川(山)峨和城擊破吐蕃三萬餘衆,及(又)出兵黎、雅等州,以援雲南,攻破吐蕃柵城,斬首三千八百級,生虜及降吐蕃二百四十人,得其器械、牛馬。」
--------------------------------------
不為人知的大唐名將韋皋:平吐蕃的中唐軍事天才
2016年08月08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107 次
  韋皋(gāo)(746年—805年),字城武,唐朝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韋元禮七世孫,韋賁之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延賞的女婿。因祖先在北周朝和隋朝有過功勳,被任命為建陵挽郎,並被派往華州當參軍,輔佐州刺史處理州務,又被升為使府的監察御史。後因助德宗皇帝還都有功,韋皋被升為左金吾衛將軍,遷大將軍,又在貞元初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成為封疆大吏。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共擊破吐蕃軍隊四十八萬,不但將蜀地治理得很好,而且輔佐太子登上皇位,最後得封南康郡王。
  韋皋是中唐德宗時期的人物,他出生的時候就非常神奇,傳說他出生滿一個月的時候,家裡擺了宴席,請了很多高僧,來為小寶寶祈福祝壽,但是有一個容貌醜陋的胡僧,並沒有受到邀請,也上門吃白食,結果受到了冷遇。但是在韋皋的母親叫乳母抱出嬰兒,讓群僧祝壽的時候,胡僧卻對小寶寶說了一句:「別來無恙麼?」韋皋似乎聽懂了胡僧的話一般,對著這個胡僧笑,大家都非常奇怪,於是在韋皋母親的一再追問之下,這個胡僧才說韋皋是諸葛武侯的轉世,以後要庇護蜀地的。以後韋皋的發展果然如這個胡僧所言,可以說韋皋從出生就被套上了一個神異的光環。
  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已經是風雨飄搖了,德宗時期,宰相張鎰被皇帝調做鳳翊隴右節度使,叫韋皋當了營田判官,得殿中侍御史,權知隴州行營留後事。沒過多久,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的5千軍隊嘩變,佔領長安,朱泚被亂軍擁立,德宗不得已倉皇逃到奉天,誰知道禍不單行,朱泚的舊部鳳翔兵馬使李楚琳又把張鎰給幹掉了,帶著亂兵投奔了朱泚。這個時候我們的主角正在隴上這個城市,這個城市裡面有個叫牛雲光的,是朱泚的部將,看韋皋非常有才幹,就想發動兵變劫持韋皋投奔朱泚,可惜這個計畫被人知道洩了密,於是牛雲光慌慌張張的帶了人逃走,但是走到半路上的時候,遇見了朱泚的家僮蘇玉,被此人的一番言語說動,居然想掉頭說降韋皋,結果被韋皋效仿周瑜臨江會,把牛雲光,蘇玉這一干人等殺了個一乾二淨。這便是韋皋充滿智慧的第一次精彩表演,這個時候的韋皋的形象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個白面書生吧,因為敵人在瞭解他的利害之前都是以「書生」這個詞評價他的,也許這個韋皋還真是帶點諸葛孔明的風采呢。
  在解決掉了牛雲光這一干叛軍之後,又派了使者和吐蕃國聯絡,讓局勢安穩起來,這樣德宗皇帝才能夠還都。由於在本次事件中的活躍,韋皋被升為左金吾衛將軍,遷大將軍,又在貞元初,替代張延賞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成為了封疆大吏,也應了那個胡僧的語言,成為了蜀地的守護者,也在蜀地這個舞台,開始了韋提督那華麗的征戰生涯。
  熟悉唐朝歷史的都知道,唐朝的劍南西川節度使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職位,蜀地的民風強悍,少數民族眾多不說,南面有南詔,西面有吐蕃,天寶戰爭時期,唐軍和南詔的戰爭,總共十八萬精銳都覆沒在這片土地上。而吐蕃更是大唐開國以來的宿敵,在這樣一個腹背受敵的地方,年輕的智將韋皋開始了他的經營。
  中國歷代推崇的就是鬥智而不鬥力,韋皋不是一個只知道打仗的莽夫,自然不會幹兩面作戰的蠢事,他到任以後,首先就安撫當地的少數民族,然後又和南詔國同好,並且離間南詔與吐蕃的關係。於是經過這一系列的努力,韋皋就可以專心對付唐朝最大的外敵-吐蕃
  貞元五年,韋皋在蜀地的第一次作戰開始了,和一般人想像不一樣,這一次作戰是韋皋主動發起的進攻。他派遣大將王有道率兩千精兵和東蠻聯手,破破吐蕃於台登,殺青海大酋乞臧遮遮、臘城酋悉多楊朱及論東柴等,史書上說「虜墜死崖谷不可計,多獲牛馬鎧裝。遮遮,尚結贊之子,虜貴將悍雄者也;
  既敗,酋長百餘行哭隨之。悍將已亡,則屯柵以次降定。」算是稍稍為大唐出了一口長安被佔領的惡氣,韋皋因為這個功勞被升為檢校吏部尚書。
  中國有史以來西南少數民族問題一直讓人非常頭疼,民族叛亂簡直就是家常便飯,韋皋自然也碰到了這樣的問題,剛剛安撫了蜀地的幾個少數民族頭目,誰知道還沒過多久,其中的一個叫夢沖的舊反叛投靠了吐蕃,韋皋並沒有學他的「前世」諸葛武侯那樣對夢沖七擒七縱,大搞感情攻勢。而是非常乾脆的在琵琶川下將他斬首,另立這個部落的二頭目為首領,從此蜀地少數民族紛紛震服,韋皋也從此將蜀地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裡。
  貞元九年,朝廷築鹽州城,這座城就在吐蕃的眼皮底下,吐蕃當然不會看著它就這樣完工,為了保證城池的安全竣工,韋皋又一次主動進攻,攻破吐蕃峨和、通鶴、定廉城,逾的博嶺,包圍維州,搏棲雞,攻下羊溪等三城,還把吐蕃的定廉城一把火燒了。吐蕃的南道元帥論莽熱來援救,也被擊敗,殺傷數千人,於是鹽州城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順利築好。
  到了貞元十三年,韋皋又光復了原來失去的巂州。此時的韋皋對於吐蕃而言,簡直如同眼中釘肉中刺一般的可恨了,於是大兵壓境,屢屢進攻,但是韋皋不但進攻是一把好手,防守同樣穩健,吐蕃的進攻連連吃鱉。
  以上的情形持續到了貞元十五年,在這一年,韋皋的分化政策取得了成效,在帝國西南形成了以韋皋為代表的大唐帝國-南詔國和吐蕃國-阿拉伯阿拔斯帝國的兩大聯盟集團,大小衝突不斷。但是在韋皋的領導下,失敗的一方總是吐蕃國。斷續的戰爭在貞元十七年終於形成了一場大戰,鑒於帝國西南的形勢越來越不利於吐蕃,吐蕃贊普向北方發動了總攻擊,進攻靈、朔二州,並且攻破了麟州,想這樣來彌補吐蕃的損失。韋皋再一次主動出擊,在帝國西南,他將軍隊分成了十路,大舉向吐蕃腹地進攻,真是大膽而又華麗的作戰風格,分散的軍隊並沒有被各個擊破,反而在一開始就擊破了吐蕃和阿拉伯阿拔斯帝國的聯軍,於是「康、黑衣大食等兵及吐蕃大酋皆降,獲甲二萬首」 。這場大規模的戰爭從春天打到秋天,到了十月份韋皋已經擊破吐蕃軍隊十六萬,攻下城池七座、軍鎮五座。然後又向維州進攻,將吐蕃的救兵一一擊破,迫使吐蕃贊普襲擊帝國西北方的軍隊回來救援,最後在維州進行了決戰。這次決戰中韋皋使用了誘敵深入的計策,將十萬吐蕃軍隊引誘進了韋皋設下的埋伏圈,結果十萬敵軍被殲過半,並且活捉了敵人的總指揮論莽熱。
  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總共擊破吐蕃軍隊的總數是四十八萬,擒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一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和韋皋同一時代的武將幾乎無人能出其右,絕對能算得上是不世出的名將。韋皋不但仗打得好,玩起政治同樣一把罩,不但將蜀地治理得很好(韋皋死後,蜀人見到他的遺像都會拜祭。),而且輔佐太子登上皇位,將他的政敵驅逐。
  《資治通鑒》相關記載:
  唐故劍南節度使太尉兼中書令韋皋,既生一月,其家召群僧會食。有一胡僧,貌甚陋,不召而至。韋氏家童鹹怒之,以弊席坐於庭中。既食,韋氏命乳母出嬰兒,請群僧祝其壽。胡僧所自升階,謂嬰兒曰,「別久無恙乎?」嬰兒若有喜色。眾皆異之。韋氏先君曰:「此子生才一月,吾師何故言別久耶!」胡僧曰:「此非檀越之所知也。」韋氏固問之,胡僧曰:「此子乃諸葛武侯之後身耳。武侯當東漢之季,為蜀丞相,蜀人受其賜且久。今降生於世,將為蜀門帥,且受蜀人之福。吾往歲在劍門,與此子友善。今聞降於韋氏,吾固不遠而來。」韋氏異其言,因以武侯字之。後韋氏自少金吾節制劍南軍,累遷太尉兼中書令,在蜀十八年,果契胡僧之語也。
-------------------------------
大唐的名將韋皋的生平故事
2016/07/29 來源:歷史趣聞
[導讀]韋皋簡介韋皋簡介中介紹到韋皋出生在京兆韋氏鶥城公房,字城武,陝西西安人。韋皋畫像在783年,涇原軍侵犯京師,率鳳翔府城反叛,投靠叛臣朱泚。牛雲光假裝生病,拜託韋皋擔任首相,卻在
韋皋簡介
韋皋簡介中介紹到韋皋出生在京兆韋氏鶥城公房,字城武,陝西西安人。
韋皋畫像
在783年,涇原軍侵犯京師,率鳳翔府城反叛,投靠叛臣朱泚。牛雲光假裝生病,拜託韋皋擔任首相,卻在暗中策劃背叛行動,準備擒拿韋皋獻給朱泚。被韋皋的手下霍晰聽見此事,報告給韋皋。牛雲光知道事情暴露之後,率軍投奔到朱泚。朱泚故意招攬韋皋,牛雲光奉命前去隴州,韋皋假裝願意,牛雲光把韋皋當作書生對待,把兵器等一切交出,韋皋收到之後便讓牛雲光的軍隊進入。第二天,韋皋在府中擺酒席,分別在兩邊走廊設下埋伏,酒巡一過,便將全部叛軍殺掉,並將牛雲光跟蘇玉的腦袋砍掉示眾。
因為南詔跟吐番的和好,所以吐番在入侵的時候,定以南詔作為先鋒,在貞元4年,韋皋派判官崔佐前去南詔,勸說南詔歸順於王化,來擺脫對吐番的依靠。崔佐代表清廷請南詔跟吐番絕交,派使臣向清廷進貢。南詔自從巂州淪陷之後,便成為吐番的臣屬,繼絕朝貢前後接近二十餘年,到這個時候又重新通好。
貞元5年,韋皋派大將王有道帶著精兵進入吐番的境界,在經過幾年的戰爭後,終於收復了巂州,韋皋因戰功被封為吏部尚書。貞元十一年九月,韋皋被封為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兼雲南安撫使。貞元十二年二月,被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貞元十七年十月,韋皋生擒論莽熱獻給朝廷,德宗數落他的罪行並且釋放他,韋皋因戰功被封為康郡王。
在805年9月31日,韋皋暴病而死,年終六十一歲,追贈太師,罷朝五日,諡號忠武。
韋皋的故事
韋皋的故事中記載韋皋剛剛出生一個月,家裡就召集了一些群僧來慶祝。其中有個異族的僧人,相貌非常醜陋,沒有打招呼自己就過來了。
韋皋畫像
韋家的人非常不高興,讓他坐在院子裡的破席上。吃完飯之後,韋家讓奶媽抱出嬰兒來,請群僧為他祈福。那位異族僧人走上前告訴韋家,韋皋是諸葛武侯的後身,韋家人聽過覺得非常的神奇,此後武侯就成為了韋皋的字號。後來韋皋年輕的時候就執掌帥印統領劍南守軍,官位晉升到太尉兼中書令。發生的一切果真跟異族僧人說的相符合。
韋皋的故事中記載到有關韋皋與薛濤的故事情節。在貞元元年,中書命令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在酒宴上韋皋讓薛濤即席賦詩,薛濤從容的拿起筆寫下一首《謁巫山廟》,這一首詩使薛濤的名氣大漲,從此帥府每次有盛宴,薛濤都成為盛宴的不二人選,最後成為了韋皋身邊的紅人。
隨後韋皋讓薛濤參與一些案牘工作,薛濤不僅文章寫的豐富多彩,而且很少出現錯誤。有天,韋皋向朝廷申請一個「校書郎」的職位給薛濤。隨後薛濤紅的發紫,不免有點恃寵而驕。想求見韋皋的官員,大多數都走薛濤的後門,薛濤不愛錢財,收下後一文不留,全部上交。誰敢送他就敢收,這個動靜鬧得很大,韋皋很失望,一怒之下,將薛濤分配。在發配的路上,薛濤後悔自己的行為,寫下一首《十離詩》,韋皋心軟又把薛濤召回成都。
韋皋的成就
韋皋的成就中記載韋皋是大唐的名將,韋皋足智多謀立下的功勞不計其數。最主要的成就是治蜀二十一年,和南詔、抵禦吐蕃。五年,韋皋派遣大將王有道路熟悉精兵以入蕃界,與東蠻在所以雋州台登上北谷打敗了吐蕃青海、臘城二度,殺了兩千級,活捉籠官四十五人,跳下懸崖谷而死的人不計其數。乞藏遮遮的繁殖率,陳蕃的猛將,長期擔任邊境。從被遮遮,城柵不投降,幾年之內,最後再侖州,因功勞加授吏部尚書。
韋皋石像
九年,朝廷修築鹽州城,考慮為吐蕃襲擊,下詔韋皋出兵牽制姜維的。於是命令大將董劉劻、張芬發源於西山及南道,破峨和城、通鶴軍。吐蕃南道元帥論莽熱率領軍隊來援助,又打敗他們,傷亡數千人,被確定廉城。十三年,韋皋將收復雋州城。十六年,韋皋命令將領出兵,多次打敗吐蕃在黎、錫二州。
李皋修治蜀二十一年,多次出兵,最後打敗吐蕃48萬,擒殺了節度使、都督、城主、籠官一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得牛、羊二十五萬,收到了六百三十萬器械,韋皋的功績成就是西南劇。
此外,《全唐詩》里有韋皋的三首詩:《天池晚棹》、《贈何遐》、《憶玉簫》。韋皋的文學形象:元代雜劇《簫女兩世姻緣》,簡稱《兩世姻緣》、《簫女》,原本在唐范攄的《雲溪友議》。書中介紹到韋皋和洛陽名妓韓簫相愛,被鴨媽媽拆散,簫憂傷成疾,漸漸精神不振而死。十八年後,韋皋出征葉蕃立下大功,班師途中拜訪張延賞,席間與玉簫相見,回憶和前代之事,引起一番波折。後來皇帝作為媒人,最終結了兩世姻緣。
韋皋的評價
韋皋,是唐朝京兆萬年人。因其祖先為北周朝廷和隋朝做出過貢獻,所以被任職為建陵挽郎,並讓派遣到華州當參軍,輔佐州刺史管理行政的事情,又升職為使府的監察御史。後來因為輔佐德宗皇帝還都有功勞,韋皋被任職為左金吾衛將軍,成為大將軍,後來又在貞元初年擔負劍南西川節度使,成為了封疆大吏。
韋皋畫像
韋皋在蜀地呆了二十一年,一起將吐蕃軍隊打敗48萬,不僅將蜀地管理得很好,而且輔佐太子登上皇帝之位,最後被封為南康郡王。
唐順宗上位後,韋皋讓封為檢校太尉。那時,唐順宗中風不可以管理政務,朝政由皇帝的親信王叔文等人來管理。韋皋上表請太子監管國家,後來又鼓勵支持太子受禪登基。也是在同年,韋皋患有急病逝世,當時年僅六十一歲。唐憲宗贈封韋皋為太師,韋皋的諡號叫忠武
歷史上對韋皋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最後將樂山大佛竣工。遠近聞名的樂山大佛在高僧海通圓寂後,由韋皋主持繼續修造,唐德宗貞元十九年時工程完工,從大佛開通時算起,整整耗時九年。固然,韋皋最文化的方面自然是他的傳世詩作,「腰間寶劍七星文,掌上拉弓掛六鈞。箭發穿雙雁落雲,才知道秦國的土地有將軍」,詩中被韋皋頌揚的將軍芸芸眾生,倒是詩人韋皋的名聲流傳千古,成為歷代軍人仰慕的模範。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j5g68J.html

樂山大佛/世界第一大石刻彌勒佛坐像/於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歷時九十餘年完工。佛像高七十一米/1996年,峨眉山與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1985年樂山大佛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腋部的深坳處,似乎正好應驗唐代雕佛者寓意的「心即是佛」和古代民間「聖人出於腋下」之說,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x1GVBO
-----------------------------
唐朝名將韋皋,曾被岳父看不起,身份傳奇的,中唐軍事天才
2017-04-24 由 笨水牛說歷史 發表于歷史
韋皋,字城武。京兆萬年。唐代中期名臣。
韋皋剛出生一個月時,家裡召集很多人來慶賀。有個僧人,長的特別醜陋,沒有召呼他自己就來了。韋家的僕人都很生他的氣。讓他坐在院裡的破席上。吃完飯後那位僧人忽然走上台階來,對嬰兒說道:「分別已久,你可好嗎?」嬰兒的臉上似乎有很高興的神情,眾人見了都很驚異。韋皋父親說:「這個小兒降生才一個月,師父怎麼說分別很久了呢?」胡僧道:「這不是施主所能知道的。」姓韋的一再追問他,胡僧便說:「這個小兒乃是諸葛武侯的轉世啊!武侯是西蜀的丞相,蜀人長久受到他的恩惠。
如今他又降生在世上,將來要當蜀地的統帥,而且受到蜀人的祝福。我以前和這個小兒很友好,如今聽說他降生在老韋家,所以我才來的。」韋家聽了他的話都感到很奇異。後來韋皋年輕時就執掌帥印統制劍南守軍,在蜀地當了十八年的官,果然與胡僧的話相符。
涇原軍進犯京師時,德宗逃往奉天。這時朱泚既已率叛軍包圍奉天,牛雲光暗中想叛亂,準備抓韋皋去投靠朱泚。韋皋的部將聽到了這件事,報告韋皋預做準備,牛雲光知道事情被知道了,就帶著自己的兵投奔朱泚。沒多久,碰到朱泚的家奴蘇玉正要到韋皋那裡去,蘇玉對牛雲光說:「太尉(朱泚)已登上了皇帝寶座,派我去勸降韋皋,你先回隴州。韋皋如果接受任命,就是我們的人;如果不接受,那麼就可以對付他了。」牛雲光就又回了隴州。
韋皋去接他們,問牛雲光道:「當初不告而別,現在又回來,這是為什麼呢?」牛雲光說:「之前不知道你是什麼意思,所以偷偷走了,現在知道你會答應一起走,所以就回來了。」韋皋說:「好呀!」又對牛雲光道:「現在請交出武器,使城中的人不畏懼,才可以入城。」牛雲光把韋皋當作書生,認為他這番話可信,就把兵器交出,韋皋接收之後,就讓他的軍隊進城。第二天,韋皋設宴犒勞蘇玉、牛雲光的士卒,在兩邊廊下埋伏了士兵,喝完酒後,士兵們衝出來將叛軍全都殺死,砍下牛雲光、蘇玉的腦袋示眾。德宗任命韋皋為御史大夫來表彰他。
唐代張延賞家世很好,他經常舉行宴會招待客人,想要從客人中挑選一個女婿,可是沒有他滿意的。他的妻子苗氏能識別人才,挑選了秀才韋皋。她說:「韋皋將來的尊貴,無人能比。」然後就把女兒嫁給了韋皋。過兩三年,因為韋皋沒什麼作為,張延賞有點後悔,對韋皋無禮,家中的奴婢們也瞧不起他。只有苗夫人對他一直很好。韋皋獨自準備東遊,妻子張氏將自己的嫁妝首飾全都送給了他。張延賞對於他的出走很高興,送給他用七匹馬所馱的物品。每到一個驛站,他就叫一匹馬馱著物品返回家中,經過七個驛站,所送的物品,又全回到家中,韋氏所帶的東西,只剩下妻子所送的首飾和一個口袋和書。
後來韋皋改了姓名,沒有人敢叫他原來的姓名。有人報告張延賞說:「替換你的,是金吾將軍韋皋。」苗夫人說:「如果是韋皋,必然是女婿了。」張延賞笑著說:「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那個韋皋早已經死在水溝里了,怎麼會來繼承我的位置?」苗夫人又說:「韋皋和你說話,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奉承話,可以看出,成事立功,必然是他。」第二天早上新官入城,才知道苗夫人說的沒錯。張延賞非常難堪,不敢抬頭觀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mm4jp22.html


捐俸金修樂山大佛──大唐韋皋的傳奇人生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日, 2018
世上最大的彌勒石像「樂山大佛」,在四川樂山岷江東岸凌雲山的斷崖上。
攝像者: Karelj/Wikimedia Commons
樂山大佛,是世上最大的彌勒佛像。這座大佛歷經三代工匠,前後耗時90年,直到西元803年,才終於開鑿完成。樂山大佛最終能夠完成,是大唐名將韋皋捐贈俸金,才得以修建而成。本文要談談韋皋的傳奇人生。
韋皋是唐德宗時的官員,據《宣室志》記載,韋皋出生一個月,韋家宴請僧人為嬰兒祈福,一位胡僧對韋父說,這位小公子是諸葛亮轉世。又說,昔日諸葛亮擔任蜀國丞相,蜀地百姓受到他的恩惠。如今他又降生大唐,以後還要做蜀地元帥,庇護蜀地蒼生。
這名胡僧以前住在劍門,和諸葛亮素有交往,知道他再次降生,所以長途跋涉來和他相見。韋皋長大後,擔任劍南西川節度使,鎮守蜀地,果然印證了胡僧所說。
一位胡僧對韋父說,韋皋是諸葛亮轉世。圖為明 張飌畫諸葛亮像 軸。(公有領域)
韋家原本是大族,韋皋出生時,家道已漸中落。韋皋還未當官之前,還有過一段挫折的經歷。
韋皋的岳父張延賞家世顯赫,數代人都位居高官。張家女兒到了適婚的年齡,張延賞常舉行宴會,邀請名流顯貴,想從中挑選一位佳婿,但是一直沒有看到中意的。
張的妻子苗氏是太宰苗晉卿的女兒,素有識人知人的能力。她挑選當時還是秀才的韋皋做女婿,並說:「韋皋將來的富貴,沒有人能比得上。」於是,張家將女兒嫁給韋皋。
不到二三年,因韋皋性情高潔,不拘小節,張延賞有些後悔,甚至對他很無禮。漸漸地,連張家的奴婢僕役也輕視、怠慢他。只有張夫人苗氏對他一直都很好。受到張家的羞辱和輕視,韋皋無法控制心中的憂憤和苦悶。
妻子張氏哭著說:「韋郎七尺男兒,文武全才,怎麼能長期待在家裡,任由家人和奴僕嘲笑呢?大好的青春年華,怎麼能夠虛度呢?」
所以韋皋就辭別了張家,準備獨自東遊,妻子張氏將自己的嫁妝首飾全部給了他。他想出去創一番事業,岳父張延賞很高興,就送給他很多物品,由七匹馬馱載著。但每到一個驛站,韋皋就叫一匹馬馱著物品返回家中。
他想出去創一番事業,岳父張延賞很高興,就送給他很多物品。圖為清 黃正元 文昌帝君陰騭文(丹桂籍)插圖。(公有領域)
過了七個驛站,岳父所送的物品,又全都送回了張家。韋皋只帶著妻子所送的首飾、一個口袋以及一些書籍,繼續東遊。
後來韋皋代理隴右軍事(官職名),隨扈唐德宗巡視奉天。後助朝廷平叛立下大功。德宗回到京城後,命韋皋為金吾將軍,封他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接替張延賞鎮守西川。
韋皋離開張家後,已改換了姓名,將韋改為韓,皋改為翱。等他衣錦還鄉到了天回驛站,離西川府城還有三十里時,有人特意告訴他的岳父張延賞:「替換你的,是金吾將軍韋皋,不是韓翱。」
張延賞起初不信,以為有人和他的女婿同名。只有夫人苗氏堅持說一定是女婿韋皋,她認為韋皋少時就透著氣宇軒昂的英雄氣概,能成大事。第二天早上,韋皋入城,接替了岳父的職位
沒有人預料到,昔日不被人看好的韋皋,後來領軍作戰,竟所向披靡,大破吐蕃四十八萬大軍,為當時風雨飄搖的大唐朝,撐起西邊門戶。
樂山大佛造型莊嚴,設計巧妙,歷經千年風霜,至今仍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靜觀人世的滄海桑田。
攝像者: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LIU JIN/AFP/Getty Images
他還捐贈自己的50萬錢俸祿,力主修建樂山大佛。歷時三代,延續了九十年的開鑿工程,在韋皋手上終於實現完工,韋皋還編寫了《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載錄了開鑿修建大佛的始末。為日後留下了不朽的傳奇。@*#
事據: 
《太平廣記‧知人二》卷第一百七十 
《宣室志‧韋皋》


------------------------
韋皋是否是諸葛亮轉世
2017-06-15 由 國學大家說 發表于歷史
公元208年,中原大地三國鼎立之勢形成。後孫權因為荊州與蜀漢失和以及其對南中的野心,到了公元223年劉備亡故之時,形式對於劉氏一族的江山極為不利。而此時,夷越則成為了蜀漢最大的內患。
諸葛亮平定夷越
此時,諸葛亮作為輔政大臣深感蜀漢危機,已經無力南顧。而若是失去了夷越,自身情況堪憂更不用說北上霸業了。於是,諸葛亮決定對夷越詔安,可惜未能成功。
而後,諸葛亮在精心準備了3年之後。公元225年時諸葛亮分三路發兵征夷,同年5月諸葛亮所率領的大軍與孟獲交戰。而後經過七擒七縱後,領孟獲誠心歸順於其。在平定了夷越之後,諸葛亮對當地進行了政治整頓。其所採用的以夷治夷的政策收效甚好,深得當地民眾的支持、擁戴。
諸葛亮轉世韋皋
至其之後,在蜀漢之地上坐鎮的大將中,最出名的便是韋皋。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唐朝大將韋令公家喜得一子,取名韋皋。在韋皋滿月的這一天,請了很多的高僧前來做法。但是,在這其中有一位胡僧,其不請自來,韋家人上上下下對其都非常不滿。
但是,胡僧不以為意,當韋皋被奶娘帶出來接受眾僧的祝福時。這位胡僧走上前來,對剛剛滿月的韋皋說:「好久未見,別來無恙。」此時,小小的韋皋竟然笑了起來。大家都非常的迷惑,韋皋的父親便問胡僧:「孩子剛出生一個月,大師怎麼說與其見過呢?」胡僧道:這個孩子是諸葛亮轉世,我曾在劍門的時候與其有過交往。諸葛亮作為蜀漢的宰相,而今轉世到了你的家中,將來其也將是蜀地的名將,因而才來道賀。果不其然,後來的韋皋坐鎮蜀地21年之久。
歷史上的韋皋
歷史上確有韋皋其人,其為唐代中期名將。其在蜀地一共21年,在其的坐鎮之下,和了南詔,拒了吐蕃。其中《全唐詩》中存有關於其的詩歌有三首,可見其是一個非常有才幹為人稱頌的人,直到貞元年即805年時死。
就其在蜀地的功績而言,值得人們敬畏。也是自諸葛亮後,對蜀地影響較大的軍事人物。至於其是否為諸葛亮轉世,無法從科學的角度予以認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諸葛亮對於蜀地的影響深遠,蜀地人對於諸葛亮也是非常崇拜的。在當時內憂外患之下,諸葛亮降服蜀地夷越對於當時劉氏一族的江山有著不可抹殺的貢獻。而韋皋在蜀地上對大唐做出的貢獻同樣巨大,也許正是由於二者在這一點上的共同,才有了諸葛亮轉世為韋皋之說。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6863gvp.html
-------------------------------------
韋皋[唐]字城武(七四六至八o六),京兆萬年(今西安)人。始仕為建陵挽郎。張鎰節度鳳翔,署營田判官。德宗狩奉天,授隴州刺史。置奉義軍,拜節度使。帝自梁洋還,召為左金吾衛將軍,遷大將軍。貞元元年,出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在蜀二十餘年,封南康郡王。諡曰忠武。詩三首。以文翰之美,冠於一時。南詔得其手筆,刻石以榮其國。貞元十七年(八o一)嘗撰並行書金銅普賢菩薩像記。卒年六十一。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和南詔,拒吐蕃。史稱其“數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
韋皋(拼音:wéi、gāo )
  [唐]字城武(746-805),京兆萬年(今 西安)人。始仕為建陵挽郎。 張鎰節度 鳳翔,署營田判官。德宗狩 奉天,授隴州刺史。置 奉義軍,拜 節度使。帝自 梁洋還,召為左金吾衛將軍,遷 大將軍。貞元元年,出為 劍南西川節度使,在蜀二十餘年,封 南康 郡王。諡曰忠武。詩三首。以 文翰之美,冠於一時。南詔得其手筆,刻石以榮其國。貞元十七年(801)嘗撰並行書金銅普賢菩薩像記。卒年六十一。《唐書本傳、金石錄、雲笈七簽》
《資治通鑑》相關記載
  唐故劍南 節度使 太尉兼 中書令韋皋,既生一月,其家召群僧會食。有一胡僧,貌甚陋,不召而至。韋氏家童咸怒之,以弊席坐於庭中。既食,韋氏命乳母出嬰兒,請群僧祝其壽。胡僧所自升階,謂嬰兒曰,“別久無恙乎?”嬰兒若有喜色。眾皆異之。韋氏先君曰:“此子生才一月,吾師何故言別久耶!”胡僧曰:“此非檀越之所知也。”韋氏固問之,胡僧曰:“此子乃諸葛武侯之後身耳。武侯當東漢之季,為蜀 丞相,蜀人受其賜且久。今降生於世,將為蜀門帥,且受蜀人之福。吾往歲在劍門,與此子友善。今聞降於韋氏,吾固不遠而來。”韋氏異其言,因以武侯字之。後韋氏自少金吾節制劍南軍,累遷 太尉兼 中書令,在蜀十八年,果契胡僧之語也。
  “皋在蜀二十一年,重加賦斂,豐貢獻以結主恩,厚給賜以撫士卒。士卒婚嫁死喪,皆供其資費,以是得久安其位而士卒樂為之用,服南詔,摧 吐蕃。幕僚歲久官崇者則為刺史,已復還幕府,終不使還朝,恐洩其所為故也。府庫既實,時寬其民,三年一复租賦,蜀人服其智謀而畏其威,至今畫像以為土神,家家祀之。”——《 資治通鑑》第二百三十六卷。
歷史記載/韋皋
新唐書《韋皋傳》
  韋皋,字 城武, 京兆萬年人。六代祖範,有勳力週、隋間。皋始仕為建陵挽郎,諸帥府更闢,擢 監察御史。張鎰節度鳳翔,署營田判官。以 殿中侍御史知隴州行營留事。
  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殺鎰,劫眾叛歸 朱泚,隴州刺史郝通奔降楚琳。始,泚以范陽軍鎮鳳翔,既歸節,而留兵五百戍隴上,以部將牛雲光督之。至是,雲光謀請皋為帥,將劫以臣泚。別將翟曄伺知以白皋。雲光懼不克,率眾出奔,至汧陽,遇泚奴使皋所,謂雲光曰:“ 太尉已為天子,使我以 御史中丞授皋。若聽,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誅之。請以兵俱。”許之。皋迎勞,先納奴,偽受泚詔。即讓雲光曰:“既去而復,何也?”對曰:“向未知公之命,故去;今還,願與公同生死。”皋曰:“大使固善,苟無它圖,請釋甲以安眾,而後可入也。”雲光以皋諸生,亡能為,乃命士委仗鎧,皋受而內其卒。明日,置酒大會,奴、雲光與其下至,皋伏甲左右廡,酒行,盡殺之,以其首徇。泚複使它奴拜皋鳳翔節度使,皋亦斬之及從騎三人,縱一人使報泚。帝聞,乃授皋隴州刺史,置 奉義軍,拜節度使,寵其功。皋遣兄平及弇繼至奉天,士氣益壯,乃築壇血牲與士盟曰:“協力一心,以誅元惡,有渝此盟,神其殛之。”又馳使 吐蕃與連和,隴坻遂安。帝自梁、洋還,召為左金吾衛將軍,遷大將軍。
  貞元初,代 張延賞為 劍南西川節度使。初,雲南蠻羈附 吐蕃,其盜塞必以蠻為鄉道。皋計得云南則斬虜右支,乃間使招徠之,稍稍通西南夷。明年,蠻大首領苴那時以王爵讓其兄子烏星。始,烏星幼,那時攝領其部,故請歸爵。皋上言:“禮讓行於殊俗,則怫戾者化,願皆封以示褒進。”詔可。又明年,雲南款邊求內屬,約東蠻鬼主驃傍、苴夢衝等絕 吐蕃盟。五年,東蠻斷瀘水橋攻吐蕃,請皋濟師。皋遣精卒二千,與蠻共破吐蕃於台登,殺青海大酋乞臧遮遮、臘城酋悉多 楊朱及論東柴等,虜墜死崖穀不可計,多獲牛馬鎧裝。遮遮,尚結讚之子,虜貴將悍雄者也;既敗,酋長百餘行哭隨之。悍將已亡,則屯柵以次降定。進檢校吏部尚書。
  初,東蠻地二千里,勝兵常數万,南倚 閣羅鳳,西結吐蕃,狙勢強弱為患,皋能綏服之,故戰有功。詔以那時為順政王、夢衝懷化王、驃傍和義王,刻“ 兩林 ”、“勿鄧”等印以賜之。而夢衝復與 吐蕃盟,皋遣別將蘇峞召之,詰其叛,斬於琵琶川,立次鬼主樣棄等,蠻部震服。乃 建安夷軍於 資州,維制諸蠻;城 龍溪於西山,保納降羌。
  九年, 天子城鹽州,策虜且來撓襲,詔皋出師牽維之。乃命大將董勔、張芬分出西山、靈關,破峨和、通鶴、定廉城,逾的博嶺,遂圍維州,搏棲雞,攻下羊溪等三城,取劍山屯焚之。南道元帥論莽熱來援,與戰,破其軍,進收白岸,乃城鹽州。詔皋休士。以功為檢校尚書右僕射、扶風縣伯。
  於是西山羌女、訶陵、南水、白狗、逋租、 弱水、 清遠、咄霸八國酋長,皆因皋請入朝。乃遣幕府崔佐時由石門趣雲南,而 南詔复通。石門者,隋 史萬歲南征道也,天寶中, 鮮于仲通下兵南溪,道遂閉。至是蠻徑北谷,近吐蕃,故皋治復之。繇黎州出邛部,直雲南,置青溪關,號曰“南道”。乃詔皋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雲南安撫使。俄進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十三年,复 巂州。 吐蕃怨,完壘造舟謀擾邊,皋輒破卻之。自是曩貢、臘城等九節度嬰嬰、籠官馬定德與大將舉落皆降,昆明管些蠻又內附。贊普怒,遂北掠靈、朔,破麟州以取償焉。帝詔皋深入以橈虜。皋遣大將陳泊等出三奇,崔堯臣趨石門無衣山,仇冕、董振走維州,邢玼出黃崖略棲雞、老翁城,高倜、王英俊繇峨和、清溪道薄故松州,元膺出濕山、成溪,臧守 至道黎、巂,韋良金趨平夷,路惟明自 靈壁、夏陽攻逋租、偏松城,王有道涉大度河,陳孝陽率蠻苴那時等道西瀘攻昆明、諾濟,師無慮五萬,以八月悉出塞。十月,大破 吐蕃,拔其保鎮捕候,追奔轉戰千里,遂圍維州。 吐蕃釋靈、朔兵,使論莽熱以內大相兼東境五節度大使,率雜虜十萬來救。師伏以待,虜乘勝深入,師噪而奮,虜大潰,生禽莽熱獻諸朝。帝悅,進檢校司徒兼 中書令、 南康 郡王,帝制紀功碑褒賜之。
  順宗立,詔檢校太尉。會 王叔文等乾政,皋遣劉辟來京師謁叔文曰:“公使私於君,請盡領劍南,則惟君之報。不然,惟君之怨。”叔文怒,欲斬闢,闢遁去。皋知叔文多釁,又自以大臣可與國大議,即上表請皇太子監國,又上箋太子,暴叔文、伾之姦,且勸進。會大臣繼請,太子遂受禪,因投殛奸黨。是歲,皋暴卒,年六十一,贈太師,諡曰忠武。
  皋治蜀二十一年,數出師,凡破 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 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善拊士,至雖昏嫁皆厚資之,婿給錦衣,女給銀塗衣,賜各萬錢,死喪者稱是。其僚掾官雖顯,不使還朝,即署屬州刺史,自以侈橫,務蓋藏之。故劉辟階其厲,卒以叛。朝廷欲追繩其咎,而不與皋者詆所進兵皆鏤“定秦”字,有陸暢者上言:“臣向在蜀,知'定秦'者,匠名也。”繇是議息。暢,字達夫,皋雅所厚禮。始,天寶時,李白為《蜀道難》篇以斥 嚴武,暢更為《蜀道易》以美皋焉。
  始,皋務私其民,列州互除租,凡三歲一複。皋沒,蜀人德之,見其遺象必拜。凡刻石著皋名者,皆鑱其文尊諱之。
唐書《韋皋傳》
  韋皋,字 城武,京兆人。大歷初,以建陵挽郎調補華州參軍,累授使府監察御史。宰相 張鎰出為鳳翊 隴右節度使,奏皋為營田判官,得 殿中侍御史,權知隴州行營留後事。
   建中四年,涇師犯闕,德宗幸 奉天, 鳳翔兵馬使李楚琳殺 張鎰,以 府城叛歸於 朱泚,隴州刺史郝通奔於楚琳。先是, 朱泚自 范陽入朝,以甲士自隨;後泚為 鳳翔 節度使,既罷,留范陽五百人戍隴州,而泚舊將牛雲光督之。時泚既以逆徒圍 奉天,雲光因稱疾,請皋為帥,將謀亂,擒皋以赴泚。皋將翟曄伺知之,白皋為備;雲光知事泄,遂率其兵以奔泚。行及汧陽,遇泚家僮 蘇玉將使於皋所,蘇玉謂雲光曰:“ 太尉已登寶位,使我持詔以韋皋為 御史中丞,君可以兵歸隴州。皋若承命,即為吾人;如不受詔,彼書生,可以圖之,事無不濟矣。”乃反昪疾趨隴州。皋迎勞之,先納 蘇玉,受其偽命,乃問云光曰:“始不告而去,今又來,何也?”雲光曰:“前未知公心,故潛去;知公有新命,今乃復還。願與公戮力定功,同其生死。”皋曰:“善。”又謂雲光曰:“大使苟不懷詐,請納器甲,使城中無所危疑,乃可入。”雲光以 書生待皋,且以為信然,乃盡付弓矢戈甲。皋既受之,乃內其兵。明日,皋犒宴 蘇玉、雲光之卒於郡舍,伏甲於兩廊。酒既行,伏發,盡誅之,斬雲光、 蘇玉首以徇。泚又使家僮劉海廣以皋為 鳳翔 節度使,皋斬海廣及從者三人,生一人,使報泚。於是詔以皋為 御史大夫、隴州刺史,置 奉義軍節度以旌之。皋遣從兄平及弇繼入奉天城,城中聞皋有備,士氣增倍。
  皋乃築壇於廷,血牲與將士等盟曰:“上天不弔,國家多難,逆臣乘間,盜據宮闈。而李楚琳亦扇兇徒,傾陷城邑,酷虐所加,爰及本使,既不事上,安能卹下。皋是用激心憤氣,不遑底寧,誓與群公,竭誠王室。凡我同盟,一心協力,仗順除兇,先祖之靈,必當幽贊。言誠則志合,義感則心齊;粉骨糜軀,決無所顧。有渝此志,明神殛之,迨於子孫,亦罔遺類。皇天后土,當兆斯言。”又遣使入 吐蕃求援。十一月,加檢校禮部尚書。興元元年,德宗還京,徵為左金吾衛將軍,尋遷大將軍。
  貞元元年,拜檢校 戶部尚書,兼成都尹、 御史大夫、 劍南西川節度使,代 張延賞。皋以雲南蠻眾數十萬,與 吐蕃和好,蕃人入寇,必以蠻為前鋒。四年,皋遣判官崔佐時入 南詔蠻,說令向化,以離 吐蕃之助。佐時至蠻國羊咀咩城,其王 異牟尋忻然接遇,請絕 吐蕃,遣使朝貢。其年,遣東蠻鬼主驃傍、苴夢衝、苴烏等相率入朝。南蠻自 巂州陷沒,臣屬 吐蕃,絕朝貢者二十餘年,至是複通。
  五年,皋遣大將王有道簡習精卒以入蕃界,與東蠻於故巂州台登北谷大破 吐蕃青海、臘城二節度,斬首二千級,生擒籠官四十五人,其投崖谷而死者不可勝計。蕃將乞臧遮遮者,蕃之驍將也,久為邊患。自擒遮遮,城柵無不降,數年之內,終复 巂州,以功加 吏部尚書。九年,朝廷築鹽州城,慮為 吐蕃掩襲,詔皋出兵牽維之。乃命大將董勔、張芬出西山及南道,破峨和城、通鶴軍。吐蕃南道元帥論莽熱率眾來援,又破之,殺傷數千人,焚定廉城。凡平堡柵五十餘所,以功進位檢校右僕射。皋又招撫西山羌女、訶陵、白狗、逋租、 弱水、南王等八國酋長,入貢闕廷。十一年九月,加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兼雲南安撫等使。十二年二月,就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三年,收復巂州城。十六年,皋命將出軍,累破 吐蕃於黎、巂二州。 吐蕃怒,遂大搜閱,築壘造舟,欲謀入寇,皋悉挫之。於是 吐蕃酋帥兼監統曩貢、臘城等九節度嬰、籠官馬定德與其大將八十七人舉部落來降。定德有計略,習知兵法及山川地形, 吐蕃每用兵,定德常乘驛計事,蕃中諸將禀其成算。至是,自以扞邊失律,懼得罪而歸心焉。
  十七年, 吐蕃昆明城管些蠻千餘戶又降。贊普以其眾外潰,遂北寇靈、朔,陷麟州。德宗遣使至成都府,令皋出兵深入蕃界。皋乃令鎮靜軍使 陳洎等統兵萬人出三奇路, 威戎軍使崔堯臣兵千人出龍溪石門路南,維保二州兵馬使仇冕、保霸二州刺史董振等兵二千趨 吐蕃維州城中,北路兵馬使邢玼等四千趨吐蕃棲雞、老翁城,都將高倜、王英俊兵二千趨故 松州,隴東兵馬使元膺兵八千人出南道雅、邛、黎、巂路。又令 鎮南軍使韋良金兵一千三百續進,雅州經略使路惟明等兵三千趨 吐蕃租、松等城, 黎州經略使王有道兵二千人過大渡河,深入蕃界, 巂州經略使陳孝陽、兵馬使 何大海、 韋義等及磨些蠻、東蠻二部落主苴那時等兵四千進攻昆明城、諾濟城。自八月出軍齊入,至十月破蕃兵十六萬,拔城七、軍鎮五、戶三千,擒生六千,斬首萬餘級,遂進攻維州。救軍再至,轉戰千里,蕃軍連敗。於是寇靈、朔之眾引而南下,贊普遣論莽熱以內大相兼東境五道節度兵馬都群牧大使,率雜虜十萬而來解維州之圍。蜀師萬人據險設伏以待之,先出千人挑戰。莽熱見我師之少,悉眾追之。發伏掩擊,鼓譟雷駭,蕃兵自潰,生擒論莽熱,虜眾十萬,殲夷者半。是歲十月,遣使獻論莽熱於朝;德宗數而釋之,賜第於崇仁里。皋以功加檢校司徒,兼 中書令,封 南康郡王。
  順宗即位,加檢校太尉。順宗久疾,不能臨朝聽政,宦者李忠言、侍棋待詔 王叔文、侍書待詔 王伾等三人頗幹國政,高下在心。皋乃遣支度副使 劉辟使於京師,闢私謁 王叔文曰:“太尉使致誠於足下,若能致某都領劍南三川,必有以相酬;如不留意,亦有以奉報。”叔文大怒,將斬闢以徇; 韋執誼固止之,闢乃私去。皋知 王叔文人情不附,又知與 韋執誼有隙,自以大臣可議社稷大計,乃上表請 皇太子監國,曰:“臣聞上承宗廟,下鎮黎元,永固無疆,莫先儲兩。伏聞聖明以山陵未祔,哀毀踰制,心勞萬幾,伏計旬月之間,未甚痊复。 皇太子睿質已長,淑問日彰,四海之心,實所倚賴。伏望權令 皇太子監撫庶政,以俟聖躬痊平,一日萬幾,免令壅滯。”又上 皇太子箋曰:
  殿下體重離之德,當儲貳之重,所以克昌九廟,式固萬方,天下安危,係於殿下。皋位居將相,志切匡扶,先朝獎知,早承恩顧。人臣之分,知無不為,願上答眷私,罄輸肝鬲。伏以聖上嗣膺鴻業,睿哲英明,攀感先朝,志存孝理。諒闇之際,方委大臣,但付託偶失於善人,而參決多虧於公政。今群小得志,隳紊 紀綱,官以勢遷,政由情改,朋黨交構,熒惑宸聰。樹置腹心,遍於貴位;潛結左右,難在蕭牆。國賦散於權門,王稅不入天府,褻慢無忌,高下在心。貨賄流聞,遷轉失敘,先聖屏黜贓犯之類,咸擢居省寺之間。至令忠臣隕涕,正人結舌,遐邇痛心,人知不可。伏恐奸雄乘便,因此謀動干戈,危殿下之家邦,傾太宗之 王業。伏惟太宗櫛沐風雨,經營廟朝,將垂二百年,欲及千萬祀;而一朝使叔文奸佞之徒,侮弄朝政 恣其胸臆,坐致傾危。臣每思之,痛心疾首!伏望殿下斥逐群小,委任賢良,忄妻々血誠,輸寫於此!
  太子優令答之。而裴均、 嚴綬箋表繼至,由是政歸太子,盡逐伾文之黨。是歲,暴疾卒,時年六十一,贈太師,廢朝五日。
  皋在蜀二十一年,重賦斂以事月進,卒致蜀土虛竭,時論非之。其從事累官稍崇者,則奏為屬郡刺史,或又署在府幕,多不令還朝,蓋不欲洩所為於闕下故也。故劉辟因皋故態,圖不軌以求 三川,歷階之作,蓋有由然。
其他傳說
  韋皋是中唐德宗時期的人物,他出生的時候就非常神奇,傳說他出生滿一個月的時候,家裡擺了宴席,請了很多高僧,來為小寶寶祈福祝壽,但是有一個容貌醜陋的胡僧,並沒有受到邀請,也上門吃白食,結果受到了冷遇。但是在韋皋的母親叫乳母抱出嬰兒,讓群僧祝壽的時候,胡僧卻對小寶寶說了一句:“別來無恙麼?”韋皋似乎聽懂了胡僧的話一般,對著這個胡僧笑,大家都非常奇怪,於是在韋皋母親的一再追問之下,這個胡僧才說韋皋是諸葛武侯的轉世,以後要庇護蜀地的。以後韋皋的發展果然如這個胡僧所言,可以說韋皋從出生就被套上了一個神異的光環。
  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已經是風雨飄搖了,德宗時期,宰相 張鎰被皇帝調做鳳翊 隴右節度使,叫韋皋當了營田判官,得殿中侍御史,權知隴州行營留後事。沒過多久,涇原節度使 姚令言的5千軍隊譁變,佔領長安, 朱泚被亂軍擁立,德宗不得已倉皇逃到奉天,誰知道禍不單行,朱泚的舊部鳳翔兵馬使李楚琳又把 張鎰給幹掉了,帶著亂兵投奔了朱泚。這個時候我們的主角正在隴上這個城市,這個城市裡面有個叫牛雲光的,是 朱泚的部將,看韋皋非常有才幹,就想發動兵變劫持韋皋投奔朱泚,可惜這個計劃被人知道洩了密,於是牛雲光慌慌張張的帶了人逃走,但是走到半路上的時候,遇見了朱泚的家僮 蘇玉,被此人的一番言語說動,居然想掉頭說降韋皋,結果被韋皋效仿 周瑜臨江會,把牛雲光,蘇玉這一干人等殺了個一干二淨。這便是韋皋充滿智慧的第一次精彩表演,這個時候的韋皋的形像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個白面 書生吧,因為敵人在了解他的利害之前都是以“書生”這個詞評價他的,也許這個韋皋還真是帶點 諸葛孔明的風采呢。
  在解決掉了牛雲光這一干叛軍之後,又派了使者和 吐蕃國聯絡,讓局勢安穩起來,這樣德宗皇帝才能夠還都。由於在本次事件中的活躍,韋皋被升為左金吾衛將軍,遷大將軍,又在貞元初,替代 張延賞為 劍南西川節度使,成為了封疆大吏,也應了那個胡僧的語言,成為了蜀地的守護者,也在蜀地這個舞台,開始了韋提督那華麗的征戰生涯。
  熟悉唐朝歷史的都知道,唐朝的 劍南西川節度使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職位,蜀地的民風強悍,少數民族眾多不說,南面有 南詔,西面有 吐蕃, 天寶戰爭時期, 唐軍和南詔的戰爭,總共十八万精銳都覆沒在這片土地上。而 吐蕃更是大唐開國以來的宿敵,在這樣一個腹背受敵的地方,年輕的 智將韋皋開始了他的經營。
  中國歷代推崇的就是鬥智而不鬥力,韋皋不是一個只知道打仗的莽夫,自然不會幹兩面作戰的蠢事,他到任以後,首先就安撫當地的少數民族,然後又和南詔國同好,並且離間南詔與吐蕃的關係。於是經過這一系列的努力,韋皋就可以專心對付唐朝最大的外敵-吐蕃。
  貞元五年,韋皋在蜀地的第一次作戰開始了,和一般人想像不一樣,這一次作戰是韋皋主動發起的進攻。他派遣大將王有道率兩千精兵和東蠻聯手,破破 吐蕃於台登,殺青海大酋乞臧遮遮、臘城酋悉多楊朱及論東柴等,史書上說“虜墜死崖穀不可計,多獲牛馬鎧裝。遮遮,尚結讚之子,虜貴將悍雄者也;
  既敗,酋長百餘行哭隨之。悍將已亡,則屯柵以次降定。 ”算是稍稍為大唐出了一口長安被佔領的惡氣,韋皋因為這個功勞被升為檢校吏部尚書。
  中國有史以來西南少數民族問題一直讓人非常頭疼,民族叛亂簡直就是家常便飯,韋皋自然也碰到了這樣的問題,剛剛安撫了蜀地的幾個少數民族頭目,誰知道還沒過多久,其中的一個叫夢衝的舊反叛投靠了吐蕃,韋皋並沒有學他的“前世”諸葛武侯那樣對夢衝七擒七縱,大搞感情攻勢。而是非常乾脆的在琵琶川下將他斬首,另立這個部落的二頭目為首領,從此蜀地少數民族紛紛震服,韋皋也從此將蜀地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裡。
  貞元九年,朝廷築鹽州城,這座城就在 吐蕃的眼皮底下,吐蕃當然不會看著它就這樣完工,為了保證城池的安全竣工,韋皋又一次主動進攻,攻破吐蕃峨和、通鶴、定廉城,逾的博嶺,包圍維州,搏棲雞,攻下羊溪等三城,還把吐蕃的定廉城一把火燒了。吐蕃的南道元帥論莽熱來援救,也被擊敗,殺傷數千人,於是鹽州城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順利築好。
  到了貞元十三年,韋皋又光復了原來失去的 巂州。此時的韋皋對於 吐蕃而言,簡直如同眼中釘肉中刺一般的可恨了,於是大兵壓境,屢屢進攻,但是韋皋不但進攻是一把好手,防守同樣穩健,吐蕃的進攻連連吃鱉。
  以上的情形持續到了貞元十五年,在這一年,韋皋的分化政策取得了成效,在 帝國西南形成了以韋皋為代表的大唐帝國-南詔國和 吐蕃國 -阿拉伯阿拔斯帝國的兩大聯盟集團,大小衝突不斷。但是在韋皋的領導下,失敗的一方總是 吐蕃國。斷續的戰爭在貞元十七年終於形成了一場大戰,鑑於 帝國西南的形勢越來越不利於 吐蕃,吐蕃贊普向北方發動了總攻擊,進攻靈、朔二州,並且攻破了麟州,想這樣來彌補吐蕃的損失。韋皋再一次主動出擊,在 帝國西南,他將軍隊分成了十路,大舉向 吐蕃腹地進攻,真是大膽而又華麗的作戰風格,分散的軍隊並沒有被各個擊破,反而在一開始就擊破了吐蕃和阿拉伯阿拔斯帝國的聯軍,於是“康、黑衣大食等兵及吐蕃大酋皆降,獲甲二萬首” 。這場大規模的戰爭從春天打到秋天,到了十月份韋皋已經擊破 吐蕃軍隊十六萬,攻下城池七座、軍鎮五座。然後又向 維州進攻,將 吐蕃的救兵一一擊破,迫使吐蕃贊普襲擊帝國西北方的軍隊回來救援,最後在維州進行了決戰。這次決戰中韋皋使用了誘敵深入的計策,將十萬 吐蕃軍隊引誘進了韋皋設下的埋伏圈,結果十萬敵軍被殲過半,並且活捉了敵人的總指揮論莽熱。
  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總共擊破 吐蕃軍隊的總數是四十八萬,擒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一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和韋皋同一時代的武將幾乎無人能出其右,絕對能算得上是不世出的名將,。韋皋不但仗打得好,玩起政治同樣一把罩,不但將蜀地治理得很好(韋皋死後,蜀人見到他的遺像都會拜祭。),而且輔佐太子登上皇位,將他的政敵驅逐。
野史逸聞/韋皋
逸聞趣事一
  韋皋 
  唐西川節度使韋皋少游江夏,止於姜使君之館。姜氏孺子曰荊寶,已習二經,雖兄呼於韋,而恭事之禮,如父也。荊寶有小青衣曰玉簫,年才十歲,常令只侍韋兄。玉簫亦勤於應奉。後二載,姜使入關求官,家累不行。韋乃易居止頭陀寺。荊寶亦時遣玉簫往彼應奉。玉簫年稍長大,因而有情。時廉使陳常侍得韋季父書云:"侄皋久客貴州,切望發遣歸覲。廉使啟緘,遺以舟楫服用,仍恐淹留,請不相見。洎舟江瀨,俾篙工促行。韋昏瞑拭淚。乃裁書以別荊寶。寶頃刻與玉簫俱來,既悲且喜。寶命青衣往從侍之。韋以違覲日久。不敢俱行,乃固辭之。遂與言約:"少則五載,多則七年,取玉簫。"因留玉指環一枚,並詩一首遺之。既五年不至,玉簫乃靜禱於鸚鵡洲。又逾二年,至八年春,玉簫歎曰:"韋家郎君,一別七年,是不來矣!"遂絕食而殞。姜氏憫其節操。以玉環著於中指而同殯焉。後韋鎮蜀,到府三日,詢鞠獄囚,滌其冤濫,輕重之系,近三百餘人。其中一輩,五器所拘,偷視廳事,私語云:"僕射是當時韋兄也。"乃厲聲曰:"僕射僕射,憶姜家荊寶否?"韋曰:"深憶之。""即某是也!"公曰:"犯何罪而重系。"答曰:"某辭韋之後,尋以 明經及第,再選青城縣令,家人誤爇廨舍庫牌印等。"韋曰:"家人之犯,固非己尤。"即與雪冤,仍歸墨綬,乃奏眉州牧。敕下,未令赴任,遣人監守。朱紱其榮,且留賓幕。時屬大軍之後,草創事繁,凡經數月,方向玉簫何在。姜曰:"僕射維舟之夕,與伊留約。七載是期,既逾時不至,乃絕食而終。"因吟《留贈玉環詩》雲:"黃雀銜來已數春,別時留解贈佳人。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韋聞之,益增淒嘆。廣修經像,以報夙心,且想念之懷,無由再會。時有祖山人者,有少翁之術,能令逝者相親。但令府公齋戒七日。清夜,玉簫乃至。謝曰:"承僕射寫經造像之力,旬日便當託生。卻後十三年,再為侍妾,以謝鴻恩。"臨去微笑曰:"丈夫薄情,令人死生隔矣!"後韋以隴右之功,終德宗之代,理蜀不替。是故年深累遷 中書令,天下響附,瀘僰歸心。因作生日,節鎮所賀,皆貢珍奇。獨東川盧 八座送一歌姬,未當破瓜之年,亦以玉簫為號。觀之,乃真姜氏之玉簫也。而中指有肉環隱出,不異留別之玉環也。韋歎曰:"吾乃知存歿之分,一往一來。玉簫之言,斯可驗矣。"(出《雲溪友議》)
  【譯文】
  唐朝西川節度使韋皋,年輕時到江夏旅遊,住在姜郡守家的塾館裡姜家有個兒子叫荊寶-姜荊寶,已經讀過兩種經書,雖對韋皋以兄相稱,但是恭敬侍奉的禮數,就像對待父輩。荊寶有個小丫環叫玉簫,才十歲,常常讓她只去侍奉韋皋兄。玉簫對韋皋也樂於殷勤侍奉。兩年之後,姜郡守讓韋皋進京求官,但因家裡負擔太重未能成行,韋皋便遷居到頭陀寺中。荊寶仍然時常打發玉簫到寺裡去聽他使喚。日久天長,加上玉簫的年齡也稍稍大了,兩人之間便產生愛慕之情。這時,廉使陳常侍接到韋皋叔父的來信說:"侄兒韋皋長期客居貴郡,懇切盼望打發他回家省親。"廉使看過信後,給韋皋準備了沿途的盤費和用品,打發他乘船回家。怕他遲遲不肯啟程,便請荊寶與玉簫不要與他相見。等到舟船停在江岸時,又催促船夫快快起航。韋皋依依不捨,淚眼模糊,於是寫信以別荊寶。頃刻之間,荊寶即與玉簫一塊來了,韋皋見了,悲喜交集。荊寶讓丫環玉簫隨船前往,沿途侍奉韋皋,韋皋因這樣會使玉簫長時間見不到荊寶,所以不敢帶她一塊去,於是一再推辭。他們相互約定,少則五載,多則七年,韋皋即來娶玉簫。韋皋留下玉指環一枚,又寫了一首詩,一起贈給了玉簫。過了五年後,韋皋沒有來,玉簫便於鸚鵡洲默默祈禱。又過了兩年,到第八年春天,玉簫嘆道:"韋皋郎君走了七年多了,肯定不能回來了。"於是絕食而死。姜家可憐她死於節操,將那隻玉指環載在她中指上一同殯葬了。後來韋皋封官加爵,朝廷派他鎮守西蜀,到任三天即將關在監獄裡的囚犯重新審理,為其冤案錯案平反昭雪,輕罪重罪近三百人。其中有一個人,身載重枷上堂審理時,偷偷看了看審判官,悄悄自語道:"僕射是我當年的韋兄。"於是高聲籲道:"僕射!僕射!還記得當年姜家的荊寶嗎?"韋皋說:"記憶猶新。""我就是荊寶!"韋公道:"犯了什麼罪受此重刑?"答道:" 我與韋兄分別之後,很快便以明經科應舉及第,又被選為青城縣令。家人不慎,誤將公署房舍及倉庫牌印等燒毀,於是定罪入獄。"韋公道:"家人犯罪,並非你的過錯。"當即給他平反雪冤,仍然交給縣令的官印,並將處理意見呈報眉州刺史。刺史發下命令,暫不讓其赴任,派人看守起來,可以穿戴榮耀的官服,而且留作韋皋的賓客幕僚。時值戰亂剛剛結束,百廢待興,公務繁忙,一直過了幾個月,韋皋才問起玉簫的下落,姜荊寶說:"僕射上船的那天,跟她留下契約,七年為限,必來娶她。既然過期沒來,她便絕食而終了。臨終之前,玉簫留下一首《留贈玉環》詩道:'黃雀銜來已數春,別時留解贈佳人。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韋皋聽罷,無限痛心,哀嘆不已。從此之後,他刻苦抄寫經書,大事修造佛像,藉以報答玉簫的一片誠心。他時刻思念玉簫,只恨無緣與她再見一面。當時有個祖山人,有少君的招魂之術,能讓死者與親人見面。他讓韋公齋戒七天,在一個月光朦朧的深夜,玉簫便飄然而至。見到韋皋後,她施禮致謝道: "承蒙僕射軍經造像的幫助,十天之後我就會託生降世。再過十三年,便可再次成為您的侍妾,以謝大恩。"臨去這前,她又微笑著說道:"都怪丈夫薄情,讓我與您死生相隔呵!"後來,韋皋因在治理隴右地區有功,在唐德宗執政的二十幾年間,一直讓他治理西蜀。因此,由於年久資深,官職連連進升,直至中書令。在他治理西蜀期間,各地無不服從依順,西南各族也都人心歸附。有一年他過生日舉行慶典,境內各個節鎮所送的賀禮,都是當地的珍奇物品,唯獨東川盧八座所贈賀禮特殊,乃是一名歌女。這名歌女不到十六歲,名字也叫玉簫。韋皋仔細一看,乃是姜荊寶家那個真的玉簫,而她的中指上長著一個肉質的指環,隱隱約約地能夠看得出來,與當年分別時所贈的指環形狀相同。韋皋慨然嘆道:"我終於懂得了生與死的區分就是一'來'一'往' 。玉簫(死後)當年所說的話,現在可以驗證了。"
逸聞趣事二
  韋皋 
  唐故劍南節度使太尉兼 中書令韋皋既生一月,其家召群僧會食。有一胡僧,貌甚陋,不召而至。韋氏家童咸怒之,以弊席坐於庭中。既食,韋氏命乳母出嬰兒,請群僧祝其壽。胡僧忽自升階,謂嬰兒曰:“別久無恙乎?”嬰兒若有喜色,眾皆異之。韋氏先君曰:“此子生才一月,吾師何故言別久耶?”胡僧曰:“此非檀越之所知也。”韋氏固問之,胡僧曰:“此子乃諸葛武侯之後身耳。武侯當東漢之季,為蜀丞相,蜀人受其賜且久。今降生於世,將為蜀門帥,且受蜀人之福。吾往歲在劍門,與此子友善。今聞降於韋氏,吾固不遠而來。”韋氏異其言,因以武侯字之。後韋氏自少金吾節制劍南軍,累遷太尉兼中書令。在蜀十八年,果契胡僧之語也。(出《宣室志》)
  【譯文】
  唐朝原先有個劍南節度使太尉兼 中書令叫韋皋。他剛出生一個月時,家裡召集群僧會餐,以示慶賀。有個異族僧人,相貌特別醜陋,沒有召呼他自己就來了。 韋家的僕人都很生他的氣。讓他坐在院裡的破席上。吃完飯後, 韋家讓奶媽抱出嬰兒來,請群僧為他祝福。那位胡僧忽然走上台階來,對嬰兒說道:“分別已久,你可好嗎?”嬰兒的臉上似乎有很高興的神情,眾人見了都很驚異。韋皋父親說:“這個小兒降生才一個月,師父怎麼說分別很久了呢?”胡僧道:“這不是施主所能知道的。”姓韋的一再追問他,胡僧便說:“這個小兒乃是諸葛武侯的後身呀!武侯生當 東漢末年,是西蜀的 丞相,蜀人長久受到他的恩惠。如今他又降生在世上,將來要為蜀門之統帥,而且受到蜀人的祝福。我從前住在劍門,與這個小兒很友好,如今聽說他降生在老 韋家,所以我才不遠而來。” 韋家聽了他的話都感到很奇異,於是便以“武侯”做韋皋的字號。後來韋皋年輕時就執掌帥印統制劍南守軍,官位晉升為太尉兼 中書令。在蜀地任職十八年,果然與胡僧的話相符。
奇節玉簫生死愛/韋皋
  ——封疆大吏夫人奇異的生死情緣
  著名邊將韋皋(745年~805年),是京兆萬年人。年輕的他在沒有發跡時,由於多次蹭蹬,只得在江夏一個姓姜的使君家當起了家庭教師,給其愛子姜荊寶教授經書。那時候,荊寶已經讀過兩種經書,所以對人情世故他也略微知道一些。他名義上雖然叫韋皋哥哥,但對韋皋那畢恭畢敬的程度一點兒也不亞於像對待他父親那樣。
  荊寶的婢女叫玉簫,當時才10歲,荊寶要她也像自己一樣稱韋皋為韋兄。玉簫當然就听從他的吩咐了,而且她照顧韋也挺周到。韋對她自然很滿意,時常問她一些情況,還教給她一些書本知識;雙方相處得極為融洽。
  兩年後,姜使君入關去做官,他覺得拖家帶口去顯得礙手礙腳,於是便隻身前往。這樣,韋覺得再居住下去也不大妥當,遂搬到附近的頭陀寺裡暫住。而荊寶由於想念老師,經常派玉簫去看望“韋兄”,並時不時地給韋送去一些生活用品。這時候,漸已長大的玉簫也懂得了一些兒女私情,一來二去,兩人在心裡就都牽掛著對方了。
  此時跟韋住得不遠的陳廉使恰巧收到了韋皋叔父的來信,說起他侄兒在寶地已經很久了,深切盼望他能夠回家一趟探望家中尊長。這樣,陳廉使怕耽擱韋皋歸省家中雙親的行程,就立馬安排停當舟船及路上必備之物,讓他當即動身,也不必向自己面辭。在江邊等候韋皋上船的艄公都已在那裡待命,並一再催促他快些走。此時,韋皋就是想要跟玉簫等人說些離別的情話也不可能了,於是他只得雙眼含淚地草擬了一封信留別。
  正要解纜啟程的當兒,忽然知道韋兄就要離開的荊寶和玉簫,便飛快地從外頭跑過來。三人相見,既高興又很悲傷。荊寶開始還想讓玉簫跟韋兄一同走,但韋兄覺得離家日久,突然攜帶女人回去於禮不合,於是他便堅辭了荊寶這番好意,並跟他們約定:“少則五年,最多七年,我就要來娶走玉簫!”說罷,韋贈送一枚玉指環給玉簫作為定情物,同時還給她留下了一首詩,然後就命艄公啟錠揚帆,獨個兒踏上了回家省親的道路。
  然而,五年很快就過去了,不說韋皋並沒來娶走玉簫,就是關於他的音訊也一點兒沒有。夜深人靜時,玉簫便總在江夏著名的景點鸚鵡洲默默祈禱著韋皋能夠平安無事。時光飛快地流逝,轉眼已是第八個年頭了,韋皋仍還是沒有一點兒音訊,玉簫鬱鬱寡歡極了。就在這年春天,望眼欲穿的玉簫終於嘆了口氣說:“韋家郎君當時對我說好是七年的,但現在已是第八個年頭了呀。看來他是不會再來了!”說完這話,她便絕食而亡。姜使君家覺得玉簫真是有情有義,居然講求節烈到了這個地步,不覺深為動容,遂把韋皋贈給她的那枚玉指環戴在她中指,然後黯然地把她給掩埋了。
  後來韋皋的官運頗為亨通。張鎰任鳳翔節度使時,他成為張的營天判官;德宗出狩奉天時,他便開始出任隴州刺史。接著,他又被拜為節度使;以後他便升遷為大將軍。德宗貞元元年(785年),他又出任劍南節度使和西川節度使。在他以僕射的官銜鎮守四川時,抵達當地才三天,他就開始審理監獄裡的囚徒,並把大約300來人的錯案給平反了。其中關押在堂下的一個人偷偷地掃視一下大堂上,低聲說:“這坐在大堂上的官人可不就是韋兄嗎!”於是他禁不住大聲喊道:“僕射!①僕射!您還記得姜家的荊寶嗎?”韋皋一聽,心中不覺感到頗為驚訝,接口便答:“那當然是深深記得的嘛!”那人就說:“可在下就是姜荊寶呀!”韋公遂詢問他何以犯下罪被拘禁的。荊寶說:“在您辭別後,我不久就考上了明經(一種在當時比進士稍微容易考些的功名,因此它被人看好的程度也略微低些),被有司選任為青城縣令。由於家人錯拿了官府中牌印等物,我遭到了彈劾,所以落到這地步。”
  韋皋就說:“家人犯罪,怎麼能把他的主人也捉拿來問罪呢?這事好辦,我要為你申冤。”說完,韋就使人照顧好荊寶;接著便把這事給申報上去。此後不久,荊寶就官復原職了。而韋心中則想讓他擔任眉州的地方長官,並希望他能作為自己的賓僚一起做事。那時皇帝任命書雖已下達,但韋並未立即告訴他。此時事務繁多,幾個月後,韋才問詢起玉簫之事:“她現在哪兒呢?”荊寶不覺淚流滿面地說:“您停船跟我們分別時,曾說好以七年為期。而您去後卻不再有任何消息,玉簫她因思念過度,就絕食而亡了。”說罷,他兀是嗚咽不已。韋皋聽了荊寶這番話,不覺悲從中來。而荊寶就吟起了玉簫留下的《玉環詩》道:
  黃雀銜來已數春,別時留解贈佳人。
  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
  韋皋仔細品味著這首詩,不覺更是一陣傷感。於是他就派人到佛殿里大事塑造佛像,希望玉簫的在天之靈能早日得到安慰,並用來報答她的一片深情厚意。但韋又感到從此以後他們便不再有相會之日了,心中更是痛恨當時為求取功名,而置玉人於不顧,那真是太失算了;這樣一想,他心中的負疚感也就更深了。
  當時有一個祖姓道士,據說能夠使已經死去的人跟活在世上的人相互對話,韋知道這消息後,特地齋戒沐浴了七天。到了第七天的深夜,他居然真的感動了玉簫來臨。她笑著感謝:“多虧僕射繕寫經卷,塑造佛像,我十來天后便可投胎轉生了。10年後,我再來做您的侍妾,來報答您的大恩大德!”等到離開時,玉簫半開玩笑半當真地微笑著說:“您當時由於薄情,讓我這原本好好的人兒竟跟您生死相隔!”
  韋皋後來由於戰功卓著,一直在四川當了20多年的軍政長官,並且還當上了中書令這大官。一年在他過生日時,部屬們都送來了各種奇珍異寶,只有東川節度使卻送給他一名歌妓。她才16歲光景,而且還是一個處女!令人驚奇的是,她的名字也叫玉簫!更使他稱奇不已的,這玉簫的中指上有一塊息肉突出,這跟韋皋當年留別時的玉簫一模一樣!韋皋心說,她分明就是一個全新的舊好玉簫嘛!
  見此奇事,韋皋不由大聲嘆息道:“我現在才終於算是明白了生死情分,它就像人們平時往來一樣的真實不虛啊!玉簫那回魂夢中跟我相見時所說的話,當真便應驗了。而眼前的玉簫難道不就是當年的玉簫再生麼!?”於是,夫婦倆恩愛有加。
  在四川鎮守了21年的韋皋,後來一直做到了南康郡王;可以說,他已達到了當時人臣建功立業的極致。
  按:①射,音“義”。
------------------
諸葛亮轉世韋皋的傳說
諸葛亮(素素/大紀元)
更新: 2015-05-23 12:31 AM 標籤: 輪迴轉世
不管是佛家、道家還是各種修煉法門,都承認輪迴轉世,古代很多傳說也都提到過輪迴轉世。輪迴轉世是否存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當然我們更關心自己的前世和名人的前世,古籍《宣室志》中就記錄了諸葛亮轉世韋皋的故事。
唐朝有個劍南節度使太尉兼中書令叫韋皋。他剛出生一個月時,家裡召集群僧會餐,以示慶賀。有個異族僧人,相貌特別醜陋,沒有召呼他自己就來了。韋家的僕人都很生氣,讓他坐在院裡的破席上。吃完飯後,韋家讓奶媽抱出嬰兒來,請群僧為他祝福。那位胡僧忽然走上台階來,對嬰兒說道:「分別已久,你可好嗎?」嬰兒的臉上似乎有很高興的神情,眾人見了都很驚異。韋皋父親說:「這個小兒降生才一個月,師父怎麼說分別很久了呢?」胡僧道:「這不是施主所能知道的。」
姓韋的一再追問他,胡僧便說:「這個小兒乃是諸葛武侯的後身呀!武侯生當東漢末年,是西蜀的丞相,蜀人長久受到他的恩惠。如今他又降生在世上,將來要為蜀門之統帥,而且受到蜀人的祝福。我從前住在劍門,與諸葛亮很友好,如今聽說他降生在老韋家,所以我才不遠而來。」韋家聽了他的話都感到很奇異,於是便以「武侯」做韋皋的字號。
後來韋皋年輕時就執掌帥印統制劍南守軍,官位晉升為太尉兼中書令。在蜀地任職十八年,與胡僧的話相符。
這位胡僧到底是誰,古籍中沒有提到。大概是一位有緣人吧。很多人都隱隱約約的記得自己的前世,有的多有的少,但是都是真實的。@
----------------------------------
齊太公姜尚,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也稱「姜太公」、「姜子牙」、「呂望」。
1、姜
出自神農氏,為炎帝之後,以居地姜為姓。據《姓纂》上面記載說:“炎帝生於姜水,因氏焉,生太公,封齊,為田和所滅,子孫分散,後為姜氏,因天水上廛縣,漢初以豪族徙關中,遂居天水。”根據《水經渭水注》的解釋,是“岐水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也就是岐水的一部分稱為姜水。至於岐水,則在今陝西省的岐山縣西面。換句話說,幾千年前炎帝是出生在這裏,以後姓姜的人也發源在這裏。又據《元和姓纂》中記載,炎帝神農氏,因生於姜水(今陝西省岐山縣西),而以姜為姓。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即呂尚,齊國的創建者,因輔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呂,所以才從封地為姓。戰國時,齊國被田和所滅,呂尚的後代分散各地,有姓呂的,也有姓姜的。
2、呂
出自姜姓,以國為氏,其始祖為呂尚,又稱姜子牙。
堂 號:
渭濱堂:商朝末年,呂尚(姜子牙)在渭水濱釣魚隱居。周文王訪賢聘他為宰相。他幫助周文王、周武王打下了周朝八百多年
3、盧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之後裔,齊太公後裔孫高傒而來,以邑為姓。據《元和姓纂》所載:“姜氏,齊太公之後,至文公子高,高之孫高傒(人稱傒公),食采于盧,今盧縣也,因姓盧氏……”。西周時炎帝後裔姜尚,字子牙,因輔佐周武王興周滅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齊,有太公之稱。春秋時代,齊太公的後裔高傒食采于盧,“因邑為姓”,故其後裔姓盧也。此居盧姓主要來源之首位。
得姓始祖:高傒(傒公)。傒公是呂尚的十一世裔孫,任齊國正卿,因屢建豐功,故受封于盧(盧以故城盧邑為中心。盧邑址在今山東省長清縣偏西南),其子孫遂以盧為姓。傒公“厚德載物”的品德普遍獲得人們的贊許,為史家所稱頌。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孫無知勾結邊將管至父和連稱,殺了齊襄公自立為君。此行為引起齊國臣民的不滿,便求助於國舅高傒,高傒接受了群臣的要求,邀請管、連二人來家赴宴,二人于席間被預伏甲兵斬殺,然後高傒迎立姜小白回來繼位,就是後來成為春秋霸主的齊桓公。齊桓公在登位之初,為了表彰傒公在內政外交兩方面對齊國做出的卓越貢獻,把盧邑(故址在今山東省長清縣)封給傒公,其子孫以邑為姓。傒公便成為盧姓的得姓始祖。
4、高
《通志-氏族略》記載高姓源出自姜姓,是齊姜太公(姜子牙)呂尚的後人,因為被封於高,以封地高為氏,姓高,例一種說法是,齊惠公(姜元)的兒子姜祁,字子高,後世子孫以祖字高為氏,姓高。
堂 號:
厚餘堂:孔子弟子高柴,做費城宰(今之縣長)。孔子評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後知有餘。
5、丁
出自姜姓。據《元和姓纂》、《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資料所載,姜太公之子伋,諡號為齊丁公,子孫以其諡號為氏,稱為丁姓。
6、慶
《通志-氏族略》:齊公子無虧生慶克,其後為慶氏。姓氏考略云:系出姜姓。姓考載:齊桓公之孫慶文之後。按春秋時,齊有慶封,晉有慶鄭,皆齊桓公(姜小白)之支庶,西漢時避漢安帝父諱(清河王劉慶),改慶氏為賀氏。
7、賀
出自姜姓,是為避帝王名諱所改的姓氏。春秋時,齊桓公有個孫子叫公孫慶克,他的兒子慶封以父名命氏,稱為慶氏。慶封在齊靈公時任大夫,在莊公時與崔杼曾為上卿,執掌國政。後兩人再升為左右相國。因崔杼家內發生內亂,慶封以弑君罪滅掉崔氏,獨霸朝政。於是慶封把政事交給兒子慶舍處理,自己只管吃喝玩樂,引起了朝上朝下對慶氏的不滿,後慶封的親信盧蒲癸和王何,趁慶封外出之機,殺死了慶舍,慶封見勢不妙,便逃到了吳國。吳王噶朱方封給慶封,慶氏宗族聞訊趕來相聚,從此,慶氏比在齊國時還要富裕。至西漢末,子孫徙會稽山陰,東漢時傳至慶儀為汝陰令,其曾孫慶純官拜侍中,為避漢安帝的父親劉慶的名諱,"慶"字改為同義的"賀"字。慶純改為賀純。史稱賀姓正宗,是為江蘇賀氏。
堂 號:
四明堂:唐朝時光祿大夫賀知章,詩作得最好,書法也漂亮。醉後作詩填詞寫字,毫不費力就成了卷軸。他自號"四明狂客"。
8、邱
出自姜姓,姜太公之後。據《元和姓纂》所載,周初,姜太公封于齊,建齊國,都營丘(今山東淄博市東北),其子木以地為氏,稱丘姓。漢代以後,有避孔子名諱,改丘姓為邱姓者。又清雍正三年,頒詔尊師重道,為避孔子聖諱,遂丘加邑旁成邱。
丘、邱二姓同源,故此處所述主要為丘姓播遷內容。丘姓發源于山東,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遷,故很早河南境內便有丘姓名門望族,開基始祖為丘穆,世居河南衛輝府封丘縣。
於 2008-09-15 00:35:21 補充
西漢時避漢安帝父諱(清河王劉慶),改慶氏為賀氏。
筆誤更正為
"東漢"時避漢安帝父諱(清河王劉慶),改慶氏為賀氏。
-------------------------------------
吐蕃人的夢魘、諸葛亮的化身——中唐名將韋皋
文史 06-06 55
0
引子:
盛極一時、萬國來朝的大唐王朝自經歷「安史之亂」之後,國勢逐漸轉衰,隨著各地藩鎮的不斷做大,中央的號令已失去了至高無上的權威,因此在地方上少了忠君愛國的良將,卻多了許多權重一方、野心勃勃的土皇帝。
不過即使如此,自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到公元907年唐朝滅亡為止,在此期間還是湧現出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忠勇良將。如兩復長安、名動天下的汾陽王郭子儀、智勇雙全、功勛卓著的臨淮王李光弼、數破吐蕃、威震蜀地的南康王韋皋、雪夜下蔡州、兩平叛亂的涼武公李愬、驅逐吐蕃、攜十一州歸唐的民族英雄張議潮、稱雄代北、忠於王事的沙陀驕子李克用等。
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給中晚唐那逐漸黯淡的天空下增添了幾許耀眼的光芒,雖然大唐磅礴、豪邁、悲涼的身影已經逐漸遠去,但是從這些忠勇良將的身上還是能讓我們強烈的感受到那種開拓進取、不畏險阻、昂揚向上的盛唐風骨和漢家情懷。
不信青史終成灰,讓我們抖落灰塵,翻開史書,去領略下以上人物的代表、中唐名將韋皋不一樣的絕世風采。
(一)與諸葛亮的淵源
韋皋,出身於京兆韋氏,京兆韋氏在中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都是頗具影響的高門大族。它的開創者是漢元帝時期的御史大夫韋玄成,在整個唐朝時期,出自於京兆韋氏的宰相有二十多人,更有許多韋氏女子入宮成了皇帝的妃子。在民間,人們用句俗語「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來形容韋氏和另一大族杜氏在當時非同凡響的影響力。
韋皋剛出生一個月時,韋家宴請許多達官顯貴及得道高僧為他慶賀。有個異族僧人,相貌特別醜陋(形容裝扮可參考濟公大師,自行腦補),沒有得到邀請便擅自闖入。
吐蕃人的夢魘、諸葛亮的化身——中唐名將韋皋
喜慶之日,不宜逐客。不過韋家的僕人很不待見這位不速之客。因此故意怠慢他,讓他坐在院里的破席上,給這位胡僧上的飯菜也是很不上檔次,別人吃的是俏江南水平,他吃的最多是沙縣料理。不過,這位胡僧面不改色,照樣大快朵頤。
宴會結束後,韋家讓奶媽抱出嬰兒來,請在座眾高僧為小韋皋祝福。那位胡僧忽然走上台階來,對小韋皋說道:「分別許久,你還好嗎?」
更為神奇的是,小韋皋的臉上似乎有很高興的神情,他咿咿呀呀的回應著胡僧的問候。一旁眾人見了都詫異不已。
韋皋父親好奇的問胡僧道:「小兒降生才一個月,大師卻說分別很久,請問是何緣由?」
胡僧笑而答道:「這個恐怕不太方便告訴施主,我今天只是來會會故人。」
經不住眾人的一再詢問,胡僧最後才嘆道:「這個小兒乃是諸葛武侯的後身呀!武侯在世為蜀漢丞相,蜀地之人長久受到他的恩惠。如今他又降生在世上,將來要為蜀地之統帥,而且受到蜀人的擁護和愛戴。我從前住在劍門的時候,與這個小兒很友好,如今聽說他降生在韋家,所以我才不遠而來。」
眾人聽了他的話之後都大感驚奇,等到後來韋皋任職蜀地、威震一方之時,大家才紛紛覺得胡僧說的話是如此的靈驗。
(二)傳奇的生死緣分
古時的許多讀書人都有遊學的習慣,出身於官宦之家的韋皋自然也不例外,
這一年,韋皋遊學到江夏,暫住在自己家族世交姜郡守的府邸里,姜家安排了一個婢女叫玉簫去侍奉他。
婢女玉簫看到出身於世家的青年韋皋風流倜儻、談吐不俗,也樂於侍奉這位大帥哥,果然,不管什麼時候,小鮮肉都非常受歡迎。
久而久之,兩人之間便產生了愛慕之情。
沉浸於愛情中的韋皋在江夏逗留數年之久,這天,姜家接到了讓韋皋回家省親的書信,書信中對於久久不曾歸家的韋皋甚是挂念和擔心。對於京兆韋氏的書信,姜家人不敢怠慢,立即為韋皋準備了沿途的盤纏和用品,打發他儘快乘船回家。
同時,唯恐韋皋不肯啟程,姜家人便嚴禁婢女玉簫與其相見。等到韋皋上船後,又催促船夫快快起航。
此時的韋皋依依不捨,肝腸寸斷,無奈之下,他決心寫信以別玉簫。忽然,他看到岸邊有個人影在遠遠的向他招手,韋皋抬頭一看正是玉簫,原來玉簫得知韋皋啟程返家的消息後,偷偷跑出來相送。
由於韋皋返家之後要參加科舉考試並且前途未定,因此不方便攜玉簫同歸,因此他們彼此約定少則五載,多則七年,韋皋即來娶玉簫。同時,韋皋摘下了自己手指上的玉指環,拋向了岸邊,以此作為定情信物。
遠遠相望淚眼,自此離別山高水長!
後來韋皋入朝為官之時,正好趕上朝局動蕩,幾經輾轉,等到他坐鎮蜀地,成為一方大員時,準確遣人去江夏接玉簫前來時。碰巧,下人來報,說一個剛抓進來不久的犯人是韋皋在江夏遊學時候的舊人。
有些意外又有些驚喜的韋皋立即傳喚此人,看清進來之人後,韋皋才記起正是
當時姜郡守的公子姜荊寶,忙向他打聽起玉簫的情況。
原來,自從韋皋走後,玉簫一直惦記著他們五七之年的約定,並且將那隻玉指環戴在了中指之上,經常對著它發獃。
哪曾料想,過了五年後,不見韋皋的蹤影,玉簫在心裡默默祈禱兩年後或許能有好消息。又過了兩年,到第八年春天,玉簫嘆道:「韋郎君走了七年多了,肯定是另有所愛了,我又何苦讓他為難呢。」於是絕食而死。死的時候依然緊緊握著韋皋送給她的那隻玉指環。姜家憐惜玉簫如此痴情,不久便將她連同那隻玉指環一起安葬了。
聽罷姜荊寶敘述的韋皋無限痛心,哀嘆不已。自此之後,他埋首抄寫經書,大事修造佛像,藉以報答玉簫對她的情深厚重。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玉簫的思念卻越來越強烈,只恨此生無緣與她再見一面。某天,他聽說有人擅招魂之術,能讓死者與親人見面。
他立馬讓人將此人召來,此人給了他一個建議:讓韋皋齋戒七天,然後會如願見到思念之人。
果然在一個月光朦朧的深夜,玉簫白衣如雪、容顏如昔,飄然而至。見到韋皋後,她施禮致謝道:「妾身承蒙將軍的挂念,您抄寫經書和修造佛像的誠意已經感動上天,因此小女子會在十天後托生降世。再過十三年,便可再次侍奉在您左右。」
從此以後,韋皋將思念之情默默的隱藏在心中,將心思全部用在治理蜀地上。逐漸的蜀地恢復了往日的繁華,西南各族也都人心歸附。蜀地富庶太平的盛世景象傳到了長安城,他的官職也不斷得到升遷,直至中書令。
寒來暑往,春去冬來。
這年,韋皋過生日舉行慶典,境內各地官員所送的賀禮,都是當地的珍奇物品,唯獨東川官員盧八座所贈賀禮最為特殊,乃是一名歌女。
這名歌女不到十六歲,名字也叫玉簫。韋皋仔細一看,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那個玉簫,而她的中指上長著一個肉質的指環,隱隱約約地能夠看得出來,與當年分別時所贈的指環形狀相同。
韋皋立即將玉簫擁入懷中,慨然嘆道:「我終於懂得了生與死的區分就是一來一往。玉簫你當年所說的話,現在可以驗證了。」
後來韋皋自己有詩記錄這段傳奇的愛情:黃雀銜來已數春,別時留解贈佳人。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收錄在全唐詩里,詩名叫《寄玉簫》)
(三)時局動蕩顯氣節,書生自此為帥臣
公元783年,「奉天之難」爆發,事情是因何而起呢?緣於當時在位的唐德宗李適為了重振朝綱,他決定對幾個有點囂張跋扈的節度使下手,想削他們的軍權,奪他們的地盤。可是,唐德宗在下手之前沒有充分估計到下手對象的反彈,如果有後悔葯的話,唐德宗肯定不問價錢全買了。
老虎不發威,皇帝你當我們是病貓。這幾個節度使手裡要錢有錢,要兵有兵,哪能甘於束手就擒,因此便聯合起來反叛朝廷,叛軍一路打下了長安,曾經豪情萬丈的唐德宗倉皇逃竄至奉天(今陝西乾縣)。
此時,宰相張鎰出任鳳翔隴右節度使,一度得到他賞識的韋皋被他推薦為營田判官,兼任殿中侍御史,負責臨時署理隴州行營留後事務。
唐德宗逃往奉天后,鳳翔兵馬使李楚琳殺死節度使張鎰,率鳳翔府軍叛變,前去歸附叛軍首領朱泚。
此前,朱泚從范陽入朝任職,命甲士隨從自己入京;後來朱泚任鳳陽節度使,這些從范陽跟來的五百名士卒便繼續戍守隴州,而由原朱泚部下舊將牛雲光督率他們。
這時朱泚已率叛軍包圍奉天,牛雲光便假託有病,請求韋皋擔任統帥,而暗中策劃叛亂,準備擒拿韋皋前去投靠老領導朱泚。
韋皋的部將翟曄探聽到了此事後,便提醒韋皋早做準備,熟讀兵法,胸中有溝壑的韋皋雖然表面不露聲色,但是還是加強了戒備。
一直沒有找到機會下手的牛雲光知道事情已經泄漏,便率領那500名范陽士兵投奔朱泚。
行至汧陽(今陝西千陽縣)時,遇見朱泚的家奴蘇玉正要到韋皋那裡去,只見蘇玉對牛雲光道:「太尉(朱泚)已登上了皇帝寶座,現命我持詔書前去任命韋皋為御史中丞,你可率兵與我一同返回隴州。韋皋如果接受任命,那麼就是自己人;如果他不識抬舉,左右他不過是個書生,想來除掉他也不是什麼難事。」
不敢得罪領導身邊的紅人,牛雲光便命士兵掉頭與蘇玉一起奔赴隴州。行至隴州城下,韋皋遠遠的迎了過來,先態度謙恭的向蘇玉行了禮,接受了偽詔,旋即掉頭詫異的問牛雲光道:「前番將軍不告而別,現在卻又調轉而回,不知何意啊?」
牛雲光有點尷尬道:「原先不了解韋公的心意,所以偷偷離去;現在知道您得到重用,才又趕回來。希望和您一道儘力奠定功勛,同生共死。」
韋皋裝作恍然大悟的笑了笑道:「謝將軍美意。」又鄭重其事的對牛雲光道:「肩負重大使命的人若不懷欺詐,就應該交出武器甲仗,才能使城中的人免去畏懼、懷疑,這樣進城之後才可安定人心。」
牛雲光和蘇玉對視了一眼,互相都把韋皋當作書生,百無一用是書生嘛,而且認為他這番話有理有據,因此便命令士兵將弓箭、兵器、甲仗盡數交出,韋皋派人接收之後,便領著他們一起進了城。
次日,韋皋在郡府大廳中設宴犒勞蘇玉、牛雲光等人,同時,在大廳後方埋伏了精銳甲士,席間韋皋和他們稱兄道弟,觥籌交錯。
酒過三巡後,他立即摔杯為號,此時伏兵盡出,將一干喝的東倒西歪的叛軍全都砍倒。韋皋命人砍下牛雲光、蘇玉的腦袋示眾,以示與叛軍抗爭到底的決心。
得到消息的朱泚又派家奴劉海廣前來任命韋皋為鳳翔節度使,和其撕破臉皮的韋皋立即斬了劉海廣和他的隨從,僅留下一人讓他回去向朱泚報信。
他的忠舉被朝廷知道後,唐德宗下詔任命韋皋為御史大夫、隴州刺史,並設置奉義軍節度使以表彰他。
韋皋派遣他的堂兄韋平和韋弇相繼進入奉天城向唐德宗稟報隴州城的防守情況,唐德宗及眾臣聞知韋皋為守城做了充足的準備,頓時感覺大受鼓舞。
此時的韋皋除了固守城池,同時在城中築起高台,並且塗抹了牛羊的鮮血,與將士們盟誓道:「上天不憐恤百姓,國家多難,叛臣伺機盜占宮廷,而李楚琳也煽動兇徒,攻陷城邑,叛軍所作所為殘酷暴虐,禍及隴州,他們既然不能侍奉皇上,又怎能體恤百姓。本官痛下決心和此城共存亡,誓與大家一起忠於王事,效忠朝廷,以待援兵的到來。凡是和我一起盟誓的人,應當同心協力,順天行事,共同掃除頑凶。那麼祖先在天之靈,也必定會在冥冥之中庇佑我們。若有心存他念的,那麼神靈將擊殺他,並且殃及子孫。」
感念於韋皋的大義凜然和破釜沉舟,眾人無不表示願誓死跟隨。
興元元年(784年),各地勤王軍隊陸陸續續趕到,叛軍窮途末路,最終被平定,唐德宗返回京師長安,論功徵召韋皋為金吾衛將軍。不久升為金吾衛大將軍。
貞元元年(785年),韋皋官拜檢校戶部尚書,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劍南西川節度使。開啟了他長達二十一年治理蜀地的生涯。
(四)書生破敵有雄策、西望蜀地有豪氣
自從安史之亂後,唐朝將原先邊境上防備吐蕃的軍隊盡數調往內地平亂後,乘著邊境空虛,吐蕃趁機佔領了隴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區。在赤松德贊(吐蕃國主,公元755至797年在位)在位的時期,吐蕃王朝的轄地大大擴張,東面與大唐大體上以隴山為界,北到寧夏賀蘭山。
眼見唐朝國勢逐漸不如從前,吐蕃依然時時的出兵侵擾唐朝邊境。
吐蕃每次進攻蜀地時,都會讓南面的小弟南詔國作為小弟打前鋒,上任不久的韋皋一邊積極的訓練軍隊,一邊派遣使者出使南詔國,藉此來瓦解吐蕃和南詔的攻守同盟。
不久,使者從南詔歸來後,帶回好消息,南詔國王異牟尋表示願意與大唐交好,並且準備派使臣去京師長安進貢,在南詔國的帶領下,西南的許多邊陲部落紛紛脫離吐蕃,歸順大唐。
南詔國王異牟尋怎麼一下子從以前惡狠狠的大灰狼變成如此溫順的小白兔呢?
原來,自從南詔國成為吐蕃的屬國小弟後,吐蕃要異牟尋繳納的貢賦日益加重,並奪取所有的險要處建立他們自己的城堡,每年都要求南詔國派兵助防。
異牟尋漸漸不勝負擔,清平官鄭回勸異牟尋說:「中國有禮義,對屬國很少苛責索求,不像吐蕃那麼貪婪刻薄,不如脫離他重歸順唐廷,就不再會有遠戍之勞,得利沒有再大的。」
異牟尋覺得很對,漸生歸附唐朝的念頭,但是知道吐蕃不是好惹的,因此還不敢貿然行事。他也在找機會和唐朝接觸,此時聽說新上任的蜀地最高長官派人來聯絡,正如瞌睡了有人送枕頭一樣,於是和唐朝使者一拍即合。
去他娘的,吐蕃蠻子,大爺不伺候了,還是投靠大唐尋找溫暖比較實在。
搞定了這些原先入侵大唐的幫凶後,軍隊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正好有待於上戰場來檢驗下成果,同時,也要化被動為主動,韋皋決定小試牛刀,主動出擊來探一探吐蕃的虛實。
公元789年,韋皋派遣將領王有道挑選精兵攻打吐蕃,大唐軍隊在投奔過來的東蠻部落的引導下,在巂州(治所為今四川西昌市)的台登北谷將吐蕃的青海、臘城兩路軍隊打得大敗,吐蕃軍隊被殺二千餘人,籠官(吐蕃將職名)級別將領被生擒四十五人,至於投身崖下深谷而死的不計其數。
吐蕃將領乞臧遮遮也在被擒人員之列,他是吐蕃的一員勇將,長期成為邊患,自從他被擒後,附近的吐蕃城寨紛紛向韋皋投降,幾年之內,巂州全境也被收復。韋皋的大名在吐蕃之地逐步傳開。
公元793年,為了進一步防備吐蕃的入侵,朝廷準備修築鹽州(今陝西定邊)城,由於擔心吐蕃軍隊乘此機會來偷襲,便下詔命韋皋出兵牽制吐蕃。
正在尋找出兵機會的韋皋一看朝廷的旨意和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命令將軍董面力、張芬從西山出兵到達南道,訓練有素、作戰勇猛的唐軍很快攻破峨和城等數座吐蕃城池。
眼見唐軍來勢洶洶,吐蕃的南道元帥論莽熱立刻率兵前來支援,結果兩軍一交戰,吐蕃又是被打的大敗,損失慘重,唐軍乘勝追擊,一路剷除了吐蕃賴以防守的堡柵五十餘處,唐軍聲威大震,西山羌蠻的女、訶陵、白狗、逋阻、弱水、南水等八國的酋長紛紛表示願意歸順大唐。
公元796年,二月,由於政績卓著、軍功斐然,韋皋被加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仍然兼領原來官職,並駐守蜀地。
在韋皋派兵多次擊敗吐蕃的軍隊後。吐蕃人惱羞成怒,開始實施大規模的反擊行動,他們不斷向唐朝的勢力範圍修築堡壘,並且建造舟船以圖從水路進發。 不過在韋皋的嚴密防守下,吐蕃人實施的反擊措施收效甚微。於是,吐蕃贊普(國主)赤松德贊嚴令各地加強防守,不得擅自出兵和唐軍作戰。
這時,吐蕃酋帥兼監統曩貢、臘城等九地節度使、籠官馬定德,以及他的八十七名大將率領整個部落前來投降。馬定德深有謀略,熟知吐蕃山川地形,吐蕃每次對外用兵,都要徵求馬定德的意見,對外作戰方案制定之後,也要讓他過目審閱。這樣一位吐蕃宿將為什麼甘願投奔唐朝呢?原來自從吐蕃各地得到防守的命令後,馬定德不憤於唐軍如此的囂張,便幾次擅自出兵和唐軍作戰,而這些舉動全部被人獲悉後,向吐蕃贊普(國主)赤松德贊做了彙報。不得已,馬定德怕擅自出兵、違犯律令從而被吐蕃贊普責罰,加上英雄惜英雄,因此他決定歸順唐朝,在韋皋麾下效力,良將來投,韋皋大喜,一邊上奏朝廷為其加官進爵,一邊經常和馬定德來往交談,從而掌握了更多吐蕃軍隊的情報和虛實。
馬定德的投效非常具有示範效應,不久,吐蕃在昆明所管領的蠻族部落又有一千多戶投降唐軍。
看到國內部眾不斷投奔唐朝,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坐不住了,他立即下令吐蕃軍隊侵犯北方的靈州、朔州,並且乘勢攻下了麟州。
吐蕃的軍事行動,時刻注意其動向的韋皋已經知曉,他正在和馬定德商量一場對吐蕃的大戰,恰在此時,朝廷的詔書也到了,唐德宗命令韋皋出兵深入吐蕃境內。以解北部邊境之危。
得到詔令後,計議妥當,韋皋立即調兵遣將:命令鎮靜軍使陳洎率領一萬名士卒從三奇路出兵;命令威戎軍使崔堯臣率一千名士卒從龍溪石門的路南出兵;命令維州、保州二州兵馬使仇冕及保州、霸州二州刺史董振等率二千士卒直趨吐蕃的維州(今四處理縣)城;北路兵馬使邢玼等率四千士卒直趨吐蕃的棲雞、老翁城;都將高倜、王英俊率四千士卒進軍原松州;隴東兵馬使元膺率士卒八千人由南道的雅州、邛州、黎州、巂州出擊。
同時,他又命令鎮南軍使韋良金率領一千三百人後續跟進;雅州經略使路惟明等率兵三千人直趨吐蕃的租、松等城;黎州經略使王有道率軍二千人渡過大渡河,深入吐蕃境內;巂州經略使陳孝陽、兵馬使何大海、韋義等,以及磨些蠻、東蠻二部落的酋長苴那時等的兵卒四千人進攻昆明城、諾濟城。
十幾路唐軍八月出兵攻打吐蕃,到十月初,短短二個月的時間,共擊破吐蕃軍隊十六萬,攻下城邑七座、軍鎮五處,收民戶三千,生擒敵兵六千人,斬首一萬餘人,各路唐軍在維州城下會合。
眼見唐軍在吐蕃境內轉戰千里,吐蕃軍連連戰敗。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再也坐不住了,他火速將原先進犯靈州、朔州的部眾調遣南下迎戰唐軍,同時,派遣朝中大將論莽熱以內大相之職兼任東境五道節度兵馬都群牧大使,率領各部族混的隊伍十萬人來解救維州之圍。
得知吐蕃軍隊大舉來援的消息後,唐軍一萬名士卒佔據險要設置伏兵以等待吐蕃軍,同時派出一千人前去挑釁。眼見唐軍如此猖狂,吐蕃大將論莽熱決心要一舉吃掉這股唐軍,以壯三軍士氣,他立即下令全軍出擊。
當吐蕃大軍全部進入伏擊圈後,唐軍伏兵齊出,吶喊聲猶如驚雷,四面八方的唐軍如潮水般湧向目瞪口呆的吐蕃軍隊。吐蕃軍不戰自潰,紛紛四散逃命,主將論莽熱被生擒,十萬名士兵被俘虜。
韋皋派人將擒獲的論莽熱獻交朝廷,唐德宗當眾數落論莽熱的罪狀,無外乎就是我大唐如此愛好和平,你吐蕃屢次出兵進犯,實在是豈有此理。如今我大唐兵鋒一至,你們吐蕃軍隊不過土雞瓦狗爾,淪為階下囚的論莽熱除了跪下磕頭,不敢再做什麼辯解。
看到論莽熱認罪態度如此誠懇,大大的滿足了唐德宗的虛榮心,於是他為顯示天恩浩蕩,還是大度的釋放了論莽熱,並且賜給他在崇仁里的府第一座,供其居住。韋皋也因如此顯赫戰功而加授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封南康郡王。
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和南詔,拒吐蕃。史稱其「數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
他為唐王朝穩定和鞏固西南地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墮諸葛武侯轉世之威名,不負大唐忠勇良將之稱號、不舍書生統軍烈烈之豪氣!
--------------------------------
韋皋(746年—805年9月13日[1] ),字城武。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唐代中期名臣。
韋皋出身“東眷韋氏鶥城公房” [2] ,排行第二十三。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韋皋任建陵挽郎,歷佐使府。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以功擢隴州節度使。次年入為左金吾衛大將軍。貞元元年(785年),出任劍南節度使,累加至中書令、檢校太尉,封南康郡王,世稱”韋南康“。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韋皋去世,年六十。獲贈太師,諡號“ 忠武 “。《全唐詩》存其詩三首。
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和南詔,拒吐蕃。史稱其“數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
韋皋生於唐玄宗天寶五載(746年),他出身“東眷韋氏鶥城公房” [2] 。唐代宗大歷(766年-779年)初年,從建陵挽郎任上調補為華州參軍,累官使府監察御史。[3]
建中三年(782年),宰相張鎰出任鳳翔隴右節度使,上奏薦舉韋皋為營田判官,得任殿中侍御史,臨時署理隴州行營留後事務。[4]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军发生哗变,唐德宗李适从京师长安出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凤翔兵马使李楚琳趁机杀死张镒,率凤翔军叛变,归附于叛军首领、前太尉朱泚。陇州刺史郝通亦投奔李楚琳。[5]
早在大歷九年(774年)朱泚從范陽入朝時,曾命甲士隨從自己入京。朱泚卸任鳳翔節度使一職後,留舊部五百人戍守隴州,而由自己的舊將牛雲光督率。待到朱泚圍攻奉天時,牛雲光便假託有病,表面上請求韋皋統軍,暗中卻在策劃叛亂,企圖擒獲韋皋以投靠朱泚。韋皋的部將翟曄得知此事後,便請韋皋早做準備,牛雲光知道事情洩漏,便率領他的兵卒投奔朱泚。行至汧陽,遇見朱泚的家奴蘇玉正要授韋皋御史中丞,蘇玉勸牛雲光回軍隴州,先觀察韋皋的態度再行圖謀。牛雲光便掉轉旗號,迅速奔赴隴州。韋皋親迎慰勞,先接納蘇玉,受了朱泚的詔書,才問牛雲光道:“您當初不告而別,現在又回來,這是為什麼呢?”牛雲光說:“原先不了解您的心意,所以偷偷離去;知道您有新的任命,現在才又回來。希望和您一道盡力奠定功勳,同生共死。”韋皋說:“好呀!”又對牛雲光道:“肩負大任的人若不懷欺詐,就請交出武器甲仗,使城中的人免去疑懼,方可入城。”牛雲光輕視韋皋是書生,便將弓箭、兵器、甲仗盡數交出後率軍進城。次日,韋皋在郡府中暗伏甲士,邀請叛軍赴宴。酒過一巡,伏兵齊起,將其全部殺死,牛雲光、蘇玉被斬首示眾。朱泚又派家奴劉海廣任命韋皋為鳳翔節度使,韋皋將劉海廣等一併斬殺,只留下一個隨從回去報信。[6]
德宗下詔任命韋皋為御史大夫、隴州刺史,設置奉義軍節度使以表彰他。韋皋派遣他的堂兄韋平和韋弇相繼進入奉天城,城中的人聞知韋皋有準備,士氣倍增。[7] 韋皋在庭中築起高台,塗抹牲血,與將士們盟誓道:“上天不憐恤百姓,國家多難,叛臣伺機盜佔宮廷,而李楚琳也煽動兇徒,攻陷城邑,所施殘酷暴虐,延及本使,既然不能侍奉皇上,又怎能體恤百姓。我因此心情憤激,沒有安寧的閒暇,誓和大家一起竭誠擁戴王室。凡是和我一起盟誓的人,同心協力,順天行事,掃除頑凶,先祖在天之靈,必會在幽冥中讚賞。言辭誠信則志同道合,正義相感則心齊力協,粉骨碎身,決不回頭。若有改變心志的,神靈將擊殺他,禍及子孫,決無族類遺存。皇天后土,當驗證此言。”又派人到吐蕃求援。十一月,德宗加授韋皋為檢校禮部尚書。[8]
興元元年(784年),德宗返回京師,徵召韋皋為金吾衛將軍。不久升為金吾衛大將軍。[9]
貞元元年(785年),韋皋官拜檢校戶部尚書,接替張延賞,出任成都尹、御史大夫、劍南西川節度使。[10]
由於南詔與吐蕃和好,吐蕃在入侵時,必以南詔作為先鋒。貞元四年(788年),韋皋派遣判官崔佐時進入南詔,勸說令他們歸順王化,以脫離對吐蕃的依附。崔佐時到達蠻國羊咀咩城,其國王異牟尋欣然接待,崔佐時代表朝廷請他們同吐蕃絕交,派遣使臣向朝廷進貢。當年,韋皋讓東蠻首領驃傍、苴夢衝、苴烏等相繼入朝。南蠻自巂州陷落後,成為吐蕃的臣屬,繼絕朝貢前後共二十餘年,到這時又重新通好。[11]
貞元五年(789年),韋皋派遣大將王有道挑選精兵進入吐蕃境內,和東蠻一起,在從前巂州的台登北谷將吐蕃的青海、臘城兩節度打得大敗,斬殺二千人,生擒籠官四十五人,那投身崖下深谷而死的不計其數。吐蕃將領乞臧遮遮是吐蕃的一員勇將,長期成為邊患,自從擒住乞臧遮遮之後,吐蕃的城邑柵寨沒有不投降的,幾年之內,終於收復了巂州,韋皋因戰功而被加授吏部尚書。[12]
貞元九年(793年),朝廷修築鹽州城,因為擔心遭吐蕃偷襲,便下詔命韋皋出兵牽制吐蕃。韋皋便命令大將董勔、張芬從西山出兵到達南道,攻破峨和城、通鶴軍。吐蕃的南道元帥論莽熱率兵前來援救,又被擊敗,被殺死殺傷了幾千人,焚毀了定廉城。一共剷除堡柵五十餘處,韋皋因功而晉封為檢校右僕射。韋皋又招降、安撫西山羌蠻的女、訶陵、白狗、逋阻、弱水、南水等八國的酋長,入朝進貢。[13]
貞元十一年(795年)九月,韋皋被加授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兼雲南安撫使。[14]
貞元十二年(796年)二月,就地加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5]
貞元十三年(797年),收復巂州城。[16]
貞元十六年(800年),韋皋派將領出兵,多次在黎州、巂州擊敗吐蕃的軍隊。吐蕃大怒,便進行大規模搜索、檢查,修築堡壘,建造舟船,圖謀入侵,韋皋將其全都挫敗。這時吐蕃酋帥兼監統曩貢、臘城等九地節度使嬰,籠官馬定德,以及他的八十七名大將率領整個部落前來投降。馬定德有謀略,熟知兵法和山川地形,吐蕃每次用兵,馬定德常常乘坐驛車前往計議軍事,吐蕃軍中諸將都向他禀報既定方案;至此,他才因騷擾邊境違犯律令,懼怕罪罰而歸順朝廷。[17]
貞元十七年(801年),吐蕃在昆明城所管領的磨些蠻又有一千多戶投降。吐蕃的君長因其部眾潰散,便侵犯北方的靈州、朔州,攻陷麟州。德宗派遣使臣到成都府,命令韋皋出兵深入吐蕃境內。韋皋便命令鎮靜軍使陳洎等率領一萬名士卒從三奇路出兵,令威戎軍使崔堯臣率一千名士卒從龍溪石門的路南出兵,維州、保州二州兵馬使仇冕及保州、霸州二州刺史董振等率二千士卒直趨吐蕃的維州城中,北路兵馬使邢王此等率四千人直趨吐蕃的棲雞、老翁城,都將高倜、王英俊率四千人進軍原松州,隴東兵馬使元膺的士卒八千人由南道的雅州、邛州、黎州、巂州一齊出擊。韋皋又命令鎮南軍使韋良金率領一千三百人後續跟進,雅州經略使路惟明等率兵三千人直趨吐蕃的租、松等城,黎州經略使王有道率軍二千人渡過大渡河,深入吐蕃境內,巂州經略使陳孝陽、兵馬使何大海、韋義等,以及磨些蠻、東蠻二部落的酋長苴那時等的兵卒四千人進攻昆明城、諾濟城。從八月出兵入吐蕃,到十月擊破吐蕃軍隊十六萬,攻下城邑七座、軍鎮五處,有民戶三千,生擒敵兵六千人,斬首萬餘,於是進攻維州。援軍兩度來到,轉戰千里,吐蕃軍連連戰敗。這時吐蕃進犯靈州、朔州的部眾被調南下,吐蕃君主派遣論莽熱以內大相之職兼任東境五道節度兵馬都群牧大使,率領各部族混的隊伍十萬人來解救維州之圍。蜀州軍一萬名士卒佔據險要設置伏兵以等待吐蕃軍,先派出一千人前去挑戰。論莽熱見唐軍人少,便率領全軍追擊。唐軍伏兵齊出,攻其不備,吶喊聲猶如驚雷,吐蕃軍不戰自潰,論莽熱被生擒(旋即獻交朝廷),十萬吐蕃軍損傷過半。韋皋因戰功被加授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封南康郡王。[18]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李誦即位,加授韋皋檢校太尉。順宗長期患病,不能臨朝聽政,宦官李忠言、侍棋待詔王叔文、侍書待詔王伾等三人預幹國家大政,大小事務均由他們隨心所欲地處理。韋皋便派度支副使劉辟私下拜謁王叔文說:“太尉派我向足下表示誠意,如果能夠使太尉總管劍南三川,必有重謝;如果不留意此事,也會有回報的。”王叔文大怒,打算殺了劉辟以警告效法者,韋執誼堅決勸止了他,劉辟便偷偷離去。韋皋知道王叔文不隨和人情,又知道他與韋執誼有嫌隙,自認為大臣可以議論國家大政方針,便上表請求皇太子監國。又上書於皇太子。太子以優寵的敕令答謝了韋皋。而荊南節度使裴均、河東節度使嚴綬的箋表也接著送達,從此政柄歸於太子,王伾、王叔文一黨全被驅逐。[19]
同年,韋皋暴病而死,時年六十一歲。朝廷追贈太師,輟朝五日,諡號 “ 忠武 ”。[20]
為政舉措
韋皋在蜀地任職二十一年,加重徵收賦稅以確保按月向唐德宗進奉錢財,以此來維繫德宗的恩典。但使蜀地財源空虛枯竭,時論對此頗有非議。他憑藉發放優厚的軍餉來安撫部下將士,遇到將士婚配喪葬時,一概供給他們所需的費用,所以他能夠長期任職,安然無恙,而將士們也願意為他效力,韋皋藉此得以懾服南詔,挫敗吐蕃。[21] 他屬下的官員積年升遷品級較高的,就上奏保舉他們為屬下州郡的刺史,或者再安排做府中幕僚。[22-23]
韋皋在任時,屬下各州私下都相互免除租賦,每隔三年,便豁免一次賦稅。[24]
韋皋為羈縻少數民族,開通清溪道以方便少數民族入貢。又挑選少數民族的子弟到成都,教授他們書數。[25-26]
自貞元四年(788年)起,韋皋與南詔即以書信往返商洽。貞元七年(791年),唐朝派南詔舊臣段義忠回南詔洽商。貞元八年(792年),韋皋致信南詔異牟尋,願同南詔驅逐吐蕃於雲嶺之外,相互保衛,永為一家。異牟尋與清平官、大軍將等密謀大計,一心歸唐。次年,南詔派使臣由戎州、黔州、安南三路獻表,願歸唐朝。唐德宗賜異牟尋詔書,下令韋皋派使者到南詔安撫。貞元十年(793年),唐與南詔於點蒼山神祠會盟,結束了四十餘年的戰爭。
韋皋在聯合南詔打擊吐蕃的戰略中,於8世紀末9世紀初先後在川滇間的北路和南路開路置驛,重新開啟了南方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重開後,推動了唐與南詔的交往,也有利於唐與南亞、東南亞各國的交流。[27]
人物評價
苗夫人:①此人之貴,無以比儔。[28] (《太平廣記》引)②韋郎比雖貧賤,氣凌霄漢。每以相公所談,未嚐一言屈媚,因而見尤。成事立功,必此人也。[28] (《太平廣記》引)
張氏:韋郎七尺之軀,學兼文武。[28] (《太平廣記》引)
萧复:陈少游任兼将相,首败臣节,韦皋幕府下僚,独建忠义,请以皋代少游镇淮南,使善恶著明。[29] (《资治通鉴》引)
李適:①卿道贊元化,志宣大猷,爰勒貞珉,躬自染翰,克盡事君之節,益嘉將順之心。[30] (《答韋皋謝頒示政刑箴表批》)②卿元臣上宰,道贊緝熙,貞諒(闕)彝忠(闕)之才寅亮中樞,懷柔遠俗。[30] (《答韋皋謝賜紀功碑表批》)
权德舆:①懿文经武,保合昌运,左右德宗,格於皇天。始恢陇坻之旅,终化岷峨之俗。贵为上公,位极元台,克肆忠力,乃图孝享。[31] (《赠太师韦公先庙碑铭》)②故南康郡王苞五常,贞四教,秉灵杰,出含道。中立初誓偏师,建奇功,捍大患,立大节。以儒衣法冠授律凿门,佩亚相之印绶,修元侯之节制,就加宗工,入掌金吾,抚征全蜀,命赐备厚……鏚钺秬鬯,旗銮雕戈,有严有翼,乃蔚乃赫,忠厚博大以阜俗,信廉仁勇以成师。南蛮纳邸,西羌解辫,象胥译戎捷,乐府陈夷歌。守正持重,推诚毕力,开地通道者九千馀里,生聚教训者二十一年,天文纪功,刻在金石。[31] (《赠太师韦公先庙碑铭》)③新庙有恤,静深奕奕。孝孙匪懈,元衮赤舄。洪阀章章,乃侯乃王。汉称扶阳,唐有南康。二十三叶,沛然蕃昌。四室崇崇,斯焉享尝。烈烈南康,温良能断。谋猷樽俎,文下桢干。汧岐之西,祲沴销散。井络之下,天文昭焕。抚封全归,冥漠德辉。聿修孝享,家法无违。以昭以穆,以嗣以续。和气婉容,苾芬烹熟。子孙小大,罔不祗肃。神之听之,报以介福。[31] (《赠太师韦公先庙碑铭》)
李肇:郭汾陽再妝長安,任中書令,二十四考,勳業福履,人臣第一。韋太尉皋鎮西川,亦二十年,降吐蕃九節度,擒論莽熱以獻,大招附西南夷,任太尉,封南康王,亦其次也。[32] (《唐國史補》)
範攄:後韋以隴右之功,終德宗之代,理蜀不替。是故年深累遷中書令,天下響附,瀘僰歸心。(《雲溪友議》)
劉昫:①韋南康、張徐州,慷慨下位之中,橫身喪亂之際,力扶衰運,氣激壯圖,義風凜凜,聳動群醜,舂盜之喉,折賊之角,可謂忠矣!而韋公季年,惑賊闢之姦說,欲兼巴、益,則志未可量。徐州請覲,頗有規諫之言,所謂以道匡君,能以功名始終者。盧載初喻少誠,還地券,君子哉!三子之賢,不可多得。[33] (《舊唐書》)②南康英壯,力匡交喪。張侯義烈,志平亂象。見危能振,蹈利無謗。韋德不周,張心可亮。[33] (《舊唐書》)
宋祁:皋、建封、弘本諸生,震興田畝間,未有以異人,及投隙龍驤,皆為國樑楹,光奮一時。使不遭遇,與庸夫汩汩並胔而腐可也。皋、弘雖陰慝,卒能以誠言自解,長沒天年,宜哉![34] (《新唐書》)
司馬光:皋在蜀二十一年,重加賦斂,豐貢獻以結主恩,厚給賜以撫士卒。士卒婚嫁死喪,皆供其資費,以是得久安其位而士卒樂為之用,服南詔,摧吐蕃。幕僚歲久官崇者則為刺史,已復還幕府,終不使還朝,恐洩其所為故也。府庫既實,時寬其民,三年一複租賦,蜀人服其智謀而畏其威,至今畫像以為土神,家家祀之。[35] (《資治通鑑》)
張綱:昔韋皋治蜀、張建封治徐、嚴震治鳳,率以久任而成功名,未聞數變易也。[36] (《解潛再任荊南鎮撫使》)
徐鈞:撫邊年久賦徭寬,善政春秋俗自安。蜀道雖危今坦易,登天不比向時難。[37] (《韋皋》)
胡三省:韋皋有智略,恐南詔貌與而未悉其心也,故以兵糧未集辭。此可與智者道。[38] (《資治通鑑》注)
王夫之:①吐蕃之彊,以其尽有北境也。于宪宗之世,全力南徙,以西番重山深谷,地险而腴,据为孤兔之窟,于是而始衰,沙陀、黠戛斯、回纥侵有其故疆矣。故韦皋一振于西川,而陇右之患以息。[39] (《读通鉴论》)②迨及白马之祸,凡锦衣珂马、传觞挟妓之习,熸焉销尽。继以五代之凋残,延及有宋,羶风已息。故虽有病国之臣,不但王介甫之清介自矜,务远金银之气;即如王钦若、丁谓、吕夷甫、章惇、邢恕之奸,亦终不若李林甫、元载、王涯之狼藉,且不若姚崇、张说、韦皋、李德裕之豪华;其或毒民而病国者,又但以名位争衡,而非宠赂官邪之害。此风气之一变也。[40] (《读通鉴论》)
彭孫貽:韋皋立功西南,開拓萬里,功名之盛諸葛之後未之有加。……皋以強藩內製朝廷,雖愧汾陽之忠,謹然志清君側,臣節未虧。……皋功大勢盛,首擊權悻,中朝忌之。[41] (《茗香堂史論》)
李慈铭:①使当日者,南康无楚琳之难,徐州无希烈之衅,许国无其舅刘玄佐之凭藉,即得一官,亦浮湛僚裨间耳。……故国家屯蹇之际,诚志士屈抑自信之时也,要不能不阶尺寸,白为风云。如韦以陇州,张以马燧之荐,严以韦稹之治状,韩以外家,否则山泽终槁,若数公者,正未可凄指矣。呜呼,可感也夫![42] (《越缦堂读书记》)②此论大谬,忠武岂得与隐公(韩弘)并称?其始陇州之节,诚贯神人,至治蜀二十一年,史虽有侈横之讥,然平云南蛮,通南诏,大破吐蕃,擒其元帅论莽热,其功烈为西南剧,岂隐公区区保宣武者可同年语?史所指厚赏以结士,务私其民,列州互除租,凡三岁一复,僚掾难显,不使还朝,谓非纯臣。顾忠武屡出师,非赏不济,互复以苏民,不得云私。且于正供无阙,库藏无亏,即过为惠施,奚病于国?署用僚掾为属刺史,亦取其习于民俗,周于利害,故用以收指臂,皆不得为咎。若其遣刘辟谒王叔文,请尽领剑南,此乃辟之妄,非忠武之意。夫当德宗播在奉天,朱泚据京师称帝,忠武僻守一州,贼又以猛将精兵,戍监其地,本道大帅已遭屠害,翻城应贼,逆势滔天,不于此时觊便游移,而出万死一生,密谋诛叛,间道自通。既已势极侯王,任崇将相,反为私计,以冀非分,不待智者而决矣。史又谓刘辟阶其厉,卒以叛,此尤不然。……使忠武素所训练百胜之士,有肯为辟用者,辟又能稍因忠武之规模,恐两川不复为唐有矣![42] (《越缦堂读书记》)
崔瑞德:自8世紀80年代初期的內戰以後,朝廷在784年任命一個可靠的官僚韋皋為節度使,他出色地在境內保持了控制,同時抗擊了外來的進攻。但是,由於他終身留任此職,他具有無可比擬的機會使自己所治的藩鎮成為一個高度自治的地區,以致與東北諸節度使毫無二致。主要的區別是他一直堅定地忠於皇帝,並貢獻巨額財富以表示他的忠心(即使是作為貢禮而不是作為正式的稅收而貢獻)。[43] (《劍橋中國隋唐史》)
軼事典故
與薛濤
薛濤圖像
薛濤圖像
貞元元年(785年),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韋皋讓薛濤即席賦詩,薛濤神態從容地拿過紙筆,提筆而就《謁巫山廟》,詩中寫道:“朝朝夜夜陽台下,為雨為云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韋皋看罷,拍案叫絕。這首詩完全不像出自一個小女子之手。一首詩就讓薛濤聲名鵲起,從此帥府中每有盛宴,薛濤成為侍宴的不二人選,很快成了韋皋身邊的紅人。
隨著接觸的增多,韋皋就讓她參與一些案牘工作。這些事對於薛濤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她寫起公文來不但富於文采,而且細緻認真,很少出錯。韋皋仍然感覺大材小用,有一天他突發奇想,要向朝廷打報告,為薛濤申請作“校書郎”(一說為武元衡所奏)。“校書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寫和典校藏書,雖然官階僅為從九品,但這項工作的門檻卻很高,按規定,只有進士出身的人才有資格擔當此職,詩人白居易、王昌齡、李商隱、杜牧等都是從這個職位上做起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哪一個女子擔任過校書郎一職。
薛濤紅得發紫,不免有些恃寵而驕。前來四川的官員為了求見韋皋,多走薛濤的後門,紛紛給她送禮行賄,而薛濤“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不過她並不愛錢,收下之後一文不留,全部上交。雖然如此,她鬧出的動靜還是太大了,這讓韋皋十分不滿,一怒之下,下令將她發配松州(今四川省松潘縣),以示懲罰。
松州地處西南邊陲,人煙稀少,兵荒馬亂,走在如此荒涼的路上,薛濤內心非常恐懼。用詩記錄下自己的感受:“聞道邊城苦,而今到始知。卻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她開始後悔自己的輕率與張揚,於是將那種感觸訴諸筆端,寫下了動人的《十離詩》。
《十離詩》送到了韋皋手上,他的心一下子就軟了,於是一紙命令,又將薛濤召回了成都。[44]
生死情緣
韋皋年輕時到江夏旅遊,住在姜郡守家的塾館裡。姜家有個兒子叫荊寶,已經讀過兩種經書,雖對韋皋以兄相稱,但是恭敬侍奉的禮數,就像對待父輩。荊寶有個小丫環叫玉簫,才十歲,常常讓她只去侍奉韋皋。玉簫對頗為樂意。兩年之後,姜郡守讓韋皋進京求官,但因家裡負擔太重未能成行,韋皋便遷居到頭陀寺中。荊寶仍然時常打發玉簫到寺裡去聽他使喚。日久天長,加上玉簫的年齡也稍稍大了,兩人之間便產生愛慕之情。這時,廉使陳常侍接到韋皋叔父的來信說:“侄兒韋皋長期客居貴郡,懇切盼望打發他回家省親。”廉使看過信後,給韋皋準備了沿途的盤費和用品,打發他乘船回家。怕他遲遲不肯啟程,便請荊寶與玉簫不要與他相見。等到舟船停在江岸時,又催促船夫快快起航。韋皋依依不捨,淚眼模糊,於是寫信以別荊寶。頃刻之間,荊寶即與玉簫一塊來了,韋皋見了,悲喜交集。荊寶讓丫環玉簫隨船前往,沿途侍奉韋皋,韋皋因這樣會使玉簫長時間見不到荊寶,所以不敢帶她一塊去,於是一再推辭。他們相互約定,少則五載,多則七年,韋皋即來娶玉簫。韋皋留下玉指環一枚,又寫了《留贈玉環》詩,一起贈給了玉簫。過了五年後,韋皋沒有來,玉簫便於鸚鵡洲默默祈禱。又過了兩年,到第八年春天,玉簫嘆道:“韋皋郎君走了七年多了,肯定不能回來了。”於是絕食而死。姜家可憐她死於節操,將那隻玉指環載在她中指上一同殯葬了。[45-46]
後來韋皋封官加爵,朝廷派他鎮守西蜀,到任三天即將關在監獄裡的囚犯重新審理,為其冤案錯案平反昭雪,輕罪重罪近三百人。其中有一個人,身載重枷上堂審理時,偷偷看了看審判官,悄悄自語道:“僕射是我當年的韋兄。”於是高聲籲道:“僕射!僕射!還記得當年姜家的荊寶嗎?”韋皋說:“記憶猶新。”“我就是荊寶!”韋公道:“犯了什麼罪受此重刑?”答道:“我與韋兄分別之後,很快便以明經科應舉及第,又被選為青城縣令。家人不慎,誤將公署房舍及倉庫牌印等燒毀,於是定罪入獄。”韋公道:“家人犯罪,並非你的過錯。”當即給他平反雪冤,仍然交給縣令的官印,並將處理意見呈報眉州刺史。刺史發下命令,暫不讓其赴任,派人看守起來,可以穿戴榮耀的官服,而且留作韋皋的賓客幕僚。[47]
時值戰亂剛剛結束,百廢待興,公務繁忙,一直過了幾個月,韋皋才問起玉簫的下落,姜荊寶說:“僕射上船的那天,跟她留下契約,七年為限,必來娶她。既然過期沒來,她便絕食而終了。”言罷,又吟誦《留贈玉環》之詩:“黃雀銜來已數春,別時留解贈佳人。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 [48]
韋皋聽罷,無限痛心,哀嘆不已。從此之後,他刻苦抄寫經書,大事修造佛像,藉以報答玉簫的一片誠心。他時刻思念玉簫,只恨無緣與她再見一面。當時有個祖山人,有李少君的招魂之術,能讓死者與親人見面。他讓韋公齋戒七天,在一個月光朦朧的深夜,玉簫便飄然而至。見到韋皋後,她施禮致謝道:“承蒙僕射軍經造像的幫助,十天之後我就會託生降世。再過十三年,便可再次成為您的侍妾,以謝大恩。”臨去這前,她又微笑著說道:“都怪丈夫薄情,讓我與您死生相隔呵!”後來,韋皋因在治理隴右地區有功,在唐德宗執政的二十幾年間,一直讓他治理西蜀。因此,由於年久資深,官職連連進升,直至中書令。在他治理西蜀期間,各地無不服從依順,西南各族也都人心歸附。有一年他過生日舉行慶典,境內各個節鎮所送的賀禮,都是當地的珍奇物品,唯獨東川盧八座所贈賀禮特殊,乃是一名歌女。這名歌女不到十六歲,名字也叫玉簫。韋皋仔細一看,乃是姜荊寶家那個真的玉簫,而她的中指上長著一個肉質的指環,隱隱約約地能夠看得出來,與當年分別時所贈的指環形狀相同。韋皋慨然嘆道:“我終於懂得了生與死的區分就是一'來'一'往'。玉簫(死後)當年所說的話,現在可以驗證了。” [49]
武侯後身
韋皋剛出生一個月時,家裡召集群僧會餐,以示慶賀。有個異族僧人,相貌特別醜陋,沒有召呼他自己就來了。韋家的僕人都很生他的氣。讓他坐在院裡的破席上。吃完飯後,韋家讓奶媽抱出嬰兒來,請群僧為他祝福。那位胡僧忽然走上台階來,對嬰兒說道:“分別已久,你可好嗎?”嬰兒的臉上似乎有很高興的神情,眾人見了都很驚異。韋皋父親說:“這個小兒降生才一個月,師父怎麼說分別很久了呢?”胡僧道:“這不是施主所能知道的。”姓韋的一再追問他,胡僧便說:“這個小兒乃是諸葛武侯的後身呀!武侯生當東漢末年,是西蜀的丞相,蜀人長久受到他的恩惠。如今他又降生在世上,將來要為蜀門之統帥,而且受到蜀人的祝福。我從前住在劍門,與這個小兒很友好,如今聽說他降生在老韋家,所以我才不遠而來。”韋家聽了他的話都感到很奇異,於是便以“武侯”做韋皋的字號。後來韋皋年輕時就執掌帥印統制劍南守軍,官位晉升為太尉兼中書令。在蜀地任職十八年,果然與胡僧的話相符。[50]
韋皋命窮
唐代張延賞家世顯赫,他經常舉行宴會招待客人,想要從客人中挑選一個女婿,可是沒有他滿意的。他的妻子苗氏是太宰苗晉卿的女兒,有識別人才的能力,挑選了秀才韋皋。她說:“韋皋將來的尊貴,無人能比。”便將女兒嫁給了韋皋。過二三年,因為韋皋性格清高,不拘小節,張延賞有點後悔,以至於對韋皋非常無禮,家中的奴婢們也逐漸瞧不起他。只有苗夫人對他一直很好,其他人對他都不好,他心中的愁悶和氣憤不能控制。妻子張氏哭著說:“韋皋是個七尺男兒,又文武全才,怎麼能長期呆在我們家中,讓家里人和奴婢瞧不起。大好年華,怎麼能夠虛度?”韋皋向張延賞家裡的人告辭,獨自準備東遊,妻子張氏將自己的嫁妝首飾全都送給了他。張延賞對於他的出走很是高興,送給他用七匹馬所馱的物品。每到一個驛站,他就叫一匹馬馱著物品返回家中,經過七個驛站,所送的物品,又全回到家中,韋氏所帶的東西,只剩下妻子所送的首飾和一個口袋以及一些書籍。這些是張延賞所不知道的。[51]
後來韋皋代理隴右軍事,同德宗巡視奉天,立西面功勞之最。德宗回到京城以後,韋皋以金吾將軍的身份去鎮守西川,以接替張延賞。這時韋皋改了姓名,將韋改作韓,皋改作翱,沒有人敢叫他原來的姓名。他到了天回驛站,距離西川府城還有三十里。有人特意報告張延賞說:“替換你的,是金吾將軍韋皋,而不是韓翱。”苗夫人說:“如果是韋皋,必然是女婿韋郎。”張延賞笑著說:“天下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那個韋皋早已經死在水溝裡了,怎麼會來繼承我的位置?女人說的話,不會準確。”苗夫人又說:“韋皋雖然貧賤,但是英雄氣概沖天。當時同你說話,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奉承話,因而可以看出,成事立功,必然是他。”第二天早上新官入城,才知道苗夫人說的沒錯。張延賞非常難堪,不敢抬頭觀看。他說:“我不會識別人。”說完從城西門走了。凡是當初對韋皋無禮的奴婢,都被韋皋派人用棒子打死,扔到了蜀江中。只有苗夫人無愧于韋皋,韋皋對待岳母超過了當初沒有當官的時候。從此全國當官有錢的人家,不敢輕視貧賤女婿。郭圓作了一首詩說:“ 孔子從周又適秦,古來聖賢出風塵,可笑當日張延賞,不識韋皋是貴人。” [52]
元代喬吉創作雜劇《兩世姻緣》全名《玉簫女兩世姻緣》,簡名《兩世姻緣》、《玉簫女》,本於唐範攄的《雲溪友議》。寫書生韋皋與洛陽名妓韓玉簫相愛,被鴇母拆散,玉簫憂思成疾,懨懨而死。死後轉世為荊襄節度使張延賞的義女。十八載後,韋皋得第出征吐蕃立下大功,班師途中拜訪張延賞,筵間與玉簫相見,憶及前世事,引起一番波折。後經皇帝為媒,才了結了兩世姻緣。[58-59]
----------------------------------------
大唐名將全才韋皋 智勇無敵 情接兩世 百代傳奇
【阿波羅新聞網 2011-09-07 訊】作者:琴心默認
雨霽天池生意足,花間誰詠採蓮曲。舟浮十里芰荷香,歌發一聲山水綠。春曖魚拋水面綸,晚晴鷺立波心玉。扣舷歸載月黃昏,直至更深不假燭。——唐‧韋皋《天池晚桌》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向佛虔敬,智勇無敵;擅長詩書;精通音律;情接兩世,百代傳奇。這些詞語用在韋皋身上,一點也不為過。用現在的話講,韋皋是難得一見的高素質全才。今天的教育這麼發達,也很難培養出來這樣的完人,韋皋的通才顯然跟專門教育無關,只能歸功於上天造就異稟了。
韋皋是中唐德宗時期的人物,他出生的時候就非常神奇。史書記載,他出生滿一個月的時候,家裡擺宴席,請了很多高僧來為小寶寶祈福祝壽。有一個容貌醜陋的胡僧並沒有受到邀請,也上門吃白食,結果受到冷遇。但是在韋皋的母親叫乳母抱出嬰兒、讓群僧祝壽的時候,胡僧卻對小寶寶說了一句:「別來無恙嗎?」說來也奇,小韋皋似乎聽懂了胡僧的話一般,直對著他笑,大家都非常驚異。在韋皋母親的一再追問之下,這個胡僧才說韋皋是諸葛武侯的轉世,以後要庇護蜀地的。此後韋皋的發展果然如這個胡僧所言,可以說從出生時他就被套上了一個神異的光環。
出身少挽郎
韋皋的祖先在北周朝和隋朝都曾有過功勛,在當時而言他的家族算是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中的一員。唐代雖然科舉制度噎大行,但是門閥等級制度依然有很深的根基。在家族的餘蔭下,韋皋沒有像當時普通讀書人那般皓首窮經地擠那座獨木橋,而是順利踏入了仕途,被任命為建陵挽郎。這個挽郎是個什麼官職呢?就是給皇帝出殯時牽引靈柩唱輓歌的人,相當於現代的職業哭喪人。當然能跟皇帝牽扯到一起身份便絕然不同。在中國古代,這種挽郎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入選的,首先必須名聲嘉美、英俊可愛、博通諸藝、富於才情,此外還得需要有良好的出身。
當年南朝宋武帝駕崩之後選了一百二十個挽郎,號稱均為「一時俊彥」。當帝王或宗室的靈車駕行在道路之上時,牽引靈車之人引吭高歌,其餘挽郎分列於靈車兩旁相和,歌聲肅穆壯美,此情此景簡直如同西方教堂少年音樂唱詩班般神聖。
韋皋當的是建陵挽郎,建陵是唐肅宗李亨的陵墓,因此他初入仕途便是以肅宗皇帝哭喪人的身份而登上歷史舞台的。肅宗皇帝在唐朝歷史上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君主,他在盛唐之時當的太子,安史之亂之時當上皇帝,才能平平,雖然靠著盛唐的底子將叛亂平息,卻給後人留下無窮的隱患。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葬禮上替他抬棺哭喪的俊俏少年後來成長為一員難得的名將,竟會是帝國西南的擎天一柱。
挽郎的甄選如此之嚴格,被選上的人自然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可以說立刻便有了國家重點培養的後備幹部身份,當時被稱為「選人」。治喪一結束,挽郎的檔案材料便會馬上由禮部移交吏部,轉入分配工作和提拔當官的程式。換句話講,被選上挽郎,就意味著能當官。與科第或薦舉相比,挽郎入仕的年齡非常之低。十八、九歲就中進士在歷史上罕聞,十三、四歲選上挽郎的卻不稀罕,因為挽郎的選拔物件就是這個年齡段的人。比如唐代的贈太洲刺史楊志誠,年僅十三,逢上唐太宗李世民逝世,被選為挽郎,治喪結束就被授予了潞王典簽,也就是潞王府辦公室主任的職務,從此就是吃俸祿的「國家幹部」了。按這樣的年資熬下去,只要不犯大錯誤,每三年一次考核,加階提職一次,二十歲出頭便可進到五品官以上,這對科舉出身的官員來說可謂是難以想像的鴻運。
由於挽郎被選上以後得官容易,初任年歲既小,每次授官人數比選取進士還多。尤其挽郎的入選並非全看真才實學,家世、相貌、才情等均需要考慮,這自然引起靠科舉得官者的不滿。在他們眼裡這都是屬於邪門歪道,不是真本事。武則天當政時,就有人上疏稱:「今貴戚子弟,例早求官。或齠齔之年,已腰銀艾;或童卯之歲,已襲朱紫。千牛,輦腳之徒……少仕則廢學,輕試則無才,於其一流,良可惜也(《通典》卷十 七)。」所謂「輦腳之徒」,就指挽郎。為此,也有極少數想爭氣的官僚子弟,不願意被人說是靠抬棺材起家,即使選上了挽郎,也寧可放棄入仕機遇。如武則天時的姚崇,本名元崇,曾被選為親王李弘的挽郎,事後卻未去吏部註冊,而是改名姚崇參加科舉,一舉得中。就好像被名牌大學內定保送之後死活不去,硬是要參加高考測試自己的真本事一樣。
不過像姚崇這種「戇大」畢竟很少,何況皇帝皇后或太子親王「一腳去」的這種事,也不是經常能遇上的。因此,每有這類訃聞傳出,去禮部報名爭當挽郎的少年幾乎都要「打破頭」。畢竟僧多粥少、競爭激烈,其群情踴躍之處甚至不會遜色於今日之人才市場。人一多當然免不了有遞條子、打招呼、開後門一類的事情發生了。以一首「少小離家老大回」名垂後世的唐朝大詩人賀知章,就曾捲入過這種糾紛。開元年間,玄宗的弟弟祈王李業死了,官任禮部侍郎的賀知章正好負責挑選挽郎。這位老兄趁機大收賄賂,入選的人當然不可能都是一時俊彥了。名單公布後,果然群情激奮,被淘汰的人都說不公,相約跑到禮部「上訪」,威脅說要揍這個姓賀的。吏員們只得把禮部大門緊閉,上訪者們進不去就圍在衙門外高聲叫罵,一旁不少看熱鬧的也跟著起鬨。賀知章一看事情搞大了,當然得想辦法解決。這位仁兄在禮部的衙門圍牆上端了個梯子爬上去,趴在牆頭上叫:「諸君且散,見說寧王亦甚慘澹矣!」什麼意思?就是:「各位先生暫且回家去,聽說寧王(唐玄宗的大哥李憲)的情形也噎很危急了。」言下之意,這一次各位雖然未能選上,可是眼看就要為寧王治喪了,不是還有機會嗎?結果人家想想也對,還真散去了。可是這位賀知章口中似乎命不久矣的寧王雖然當時身體不太好,但也熬了九年之後才去世,那些被騙回家的挽郎候選人明白上當之後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話說回來,韋皋當然不用走什麼後門,他的各項指標均極其優秀,看他之後自己作了《南詔奉聖樂》,還修改了驃國的國樂,就知道他在音樂上的造詣是多麼深了。因此也就順順利利地當上了挽郎,並很快就被派往華州當參軍,職權是輔佐州刺史處理州務,算是一個挺有實權的官職了。因為做得不錯,又被升為使府的監察御史。這監察御史可是個相當熱門的職位,往往能直接當上宰相而不需要再在其他職位上進行歷練。以現在的觀點看,韋皋可謂是個不折不扣的精英人才。
就在韋皋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整個帝國的上空卻開始漸漸黑雲密布,一場狂風暴雨又將降臨這個歷經浩劫沒有多久的帝國之上。這場震動整個帝國的大地震最終完全改變了韋皋的命運。
展現亂世家
當時朝中有個大奸相,叫盧杞。此人極為陰險毒辣、嫉賢妒能,中國經濟史上著名的財政改革家、兩稅法的創立人楊炎,以及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大書法家之一顏真卿均是被此人暗害而死,可見其能量之大。就在此人當政之時,另一位宰相張鎰被他用詭計給排擠出朝廷,做了鳳翔隴右節度使。不過張鎰臨走時做了一件事,他向皇帝奏請任命韋皋為營田判官、得殿中侍御史、權知隴右行營留後事。這麼一長串的官名看了估計會頭昏眼花,其實韋皋的實際職務就是朝廷的御史,下派到隴右負責屯田的活。但是隴右的一把手張鎰駐紮在鳳翔(今陝西鳳翔),因此派韋皋暫時負責隴右的軍政要務,說白了在隴右韋皋就是老大。韋皋上任沒多久長安就出了大亂子: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去長安的五千軍隊發生嘩變,居然佔領了長安城。亂兵推舉當時在長安的原鳳翔隴右節度使朱泚作了大秦皇帝,德宗則倉惶逃到了奉天(今陝西干縣)。
所謂禍不單行,朱泚的舊部、鳳翔兵馬使李楚琳又把剛上任沒多久的張鎰給殺了,帶著亂兵投奔朱泚。此時,我們的主角正在隴州(今陝西隴縣),城裡面有個叫牛雲光的守將,也是朱泚的舊部,手中有五百兵馬。他看韋皋非常有才幹,於是就裝病想引誘其來探望,然後發動兵變,劫持他來呼應朱泚。可惜這個計劃被人泄了密,於是牛雲光慌慌張張地帶人逃走。走到半路上,牛雲光遇見了朱泚的家僮蘇玉,是被派來給韋皋封官的。他就對牛雲光說:「韋皋不過區區一個書生,他能幹什麼事?你手上有兵根本不用怕他!咱倆一起回隴州,他要是從命倒罷了,要是敢頑抗,你殺他還不是像殺仔豬一樣?」牛雲光也是昏了頭,居然被此人的一番言語說動,真的掉頭回軍隴州。韋皋估計也沒料到牛雲光居然還敢回來,這時城內估計兵力不多,也不能硬拼,於是假裝不知道要綁架他的事,在城頭上問牛雲光:「之前你不告而別,現在又回來,這是為何呀?」牛雲光回道:「之前不知道您的心意,現在我手上有您的新任命,您要高升啦!所以我就回來,咱們一起打拚。」韋皋聽到這裡非常高興,於是二話不說就把蘇玉接進了城內,並跪受了朱泚頒發的任命詔書。
韋皋是當過挽郎的人,要哭就哭、要笑就笑,演場戲騙騙這兩個蠢才還不是手到擒來?韋皋接受了偽詔之後卻並不將牛雲光放進來。他說:「既然我噎接受了詔命,那麼你如果沒有別的心思,就讓手下的兵將們把兵器鎧甲都交出來,不要讓我等心存疑慮。」牛雲光完全被韋皋的一番做作給騙了,以為他還真是一個被嚇壞的書生,就把兵器鎧甲全交了。第二天,韋皋效仿周瑜搞了個臨江會,大擺酒宴,然後在帳幕中埋伏兵卒。正當牛雲光等人喝得興高采烈之時他將酒杯一丟,瞬間伏兵四齣,把牛雲光、蘇玉這一干人等殺了個一乾二淨。這便是韋皋充滿智慧的第一次精彩表演。這個時候的韋皋的形象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個白面書生吧,因為敵人在了解他的利害之前都是以「書生」這個詞評價他的。也許這個韋皋還真是帶點諸葛孔明的風采呢。
在解決掉了牛雲光這一干劈之後,朱泚一見此人的確有才能,於是又派使者封韋皋為鳳翔節度使,照樣被韋皋毫不留情地將使者盡數斬殺,僅饒過一人向朱泚通報。他還派遣使者與吐蕃聯絡,讓局勢安穩起來,這樣德宗皇帝才能夠還都。由於在本次事件中的活躍,韋皋被升為左金吾衛將軍,遷大將軍,又在貞元初替代張延賞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成為封疆大吏,也應了那個胡僧的語言,成為蜀地的守護者。在蜀地這個舞台,韋提督開始了他那華麗的征戰生涯。
定軍巴蜀地
熟悉唐朝歷史的都知道,劍南西川節度使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職位。蜀地民風強悍,少數民族眾多不說,南面有南詔,西面有吐蕃。天寶戰爭時期,唐軍和南詔的戰爭,總共十八萬精銳都復沒在這片土地上,以至於宋代得出了唐朝是覆滅於西南夷手上的結論。以韋皋所處的位置而言,僅附近雲南一地的少數民族就有數十萬,吐蕃入侵常常以他們為前鋒,這給了唐軍非常大的壓力。吐蕃是大唐中共建政以來的宿敵,甚至趁唐朝在安史之亂中元氣大傷的情況下派兵一度佔據了長安。在這樣一個腹背受敵的地方,年輕的智將韋皋開始了他的經營。
中國歷代推崇的就是鬥智而不鬥力。韋皋不是一個只知道打仗的莽夫,自然不會幹兩面作戰的蠢事。政治能力極高的他上任之後立馬分清了形勢,確立了對劍南一地有威脅的幾個敵人,並制定了各種不同的應對方法。韋皋首先對境內的東蠻進行安撫,然後於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派遣屬下判官崔佐時去南詔國與之盟好,離間南詔與吐蕃的關係。南詔國在臣屬吐蕃的二十餘年之後,又重新向唐朝稱臣納貢。當時吐蕃對唐朝內地的入侵一般分為兩條線,一條是通過隴右,一條則是通過西川。從西川這條路進攻唐朝必然要與南詔聯手,此時雖然南詔噎與唐朝盟好稱臣,但是迫於吐蕃的壓力,並不敢公開與其敵對。
貞元四年九月,吐蕃發兵十萬進攻蜀地,命南詔配合攻擊。南昭王被迫發兵屯於瀘北(今四川攀枝花附近),做做樣子。韋皋一看機會來了,寫了一封書信給南詔王,極力誇獎南昭王歸化唐朝的誠意。他將此信用銀子打造的封函包裝起來,然後故意落入吐蕃手中。吐蕃一看之下當然會懷疑南詔,因此派遣兩萬兵馬屯紮在會川(今四川會理西),阻擋南詔軍入蜀的必經之路,防範之心顯露無疑。南詔王一看吐蕃對他如此猜忌,大怒,直接帶兵回家。 南詔與吐蕃關係最終完全破裂,真正地倒向唐朝這一邊。吐蕃失去了南詔的幫助後,再想入侵蜀地也就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南詔王退軍後,吐蕃分兵四萬攻兩林驃旁,三萬攻東蠻,七千寇清溪關,五千寇銅山。韋皋以黎州(今四川漢源縣)刺史韋晉等與東蠻連兵防守,利用地利破吐蕃於清溪關(今四川洛縣境內)外。吐蕃失敗之後並不甘心,又發兵二萬攻打清溪關,一萬攻東蠻。韋皋則命韋晉鎮守要衝城,指揮全軍作戰。又命巂州經略使劉朝彩等出關反擊。在韋皋的指揮下,唐軍努力奮戰,大破吐蕃軍,獲得了這次防禦作戰的全面勝利。
吐蕃屢屢入侵,可謂是唐朝的頭號大敵,韋皋當然不是一個只挨打不還手的人,貞元五年(西元789年),韋皋對吐蕃發動了第一次攻擊作戰。他派遣大將王有道率兩千精兵和東蠻聯手,破吐蕃於台登(今四川冕寧瀘沽),殺青海大酋乞臧遮遮、臘城酋悉多楊朱及論東柴等,史書上說「虜墜死崖谷不可計,多獲牛馬鎧裝。遮遮,尚結贊之子,虜貴將悍雄者也;既敗,酋長百餘行哭隨之。悍將已亡,則屯柵以次降 定。」算是為大唐出了一口長安被佔領的惡氣,韋皋由此被升為檢校吏部尚書。
中國有史以來西南少數民族問題一直讓人非常頭疼,民族叛亂簡直就是家常便飯,韋皋自然也碰到了這樣的問題。剛剛安撫了蜀地的幾個少數民族頭目,誰知道還沒過多久,其中一個叫夢沖的就反叛投靠吐蕃。不但如此,還隔絕了唐朝使者入南詔的道路。韋皋並沒有學他的「前世」諸葛武侯那樣對夢沖七擒七縱、大搞感情攻勢,而是非常乾脆地在琵琶川下將他斬首,另立這個部落的二頭目為首領。從此少數民族紛紛震服,韋皋也將蜀地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裡。
貞元九年(西元793年),朝廷築鹽州城(今寧夏鹽池縣),這座城就在吐蕃的眼皮底下,吐蕃當然不會看著它就這樣完工。為了保證城池的安全竣工,韋皋又一次主動進攻,攻破吐蕃峨和(今四川松潘疊溪營北60里永鎮橋)、通 鶴、定廉城(今四川阿壩理縣),逾的博嶺,包圍維州(今四川理縣東北),搏棲雞,攻下羊溪等三城,還把吐蕃的定廉城一把火燒了。吐蕃的南道元帥論莽熱來援 救,也被擊敗,殺傷數千人。於是,鹽州城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順利築好。到了貞元十三年,韋皋又光復了原來失去的巂州。此時的韋皋對於吐蕃而言,簡直如同眼中釘肉中刺一般可恨了,大兵壓境、屢屢進攻。不過,韋皋不但進攻是一把好手,防守同樣穩健,吐蕃的進攻連連吃鱉。
以上情形持續到貞元十五年,在這一年,韋皋的分化政策取得了成效,在帝國西南形成了以韋皋為代表的大唐、南詔共同對付吐蕃的局面。邊境上雖然大小衝突不斷,但是在韋皋的領導下,失敗的一方總是吐蕃。斷斷續續的戰爭在貞元十七年終於形成了一場大戰,鑒於帝國西南形勢越來越不利於吐蕃,吐蕃贊普向北方發動總攻擊,進攻靈、朔二州,並且攻破麟州。韋皋再一次主動出擊,在帝國西南,他將軍隊分成十路,大舉向吐蕃腹地進攻,真是大膽而又華麗的作戰風格。分散的軍隊並沒有被各個擊破,反而在一開始就擊破了吐蕃和阿拉伯阿拔斯帝國的聯軍。於是,「康、黑衣大食等兵及吐蕃大酋皆降,獲甲二萬首」。這場大規模的戰爭從春天打到秋天,到了十月份,韋皋噎擊破吐蕃軍隊十六萬,攻下城池七座、軍鎮五座。然後又向維州進攻,將吐蕃的救兵一一擊破,迫使吐蕃贊普襲擊帝國西北方的軍隊回來救援,最後在維州進行決戰。這次決戰中,韋皋使用誘敵深入的計策,十萬敵軍被殲過半,活捉了敵人的總指揮論莽熱。
功名青史中
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總共擊破吐蕃軍隊48萬,擒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一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25萬,收器械630萬。和韋皋同一時代的武將幾乎無人能出其右,絕對能算得上是不世出的名將。韋皋不但仗打得好,治理國家同樣一把罩。不但將蜀地治理得很好(韋皋死後,蜀人見到他的遺像都會拜祭。),而且輔佐太子登上皇位,將他的政敵驅逐,最後得封南康郡王。
韋皋要是放到現在,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男人,英雄了得。他的人生中也充滿了傳奇 的色彩。當時在蜀地有個名妓叫做薛濤,那時的妓可不同於今天理解的賣身「妓女」,跟日本的藝伎比較接近。薛濤本是官宦人家大小姐,由於父親早逝,為了維持生計只能拋頭露面以詩樂娛客。韋皋早就聽說了薛濤的才華,就請她應席賦詩。薛濤不假思索立題「謁巫山廟」一詩:「亂猿啼處訪高唐,一路煙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聲尤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陽台下,為雨為雲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斗畫眉長。」韋皋大加讚賞,於是薛濤就成了帥府常客,為他處理一些文書上的工作,其實就是女秘書。因為工作出色,韋皋想讓薛濤擔任校書郎的官職。但無奈她身份卑微,只好作罷。雖然未能真正成為校書郎,但是薛濤的才華早就被大眾所承認。她逝世以後,劍南節度使段文昌為她親手題寫了墓志銘:「西川女校書薛濤洪度之墓」。由此「女校書」便成為了後世對那些才貌雙全的妓女的最高評價。
如大唐中共建政名將李靖與紅拂女的傳說一般,韋皋傳奇的一生中還有一個兩世姻緣的浪漫故事。這個故事被元代的喬吉改為元曲《玉簫女兩世姻緣》,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故事大體內容是妓女韓玉簫與窮秀才韋皋相愛,但韓母從中阻撓,趁朝廷掛榜招賢時催逼韋皋進就趕考。韓玉簫思念成疾,自畫一幅影像並填詞一首,欲寄給韋皋,不久便死去。韋皋中舉之後,因戰功任大元帥,鎮守邊疆,獲息韓玉簫死訊,傷感不已。十八年後韋皋班師回朝路過荊州,在荊州節度使張延賞家宴中見到其女張玉簫,因她與韓玉簫面容相似、名字相同,欲娶之為妻。張延賞怒而責之,韋皋便率兵包圍張府。張玉簫從中勸解,又有韓玉簫母聞訊後出示韓玉簫遺像,被張延賞看到,方知張玉簫是韓玉簫轉世投胎所生。最後由皇帝親自調解,韋皋與張玉簫結為夫婦。而韋皋本人真的有一首憶玉簫的詩,似乎印證了傳說中他與侍妾玉簫之間的真情,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黃雀銜來已數春,別時留解贈佳人。
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
韋皋的另一件千古不朽之事,是繼前人自己捐款50萬,完成了樂山大佛的修鑿,並撰寫碑文銘記樂山大佛的修建過程,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韋皋(746年-805年),字城武,唐朝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因祖先在北周朝和隋朝有過功勳,被任命爲建陵挽郎,並被派往華州當參軍,輔佐州刺史處理州務,又被升爲使府的監察御史。後因助德宗皇帝還都有功,韋皋被升爲左金吾衛將軍,遷大將軍,又在貞元初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成爲封疆大吏。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共擊破吐蕃軍隊四十八萬,不但將蜀地治理得很好,而且輔佐太子登上皇位,最後得封南康郡王。
韋皋(拼音:wéi、gāo )
字城武(746-805),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始仕爲建陵挽郎。張鎰節度鳳翔,署營田判官。德宗狩奉天,授隴州刺史。置奉義軍,拜節度使。帝自梁洋還,召爲左金吾衛將軍,遷大將軍。貞元元年,出爲劍南西川節度使,在蜀二十餘年,封南康郡王。諡曰忠武。詩三首。以文翰之美,冠於一時。南詔得其手筆,刻石以榮其國。貞元十七年(801)嚐撰並行書金銅普賢菩薩像記。卒年六十一 。《唐書本傳、金石錄、雲笈七簽》
《資治通鑒》相關記載
唐故劍南節度使太尉兼中書令韋皋,既生一月,其家召群僧會食。有一胡僧,貌甚陋,不召而至。韋氏家童鹹怒之,以弊席坐於庭中。既食,韋氏命乳母出嬰兒,請群僧祝其壽。胡僧所自升階,謂嬰兒曰,“别久無恙乎?”嬰兒若有喜色。眾皆異之。韋氏先君曰:“此子生才一月,吾師何故言别久耶!”胡僧曰:“此非檀越之所知也。”韋氏固問之,胡僧曰:“此子乃諸葛武侯之後身耳。武侯當東漢之季,爲蜀丞相,蜀人受其賜且久。今降生於世,將爲蜀門帥,且受蜀人之福。吾往歲在劍門,與此子友善。今聞降於韋氏,吾固不遠而來。”韋氏異其言,因以武侯字之。後韋氏自少金吾節制劍南軍,累遷太尉兼中書令,在蜀十八年,果契胡僧之語也。
“皋在蜀二十一年,重加賦斂,豐貢獻以結主恩,厚給賜以撫士卒。士卒婚嫁死喪,皆供其資費,以是得久安其位而士卒樂爲之用,服南詔,摧吐蕃。幕僚歲久官崇者則爲刺史,已複還幕府,終不使還朝,恐泄其所爲故也。府庫既實,時寬其民,三年一複租賦,蜀人服其智謀而畏其威,至今畫像以爲土神,家家祀之。”——《資治通鑒》第二百三十六卷。
編輯本段歷史記載
  新唐書《韋皋傳》
韋皋,字城武,京兆萬年人。六代祖範,有勳力周、隋間。皋始仕爲建陵挽郎,諸帥府更辟 ,擢監察御史。張鎰節度鳳翔,署營田判官。以殿中侍御史知隴州行營留事。
德宗狩奉天,李楚琳殺鎰,劫眾叛歸朱泚,隴州刺史郝通奔降楚琳。始,泚以範陽軍鎮鳳翔,既歸節,而留兵五百戍隴上,以部將牛雲光督之。至是,雲光謀請皋爲帥,將劫以臣泚。别將翟曄伺知以白皋。雲光懼不克,率眾出奔,至汧陽,遇泚奴使皋所,謂雲光曰:“太尉已爲天子,使我以御史中丞授皋。若聽,固吾人也,不受,可遂誅之。請以兵俱。”許之。皋迎勞,先納奴,偽受泚詔。即讓雲光曰:“既去而複,何也?”對曰:“向未知公之命,故去;今還,願與公同生死。”皋曰:“大使固善,苟無它圖,請釋甲以安眾,而後可入也。”雲光以皋諸生,亡能爲,乃命士委仗鎧,皋受而内其卒。明日,置酒大會,奴、雲光與其下至,皋伏甲左右廡,酒行,盡殺之,以其首徇。泚複使它奴拜皋鳳翔節度使,皋亦斬之及從騎三人,縱一人使報泚。帝聞,乃授皋隴州刺史,置奉義軍,拜節度使,寵其功。皋遣兄平及弇繼至奉天,士氣益壯,乃築壇血牲與士盟曰:“協力一心,以誅元惡,有渝此盟,神其殛之。”又馳使吐蕃與連和,隴坻遂安。帝自梁、洋還,召爲左金吾衛將軍,遷大將軍。
貞元初,代張延賞爲劍南西川節度使。初,雲南蠻羈附吐蕃,其盜塞必以蠻爲鄉道。皋計得雲南則斬虜右支,乃間使招徠之,稍稍通西南夷。明年,蠻大首領苴那時以王爵讓其兄子烏星。始,烏星幼,那時攝領其部,故請歸爵。皋上言:“禮讓行於殊俗,則怫戾者化,願皆封以示褒進。”詔可。又明年,雲南款邊求内屬,約東蠻鬼主驃傍、苴夢沖等絕吐蕃盟。五年,東蠻斷瀘水橋攻吐蕃,請皋濟師。皋遣精卒二千,與蠻共破吐蕃於台登,殺青海大酋乞臧遮遮、臘城酋悉多楊朱及論東柴等,虜墜死崖穀不可計,多穫牛馬鎧裝。遮遮,尚結讚之子,虜貴將悍雄者也;既敗,酋長百餘行哭隨之。悍將已亡,則屯柵以次降定。進檢校吏部尚書。
初,東蠻地二千里,勝兵常數萬,南倚閣羅鳳,西結吐蕃,狙勢強弱爲患,皋能綏服之,故戰有功。詔以那時爲顺政王、夢沖懷化王、驃傍和義王,刻“兩林”、“勿鄧”等印以賜之。而夢沖複與吐蕃盟,皋遣别將蘇峞召之,詰其叛,斬於琵琶川,立次鬼主樣棄等,蠻部震服。乃建安夷軍於資州,維制諸蠻;城龍溪於西山,保納降羌。
九年,天子城鹽州,策虜且來撓襲,詔皋出師牽維之。乃命大將董勔、張芬分出西山、靈關,破峨和、通鶴、定廉城,逾的博嶺,遂圍維州,搏棲雞,攻下羊溪等三城,取劍山屯焚之。南道元帥論莽熱來援,與戰,破其軍,進收白岸,乃城鹽州。詔皋休士。以功爲檢校尚書右僕射、扶風縣伯。
於是西山羌女、訶陵、南水、白狗、逋租、弱水、清遠、咄霸八國酋長,皆因皋請入朝。乃遣幕府崔佐時由石門趣雲南,而南詔複通。石門者,隋史萬歲南征道也,天寶中,鮮於仲通下兵南溪,道遂閉。至是蠻徑北穀,近吐蕃,故皋治複之。繇黎州出邛部,直雲南,置青溪關,號曰“南道”。乃詔皋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雲南安撫使。俄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十三年,複巂州。吐蕃怨,完壘造舟謀擾邊,皋輒破卻之。自是曩貢、臘城等九節度嬰嬰、籠官馬定德與大將擧落皆降,昆明管些蠻又内附。讚普怒,遂北掠靈、朔,破麟州以取償焉。帝詔皋深入以橈虜。皋遣大將陳泊等出三奇,崔堯臣趨石門無衣山,仇冕、董振走維州,邢玼出黄崖略棲雞、老翁城,高倜、王英俊繇峨和、清溪道薄故松州,元膺出濕山、成溪,臧守至道黎、巂,韋良金趨平夷,路惟明自靈壁、夏陽攻逋租、偏松城,王有道涉大度河,陳孝陽率蠻苴那時等道西瀘攻昆明、諾濟,師無慮五萬,以八月悉出塞。十月,大破吐蕃,拔其保鎮捕候,追奔轉戰千里,遂圍維州。吐蕃釋靈、朔兵,使論莽熱以内大相兼東境五節度大使,率雜虜十萬來救。師伏以待,虜乘勝深入,師噪而奮,虜大潰,生禽莽熱獻諸朝。帝悦,進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南康郡王,帝制紀功碑褒賜之。
顺宗立,詔檢校太尉。會王叔文等幹政,皋遣劉辟來京師謁叔文曰:“公使私於君,請盡領劍南,則惟君之報。不然,惟君之怨。”叔文怒,欲斬辟,辟遁去。皋知叔文多釁,又自以大臣可與國大議,即上表請皇太子監國,又上箋太子,暴叔文、伾之奸,且勸進。會大臣繼請,太子遂受禪,因投殛奸黨。是歲,皋暴卒,年六十一,贈太師,諡曰忠武。
皋治蜀二十一年,數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穫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爲西南劇。善拊士,至雖昏嫁皆厚資之,婿給錦衣,女給銀塗衣,賜各萬錢,死喪者稱是。其僚掾官雖顯,不使還朝,即署屬州刺史,自以侈横,務蓋藏之。故劉辟階其厲,卒以叛。朝廷欲追繩其咎,而不與皋者詆所進兵皆鏤“定秦”字,有陸暢者上言:“臣向在蜀,知‘定秦’者,匠名也。”繇是議息。暢,字達夫,皋雅所厚禮。始,天寶時,李白爲《蜀道難》篇以斥嚴武,暢更爲《蜀道易》以美皋焉。
始,皋務私其民,列州互除租,凡三歲一複。皋沒,蜀人德之,見其遺象必拜。凡刻石着皋名者,皆鑱其文尊諱之。
舊唐書《韋皋傳》
韋皋,字城武,京兆人。大曆初,以建陵挽郎調補華州參軍,累授使府監察御史。宰相張鎰出爲鳳翊隴右節度使,奏皋爲營田判官,得殿中侍御史,權知隴州行營留後事。
建中四年,涇師犯闕,德宗幸奉天,鳳翔兵馬使李楚琳殺張鎰,以府城叛歸於朱泚,隴州刺史郝通奔於楚琳。先是,朱泚自範陽入朝,以甲士自隨;後泚爲鳳翔節度使,既罷,留範陽五百人戍隴州,而泚舊將牛雲光督之。時泚既以逆徒圍奉天,雲光因稱疾,請皋爲帥,將謀亂,擒皋以赴泚。皋將翟曄伺知之,白皋爲備;雲光知事泄,遂率其兵以奔泚。行及汧陽,遇泚家僮蘇玉將使於皋所,蘇玉謂雲光曰:“太尉已登寶位,使我持詔以韋皋爲御史中丞,君可以兵歸隴州。皋若承命,即爲吾人;如不受詔,彼書生,可以圖之,事無不濟矣。”乃反昪疾趨隴州。皋迎勞之,先納蘇玉,受其偽命,乃問雲光曰:“始不告而去,今又來,何也?”雲光曰:“前未知公心,故潛去;知公有新命,今乃複還。願與公戮力定功,同其生死。”皋曰:“善。”又謂雲光曰:“大使苟不懷詐,請納器甲,使城中無所危疑,乃可入。”雲光以書生待皋,且以爲信然,乃盡付弓矢戈甲。皋既受之,乃内其兵。明日,皋犒宴蘇玉、雲光之卒於郡舍,伏甲於兩廊。酒既行,伏發,盡誅之,斬雲光、蘇玉首以徇。泚又使家僮劉海廣以皋爲鳳翔節度使,皋斬海廣及從者三人,生一人,使報泚。於是詔以皋爲御史大夫、隴州刺史,置奉義軍節度以旌之。皋遣從兄平及弇繼入奉天城,城中聞皋有備,士氣增倍。
皋乃築壇於廷,血牲與將士等盟曰:“上天不弔,國家多難,逆臣乘間,盜據宮闈。而李楚琳亦扇凶徒,傾陷城邑,酷虐所加,爰及本使,既不事上,安能恤下。皋是用激心憤氣,不遑底寧,誓與群公,竭誠王室。凡我同盟,一心協力,仗顺除凶,先祖之靈,必當幽讚。言誠則志合,義感則心齊;粉骨糜軀,決無所顧。有渝此志,明神殛之,迨於子孫,亦罔遺類。皇天后土,當兆斯言。”又遣使入吐蕃求援。十一月,加檢校禮部尚書。興元元年,德宗還京,征爲左金吾衛將軍,尋遷大將軍。
貞元元年,拜檢校戶部尚書,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劍南西川節度使,代張延賞。皋以雲南蠻眾數十萬,與吐蕃和好,蕃人入寇,必以蠻爲前鋒。四年,皋遣判官崔佐時入南詔蠻,說令向化,以離吐蕃之助。佐時至蠻國羊咀咩城,其王異牟尋忻然接遇,請絕吐蕃,遣使朝貢。其年,遣東蠻鬼主驃傍、苴夢沖、苴烏等相率入朝。南蠻自巂州陷沒,臣屬吐蕃,絕朝貢者二十餘年,至是複通。
五年,皋遣大將王有道簡習精卒以入蕃界,與東蠻於故巂州台登北穀大破吐蕃青海、臘城二節度,斬首二千級,生擒籠官四十五人,其投崖穀而死者不可勝計。蕃將乞臧遮遮者,蕃之驍將也,久爲邊患。自擒遮遮,城柵無不降,數年之内,終複巂州,以功加吏部尚書。九年,朝廷築鹽州城,慮爲吐蕃掩襲,詔皋出兵牽維之。乃命大將董勔、張芬出西山及南道,破峨和城、通鶴軍。吐蕃南道元帥論莽熱率眾來援,又破之,殺傷數千人,焚定廉城。凡平堡柵五十餘所,以功進位檢校右僕射。皋又招撫西山羌女、訶陵、白狗、逋租、弱水、南王等八國酋長,入貢闕廷。十一年九月,加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兼雲南安撫等使。十二年二月,就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三年,收複巂州城。十六年,皋命將出軍,累破吐蕃於黎、巂二州。吐蕃怒,遂大蒐閱,築壘造舟,欲謀入寇,皋悉挫之。於是吐蕃酋帥兼監統曩貢、臘城等九節度嬰、籠官馬定德與其大將八十七人擧部落來降。定德有計略,習知兵法及山川地形,吐蕃每用兵,定德常乘驛計事,蕃中諸將禀其成算。至是,自以扞邊失律,懼得罪而歸心焉。
十七年,吐蕃昆明城管些蠻千餘戶又降。讚普以其眾外潰,遂北寇靈、朔,陷麟州。德宗遣使至成都府,令皋出兵深入蕃界。皋乃令鎮靜軍使陳洎等統兵萬人出三奇路,威戎軍使崔堯臣兵千人出龍溪石門路南,維保二州兵馬使仇冕、保霸二州刺史董振等兵二千趨吐蕃維州城中,北路兵馬使邢玼等四千趨吐蕃棲雞、老翁城,都將高倜、王英俊兵二千趨故松州,隴東兵馬使元膺兵八千人出南道雅、邛、黎、巂路。又令鎮南軍使韋良金兵一千三百續進,雅州經略使路惟明等兵三千趨吐蕃租、松等城,黎州經略使王有道兵二千人過大渡河,深入蕃界,巂州經略使陳孝陽、兵馬使何大海、韋義等及磨些蠻、東蠻二部落主苴那時等兵四千進攻昆明城、諾濟城。自八月出軍齊入,至十月破蕃兵十六萬,拔城七、軍鎮五、戶三千,擒生六千,斬首萬餘級,遂進攻維州。救軍再至,轉戰千里,蕃軍連敗。於是寇靈、朔之眾引而南下,讚普遣論莽熱以内大相兼東境五道節度兵馬都群牧大使,率雜虜十萬而來解維州之圍。蜀師萬人據險設伏以待之,先出千人挑戰。莽熱見我師之少,悉眾追之。發伏掩擊,鼓噪雷駭,蕃兵自潰,生擒論莽熱,虜眾十萬,殲夷者半。是歲十月,遣使獻論莽熱於朝;德宗數而釋之,賜第於崇仁里。皋以功加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封南康郡王。
顺宗即位,加檢校太尉。顺宗久疾,不能臨朝聽政,宦者李忠言、侍棋待詔王叔文、侍書待詔王伾等三人頗幹國政,高下在心。皋乃遣支度副使劉辟使於京師,辟私謁王叔文曰:“太尉使致誠於足下,若能致某都領劍南三川,必有以相酬;如不留意,亦有以奉報。”叔文大怒,將斬辟以徇;韋執誼固止之,辟乃私去。皋知王叔文人情不附,又知與韋執誼有隙,自以大臣可議社稷大計,乃上表請皇太子監國,曰:“臣聞上承宗廟,下鎮黎元,永固無疆,莫先儲兩。伏聞聖明以山陵未祔,哀毁逾制,心勞萬幾,伏計旬月之間,未甚痊複。皇太子睿質已長,淑問日彰,四海之心,實所倚賴。伏望權令皇太子監撫庶政,以俟聖躬痊平,一日萬幾,免令壅滯。”又上皇太子箋曰:
殿下體重離之德,當儲貳之重,所以克昌九廟,式固萬方,天下安危,系於殿下。皋位居將相,志切匡扶,先朝獎知,早承恩顧。人臣之分,知無不爲,願上答眷私,罄輸肝鬲。伏以聖上嗣膺鴻業,睿哲英明,攀感先朝,志存孝理。諒闇之際,方委大臣,但付托偶失於善人,而參決多虧於公政。今群小得志,隳紊紀綱,官以勢遷,政由情改,朋黨交構,熒惑宸聰。樹置腹心,遍於貴位;潛結左右,難在蕭牆。國賦散於權門,王税不入天府,褻慢無忌,高下在心。貨賄流聞,遷轉失叙,先聖屏黜贓犯之類,鹹擢居省寺之間。至令忠臣隕涕,正人結舌,遐邇痛心,人知不可。伏恐奸雄乘便,因此謀動幹戈,危殿下之家邦,傾太宗之王業。伏惟太宗櫛沐風雨,經營廟朝,將垂二百年,欲及千萬祀;而一朝使叔文奸佞之徒,侮弄朝政,恣其胸臆,坐致傾危。臣每思之,痛心疾首!伏望殿下斥逐群小,委任賢良,慺慺血誠,輸寫於此!
太子優令答之。而裴均、嚴綬箋表繼至,由是政歸太子,盡逐伾文之黨。是歲,暴疾卒,時年六十一,贈太師,廢朝五日。
皋在蜀二十一年,重賦斂以事月進,卒致蜀土虛竭,時論非之。其從事累官稍崇者,則奏爲屬郡刺史,或又署在府幕,多不令還朝,蓋不欲泄所爲於闕下故也。故劉辟因皋故態,圖不軌以求三川,曆階之作,蓋有由然。
其他傳說
韋皋是中唐德宗時期的人物,他出生的時候就非常神奇,傳說他出生滿一個月的時候,家里擺了宴席,請了很多高僧,來爲小寶寶祈福祝壽,但是有一個容貌醜陋的胡僧,並沒有受到邀請,也上門吃白食,結果受到了冷遇。但是在韋皋的母親叫乳母抱出嬰兒,讓群僧祝壽的時候,胡僧卻對小寶寶說了一句:“别來無恙麼?”韋皋似乎聽懂了胡僧的話一般,對着這個胡僧笑,大家都非常奇怪,於是在韋皋母親的一再追問之下,這個胡僧才說韋皋是諸葛武侯的轉世,以後要庇護蜀地的。以後韋皋的發展果然如這個胡僧所言,可以說韋皋從出生就被套上了一個神異的光環。
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已經是風雨飄搖了,德宗時期,宰相張鎰被皇帝調做鳳翊隴右節度使,叫韋皋當了營田判官,得殿中侍御史,權知隴州行營留後事。沒過多久,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的5千軍隊嘩變,占領長安,朱泚被亂軍擁立,德宗不得已倉皇逃到奉天,誰知道禍不單行,朱泚的舊部鳳翔兵馬使李楚琳又把張鎰給幹掉了,帶着亂兵投奔了朱泚。這個時候我們的主角正在隴上這個城市,這個城市里面有個叫牛雲光的,是朱泚的部將,看韋皋非常有才幹,就想發動兵變劫持韋皋投奔朱泚,可惜這個計劃被人知道泄了密,於是牛雲光慌慌張張的帶了人逃走,但是走到半路上的時候,遇見了朱泚的家僮蘇玉,被此人的一番言語說動,居然想掉頭說降韋皋,結果被韋皋效仿周瑜臨江會,把牛雲光,蘇玉這一幹人等殺了個一幹二淨。這便是韋皋充滿智慧的第一次精彩表演,這個時候的韋皋的形象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個白面書生吧,因爲敵人在了解他的利害之前都是以“書生”這個詞評價他的,也許這個韋皋還真是帶點諸葛孔明的風采呢。
在解決掉了牛雲光這一幹叛軍之後,又派了使者和吐蕃國聯絡,讓局勢安穩起來,這樣德宗皇帝才能夠還都。由於在本次事件中的活躍,韋皋被升爲左金吾衛將軍,遷大將軍,又在貞元初,替代張延賞爲劍南西川節度使,成爲了封疆大吏,也應了那個胡僧的語言,成爲了蜀地的守護者,也在蜀地這個舞台,開始了韋提督那華麗的征戰生涯。
熟悉唐朝歷史的都知道,唐朝的劍南西川節度使並不是一個輕松的職位,蜀地的民風強悍,少數民族眾多不說,南面有南詔,西面有吐蕃,天寶戰爭時期,唐軍和南詔的戰爭,總共十八萬精銳都覆沒在這片土地上。而吐蕃更是大唐開國以來的宿敵,在這樣一個腹背受敵的地方,年輕的智將韋皋開始了他的經營。
中國曆代推崇的就是鬥智而不鬥力,韋皋不是一個隻知道打仗的莽夫,自然不會幹兩面作戰的蠢事,他到任以後,首先就安撫當地的少數民族,然後又和南詔國同好,並且離間南詔與吐蕃的關係。於是經過這一系列的努力,韋皋就可以專心對付唐朝最大的外敵-吐蕃。
貞元五年,韋皋在蜀地的第一次作戰開始了,和一般人想象不一樣,這一次作戰是韋皋主動發起的進攻。他派遣大將王有道率兩千精兵和東蠻聯手,破破吐蕃於台登,殺青海大酋乞臧遮遮、臘城酋悉多楊朱及論東柴等,史書上說“虜墜死崖穀不可計,多穫牛馬鎧裝。遮遮,尚結讚之子,虜貴將悍雄者也;
既敗,酋長百餘行哭隨之。悍將已亡,則屯柵以次降定。”算是稍稍爲大唐出了一口長安被占領的惡氣,韋皋因爲這個功勞被升爲檢校吏部尚書。
中國有史以來西南少數民族問題一直讓人非常頭疼,民族叛亂簡直就是家常便飯,韋皋自然也碰到了這樣的問題,剛剛安撫了蜀地的幾個少數民族頭目,誰知道還沒過多久,其中的一個叫夢沖的舊反叛投靠了吐蕃,韋皋並沒有學他的“前世”諸葛武侯那樣對夢沖七擒七縱,大搞感情攻勢。而是非常幹脆的在琵琶川下將他斬首,另立這個部落的二頭目爲首領,從此蜀地少數民族紛紛震服,韋皋也從此將蜀地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貞元九年,朝廷築鹽州城,這座城就在吐蕃的眼皮底下,吐蕃當然不會看着它就這樣完工,爲了保證城池的安全竣工,韋皋又一次主動進攻,攻破吐蕃峨和、通鶴、定廉城,逾的博嶺,包圍維州,搏棲雞,攻下羊溪等三城,還把吐蕃的定廉城一把火燒了。吐蕃的南道元帥論莽熱來援救,也被擊敗,殺傷數千人,於是鹽州城在沒有任何幹擾的情況下顺利築好。
到了貞元十三年,韋皋又光複了原來失去的巂州。此時的韋皋對於吐蕃而言,簡直如同眼中釘肉中刺一般的可恨了,於是大兵壓境,屢屢進攻,但是韋皋不但進攻是一把好手,防守同樣穩健,吐蕃的進攻連連吃鱉。
以上的情形持續到了貞元十五年,在這一年,韋皋的分化政策取得了成效,在帝國西南形成了以韋皋爲代表的大唐帝國-南詔國和吐蕃國-阿拉伯阿拔斯帝國的兩大聯盟集團,大小沖突不斷。但是在韋皋的領導下,失敗的一方總是吐蕃國。斷續的戰爭在貞元十七年終於形成了一場大戰,鑒於帝國西南的形勢越來越不利於吐蕃,吐蕃讚普向北方發動了總攻擊,進攻靈、朔二州,並且攻破了麟州,想這樣來彌補吐蕃的損失。韋皋再一次主動出擊,在帝國西南,他將軍隊分成了十路,大擧向吐蕃腹地進攻,真是大膽而又華麗的作戰風格,分散的軍隊並沒有被各個擊破,反而在一開始就擊破了吐蕃和阿拉伯阿拔斯帝國的聯軍,於是“康、黑衣大食等兵及吐蕃大酋皆降,穫甲二萬首” 。這場大規模的戰爭從春天打到秋天,到了十月份韋皋已經擊破吐蕃軍隊十六萬,攻下城池七座、軍鎮五座。然後又向維州進攻,將吐蕃的救兵一一擊破,迫使吐蕃讚普襲擊帝國西北方的軍隊回來救援,最後在維州進行了決戰。這次決戰中韋皋使用了誘敵深入的計策,將十萬吐蕃軍隊引誘進了韋皋設下的埋伏圈,結果十萬敵軍被殲過半,並且活捉了敵人的總指揮論莽熱。
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總共擊破吐蕃軍隊的總數是四十八萬,擒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一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穫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和韋皋同一時代的武將幾乎無人能出其右,絕對能算得上是不世出的名將,。韋皋不但仗打得好,玩起政治同樣一把罩,不但將蜀地治理得很好(韋皋死後,蜀人見到他的遺像都會拜祭。),而且輔佐太子登上皇位,將他的政敵驅逐。
編輯本段野史逸聞
  逸聞趣事一
韋皋
唐西川節度使韋皋少游江夏,止於薑使君之館。薑氏孺子曰荆寶,已習二經,雖兄呼於韋,而恭事之禮,如父也。荆寶有小青衣曰玉簫,年才十歲,常令隻侍韋兄。玉簫亦勤於應奉。後二載,薑使入關求官,家累不行。韋乃易居止頭陀寺。荆寶亦時遣玉簫往彼應奉。玉簫年稍長大,因而有情。時廉使陳常侍得韋季父書雲:"侄皋久客貴州,切望發遣歸覲。廉使啟緘,遺以舟楫服用,仍恐淹留,請不相見。洎舟江瀨,俾篙工促行。韋昏瞑拭淚。乃裁書以别荆寶。寶頃刻與玉簫俱來,既悲且喜。寶命青衣往從侍之。韋以違覲日久。不敢俱行,乃固辭之。遂與言約:"少則五載,多則七年,取玉簫。"因留玉指環一枚,並詩一首遺之。既五年不至,玉簫乃靜禱於鸚鵡洲。又逾二年,至八年春,玉簫歎曰:"韋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來矣!"遂絕食而殞。薑氏憫其節操。以玉環著於中指而同殯焉。後韋鎮蜀,到府三日,詢鞠獄囚,滌其冤濫,輕重之系,近三百餘人。其中一輩,五器所拘,偷視廳事,私語雲:"僕射是當時韋兄也。"乃厲聲曰:"僕射僕射,憶薑家荆寶否?"韋曰:"深憶之。""即某是也!"公曰:"犯何罪而重系。"答曰:"某辭韋之後,尋以明經及第,再選青城縣令,家人誤爇廨舍庫牌印等。"韋曰:"家人之犯,固非己尤。"即與雪冤,仍歸墨綬,乃奏眉州牧。敕下,未令赴任,遣人監守。朱紱其榮,且留賓幕。時屬大軍之後,草創事繁,凡經數月,方向玉簫何在。薑曰:"僕射維舟之夕,與伊留約。七載是期,既逾時不至,乃絕食而終。"因吟《留贈玉環詩》雲:"黄雀銜來已數春,别時留解贈佳人。長江不見魚書至,爲遣相思夢入秦。"韋聞之,益增淒歎。廣修經像,以報夙心,且想念之懷,無由再會。時有祖山人者,有少翁之術,能令逝者相親。但令府公齋戒七日。清夜,玉簫乃至。謝曰:"承僕射寫經造像之力,旬日便當托生。卻後十三年,再爲侍妾,以謝鴻恩。"臨去微笑曰:"丈夫薄情,令人死生隔矣!"後韋以隴右之功,終德宗之代,理蜀不替。是故年深累遷中書令,天下響附,瀘僰歸心。因作生日,節鎮所賀,皆貢珍奇。獨東川盧八座送一歌姬,未當破瓜之年,亦以玉簫爲號。觀之,乃真薑氏之玉簫也。而中指有肉環隱出,不異留别之玉環也。韋歎曰:"吾乃知存殁之分,一往一來。玉簫之言,斯可驗矣。"(出《雲溪友議》)
【譯文】
唐朝西川節度使韋皋,年輕時到江夏旅游,住在薑郡守家的塾館里。薑家有個兒子叫荆寶,已經讀過兩種經書,雖對韋皋以兄相稱,但是恭敬侍奉的禮數,就像對待父輩。荆寶有個小丫環叫玉簫,才十歲,常常讓她隻去侍奉韋皋兄。玉簫對韋皋也樂於殷勤侍奉。兩年之後,薑郡守讓韋皋進京求官,但因家里負擔太重未能成行,韋皋便遷居到頭陀寺中。荆寶仍然時常打發玉簫到寺里去聽他使喚。日久天長,加上玉簫的年齡也稍稍大了,兩人之間便產生愛慕之情。這時,廉使陳常侍接到韋皋叔父的來信說:"侄兒韋皋長期客居貴郡,懇切盼望打發他回家省親。"廉使看過信後,給韋皋准備了沿途的盤費和用品,打發他乘船回家。怕他遲遲不肯啟程,便請荆寶與玉簫不要與他相見。等到舟船停在江岸時,又催促船夫快快起航。韋皋依依不舍,淚眼模糊,於是寫信以别荆寶。頃刻之間,荆寶即與玉簫一塊來了,韋皋見了,悲喜交集。荆寶讓丫環玉簫隨船前往,沿途侍奉韋皋,韋皋因這樣會使玉簫長時間見不到荆寶,所以不敢帶她一塊去,於是一再推辭。他們相互約定,少則五載,多則七年,韋皋即來娶玉簫。韋皋留下玉指環一枚,又寫了一首詩,一起贈給了玉簫。過了五年後,韋皋沒有來,玉簫便於鸚鵡洲默默祈禱。又過了兩年,到第八年春天,玉簫歎道:"韋皋郎君走了七年多了,肯定不能回來了。"於是絕食而死。薑家可憐她死於節操,將那隻玉指環載在她中指上一同殯葬了。後來韋皋封官加爵,朝廷派他鎮守西蜀,到任三天即將關在監獄里的囚犯重新審理,爲其冤案錯案平反昭雪,輕罪重罪近三百人。其中有一個人,身載重枷上堂審理時,偷偷看了看審判官,悄悄自語道:"僕射是我當年的韋兄。"於是高聲籲道:"僕射!僕射!還記得當年薑家的荆寶嗎?"韋皋說:"記憶猶新。""我就是荆寶!"韋公道:"犯了什麼罪受此重刑?"答道:"我與韋兄分别之後,很快便以明經科應擧及第,又被選爲青城縣令。家人不慎,誤將公署房舍及倉庫牌印等燒毁,於是定罪入獄。"韋公道:"家人犯罪,並非你的過錯。"當即給他平反雪冤,仍然交給縣令的官印,並將處理意見呈報眉州刺史。刺史發下命令,暫不讓其赴任,派人看守起來,可以穿戴榮耀的官服,而且留作韋皋的賓客幕僚。時值戰亂剛剛結束,百廢待興,公務繁忙,一直過了幾個月,韋皋才問起玉簫的下落,薑荆寶說:"僕射上船的那天,跟她留下契約,七年爲限,必來娶她。既然過期沒來,她便絕食而終了。臨終之前,玉簫留下一首《留贈玉環》詩道:'黄雀銜來已數春,别時留解贈佳人。長江不見魚書至,爲遣相思夢入秦。'"韋皋聽罷,無限痛心,哀歎不已。從此之後,他刻苦抄寫經書,大事修造佛像,借以報答玉簫的一片誠心。他時刻思念玉簫,隻恨無緣與她再見一面。當時有個祖山人,有少君的招魂之術,能讓死者與親人見面。他讓韋公齋戒七天,在一個月光朦朧的深夜,玉簫便飄然而至。見到韋皋後,她施禮致謝道:"承蒙僕射軍經造像的幫助,十天之後我就會托生降世。再過十三年,便可再次成爲您的侍妾,以謝大恩。"臨去這前,她又微笑着說道:"都怪丈夫薄情,讓我與您死生相隔呵!"後來,韋皋因在治理隴右地區有功,在唐德宗執政的二十幾年間,一直讓他治理西蜀。因此,由於年久資深,官職連連進升,直至中書令。在他治理西蜀期間,各地無不服從依顺,西南各族也都人心歸附。有一年他過生日擧行慶典,境内各個節鎮所送的賀禮,都是當地的珍奇物品,唯獨東川盧八座所贈賀禮特殊,乃是一名歌女。這名歌女不到十六歲,名字也叫玉簫。韋皋仔細一看,乃是薑荆寶家那個真的玉簫,而她的中指上長着一個肉質的指環,隱隱約約地能夠看得出來,與當年分别時所贈的指環形狀相同。韋皋慨然歎道:"我終於懂得了生與死的區分就是一'來'一'往'。玉簫(死後)當年所說的話,現在可以驗證了。"
逸聞趣事二
韋皋
唐故劍南節度使太尉兼中書令韋皋既生一月,其家召群僧會食。有一胡僧,貌甚陋,不召而至。韋氏家童鹹怒之,以弊席坐於庭中。既食,韋氏命乳母出嬰兒,請群僧祝其壽。胡僧忽自升階,謂嬰兒曰:“别久無恙乎?”嬰兒若有喜色,眾皆異之。韋氏先君曰:“此子生才一月,吾師何故言别久耶?”胡僧曰:“此非檀越之所知也。”韋氏固問之,胡僧曰:“此子乃諸葛武侯之後身耳。武侯當東漢之季,爲蜀丞相,蜀人受其賜且久。今降生於世,將爲蜀門帥,且受蜀人之福。吾往歲在劍門,與此子友善。今聞降於韋氏,吾固不遠而來。”韋氏異其言,因以武侯字之。後韋氏自少金吾節制劍南軍,累遷太尉兼中書令。在蜀十八年,果契胡僧之語也。(出《宣室志》)
【譯文】
唐朝原先有個劍南節度使太尉兼中書令叫韋皋。他剛出生一個月時,家里召集群僧會餐,以示慶賀。有個異族僧人,相貌特别醜陋,沒有召呼他自己就來了。韋家的僕人都很生他的氣。讓他坐在院里的破席上。吃完飯後,韋家讓奶媽抱出嬰兒來,請群僧爲他祝福。那位胡僧忽然走上台階來,對嬰兒說道:“分别已久,你可好嗎?”嬰兒的臉上似乎有很高興的神情,眾人見了都很驚異。韋皋父親說:“這個小兒降生才一個月,師父怎麼說分别很久了呢?”胡僧道:“這不是施主所能知道的。”姓韋的一再追問他,胡僧便說:“這個小兒乃是諸葛武侯的後身呀!武侯生當東漢末年,是西蜀的丞相,蜀人長久受到他的恩惠。如今他又降生在世上,將來要爲蜀門之統帥,而且受到蜀人的祝福。我從前住在劍門,與這個小兒很友好,如今聽說他降生在老韋家,所以我才不遠而來。”韋家聽了他的話都感到很奇異,於是便以“武侯”做韋皋的字號。後來韋皋年輕時就執掌帥印統制劍南守軍,官位晉升爲太尉兼中書令。在蜀地任職十八年,果然與胡僧的話相符。
編輯本段生死情緣
  ——封疆大吏夫人奇異的生死情緣
著名邊將韋皋(745年~805年),是京兆萬年人。年輕的他在沒有發蹟時,由於多次蹭蹬,隻得在江夏一個姓薑的使君家當起了家庭教師,給其愛子荆寶教授經書。那時候,荆寶已經讀過兩種經書,所以對人情世故他也略微知道一些。他名義上雖然叫韋皋哥哥,但對韋皋那畢恭畢敬的程度一點兒也不亞於像對待他父親那樣。
荆寶的婢女叫玉簫,當時才10歲,荆寶要她也像自己一樣稱韋皋爲韋兄。玉簫當然就聽從他的吩咐了,而且她照顧韋也挺周到。韋對她自然很滿意,時常問她一些情況,還教給她一些書本知識;雙方相處得極爲融洽。
兩年後,薑使君入關去做官,他覺得拖家帶口去顯得礙手礙腳,於是便隻身前往。這樣,韋覺得再居住下去也不大妥當,遂搬到附近的頭陀寺里暫住。而荆寶由於想念老師,經常派玉簫去看望“韋兄”,並時不時地給韋送去一些生活用品。這時候,漸已長大的玉簫也懂得了一些兒女私情,一來二去,兩人在心里就都牽掛着對方了。
此時跟韋住得不遠的陳廉使恰巧收到了韋皋叔父的來信,說起他侄兒在寶地已經很久了,深切盼望他能夠回家一趟探望家中尊長。這樣,陳廉使怕耽擱韋皋歸省家中雙親的行程,就立馬安排停當舟船及路上必備之物,讓他當即動身,也不必向自己面辭。在江邊等候韋皋上船的艄公都已在那里待命,並一再催促他快些走。此時,韋皋就是想要跟玉簫等人說些離别的情話也不可能了,於是他隻得雙眼含淚地草擬了一封信留别。
正要解纜啟程的當兒,忽然知道韋兄就要離開的荆寶和玉簫,便飛快地從外頭跑過來。三人相見,既高興又很悲傷。荆寶開始還想讓玉簫跟韋兄一同走,但韋兄覺得離家日久,突然擕帶女人回去於禮不合,於是他便堅辭了荆寶這番好意,並跟他們約定:“少則五年,最多七年,我就要來娶走玉簫!”說罷,韋贈送一枚玉指環給玉簫作爲定情物,同時還給她留下了一首詩,然後就命艄公啟錠颺帆,獨個兒踏上了回家省親的道路。
然而,五年很快就過去了,不說韋皋並沒來娶走玉簫,就是關於他的音訊也一點兒沒有。夜深人靜時,玉簫便總在江夏著名的景點鸚鵡洲默默祈禱着韋皋能夠平安無事。時光飛快地流逝,轉眼已是第八個年頭了,韋皋仍還是沒有一點兒音訊,玉簫鬱鬱寡歡極了。就在這年春天,望眼欲穿的玉簫終於歎了口氣說:“韋家郎君當時對我說好是七年的,但現在已是第八個年頭了呀。看來他是不會再來了!”說完這話,她便絕食而亡。薑使君家覺得玉簫真是有情有義,居然講求節烈到了這個地步,不覺深爲動容,遂把韋皋贈給她的那枚玉指環戴在她中指,然後黯然地把她給掩埋了。
後來韋皋的官運頗爲亨通。張鎰任鳳翔節度使時,他成爲張的營天判官;德宗出狩奉天時,他便開始出任隴州刺史。接着,他又被拜爲節度使;以後他便升遷爲大將軍。德宗貞元元年(785年),他又出任劍南節度使和西川節度使。在他以僕射的官銜鎮守四川時,抵達當地才三天,他就開始審理監獄里的囚徒,並把大約300來人的錯案給平反了。其中關押在堂下的一個人偷偷地掃視一下大堂上,低聲說:“這坐在大堂上的官人可不就是韋兄嗎!”於是他禁不住大聲喊道:“僕射!①僕射!您還記得薑家的荆寶嗎?”韋皋一聽,心中不覺感到頗爲驚訝,接口便答:“那當然是深深記得的嘛!”那人就說:“可在下就是薑荆寶呀!”韋公遂詢問他何以犯下罪被拘禁的。荆寶說:“在您辭别後,我不久就考上了明經(一種在當時比進士稍微容易考些的功名,因此它被人看好的程度也略微低些),被有司選任爲青城縣令。由於家人錯拿了官府中牌印等物,我遭到了彈劾,所以落到這地步。”
韋皋就說:“家人犯罪,怎麼能把他的主人也捉拿來問罪呢?這事好辦,我要爲你申冤。” 說完,韋就使人照顧好荆寶;接着便把這事給申報上去。此後不久,荆寶就官複原職了。而韋心中則想讓他擔任眉州的地方長官,並希望他能作爲自己的賓僚一起做事。那時皇帝任命書雖已下達,但韋並未立即告訴他。此時事務繁多,幾個月後,韋才問詢起玉簫之事:“她現在哪兒呢?”荆寶不覺淚流滿面地說:“您停船跟我們分别時,曾說好以七年爲期。而您去後卻不再有任何消息,玉簫她因思念過度,就絕食而亡了。”說罷,他兀是嗚咽不已。韋皋聽了荆寶這番話,不覺悲從中來。而荆寶就吟起了玉簫留下的《玉環詩》道:
黄雀銜來已數春,别時留解贈佳人。
長江不見魚書至,爲遣相思夢入秦。
韋皋仔細品味着這首詩,不覺更是一陣傷感。於是他就派人到佛殿里大事塑造佛像,希望玉簫的在天之靈能早日得到安慰,並用來報答她的一片深情厚意。但韋又感到從此以後他們便不再有相會之日了,心中更是痛恨當時爲求取功名,而置玉人於不顧,那真是太失算了;這樣一想,他心中的負疚感也就更深了。
當時有一個祖姓道士,據說能夠使已經死去的人跟活在世上的人相互對話,韋知道這消息後,特地齋戒沐浴了七天。到了第七天的深夜,他居然真的感動了玉簫來臨。她笑着感謝:“多虧僕射繕寫經卷,塑造佛像,我十來天後便可投胎轉生了。10年後,我再來做您的侍妾,來報答您的大恩大德!”等到離開時,玉簫半開玩笑半當真地微笑着說:“您當時由於薄情,讓我這原本好好的人兒竟跟您生死相隔!”
韋皋後來由於戰功卓著,一直在四川當了20多年的軍政長官,並且還當上了中書令這大官。一年在他過生日時,部屬們都送來了各種奇珍異寶,隻有東川節度使卻送給他一名歌妓。她才16歲光景,而且還是一個處女!令人驚奇的是,她的名字也叫玉簫!更使他稱奇不已的,這玉簫的中指上有一塊息肉突出,這跟韋皋當年留别時的玉簫一模一樣!韋皋心說,她分明就是一個全新的舊好玉簫嘛!
見此奇事,韋皋不由大聲歎息道:“我現在才終於算是明白了生死情分,它就像人們平時往來一樣的真實不虛啊!玉簫那回魂夢中跟我相見時所說的話,當真便應驗了。而眼前的玉簫難道不就是當年的玉簫再生麼!?”於是,夫婦倆恩愛有加。
在四川鎮守了21年的韋皋,後來一直做到了南康郡王;可以說,他已達到了當時人臣建功立業的極致。


韋皋簡介韋皋簡介中介紹到韋皋出生在京兆韋氏鶥城公房,字城武,陝西西安人。韋皋畫像在783年,涇原軍侵犯京師,率鳳翔府城反叛,投靠叛臣朱泚。牛雲光假裝生病,拜託韋皋擔任首相,卻在
韋皋簡介
韋皋簡介中介紹到韋皋出生在京兆韋氏鶥城公房,字城武,陝西西安人。
韋皋畫像
韋皋畫像
在783年,涇原軍侵犯京師,率鳳翔府城反叛,投靠叛臣朱泚。牛雲光假裝生病,拜託韋皋擔任首相,卻在暗中策劃背叛行動,準備擒拿韋皋獻給朱泚。被韋皋的手下霍晰聽見此事,報告給韋皋。牛雲光知道事情暴露之後,率軍投奔到朱泚。朱泚故意招攬韋皋,牛雲光奉命前去隴州,韋皋假裝願意,牛雲光把韋皋當作書生對待,把兵器等一切交出,韋皋收到之後便讓牛雲光的軍隊進入。第二天,韋皋在府中擺酒席,分別在兩邊走廊設下埋伏,酒巡一過,便將全部叛軍殺掉,並將牛雲光跟蘇玉的腦袋砍掉示眾。
因為南詔跟吐番的和好,所以吐番在入侵的時候,定以南詔作為先鋒,在貞元4年,韋皋派判官崔佐前去南詔,勸說南詔歸順於王化,來擺脫對吐番的依靠。崔佐代表清廷請南詔跟吐番絕交,派使臣向清廷進貢。南詔自從巂州淪陷之後,便成為吐番的臣屬,繼絕朝貢前後接近二十餘年,到這個時候又重新通好。
貞元5年,韋皋派大將王有道帶著精兵進入吐番的境界,在經過幾年的戰爭後,終於收復了巂州,韋皋因戰功被封為吏部尚書。貞元十一年九月,韋皋被封為統押近界諸蠻、西山八國兼雲南安撫使。貞元十二年二月,被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貞元十七年十月,韋皋生擒論莽熱獻給朝廷,德宗數落他的罪行並且釋放他,韋皋因戰功被封為康郡王。
在805年9月31日,韋皋暴病而死,年終六十一歲,追贈太師,罷朝五日,諡號忠武。
韋皋的評價
韋皋,是唐朝京兆萬年人。因其祖先為北周朝廷和隋朝做出過貢獻,所以被任職為建陵挽郎,並讓派遣到華州當參軍,輔佐州刺史管理行政的事情,又升職為使府的監察御史。後來因為輔佐德宗皇帝還都有功勞,韋皋被任職為左金吾衛將軍,成為大將軍,後來又在貞元初年擔負劍南西川節度使,成為了封疆大吏。
韋皋畫像
韋皋畫像
韋皋在蜀地呆了二十一年,一起將吐蕃軍隊打敗48萬,不僅將蜀地管理得很好,而且輔佐太子登上皇帝之位,最後被封為南康郡王。
唐順宗上位後,韋皋讓封為檢校太尉。那時,唐順宗中風不可以管理政務,朝政由皇帝的親信王叔文等人來管理。韋皋上表請太子監管國家,後來又鼓勵支持太子受禪登基。也是在同年,韋皋患有急病逝世,當時年僅六十一歲。唐憲宗贈封韋皋為太師,韋皋的諡號叫忠武。
歷史上對韋皋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最後將樂山大佛竣工。遠近聞名的樂山大佛在高僧海通圓寂後,由韋皋主持繼續修造,在唐德宗貞元十九年時工程完工,從大佛開通時算起,整整耗時九年。固然,韋皋最文化的方面自然是他的傳世詩作,“腰間寶劍七星文,掌上拉弓掛六鈞。箭發穿雙雁落雲,才知道秦國的土地有將軍”,詩中被韋皋頌揚的將軍芸芸眾生,倒是詩人韋皋的名聲流傳千古,成為歷代軍人仰慕的模範
韋皋的成就中記載韋皋是大唐的名將,韋皋足智多謀立下的功勞不計其數。最主要的成就是治蜀二十一年,和南詔、抵禦吐蕃。五年,韋皋派遣大將王有道路熟悉精兵以入蕃界,與東蠻在所以雋州台登上北谷打敗了吐蕃青海、臘城二度,殺了兩千級,活捉籠官四十五人,跳下懸崖谷而死的人不計其數。乞藏遮遮的繁殖率,陳蕃的猛將,長期擔任邊境。從被遮遮,城柵不投降,幾年之內,最後再崙州,因功勞加授吏部尚書。
韋皋石像
韋皋石像
九年,朝廷修築鹽州城,考慮為吐蕃襲擊,下詔韋皋出兵牽制姜維的。於是命令大將董劉劻、張芬發源於西山及南道,破峨和城、通鶴軍。吐蕃南道元帥論莽熱率領軍隊來援助,又打敗他們,傷亡數千人,被確定廉城。十三年,韋皋將收復雋州城。十六年,韋皋命令將領出兵,多次打敗吐蕃在黎、錫二州。
李皋修治蜀二十一年,多次出兵,最後打敗吐蕃48萬,擒殺了節度使、都督​​、城主、籠官一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得牛、羊二十五萬,收到了六百三十萬器械,韋皋的功績成就是西南劇。
此外,《全唐詩》裡有韋皋的三首詩:《天池晚棹》、《贈何遐》、《憶玉簫》。韋皋的文學形象:元代雜劇《簫女兩世姻緣》,簡稱《兩世姻緣》、《簫女》,原本在唐範攄的《雲溪友議》。書中介紹到韋皋和洛陽名妓韓簫相愛,被鴨媽媽拆散,簫憂傷成疾,漸漸精神不振而死。十八年後,韋皋出征葉蕃立下大功,班師途中拜訪張延賞,席間與玉簫相見,回憶和前代之事,引起一番波折。後來皇帝作為媒人,最終結了兩世姻緣。
韋皋的故事
韋皋的故事中記載韋皋剛剛出生一個月,家裡就召集了一些群僧來慶祝。其中有個異族的僧人,相貌非常醜陋,沒有打招呼自己就過來了。
韋皋畫像
韋皋畫像
韋家的人非常不高興,讓他坐在院子裡的破席上。吃完飯之後,韋家讓奶媽抱出嬰兒來,請群僧為他祈福。那位異族僧人走上前告訴韋家,韋皋是諸葛武侯的後身,韋家人聽過覺得非常的神奇,此後武侯就成為了韋皋的字號。後來韋皋年輕的時候就執掌帥印統領劍南守軍,官位晉升到太尉兼中書令。發生的一切果真跟異族僧人說的相符合。
韋皋的故事中記載到有關韋皋與薛濤的故事情節。在貞元元年,中書命令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在酒宴上韋皋讓薛濤即席賦詩,薛濤從容的拿起筆寫下一首《謁巫山廟》,這一首詩使薛濤的名氣大漲,從此帥府每次有盛宴,薛濤都成為盛宴的不二人選,最後成為了韋皋身邊的紅人。
隨後韋皋讓薛濤參與一些案牘工作,薛濤不僅文章寫的豐富多彩,而且很少出現錯誤。有天,韋皋向朝廷申請一個“校書郎”的職位給薛濤。隨後薛濤​​紅的發紫,不免有點恃寵而驕。想求見韋皋的官員,大多數都走薛濤的後門,薛濤不愛錢財,收下後一文不留,全部上交。誰敢送他就敢收,這個動靜鬧得很大,韋皋很失望,一怒之下,將薛濤分配。在發配的路上,薛濤後悔自己的行為,寫下一首《十離詩》,韋皋心軟又把薛濤召回成都。


滴天髓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 https://goo.gl/2K9woc
《滴天髓》是命學重要專著,有《〈滴天髓〉輯要》,題「劉伯溫 著,(清)相國海昌陳之遴素庵氏輯」。另見任鐵樵(清)所著《滴天髓闡微》
------------------------------
《滴天髓》,掀起你的蓋頭來
2014/04/10 來源:新浪博客
說到《滴天髓》,除了盲人命師外,亮子命師是沒有幾個不知道的,也沒有幾個人是不對其讚賞備至的。先有國師劉伯溫做注釋,後有相國陳素庵編輯要,再後來還有任鐵樵、徐樂吾、潘子端、霍紅棉、鍾義明等大名師做闡微、補註、新注、破譯。這個夸它「義理精深,文辭優美」;那個贊它「高識妙論,說理透徹」;你給他上蓋頭,我給它穿新衣;敬的敬鮮花,獻的獻供果,將它打扮成了超級無敵、美艷絕倫的命學皇后。有人乾脆說它是「命學經典中的經典」,甚至是「命學聖經」。
《滴天髓》就真的如此美不可言,蓋世無雙嗎?13年前,筆者從書攤上如獲至寶的淘出一本《滴天髓》,前前後後的看了它不下百遍。自己堅信這世上就沒有一百斧砍不開的老樹蔸。然而,筆者沮喪地發現,如果只看《滴天髓》原文,不看後人的注釋,就是再看一萬遍,也休想看懂這總抱琵琶半遮面、欲說還休的《滴天髓》!
《滴天髓》的文辭太簡略、含義太模糊啦!而且沒有任何實際命例作輔助性的詮釋!說格局,兩句「財官印綬分偏正,兼論食傷八格定。影響遙系既為虛,雜氣財官不可拘」就完了,至於怎樣取用定格,怎樣看格局變化,怎樣確定格局的成敗高低等諸多問題,則不置一詞;說官殺混雜,一句「官殺混雜來問我,有可有不可」就沒了下文,怎樣可混,怎樣不可混,沒交代;說傷官見官,一句「傷官見官果難辨,可見可不見」就打住了,什麼情況下可見,什麼情況下不可見,全憑讀者自己猜;論富貴貧賤,則是這樣幾句:「何知其人富,財氣通門戶;何知其人貴,官星有理會;何知其人賤,官星還不見。」直解其意似乎就是月令(門戶)無財不富,無官不貴。但後人的解釋又並非如此,到底作何解釋呢?只有鬼曉得!此外,更有什麼「順生之機,遇擊神而抗;逆生之序,見閒神而狂」;「知慈母恤孤之道,始有瓜瓞無疆之慶;知孝子奉親之方,始克諧成大順之風」;「出門要向天涯游,何事裙釵恣意留?不管白雪與明月,任君策馬朝天闕」等等,文辭美則美也,就是不知所云!
筆者原以為是自己之乎者也的功夫還差那麼一點點,但是,進士出身的相國李素庵也說此書「……其論次亦頗參錯,且間有不達意者……」意即此書章法錯亂,許多地方詞不達意。任鐵樵呢,則說「第其辭旨古奧,學者病之」。看,都老殼痛吧?徐樂吾說得最直接:「且其文字故意藏頭露尾,亦為識者所不取。」也就是說,《滴天髓》作者是在故弄玄虛,有意使人看不懂!唉,想老師在課堂上拼了命要讓學生都聽懂,可有些學生還是聽不懂,這《滴天髓》的作者卻故意在文章里摻蒙汗藥,我們想不暈頭行嗎?
沒辦法,大家只有坐等名師來註解了。劉伯溫來了,但其註解的內容(即原注)還是那樣簡略而模糊,依然沒有實際命例為佐證。一句話,原來看不懂的現在還是看不懂。因此有人說,《滴天髓》原文及其原注均非出自劉伯溫之手,因為劉伯溫的其他著作都不是這種故弄玄虛的手法。
任鐵樵來了,他倒是大發鴻論,洋洋十餘萬言,而且用了500多個命例來論證。引用命例之多,蓋過了一切命書。天書般的《滴天髓》這一下似乎誰都能夠看懂了。所以,徐樂吾說:《滴天髓》「義精理粹,讀者難之,自任鐵樵氏之《征義》出,方能共曉其意。」現在人們所讚美的《滴天髓》,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任氏所註解的《滴天髓》。
問題來了:任鐵樵他讀懂了故意打啞謎的《滴天髓》了嗎?倘若他並沒有真正讀懂,那麼所謂「共曉其義」就只能是共曉任氏之義,而不是《滴天髓》本義啊!
首先,徐樂吾就不認同任氏的註解。他說:「然而任氏之注,推闡雖精,而與原注,每多背馳。乃另標新義,非滴天髓之原意也。」一句「每多背馳」,使人覺得任氏的意圖不是在努力闡釋《滴天髓》,而只是在把他自己的東西「借殼上市」。
然而,徐樂吾的註解就沒有悖離《滴天髓》的本義嗎?在筆者看來,他和任氏一樣,在一個最根本、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上,他二人都悖離了《滴天髓》本義,從而導致在整個推命方法上也悖離了《淵海子平》、《三命通會》、《子平真詮》等子平命學經典。
是什麼最根本、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呢?就是用神問題。任、徐二人都認為,用神是用來平衡八字五行的,是整個命局的樞紐。用神有力則命主昌,用神受損則命主殃。用神選錯則滿盤皆錯。可是這種所謂的「平衡用神」,卻無法在《滴天髓》、《淵海子平》、《子平真詮》等命學經典中找到。也就是說,任、徐二人所謂的「用神」,根本就不存在,純屬子虛烏有!既然他們的推命方法是要步步緊扣「用神」來進行的,那麼,這「用神」一錯,其整套推命方法也就隨之「崩盤」。
《滴天髓》原文的用神概念,就是月令中可以用來構成格局之物(請參閱筆者「論用神」一文)。這和《淵海子平》、《三命通會》等經典是完全一致的。比如月令是官殺,就以這官殺為用定格;月令是印綬,就以這印綬為用定格,等等。有的命造月令是印綬,年日時等幾處又有印綬,這就叫用神多了,所以才有棄印就財、官多為殺之類的說法。
可是,任鐵樵並不清楚這一點。也就是說,這位眾人皆知的命理大師其實連用神都還沒弄明白。在《滴天髓》論「體用」一章中,原注者強調說:「然體用之用,與用神之用有分別。若以體用之用為用神固不可,舍此別求用神又不可……而二三四五處用神者,的非妙造。」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白,說「體用」時的「用」,並不是用神的「用」,切不可將「體用」之用與「用神」之用混為一談!體用之用指的是一種主賓關係,若以日元為體,則以提綱為用;若以提綱為體,則以喜神為用;若以喜神為體,則以輔助喜神之神為用;若以四柱為體,則以歲運為用;若以大運為體,則以流年為用,等等。而所謂「用神」則一般僅指月令定格之神。當月令用神多達三四五個而又無制化時,就不會是什麼好命了。
任氏因不懂用神,故而對原注這段話妄加批駁,說:「原注體用與用神有分別,又不詳細載明(這句話批評得對!),仍屬模糊了局。可知除體用外,不能別求用神。」看,他硬是將體用之用與用神之用混為一談了。因此,他進一步武斷否定原注,說:「原注云,二三四五用神者,的非妙造。此說大謬。只有八字,若去四五字為用神,則是除日干之外,只有兩字不用,斷無此理!」隨之,他給用神下定義說:「用神者,日主所喜,始終依賴之神也。」這就從用神這個推命的起點上,開始偏離了正宗子平,並成了這後來泛濫成災的偽子平命學的始作俑者。當然,徐樂吾也不例外。他支持任氏,說:「原注二三四五用神句,任氏斥之,誠是也。用神不能有兩,豈有四五之理!」
用神錯了,其他地方錯誤百出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任氏註解的《滴天髓》,在用神、喜神、忌神等基本概念上出錯的同時,還伴隨著以下三大方面的錯誤:
一是妄立格局。任氏一方面反對奇格異局,一方面自己又胡亂編造一些什麼「官殺混雜格」、「制殺太過格」、「合官留殺格」等等。天啦,在正宗子平看來,官殺混雜、制殺太過都屬破格,合官留殺或合殺留官只是解救官殺混雜的方法,而他竟然將破格八字另立為幾種新格局,可見任氏對格局的無知已然到了令人發笑的地步。九泉之下的徐子平若有知,一定會憤然浩嘆:「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啊!」
還有,任氏將《淵海子平》和《三命通會》中的「傷官配印格」改成「傷官用印格」,「傷官生財格」改成了「傷官用財格」,「傷官架殺格」改成「傷官用官格」等等,看似只有一字之誤,但這「佩」與「用」和「架」與「用」,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差之毫厘,便失之千里啊。
二是不循章法。由於任氏不知子平的取用定格方法,便不能如《子平真詮》的作者那樣,緊緊抓住月令這個總提綱,對八字格局的成敗高低以及用神的變化進行一層一層的分析,從而使推命過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任氏不知路數,沒有章法,單憑一個變幻莫測的所謂「用神」來推命,一會兒看精神,一會兒看源流,一會兒看隱顯,一會兒看順逆,一會兒看剛柔,一會兒看寒暖,一會兒看清濁,還有什麼君象、臣象、母象、子象、奮郁、恩怨、震兌、離砍等等,聽起來頭頭是道,看起來花樣百出,但是學起來呢,便覺得門路重疊,章法錯亂,無從把握。什麼木太旺者似金,衰極者似土;火太旺者似水,太衰者似木;什麼精太足宜益其氣,氣太旺宜助其神;什麼真神失勢,假神得局,法當以真為假,以假為真,等等,把許多本來很簡單的問題越說越複雜,越說越玄乎,大有不把人整糊塗就不算好漢的架勢。似這般算命方法,別說識字不多的盲人命師,就是亮眼博士也甭想學會。當然,倘若這種悖離正宗子平的方法真的很管用,那我們學白了頭也值!但我們想想現實吧,為什麼任氏的晚年寂寂無聞?為什麼他在民間沒有留下一星半點神算的事跡?為什麼他沒有一個半個小有名氣的傳人?為什麼盲人命師所傳授的東西與任氏的大相逕庭?為什麼現在許多人學習命理多年仍然算不准命?難道這些不是因為任氏的方法沒有多少實用價值嗎?
其實,只要我們冷靜下來多推敲推敲,就不難發現任氏對大量命例的評斷都是很牽強、很武斷的。看似有理,實則無理;看似高深,實則膚淺;看似精妙,實則錯亂。例如開篇第一例,乾隆皇帝命:
劫 官 日 殺
辛 丁 庚 丙
卯 酉 午 子
月令陽刃,日主身強,足以用官。但任氏卻說:「然五行無土,難誕秋令,不作旺論。」即八字無土生金,日主不旺的意思。取什麼為「用神」呢?任氏接著說:「最喜子午逢沖,水克火,使午火不破酉金,足以輔主。」意即取子水為「用神」制官殺。這樣他似乎就能解釋為何命主在癸巳壬辰運君臨天下了。然而,早運的乙未、甲午,晚運的辛卯、庚寅,均為子水死絕無氣之地,這位乾隆爺為什麼也能風風光光呢?這是他沒法解釋的。於是,他只好顧左右而言他,敷衍其辭,亂說一通:「卯酉為震兌,主仁義之真極;子午為坎離,宰天地之中氣。且坎離得日月之整體,無消無滅,一潤一暄,坐下端門,水火既濟……」似乎八字有子午卯酉的人都不得了。
在正宗子平看來,此命就是一個簡單的陽刃用官格。丙辛一合,合殺留官,格清局正,大運東南為官星旺地,必然大貴無疑。癸巳壬辰運克掉丁火官星,格局一變為陽刃架殺,所以命主的文治武功能使「八方賓服,四海攸同」,穩坐江山六十年。
開篇第二例,為董中堂命:
食 食 日 比
庚 庚 戊 戊
申 辰 辰 午
任氏分析此命說,春時土虛,日主被泄太過,「用神必在午火」。所以命主「直到子運會水局,衝剋午火,不祿(即死翹翹)。」但是他沒解釋也無法解釋前面幾十年的西方運,命書雲「火到申酉死」,也就是說「用神」幾十年一直走死地,為什麼命主還能「一生宦海無波,三十餘年,太平相業」呢?何況這之間還有40歲庚子年、52歲壬子年,地支三合水局衝剋「用神」午火,為什麼「用神」在這種有克無生的情況下命主沒有來個「不祿」呢?我看任氏復生,也當無言以對。
按正宗子平看,此命為去官(辰中乙木官星)就食格。以食神吐秀為用,故能於西方金運中科甲連登,仕途顯達。北方運則金沉水底,用到死地,所以才不祿。
還有稽中堂造:
官 劫 日 殺
辛 乙 甲 庚
卯 未 子 午
任氏批道:「甲子日元,生於未月午時,謂夏木逢水,傷官配印。所喜者卯木克住未土,則子水不受其傷,足以沖午,有病得藥,去濁留清……更妙運走東北水木之地,體用合宜,一生宦途平順。」這段話只能糊弄剛剛入門者,在稍有一點水平的圈中人看來,任氏對此命的批斷是大為不通的。一是作者自己在前文論官殺時強調:「格格推詳,以殺為重。是以究之宜切,用之宜精……」可是這會兒卻放著一官一殺而不理不論,可見他還是不懂「格格推詳」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啊;二是六月火土當令,子水死絕無氣,試問有什麼力量「足以沖午」,從而構成傷官配印格呢?三是即使構成了傷官配印格,中年走寅卯運為火旺水絕之地,這子水又怎能抑制越來越旺的火呢?命主又何來「宦途平順」呢?
實則此命因卯未一合而透出乙木陽刃,格成陽刃用官。乙木合庚,為合殺留官。格局病在刃旺官輕,運宜扶官。辛卯、庚寅、己丑、戊子,大運天干一路幫扶官星,所以「宦途平順」,這才是正理。否則到了丑運,再講歪理也無法解釋子水「用神」還能克制傷官吧?
又有某男命:
傷 傷 日 印
壬 壬 辛 己
辰 子 酉 丑
此命酉丑合金,印不制傷,就是傷官生財格。命局無財,破格。所謂「傷官無財所恃,雖巧必貧」,即此之謂也。甲寅乙卯運見財成格,故「家業大增」。入丙辰運傷官見官,破格,故「競成弱症而死」。這樣解釋不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嗎?可是,任氏卻先說此命是「傷官配印,格局清純。」接著又說「甲寅乙卯(運),泄水之氣,家業大增。」我們想啊,既然是傷官配印,印就是所謂的「用神」,而甲寅乙卯運不正是財星壞印的糗運嗎?「用神」遭克還能「家業大增」嗎?難道因其「泄水之氣」,「用神」遭克就轉凶為吉了嗎?任氏自己在前文論「傷官」時說:「日主弱,傷官旺,宜用印,可見官而不可見財。」此命正是他所說的這種情況,可是見了財卻「家業大增」,見了官(丙辰運)卻「競成弱症而死」,任氏的解釋是可以相信的嗎?命書說傷官配印是大貴之格,此命既然是「格局清純」的傷官配印格,任氏也沒有說其破格,哪為什麼命主就沒有一官半職呢?可見啊,任氏對格局的認識實在是太過膚淺了。須知這個八字並不複雜,稍學一點格局知識的人就能斷準的啊。
另有某男命:
官 劫 日 殺
癸 丁 丙 壬
酉 巳 午 辰
任氏評斷說:「……三旬外走北方水地,登科發甲,名利雙輝。勿以官殺混雜為嫌也。身旺者,必要官殺混雜而發也。」他對八字中的丁壬合(合殺留官)視而不見,妄言身旺者就要官殺混雜,這不知誤導了多少後學者啊!
類似以上這樣的命例,我們可以很輕易的從任氏的釋文中找出一卡車來。限於篇幅,僅舉此五例為證。
三是胡亂標新。在《淵海子平》、《子平真詮》等子平命書里,均將財官印食視為四善神,而將殺傷梟刃視為四惡神。對善神則予以保護性使用,對惡神則予以制約性使用,而且不管身強身弱。任氏則不然,以身強身弱來劃分十神善惡,身強則以財官殺傷為善神,以梟印比劫為惡神,身弱則反是。這種方法看似標新,實則正好暴露了他對用神概念的無知。比如戊土生於寅月,以寅中甲木七殺為用神,有印則構成殺印相生格,無印有食則構成殺邀食制格。而任氏不知,他說:「如戊土生於寅月,以寅中甲木為用神,忌神必是庚申辛酉之金(不知殺喜食制)。日主元神厚者,以壬癸亥子為喜神,則金見水而貪生,不來克木矣;日主元神薄者,以丙丁巳午為喜神,則金見火而畏,亦不來克木矣。」但像董竹君這樣的八字:庚子戊寅戊申庚申。按任氏的看法,庚申辛酉金就是忌神,日主元神薄,當以丙丁巳午為喜神。然而,命主正是在走北方水運時一發轟天,成了上海灘風雲一時的女大亨。可見任氏的論命方法是很少有準頭的。
在正宗子平里,以財為父,印為母;女命以官殺為夫,以食傷為子女;男命則以官殺為子女。任氏對此大唱反調,說:「原注競以財印分屬父母,……仍惑於俗書之謬也」,「以官為子之說,細究之,終有犯上之嫌……大率身旺財為子,身衰印作兒,此皆余之實驗者,故敢更定。」後來乾脆說「女命之夫星,即是用神,女命之子星,即是喜神……」「凡八字用神即是子星,如用神是火,其子必在木火運得,火木火流年得,如不是木火運年得,必子息命中多木火,或木火日主,否則難招,或不肖,試之屢驗。」
按任氏的邏輯,八字要喜用有力,男人才有子女,女人才有丈夫。但是,他的平衡用神論又告訴我們,喜用有力則命必好,喜用無力則命必差。這等於說,只有命好的男人才有子女,女人才有丈夫。這顯然不符合現實。希特勒、周恩來、鄧穎超、吳儀這幾個大官兒的命肯定是好命吧,喜用神自然是有力的,可是有的沒老婆,有的沒丈夫,有的無子女。要按任氏的方法來推算這幾個人的命,就一定會對不上號。至於以印為父之說,恐怕學過算命的人都很難贊成,因為經不起實踐檢驗嘛,不管他說得多麼振振有詞。
在正宗子平里,八字的刑、沖、破、害都有著各自的特殊義象,而任氏卻一筆抹殺。他說:「刑之義無所取,如亥刑亥,辰刑辰……謂之自刑,本支見本支,自謂同氣,何以相刑?子刑卯,卯刑子,是謂相生,何以相刑?戌刑未,未刑丑,皆為本氣,更不當刑。寅刑巳,亦是相生;寅申相刑,即沖何必再刑?……且刑既不足為憑,而害之義尤為穿鑿,總以論其生克為是。至於破之義,非害即刑也,尤屬不經,削之可也。」在此,他沒有直解原文「刑與穿兮動不動「的本義,而是輕易否定了刑衝破害的特殊意義。另外,他還對二不沖一、運逢祿堂等諸多細節問題,均持否定態度。看似刪繁就簡,實則於理不精。
在正宗子平里,無論是《淵海子平》,還是《三命通會》,神煞均為主要內容之一。《子平真詮》也部分肯定了神煞的作用。民間盲人命師則普遍使用神煞輔助推命。大量實踐證明,神煞在推斷性格、喜好、疾病和一些吉凶事件的類型上,確實有著不可小覷的輔助作用。然而,任氏卻將神煞悉數封殺,完全否定。實為不知神煞妙用的膚淺之論。
綜上所述,我們掀起蓋頭後所看見的《滴天髓》,實際並非什麼美女,而是一個四肢殘缺、五官不清、面目模糊、內臟不全的命理胚胎。經任鐵樵、徐樂吾等大師將其挖心截肢、換血整容之後,便成了一個半人半獸、不倫不類的命理怪物!
因其模糊,便覺玄妙;因其空泛,便覺高超;因其錯亂,便覺精深;因其膚淺,便覺透徹;因其武斷,便覺獨到。其實,與《子平真詮》相比,《滴天髓》原文顯得華而不實,空洞無物。任、徐二人的註解既悖離了原文,更悖離了正宗子平的論命方法,可以說是摸錯了子平的大門而不自知。任氏的平衡用神論命法,並非是有意創造的一種論命新方法,而是錯誤理解了子平的結果,屬於偽子平命理,是命學上的假李逵。
當然,任、徐二人的註解內容也並不是毫無可取之處。一是有大量較為真實的命例,這是學習、研究命理的珍貴資料;二是干支生克、五行旺衰等基礎知識,比之古書有更為細緻的詮釋,較為適合初學者學習;三是某些不以月令為用的特殊命格,如從財、從殺、從兒、從化格等,任、徐二人的註解雖然不夠全面、精到,比如什麼樣的從格是富而不貴或既富且貴的,以及如何判斷從格的富貴程度、婚姻好壞等等,但無論如何,對於初學者而言,多少還是有一點可看價值的。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N30DE.html
-------------------------------------
滴天髓論八字富貴貧賤
富貴命
  ★ 古人論命,專論財官,以財官為富貴之象徵。真神得用,無有不富貴者。
  ★ 用神有情有力,清純團結者,亦必富貴。
  ★ 食神財星乘旺,而帶官印者,乃貴而兼有富之徵。
  ★ 官星得用,貴而兼富。
  ★ 財星得用,富而兼貴。
富命
  ★【滴天髓】云:『何知其人富,財氣通門戶。』何謂財通門戶?財星當令,得氣得地,配合有情也。
  ★ 財為喜用,固為有情;財星太旺而身衰,原局有祿比暗藏;或有印而不受財所礙。運至身旺之鄉,必然致富,亦有情也。
  ★ 財星太旺而日主弱,或財星衰微而有氣;原局略帶病態,取貴不足。行運去其病,而財星有情,則富有餘。
貴命
  ★【滴天髓】云:『何知其人貴,官星有理會。』貴者未必皆用官星,而官星有理會者,無有不貴。
  ★ 有理會者,得時得地,配合有情,適於日主及格局中之需要。
  ★ 凡干支順遂精粹,氣勢清純,而喜用得時令生旺之氣者,無不貴。
  ★ 日主得局朝垣,用神合於需要且無損傷者,亦貴。
清貴命
  ★ 品端學粹,而不得志於時者,不以貴取;財無積儲者,不以富論;又非下賤之謂也。
  ★ 大抵喜用財星而比劫出干者,不富。殺旺用印,忌見財星破印者,不富。皆財星不真也。
  ★ 小有名位而不富者,只以清貴論。
吉命
  ★【滴天髓】云:『何知其人吉,喜神為輔弼。』吉者,一生安富尊榮,無風浪險惡之謂。
  ★ 人生數十年,不能始終順運;所賴者,遇逆運而有救應,為我輔弼之神,適能救運之逆;則其一生平安吉利可知。
  ★ 若八字之喜神不能救運之逆,雖為我輔弼,不足為吉也。
貧命
  ★【滴天髓】云:『何知其人貧,財神反不真。』財多身弱,稱為富屋貧人;既不能從,又不能用。結果非坐食消耗,必因財致禍;雖富亦貧,乃財神不真之象也。
  ★ 月垣財星為用,而干透比劫爭財,無官殺制劫;亦為財神不真之象。蓋運宜財旺,而見財必引起比劫之爭,則永無致富之可能也。
  ★ 貧之定義,並非衣食不給、淪落下賤者。盡有事業聲譽、有相當地位;而財無積蓄者,統稱為貧,非為劣賤之謂也。
賤命
  ★【滴天髓】云:『何知其人賤,官星還不見。』專制時代,唯官爵為貴;今者,地位、聲望為社會所尊敬者皆貴。
  ★ 以命學而言,格局清純,配合適宜,用神得時得地,合於需要者;無不貴也。反之,格局乖悖混雜,用神失時失地,無情無力者;皆謂之賤。
  ★ 賤者,不能顯用於時,非下賤之謂也。
壽考命
  ★【滴天髓】云:『何知其人壽,性定元氣厚。』大抵支得長生祿旺則氣厚,支無戰沖剋洩則性定;兼斯二者,方為壽徵。
  ★ 兼有富貴之徵,則為富貴而壽。
  ★ 偏枯之局,而運程得所者,則為貧賤而壽也。
殘疾命
  ★【滴天髓】云:『五行和者,一世無災;血氣亂者,平生多疾。忌神入五臟而病凶,客神遊六經而災小。』大凡八字中有其偏枯缺陷之處,而無喜用為藥以去其病者;諸多命帶殘疾。
  ★ 原局重者,一生殘疾。
  ★ 原局輕而遇運忌神者,一時之疾;運過乃復康健。
凶亡命
  ★【滴天髓】云:『何知其人凶,忌神輾轉攻。』凶者,原局喜用損傷,又無救應;不論運途順逆,皆無善果者。
  ★ 傷我喜用者為忌神;原局忌神肆逞,挽救極難。更遇忌運相攻,決無倖免之理,卒致凶亡者。
夭殤命
  ★【滴天髓】云:『何知其人夭,氣索神枯了。』索者,蕭索也。日主旺而無洩,或日主弱而逢剋;配合無情,體用受傷,而無制化之助,生機息滅,為氣索神枯之象者。
  ★ 忌神輾轉攻,決無能長壽者。
  ★ 特凶為喜用被傷,有風波起伏之象者。
  ★ 夭之原因非一,原命用神被傷,而運為逢絕者;大抵為夭殤之命。若運未絕,則不至於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