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1  2017-09-28_1256162017-09-28_1251472017-09-28_1256552017-09-28_125834300001373817131960745350137_950U8159P704DT201308011627202017-09-28_131007  

周公庙遗址考古发现专题_科技时代_新浪网 - https://goo.gl/2gtcsN


2020-06-05_113541

面對現代社會的種種嘈雜與煩惱,雅蘭和您一同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中身心安和之道。安和系列內容將分為三季:第一季「人與自然之和」(從「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至「中國園林」),第二季「人與人之和」(從「人生短暫 選擇簡單」至今),第三季「人與心之和」。
上幾期我們說到周公制作禮樂文化,影響中國幾千年,周公有個很好的追隨者叫做孔子,孔子所處的時代禮崩樂壞,諸侯混戰,他非常仰慕周公,希望能夠恢復社會的秩序,於是一生都致力恢復周朝的禮樂文化。
按理說周公是禮樂文化的創始者,孔子是繼承者,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全國很多孔廟,舉辦祭孔大典,祭祀孔子而不祭祀周公呢?
其實因為周公對中國文化的重要影響,在隋唐之前,當時文廟裡主要祭祀的是周公,孔子只是一個陪襯的角色,現存還有很多祭祀周公的廟宇,比如洛陽的周公廟、陝西岐山的周公廟等。
後世主要祭祀孔子而不再祭祀周公的改變,發生在唐朝。唐初期唐高祖李淵的時候,還是主要祭祀周公,但是唐朝之後,就把周公請出了文廟,唐朝時有大臣進諫說,周公輔佐周成王,雖然不是皇帝,但是相當於帝王,應該以帝王的禮制來祭祀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說和一個女子有關,也就是唐高宗的后妃——武則天。
在中國歷史上,武則天作為唯一的一個女子當上了皇帝,這是在幾千年歷史中從來沒有過的事,從前她是皇帝的后妃,現在她自己要當皇帝,如何能名正言順呢?因為武則天姓武,之前我們講過姓氏的文化,武姓出自於姬姓,黃帝姓姬,周王室的人姓姬,如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所以武則天就說:我武氏是周王室的後裔,她追溯周文王為始祖,改國號為周,並且她把都城遷到洛陽,為什麼要遷到洛陽呢?因為洛陽那裡曾經是周朝的國都,也是周公曾經選定的都城。
改了國號定了都城,名正言順之後,武則天還實施了很多舉措,比如她大建洛陽城,對應天上的七顆星星,她命人在洛陽城中軸線上,建造了七座重要的建築。
武則天就在洛陽城裡登基了,登基後她還舉行過封禪大典,在古代很多皇帝都沒舉辦過。公元705年八十多歲的武則天被迫退位,同一年十二月她去世了,武則天十四歲入宮,從一個才人開始,做到妃,再到皇后,再到皇帝,在王宮裡爭爭鬥鬥一輩子,是非成敗轉頭空,她留下了遺詔:死後去皇帝的稱號,稱呼她為則天大聖皇后,和唐高宗合葬,留下一座無字碑,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說吧,武則天創制的周朝覆滅後,皇權復歸李氏王朝。
根據《舊唐書》等記載,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為了消除武則天的影響,因為武則天曾經改唐為周,於是唐玄宗就追封孔子為文宣王,至聖先師,下令全國不再祭祀周公,只祭祀孔子。唐朝之後,祭祀孔子的孔廟就多起來了。後世宋朝明朝清朝都沿用了前朝的舊制。
唐朝孔廟已有一千多處,到了明朝孔廟已有一千五百六十多處了,很多國家學習了中國隋唐時的文化,所以孔廟不僅在中國,還遍布整個東亞文化圈,在朝鮮、韓國、日本、越南,台灣都有。
以至於後世辦學先祭祀孔子,但孔子真正仰慕的是周公,一生都在追隨周公留下的文化,以至孔子於將老的時候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他說我怕是老了吧,已經很久夢不到周公了,後世便以為周公是不是解夢的。其實周公才是中國禮樂文化真正的創制者。
但不管是祭祀創制者還是祭祀繼承者,都是希望借助禮樂的方式,修己而安人,正己而化人,倡導一種以德行管理天下,使天下百姓達到安頓的方式。關於中國的傳統還有哪些文化,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馨香雅句】孔子仰慕周公 後世為何多建孔廟? https://bit.ly/30gqLqV

 


 

周公廟可以指:


 

陝西周公廟遺址發現7000餘片西周甲骨
2016年07月07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60 次
考古學家日前在陝西省岐山縣的周公廟遺址部分區域進行考古發掘,共計出土西周甲骨7000餘片,在可辨識的1600多字中有「王季」、「文王」、「王」等周王稱謂。專家認為,這使發現的西周甲骨文達到2100字,周公廟遺址已成為中國發現西周甲骨文最多的遺址。
  2008年9月至12月份,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組成的周公廟考古隊在以往考古的基礎上,繼續對一處緊鄰大型夯土建築的大面積灰土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卜甲共計7000餘片,有刻辭的甲骨688片,有甲骨文1600餘字。其中新字形屢見,內容十分豐富。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種建榮說,根據目前釋讀所見,卜辭有「王季」、「文王」、「王」等周王稱謂,還有「畢公」或「畢」、「周」、「宬」等重要人物或國族名。在卜辭中,常見的卜問有「翦伐」、「祭祀」等事項,例如與戰爭有關的「翦繁」,與祭祀有關的「……鳳(風)於四……彘既吉」。同時,還有為數不少月相用字,以及數字卦刻辭等,十分珍貴。
  據介紹,在確定今年考古發掘區域的最初階段,專家從其大面積的灰土分佈與地表遺物判斷,這裡可能是與建築有關的垃圾遺存。當表土去除之後,露出的跡象顯示這裡是灰溝,而這類遺跡在周公廟遺址尚屬首次發現。
  按照考古學常識,灰溝與灰坑最大的區別,猶如人們通常所見的坑與溝的區別一樣大,灰溝內堆積的形成過程無疑比灰坑要複雜得多。如果按照常規做灰坑的辦法,找準邊後直接下挖,不能有效提取考古信息。
  北京大學副教授雷興山說:「原來探方式的發掘方法,靠關鍵柱去聯繫各個堆積的過程,但在這兒就不可能做到理清文化遺存的堆積關係。為此,我們設計了探溝式的發掘方法:具體就是先拉一條與溝邊大致平行的基線,然後垂直於基線每2米布一探格,依次編為A、B、C、D等類推形成新的小探方。小探方間留50厘米的隔梁,挖完後留下一個與溝方向基本一致的長長剖面和眾多的橫剖面。有了這些剖面便可較為準確的判斷堆積之間的層位關係,以充分瞭解灰溝的堆積結構、形成過程,從而獲取更多文化信息。」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說,眾多文字的出土固然重要,但並不代表它們就是過去最為完美的證據。缺陷首先在於多為殘詞,本身並不構成系統的信息排列,不能直接解決最為核心的問題。根據火燒陶器等遺存特徵,建築的廢棄年代為西周中期偏早,這與伴出甲骨文的書體特點體現的年代上限在康昭之際的結論吻合。
  自2004年以來,周公廟考古隊在陝西省岐山發現一處西周時期高等級的大型陵坡墓地,遂引起海內外對於西周早期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隨著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的進展,考古隊不僅發探明了周公廟遺址的範圍、遺存分佈情況等,還發現了500餘字的甲骨文和眾多建築遺址,為明確遺址性質和甲骨文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
陝西周公廟遺址出土甲骨上可辨識文字逾2500個
2014-10-24 由 中新網移動版 發表于 文化
中國新聞網2014-10-24 21:54:30
中新網西安10月24日電 (記者 冽瑋 冀浩凡)記者24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經多年對陝西省周公廟遺址的考古發掘和野外勘察,考古工作者累計已發現西周甲骨1.1萬餘片,其中發現有刻辭者800多片,可辨識文字達2500多個。是中國發現周代甲骨文遺址地點中最多的。
岐山縣位於陝西省西部的寶雞市,因地處岐山(今箭括嶺)得名,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從周太王遷岐至周平王東遷的400多年間,岐邑(也稱宗州)是周朝的都城所在。都城東遷後,西周王朝的宗廟仍在岐山,仍然是王室進行祭祀及一些重大政治活動的場所。周公廟遺址位於岐山縣鳳凰山南麓,面積達10平方公里,是一處規模宏大、內涵豐富的大型商周時代遺址。
2003年12月14日,北京大學教授徐天進在周公廟附近進行田野考古調查時,發現了兩片有刻辭的西周卜甲,經辨識共有55字。隨即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組成了周公廟考古隊,進行大面積考古調查。
據了解,考古隊先後在周公廟遺址的廟王村、廟灣、壕溝、陵坡下等6個地點,出土了西周甲骨1.1萬餘片。考古隊組織技術人員對這些卜甲進行了詳細清理、拼對、綴合、照相,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並聘請著名古文字專家前來幫助辨認。其中800多片甲骨上辨識出刻辭2500多字。這些刻辭內容豐富,主要包括人名、地名、事件等,其中首次推斷髮現了周文王父親的名字。
周公廟考古隊隊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種建榮表示,在周公廟遺址考古發掘中,以廟王村出土的卜甲等級最高,其存放地點的原建築等級也最高。卜辭內容與「周公」甚為密切。
根據實物,專家認為廟王村出土卜甲的占卜主體是商末周初赫赫有名的周公旦。為下一步研究整個周公廟遺址的性質,包括聚落內部的社會結構,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lq2kp2.html
-----------------------
山東曲阜魯國故城遺址周公廟 @ money遊大陸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NupAa6
山東曲阜魯國故城遺址周公廟
山東曲阜魯國故城遺址所在之地就是現在的周公廟,位於山東曲阜市
區東北,是一座紀念西周政治家周公的廟宇,周公曾被封為元聖.所以
周公廟亦稱元聖廟,
曲阜魯國故城是中國周代魯國都城遺址,在山東省曲阜市區和東、北面
,周成王封周公旦長子伯禽于魯,建都於此,到魯頃公二十四年(西元
前249),魯亡于楚,歷時900餘年,是周王朝各諸侯國中沿用時間最
長的都城之一,西漢景帝三年 (西元前154)封子劉余為魯王,建都在此
,東漢為東海王劉疆都城,直至漢末
周公廟的正門稱作欞星門。二門為承德門,內有明代嘉靖、清代嘉慶
時期所立的數座石碑。三門為達孝門,門前東側的碑亭內有清代康熙
御制的石碑
周公廟佔地75畝,歷經宋元明清6次修建。文化革命時周公廟遭破壞
,1978年中共再次整修周公廟,並把周公廟列為山東省省級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因封於周人.故地周原,故稱為周公,
他輔佐周武王伐紂,曾兩次東征,並為西周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是
中國古代著名的奴隸主政治家
周公廟門前古柏參天,院內綠蔭蔽日,花草遍地,清泉如鏡,廟區有
周三公(周公、召公、姜太公)等殿,並有亭榭樓閣等。其建築藝術
具有濃郁的民族傳統風格,廟門花草盈展,殿宇雄偉。漢槐蔽日,唐
柏參天,曠達而使人心醉
周公攝政七年政權鞏固後,周成王也成年了,為了實現自己制定的嫡長
子繼承制,周公把政權交給了成王,周公的事蹟是後世儒家宣揚的典範
周公是周文王之四子,周武王之弟。 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
攝政當國,周公攝政七年政績是;一年平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
四年建侯衛行書,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還政於成王
周公制禮作樂,所制定的禮是維護統治者等級制度的政治準則、
道德規範和各項典章制度的總稱,樂則是配合各貴族進行禮儀活
動而製作的舞樂,西周的禮樂制度,對後來歷代中國文化都產
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輦路是天子車駕所經的道路
周公提出敬德保民,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對易經創作也有貢獻,
周公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為聖人。周公思想對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
性的作用
1966年10月間,中共文革紅衛兵查封孔府,掃蕩的孔林,許多文物古
蹟石碑都被破得粉碎,這塊石碑就是記載著文革對曲阜古跡的破壞事蹟,
萬惡四人幫,十年逞逆狂,少昊像顱碎,魯國城拆光,
三孔大破毀,周廟受遭殃,賊罪臭十載,歷史誅巨奸,
首凶陳伯達,作倀譚厚蘭,留此殘石在,鐵證代代傳,
-------------------------------------
岐山縣周公廟管理處
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周公廟風景名勝區,位於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處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即《詩經》所云:“鳳凰鳴矣,於彼高崗”之所在),其地勢三面環山,《詩經》中描述為“有捲者阿,飄風自南”,故稱卷阿(quanwo)。早在西周初期,這里便是遊覽勝地。周初重臣周公旦晚年歸隱於此,制禮作樂,使得天下大治,萬民歸心。周公廟可謂中華禮樂文明的發源地。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李淵為紀念西周政治家曾助武王滅商立國、輔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下詔在相傳其製禮作樂的“卷阿”創建周公祠。後經宋、元、明、清歷代修葺、擴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為主體,姜嫄、后稷殿為輔,亭、台、樓閣點綴輝映的古建築群。廟內現存歷代碑碣三十餘通,漢唐古樹多株。唐宣宗賜名的“潤德泉”水清如鏡、味甘如醴,為寶雞八景之一。北庵玄武洞中有唐代漢石雕“玄武像”一尊(俗稱玉石爺),造型豐滿,威武莊嚴,山石與雕像渾然一體,巧奪天工,有撫摸可治百病之說。
周公廟歷史久遠,廟宇肅穆,山環水繞,清泉長流,古木蒼翠,濃蔭蔽日。古曆三月中旬有規模宏大的廟會。乃旅遊勝地,避暑佳境。歷史上韓愈、蘇軾、康海等曾遊歷觀光,憑古抒懷。
2003年12月以來,周公廟遺址有多項驚世發現:周代高等級陵墓22座,陪葬車馬坑14座,環繞陵墓夯土牆1700多米……
2009年3月建成開放的鳳凰山景區,是縣委、縣政府深度挖掘周文化資源,建設文化旅遊名縣的重點項目,總面積560餘畝,總投資2100餘萬元,包括鳳凰雕塑、周公陵墓、元聖殿、鳳山樓、禮樂亭、思賢亭、吐哺亭等景點。
-------------------
游周公廟·鳳凰山
2016-11-15 由 陝西文化圈 發表于 文化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周公廟,位於陝西省岐山縣城西北6.5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面積約62萬平方米。此處依山傍水、古木參天、風景秀麗,東、西、北三面環山,唯南邊與平地相接,狀如簸箕。《詩經》中描述此地為「有卷者阿,飄風自南」。因此,後世人稱這裡為「古卷阿」。
岐山——周公廟概況
周公廟位於岐山縣城西北7.5公里的鳳凰山南麓。唐武德元年(618),為紀念西周著名政治家、曾幫助武王滅商立國和輔佐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在此修建了周公祠。後經歷代的修茸、擴建,形成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為主體,姜塬、后稷殿為輔,亭台樓閣點綴輝映的古建築群。
岐山是周室發祥之地,3000多年前「鳳鳴岐山」的典故就發生在古卷
阿北部的鳳凰山上。《竹書紀年》載:成王三十三年,周成王曾率文武游於卷阿。可見,早在西周初期這裡已是王室貴族的遊樂場所。唐初武德年間,高祖李淵為了緬懷周公的勤政德賢,下詔在古卷阿為周公建祠立廟,始稱周公祠。唐以後,漸增其治,並以姜太公、召公、姜螈、后稷等先周歷史人物的大殿點綴其間,並輔之亭、台、樓、閣等建築多處。廟區東北角有一自然泉眼,其泉水數年一涌,數年一涸,水來則時泰歲豐,去則天旱不收,當地人稱之為靈泉。唐宣宗曾下詔給其泉賜名「潤德泉」。廟區玄武洞內有唐代所雕漢白玉玄武雕像一尊,其像披髮無冠、赤足戎裝、手中掌劍、腳踏龜蛇,其玉雕工藝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並且當地勝傳摸像可治百病,故遊人均以到此摸它為快事。
周公廟風景名勝區規模宏大,現存古建築三十多座,唐柏漢槐多株,植被豐茂,濃蔭蔽日,是寶雞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我國古代建築群。從古至今,這裡一直是人們的遊覽場所,歷史上韓愈、蘇軾、康海等許多文人墨客曾來此遊覽抒懷,留下了140多首遊覽詩文和30多通碑石。
周文王的父親——「季歷」
2009年4月9日,陝西省岐山縣文物局和周公廟考古隊日前傳來消息,考古專家最近對岐山周公廟遺址出土的甲骨文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分析,首次破譯和發現了周文王的父親——「季歷」的名字。目前,周公廟遺址出土的甲骨文中發現的文字已經超過了2200個,是全國8處發現周代甲骨文地點中最多的。
根據專家的解讀,這批甲骨文上還有「畢公」、「叔鄭」、「周公」、「召公」等重要歷史人物以及數字卦辭等內容。專家們認為,周公廟大量甲骨文的揭秘,為明確周公廟遺址的性質和甲骨文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尤其是首次發現周文王的父親「季歷」名字,對進一步完善西周諸王年表有重要意義。
岐山——周文化藝術節
岐山是古老璀璨的周文化的發祥地,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中國周文化既是華夏文明的祖文化,也是蘊涵著無限生機、神秘和活力,令世界文化名人嚮往、崇敬和邁進的處女地文化,在當今陝西周、秦、漢、唐四大文化品牌中是最具魅力、最具潛力、最具價值的古老文化。2000年岐山縣委、縣政府成功舉辦了首屆周文化藝術節,開創了岐山史上舉辦高等級大規模文化活動之先河。
4月8日至12日在岐山舉行的2009中國·岐山周文化藝術節以親近文明源頭、感知岐山魅力、打造文化名縣為主題,深層次挖掘周文化底蘊,彰顯岐山文物、文化大縣個性、魅力和活力,進一步宣傳岐山獨具特色的「資源、人文、歷史」,文化搭台,經貿唱戲,使人們認識一個自信、活力、靚麗、發展的新岐山。
岐山——周室發祥地
岐山是周室發祥之地,3000多年前「鳳鳴岐山」的典故就發生在古卷阿北部的鳳凰山上。周公廟位於岐山縣城西北7.5公里的鳳凰山南麓。唐武德元年(618),為紀念西周著名政治家、曾幫助武王滅商立國和輔佐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在此修建了周公祠。後經歷代的修茸、擴建,形成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為主體,姜塬、后稷殿為輔,亭台樓閣點綴輝映的古建築群。周公廟風景名勝區規模宏大,現存古建築三十多座,唐柏漢槐多株,植被豐茂,濃蔭蔽日,是寶雞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我國古代建築群。從古至今,這裡一直是人們的遊覽場所,歷史上韓愈、蘇軾、康海等許多文人墨客曾來此遊覽抒懷,留下了140多首遊覽詩文和30多通碑石。
周天子葬在岐山——鳳凰山
2004年5月19日,考古工作者一直苦苦探尋的西周天子陵,在岐山縣周公廟鳳凰山一帶撩開神秘面紗。據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斷,在鳳凰山發現的西周早期貴族墓葬應為西周王陵。
以往,西周墓葬在寶雞考古發掘中發現得很多,但均不是王陵。據了解,我國夏商周三代王陵自古均未發現過,只是在河南安陽發現過一座商王王后的墓葬。因此,夏商周王陵一直是考古專家苦苦探尋的目標。
2003年12月11日,考古工作者在岐山周公廟周圍進行考古調查時,發現了兩片先周時期的龜甲,其中一片龜甲上文字多達38字。從今年3月份起,考古工作者開始對周公廟遺址進行試掘。目前發現的「十」字型墓葬占地476平方米,四周墓道長達30多米,還有墓葬周圍的陵牆……考古工作者據此認為,這無疑是一座王陵,應是西周初期一位周天子的墓葬。
省考古所和北京大學文博學院考古工作者已初步探明,在鳳凰山一帶,「十」字型、「中」字型、「甲」字型、「丁」字型等近10個墓葬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墓群,占地總面積達700多畝,疑為王公重臣墓葬。更為可喜的是,考古人員在這一帶發現了大量甲骨文,目前文字的單體字數已達400多字。在這些甲骨文里,已經發現「周公」、「文王」、「新邑」等字,至於這個「周公」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姬旦,還是姬旦的後人,需進一步研究。此外,考古勘探還發現了順山勢而建、綿延4公里至5公里的圍牆。有專家認為這是城牆,也有專家稱這是陵園圍牆。但不管是什麼,「此陵完全發掘後,必將轟動世界」,則是考古專家們的一致意見。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周公廟是唐朝所建,從目前考古發現來看,遠不是這樣,而且人們關注的周公采邑很可能就在周公廟一帶。這一墓群的發現,將對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產生極其深遠的意義。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omo8qqq.html
游周公廟·鳳凰山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5xurhh
-------------------
洛陽遊記:鬧市幽靜周公廟,千年洛陽締造者
2017-03-22 由 洛陽攝影網 發表于 旅遊
洛陽市老城區西關延伸向西有一條五賢街,街道不寬,住戶和店鋪混雜。探究街名來歷,是紀念在洛陽生活過的五位賢人。有專家經過考證,稱五賢祠從東向西排列分別為:範文正(仲淹)祠、二程夫子祠、邵(雍)子祠、朱(熹)子祠和尤(西川)子祠。二程是唐代的程顥和程頤兄弟,算起來應該是六賢。
周公廟位於五賢街的最西端,臨著吵雜的定鼎路。
周公名旦,是西周初年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輔佐周平王攝政7年,為周朝初年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他也是洛陽城的建造者,在洛陽營造了王城和成周兩座城,王城作為政治中心,成周駐紮了殷八師軍隊,洛陽和鎬京並列成為周朝的統治中心。下圖是洛陽市周王城廣場上的周公塑像。
周公廟不大,綠樹成蔭,遊客很少,附近老人在這裡休閒。
周公廟始建於(618年)隋唐都城洛陽城內,為隋將王世充首創。隋末農民起義王世充為了鼓舞軍心,就藉助鬼神徵兆,說是夢見了周公,因而修建了周公廟。王世充因此打敗了瓦崗寨李密,後來敗給唐軍李世民,但是這座廟宇從此留了下來。
進門後,廟內的主要建築是定鼎堂,這座大殿是國內少有的遼金風格建築,因而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周時期,將代表中國九州的9鼎放置在洛陽,定鼎堂因此得名。殿內側面供奉了很多牌位,都是古代姓氏,大部分姓氏現在已經很罕見。周王姬姓,周朝封了71個同姓諸侯國,春秋戰國時期由這些諸侯國衍生出411個姓氏,現在中國人姓氏半數以上起源於姬姓。
周公旦因輔佐周成王,長子伯禽繼承封地,成為魯國始祖國君,次子君陳繼承了周公爵位。大殿里陳列的牌位、圖表講述了周公旦後人姓氏的發展。現在每年,國內周姓回來周公廟進行祭祖活動。
出了大殿閒轉,廟裡的香爐、石碑都講述著歷史。
大殿房檐椽子上都撰寫著「周」字,高挑房脊上是「仙人騎鳳」領頭的小動物隊列形態的脊獸,別有情趣。
周公廟的西側牆外,是新仿建修復的唐代洛陽城應天門遺址,周公廟內,明末李自成攻陷洛陽城,將福王和明朝官員殺死在這裡。
周公廟,見證了洛陽幾千年的城市歷史。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travel/nm9p5l8.html
洛陽遊記:鬧市幽靜周公廟,千年洛陽締造者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F6JYed
--------------------------------
你知道洛阳的“周公庙”吗? - 洛阳百科 - https://goo.gl/QXJcei
定鼎洛陽周公廟 制禮作樂周文公-32 - 自駕車走遍中國 - udn部落格 - https://goo.gl/mCx6Vq
-------------------------
周公廟可以指:
周公廟遺址
洛陽周公廟
岐山周公廟
曲阜周公廟
-----------------
周公庙、岐山周公庙 - https://goo.gl/yYSqM5
周公廟 (陝西寶雞岐山周公廟) 編輯
岐山周公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中國同類建築中存世規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廟[1] 。位於陝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處的鳳凰山南麓,面積約62萬平方米。《詩經》中描述此地為:“有捲者阿,飄風自南”。
據考古專家考證,早在6000多年前,卷阿一帶就有先民傍山臨泉而居。周興起時許多著名事件都發生在卷阿附近,鳳凰是姬姓周族崇拜的神鳥,古卷阿附近至今有許多與鳳凰有關的地名和遺址,如鳳凰山、鳳鳴崗及“丹穴鳳跡”等。[2]
周公旦晚年歸隱於卷阿,逝世後即建祠祭祀,周公廟由此而始。西周末年古卷阿建築遭毀壞,秦漢以後曾重修。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淵為紀念曾助武王滅商立國、輔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旦,下詔在其製禮作樂的“卷阿”創建周公祠。後經宋、元、明、清歷代修葺、擴建,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為主體,姜嫄、后稷殿為輔,亭、台、樓閣點綴輝映的古建築群。[1]
2006年5月25日,周公廟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公廟位於陝西省岐山縣城西北7.5千米的鳳凰山南麓,即《詩經》記載的“鳳凰明矣,於彼高崗”處。
卷阿
卷阿
周公廟古稱“ 卷阿 ”。“卷阿”音“全窩”,卷意曲,阿指大陵,即彎曲的大陵。因此處背靠相傳“ 鳳鳴岐山 ”的鳳鳴崗,東、西、北三面環山,唯南邊與平地相接,形似簸箕狀如倒凹字,故稱卷阿。卷阿地幽勢阻,坡體緩緩下落,兩連山脊高突,如飛翔鳳翼,故當地人有“猛見周公”之俗語。[5]
周公廟地處岐山南麓,洪積扇原區後緣,地垮兩個地貌單元(處於秦嶺緯向構造帶,祁呂賀山字形構造前弧東翼和隴西旋卷松造體系的複合部,地下岩層呈“V”型谷基岩),裂隙發育,泉流眾多,為深層裂隙水。補給水源豐富,承壓性強,可高於地面形成自流。千百年來,湧流不止。據陝西省地礦水文大隊對周公廟地貌地下水資源初步評價,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這些豐富的地下水,從山麓裂隙上滲,湧成山泉。周公廟內的著名景點潤德泉為其中之一泉眼。泉水水質潔淨,溫度適宜,常年在16·7±0·1度。[5]
歷史沿革編輯
周公廟是為紀念周公旦而修建的專祠,地處周原(大周原四址為:東至漆水,南為渭水,西達遷河,北靠岐山)中心地帶捲阿。
據《竹書紀年》載,周成王率文武群臣到卷阿宴歌遊樂,當時成王的叔父召康公也前來並賦詩一首,即載於《詩經》的名篇《卷阿》[6] 。上海復旦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高校和考古界的專家教授考證後認為,上述史料為中國風景區最早的文字記載。[2]
周初重臣周公旦晚年歸隱於卷阿,制禮作樂,使得天下大治,萬民歸心,周公逝世後即建祠祭祀,周公廟由此而始。史載西周末年古卷阿建築遭毀壞,秦漢以後曾重修。[7]
周公廟
周公廟
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因周公“匡翊周邦,创设礼经,尤明典宪。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化起二南,业隆八百,丰功茂德,冠於终古”[8] ,下诏在古卷阿创建周公祠,此后历代皇家和地方官员祭祀不绝。[9]
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命陕西转运使游师雄扩建周公祠为110间。
明憲宗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令當地官員春秋兩季以“太牢”禮致祭。
經歷代修葺、擴建,周公廟形成了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為主體,姜嫄、后稷殿為輔,亭、台、樓、閣點綴輝映的關中地區最大古建築群,總面積62萬平方米。是全國歷史最悠久、文化內涵最豐富、佔地面積最大的周公廟。[7]
建築格局編輯
周公廟景區存世單體建築三十餘座,建築面積三千餘平方米,依山就勢,對稱佈局,以周公正殿和獻殿為主導,召公、太公殿相襯托,姜嫄、后稷祠為延伸,構成了一個完成的古建築群落。在諸殿中,周公殿居前,姜姬祠居中,后稷祠居後,當地群眾把這種佈局總結為“姜姬背子抱孫”。[11]
山門照壁
山門照壁在周公廟最南端入口處。山門五間,歇山式屋頂,簷下懸一匾曰:“有捲者阿”,首點景區的地貌景觀。外立照壁,硫璃飛簷,中嵌石匾,隱視景觀面目,這組建築文革中被毀,原址尚存。[5]
樂樓
樂樓又稱戲樓,創建於元代至元年間,明清曾重修,仍保持著元代建築風格。樂樓正面懸一匾,題曰:“飄風自南”。與照壁“有捲者阿”組成完美的點景詩句。正視面為九脊歇山式頂,背視南看,卻為懸山頂。簷下築樓,樓上以雕花櫺隔斷分成前後兩部分,前為台,供奏樂演戲;後為室,有左右兩門,供演員上退場之分。樓下為穿堂過庭。兩邊各立廊柱,形成廊殿。
這座建築是寶雞地區存世最古老的一處戲台,就省內而言,亦不多見。它是研究元代戲曲的典型的實物材料。[5]
八卦亭
八卦亭在樂樓之後,創建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八卦亭為平面正方形,重簷閣亭,中頂懸掛八根,連為八角形,彩繪藻頂,裝飾精美,為紀念周公作爻辭而建。[5]
周公殿
周公正殿是周公廟主殿,位於周公獻殿之後,始創於唐高祖李淵武德(618年—626年)年間,初名周公祠。
歷代均有修葺,清代幾次加以修繕。單簷五間硬山式建築,前簷5間系一通木,長16米,粗細一致,實屬少見。房頂猶以脊飾見長,其上或奔馬,或飛鳳,無不顯現,早期脊飾技藝之精湛為當今少見。
存世建築物為明代所建,1996年重新維修。[5]
召公殿
召公正殿位於周公殿左側,最早創建於宋代,以配周公,以後累代重修。
存世建築為1993年維修,仍保持過去風格,單簷硬山式,面闊3間。國人暴動,週召二公共和行政,華夏始有信史。[5]
太公殿
太公殿位於周公殿右側,創建於宋代,以配周公。
歷代均有修葺,存世建築為清光緒年間所修,單簷硬山式,面闊3間。[5]
碑亭
碑亭在周公殿東北,清咸豐年間修。
歇山式長方形亭,丹楹彩繪,十分惹目,下列青石碑十通,為清代、民國建修祠廟之紀事碑。[5]
姜嫄殿
姜嫄殿創建於元代,為祭祀週部族始母姜嫄而建立。
硬山式,面闊五間,存世建築為清代重修,殿內有姜嫄塑像。善男信女,紛至沓來,躬身膜拜,燃香吊表,乞求神佑。殿內還存有清代壁畫,工筆細描,色彩鮮豔,形像生動。[5]
后稷殿
后稷殿創修於明代,為紀念週部族先祖后稷而建。
后稷,名棄,為其母姜嫄“履帝武敏歆”而生,生後幾次被棄。得鳥獸保護,才得以收養,自小聰明,堯時被拜為農官,教民稼穡,後人尊他為稷神(五穀神)。硬山式,面闊三間,內塑有后稷坐像,右配祀太伯、仲雍、左配祀王季(季歷)。[5]
郊媒殿
郊媒殿在后稷殿東側,初創於明末。
硬山式,面闊三間,東西各有兩小耳室。古書載,姜嫄出野向高媒求子(高媒即郊媒),回來路上履大人跡而生后稷。祠前懸一匾,上書“祥開有周”,今匾及東耳室均無。


4o48n1298871406r8s3017165796nns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