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齋書畫譜丨梅譜
2016-04-07 由 私享藝術 發表于 文化
專注傳統文化,倡導藝術美學
明末胡正言編印的《十竹齋書畫譜》是一本書畫冊,兼有講授畫法供人臨摹的功能。分為書畫、墨華、果譜、翎毛、蘭譜、竹譜、梅譜、石譜八大類,收入他本人繪畫作品和複製古人及明代的名作三十家。每譜中大約有20幅畫,都配有書法極佳的題詩詞,共180幅畫和140件書法作品。此為明崇禎六年(1633)南京胡氏十竹齋彩色套印本。
《十竹齋梅譜》
由玉山進士董繼周作序。此冊胡正言以「芳信先傳」、「飄飄欲仙」、「冰壺掩映」、「暖谷回陽」、「君子之交」、「鐵干支春」、「暗香浮動」、「拾翠為鈿」、「黃惹蜂腰」、「額上玄功」、「東鄰窺宋」、「盟堅寒素」、「香夢沉酣」、「水妃寫照」、「玉骨同妍」、「疏影橫斜」、「幽人贈佩」、「調脂梅粉」、「宮錦清班」、「壽陽點妝」等二十畫題,分別寫早梅、風梅、雪梅、枯梅、竹梅、老梅、月梅、松梅、蠟梅、墨梅、過牆梅、倚石梅、煙梅、臨水梅、水仙梅、疏梅、蘭花梅、茶花梅、杏花梅和落梅,或水墨,或設色,意境、造型與章法,則窮盡變化之能事。每幅畫都有對應的題贊。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e8mr4q.html
十竹齋書畫譜丨梅譜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yDbbeR


 

中國明代末年餖版、拱花木刻彩印的大型畫集。胡正言輯印,開刻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完成於天啟七年(1627),崇禎六年(1633)彙集成冊。全書八譜16冊,一式蝴蝶裝,共畫180幅,字頁176幅,一圖一文,以詩配畫,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明代書畫家 150餘人的作品。八譜為書畫冊、竹譜、墨華冊、石譜、翎毛譜、梅譜、蘭譜和果譜。每譜有序文、小引。用色妍雅,刀法挺秀,是一部書畫作品和版畫藝術結合的珍品。上海朵雲軒經查訪詳勘,匯成足本后重刻,並增加序文、後記等,於1985年 9月刊行。十竹齋書畫譜丨梅譜 - 壹讀 - https://goo.gl/y4VUUJ


 

組圖:世界最早中國彩色書畫冊 網上免費看 | 印刷 | 版畫 | 大紀元 - https://goo.gl/fMRdzZ

組圖:世界最早中國彩色書畫冊 網上免費看
英國劍橋大學在網站上分享《十竹齋書畫譜》的作品。(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國劍橋大學在網站上分享《十竹齋書畫譜》的作品。(University of Cambridge)
人氣: 336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7-07-26 7:04 PM 標籤: 中國, 印刷, 彩色, 書畫, 版畫
【大紀元2017年07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報導)胡正言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書畫篆刻家,他編印的書畫冊《十竹齋書畫譜》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套色版畫作品,相當受到西方人士的敬重。現在,英國劍橋大學將其收藏的版本數位化,並分享於網站上,讓喜愛中華文化的人們都能隨時欣賞這些藝術作品。
《十竹齋書畫譜》於1633年出版,共可分為蘭譜、竹譜、梅譜、石譜、書畫、墨華、果譜、翎毛八大類,它收錄胡正言本人的繪畫作品與複製古人的名作,包括180幅畫和140件書法作品,兼具講授畫法與供人臨摹的功能。
胡正言使用木版水印來複製作品,這是中國古代獨特的彩色版畫印刷技術,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術,其做法是先進行木版雕刻,再以墨汁和加水的顏料印在傳統的紙張上。
這種印刷技術很花時間,因為每一頁都需要先做木版雕刻再進行彩色套印,才能堆疊出最終的效果。所以,從事這項工作需要相當大的耐性。
而《十竹齋書畫譜》又採用既美觀又耐用的蝴蝶頁裝訂法,亦即使用頁面對摺拼貼的裝訂方法,可以使頁面在展開之後,看不到中間的接縫,更使這本書畫冊更具欣賞價值。
有專家稱,劍橋大學數位化的《十竹齋書畫譜》版本是最精緻和唯一現存的完整版本。以下是其部分作品:


 

馬孟晶-- 晚明金陵《十竹齋書畫譜》《十竹齋箋譜》研究

[摘要] 臺大藝術史研究所 - https://goo.gl/uj6EPH
本論文以《十竹齋書畫譜》及《十竹齋箋譜》為中心,主要的議題是將二譜放在晚明金陵的時空脈絡中,來探索它在藝術史與文化史上的意義。方法上以文獻與畫面之風格分析並重,希望彌補前人研究中對作品本身析論較少的遺憾。取向上則強調由書坊角度解讀作品風格之成形,以及將其與地域風格和文化連接的方向之開拓。全文除緒論及結論外共分為四章。首先,經由爬梳文獻史料,來釐清作品的的創作過程和傳布範圍,發現二譜在版畫的部分主要是由金陵當地的職業畫家據其專長繪稿,完成之後便在文人圈中流傳題詠,《書畫譜》的書蹟部分實可視為最初的讀者、亦即某些預設之消費者品味的反映。若從現存十竹齋出版書籍的內容,以及設立書坊的區位選擇來看,也可看出以文人階層為主要銷售對象的用心。第二、三兩章則進入對《十竹齋書畫譜》及《十竹齋箋譜》畫面風格形式的具體分析,主要還是納入版畫史發展的範疇中,依照它們各自的功能性質來考慮,以和版畫圖譜的比較為主。對於《書畫譜》而言,它可以說是依違往返於版畫圖譜、繪畫與彩色套印版畫之間,由於色面暈染技術上的突破,既作到擬似繪畫的效果,也開發出屬於套色版畫本身獨有的華美色彩與裝飾,所以可歸納為具備繪畫版畫與的雙重性格。箋譜在版畫史上是較為特殊的一類,傳世作品較罕,而箋紙製造亦多見於文獻,傳世實物並不多 。但即使是放在版畫史脈絡中來思考,我們仍可看出《十竹齋箋譜》受到《蘿軒變古箋譜》及徽州墨譜的影響,也由《書畫譜》中汲取資源,但因使用色面暈染技法,與其他箋譜便有所不同。以前三章的分析為基礎,我們可以從二譜的風格中尋繹出「色面暈染」乃是最重要的共同特色,也就 是以色彩和塊面細緻的考慮為最突出之處。關於從傳統上對線條處理的興趣轉移至對塊面的關注,除了繪畫中寫意風格的影響之外,也可在金陵本地版畫的地域特色中找到根源,這可從金陵、徽州、杭州三地代表性書坊的戲曲版畫插圖作品之比較中得到肯定。除了地域風格之外,本文也嘗試 從二譜的題材內容及風格反映出的玩賞意趣,連繫到晚明文人階層的玩賞文化。這雖是一個普遍性的現象,但金陵由於在印刷出版上所占的優勢,以及獨特的多閒適文人與富商的人口結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孕育環境,又因為金陵當地逐漸萌生出一種異於居晚明文化火車頭地位之蘇州的玩賞趣味,所以才有十竹齋作品的產生,亦即在十竹齋作品中已隱然浮現一種地方文化意識的主體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