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南誠品2020年吹熄燈號 吳旻潔:24小時書店概念將延續 
 分享敦南誠品2020年吹熄燈號   吳旻潔:24小時書店概念將延續到Facebook 分享敦南誠品2020年吹熄燈號   吳旻潔:24小時書店概念將延續到Line 分享敦南誠品2020年吹熄燈號   吳旻潔:24小時書店概念將延續到Google+
敦南誠品因租約到期,將在2020年熄燈,誠品董事長吳旻潔今日也證實此事。(圖擷取自誠品官網)
2018-05-29 13:2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敦南誠品因租約到期,將在2020年吹熄燈號,誠品董事長吳旻潔今日也證實此事,敦南誠品的24小時書店也將消失,不過吳旻潔強調「24小時書店一定會有」,未來可能在別家門市持續24小時營業。
根據《ETtoday東森新聞雲》報導,敦南誠品熄燈消息已在誠品股東會的對外年報中列出,相關資訊指出,敦南誠品租約在2020年6月15日到期,最後營業日推斷可能位在2020年的5月至6月間。
誠品表示,敦南誠品結束營業後會盡力找到替代商場,且24小時書店模式會在其他分店延續。外界推估,由於將在2018年第三季開幕的誠品南西店是誠品獨棟經營的賣場,加上南西商圈及觀光客帶來人潮,有可能會被選定為24小時營業書店,不過誠品表示,目前尚在評估中,沒有確定哪一家店要24小時營業。

亞馬遜開實體書店/世界第二富豪貝佐斯/全新的「虛實整合」消費體驗/走一趟亞馬遜書店,你會覺得自己身處在一間網路書店,但你卻又能觸碰得到這些實體商品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VDwY2b
無人商店/亞馬遜的無人超市「Amazon Go」/阿里巴巴的無人店「淘咖啡」/在2016年8月大陸本土品牌「繽果盒子」運營成本不到普通便利店的15%(BingoBox)的無人收銀便利店就已開業,號稱全球第一款可規模化複製的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宣稱,目前營運中的所有店面,投放當月即可盈利。同時,大幅降低失竊率,達到零偷竊、零破壞,解決傳統店面問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pbNdXB
亞馬遜雨林中的部落-史上第一支空拍影片/世界上有多達百個從來沒和現代文明接觸過的部落,這些在雨林深處的部落拒絕和外界接觸,但也因為缺少疫苗的施打和長期與世隔絕,所以這些人的生活圈如果被入侵,外界的疾病和病毒是會至於他們死地的。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d9m6a1


憤老:十九大前看台灣,大陸何處去?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5日, 2017
蔣公是把倫理道德提高到了生命的意義、國家民族的繁榮發展、「復興民族文化」的高度來認識和推動,這就無怪乎台灣民眾有如此自覺的倫理道德素養,無怪乎中華文化之根是在台灣。(旅遊網圖片)
【大紀元2017年09月05日訊】
共用單車和博愛座
八月,作者有便去台灣看了看。這是作者初次赴台觀光。年紀大了,日月潭風光已無力跋涉領略,就只是看看市容和幾處紀念性的地方,為的是瞭解台灣。
一出台北松山機場,立馬就看到了一道光鮮風景:排列得整整齊齊的共用單車!記得大陸有說那是他們去年以來的新四大發明之一,原來台灣居然也有。驚問開計程車的司機,說早已有了五、六年了。然而,兩岸不同的是,台北的共用單車無一處不是排列得整整齊齊,絕無大陸屢見不絕的亂停亂放以至故意和惡意破壞丟棄!我留意觀察有沒有人看管,結果是沒有,再一打聽,台灣的共用單車不僅收費低廉,而且不要押金!
我乘坐了十來次台灣的捷運地鐵,初一看,除了車廂比上海地鐵為寬,座位較多,其他似乎也差不多,車廂裡也有專供老弱病殘孕的專座,他們稱之為「博愛座」。但我不久就發現了一個最大的不同:那些博愛座,雖然寫著平常人也可以坐,只須見老弱病殘孕就讓,但經常是平常人寧願站著也不佔博愛座。有兩次,我進車廂,博愛座倒是有人坐者,但坐者立即就起身讓位,還說了聲「對不起」。這與上海地鐵的情形就大相徑庭了。那裡的優先座被非老弱病殘孕佔滿,而讓座者卻極少,倒不時聽聞有為了座位打起來,甚至出了人命的。
還有共用雨傘,隨處可見,不收押金,不需手續,不要使用費,隨處取用,雨停了隨處留放就是。由此可以猜想大概很少用後不還佔為己有的吧。但在上海,那是要收押金的;原先也不收,但不久幾乎都有去無回了。
上海的銀行都有VIP專享特權,存款多的可以優先被服務,常引來些嘖嘖煩言。我在台灣也看了看銀行,恰恰就沒見有這樣的專享特權,客戶都是平等的,憑什麼錢多就優先?
整齊的共用單車、空著的博愛座、共用雨傘,以及沒有VIP專享的銀行……,我似乎實地目睹了台灣人的素質、理念和社會準則。無疑,台灣肯定也有小偷,也有搶劫,也有詐騙,也有強暴,也有吸毒,甚至也有黑幫,這是任何社會都有的渣滓,多寡而已。但我所到之處,除了機場,馬路上竟沒有見到一個警察,也極少見到探頭,地鐵沒有安檢(僅機場有),可見台灣治安民生甚好,渣滓並沒有氾濫。這又與上海大街小巷之到處探頭,乘地鐵每次也要安檢,還常常要查驗身份證截然不同。後者反映的其實是社會的不安與墮落。
台北的共用單車無一處不是排列得整整齊齊,也沒有人看管,再一打聽,台灣的共用單車不僅收費低廉,而且不要押金!(陳柏州/大紀元)
誠品書店陳列習氏著作
我凡到一地,書店是必去之地。到台灣,誠品書店當然必去,這是台北最大的書店,設施一流,服務周到自不必說。我特別注意到書店裡諸如《習近平治國理政》(封面赫然印有習氏頭像)之類的大陸共產黨宣傳書刊堂而皇之陳列在售──不過我沒看見有人買。大陸的簡體字出版物也於顯眼處專櫃陳列,與台港的正體字出版物同樣琳琅滿目。我其實早就聽說過,這次是親眼所見。反觀大陸,不是說「改革開放」嗎?怎麼連中共自己的高級官員如李銳的著作也不許出版,不許從香港帶入(見《爭鳴》)的連載)?「開放」了什麼?
在計程車上和在餐廳裡與台灣人閒聊,政治觀點各有不同,無論藍綠,無論褒貶蔣蔡,無論褒貶大陸,都是信口說來,毋須顧忌。這又與大陸的不准「妄議中央」截然不同。但我沒有聽見有說擁護共產黨,願意大陸接管台灣的。幾乎一致的聲音是台海各自一邊,互不干涉,什麼九二共識,什麼台獨,他們全都不感興趣。至於所謂大陸武力攻台,我特別提起,但沒有一個人當回事,引不起話頭。
我想,這就是台灣的民主政治吧。
以民主倫理科學治國
五天時間有限,管中窺豹,眼見是實。但這樣的素質、理念和社會價值觀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大陸人沒有?
在中正紀念堂,我找到了答案。
中正紀念堂,就是紀念已故蔣公的一處所在,核心是一座蔣公坐像,並有兩個禮兵分列左右。坐像身後有一堵牆,牆上鐫刻著六個大字:民主,倫理,科學。每一詞之下還有蔣公的解釋(小一號字)。按中國傳統,民主居中為首要,倫理在左,左為上;科學在右,就是說倫理位於科學之上。
計程車司機告訴我,台灣的許多路名,都包含倫理的意義,例如忠孝、信義、仁愛等等。路名本也只是路名而已,但如此起名,可見政府注重這些價值觀,潛移默化,也真是匠心了。
什麼是倫理?從細微的做人基本行為準則,直到國家民族的氣節,都包含在倫理概念之中。中正紀念堂「倫理」大字之下,小字鐫刻的蔣公的解釋是:「倫理:我們為了充實生命的意義,進而至於國族的繁榮發展,所以要以倫理來實踐民族主義。」蔣公是把倫理道德提高到了生命的意義、國家民族的繁榮發展、「復興民族文化」的高度來認識和推動,這與當年孔子著春秋制六禮是同樣的出發點。這就無怪乎台灣民眾有如此自覺的倫理道德素養,無怪乎中華文化之根是在台灣。
有了這樣的倫理思想,君輕民重(此處只是借用孟子的用語)的民主理念,提倡科學的實幹精神就是自然的理念。民主、倫理和科學三位一體,造就了台灣今日的文明。
大陸何處去?
在台灣五天,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在路上還是在賓館,我還是時時想著大陸:中共十九大在即,大陸會走向哪裡?
現今的大陸,毫無疑問,最大的問題不是經濟、資源、污染等等,而是大陸倫理道德的崩潰,其根子則在於中共貪腐集團,在於這個集團與生俱來的邪惡本性。專制獨裁,貪腐掠奪,實則都根植於中共從來就沒有人類的基本倫理道德,唯有其邪惡本性。
共的建黨造反與洪秀全楊秀清的「太平天國」如出一轍。秦暴虐,乃有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明末大饑荒,乃有李自成張獻忠揭竿為旗。而洪楊則純屬叛亂,因為是時的道咸時期,雖然已不是康乾,社會並非民不聊生。洪秀全是五次考秀才不中,才利用當時兩廣客家之間的矛盾,借著梁發的基督小冊子,妖言惑眾,鋌而走險,搶江山,圖龍位。共黨的起事恰是一模一樣!事實是其時的民國社會,並無潰爛,倒是其時資本主義日益發展,封建地主衰敗沒落。請注意,中共當時的那些領袖包括毛周,大多出身於沒落的、喪家的地富階層,他們苦於現狀而又不甘被淘汰,乃在「十月革命的炮聲」即俄共煽動與豢養下「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毛皇帝發跡了,但老百姓卻遇上了又一次紅羊(洪楊)劫。他們搶得江山就劫財富,當上教主就反倫理(人類普遍的道德規範),如此大破壞,正與台灣以民主倫理科學立國相背相反,則結果怎會不是一個中國兩種人,兩樣制度兩重天。
然而毛酋時代畢竟過去,鄧江的腐敗哪怕是選擇性反腐也算是有所整肅。但鄧氏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改革開放」早已走到了盡頭,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到了「啃硬骨頭」的時候──西學為體的肉已經啃光了。反腐,選擇性而且「永遠在路上」則何時是盡頭?事實上連他們自己也承認越反越腐。如此,面臨十九大,習氏下一個五年向何處去?
是時候了,習氏應當洗心革面,應當有經國先生的胸襟、智慧和覺悟,認識「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的現實,開放黨禁,學習台灣(而不是統一台灣甚至武力攻台),對共產黨做脫胎換骨的改造,以民主、倫理和科學為綱治國。如此則大陸才能解開死結,重圖發展;如此,則習氏可膺天命,立功勳,兩岸一統再造中華,而共產黨也可涅槃重生。
此唯一一途,順昌逆亡。然則,習氏可能嗎?試看十九大之後。


吳旻潔:誠品將擴大海外布局
By 邱莉玲,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7日, 2017
誠品小檔案
被視為誠品創辦人吳清友最後遺作的「誠品R79」昨(7)日正式開幕,之前試營運23天,累積逾50萬人次體驗遊逛。吳清友之女、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表示,誠品未來3~4年的發展方向與計畫,已由創辦人與經營團隊擬定,其中對於拓展海外市場是有企圖心的,包括大陸、香港、東南亞或日本都在調研中。至於台灣是誠品的根,很多新店型研發或閱讀平台的靈感,都希望從台灣開始。
由於誠品8月在高雄有2店租約即將到期熄燈,今年在無新的展店計畫下,總計誠品在兩岸三地總店數將降至44店,包括香港3店、大陸蘇州1店,另有一家獨立的誠生文創expo精選店。至於延宕許久的上海中心店,吳旻潔說,誠品準備就緒,能否開幕需配合房東等待通知,希望是一個共好、雙贏的決定,但她也不諱言,誠品已有停損的規畫。
吳旻潔表示,誠品開店重點會擺在明年,將在高雄開新店,也會到一個誠品沒去過的縣市開店(空白區有苗栗、彰化、南投、花蓮等);另將接手新光三越南西二館,希望與鄰近的R79連結、互補和區隔;至於大陸,深圳店照既定計畫進行中,將分兩階段營運,都希望在明年完成。
吳旻潔坦言,誠品的經營一直都面對挑戰,主要在於誠品對於公共性與營運模式的可持續性,兩者有很多種可能和呈現方式,她做為誠品的接班人就是盡力而為,雖然誠品未來3~4年要發展的方向很清楚,但她跟經營團隊也會思考、沉澱,重新將原本想做的、未來可做的、很多外部邀約,會一併重新消化和討論。
關於R79,誠品就在思考「公共性」的議題,吳旻潔昨日在R79開幕式中,特地唸了一段父親吳清友在擘畫中山地下書街時,對誠品團隊說的話:我心中有個理想,可以稱為「心靈經濟」,我常提到「利」字,哲學層次的「利他」,是Benefit利益他人,經濟性的利益,則是企業自身利潤(Profit),若擇一先行,要先「利他」,先利公共社會,然後得到心安理得的企業利潤,期盼因此更有機會產生善性循環。
吳清友認為,閱讀令人興奮且珍貴的,是受到書的觸動啟發無限想像與可能,誠品R79全長261公尺中山地下書街可以是個人文的Gallery

2017-08-08_143953  


「誠品R79」開幕 吳旻潔:把地下書街經營成文學的長河 - 自由娛樂 - https://goo.gl/iGwKYV


 

2017-07-20_170612.jpg2017-07-19_214601.jpg

賣廚具到開書店 吳清友打造華人文創第一品牌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誠品創辦人暨董事長吳清友今晚過世, 震驚各界。誠品和天下文化原定在後天發表新書《誠品時光》,該書記錄吳清友分享誠品品牌經營之路。
1950年生的吳清友,出身於台南小漁村,台南高工機械科畢業,年少時期曾是太保學生,但因患先天性心臟擴大症免服兵役,之後就讀台北工專機械科二專畢業。他先在專營飯店餐廚設備與咖啡機的誠建公司當業務員,31歲接下誠建股權成為老闆。吳清友曾三次與死神擦身而過,其中1988年,39歲的他赴香港動第1次心臟手術,開了5個多小時,心臟曾一度停止跳動,經過大量輸血搶救,才從鬼門關走出來。但恐懼反成為吳清友堅持的力量。他跟家人說:「我從誠建嘗到賺錢的滋味,但我吃一樣、穿一樣,生活沒有改變,有錢不會讓我比較快樂。我不害怕死亡,但怕死後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於是他在1989年創辦誠品書局;初期專賣藝術與建築類書籍,1999年誠品台北敦南店首創24小時營業,經營出特殊誠品文化。但誠品書局初期經營困難,吳清友曾連賠15年仍咬牙撐下來,最終建立了今天華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書局文化品牌。吳清友也在《誠品時光》新書序文中提到,1988年他深覺自己的渺小、生命的無常,想追尋一處能讓身心安頓、心靈停泊所在,將活了38年的生命歸零,創辦誠品,人生重新啟程。當年他沒多想,心念也很單純,就是一個自覺生命因閱讀而不再失落的個體,想要窮盡己力,為生長的這塊土地播下人文、藝術、創意融入生活的種子,與誠品團隊一路走著,即將接近30年。吳清友說,他因誠品充實了生命,過程中,有浪漫、有現實、有美好、也有苦澀、有天真、但也帶來覺知的驚喜,誠品成為社會集體創作,誠品假使有任何的精采,那完全因為是讀者與城市文化的共同造就。(生活中心/台北報導)相關新聞:


 

誠品創辦人吳清友 驟逝!
2017年07月19日 04:10 邱莉玲/台北報導
誠品創辦人吳清友 驟逝!
小檔案吳清友、關於誠品集團
誠品集團創辦人、誠品生活董事長吳清友因心臟舊疾復發,昨(18)日晚間安詳辭世,享壽68歲。誠品生活昨晚隨後發出重大訊息,公司遵循代理人作業,各項作業均由專業經理人負責,對公司營運無影響,將召開臨時董事會推舉董事長。
吳清友與女兒吳旻潔(誠品集團副董事長),原訂明(20)日一起出席誠品首本品牌專書《誠品時光》出版記者會,分享誠品創立10,000多天來的初心、挑戰、變革,與堅守不變的核心價值,剖析誠品品牌精神、經營策略、未來布局。隨吳清友驟逝,誠品接班問題也引起關注。
吳清友選擇在38歲,將人生歸零、創辦誠品。28年來,誠品從台灣走向香港及大陸,成為CNN等國際媒體多次報導肯定的華人文創品牌之一,首創24小時書店、結合書店與商場的複合式經營等,2016年在兩岸三地到訪誠品人次創下高達2億的新紀錄,也促動逾11萬種華文作品流通。
誠品集團涵蓋誠品、誠品生活、誠品行旅、誠品物流、誠品藝文基金會等,吳清友希望在文化理想與經營現實間找到平衡,在2010年分割出2個主要事業體,其中誠品以書店、畫廊、展演等文化事業為主,包括上周五開始試營運的R79(原台北中山地下書街);誠品生活則主導商場、餐旅、文創投資等,目前誠品在兩岸三地總計有46家店,至於日本等海外市場也在市場調查中。
據了解,吳清友日前還親自視察R79,這裡從規劃、施工到設計,有許多創新點子來自他,即使因此使投資額暴增1倍,但吳清友以「免煩惱,相信我。」決心帶領誠品走出創新之路。
吳清友曾說,創辦誠品,緣自一個追尋生命意義的心念,並將今日的誠品,歸功於台灣土地的滋養、民眾集體的創作,時常懷抱感恩的心。他在去年誠品一萬天的萬分感念記者會上,許下以成為領先的文創產業控股集團為目標,每年希望以不低於10~15%的速度追求成長,並確立文化事業與通路事業分流發展,進一步擴增為文化內容的提供者、創意經濟的實平台。
隨著吳清友驟逝,目前主要負責營運與控制預算的誠品副董事長吳旻潔的下一步也備受關注。吳旻潔很有企圖心,希望用更多突破性、具想像力的新嘗試,或發展新事業創造全面性的生活體驗。
吳清友曾指出,誠品未來發展關鍵是在如何「傳承、創新」,許願誠品在未來可以穩健地進行閱讀和文創產業經營,並開啟文創平台新格局。


 

2017年07月18日22:00
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今晚病逝北醫,享壽67歲,消息傳至《批踢踢實業坊》,許多鄉民均表示訝異、震驚,直言在誠品之前,台灣是一個沒有美感的國度,誠品不僅改變了台灣閱讀風景,也帶動了一波文青創業風潮,紛紛感謝吳清友的貢獻,「謝謝你創立誠品!」
出身台南農家的吳清友,30歲不到就靠著投資房地產發了財,但突然致富反令他對此感到不安,加上先天性心臟病的宿疾,在一次差點丟了性命後吳清友才領悟出自己生命的目標,希望把自身對書的熱愛透過一間書店分享給大眾,於是在1989年3月,他創立了第一間誠品書店,從此之後連虧15年也不放棄,終於讓誠品成為享譽中、港、台「最美的人文風景」。
根據不具名的北醫醫師證實,吳清友今晚到院前已無心跳、血壓,經急救仍不治,據推測死因可能和他的心臟病史有關,消息傳出後,批踢踢鄉民紛紛哀悼吳清友逝世,知名樂評人焦元溥、網路紅人「音地大帝」姚介祥也發文感嘆,「震驚,改變台灣文化地景與面貌的重大影響者之一就這麼離世了。」(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吳清友生前談喪子之痛 「幫兒CPR竟是最後吻別」
2017/07/19 16:41 4075
知名書店誠品創辦人暨董事長吳清友昨因馬凡氏症候群過世,享年68歲。吳在今出版的新書《誠品時光》中以第一人稱談起8年前過世的兒子吳威廷,描述自己當時為兒子做CPR,「再也忍不住了,誠品最苦時都不輕易落下的男兒淚」,「沒想到人工呼吸竟是最後的吻別。」
《誠品時光》中刊登「吳清友的自白」,吳清友以自我對話角度書寫,談到他和兒子相處的種種經過,表示自己對誠品與推廣閱讀無愧於心,「唯一慚愧的,在為人父多年後,才學會『閱讀』孩子」。
吳清友在文中談到,長子威廷讓他領略到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兒子生性善良,但但中學愛蹺課,學業不精進,散漫不經心,讓他很頭痛;他急「男孩子怎麼能如此,以後有家庭責任要擔當」,且他又不笑,看上去也嚴肅,搞得父子關係緊張,也不談心,「一直到兒子20多歲,他受不了,跟你坦白這輩子可否只想過簡單的生活,這是他決定的人生!」
吳清友在文中說,兒子高中時是問題學生,還因滋事,被少年隊警察與學校教官約談,讓他曾一度惱得要與兒子脫離父子關係。但他經兒子一講後,醍醐灌頂,對自己說「拜託!吳清友,你也不是資優生,幹嘛嚴格要求兒子?」讓他頓時轉念。
文中描述,2009年4月的某天夜裡,兒子出事了,吳清友衝到兒子房間,見他雙眼緊閉。在救護車來前,他努力幫兒子做CPR,一秒都不敢慢。但「人工呼吸竟是最後吻別」,「兒子入了妹妹、媽媽的夢,唯獨缺你。」
他說,此後每當思念,他就想起兒子說的「老爸,看看天空嘛!」他說,他很難形容父對子的思念有多深長,但日與夜仰望天空已是生活日常。(唐鎮宇/台北報導)
---------------------------------

我見我思-誠品精神的終結
By 周韻采,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8日, 2017
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先生因病辭世。30年前,剛經歷解嚴的世代,藉由誠品,終於可以隔離重慶南路那土土的教科書及電腦書店,或者金石堂那種俗不可耐的理財及保健書店。尤其對長期浸淫在潮濕又燥熱的非主流書店的文青們,第一次可以從地下躍上,感受那時髦與節氣了。誠品讓文青將書本(知識)幻變成化妝品塗抹在臉上,像迎風輕顫的少女,向眾人睥睨。30年來,誠品讓文青與小資無縫接軌,最終以膜拜文青品味轉化成市場價值
曾經歷誠品悸動的我們,對誠品將頹廢左派的品味轉化成小資的必修課程,有著不忍苛責的複雜情結,故筆鋒常留感情,最明顯的批判也僅於阮慶岳的愚公移山或草船借箭說。但我認為實實在在檢視誠品目前的經營模式,才能對我們的文創產業反思,提出發展對策。
第一次走進代官山的鳥鳶書店,直覺這是誠品的復刻版。但走完三間堂,卻感覺現在誠品缺乏的味道──達人的低調與堅持。由於不諳日文,加上電影的專業知識,我在影視區駐足許久。DVD按導演姓氏排名,除了我們熟悉的黑澤明、北野武外,周防正行、平山秀幸等人的作品也一一按年代不遺漏地陳列架上。評論書籍、電影配樂CD則搭配置旁。這才是有靈魂的文青書店,展現選書人的專業。
選書人的專業是彰顯書店品味的不二法則。即便是已倒閉的美國連鎖書店Border,除了財經、保健、語文、旅遊等熱門專區外,冷門類別如社會學、犯罪心理學也像圖書館般設有陳列架,大學出版社的叢書也都置於其中。相較之下,不論是鳥鳶,甚或Border的品味都勝於誠品。如今的誠品重形式而輕實質,即便是信義旗艦店,陳列空間也充斥著廉價翻譯的小說或是廠商主打的商品,使得厚實的木地板及以藝文界名流為號召開辦的講座,更像是嘲弄普羅階級標榜去誠品而晉身布爾喬亞的虛幻。
許多為誠品辯護的說法強調在網路書店與量販店的夾殺下,純書店都是慘澹經營,故必須與其他營利項目結合,如餐飲、百貨等,才能支撐。再回頭看鳥鳶書店,縱使其大肆在東京各大捷運站處與星巴克結合展店,甚或開設鳥鳶家電,我卻感覺那品味沒有走樣太多。如同吳清友先生當時的理念,鳥鳶創辦人水野誠一強調態度:所有賣場空間都必須回歸到達人的專業。所以在鳥鳶家電裡,你看到的是VR展示設備旁放置著討論平行宇宙與時間黑洞的書籍。那是知識論的定位,也是鳥鳶的品味,也是值得在鳥鳶消費之處。
如今誠品是以消費誠品圖騰轉成商機,我憂慮這反加速誠品精神的終結。願誠品盡拋30年名器,重拾初心。(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賠錢15年成台灣文創驕傲!員工眼裡的吳清友是誠品的「吳先生」
By 林宜靜,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18日, 2017
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本報系記者 顏謙隆攝)
「在誠品,吳先生只有一個,就是創辦人董事長! 」誠品員工如是說!捨去職場嚴格的職稱,誠品員工總以「吳先生」作為吳清友的稱謂!因為沒架子,總是和氣親切地對待員工,吳清友的離去感到惋惜,許多愛書人也悼感嘆「台灣文創教父」辭世。
誠品松菸2樓書店區在這裡恣意品書香。(林宜靜 攝)
參觀24小時不打烊的「敦南誠品」!明亮裝潢擺飾、在木板席地而坐、選本好書,不時傳來咖啡香與書香!這是台灣文創品牌「誠品」的一景!當歷經誠品10000天後,誠品生活百貨被CNN選為「全球最酷百貨」其中之一,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於昨(19日)因心臟舊疾復發辭世,享年68歲,此消息讓許多文化人、愛書人感到不捨!
台灣文創指標—誠品書店。(圖為誠品敦南店,林宜靜 攝)
●解嚴後不久的敦南誠品 24小時不打烊
1989年,天安門事件正如火如荼荼進行中,台灣正處於解嚴後不久文化思潮正奔放的年代!1989年3月12日,第一家誠品書店在台北市仁愛圓環誕生,這也是吳清友大病初癒後,秉持著喜愛藝術書籍的興趣,從廚具商跨足了文化事業。
以提供消費者人文、知識、心靈與藝術的生活想像,因此以這個為核心主軸不間段地累積品牌能量!誠品歷經28年虧本賠錢,誠品以許多格新理念改變了台灣文化!開放讓愛書人自由翻閱,即使消費者不買也可!24小時營業的敦南誠品、各式藝文講座、展演、誠品選讀推薦好書,還有成為「文化沙龍」的誠品講堂!
誠品生活松菸店曾被CNN評選為「世界最酷百貨」之一。(誠品提供)
●跨足百貨 讓閱讀成為生活中一部份
除了書香,誠品也讓閱讀拓展人的空間與思維!打破舊有書店圍籬,書店不僅僅只有書,誠品也首度引進「百貨」概念,在這裡恣意享受閱讀、選書樂趣後,也能在此啜飲咖啡、品味特色佳餚美食,也能相揪好友「逛百貨」,看肖年頭家的台灣年輕人文創商品。
除敦南店打造成台灣特色文化風景,誠品這些年也將公司業務主要分為「誠品書店」、「誠品生活」陸續開設信義店、松菸等大型複合式店,也進駐百貨,如東區SOGO「藏書閣概念」,爾後進軍香港、大陸,將事業擴展至旅館「誠品行旅」、畫廊、藝術電影院、表演廳等,並於上周重新打造捷運中山地下書街。
在誠品草創初期,誠品董事長吳清友常在敦南店的咖啡館觀察買書人。(圖為日前改裝不久的eslite cafe,林宜靜 攝)
●誠品的「吳先生」催生台灣文創驕傲
吳清友的驟逝在文化界讓文化界嘆息,也讓許多誠品員工不捨!在誠品,其實員工私底下不稱吳清友為董事長或創辦人,而是稱他為「吳先生」。就連吳清友的長女,誠品集團副董事長吳旻潔在員工面前也是如此稱呼他。即使社會威望有一定高度,在誠品員工眼裡,吳清友就是面目慈祥、沒架子的好老闆,適時給予員工慰勞與獎勵。
公開場合中,戴著圓框眼鏡,休閒打扮不失尊重的吳清友總是面帶微笑和媒體親切話家常!去(2016年)7月間,吳清友在誠品一萬天中也一度哽咽談到誠品創業的篳路藍縷。曾賠錢15年的誠品能成長茁壯,成為台灣文創品牌驕傲他,很感謝能有各界支持。吳先生也表示,他從誠品的第一天,就相信誠、善、美、大愛,能讓社會無荒蕪處。
吳清友也透露,即使工作忙碌,他閒暇時也會來敦南誠品這個創始店走走,選本好書,在某個角落沈浸於閱讀的氛圍裡,閒暇時,他也會觀察每個人在誠品閱讀的面貌,從閱讀前後的變化。
誠品中山地下書街「R79」擁有200座直線延伸的書櫃風景。(誠品提供)
●台灣出版急凍期!未來誠品如何走出「書」與「人」之間
以書為原點,如同吳清友愛書、也愛觀察人,誠品所創立的閱讀模式,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拉近了人與書的距離!然不可至否的是,從誠品創立的這28年來,台灣出版也正在面對嚴峻考驗。
網路崛起、人們閱讀習慣改變,出版品產值、消量一再下降,台灣出版面臨有史以來的「急凍期」!已成為台灣文化指標的誠品,雖持續引領台灣出版發聲,然外界也深知,支撐誠品的獲利恐飛出店,絕大多數來自誠品生活透過租賃展店、委管經營、發展自營品牌等另個文創模式。
在上週開幕的誠品中山地下書街其實讓我們看到台灣出版另一個未來!當打敗傳統商店的網路書店什麼都能賣時,或許誠品的複合式模式,才是台灣書店與出版能思考的另個發展模式。如同吳清友曾說,「沒有商業,誠品不能活;沒有文化,誠品不想活」。
誠品亮燈10000天,舉辦「閱讀萬歲!萬分感謝!」活動感謝讀者支持!誠品副董事長吳旻潔、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及誠品總經理李介修(由左至右)出席媒體活動分享心念。(誠品提供)
●誠品新書 吳先生談創始初衷
吳清友驟逝,68年的人生,有28年投入誠品!現在談到誠品也不光光只是書店,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態度。在明(20日)由誠品將發表的新書《誠品時光》,吳清友在序中寫到。
一九八八年,我深覺自己的渺小,生命的無常,想追尋一處能讓身心安頓、心靈停泊之所在,將活了三十八年的生命歸零,創辦誠品,人生重新啟程。當年的我實在沒多想,心念也很單純,就是一個自覺生命因閱讀而不再失落的個體,想要窮盡己力,為生長的這塊土地播下人文、藝術、創意融入生活的種子,與誠品團隊一路走著,即將接近三十年!~吳清友
一個愛書的心催生了一家書店,從一家書店延伸至台灣的文創指標!誠品員工的「吳先生」雖離開了,然各家誠品的大門依舊敞開歡迎愛書人光臨!用閱讀豐富我們生活、激發我們的想像力!從這台灣人開創的文創品牌出發,「閱讀世界,品味生活」!


2017年07月18日21:39 誠品生活(2926) - 技術分析 - Yahoo!奇摩股市 - https://goo.gl/voBBXk

2017-07-19_111424  
誠品創辦人暨董事長吳清友今晚驚傳過世,誠品和天下文化原定在後天發表新書《誠品時光》,該書記錄吳清友分享誠品品牌經營之路。
1950年生的吳清友,在台南高工機械科畢業後,因患先天性心臟擴大症免服兵役,之後就讀台北工專機械科二專畢業。他在先在專營飯店餐廚設備與咖啡機的誠建公司當業務員,31歲接下誠建股權成為老闆
吳清友在《誠品時光》新書序文中提到,1988他深覺自己的渺小、生命的無常,想追尋一處能讓身心安頓、心靈停泊所在,將活了38年的生命歸零,創辦誠品,人生重新啟程。當年他沒多想,心念也很單純,就是一個自覺生命因閱讀而不再失落的個體,想要窮盡己力,為生長的這塊土地播下人文、藝術、創意融入生活的種子,與誠品團隊一路走著,即將接近30年。

吳清友撰文說,他因誠品充實了生命,過程中,有浪漫、有現實、有美好、也有苦澀、有天真、但也帶來覺知的驚喜,誠品成為社會集體創作,誠品假使有任何的精采,那完全因為是讀者與城市文化的共同造就。
吳清友在1989年創辦誠品書店,初期專賣藝術與建築類書籍,1999年誠品敦南店首創24小時營業,經營出特殊誠品文化。(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誠品生活:公告本公司董事長辭世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2017/07/18 21:400
相關個股誠品生活148.5-0.67%
第二條第6款
1.董事會決議日期或發生變動日期:106/07/18
2.人員別(請輸入董事長或總經理):董事長
3.舊任者姓名及簡歷:吳清友 董事長
4.新任者姓名及簡歷:再行公告
5.異動情形(請輸入「辭職」、「解任」、「任期屆滿」、「職務調整」
、「資遣」、「退休」、「逝世」或「新任」):逝世
6.異動原因:逝世
7.新任生效日期:不適用
8.其他應敘明事項::本公司遵循代理人作業,各項業務均由專業經理人負責,
對公司營運無影響。本公司將召開臨時董事會推舉董事長,俟董事會召開後再行公告。


 

吳清友故居 彩繪完工
By 莊曜聰,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19日, 2017
吳清友老家因傾圮而拆除,現在是社區彩繪藝術點之一,其中一幅地景彩繪在吳家的私人古井上,早先每逢大旱時,都提供給周邊居民取水使用。(資料照片)
誠品書局創辦人吳清友過世,他在台南將軍馬沙溝的老家,現在已經是社區3D彩繪村計畫中的一景2016年初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援引嘉義好美里彩繪經驗,在馬沙溝進行社區老屋彩繪,當時吳清友老家因傾圮拆除,成為私人停車場,在鄰居聯絡後,吳清友馬上允諾提供土地使用,還不時關心狀況,現在彩繪圖已完工,吳清友卻突然離世,居民都相當不捨。
雲管處指出,馬沙溝3D彩繪漁村繞著社區道路一圈,沿途規畫有27幅作品已完成7幅,其中一處就在吳清友老家,以3幅地板彩繪呈現,其中一幅以「開卷有益」為概念,在今年初完成。
邱姓民眾說,吳清友老家拆除後,一半租借給他們當作倉庫,一半原當做私人停車場,雲管處啟動彩繪計畫時,透過他聯絡吳清友,當時吳一口就答應,還不時打電話回來詢問進度,完工後他還未曾回來就突然過世,讓人難以接受。
現年81歲的吳姓民眾說,論輩分,他要叫吳清友「叔叔」,印象中吳清友雖然很小就離開故鄉,但做人不忘本,一有機會回到台南,就會回老家走走,看到鄰居都會熱情打招呼,每年都在父親曾擔任首任主委的廟宇李聖宮添香油錢,母校長平國小也是他回鄉必到的地方


 

一個浪漫想法 吳清友將豪宅改為誠品書店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18日, 2017
A-A+
2017-07-18 21:55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即時報導
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今晚辭世。他創辦的誠品書店,是亞洲首間24小時書店,也在兩岸創下特殊的「誠品經驗」。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曾吉松攝影
分享
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今晚辭世。他創辦的誠品書店,是亞洲首間24小時書店,也在兩岸創下特殊的「誠品經驗」。 他受訪時曾說,這個書店是基於一個浪漫的想法:希望台灣有一個浪漫的書店。
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於台北仁愛敦南圓環旁開幕。當時的圓環已是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一間小書店得以在此起步,源於一個美麗的機緣。
當時,一位名人要出租位於此地的豪宅,找上了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那時的吳清友以代理歐美廚具起家,熱愛閱讀藝術書籍,因此認識經營美術書店的廖美立。他找來廖,租下豪宅、將地下室改成藝術書店「誠品」,一樓則賣進口名牌,開啟了誠品作為複合式書店的雛形。 誠品開幕前一年,台灣解嚴,社會氛圍遽變;開幕後一年,股市上萬點、台灣錢淹腳目,民眾對消費產生全新需求。誠品不論是書種或空間呈現,都為讀者帶來新的想像。開幕不到一年,誠品就將書店擴張到二樓,還增加了畫廊。
1994年,誠品面臨了第一次都更,原址拆除。吳清友尋尋覓覓,看上不遠處的國泰金融大樓,但持有者新光集團想把大樓改成百貨公司,不想租給誠品。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出面相挺,他告訴新光:「台北不缺一間百貨公司,但不能沒有誠品書店。」扭轉了誠品和這棟大樓的命運。
1995年,誠品敦南店遷徙到現址,舉辦一場盛大的「今日不打烊」搬遷派對,讀者到凌晨4點還不肯散去。這給經營團隊新的靈感:何不來辦一間不打烊書店?此一「瘋狂想法」4年後落實,1999年,誠品敦南店成為亞洲第一間24小時營業書店。
24小時書店不只是誠品的特色,更是台北城市文化成熟的象徵。誠品經營團隊回憶當年決策,「只有在台北,這樣自由開放又安全的城市,才可能出現24小時書店。」不夠安全的城市,人們夜間不敢在外頭晃盪;閱讀文化不夠成熟的城市,夜貓子不會選擇進書店
誠品之後,東京、北京相繼出現24小時書店,但前者沒幾年便關店、後者門可羅雀。只有誠品敦南店迄今人潮不歇,前年還因此獲CNN選為全球最酷書店。
可以說,是吳清友慧眼看到了台灣文化的特色與能量,為夜貓子打造飄滿書香的落腳處,將他們的能量扎進文化土壤,進一步豐富台灣的文化能量。誠品也證明了,一間書店能帶給一座城市的商業效益,不輸給一間百貨公司。


改變書店文化 誠品吳清友病逝
分享改變書店文化 誠品吳清友病逝到Facebook 分享改變書店文化 誠品吳清友病逝到Line 分享改變書店文化 誠品吳清友病逝到Google+
2017-07-19
昨晚心臟宿疾發作不治 享年68歲
〔記者楊明怡、楊媛婷、張慧雯、姚岳宏/台北報導〕誠品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吳清友,昨日晚間因心臟舊疾辭世,享年六十八歲。改變台灣書店文化的吳清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曾三次與死神擦身而過,但這次他沒能躲過,留下各界對他的不捨。

吳清友小檔案
吳清友小檔案
吳清友昨晚在台北市松德路的辦公室突然暈厥倒地,他的女兒及其他約四、五個同事在場,趕緊打一一九求救,北市消防局信義分隊在晚間六時廿一分獲報,到場時吳清友躺臥地上,已無呼吸心跳,利用AED及CPR在現場替他急救無效,送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仍不治。

吳清友曾自言,成立誠品是深受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影響;林懷民昨晚表示:「慟!不能想像!不能接受!」他說誠品書店改變了人們對閱讀、生活乃至自己的看法,吳清友是台灣文化的巨人,其驟逝令人無法接受。

遠流出版社創辦人王榮文感傷表示,吳清友當初打造誠品書店,找來現任行人文化實驗室董事長廖美立,將誠品打造為華人社會最有影響力的書店品牌,成為重要的文化地標、城市的驕傲,「吳清友是現代儒商的代表」。

「吳清友不是待在誠品,就是往誠品的路上。」擔任過誠品企劃處經理、目前在和碩服務的林文琪表示,吳清友熱愛他的工作,即使放假一樣往誠品跑,目前台灣不論是出版業或後來經營獨立書店者,很多都曾經在誠品服務過。

在誠品服務多年的前員工表示,吳清友就像每位員工的父親一樣,對待員工親和,甚至能叫出每個人的名字與負責職務,對於創辦人的驟逝感到不捨外,也認為誠品失去最大的精神支柱。

誠品書店連虧十五年,去年誠品生活股東會上,小股東問吳清友為何要做賠錢生意?吳清友很有氣魄地說,誠品不是向錢看的公司,誠品的「誠」字來自於他父親所說的「財務有時盡、唯有誠終生不盡」;誠品不靠政府力量,經營表演廳與藝文節目至少年虧千萬元,代表著誠品對文化的熱情。

吳清友說過,他個人的信仰是:「生命在事業之上,心念在能力之上,事業、工作都是你生命的道場。」他曾自述,因患有先天性心臟擴大症、曾與死神擦身而過,開了五個小時刀、心臟一度停止跳動,當時卅九歲的他,靠著大量輸血才從鬼門關走回來;「怕我死後什麼都沒留下,所以想創立一個永恆的事業」。這一回,吳清友沒躲過死亡,但他確實留下永恆的事業了。

600_146  


CNN評全球最酷書店 台灣誠品上榜
2015年08月05日 03:30 簡恒宇
CNN評全球最酷書店 誠品敦南店上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選全球17間最酷書店,台灣台北誠品敦南店上榜。圖為誠品敦南店外觀。(翻攝自誠品官網)
隨著科技產品的普及,傳統書店逐漸式微,但世界各地仍有部分書店,以獨特的設計與賣點,吸引不少顧客上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日公布全球最酷書店名單(Worlds coolest bookstores),共有17間書店入選,台灣台北的「誠品敦南店」亦榮登榜上。
報導指出,誠品敦南店在1999年首創24小時營業模式,但其更吸引人的則是擁有許多不同語言的書籍和雜誌。由於敦南店經營良好,誠品隨後在台北開設全國規模最大的信義店,及擁有藝文表演空間的松菸店。
中國南京「先鋒書店」被評為中國最美書店,該書店前身是地下停車場中的防空洞。書店主人錢曉華說:「一間好的書店要能在城市中,提供具備人文精神的空間、視野及環境」,並稱「(書店)就是個讓人在城市中懷抱夢想的地方」。
中國廣州「1200書店」也榜上有名,該書店也是24小時經營,老闆劉二囍受到法國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啟發,也提供背包客住宿,因此受到旅人青睞。劉二囍開心地說:「我們白天經營書店,晚上就是廣結朋友。」
17間入選書店名單如下(無排名順序):
1. 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法國巴黎。
2. 誠品敦南店,台灣台北。
3. 雅典人書店(El Ateneo),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4. 先鋒書店,中國南京。
5. Assouline Venezia,義大利威尼斯。
6. 萊羅書店(Livraria Lello),葡萄牙波多。
7. 多明尼加書屋(Boekhandel Dominicanen),荷蘭馬斯垂克。
8. 鮑爾書城(Powells City of Books),美國波特蘭。
9. 烹飪書店(Books for Cooks),澳洲墨爾本。
10. Strand,美國紐約。
11. 1200書店,中國廣州
12. Foyles flagship,英國倫敦
13. 約翰金二手及藏書書店(John K. King Used & Rare Books),美國底特律
14. 史丹佛書店(Stanfords),英國倫敦
15. Parnassus Books,美國納什維爾
16. 潘朵拉書店(Cafebreria El Pendulo),墨西哥墨西哥城
17. 最後書店(The Last Bookstore),美國洛杉磯
(中時)


【網路溫度計】賣的不只是書!十大人氣書店你去過幾家?

2017年07月30日11:29 
本內容由網路溫度計提供

誰說好書店只在北部?
誠品書局創辦人吳清友日前過世,引出許多文青緬懷、不少人深感遺憾,顯示誠品在大家心中有個不可動搖的地位。雖然利用電子通路買書已很普遍,但假日(或是深夜)到書店打卡,可是個很潮的文青休閒活動唷!
想知道哪一間書店是網友心中首選必踩點的書店,不管是連鎖書店還是獨立書店,甚至是二手書店,今天就讓DailyV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為大家把全台知名書店一手網羅!
第十名、伊聖詩私房書櫃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台大商圈的伊聖詩私房書櫃隱身在巷弄間,屋簷上有綠葉垂下,庭院中還有一棵大樹聳立,眼睛不利的人經過還以為只是一般民宅呢。
而事實上,伊聖詩私房書櫃是書店也是餐廳,店內有一角為小書房,書櫃上的書都可以拿來翻閱,喜歡再買,餐點主打小農在地食材,雖然價格不是超平民,但慵懶的午後想找個地方躲起來,這倒是個好去處,附帶一提,這裡的服務人員都超溫柔,讓人感覺一點壓力也沒有。
第九名、新手書店
地處台中市勤美生活圈的新手書店開幕近四年,雖然時間不長,但是起初主打店藏僅100本書,被網友嘲笑「我家的書都比你多」,使得網路知名度大開,加上老闆鄭宇庭本人除了是老師也是真文青,只挑自己喜歡的書,許多人到店裡除了找書,更是為了慕名而來,想找老闆聊聊天的!
第八名、晴耕雨讀小書院
晴耕雨讀小書院位於桃園市平鎮區,去過的人都會為書院外一大片花花草草而讚嘆,書院前還有一排庭院可讓讀書人看著綠地享受閱讀樂趣。而晴耕雨讀小書院部分建築物是由廢棄的卡拉ok改建,不定時會舉辦讀書會、新書發表會,且茶點也很吸引人,貝果跟仙草茶算是招牌之一,吃過的都說讚!
第七名、晃晃二手書店
位於台東市的晃晃二手書店除了是二手書店,也是民宿,不僅常常舉辦二手書換住宿的活動,更是動物友善店家,老闆把收入的一成用來救助社區街貓,店內有書、有貓、有卡片、有咖啡,堪稱許多人心中的夢幻書店!
第六名、政大書城
發跡於政治大學校園內的政大書城,全盛時期在台大、師大以及高雄都有展店,每天人潮不斷,種類多、又便宜,是許多學子的心頭好。
但因為網路購物盛行,政大書城2016年起宣布全面退出北台灣市場,只保留台南店、高雄店,並且把資金都移往花蓮,蓋出5層樓的大書城,讓北部許多民眾覺得惋惜。
第五名、三餘書店
位於高雄的三餘書店,想要進到書店可得花一點功夫,外面的紅色大門不是真正的大門,穿過紅色大門後,看到庭院後,才是三餘書店真正的大門,但打開民宅大門後,得要經過一個急轉彎才能看到書店本尊。
而三餘書店也是食堂,一樓是書店、二樓是食堂,三樓則是作為講座或讀書會使用,食堂有提供熱食、茶點,而這邊的熱食可一點也不馬虎,色香味一應俱全唷。
第四名、若水堂
若水堂目前在全台灣共有5間門市,而它賣的可不是一般的書籍,它可是一家全簡體字的書店,如果在本土書店有找不到的簡體書,不妨來這裡看看,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

【網路溫度計】賣的不只是書!十大人氣書店你去過幾家? | 即時新聞 | 20170730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Mj5GCh


 


2015年08月05日01:42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周二(4日)選出17間「全球最cool書店」(World's coolest bookstores),台北的「誠品敦南店」也榜上有名。
文章指出,雖然近年,全球有許多書店陸續倒閉,但並非所有書店都面臨悲慘命運。有書店以24小時營運、創意的裝潢,或是銷售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com)沒賣的書籍等作賣點,成功吸引顧客,有些書店成為「文化沙龍」或旅遊必去景點。
CNN稱,台北市敦化南路的誠品書店首創24小時經營模式,但這家空間達1.7萬平方公尺的書店,真正成名原因是有多種語言的書籍及雜誌。南京的先鋒書店(Librairie Avant-Garde)被CNN形容是中國最美的書店。而廣州1200 Bookstore,則因為遊客提供舒適空間,被CNN形容為遊客的避風港。
入選的17間書店為(無排名順序):
1. Shakespeare and Company(法國,巴黎)
2. 敦南誠品(台灣,台北)
3. El Ateneo(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4. 先鋒書店(中國,南京)
5. Assouline Venezia(義大利,威尼斯)
6. Livraria Lello(葡萄牙,波多)
7. Boekhandel Domincanen(荷蘭,馬斯垂克)
8. Powell’s City of Books(美國,波特蘭)
9. Books for Cooks(澳洲,墨爾本)
10. Strand(美國,紐約)
11. 1200 Bookshop(中國,廣州)
12. Foyles flagship(英國,倫敦)
13. John K. King Used & Rare Books(美國,底特律)
14. Stanfords (英國,倫敦)
15. Parnassus Books(美國,納什維爾)
16. Cafebreria El Pendulo(墨西哥,墨西哥市)
17. The Last Bookstore(美國,洛杉磯)
CNN選全球最酷書店 誠品上榜 | 即時新聞 | 20150805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qnJzy2


全球17家最酷書店 誠品敦南店上榜
分享全球17家最酷書店 誠品敦南店上榜到Facebook 分享全球17家最酷書店 誠品敦南店上榜到Line 分享全球17家最酷書店 誠品敦南店上榜到Google+
誠品敦南店。(本報資料照)
2015-08-05 07:1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選全球書店,選出17家全球最酷書店,台北的誠品書店敦南店也上榜。
根據《CNN》這篇全球最酷書店(World's coolest bookstores)報導,誠品書店在1999年於敦化南路首創24小時經營模式,空間達1.7萬平方公尺,有多種語言的書籍和雜誌是成名原因。
報導也說,近年來有些書店陸續倒閉,但也有書店改變營運方式,以24小時經營、創意的裝潢,或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沒賣的書籍等作賣點,成功吸引顧客上門。
入選的書店包含:(無排名順序)
1.法國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
2.台灣台北的敦南誠品店
3.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的雅典人書店(El Ateneo)
4.中國南京的先鋒書店
5.義大利威尼斯的 Assouline Venezia
6.葡萄牙波多的 Livraria Lello
7.荷蘭馬斯垂克的 Boekhandel Domincanen
8.美國波特蘭的 Powell's City of Books
9.澳洲墨爾本的 Books for Cooks
10.美國紐約的 Strand
11.中國廣州的 1200 Bookshop
12.英國倫敦的 Foyles flagship
13.美國底特律的 John K. King Used & Rare Books
14.英國倫敦的 Stanfords
15.美國納什維爾的 Parnassus Books
16.墨西哥墨西哥市的 Cafebreria El Pendulo
17.美國洛杉磯的 The Last Bookstore


 


書店革命?書店經營面面觀(一)
由新聞局主辦,宏碁集團奇碁公司承辦,中華民國圖書發行協進會、聯經出版公司、宏碁基金會標竿學院協辦的「有氧座談—出版趨勢面面觀」系列的第二場座談會,於10月29日舉辦,特別邀請參與書店經營16年的前城邦書店零售事業部副總經理蔡卓先生就其經驗以及對於書店經營的看法與出席的業者交流。蔡卓曾經憑藉著敏銳的市場嗅覺以及前瞻的想法,帶動了金石堂的輝煌年代;離開金石堂後,應邀進入城邦集團負責直營書店的經營,雖然因故沒有達成一縣一書店的目標,但二年之中已經將城邦書店擴展至八家書店的規模。在多年來的書店實務經驗中,蔡卓對於台灣書店所存在的種種現況有深刻的感觸,同時也體認到在台灣現有的連鎖書店體制中,難以實現他對於新型態書店的理想,因而離開了城邦書店,開始了他的築夢計畫。在這場講座中,蔡卓不僅提供他過去所觀察到的台灣書店經營問題以及書店經營的若干要點,並且就他理想中的新型態書店的樣貌予以說明。
台灣許多書店經營缺乏特色
晨星出版社在今年七月出版了一本《台灣書店地圖》,將台灣幾十家較具特色或規模的書店歸納為四大類分別介紹,書店業界當中應該有不少人已經看過這本書了,你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有什麼感想?演講人蔡卓的第一印象是:台灣居然有90%的書店是以咖啡色系作為裝潢的主色調!硬體裝潢的無差異性,加上展示架上相似度超過六成的暢銷書陳列,使得台灣的許多書店缺乏自己的特色,因此在面對競爭以及市場的淘汰賽時,往往難以倖存
十多年前,金石堂以寬敞明亮、複合式經營的方式,為台灣的書店經營掀起一波模仿熱潮,金石堂的暢銷書排行榜更成為出版社及雜誌社的兵家必爭之地,但是金石堂的經營方式所倡導的是一種集體式的閱讀,而集體在未來的世界將會極度縮小甚至是消失的,由於沒有體認到市場趨勢的變化,金石堂的光環成為昨日黃花;九○年代末,走精緻典雅路線、營造貴族閱讀氛圍的誠品敦南店出現,為台灣的書店經營灌輸了新的生命力,蔡卓估計誠品引領潮流的地位將可以維持十年,之後如果經營策略未能根據市場的趨勢作修改,那麼另外一家訴求鮮明的書店必定將取而代之。
在現有的書店當中,哪一家有可能成為業界的新典範呢?蔡卓對於今年甫在台北101開幕的新加坡書店Page One寄予厚望。Page One在硬體的裝潢上顛覆的一般人的想法書店空間以中國山水為基調,融合21世紀的當代設計,格局十分舒適;商品方面,書店存書約35萬冊,中英文書各半,並且以擁有大量設計書籍著稱,分類清楚;此外書店裡沒有混淆視線的海報,只讓書本靜?地躺在架上,趁著柔和的背景音樂,完全突顯閱讀本身的意境。在這裡,人不是主角,只有書和閱讀是主角,這個位於台北101的Page One書店似乎不只將成為該國際連鎖書店的旗艦店,也將成為台灣書店的旗艦店。
Page One是否將引發旗艦效應還有待觀察,而類似這樣大手筆的投資也不是一般有意經營書店的愛書人所能負擔得起的,對於更多只能從小小的夢想萌芽的現任以及未來的書店經營者,蔡卓提供了一些他個人的建議與想法。
思考書店對於社會的意義與回饋
對於所有想要開書店的人來說,財務問題、立地條件、人員組織等固然必須預先妥善規劃,但是思考所開設的書店對於社會的意義與回饋更是先決要件。書店的經營者必須要有理想性,並且與社會深度連結,因為當閱讀無法與社會產生關係時就會窒息,而進入是一種死亡狀態。蔡卓認為台灣許多書店之所以缺乏優秀人才,原因之一就在於經營者不懂回饋社會,以至於有理念、有想法的人才會因為無法感受到所從事工作價值與意義,紛紛掛冠求去。蔡卓本身最喜歡的書店是一位東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在日本開的獨立書店,原因便是因為這位教授充分實踐社會學的理論與顧客產生關聯和互動。
蔡卓理想中的書店將會以「回應」為名,因為回應消費者的感動與需求將是未來的趨勢。舉例來說,有一段時間靈異學非常盛行,打開電視,每個頻道都有與神鬼、靈異有關的節目,這時候書店就可以有所回應。最近則是躁鬱症以及自殺的報導遽增,要適當回應這個社會現象,書店可以提供與憂鬱症、心理學相關的完整書系,並且在這個書架旁邊提供指引告示,例如:提醒讀者憂鬱症是可以藉由閱讀和運動而獲得改善的;書店同時應該成立一個知識庫,提供躁鬱症的治療資訊以及社會支援資訊,例如有哪些醫生特別專精這類病症、可以尋求哪些醫療體系與社會支援團體等;此外,書店也可以舉辦讀書會,以便從積極的角度有效引導讀者
店存在的價值,應該具備知識性與文化性,並且能為顧客提供適切的服務台灣的書店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無論開設專門書店或者舉辦專業書展,書店往往只是扮演賣場的角色,讓所有相關的書籍聚集在一起而已,但是卻未能建立一套知識庫,與社會資源及相關知識有效連結
選定合適的書店位址
蔡卓理想中的書店是一家以企業管理與心理學為主的獨立書店,而理想的地點則是在遠企購物中心附近,原因是這附近有廣大而優質的閱讀人口,包括趨勢科技、美林投顧等幾家跨國的大型公司都座落於此。當然,書店位址的選擇與書店的型態設定會有很大的關係,要選擇書店位置時,必須先思考這個地區的閱讀人口多不多、書店的腹地有多大、交通是否便利、閱讀需求與所設定的書店型態是否相符、消費習慣如何等問題。通常零售業者會選擇自己熟悉的地區開店,以方便客層屬性與消費習性的掌握,因此經營者如果對於書店的位址已經有了預設想法,則必須調整書店的經營型態,一般而言,專業書店在人口稠密的大都市較容易生存,而書店開設在人口較少的小鎮、社區則必須以特色與服務取勝
服務的呼喚
服務導向是書店經營者必須轉變的觀念,早期的書店經營者常常陷入自大的迷思,即便事業已經落寞了,卻仍然秉持著老大的心態,完全不懂得謙遜,以致於無法貼近市場的需求與變化。
據蔡卓所知,誠品的顧客資料超過20萬筆,金石堂的顧客資料應該也在40萬筆之譜,但是他們從來不會呼喚顧客,他們珍惜顧客的方式是把顧客的資料放在資料庫裡。但是,VIP不應該只存在於資料庫,而應該是握在手中的。在蔡卓認為的新型態書店中,每一位服務人員必須要分配200名顧客資料,透過自備的筆記型電腦以及簡單的客戶分析軟體,了解顧客的閱讀偏好、消費習性,以一對一的行銷方式妥善經營這些顧客,就像百貨公司的化妝品專櫃小姐一樣,要能發掘並掌握住重要的顧客,在適當時點與顧客產生連結,並且使顧客對於書店所提供的服務產生依賴。蔡卓熱切地描述著將英國所謂的Life Style移植到他的書店的想法:在書店當中擺設了許多椅子和沙發以及一些小茶几,顧客可以到合作的咖啡店去買一杯咖啡,用紙杯裝著帶到書店當中,一邊喝著咖啡、一邊隨意地讀著書、聽著輕柔的音樂。
在新型態的書店當中,書店不應該設置櫃檯,而以較低的書桌取代,因為櫃檯所造成的隔閡以及高高在上的感覺會拉遠與顧客的距離,服務人員可以在書桌上的收銀台以及筆記型電腦,提供顧客同樣完備但更親切的服務。此外,蔡卓非常反對所謂的教育顧客,例如讓顧客學會排隊買書、讓顧客學習書店的陳列方式等等,他認為書店應該多以顧客的立場預先思考所提供的服務才對,教育顧客這檔事基本上只代表了書店無能解決問題。蔡卓強力推薦多年前遠流出版的《服務的呼喚》,雖然已經絕版了,但是建議有心從事服務業的人有機會可以看一下。
-------------------------------
書店革命?書店經營面面觀(二)
書店的組織應做合理的調整
許多書店經營者常遇到的人事問題是:即便應徵了有程度、有熱情的員工進來,繁重的搬書工作也會使他們的熱情迅速消退,過不了多久就會被老員工給同化了;而且,因為薪資水準偏低,就算有很好的人才也難以留住。雖然當問題出現時,只要能夠釐清問題、對症下藥,通常就能迎刃而解;不過多數書店經營者顯然無法跳脫刻板的經營模式。
傳統的書店組織,將書店服務人員與圖書搬運的人員結合,非常浪費人才,而且員工搬完書之後一身髒污,當顧客有問題詢問時,常會搞不清楚他們的對話窗口究竟是服務人員還是搬運工。因此,在新型態的書店中,應該將這二種員工作區隔,所有應徵進來的正式員工應該是愛書者以及書的推介者,他們的工作是了解書以及顧客,以乾淨整齊的衣著在書店中提供有用的書籍資訊及服務,對於個性自閉、不愛說話的人,書店不會是適合發展的行業;至於搬書的工作則另外聘請身強體壯的男性工讀生,在早上八、九點時到店裡搬書,工作完畢就離開賣場。
在新型態的書店中,員工的薪水應該要符合一般的水準,這代表了對員工的一種尊重,蔡卓認為大學生以2.6萬元起薪較為合理,而且一旦營業達到一定規模之後,也要相對提升員工的薪水。「只有讓員工賺錢,公司才能賺錢!」蔡卓以大塊出版的《Net & Ten》書中的概念表示。在書店的組織當中,店長是關鍵人物,因為不僅要能帶動氣氛,而且要有書感,誠品敦南店長羅玫玲是蔡卓所認識的最佳典範;不過對於顧客來說,店長或經理的身分與一般服務人員是沒有差異的,同樣都是書店與顧客的溝通媒介。針對書店的人事問題,蔡卓認為台灣目前書店經營最重要的前提是留住人才,方法不外授權、獎勵,還有不要把員工當作工人使喚。
正確的投資以及財務管理
十年前盛行的一句話:「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辦雜誌」現在多半可以改叫他去開書店。開書店不會賺錢是許多書店經營者的普遍認知,但那是因為在不適當的時機、不適當的地點進行不適當的投資的緣故。此外,許多連鎖書店為了獲得大批採購的折扣、提升供書效率而自己投資經營物流,但是供書效率或許略快,所得到的折扣卻往往不超過五千萬,比起開設物流大概需要5-6億元的成本投入,何只事倍功半!如果書店的經營成本過高,應該要找出版社議價以降低進貨成本才對,蔡卓反對書店自己作物流,並且認為既然金石堂、誠品、大智通等物流在北中南都必須設立倉庫與運輸系統,不如將這些物流整合,才有機會獲得較佳的利潤。
開一家書店要花錢的部分主要分為:人事、硬體、商品三大部分,600萬是初期投資的合理金額設定,其中硬體設備大約需要250萬,書籍約150萬。一開始經營就得把票期以及付款條件訂出來,可以利用Excel製作財務報表,並且必須要注意現金流量表,精準計算收款以及付款的時間點、金額,不能經常趕三點半或者向員工借錢,維持良好的信用以及減少財務壓力非常重要。
硬體採購結合時尚感
早期台灣的書店裝潢仿自日本,多以灰色系為主,接著,誠品書店的咖啡色系大舉流行,許多業者特別營造與誠品相近的裝潢顏色與氣氛,使得書店間缺乏特色與區隔,消費者彷彿從一家誠品書店逛到另一家誠品書店,無論他們的招牌掛的是不是「誠品」。純粹為了想變而變,蔡卓已經對於咖啡色感到厭煩,他認為開書店要具有實驗性,並且必須要與時尚結合,而顏色是突顯時尚的要素之一。從國外的時尚雜誌來看,現在最IN的顏色首推白色,未來則會是多元色彩,蔡卓建議業者在設計書店硬體時,可以選定四到五種顏色,交由設計師結合時尚感進行設計。
書種採購應維持一定的特殊性
開始經營一家書店並不需要一次購入太多存書,從可以負擔的成本換算書籍單價,維持在2萬冊以下就足夠了,但重點在於所採購的書種要具有特色、有規劃性。台灣同質性的書店太多,致使書店業的經營型態與樣貌十分貧乏,而且在書種的採購上很容易被成功書店所主導,當一家書店在平台上陳列的書籍與其他書店的相似度超過60%,便缺乏自己的特色。蔡卓建議一般書店經營者必須維持至少40%具有特殊性的書種,以展現書店的特色風格,剩下60%的書種則不可免俗地必須具有市場性與集體閱讀的需求,用來賺取得以維持書店營運的收益。
對於有意開設直營書店的出版社,蔡卓也以城邦書店的經驗提供想法:城邦集團經營書店的本意是為了作為集團內出版社的圖書專賣店,讓出版社有機會直接面對讀者,經由互動的過程可以促進讀者與出版社的互相了解,將可以有助於出版社的出版規劃。不過,以城邦集團所出版的圖書數量是可以達到開設專門書店的規模,但是如果以獲利為出發點的話,那麼出版社開書店就不一定只能賣自己的書,例如統一集團開設的7-11便不是只有賣統一的商品、光泉開設的萊爾富也不只是賣光泉的商品是一樣的道理。
規劃具有特色的行銷活動
店頭海報是許多書店的重要促銷管道,而將店頭海報發揚光大的書店則非金石堂莫屬,金石堂店頭海報的語彙及設計較為淺白直接,而誠品則改變了海報的風格,以較為隱晦的文字行銷,但是去過Page One的人可能會發現書店中看不到很多的海報,而是以書的封面設計作為呈現重點,讓書說話。針對不同客層、不同型態的書店可以選擇不同的行銷方式,但重點是不要盲目地複製其他書店所做的事情。例如許多書店會找出版社辦書展,但這些書展往往只是以利用同樣的書籍素材、以同樣的主題訴求、在不同的書店當中輪流舉辦罷了,如果不能使用新的語彙、與新的對象合作,那麼書店的活動也可能會是造成同質性書店氾濫的幫兇。
面對出版社提供線上購書服務、大型連鎖書店的價格優勢以及網路書店的低價競爭,小型獨立書店該如何回應?對於現場業者所提出的問題,蔡卓建議小書店的經營者必須忘記折扣戰,因為就價格層面來說,小型獨立書店很難與大型連鎖書店競爭,更別提出版社了,唯一的生存之道在於塑造書店獨具的特色、加強服務並且與顧客產生連結;至於網路書店對於實體書店的威脅,蔡卓則認為不需要特別在意,因為大部分人仍然習慣上實體書店購書。
商品陳列─壁櫃陳列、平檯陳列、特定專櫃陳列
誠品書店的成功,使得書種陳列方式也成為其他書店業者的模仿典範,但蔡卓對於像誠品及金石堂這般將書擺滿了整個書店的陳列方式頗不以為然,認為這樣看起來簡直跟屈臣氏沒有兩樣。書店的商品陳列是一門大學問,蔡卓曾經找了幾個研究生,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將現有的圖書分類打破,重新進行學院式的分類,並且以心理層面為基礎,結合顧客所關心的時事議題,以生動的、現代化的語彙作為各個書櫃分類的名稱,例如:陳列經濟相關書籍的書櫃會取名為「新經濟」,與生機飲食有關的書櫃則會取名為「積極的食物」或者「能量食物」,並且將每一種類別當中最重要的幾本書特別陳列出來。
在這場講座當中,蔡卓對於他理想中的新型態書店多有著墨,當有業者質疑蔡卓這個脫離現實的理想似乎失敗的可能性很高時,蔡卓秉著一貫的熱切表示:「雖然剛開始一定會很辛苦,但這是個有未來性的書店。」至於這個書店能不能成功?他也只能聽天由命了。無論蔡卓的新型態書店是否過於理想化,但的確非常具有創新性與啟發性,對於現任的以及未來的書店經營業者來說,或許不見得需要全盤接收,然而其參考價值是無庸置疑的。


 

File:PageOne Vivo City 201012.jpgFile:TimeSquarePageOne 20070824.jpg

葉壹堂(英語:Page One The Designer's Book Shop)是一家在新加坡成立的大型連鎖書店,主力銷售英文出版品。近年亦至致力開拓中文書籍市場。創辦人為新加坡華裔陳家強(Mark Tan),亦是葉壹堂總裁。葉壹堂目前在中國大陸設有7間分店,而在新加坡、臺灣與香港的分店均已先後結業。
1983年,原為附屬於日本紀伊國屋書店(Kinokuniya)的設計、藝術雜誌類代理部門,其後引進不同種類的書籍雜誌成為獨立書店,並延伸成立葉壹堂出版事業部。
在亞太地區的華文閱讀市場,包括香港及中國大陸大城市地區分別設有6個據點,依照規模大小而區分為主題書店(其它)與綜合書店,主張融合新加坡雙語特色,將觸角延伸至中文、英文地區。目前為亞洲地區外語書目最豐富之雙語書店。
1994年12月,在銅鑼灣柏寧酒店Loft生活雜貨連鎖店內設PAGEONE專櫃。
1995年12月,Loft結業後,在柏寧酒店StyleHouse商場開設佔地3,500呎書店,主力銷售英文出版品,當中以室內設計、建築及藝術書為主。
1997年2月,葉壹堂以PAGEONE TWINS名義在銅鑼灣時代廣場B1層開設佔地7,600呎書店。書店分為生活品味及專為成人書區兩部分。其中成人書區設財經投資、管理、旅遊、電腦以至同志文化書籍。
2004年2月,葉壹堂當時以720坪在台北101購物中心開設全台最大書店,不過於2015年7月底結業,正式結束臺灣的業務。
2016年1月,香港地區的書店停售內地敏感的政治書籍,引起爭議。[1]
2016年8月有報道指,葉壹堂已陷入財困,拖欠多間出版商及發行商貨款超過百萬元。到8月12日發表聲明,指「與投資者的洽談已進入成熟階段,相信新資金能為書店帶來新機遇 。」惟其後再無消息。但到了同年11月17日,葉壹堂香港分店停業,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杜艾迪(Edward Middleton)及侯柏特(Patrick Cowley)於前一天(11月16日)獲委任為經營葉壹堂香港分店的葉壹堂藝術書(香港)有限公司(Page One The Designer's Book Shop(HK)Limited)之共同及各別接管人。[2][3][4]
2016年12月21日,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正式裁走最後6名前葉壹堂員工。
政治爭議
主條目: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
在香港銅鑼灣書店員工與股東、母公司巨流傳媒有限公司業務經理5人相繼失蹤之後,葉壹堂停售內地敏感的政治書籍。[5]
設計
由創辦人陳家強(Mark Tan)主持,胞弟建築師陳家毅(Kay Ngee Tan)[6]則參與書店整體空間與平面媒體形象之塑造,其中引介東南亞地區的藝術設計作品,於各個據點另附設精品區小型餐飲區域展示與販售,例如台北葉壹堂的「天開圖藝坊」,從器皿到擺飾,均為越南、緬甸、泰國等地的藝術家作品,針對書店空間量身定造、獨一無二的,亦可供讀者選購。此外可見大量進口自東南亞的布製品懸掛在店中,並隨四季轉換色彩,堪稱亞洲巨型書店的濫觴。


 

新加坡書店Page One在台北101試賣
據中央社二月報導,又有一家國外書店來台;新加坡書店Page One日前在台北101試賣,十五日正式開幕。這家位於台北101購物中心四樓,佔地七百二十坪的綜合型書店,以佔地最大,且在華文地區擁有最豐富英文書籍的書店自居。
Page One才試賣,就吸引許多愛書人前往。書店公共事務協理劉春豪表示,新書店除了有三十五萬冊豐富中英文書,且在空間上以中國山水為基調,融合二十一世紀的現代設計,並在其中附設亞洲風咖啡館,展覽販售人文氣息濃厚的家具與手工藝品。
劉春豪並說,Page One在台灣並不急於開設更多連鎖分店,希望先打響總店的品牌。以往Page One以經營藝術設計類出版品受到讀者肯定,未來更希望在台灣建立國際書店形象,以英文書籍、雜誌舖貨齊全,空運來台補貨與交貨速度迅速等優勢,與其他實體書店或亞馬遜等網路書店競爭。

「全台最大書店」 Page One7月吹熄燈號
2015/06/14 19:25
記者 張允曦 / 攝影 張智鈞 報導
進軍台灣超過10年的新加坡書店「Page One 」在台北101的首間店,即將在7月吹熄燈號,剛開幕時720坪面積,號稱是最大書店,豐富的外文書籍更帶起一波風潮,讓不少本土書店業者跟進,但2012年開始門面縮減,站在4樓幾乎很難找到書店在哪裡,店員就透露,不少人抱怨找不到,買氣也受影響。
對折、對折,貨架上跟書上一張張減價貼紙,其它沒特別標註的,不管是書還是文具也通通折扣出清,許多貨架已經空蕩蕩,角落甚至拉起紅龍圍出儲藏區,除了空書架,還有一個個紙箱,101商場4樓的書店Page One即將吹熄燈號。
店員vs.消費者vs.記者:「為什麼會打折?要結束了,真的喔,好可惜喔,101有你們書店才比較有文化,所以以後台灣都沒有了嗎?沒有了,外面開了以後生意就不好嗎?也算,因為我們沒有一個比較好的門口,好多人都找不到。」
現在的Page One要從英法兩大精品中間小門走進去,才能看到書店大門,完全不見當年開幕時的風光,2004年2月在台灣開幕的Page One,面積有720坪,號稱是最大書店,相當轟動,但2012年大門口讓給國際精品,坪數只剩一半不到,更預計在7月歇業,對很多民眾來說Page One好像是隱藏版店中店。
記者vs.民眾:「不知道有這個書店?沒有到3樓以上的樓層去,有些外文書籍在那邊比較容易找得到,會覺得很可惜嗎?是呀,滿可惜的。」
不少粉絲很惋惜,因為Page One以外文書當號召,帶起一波風潮,還吸引誠品和博客來跟進。不過只有實體店面,或許因此競爭力不足,全盛時期Page One在台灣有2家店,二店僅開幕1年就關閉,現在首間店也撤出,等於完全離開台灣市場,把重心放在大陸跟香港,101則透露,接下來還是會尋覓書店業者進駐。


 

最後兩家分店停業,知名連鎖書店PageOne全線退出香港
2016-11-19 由 澎湃新聞官方 發表于 文化
日前,以英文書和設計類圖書著稱的知名連鎖書店Page One(亦即被稱為葉壹堂)在香港的最後兩家零售書店停業,這也意味著Page One零售業務全線退出香港。
據報導,11月17日,Page One在香港的又一城分店和海港城分店均未開門營業,並在門外貼有「是日盤點」的標識,並附上了中英文版的《接管人委任通告》。
圖片來自新加坡8頻道新聞。
11月18日,Page One在其公司主頁上也貼出了《接管人委任通告》,從中可以獲悉Page One目前已被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接管。
ADVERTISEMENT
Page One主頁貼出的通告。
Page One此次停業被接管或與拖欠出版商和供應商款項有關。據大公網報導,上月在香港,某工程公司為追討91萬港元工程欠款,向法院起訴Page One;而上周膳魔師亦向Page One追討逾44萬港元欠款,指後者今年2月至8月未支付寄賣銷售所得。
而據《蘋果日報》報導,目前已有10家公司向法院起訴Page One,其中包括出版商、旅行用品公司、玩具公司、文具精品公司、貨運公司、印刷公司和裝修工程公司等。
據悉,Page One曾於今年8月在其主頁發出通告,聲明在尋求引入新資金,以鞏固資本結構,也正與投資者洽談並進入成熟階段,但之後未有下文。
這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大型連鎖書店,成立於1983年。在中國大陸,Page One先後進駐北京、杭州、成都,在北京就有三家分店,均位於朝陽區。
ADVERTISEMENT
Page One北京三里屯店。
Page One成都店。
Page One於1997年就進入香港市場,到目前為止已經持續經營將近20年。Page One在香港的全盛時期共有10家分店,而從2015年開始,陸續關閉了時代廣場分店和6家機場分店。
停業的Page One,圖片來自《大公報》。
Page One書店在香港以銷售英文書刊、世界各地雜誌以及藝術、工具書等為主,較高端的定位在書店營業初始吸引了不少中產和專業人士光顧。
ADVERTISEMENT
而據大公網採訪的專業人士評論,此次Page One全線退出香港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租金人工成本過高,Page One書店都開在高檔商場,租金已占收入三成,再加上人工成本,使得店面的運營很難維持下去;二是香港閱讀風氣較差,尤其是年輕人不愛閱讀;三是網際網路使得瀏覽免費資料很容易。
不過,香港天地圖書業務發展經理陳志全倒是認為,網購未必會對實體書店造成影響,正如他對大公報所述:「網購運費貴,除非是香港較少發行的工具書,否則一般流行書,到書店購買很容易,其實網購難以影響銷量。」
2012年Page One在新加坡總部的書店關張,2015年號稱台灣地區最大書店的台北101 大廈分店停業後,再加上在香港地區的全線退出,還有Page One主頁泰國分店信息的消失,目前Page One書店只剩在中國大陸的5家店面,其中北京有3家,杭州1家,成都1家。
相關文章
香港一連鎖健身集團全線停業 超10萬市民受影響
2016-07-13
人民網香港7月12日電 12日凌晨,香港一連鎖健身中心集團J.V. Fitness突然宣布旗下包括California Fitness(加州健身)等在內的12間健身中心全線停業。據估計,全港將有超過10萬多市民受到影響,涉及損失金額達上億港元。
英美圖書連鎖店如何應對變局
2016-09-20
8月中旬,美國巴諾傳出剛上任不到一年的CEO下課的消息,在難看的虧損成績單面前,創始人萊恩·里吉奧不得不重挑大樑;英國業界在歡呼紙質書市場一掃7年頹勢的同時,也對瓦特斯通近年來為圖書零售業帶來的新氣象而驚訝,在多年虧損甚至徘徊於破產邊緣的危急時刻,當特力挽狂瀾實現盈利。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e9zmper.html

 


新加坡商葉壹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HTTP://WWW.PAGEONEGROUP.COM/
企業簡介
成立於1983年,擁有超過20年綜合圖書零售與出版 經驗的「Page One」國際書店,由新加坡一小間藝術設計專門書店做起,除了門市經營,同時身兼歐美藝術及設計類書種的代理商角色,將書籍銷售到亞洲各地書店,經營版圖擴及馬來西亞、泰國、澳洲、香 港、日本等十幾個據點。2004年2月「Page One」進軍台灣,在台北信義計畫區「Taipei 101 MALL」設立旗艦店,豐富的英文書籍、雜誌,讓台灣讀者眞正與世界同步閱讀。
議題摘要
Page One國際書店在台灣的品牌定位與品牌形象為何?與其之SWOT的分析?
在結合國際書店企業文化與精神的前提下,如何將客層落實在地化?並且深耕台灣英文閱讀的人口?
條件限制
請以三年為企劃案規劃的時間,並分為三階段時期進程,同時提出各階段進程所需的年度預算。請按照您所訂定的業績收入,估算一定之百分比例作為該年度執行預算。
Page One國際書店目前近數年期間尚無任何在台灣增設分店,或於中南部另闢營業單位的計劃。請就台北旗艦店為企劃案發想的主要對象,並以現狀經營為考量基礎。
目前書店已有發行的折扣卡卡友及每季季刊所號召的讀者名單,可嘗試將此兩種召募讀友管道納入既存條件考慮。
書店鼓勵與其他出版社或通路作策略聯盟,以活絡行銷資源的效益。同時開放與其他異業廠商合作的積極機會,除了希望達成互惠效益,亦可擴大書店經營的觸角及多元性。請在規劃執行方案的同時,審慎評估書店所需投入之人力物料上的成本及產出效益。
明確的量化目標。
可行且有效率的達成執行方案(按階段性進程完成循序的規劃)。
ATCC | 新加坡商葉壹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https://goo.gl/qbrqGs


 

2017-07-21_081503.jpg

出版業寒冬/圖書館公共借閱權制度/超商可借書台灣公共圖書館一年借閱書籍將近七千萬次,大台北地區即超過兩千萬次,無限擴大的借閱機制,成為殘害出版產業鏈的推手/更便利的借閱書服務,卻引發出版界怒火,圖書館和出版業、創作的作家應是夥伴關係,但市圖此舉是犧牲夥伴利益,圖利物流業者和超商。這樣的便利性,造成書借出愈多,買書的人愈少,「讓我們反感的是這樣的剝奪感,讓出版業和作家更弱勢,從101年的352億元大幅降到103年的243億元,兩年之內減少超過百億元,伴隨而來的是整體印書量大幅下滑,創作者的版稅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應生活/台北市政府日前公佈和統一、全家和萊爾富三大超商合作,民眾只要持有台北市圖書館借書證,上網登錄借書後可以透過物流送到超商,館內藏書718萬冊供大眾選擇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plA8aK


出版業衰落 文化部6招救市-----------
2016年12月25日 04:10 邱莉玲/台北報導

台灣出版業產值直直落,業界估計今(2016)年恐只有2012年352億元的一半水準,短短4年消失超過百億!文化部因此已擬訂6大計畫搶救出版業,從推動圖書統一定價制,帶動閱讀風氣、圖書消費著手,並規劃作家造星計畫、跨界媒合、設置漫畫基地等。
出版界也努力自救,明(2017)年2月登場的台北國際書展,參展廠商、攤位數大增1成創5年新高,並延長開展時間拉攏上班族,以閱讀城市的概念將閱讀活動擴及雙北與文化部轄下機關;雖然6天展期銷售可能只佔出版社全年產值3%~5%,卻顯示業界尋求明年會更好的決心。
據統計,台灣連2年新書銷量、書店數銳減,加上今年少了買一籃子書的陸客,業界形容,出版慘業從沒像今年這樣壞過!其中,新書出版約3.4萬種,下探16年新低,書銷量大減2、3成;以往不少陸客來台是一籃子10幾、20本書買,尤其偏好民國史、文化類書,如今陸客大減,相關出版也受影響。
文化部統計也顯示,書店從2013年2,314家減至2015年2,202家,關掉逾百家;創作者出書平均版稅年收入不到10萬元出版業5年以上編輯平均薪資不到4萬元,人才流失拉警報。
對此,出版業呼籲政府推動圖書統一定價制、免徵營業稅、購買圖書抵稅等救市措施,以2015年出版產值190億元計算減免約9億元稅收就能救一個產業,為什麼不做?
時報出版董事長趙政岷指出,消費型態改變是造成書市回不來的關鍵,手機影響尤其大,台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高,許多人沉迷社群,都減少看書的時間和人口,最明顯的就是以前上廁所帶書,現在帶手機,以前家裡有書架、酒架,現在只要大小螢幕。政府若要振興出版業,長期是要推廣閱讀,短期以免徵營業稅對產業上下游都有幫助也最快。
遠流董事長王榮文表示,出版業沒有悲觀的條件,值紙本書銷量下跌、數位閱讀還收不到錢之際,需持續尋找破壞式創新,就像音樂產業轉向數位授權、Live演場會獲利。他認為讀者仍有知識需求,出版業需緊貼消費脈動、追求加值成長,找到一流小說家或創作者,改編文本為影視、遊戲等文創商品,一源多用是出版產業化做大做強的契機。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認為,從廣義出版來看,現在比以前更廣更大,紙本書難題全球皆有,正是讓出版業重新設定內容與讀者的時刻,從消費者行為與需求延伸並創造虛實體驗,像是Amazon從網路書店變成全方位的零售平台大型實體書店業也在重設並將權力下放,讓各地書店滿足社區需要,不只賣書也增加文化活動、托嬰等功能,這是全新戰場但也有很多可能性。
---------------------------------------
出版業是文化產業的核心之一,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東西取代書籍的作用。人們花在網際網路、社交媒體和電子書等的時間超過原本看書的時間。
過去數年以來,台灣讀者的紙本閱讀數量越來越少,出版業的產值急劇下降。與此同時,台灣的暢銷書又以翻譯書為主、出版社和書店依賴折扣生存,反過來低廉的利潤很難讓台灣市場培養出更優秀的內容。
這是一個不健康的市場,崩壞的產業。
出版業在面臨科技和市場變動的雙重挑戰,有不同的解決方案。
圖書統一定價制來針對書籍價的格折扣做出某種限制
更多的政府補助與獎項
編輯融入社群了解讀者需求
把書做得更精緻
這些做法有用嗎?能將出版產業帶往什麼方向?台灣又需要什麼樣的出版產業來建立更強大的文化實力。請看這集政問,郝明義語出版產業。
出版業衰退不是網路的錯!這已經是美食旅遊減肥書才會暢銷的「無腦感動至上」年代 | BuzzOrange - https://goo.gl/EJec2U
------------------------
7 年前,我在台灣做圖文書,一本書的製作費用大約是 5-10 萬元。我為了給繪製封面的作者爭取多加 1000 元的稿費,幾乎和老闆吵了起來,最後還是沒要到。
而我在動畫公司上班時,一個垃圾桶要幾千塊,一張小茶几要好幾萬。一個動畫要做提案,四頁文案的翻譯費用就破萬。而,動畫公司和出版公司是同一個老闆。
是的!實體出版就是這麼不值錢。
我記得,每次走到誠品書店,看到架上的暢銷書,前幾名總是女明星談減肥,美食旅遊,和國外暢銷書……. 是的!那時候,勵志書和工具書也不太行了
事實上,有段時間我甚至要花點心思,才能從名人網紅堆積的書海當中,找到一兩本由作家寫的書。
於是,我想做點新嘗試。我打算講幾個很莫名其妙的怪人的故事,我想要讓心境描述用文字,動作描述用漫畫。這個東西只有我能做,只有我是少數同時理解小說和漫畫的人。然後,我大約做了一半,發行商問我:「那你想把書放在哪個分類架上?小說還是漫畫?」然後,當然也就沒發行。
某次,我那一向很放任我的主編(主要是因為我帥),把我叫到辦公室,說,他要和詹仁雄合作,要搞一個電視劇,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然後說,讓我寫本小說出來。
我想著:嗯,所以….. 你要我給詹仁雄當編劇,然後作為交換,我們可以出本小說做周邊商品,沾沾電視劇的光?
我跟朋友一起喝酒,我說:
美國或日本這種內容大國,都很重視出版,因為出版是內容的土壤。相較於電影,遊戲,電視劇這些,出版的成本更低,理論上,可以更冒險,可以有更多可能性。可是,我們台灣的出版最保守,反而他媽的電影最實驗。
我說:去他的台灣出版業!
然後,七年過去了,新聞報導說出版急凍。朋友們議論紛紛,基本都在說,是網路的錯。
網路就是網路,網路沒有錯。
自從網路閱讀出現以後,閱讀的價值和定義就改變了。這個改變,同時發生在網路和實體出版中。如果,因為網路,實體出版倒了,那也只是證明,在過去的十年中,出版太過朝網路閱讀的向性偏斜,而鬆散了自己本來的結構。
我們就是身處在這樣的時代,從各個呼嘯來去的片段擷取零星的碎片,在隨機意識中攪成一鍋濃稠又不均勻的粥,亦或是噴,誰在乎?
思考?好啊,沒問題!但是,先等一下!我要先給剛才那正妹發的宵夜文按讚。
在這個時代,感動氾濫,認知有限,而且沒人在乎。
說真的,反過來想,如果網路把那些只會炒話題的,只會搞娛樂化的,只會做類型的,只會跨業合作的,只會比腦殘的閱讀習慣都吸收過來,說不定,反而能還給實體出版一個原本該有的樣貌。
就像電視出現了,劇場也沒消失,反而因為不用被商業綁架,變得更純粹。然後再輸出,回頭影響流行文化
到了今日,或許,大破壞才是拯救之道。
完畢!
---------------------------
沐風文化 總編輯郭顯煒:台灣出版業流程一次解析!
Want create site? Find Free WordPress Themes and plugins.
文字的力量之巨大,不是三言兩語所能形容的。因為文字,費茲傑羅的華麗派對宛如昨日之事;因為文字,普魯斯特的瑪德蓮在唇邊依然溫熱;因為文字,我們與蕭紅一同見證了屬於她的黃金時代。而傳遞文字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出版。這一次,我們邀請到了 沐風文化 創辦人兼總編輯:郭顯禕先生,以編輯的角度為我們一探出版業的美麗與哀愁。先後在圓神集團和麥田出版分別擔任過 編輯 和主編的他,經手策劃的書籍種類非常多元:從哲普類型的<哲學家的咖啡館>、宗教類的<穆罕默德的傳記>到甫出版的旅遊類心情隨筆<為什麼去遠方>應有盡有,「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出版社,一個可以真正由自己下決定的出版社,我才能證明自己的理念,能不能夠實現,到底哪一個環節是不被市場接受的。而在證明自己之前,我想要出去闖盪,先學習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商人,我才能成為一位更好的出版人。」2012年4月,抱著滿腔熱血與理想,在暫離出版業轉當壽險顧問經理後,他獨資成立了 沐風文化 出版社。
正是你自己想讀的書,決定了你無從選擇時的人生。-王爾德
“It is what you read when you don’t have to that determines what you will be when you can’t help it.”
DSC05079
甚麼叫出版?
印成圖書報刊,以供出售或散布,謂之出版。若由廣義與狹義定義出版品,以狹義的出版定義而言,其實報紙、書都是出版品,不過廣義來說,CD、DVD等影音產品也都是出版品的種類之一。簡單來說,能讓資訊公開,就是出版品。
出版流程:收稿、編輯、印製、發行、(退書)
出版流程一收稿
稿件來源
作者自行投稿
出版社邀稿
買外文版權
對許多作家而言,成名前被出版社退稿的屢見不鮮,現今知名的網路媒體創辦人Arianna Huffington回憶起她人生的低潮期,就是她的第二本書被三十七家出版社打了回票。除了被動接收,許多出版社在執行書目企劃時也會主動邀稿,不過現今華文創作的利潤遠比不上直接購買外文版權翻譯後上架的暢銷外文書。目前,在台灣書店流通的書籍裡,有一半以上的書為翻譯書。
出版流程二 編輯
書之於 編輯,如電影之於製片。作者把稿件完成後,編輯 便會開始審稿、校稿等文字的潤飾,並為文稿找到符合的圖片,有時也會視稿件屬性尋找合作的插畫家。當然,這一切都只是剛開始而已,離正式成書還有一段漫漫之路。
版面編排是門學問
在出版編輯的術語裡,上下叫做「天地」,左右叫做「裡外」,而字體大小與行距都是編輯需要注意的細節。怎樣讓版面讀起來舒服?郭顯禕告訴我們,沒有最好的答案,只有透過對細節的嚴格要求,才有最適合的結果。(推薦課程:提升職場競爭力的筆記術_Evernote的資料整理與專案管理實作班)
決定書名
有句諺語是這麼說形容的:「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意思是書不可只看封面,更遑論評斷人只看外表了。書名是書的靈魂之窗,一個讓人容易記住的書名,可以為這本書爭取更多的曝光機會,如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獨>、或是近期艾利在書店發表的<在最好的時候,遇見你>,把書翻開前,吸引人的書名,總會吸引更多人的好奇心。因此,一本書的書名,常常是一整個出版社的人力全部一起腦力激盪一番,一起思考一本書的書名。
定義讀者群、設計封面
書名確定之後,一本書也算完成一半了,再來則是藉由稿件的內容來定義讀者群,並由此唯一具設計封面。封面不一定要很美麗,但與眾不同是一本書顯眼與否的關鍵:一百本書裡面如果你的特別醜那也算是一種成功。
裝幀方式
開本多大? 選用怎樣的紙材 ?市面上的紙種多達一千種紙類,為一本書尋找最適合他的身體就是編輯的一大考驗。
印製/製版/叫紙/印刷/裝訂/發行
行銷策略
新書發表會、甚至是見面會、座談會,一本書成功發行後,出版社便會使盡全力開始為書製定行銷策略。
最艱難的考驗,是通路。
不像大出版社有規模經濟的資源可以運用,小出版社常常要花很大的心力跟通路爭取機會,書籍陳列的鋪位、擺放的高度都會嚴重影響一本書的銷售量。
出書簡單,賣書難
以現在的台灣出版業而言,郭顯禕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現在的台灣已經沒有長銷書了。」以他的個人經驗來看,若一本書無法暢銷,前一兩個月沒有賣出去,基本上之後的銷量只有下跌不會回升。賣不出去的書,書店會先退還給經銷商,經銷商再退給出版社,回到出版社的書,對於出版社的倉儲空間而言是空間上的壓力,只有銷毀的命運,並認列損失。(延伸閱讀:汪達數位出版總經理董福興:電子書走向國際!W3C專家撰寫中文排版需求)
台灣出版業面臨的四大問題
問題一:市場太小
現在的娛樂選擇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活除了閱讀,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閱讀相較之下變得可有可無,大家不再那麼喜歡閒暇之時窩書店看書,相較之下,書的銷量也不能同日而語。
而去大陸販賣版權,或是直接進入大陸的出版市場或許是可以解決市場太小的分餅問題,但由於出版與言論自由的相輔相成,出版是被管制事業,由中央宣傳部統一控管,問題較台灣市場複雜,有時明明書都印好了,卻不讓出版人發行。
問題二:競爭太大
一如新聞媒體業,小小的台灣,卻有幾千家出版社競爭一個市場,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出版業成了一塊非常競爭的產業。
問題三:人才太少
郭顯禕認為,由於台灣的創作現況,光靠版稅收入無法讓作家維持生計,因此許多作者必須身兼多職,無法像國外的作者能夠專心寫作,造成文筆優秀的人才不願成為全職作者。
問題四:價格太低
文稿,到成書,中間花費的心血之大,相較於書的價錢:郭顯禕表示:書真的太便宜了,為了增加需求而壓低價的代價,便是利潤太薄,讓出版業成為了許多人才裹足不前的窮忙行業。
說了這麼多,那為何還是選擇繼續做出版?
「因為人生不能重來我不想讓自己有所遺憾。」
成立到現在已屆兩年,沐風文化的出版類型也有了不一樣的改變:雖然都以非小說類為出版方向,但郭顯禕提到,在未來,不只是商管與職場方面的勵志書籍,他們會更注重人文、教育、生活、旅遊等書籍。今年一月初剛上市的<為什麼去遠方:啟程,到別人的生命裡尋找答案>便是一位女孩透過人助旅行擁抱世界的故事。有大出版社的編輯眼界,保險業務的生命歷練,路走得崎嶇,但風景是美的,而他的初衷也始終沒變:讓讀者能夠「享受閱讀,如沐春風。」
------------------------------
出版業是步入黃昏還是走向黎明
2015/05/27
作者:
老貓
關鍵字: 出版業 數位化 老貓
photo credit: flickr@ginnerobot CC BY-SA 2.0
我一連寫了好幾篇台灣出版產業大崩壞的文章,比起產業上一次的高峰期,產值足足滑落了38.25%,而且看起來今年的數字可能還會更難看。
於是有朋友開始提醒我,你把出版業講得這麼慘,那這個產業還會有人敢來嗎?
產業很慘是現實,即使不講,產值遲早會反應就業規模,所以早講還有提醒作用,晚講只會讓人更失望傷心。
但如同我在拯救出版產業釜底抽薪的辦法所言:
紙書這個材質,是用一個看起來非常單純的形式,卻提供了非常複雜的解決方案(從娛樂、激勵、教育、洗腦、休閒、滿足好奇到生字查詢),當我們用讀者需求重新思考,才會發現整個數位世界早已占據了滿滿的競爭對手。同樣的那裡也滿滿都是機會。
從某個角度看,出版產業是個黃昏產業,但如果改用新的角度思考,出版產業恐怕會變成完全不同的風貌。
不只產值大不相同,甚至連高科技成分都會跑出來,不再是我們現在所認定的年華老大、垂垂老去的產業形象。
哪種新角度有這種神奇效果呢?答案是,請改用使用者需求的角度試試。
用紙材質我們會發現產值衰退,產業崩壞,一切都日落西山;但在這個時代,提供陌生名詞、術語的解釋服務的是哪家公司?提供生字查詢服務的是哪家公司?讓你動動滑鼠就能知道怎樣做宮保雞丁、麻婆豆腐的又是誰的服務?
傳統上做百科、做字典、做食譜的公司,如今的紙收入幾乎都已經消失殆盡了,現在最大的百科全書,是由維基媒體基金會營運的維基百科;最大的字典公司,如果按查詢次數算,可能是一家叫「Google」的高科技公司;最大的食譜資訊服務,現在我們找不到哪家公司最大了,所有的食譜資訊散入各種網站、社群論壇,以及部落格和臉書之上,看起來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但每一個小單位充分佔滿了所有利基市場。
你甚至還會發現知名的美食作家,從自己的部落格開始,一路增加食材資訊,開賣食器、醬料,做起線上電商,開發全功能的出版代編服務,出書變成整體網站事業中很小的一環(歡迎光臨葉怡蘭的網站體驗一下)。
串連這些一體化的需求
出書的意義只是印出紙本內容裝訂成冊嗎?出書難道不是為了解決讀者的某種資訊需求嗎?有了資訊難道只會停在知道,而不開始實做嗎?從美食資訊,到吸收,到真正吃到這些美食,這難道不是一體的需求嗎?
過去我們因為這個需求串完成的時間分隔很長,空間分隔很遠,因此認定是不同的產業。
但在紙時代要串連這些一體化需求的困難,在電時代卻變成順理成章的事情。
新行業因此創造出來,新生意因此浮現;出版從紙張看是萎縮了,但從需求的整體看,產值卻是空前擴張
這不是孤立的個案,看看唐立淇的網站,雨揚居士的網站,這些網站多元、深度經營的風貌都遠遠超過許多中小型出版社網站
地圖服務現在結合行車導航、實境街景、在地指南、社群評價,未來還會融入無人自動駕駛汽車、擴增實境的古哥眼鏡地理資訊圖層,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實驗室產品卻是已經在開發之中。
這距離地圖出版確實非常遙遠,但這些科技解決的難道不是過去我們仰賴紙地圖、紙旅遊指南的相同需求嗎?只不過科技解決得更完美一點而已
食譜網站現在串連到後端的生鮮食品宅配;旅遊部落客開始提供在地深度導遊服務;裝潢設計網站結合前端房屋仲介、後端設計師諮詢報價;寵物資訊網站結合認養、問答,以及食品、用品的購物商城;三C攝影網站含括新機種測試報導,攝影深度教學,各品牌粉絲團經營,加上外拍正妹大圖吸睛。
說實在的,產業已經走得又深又遠,紙方案在無數領域早已面臨強大的競爭,有些早已不支倒地,屍骨無存(像紙百科的市場)。
需求會自己找到出路,如果紙書無法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率的需求解決方案,就只能拱手讓出市場。這就是我們這些年來活生生經歷的現實。
產業需要跟上需求
這已經不是預測,而是對過去完成式的追認。而我們有許多人甚至堅持事情並未發生。
出版從紙的角度看是崩壞,從需求解決的角度看,產值正在擴大,效率正在提升,我們需要理解的事情是,需求不會等產業,需求會去找最好的解決方法。產業需要跟上需求。
近幾年我開始業餘研究甲骨文,越深入就越發現甲骨文的世界深如大海,簡直無邊無界,幾套經典級的工具書都盡量找二手、託人從大陸網購,努力收齊。
《甲骨文合集》一套十三卷,《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全套四巨冊,《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全套十三冊……所有這些全都敵不過中研院「小學堂」網站帶來的全新的研究便利。
這個網站是過去的學者無法想像的研究工具,如果它變成書,你幾乎無法想像它可以如何用書的型態存活,它的資料建立在紙本的基礎上,但它跨資料庫檢索的便利,沒有任何紙書趕得上。
數位化不只在生活資訊各種領域展現威力,也在學術領域展開了脫離紙的徵兆。
所有出版公司都會是科技公司
許多年前,報業面臨數位潮流大衝擊的時代,美國的數位先鋒提出精準的預言,認為未來不會有媒體公司還停留在舊媒體了。
所有媒體公司都必須要有科技表達的能力,所有媒體都會是高科技公司,自己就要能使用科技,改變自己的營業型態,以便滿足讀者永不間斷的需求變換。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換成出版產業遭遇這個命運了。
所有出版公司都必須要有科技表達的能力,所有出版業者都需要成為高科技公司,自己就要能使用科技,改變自己的營業型態,以便滿足讀者永不間斷的需求變換。
出版正在走向新的黎明,如果我們用新的眼光衡量的話。
----------------
出版或稱發表,是指將作品通過任何方式公之於眾的一種行為。在大多數國家,作品一經完成,不論是否出版,即享有著作權。作品獲得國際標準書號並經過一定資質的出版機構印刷成書籍稱為出版物;出版物內容以數碼形式呈現的稱之為電子出版物或叫做電子書。以出版為主的生產或者產業領域稱為出版業。擁有大量複製或同等規模的傳播力的公開發表都統稱之為出版。
---------------------------
台灣出版業行銷問題與現況
自轉星球文化 社長 黃俊隆
台灣出版業過去十年行銷演變概述
一個成熟的產業,需要一個完整分工專業精細的產業鏈,彼此環環相扣互相配合才有辦法興盛壯大。出版產業當然也不例外。任何國家出版業的興衰,必需有成熟的產業鏈:作者人才的培養、專業分工精細的出版社、完整的發行商系統到健康的書店環境生態。除此,就出版社而論,必需要有專業的人才及良好的分工體制:從編輯、企劃、發行到版權等等。台灣出版業長久以來常面臨到書為何熱賣與賣不動,乃至於不知如何賣一本書的問題。經常當遇到一本書大賣時,出版部認為編輯部選書選得好,同時編輯編得到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口行銷部也很難論證倒底是哪些行銷預算及策略是確切有用,幫助這本書大賣。但若狀況反過來變成是一本書賣不動時,行銷企劃部卻很容易變成其它部門推諉指責的箭靶。
本文所要探討的,主要是單就行銷這部份的角度,去探討現今的台灣出版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至於整體台灣出版業近年來所面臨的不景氣的根本問題,很難在此做出完整說明。因此,必需事先聲明強調,任何有效正確的行銷策略,都必需事先建構在有良好且符合、回應市場讀者需求的產品。否則再怎麼討論行銷策略,只會顯得有些投機,乃至行銷廣告不實。我們常在探討一個產品的經營時,將產品策略分為產品導向與行銷導向。產品導向,主要是先符合產品的優點特性,去生產包裝行銷上市成他適合在市場上生存的樣貌。而行銷導向則是反過來思考,先調查了解市場上需要怎樣的產品,怎麼的產品比較容易大賣,再回頭去看公司裡原本的生產線上,有哪些產品可以往這個方向企劃打造成消費者會買單的產品。筆者當時服務的唱片公司魔岩唱片便屬於典型的產品導向,不管是楊乃文、陳綺貞、伍佰或張震嶽,都是屬於先看創作者原創想創造出怎樣的作品,然後再從行銷的角度,恰如其份的將它包裝成適合與原先所設定的消費族群見面溝通的樣貌,同時,行銷宣傳策略,當然也依產品的特性為主。即便當時大眾主流媒體仍屬強勢的年代,伍佰、楊乃文仍然不跟隨所謂主流跑各種娛樂媒體搏取版面的宣傳方式,便是順應產品屬性去思考行銷策略最佳的例子。
當今社會,由於網路的便利加上生活週邊娛樂休閒活動的增加,使得原本每個人得可以用來好好閱讀的時間遭到排擠。當閱讀變成生活中不是那麼優先必要的選擇,消費者在考量每個月購買新書的預算選擇時,便會考量得更加務實審慎。因此,如同前述,若我們無法回到產品本身的產品力上,好好把產品做好,適度地回到產品導向的做法,再去講求後端的行銷相關操作,很容易便會陷入行銷失靈、不知所措的困境。筆者所創立的自轉星球文化,常遇到媒體或相關同業的詢問,究竟怎樣才可以如同我們一樣,把每一本書都做大,引起廣大的注意與討論。我常會告訴他們背後重要的前提事實,就是花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好好先把每一本書編輯好,才會有之後有效而有力的行銷,讓行銷可以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行銷再如何用力、花大錢,都有可能石沈大海,不被消費者所領情接受。有鑑於此,筆者的出版社一年平均出版不到六本書,每本書編輯製作期幾乎皆耗費一年以上的時間,講精而非追求新書出版量。這樣的產品營運模式,使得我們在行銷過程中,通常可以找到有別於一般產品更有力的切入點,去說服消費者支持買單。
台灣出版業現今面臨的行銷問題
台灣出版產業活力之旺盛,讓出版產業得以多元蓬勃發展,相對的也因為競爭過度激烈,產生一些因市場過度競爭所衍生出的環境生態問題。以下就以行銷為主要切入角度,列出幾點近年來台灣出版業所面臨的困境問題。
一、over promise,讀者漸漸不為所動
有一年我幫知名廣告創意人孫大偉出版《孫大偉的菜尾與初衷》,雖然貴為大家敬稱的廣告教父,書籍的製作出版過程中,卻常常可以深刻體會到他較不為人知尊重專業以及謙遜的另一面。在最初編輯定位方向的討論過程中,記得我跟他提了「孫大偉的創意練功房」之類的編輯概念,他並無未當面直接否決我,只是用他專業的廣告角度跟我分享就他不同的看法。他跟我說了在他的工作經驗裡,做廣告最忌諱的就是對消費者「over promise」,也就是最怕廣告過度誇大不實,反而導致消費者對產品、品牌失去信賴。我當下便理解了他希望那本書做怎樣的編輯方向及市場定位的調整。做出版跟廣告一樣,有些共通的準則,如同此般不得對讀者over promise。由於書市競爭的激烈,以致於不管是書名或書腰文案等等,出版社為了吸引讀者注意的眼光,常出現過度誇大、聳動的字眼,以致於讀者久而久之,慢慢對於這樣的文案失去了信任,甚至變得麻痺。over promise其實是劑猛藥,短時內偶一為之可能有效,但用過頭了,久了反而產生負面效果。台灣書市約莫在十年前在新書命名上,開始流行用起「一定要XX的幾件事、幾個地方、幾個方法」;「保證你XX的幾件事、幾個地方、幾個方法」這類一目了然,容易清楚定位的書名命名方式,但久而久之,當讀者走進書店,發現書架上滿坑滿谷全是這類的書籍時,久而久之慢慢變得疲乏,不再會因為怕沒看這本書而對這樣的over promise感到焦慮不安,進而採取購買行動。原本有效的命名,也因為市場上過多的over promise而失去了效用。
二、許多行銷方法讀者無感、失靈
同樣基於市場競爭過度激烈的原因,早年出版社起碼有法判斷掌握我花多少預算做了這些事情,可以得到哪些效果。直到近幾年,大家最常遇到的困境變成,即便挪出一些預算,做了一些行銷上的操作,但卻無法預期這樣的操作到底有沒有效,或可預期將可帶來多大的效益。以下便舉例提出幾點近幾年讀者已不見得買單的台灣出版產業所面臨的行銷困境:
1、預購、贈品無效
以往讀者期待一本書,會在網路甚至是實體書店預購時因為迫不及待拿到書,而進行預購。為此,出版社與書店間也發展出共同的默契、運作模式,提供獨特的預購贈品回饋讀者。如今這種預購及預購贈品的行銷機制,效益不停往下遞減。歸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原本讀者對於一本書迫不及待的閱讀動機、需求,受到網路及多元娛樂的影響,變得不如往日那樣強烈,同時也反應在近幾年對出版產業新書銷售數量之影響。另一方面,由於可運用在贈品上的行銷預算實在十分有限,因此,出版社擠破頭想出的預購贈品品項受到相當到的侷限,重複性越來越高,很難想出更新鮮、有創意,有獨特區隔性的贈品來吸引讀者。當然,讀者也就越來越不容易下手買單了。
2、對延伸書展、折扣無感
由於書店的競爭,加上出版社庫存及現金流的考量,不停舉辦各類書展,同時不管新書或舊書,折扣不停往下殺,以至於讀者漸漸對於各類主題書展失去了新鮮感,同時,低折扣已不再能像以往那般有效刺激購買。以往出版社書籍過了新書期,都可以藉由不管是出版社自辦或者書店舉辦的書展,以及當日限定66折之類的方式,延長每本書的銷售生命週期。如今讀者早已習慣低價折扣,不僅新書七九折不見得能打動讀者,就連當日限定66折,都從以往的動輒數千本的銷售業績,到今年可能有些書連三百本都不到。這現象明顯得反應出低價促銷對出版業長久造成的傷害,同時也讓人不得不回頭去好好思考,當現在台灣出版對讀者的生活來說,已不再是必需品,絕對必要的休閒樂趣,出版社該如何面對讀者的需求,從編輯選書端一直到行銷端,徹底做出大幅的修正調整。若無法回頭思考出版產業這類最根本的問題,很容易便會在市場上迷失方向,找不到編輯、行銷上有利與地氣連結,與讀者對話的正確溝通生存方式。
3、記者會曝光宣傳效益有限
往年只要是出版社重要的新書、大書,幾乎只要事先提撥一筆行銷預算,便可以找到有效的行銷方法。大書該如何行銷操作,有明顯的可預測的架構、規格。好比只要預期可以破萬的大暢銷書,在高級飯店舉辦新書發表會,幾乎是最基本的配備規格,當然也因為預算投資有可預期的曝光、銷售效果,因此出版社願意花大錢,盛大舉辦新書記者會。如今,由於傳統媒體的式微,當一場新書記者會無法預期會有多少家媒體會來,同時可以在哪些「有效」的媒體上刊載曝光,出版社漸漸地越來越少將行銷預算花在舉辦新書記者會上。
4、傳統媒體式微,新的有效曝光媒體何在
網路興起對於傳統媒體的衝擊,也影響到出版業行銷曝光的管道選擇。以平面媒體來說,以往報紙仍有所謂的四大報,同時藝文版、副刊的影響力仍然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新書,都可以在報紙上找到適當的版面進行內容轉載、相關專題製作包裝置入新書、作者專訪等等宣傳曝光方式。如今藝文副刊版面篇幅及影響力逐漸降低,不只是傳統報紙,連雜誌也遇到讀者流失的同樣問題。當然新書的宣傳曝光效益也就明顯不若以往。同樣問題也發生在電子媒體:電視、廣播上。舉個例子,以往若有作者上了電視《康熙來了》,出版社隔天便會嚴陣以待,隨時注意當天網路書店即時暢銷榜的名次狀況,很容易出現因此爆量,為了單一節目曝光所帶來的宣傳效益,而為此緊急再版,為此再拉出一波長紅的銷售業績。如今此般榮景早已不復以往。一本新書輕易便可爆大量的時代不再,出版業得從從頭一步一腳印,細水長流以更紥實務實的方式一點一滴累積做起。
三、一窩蜂出版同類型產品,難以說服讀者做出正確選擇
如同本文一開始所述,台灣出版業競爭之激烈,許多問題已非光從行銷端來討論便可找出問題所在,並且得到解決之道。回到編輯端,編輯不管是礙於競爭及業績壓力,或者缺乏自己獨到選書判斷眼光,而一昧地追求市場上暢銷作者、書籍類型,導致書市上重覆許多相同的作者及主題內容,不僅市場很快便受到破壞、飽和,沒有出版社可以在單一主題市場長久站穩藍海龍頭。同時,讀者很快便對市場上這些泛濫的作者及主題感到無感,或者無法從中評斷,做出最正確的消費選擇。以今年的出版市場來說,因為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及塗鴉書《祕密花園》、《時間旅程》等書的大賣,導致市面上充斥許多阿德勒及塗鴉類的書籍,出版社很難詮釋他們所出版的書如何有別於其它市場上同類書籍,找出自家產品的獨特性,說服消費者選擇自家產品。當然市場很快便開始飽和,從藍海一下變得超級紅海。讀者在過了這一窩蜂的風潮效應後,也開始對這類書籍感到麻痺失去購買的興趣。
出版業行銷成功個案探討
上述列出許多台灣出版業行銷現今存在的問題,但我始終相信事在人為,即使困難重重,大家也可不必太過悲觀。在不景氣的市場下,仍然有許多人步步為營,開創出另人敬佩的好成績。以下就舉例一些筆者在創立自轉星球文化的第十一年來稍可供大家做不同角度思考的案例,期能一同在迷霧紛擾的市場中摸索前進。
一、讀者優先──一億六百萬讀者在哪:彎彎環島十五天連續十二場簽書會tour
敞公司旗下經紀作者之一部落格天后彎彎,在2005年出道,出版第一本書時便大賣(累積至今)二十幾萬本。依照傳統出版社做法,其實可以採取保守穩健做法,不必嘗試太多創新突破、不合成本又帶著風險的行銷方式。但由於我們同時也是負責彎彎這品牌經營的經紀公司,為了品牌的永續長久經營,在彎彎每本新書的出版過程中,我們皆從長遠全面的角度思考,不斷挑戰嘗試各種創新大膽有趣的行銷活動。一直到2008年,彎彎部落格累計突破一億六百萬瀏覽人次,三本書籍累積銷售突破六十萬冊,準備出版第四本著作《可不可以天天出去玩》。每次開會,對於上述驚人的數字,我們總是感到無比惶恐及感覺不真實──這些一億六百萬網友,六十萬的讀者,他們究竟在哪裡?於是,我們與作者討論,應該找個方式,好好當面看看這些讀者,好好感謝他們。若沒有他們的支持,絕對不會有如此驚人的成績數字。於是策劃了一段環島感謝簽書會之旅,一連十五天,跑遍全台灣,進行共十二場的簽書會,包含嘉義、屏東、花蓮、羅東⋯⋯等平常一般出版社舉辦簽書會等讀者活動很少會到的小鄉鎮。透過網路的力量,累積了十四天的能量人氣,最後一天/場回到出發地台北,在金石堂汀洲店進行最終站的簽書活動,現場前來參加的書迷有近千人,簽書會從下午二點一直進行到晚上十點多超過書店營業時間仍無法簽完。
那一次活動,最大的收穫是讓我們在第一線與讀者面對面接觸,可以實際了解認識到作者最重要的讀者群,有助於往後企劃行銷活動時可以更貼近讀者、市場。記得在東部幾場的簽書會,好奇隨口問了一些讀者平常都到哪些地方買書,所得到的答案很多都是便利商店、超商。這答案給了我們不小衝擊,平常從站在台北的角度企劃新書,很難理解想到,原來全台灣還是有些人不方便上網買書,或者不盡然有方便購買的書店。而非我們原先既定的印象:網路書店及連鎖書店已經如此發達,究竟還有哪些讀者會到超商買書?
在那趟tour籌畫時,我們便覺得有必要將過程全程拍攝記錄下來,雖不確定可以將它變成什麼,但應該還是有機會可以將它做成有趣的東西。後來我們又花了兩年的時間處理、補拍許多內容,變成一部全省院線記錄片《帶著夢想去旅行》,開創了史無前例的作者記錄片的先軀。
二、聶永真:回饋忠實讀者,深夜限量精裝版首賣
聶永真同樣是自轉星球旗下的經紀作者。早在2009年我們便簽經紀約,同時出版第一本書《Re_沒有代表作》。一直到2014年,即將出版第三本書《#tag_沒有代表作》,此時的聶永真早已獲得過無數國內外設計相關獎項,擁有廣大年輕的死忠粉絲,聶永真三個字儼然已成台灣設計界重要的流行符號icon。在新書企劃過程中,我們討論到若單單只是用一般出版社習慣的預購方式操作的話,應該很難滿足那些死忠的讀者。如何讓最忠實的heavy user在第一時間早於其它人一步搶到新書,而且具有獨特珍貴的收藏價值,是我們覺得最重要的行銷課題。配合編輯上因為是聶永真第二本作品集,希望製作上可以採用較大的規格來進行編輯,從開本、印刷裝幀到訂價。於是我們希望生產六百本全亞洲限量的盒裝版,訂價一千八百元,不再做任何折扣。同時,在預購前,在誠品書店信義店進行唯一一場首賣會。為了配合讀者群的生活型態,特別與誠品書店討論,開放一般不舉行活動的深夜時段,首賣會活動從晚上九點半開始,直到近十一點結束。二百本早早在九點半開始進行簽名前便被死忠的讀者搶購一空。
三、反傳統邏輯思考:《365G──2006台灣不可思議新聞大百科》陳列於書店垃圾桶販賣
台灣出版業人才的斷層一直是個相當嚴重的問題。薪資結構以及無法有完整的人才教育養成機制,使得不管是編輯或是企劃等相關出版人才,平均常待不到二三年便跳槽到其它產業,也因此,就行銷來說,許多企劃人員在對出版產業尚未熟悉,還無法精準掌握重點方向的狀況下,只能仰賴往昔業界最安全普遍的行銷操作方式,無法針對不同的書的屬性,大膽為其量身打造出最適合的新書行銷操作方式。自轉星球文化最為一個早期只有一人的獨立出版社,自然背負了許多業界及讀者對它的不同期待,期許挑戰市場,不管是在編輯、企劃或通路合作上。
2007年我們策劃出版了《365G──2006台灣不可思議新聞大百科》,將當年每日一則精選出的垃圾新聞反諷式地印刷在回收廢紙上,並且用傳統市場上常見的紅白塑膠袋做為外包裝。在擬定行銷策略時,我們將本書重點定位在垃圾新聞上,於是想到在書店通路上,應該做出不同的實驗創舉,將垃圾桶搬進書店,將新書陳列在垃圾桶裡進行販售。為了讓整個企劃更符合本書的嘲諷精神,垃圾桶還請了街頭塗鴉藝術家Bbrother創作噴上當時吵得沸沸揚揚的郭劉戀緋聞主角郭台銘與劉嘉玲之肖像,並且寫上斗十「新聞是垃圾」的字眼。
當時書店對於如此前衛大膽的行銷合作方式,第一時間的反應當然有許多顧忌,但在當時的書店生態還屬有些可以嘗試的空間狀況下,仍免為其難地讓我們完成這個行銷創意。如今書店的競爭生態,或許已難再有空間,進行如此大膽的實驗嘗試。
結語:台灣出版業的未來
綜合上述,台灣出版產業與全球各國一樣,正面臨到經濟下滑、數位網路興起的影響,不管是編輯或行銷上均面臨到產業轉型過渡時期的嚴苛挑戰。誠如本文一再強調的,面對產業生存的根本問題,如何捥救營運成績,已非單就行銷角度所能解決。徹底回到產業本身,以及產品的本質,也就是書籍的編輯端去思考,然後順此整合行銷、發行端,才是真正有效面對市場嚴峻考驗的重要根本之道。台灣出版產業近幾年來不斷探討編企合一,編輯需要具備企劃能力,而企劃也需兼備編輯思維,便是順應這樣的市場挑戰下,所因應而出的生存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