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牛比女性安全...他用照片為女權發聲
newscdn.newsrep.net查看原始檔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在印度屠殺牛隻將會處以7年無期徒刑,但諷刺的是若是性侵婦女,罪刑卻比殺牛還輕,實在讓人無法苟同。因此有一位男藝術家挺身而出,號召當地婦女戴上各種滑稽的牛頭面具為弱勢女權發聲!
▲▼婦女戴牛頭面具,希望社會能重視女權。(圖/翻攝自sujatroghosh Instagram)
根據外媒報導,從2016年起印度每天至少有6起強暴與12起性侵案件,儘管婦女不斷抗議想保護自身權益,但仍無法遏止性侵案發生,因此讓一名藝術家高希(Sujatro Ghosh)突發奇想,讓當地婦女戴上牛頭面具,宣揚「女權比牛隻重要」的理念。
▲高希認為,女性安全需受到重視。(圖/翻攝自sujatroghosh Instagram)
在Instagram社群上,可見許多民眾戴著牛頭面具拍照,包括市場、餐廳或火車都可看到他們蹤影,而牛頭的表情總是一臉憂愁模樣,也象徵著印度婦女的心聲。此外,高希諷刺表示「在我的國家,牛比婦女的生命還要重要,而且擁有更多安全」,他盼望能透過一張張照片來換取女性權益!
▲▼許多婦女響應這場無聲的女權抗議。(圖/翻攝自sujatroghosh Instagram)
★ 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2017-07-10_1617002017-07-10_1617052017-07-10_1617132017-07-10_1617202017-07-10_161725  

2017-06-29_133229  

牛比女人重要 印度攝影師拍照抗議
www.cna.com.tw查看原始檔
印度年輕攝影師高許最近在印度網路圈爆紅,因為他讓女性戴上牛頭面具拍攝一系列照片,抗議印度教激進分子以保護牛為由施暴,強調「保護婦女比保護牛更重要」。 (圖取自ujatro Ghosh Instagram頁面www.instagram.com)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德里28日專電)印度年輕攝影師高許最近在印度網路圈爆紅,因為他讓女性戴上牛頭面具拍攝一系列照片,抗議印度教激進分子以保護牛為由施暴,強調「保護婦女比保護牛更重要」。
23歲的高許(Sujatro Ghosh)最近在Instagram張貼一系列讓婦女戴上牛頭面具拍攝的照片,引起許多印度網友廣為流傳。
My art comes as a form of protest. In my country Cow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a woman's life with more security. (Reference: Majority of Hindus believe cow as their holy animal and they worship it though Majority of Muslims consume it as a part of their daily meal.) The debate is never ending "Whether to consume or worship it" but gaining political benefits out of it is wrong. Why not let the people decide what they want to consume. I will be photographing women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ociety. I would be more than happy if you reach out to me and want to get photographed or maybe join this form of protest. #RisingBeyondJingoism #misplacedpriorities #reflection #cow #women #protest #womenpower #smoke #indiarising #mirror #live #animals #love #laugh #art #bedroom #everydayeverywhere #indiaphotoproject #everydayindia #womenphotographers #myfeatureshoot
Sujatro Ghosh(@sujatroghosh)分享的貼文 於 2017 年 6月 月 21 7:54上午 PDT 張貼
高許告訴India Samvad報網站,考量過去一年不斷出現以保護聖牛為名不斷出現的暴力事件,讓他決定開始進行拍攝計畫。
利用婦女戴著牛頭面具在印度各地拍攝的一系列照片,高許詢問了一個嚴肅的問題:「難道婦女和牛比起來,是否不太重要?」「如果我們能保護牛,為什麼不能保護女性?
My art comes as a form of protest. In my country Cow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a woman's life with more security. (Reference: Majority of Hindus believe cow as their holy animal and they worship it though Majority of Muslims consume it as a part of their daily meal.) The debate is never ending "Whether to consume or worship it" but gaining political benefits out of it is wrong. Why not let the people decide what they want to consume. I will be photographing women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ociety. I would be more than happy if you reach out to me and want to get photographed or maybe join this form of protest. (Unable to disclose name for security reasons) says : "The mask instils a feeling of closure in the world of creepy gazes and lewd comments. This makes me feel empowered and safe. Empowered because I can raise my voice against these political miscreants and safe because it conceals my identity." #RisingBeyondJingoism #WHPstandout #bedroom #cow #women #protest #womenpower #politics #indiarising #phonecall #live #animals #love #laugh #art #conversation #everydayeverywhere #indiaphotoproject #everydayindia #womenphotographers #myfeatureshoot
Sujatro Ghosh(@sujatroghosh)分享的貼文 於 2017 年 6月 月 17 6:33上午 PDT 張貼
根據印度國家犯罪統計局(National Crime Records Bureau)2016年統計,印度平均每天發生95件強暴案。印度媒體稱為「強暴之都」的新德里,平均每天有6件強暴案,這些都還是已經報案,還有許多被害人擔心名節而不敢報案。
高許強調,他利用藝術進行無聲抗議,「在我的國家,牛比婦女的生命還要重要,而且擁有更多安全」
印度一些反對黨和批評者指控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以及與BJP和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關係密切的「民族志工組織」(RSS),利用保護聖牛的議題,在執政省發布禁牛令,煽動印度教徒,並藉此取得政治利益,因此經常對一些以保護聖牛為名的暴力事件默不作聲
高許說,他將繼續拍攝來自不同地區的印度婦女戴上牛頭面具,並從遊客量最大的印度門開始,這是他表達沈默抗議的形式,「如果你要參與這項拍攝抗議活動,我會很高興」。1060628


無聲批判 泥巴人走上台北街頭
By 李欣恬,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28日, 2017
巴西集體越軌劇團代表作《看不見》,近50名塗滿特殊泥漿的男女矇上眼睛,緩步、無聲地走上鬧區街頭,以身體作為抗議社會體制的發聲工具。(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提供)
近50名在身上塗滿特殊泥漿的男女,以紗布矇上眼睛,緩步、無聲地走上都會鬧區街頭,長達數小時。這是來自巴西的集體越軌劇團(Desvio Coletivo)代表作《看不見》,以有如石化的肢體,對資本主義、僵化的體制提出討論和抗議,至今已在歐美29個城市演出,7月將首次來台,預計在台北市中正區至西門行走。
集體越軌劇團這回來台參與首次由台灣主辦的「世界劇場設計展」,主辦單位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祕書長林佳慧表示,「這個作品是以無聲的方式,對社會時局提出批判,他們沒有對白,也不會有特殊的肢體表現,就像是平常人一樣走在路上,但他們的裝扮很難不引起注意,藉此展現無聲的力量。」
集體越軌劇團成員都是巴西當代劇場創作者,他們作品大都走上街頭,以較為柔和、詩意的方式,對社會現象提出強烈批判。代表作《看不見》的視覺效果和感染力皆強烈,目前已到過法國巴黎、西班牙巴塞隆那、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紐約、巴西聖保羅、里約熱內盧等城市演出。
林佳慧表示,《看不見》演員身上的特殊泥漿,最初會是溼潤的,「隨著行進的過程,身上的泥漿會慢慢乾掉、硬化,代表逐漸成形、既僵化又不易改變的思維和制度,也是這個作品想要探討的事情。」
林佳慧說,這次特別的是,上街頭的演員除了集體越軌劇團的成員,還有大批在台招募的志願演員,先參與工作坊訓練後再一起上街頭,林佳慧表示,「路線設定在台灣的政經發展核心地帶,預計從中正紀念堂開始行走,走過博愛特區,再到西門町。」
《看不見》將於7月8日演出,詳細路線可至2017世界劇場設計展官網查詢。

2017-07-04_222740  


十億人口中的七個平凡靈魂,刻畫出印度「正午時代」的面貌
By 精選書摘, www.thenewslen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3日, 2017
文:索米妮・聖古塔(Somini Sengupta)
無數世紀以來,印度人的命運早已在母親肚裡寫就,在此決定個人能否就學或是與警察眼神相對,將從事的工作,嫁娶對象,或是能否配戴鑽石耳飾。憲法草案委員會主委安貝卡(Bhimrao Ambedkar)非常清楚這一點。他說:「民主之於印度,只是土地上一層薄施的鋪肥,這塊土地從骨子裡是非民主的。」
鋪肥,而非底土。
不是只有安貝卡認為,像印度這樣階層化的社會,可以被民主實驗摧毀。許多塑造現代印度的人,多數是男人,將「社會革命」視為人生最重要的目標。歷史學家格蘭威爾・奧斯丁(Granville Austin)發現,其重要性僅次於國家安定。根本改革與強盛國家這兩項迫切需求,鋪設了未來數年中幾個核心戰役的舞台。
獨立以來,印度已證明其民主體質。不像其他亞洲鄰近國家在極權統治中追求快速經濟成長,印度始終堅持民主道路。
自一九五一年來,印度舉行自由且公正的地方與全國性選舉。僅有一度,在甘地夫人的戒嚴統治下,印度向獨裁統治低頭。雖常有貪汙指控,司法制度仍獨立運作。公民社會蓬勃發展,媒體自由激進,許多種姓和語言獲得前所未有的政治能見度。印度撐過三場與鄰國的癱瘓性戰爭,面對不同區域的叛亂,並度過不少極其激烈的恐怖攻擊。這些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重大成就,尤其對一個生來如此貧窮的國家而言。
過程中,一般平民百姓的生活整體來說確實有所改善。
一九五一年印度人的平均壽命是三十二歲,今日是六十六歲。
幼兒死亡率是所有國家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在印度也大幅下降。一九五一年,每千名嬰兒中有一百八十名活不過週歲生日;二〇一一年,這個數字下降到四十四名。同時,與七十年前相比,死於生產的婦女人數也有所下降。能讀能寫的印度人數超越史上任何時期。
但請注意,印度獨立後的進展,無法以一言蔽之。北部、東部與中部是最貧困的地區,人類發展指標數字與下撒哈拉地區的非洲國家相仿。南部與西部的衛生、教育及生活水平,則與東南亞國家接近。
整體而言,印度是全球成長快速的大型經濟體,僅次於中國。國民生產毛額則是全球第三大,僅次於美國及中國。
自由帶來這些成果,但繁榮是否為貧困者帶來更多自由?在接下來的書頁中,將能看到此爭論點不斷在各個人生故事中凸顯。
同時,難以量化計數的自由概念無疑已在印度生根,甚至深入底土。在我父親的印度,很少人敢質疑自己的社會地位。在我女兒的印度,人們期待形塑自己的命運。逃脫是必然,民主已在印度年輕人的心中生根,可謂一個大膽信念的勝利。
有個詞可以體現這個向上看的世代:「渴望」。印度年輕人常被讚美為「充滿渴望」。一件繡滿世華洛世奇水晶的結婚禮服命名為「渴望」,手機也命名為「渴望」。二〇一一年的印度,擁有手機的人比擁有馬桶的還多。印度人對於道路的喜愛也直線上升,二〇〇八年女兒出生時,印度人購買了破紀錄的一百五十萬輛車,成為全球最熱門的汽車市場。那年,印度產業龍頭塔塔公司發表全球最便宜的汽車,一台稱為「奈洛」(Nano)的簡樸小車,同樣以印度的「渴望」象徵做為賣點。但直到二〇一三年,奈洛的銷售量遠低於預期。顯然印度人想要大一點、正常一點的車,而非這輛以野心階梯最低層為行銷對象的便宜車種。
渴望糾纏著印度的自我形象。以印度一間職業學校為例,這間學校提供辦公行政或高檔旅館相關訓練,但招生廣告沒有任何課程資訊,只談野心。
廣告如此宣稱:「若無野心,你就像沒有牛仔褲的衣櫥,沒有星星的夜空,沒有歌詞的歌曲,或擠乾的檸檬。」然後是毀滅性的主標:「沒有野心,你寸步難行。」
一九九一年經濟改革開放後的年代,貧富間的差距不只是擴大,甚至為富人所自豪。在古典寡占體系中,新興富豪來自礦業或房地產,事業成功與否仰賴政治關係。印度中上階級全體退出公共體系,不上公立學校或醫院,不搭公車。經濟改革提供他們更好的選擇,退縮在高牆圍繞的私人社區,不受水電短缺、噪音、露天汙水、高溫和與貧民同居的精神暴力所影響,這也是某種對自由的渴望。
社會中有許多對中產階級持續增加的討論,但多數印度人並非世界其他區域認為的中產階級。將近三分之二的印度人,每天只有不到兩美元度日。
自從獨立後,貧窮狀況有所改善,但印度的赤貧人數幾乎未曾改變。二〇一二年,超過三千萬印度人活在國家貧窮線下。這條線如社會運動者比拉吉・帕特奈克(Biraj Patnaik)正確描述,是條飢餓線。
安貝卡確實有先見之明,印度仍在日常生活中爭取民主。不久前,我看到一份英文日報的全版廣告,內容關於某間私立學校。廣告主角是大約五歲的小女孩,手持一根掃把,面帶微笑的女傭站在一旁,文案則揪著虎爸虎媽的緊張神經。上頭警告著:「當您的孩子在學習女傭的語言時,別的孩子正在學習其他外語。」廣告還標榜一座奧運等級的游泳池,與法文和德文的課程。
這則廣告並未點出女傭的渴望。在印度,過去幾世紀以來,生命的可能性多受出生種姓階級限制。女傭、佃農與砌磚工,不同於以往地將孩子送進學校,小學入學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史上第一次,女孩的小學入學率幾乎跟男孩一樣高。在印度各地進行採訪時,這重大轉變讓我十分驚訝。我訪問其他母親為何願意送女孩入學,常得到類似的模糊答案:「我讓女兒上學,希望她的生命與我不同。」
現今的印度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每個月有超過百萬的男女成年,他們將尋求工作與尊嚴,他們將要求領袖兌現諾言。
然而。印度是個「然而」的國度。
當代印度史頂尖學者羅摩強德拉・古哈(Ramachandra Guha)曾說,印度是「百分之五十的民主」(fifty-fifty democracy)。我認為這指的是,印度民主所達成者與未能達成者一樣多。
也就是空口說白話的民主。
這正是當前印度四處瀰漫的緊張感,因此正午世代在重寫印度自由史的過程中顯得特別重要。他們是印度獨立後歷史發展的轉捩點,至少從三個面向對民主制度提出要求:真正的機會平等、女性尊嚴與公民自由,他們要求印度必須兌現承諾。
渴望如水,需要去處,否則將淹沒沿途一切事物。
二〇一四年,印度選出一位最能體現渴望的新領導人,觸動社會中相仿的恐懼與崇敬。他白手起家,作風強硬,對使用英文為主的印度菁英階層毫無耐心。納藍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出身印度教武裝團體「國民志願服務團」(RSS),帶領所屬政黨橫掃二〇一四年國會大選。他承諾選民將不計代價建立一個有效運作的政府,競選標語宣稱「迎向美好時刻」。此時,百分之四十的選民都是二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
我的家族中有兩種人:一種是從小就被連根拔起,因此常選擇扎根不動;另一種則持續漂泊。我屬於後者,喜歡在門邊備妥行李袋,裡頭裝有好走的鞋子與絲質睡袋,以面對世界各地的簡陋旅店。我避免固定式書架,安頓的生活讓我心裡不舒坦。我最喜歡的公寓,緊靠德里尼贊姆丁火車站,可以聽到站長整夜廣播進出列車,讓我夢見還未實現的旅程。
我的漂流持續進行。二〇一二年春,女兒滿四歲前,我們搬回美國,這是我人生中第二十三次搬家。正如我曾經走過的道路一般,女兒現在也成為美國的移民,只是這個國家變得迥然不同。
返國之際,美國正經歷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道路坑洞不斷,五分之一的兒童為飢餓所苦,愈來愈多的美國母親不確定孩子的未來能否更好。更驚人的是,對許多美國人來說,美國夢似乎愈加遙不可及。
即便對證據抱持懷疑,無論向上流動的概念是否曾真正實現,對百萬勞動家庭來說,此刻似乎更加遙遠。我在加州成長時,未曾聽過貧富不均的話題,但現在美國人卻公開討論幾代以來最嚴重的貧富差距。貧富差距擴大成為二〇一三年紐約市長的選舉主調,當我在二〇一五年寫作此書時,每位總統候選人至少都必須在嘴皮子上關心一下持續擴大的貧富差距。
女兒很快就適應新環境,大約三週後,她的印度腔幾不可聞。她學會在加州紅木林中露營,愛上番茄醬。美式番茄醬比印度番茄糊甜上許多。我幫她報名週日上午為印度移民小孩所開的卡塔克舞蹈班,這種十六世紀的古典印度舞在全美各地都市都很風行。在班加羅爾(Bangalore)的朋友說:「這實在很NRI!」NRI是海外印度人(Non-Resident Indian)的縮寫,有時並非善意。
我二度移民美國,來回漂離。出逃,再返。
「我跟媽媽,我們就像海龜。」女兒學著我告訴她的話:「把家扛在背上。」
當我開始撰寫本書時,原本想像是一個美國人穿越古國的旅程,但成為母親後卻改變了一切。一方面,寫作時間拖得更長;另一方面,也改變了方向。印度對我的影響更深,我想了解造就我孩子的時間與空間,並為她留下紀錄。我發現自己開始想像,她成長時印度將會變成什麼模樣,與如何實現對自由原始且大膽的承諾。
因此,本書變成對現今印度的深刻個人紀錄。這些平凡印度男女的故事,代表印度轉變世代的深沉渴望。他們來自鄉村與都市,多數人就像我的女兒,生於一九九一年改革開放後的時期。他們的旅程訴說了一個全球最重要的民主國家裡,關於渴望、榮耀與挫敗的故事,整體刻劃出正午時代的面貌。
我試著以情感與謙卑的筆,書寫他們的故事。他們無法代表整個印度,不過是十億人口中的七個靈魂。
這七個人分別是:拉綺,一個成為無情殺手的鄉下女孩;莫妮卡因陷入愛河,最終成為槍下亡魂;瑪妮雖逃離荒蕪家園,卻無法逃離印度華美高牆後的可怕算計;想成為新一代麥莉希拉的莉努,因臉書大膽發言而成名;想成為警察,幫助像她一樣女孩的瓦莎;為莫迪打造青年行銷策略,與我同代的政治顧問沙錫;以及電動三輪車夫之子阿努潘。我坐在阿努潘學校階梯上,一邊驅趕蚊蟲時,他認真告訴我說:「每個人都想打造自己的命運。」他說得理所當然,如同這是顯而易見的真理。他看著我寫下筆記時,臉露困惑。
正午印度的故事,是關於野心的故事,也是關於野心受挫的故事。這個故事將形塑未來幾年的印度:二〇一五年,印度達到十三億人口顛峰;二〇二二年以後,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我常想起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美國女性追求自由的故事。她們也是極具野心,受過教育、具有創意的堅強女性,但她們的野心也曾遭遇重重阻礙。然而,她們創造了影響當代歷史最大的一次社會運動。野心之所以為野心,是因為在受挫時,會爆發改革的需求,甚至引領新的自由抗爭。
我的父母是午夜之子,他們的印度迎接任何現代國家都未曾遭遇的挑戰,為一個饑饉、分裂且割據的社會創建民主共和體制。日正當中的印度,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如何讓民主超越表土,深入根柢?


16歲少女被迫嫁65歲老翁 天天哭訴:救救我...
分享16歲少女被迫嫁65歲老翁 天天哭訴:救救我...到Facebook 分享16歲少女被迫嫁65歲老翁 天天哭訴:救救我...到Line 分享16歲少女被迫嫁65歲老翁 天天哭訴:救救我...到Google+
23萬的賤賣交易讓人見到姑姑的無情。(Maneka Gandhi推特)
2017-08-19 11:3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印度海德拉巴(Hyderabad)發生一名女孩被賤賣的事件!她被以50萬盧比(約23.7萬元台幣)轉賣給一名老翁當老婆。
綜合外媒報導,3個月前,16歲少女被姑姑以50萬盧比(約23.7萬元台幣)賣給65歲的老翁西坎德(Sikander),少女母親Syaida Unnisa無法接受西坎德擅自將女兒帶走。
少女被轉賣給老翁當老婆後,2人在巴爾卡斯(Barkas)的一間飯店裡舉行婚禮,並待上了4天,而後被西坎德帶往阿曼首都馬斯喀特生活。然而女兒不甘受苦,每日每夜打電話回家向媽媽哭訴「媽,我想趕快回家...救救我!」女兒受苦的其間,Unnisa表示有去找西坎德,盼能要回女兒,然而卻遭到對方的威脅。16日,Unnisa前往警局報案,祈求將女兒從馬斯喀特帶回印度。
警察局長艾哈邁德(Mohammed Tajuddeen Ahmed)表示,已經在處理案件,儘速讓16歲少女回家。

2017-08-30_080631  

arrow
arrow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