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版房思琪 男師判16年10月
桃園版房思琪 男師判16年10月 https://bit.ly/3kloCAA
徐姓男老師和少女發展師生戀,少女和徐分手後難過想輕生,遭輔導老師發現舉報,徐遭桃園地院以27個妨害性自主罪判16年10月。(賴佑維攝)全國各縣市安心專線1925© 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 徐姓男老師和少女發展師生戀,少女和徐分手後難過想輕生,遭輔導老師發現舉報,徐遭桃園地院以27個妨害性自主罪判16年10月。(賴佑維攝)全國各縣市安心專線1925
 桃園1名少女,國小六年級時和徐姓導師「師生戀」,4年內發生27次性行為;少女上了高中後,見到徐對學妹行為親密而心碎,被輔導老師發現後才揭露此事,但少女卻自責毀了徐的人生,也無法接受徐與學妹相好竟選擇輕生。案經桃園地院審結,徐的律師雖要求減刑,法官認無可憫恕之處,依27個妨害性自主罪判16年10月徒刑。全案可上訴。
 檢警調查,少女小六到導師徐男的私設補習班補習,2013年4月徐男在補習班對少女告白,之後多次在補習班內和少女發生性關係,甚至逼吃避孕藥,徐男還要求少女不得對其他人提起。
 少女2017年就讀高中時,看到徐男和學妹有說有笑而不理她,讓她感到被拋棄,並透露輕生念頭,也曾說「用性換取老師擁抱的自己很髒」。輔導老師驚覺有異向相關單位通報,少女竟為了保護徐,一度以死相逼,拜託老師幫忙隱匿。
 少女高二寒假時讀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認為自己像是女主角,因自責害老師接受法律制裁,2018年7月中傳訊息給徐「很抱歉我沒有遵守諾言」、「對不起我毀了你的人生,我拿命賠給你可好?」留下遺書後就消失,隔天在新北市海邊被發現遺體。
 徐男坦承和少女發生性關係,但辯稱次數沒有這麼多。合議庭認為,徐明知少女未成年,為滿足私慾和她性交、猥褻,4年內發生27次性行為,惡性不輕,事後又否認部分犯行、未與家屬和解,依對未滿14歲女子猥褻、性交,及滿14歲以上未滿16歲女子性交等27個妨害性自主罪判刑,合併執行16年10月。徐男案發後已被解聘,不得擔任教職,目前靠擔任外送員維生
桃園版房思琪 男師判16年10月 https://bit.ly/3kloCAA


林奕含父揭露性侵6真相/強制猥褻/雷曜任權勢性交/平均每5名女性,就有1位在一生中遭遇過強姦/性騷擾和性侵犯則更為普遍,每4個女孩中就有1個,每8個男孩中就有1個/第1個真相,強姦犯最普遍的特徵是看上去無比正常,一點都不像強姦犯;第2個真相,性侵在社會大規模存在;第3個真相,如果你想強姦一個人,整個社會都會「協助」你;第4個真相,被長期虐待的受害者會「愛上」施暴者,不僅不罕見,還很常見;第5個真相,強姦和激情無關,只和暴力、控制、羞辱有關;第6個真相,不要責怪受害者不堅強,因為再堅強的人,都可以被創傷摧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bh6aM


讓家鄉更美好 大店長讀書會成立新竹分會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7日, 2017
大店長讀書會成立新竹分會,與會人員開心合影,前排左起為商業周刊副總主筆尤子彥、羅傑建築設計師、新竹縣副縣長楊文科、6星集暨草大木集團董事長江慶鐘、肯默整合設計首席顧問黃信彰。(賴月貴/大紀元)
【大紀元2017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大店長讀書會」緣起於商業周刊出版的《大店長開講》一書,基於建設家鄉美好生活,關注在地產業發展,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共同組成讀書會,每月舉辦一次,邀請優秀的企業家專題演講,分享經驗,以不一樣的邏輯思維,不一樣的觀點,探討不同的議題,建構一交流平台,「大家在一起、好做事、做好事」,因緣際會下,10月7日新竹分會正式成立。
「大店長讀書會」於2013年5月成立,舉辦過五十多場讀書會,探討過無數不同的主題,共同創辦人為商業周刊副總主筆尤子彥、肯默整合設計黃信彰和6星集暨草大木集團董事長江慶鐘等人,新竹分會成立,首場專題演講就揮出強棒,邀請「竹冶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羅傑,及擁有「台灣觀光工廠教父」稱號,也是肯默整合設計的首席顧問黃信彰,帶給與會者深具美學概念的經濟講座。
羅傑:地域建築和文創是核心價值
羅傑建築設計師分享環境建築之美,提倡「地域建築」,即人力、物力和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創意打造美好的鄉村景觀,第一個案子是幫關西高中建羊舍,用後山生產的竹子、鐵皮屋加上光影與良好的通風效果,羅傑說,案子不分大小,每個都是在玩文創,也都是代表作。
「竹東信義立體停車場」是羅傑津津樂道的設計,此外,「高速公路涵洞美化」形塑竹市入口意象,利用廢棄玻璃和晶圓,將單調的高速公路涵洞點綴一番,設計「琉璃礦脈牆」和「晶圓河流牆」,呈現新竹玻璃和科技等兩大世界級產業,希望讓來往的車輛能進一步看見新竹。
黃信彰:設計成功的因素是「過關」和「情節」
黃信彰演講從博物館規劃、觀光工廠、到發展創意偏鄉經濟,他提到企業經營設計的成功因素有兩點:「過關」和「情節」,過關是技術面、情節是精神面,例如賣食品,好吃是「過關」,有故事賣點是「情節」。
這樣的思維起源於黃信彰是彰化人,父親是台化的員工,工廠的存在是污染之罪,但不可否認的它也造就了經濟成長和個人所得,他說自己的學費就是用父親的薪水支付的,因此他對台化有一種很矛盾的情結,他說自己並不排斥和財團合作,而是要如何和財團取得平衡關係,「彰化」命名原意是「彰顯教化」,讓他有了建立觀光工廠轉型的靈感,他設計台塑生醫健康悠活館,成了熱門觀光景點。
黃信彰擅長提供產業與品牌行銷策劃、觀光工廠整合設計建構、伴手禮開發設計、創新體驗規劃、文創園區與景區專案等全方位服務,他精采的敘述了由兒時「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和「拔蘿蔔」兒歌發想的案例,創意是從餅店伴手禮、餐廳、到坐月子中心的線上購物,甚至兒童醫院都涵蓋了,讓人不得不佩服「想像空間無限大」,創意孕育無限商機的道理。
江慶鐘:呼朋引伴一起、好做事、做好事
聽了兩場精闢演講,讓參與讀書會的成員都覺得獲益良多,直呼過癮,提供場地的6星集暨草大木集團董事長江慶鐘也是熱心人士,他表示讀書會成立4年多邀請的演講者都是各界翹楚,希望新竹讀書會能一直辦下去,越辦越成功,呼朋引伴找更多年輕人來參加,透過經驗分享,可以減少摸索過程,共同為建設家鄉更美好而努力


 

管仁健觀點》歡迎來到成人的現實世界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奕含去世兩個月了,社長臉書預告的「跳樓搞直播」也一周了。事過境遷後,重新再讀社長自己公開的信件,以及奕含生前在臉書提到的退稿。兩相對比,不爭氣的眼淚掉下來了。就算坐在網路前的你,從來不曾出過書,也沒當過編輯,但只要懂中文,也能比較出在退稿的互動中,奕含的情緒比社長節制多了
奕含生病了,她在稿子裡就直言無諱,社長看過也一定知道,而且在「你什麼都可以告訴我」的循循善誘下,一定說的比寫的更詳細。無奈台灣出版圈太小,圈內人心知肚明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情緒勒索」伎倆,但又鄉愿的不予置評,最後當然只剩網路上的無知鄉民在亂戰
本來「有多少權力,擔多少責任」是最簡單的職場倫理,如今卻在出版業成了絕響。因此掌握權力的主子,對於不聽話的新人,下手能這麼狠,卻又包裝得這麼溫柔,事後還要撇得一乾二淨,面對各種質疑,仍九「死」(無論真假)不悔的永遠以先知及完人自居。
任何職場裡的當權者,都有三個面向,一是對喜歡的人或不敢得罪的人,二是對不喜歡且敢得罪的人,三是對不相干的人。所以急忙趕來護駕的作家們,不斷形容社長是個怎樣完美的大善人,就像在輔大性侵案裡,夏林清的門生們持續轟炸:「不會啊!教主平日對我就是這麼好,所以教主是大善人,她一定不是這樣講(或這麼想)的」。
沒錯,教主賞識的門徒,看到的第一面向就是如此,那不是教主裝出來的,也不是門徒有心說謊。但有點職場經驗的人就知道,當權者的第一面向,絕不等於第二面向與第三面向,換誰來當權也一樣。偏偏在本案中,奕含是在第二面向(雖然一開始也在第一面向),要不對社長有怨是很難的;而我等鄉民案發前,對教主則是不相干的路人甲乙丙,歸屬第三面向
因此,無論護駕作家們的文筆多華麗,故事多曲折,永遠感動不了像伊格言這樣位於第二面向的作家。至於對第三面向的鄉民來說,這些護駕作家的抒情文,都只能當作文範本。甚至即使同在第一面向的作家,也可能不屑;「幹,比我還會捧!」或「糟了,怎麼比老子動作還快」。
(一)出版業該怎樣「在商言商」
出版無法迴避商業,尤其組織到了寶瓶這樣的規模,勢必「在商言商」;但除非是只出寫真書或藝人書的出版社,對文學作者的「在商言商」仍要包裝。然而無論怎麼包?怎麼裝?一開始的話術,就必須坦白承認。無奈的是,社長去年面對奕含與今年面對鄉民,為了站在道德制高點,始終只能堅持自己是完美的、至高的與純愛的,以致陷入了今日這困局。
出版社要「在商言商」,退稿就不該拐彎抹角。社長若害怕奕含的身心狀況無法配合出書後的行銷,應該直接對作者都表達「我害怕,因為你無力配合」,或「這是公司的共同研判,怕你配合不上」。
編輯害怕是正常的,就算沒精神病的性侵受害者,也不見得能承受公開身分後行銷的沉重壓力;更何況一個資深編輯面對新人作者與她的書,擁有的是不對等的權力,因此更不該隱瞞自己的害怕。
但社長對奕含退稿時,始終不願這麼說。因為一旦說出了「我怕」,就顯示第一︰「我」之前的看稿不週全;第二︰「我」前幾次接觸作者時,看人不夠精準;第三:「我」在公司內擁有的不是絕對的權力。這些也都是社長至今仍在堅持的完美形象。
每個當權者對權力的眷戀程度與運作方法都不同,所以社長退稿時,選擇的是躲在權力背後,反覆裝模作樣的關心,到最後一刻還堅持「這不是退稿」,或「我是為了你好」,甚至「我不幫你是因為我要幫你」。
要見主治醫生究竟是社長先提?還是奕含先提?社長後來對《報導者》解釋的也前後不一,可見她也警覺了這舉動很荒謬。但即使奕含都說沒關係了,願意承擔出書後的一切,甚至跟主治醫生談也無妨。社長這時乾脆耍賴,即使已找過奕含先生了,仍丟出「怕你父母無法承擔」的推託理由
其實這時社長心意已決,所以就算奕含父母也同意,社長仍會再找三姑六婆,只要奕含身邊有一個人遲疑,她就不用承擔退稿的責任。因此社長要用各種「溫柔關心」的語氣,歸咎於奕含有病,歸咎於奕含的家人不放心,反正只要能逼奕含自己乖乖知趣,拿回稿子的責任就不在於「我」,這不就是職場裡當權者有權無責的行為模式嗎?
(二)出版業該由誰來退稿?
在商業考量下,社長可以名正言順的退稿,但她又不想承擔掌權者誤判與反悔的罵名,也怕之後有人笑她的行銷提案市儈低俗。其實只要一篇制式退稿信,或是讓公司另一個人去轉達,寶瓶也不是只有她一人,往上有發行人,往下有小編,人人都能代勞。
退稿找其他人做,社長就無法在這事上合理卸責,所以,最後用的是不惜麻煩,自己出馬以「準備好了沒?」來逼奕含知難而退。出版不就是作者只負責文字,至於交了稿之後有沒準備好,應該是問出版社,不是問作者吧?但經驗老道的社長,為何又要反覆這樣問?
奕含年輕貌美,文采又高(但絕非頂尖也是事實),偏偏又不聽擺布,對書籍行銷有自己的想法。換成醜男如我,還不致太挑戰社長的權威;但對美人遲暮的社長來說,奕含這麼做就犯了天條。所以社長不用制式退稿信,要反覆用自以為是的上帝視角,或者父權的姿態,指責奕含有病,讓她自己知趣拿回稿子,這不就是出版界對新人作者的權力運作第二面向嗎?
事後檢討起來,奕含與社長顯然都有情緒障礙。但好強且擁有絕對權力的社長,不願承認自己在商業上的誤判,寶瓶內部也沒有這樣的權力制衡與檢討機制。結果奕含的書在游擊出版後,沒用社長原來那套庸俗的行銷模式就5刷了(去世後更無法計數),讓感到挫敗後的社長更失去了理智。
(三)出版業該怎麼退稿?
每一個被退稿的作者都會積怨,不是有精神病的作者才會這樣。從前我在文經社當編輯時,因為願意為新人出書,僥倖大賣後會引來更多的新人投稿,所以我們退的稿比接的稿要多3至5倍。
公司規定編輯退稿時一定要有詳細紀錄,尤其是擬了出版企劃案或與作者洽談之後才退的,紀錄的項目更多,但多年來我也看過很多年輕且比我有才華的編輯頑抗或輕忽退稿後仍要追蹤,萬一投稿者日後在別家出書,第一時間立刻電話或MAIL向作者恭喜,甚至還要向新出版社恭喜。新書發表會有空就一定參加,還要第一個買了書請作者簽名。
但社長這種不服輸的人,大概也不會這麼做。她若在奕含出書時,立刻獻上祝福,今天絕不是這種局面。強的她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寶瓶的商譽。她會好強到連《報導者》這樣沒點名的報導都自覺被辱反覆強調自己才是深思熟慮的幕後大善人這套「精神病出書就會死,奕含果然死了,我做的才對吧!」的奇怪邏輯,讓她最後變成左手打右手,自我毀滅。
《報導者》是一些主流媒體放逐者組成的非商業網媒,游擊文化是一群年輕人瞎湊出來理念型出版社,伊格言是個金字塔頂讀者群的作家,這三股力量在網路加起來,也不及過去的九把刀與今日的朱學恆一人,究竟要怎樣發動鄉民?就算能發動,社長麾下的作家與交往的記者何其多,無組織的鄉民是要怎麼霸凌她?
但矛盾且可笑的就是護駕作家們,反覆呼籲鄉民別再發動道德聲討,出版業有商業考量很合理;偏偏社長卻又堅持站在道德制高點,強調自己不為奕含出書是先知、是大善人;暗指接手出版的游擊文化,才是害死奕含的兇手。這就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釋昭慧穿著袈裟,詛咒檢討慈濟的人都會得喉癌舌癌。反差太大的言行,必然引來鄉民的反撲;無論過去做過多少好事,一夕之間也化為烏有。
到了今天這地步,社長真的應該好好檢討,她身邊真正愛她的人也應幫她檢討,尤其寶瓶內部更應嚴肅檢討,在這次事件裡,編輯與作者的互動,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權力運作會失控到比無組織的鄉民還「暴走」?就算什麼也不做,最少也要為編輯開一門「怎樣寫退稿信」的課程,而不是有權無責的一味將退稿原因歸咎於新人作者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奕含已息了地上的勞苦,回到那不再有病痛折磨她的國度。經歷了這段風風雨雨,奕含短暫的一生,能提醒我們的就是社長送給奕含的那句話:「歡迎來到成人的現實世界」
作者:管仁健(文史工作者)


朱亞君專訪——「編輯」是安置那些感受力的旅程

2017-06-25_2352152017-06-25_2352422017-06-25_235420  
朱亞君專訪——「編輯」是安置那些感受力的旅程
文:王筱涵 攝影:許銘心
當編輯搖身一變成心理諮商師——文字是許多感受力的結晶
「我並不是懂詩的人。我只是以詩裡探索到的自我,用滿心的感受,去召喚了頻率相近的靈魂。」這是朱亞君生活中的文字,簡短卻富有情緒張力,描述著自己閱讀詩集時的心靈波瀾。採訪那天,她也對閱讀抱著相同的評語。
文字對朱亞君來說是從小到大的夥伴,不論是自己所寫或他人所作,每與文字互動都像陷入一座未知的小宇宙般,不斷悉心挖掘那些還沒碰觸過的自我,但世上到底有誰能真正瞭解自己呢?朱亞君笑著,說這就是文字與閱讀有無限吸引力的原因。
作為一位編輯,亞君每天與許多文字共處、與許多作者互動,便默默發現出版業中,每個美妙文字的背後都與自己一樣,有著悉心品味世界的敏銳靈魂。「編輯有時很像心理醫師,除了自己要有豐富的感受力,也要協調作者的情緒與自己接觸這些文字時的心情。」
朱亞君擔任編輯做的絕不只是文字校閱,更多時候是關於怎麼適當地安置那份「人」的風味。若說出版業是容納所有文字工作者情緒的地方,編輯則像極了這些情緒與讀者間的橋樑!
編輯其實是創作——拉高視野,以敏銳的感受激發值得被留下的文字
深刻體會文字的價值,朱亞君看待文字也有了更大的責任感。「我們為什麼投身出版?除了喜歡文字,還是對自我的探索。而這個『自我』不僅僅是我,更是現下這個時代、是這片土地、是我們周遭正呼吸的生命。」她明白有許多獨特的文字,需要以編輯的力量去激發、去保留
比起作家,編輯關注的層面更廣,從生活細節到時代洞察;作為搭起文字與讀者間橋樑的人,編輯得將眼界放得更遠,不只是什麼能被留下,而是什麼值得留下、該被留下,這就是寶瓶文化選擇經營本土新銳作家的原因。朱亞君擅用一位編輯的眼光思考能為台灣催生出什麼作品,編輯身為書的策劃者,也是書的創作人。
這樣的自我期許與角色認知深入朱亞君對編輯一職的喜愛與使命感,她以冷靜的眼光熱切的心靈,在生活與作者的文字中旅行,取二者相通處便策劃出感染力與代表性都極強的著作。 
一位編輯的爛漫——永遠敞開心胸,再再品味生活
「爛漫。我喜歡這個詞:是色彩鮮麗、也是不做作的坦蕩。」
朱亞君的社群網站上有這麼段話,正好詮釋了她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及人格特質,為編輯這角色增添風采。對亞君而言,做編輯最重要的特質就是要永遠敞開心胸;她說編輯終究是份「人」的工作,人無法被機器取代一定有番道理。
進電影院要流幾滴淚、壓力大時要讓自己的思緒回到原點、喜歡詩人余秀華直白的文字、享受打破舒適圈理解各行各業的體驗。爛漫的性格就像道任意門,通往許多細膩的觀察與深刻的啟發,還加上一些堅持與嚮往。
朱亞君的「編輯」是趟把所有感受串連起來的旅程,從生活中的觸動開始,保持感受力擅用作者的文字,將一本本與大眾生活及這片土地猛烈共鳴的著作推到大家面前,說著:「讀吧,書裡是一串串我精心安排的爛漫!」
朱亞君|
資深編輯,現今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經手暢銷書籍《總裁獅子心》、《乞丐囝仔》、《哈利波特》⋯⋯等,對作品選擇獨具慧眼。
深信大眾出版的價值,致力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採訪協力:左腦創意)

朱亞君專訪——「編輯」是安置那些感受力的旅程 | 華文朗讀節 Wordwave Festival - https://goo.gl/RacXF1


2016/09/17, 藝文
召喚頻率相近的閱讀靈魂:專訪寶瓶文化社長朱亞君
Photo Credit:許銘心
唸給你聽 
powerd by Cyberon
華文朗讀節
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以19世紀的古巴雪茄工廠朗讀員文化為靈感,並以行之有年的德國萊比錫書展朗讀節為師,並在2013舉辦了第一屆的華文朗讀節。以華文作家及其原創作品為活動核心,聯結影視娛樂界、表演藝術界、設計與視覺藝術界、科技及生活產業界,企圖將能量由單點發展為緊密的合作網絡,連結不同領域的人才繁榮出版產業,為台灣讀者開創新的閱聽模式且擁抱新閱讀的美好生活。
文:王筱涵
當編輯變成心理諮商師
「我並不是懂詩的人。我只是以詩裡探索到的自我,用滿心的感受,去召喚了頻率相近的靈魂。」這是朱亞君生活中的文字,簡短卻富有情緒張力,描述著自己閱讀詩集時的心靈波瀾。採訪那天,她也對閱讀抱著相同的評語。
文字對朱亞君來說是從小到大的夥伴,不論是自己所寫或他人所作,每與文字互動都像陷入一座未知的小宇宙般,不斷悉心挖掘那些還沒碰觸過的自我,但世上到底有誰能真正瞭解自己呢?朱亞君笑著,說這就是文字與閱讀有無限吸引力的原因。
作為一位編輯,亞君每天與許多文字共處、與許多作者互動,便默默發現出版業中,每個美妙文字的背後都與自己一樣,有著悉心品味世界的敏銳靈魂。「編輯有時很像心理醫師,除了自己要有豐富的感受力,也要協調作者的情緒與自己接觸這些文字時的心情。」
朱亞君_7630
Photo Credit:許銘心
編輯做的絕不只是文字校閱,更多時候是關於怎麼適當地安置那份「人」的風味。若說出版業是容納所有文字工作者情緒的地方,編輯則像極了這些情緒與讀者間的橋樑!編輯其實是創作,拉高視野,以敏銳的感受激發值得被留下的文字
編輯其實是創作
深刻體會文字的價值,朱亞君看待文字也有了更大的責任感。「我們為什麼投身出版?除了喜歡文字,還是對自我的探索。而這個『自我』不僅僅是我,更是現下這個時代、是這片土地、是我們周遭正呼吸的生命。」她明白有許多獨特的文字,需要以編輯的力量去激發、去保留。
比起作家,編輯關注的層面更廣,從生活細節到時代洞察;作為搭起文字與讀者間橋樑的人,編輯得將眼界放得更遠,不只是什麼能被留下,而是什麼值得留下、該被留下,這就是寶瓶文化選擇經營本土新銳作家的原因。朱亞君擅用一位編輯的眼光思考能為台灣催生出什麼作品,編輯身為書的策劃者,也是書的創作人。
這樣的自我期許與角色認知深入朱亞君對編輯一職的喜愛與使命感,她以冷靜的眼光熱切的心靈,在生活與作者的文字中旅行,取二者相通處便策劃出感染力與代表性都極強的著作。
編輯的爛漫
爛漫。我喜歡這個詞:是色彩鮮麗、也是不做作的坦蕩。
朱亞君的社群網站上有這麼段話,正好詮釋了她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及人格特質,為編輯這角色增添風采。對亞君而言,做編輯最重要的特質就是要永遠敞開心胸;她說編輯終究是份「人」的工作,人無法被機器取代一定有番道理。
朱亞君_7621
Photo Credit:許銘心
進電影院要流幾滴淚、壓力大時要讓自己的思緒回到原點、喜歡詩人余秀華直白的文字、享受打破舒適圈理解各行各業的體驗。爛漫的性格就像道任意門,通往許多細膩的觀察與深刻的啟發,還加上一些堅持與嚮往。
朱亞君的「編輯」是趟把所有感受串連起來的旅程,從生活中的觸動開始,保持感受力擅用作者的文字,將一本本與大眾生活及這片土地猛烈共鳴的著作推到大家面前,說著:「讀吧,書裡是一串串我精心安排的爛漫!」

召喚頻率相近的閱讀靈魂:專訪寶瓶文化社長朱亞君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https://goo.gl/PwK1g2


 寶瓶朱亞君的考量 文壇人「這才是負責主編」 | 即時新聞 | 20170626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tmVaKw

2017年06月26日10:14
才女作家林奕含事件衍生出版風波!《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由「游擊文化」於2017年2月出版,而之前,林奕含也曾接觸「寶瓶出版社」破局,對此,寶瓶總編朱亞君曾澄清主因是憂心出版該書可能對林奕含造成的衝擊,但「游擊文化」張蘊方今凌晨臉書po文駁斥,她認為,對方如果有商業考量,那麼請好好承認這一點,而非說成是因為精神狀況才終止合約。
雙方說法各有立場,也各有網友支持,而張蘊方在po出她的看法後,有一位自稱曾任主編的網友要來回應張的看法,這名主編自介「我曾得過小文學獎,也嗑過精神科用藥,幹過活得不耐煩的事,私下完全不認識朱亞君和妳(張蘊方),但幾個小時前,正巧同時間看到朱的發文,我非常擔憂地幹了件雞婆事~打119報消防局去救朱,雖然我不知朱住哪…」。
「朱會在出書前評估這點,代表她是很負責與善心的主編。這本書林已經表明是真人真事改編了,這樣一定有一堆人會好奇臆測找人來對號,到時的風雨會不會是林能承受得住,本來一個成熟的主編就會如此考量。尤其寶瓶也出過爭議性如性侵自傳體的書籍,會知道這樣書籍一出,作者可能承受的壓力。朱從初接到稿件的驚艷作者文采,到與作者幾次深談後,可能會有更近距離對林的身心狀態評估與擔憂,所以才會想要去與作者的醫生與家人談談。」
「這樣的處理方式,換成是我,也會這樣做,只是這在我認為是朱的善良與成熟處理方式,在妳張主編的眼中卻是解讀成負面的,個人解讀不同,妳眼中認為是朱的歧視或強辭奪理,在我的邏輯看來反而覺得朱的起心動念並不是歧視,而是厚道與審慎。」、「謝謝妳對精神病患者的疼惜。但,我這也嗑過精神科用藥的人,跟林奕含一樣知道什麼是洗胃後的大便黑的跟瀝青一樣的人,真的覺得朱回覆林的內容是保護,不是歧視。」(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出版談好1個月卻取消 林奕含曾寫461字:書跟我一樣運氣不好
26歲才女林奕含離世(合成圖/翻攝自當事人臉書)
▲林奕含曾對合約破局在臉書發表看法。(合成圖/翻攝自當事人臉書)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寶瓶出版社社長朱亞君經過考慮後,還是選擇取消出版林奕含的《房思琪的私房樂園》,疑似對林奕含產生滿大的衝擊,這項消息被爆出來後,她在25日晚間甚至傳出想跳樓輕生;不過對於原本談好的的合作破局,林奕含也曾在臉書發表看法,甚至還無奈寫下,「我的書跟我一樣,運氣不好呵。」
《報導者》21日刊登「當房思琪成為實體——專訪作者密友與編輯談林奕含的出版歷程」一文,採訪林奕含生前好友,內容指出林的書原本被一間出版社看上,總編甚至還帶著合約要見面,沒想到最後以市場為由,堅持要提到以前在校優異表現、學測成績、外在條件等,最後合約在談好1個月後取消,也對林奕含造成很大的打擊。
朱亞君在21日晚間就在臉書回應,「很簡單,我擔心出書之後的種種,她無法承受,出版是承擔,每一個環節都要考慮。那是一條命」,但沒想到的是,她疑似受不了該網路媒體旗下記者,以私人名義發文公審,在24日晚上8點55分發出訣別文後,並在木柵路四段住處樓6樓處,情緒低落揚言跳樓,幸好與消防隊員僵持1個多小時後獲救。
對於和出版社的合作破局,林奕含也曾在臉書寫下想法,劈頭第一句就以「當初談好的合作破了」為開頭,文中除了憤怒提到「 我比任何人都不甘心」之外,還無奈道出,「沒有她所謂的文壇超新星美少女華麗拋物線旋轉出場了,沒有信義誠品一百五十人的簽書會了,但我要的不是這個,妳懂嗎?我只是希望有人能看到我看到的東西」,甚至拿自己比喻「我的書跟我一樣,運氣不好呵。」


 

寶瓶社長朱亞君欲輕生獲救 《報導者》發聲明致歉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網路媒體《報導者》日前刊登《當房思琪成為實體—專訪作者密友與編輯談林奕含的出版歷程》,採訪林生前好友「美美」,暗指寶瓶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朱亞君以市場現實為由,堅持若出版必定要提到林以前在校優異表現、學測成績、外在條件等等,朱「甚至要求直接跟她的主治醫生通話,以確認目前狀況能否面對」,之後雙方合作取消,解約對林造成重擊。朱亞君先前曾在臉書貼文澄清,解釋她當初考量出版該書可能對林奕含造成的衝擊。昨晚朱再度貼文,聲稱自己已無路可走,強調《報導者》先是單方面的報導,不採用朱提供的資料,接著繼續放任旗下記者,以私人名義發文攻擊公審。朱昨晚在臉書發文後,試圖跳樓輕生遭勸阻。《報導者》編輯部今凌晨在臉書發表致歉聲明,強調該報導未善盡平衡報導的新聞常規,向當事人寶瓶文化與朱亞君鄭重致歉,並立即刪除〈當房思琪成為實體〉一文相關段落。聲明指,《報導者》絕非指責任何一家曾經拒絕的出版社,也絕未策動任何針對特定出版社的批評;《報導者》是非營利媒體,深受各界期待,必定記取教訓,深自反省,並對朱造成的嚴重傷害深深致歉。(生活中心╱台北報導)《蘋果》關心你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報導者聲明全文如下:【《報導者》編輯部致歉聲明 2017.6.26】一、《報導者》二十一日出版的〈當房思琪成為實體〉一文,有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出版波折的陳述中,雖以匿名方式未明確指出特定出版社,也無意非議特定出版社,但在後續網友的討論中,仍舊造成該出版社與總編輯的嚴重困擾與傷害。《報導者》在報導之時,依據對該書作者生前訪問及作者與出版社留下的通訊記錄作為依據,而未採訪該記錄所牽涉的當事人,未善盡平衡報導的新聞常規,《報導者》為此向當事人寶瓶文化與朱亞君女士鄭重致歉,並立即刪除〈當房思琪成為實體〉一文相關段落。二、懇請各界人士莫再針對當事人(無論是朱亞君女士、寶瓶文化或游擊文化)進行人格攻擊與陰謀猜想。《報導者》團隊與朱亞君女士與游擊文化,於公於私都有許多合作的經驗(此文刊出後,總編輯何榮幸亦與朱亞君女士保持密切通話與聯繫),深知大家都是有理念與熱情的出版人,許多網路的惡意攻訐並不真實,對於這些辛苦的出版人亦不公平。三、從林奕含輕生事件至今,《報導者》沒有發出任何一篇文章,絕無意炒作與消費此事件,這部份《報導者》所有發文紀錄都可證明。本文重心是在表達承接與陪伴精神患者的困難與重要,第一位完整專訪林奕含的記者張子午,他持續關注精神患者與社會的互動,才會在林奕含過世後近兩個月,再度發出這段時間的採訪觀察。絕非指責任何一家曾經拒絕的出版社,《報導者》也絕未策動任何針對特定出版社的批評。四、《報導者》是非營利媒體,深受各界期待,我們必定記取教訓,深自反省。並對朱亞君女士造成的嚴重傷害,再度深深致歉

2017-06-26_093620  

寶瓶社長輕生獲救 名嘴暗諷「自殺新聞助長風氣」 - 自由娛樂 - https://goo.gl/frhf2w


 

寶瓶社長尋短《報導者》致歉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朱亞君(右圖)拒絕出版林奕含著作遭質疑,前晚在住家意圖跳樓輕生,《報導者》發聲明向寶瓶與朱亞君致歉(左圖),翻攝臉書
【生活、突發中心╱台北報導】才女作家林奕含兩個月前自殺身亡,網路媒體《報導者》上周報導林曾與知名出版社簽約後解約,對她造成重擊,外界揭露該出版社為寶瓶文化。寶瓶社長兼總編輯朱亞君不滿《報導者》不採用其說法,兩度在臉書說明經過仍遭人上網責罵,前晚一度意圖跳樓,經親友安撫勸回,《報導者》昨凌晨發聲明向朱致歉。
網媒《報導者》採訪林奕含生前好友「美美」,提到去年林《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書稿受到知名出版社賞識簽約,但總編輯憂慮林的精神狀況恐無法承受出書宣傳,美美指此舉是「歧視與排除」,雙方後來解約重擊林,該書改由游擊文化出版。
林奕含兩個月前自殺身亡,好友指寶瓶與林解約,對林是一大重擊。資料照片
林奕含著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翻攝博客來
警消前晚趕赴朱亞君住處,在地面鋪設氣墊並上樓安撫朱。簡銘柱攝
控「放任記者公審」
報導引發討論,有人暗指知名出版社是寶瓶。朱亞君上周在臉書回應,她當時希望林奕含先處理好自身狀況再談出版,因她感受到林的精神狀況,若出版後林自殺,她將一輩子無法原諒自己,「不對的時機有時不為。」
但此說法招來許多質疑責罵,游擊編輯張蘊方前天在臉書批評,朱一度要求見林奕含的醫師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代表朱暗示林無法為自己生命與判斷負責,同時暗指林「可能說謊」;張也批朱自認「保護」林,卻造成更大傷害。
朱亞君前晚在臉書表示她已無路可走,雖主動提供資料給《報導者》,但對方不求平衡報導、不容遭指涉者澄清,「只堅持他們報導的正義」,還放任記者以私人名義攻擊公審她。
朱隨後在住家六樓處欲跳樓,警消獲報在地面鋪設氣墊並上樓安撫,朱情緒激動、不滿遭網路霸凌,警方聯絡家屬前來,雙方僵持一個多小時,經親友安撫,朱才打消念頭回屋內,因事後情緒平復且有親友陪伴,朱也拒絕送醫,警消隨即離開。
「未善盡平衡報導」
《報導者》編輯部昨凌晨在臉書發表致歉聲明,強調該報導「未善盡平衡報導的新聞常規」,向寶瓶與朱亞君致歉,立即刪除相關段落。聲明指報導依據林奕含生前訪問及與出版社通訊紀錄,卻沒採訪牽涉的當事人,撰文記者未明指出版社,《報導者》也未策動針對特定出版社的批評。
《報導者》總編輯何榮幸昨說,以聲明為準,不再有其他說明;朱亞君沒接電話,不知其回應。部落客「廣告小妹」認為,《報導者》記者未顧及職業道德,也罔顧他人權益,選擇「誤導性報導」。作家管仁健則諷刺此事是「社長鬧自殺,鄉民被霸凌」。
網友挺寶瓶並沒錯
此事同樣引發網友討論,有人認為考量商業角度或林奕含精神狀態,寶瓶拒絕出書並沒錯;也有人認為可一開始就不做生意,「但不該要人家(指林)掏心剖腹後才來關上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