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元宵晚會 重慶市銅梁火龍秀鐵水流星/重慶市銅梁火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ZuOGDD


 

打樹花是河北省張家口蔚縣暖泉鎮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具有特色古老節日社火,至今已有500餘年曆史,是用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城牆上,迸濺形成萬朵火花,因猶如枝繁葉茂的樹冠而稱之為“ 樹花 ”,其壯觀程度不亞於燃放煙花。後來,暖泉鎮每逢元宵佳節期間“打樹花”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打樹花也作為一項古老技藝,成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打樹花”是河北省張家口蔚縣暖泉鎮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活動。[1]
中文名稱 打樹花 地理標誌 天下第一堡樹花劇場 非遺級別 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地 點河北省張家口蔚縣暖泉鎮 寓 意 嚮往甜美生活的美好願望 起 源 唐睿宗歡度元宵佳節
據說當年暖泉鎮有好多鐵匠作坊,每逢年節,富人們燃放煙花慶祝,鐵匠們也同樣渴望著熱鬧喜慶,但鐵匠買不起煙花,他們從打鐵時四濺的火花中得到靈感,把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堡城門上方的磚牆上,好似朵朵煙花盛開。這種特別的“煙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其熱鬧喜慶的氛圍絕不輸給擁有煙花的富人們,因此便有了每逢過年“富人放煙花,窮人打樹花”的民俗。
以前的打樹花是在暖泉鎮的古堡城牆上進行的,因為場地狹小,又有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趕來看熱鬧,於是,鎮上專門新修了“天下第一堡樹花廣場”用於表演。
歷史記載
最早記錄打樹花活動的,是唐代詩人李白,他在《秋浦歌十七首》中寫道:“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754年(唐天寶十三年)李白自廣陵、金陵至宣城,往來於池、歙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時遊秋浦所作。《唐書·地理志》記載:“秋浦固產銀、產銅之區。”從李白的詩中可看出,唐代的冶煉工人傾倒銅渣時“打樹花”的情景,紫煙中紅星亂閃,極為美麗,並且有聲有色,伴以歌舞。[2]
張家口
2016年7月19日,河北省張家口市,“打樹花”藝人一改以往正月表演的傳統,身著厚重羊皮襖,用新出爐1600多攝氏度的鐵水打出萬朵金花,為觀眾送上一場視覺盛宴,展示和傳播獨具魅力的非遺文化。[3]
揣骨疃
根據史料記載,揣骨疃掇樹花正式形成是在500多年前的明弘治年間,揣骨疃的李家修建好了揣骨疃堡之後,專門在堡門內建了一座火神廟。每年正月十五進行社火表演前,都要先祭祀火神,再到堡牆外面掇樹花,表達對火神的崇拜、敬畏、感恩。[4]
表演工作編輯
滾燙鐵水城牆上開花
“打樹花”表演的主角是三位頭戴草帽、反披著羊皮襖的藝人,一位姓鐘,兩位姓王,年齡都在40—55歲之間,他們的那身行頭是為了防燙傷用的。
民間藝人表演“打樹花”
民間藝人表演“打樹花”
在身後的近10米高的城牆上,能夠看到斑斑鏽跡,那是以前打樹花留下的痕跡。待滾燙的鐵水被倒進城牆前面的盆子裡,一位師傅就上場了。
只見把手中白色的勺子伸向鐵水,火苗子一下就躥了起來。當他把一勺鐵水奮力拋灑向城牆的時候,一顆顆珍珠般大小的紅色水珠“嘩”的一下,炸成了一簇簇小傘狀的金黃色火花,順著城牆向遠處四散開來,觀眾們不約而同地發出一片驚呼。
暖泉古鎮打樹花
暖泉古鎮打樹花
對於許多第一次觀看打樹花的人來說,之前的興趣也許在於它有現代煙花無法相比的民俗表演性,沒想到無論它的壯觀還是璀璨同樣不遜色於火力強勁的煙花,差別只是在顏色上沒有那麼豐富。為了營造更為熱烈的場面,表演藝人會趁著前一場煙花還未散盡時,接連再潑上幾勺鐵水,讓火花此起彼伏,錯落有致,給人們呈獻了一出別緻的視覺盛宴。[6]
暖泉打樹花
暖泉打樹花
“打樹花”表演者身穿羊皮襖、頭戴斗笠,用特製的木勺將高溫融化後的鐵水用力潑灑在堅硬的城牆上,1000多攝氏度的鐵水打在冰冷的城牆上,迸濺出璀璨的朵朵火花,串起來呈樹冠狀,隨後瞬間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表演者會在火花消散之前,打出一輪新的火花,連續的火花形成金色的“花雨”,在寒冷的冬日給人們帶來絲絲溫暖。
打樹花也是智慧之花
曾經以為“打樹花”不難,把鐵水潑到城牆上而已。待親眼看到“打樹花”表演後,才知道“打樹花”對錶演者的臂力和揮灑技藝都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需要具有很大的勇氣,因此“打樹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據當地人介紹,以前暖泉鎮有好多鐵匠作坊,每逢過年,鐵匠們為慶祝豐收,利用平時的打鐵經驗,發明瞭如今的“打樹花”。
打樹花表演之前的準備工作,也是用了心思的。柳樹根做的勺子必須先在水里浸泡幾天,之後再用慢火把表面烘乾,這樣勺子才不至於被鐵水燒毀,而且勺把兒也不會太熱。匠人身穿羊皮襖、頭戴斗笠,這一身裝束,就是防燙的。儘管處處提防,一場表演下來,表演的匠人多多少少還是會被濺落的火星兒燙著,因此,匠人的手背上總是佈滿了舊疤痕和新燙的水泡——匠人把危險留給了自己,把美麗獻給了人們。打樹花,古老之花,更是匠人們的心靈之花。[2]
雖然打樹花好看,可是打樹花的人也要求站得穩,曾經有一個打樹花的人因為沒站穩而幾乎把一勺子的鐵水倒扣在頭上,導致嚴重燒傷。
打樹花實際上是一項頗費體力的活兒,三位表演藝人為了讓觀眾保持高昂的興致,會接連輪番出場。在休息的空當,有位女士好奇地湊上去,想親自打一回樹花,沒想到一勺鐵水沉得她根本端不起來,只能佩服幾位藝人在揮灑自如中體現出的一身超凡功夫。
據說,2013年整個暖泉鎮總共只有4人會打樹花,除了這三位師傅,還有一位不太熟練的年輕徒弟。打樹花作為一項古老年俗,對藝人的臂力和潑灑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6]
節慶活動編輯
蔚縣暖泉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西部,因鎮中心有一四季長流、冬暖夏涼的泉水而得名。[7] 除了花燈會、剪紙等傳統民俗文化外,該縣暖泉鎮人還傳承了全國僅有的300多年絕技——“打樹花”。春節期間,蔚縣出現了“十萬人次賞樹花”的盛況。“打樹花”表達人們歡度節日和嚮往甜美生活的美好願望。[8]
“祭爐”儀式拉開表演序幕
隨著新春逼近,蔚縣大街小巷裡的年味兒日漸濃郁。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大大的紅“福”和虎樣剪紙把縣城裡裝飾一新。趕年貨大集的人們在各個貨攤前穿梭,用空前的購買熱情流露著對這個傳統新年的重視。
民間藝人表演“打樹花”
夜色降臨,暖泉鎮上橫拉在巷子裡的傳統四方形燈籠成為別緻的一景,紅色光芒點綴著朦朧夜色,很有過年的氣氛。當你跟隨人流前往樹花表演廣場時,途中會遇到很多剪紙小攤,這裡的剪紙都是由當地人所製作,因為鄉土氣息濃郁再加上價格便宜,外地遊客都願意淘幾張帶回家。
準備過程
專門為打樹花表演修建的“樹花廣場”上,已聚集了不少人。超大鼓風機正在高速運轉,火苗子已經在大型煉鐵爐裡躥個老高,師傅們還不停地往爐膛裡添炭加鐵。據現場一位師傅介紹,打樹花每次差不多要用掉一千來斤鐵,用料主要是鐵鍋、生鐵爐子這些廢品鐵,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冶煉”,就成為金燦燦的鐵水。
打樹花
在打樹花正式開始前,廣場上舉行了一段民俗表演。隨著鼓聲雷動,燈籠舞和跑旱船首當其衝,最為莊嚴的要數“祭爐”儀式,表演者在巨大的爐筒造型前膜拜,然後用動感的舞步表達對新一年風調雨順的祈福。[7]
當天空慢慢地披上黑色毯子,偶爾看到幾顆星星在閃耀,原本安靜的暖泉鎮卻熱鬧非凡,表演“打樹花”的廣場上人山人海,大家都翹首期盼這一精彩時刻。
主要景點編輯
天下第一堡
《天下第一堡》是暖泉古鎮必遊的“重頭戲”。新建河北目前唯一的室內實景演出劇場,劇場總投資1.2億元,可同時容納近900觀眾。耀眼的燈光、華麗的服裝、變幻的舞台、龐大的陣容、漂亮的臉蛋、特色的劇本,每天將全國首台融合非遺項目——打樹花的演出呈現給遊客。由於是室內實景,所以“打樹花”結束了300多年來只能在戶外和白天不能觀看的歷史,讓遊客不再帶著遺憾而歸。絢爛的樹花與劇場恰似“夢裡蔚州不思歸,樹花煙火暖泉飛!” [11]
西古堡
位於蔚縣暖泉鎮內,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該堡古色古香,主要特色在於集“古城堡、古寺廟、古戲樓、古民居”於一體的文化景觀和甕城形制結構,《鬼子來了》、《左宗棠》、《新少林寺》等影視劇曾在此取景拍攝。
南張莊剪紙村
蔚縣有“ 中國剪紙藝術之鄉 ”之稱,而位於縣城南部的南張莊村又是蔚縣剪紙的發源地。該村有8處規模較大的剪紙廠家,剪紙有戲曲人物、花鳥魚虫等六大類3000多個品種。遊人不僅可在此選購虎年賀歲剪紙和各種精美的剪紙藝術品,還可現場觀看剪紙製作過程。[12]

9e00005a9254f176d9a9e10005a3c84a309d9b  


打樹花-------民族瑰寶!打樹花-------民族瑰寶!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qh0MF3
Posted on 2016-07-07 in 旅遊
知道暖泉鎮是因為「打樹花」。過去,每年過年的時候,附近村民自願捐贈廢舊生鐵、焦炭,師傅融化成鐵水,用處理過的柳木勺子,舀起鐵水,揚撒在暖泉鎮北官堡的城門之上,鐵水遇冷便迸濺四射,形成萬朵火花,猶如枝繁葉茂的樹冠而稱之為「樹花」,在元宵節期間連打三天。
蔚縣出名的「打樹花」民俗的形成有幾個條件:產鐵、邊關、老打仗。老打仗,打兵器的鐵匠鋪子就多,廢兵器也多,就有鐵水。這是古老的「社火」的一部分。「社火」是漢族春節的傳統型狂歡活動,紅火熱鬧。北方的社火我在西北見得多一些,各村各鎮有長者組成社火協調小組,人員物品,活動範圍,時間進度,組織調配的井然有序。過了年,外出打工的小伙子們回到家,也大都樂意參與。體格好舉著舞獅的獅頭,到各村各寨游耍,鑼鼓喧天,人山人海,村民點菸送茶,往獅頭上掛大紅花,俗稱「披紅」,十幾個村子下來,獅頭重量能有之前的兩三倍之重。鑼鼓火把,人群相隨,乃是人助神威。「社」乃土地爺,社火雖然各地不同,南北有別,意義到都一樣,無非祈福消災、驅惡避邪、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民間鼓樂謂之社火,不可悉記,大抵以滑稽取笑。」社火的有趣之處在於,雖然也有敬神之意,但可以嬉鬧,可以玩耍,大不用像敬神祭祀那般嚴肅,在古老的沒有過多娛樂項目的農耕時代,社火無疑是最熱鬧,最歡快,也是鄉親們最能展露藝術才華的舞台。過去看打樹花,要冰天雪地的時候來才可以看到,現在方便,不用等過年,修了「樹花廣場」,天天有演出,天天都能看,周末節假日還加場。王德、王富、宗吉武和王春林是四位著名的打樹花師傅,他們的名字和照片是大大的招牌,掛在通往暖泉鎮的公路邊上。
ADVERTISEMENT
▲打樹花其實非常危險,融化的鐵水高達1600度
▲需要臂力,勇氣,經驗
打的高才好看
▲鐵樹花,多絢爛
知道暖泉是因為「打樹花」,知道蔚縣卻不是。
蔚縣在中國歷史上叫蔚州,是古燕雲十六州之一。明屬於宣府鎮,宣府是哪?薊鎮四海冶至大同鎮平遠堡的長城,因總兵官位於宣化府,故稱宣府鎮。所以明代蔚縣屬於山西大同。1931年,中華民國政府改蔚州為蔚縣。現在的蔚縣歸河北省張家口市管轄。幾易管轄,乃邊關之地。
ADVERTISEMENT
▲北官堡的城樓,傳統的打樹花就在這裡進行
在蔚縣還叫蔚州的時候,當地出了個名人,險些讓北京城易主。驚天動地的「土木堡之變」,英宗北狩,成為明衰亡的轉折點,一手造成這個局面的人,就是明英宗朱祁鎮身邊的「死太監」王振,蔚州人。
不過哪還沒出過個壞人奸臣,他其實也沒給蔚縣抹多大的黑。能影響國家興衰成敗的人物,到底也還是風雲人物。一個沒有本事的人,就算有禍國殃民的理想,也是很難的。
▲城樓上鐵鏽斑斑
ADVERTISEMENT
蔚縣的建城史近三千年,名人輩出,元代工部尚書王敏,蔚州人;清代廉吏刑部尚書魏象樞,蔚州人,「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馮唐,西漢代郡人。代郡,今蔚縣也。
趙孟頫也來過蔚州。
我在暖泉鎮的時候,北京趙老發來信息,「蔚縣博物館有趙孟頫從未公開過的真跡!期待同去!」是不是書法珍品《蔚州楊氏先塋碑銘》?楊贇,百姓盛譽的知府,趙孟頫筆下出身貧苦卻一心為民,興修水利的父母官,蔚州人。

「打樹花」的圖片搜尋結果「打樹花」的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相關圖片相關圖片「打樹花」的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打樹花」的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打樹花」的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


鹿港彩繪燈籠大師吳敦厚辭世 享耆壽94歲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縣30日電)彰化鹿港著名的燈籠大師吳敦厚,30日下午去世,享耆壽94歲,消息一傳出,讓藝文界人士感到不捨,而吳敦厚的家人正在處理喪葬事宜。

吳敦厚(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聽力喪失的吳敦厚,在鹿港街上向一戽四代專製燈籠的人家學習彩繪燈籠,後來因作品做工紮實且色彩鮮艷,吳敦厚的名聲逐漸傳開,作品也被拿來作為贈送外國使節的禮物,連索忍尼辛到台灣訪問時也特別去參觀他的店舖。

近年來,吳敦厚因接受心導管手術,減少製作燈籠,同時由最小的兒子吳怡德接下燈籠舖的生意,而吳敦厚雖然已離開人世,但彩繪燈籠大師的形象永存民眾心中。1060130


 

國寶級燈籠大師吳敦厚辭世 享壽94歲

彰化縣鹿港鎮國寶級燈籠大師吳敦厚,30日下午辭世,享壽94歲。近年大師因年事已高,偶有在活動露臉,已較少在自家燈籠燈舖現身,他的辭世被認為是鹿港藝文界的一大損失。

吳敦厚13歲起開始製作傳統燈籠,是許多迎神賽會和燈會的熱門作品,以傳統式手工彩繪燈籠作品聞名,1940年成立吳敦厚燈舖,並曾在1988年榮獲國家薪傳獎,遵循古法製作燈籠80年,先後獲得李登輝、陳水扁與馬英九三位前總統題贈匾額嘉勉。

立法委員王惠美表示,吳敦厚是鹿港之寶,長年在手工彩繪燈籠上享有國際盛名,其店鋪就位在鹿港最繁忙的中山路上,也是在地知名的旅遊觀光景點;這幾年體力變差,越來越少公開露面,其手藝也傳承給幾個兒子,但大師的離世仍是文化界的損失,令人感到遺憾、可惜。

吳敦厚燈舖昨天周日已關閉未營業,今天晚間家屬並在中山路店鋪、鹿港派出所旁設置靈堂治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