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迷思!莫札特的音樂不一定能讓你的寶寶變聰明

3656985498_fedb1176e6_z  「莫札特 胎教音樂」的圖片搜尋結果「莫札特 胎教音樂」的圖片搜尋結果「莫札特 胎教音樂」的圖片搜尋結果「莫札特 胎教音樂」的圖片搜尋結果

法新社報導,莫札特故鄉奧地利的學者十日發表新研究指出,聽這位音樂神童的作品不會讓人變聰明。這份研究結果與一九九三年創造出「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一詞的報告截然不同,聽莫札特作胎教的準媽媽們恐怕會很失望。
一九九三年,加州大學一項研究顯示,聆聽莫札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的青少年,推理測驗成績優於聆聽其他音樂或在靜音之下考試的對照組。該研究刊於「自然」(Nature)期刊後引起廣大迴響,美各地育嬰室紛紛播放莫札特古典音樂,喬治亞州甚至免費發放古典音樂CD給新手媽媽。
神經科學教授洪蘭也提及,莫札特效應當年冒出時,牧場讓母牛聽莫札特,好增加乳量,植栽者也放莫札特給植物聽,希望葉子長綠點。
維也納大學心理學系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彙編一九九三年以來試圖重現莫札特效應的多項研究,分析全球四十分研究報告、共約三千名個案後,未能找到支持「莫札特效應」的確切證據。
主持這項研究的皮耶希尼(Jakob Pietschnig)表示,原始研究只包括三十六名學生個案,樣本數不足。而且原始報告一次性地分析他們空間推理能力而非智商,有「出版偏誤」(publication bias)的問題,也就是科學期刊比較喜歡發表「正面」的研究結論,如「聽古典音樂有益」,而較不願刊出負面或沒有定論的研究。
「莫札特效應」被指無助提升智商,大提琴家張正傑說,他向來認為所謂「音樂能提升什麼」的說法「都是噱頭」;台北藝術大學 校長朱宗慶也說,音樂界對這類說法向來沒研究也不關心,「音樂還是要回到本身」。
張正傑近年推動胎教音樂會、零至七歲音樂會大受歡迎,他說胎教音樂會是做給媽媽聽的,幼兒音樂會則是想讓孩子早點認識古典音樂,並非要刺激什麼,他比喻讓孩子聽音樂,應是因「東西好吃、有營養」,而不是因為「吃了能得到什麼實質好處」。
洪蘭曾為文批評「莫札特效應」,認為與其靠音樂提升智力,不如好好打開一本書。
【2010/05/12 聯合報】【聯合報╱編譯莊蕙嘉、記者何定照/綜合報導】
聽莫札特可以變聰明?不少家長深信不疑,可惜維也納大學推翻了這個說法,但應該不減莫札特的地位。2006年是莫札特誕生250周年紀念(右圖),不少唱片行都大賺了一筆。斯洛伐克一家私人醫院的育嬰室中,新生兒正一字排開聽莫札特音樂(左圖)。圖/本報系、法新社資料照片

「莫札特 胎教音樂」的圖片搜尋結果「莫札特 胎教音樂」的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曾經住過台灣的城市、山上及郊區,目前位於美國的大鄉村Kansas學習音樂治療。 在山上居住的時期,開始習琴,雖然要搭車兩小時才能到達音樂教室,竟也堅持了下來,音樂成為一輩子的事。小時候作文〈我的志向〉,豪語成為教育部長,覺得擁有快樂的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了,天真地以為當上教育部長,就能拯救世界。長大後才知道,原來愛的養分,並不是得來的那麼容易。於是悄悄地變更了心中的夢想:「成為一個帶給人溫暖的人。」 始終相信,音樂可以是那個帶來溫暖的情感橋樑,還有引領人看見專屬於自己的希望夢想,更是在這個寂寞世代撫慰人心的輕輕細語。
如果你熱愛音樂,但不懂得如何演奏、演唱、甚至作曲,你敢不敢大聲地說:「我熱愛音樂!」
如果你天天聽歌,聽到一首歌的前奏,就可以準確地說出曲名,但大家都說你唱歌五音不全,父母說你聽音樂浪費時間,你是不是不懂為什麼大家都要反對你的音樂?
如果你在高中時期學了吉他,小時候學過幾年的鋼琴,當別人問起你懂不懂音樂時,你是不是總是羞於承認「我會音樂」?或是急忙否認地說:「我不是專業的。」
如果你從小聽父母的話,每個禮拜乖乖地去音樂老師那兒報到。你喜歡音樂,但你很討厭練琴,尤其是當耳朵開始可以分辨「好聽」跟「難聽」的聲音,你的眼睛跟手卻無法彈奏出你心目中「好聽的音樂」時,你會不會很想放棄?
你說你好愛好愛音樂,但是你又埋怨自己沒有那樣的環境,音樂系畢業後,只能跑跑場、教學生。你是不是感覺到自己的音樂天分,正一點一滴的被台灣的不景氣給吞沒?
上述所說狀態,你是不是也是其中的一種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更多跟音樂連結的經驗與故事,那不是兩、三句話就能總括而言之的。只是,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跟音樂產生連結?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音樂變得如此昂貴且遙不可及?
許多研究指出,「聽力」是發展於「視力」之前的感官能力,「聲音」也是我們最先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不意外的,如果你是一位新手媽咪,你會非常想知道:「聽什麼音樂,可以幫助我的寶寶變聰明?」於是,聰明的商人聯合一些學者,就會告訴你答案:莫札特的音樂。
只有愛的語言,能使你長大
古典音樂是昂貴的概念,似乎跟「胎教音樂」與「莫札特效應」脫不了關係。事實上,嬰兒在懷胎的時期,大部分還無法顯示出自己的音樂喜好,但藉由聆聽音樂其中的節奏與速度,會影響胎兒的生理反應,最明顯的就是胎兒心跳減緩且保持規律。確實,大部分莫札特的音樂,因結構簡單、速度輕巧,非常適合作為母親與胎兒共同聆賞的音樂。
但商人不能說的事實,其實是:「所有舒緩的曲風、中等的速度、及50分貝以下的音樂,都適合用來穩定胎兒將來的生理及心理狀況,並可減少早產兒比例。」尚未有任何研究指出,聽莫札特音樂有助於智力發展,當時倡導莫札特效應的學者們,最後只得到三歲到四歲的兒童透過學習鋼琴,可提升其空間概念能力的研究結果。
更有英國研究指出,母親歌唱的時候,透過的聲音的頻率以及身體的震動,能帶給胎兒強烈的安全感;胎兒對於音樂的記憶,可延續到出生後一年以上。而聲音不分好壞,唯一差別只有在於正在唱歌、說話的母親,是否對於自己的狀態感到舒適,因為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都會透過聲音直接傳達給腹中的胎兒。
Musical Baby Bonding
而音樂與人的牽絆,起源於此,並長達一生之久。音樂,可以是如此的簡單,如同記憶中的搖籃曲。如果你愛音樂,卻總覺得環境跟人都在阻擋你,不要灰心、不要害怕。只要相信音樂,回頭聽聽那些陪過你走過歡樂與悲傷的音樂,大方地承認你愛音樂吧!

=============================

曾經是職場新鮮人的時候,記得身旁的同事結婚好幾年後終於懷孕了,原本強悍的個性頓時柔軟下來,各種對肚裡的寶貝好的方法也開始嘗試,對「胎教音樂」的認識也在那時有了起點。最廣為人知的胎教音樂就是莫札特的21號鋼琴協奏曲(視聽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2EK3-Y_BoMc),其他像是巴哈、舒伯特等等也都有被推薦過適合作為胎教音樂的曲目。
幾年後,跟那位同事一樣,也是努力了好久才懷孕(這讓我懷疑過去的工作懷境是不是有害於受孕),很開心地拿著媽媽手冊到麗嬰房去兌換媽媽禮物,爾後,就經常在拒絕排山倒海來的推銷電話,或是挺著大肚子到醫院時,月子餐的廠商也都會熱心的遞上他們的服務傳單,對於胎教音樂當時反而沒特別去接觸。若到我的CD櫃去找尋三年前購買的音樂,大概都以靈魂樂或是爵士樂為主,光這些音樂就已經滿足了心靈上對於放鬆心情的渴求了,所以不會想特地去買一些古典音樂來擺著,怕聽了會很想喝個英式下午茶之類的,哈哈…如果格友真的想知道我的女兒當時在我肚子裡聽了哪些音樂,可以參考下面清單。
Diana Krall / Only Trust Your Heart (Jazz)
Keiko Lee / Voices Again (Jazz)
Lisa Ono (Basa Nova)
Narah Jones
Indea Arie /Acoustic Soul, Testimony: Vol. 1, Life & Relationship (Soul)
Alicia Keys / Songs In A Minor (Soul, R&B)
有幾次工作壓力太大,週五的晚上我居然偷偷聽著節奏感強烈的嘻哈樂,就為了釋放白天累積在心裡的怒氣。根據醫師的觀點,是不建議孕婦聽節奏太強的音樂,但是基於孕婦的觀點,偶爾放縱一下,是有益身心的,畢竟,怨氣累積會影響媽媽的心情,媽媽的心情不好,才是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吧!
P8290629.JPG (媽媽心情好,寶寶立刻感受得到)
一直以來,對於商業行為,我是抱著姑且聽之的心態在面對,雖然有時候也常常被說服買帳,但若這些推銷人員的說詞要是讓我產生狐疑,回到家我是一定會上網作功課,等到下次有機會再接觸到類似的說詞,就可以立刻反駁他。針對「聽古典音樂可以提昇寶寶智力」這番的言論,就挑起了曾經在科學界沾一咪咪邊的我(真的只有一咪咪邊喔),開始上網找資料。2008年由兩位神經學家共同出版的一書:「大腦開竅手冊」中,解答了我的疑問。此書的第10個章節 長出好腦袋 童年快樂最重要!中提到1993年,學術雜誌《Nature》期刊,發表對於莫札特奏鳴曲相關的研究,這篇報導的研究內容指稱,聆聽莫札特奏鳴曲,能提升一群大學生在複雜空間推理方面的表現。研究者總結它的效果,約等於在「史丹佛比奈智商量表」上,增加8到9分(註1)。請注意,這個研究對象是「大學生」喔!而不是胎兒或是懷孕中的婦女。1999年,有另一群科學家想要複製這個實驗 (在科學研究中,實驗的再現性是很重要的,表示一樣的實驗方法可以由不同的人做出相同的實驗結果),但是卻沒辦法讓結果重現!這篇文章最後鼓勵的是,與其讓小孩聆聽音樂,不如讓他們主動彈奏音樂,對於智力的發育會更為有幫助,尤其在空間推理技巧的提升。有興趣的格友可以參考註1的圖書資訊。
對於胎教音樂,我心裡的想法是這樣的,如果媽媽平常習慣聽的音樂屬性偏向古典音樂,那就參考廠商推薦的清單是無所謂的,但若沒有那樣的習慣,聽聽流行音樂也不錯啊!只要能夠放鬆穩定媽媽的心情,旋律不要太過悲傷,這樣就是適合寶貝的音樂了吧!
文末,推薦給想要嘗試聽古典樂的媽咪,一個節省荷包的管道,FM99.7的愛樂電台,全天候不停止的古典樂隨時放送,這樣就不用擔心懷孕時花錢購買一堆CD,之後卻擺在櫃子裡積灰塵的窘境。我在聽了愛樂電台介紹蕭邦,買過一張李雲迪彈奏的蕭邦夜曲(Chopin Nocturnes)註2,有幾首其實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旋律喔!最近聽到電台介紹卡農,差一點就網路下單了。

==============

醫學界早已證實胎教的重要性,其內容種類眾多, 涵蓋範圍廣泛,包括音樂、情感、語言、飲食等。其中,用音樂進行胎教可以刺激寶寶的聽覺,有助於其身心發展, 而且簡單、隨時都可以進行,因而被許多孕媽咪所採用。
其實,胎教音樂不只是給寶寶聽,媽咪也可以藉由聆聽合適的音樂來放鬆心情,對媽咪與胎兒都有很大的幫助。國內知名大提琴家張正傑老師針對胎教音樂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松板牛肉理論」,他說,松板牛肉之所以好吃是因為這裡的牛喝的是啤酒,還有專人按摩。按摩的同時還播放古典音樂,但不是給牛聽,而是給按摩師聽,讓他們保持平穩的情緒,以適度的力道和緩地幫牛按摩,進而提升牛肉的品質。同樣的,胎教音樂主要是給媽咪聽的,媽咪聽了身心舒暢、情緒平和、心情愉悅,連帶也影響了寶寶的身心狀況。
除了莫札特,妳還有更多選擇平穩溫厚古典樂
提到胎教音樂,許多醫師專家都會推薦古典樂。張正傑老師指出,古典音樂節奏規律,高低起伏不像流行音樂那麼大,有助於穩定媽咪心跳,讓血壓與荷爾蒙等各方面維持正常。其中,大提琴因為旋律緩慢優美,琴音接近人所發出來的聲音,所以非常適合胎教,並有助於媽咪與胎兒放鬆。除此之外,海頓、蕭邦等人的音樂也都很適合孕媽咪聆聽。
推薦曲目
聖桑◆天鵝
此曲為大提琴最著名的小品,大提琴旋律緩慢優美如同高貴的天鵝,流暢穩定的鋼琴像是一波波的湖水,讓胎兒聽了能如同天鵝般的優雅沉穩。
巴哈◆D大調第三號管弦樂組曲中的「G弦之歌」
巴洛克時期緩板或行板的音樂,節拍與人類心跳的頻率最接近,安撫媽媽與寶寶的情緒,非常適合胎教。
巴哈◆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巴洛克時期大提琴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巴哈於1720年所完成的六首無伴奏組曲。大提琴的琴音較低頻,和人的音域最為接近,非常適合胎教。
葛利格◆「抒情小曲集」
作品68/5的「搖籃曲」搖籃曲有讓胎兒安靜入睡的功能,聽著搖籃曲可以讓寶寶在不安或病痛時,比較容易恢復平靜,所以孕期不妨聽搖籃曲,讓自己與胎兒都能放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