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日軍29.43%的陣亡率+韓國兵的陣亡率9.2%/1938年北埔姜家子弟從軍:姜瑞昌+姜煥蔚+姜重垣+姜阿新+鄧騰肝+姜瑞鵬+莊阿魁。送軍親友團:鄧騰駿、姜瑞鵬、姜瑞金、姜瑞昌、鄧瑞坤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rPp91


學校美術社/忠孝西路、中山北路口「學校美術社」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B1e9sd

=====================================

姜阿新台北州淡水街台北州台北市太平町6之20
姜振驤台中州彰化市台北州台北市太平町6之16
日治時期台北州[廳]台灣人士紳一覽表 (一) @ 楊建成:日治時期台灣人士紳圖文鑑[稿本]本網頁始於2008/5/17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HdctFD
============================
范姜政 台北州新莊郡鷺洲庄
范姜萍 台北廳擺接堡加蚋仔庄土名堀仔頭75番地
范姜新鰲福建省漳州(台北州士林)台北廳芝蘭一堡士林街122番地
范姜騰 台北州台北市建成町4丁目16番地
日治時期台北州[廳]台灣人士紳一覽表 (一) @ 楊建成:日治時期台灣人士紳圖文鑑[稿本]本網頁始於2008/5/17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HdctFD
=====================================

b25a00_p_02_02  

「茶虎」姜阿新故宅 動工修復
2017年03月29日 04:09 莊旻靜/竹縣報導
「茶虎」姜阿新故宅 動工修復
 老屋重生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左五)、新竹縣長邱鏡淳(左四)、姜阿新的後代、地方人士及修復工程團隊等,昨天均出席修復工程動土儀式。(莊旻靜攝)
北埔鄉「姜阿新故宅」為茶葉大王姜阿新在1940年代,為了接待外賓而興建的洋樓,因經營不善抵押給銀行,在近半世紀後,由姜阿新的後代募資買回產權,因建物年久失修,客委會、新竹縣政府補助,及姜家人出資,將循原樣修復,昨天舉辦修復工程動土儀式,預計明年3月完工。
姜阿新有「茶虎」之名,1940年代籌組永光公司,拓展他的茶葉王國。其女姜麗芝與廖運潘先生結婚,孫女姜蒂玉、廖惠慶、姜惠琳等人,均在姜阿新故宅出生、長大,對老屋具有深刻的感情,姜蒂玉回憶,她13歲離開老家時,在心中埋下「總有一天要買回」的想法,半世紀後終於如願
姜阿新故宅當時抵押給合作金庫,新光集團在1995年承租,聘請建築師修復,並成立金廣福文教基金會,開放遊客預約參觀。姜家後代約4年前得知合作金庫將標售老家,2012年時由姜惠琳作為代表,以當年抵押金的一百倍標得,姜家人得以重回故宅。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新竹縣長邱鏡淳昨皆出席動工儀式,北埔鄉長姜良明說,故宅是重要地標,他幼時見到電視劇如《幾度夕陽紅》等,都曾在此取景
由於故宅已出現滲水狀況,由客委會補助2968萬、縣府補助212萬、所有權人出資353萬,委託薛琴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修復工程預計2018年3月完工屆時將開放參觀


 

2017-01-20_ˊ660908522017-01-20_0ff91029  

太平町

P_20170120_094353_p_1  P_20170120_095153_1_p  

現今台北市延平北路一、二段是日本時代大稻埕的新興街區

2017-01-20_1153442017-01-20_115418  

大稻埕;太平町

====================

台北市太平町通(台北州要覽,1935)

89259996_2903021003074083_3079936303685435392_o


1940臺北太平町臺灣第一劇場(位於今延平北路二段)/1933年,台灣開始使用電梯、冷氣機於太平町臺灣第一劇場/張臺灣日本時代臺北太平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LjdUTD

太平町成了足以和「城內」日本人傲稱「台北銀座」的榮町(今衡陽路)分庭抗禮的市街,台灣人以擁有此「台灣人最寬廣」的商業街自豪。1920、1930年代大稻埕風景明信片,多數為太平町通(太平町大街)的繁華街景。這張明信片為1930年代出品

太平町大街與羅訪梅畫像館
現今台北市延平北路一、二段是日本時代大稻埕的新興街區,係於1908、1909年間大稻埕市區改正時貫穿稻新街、新興街、太平街、太平橫街、九間仔街所建的幹道。1922年台北市實施町名改正,為「太平町」,範圍是從北門前的鐵路平交道起算,到「台北橋腳(下)」(當年台北大橋引道在延平北路)為止。
太平町和永樂町(今迪化街)同為大稻埕南北向的兩條主要幹道,後來,永樂町街道狹隘,交通不便(永樂町沒有公車行駛),其商業地位,漸為太平町取代,太平町成了足以和「城內」日本人傲稱「台北銀座」的榮町(今衡陽路)分庭抗禮的市街,台灣人以擁有此「台灣人最寬廣」的商業街自豪。1920、1930年代大稻埕風景明信片,多數為太平町通(太平町大街)的繁華街景。
這張明信片為1930年代出品,為太平町二丁目街景,位置約當從現今延平北路、南京西路口往北所見。紅色箭頭所指為1930年12月落成的張東隆商行,樓高四層(不含頂樓建物),是大稻埕數一數二的高樓。街上往北行駛著一輛公車,當時太平町全線有市營、局(總督府交通局)營、民營公車行駛。
畫面右邊街屋懸掛著「羅訪梅畫像館」的招牌,羅訪梅為1910年代來台的中國畫師,實際來台年代不得而知,1922年其「見真軒畫館」招募學徒廣告,自言「來台從事繪像十餘年」,而從1935年刊於《台灣日日新報》的開業二十周年廣告推算,可知1915年已開設畫館。
真軒畫館初設於太平町二丁目142番地,後因學生日多,遷於隔鄰的131番地,畫館後改名「羅訪梅畫像館」。其學生中,有一位頭份人張鼎雙,習藝後,和其他學徒一樣,各自開業,他返鄉開設「盛描軒畫像館」,知名的頭份珊瑚照相館攝影師張阿祥,就是從這位族親張鼎雙學習畫像與攝影技法,因此,羅訪梅,可說是張阿祥的「師公」,1935年台北市舉行台灣始政四十周年紀念博覽會期間,張阿祥曾和張鼎雙北上拜訪羅訪梅。
羅訪梅畫技精湛,熟諳各種媒材,勤於學習新技法,據1922年招生時報導,「精通漢法毛筆繪像、水彩繪像、炭筆繪像、炭筆設色繪像、油畫及影像放大設色、山水人物花卉等,造詣頗深」,1928年,與畫館畫師李紹南同赴江西學習最新的「永久不滅」磁(瓷)板畫像技術;1935年,鑽研「永久不變色」的新式工筆油畫肖像。
羅訪梅畫館除了接單繪製人物肖像外,亦有寫真(照相)業務,畫館可說是「美術繪像寫真館」。1932年,「稻江寫真組合」創會,羅訪梅當選理事。1934年,羅訪梅畫作「虎」入選第八回台展,依當時報導,畫館在太平町二丁目57番地
畫館所在的太平町二丁目與鄰近的三丁目街區,在1920、1930年代亦先後開設多家畫館寫真館,如留芳寫真館、久美畫像館、朱清蘭、梅芳寫真館、楊寶寫真館、太平寫真館、江夏寫真館、南北寫真館……等。
做為稻江知名畫師,羅訪梅在社會上相當活躍,1935年台北州聯吟大會,他捐贈書畫為獎品,該年台灣發生大地震,他也舉行義賣,捐出一半所得。1936、1937年,又分別當選台北中華(總)會館的教育委員、監察委員。

====================================

昔日的太平町(延平北路) @ 記憶‧台北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0t6Oqv

0 (32)2 (1)  3  10 (1)24 (1)25 (1)  

=============================

台北市營巴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wT6p0D

台北橋詰所台北市太平町6丁目20番地

1940年台北市營バス詰所及車庫

 
查到1940年台北市營自動車營業事務所、詰所及車庫所在地如下:

台北市自動車課 台北市樺山町48番地
川端町詰所   台北市川端町112番地
萬華詰所    台北市新富町5丁目135番地
東門詰所    台北市大安十二甲350番地
西門詰所    台北市西門町1丁目1番地
台北橋詰所   台北市太平町6丁目20番地
富田町詰所   台北市富田町265番地
第三高女前詰所 台北市上埤頭108、109番地
宮ノ下詰所   台北市大宮町97之179番地
本課車庫    台北市樺山町48番地
第二師範前詰所 台北市下內埔96番地
濱町詰所    台北市濱町1丁目2番地
西門町車庫   台北市西門町1丁目1番地
萬華車庫    台北市綠町1丁目14番地
大學官舍前車庫 台北市大安龍安坡495番地
日新町詰所   台北市日新町


▲ 台北市營バス(BUS)車庫
 (圖片來源:臺北市概況,1940年)


▲ 幾輛バス通過榮町的台北信用組合事務所前
 (圖片來源:臺灣鐵道旅行案內,1940年)

另外,為了因應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戰事吃緊,油料缺乏,台北市役所計畫將市營バス改為電動車,並在台北市蓬萊町77番地興建電氣バス充電所及車庫,工程由村岡敬次承攬,總經費為62,700圓,於1943年3月31日竣工。

Fb141223173524-page-001  

===============================

漫步太平町 @ 無不痴 有所思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3XC1pj

4a113b226dfb149a51835f107349a5185c29677  

===========================

台北市日治時期舊町名古今對照
榮町
台北市日治時期舊町名列表為下:
*明石町:明石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二丁目,在城內東北隅,今中山南路、青島西路、公園路、襄陽路、信陽街、許昌街之一部及南陽街、常德街均在町內,為紀念明石元二郎總督而命名,轄域內有台北醫院(今台大醫院)。
*大宮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位置約為該市北端。大宮町之名稱,來自該町內有其臺灣神社(台灣神宮),而範圍包含今中山區大直的中山北路四段與北安路。
*建成町:建成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在城外大稻埕上、下奎府町之間。該町因為有建成街和建成後街得名。其範圍約為今大同區的長安西路、華陰街、太原路等等,多為商業區。
*書院町:書院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三丁目,在文武町之西,今博愛路、桃源街、延平南路、長沙街一段、貴陽街一段、愛國西路之一部均在町內,因境內之登瀛書院而得名。
*太平町:太平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九丁目,因為町內範圍有太平街而得名。該町與永樂町相望,兩町公學校校際棒球賽等體育活動抗衡為盛事。另外,該町範圍約為今大同區之延平北路一段至三段附近,延平北路在當時名為「太平町通」。太平町在戰前是台灣人社會運動的大本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則是引發影響台灣社會甚鉅的二二八事件的起始點。
*西園町:西園町為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市舊町名,該位置約略位於台北市西南方,面臨新店溪與淡水河。西園町之名來自該町於1920年代之前本有茉莉花園藝產業,而該町的今行政區為萬華區,也就是台北市西園路二段全部。
*文武町:文武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在城內東南隅,今公園路、懷寧街、凱達格蘭大道、重慶南路一段、貴陽街一段之一部均在町內,町名源自境內之文廟與武廟(文廟就是孔廟,武廟即為關帝廟。這兩宗教建築在日治初期即被拆除。)。轄域內有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從日治時期以來,即為台灣的政治中樞。
*三橋町:三橋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今南京東路一段(由中山北路至林森公園),地名源自三板橋,三橋町內建有日治時期的日本人公墓,乃木希典總督之母及明石元二郎總督均葬於此。轄域約當今林森公園、康樂公園。
*旭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州台北市之行政區,在東門町之南,今信義路一段、中山南路、林森南路、杭州南路一段、愛國東路之一部均在町內。轄域約當今中正紀念堂園區。
*御成町:御成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五丁目,該町因為轄內有裕仁太子行啟台灣所立之御成碑而得名。該町位置約為今之中山北路一段,二段,為中正區,大同區,中山區三區交接。
*兒玉町:兒玉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位於千歲町之西,今南昌街一段、二段,湖口街、南海路、寧波西街、福州街之一部均在町內,為紀念兒玉源太郎總督而命名。
*新榮町:新榮町為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市舊町名,共分一~三丁目,該位置約略位於台北舊城南門附近,也就是在市中心的旭町之南,今林森南路、羅斯福路一段、愛國東路、寧波東街、金華街之一部份。該町以前靠近台北山砲隊,距離台灣軍司令部也相當接近。如今,該兩機關均於1950年代拆除,其用地於1970年代成為中正紀念堂園區一部份。
*大龍峒町:大龍峒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在圓山町之西,今哈密街、酒泉街、民族路、大同街、蘭州街、迪化街二段、伊寧街及重慶北路三段之一部均在町內,町名因大龍峒而得名,但轄域只佔大龍峒的一部分。
*日新町:日新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三丁目,在太平町之東。該町因為有日新街而得名,約略範圍在今大同區之甘州街、華亭街、重慶北路一段與二段的交接。
*蓬萊町:蓬萊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在日新町之東。該地約略位置在今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三段,寧夏路,民權西路等。
*宮前町:宮前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該町因為通往台灣神宮之要道而得名,也有知名之宮前公學校。而約略位置在今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與三段交接及農安街,雙城街之商業區一帶。
*有明町:有明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位於入船町之南,為今萬華區一部份,約包含今台北市桂林路、西昌街、西園路一段、華西街的一部份。
*表町:表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二丁目,在明石町之西,新公園之北,今許昌街、信陽街、漢口街一段、襄陽路、懷寧街之一部份及館前路均在町內。表町金融機關林立,號稱台北的一等地。館前路在日治時期當時名為「表町通」。
*古亭町:古亭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的舊地名,町名源自古亭村莊。該町位錦町之南,今中正區的羅斯福路二段、三段,和平東路一段、和平西路、南昌街二段、晉江街、泰順街、同安街、金門街、浦城街、雲河街 、龍泉街之一部均在町內。
*新起町:新起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三丁目,因為位於本來的新起街而得名。該町在若竹町北方,今西門町一部分,含萬華區漢中街,中華路,西門紅樓附近。
*千歲町:千歲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三丁目,該位置位於台北舊城南門外,在新榮町之南。該町約略位置在今中正區的羅斯福路二段,南海路,寧波東西街,大約在台北植物園附近。
*乃木町:乃木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為紀念乃木希典總督而命名,乃木町在文武町之西,共分一~三丁目,今延平南路、中華路、長沙街一段、貴陽街一段之一部均在町內。
*北門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在上奎府町之南,台北車站前後一帶,今延平北路一段以東,中山北路以西,鄭州路以南,忠孝西路一段以北,因台北城之北門而得名。
*元園町:元園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在西門町之西,該町因為重視茉莉花農園而得名,後該園區改植麻筍。另外,該町的約略位置就在今萬華區成都路,康定路,環河南路一帶。
*泉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二丁目,在台北北門的之西,本為河溝頭碼頭。該町位於今台北市大同區與中正區的交界,也就是在忠孝西路二段,一段、長安西路、鄭州路、環河南北路、西寧南北路的交接處。
*樺山町:樺山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為紀念首任總督樺山資紀而命名。樺山町北隔鐵路鄰大正町,今忠孝東路、北平東西路、瀋陽路、青島東路、杭州北路、杭州南路一段、林森南路、天津街、紹興南街、紹興北街、鎮江街之一部均在町內。
*壽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五丁目,為台北城內日人活動中心。也就是今萬華區西寧南路,洛陽街,開封街二段,武昌街二段附近。
*新富町:新富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五丁目,約略在龍山寺的東方,為台北老街道之一,轄域內有萬華車站。約略位置包含今萬華區的廣州街,康定路,和平西路等。
*築地町:築地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五丁目,該町因為地勢低窪,為解決積水與氾濫之苦,而將沼澤填築成新地得名。該新地即為江瀕街埋立地。該町多為日人所居,約略位置就在今萬華區的昆明街,洛陽街,開封街二段一帶。
*八甲町:八甲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三丁目,該町因為轄內清治時期為八甲庄而得名,約略位置在今萬華區廣州街、昆明街、三水街一帶。
*堀江町:堀江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因為轄內有人工開掘的河道而得名,該河道名為「赤江」。堀江町位於萬華車站之南,南以大排水溝「赤江」(現西藏路)和東園町、西園町為界,該町約略位置在今萬華區汕頭街,莒光路,西園路二段之一部。
*柳町:柳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柳町因為瀕臨淡水河,河邊多種植柳樹而得名。該町名於台灣日治時期結束而廢除,而該町約略位置約為今台北市萬華區淡水河邊的環河南路二段附近。
*入船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瀕臨淡水河邊,因為有艋舺碼頭,可停靠小船著稱。相當於今日長沙街、貴陽街、西昌街、華西街、西園路的一部份,但已不具航運功能。該町也為台北老社區,多居泉州三邑閩南人。
*上奎府町:上奎府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在大稻埕附近。該町名是因為有其平埔族奎武卒社而得名。該地於日治時期為迪化街腹地,範圍約今大同區之鄭州路,華陰街等商家所在。
*幸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位於樺山町之南,為日人居住地區。該區政府機構林立,也有著名的幸町教會。其範圍約今中正區之濟南路,青島東路,徐州路,臨沂街附近。
*水道町:水道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約在台北市的南端,富田町之西,因為位於自來水水道起設處而得名。該町面對新店溪,今水源路,羅斯福路三段、四段,溫州街,龍泉街之一部均在町內。
*東門町:東門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位於幸町之南,該町因為本轄內有東門而得名。該町日治時期為日籍移民居住所在,約略位置在今中正區徐州路,信義路二段,仁愛路一段附近。
*馬場町:馬場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在川端町之西,因町內設有練兵場,是士兵操練與騎馬場所而得名。當時練兵場也作機場使用,相對於松山機場,所以又稱為台北南機場。該町約為今日萬華區南部濱新店溪之區域,青年公園(舊練兵場)一帶,今中華路二段、泉州街、水源路之一部均在町內。馬場町的河堤邊在白色恐怖時期,曾為著名刑場,今設有「馬場町紀念公園」。
*本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在表町之西。以現在台北市的位置來看,本町位於現台北市中正區的西北角,約位於:忠孝西路一段往西至台北郵局東側。再向南至開封街一段,沿此路線向西至開封街一段60號,順60號到漢口街一段向東到現在華南銀行附近畫一條直線到衡陽路。再向東至重慶南路一段,由重慶南路一段回到原點這個範圍內。另外,重慶南路一段在當時名為「本町通」。本町自日治時期起,就是繁華的商業地區,當時也有三和銀行、台北專賣分局、日本石油等重要商業機構。其中,專賣分局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二二八事件的主要起始點。
*大和町:大和町為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市舊町名,共分一~四丁目,該位置約略位於台北市中正區中央。該町本就為台北城中心,金融政治相關機關林立。而今延平南路、中華路、開封街一段、漢口街一段、武昌街一段皆有部分區域於此町內,延平南路在當時名為「大和町通」。
*永樂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五丁目,在港町之東,大橋町之南,大稻埕商區的一部分。該町似因永和街與長樂街而得名。其範圍約今大同區之迪化街一段與甘谷街等區段,迪化街在當時名為「永樂町通」。永樂公學校名為永樂,其實是在東鄰的太平町。
*河合町:河合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因為基隆河與淡水河合流而得名。該町於日治時期尚有漁民居於此做撈獵,戰後,因為河貌改變,該地已成為社子島外圍,並無任何住家與街道。
*榮町:榮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在新公園之西,今中正區的衡陽路、寶慶路、秀山街之全部及博愛路、延平南路之一部均在町內,衡陽路在當時名為「榮町通」。榮町是當時台北最繁華的區域,因而有「台北銀座」之稱。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店」於1932年(昭和7年)在榮町落成。
*末廣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五丁目,町名取吉字,末廣為逐漸繁榮之意。該町位置約為舊台北城西門橢圓公園至北門為止,屬於今萬華區中華路一段附近。
*富田町:富田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在台北市東南角,位於水道町之東,今新生南路三段、羅斯福路三段、四段,基隆路三段之一部均在町內,台北帝國大學是此町的地標。
*濱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五丁目,該町因為瀕臨淡水河,為該河之濱岸而得名。該區約略位置就在今萬華區之康定路,峨嵋街,環河南路一段附近,也為今廣義西門町之一部。
*圓山町:圓山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瀕臨基隆河,會得其名,是因為知名圓山位於該町內。該町於日治時期為第一座都會公園-圓山公園所在,其範圍約今中山區的中山北路三段,酒泉街一帶。
*龍口町:龍口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五丁目,町名源自清治時期之龍匣口庄,該町因總督府中學建校所在,文教風氣頗盛,也多日籍移民所居。另外,該町位置約略為今中正區和平西路二段,南海路之一部份,也為台北植物園一部份所在。
*老松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三丁目,位於八甲町之北,今桂林路、柳州街、昆明街、永福街之一部均在町內。
*川端町:川端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約在台北市的南端,瀕臨新店溪,是當時台北近郊的遊憩場所。該町因位在川端(河邊、河岸之意)而得名,範圍約為今中正區的汀州路二段,廈門街,同安街,金門街等。町內有通往市外的川端橋。
*佐久間町:佐久間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三丁目,位於兒玉町之西,今牯嶺街、福州街、廈門街、寧波西街、重慶南路二段、三段之一部均在町內,為紀念佐久間左馬太總督而命名。
*西門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行政區,約為今萬華區之內,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範圍內的區域,共分一~三丁目,因臨台北府城西門而得名,漢中街在當時名為「西門町通」、成都路為「弘法寺前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門町一名已不具行政區域意義,轉為泛指附近之商圈。但是今日所稱西門町商圈範圍遠較日治時期西門町更大,包括昔日新起町、若竹町等地。
*南門町:為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市舊町名,共分一~六丁目,位於書院町之南,町名因鄰近台北城之南門而得名,今愛國西路、廣州街、重慶南路二段、南海路等之一部均在町內。
*東園町:東園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因為位於日治時期茉莉花農園之東方而得名。該町位於今萬華區西藏路以南、東園街接萬大路一線以東。
*綠町:綠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五丁目,該町位於龍山寺附近,日治時期為蓮花池填平之綠地得名,約在今萬華區大理街,環河南路二段一帶。
*龍山寺町:龍山寺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三丁目,有明町之南,今廣州街、西園路一段、三水街、華西街、梧州街之一部均在町內,因境內擁有百年古剎龍山寺而得名。
*大橋町:大橋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瀕臨淡水河邊,在太平町之西,共分一~四丁目,因為町內有台北大橋而得其名。該町位於今大同區,其範圍涵蓋民權西路,民族西路,環河北路之一部份。
*京町:京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在本町之西,今博愛路、開封街一段、武昌街一段、永綏街、浣陵街各一部均在町內,博愛路在當時名為「京町通」。
*下奎府町:下奎府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因為位於平埔族奎母卒社南方而得名。該町因為位於大稻埕商區,自日治時代其商賈雲集。約就是今日萬全街,歸綏街,太原路,承德路附近。
*大正町:大正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三丁目,町名源自大正街,因該區域為大正時代所規劃而得名。該町在三橋町之南,原華山車站之北,今中山北路以東,新生北路以西,南京東路以南,市民大道以北,境內為行政官員宿舍,是當時的高級住宅區。境內尚有大正町教會及「一條通」至「九條通」的道路。
*錦町:錦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位於福住町之南,為日人居住地區。該町約略位置在今和平東路一段,杭州南路二段與潮州街一帶。
*福住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在旭町、新榮町之東,今杭州南路二段、金華街、信義路二段、麗水街、愛國東路之一部均在町內。轄域內為公務員宿舍及台北刑務所。
*港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四丁目,該町因為有其大稻埕港埠得名,是當時大稻埕最主要的茶業製造加工中心,不過水利已淤積盡失。該町約在今大同區環河北路,貴德街一帶。
*若竹町: 若竹町為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市之行政區,共分一~三丁目,該町位於老松町之北,今台北市西南部萬華區貴陽街一段、中華路、西寧南路、昆明街之一部份均在若竹町內。該町於日治時期多為日本人所居。


姜振驤二戰期間天水堂正廳前合照之1(7180942) - https://goo.gl/wJq5jr

29286sdds2017-08-25_1918572017-08-25_1919112017-08-25_1919212017-08-25_1919512017-08-25_1920272017-08-25_1920432017-08-25_1921072017-08-25_1921202017-08-25_1921482017-08-25_1922492017-08-25_1923192017-08-25_1923522017-08-25_1925122017-08-25_1925522017-08-25_1926402017-08-25_192700  


達觀情懷繫北台 | Facebook

2021-04-18_2241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