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1_121348.jpg2017-07-21_121340.jpg2017-07-21_121330.jpg

為什麼古人要在房子裡擺放「屏風」?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0日, 2017
在浩瀚如海的史料、古籍、詩詞、繪畫中遺有許多屏風的痕跡。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詩中因有屏風的陪襯,將嫦娥的寂寞和悔恨更深刻的表現出來。再如五代時顧閎中所繪長卷《韓熙載夜宴圖》全長三米,共分五段。畫中就是用屏風將畫面分隔為聽樂、觀舞、休息、清吹、散宴五段。那麼,為甚麼古人總喜歡在房子裡放置屏風呢?
五代 顧閎中,長卷《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公有領域)
「屏風」又稱為屏門或屏障,是指設在門窗間的屏風。古代的房屋大都是土木建構的院落形式,當然不像現代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子堅固、密實。所以為了擋風,古人便開始製造屏風這種家具,並多將屏風置於床後或床兩側,以達到擋風的效果。漢劉熙《釋名.釋床帳》謂:「屏風,言可以屏障風也。」就是說屏風有擋風、遮蔽、隔間的功用。
隨著朝代更迭,帶動了屏風的發展,而屏風的種類更多,用途也逐漸廣泛。有的屏風還全用木頭製作,這種木屏風非常的結實,故能作為倚靠或掛置雜物用。魏晉時期有個名叫王琨的人,為人十分吝嗇。他不僅把酒藏放在床下,還把家裡的米、鹽、醬油等,全都掛在自己床邊的屏風上,任何人有需要,都得經過他的手才能取用。
屏風的使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經開始了,但當時不叫屏風而是稱「邸」或「扆」。如《周禮.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則張氈案,設皇邸。」唐代賈公彥.疏︰「邸謂以版為屏風,又以鳳皇羽飾之,此謂王坐所置也。」又漢王充《論衡.書虛》上載:「負扆南面鄉坐,扆在後也。」而漢代《史記.孟嘗君傳》:「孟嘗君侍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則說明了「屏風」的稱呼出現在漢代,並使當時的記錄者,有了分隔室內空間和遮蔽視線的作用。
在漢代時期,屏風的使用已經非常普及了,尤其是有錢有地位的人家都設有屏風。如《西京雜記》上載:「漢文帝太子,立思賢院以招賓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館皆廣廡高軒,屏風帷褥甚麗。」另據桓寬《鹽鐵論.散不足篇》上載︰「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以萬人之力製成一屏風,漢代屏風的豪奢也由此可知。而此時屏風的種類和形式都有增改,也由原來的獨扇屏發展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折疊,也稱連屏或疊扇屏。屏風並常和床榻結合使用,不僅實用,也是室內不可或缺的裝飾品。
中國式屏風。(fotolia)
漢代之前,屏風多為木板上漆再加以彩繪,但紙絹、紙張發明後,多數屏風的製作都以木為框架,再以紙或絹為面,屏面的裝飾除了繪畫、書法外也有染纈紋樣或刺繡,寫字內容則以詩句為多。到了唐代,在這個繁榮富麗的太平盛世,總以最美麗的事物來裝點世界。此時期紙屏風盛行,畫家或在上面畫上美麗的山水、花鳥,詩人或在上面題屏、詠屏,甚至富貴人家有的還會貼上金箔,這些屏風裝飾畫每每令人賞心悅目。還有應用雕刻、鑲嵌及繪畫工藝的屏風則為宮廷所用。
另外魏晉以後,一些文人雅士逐漸的喜歡一種簡樸的屏風。這種屏風就是拿白紙糊上,全白,什麼都不畫,一般以木頭為框架,就叫「素屏風」。不過單純只用白紙而不裝飾屏風的人也不多,大多還是會配上詩、書、畫。
清代屏風,1720-1730年。(美國Peabody Essex Museum館藏)
明清時期,屏風文化達到高峰。據《天水冰山錄》記載,明代奸臣嚴嵩的抄家物裡,竟有大小各式屏風近四百件。而《紅樓夢》中對屏風的描寫也多所著墨,如第七十一回賈母八十大壽時,賈母因問道:「前兒這些人家送禮來的共有幾家有圍屏?」鳳姐兒道:「共有十六家有圍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內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紅緞子緙絲『滿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壽圖』的,是頭等的。」到了清乾隆年間,豐富多彩的手工技藝應用在屏風的製作上,更讓清代的屏風藝術進入了鼎盛時期。
「屏風」一詞讓人感覺很有詩意,它營造了一種似隔非隔,似斷非斷的寧靜空間。而極為講究的屏風製作手工精細、巧奪天工,屏面上飾以各種彩繪,圖案精美,絢麗多彩,它記錄了風俗民情、歷史故事、山水景色等,不僅呈現出古人高水準的手工技藝,也反映了屏風和藝術、文化的緊密關係。@*#


南蠻屏風

南蠻貿易是安土桃山時代(西元十六世紀中期至十七世紀初期)日本與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商人之間實行的貿易。
「南蠻」在中古(「中世」)至近代以前的日本用以指稱東南亞地區,並引申用以稱呼在印度至東南亞的港口與島嶼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並試圖向東北亞擴展交易範圍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由此數國傳來的物品、文化等亦被冠以「南蠻」之名。進入明治時代後,此詞逐漸淡出普通使用,一般僅出現在歷史相關場合。
文化接觸
來到日本的葡萄牙人,十七世紀
日本對歐洲人的記錄
由於習慣的不同,日本人起初對歐洲人比較輕視。但很快,日本人採用了歐洲人的若干技術與文化,如軍事(火繩槍、鎧甲、造船技術),宗教(基督教),裝飾藝術及語言(外來辭彙)等方面。
日本統治者信賴任用一些歐洲人,甚至給予他們武士的地位(如威廉·亞當斯)和領地。
歐洲人對日本的記錄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人比較仰慕日本。由於馬可波羅的紀錄,他們認為日本擁有較多的貴金屬。日本也有較多的地表礦藏。此時期日本是銅與銀的重要出口國。
日本被認為是一個高度成熟的封建社會,有著比較發達的文化和技術。人口較多,城市化程度高於所有歐洲國家。佛教研習所的規模也大於歐洲的學術機構。當時日本的手工業和冶金技術使歐洲人讚嘆。其軍事力量也得到歐洲人的重視。在香料群島的對英戰役中,荷蘭人亦有雇用日本武士的紀錄。
貿易往來
長崎的葡萄牙卡瑞克帆船,十七世紀。
1543年葡萄牙人漂流至種子島。葡商船之前已經到達琉球,琉球人得知葡船攻擊並佔領馬六甲,因而拒絕與之交易。然而日本商人因明朝的海禁而無法直接與中國大陸通商,故而願意與葡商船進行貿易。從此葡商船開始由馬六甲來日本。1557年葡萄牙獲得澳門的使用權,以其為據點交易葡明日的三國的商品。葡王室也開始整頓與日本的貿易,以招標形式向商人出售單獨與日本交易的權利。
葡萄牙船隻最初在1550年來航松浦隆信領下的平戶。1557年開始,葡萄牙政府的官許船開始正式來航平戶。1561年在平戶港發生了葡萄牙船員被殺害的宮前事件,於是葡萄牙人另覓據點,將貿易據點先後遷往大村純忠領下的橫瀬浦(今西海市)、福田浦(今長崎市福田本町)、口之津(今南島原市口之津町)等地。最終葡萄牙人選定長崎作為貿易據點,於是大村純忠在1570年開放長崎為對外貿易港。翌年,葡萄牙商船首次來航長崎。此後,葡萄牙商船固定每年來航長崎,長崎作為葡萄牙的貿易港逐漸發展起來。
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政權基本上對南蠻貿易取支持態度。西班牙繼葡萄牙之後也經由美洲大陸開闢了太平洋的航路,以呂宋島馬尼拉為據點前來日本進行貿易。德川家康對對西貿易持積極態度,曾在1610年派遣京都的商人田中勝介前往西班牙統治下的墨西哥。此外為了獨占與葡商交易生絲的利益,幕府於1604年建立了「絲割符制度」,只允許特定的商人集團輸入和向國內商人售賣生絲。家康當政時取締基督教但允許貿易。
荷蘭人的加入
荷蘭人被日本人稱為「紅毛人」,與葡萄牙等南歐人被稱為「南蠻人」不同。1600年荷蘭人搭乘Liefde號意外漂流來到日本九州。1605年,兩名荷蘭人受德川家康委託前往北大年王國(在馬來半島東北部),邀請荷蘭人來日交易。因忙於應付與葡萄牙在東南亞的對立,當時的荷蘭商務據點的管理官並未接受。但1609年荷蘭人Jacques Specx率兩艘船到達平戶,並獲得德川家康的朱印狀許可進行貿易。直到1641年平戶荷蘭商館遷移到出島為止的30年間,平戶一直作為日本最大的南蠻貿易港之一而繁榮著。荷蘭同時也參與海盜活動與海戰,以削弱西葡在太平洋的勢力,並最終成為之後兩個世紀日本唯一許可作交易的歐洲國家。交易地點在長崎出島。
後來為進一步禁止基督教並防止西部的大名擴張勢力,幕府開始限制與外國的貿易。交易地點被限制在平戶與長崎。1624年西班牙商船被禁止來日,1639年葡萄牙船也被禁止。平戶的貿易被禁止,鎖國體制建立,南蠻貿易終結。
技術與文化交流
火繩槍
火繩槍(種子島)為模仿葡萄牙槍製造。1543年三名葡萄牙人隨中國船漂流至種子島,從而引入了火繩槍。此種槍也因而得名為「種子島」。事實上約270年前火藥的使用已由中國傳入,日本人已在使用更為原始的槍械(稱為「鐵砲」)。但葡萄牙槍較輕且有火繩式槍機(matchlock),故較易瞄準。
當時日本正處於戰國紛亂之中。織田信長在軍中廣泛使用火繩槍,並主要依此贏得長篠之戰的勝利。在火繩槍傳入後一年之內,日本的劍工與鐵匠已成功複製並大量製造。僅五十年後,十六世紀末時,火槍已經在日本的軍隊中非常普遍,據說普及程度超過了歐洲的軍隊。火槍在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統一日本的過程中及1592和1597年的侵朝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朱印船
歐洲的船隻(蓋倫帆船)也對日本造船業有較大影響,也引發了日本人航行遠海。
幕府設立了「朱印船」體制,向商人頒發朱印狀(海外出航許可證)。此種朱印船包含了蓋倫帆船的許多設計特點如帆、舵及砲的設置等。大量日本商人乘朱印船航至東南亞港口甚至參與當地事務,如成為泰國將領的山田長政與《天竺渡海物語》的作者天竺德兵衛。
十七世紀初期,幕府在外國人幫助下製造了數艘南蠻式船隻,兩次穿越太平洋航至西班牙領墨西哥。

P_20170115_093739_1  

File:NanbanCarrack.jpg

長崎的葡萄牙卡瑞克帆船,十七世紀。

「南蠻屏風」的圖片搜尋結果

狩野内膳画南蛮屏風

ファイル:Namban-13.jpgFile:Nanbansen2.jpg

 

 到達日本的南蠻船(十六世紀油畫)

南蛮美術 - Wikipedia - https://goo.gl/0VVDVv

「南蠻屏風」的圖片搜尋結果「南蠻屏風」的圖片搜尋結果「南蠻屏風」的圖片搜尋結果

======================================

相關圖片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南蠻屏風」的圖片搜尋結果

1588 南蛮胴傳来 : WTFM CLAN 風林火山文部省 - https://goo.gl/FY1oeG

1588 南蛮胴傳来
南蛮胴伝来
現在日本戰國的電影電影作品,都把織田信長型塑成南蛮胴愛用者。
e0040579_20483716.jpg
但是織田信長有沒有穿過西洋甲冑並沒有明確證據。
因為歐洲各國的船,與敵對國船在海洋像海盜一樣地作戰互相,武器甲冑輸入日本是自然之事,如果說織田信長有大量鐵炮卻沒有幾件南蛮胴似乎又說不過去。
當時西洋的海軍士兵穿的甲冑,為航海方便,通常省略了陸戰用腕部、脚部的防護。
西洋甲冑是以個人的體格來定制,要不同體格的人來穿也是困難,因此要輸入大量南蛮胴是不太可行的事。
日本山岳地多,從城的形式的差異,日本的武士必須在戰鬥中攀登傾斜地和石垣的情況下,穿南蛮胴是很礙事的裝備。
因此織田信長時代,南蛮胴不太可能跟鐵炮一樣流行於武將之中。
名古屋徳川美術館收蔵的成瀬本『長篠合戦図屏風』,有描繪家臣拿織田信長的泰國式南蠻帽子形盔,在江戶時代開始有了織田信長和南蠻甲冑有關連的印象。
e0040579_20413668.jpg
e0040579_20414555.jpg
(長篠合戦図屏風與仿造的南蠻帽子形盔)
不過,『長篠合戦図屏風』畫成是慶長年間(1596年)以後的事,作者自我想像的情境比較大。
但這可能啟發黑澤明的電影『影武者』(1980年)裡織田信長穿南蛮胴的點子,從此加深許多影視作品織田信長愛用南蛮胴的印象。
米澤市上杉神社有織田信長為與越後結盟的禮品贈予上杉謙信披風與南蛮胴,那南蛮胴的作工可是正宗的歐洲工藝,如果是做裝飾品有可能,用於實戰更不可信。
e0040579_20415945.jpg
(傳說織田信長贈予 上杉謙信 的南蛮胴)
岐阜市歴史博物館收藏一付織田信長所用「南蠻二枚胴具足」,是織田信雄子孫天童藩織田家傳家之寶,據說是織田信雄從安土城天守搶救出來。
不過據驗證,頭兜是信雄以後時代的產物、胴體在江戸末期所製作,是17世紀(1601年以後)的東西。
也就是根本不是織田信長穿著過的真品,只是借用了家祖信長的赫赫威光。
e0040579_20421295.jpg
(岐阜市歴史博物館 信長「南蠻二枚胴具足」)
南蛮胴伝来
在日本1588年葡萄牙印度果阿總督致豊臣秀吉的外交文書(妙法院所蔵)中贈呈目録上有甲冑一項,確認是最初有史料記載的「南蛮胴伝来」。
豊臣秀吉有10幾付南蛮胴,但是沒有豊臣秀吉自己使用南蛮胴具足或下賜給臣子的史料記錄,應該只是擺著好看,幾乎所有豊臣秀吉使用南蛮胴具足的戰役都來自「創作」。
慶長5年(1600年)左右荷蘭船De Liefde(リーフデ号)發生海難,飄流到豐後臼杵湾黒島(著名的英國傳教士三浦按針搭乘),先被豐臣氏扣押於大坂,荷蘭式的南蛮胴具足才開始流行,此後日本開始進行仿制並將其統稱為南蠻胴具足。
傳說徳川家康在関ヶ原戰役穿「伊予札黒糸威胴丸具足」(歯朶具足),在大坂之陣也有穿南蛮胴,這也是沒有證據之說。
「歯朶具足」是遲至三浦按針擔任家康外交官時,才送給徳川家康的南蠻具足,根本不會出現在関ヶ原戰役。
e0040579_2155678.jpg
徳川家康「歯朶具足」
關原大戰後德川家康再度進入大坂城,倒是賜予許多南蛮胴給有功部將,據信可能是由荷蘭船De Liefde的荷蘭式的南蛮胴具足改修而來。
日本將南蛮胴缺少的腕部、脚部的防護用日本風格護具補齊。
再研究精進以分開鍛造然後鉚接在一起 這樣才有了戰國後期的條形鎧。
e0040579_2112398.jpg
(徳川家康 南蛮胴具足)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