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27日00:18
箭牌口香糖的故事要從香皂開始講。
箭牌的創辦人William Wrigley原來是「香皂之子」,爸爸在美國費城產銷香皂,他年輕時就必須駕馬車,載著香皂去各地兜售,批給小商店。1891年,19世紀再過9年就要結束,29歲的William Wrigley選擇在不同的城市自立,他去到芝加哥;當然,起步賣的還是自己最熟悉的香皂。
為了刺激買氣,Wrigley先生免費附送烘焙用的發粉。他很快感覺到發粉比香皂實用受歡迎,就改賣起發粉。賣一賣,免費送口香糖,又發現顧客更愛口香糖,他立馬再換跑道,追上這項更熱門的商品。
美國社會當時一般人的概念,口香糖屬於「女性限定」的食物。這位滿懷壯志的年輕商人企圖打破既有的印象,打開年輕人和一般大眾的嘴巴。1892年,他開始生產口香糖,只不過,現代人熟悉的箭牌系列並不在第一波商品名單裡。
1893年,箭牌口香糖出現了,最先登場的卻不是現在最熟知的青箭〈Doublemint〉,而是水果口味的黃箭〈Juicy Fruit〉。幾個月後,薄荷味的白箭〈Spearmint〉才接著面市。青箭則晚到1914年才跟上。
箭牌三雄到齊,隔年,射往東方的日本,再隔一年,箭牌在東京銀座創立日本分公司,同年,台灣人也吃得到箭牌口香糖了。1916年,台北知名的日本清酒「櫻正宗」進口商「石黑商會」代理了箭牌。
渴望品嘗來自美國的新奇零食,要付出的代價是一包五片10錢。那個年代,台灣人早上愛吃的杏仁茶配油條,才需一錢,所以,當年一包小小的箭牌口香糖跟十碗杏仁茶加十個油條擺在一起,體積完全不能比,價格卻相等。
只嚼不吞的菓子
當然,箭牌口香糖當年的魅力不能做今日想,單看那時候的廣告一直要強調是「咀嚼的菓子」,就很新奇、很吸睛。一直到二○年代,箭牌的廣告都還要把最基本的「吃法」囉唆一遍,說箭牌口香糖不是普通的糖果甜點,不能吃一吃就吞進肚子;吃一片,可以嚼2、3個鐘頭,甜甜的滋味才慢慢淡掉。
箭牌還宣稱,嚼口香糖可以把殘留牙齒的髒東西帶走,可以止渴、幫助消化、鞏固牙齦,更妙的是,來上一片,就不怕暈車暈船了。
二○年代,箭牌在廣告裡另強調,說他們的工廠有殺菌消毒,全程經過幾十段作業,也全部自動機械製造,完全不沾到任何工作人員的手。快一百年前,食品業已如此進步,不愧是文明先進國。

陳柔縉《老牌子到台灣》

「箭牌口香糖」的圖片搜尋結果「箭牌口香糖」的圖片搜尋結果「箭牌口香糖」的圖片搜尋結果「箭牌口香糖」的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

1891小威廉‧瑞格理創立公司
1893黃箭(Juicy Fruit®)和白箭(Wrigley's Spearmint®)上市
1910開設美國境外第一家工廠
1912Clarence Crane發明Life Savers®
1914青箭(Doublemint®)上市
1920箭牌大厦破土動工
1939推出「青箭雙子」創意廣告
1944箭牌口香糖專供美國軍隊
1946箭牌口香糖重返大眾市場
1961箭牌進行全球擴張
1974黃箭應用UPC條形碼
1975推出Freedent®口香糖
1976推出Big Red®口香糖
1984推出Extra®無糖口香糖
1994推出Winterfresh®口香糖
1999推出Eclipse®無糖薄荷錠
2000在歐洲同步推出檸檬香蜜Airwaves®
2001Orbit®口香糖在美國閃亮登場
2003Orbit Drops®在歐洲上市
2004箭牌收購Boomer®、Solano®、Pim Pom®及Trex®糖果品牌
2005箭牌新添經典品牌
2006箭牌科學研究院(WSI)成立
現為箭牌科學專家委員會The Wrigley Science Advisory Council
2007收購俄羅斯巧克力公司
2008瑪氏完成收購箭牌公司


P_20170116_121840_1_p_1P_20170116_121834_1_p_1P_20170116_121831_1_p_1P_20170116_121825_1_p_1P_20170116_121820_1_p_1  


 

人們為什麼開始吃「口香糖」? 原來歷史是這樣...

 


▲人們為何吃口香糖?(圖/食力提供,下同)

 

文/張越評

口香糖是個有趣的「食物」!它常常會被歸類為糖果,感覺像個食品,但卻只能停留在口中,嚼一嚼而不吞下去,您是否因此也曾經對口香糖的功能感到有些好奇?其實在「嚼」這件事情上的琢磨,學問還真不小!口香糖到底有什麼魅力?

根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以下簡稱食品所)分層隨機抽樣進行「2016年食品消費與通路調查」,針對台灣地區20縣市15~80歲消費者進行入戶(Door-To-Door)調查,取得1300份有效問卷資料研究顯示,消費者中明確表達喜歡口香糖的約占23.5%,表示普通的則占40.2%。

而以2016年曾食用過(食用率)口香糖的消費者約占45.3%來看,居於首位巧克力及第三位清涼糖/喉糖之間,參照上述對口香糖喜歡程度介於普通到喜歡的消費族群共占63.7%來說,口香糖的市場規模未來仍有增長的空間。

而2016年曾食用過口香糖的45.3%消費者中,每個月平均會買1~2次的比例最高,其次為3~4次,甚至每月購買13次以上者也有8.7%,可以看得出口香糖仍有忠實消費族群存在,而且通常都是因為無聊嘴饞(28.4%)、口氣重(26.4%)、開車時(14.5%)、吃完東西後(12.9%)會想到要買條口香糖來吃。

據國際口香糖協會(International Chewing Gum Association)資料表示,千百年來以來,其實世界各地都有人們利用嚼樹脂和乳膠以及各種甜草、樹葉、穀粒和蠟質來「維持口香與潔牙」的歷史,直至1848年開始有銷售行為出現,1940~1960年二戰後,口香糖產品才跟隨著美軍的足跡傳播至世界各地。

在台灣自1950年代已經開始有國產泡泡糖出現,如搭配「集畫卡送腳踏車」活動而蔚為風潮的「白雪公主泡泡糖」等。後續黃箭、白箭、青箭等都在1974年進入台灣市場,「口氣清新自然」的主打訴求,開始大幅度轉變當時台灣口香糖大多在香味、口味、形狀上琢磨的市場型態,2000年Airwaves、Extra益齒達進入台灣,更二度翻轉了台灣消費者購買口香糖的習慣。

根據《食力》電訪手榴彈口香糖Grenades Gum代理商三石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指出,推廣口香糖產品的策略擬定上,以「給開車的人」提神醒腦、「給吃完飯的人」清新口氣兩大客群著手,餐廳因此成為鎖定的重點通路之一。根據食品所「2016年食品消費與通路調查」統計,台灣人選擇偏好確實不再如過往只追求香甜好吃,反更加注重在口香糖的附加功能,口味選擇統計結果則以無糖口味(47.6%)、薄荷(40.7%)為大宗。

嚼一嚼口香糖,溶出的不再只是糖的甜味,自1950年代開始有添加代糖的「無糖」口香糖,其中添加代糖「木糖醇」具抑制牙菌斑堆積與突變型鏈球菌生長、刺激唾液分泌中和口中酸性等益齒特性,成為部分消費者出外不方便刷牙時的潔牙替代品,其特性甚至使禁止口香糖販售與進口的新加坡,自2004年起解開口香糖禁令,允許這類具有益齒等醫療功能的口香糖在當地販售。

除了內容成分與比例的變換更迭,口香糖好攜帶的特性開始延伸出許多新功能,近年有許多開發「咖啡因口香糖」作為運動員競賽過程中易攜帶,並且不會徒增腸胃飽脹感的能量補充品。「嚼」這件事情本身,也讓口香糖帶來許多話題性,如形象塑造、舒緩壓力、集中注意力、抑制饑餓感等面向的討論。

運動員在賽場上不斷嚼食口香糖的畫面歷歷在目,這項舉動也許正影響著大眾對口香糖的形象認知,2014年歐巴馬在法國參加諾曼地登陸70周年的紀念儀式時嚼食口香糖被批「沒有禮貌」,隨後在北京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時,他老兄依然在嚼口香糖,這回卻有人說他看起來「態度從容」,老菸槍歐巴馬則表示自己其實是為了「戒菸」才猛嚼不停的。

口香糖在降低焦慮感、提升注意力、減緩壓力等心理功能近來紛紛有相關研究出現,2012年英國諾桑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決定測試口香糖是否真能紓壓,雖然結果是正面的,但相關領域的其他篇研究卻無法重複性地得到驗證,卡迪夫大學的科學家對此撰寫了一篇回顧報告,得到了「我們不能確定口香糖是否真能紓壓,許多研究報告的結論都表示需要進一步研究」這樣的結論。

不過有件有趣的相關實驗是英國雷丁大學2015年發表於《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的研究,他們針對「聽完音樂之後,腦中就開始不斷重複同樣旋律」的問題,發現只要靠著嚼口香糖,就可以讓歌曲停止在腦中跳針。

「嚼」這項動作我們每天都在經歷,但到底口香糖這種較不具目的性「連續嚼食」的舉動,給我們的大腦帶來了哪些有趣的影響,我們如今仍無法獲知全貌,但可以確知的是,它在體重管理、舒緩壓力、集中注意力以及口腔健康、易攜帶性等潛在功能仍有許多探索與開發的空間,話說在《火星叔叔馬丁》(My Favorite Martian)影集裡,主角甚至是靠著「來片口香糖」才成功來到地球,還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呢?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2016年食品消費與通路調查」統計,台灣人選擇偏好確實不再只追求香甜好吃,反更加注重在口香糖的附加功能,口味選擇統計結果就以無糖口味(47.6%)、薄荷(40.7%)為大宗。它在體重管理、舒緩壓力、集中注意力以及口腔健康、易攜帶性等面向,延伸出許多潛在功能的探索空間。相關參考資料可至食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