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藤樹(1608年-1648年),日本德川幕府初期的儒家學者。他一般被認為是日本陽明學派的開山鼻祖。他也是一個日本著名的教育家,被後世尊稱為「近江聖人」。
生於日本今滋賀縣高島郡安曇川町字上小川。他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道德理論(尤其是孝道)
著作[編輯]
《大學解》、《中庸解》、《論語解》、《鑒草》、《孝經啟蒙》、《論語鄉黨啟蒙翼傳》、《翁問答》等。

ファイル:Nakae Toju portrait.jpgファイル:Grave of Toju Nakae.jpgファイル:Tōjushoin.jpg

中江藤樹,江戶前期的儒者,近江人。日本德川時代初期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日本陽明學派的創始人。名原,字惟命,通稱與右衛門,號顧軒,門人稱之為藤樹先生。主要著作有《翁問答》、《〈大學〉考》、《〈大學〉解》、《〈中庸〉解》等。
本 名 中江藤樹 別 稱 藤樹先生 字 號 惟命
顧軒 所處時代 日本德川時代
日本德川時代初期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日本陽明學派的創始人。名原,字惟命,通稱與右衛門,號顧軒,門人稱之為藤樹先生。江戶前期的儒者,近江人。他十一歲讀《大學》,十五歲出仕於伊豫之大洲藩加藤
中江藤樹
中江藤樹
家,為中級武士,俸祿百石,十六歲從京都禪僧學《論語》,後又精研《四書大全》,開始信奉朱子學。二十七歲私自離開伊豫,拋棄武士身份,返鄉侍養老母。回故鄉後著《翁問答》,認為儒道即士道,亦即站在儒學之教導與武士道一致之立場來思考武士生存之道,將武士精神和朱子學結合在一起。因德高望重被世人稱為“近江聖人”。三十七歲讀《王陽明全書》,轉而認為只有王陽明才繼承了孔子的真髓,成為日本陽明學的首倡者。他根據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注重學問的實踐,開創獨特的日本藤樹學。其高徒有熊澤蕃山、淵岡山等。著述甚多,主要有:《孝經啟蒙》、《古本大學全解》、《大學解》、《中庸解》、《中庸續解》、《論語解》等,收於《藤樹先生全集》中。
人物生平
日本德川時代初期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日本陽明學派的創始人。名原,字惟命,號默軒,通稱與右衛門。生於近江國(今滋賀縣)高島郡小川村。他的祖父仕於高島城主加藤光泰,父親務農。藤樹少時聰慧,15歲襲祖父職,並從禪僧學《論語》 ,自修《四書大全》;曾任職於新谷侯,後來為奉養寡母而棄官歸家。他曾是朱子學信奉者,1639年仿朱熹的《白鹿洞學規》作《藤樹規》等,提倡朱子的學風。後對朱子學產生懷疑,讀明朝鐘人傑編的《性理會通》,認為感應陰騭之理是儒家本體,反對佛教。他力圖樹立對太虛皇上帝即太乙神的信仰,認為皇上帝充塞太虛,宇宙即神,神即宇宙。他通過中國學者王龍溪的著作接觸到陽明學,37歲讀到王陽明的全集,成為陽明學者,講學於近江,創立了日本陽明學派,有“近江聖人”之稱。主要著作有《翁問答》、《〈大學〉考》、《〈大學〉解》、《〈中庸〉解》等。
理論貢獻
藤樹的陽明學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其理論基礎是《大學》、《中庸》和《論語》。他認為:《大學》的中心思想是明明德,明德居於心中,卻貫通太虛,包容天地萬物;中庸是明德的別名;道即良知,亦稱天性、天道、天教;明德是萬物一體的本體,而明明德之本在於以良知為鏡而慎獨。他重視內省,強調道德修養。他在《翁問答》一書中,建立了他的思想核心──孝道的體系,宣稱孝道就是直接奉侍雙親、終究奉侍天地萬物之祖──太虛皇上帝的神道,並認為,孝德是任何人都具有的“本心”,天地萬物都“存在於吾本心孝德之中”。
他把陽明學引進日本,開一代新風,對日本陽明學的發展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他主張實踐,反對泥古,並且強調要按時、處、位之不同而變通思想,形成日本陽明學派的傳統。他注重實學,提倡經世、事功。不過,他對《大學》的格物、致知的解釋與王陽明有所不同。他認為,格物的物是事,包括貌、言、視、聽、思等五事,致知是通過正心來致良知。
後世影響
中江藤樹思想體係對以後的日本影響很大。而他的孝道思想也因其理論上的獨特性和他的躬身踐行,在日本孝道歷史上綻放異彩。這主要是因為他把孝道理論由傳統的倫理道德意義,拓展到了孝的本體論。中江藤樹的孝道思想的主要構造就是建築在人與太虛形而上的親子關係宇宙觀之上的孝的本體論。其精神實質可以用“全孝”來加以概括。具體的說,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倫理性。以“愛敬”為主要內容,在與人的交往之中,要愛人,敬人。而此種“愛敬”之心,始於愛父母,孝順父母的赤子之心
其二,宗教性。孝之所以延伸出宗教性也是藤樹孝道思想的特色。這種宗教性源於人與宇宙之間的形而上的親子關係宇宙觀。藤樹認為,人是由父母而生,而最終究其根源則源於太虛。在人倫之中,孝順父母是基本的。那麼,祭祀人間接的父母——天(祭天)也是理所應當的。這樣,就喚醒了人對天地神明的宗教自覺性。藤樹把日常生活中對人的愛敬和對父母的孝順稱之為“小孝”。把“嚴父配天”的孝行稱之為“大孝”。也就是說,只有把孝順父母的心情來祭拜天地(“嚴父配天”),才能稱得上“大孝”。周公就是實施“大孝”的典範。藤樹自己持有太乙神信仰。皇上帝是太虛的人格化。藤樹每日誦讀孝經,並且虔心敬拜皇上帝。此種行動,表現了藤樹的孝道思想的宗教性。
其三,尊德性(修身性)。藤樹在強調孝的倫理性以及宗教性之外,還要求人們通過提高自身的修養方式行孝。具體的做法體現在“明明德”和“致良知”。
主要著述
大學啟蒙(1628年)
持敬圖說(1638年)
原人(1638年)
論語鄉黨啟蒙翼傳(1639年)
翁問答(1640年)
孝經啟蒙(1642年)
小醫南針(1643年)
神方奇術(1644年)
鑑草(1647年)
大學考(1647年)
大學解(1647年)
中庸解(1647年)
中庸續解(1647年)


中江藤樹-奉太乙神--太上天尊太乙神經序--中、日 最高神

大(或太)乙(或一)思想,藤樹在《大上天尊大乙神經序》敘說了中江藤樹這次的神會經驗:愚嘗拜靈像,而以為易神之尊像,而儒者之所敬事者也。然宋儒排斥符章,而無他左驗,是以疑 而不能決,三年於此矣。今讀唐氏《禮元剩語》,而豁然得證悟靈像之真,而喜不寐,命哉!

與陽明學為中心 張崑將. 觸發而筆之於書。這一年值得注意的是,在重視《孝經》的同時,受到晚明唐樞(維中, 1497 一1574 )《禮元剩語》崇拜“太乙尊神”的鼓舞@ ,他規定自己每月一日齋戒祭拜太乙神,藤樹特在《大上天尊大乙神經序》敘說了這次的神會 ... 第102 頁再具體來看藤樹這位“上帝”之神妙,他在《太上天尊大乙神經序》中比較詳細的描述,他說° :大乙尊神者,書所謂皇上帝也。夫皇上帝者,大乙之神靈,天地萬物之君親,而六合微 塵,千古瞬息,無所不照臨。 ... ...其體充太虛,而無聲、無臭。其妙用流行太虛,而至神至 ... 第289 頁序》(原漢文)、《題明明德》(原漢文) ,收入《日本陽明學大系第八卷》之《日本CD 隅明學·上》。 ... 齋:《增補孝經匯注》(原漢文) ,收入《日本倫理彙編·陽明學派*川h4 大鹽中齋: 《古本289 中江藤樹:《學舍坐右戒》(原漢文)、《池田子{二與、、》、《太上天尊大乙神經.


中江藤樹(日語:中江 藤樹/なかえ とうじゅ Nakae Tōju,1608年-1648年),日本德川幕府初期的儒家學者。他一般被認為是日本陽明學的開山鼻祖。他也是一個日本著名的教育家,被後世尊稱為「近江聖人」。生於今滋賀縣高島郡安曇川町字上小川。他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道德理論(尤其是孝道)。
著作-《大學解》、《中庸解》、《論語解》、《鑒草》、《孝經啟蒙》、《論語鄉黨啟蒙翼傳》、《翁問答》等。


2020-03-12_160850

万神说·上册(不可知论的“神学”)A Theory of Ten-Thousand Gods(part 1) - Xuanjun Xie - Google 圖書


德川日本「忠」「孝」槪念的形成與發展: 以兵學與陽明學為中心 - 張崑將 - Google 圖書

2020-03-12_1610362020-03-12_1727382020-03-12_172819

德川日本「忠」「孝」槪念的形成與發展: 以兵學與陽明學為中心 - 張崑將 - Google 圖書


東皇太一可能是紫微大帝,或者太乙天尊/天皇大帝,全稱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又稱勾陳大帝,乃是天皇星的星君,是道教「四御尊神」之一,是斗姆元君的長子,紫微大帝的胞兄。協助玉皇,執掌天地人三才,掌人間兵革之事(一切兵戎、戰爭);及天下政權更換,推選賢君-天皇大帝綜御萬神與紫微大帝一樣,象徵人世間的帝王/天皇大帝,是「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或「西方太極天皇大帝」的簡稱,又稱「勾陳大帝」伏羲天皇,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三位神。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太一輪/東皇太一/元宵節漢武帝禮敬太一神/太乙救苦天尊駕著獅子,持凈瓶或蓮花、楊柳枝等,類似佛教的凈瓶觀音與乘獅文殊菩薩。《太乙救苦護身妙經》/太一即北極星,為先秦兩漢民間信仰的最高神明,奉為天帝,相當於上帝/太一在民間信仰中,視為北極星,是最尊貴的星神/太一操控人間吉凶禍福/儒生不太接受太一為最高神,主張回復祀祠皇天上帝/官方祭祀 前133年,方士謬忌上奏建議祀祠太一,指太一位於五帝之上。漢武帝為太一立祠,最初只讓祠官主祭/漢明帝正月十五夜時一律「燃燈敬佛」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道教/真靈位業圖/正統道藏/太乙真人法力高強,後支持姜子牙伐紂/在山海各險遇難,只要虔誠誦念太乙真人「太乙救苦天尊」聖號,即可「解憂排難,化凶為吉」。故曰「尋聲救苦天尊」/道教甚至認為太乙天尊化身「面燃大士羽林監齋普渡真君」,人稱「大士爺」或「普渡公」,主宰諸鬼/陸修靜的九齋十二法/《抱朴子》為東晉時期葛洪所著分為內外兩篇,後來被作為道教經典。其中外篇主要是對葛洪生平的自述和談論社會上的各種事情,而內篇是葛洪對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煉方法的闡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封神演義》太乙天尊-太乙真人助姜太公伐紂/太乙救苦天尊具有接引東方長樂淨土、在人間尋聲救苦、在地獄拔度亡魂的三種神格,相當於佛教阿彌陀佛、觀世音與地藏的綜合體/太乙真人是哪吒的師傅,曾經幫助李靖而以九龍神火罩煉化前來尋仇的石磯娘娘,之後又幫助死去的哪吒以蓮花化身復活,法力高強,後支持姜子牙,對武王克殷的伐紂戰爭,也有很大貢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 - 呂妙芬 - Google 圖書

2020-03-12_1622062020-03-12_1624032020-03-12_1623082020-03-12_1622502020-03-12_162231

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 - 呂妙芬 - Google 圖書


大(或太)乙(或一)思想,藤樹在《大上天尊大乙神經序》敘說了這次的神會經驗:愚嘗拜靈像,而以為易神之尊像,而儒者之所敬事者也。然宋儒排斥符章,而無他左驗,是以疑 而不能決,三年於此矣。今讀唐氏《禮元剩語》,而豁然得證悟靈像之真,而喜不寐,命哉!


太上天尊太乙神經序
-----------------
<太乙星> <太一> <東皇太一>
<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天帝> <太乙真人>
通通不是同一尊 !?
這是道教的大哉問,道門上上下下搞渾的信仰神系;其實古代的信仰,常起源於星辰崇拜……
太一的崇拜,擬來自<太乙星>~
步天歌有云:”左樞右樞夾南門,天乙太乙當門路。”天乙、太乙二星位于右樞(天龍座α)附近的位置。太乙星的編号是HIP 66798,是一顆5.85等的暗星,如果對天空没有相當的熟悉程度,是絕難找到這顆星的。
《晉書‧天文志》:「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亦天帝神也,主使十六神,知風雨水旱、兵革饑饉、疾疫災害所在之國也。」
但上述資料,並看不出太乙救苦天尊的印象職能-- 幽冥救贖。
當<太一星>的崇拜,由星象觀察進而哲學化時,<太一>通天達地萬靈之源的元始性質,使得<東皇太一>的擬人形象應運而生。
<東皇太一>的具象神祇,在道教發祥之前與非具象的<太一>並行為官方的祀禮對象。
<太一>一度成為古代信仰的最高崇拜。
迨道教神系發展之後……
<太乙救苦天尊>從<太一>擬神化,被彰顯為神恩廣大的玉清應化度人上聖。
此時天辰崇拜的<神霄九宸大帝>之一
~ 太乙天帝 又另外被從<太乙星>分離了出來。
而<太乙真人>據古籍描述,為一個修仙高階的尊稱,表彰其丹鼎有成、出神入化的修煉功果;與<太乙救苦天尊>相差千里。
但是隨著《封神榜》的神話傳聞,<太乙真人>被搞混成<太乙救苦天尊>。進而也有宮廟依此小說理論,立了太乙真人像而當作太乙救苦天尊膜拜。(如附圖)
基本上 ……
<太乙星> 擬神化為 <東皇太一>
<太乙星> 哲學化為 <太一>信仰
<太一> 昇華為 <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星> 道教化為<太乙天帝>
<太乙救苦天尊>小說化為<太乙真人>
上述神祈及位階演化,不盡然是同一尊。
--------------------
太一,又作太乙、泰一,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星名,即北極星,後成為先秦兩漢民間信仰的最高神明,奉為天帝,相當於上帝。知識份子則把太一哲學化,想像為永恆不變的法則,即「道」,或宇宙的本源。
漢武帝時期,成為官方信仰,由皇帝進行奉祠,位居五帝之上。在魏晉六朝以後,太一神的地位下降,不再是最高神祇。
太一星
參見:太乙 (星官)
太一星即天龍座42(或184),在商、周之際是北極星,[1]到漢代,太一去極20.7度,在天文圖中位於紫微垣宮門外,[2]已不是北極星。
太一神
太一在民間信仰中,視為北極星,是最尊貴的星神,在《楚辭》中稱為「東皇太一」,有人奉之為「天帝」。[3]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漢末鄭玄:「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泰一,天帝之別名也。」[4]
太一操控人間吉凶禍福,緯書《春秋命曆序》:「太一主風雨、水旱、兵革、饑疫、災害。」祭祠太一,可以招致神仙。[5]拜祭時,信眾以歌舞娛神。[6]
漢代道教也崇拜太一,漢末太平道尊崇太一。[7]修道之士瞑想存思升上太一,《太平經》:「入室思道……乃上從天太一也。」[8]太一並變成身神之一,六朝前期成書的《老子中經》教人存思太一。[9]
官方祭祀
前133年,方士謬忌上奏建議祀祠太一,指太一位於五帝之上。漢武帝為太一立祠,最初只讓祠官主祭,自己並未參與。[10]前112年,漢武帝開始把太一列入國家正祀,郊祀太一,成為國家認可的天帝。漢代天子所祀最高神原是「皇天上帝」,漢武帝為了登仙,[11]卻將太一作為國家祀典的最高神祇來祭祀。
儒生不太接受太一為最高神,主張回復祀祠皇天上帝。公元5年,漢平帝將皇天上帝與太一合二為一,連稱為「皇天上帝泰一」。[12]東漢的國家祭祀,基本沿用漢平帝時的制度,最高神祇卻是「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略去了「太一」之名,太一失去與皇天上帝並列的資格,下降為星神之一,與山川等神靈共祀。[13]
在唐、宋兩代,太一地位曾一度重升,為朝廷所尊崇。[14]
形象
在戰國時的楚國,太一半神半獸,頭戴雙羽冠冕,身披鎧甲,雙手和胯下各有一龍,左足踏日,右足踏月。[15]
在山東、河南地區現存一些漢代的畫像石,雕刻了太一的圖像。漢初的太一仍未人形化,有時是人首蛇身,戴冠,身著長袖身服,有時是面目猙獰凶惡的怪獸,往往伏羲、女媧分列左右。[16]自東漢起,在儒家思想影響下,太一已人形化, 衣冠整齊。[17]
哲理方面的太一
在先秦兩漢士人的想像中,太一就是元氣,是宇宙本源,開闢天地,又是宇宙法則「道」。[18]戰國中期《太一生水》:「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19]《呂氏春秋.大樂》:「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強為之名,謂之太一。」莊子把太一視作絕對的虛無精神「道」,《莊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20]
-----------------
十神真君
《道法會元》卷四五和《上清靈寶大法》卷三九稱:十神真君為 「五福太一真君、天一太一真君、地下太一真君、四神太一真君、大游太一真君、小游太一真君、君基太一真君、臣基太一真君、民基太一真君、直符太一真君。」祈禱可「上消天災,下禳地禍。」
十神太乙真君
《道法會元》卷一三三,有「引雷十神」為:「第一五福真君、手執雷珠;第二君基真君,手執雷楔;第三臣基真君,執雷鉞;第四民基真君,執雷環;第五小游真君,執戟;第六大游真君,執戈矛;第七天乙真君,執金槍;第八地乙真君,仗金刃;第九直符真君,執羽書;第十太乙真君,執羽書。」又稱「十神太乙真君」。
「太一」是怎樣轉變為「太乙」的?
"太乙"一詞,或作"太一"、"泰一"、"大一"①等。從字面解,"太乙"為至上至尊之義,後又衍生為本源、規律的代名詞,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思想積澱與民俗學淵源。道教沿承此意,以太乙為生命本源與規律的文化符號,並加以宗教神學理論改造,逐漸形成了道教先天尊神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作為道教先天尊神的形象出現較早。東漢張角太平道崇奉"中黃太一"。魏晉道書《老子中經》將"太一"列為第一神仙:"上上太一者,道之父也,天地之先也。"②稱太乙君有八卦神為其八位使者。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的第一神階之右位,列有"玉天太一君"、"太一玉君",居玉清境,以號令群真。六朝時期的上清經有主司胞胎之神的太乙。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與原題赤松子述《上清九真中經內訣》均載有"醮太一法",強調煉丹和服丹需祭祀太乙神。南朝陸修靜《洞玄靈寶五感文》列"太一齋"為靈寶齋法之一,其特點以恭肅為首。宋呂元素《道門定製》卷6引唐五代杜光庭語稱:"太一齋,十神太一主之。帝王修奉,展禮配天。"③唐以後又出現以五福太乙為主的十神太乙。十神太乙在清微道法中被稱為十神真君,《道法會元》卷45《清微禳兵劫文檢》中有其具體名號。具體在雷法行持中,十神太乙又被演化為專主風雷的"引雷十神",等等。道經、道書、道法中,關涉太乙尊神的內容極多。從生命本質來看,諸多太乙神均是道教以德合道的養生方法,內涵道教關於生命之"德"的一貫之理,也是生命樞紐所在。
《九歌》圖卷 東皇太一
十神真君
《道法會元》卷四五和《上清靈寶大法》卷三九稱:十神真君為 「五福太一真君、天一太一真君、地下太一真君、四神太一真君、大游太一真君、小游太一真君、君基太一真君、臣基太一真君、民基太一真君、直符太一真君。」祈禱可「上消天災,下禳地禍。」
十神太乙真君
《道法會元》卷一三三,有「引雷十神」為:「第一五福真君、手執雷珠;第二君基真君,手執雷楔;第三臣基真君,執雷鉞;第四民基真君,執雷環;第五小游真君,執戟;第六大游真君,執戈矛;第七天乙真君,執金槍;第八地乙真君,仗金刃;第九直符真君,執羽書;第十太乙真君,執羽書。」又稱「十神太乙真君」。
「太一」是怎樣轉變為「太乙」的?
"太乙"一詞,或作"太一"、"泰一"、"大一"①等。從字面解,"太乙"為至上至尊之義,後又衍生為本源、規律的代名詞,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思想積澱與民俗學淵源。道教沿承此意,以太乙為生命本源與規律的文化符號,並加以宗教神學理論改造,逐漸形成了道教先天尊神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作為道教先天尊神的形象出現較早。東漢張角太平道崇奉"中黃太一"。魏晉道書《老子中經》將"太一"列為第一神仙:"上上太一者,道之父也,天地之先也。"②稱太乙君有八卦神為其八位使者。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的第一神階之右位,列有"玉天太一君"、"太一玉君",居玉清境,以號令群真。六朝時期的上清經有主司胞胎之神的太乙。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與原題赤松子述《上清九真中經內訣》均載有"醮太一法",強調煉丹和服丹需祭祀太乙神。南朝陸修靜《洞玄靈寶五感文》列"太一齋"為靈寶齋法之一,其特點以恭肅為首。宋呂元素《道門定製》卷6引唐五代杜光庭語稱:"太一齋,十神太一主之。帝王修奉,展禮配天。"③唐以後又出現以五福太乙為主的十神太乙。十神太乙在清微道法中被稱為十神真君,《道法會元》卷45《清微禳兵劫文檢》中有其具體名號。具體在雷法行持中,十神太乙又被演化為專主風雷的"引雷十神",等等。道經、道書、道法中,關涉太乙尊神的內容極多。從生命本質來看,諸多太乙神均是道教以德合道的養生方法,內涵道教關於生命之"德"的一貫之理,也是生命樞紐所在。
-------------------------------------------
唐樞,字惟中,號子一。浙江歸安(今湖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師事湛若水,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任刑部主事,因李福達罪牽連,觸怒嘉靖帝,被革職為民。回湖州後從事講學。隆慶初年復官[1]。曾與孫濟、蔡玘等十五人,結峴山逸老之社[2]。
注釋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206):「唐樞 ,字惟中,歸安人。嘉靖五年進士。授刑部主事。言官以李福達獄交劾郭勛,然不得獄辭要領。樞上疏言: 李福達之獄,陛下駁勘再三,誠古帝王欽恤盛心。而諸臣負陛下,欺蔽者肆其讒,諂諛者溷其說,畏動者變其辭,訪緝者淆其真。是以陛下惑滋甚,而是非卒不能明。臣竊惟陛下之疑有六。謂謀反罪重,不宜輕加於所疑,一也。謂天下人貌有相似,二也。謂薛良言弗可聽,三也。謂李珏初牒明,四也。謂臣下立黨傾郭勛,五也。謂崞、洛證佐皆讐人,六也。臣請一一辨之。……疏入,帝大怒,斥為民。其後欽明大獄錄刪樞疏不載。樞少學於湛若水,深造實踐。又留心經世略,九邊及越、蜀、滇、黔險阻阨塞,無不親歷。躡屩茹草,至老不衰。隆慶初,復官。以年老,加秩致仕。會高拱憾徐階,謂階恤錄先朝建言諸臣,乃彰先帝之過,請悉停之,樞竟不錄。」 《靜志居詩話》卷十一
--------
嘉靖朝官員唐樞,有一句很精闢的總結:「寇與商,同是人也。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 
---------------------
唐樞(1497年—1574年),字惟中,號子一,人稱一庵先生,歸安(今湖州)人。 明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授刑部主事。 言官劾李福達,不得獄辭要領,唐樞上疏,提出六「所疑」六「不用疑」,請朝廷明釋,以正福達之罪。 因觸怒世宗,削職為民。 從此回湖州老家從教。 他先借安定書院講學,後在湖州東門外營治「木鐘台」,設帳講學;1562年,湖州知府張邦彥奉巡撫浙江監察禦史張憲之意,為唐樞建立書院,額題「吳興唐一庵書院」(唐樞號一庵),唐樞在這裡講學十幾年直到辭世。 他的教育思想是「討真心」三個字,「真心」即「道心」,「討」就是學問、思辨並身體力行。 他曾說「良知一拈萬到,本末具舉,今日只欠躬行。 」竟合于佛教精髓。
唐樞少時學于湛若水。 留心經世之務,親歷九邊及越、蜀、滇、黔等地,凡山川險阻厄塞,瞭若指掌。 躡履茹素,至老不衰。 隆慶初複官。 以年老加秩致仕。 回湖州,講學于東門,三吳之地有不少名人皆出於其門下。 著有《木鐘台集》,編有《嘉靖歸安縣誌》、《嘉靖烏程縣誌》、《嘉靖孝豐縣誌》、《萬曆湖州府志》等。
明唐樞字惟鎮,歸安人。 嘉靖丙戌進士。 官刑部主事。 以疏爭李福達事,斥為民。 隆慶初複官,以年老加秩致仕。 事蹟具《明史》本傳。 其書以《連山》為《文王八卦圖》,以《歸藏》為《伏羲方圖》,於義頗疏。
--------------------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號甘泉,廣東廣州府增城縣甘泉都(今廣州市增城區新塘)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大儒 [1]  。 明弘治五年(1492年),湛若水參加鄉試考取舉人。 後赴新會縣拜名儒陳獻章為師,由於得到嚴師的耳提面命,學識大為長進,深得陳的賞識,因而成為白沙學說的衣缽傳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參加會試,中進士第二名,先後被授為翰林院編修、侍讀。 嘉靖三年(1524年),升為南京國子監祭酒,後又歷任南京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兵部尚書,追贈太子少保。 [2-3] 
湛若水在繼承陳獻章學說的基礎上,以「隨處體認天理「為宗,提出「格物為體認天理」與「為學先須認仁,仁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理念,創立了「甘泉學派」,終至自成理學的一大門派,與王陽明的「陽明學」被時人並稱為「王湛之學」。 湛若水在全國各地創辦書院近40所,弟子多達數千人,遍佈大江南北,促進了明代心學的發展與繁榮。 湛若水的主要門生有呂懷、洪覺山、唐樞、何遷、蔣信、郭棐、馮從吾等。 [2-3] 
湛若水在廣東境內廣設書院扶持後學,有力地推動了嶺南文化的進程,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4月20日在廣州病逝。 著有《二禮經傳測》《春秋正傳》《古樂經傳》《聖學格物通》《心性圖說》《白沙詩教解注》等,有《甘泉集》傳世。 其事蹟見於《明史》《廣東通志》《增城縣誌》等。湛若水_百度百科 http://bit.ly/2TIun0X
-----------------
中国道教神谱_百度百科 http://bit.ly/33mFH6p
(2) 道教各神尊銘記2 | Facebook http://bit.ly/2Q8LcA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