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代安定文庫 - https://goo.gl/b8JoRw

2017-01-05_214116  File:Antei Tashiro.jpg

2015年11月25日11:28
本內容由中央廣播電臺提供
日本博物學家田代安定曾於日據時期,到訪台灣進行田野調查,留下為數不少的文稿、調查日記、田野筆記及復命書等珍貴史料。百餘年後,宜蘭縣史館規劃以「旅遊文學」方式呈現,見證19世紀末台灣社會的發展現況
宜蘭縣史館策展人李素月接受中央廣播電台「臺灣APP」節目專訪時表示,田代安定是在1895年隨軍隊來台,任職於台灣總督府,並在同年奉命前往宜蘭做深度調查,紀錄當時的自然環境、人文與社會狀況,隨後也在1902年,在恆春創設「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今墾丁熱帶植物園),進行熱帶經濟植物移植試驗
李素月說,田代安定在宜蘭兩個月的調查期間,足跡遍及全蘭陽地區,擁有植物、博物學背景的他,還在過程中記錄下如噶瑪蘭語、泰雅族部落分布等重要史料。而除宜蘭外,他也陸續到訪台灣各地,進行人文查察,留下許多植物學研究及相關調查報告,直到2004年才被發掘出來,並數位化建置「田代文庫」,供後代研究
目前宜蘭縣史館推出「1895:田代安定的宜蘭小旅行特展」,透過故事包裝方式,以「旅遊文學」呈現120年來宜蘭的改變,展期至明年8月為止。(繼續閱讀)


宜蘭縣史館整理田代安定史料,出版相關圖書。(宜蘭縣史館提供)

=================================

2017-01-05_214442  

臺灣大學深化臺灣研究核心典藏數位化計畫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igital Taiwan-Related Archives Project - https://goo.gl/L2BypE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資源中心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 Center(DARC),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https://goo.gl/0QUuZo

====================

田代安定(日語:たしろ あんてい/ やすさだ,1857年9月21日-1928年3月15日),幼名直一郎,生於日本薩摩國鹿兒島城下加治屋町(今鹿兒島市加治屋町)[2],植物學者。於台灣日治時期初到臺灣從事植物調查,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技師,研究植物學,留下許多植物學研究之資料與調查報告,為臺灣植物研究先驅。
田代安定於生於薩摩國,1869年進入法語學者柴田圭三之門下學習。三年後之1872年入薩摩藩的藩校造士館,之後成為造士館的助教。 1874年前往東京,於田中芳男門下學習植物學,翌年就任於內務省博物局,著手日本最初動植物目錄的編輯工作,對西南諸島,沖繩,種子島,八重山諸島的動植物調查與舊慣調查尤為積極。
1884年俄國斯帝國在聖彼得堡舉辦園藝博覽會,田代被派遣參予博覽會的事務官,會後短暫停留於俄國,而與俄國植物學者 Carl Johann Maximowicz 成為好友。 從俄國返日之前,田代從報紙知悉法國對宮古島主張領有權,歸國之後立刻向日本政府提出建議書,而此建議暫時亦被日本政府所接受。是故田代於1885年,因應開拓準備而前往宮古島及八重山諸島,對當地風俗習慣,風土病及動植物做廣泛的調查。而收集的資料編纂成「八重山群島急務意見書」,此資料長期被認為已經失蹤,於2004年在台灣大學被發現。
1886年田代辭去農商務省的職務,接受東京帝國大學的囑託,前往八重山諸島做植物及舊慣調查,1892年就任東京地學協會,1895年往台灣總督府民政局赴任。 1914年曾短暫成為鹿兒島高等農林學校的囑託教員,隔年的1915年到1924年,田代都持續在台灣總督府工作。
1928年死於鹿兒島市,享年73歲。 葬於台北三板橋墓地(今林森公園),原有一碑,由「新渡戶稻造」撰文,可惜已毀。[3]
1928年田代死後,長谷部言人將田代的沖繩的結繩文字(用繩子來記錄與計算數字的一種文字)的研究,彙整出版名為"沖繩結繩考"。
著作[編輯]
《臺灣街莊植樹要鑑》,1900年
《臺灣の林野》
《臺灣行道樹及市村植樹要鑑》,上下卷,1920年
《臺灣造林主木各論》,前編、後編、續編等,1921年 - 1924年
《澎湖列島自生植物》,全2回,1895年,植物學雜誌編輯所
《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專業報告》,六輯
「八重山群島急務意見書」(1886年) - 『傅承文化』第7號(1971年)に収録。
「沖縄懸下宮古島及沖縄島對譯方言集」(1888年、東京人類學會雑誌)
「鹿兒島縣中之島ノ植物」(1890年、植物學雑誌)
「太平洋諸島經歴報告」(全4回、1890年、植物學雑誌)
「太平洋諸島經歴報告」(全4回、1890年、東京人類學會雑誌)
「薩南諸島ノ風俗餘事ニ就テ」(1890-91年、東京人類學會雑誌)
「サモア群島土人ノ風俗」(1892年、東京人類學會雑誌)
「太平洋諸島土人器標品解説」(1892年、東京人類學會雑誌)
「沖縄縣記標文字説」(1893年、東京人類學會雑誌)
「八重山列島各屬島ノ植物」(全4回、1893-94年、植物學雑誌)
「南部臺灣の諸蕃族」(1898年、東京人類學會雑誌)

======================

田代安定(1856-1928),號天劍,生於日本鹿兒島,從於柴田圭三(博物學者、法語學者)、田中芳男(1838-1916,幕府末期明治初期博物學者)等人門下,為植物學與人類學家,曾任職臺灣總督府,創立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於日本沖繩、爪哇及南洋諸島、臺灣等地進行多次植物學與人類學調查,為熱帶植物研究先驅。

田代安定過世後,時任臺北帝國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前身)圖書館館長田中長三郎教授,以田代氏長年耕耘臺灣為由,將其藏書與手稿納入館藏。文庫內除植物學研究相關圖書外,尚有許多手稿與田野調查筆記。

==================================

異鄉又見故園花 : 田代安定宜蘭調查史料與研究
04
吳永華、陳偉智著;宜蘭縣史館,2014
文/廖偉辰
《異鄉又見故園花》,為吳永華和陳偉智兩位先生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所藏的田代安定文庫當中挑選與宜蘭相關的材料,並附有原始資料翻譯的研究與介紹書。本書共分為兩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以「田代安定的簡介」與「兩位作者分別依自身專長,針對資料的解讀與分析」為兩個主題,介紹這位日治植物學家與其所留存的文獻。第二步則為相關翻譯與簡介,並有一附冊,收錄資料之原文和圖像。本文以下則簡介第一部份之內容。

一、對田代安定其人的簡介:田代先生為植物學、熱帶農林學與人類學家,曾長期任職臺灣總督府(1896-1919),創立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於琉球群島、印尼爪哇島及東南亞群島、臺灣等地進行多次植物學與人類學調查和研究,為熱帶地區植物先驅研究者,和伊能嘉矩、森丑之助被學者稱為日本統治臺灣前期臺灣學術探險的先驅與典範。

二、兩位作者依自身的專長對這些資料之解讀分析。第一篇文章作者吳永華先生專長是植物學,他首先羅列出在田代安定所遺留下來的筆記本的植物名稱、所記錄的地點等等項目,並從田代先生為何沒將在宜蘭研究成果發表這個問題切入,提出可能的解答,作者並指出,二十世紀早期,植物的分類學才剛剛建立,依照田代先生當時所具有的知識背景,他只能從他以前在日本和琉球群島所見到的植物為參考樣本並記錄下來,並無力進行植物的分類學研究,也就無法有任何研究成果發表。但是,也在臺灣,他開始從國外引進規那樹(金雞納樹)、可可、椰子、咖啡等熱帶植物在臺灣種植,並進行藥用植物的哉培和研究,完成他長期的人生夢想。

另外一方面,從田代先生所遺留下來的筆記本的植物名稱,也有滄海桑田之感,例如田代先生筆記本當中,所記錄最多的臺灣赤楊、九芎、楠木、楓香樹、水王孫、水毛花等等原來遍布在蘭陽平原的植物,現在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或是被其他的外來植物所取代,而蘇澳南關嶺古道,早以被人們所遺忘,也是憑著田代先生的記錄才又能重新出土,回到人們的視野之中。

第二篇文章作者陳偉智先生專長是人類學與歷史學,他主要是回顧田代安定在宜蘭的調查與成果,並討論在日本殖民政府統治臺灣初期,跟隨而來的人類學家或者說是博物學家,他們所關心的問題,以及他們可能所忽略的問題。作者指出,在二十世紀早期,當代的學術主流是將世界各地的種種事務納入普遍的分類體系架構中,所以有動物、植物等等的分類學產生,伴隨著西方海外殖民事業的開展,遇到了自己的不同文化的民族,開始依據體質特徵、膚色、語言、風俗習慣、社會組織等原則,分類了人類社群,形成了最早期的人類學,這也假設沒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的蕃族,會一直保持原樣,展現社會達爾文主義及其哲學在其背後運作的邏輯。但從田代先生所遺留下來的資料之中,也看到不同的部分,例如一個操著南島語音,外形卻是亞洲人種的女性,引起了田代先生本人很大的興趣,但這些本來可作為原住民文化、生活變遷材料,也被排除掉,不見於日後殖民政府或人類學者出版的正式報告中。

第二大部分則是相關原始資料的翻譯與簡介,分成五個小類,每一類再分成若干資料,每一份資料前面對該份資料做簡單的提要介紹,並附有詳細的註釋。

從本書可知,雖然日本殖民政府統治臺灣期間,有許多學者前來臺灣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貢獻,但時過一百二十年以後的今日,回看他們的研究,除了感佩其用心和努力外,也需理解因為時空、社會背景之下,他們所處的限制和所具有的盲點,批判的、謹慎的使用他們所遺留下來的龐大遺產。

本書除了兩位作者精彩的分析之外,對於原始資料翻譯也見其用心,值得推薦給大家參考。此外,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所藏的資料庫當中,也有田代文庫數位典藏資料庫,歡迎對田代安定及其研究有興趣的讀者,前來中心內使用。

※深化台灣核心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田代文庫

========================

宜蘭縣史館的「1895田代安定的宜蘭小旅行」特展即將結束,敬請把握最後機會。
【影響宜蘭的外國人系列】 赤楊花盡更思君:田代安定的宜蘭探險
漂遊十歲不還家,況復海南天一涯。
只有天公知孤忠,異鄉又見故園花。〜田代安定
1895年秋天,一位年近四十的臺灣總督府殖產部官員田代安定前來宜蘭調查。他從基隆搭船,9月7日抵達蘇澳,越過南關嶺一路步行至宜蘭街。他以宜蘭支廳的官府為中心,展開四趟放射狀的旅程:①往北坐船循舊宜蘭河至頭圍往返;②往北步行至礁溪、頭圍,回程循打馬煙社、抵美社回宜蘭;③往西至員山永廣庄、大湖庄;④往南經羅東到達阿里史、叭哩沙、天送埤。10月初離開宜蘭支廳往蘇澳方向移動,利用等船空檔到冬瓜山、武荖坑、加禮宛、北方澳、南方澳、蘇澳山中等地進行調查,由於候不到船期,乃冒險改走草嶺古道,10月27日回到臺北。
為何要特別重視這次的調查呢?因為田代安定提供了我們重新瞭解日本殖民前之宜蘭社會,如宜蘭在清末日治初期的人口、行政制度、社會經濟環境,理蕃制度等狀況。在他的手稿中,也紀錄了許多噶瑪蘭族與泰雅族的村落分佈、生活狀態、族群關係、物質文化、宗教生活、傳教等資料,他也蒐集噶瑪蘭人所使用的織布機、古代禮服及飾品等人類學物品。而田代在關於自然環境、植物調查、經濟作物調查與境內交通路線的紀錄亦提供我們許多第一手的史料,例如調查員山阿蘭城的碳酸水湧泉、礁溪的湯圍溫泉、頭城福德坑的硯石、蘇澳武荖坑的砂金以及與宜蘭地方殖產有關的茶樹、山藍等有用植物。
當我們爬梳完田代日記裡的植物風貌時總能激起一些思索,更從一些指標性植物的消逝,驚嘆蘭陽平原百年來生態變遷之巨大,例如因先民不斷地拓墾而消失的臺灣赤楊,當年在蘭陽平原竟是如此普遍。員山大湖庄的水茄冬為我們提供了蘭陽平原早期水道縱橫,隨之四處漂流的歷史想像。頭圍打馬煙社的水生植物,憑弔著消逝的教堂與馬偕足跡。南方澳的波羅蜜樹令人遙想起傳奇的猴猴社。而蘇澳南關嶺古道早已隱沒於山林蔓草間,留下百年來唯一的植物調查記錄。
田代安定以人類學與博物學背景來探索宜蘭這片土地,也以植物學、地質學、民族學等近代知識的眼光來紀錄宜蘭,因此留下的文字便相對地具有更高的閱讀價值。透過他的宜蘭田野調查日記、筆記、手稿等資料,讓我們能更進一步瞭解十九世紀末宜蘭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社會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