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潭八景十二勝1937年啟用的碧潭吊橋/板橋林家子孫林爾嘉避往廈門50年,返台重遊碧潭時,所寫抒情詩:「一潭水色共長天,僂指前遊五十年,風景蒼茫人老大,慰情舉目卻依然。」/郭錫瑠散盡家財,開鑿瑠公圳灌溉台北盆地松山錫口一帶,血淚斑斑,讓人緬懷。連橫另一首「竹枝詞」:「春水初添新店溪,溪流停蓄綠玻璃,香魚上釣剛三寸,斗酒雙柑去聽鸝。」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如水社/板橋「林家花園」/東京帝大文學士林履信/林維源之孫,林爾嘉第五子/林爾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jWkzt

1908年美國艦隊大白艦隊訪華,仿大明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福特號/大白艦隊當時航線(綠色)就刻意經將台灣列入其勢力範圍/台灣商人板橋「林家花園」林維源之孫,林爾嘉在大白艦隊商貿中扮演極重要角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O4yWvN
如水社/板橋「林家花園」/東京帝大文學士林履信/林維源之孫,林爾嘉第五子/林爾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jWkzt
林爾嘉-林維源之養子,/林爾嘉1913年在廈門鼓浪嶼興建菽莊花園/廈門抗英名將陳勝元五子陳宗美的嫡生長子,6歲時才過繼給台灣板橋林家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7DMIuo
中國皇后號1784年從美國到達中國廣州,是美國獨立後第一艘到達中國的船隻,為中美兩國歷史上的首次通商/羅伯特·莫里斯建議政府派船到中國尋求新的商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t9lnZ0

===============================

隨走鼓浪嶼(19)_菽庄花園(補山園/藏海園/鋼琴博物館) @ 一日の遠方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LG04MS

e824b899a9014c0802fdacd40b7b02087af4f4f9c8177f3e6709c93df24c07649f3df8dcd00054e2f11f3a292df5e0fe7cd10e705d6034a85fdf72f24ec2d5628535e5dd347e24ae77c6a7efce1b6275  「林爾嘉」的圖片搜尋結果

林爾嘉,字菽莊、叔臧,別名眉壽,晚年號百忍老人。原名陳石子,是廈門抗英名將陳勝元五子陳宗美的嫡生長子,6歲時才過繼給台灣板橋林家。生長在商紳家庭的林爾嘉,自幼聰敏好學。是民國年間在閩台兩地負有聲望的人物之一。
林爾嘉原名陳石子,是廈門抗英名將陳勝元五子陳宗美的嫡生長子,
林爾嘉
林爾嘉
6歲時才過繼給台灣板橋林家。林爾嘉,生長在商紳家庭的林爾嘉,自幼聰敏好學。及長,雖“貴為公子”,卻與同時代的官家、富家子弟不同。他既“不染於少年紈絝之習”,也不熱衷科舉仕途,“讀書好略觀大意而不屑為章句之學,每於古來治亂興亡之跡,必反复思其所以然而考求其得失之所在”。他主張變革立寬,提出“不以實業為政治之資,則政治幾何能淑;不以政治為實業之盾,則實業幾何能興”的見解,認為“處今日交通時代,當淹貫中西而後為國家有用之才”。為此,他勤奮攻讀,遍覽經史,通曉詩賦,並習英文、日文,學識廣博,“淪人才之盛衰,政治之得失,上下千百年,娓娓不倦,雖老生宿儒,無一複難”。
個人生平
家族淵源
林爾嘉是民國年間在閩台兩地負有聲望的人物之一。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其先祖林應寅自福建龍溪縣白石堡吉上社(今屬漳州台商投資區 )遷居台灣,以家學淵源,開館授徒。他的曾祖林平侯,改行經營拓荒墾殖業,並兼營工商業、航運業,富甲一方。林平侯商而優則仕,一度生育五個兒子,分為五房,長子國棟,房號”飲記”,次子國仁號“水記”,三子國華號“本記”
林家家譜
林家家譜
,四子國英號“思記”,五子國芳號“源記”,將五個兒子的房號串連起來,就是“飲水本思源”,寓意深遠。其中三房國華和五房國芳,重視祭祖,共設祭祀公業,以三房和五房的房號“本記”、“源記”台稱為“林本源祭祀公業”,這是後來人們以“林本源”代表林家的來歷。三房林國華傳子兩人,長名維讓(新一房)、次名維源(字時甫,新二房)。維源繼承祖業。發揚光大,業產越發興旺發達,名列台灣首富;且因參與地方建設著有功績,累官至二品,授“侍郎”銜“ 太僕寺卿 ”,在台北板橋建造“ 林家花園 ”,富麗堂皇,名聞遐邇。維源有子四人,爾嘉居長,誕生於光緒元年(1875)農曆五月十八日,已是林家遷台的第五代
甲午棄台
光緒二十一年(1895),清政府因甲午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日本。身為台灣名紳首富的林維源,面臨去留的扶擇。時維源57歲,正值英年,毅然放棄龐大家產,率帶眷屬內渡;21歲的林爾嘉,風華正茂,追隨其父左右,定居廈門鼓浪嶼。此後的半個世紀裡,正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在中國大地上凶焰不可一世的時代,有些無恥之輩,賣身投靠日本猶恐不及,而林維源、林爾嘉父子,雖台灣總督府三番五次派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等要員“遊說”,威脅利誘,始終不渝地保持中華民族氣節,堅決拒絕加入日本國籍,不屑作“大日本”的“臣民”。
實業救國
林爾嘉關心國家富強,提出改革經濟發展實業的設想,建議政府注重振興商務、興辦工業、開礦禱銀、修建鐵路、整理稅收、裁減冗員,以保證國家的財政收支平衡。光緒三十年(1904)四月,清廷商部右丞左參議王清穆考察東南地區商務,路經廈門,以林爾嘉“才識開敏”,重視振興商務實業,關心地方治安和商民利益,遂向朝廷力荐,奉召以“ 道員 ”銜入京條陳新政利弊,光緒30一33(1904—1907)受命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兼廈門商務總會總理,並聘為農工商部頭等顧問。宣統三年(1911)春,又受聘為度支部 (財政部)審議員,參與國家財經大事。
淡薄官場
辛亥武昌起義,結束了清朝的統治。1912年元旦,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遴選爾嘉為參議院候補議員;1915年.膺任廈門市政會長;並連任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會華人董事14年。三等文虎章、二等大綬文虎章。
林爾嘉官癮淡薄,在政壇風雲變幻中能明辨是非,擇善棄惡。1915年袁世凱妄圖復辟稱帝,北京有“ 籌安會 ”,各省有“勸進會”。福建省的權貴們舉薦林爾嘉為福建的代表,請他晉京呈奉擁袁當皇帝的“勸進表”,而他堅不從命。帝制破滅後,民國分裂為南北政府。段祺瑞執政的北京政府聘其為“華僑總裁”,相當於中央僑務委員會主任,他婉辭不就。面對軍閥混戰,時局動盪,他潔身自愛,雖軍政當軸爭相拉攏,不與同流合污。薩鎮冰掌福建省政時,函電交馳,深望他“為時而出”,以所學措諸實用,與鎮冰相助”,他一笑置之。1934年蔣鼎文率東路軍入閩,“求賢若渴”,親赴鼓浪嶼府第拜訪,而他“卻禮聘之車.拒尊賢之路”,今蔣鼎文掃興而別。
服務鄉梓
自1904年至1907年,林爾嘉在廈門保商局總辦兼商務總會總理任內,革除陋規苛例,方便華僑商旅,主持制定《土地買賣章規》、《華洋交易規約》各64款,推動廈門的對外貿易。1905年福建議建鐵路,籌組” 商辦福建全省鐵路有限公司 ”,由在籍京官、內閣學士陳寶琛主其事。陳寶琛之妹陳芷芳是林維讓的二媳婦,與爾嘉有姻親之誼。由於這個關係,林爾嘉不但是鐵路公司的大股東之一,且實際參與漳廈鐵路工程的具體事務。1907年廈門商務總會興辦電器通用公司,擬在廈門安裝電燈、電話。由於風氣未開,投資者寥寥無幾,拖延數月,業務無法開展,林爾嘉投資30萬銀元為倡,促成其事。二十年代廈門興建近代城市,開闢馬路,拆遷民房遇到地方封建保守勢力和外國籍民的阻撓,身為市政會長的林爾嘉“不避嫌怨,力為其難”,“任其勞而不任其功,辭其利而不辭其責”,秉公辦事,使“忌者不敢謗”,市政建議得以順利進行。此外,他還興辦“廣福”實業公司。參與泉州電力公司和泉安汽車公司的投資。
樂善好施
舊社會的富商巨賈,多數滿身銅臭,為富不仁。家財萬貫的林爾嘉,樂善好施。1908年南靖一帶水災,倒塌民房一千多間,傷亡二百多人,他當仁不讓,除自己帶頭捐獻救災外,還以廈門商務總會名義函電海外僑團,發動僑胞、香港同胞募捐,計得銀十萬多元,大米一千多包。他重視教育,主張創辦學校,傳播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國家培養人材。清末廢科舉後,福州將致用書院改辦全閩師範學堂,他即赴漳州與地方人士商議,將丹霞書院改辦為福建第二師範學堂,不但捐款,還親任堂監,主持校務。他反對封建禮教的“ 女子無才便是德 ”,認為“改造社會當自家庭始”,“女學之宜興”,“不亞男校”。於是,先與施涵宇等在福州創辦泉山高等女子學校,繼而在鼓浪嶼烏埭角創辦華僑女子學校,自任總理兼校長,親執教鞭。他還捐資廈門同文書院 (後改為中學),廈門大同學校、鼓浪嶼普育學校和香港大學等。
享受文化
林爾嘉愛好圍棋,追求高雅的文化享受。1913年.他選址鼓浪嶼港仔後興
鼓浪嶼
鼓浪嶼
建“ 菽莊花園 ”。園中有一勝景題名“小板橋 ”,寄託他對台灣故土和先人的深摯懷念。每逢中秋佳節,菽莊花園高朋滿座,盡是鴻儒碩學,騷人墨客,放歌吟詠,樂在其中。又出版《閩中金石略》、《鷺江名勝詩鈔》以及呂世宜著述的《古今文字通釋》等書,名之為《菽莊叢書》,為保存地方文獻作出一定貢獻。
1910年7月,林爾嘉以度支部審議員身份搭乘輪船赴滬參加大清銀行審議會,在海上看見日本兵船十餘艘,噴濤吐浪,所經之處,漁船隨告翻复。目睹此情此景的林爾嘉,痛心疾首,仰天長嘆:“國勢推移.天祿將終,若言國強,非興練海軍不可。”慨然捐獻40萬銀元,協助清政府增置艦艇。
維護國民權利
有些外國人憑藉不平等條約的規定,任意欺凌中國人。遇到涉外案件,中國官員往往仰承外國人的鼻息,不敢正視事實維護中國人的正當權益。而林爾嘉卻敢與違法的外國人鬥,毫不示弱。菽莊花園因與廈門海關洋人稅務司公館毗連,“迭遭侵害”。1929年11月lO日,洋人稅務司夏禮威竟然蠻橫地拆毀菽莊花園的石橋,事件發生後,林爾嘉依法向法院提出刑事訴訟。同年12月,他起草《為菽莊石橋被毀及私權橫受侵害事謹告同胞書》,印成單行本分發國內外,以大量事實並引用中外法律,痛斥夏禮威故意違法侵權的行徑。在《告同胞書》中,林爾嘉指出:“現任稅務司夏禮威系中國僱傭官吏,其以中國官吏資格所為之犯罪行為,當然適用中國法律,絕對不許其藉口領(事裁)判權,逍遙法外。”他希望“法曹當局,社會人士主持公道,無令洋員憑藉權勢欺侮同胞,以後我國人民,亦庶免受此種種之凌虐也。”詞鋒稅利,正氣凜然。沒料到向來盛氣凌人的洋人稅務司夏禮威竟然不敢與林爾嘉對簿公堂,而是托工部局洋人董事書面調解,承認理虧,賠禮道歉。華人告倒洋人,大快人心。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那洋人橫行中國的年代,林爾嘉提出“洋人稅務司無非中國行政僱員”的觀點.膽識非凡。
抗日報國
當1937年7月爾嘉避暑廬山時,抗戰爆發,他寫了《七月七日倭寇侵犯蘆溝橋感賦》:“臥薪日已久,民若不
手書對聯
手書對聯
聊生;背城拼一戰,不為城下盟。匹夫知有責,舉國欲皆兵。愧我桑愉景,未能事遠征。…… 黃龍待痛飲,嘯侶歌太平。”體現了他忠心耿耿熱愛祖國的情懷,不僅主張堅決抵禦日寇的侵犯,“不為城下盟”,而且滿懷抗戰必勝的信念,期待著“黃龍待痛飲,嘯侶歌太平”這一天的到來。旋而日軍於10月26日占領金門,廈門告急。林爾嘉未雨綢繆,離開鼓浪嶼隱居上海,閉門謝客,以免招惹失節之恥。高風亮節,令人欽佩。1941年.他在滬濱有《消寒書感》詩云:“客中莫問家何在,海外徒聞戰未休”,傷時憂國,情溢言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寶島台灣也在被日本殖民奴役半個世紀以後,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是歲重陽,林爾嘉登上當時號稱“遠東第一高樓”―― 上海國際飯店之第二十一層樓,欣然而作《乙酉(1945年)重陽登春申江上二十一層樓酒家感賦》雲:“老來倍愛重陽節,就菊今情似昔不?有酒有詩高雅會,無風無雨太平秋。暮年曆劫人尤瘦,一字題糕句已酬。還我河山償我願,登臨更上幾層樓。”興慨之餘,又作《乙未(1895年)割台灣,挈眷歸原籍龍溪,五十有餘年矣。乙酉(1945年)台灣收復,餘旅滬輒思回台,未能立即成行,感賦四絕誌之》,其一云:“看到瀛東复版圖,年過稀古老狂夫。故人來道故鄉事,無恙河山風景殊。” [1]
嗣而台灣光復回歸祖國懷抱,他又寫了感賦四絕,並有序云:“乙未割台灣,挈眷歸原籍龍溪,五十有餘年矣,乙酉台灣收復,餘旅滬輒思回台……”未幾,即返回板橋故園,安度晚年。1951年11月8日,病逝寓所,享壽77歲。
成就
1895年同父親及弟妹內渡祖國大陸,回原籍龍溪,後授為知府。
1898年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兼商務總理,居鼓浪嶼菽莊花園。
1905年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發起建設廈門的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公共事業。
清末捐巨款晉升為侍郎。
1941年任廈門市政會會長,對廈門的城市建設多有貢獻。曾連任鼓浪嶼工部局 “華董”14年。
民國建立後任國會議員、福建行政討論會會長、華僑總會總裁。曾遊歷歐、亞。
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光復)回到台北板橋,重振家業。作品有《碩石山房筆記》、《林菽莊光生詩稿》。
1895年攜眷內渡,寓居鼓浪嶼,其鼓浪嶼住處,現闢為“菽莊公園”,成為旅遊景點。
林爾嘉對故鄉的教育事業也極為關心,由他創辦或支持下興辦的有:廈門師範學堂、漳州師範學校、華僑女子學校,林爾嘉還是香港大學的捐創人之一。
後人評價
他擔任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 “華董”的14年裡,為鼓浪嶼的華人居民爭得合法權利,做了許多工作,深得居民們的信任。華董每二年選舉一次,他屢次推辭,而居民堅持選他,直到他因病赴歐洲治療為止。
林爾嘉晚年
林爾嘉晚年
他擔任廈門總商會會長、廈門市政會會長期間,為廈門第一波城市改造建設貢獻頗大,廈門老市區就是在他當會長時形成的,至今仍在造福廈門人民;他為廈門的土地買賣、華洋交易,安裝電燈電話,督辦深廈鐵路,審議全國財政,出版《菽莊叢刻》,捐款建設中國海軍,救濟漳洲水災、建築西漳大堤等十分慷慨,成就突出,至今令人懷念。
尤為突出的是在那麼多位高權重的人士多次誘他“勸進” 袁世凱當皇帝的大是上非問題上,他立場鮮明,態度堅決,豪不猶豫地斷然拒絕,並將來電撕得粉碎拋向大海。這種高尚品德給後人們作出了榜樣,表現了高貴的民族精神!
菽莊花園
原是台灣富紳林爾嘉的私家花園。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
菽莊花園
菽莊花園
敗後,被迫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可台灣軍民拒割台,總兵劉永福等帶領“ 黑旗軍 ”進行抵抗,腐敗的清政府又下令駐台官兵回大陸。時任台灣墾撫兼團防大臣的林維源不敢逆旨,於1895年全家內渡,定居於鼓浪嶼。林維源,原籍龍溪,其先祖於乾隆年間赴台灣淡水墾殖發家,在台北建有“ 板橋別墅”即林家花園。其子林爾嘉從小就生活在那裡,別墅的一切給他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1905年林維源去世,林爾嘉繼承父業。1913年,他為懷念台北板橋故居,選定鼓浪嶼金帶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坡,仿造台北板橋別墅,參照江南名園修建花園,取名“菽莊”,乃主人“叔臧”的諧音,也是“稻菽主人莊園”寓意,因為林爾嘉的祖先是以墾殖發家而富甲台灣的。他花1萬銀元的“潤筆”費,請當時的“ 大總統 ” 徐世昌題寫“菽莊”園匾
別墅風貌
林爾嘉對花園的結構佈局精心設計,力求再現台北板橋別墅的風貌,又具江南園林的韻致。他利用一塊不到十畝的坡地,創造出寬闊的空間,把能看到的景色全納入花園的懷抱。花園內設置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聽浪閣、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觀潮樓、小蘭亭等十景,小巧別緻,自成一格。
菽莊花園集世界園林藝術十大特點中的三個最有藝術個性的特點於一園,是很難得的。第一個特點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見不到海,到了花園門口甚至進了門仍見不到海,一堵黃牆擋住了視線,待到轉出月洞門,繞過竹林,突然“海闊天空”,取得突然見海的驚奇效果。先把海“藏”起來,而後大海奔騰聚至,引人踏海而行,來到海中的“觀潮樓”,觀賞海景,真是豪情滿懷,可惜觀潮樓被颱風吹倒後一直未能恢復。瑞士園林專家參觀菽莊花園後說:“我們只有藏湖,而廈門有藏海,十分難得。”菽莊花園的第二個特點是“巧借”:是林爾嘉把臨海的坡面,海灣里的礁石,漲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來,圍地砌階,造橋建亭,使原本十分狹窄的一個小海灣,借四周自然美景為鋪墊,變成涵納大海,頗有層次,視野寬廣的海上花園。這在中國的任一個城市,任何一個公園都無法領略到如此美妙的意境和情趣,這是菽莊花園最誘人的地方。
在這裡可以看到洶湧激越的海浪,澎湃往返;遠處的南太武,近處的擔嶼、青嶼、浯嶼,煙波浩渺、風姿綽約;前方的日光岩,英雄山乃至海滄的嵩嶼角都成了花園的外景,構成一幅動感的立體畫,十分秀美。菽莊花園的第三個特點是:“動靜結合”:林爾嘉對動與靜的處理也頗為獨到,坡面建一片假山,按地支分列為“十二洞天”,洞洞相聯,讓孩子們去追玩,顯出跳動出沒的動景;坡邊建有小亭小閣,休息觀景,表現靜雅的環境。海潮的流動,長橋的安臥,岸上花團錦簇,海中百舸爭流,都體現了動與靜的交融與和諧,匠心獨俱!還有林爾嘉把台北板橋別墅的小板橋也搬了進來,把眉壽堂,壬秋閣等建得小巧玲瓏,採用重簷歇山頂,飛簷翹角,琉璃粉牆,小橋流水,淡雅高潔,與海色、山色、天色渾然一體。組成了風格統一的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群體,使整座花園既有江南園林的秀美,又兼閩南園林的亮麗。

==============================

林爾嘉(菽莊) 1875—1951
字叔臧,又作菽莊,別署百忍老人,林維源長子,臺北板橋人。光緒元年五月十八日(1875年6月21日)生。少習經史,有經世之志。乙未(1895)割臺,與父親及弟妹舉族內渡,返回故鄉福建龍溪原籍,嗣定居廈門鼓浪嶼。尋捐授知府。光緒二十四年(1898)農工部保舉為四品京堂派為廈門保商局總辦兼商務總理。民國肇建,被選為國會議員,任福建行政討論會會長、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華董、廈門市政會長。段祺瑞執政時,聘為華僑總會總裁。他熱心教育,捐助廈門、漳州師範、華僑女校、同文書院,並捐助香港大學。民十三年,因病赴瑞士養啃,留歐七年,遊歷過歐亞各國,回國後隱居於鼓浪嶼,築菽莊別墅,吟哦度日。並創菽莊吟社,一時名流,多假其地行吟論藝,翰墨琳瑯,為南中文化淵藪。七七變起,攜眷避走申江,輾轉八年,迨三十四年十月臺灣光復,始策杖還鄉,重振家業,復創小壺天吟社,蓋闊別五十年矣!四十年十一月八日病逝臺北,年七十七。輯刊有《菽莊叢書》六種,曰《古今文字通釋》、《閩中金石錄》、《寄傲山館詞稿》、《頑石山房筆記》、《靈天吟》、《鷺江名勝詩鈔》。其哲嗣剛義輯刊《林菽莊先生詩稿》一書,於六十二年出版,共收詩311首。雖多遊歷唱和之作,然其平生所懷霖雨之心,所持報秦之志,俱在字裡行間,沉雄高迥互見,頗有可觀。其鼓浪嶼居處,現闢為「菽莊公園」,供眾遊覽。子景仁(小眉),自有傳。(張子文)

======================

林家花園後人林爾嘉孫子分產擺不平 堂兄弟鬩牆
2015-12-31 14:58聯合報 記者王宏舜╱即時報導

板橋林家花園後人林爾嘉在台灣新店、蘆竹、土城等地留有土地,他有7子,當時限定男子繼承。孫子輩的林槎認為,同輩林楠未經全體繼承人授權盜賣土地,他有權繼承二十一分之一,要求給付1019萬元。訴訟期間,林槎死亡,由劉莉麗、美國籍的Lynda Sandra Wang承受訴訟。

士林地院認為林楠已將1769萬價款平均分給7房,原告僅以推測買賣價格不實而稱侵權,判原告敗訴。法官認為林槎先是稱林楠無權處分土地,侵害他權利,但他又請求林楠給付實際賣價二十一分之一,顯然矛盾,林槎稱土地售價過低,卻沒提出任何合理懷疑的證據說明。

林爾嘉是廈門抗英名將陳勝元五子陳宗美的嫡生長子,6歲時過繼給台灣板橋林家。林爾嘉1913年在廈門鼓浪嶼興建菽莊花園

========================

林爾嘉親戚 老照片往事
2014-11-10 11:38:00

百年的「送別」老照片

06lZDk00  

這張三位女士在鼓浪嶼新路頭送別的經典照片,曾在廈門的文史刊物和相關照片展覽中多次亮相,但是,三位女士到底是誰?她們的關係究竟如何?過去並不了解。最近,我因為研究台灣板橋林本源家族歷史,這才搞清楚老照片主要人物的身份和關係。

「送別」老照片來龍去脈

「送別」老照片攝於清朝光緒晚年,畫面中的這三位女士,是林爾嘉的第四、五、六媳婦。照片左一周竹君,是林爾嘉四子林崇智的夫人,也是福建興泉永道周蓮的女兒。左二海蒂,瑞士人,是林爾嘉六子林克恭的夫人。左三王寶英,是林爾嘉五子林履信的夫人,也是中華革命黨神戶支部長王德麟的二女兒。

畫面中的情景是,林爾嘉的六媳婦海蒂準備回瑞士探親。竹君、寶英兩位妯娌前來送行。作者曾於2007年12月間,赴台灣拜訪林爾嘉第九嫡孫林樸,他送給我《板橋林本源家傳》書籍和這張老照片,時已85歲高齡林樸兄對我說:「我母親周竹君與六嬸海蒂,平時往來較多,和睦相處,情誼篤好,當年她特意和五嬸寶英為六嬸海蒂送行。」

周竹君、王寶英出身名門望族,通常出門都梳妝打扮,衣飾整齊。那天,竹君黑色頭髮,向腦後梳齊,挽起一個像瓷碗的圓形髮髻,外用一個黑線網罩住,顯得乾淨素雅,清爽利落,身穿短套裙,配上暗色大衣,腳穿一雙高跟鞋。寶英身穿淺紅色旗袍,配上粉紅色外衣,顯得年輕秀麗。瑞士女郎海蒂身材高大,長方形的臉蛋,掛著一副墨鏡,手提小皮包,顯得大方得體。臨別時,以對岸鷺江岸邊的大小輪船、火燒嶼、燈塔的景色為背景,三位妯娌就在鼓浪嶼新路頭留下了這張圖片。

當時鼓浪嶼新路頭,是華僑、外國人、學者、商人出境專用的渡頭。她三人從「林府內」邊門出發,不到10分鐘就到新路頭,坐上雙槳舢板過渡至對岸的太古碼頭或其他碼頭,而後再登上大輪船離境出國。

「天南鴻爪」話周蓮

周竹君的父親周蓮是一位頗具傳奇經歷的人物,當時周蓮是林爾嘉的知交,兩人都喜歡詩詞和菊花。周蓮親自題贈菽莊花園楹聯:「園林既好推賢主,子弟多才本世家。」後來,他們從詩詞好友發展成為姻親,將女兒周竹君許配給林爾嘉四子林崇智,並親自伴送她到廈門鼓浪嶼成婚,住在「林府內」大樓中。他晚年時,曾賦詩多首,記下平生的「天南鴻爪」,現將他四首詩抄錄如下:

海天萬里御長風,碧浪銀濤盪眼中;七十衰翁猶獨立,高吟直唱大江東。

沙路黃泥丈六寬,紅牆綠樹隔炎天;洋樓無數分高下,五色斑斕矗海邊。

菽莊高閣近仙居,詩社耆英樂有餘;秦晉更多佳子弟,福田廣種最樞機。

碧浪二里隔銀河,小艇輪舟去似梭;樓外青山開畫本,通商租界費磋磨。

詩中描寫當時的廈門風貌及菽莊吟社主人的抱負襟懷。末句「海商租界費磋磨」,則是周蓮交涉廈門日本租界事。

林爾嘉七十五大壽肖像

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窺視廈門,潛藏著更大的侵略企圖。日本以戰勝國自居,援引所謂《公立文憑》第三款,要求在廈門地區設立「專管租界」。隨後,日本公使照會清政府,割廈門地22萬坪。包括面對鼓浪嶼之火仔垵,沙坡頭及其中間各地段,沿海岸一帶背山涯至山頂的12萬坪,加上生嶼及大嶼內之沿海10萬坪。企圖利用廈門的特殊地理優勢,擴大侵占我國南部省、市地域,為以後日本爭霸太平洋建立基地。日本這種強行畫界索地22萬坪的行為,引起當時擔任福建興泉永道周蓮堅決反對,堅持只許48000,但日本使者強硬不允,雙方相持未決。過了三年,日本調兵船四艘為後盾,令廈門道惲祖胎照條約22萬坪交割,祖胎不敢跟日使力爭,閩省上下震恐,朝廷便命令周蓮交涉解決此事,他帶著這重大的任務來到廈門,這天正好是他的生日,他顧不了慶賀生日,立即前往日本駐廈門領事館,對領事說:「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我死之日,為什麼呢?假使我不答應你們的無理要求,貴國開炮,我也令炮台還擊,全島勢成灰燼,我和你自然同歸於盡。為此,請即按我以前所說的48000坪租借貴國,您想增加一尺一寸地都別想!」義正辭嚴,凜然正氣,迫令日使及在場官兵皆為之震懾,同意畫出海濱荒地48000坪為租界,順利地解決了租地糾紛。

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夏天,周蓮奉旨晉見光緒帝,報告蘇閩兩省防務及吳淞炮台形勢,周蓮毫不隱瞞,直陳興革,兩宮太后嘉其樸誠,獎勉有加。召見以後,晉升周蓮為福建布政使。

========================

你只知道林爾嘉建了菽莊花園,卻不知他還是個文學發燒友。。
Posted on 2016-07-10 in 文化
  看看林爾嘉的朋友圈
 讀讀老詩人經典之作
   ■鼓浪嶼菽莊花園。 Kevin.Liu 攝
 ◆ ◆ ◆
 菽莊吟社與同光體閩派
 因為一座菽莊花園,林爾嘉成為鼓浪嶼最著名的人物。
 因菽莊花園,菽莊吟社也逐漸浮出水面,作為詩人和文學贊助者的林爾嘉逐漸引人注目。
 黃乃江先生寫過多篇關於菽莊吟社的論文,據他研究,菽莊吟社的發展大體經歷了4個階段:雛形期或草創期(1907-1913)、鼎盛期(1913-1924)、持續期(1924-1944)與餘緒期(1944-1949),創立之初有吟侶100多位,後來發展到1978人。成員以閩台兩地為主,詩風屬於同光體一脈,奉福州人陳衍為精神領袖,另外延請湖湘耆宿王闓運的及門弟子沈琇瑩主持社務。
 ADVERTISEMENT
林爾嘉是台灣內渡富商,身邊聚集的詩人,也多以台灣流寓文士和廈門本地文人為主,例如施士潔、許南英、汪春源、周殿熏、陳桂琛、李禧等。菽莊吟社最大的特點是資金充裕,光請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題寫「菽莊」二字潤筆費就是一萬銀元。吟社經常舉辦文人雅集,詩詞唱和,還向海內外吟侶徵集詩文32次,每次征詩動輒花費數千元錢。錢多,聲勢就大。
   ■林爾嘉塑像。 康倫恩 攝
 偏處廈門一隅,菽莊吟社的影響當然不如上海南社大。看了成員名單,我有點驚異,吟社雖然有不少福州人,例如林紓、吳增褀、陳海梅等,但我懷疑林紓也只是遙相唱和而已,並沒到過菽莊。陳衍呢,他被菽莊吟社奉為領袖,也曾任教於鷺江對面的廈門大學中文系,但我的記憶里,他似乎沒有參加過菽莊的詩人們聚會,他的《石遺室詩話》影響極大,好像也沒提到過菽莊吟社。
 ADVERTISEMENT
這是很奇怪的,清末民初詩壇,同光體閩派如日中天,閩派的大本營在福州,除了陳寶琛、鄭孝胥、陳衍三大宗師外,福州還誕生了數十位優秀近體詩人,星光閃爍。我向何丙仲先生請教,陳寶琛來過廈門,與菽莊吟社有關係嗎?他說:「這有點奇怪,陳寶琛與林爾嘉是姻親,在鼓浪嶼住過,但看他的詩集裡,與林爾嘉和菽莊吟社沒有詩歌往來。」
 考慮到福廈同屬一省,菽莊吟社與福州同光派代表詩人的來往這麼少,的確是一個謎。它雖然也屬於「宗宋」詩風,受同光體影響,但從人員交往看,它在某種程度上又自外於福建的近代近體詩運動。
 我覺得,菽莊吟社詩作的意義,主要在於它是閩台詩人對於故土,寄託的一種懷念,有特殊的歷史和社會學價值。如果從文學的角度看,菽莊吟社舊體詩的成績,當然無法與上海南社相比,更無法與福州的同光派詩人相提並論。這是我們要客觀看待的。
   ADVERTISEMENT
■林爾嘉自撰菽莊花園記。康倫恩 攝
 ◆ ◆ ◆
 林爾嘉氣人其詩
 1973年,林爾嘉的長子林剛義為其父出版《林菽莊先生詩稿》。在該書《發刊前言》中,林剛義回憶了鼓浪嶼上著名的「菽莊花園」的建設,並談及小有名氣的「菽莊吟社」。
   ■林爾嘉與太太,二、三、四姨太和兒子。
   ■林爾嘉與孩子們在菽莊花園。
   ADVERTISEMENT
■林爾嘉在菽莊花園。
   ■林爾嘉(右)與蔣鼎文。(以上圖片由陳亞元先生 收藏)
 1914年,林爾嘉創立詩社「菽莊吟社」。林剛義不無自豪地寫道,「菽莊吟社」中,作者「約近千人」,「唱酬何止萬首」。
 其實,對於老廈門人來說,林爾嘉是位大家熟悉的人物。
 林爾嘉(1875-1951年),台北縣望族「板橋林家」林維源的長子,字「菽莊」,晚號「百忍老人」。1895年,日本人據台,林爾嘉父子返歸大陸。
 林爾嘉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1913年起在鼓浪嶼上建成的「菽莊花園」。後來屢經擴建,如今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 ,為鼓浪嶼著名景點之一。林爾嘉又創設詩社「菽莊吟社」,每值良辰美景,招邀名流,酬唱其間,集為《菽莊叢刻》8種。1937年,日寇侵略中國,林爾嘉避地海上,囑好友續刻《菽莊叢書》6種。
   ■菽莊花園四十四橋。 康倫恩 攝
 1949年後,林爾嘉定居台灣,又創設詩社「小壺天吟社」。1951年逝世。
 雖然顧步雄盼、氣沖斗牛,不過坦率地說,熱愛詩歌的建築師林爾嘉,其詩作水準,著實令人不敢恭維。在我心目中,林爾嘉是一位典型的業餘文學愛好者的形象。
 不過如果認為林爾嘉的詩作全都寡味,也不公平。畢竟,板橋林家有去家喪國之痛,哪怕林爾嘉文學天賦有限,但情到沉鬱之處,還是有幾首詩作可讀。
 一首,是作於1914年的《甲寅菽莊口占》:「捲簾一色海天清,靜里從容見物情。潮水也知人世變,去來時作不平鳴。」
 類似充滿家國之思者,還有作於1920年的《奉和香雪世丈庚申鷺嶼重遊,菽莊吟集,賦贈兩律,敬步元均》(其二):「向晚鐘聲出日光,為催佳句滿詩囊。月泉舊侶聯吟社,風雅君家並玉堂。左海齋名驂子羽,鑑湖小隱許知章。板橋樓閣知何似?買得青山別有鄉。」
 ◆ ◆ ◆
 林爾嘉和他的詩人朋友圈
 林爾嘉的公子林剛義稱,「菽莊吟社」中成員,「詩侶約近千人」,陳石遺曾為主壇坫,沈傲樵並刻《刻壺天吟》、《寄傲山館詞稿》、《頑石山房筆記》等書。
   ■菽莊花園渡月亭。康倫恩 攝
 學者黃乃江研究後稱:「菽莊吟社正式創立之初就有吟侶 100 多人,後來發展到 1978 人。」他還認為,「菽莊吟社」「對晚清民國期間的大陸詩壇和日本占據下的台灣本島詩壇產生過重大影響。」
 林爾嘉的交往範圍之廣,倒是令人咋舌。以林爾嘉自己留下的相關詩文集為例,也可見一斑。
   ■菽莊花園亦洞天聚會。陳亞元先生 收藏
 1914年,林爾嘉才40歲,為自己祝壽弄出一部《菽莊主人四十壽言》。過了10年,50歲的林爾嘉第三次玩祝壽集,有集《菽莊主人、雲環夫人五十壽言》。1934年,60歲的林爾嘉,再出《菽莊主人六十壽言》集。
 ……
 三教九流,無所不交。權貴勛貴,登堂入室。這就是林爾嘉的人生。
 但從現存詩文來看,林爾嘉交往最密切的,除了自己親屬外,還是他召集起來的「菽莊吟社」的詩人朋友們。
   ■菽莊吟社部分刊印本。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